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档案范文

时间:2023-03-13 00:41:14

土地档案

土地档案范文第1篇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声像材料等,它记载土地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管的全部文字记录和影像摄录。土地档案包括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勘测、土地登记、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解决等内容,由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等组成。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理顺土地权属关系,帮助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发挥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项目向农村延伸,土地流转频繁发生,土地档案对民生利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二、土地档案的现状与对农民维权的作用

如今,虽然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但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使是荒坡地、废弃地、耕地撂荒闲置,或者农户早已将土地转包他人,但只要农民持有合法正规的土地登记、土地卡(册)等土地档案,那么一旦土地使用权被租赁、拍卖、折价转让,都会有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户站出来处置农村集体土地,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

一般来说,土地通过挂牌拍卖形式产生的土地档案,如土地出让过程和土地受让价格、青苗赔偿金等最终认定,都会经过正规、合法的拍卖程序和司法公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公证部门存有阶段性、认定性、法理性档案。土地拍卖即使失败,也会有较详细的流拍资料。土地拍卖过程衍生的档案已不再是土地档案中的“新生事物”。

不过,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的建设用地是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在土地评估部门的配合下,采用与农民征询、协商、合约的方式,有偿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或农民自留地、自留山。通常,企业按惯例只与集体土地所涉的镇、村发生关系,商讨事宜订立协议,而村委会是否及时请土地出让户、房屋拆迁户在同意书或保证书上签字认可;村镇是否按合约一次性或者分阶段及时、全额将土地和房屋赔偿金交付给所有农户或当事人;是否将征地赔偿档案完整、安全移交给土地管理部门,这些问题往往无法有效落实。这样,因企业征地过程法律手续的实效性、规范性未全部达标,企业的建设用地可能留下顽固性“硬伤”,工程档案中征地档案部分可能有漏存或残缺不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慎或未及时补办上述事项,可能使农民利益受损,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况且,随着时间流逝,有的地区行政机关已经多次合并或拆分,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使原本收藏的建设用地档案“缩水”,为土地征用引发纠纷留下隐患。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项目急于上马,因前期论证缺乏科学性、未通过环境综合评估、投资迟迟不到位、预算有误使资金链断节等,造成项目疲软、停滞甚至停止,不能及时、有效地兑现当初通过合约文件对农户的承诺,拖延发放土地赔偿金、安置补偿金,对人员安排敷衍了事。于是。因土地开发引起的纠纷由此产生。

三、土地档案正规化、合法化的建议

近些年,随着城市地价陡升和可利用地块的稀缺,城市开发由城区向郊区、农村发展。一些原来地理位置不太理想而并不被看好的地段,由于道路开通使出行方便,或因区域内规划大中型工厂和投资项目,变得具有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从而助推土地飞快升值。这样,早几年失地村民若当初在集体土地、自留地、自留山、私房或祖屋等有偿出让时,未按法律程序办齐所有手续,或者某个程序与法律法规不符;或者土地出让多年后出让方和受让方都无法找出完整、齐全的土地档案来梳理历史原貌,这就为日后的土地合同纠纷埋下“伏笔”,既损伤了民生利益,又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笔者建议,对建设征地中发生的土地有偿征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全部或部分出转让,私有房屋出售或拆迁补偿,失地人口实职安排或货币隐性安置等,在双方或多方商谈的基础上达成意向书并订立协议、合同等要约外,最好对合约过程和重要的合约档案进行司法公证,依靠法律保证土地档案的公信力,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共同督促包括机关在内的用地单位践行赔偿补偿、人员安置、福利发放等诺言,保证建设用地档案在产生程序和载体形成中的合法性、有效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四、建设用地单位如何做好土地档案工作

企事业单位土地档案中以地籍档案和建设用地档案为多见。地籍档案多由土地权证等组成,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而建设用地档案是各行各业利用国家土地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在开发建设项目中形成的与土地规划、土地征用、土地买卖、土地赔偿等有关的全部档案信息。一个单位建设项目越多,土地档案积累就越多,与民生利益的关联就越大。因此,做好土地档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对土地规划和土地划拨的批复、证明、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项目分解计划、土地征用、人员安置的商谈记录和解决方案、以及土地出转让协议、房产评估报告和劳动力货币安置等重要文件及合同,要全程追踪并认真甄别和收集,最好能索得两份以备用,保证此类文本合法、完整、齐全。

