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02 17:38:25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1

按照县纪委监委的统一安排部署,7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2天的省纪委监委讲师团送教下乡专题培训班。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充电学习提高纪检监察业务能力水平的机会。通过参加此次培训学习,本人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开阔了心胸视野,充实了业务知识,提升了党性修养。现将本人参加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增强了本人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锤炼业务本领,拉高工作标杆”是对我们工作的重要要求。新时代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点多面广,涉及问题情况环境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使工作更好地开展,就必须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改进学习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做工作的本领。

二、打铁必须自身硬,增强了本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需要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信念坚定、风清气正、本领过硬、敢于担当。在这次培训中,几位讲师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以生动的实例讲解了工作中的诸多现实难题,让我深感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工作中切实做到谨言慎行、认真负责,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在八小时之外也要慎独、慎微、慎交友,净化生活圈子,做好清正廉洁。要统筹兼顾,精准有效履职尽责,树立好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监督、执纪执法的良好形象。要增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思想,做好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高质量地推进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各项工作。

三、思想碰撞火花,拓宽了本人思维的深度、广度、高度和远度。纪检监察工作是反腐败斗争,维护党的纪律的工作,其性质长期复杂艰巨,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本次培训班上,授课老师们紧密联系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新任务,从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线索处置、点题整治、调查、谈话技巧、审理规范、安全工作、信访工作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纪检监察具体业务工作等,深入浅出、精彩纷呈,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从而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 送教下乡 培训模式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16

Practical Thinking on Xinjia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ducation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MENG Xiangrui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Education training" as a new teacher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in Xinjiang 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n Xinjiang have had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imp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ducation tra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based on the proposed centralized training down, watch demonstrati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general education training, project learning, etc. sent to teach the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education training" to send anything, how to send, who will send three core issues to provide prac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education training; training mode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2011年起开始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在疆实施几年来,不仅有效提升了新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进一步推动了新疆各级各类高层次、高水平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国培计划”项目的引领和辐射作用。2013年,“国培计划”――南北疆边远贫困县送教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拉开了新疆“国培计划”送教培训的序幕。自2013年至今,新疆师范大学已完成了喀什地区、塔城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等近20个市、县的送教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近万人。“送教下乡”这一培训形式的引入不仅为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更从实践层面上向广大培训者们提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命题,即“送什么”、“怎样送”和“谁来送”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新疆师范大学2013和2014两年来“国培计划”送教培训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送教培训运作模式和相应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送教培训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触角。

1 “送教培训”的内涵及意义

“送教下乡”这一提法作为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话语,最初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域中提出的,不同学者对“送教下乡”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实质内涵具有共通之处。所谓“送教下乡”是指:有关院校或部门遴选、组织优秀专家团队赴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采用多种形式在当地开展培训活动,旨在传递、传播、展现先进、优质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等,从而促进当地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送教下乡”既是一种师资培训方式,更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教师培训工作者们多用“送教培训”来指代“送教下乡”这一教师培训方式,并不断创新送教模式,以提升送教培训的实效性。

新疆实施“国培计划”送教培训工作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新疆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培计划”送教培训对于新疆农村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师资培训方式。有学者很早就提出送教上门应成为边远地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①“送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村学校经费短缺、农村教师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等问题,还能够提高培训率,进一步推进农村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送教”送去的不仅仅是教育观念、理念、技术,也是一种优秀教育形象和精神、优质教育形态和风貌的展现,送教活动为城乡教师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促进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经验得以共享。此外,送教调研可以作为“国培计划”集中培训之后一种有效的后续跟踪指导方式,以进一步了解学员训后成长状态、强化培训效果,反思培训方案,推动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协同创新、齐抓共管。

2 “送教培训”运作模式

“送教培训”的三个核心问题是:送什么、怎样送,谁来送;“送什么”是送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问题,“怎样送”是送课形式和方式问题,“谁来送”是送教专家团队构成问题;这三个核心问题是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命题,而是互为根据,相互联系的。近几年来,新疆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送教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创新,围绕“送教培训”的三个核心问题探索出了几种“送教培训”运作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2.1 集中培训下移

所谓“集中培训下移”指的是将设计好的、系统的短期集中培训整体带下送教地区,包括课程内容、送教专家团队、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下移”送教培训模式与常规化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操作模式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学环境的不同,“集中培训下移”意味着培训地点转移到了送教地区,因此送教培训方案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当地学员培训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不切实际的直接下移往往会影响培训效果;二是送教专家团队的构成不同,为了使培训院校与当地教育部门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开发、挖掘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承训院校可以从当地遴选部分一线优秀教师,加入送教专家团队,形成研修共同体,对课程方案进行集体研讨、改进,以促进较强实效性课程方案的生成;三是培训任务设计不同,“集中培训下移”使得新疆当地本土化、个性化的培训特色更加凸显,培训方案设计者在设计培训任务和活动时应关注地区教育特色,着力体现培训任务的本土化意义和价值,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幼儿教师送教培训中开展了以“大美新疆”为主题的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实践性课程的内涵,凸显新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

