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4 15:08:09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扫盲和成人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扫盲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辖区内的扫盲和巩固提高工作,落实扫盲对象,组织扫盲教学,完成扫盲任务.特制定我区2010——2011年度扫盲工作计划.

一,在扫盲工作中要核清底数,健全档案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以行政村为单位,一定要在2011年5月前核清文盲底数,建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人口花名册和15—50周岁丧失学习能力花名册.对新生文盲,复盲,迁移性文盲等加强了监测,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要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为制订扫盲工作规划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一帮一"扫盲活动和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以前的扫除青壮年文盲及扫盲巩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剩余的青壮年文盲中女性较多,年龄偏大,且居住比较分散的特。点,加强"三教"统筹,开展"一帮一"扫盲活动,以小学教师为指导老师,以学生直接任教的教学模式,送教上门,包教保学责任到人,利用早,中,晚或农闲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文盲对象学习,同时负责跟踪管理,确保扫盲巩固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扫除青壮年文盲,特别是对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要保证有一个脱盲一个.要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扫盲后继续教育,把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与公民道德建设,普法教育,科普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三,广泛开展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杜绝新生文盲.并且对15周岁以下的文盲,由学校负责进行了补偿教育,使其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或达到了个人脱盲标准;对15一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壮年文盲,我们通过教育使其多种渠道脱盲.

四,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悉心授课,确保文盲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1.包保教师与文盲学员见面并合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确定授课日期,授课时间及授课内容.

2.包保教师要根据教材,编写教案,充分备课,按时上课,不走过场.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于做好当前扫盲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全市扫盲工作的意见》,我局决定于今年下半年集中一段时间着重抓好扫盲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扫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扫除文盲工作是各级政府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扫盲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15号)对扫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扫盲工作的开展。国家教育部《扫盲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教基[200*]15号)对扫盲教学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省、市也先后印发相关文件,对巩固“两基”成果、杜绝新文盲产生和扫除现有文盲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扫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扎实地做好本地区扫盲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扫盲基础资料

各地要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以行政村或居委会为单位,明确定点中小学(或成人中心学校)牵头,组织教师利用暑期对所在施教区内15—50周岁的青壮年文化状况登门逐户登记造册,特别是对其中新生文盲、复盲、迁移性文盲等新增文盲要加强核查。在此基础上,核清文盲底数,建立现有文盲档案,形成完整的文盲基本情况资料,为今后一阶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扫盲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及时完善相关管理档案。各县(市、区)须于7月底前将青壮年文化状况汇总填表报我局(表式见附件),同时报送下半年计划参加扫盲或技能培训的学员名单。

三、进一步开展扫盲课程教学

从今年8月开始,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开展扫盲课程教学的力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扫除现有文盲,特别是要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周岁)文盲。通过建立“学校包村、教师包组、学生包家长”的扫盲教学责任制,确保完成年度扫盲工作计划。对居住比较集中的文盲人员实行定点编班上课,对文盲较少且居住分散的要组织学习小组或送教上门。要积极探索识字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生产劳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扫盲后的继续教育。要建立以满足扫盲对象基本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扫盲教育机制,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实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特别要注重将扫盲工作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增强对文盲学员的吸引力,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省教育厅最近下发的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系列教材(一套四册,分别为《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公民生活》、《致富技能》),各地要认真使用,提高使用效果。

四、进一步健全扫盲教育实施网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扫盲工作的牵头部门,并协调普教、职教、成教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共同做好扫盲工作。各地农村中小学和成人中心学校要在县(市、区)教育局和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设置扫盲课程和承担扫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各中小学校长是本施教区扫盲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中小学和成人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参加扫盲工作。教师参加扫盲工作要记入工作量,对超过工作量的给予课时补贴。要把在校学生参加扫盲活动作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进一步落实扫盲经费

做好扫盲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筹措和落实扫盲工作经费:一是迅速将省、市下达的扫盲专项补助经费分解到乡镇,不得截留,更不得挪作他用;二是落实好配套的扫盲资金;三是积极向政府争取设立扫盲工作专项经费;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资助扫盲经费。同时,要加强对扫盲经费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扫盲经费的使用效益。

六、进一步强化扫盲工作责任制

各地要把扫盲工作作为衡量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列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继续实行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双线”承包责任制,把扫盲任务列为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的职责,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都应与所属乡镇签订扫盲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扫盲任务和完成期限。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扫盲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督促其限期整改,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年全市扫盲工作的总体情况

年市教育局下达我市扫盲任务260人,今年我市实际参加脱盲学员317人。为确保今年扫盲任务完成,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扫盲工作。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扫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在市教育局,成教中心于年月18日和3月26日两次召开全市扫盲工作会以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技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有计划加快建立起新一轮扫盲工作运行机制,全市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一轮扫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了扫盲教师队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具体意见。从今年上半年全市扫盲工作的总体情况看,许多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教育的党政领导对扫盲工作中高度重视,扫盲工作做到"八个到位"即:一是认识到位;二是指导到位;三是责任到位;四是措施到位;五是宣传发动到位;六是教学到位;七是痕迹管理到位;八是检查督促到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作扎实,扫盲工作有序推进,镇,卫镇,镇,肖家坊等这几个乡镇技校校扫盲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二)明确扫盲任务,扎实推进扫盲工作。年市教育局下达我市扫盲任务260人,今年我市实际参加脱盲学习学员317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针对市分解的扫盲任务,积极开展参加脱盲学习学员的基本情况排查摸底工作,结合文盲学员分布情况特点制定灵活的脱盲教学形式。例如,镇针对镇里32名扫盲对象分布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下樵村15名文盲较集中,扫盲小组采用集中办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其余17名对象分布在7个村且都在偏远村民小组,扫盲小组采用"一帮一"与送教上门的教学方式;镇建立定期研究扫盲工作制度,制定了《镇-年扫盲工作规划》,《镇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并且与各村签定扫盲工作责任状,明确各村扫盲任务和工作职责;大竹镇加大扫盲对象落实,要求扫盲队伍每月必须至少入户五次以上进行跟踪教学服务。

(三)加强扫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管理。年上半年各乡镇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入学和扫盲的实施工作。上半年月26日市教育局,成教中心认真组织专(兼)职扫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培训教师80余人。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对抓扫盲教育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业务能力,为搞好全市的扫盲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技校在教学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跟踪,督促,落实集中教学,分散教学,包教包学,送教上门,等灵活施教形式,做到扫盲适时进行。

(四)注重扫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扫盲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小学师生主力军和社会志愿者的作用,把参加脱盲学习的学员落实到乡村,学校,教师,学生,层层落实责任,落实扫盲人员。在教学形式上,由于文盲居住分散,且流动性大,给扫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一客观实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工作。一是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村小教师"送教上门,包教包学"的做法,有部分村组采取"相对集中,分散自学"和"子孙包教包学"的方式;二是在教学安排上,受条件限制,平时主要安排在学员家中进行逐一辅导授课,个别时间集中在村文化俱乐部或村小学进行统一学习;三是在教学时间上,采取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的办法,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四是在实施扫盲教学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大力推行学校包村,教师包班包教的责任制,做到了教材,人员,教师,时间的"四落实"。

(五)积极筹措经费,增加扫盲投入。年度市投入扫盲经费10余万元,各乡镇,街道投入扫盲经费6余万元,各乡镇,街道坚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年卫,大竹,,,桂林等乡镇领导乡镇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扫盲投入,为扫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扫盲软件资料档案建设趋于规范。市成教中心下发了相关文件,对如何规范扫盲档案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多次对乡镇扫盲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乡镇建立完善扫盲档案。在扫盲资料建设方面,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技校基本能做到十有:

(1)扫盲领导组织机构,学员管理制度,考试考核及登记制度,脱盲证书发放制度等;

(2)—年三年扫盲工作规划和年的扫盲计划及年度扫盲教学计划,总结,扫盲实施方案;

(3)15—50岁人员文化户口册;

(4)15—50岁扫盲对象花名册,15—50岁丧失学习能力对象花名册,15—50岁外来户扫盲对象花名册以及年15—50岁扫盲对象花名册;

(5)扫盲教师队伍名册;

(6)扫盲教学进度表;

(7)教师授课教案,学员作业;

(8)脱盲考试资料,学员学习签到册及联系方式;

(9)扫盲工作信息;

(10)教学活动真实图片或影像资料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扫盲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文盲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剩余文盲317人,大多数是大龄学员和妇女学员,多数居住在偏远且分散村组,要组织他们学习难度较大,已脱盲人员思想松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巩固困难。极少数学员对扫盲学习的认识还不足,对生产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好,重生产,轻学习的现象突出。

2,扫盲经费不足问题。由于扫盲经费不足,扫盲和巩固提高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扫盲教师工作量重,教师超工作量补助有待解决。扫盲教师工作头绪多,既从事学校班级的教学和"普九"工作,又兼顾扫盲班和巩固提高班的教学,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常常顾此失彼。

4,扫盲进展情况发展不平衡。少数的乡镇在开展新一轮扫盲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扫盲工作推进迟缓;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扫盲资料不齐全;还有的个别文技校工作人员对本次扫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精力没有花在扫盲上,今年实质性的扫盲教学工作有的还仍未启动;有的文技校在本次检查中看不到详实的资料。

(二)下阶段扫盲工作意见

通过本次检查,希望各文技校要进一步充分认识扫盲的意义,要查找扫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真正把扫盲工作落到实处。现就年下阶段开展扫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扫盲工作的认识。由于新一轮扫盲对象分散,涉及到19个乡镇办事处,140多个行政村,新一轮扫盲工作重,任务艰巨。今年是扫盲工作的攻坚年,是关系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关键年份,今年要完成317人脱盲的任务,年7月15-20日市里要组织脱盲考试,发证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文技校切实把扫盲工作放在当前文技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抓紧抓实抓好。

2,进一步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办事要切实把握新一轮扫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组织,领导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年扫盲工作的各项任务。

3,进一步加强扫盲教学的实施和管理。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跟踪,督促采取集中教学,分散教学,包教包学,送教上门等多种教学形式,做到扫盲适时进行,教学到位,严防扫盲工作搞形式主义,严禁弄虚作假。今年市教育局,成教中心于下半年将组织人员到各校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文技校开展扫盲工作的情况列入各文技校工作人员绩效工作和年度评优评先考评重要内容。希望各文技校工作人员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下大力气对照扫盲任务,补缺补漏,切实抓好扫盲工作并做好扫盲工作资料整理归档。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强领导,变观念,健全队伍