2 在建设项目未竣工且工程档案未整理归档时,要将集体土地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群众房屋拆迁赔偿等重要合同专门存放,及时了解重要合同所有缔约方的基本情况、合同基价、补充价格及违约责任追究等重要约定,了解合同订立前的商议过程、合同订立后更改、补充的来龙去脉,为更有效、更便捷地为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打好基础。

土地档案范文第2篇

在现代数字化的土地测绘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当中,需要遵循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与共享性等原则。其中,稳定性原则所指的是信息管理系统所输入的信息,要根据类型设置一定约束性,对于错误类型的信息,系统能够给出错误提示,便于用户进行及时改正,而管理系统不可由于应用者错误的操作出现管理文件丢失或者损坏,存档测绘资料要在文件夹下设为只读属性,以保证土地资料不会丢失。实用性原则所指的是档案管理系统要具有登录文件、信息查询、打印输出与图形调阅等功能,并依据本专业特点,对专项统计进行设置,如细部点、测图面积及控制点数等。对于归档管理中的各种文本、数据及图形等文件,除了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之外,还要备份数字化资料,条件允许的话,可制成活动硬盘或者光盘,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在土地测绘的档案管理中,格式不同的数据文件应设置为统一数据格式,便于信息数据源的共享,文本文件也应该设为统一格式存档,不同格式文本要在存档之前给予转换,通常图形文件是以dwg格式进行存档的。

二、土地测绘资料的档案管理措施

1.加强土地测绘资料的档案意识,重视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向公众普及档案法及测绘法,让人们了解土地测绘档案工作的实际作用与地位,并树立相关的法律意识,运用典型事例扩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而管理者也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严格要求自己。随着计算机与测绘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档案管理服务已趋向信息化及现代化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土地开发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支持,为其提供档案建设的经济保障。2.加强土地测绘档案类目的科学划分测绘资料档案应该按照相关的档案管理法规实施统一领导及归口负责制度,其专业的土地测绘档案,应该由专业部门给予自行管理,并将测绘档案分成以及类目与二级的属相类目等,测绘系统要制定档案分类、归档范围与档号编制等有关标准作为依据。对于一级类目要根据土地测绘科技的活动职能进行分工划分,和一级类目划分结果进行一致保持,而一级之下的类目划分法则因类而异,例如综合类的可按照保管年限、问题性质及年代等进行分类。而测绘生产类的则可按照地域、专业活动及载体等进行分类。在分类当中,同一层的类目要应用统一标准,防止上下位类出现交叉及重叠现象,并且类目设置要根据馆藏实际情况,有档案就设置,无档案则不设置,档案少可少设置或粗略设置,对于标记符号及类目名称,则应力求简明、准确与易懂,方便人们使用及掌握,考虑类目的扩展需求,对于类目编号要预留一定空号。3.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有效发挥土地档案的实际作用,对土地测绘的资料档案应严格收集、整理与保管,并在服务上进行创新,这需要档案人员要加强管理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加强开放意识,增强服务广度与深度,并强化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信息安全意识下,确保档案信息不丢失不泄密,并且运营现代科技新管理方法与成果,有效提升土地测绘档案的管理水平及效率,以实现土地测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4.提升土地测绘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在各级的土地测绘档案管理人员中,应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具有强烈责任心,遵循相关职业道德,面对工作中的新问题,要强化宣传,增强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下,提升测绘资料的档案利用率。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意识同时,要培养其管理及服务能力,精通现代技术下的信息管理技术,专业知识丰富,构建复合型人才,土地测绘档案的管理人员要由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梯度,多开展技术交流,积极引进专业的人才,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业务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下,需要档案人员具有一定的设备维护技术,做好档案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避免出现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资料的档案管理是重要构成,为土地测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服务平台,以确保土地测绘档案在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事务等当中发挥其应有服务作用,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也应加强资料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以促进土地测绘工作的稳固持续发展。

土地档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土地档案管理;模式;转型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41-03

国家在针对国土资源进行整治时,应当以更为严格的方式来管理土地档案,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土资源同土地档案的共同持续发展。