2.2 示范观摩

“示范观摩”指的是组织、遴选、邀请曾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中青年教师在送教地区进行现场示范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并通过专家评课、同课异构、议课辩课等形式进一步研讨、总结和反思课例,是一种基于学科的送教培训模式,它往往与送教专家的专题讲座紧密结合。新疆中小学送教培训主要学科涉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汉语、小学科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汉语、初中英语8个学科,围绕这些学科,新疆师范大学采取了“1+1”模式组织、遴选送教专家团队(即每个学科选派1名高校课程论专家或中小学优秀教研员和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各学科送教团队随后与送教地区教研员、授课教师进行沟通,采取“菜单自选”式选课方式,让当地教师自主选择“同课异构”的课题和“专题讲座”的主题,并通过同课异构、议课辩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课例和前沿学科教学理念进行解读分析,旨在切实提升当地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示范观摩”运作模式不仅能紧扣当地教师学科教学需求,还有助于“优质课例”的生成,对于送教者和参训者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经验分享和互动。

2.3 教研活动

“送教培训”也可以教研活动的形式送课,如交流座谈、研讨课,小课题研究等,这种送教培训模式对于送教专家的要求相对比较高,送教专家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引领能力,并能够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为送教后的持续跟踪和指导提供平台和路径。教研活动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当地参训教师与送教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建立“以研促送”的良好工作氛围,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教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到一堂课,带到一个面”的目的。②

2.4 通识培训

“通识培训”运作模式主要通过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采用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经验分享,游戏体验、心理按摩、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当地参训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通识培训”的培训成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理念的增长和树立,精神的引领和影响,情感的点燃和激发,其培训面是最广的,即,可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训教师中开展送教培训。送教课程内容的设计和送教专家的遴选是“通识培训”的关键环节;要适应新疆当地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其课程内容设计应涵盖师德修养、民族团结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专业知识与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等课程模块,以尽可能满足当地参训教师多样化的需求。

2.5 项目学习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根据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课程内容和参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新疆师范大学在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送教培训中植入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V10)主讲教师培训课程,培训借助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旨在通过6天基于问题、基于反思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当地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它旨在帮助职前、在职教育工作者学习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21世纪技能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开展,对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学习模式在“国培计划”送教培训中的植入有效扩大了培训受益面,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训教师都能够通过项目学习的模式掌握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科学的决策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有效评估,获得了送教地区参训教师的好评。

3 关于“送教培训”实效性的思考

3.1 有效沟通和反复沟通相结合

与当地送教地区相关负责人前期的有效沟通是做好送教培训工作的前提,承训单位或部门应针对送教内容和方案、场地和时间、安全管理、学员需求等方面与当地有关负责人、送教专家进行多次沟通,并着力关注细节问题,如场地设备、横幅、开班和结业安排、出行方式、专家上课要求和所需材料等,力求以精细化沟通助力高效化的管理。前期的有效沟通是送教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实施过程中的反复沟通是促进实效性培训的重要保障。

(下转第82页)(上接第33页)

3.2 及时总结与持续性反思相结合

送教培训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聘请专家的水平、课程的设置、培训活动的安排,参训学员的全情投入,更与培训者和送教地区参训学员的总结反思效果是分不开的。通过短暂的送教培训时间企图解决参训教师的所有困惑和问题是不现实的,正如多尔所说:“课程不再是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③送教培训便是一个帮助教师转变行为和观念的通道,它给送教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现代教育技术,还有新的培训方式和优秀教师的形象和精神。④由此,送教地区相关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参训教师对送教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形式可以是座谈交流、教研活动,创新课等,力求使参训教师通过多样化实践交流平台将送教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承训单位或部门应及时组织送教团队(包括送教专家和送教工作人员),通过经验分享、头脑风暴、小组研讨等方式开展“送教总结暨表彰大会”,以便对好的送教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对优秀的送教工作者进行表彰,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3 构建长效送教机制

“送教下乡”是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⑤“送教培训”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送教工作的后续开展。这种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培训制度、培训文化、“三位一体” (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培训研究成果的生成上。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高度认识送教工作深远的社会意义,不能用任务观点来对待送教活动,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看待送教工作,并将送教工作视为一种高校与基层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友好关系的平台,从而促进新疆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建设和持续发展。

注释

① 席运动.送教上门应成为边远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J].继续教育,1999(2):56.

② 韩永平.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0):12-13.