1、开展艺术教育,领导是关键。近年来,学校坚持建设魅力实小、现代实小、生态实小和品牌实小的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音乐、美术教师为成员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都对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安排了具体的教育活动,各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紧紧依靠班主任、艺术课教师,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为了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落实到位,制定了《松滋市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在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中逐年逐学期加以体现,分步实施。学校每个月的行政会上,分管领导要汇报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要对后一段有关工作提出要求,做好部署。

重视艺术教育,已成为我校领导集体的共识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2、转变观念,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为了帮助艺术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早在2001年率先全市一年进入新课改时就将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发给他们,人手一册(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出台后,我们又为教师们征订人手一册)。学校还根据本校实际制订了音乐、美术教师工作职责和要求,组织艺术教师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反复讨论。同时组织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市以上各级提高培训学习从不掉号。此外,我们通过组织教学达标创优、教师基本功比武、教师论坛等校本教研活动,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艺术教师队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16个专兼职艺术教师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6人,有市级学科首席教师3人,荆州市及松滋市明星骨干教师9人。数十人次在国家、省市以上教学竞赛、教学辅导、德育工作中获奖。

二、上设施,优环境,确保落实

近几年来,尽管学校经济状况不太好,但学校克服困难,广泛筹措资金,添置设施设备,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

学校现有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各一间,其中配备钢琴三台、电子钢琴8台,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电子音乐黑板、教学用具运用到教学之中,每个音乐教师配备了教学示范乐器以及全套的打击乐器,满足了他们的教学。学校现有美术教室一间,书画展览室一间,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设备、笔墨纸砚、画夹画架、写生台、静物模具等一应俱全,为老师们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条件。另外,学校还装备有功能齐全的演播大厅、录播教室及50个“班班通”教室,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保证。

我们还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艺术教室内张贴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管理制度,教学楼墙上有古诗书法作品、名人名言及画像。此外,还建起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每个教室内办有各种专刊、黑板报,张贴有班级特色的宣传画,楼梯间都有学生作品制成的画框。这些物化的教育设施和精心设计安排的绿树、草坪、花坛等相映成趣,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守课堂,细管理,潜心教研

第一,开足开齐艺术课。艺术课堂教学的监控管理是学校抓好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坚持按照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术课,确保1――4年级每周开设音乐美术课各两节,5――6年级每周开设音乐、美术课各一节。另外,每周一节写字课,每天15分钟午间习字,并且自主开发了形体训练、手工等校本课程,配齐专兼职艺术课教师,力保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为推进京剧、说鼓子等特色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我们在校外聘请了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民间艺术家进校执教指导,巩固了艺术教育主阵地。

第二,抓好集体备课。我校实行的是年级负责制,所有学科教师都随年级办公,但为了艺术学科的集体备课和研究,我们单设了艺术教师办公室,而且,我们的音美学科每周确定了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分工有分管学科的行政领导加强对艺术学科集体备课等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或研究教案,或议课评课,或解决疑难问题。

对教师的备教辅改工作实行教研组周查、分管学科领导督导,教务室每月一查、一学期一总评的管理方式督促其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第三,扎实抓好听课、评课、研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认真组织好基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达标创优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供一至二节研究课,并循着“个人备课――组内研课――修改试教――集体研讨――试教观摩――总结反思”的过程,扎实有效地组织所有教师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我们每学期要组织各学科的明星骨干教师引路课1――2次,艺术课教师要听其他学科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听艺术课,掌握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技能技巧,学科之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此外,我们还通过跟踪听课、推门听课、参与研讨等形式加强了对艺术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第四,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科研。2002年,我校承担了省书画教育实验项目,现在是全国书画实验基地示范学校。以后又逐步确定了《美术(音乐)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等校本研究课题。艺术教师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制订方案,夯实过程,注意资料积累。实验已取得突出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由于我校加强艺术课堂教学、科研的研究和管理,成绩卓著:我校教师金勇、张亚妮获全省音乐教学比武一等奖,肖林华、金勇获全省艺术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金奖,金勇、张亚妮、杨世信、伍伟、杨桂兰、姚丽、张兆、陈玉玲等获荆州市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其他音乐、美术教师均在本市获教学比武一等奖。我校先后为荆州市音乐、美术课堂教学竞赛提供教学现场,先后为乡镇教师来校学习上示范课及到乡镇送教上门、为全市教学开放周提供观摩课近百节,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艺术教师的论文、案例30余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四、抓活动,美校园,硕果累累

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切实抓好艺术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实小学生,全面贯彻“是小草让她更绿,是乔木让她更高”的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

1、坚持举办科技艺术节

我校自2002年确定举办科技艺术节以来,始终秉承“张扬科技风帆,放飞艺术梦想”的宗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展示艺术才情,如今已举办五届。科技艺术节里,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绘画书法大赛、大型团体操表演、文艺节目汇演、综合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有获奖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这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为学校的发展聚集了人气。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给予了倾情关怀,社会给予了极高评价,省内各大媒体也给予了报道和褒扬。

2、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了“习中华字、说普通话、读经典书、做文明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系列活动,并作为常规课程编入课表。我校率先在全市把校园集体舞融入了课间操里,开展“灵动课间”研究与实践,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

我校还开设了鼓号队、管乐队、合唱团、舞蹈队、腰鼓队、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兴趣小组,鼓励每个孩子至少参加一项兴趣活动,培养特长爱好,启智培优育情。

由于我校多层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近年来,我校承担的省书画实验项目连续九年被评为省书画实验先进学校,2009年、2012年又被评为全国书画教育实验明星学校,学生有千余幅作品在全国、省及荆州市的书画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银铜奖。2006年被评为全省写字教学先进单位, 2009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崇文嘉宝杯”硬笔书法优秀组织奖(荆州市仅2所学校),2011年被省教育厅授予“第二届书画大赛”优秀组织奖。2011年,省教育厅授予我校“湖北省首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近几年,学校两次被评为荆州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多个舞蹈在省黄鹤美育节等比赛中获金奖或一等奖,松滋市春节联欢晚会上,每年都能见到我校师生的倩影。连续13年在全市义务教育综合质量评估中名列小学组前列。在荆州市、松滋市田径运动会上,我校的团体操表演以及鼓号队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被表彰为先进单位。校报校刊《火棘花》、《上清园》被评为全省校园文学社刊一等奖。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现从六个方面作年终工作总结:

一、校务管理,民主规范

1、民主管理。成人学校尽管规模小,人数少,但我校坚持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学校的办班情况、收费情况、财务收支等情况按月通过宣传栏等渠道予以公开;坚持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事项由支部书记、工会组织员参与决策,并由教师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学校校务管理上的民主规范,既增加了学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知晓率,又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的参与率。

2、管理机构。学校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党支部监督下,认真实施好校长负责制,党政班子团结协调,“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的团结协作氛围已经形成,为__成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学校建立了加强校园安全的制度,做好日常安全保卫工作、消防安全与治安工作,至今学校无一起责任事故发生。由于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因此确保了学校安全和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

4、语言文字。学校积极开展推普周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出好专题黑板报、组织演讲等形式,营造了人人都讲普通话的氛围。

二、队伍建设,着眼长远

1、人事管理。学校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对学校的编制、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做到具体明确,规章制度科学明晰;同时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职工聘用制度和结构工资分配制度,人事档案、人事管理科学规范,学校目前是人事档案管理“合格”单位,并努力争创人事档案管理“优秀”单位。

2、师德建设。学校师德建设有计划、有措施,除了双周一次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外,今年我校特别是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南教委(20__)61号《关于在南汇教育系统集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促进了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弘扬了高尚的师德师风。学校年内未发生一起教育责任事故。

3、教师结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6名在职国家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比例超过50%;“双师型”教师培训有计划,目前我校教师拥有的计算机中级证、会计证、仓库保管员证、物业管理员证、建筑物清洁保养工证、日语e级证等有关职业资格

证书达24张,几乎人均4张,“双师型”比例有了较快增长。4、教师培训。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教师培训规划,培养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坚持“四个一”的校本培训,认真开展了“读一本教科研方面的书、上好一堂公开课、听好一堂随堂课、写一篇教科研文章”的校本培训和双争先教学活动,推动学校向科研要质量,向内涵求发展。

三、教学管理,井然有序

1、教学计划。各班都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和教案。

2、班务管理。各位班主任都能坚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记载班主任工作手册、班务日志,短训、讲座也有专人负责。

3、学籍管理。各班招生、学籍管理资料齐全,保存也完好。

4、教育科研。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制度和工作规划,08年承担5个教科研课题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其中完成3个教科研课题,2个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具体是承担并完成了市级课题1个。施军校长作为区成教协会承担的市级课题《村居教学点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组长,年内完成《村居教学点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课题;承担并完成区级课题1个(《上海电大基层教学点质量标准与监控的研究》);承担并完成校级课题1个,《乡镇成人学校指导村民学校办学的实践与研究》;年内承担区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2个,分别是区级重点实验项目《创新农民培训的实验》和区级一般实验项目《农村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途径的实践与探索》》。

在教学管理上,__成校重点抓好二项工作:

(1)完善制度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年来学校建章立制,为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引导、督促与激励的作用。我们在进一步完善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和完善了一些新的制度,如重新调整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顺利地开展。

(2)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今年在抓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有三项工作举措:

