土地档案范文

时间:2023-03-13 00:41:14

土地档案

土地档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档案;档案管理

On the management of land records

An Bing-bing

(Shiyan City Land Resources Bureau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role of land records management is also increasing in all undertaking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 era of land record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Land records;New Era Records Management

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而土地档案管理正是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机关日常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真实记载,也是保证全面科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资本,下面着重阐述新时期土地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关键之处。

1. 新时期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特点

(1)首先,新时期土地档案信息与其他类别档案相比数量更大,种类更多。从国家到省、市、县,再到乡镇基层的各级土地档案管理部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产生大量的土地管理资料,尤其是地籍管理工作,因为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登记发证等等环节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关系到所有城镇、农村的千家万户,这所有的档案资料常常一个县就多达几千卷甚至上万卷,且其载体的种类繁多,基本有文字、图表、影像等等。

(2)再者,土地档案的时间跨度范围广且内容变更频率高。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工作的工作周期时间比较长,这就使得记载这一系列工作活动的档案的时间跨度变得很大。此外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的数量、用途、所属等性征也经常变化,而档案的编辑也必须全程动态跟踪管理,这就使其变更频率高。

(3)最后,土地档案的效益明显且其利用价值高。土地档案提供关于土地资源的各种资料,包括土地需求预测、土地现状分析等等,这些信息都是政府部分用来及时调整土地政策的直接和根本依据。此外这些档案资料还可以辅助政府部门协调各用地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各种用地和配置方案,知道实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

2. 新时期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对策

土地档案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那么对于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自然也非常重要,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的有效的土地管理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而更好的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1)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转变观点,重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标准。实践表明,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幕后工作,因此容易引起一些部门甚至一些领导职员的轻视,最起码是不重视,进而不愿意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多投资。但是实际上土地档案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进行衡量,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社会土地事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意识到土地档案的重要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加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投资力度,为新时期实现对土地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必备的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提高这方面工作的水平、层次和效率。这里还有一点我们要转变并逐渐要重视的是在对土地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时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这样有利于管理制度更加有序和高效,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方面工作上做的还很少。

(2)其次,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土地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里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培养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人才,只有提高了直接从事土地档案管理事业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层次,土地管理工作的层次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若没有高素质的专业土地档案管理人才,先进的土地档案管理理念和土地档案管理技术就无法运行,那么优质的土地档案管理服务就无法提高,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土地档案管理的质量。因此要充分的调动起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人才,为良好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辅助国家土地事业的发展。

(3)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期的各项要求,我们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上要大力推广使用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大力推进计算机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21世纪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追求高效,信息化便是追求高效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作为土地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自然要实现信息化。具体的是当前要将土地档案与土地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把各种土地档案已数据库的形式分门别类的纳入到信息系统中,这其中包括地籍信息,用地信息,监察信息等等,实现土地档案的各种载体如文本、影像、图表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档案服务的实效问题。除了大大提高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外,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工作人员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随意涂改、修改等行为的发生,并且还可以尽可能大的延长档案材料的保存期限。

(4)最后,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稳定土地档案员队伍,加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档案的交接工作。土地档案对于整个社会的土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各个地方,各级政府重点负责的土地工作有所不同,为了尽可能保证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稳定的档案员队伍是必要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尽可能稳定档案员队伍人员和结构。

(5)再者,如上述中所提到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忽视,所以我们要加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土地档案的利用价值的宣传,宣传通过土地档案可以解决纠纷,排除险情,解决房屋修建等实力,介绍土地档案的重要以及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另外,在土地档案管理中尽量稳定档案员队伍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档案交接的规范,各级土地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在档案人员调动或离职时要在各方面把好关,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再办理调动手续,切实把档案交接工作列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单位工作制度中,列入土地档案管理有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中。

只有通过对新时期土地档案信息各种理论特点的充分全面的把握,透彻理解土地档案的重要性和关键之处,并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寻求高效、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理念,才能够切实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切实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国土事业的稳定顺利开展,保证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慧玲.GIS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0:13~14.

[2] 张珍.土地档案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8,6:23~24.