1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直至今日,土地档案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土地档案的记载根据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从而将不同时期的管理水平进行详细划分,对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档案在管理方面即有不足又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为未来国土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更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土地档案资源为国土资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对土地档案进行储存和应用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土地档案的管理,整合并开发土地档案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土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土资源利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同时,档案资源也离不开土地档案的有效管理。对土地档案进行管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同时还具备了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的建设以及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2土地档案管理模式转型的必然性

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准备途径,由此产生了电子文件,它作为土地档案的信息来源不仅迎合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正在获得不断的发展。此外,即使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异常迅速,然而,其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这两种模式仍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共存的状态。

所谓的纸质档案即为国家对国土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形成许多具有储存意义的管理方案或途径,通过文字以及图表等形式对其进行记载,我们称之为土地纸质档案;所谓的电子档案即为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有效识别以及处理,那些具有储存意义的管理方案或途径会以某种规定的格式储存于计算机硬盘或者光盘当中,同时还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传递,最终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归档,从而形成档案,我们称这样的档案为土地电子档案。

然而,电子档案同纸质档案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前者虽然便于利用,但是却很难对其进行永久的保存,后者虽然便于永久保存,却在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便,它们既相对统一,同时又相互独立。土地档案信息电子化资源的形成主要是以传统土地纸质档案作为基础,国家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利用的时候,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形成了土地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不可能自动的以电子化形式存储于网络当中的,部分信息资源除外,只有当活动的参与者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供信息时,信息资源往往会自动电子化进入网络。一般情况下,信息资源档案需要通过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加工,从而转录信息资源档案为电子档案。除此之外,电子档案形成之后同样需要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相关的信息管理,从而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数据库。为了确保土地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原始性以及电子档案的长久保存性,传统的纸质档案必不可少。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土资源不断向政务、商务办公普及以及应用等方面不断发展,此外,土地文件档案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这两种管理模式仍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共存状态,怎样才能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构建出一整套标准的管理体系对土地档案进行合理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家重点研究方向。作为国土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保障,土地档案管理体系不仅为国土资源信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使用环境,同时还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语言,在对土地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制定的时候遵从一定原则、战略以及流程,这也是文件管理系统当中一个主要的功能要求,从而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以及风险。

尤其在窗口服务上,是体现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窗口对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的好坏是体现土地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也正是体现服务窗口升级的必要途径。

3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数据资料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档案管理模式同样也面临着转型时期,各级国土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层建设中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加了对于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投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同样也有了不错的相关进展。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蒙古地区,因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间相对较晚,导致了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还较为薄弱,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存在严重的不足,再加上仪器等相关设备的配备严重短缺,即使土地档案网络信息化获得了有效的构建,也很难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其在土地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很好的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及其相关特点进行很好的融合,同时还与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规范保持了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在结合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扩大局域网的发展。由于当前信息化数据库尚不能很好的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政府对于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加强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土地档案资源共享观念淡薄的难题,同时还有效的排除了自我实体所存在的一些弊端。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加强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同样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政府在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的时候,应当确保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在对数字化档案进行保管、传递以及利用的时候还要确保其能够有序化的进行,同时也离不开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这样做大大排除了重复建设、互不兼容以及各自为政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

3.2增强土地档案管理社会服务意识与安全意识

土地档案的社会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的利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它同样也是土地档案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现如今的状况来看,土地档案的社会意识依然薄弱,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在土地档案工作方面持续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管理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树立其良好的外部形象、公开透明度,土地档案的开放应当更加的合理、适度,土地档案管理有关部门还应当受到整个社会对其工作的有效监督。此外,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和新设备的应用,使得土地档案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面对当前时期的不同要求,某些传统的思想理念以及做法已经得不到很好的适应,一系列问题接连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服务理念,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全新的工作思路,并以此树立起我们的主动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意识。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传统的手工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相关部门应当将土地档案信息公开透明化,以此来激发社会公众对土地档案信息的需求意识,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国家以及地方土地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不能自我封闭,应确保信息化水平同社会的发展保持有效的平衡,从而加快当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政府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

伴随信息化时代土地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型,相比传统档案来看,电子档案为了加大其档案管理的开发以及利用,其信息通常会在局域网、政务网或互联网上进行频繁的传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子档案的安全隐患,因此,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得到不断的重视,可以通过可行的建立数据备份、限制使用范围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来维持信息的安全性。