——认真实施“三个有”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教务部门在年初就制定了抓好教学方面的工作计划,并且认真予以实施,确保了教学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初步形成了“期初有任务指标,期中有督促检查、期终有考核验收”的运行机制,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三个有”的教学管理机制的顺利运作,使我校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认真实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如认真实施任课教师的聘任协议、兼职教师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等教学管理制度,增强了教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课教师主要体现在“三个多”:即一是询问多,班主任经常询问请教区电大、上海电中等教务部门,使教学管理更趋规范;二是研究多。通过研究,电大校园信息的发送、网上课堂建设正悄悄形成;三是思考多。如指导与帮助学员网上注册、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报考等是我们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出现了“四个心”:即一是耐心,耐心回答每位学员提出的问题;二是细心,班主任都把学员来电时提到的一些问题记录在小本子上;三是热心,为了及时收费、收作业本,在学员不方便的情况下班主任常常不厌其烦上门去收取,尽力为学员做好服务;四是爱心,班主任在学员生日当天通过发送祝贺短信,表达点点关爱。由于从教师到班主任,都抓好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风普遍良好。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研活动,我们感到应做到“三个结合”:第一、教研活动要与教学研讨相结合。教师在开展集体备课、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时,要经常性地研讨教学中的问题。第二,教研活动与评优活动相结合。以区教研室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加强备课、辅导和课堂教学等过程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三,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如我们以市级课题“村居教学点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和区级课题“上海电大基层教学点质量标准与监控的研究”为研究对象,为夯实社区教育基础,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

四、总务管理,严谨笃实

1、财务管理。学校规范收取、使用、管理学费和代办费,票据使用规范,并及时做好代办费项目余数的清退工作;能按规定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规范,统计工作准确及时;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和财务监理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工资外收入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规范、有序。

2、校产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制度健全,执行到位,帐物相符;专用教室、信息技术设备保管良好,使用率比较高;校舍经常保持洁、静、美,今年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办学规模,乘势面上

1、成教事业实现新跨越。

全年共举办成人大专班8个,受教育人数为396人,高中阶段班8个,受教育人数为81人,高复班

1个,受教育人数57人,学历教育人数共计534人,远远超过局下达的任务要求;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400个培训指标任务,共举办班级32个,培训人数1361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400个)的340.2%。,培训后就业人数635人,就业率完成全年计划指标任务(240个)的264.5%;超额完成“百万家庭学礼仪”培训任务,共举办17个班,培训人数为20__名,完成全年计划指标任务(1000人)的201 %;“千村万户”农民信息化培训完成105名。培训完成率达100%;举办“为农服务”、燎原项目、实用技术类班级25个,培训人数2730人次;开设老年教育班、外来人口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社区教育班292个,全年全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总人数达43798人次,占镇人口264.4%,几乎是全镇户籍人口都轮训了2次。(1)学校始终抓牢学历教育这一学校事业发展的经济生命线,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

在巩固老班的基础上,我校努力拓展新生力量。今年主要在物流中专班原有5班基础上,又扩招了2个班级,有22名新生。新增了电大工商管理大专班2个,有学员122人,新增徐汇业大物流管理大专班1个,有学员28人,新增徐汇业大物流管理高复班1个,有学员57人。新学员的增加为学校带来了生机与人气。为提高了当地离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就业,我校又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参加学历教育的许多学员都能放弃休息,顶风冒雨,坚持到校听课。在这里,我们撷取二个例子:

企业职工忙充电

董海琴, 上海申光高强度螺栓有限公司职工,在生产厂长曹旭龙(07秋级电大工商管理专业学员)的引导下,克服工作繁忙等实际困难,毅然报读08秋工商管理大专班,目前学习学习正常。

外来民工学文化

王道田,安徽寿县人。今年5月来__打工,在上海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上班。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利用双休日报读了08秋电大工商管理专业,他工作勤奋,学习也认真,目前他已被提升为工段小组长。

像这样勤奋好学的例子还有很多,夫妻同学、母女同学、姐妹同学的生动事例也是屡见不鲜,作为我们成校,就要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平台,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

(2)学校始终抓牢社区教育这一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底线,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

今年我校主要抓好了三方面工作:

——老年教育方兴未艾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共举办老年短班13个,有学员853人;有老年腰鼓班、老年戏曲录像班、老年功夫扇班、老年沪剧班等班级;村民学校举办老年班25个,有学员1329人。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落实办学经费,使老年教育底气十足。在政府的关心和学校的努力下,老年教育经费08年从财政预算中支出4万元,让我镇老年人教育有了经济作后盾,使老年教育步入了正轨。今年在春暖花开的5月我们还组织老年学员参观杭州湾大桥,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怀。二是形成办学机制,使老年教育张弛有度。我们每双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为老年人学习日,而且避开大热天和大冷天,同样放寒暑假,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使老年教育张弛有度,不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三是办学形式多样,使老年教育多姿多彩。我们开设的课目“五花八门”,举办老年综合班,引导老年人学养生保健知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让老年人注重自我保健;举办沪剧班,排演文娱节目,其乐融融;举办健身班,让老年人学习功夫扇、腰鼓等健身动作,达到强身健体功效,举办书画,让老年人修身养性……这些老年班级的举办,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老年学校85岁宋来根学员,通过学习,自编山歌,真情赞颂改革开放的事迹分别于08年10月30日刊登于《上海老年报》、于08年11月11日刊登于《南汇报》,这也应该是我校老年教育的又一项成果吧。

——村民学校管理,到位有序

为了转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开拓村民们的思想认识,正确面对__大开发的到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大建设。成人学校积极探索,加强了对村(居)民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做到年初有工作布置,年终有工作评估。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__年10月,我们按照“全民终身学习周”的要求,组织各村(居)开展了“出专题黑板报、写学习型家庭或社区的文章”等活动。由于成校加强了村民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因此村民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人数不断增加,办学内容、办学形式也不断丰富。

——“百万家庭学礼仪”、“农民信息化”等培训,红红火火

今年是市政府实事项目“百万家庭学礼仪”的运作的第三年。我校与镇妇联举办了有20__人参加的“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以“送教上门”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完成区下达的培训指标,丰富了村民们的礼仪知识。同时今年也认真完成了农民信息化培训、百万老年人刷卡培训、文明城区创建知识讲座等各类培训任务。

2、重点工作实现事业的新突破

今年学校把“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工作主线,努力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为圆满完成区下达给我镇的培训指标,我镇确立了分管镇长亲自抓,成人学校具体抓,劳动、财政等部门配合抓的工作班子,建立了专题会议机制、工作调研机制、沟

通协调机制、政策配套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从而为今年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充足的资金保证、相应的政策保证(政府出台促进培训的70号、71号文件)和满意的质量保证。我校继续深化“成人学校、劳动部门、公司企业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培训新模式,成效显著。

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400个培训指标任务,共举办班级32个,培训人数1361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400个)的340.2%。,培训后就业人数635人,就业率完成全年计划指标任务(240个)的264.5%;对我镇农村劳动力加强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做法,20__年《南汇教育》第6期上专门刊登我镇三年行动办经验介绍文章——《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为上海深水港建设服务》一文;08年3月,我镇的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得到了区三年行动办领导的高度评价,荣获南汇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突出贡献奖。

3、事业在创新中形成特色亮点

08年为全区退伍军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我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我校在区民政局的关心支持下,针对退伍军人的不同需求,开出培训菜单,采用就近入学的方式为90多名退伍军人开展数控初级、计算机中级、仓库管理员初级三个专业的培训,既适合了南汇经济社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又满足退伍军人学习与个人发展的需求,也形成我校双拥工作的新亮点,我们想在总结退伍军人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培训机制与培训模式,逐步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的这项创新工作也得到了区民政局领导、区教育局武装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六、办学质量,实现新提升

1、学历教育。我校各类班级的考试成绩均保持或超过了同类学校的水平,物流中专各门考试及格率均在98 %以上;成人高复班的上线率在95%以上;电大的22门课程中,有17门课程超市电大平均合格率,有4门课程与市电大平均合格率持平;电大物流管理大专班一次性毕业率为95%;物流中专毕业班今年毕业率为100%。在区电大召开的“总结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暨布置08学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上,区电大认真分析了区电大总部、周浦、新场、康桥、老港、临港等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情况,我校(临港教学点)的考试质量综合排名名列前茅。

2、非学历教育。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训学员就业率超区平均水平。今年我校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强化了“学校+企业+劳动部门”三位一体的培训运作机制,因此学员培训后就业人数达635人,就业率完成全年计划指标任务的264.5%。

3、教育服务。学校指导村居委教学点工作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今年__镇七个村、四个居委都建立了教学点,村居委社区教育普及率达100%,其中9个村居委教学点已成为区级村居合格教学点,创建达标率为81.8%。

4、教研宣传。

(1)08年3月,我校施军同志的《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刊登于《南汇教育》20__年第1期;

(2)08年3月,《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获上海市第六届社区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3)08年6月,反映我镇、我校“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的事迹报道文章《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为上海深水港建设服务》,刊登于《南汇教育》第6期;

(4)08年10月,我校袁建章老师的《老师的专业化成长之我见》刊登于《南汇教育》第2期;

(5)08年10月,我校黄跃平老师的《课堂教学体会点滴》发表于《南汇教育》第2期;

(6)08年10月,我校施军同志撰写的反映__成人教育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论文《应对时代需求,凸显成教功能》发表于《南汇论坛》刊物上;

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双争先”教学活动,08年11月21日,袁建章老师代表本校参加了区“双争先”教学活动,执教06秋工商管理大专班《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课程》上了一堂“环境问题”课,受到了听课者的充分肯定,同时袁建章老师还参加了“双争先”活动的教学课件制作。学校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取得成果。

20__年我校取得的成果累累。

(1)08年10月我校《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入选市成教协会、市学习型社会指导委员会主编出版的《上海市社区教育文选》;

(2)08年10月,我校的《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实验报告》入选市教委主编出版的《第六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文集》;

(3)08年10月,施军校长代表南汇区在市教委主办的“第六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上,作了《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交流发言,得到了教育部职成教司张志坤处长、市教委领导与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4)08年3月,学校荣获“南汇区05—07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突出贡献奖;

(5)08年11月,我镇老年学校学员宋来根自编顺口溜,真情赞颂改革开放的事迹,南汇报以《八旬老人自编山歌唱变化》予以刊登;

(6)08年11月,由施军同志担当组长的市级课题《村居教学点发展的的实践与思考》完成结题;

(7)08年11月,由我校指导的__秋胜养老院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被评为上海市老年远程教育示范收视点;

(8)08年11月,我镇、成校承担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村民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已被市教委向中国成教协会推荐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

总之,20__年我校圆满完成了年初所确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学校秋季开学自查报告范文(一)