土地档案范文第2篇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声像材料等,它记载土地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管的全部文字记录和影像摄录。土地档案包括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勘测、土地登记、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解决等内容,由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等组成。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理顺土地权属关系,帮助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发挥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项目向农村延伸,土地流转频繁发生,土地档案对民生利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二、土地档案的现状与对农民维权的作用

如今,虽然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但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使是荒坡地、废弃地、耕地撂荒闲置,或者农户早已将土地转包他人,但只要农民持有合法正规的土地登记、土地卡(册)等土地档案,那么一旦土地使用权被租赁、拍卖、折价转让,都会有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户站出来处置农村集体土地,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

一般来说,土地通过挂牌拍卖形式产生的土地档案,如土地出让过程和土地受让价格、青苗赔偿金等最终认定,都会经过正规、合法的拍卖程序和司法公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公证部门存有阶段性、认定性、法理性档案。土地拍卖即使失败,也会有较详细的流拍资料。土地拍卖过程衍生的档案已不再是土地档案中的“新生事物”。

不过,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的建设用地是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在土地评估部门的配合下,采用与农民征询、协商、合约的方式,有偿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农民自留地、自留山。通常,企业按惯例只与集体土地所涉的镇、村发生关系,商讨事宜订立协议,而村委会是否及时请土地出让户、房屋拆迁户在同意书或保证书上签字认可;村镇是否按合约一次性或者分阶段及时、全额将土地和房屋赔偿金交付给所有农户或当事人;是否将征地赔偿档案完整、安全移交给土地管理部门,这些问题往往无法有效落实。这样,因企业征地过程法律手续的实效性、规范性未全部达标,企业的建设用地可能留下顽固性“硬伤”,工程档案中征地档案部分可能有漏存或残缺不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慎或未及时补办上述事项,可能使农民利益受损,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况且,随着时间流逝,有的地区行政机关已经多次合并或拆分,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使原本收藏的建设用地档案“缩水”,为土地征用引发纠纷留下隐患。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项目急于上马,因前期论证缺乏科学性、未通过环境综合评估、投资迟迟不到位、预算有误使资金链断节等,造成项目疲软、停滞甚至停止,不能及时、有效地兑现当初通过合约文件对农户的承诺,拖延发放土地赔偿金、安置补偿金,对人员安排敷衍了事。于是。因土地开发引起的纠纷由此产生。

三、土地档案正规化、合法化的建议

近些年,随着城市地价陡升和可利用地块的稀缺,城市开发由城区向郊区、农村发展。一些原来地理位置不太理想而并不被看好的地段,由于道路开通使出行方便,或因区域内规划大中型工厂和投资项目,变得具有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从而助推土地飞快升值。这样,早几年失地村民若当初在集体土地、自留地、自留山、私房或祖屋等有偿出让时,未按法律程序办齐所有手续,或者某个程序与法律法规不符;或者土地出让多年后出让方和受让方都无法找出完整、齐全的土地档案来梳理历史原貌,这就为日后的土地合同纠纷埋下“伏笔”,既损伤了民生利益,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笔者建议,对建设征地中发生的土地有偿征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全部或部分出转让,私有房屋出售或拆迁补偿,失地人口实职安排或货币隐性安置等,在双方或多方商谈的基础上达成意向书并订立协议、合同等要约外,最好对合约过程和重要的合约档案进行司法公证,依靠法律保证土地档案的公信力,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共同督促包括机关在内的用地单位践行赔偿补偿、人员安置、福利发放等诺言,保证建设用地档案在产生程序和载体形成中的合法性、有效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四、建设用地单位如何做好土地档案工作

企事业单位土地档案中以地籍档案和建设用地档案为多见。地籍档案多由土地权证等组成,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而建设用地档案是各行各业利用国家土地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形成的与土地规划、土地征用、土地买卖、土地赔偿等有关的全部档案信息。一个单位建设项目越多,土地档案积累就越多,与民生利益的关联就越大。因此,做好土地档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对土地规划和土地划拨的批复、证明、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项目分解计划、土地征用、人员安置的商谈记录和解决方案、以及土地出转让协议、房产评估报告和劳动力货币安置等重要文件及合同,要全程追踪并认真甄别和收集,最好能索得两份以备用,保证此类文本合法、完整、齐全。

2 在建设项目未竣工且工程档案未整理归档时,要将集体土地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群众房屋拆迁赔偿等重要合同专门存放,及时了解重要合同所有缔约方的基本情况、合同基价、补充价格及违约责任追究等重要约定,了解合同订立前的商议过程、合同订立后更改、补充的来龙去脉,为更有效、更便捷地为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打好基础。