3.3创建培养复合型管理团队

在对土地档案进行利用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其服务性、管理性以及专业性。由于土地档案相关文件多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缺乏专业知识就无法根据用户所提供的相关需求进行信息的准确查找。此外,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熟知其内部的相关管理业务,包括相关的管理标准、政策以及规定规范等,通过相应合理的程序以及手续为用户服务。目前,土地档案所涉及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土地建设的原始记录,土地档案急需一个优秀的从接收到编研,再从管理到提供利用的人才队伍。

3.4增强各窗口服务群众的意识

在服务的时候,窗口是直接面向群众的一个重要因素,窗口接待的服务意识直接关系着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质量,在调取资料的时候,如何服务是体现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增强窗口服务群众的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就能更好的体现出窗口服务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档案管理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具有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敢于及时抓住机遇,克服阻挡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由此方可以实现土地档案管理以及利用的持续完善,以便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芬.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探讨[J].西部皮革,2016,(14).

[2]吴加琪.多主体参与的区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2016,(7).

[3]杨晓光.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6,(21).

[4]薛君妍.试论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6,(10).

土地档案范文第4篇

一、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确保稳定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土地档案从无到有,管理方式经历了由原来单一的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逐步向纸质档案与现代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并存的转型。在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中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用地的市场化流转空间逐渐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上的权利,这种状况之下对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也必须进行改革与提升,符合实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内在需求。土地档案中包含着区域土地使用的详细过程,对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有原始的资料数据,土地档案的使用能够确定土地权属问题,还可以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方式实现对土地的更好的持续化管理,能够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能够使土地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具有更加强大的检索以及资源共享的功能,对于土地档案的有效应用非常有帮助。

2.土地管理的新形势要求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发展。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的实现程度与这一工作社会化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土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现实中土地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达到了电子政务的状态,这也对其中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其电子信息的管理水平,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下会不断出现网络形式的文件、图表等信息,需要革新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增强信息化程度。另外,时展的特点为土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之下信息化的趋势是一种必然。此外,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服务,其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发挥档案利用价值的一种内在要求,信息只有进行传播才能够实现其价值,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增强档案信息的开发与传播、利用,这种情况下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就需要逐步实现来适应这一要求。

二、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者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近年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部分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开始重视其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实施土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是其中存在的一部分员工由于年龄问题或者自身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比较低,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效率会比原来的方式效率更低,这样就会造成管理者自身产生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排斥心理,也就对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另外,在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中还存在认识不充分、不重视的问题,土地档案管理这一工作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方面的效益,并且具体管理起来还会消耗许多的人力与时间,这样就使得大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方面的管理建设意识比较淡薄,同时也忽视了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敷衍的情况,由于这种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认识上的缺乏,所以使得部门的领导并不能将其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高度来看待,这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很大的阻碍。

2.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缺乏。在实际的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凭借优良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系统的帮助来实现,在一些土地档案管理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设备陈旧、配置低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土地档案的归档、存放等管理方式都比较落后,很难得到发展和进步,而且当前阶段的电子档案的管理理论还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因此在具体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中会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现阶段的档案管理软件大多属于单机版,通常都不能在网络环境中使用,而且软件的开发平台以及工具都比较老旧,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在软件的应用中也只能针对特定的档案类型,通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电子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不全面,通常只能对完成归档的档案实行管理,缺乏更多的自动化功能,一般都是在纸质档案基础上实行的辅助管理,电子资料与这种纸质的资料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在计算机管理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工作流程以及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功能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信息化的进程。

三、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策略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根据,各级领导应关注档案工作的进展,增强对这一工作的认知,加强《档案法》以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传。这样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获得人们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指导,真正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对于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决,将相关管理工作结果加入部门内的季度考核里,积极为档案管理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性特点比较显著,管理人员需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根据土地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提高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基本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土地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实现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来提供必需的、基本的条件,需要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待这一管理问题,不能由于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短期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就不进行投资。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使电子档案不断增加,对应的管理模式也要更新。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功能水平进行提高,增加其中高性能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的应用。结合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对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引进与应用,比如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地促进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发展。土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增强土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高效地达成,在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得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顺利地开展,使其中的土地资源信息获得有效的利用。

作者:阎霓 单位:大连金州新区土地房屋局土地事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乔玉萍.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4).

[2]陈丽丽.适应新形势,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J].才智,2014(25).