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中,我校按照xx市教育局《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检查的通知》(x市教办〔2016〕x号)和《中共水富县教育局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督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及早落实,严格要求,确保开学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现将我校开学工作的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完全小学7所,幼儿园1所;完全小学中村社完全小学6所,乡镇级完全小学1所,半寄宿制学校3所。辖区共有在校师生1942人,其中1-6年级学生1498人,学前班学生294人,幼儿园学生52人,入学率100%。在职在岗教师98人。

二、具体工作

(一)教育教学工作

1.中心学校及时制定工作历,拟定各种计划,及时传达。要求各校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2﹒各校各科各部门及时根据教育局和中心学校2016年秋季学期相关工作计划结合自身实际拟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逐步实施。

3.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4﹒后勤处及时与新华书店联系,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就确定教材教辅的到位,学生教辅资料的购买学校一律不参与,由新华书店自行找人代售。

(二)安全工作

1﹒8月22日,中心学校组织全镇各校园召开了开学工作会,各校在开学前必须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上议程,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设备、校舍等进行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好安全周工作。及时对学生进行开学安全专题教育。

2﹒各校以学期为单位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细化责任,及时完善安全工作制度等。

3.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台账,如学生晨检记录、安全周周讲、班级安全天天讲等,并如实作好记录。

4﹒贯彻落实x教发【2016】x号和x教办通【2016】x号文件精神情况;

(三)德育工作

1﹒各校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班队课、学科教学等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养成教育。

2﹒办好森林防火、校园安全、群众路线等专栏;利用好学习园地,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严格落实《xx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昭市学生营养办〔20**〕7号)之1345过程管理。即实施完善一个系统、健全三个台账、强化四个公示、落实五个记录。

1.建立并进一步完善学生实名制管理系统;

2﹒健全和完善食堂食品采购入库台账、出库台账、食品添加剂及索证索票台账三个台账

3﹒强化学生实名制信息公示、采购信息公示、食谱公示、资金结余公示四个公示

4﹒落实食堂日常安全检查记录、食品留样记录、教师陪餐记录、厨具和餐具消毒记录、剩余物处理记录五个记录

强化食堂环境卫生的打扫,不留死角,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体检,持证上岗,同时坚持每天的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教育收费

学校认真落实零收费公示并已落实,学校无违规收费行为。

(六)功能室管理

1﹒各校充分运用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使各功能室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等。

2﹒各校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下载PPT课件、音乐、教学相关视频、课文朗诵等资源,结合电子白板为教育教学服务。

(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共太平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于8月26日10:00-11:52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水富县教育局党委第三督导组组长陈章金同志到会指导。

会上,中共太平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吴丽华同志首先代表学校领导班子作了对照检查,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办法。随后班子成员逐个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直面问题、深入检查,相互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是做到自我批评不护短,既找问题,又摆表现,真诚地把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现在组织和同志们面前;二是相互批评不绕弯,直接谈出表现、指出问题、提出希望;三是深挖根源触及灵魂,联系成长进步经历、联系思想工作,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等方面找出思想深处的原因,认清危害;四是认真提出整改措施,做到努力方向明确,整改措施具体。

(八)文明创建

1﹒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师生共同努力保持干净清爽的学习、工作环境。

2﹒及时成立新一轮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机构、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开展宣传工作。

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全体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秩序井然。学校开学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本学期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充满信心。

学校秋季开学自查报告范文(二)

今年秋季,我县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和部署并结合我县的具体实际,高中阶段,8月30日报到,8月31日开始上课;义务教育阶段,因近几年来,我县招聘了500多名新教师,大部分为外地教师,路途遥远。本着人文关怀,教育局党委决定将8月30、31日的开学日期与纪念抗战70周年假期进行对调,9月4日报到,9月5日正式上课。目前学校各项工作都及时走上了正轨。现将我县秋季开学工作暨护校安园行动落实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开学条件保障情况

1、暑假期间,教育局党委修订了《xx县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x教发[2016]x号)和《xx县中小学教职工人事调配管理的若干规定》(x教发[2016]x号),8月21日,召开了局党委会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进行了选拔聘任。8月23日召开了校长会议,研究了秋季开学工作的有关事项。8月24日,教育局安排了5个组,对部分学校的开学准备情况进行了督查。9月1日召开了秋季开学工作部署会,明确了下半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部署了秋季开学工作的有关事项。会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准备开学工作。各校都组织召开了学校行政会、班主任工作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层层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上情和下情,制订全期工作计划,研究部署、安排开学工作。师生按时返校工作学习,教职员工都及时到岗,学生都按时返校。

2.义务教育学生、幼儿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县学生没有因家庭经济困难、生活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的情况。

3.教材教辅严格按《株洲市2016年秋季开学中小学教科书、教学参考目录》征订,严格遵循自愿征订、一科一辅和无偿代购原则,并及时在开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

4.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各项后勤保障到位,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开学前就已经检修过,运行良好。

5.各学校开学教育开展情况正常,扎实开展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 教育活动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 主题教育。

(二)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收费规范,没有办重点班现象。教辅资料征订严格执行一教一辅,学生自愿,有利于教学等原则,无滥订私订现象。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学校没有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班和违规竞赛活动。各村级小学全面实行教师集体办公和轮流住校制度,加强学习研讨,提高育人水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1.义务教育学生实行零收费,无择校乱收费、补课乱收费现象;幼儿园收费严格按相关文件进行。辖区内不存在违规乱办学、乱办班和乱收费等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校务公开及时规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幼儿教育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收取符合规定。

3.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无超大班额,课程安排符合国家和省级规定,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没有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并张榜公布,寄宿学生作息时间安排科学合理,没有组织学生补课,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落实。

(三)护校安园行动落实情况

解假前对校园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排查,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假期逐一整改到位,并在开学前再次进行了排查,确保隐患消除。加大对学生的教育,无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等情况。

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门卫管理日渐规范,配备了防暴器械。为弥补经费缺口,开始逐步将门卫保安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由财政发放工资。从2011年起,中心小学以上规模的学校校园重点部位全部安装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设施已进行集中采购程序。所有寄宿制校园都配备了专职宿舍管理员。

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并经常邀请法制副校长对师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校应急演练工作指南》的要求,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并每月组织各种演练。

县教育局与县公安局、各学校与当地派出所都签订了警校共建协议,警校联动机制健全,上下学等时段有警车巡逻或民警执勤。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高危人员发现一个立即管控一个。

严格危险化学品管理。组织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督查,各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中规中矩。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各学校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基本完善,消防演练、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长抓不懈。

狠抓食品卫生安全。每学期都联合食品药品监督局进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督查,严格落实学校食堂人员卫生、环境卫生以及食品原料采购、存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

定期监测特种设备。学校特种设备(主要是锅炉)由质监局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执证上岗并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强化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铁腕重拳整治校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投入100多万元,完善了学校周边交通设施和警示标志,投入300多万元,对校车行驶线路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整改。成立了由教育、交警、交通等部门组成的校车办,着力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全县校车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由三个校车服务公司分区域管理,建成了县级监控平台,对校车实行3G视频实时监控。

(四)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情况

我县除马江中心小学学生营养餐实施企业供餐外,其余学校全部实施食堂供餐模式,食品采购实行了定点采购,确保了至少一荦一素一汤。定期公开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法规、资金使用、工作运行等情况,按月公示了膳食补助收支和食堂财务管理情况,按周了公示食堂饭菜价格、带量食谱和原材料采购情况。

(五)其他工作情况

1、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情况:

近年来,xx县教育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体现教育为民的高度,围绕打造教育发展升级版,建成湘赣边界教育强县目标,将涉及教育的实事作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阳光工程来抓,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1)、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进展情况:2016年,全县共规划投入725万元建设合格学校4所,分别为下东街道办事处黄堂小学、火田镇贝水小学、枣市镇洒水小学、桃坑乡东江小学。合格学校在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下,早规划、早启动,2014年开始启动新建项目的实施,目前,土建工程和设施设备采购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686万元,完成规划投入95﹪。由于天气炎热,枣市镇洒水小学绿化项目需在9月份完成,其他8月底已完成。

(2)、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2016年,我县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分别是秩堂镇中心幼儿园、高陇镇中心中心幼儿园,枣市镇中心幼儿园。规划投入190万元,现已累计完成19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100﹪。8月底完成全年目标,现已正式招生。

(3)、全面改薄任务落实情况:2016年,我县共规划8所学校为全面改薄项目校,分别为湖口中心小学、浣溪中学、舲舫中学、桃坑东江小学、马江曾虎小学、腰陂中学、秩堂中学、枣市中学。规划投入2320万元(土建1967万元,设施设备及图书等353万元)目前,已完成2所薄改学校建设(桃坑东江小学、浣溪中学),腰陂中学学生宿舍已基本完成,运动场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其他项目目前立项前期工作正在办理中,已完成地质勘察、图纸设计及图纸审查及工程预算,预算评审预计在8月份完成,争取在9月初完成招投标工作,力争年内基本完成。设备采购已完成政府采购,准备装备到校。

(4)、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展情况:2016年规划投入675万元新建三所(湖口中心幼儿园、米江中心幼儿园、严塘高径幼儿园)和安排64所幼儿园奖补资金54万。目前三所幼儿园已在图纸设计,预计9月底完成招投标,2016年上半年可以完成建设任务。

2、幼儿教育情况:

开学前,召开了幼教工作专题会议,转发了《株洲市教育局关于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幼儿园在秋季开学时在幼儿园醒目处设立宣传专栏,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和危害以及市教育局的科学保教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童年》向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要将《让幼儿在游戏中度过快乐的童年》这封信发放到每位家长手中,让家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社会氛。

大力做好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轻残儿童全部随班就读或到特教学校就读。今年5月,正式启动了重残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全县共有31位老师加入送教队伍,有76名残疾儿童受益。

3、学考补考工作准备充分。我县今年学考补考人数少,我们要求学校及时通知考生按时参加补考,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考生参考安全。

4、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执行情况:

职业中专学校完全落实国家关于罗霄山脉地区的中职助学金及免学费资助政策,2016年春季享受助学金601人,按人均1000元/期的新标准(老标准750元/期)由县财政先行垫付发放到位,发放金额60.1万元;享受免学费934人次,按人均1200元/期的标准发放到位,发放免学费款112.08万元。