土地档案范文第3篇

在现代数字化的土地测绘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当中,需要遵循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与共享性等原则。其中,稳定性原则所指的是信息管理系统所输入的信息,要根据类型设置一定约束性,对于错误类型的信息,系统能够给出错误提示,便于用户进行及时改正,而管理系统不可由于应用者错误的操作出现管理文件丢失或者损坏,存档测绘资料要在文件夹下设为只读属性,以保证土地资料不会丢失。实用性原则所指的是档案管理系统要具有登录文件、信息查询、打印输出与图形调阅等功能,并依据本专业特点,对专项统计进行设置,如细部点、测图面积及控制点数等。对于归档管理中的各种文本、数据及图形等文件,除了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之外,还要备份数字化资料,条件允许的话,可制成活动硬盘或者光盘,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在土地测绘的档案管理中,格式不同的数据文件应设置为统一数据格式,便于信息数据源的共享,文本文件也应该设为统一格式存档,不同格式文本要在存档之前给予转换,通常图形文件是以dwg格式进行存档的。

二、土地测绘资料的档案管理措施

1.加强土地测绘资料的档案意识,重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向公众普及档案法及测绘法,让人们了解土地测绘档案工作的实际作用与地位,并树立相关的法律意识,运用典型事例扩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而管理者也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严格要求自己。随着计算机与测绘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档案管理服务已趋向信息化及现代化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土地开发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支持,为其提供档案建设的经济保障。2.加强土地测绘档案类目的科学划分测绘资料档案应该按照相关的档案管理法规实施统一领导及归口负责制度,其专业的土地测绘档案,应该由专业部门给予自行管理,并将测绘档案分成以及类目与二级的属相类目等,测绘系统要制定档案分类、归档范围与档号编制等有关标准作为依据。对于一级类目要根据土地测绘科技的活动职能进行分工划分,和一级类目划分结果进行一致保持,而一级之下的类目划分法则因类而异,例如综合类的可按照保管年限、问题性质及年代等进行分类。而测绘生产类的则可按照地域、专业活动及载体等进行分类。在分类当中,同一层的类目要应用统一标准,防止上下位类出现交叉及重叠现象,并且类目设置要根据馆藏实际情况,有档案就设置,无档案则不设置,档案少可少设置或粗略设置,对于标记符号及类目名称,则应力求简明、准确与易懂,方便人们使用及掌握,考虑类目的扩展需求,对于类目编号要预留一定空号。3.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有效发挥土地档案的实际作用,对土地测绘的资料档案应严格收集、整理与保管,并在服务上进行创新,这需要档案人员要加强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加强开放意识,增强服务广度与深度,并强化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信息安全意识下,确保档案信息不丢失不泄密,并且运营现代科技新管理方法与成果,有效提升土地测绘档案的管理水平及效率,以实现土地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4.提升土地测绘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在各级的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人员中,应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具有强烈责任心,遵循相关职业道德,面对工作中的新问题,要强化宣传,增强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下,提升测绘资料的档案利用率。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意识同时,要培养其管理及服务能力,精通现代技术下的信息管理技术,专业知识丰富,构建复合型人才,土地测绘档案的管理人员要由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梯度,多开展技术交流,积极引进专业的人才,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业务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下,需要档案人员具有一定的设备维护技术,做好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避免出现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资料的档案管理是重要构成,为土地测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服务平台,以确保土地测绘档案在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事务等当中发挥其应有服务作用,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也应加强资料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以促进土地测绘工作的稳固持续发展。

土地档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土地档案管理;模式;转型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41-03

国家在针对国土资源进行整治时,应当以更为严格的方式来管理土地档案,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土资源同土地档案的共同持续发展。

1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直至今日,土地档案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土地档案的记载根据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从而将不同时期的管理水平进行详细划分,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档案在管理方面即有不足又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为未来国土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更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土地档案资源为国土资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对土地档案进行储存和应用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土地档案的管理,整合并开发土地档案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土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土资源利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同时,档案资源也离不开土地档案的有效管理。对土地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同时还具备了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的建设以及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2土地档案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准备途径,由此产生了电子文件,它作为土地档案的信息来源不仅迎合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正在获得不断的发展。此外,即使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异常迅速,然而,其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这两种模式仍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共存的状态。