土地档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测绘档案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P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46-01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创新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方式,增强其工作效果,以便于实施土地利用与规划工作,提升其发展效率。

1 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问题的分析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土地管理工作过于抵赖地籍测量工作。目前,部分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分析土地流转管理需求,过于依赖地籍测量工作,导致土地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相关测量人员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国家设置的控制点与加密图根点作为科学依据,然后利用大比例的测量设备开展测量工作,进而形成准确的地籍图。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土地管理期间,过于依赖地籍测量工作,全面发挥土地管理工作作用,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

第二,地形图的应用效率较低。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地形图的利用效率较低,主要因为在应用建设土地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予以地形图应用足够的重视,难以通过审批等方式提升地形图的应用效率,甚至会出现地形图比例问题,无法提升其应用质量与应用效率,甚至会出现影响土地流转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三,土地规划工作质量较低。在土地流转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土地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根据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需求开展管理工作。同时,测绘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利用科学方式管理测绘档案,经常会出现档案信息失真与安全性问题,无法提升其利用效率与利用质量,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2]。

2 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措施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管理工作,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地籍测量制度

在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土地管理地基测量管理工作。在此期间,管理部门需要做好测量工作,将准确无误的测量图纸、数据信息等融入到测绘档案管理中,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土地流转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其工作现状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3]。

2.2 合理利用地形图

土地管理部门需要保证地形图合理应用,提升地形图的应用效率与应用经济学,增强其应用效果。首先,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用地面积的管理,保证可以加大用地面积管理力度,逐渐提升用地面积的管理质量,进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其次,土地流转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其工作质量,保证可以科学审批地形图,继而增强地形图的应用效果。最后,在申报材料中,必须要附加一些大小比例的地形图片,保证可以充分反映出地形图的应用效果,提升地形图的应用质量[4]。

2.3 土地规划措施

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土地规划工作效率与质量。一方面,土地流转管理部门与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好资源管理工作,保证可以在不同时期开展土地规划工作,针对土地建设情况的分析,合理土地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而优化土地流转工作体系。另一方面,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野外测绘等现状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测量与计算土地面积,补全土地规划基本资料,保证可以提升土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增强其工作效果,减少工作损失问题。

2.4 测绘工作措施

在测绘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想更好的获取测绘档案信息,就要科学规划测绘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一方面,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应用测绘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提升测绘技术的应用效率,增强数据处理工作效果,保证可以发挥测绘技术的应用作用。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与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各类数字形式的计算机储存方式,逐渐提升数字地图的应用质量,增强地籍管理工作效果,优化土地利用体系,保证可以将土地规划工作列入相关制度中,进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结语

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优化测绘档案管理体系,逐渐提升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还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宏英.论土地流转与测绘档案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8):139,141.

[2]杨俊,李争,陈晓勇等.赣南苏区振兴战略中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C].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论文集.2014:109-114.

[3]汪红,陈龙乾.完善重庆地票交易模式的思考--基于地票交易的属性及交易成本的视角[C].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与农牧区土地流转论文集.2014:352-357.

土地档案范文第6篇

“崔庄又有300亩地在流转中心登记,希望流转出去。”2011年3月15日,在河南省博爱县磨头镇,农办主任单福明对记者说。

阳光下,金黄色的牌子“磨头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异常耀眼,镇农业服务中心刚刚接待了前来登记土地流转的崔庄村民。

崔庄人口有500人,人均不足8分地,多数村民做煤炭生意。作为传统作物的小麦、玉米,一亩地年收入1000元左右,土地效益普遍不高。

博爱县农业局局长秦胜利说:“群众迫切希望把土地流转出去好放心做生意,彻底解放劳动力。”

博爱人稠地少,青壮年出外打工或做生意、老弱病残留守种是当地的普遍现象。

渠庄村民王学才今年60岁,家里6口人种了5亩田,儿子长年在外做运输生意,农忙时回来收麦播种,耽误了生意,儿子多有抱怨。

去年,王学才将其地全部流转给当地一家合作社。每年转让费用5000元,仅此一项就赶得上往年自己种粮的收入。他和老伴还在合作社务工,两人每月收入1400元。儿子也不用再为农田发愁,集中精力把运输生意做得更好。王学才对土地流转非常满意。

渠庄村全村495口人,耕地390亩,村民多数在外做运输、建筑和经营煤场生意。党支部记书丁凤林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流转土地近70%。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