(六)认真开展教育阳光服务恳谈会。

一是成立了机构,加强领导。xx县教育局党委对教育阳光服务工作极其重视,成立了以局长兼党委书记的沈诗文同志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恳谈会议题、组织召开恳谈会、落实群众意见等工作,负责督查各级各类学校召开恳谈会。加强对教育阳光恳谈会活动的领导,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制定了方案,明确目标。制定了xx县教育局2016年教育阳光服务恳谈会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时间,恳谈参与人员,恳谈会主要议题,恳谈坚持的原则及恳谈活动的路径及要求、措施,明确了工作目标。

三是及时梳理意见,对举报和通报情况处理及时。我局高度重视阳光服务中心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召开了教育阳光服务恳谈会。开学初,共接到群众举报8起,对群众的合理的诉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的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明解释,让举报或上访者心情舒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区学位不足。随着城镇化加快,加上为保障进城务工子女零门槛就读,城区中小学位紧张,今年城区一年级就有近2000人报名,其他年级还有400余人申请转入。

2、优秀老师外流严重。今年全县流失教师近70人,学科带头人、紧缺学科(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等教师流失多,加上这些学科教师引进难度大,造成初中、高中学科结构不合理。

三、后段打算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加强特殊教育在职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为例,在总结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经验,分析其存在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培训支持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思考;江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1],这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根据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是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为例,在分析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2015年)[2]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仅就特殊教育在职教师和校长的未来培训发展情况进行了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者和师资培训实践工作有所启发。

一、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

(一)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现有经验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无论是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还是教师工作,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加强。2012年开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4]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国家纲领性文件陆续出台[5],有力地加快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受众面和项目内容得到拓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受众面得到大力拓展。一方面,以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省师培中心)为基地,负责贯彻落实了由教育厅牵头制定的覆盖全省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计划。例如,在“十二五”期间,省师培中心先后举办特殊教育教师培训44期、2404人次,对全省10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正副校长及中层干部进行了两轮培训。另一方面,省师培中心积极参与和承担了国家师资培训计划,如参与实施“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服务,为内蒙、新疆、甘肃等西部各省特殊教育教师开展培训,又如争取到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国培项目,近三年已举办9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国培班,培训校长450余名。这些师资培训项目的推广与落实,提升了大量特殊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和有针对性。例如,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不会使用相关设备的情况,省师培中心牵头开展了设备使用的专项培训。通过举办数期特教设备使用培训班和蒙台梭利教育班等,及时帮助基层特校的老师学会使用设备及技术。针对江苏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发展的需要,举办了学前融合教育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特殊教育“两头延伸”的发展。针对教师对融合教育观念的了解不足,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网络远程培训《融合教育》教材,拍摄教学视频,并通过网络远程培训体系进行远程培训和网上知识竞赛,全省“十二五”期间有35万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融合教育》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普及了特殊教育教学知识和方法。这些项目的开展体现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主动性和引领性,也更好地促进了特殊教育发展工程[6]的落实和特殊教育“两头延伸”的发展可能性。

2.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质量得到提升

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监督等工作。江苏省师资培训工作首先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反复进行专家论证,认真做好培训方案。比如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国培项目实施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校长规划学校发展的能力是所有校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新入职校长亟待提高的专业能力,以此确定了以学校发展诊断、学校规划能力为主线、校长专业标准学习和校长专业素质提升为副线的培训内容,按照“理论学习(了解诊断和规划发展的知识和方法)———影子培训(在先进学校跟岗、调研学习)与沙龙研讨、案例分析———返岗实践并制定所在学校发展规划”三个基本阶段依次展开校长培训。实践表明,基于实践调查的培训方案针对性强,实操性好,不仅帮助校长学到了理论和方法,提高了认识,拓宽了视野,而且还学习了先进学校的优秀办学经验和校长领导艺术。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返岗培训制定发展规划这一综合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校长谋划和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另外,还通过积极探索和创新“接地气”、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培训质量。例如,在聋校、盲校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重视学科教学、特殊教育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注重将学科知识教学与特殊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让培训学员通过上课、评课、研课等方式,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和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再如,在校长培训方面,探索并建立了以提升校长谋划学校发展能力为主线的培训方式,实行“学”(理论学习)“研”(案例研讨会)“察”(考察学校)“跟”(跟岗影子培训)“导”(返岗培训指导)一体化培训,特别是在返岗培训时,由相关专家集中对每个校长的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现场点评和典型案例分析,帮助他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以此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现存问题

从总体上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培训规模、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教师队伍等方面。首先,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规模不能满足未来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规模逐年扩大,每一所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都参与了各类培训,一些专业任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也参加了相关专业培训,但总体而言,还有大量特殊教育教师没有机会参加高级别、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项目。特别是随着随班就读的开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承担起随班就读工作,但接受过特殊教育相关培训的普通教师数量相对不多。其次,培训内容和方式还比较陈旧和单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现有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内容还未完全跟上最新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或思想,培训内容较多是根据传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组织和传授,还不能做到有效地适应特殊教育实践工作的一些新政策思想、新实施模式。在培训方式上仍然以讲授为主,虽然已经尝试增加了大量实践内容,创新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训模式,但仍处于摸索中。随着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承担起指导随班就读、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等工作,越来越需要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但目前的培训内容还不足以让参训教师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第三,培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培训教师队伍人员短缺,缺乏高素养的培训教师队伍。有些承担培训任务的专家自身缺乏实践能力或理论厚度,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特殊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融合教育的普遍实施、送教上门等工作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授课专家自身更新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也需要一段过渡期,这也会造成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无法完全满足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需求。另外,还存在授课专家库资源建设不够充分,专家库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可选择空间较小等问题,这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根据培训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的授课专家。此外,培训管理机制不够优化;培训设施和硬件条件(如住宿、餐饮和培训场所等)较差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发展需求

今后,我国的特殊教育将进一步呈现转型发展新态势:一是随着特殊教育发展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发展,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二是随着大力发展随班就读,我国特殊教育将更加走向融合;三是随着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实施,特殊教育将进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发展过程。这一转型发展过程必将对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首先,师资培训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特殊教育发展的“两头延伸”,在职教师培训的重心亦将随之向两头延伸,大批新入职的学前教育教师和职业教育教师都面临着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其次,在“十三五”期间,随班就读的新发展要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部门做好对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随班就读知识与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开展随班就读的能力。第三,根据“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要求,师资培训工作的重心将进一步转向全面提升在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上。要按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要求,提升在职“熟手”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头羊”———专家型校长和教师,即名校长、名师和一大批教学骨干教师。还要配合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开展相关课程研修培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深化改革。当然,还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和辅助技术运用的培训,这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时代特征的体现。第四,随着国家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需要建立与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发展机制。

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建议

(一)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分类培训

充分发挥省级师资培训中心的骨干作用,根据特殊教育发展新态势和教师专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注重能力,按需施培,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首先,根据特殊教育“两头延伸”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学前特殊教育以“三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培训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其次,根据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配合全国特殊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采取远程网络教育等方式,积极开展随班就读教师和资源教师等方面的培训。第三,根据“办好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要求,重点做好“熟手”教师和名师、教学骨干等方面培训。这几类教师培训要以新课标学习研修和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师德教育、学科教学能力和个别化教育能力提升、必要的康复方法、辅具技术应用、特殊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总结等为重要内容全面展开。在“熟手”教师培训方面,对工作至少五年以上、熟悉教学工作的“熟手”教师开展提高培训。这个层次是在职教师的主体,和新入职教师层次共同构成教师队伍“金字塔”型的基础。在名师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对教育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和教学骨干分层开展培训。教育家型教师是塔尖;学科带头人等专家型教师是第二层次;一大批的教学骨干是第三层次。通过分层培训,培养出一批特殊儿童教育家、专家型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大批骨干教师,形成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合理梯队,从整体上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

校长是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灵魂和关键。所以,要继续高度重视校长的培训。校长培训需按照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和不同发展阶段校长专业化的要求,突出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谋划力和领导力、文化建设能力、校内治理能力和领导者素养的提高等。针对新上岗和转岗校长,需帮助他们了解特殊教育相关政策、特殊儿童、特殊教育理论和方法(如新课标的解读与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的特殊性等,初步胜任校长之职责。针对任职五年以上的校长培训,需通过问题导向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领导力和专业素质。培训的重点是提升他们规划学校发展的能力、课程领导力、校内治理能力以及以理论思维和组织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养。针对专家型校长和教育家校长的研修培训,要注重把研修与系统总结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经验、特色发展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力图通过校长培训和相关研究,培养出一批眼光超前、理念先进、能力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专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校长。此外,还可以根据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学校自身发展情况,按需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譬如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内部治理改革的需要,举办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积极开展与内涵建设密切相关的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主要包括课标研修、科技辅具使用、康复技术、医教结合和送教上门,继续做好手语、盲文推广服务等培训工作等。总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应根据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按需施培,长短结合,灵活多样地规划和推进。

(三)加强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创新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实效的关键。一方面,要根据全国、地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教师、校长专业成长规律的要求,积极开展在职教师及校长的专业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真正搞清楚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和校长的共性需要和个性需要,并从时展、事业发展、地区特点和个人专业提升的不同需要,设计适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如新手—熟手—教学骨干—名师)、校长成长需要的培训方案。每种培训方案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能力训练主线,形成按需施培、长短结合、主次分明、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且具有弹性的课程模块结构。另一方面,要以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推进培训方式改革,如加强跟岗培训、返岗培训的专家点评和指导,注重教师上“下水课”和校长跟岗学习等实践环节,积极推进并形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研一体化、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培训”双向互动的现代化培训方式,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和效应。

(四)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保障体系

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根本。因此,要着力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管理者的培训。培训管理者不仅要有开放的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还要熟悉教师和校长培训的相关业务,具有培训课程开发的能力及计划组织能力。但现有的培训管理者队伍能力水平与这一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所以,要加强培训管理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二是依托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和专业,进一步加强院校自己的专家队伍建设。要采取措施和激励政策,鼓励校内专家深入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授课专家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采取更加开放的用人政策和契约机制,在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基层学校聘请一批知名学者和实操能力强的教学专家(如一线校长、特级教师等)加入到培训工作中。通过几年建设,逐步打造出一支责任心强、能力突出、实操性强、专兼结合的培训专家队伍。

2.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管理体制

要围绕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加快建立教师培训专业标准、任职资格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认定考核标准,严格特殊教育教师准入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及考核制度的执行,以制度规范教师不断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其次,培训部门要切实督促教师和校长接受培训考核和平时检查,并将检查考核情况及时通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逐步将培训考核成绩纳入教师、校长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要加强培训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政府教育部门的统筹下,进一步明晰高校与基层学校在培训中的责权利,加强校际培训合作,逐步建立校内外一体、任务共担、责任分享、合作双赢、开放灵活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形成高校与特校“联姻”、校内(系统理论学习、工作坊研修、个案分析、专家点评和交流、课题研究等)校外(跟岗实习、跟岗研修、教师结对、合作研修、共同成长)培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重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资源建设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开展需要依赖于较好的资源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和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建成依托互联网双向互动的、无障碍的学校信息中心和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还要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机构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加强校外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开放的、校内校外一体化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此外,还需要进一步高标准建设师资培训中心和会议中心,逐步使住宿、餐饮和会议条件能够满足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规模的要求。

作者:陈蓓琴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2]教育部.关于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EB/OL].