所谓的纸质档案即为国家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形成许多具有储存意义的管理方案或途径,通过文字以及图表等形式对其进行记载,我们称之为土地纸质档案;所谓的电子档案即为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识别以及处理,那些具有储存意义的管理方案或途径会以某种规定的格式储存于计算机硬盘或者光盘当中,同时还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传递,最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归档,从而形成档案,我们称这样的档案为土地电子档案。

然而,电子档案同纸质档案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前者虽然便于利用,但是却很难对其进行永久的保存,后者虽然便于永久保存,却在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便,它们既相对统一,同时又相互独立。土地档案信息电子化资源的形成主要是以传统土地纸质档案作为基础,国家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利用的时候,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形成了土地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不可能自动的以电子化形式存储于网络当中的,部分信息资源除外,只有当活动的参与者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供信息时,信息资源往往会自动电子化进入网络。一般情况下,信息资源档案需要通过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加工,从而转录信息资源档案为电子档案。除此之外,电子档案形成之后同样需要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相关的信息管理,从而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为了确保土地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原始性以及电子档案的长久保存性,传统的纸质档案必不可少。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土资源不断向政务、商务办公普及以及应用等方面不断发展,此外,土地文件档案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这两种管理模式仍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共存状态,怎样才能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构建出一整套标准的管理体系对土地档案进行合理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研究方向。作为国土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保障,土地档案管理体系不仅为国土资源信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使用环境,同时还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语言,在对土地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制定的时候遵从一定原则、战略以及流程,这也是文件管理系统当中一个主要的功能要求,从而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以及风险。

尤其在窗口服务上,是体现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窗口对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的好坏是体现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也正是体现服务窗口升级的必要途径。

3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数据资料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档案管理模式同样也面临着转型时期,各级国土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层建设中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加了对于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投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同样也有了不错的相关进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蒙古地区,因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间相对较晚,导致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还较为薄弱,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存在严重的不足,再加上仪器等相关设备的配备严重短缺,即使土地档案网络信息化获得了有效的构建,也很难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其在土地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很好的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及其相关特点进行很好的融合,同时还与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规范保持了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在结合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扩大局域网的发展。由于当前信息化数据库尚不能很好的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政府对于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加强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土地档案资源共享观念淡薄的难题,同时还有效的排除了自我实体所存在的一些弊端。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加强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同样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政府在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的时候,应当确保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在对数字化档案进行保管、传递以及利用的时候还要确保其能够有序化的进行,同时也离不开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这样做大大排除了重复建设、互不兼容以及各自为政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

3.2增强土地档案管理社会服务意识与安全意识

土地档案的社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的利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它同样也是土地档案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现如今的状况来看,土地档案的社会意识依然薄弱,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在土地档案工作方面持续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管理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树立其良好的外部形象、公开透明度,土地档案的开放应当更加的合理、适度,土地档案管理有关部门还应当受到整个社会对其工作的有效监督。此外,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和新设备的应用,使得土地档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面对当前时期的不同要求,某些传统的思想理念以及做法已经得不到很好的适应,一系列问题接连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服务理念,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全新的工作思路,并以此树立起我们的主动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意识。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传统的手工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相关部门应当将土地档案信息公开透明化,以此来激发社会公众对土地档案信息的需求意识,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不能自我封闭,应确保信息化水平同社会的发展保持有效的平衡,从而加快当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伴随信息化时代土地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型,相比传统档案来看,电子档案为了加大其档案管理的开发以及利用,其信息通常会在局域网、政务网或互联网上进行频繁的传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子档案的安全隐患,因此,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得到不断的重视,可以通过可行的建立数据备份、限制使用范围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来维持信息的安全性。

3.3创建培养复合型管理团队

在对土地档案进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其服务性、管理性以及专业性。由于土地档案相关文件多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缺乏专业知识就无法根据用户所提供的相关需求进行信息的准确查找。此外,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熟知其内部的相关管理业务,包括相关的管理标准、政策以及规定规范等,通过相应合理的程序以及手续为用户服务。目前,土地档案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土地建设的原始记录,土地档案急需一个优秀的从接收到编研,再从管理到提供利用的人才队伍。

3.4增强各窗口服务群众的意识

在服务的时候,窗口是直接面向群众的一个重要因素,窗口接待的服务意识直接关系着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质量,在调取资料的时候,如何服务是体现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增强窗口服务群众的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窗口服务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档案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具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及时抓住机遇,克服阻挡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由此方可以实现土地档案管理以及利用的持续完善,以便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芬.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西部皮革,2016,(14).