近两年来,博爱县委县政府把规模化土地流转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突破口,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土地流转。

首先是大力培育规模种植主体:一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合作社流转。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城乡南庄村流转土地1160亩,占该村的80%。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中,探索出土地托管的新思路,现托管土地已达1647亩。目前全县农业合作社已达288家。二是扶持种植大户,引导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全县以蔬菜为专业的特色村达到52个,涌现出刘炳亮、杨天琪、仝近贵、王清林、李耀学、程国庆等120多户种植大户,流转面积超过了7000亩。三是培育“公司农户”的涉农企业,引导土地向涉农企业流转。绿叶食品公司,与当地300余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实行规模种植分户管理得模式,规模种植香菜达1600亩。目前14家涉农企业实行规模种植近3000亩。

其次是建设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流转手续,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由村委会的会计兼任土地流转信息员。现在各村、乡都建有土地流转档案,由乡镇统一管理。

乡镇建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重点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合同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调解流转纠纷等工作。

县农业局建立了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重点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还建立全县土地流转信息库,为跨乡镇土地流转提供服务。

2011年3月25日,记者采访时,在寨卜昌村18村民小组的土地流转合同上看到这样的记录:18组36亩土地流转给甲方,期限十年,每亩流转费800元。合同下方的见证单位是苏家作乡农业服务中心。

“这份合同在苏家作乡和博爱县两级流转服务中心都有备案,用来规范双方流转手续,避免出现纠纷。”秦胜利说。

为了真正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博爱县还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建立企业用工联系点和农民工转型资金扶持机制,确保“弃农能工”、“弃农能商”。

一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学习成了大棚种菜能手、果树管理能手、种植药材能手、管理观光农业能手,反聘于合作社大户,成了技术农民、职业农民;另一部分有资金有能力的农民去经商做生意;也有部分人在合作社打零工。

2011年3月14日,记者来到了磨头镇翟庄村流转大户石存亮的地里。在两个篮球场大的场地上,晾晒着满地的药材。

今年49岁的石存亮自己原本不会种地,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运输生意。2008年,看到种地效益大大提高,就带着这些年的近50万元的积蓄开始投资种田。

他共流转了翟庄258亩地,去年种植白术86亩,大棚高效蔬菜54亩,桔梗65亩,山药53亩。全年投资150多万元。当记者问到除去成本纯收入多少时,石存亮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刚刚起步没有经验,去年净收入了30多万元。”

磨头镇农办主任单福明告诉记者,全镇34个村,目前土地全部流转出去的村已有7个。

截至2010年底,博爱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5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3.6%。

加强流转土地档案化管理

博爱县农业局长秦胜利告诉记者,由于该县土地流转工作起步早,流转规模大,在中西部地区走在前面,因此也较早遇到了别的县市尚未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部分农民仍主要依赖土地收入解决就医看病、子女上学和养老问题,不能完全打消后顾之忧,从而制约土地流转;另外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种植户自身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有限,也不敢大胆接手流转土地。

其次是土地商品属性不清,种植户融资困难。现行金融政策限制用流转的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业主开发资金少,发展受到限制。

再次,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产业链条连结不紧密。目前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还是松散不稳定的,只能“同富贵”而不能“共患难”。一旦业主遇到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不仅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也可能中途而退。利益纠纷隐患将随时爆发。

而时下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些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仍习惯以口头形式商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或没有以规范的书面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权利义务不够明确,极易引发矛盾纠纷。

秦胜利说:“为了有效解决土地流转中的复杂问题,下一步将是大力推进‘档案土地’,将实有土地档案化抽象化,将来依据土地档案解决农民土地流转中的入股、投资以及收益问题。”

与同此时,博爱县委书记葛探宇则呼吁国家要在农村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农村低保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还要逐步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降低流转业主农业经营风险,为土地流转解决后顾之忧。

另外还要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逐渐的有条件允许业主用流转土地上的附作物作为抵押申请贷款,逐渐解决业主融资难的问题。

土地档案范文第7篇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记载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勘测、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纠纷解决等内容,其可分为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等。科学、高效的管理土地档案,有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也越来越多,土地档案数量及管理难度也急剧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现代土地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材料的检索困难,无法共享,难以更新等问题都要求土地档案的管理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