[4]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5]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EB/OL].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和民族特色,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上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深化自身教学改革,进一步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和民族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中学教师;另一方面,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加强与中小学的广泛联系,直接参与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与帮助。与此同时,也不断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速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一、围绕为中学培养高素质师资这个根本任务,突出教师教育特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

(一)拓宽专业,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科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内蒙古师大已多次大幅度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结构。比较有效地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方面,重点加强了学科教育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986年,自治区政府将教育学科确定为自治区高校重点学科之一,并予以积极扶持,这为学校教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为了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和民族特色,学校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以及教师职业技能课作为学科群来建设。这些课程的开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认真总结学科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础上,在1997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意见》。从此学科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由经验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将学科教育学课程提到了相对重要的地位,并列为学校优先重点建设的课程。

在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从而重点加强了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第一,鼓励蒙汉语授课各学科教育学教师开设系列课程,强化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和各种能力;第二,从管理制度上保障了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规定了最低学时(72学时)和学分(4学分);第三,加强了蒙汉语授课所有专业的学科教育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队伍结构:(1)配齐了各专业的学科教育学教师,各专业专职教师不得少于1人,蒙汉语授课的要配备2名专职教师,同时,再配备2名以上兼职学科教育学教师;(2)在评优、评奖、晋级、晋职等方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学科教育学教师;(3)学校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用于正式立项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增大案例教学比例,改革考试模式,建设音像电子教材;(4)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科教育学课程的发展。

经过学校多方努力,在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同主持的全国民族地区高校非民族类教材立项工作中,大获丰收,在第一批研究立项的15部教材中,该校教师任主编的教材3部,任副主编的教材7部,参编人员若干名,其中绝大部分教材为蒙语授课学科教育学教师编的有关学科教育学教材,这也是该校民族教育方面的重要成果。

(二)开展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工作

高师开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的通知》精神,制定出《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学生的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培训考核实施办法》,并对全校师范生全面进行了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同时,实行了合格证制度,即培训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获得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的制度。

加强了教学制度、教学大纲、组织管理建设,研究出台了《培训考核实施办法》、《普通话培训考核大纲》、《标准蒙古语培训考核大纲》、《教师应用文写作培训考核大纲》(蒙汉各一套)、《三笔字培训考核大纲》(蒙汉各一套)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大纲》等。从1997至今,学校共开展了多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共开设了“三笔字”、“普通话”、“标准蒙古语”、“教师应用文写作”等5门课的培训与考核,参加人数达2万多人次。

除此之外,教务处还与学生处、校团委等联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如:“毛笔技法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教案大赛”等,从而强化和提高了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与教师素质,突出了教师教育特色。

(三)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特别强调高年级学生要接触到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鼓励高校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去。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近年来,学校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使用教学媒体。

1994年、1999年学校教务处两次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按照“三个面向”的发展战略,学校进一步研究素质教育对未来师资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趋势,体现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时代特征与教师教育特点、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

(四)积极发展蒙语授课教师教育专业,不断提高蒙语授课教学质量

不断加强蒙授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蒙文教学管理,不断提高蒙文教材的编写质量,加强培养学生“双语"教学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中等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民族教育服务。1996年12月,学校研究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加强民族教育研究,为民族基础教育服务的实施纲要》。

二、建立完整的、全方位的符合民族地区教育实际和需要的服务网络体系,加强教育研究基地建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建立从幼儿园到中学完整的教育研究基地体系,是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面向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1995年10月,学校将新建的实验幼儿园纳入教育科学学院师生教学与科研基地后,不断加快校外基地建设的步伐。

(一)实行双项互惠原则,扩展校外基地

1995年以来,该校进一步扩展校外基地建设:1.1997年9月,在巴盟临河市教委正式挂匾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习、实验基地”,下设6所中小学为实验学校。

2.1997年,在东乌旗正式挂匾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全旗各中小学为实验学校,体现了民族教育特色。这是一所高师院校直接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基地。

3.高师与企业联合建立基地。1996年,我校与包钢联合,在原包钢第五中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师大二附中”。这是高师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4.2000年4月以来,又与内蒙古电管局、赤峰市喀剌沁旗联合,在原内蒙古电力中学和喀剌沁旗锦山中学分别正式挂牌成立了“内蒙古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此外,还与全区多所中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若干个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

(三)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和实验研究基地为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高师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高师与基层学校共建“基地”,可使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实行“双向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充分发挥了高校的“辐射”作用,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基地建设,一方面为高校教师、研究生进行调查、教改实验以及本科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开展二、三课堂活动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基地,也发挥了其教育的辐射功能。基地学校将实习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强管理。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实习生,使实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从1996年开始,学校每年安排新上岗教师到基地实际锻炼一年,还选派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挂职到基层锻炼。基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使用,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加速了成长。同时,基地也为青年教师施展其智慧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建立,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东乌旗和临河市建立研究基地之初,学校针对两个基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把加强师训、干训工作,提高师资整体水平作为实验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吸收基地的教师到师大进修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分学科重点培训了基地的骨干教师,同时也加强了在职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和薄弱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如上所述,师大还采取了新上岗教师到基地顶岗任教方式,并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强的指导教师蹲点指导教学实践和研究,使师大新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推广;还多次派专家、教授到基地进行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专题讲座,有利地促进了基地师资水平的全面提高。在师大的积极支持下,东乌旗和临河市采取了许多相应的配套措施,积极开展了各项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多年来,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第一,积极开展了师资培训和校长培训工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和校长的素质。1995年以来,它们普遍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通过函授、面授、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几个教育基地的近千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使他们既提高了学历层次,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临河市建立研究基地之初,内师大首先就针对该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提高师资整体水平作为实验研究的切入点,分层次、分阶段、分学科举办了两期“中小学校长硕士学位课程班”、“教育管理专业函授本专科班”、“小学教育大专班”、“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等各种层次的班,对该市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进行了大面积培训。在师大的影响下,他们也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积极开展了“园丁奖”、“名教师”、“名校长”评选认定等活动,增强了教师争先创优意识,使全市教师学历合格率以及整体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配合教科院等有关院系,在东乌旗共同举办了成人高考蒙授、汉授教育管理专业、思想政治专业、法律专业、历史专业和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专本科函授班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等,从而加强了对基地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还接受了教育研究基地有关专业师生来我校集训任务。近几年校领导、民教中心负责同志组织学校有关院系的专家学者,多次赴教育基地,进行了民族基础教育实地考察和调研工作,并完成了多项调研报告,为当地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此后,又对几个基地多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学校签订了联合搞科学研究、教改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有的正在付诸实施当中。

第二,学校积极承担了为基地无偿培养骨干教师的任务。双方正式研究制定了《民族基础教育研究基地五年(1998-2002年)工作规划》和《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基地五年工作规划》。遵照合作双方的协议内容,从1997年至今,先后接受了东乌旗派送来的近40名教师免费进修的任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利用寒暑假举办了中学主干课程教师短期培训班,效果显著,颇受欢迎。把学校新留校的青年教师全部派到几个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这项重要改革举措已达到预期目的,成绩突出,影响颇大。近几年来,学校先后给基地各实验学校捐赠几万元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电脑等,同时,给几所学校的牧场及旗畜牧、农林等单位帮助提供和解决了有关技术和种子等问题,还给中学收集、制作了一千多种生物标本。

2.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建立,是进一步深化教育科学研究的催化剂。在不断提高各教育基地师资水平的同时,师大在各个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特别是在几所实验学校,根据各自特点,分别确定了实验课题,如“‘整体优化教学法’实验研究”、“教学过程完整化实验研究”、“民族学校‘三语教学’研究”、“牧区中小学在职教师素质提高研究”、“民族学校蒙语文课程内容改革研究”等。临河市上下进一步提高了科研意识,加大了科研力度,把原来的教研室改为教育研究中心,扩大了规模,调整了人员结构,进一步完善了科研档案,规范了科研行为,创办了《教育通讯》、《教育信息》等内部刊物,实行了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年会制,汇编年会优秀论文集,及时推广新经验、新方法。在师大科研优势、信息优势的带动下,临河市教育科研活动逐渐由自发的、零散的、低效益的向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科研结构转变,并形成了规模效益。

在东乌旗开展的有关民族教育的研究课题,带动了一批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各学校教师们的科研教研意识空前活跃。在“首届全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有23项成果获不同档次的奖励;教委领导和中小学教师共40多人两次参加了在内蒙古师大召开的第一、第二、第三届“中美基础教育研讨会”,参会人员均交流了学术论文。

巴盟临河等基地,承担了由李龙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整体优化教学法”课题,经过3年的实验研究,激发了当地的教学研究热情,带出了一批骨干教师,实验取得了可喜成绩。

基地承担了由陶·哈斯巴根教授的“教学过程完整化”课题,经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成果曾获得了国家教委师范司首届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两项。目前,双方联合搞的其他科研项目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牧区中小学在职教师素质提高研究”和“边境牧区民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课题已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评估验收。2000年8月,经过学校领导的多次努力和协调,与美国佛蒙特州大学联合立项,为东乌旗基地争得了4万美元的科研项目。该课题现已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3.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建立,是强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通过师大对各个教育基地基础教育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基地教育管理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各教育基地先后制定了《校长四年任期目标管理系统》、《教学常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加强。目前,各教育基地中小学均能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做到了规定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第二课堂活动分类开展、学生全体活动。不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校风、学风建设,并制定出台了有关文件。关于师德方面,结合师大“师德与师魂”的课题研究,临河市制定出台了《临河市关于开展“讲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作表率”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了教师仪表举止十二忌评比竞赛活动,规范了教师言行,强化了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意识。