[2]吴加琪.多主体参与的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2016,(7).

[3]杨晓光.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6,(21).

[4]薛君妍.试论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6,(10).

土地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测绘档案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P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46-01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创新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方式,增强其工作效果,以便于实施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提升其发展效率。

1 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问题的分析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土地管理工作过于抵赖地籍测量工作。目前,部分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分析土地流转管理需求,过于依赖地籍测量工作,导致土地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相关测量人员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国家设置的控制点与加密图根点作为科学依据,然后利用大比例的测量设备开展测量工作,进而形成准确的地籍图。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土地管理期间,过于依赖地籍测量工作,全面发挥土地管理工作作用,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

第二,地形图的应用效率较低。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地形图的利用效率较低,主要因为在应用建设土地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予以地形图应用足够的重视,难以通过审批等方式提升地形图的应用效率,甚至会出现地形图比例问题,无法提升其应用质量与应用效率,甚至会出现影响土地流转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三,土地规划工作质量较低。在土地流转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根据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需求开展管理工作。同时,测绘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利用科学方式管理测绘档案,经常会出现档案信息失真与安全性问题,无法提升其利用效率与利用质量,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2]。

2 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措施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管理工作,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地籍测量制度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土地管理地基测量管理工作。在此期间,管理部门需要做好测量工作,将准确无误的测量图纸、数据信息等融入到测绘档案管理中,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土地流转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其工作现状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3]。

2.2 合理利用地形图

土地管理部门需要保证地形图合理应用,提升地形图的应用效率与应用经济学,增强其应用效果。首先,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用地面积的管理,保证可以加大用地面积管理力度,逐渐提升用地面积的管理质量,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其次,土地流转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其工作质量,保证可以科学审批地形图,继而增强地形图的应用效果。最后,在申报材料中,必须要附加一些大小比例的地形图片,保证可以充分反映出地形图的应用效果,提升地形图的应用质量[4]。

2.3 土地规划措施

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土地规划工作效率与质量。一方面,土地流转管理部门与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资源管理工作,保证可以在不同时期开展土地规划工作,针对土地建设情况的分析,合理土地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而优化土地流转工作体系。另一方面,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野外测绘等现状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测量与计算土地面积,补全土地规划基本资料,保证可以提升土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增强其工作效果,减少工作损失问题。

2.4 测绘工作措施

在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想更好的获取测绘档案信息,就要科学规划测绘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一方面,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应用测绘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提升测绘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数据处理工作效果,保证可以发挥测绘技术的应用作用。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各类数字形式的计算机储存方式,逐渐提升数字地图的应用质量,增强地籍管理工作效果,优化土地利用体系,保证可以将土地规划工作列入相关制度中,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结语

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优化测绘档案管理体系,逐渐提升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还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宏英.论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8):139,141.

[2]杨俊,李争,陈晓勇等.赣南苏区振兴战略中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C].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论文集.2014:109-114.

[3]汪红,陈龙乾.完善重庆地票交易模式的思考--基于地票交易的属性及交易成本的视角[C].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论文集.2014:352-357.

土地档案范文第6篇

一、 变更土地登记档案形成的原因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而档案管理工作又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最基础的工作。目前,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严格控制并不断减少,而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必然要采取以下多种方式,才能保证各类建设用地的需要,即: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大量的城市拆迁;国有农用地的用途转变;城中村改造;农村空壳村的改造;破产企业改制土地使用权的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的收回;企业的合并、兼并、分立而引起的土地使用者名称的变更;单位和个人的地址、名称变更等,因此形成变更土地登记档案。

由于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的工作量非常大,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极其广泛,形成的档案非常多,所以必须一套完整的管理方式。否则将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极为不利,并严重地影响着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

二、 变更土地登记档案的归档范围

土地登记是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土地登记又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两种方式。当初始土地登记工作完成以后,所发生的土地登记工作都属于变更土地登记工作。