一、 当前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对土地档案作用的认识不足,不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土地档案的管理不能直接的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费时、费力,导致领导者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档案管理的价值常常被忽视,工作上敷衍了事。部分领导对档案作用的认识不足,没有把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在其应用的高度来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更无从谈起。2、 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实施土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但由于部分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应用计算机管理土地档案的效率甚至低于传统方式,数字化管理模式受到排斥,降低了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3、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欠缺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借助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目前,部分基层部门设备陈旧老化、配置较低,使得国土资料归档、储存处于尴尬的境地。另外,由于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的不成熟,目前国内研制的档案管理软件呈现出一些问题:1)多是单机版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支持网络环境的不多;2)软件的开发平台、工具比较陈旧;3)多是针对某一特定种类档案的管理,不具备通用性;4)多是对已经归档的档案进行管理,忽略了归档过程的自动化;5)多是对纸质档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由于电子文件有不同于纸质文件的特性,所以电子文件的计算机管理应有不同于纸质文件计算机管理的方法,其系统管理的数据、工作流程、功能等都将有所改变。软件功能缺陷或不够人性化难以满足土地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的需求,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 信息化建设在土地档案管理中的实现对策1、强化档案意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各级领导应重视、关心、支持档案工作,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加强档案宣传,做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宣传,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二是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档案工作遇到的问题,并把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土地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工作人员严谨对待。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按照《土地管理档案暂行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明确档案人员岗位职责,量化档案管理工作,制定考查、考评办法,考核、监督档案管理人员,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档案管理。2、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有一支优秀的队伍。造就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是提高现代化设备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档案员不仅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更要具有细心、踏实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熟练操作档案管理软件。鉴于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相对较大,计算机水平较低,使用软件进行档案管理时难免不便。所以,应抓好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电脑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运用多种培训方式,使档案人员尽快掌握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档案目录输入进一步规范,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在业务上多多交流,逐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尽快适应时展的需要。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些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因此国土资源部门应该加大投入,为土地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一些基本条件,而不能因为土地档案管理部门目前不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就舍不得投资。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得土地电子档案数量大幅增加,相应的管理方法也需要改变,之前的硬件设备和粗放的管理模式都已经不能满足土地档案资源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这就需要提高计算机硬件水平,添置高性能的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土地档案管理实际工作开发或引进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如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动土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土地档案信息共享,指导土地资源高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更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熟练操作相关软件,这样才能保证土地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慧玲.GIS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0(4):13-14.

[2]张珍.土地档案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8,6:23-24.

土地档案范文第8篇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

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三)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

土地档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规划;土地;档案;管理;佐证;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国家土地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监督和执行部门,该部门的业务档案管理是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为相关的研究人员、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资料。土地规划管理局的业务档案管理是协调和处理土地纠纷,查处违法违章案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进行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审理中具有公正、公平、佐证的作用。实践证明,规范和完善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局在进行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找出解决的方案。[1]

一、规划土地管理局业务档案管理的相关介绍

规划土地管理局业务档案管理是指对于地籍、地政、资源信息、执法检查、规划等的、在空间和时间上所积累的技术和行政资料,用文字档案的形式加以保管以便于人们借阅、查询。规划土地管理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将上述珍贵的资料,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以规范、整合、汇编,从而方便对于这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力求达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使得业务档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发挥业务档案的公正、公平、佐证的功效。

二、规划土地管理局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是记述历史资料的载体,是客观存在的、静止的史志资料和文字,具有极大的参考、借鉴、收藏价值。档案资料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后人对于以往事物的考察、推定当代事物的发展变化轨迹的依据。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工作的推进,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土地管理组织系统机构成立以来,土地规划管理的业务档案就为相关的机构和单位、个人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可信的土地资源信息,为我国的土地规划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案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业务档案管理体制和规章日益完善。[2]在长期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做了详细的记录,尤其是对于全国开展的首次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地籍调查等资料及相关的文件都有详细、科学、真实的文字记载,对于当今的国家土地资源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案管理对于土地纠纷案件的处理、违法侵占土地资源的查处都具有重要的法律佐证效果。

三、完善规划土地管理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提升业务档案管理意识,加强对于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升业务档案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人员才能够以积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来正确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的考核,及时发现管理人员在工作意识、工作态度上的不足之处,发现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考核水平,选择定期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扭转不良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2、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转变档案管理工作方式