4.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建立,为继续巩固和加强“两基”工作、落实“两全”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的不断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各项教育指标的进一步提高,为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两全”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基地经济基础和教育改革进程,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观念先行、实践为本;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全面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临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意见》、《临河市素质教育实验方案》、《东乌旗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意见》、《东乌旗素质教育实验方案》等文件,基地素质教育实验工作进一步推开。目前,基地正在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载体、以第二课堂为补充的素质教育模式。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工作逐步由理论形态、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操作形态迈进。

三、加强对教育实习环节的管理,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性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与培养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抓好教育实习工作是落实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具体措施。所以,教改以来,该校高度重视全校的教育实习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验研究、改革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教育实习观念的大转变。一是教育实习价值观念的转变。学校对教育实习的价值、功能、地位、作用及意义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二是教育实习整体观念的形成。教育实习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教师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分调动地方教育行政和实习学校的积极性。三是教育实习质量观的确立。总之,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育实习改革发展和教育实习质量的提高。

2.教育实习方式的多样性。一是实习组织方式的多样化。具体表现为:(1)除集体定点实习外,有些院系尝试了全委托实习,即实习指导与管理由中学全面负责;(2)半委托实习,有些院系尝试过实习指导与管理主要由中学负责,高校安排教师巡回指导;(3)顶岗实习,即实习生承担实习学校教师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任务;(4)回原籍实习,个别系的部分学生结合预分配尝试回原籍实习。二是教育实习模式的多样化。我校在采用集中、定点的传统实习模式的同时,还开辟了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与社会服务、毕业分配相结合、与完成某部门的科研课题或工作任务、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实习质量,并受到实习学校的欢迎。

3.教育实习的科学化管理。学校规定教育实习时间为专科生4-6周,本科生6-8周。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等3项内容。指导教师以学科教育学教师为主,按比例选派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指导学生。评定成绩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来完成,要求做到综合评定实习成绩。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整套规章制度。从而使该校教育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管理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教育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理想园地;是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理想桥梁,是教学、科研、实验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因此,该校大力开展了基地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对3个基地30多所学校,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两个综合性实验研究基地以及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内蒙古师大第二附中”、“内蒙古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以外,先后组织该校有关院系同各盟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协商,正式建立了3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其中也包括3个教育研究基地的所有实验中小学。

四、培养一批群体化、梯队化的教育科研队伍,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努力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

(一)面向民族基础教育,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学校一贯重视民族基础教育研究。学校教科所设置民族教育研究室,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96年9月,经国家教委同意,内蒙古教育厅批准,以我校为依托成立了“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以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研究为基本任务,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宗旨,是集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改实验、师资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研机构。“中心”的成立,把该校民族教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台阶。

近些年来,该校主要的研究课题有:“民族儿童心理研究”、“蒙汉儿童认知发展对比研究”、“民族学校'三语教学'研究”、“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研究”、“高师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民族教育史研究”、“民族学校教育评估研究”、“牧区中小学在职教师素质提高研究”、“高师基地建设改革与实践”、“学科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蒙古族学校'三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心理教育学研究”、“牧区学前教育发展途径研究”、“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战略思考”等。有些研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或阶段性成果。目前,研究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二)构建和推进新的民族教育发展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专家学者们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长期从事民族教育和教学领域的研究,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民族学校“三语教学模式”,论证了“三语教学”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中所必备的条件等,并亲自指导研究生在中小学进行“双语”和“三语”教改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教育科学学院扎巴教授的“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几点理论思考”和陈中永教授、苏德教授主持的“边境牧区民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苏德的“内蒙古地区‘三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等研究成果的正式发表及在几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后反响颇大,曾受到了自治区教委领导及国家教育部民教司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以上成果均获过自治区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这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教学模式。它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将会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整体素质。

又如,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在牧区推进草原流动幼儿园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方面成绩显著。1992-1995年,学前教研室承担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研究课题———“中国牧区学前教育发展途径的研究”。课题组从内蒙古牧区实际出发,提出在牧区推进草原流动幼儿园的构想,并在锡林郭勒盟进行了试点实验研究。草原流动幼儿园,是一种适应牧区特定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创办的新型的、非正规化的办园模式,可为牧区更多的幼儿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这种形式深受广大牧民和孩子们的喜爱。该项目主持人邢利娅教授代表课题组参加了于1993年8月在日本大阪召开的“亚太地区幼儿教育与保育国际研讨会”,并引起与会代表的兴趣和好评。此项研究还受到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的官员和国家教委师范司的肯定与好评。

(三)该校结合基地建设工作,通过教育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推广,进一步加强了基地建设

专家深入基层,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例如,教科院的金增教授在呼市新城区满族小学多年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他数年风雨无阻地带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深入小学课堂教学,亲自指导实验班教师的教学。此项研究成果于1992年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又如,教育研究中心李龙教授和物理系教学法专家陶·哈斯巴根教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改革及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整体优化教学法”实验研究和“教学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成果在推广中深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目前,教育基地继续为师大提供着优良的实验研究条件,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他们紧紧抓住内蒙古师大教育研究基地的有利契机,与高校共同探索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逐步试行高中升学指标分配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结合挂钩的办法。他们努力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充分落实课程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想方设法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并且努力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意识,逐步变机关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

4.加强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工作的指导与帮助。

高师院校不仅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同时应有效地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与帮助,直接参与到基础教育改革之中,成为基础教育的参与者、指导者和推动者。近十几年来,几乎所有中小学都行动起来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在改革中,有些学校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准备,制定实验方案有一定的盲目性、模仿性,缺乏严密性、可行性。有的学校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时束手无策;也有的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含义理解上有所偏差。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希望得到高校专家、学者的指导与帮助。教科院充分发挥教育学科的优势,主动指导和帮助数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咨询、指导与评估。其中与呼和浩特第七中学合作进行的“初中素质教育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从方案设计到实施阶段,以及最终的总结评估过程,均是在教育系有关专家和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就保证了整个实验过程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成果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和训练了中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总之,近几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在为基层服务,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效地推动了自治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该校突出教师教育性、民族性和地区性的办学特色。由于学校坚持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族高等教师教育办学模式。

送教上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本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态度,东丽人对教育进行着深刻的解读、科学的谋划、严谨的实践。东丽区教育整体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教育先进区县。杏坛春意浓,桃李临谷风。正是这份浓浓的园丁情怀,使教育者赢得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栉风沐雨,大步前行,抒写了一曲“风景这边独好”的奋斗欢歌。

和风护苗:和谐发展篇

“和风拂林,甘雨润物。”万物和谐欢跃,显出一派勃勃生机。百花齐放,景象万千,这是和谐的真义。教育和谐亦如此。

统筹兼顾,全力保证教育协调发展

东丽区根据各类教育的特点,坚持教育几大板块并举,持之以恒,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2011年,东丽区新建、改建了5所国办幼儿园,解决了1200多户家庭幼儿的入园难问题,做到了“民心工程得民心”,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招收新幼儿教师54人,招聘公益岗教师139人,配齐教师岗位;采取老园带新园的管理办法,促进园所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民主推荐、资格审查、组织考察等程序,从东丽一幼、东丽二幼、华明一幼等优秀园所抽调7名干部,到新建幼儿园主持党政工作。同年,东丽区制定了《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审批流程》,实行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完善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指导华明一幼、华明二幼承担天津市一级园迎检工作,促进了全区国办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2012年1月5日,天津市学前教育联席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在东丽区会议中心召开。与会各级领导对东丽区学前教育在园所建设、民办园规范管理、公益岗设置、办园理念、环境创设、文化建设及安全卫生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十二五”期间,东丽区将继续加强示范园建设。加大基础建设力度,确保硬件环境达标;立足管理创新,着眼内涵式发展,着力素质提升,进一步提炼办园特色,发挥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引领全区学前教育水平整体提高。重视幼儿健康成长,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园所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测与指导,切实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继续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的互动机制和亲子教育模式,引导家长、社会正确认识并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东丽区政府投入义务教育达标专项资金3900万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及购置电教设备、实验室改造等,2010年,又投入义务教育现代化达标校建设专项资金2367万元,学校信息教室升级改造资金128万元,校舍维修资金814万元,中小学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资金1066万元,中小学专职保安资金277万元,新建5所学校设备资金602.4万元。截至2010年10月,全区53所学校全部通过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达标验收,提前完成达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东丽区将大力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化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依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健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全面统筹,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实行区内骨干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到2013年,第一百中学招生计划的50%合理分配到区内各初中校,加强对推荐工作的管理,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重视内涵发展,继续实施特色校、名校创建工程,打造文化引领、和谐共进、教育创新、品牌凸显、全市领先、全国一流的名校。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区学生享有同等教育权的义务教育政策。

三是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着力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校特色为核心的质量保障和控制体系。以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形式,加强教学研究,各高中校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支持高中校立足自身传统和优势,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创新育人模式,形成高色。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相关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和适应社会、综合实践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东丽区将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提升普通高中优质特色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到2015年,全区普通高中基本达到天津市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四是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2011年,制定了《东丽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特教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仪器配送方案》,投资911万元对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扩建、改造,建设了集教育、康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复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随班就读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对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为适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送教上门服务。