初始土地登记又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初始土地登记以外的土地登记,包括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注销土地登记等。

土地登记部门将在变更土地登记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档案部门在按《档案法》和有关档案整理规范的规定接收、鉴定、整理、编目以后,再进行分类管理,以便高效快捷地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这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工作。

变更土地登记档案的形成十分丰富,涉及的类型非常多。变更土地登记有划拨转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购买商品房、土地用途发生改变等。结合《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应当属于变更土地登记档案整理的归档范围有:

1. 划拨土地使用权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⒉ 企业将通过出让或者国家入股等形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再以入股方式转让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⒊ 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兴办三资企业和内联企业,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⒋ 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⒌ 因买卖、转让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等一并转移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⒍ 因单位合并、分立、企业兼并等原因引起土地使用权变更,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⒎ 因交换、调整土地而发生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变更,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⒏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⒐ 购买商品房(即房屋所有权变更而使土地使用权变更)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⒑ 购买公有住房(包括房改住房、集资建房和经济适用房)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11. 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抵押合同发生变更,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⒓. 土地使用权租赁期间,租赁合同发生变更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⒔ 变更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他项权利形成的资料;

⒕ 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⒖ 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更改名称、地址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⒗ 国有土地的用途发生变更,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⒘ 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已登记地类变化,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⒙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用途发生变更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⒚ 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收、征用或者农业集体经济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后,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21.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形成的资料;

22. 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失形成的资料;

23. 土地他项权利终止形成的资料;

24. 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未按照《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申请注销登记形成的资料;

25. 将原矿山(区)、砖厂等废弃工业用地复垦,转为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办理土地登记形成的资料;

26. 其他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形成的资料。

三、 变更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方式

土地登记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程序完成变更土地登记,并将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规定,对其进行鉴定、整理、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订、装盒后,在对变更土地登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中,应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初始土地登记档案与变更土地登记档案分开管理方式

按照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县级土地管理档案分类方案(试行)〉〈土地管理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的通知》中《县级土地管理档案分类方案说明》第八条规定:农村地籍档案按乡、村、队、使用者组成保管单位、排列,城镇地籍档案按城区、街道、街坊、使用者组成保管单位、排列。初始土地登记档案材料的主要内容有:C42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申报登记材料,其档案号为全宗号+分类号(C42)+城区+街道+街坊+使用者;C43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申报登记材料,其档案号为全宗号+分类号(C43)+乡+村+队+使用者;C44为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申报登记材料,其档案号为全宗号+分类号(C44)+乡+村+使用者。变更土地登记档案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分类号为C45,其档案号的编制参照上述初始土地登记档案材料档案号的编制,将分类号更改为C45即可。

当初始土地登记档案整理完成以后,组成保管单位分类装盒、放入密集架保管,档案转入开发利用工作。由于档案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变更土地登记的依据和权属情况就需要查阅初始土地登记档案资料。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土地二级市场交易就活跃,其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的工作量非常大,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多种多样,形成的档案非常多。档案部门将这些档案资料按《规则》整理完成后,在保管方式上,变更土地登记档案按城区、街道、街坊、使用者组成保管单位,编好档案号,并将原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号抄写到新的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卷宗上。同时,还要将变更以后的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号抄写到原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卷宗上,做到一一对应。要做到既有变更后新的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号,又有原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号,分类装盒、放入密集架,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分开保管,并在档案全引目录(计算机和纸质)的原土地使用者的备注栏注明“更名为***”。此种方式的优点是:容易区分哪些是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哪些是变更土地登记档案。适合于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的工作量非常大,形成的档案非常多的地级市、县(市)国土资源档案部门。缺点是需要的库房容量大,占用密集架多,在人、财、物上耗费多,查询利用费时费力。

(二)初始土地登记档案与变更土地登记档案合二为一管理方式

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的工作量又非常小,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不多,形成的档案资料也非常小,档案部门将这些档案按《规则》整理完成后,在保管方式上,变更土地登记档案按城区、街道、街坊、使用者组成保管单位,并将原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号抄写到新的土地使用者的档案卷宗上,与原土地登记档案装订在一起,合二为一,使用同一个档案号进行分类保管,并在档案全引目录(计算机和纸质)的原土地使用者栏上注明“更名为***”。此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查询利用,需要的库房容量小,占用密集架不多。适合于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办理变更土地登记工作非常小,形成的档案不多的地级市、县(市)国土资源档案部门。缺点是不容易区分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和变更土地登记档案,当一宗地进行多次变更后,需要进行分档案盒装订,工作量大、烦琐。