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适应人类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因此,采用新技术手段,摒弃以往的落后的工作方式,是人们进行工作、生产的必然选择。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的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规划土地管理局在进行业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依托科学技术,对于现有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改革,以利于高效、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对于档案的管理手段中,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是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模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优势,例如,电子档案可以有效的节约档案保存室的空间资源,以信息存储方式保存的文献资料能够在保障文献资料的完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存纸质文献资料的内容。并且电子档案具有纸质档案所缺乏的独特优势,它可以将图像、数字、符号、图表、注解文字等综合信息显示出来。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对应,采用计算机磁盘等存储设备进行资料信息的存储,将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加以集合与整编,以案卷为单位进行保存。[3]严格意义上讲,电子档案是一种虚拟档案,是与纸质档案等客观存在的实体档案相对照的,是将实体档案的信息以比特、字节的方式进行表征并使之在电脑网络上进行自由的流动,供人们自由查阅,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实体档案对于借阅者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土地信息资源的公开化、透明化。电子档案具有存储密度高、与不同的媒体相承接、查找和修改便捷等特点,因而成为当代档案管理模式的主流。

3、建立和健全业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具体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工作人员就会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的责任不清,工作任务不明的档案管理工作状态。

建立健全相关的业务主管科室问责制。通过问责制的建立,可以加强相关科室的责任意识,从而在思想上提高对于档案监督及管理工作的认识。问责制的建立和实施是新时期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应用到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加强相关的责任领导的重视,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意识。

建立健全接待和资料查阅制度。任何形式的档案资料都是历史的记载与传承,是后人对于以往的事件的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资料具有极高的法律功效,是解决土地纠纷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加强对于相关业务资料的保有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资料查阅单位、个人的资格审批,以保护相关资料不被违法利用。

结语

总之,规划土地管理局业务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关系国有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土地纠纷案件的解决与处理的法律依据,是国家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考数据。因而,做好规划土地管理局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迫切并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赵甲信.关于加快推进县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的几点体会[J].陕西档案,2008,(06).

[2] 杨凤仙.档案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云南档案[J].2009-09-20.

土地档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土地档案;档案意识;规范管理

土地档案是在土地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和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土地调查、用途管制调整、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的全部过程,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从2010年6月2日《法治周末》刊登的《安徽太和县国土资源局大量土地档案失踪》一文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个别地方基层土地档案的管理现状:随便乱扔乱放,无专人管理,丢失毁损严重,其管理状况之差令人吃惊。由此看来,加强基层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必须引起土地管理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强化基层土地管理部门的档案意识

安徽太和县国土资源局之所以出现大量土地档案失踪的状况,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关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档案意识薄弱,在思想上根本没有认识到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强化基层土地管理部门的档案意识。各省市土地管理部门要联合档案局,通过举办培训班、下发文件、宣传典型实例等形式,加大对《档案法》和《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宣传力度,增加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全体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关心并支持档案工作,切实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领导工作的职责范围,及时分析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经济投入,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场所和必要的管理设施,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建立健全土地档案管理制度

各省市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土地管理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县级土地管理档案分类方案(试行)》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组卷、装订、编目、保管、利用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和要求。还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确保土地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要特别注意做好土地档案的交接工作,建立完善的土地档案交接制度,使档案交接工作及时完整、手续严密,确保土地档案的完整性。

三、提高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土地价值的日益突显,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土地活动中来,由此导致土地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多,档案的类别越来越丰富,其利用率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土地档案管理方式目前已无法满足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用需求,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尽快建立土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省级土地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行业标准和土地档案工作自身的特殊性,选择开发出适当的档案资源管理应用软件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建设平台,使用统一的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备份工作,并设定一定的使用权限,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逐步实现土地档案信息的网上公开查询,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申请查阅土地档案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

四、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要加强土地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强化职能,稳定队伍,克服目前存在的机构虚设、队伍不稳、职能弱化等问题。要深化土地档案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拓宽用人视野,选拔引进那些既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又能了解土地管理工作具体实践,还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人才。要抓好对现有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定期与不定期、送出去与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对土地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具体工作方法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准确理解政策界限,全面掌握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及建档管理中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更好地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五、加大指导和监督检查的力度

上一篇:社保档案范文 下一篇:线损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