“十二五”期间,东丽区将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步伐。注重潜能开发,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建立随班就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将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纳入中小学质量评估体系之中。加强对重度残疾学生入户辅导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德育为先,多措并举,全力提高育人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东丽区坚持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措施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全力提高育人水平。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学校整体工作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以“爱国、感恩、安全、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施“东丽学子道德实践工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加强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科技周、科普宣传报告会等活动;加强科普设施和阵地建设,指导学校建立科普活动室,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新立村小学建立了天津市涉农区县第一所科学乐园,小东庄中学建立了学生校外科研基地,东丽中学建立了防震减灾实验室。学生参加全国、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获得53个奖,4所学校获“天津市科技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试行德育导师制,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011年,学生参加天津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得16个第一,东丽区教育局被国家关工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每年组织中小学文艺展演比赛,设立书法、美术、舞蹈等30余个艺术项目,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在天津市学校文艺展演中,报送的92个作品获奖,参演数量和获奖成绩居全市首位。组织开展“走进学生家庭,倾听家长心声”、名誉班主任聘任会、家庭教育报告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积极协调无瑕街生态园、钢管公司等单位,建立东丽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全区中小学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2012年3月,全区小学统一开展了“手拉手奉献爱,你我互助共成长”学雷锋主题队日活动,以悟领导题词、唱主题歌曲、听雷锋故事、比活动成果、谈心中感受、讲自己志向为主要活动内容;全区中学统一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奉献校园内外”学雷锋主题团日活动,以“讲故事、做好事、寻榜样”为主要内容,对校园内外、学生身边的雷锋式先进人物及感人事迹进行展示传播,并组织开展了雷锋精神学习讨论活动。目前,全区有2所学校获全国绿色学校称号,1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心理教育百校工程科研基地”,12所学校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3所学校被评为“天津市十大特色学校”;80个学生社团荣获“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4名学生被授予“津门童星”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012年2月8日,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上,东丽区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国先进城区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区委书记尚德来作为天津市唯一先进城区代表受邀出席会议,并接受中央文明委领导颁奖。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千人赛课(常态课竞赛)活动”,促进常规教学水平的普遍提升。结合地域特点,创造性地将全区中小学组建成7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制定《东丽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实施意见》,共同体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教科研工作,承担部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制定出台《关于统一实行东丽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办法》,完善了教育教学评价机制。2011年,学生参加国家、市级学科竞赛,有40多人次获奖;教师在全国、省、市级教学比赛、基本功大赛中,共获得61个奖。

三是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把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线贯穿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师德考核机制,评选和表彰“德业双馨十佳教师”、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开展“爱心与责任”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关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开展校级骨干教师、幼儿园公益岗教师和新教师岗前、新教师转正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每年组织30余场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施教水平。成立“东丽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家委员会”、“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立骨干教师、名教师资源库,设立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为名师、骨干教师搭建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东丽区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计划》、《东丽区教育局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与考察工作方案》和《东丽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三年培训计划》,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选用、监督和管理,增强其创造力和战斗力。组织校级干部全员执政能力提高培训、暑期校长培训、校长研修、青年干部体验式拓展培训、赴教育先进地区考察学访等活动,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暖风育苗:均衡发展篇

暖风唤醒幼苗,吹绿每一片土地。每一棵幼苗都有生长的权利和壮大的可能,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让每一座校园变得美丽、让每一颗心灵自信阳光,这是教育的信条。

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东丽区现有全日制小学41所,初中10所,完中3所,高中1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军训实践基地1个,国办幼儿园10所,在校学生4万余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一直是东丽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的共识。

“教育均衡化是指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均衡化首先要在校舍建设、设施配备等教育教学基本条件上达到均衡,因为只有在物质条件上达到了均衡,教育质量和水平上的均衡才有可能。”基于这一认识,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多措并举,加快学校建设,着力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类学校(幼儿园)9所,累计投入资金10亿多元。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要在4年内全部达到现代化建设水平,这一举措是天津市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惠及百姓,深得民心。东丽区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于2009年年初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并对达标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调研,提出了提前2年完成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标任务的工作目标。

目标确定后,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指导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在人力、资金等方面为学校达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市教委的达标工作意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在硬件建设上,合理使用资金,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完成校舍维修加固、功能教室新建、操场硬化、厕所改造、墙体粉刷、宣传橱窗与文化墙制作、校园绿化和美化以及学校设施设备、校园监控系统、校园保安配备等任务。通过加强薄弱校建设、调整学校布局等手段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区委、区政府领导认为,“没有一流的设备,就没有一流的质量”。两年中,东丽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近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8所,加固提升学校13所。截至2010年10月,全区5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在全市18个区县中率先完成达标任务,比市政府规定的4年完成达标任务的目标提前了2年。在此基础上,东丽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全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任务,覆盖率达到100%;建立了区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和视频会议教研系统,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优先规划,提升建设标准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均衡发展与推进城市化建设结合起来,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优先使用,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及投入使用带动城市化建设步伐。

未来5年,东丽区将以城市化为龙头,全面推进新城区建设,完成总规模为1461万平方米的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农村人口全部迁入城镇新区。在新市镇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始终对建设规划中的教育布局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从科教兴区的战略高度,从未来10年人口发展和增长的角度,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布局,按照较高建设标准,高水平、高速度地建设新市镇的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并确保优先使用。

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水平

东丽区在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标后,在实现区域内(中心城区与相对偏远地区)硬件基本均衡的同时,区委、区政府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管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高水平,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培养培训,提升全区干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管理层次,以促进全区各类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管理。按照这一要求,区教育局要求各业务科室本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指导到位、不留死角”的原则,经常深入学校,对学校的办学思想、班子建设、教科研、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指导检查评估,使学校获得内涵发展、干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加大干部教师培养力度、引进优秀教育人才、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促进骨干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建立教学合作共同体、强化校本教研、开展结对子活动等措施,传递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提高干部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达到缩小校际差距、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目标。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为此,东丽区不断完善“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学校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近年来,通过加大区级统筹力度,将所有教师工资纳入财政统发,按时足额发放。此外,区政府还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努力让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的群体。近3年来,区政府在每年春节给所有在岗和退休教职工发放一次性节日慰问金,人均累计达到5000元;增加教师的加班补助、通讯费用等;还对偏远地区的教师实行浮动工资制,既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又增强了教师终身从教的信心和决心。

为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特困学生健康成长,区政府在2002年建立了“东丽区特困学生救助基金”,每3年注入一定数额的资金。目前,累计资金已达1900多万元,全部用于特困学生的节日补助。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东丽区就学的,按照天津市教委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对“四证”齐全的,均保证其享有与本地学生平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均衡发展,提升的不仅是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度和满意度。2012年年初,东丽区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实现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其核心理念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劲风播种:改革奋进篇

劲风带种子飞向远方,那里有生命的能量和万物的生长。改革奋进的魄力与激情,如劲风般强而有力,在教育者的内心播撒希望的种子,等待来年繁花似锦,绿叶成阴。

新课程改革与高效课堂构建

各小学本着“一年一个侧重,一年一个主题”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更新观念,学习培训”、“变革教与学方式”、“加强校本教研”、“建立合作学区,促进均衡发展”、“狠抓常态课质量”、“实施高效教学”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各学校积极进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了“作业改革与创新”现场会、“考试与评价改革”观摩与交流现场会和“课例式校本教研”现场会,有效推进了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06年、2007年在东丽区召开的天津市课程改革现场会和全国研讨会,展示了东丽区教育在教与学方式上的改革成果,得到教育部、市教委领导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各中学大胆尝试“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主题的研讨会、推动会、现场会、教学开放日等活动,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减轻学生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东丽区始终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区教育局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明确了局领导下校进课堂听课指导制度,落实业务科室和校长长期下校进课堂听课制度,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监控与分析制度,提高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完善校本研训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监测、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规范教学业务档案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千人赛课活动实施方案》,以“常态课”评比为载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注重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突破,开展有效备课、有效教研、有效教学、有效评价等活动,承办“我的模式我的课”全国高效教学模式博览会。全区开展的高效课堂构建活动在全国校长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小学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探讨”被教育部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工作方式

区教育局本着“求真务实,服务指导,督促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制定了《东丽区教育局局长、科长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要求局长、科长每学期深系校蹲点不少于2天,每月至少参加1次学校行政会、支部会或教学工作会。2012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带队深入各定点联系学校,服务指导,督促推动,做到“一听”、“二看”、“三问”。“一听”,详细听取学校德育、教学、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汇报。“二看”,查看学校环境,走进课堂,走进办公室,看学生、教师的精神面貌。“三问”,询问学校存在的问题,了解学校的困难。局长李耀全深入第一百中学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落实,之后又到东丽中学参加学校行政会,了解学校工作情况,指导工作。同时,与学校干部教师就《东丽区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等进行深入讨论,听取学校的意见建议。

中小学提高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东丽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东丽区《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出和制定了《东丽区中小学提高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和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达到同类地区领先水平,向“全市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迈进。主要任务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升学合格率达100%。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初步的公民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新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合格率分别达98%,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

为加快《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东丽区教育局狠抓教学改革,落实高效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益。组织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开展“我的模式我的课堂”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全区中学以推广“学案导学”法为主,采取课前说课、课上课后再说课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小学通过“情境导学”、“自主建构”、“融情导学”、“情境激趣、促思趣学”、“情境促学”和“自主识字”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显著提高。聘请知名的特级教师侯秉琛、郜彬如进行现场做课和评课,对全区课堂教学起到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共开展18个学科72场近4000人次参与的学科培训。组织“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员和2011年参加工作的89名新教师聆听了题为“高效教学策略”的讲座。与和平区教育局进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对口帮扶交流,选拔部分“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校级学员及区级骨干教师加入“和平区学科首席教师领衔团队”,开展以“对话名师,学术提升”为主题的同课异构、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加强教学调研交流,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展“教育满意度评估”项目合作,构建“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的科学、全方位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加强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中学校长、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44人赴重庆市凤鸣山中学等4所中学进行学访考察,与学访校校长进行座谈,聆听教师展示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学习研讨。组织51名小学校长赴南京、南通、上海等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学访。做好学访的跟进工作,组织召开学访体会交流会,真正达到以学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

为保障《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东丽区教育局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一是明确目标责任。区教育局成立了《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本校《三年行动计划》,并将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年度、年级、学科的工作目标。区教育局对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逐一把关,并编印成册,以便对学校落实教学质量提高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区教育局加大资金投入,设立提高教学质量专项经费,投入42万元,对9所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11所教学质量进步显著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截至目前,用于师资培训、项目培训、考核竞赛、校际交流、教科研活动、共同体活动等教学培训工作的经费已达56万元。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重新划分督学责任区,形成随机督导与集中督导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职能,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制定的具体目标和措施,结合3个学段的不同特点,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等方面开展阶段性专项督导,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公告制度及限期整改制度。将督导评估结果纳入校长绩效考核,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专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