(三)注销土地登记档案管理方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土地登记,注销土地证书后,将收回的土地证书和注销土地登记资料要归入档案中,这些资料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按以下的方式管理:

1. 将收回的土地证书和注销土地登记资料归入原档案卷宗中。土地登记部门将收回的土地证书和注销土地登记资料在档案管理部门调出原档案卷宗(含初始、变更土地登记档案),土地登记经办人在档案卷宗上注明注销本宗地的注销登记文件依据、日期,签名并加盖公章。档案部门将增加的资料按原流水号编页码号,在卷内文件目录中按其内容填写齐全,并在档案软卷皮的变更记事栏中将增加资料的件数、页码数和日期注明,档案部门经办人签名盖章。这种方式适用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收、征用或者农业集体经济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部分或者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租赁期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因自然灾害等造成土地权利灭失;土地用途、住址、名称等发生变更。土地使用权暂时没有明确的土地使用者,以及土地证书多次进行抵押或者分割登记,需要重新换发土地证书的,应当将收回的土地使用证(含国有、集体土地证书)和注销土地登记资料归入原档案卷宗中作为收回和注销该宗地的依据。

⒉ 将收回的土地证书和注销土地登记资料归入新档案卷宗中。土地登记部门在档案管理部门调出原档案卷宗,土地登记经办人在档案卷宗上注明注销本宗地的注销登记文件依据、日期,签名并加盖公章。档案部门将增加的资料按原流水号编页码号,在卷内文件目录中按其内容填写齐全,并在档案软卷皮的变更记事栏中将增加资料的件数、页码数和日期注明,档案部门经办人签名盖章。这种方式适用于: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相关单位拆迁使用原建设用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征收、征用或者农业集体经济所属成员依法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全部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租赁期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等情况。收回的土地使用权有明确的土地使用者,应当将收回的土地证书归于新的档案案卷中,作为本宗地的变更土地登记权属来源依据。

(四)宗地合并、分割土地登记档案资料的管理方式

宗地合并就是相邻的两宗地或两宗以上的宗地合并成一宗地的方式。宗地合并方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续存合并,即一方土地使用者续存,另一方土地使用者被注销,土地使用证书同时被收回注销;第二种是新设合并,即原双方土地使用者被注销,土地使用证书同时被收回,设立新的土地使用者。

宗地分割就是一宗地分割为两宗或两宗以上宗地的方式。

土地档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土地;档案;重要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93-0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必需条件,其既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各项经济建设必备的条件。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并存在着农业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薄弱和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制约因素,这些因素阻碍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当前土地产出日益增加的态势下,发展农业的重要出路是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而生态农业是前提,科技农业是关键,效益农业是根本目的[1]。

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档案服务应顺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地块档案对稳定农业生产、激发农民对科学种田的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至关重要。

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档案的重要性

土地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健全的土地档案是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凭证,是裁决土地纠纷、民事案件的有效法律依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档案对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乡、村级领导的科学决策、长远规划、项目投资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

2 建立健全农村地块档案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农业效益不能单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解决。根本办法是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产品优质率来增进效益,因而应建立健全地块档案,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以及合理改良利用土地、科学种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提供依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2.1 建立地块档案为农业生产服务

近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农民向土地投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肥料投入的增加使土壤肥力也发生了变化。根据2006—2008年博州2县1市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养分化验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由原来的“缺氮少磷钾有余”演变为目前的“缺氮平磷部分缺钾”,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呈下降趋势,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农民仍按照土壤普查时的结果施肥,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建立健全地块档案,及时了解、掌握博州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做好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土壤肥力的预测预报预控,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技术人员提供科学施肥理论依据,对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2.2 以地块档案为依据,因土种植,因良

改良中、低产田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其不仅是近期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而且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的保障。根据博州第二次土壤普查档案记载,博州有2/3的中低产田需要进行改良升级,特别是博乐市乌图布拉格乡和达勒特、温泉县的查干屯格乡、安格里格乡、昆得仑牧场等部分土壤均较瘠薄,如果在这些地区有针对性地结合发展农区畜牧业,实施种植草田轮作、牧草、粮豆间作和养畜秸秆过腹还田等,既能补充农田有机质的损耗,培肥地力,又能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建立起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从而给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途径。根据地块档案,针对不同的土壤状况,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农业措施,对保护农田土壤生态条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3-4]。

2.3 建立健全地块档案积累病虫防治经验教训

针对长期不合理施药所造成的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增强,天敌被杀伤,害虫再度猖獗及环境被污染的严重现状,利用所建立的地块档案可逐渐确立宏观调控、综合治理的农业生态观点,即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5]。

总之,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建立健全土地、地块档案,并保证其完整与权威性,可以积极促进土地档案在乡务、村务活动及土地管理活动的作用,进而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3 参考文献

[1] 孙兰英,黄河.健全土地档案规范土地管理——以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为例[J].当代生态农业,2011(3):126-130.

[2] 聂焱.土地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8):164-165.

[3] 南德红.浅谈土地档案的特性与管理[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1(7):66.

[4] 陈天培.建立动态化土地档案 实现土地信息合理流转[J].河南农业,2011(6):13,16.

土地档案范文第8篇

一、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确保稳定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土地档案从无到有,管理方式经历了由原来单一的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逐步向纸质档案与现代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并存的转型。在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中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用地的市场化流转空间逐渐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上的权利,这种状况之下对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必须进行改革与提升,符合实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内在需求。土地档案中包含着区域土地使用的详细过程,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有原始的资料数据,土地档案的使用能够确定土地权属问题,还可以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方式实现对土地的更好的持续化管理,能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能够使土地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具有更加强大的检索以及资源共享的功能,对于土地档案的有效应用非常有帮助。

2.土地管理的新形势要求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发展。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的实现程度与这一工作社会化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现实中土地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达到了电子政务的状态,这也对其中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其电子信息的管理水平,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下会不断出现网络形式的文件、图表等信息,需要革新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增强信息化程度。另外,时展的特点为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的趋势是一种必然。此外,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服务,其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发挥档案利用价值的一种内在要求,信息只有进行传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增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传播、利用,这种情况下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就需要逐步实现来适应这一要求。

二、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近年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部分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开始重视其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实施土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是其中存在的一部分员工由于年龄问题或者自身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比较低,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会比原来的方式效率更低,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自身产生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排斥心理,也就对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另外,在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还存在认识不充分、不重视的问题,土地档案管理这一工作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并且具体管理起来还会消耗许多的人力与时间,这样就使得大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方面的管理建设意识比较淡薄,同时也忽视了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敷衍的情况,由于这种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认识上的缺乏,所以使得部门的领导并不能将其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高度来看待,这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很大的阻碍。

2.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缺乏。在实际的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凭借优良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系统的帮助来实现,在一些土地档案管理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设备陈旧、配置低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土地档案的归档、存放等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很难得到发展和进步,而且当前阶段的电子档案的管理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因此在具体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中会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现阶段的档案管理软件大多属于单机版,通常都不能在网络环境中使用,而且软件的开发平台以及工具都比较老旧,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在软件的应用中也只能针对特定的档案类型,通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不全面,通常只能对完成归档的档案实行管理,缺乏更多的自动化功能,一般都是在纸质档案基础上实行的辅助管理,电子资料与这种纸质的资料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在计算机管理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工作流程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功能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信息化的进程。

三、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策略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根据,各级领导应关注档案工作的进展,增强对这一工作的认知,加强《档案法》以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传。这样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指导,真正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对于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决,将相关管理工作结果加入部门内的季度考核里,积极为档案管理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性特点比较显著,管理人员需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根据土地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提高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基本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土地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来提供必需的、基本的条件,需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待这一管理问题,不能由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短期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就不进行投资。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使电子档案不断增加,对应的管理模式也要更新。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功能水平进行提高,增加其中高性能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应用。结合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引进与应用,比如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地促进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增强土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高效地达成,在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得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顺利地开展,使其中的土地资源信息获得有效的利用。

作者:阎霓 单位:大连金州新区土地房屋局土地事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乔玉萍.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4).

[2]陈丽丽.适应新形势,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J].才智,2014(25).

土地档案范文第9篇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三)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

上一篇:社保档案范文 下一篇:线损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