③ 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④ 任伟涛.“送教下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J].继续教育,2009(9):35-37.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3

根据中共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和《陕西省教育系统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陕教工干〔2009〕36号)中提出的“实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采取在县乡办班的方式开展‘送培下乡’活动”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基础教育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在宝鸡市实施“2012年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送培下乡活动”(以下简称“送培下乡”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送培下乡”活动目的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大局,坚持面向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原则,集中优势培训资源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与水平,扩大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的覆盖面,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培训对象

主要为未参加过省级培训、经费缺乏的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正副校长和拟提拔的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培训名额分配见附件1)。

三、培训内容与师资

本次培训主题为“校长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管理”。在此主题下,开设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领导专题研究、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专题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特色教师培养专题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校本研修管理经验与案例分析等若干培训专题。

培训师资由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长培训学院组建的培训团队担任。

四、培训时间和形式

培训采用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1。

五、其他事项

(一)“送培下乡”活动是由省教育厅专项经费支持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项目,参加培训校长所需食宿费、培训费、资料费以及专家课时费、场地租赁费等均由省教育厅专项经费支付,培训场地由市、县教育局负责提供。不得向参训校长收取任何费用。交通费从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

(二)陕西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长培训学院根据培训主题拟定培训专题,落实培训资料,选拔培训教师,实施培训方案,建立培训档案,进行培训教学管理和考核。

宝鸡市教育局负责督导有关县区教育局按要求遴选参训校长,组织校长参加培训,落实培训场地和新闻报道,安排校长和培训工作人员的食宿,组织在相关县举行2012年活动开班典礼,协助省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搞好培训管理、考核工作等。

陕西省教育厅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4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部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各位领导,虽然我县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中小教师培训的路还很长,我们将在今后的培训实践中探索和革新,以取得更佳的培训效果。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04―04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部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部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三)培训内容有偏颇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

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五)乡镇中心园需要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6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已波及到实体经济,发达地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导致我县部分农民工失业提前返乡。为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现就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和谐太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来我县部分农民工已经失业返乡,春节临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将集中返乡。对此,各地、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涉及农民工管理服务的种种促进政策,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动农民工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坚持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明确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措施,切实将农民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统计监测网络,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建立动态基础台帐,全面掌握返乡人员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摸清农民工返乡原因、技能特长、就业需求、培训需求和创业意愿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春节期间,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返乡农民工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单位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活动,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返乡农民工手中。通过送大米、棉被等生活用品,确保生活困难的返乡农民工不挨冻、不受饿;通过送资金、送项目,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发展生产;通过送政策、送信息,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发展。

二、强化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

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和维权等知识培训。要紧紧围绕本地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和岗前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在2009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任务未下达之前,各地可提前组织返乡农民工的培训。

各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要结合县城经济发展、农业开发项目等,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确保培训质量。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返乡农民工,鼓励引导其参加一年以上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实现稳定就业。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帮助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聚区企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吸纳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加强和输入地的沟通协作,开展有组织的培训就业和劳务输出,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可靠的就业渠道。结合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村村通工程、沼气工程、灾后重建、农田水利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优先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建设岗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吸纳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多渠道收集各种市场供求、实用技术、致富途径、就业需求等信息,及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公开栏等信息窗口进行宣传,开展就业推荐,积极为返乡人员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更多的就近就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精心组织开展家庭困难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活动,为每一位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重点做好农村“零转移农户”就业援助工作,努力实现“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

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违法流转的农民工承包地,农民工要求退还的要坚决退还;对依据口头协议等方式进行短期流转又有流转合同的,可依法由双方协商解决;双方有纠纷的,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积累了一定资金、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用地、收费、信息、工商登记、纳税服务等方面,降低创业门槛,给予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大的支持。推进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开辟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带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农民工优惠政策,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金融机构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积极给返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春节临近,大量太湖籍在外工作创业人士回家探亲。各地要充分发挥这些成功人士的示范作用,在乡镇村设立“农村讲坛”,请回乡创业成功人士和能人向返乡农民工和广大农民宣传介绍外地好的做法和创业经验,满足其对知识和信息的迫切需求,激发其创业热情。“农村讲坛”要设在基层,并与创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有机结合,与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党员教育培训有机结合。

五、做好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7

围绕“建设革命老区经济强县”战略目标以及我乡“打造红色旅游线”的发展目标,以“优管理、强素质、转作风,全域学推文建明工作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统揽,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以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为重点,多渠道、全覆盖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能、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县委主题确定的各项任务要求来开展。

(二)立足实际,按照打造“红色旅游线”的发展目标以及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来切实推进。

(三)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准确把握基层组织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取得实效。

(四)坚持整合资源、统筹结合,做到上下结合、内外联动,既要注重资源挖掘,又要加强“走出去”交流学习,以集中吸纳优质资源。

三、目标任务

在2-3年内对辖区内10个村、2个单位支部书记进行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四、培训内容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确定的各项任务,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合理安排,选题要围绕基层组织的发展,增强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应包括:

(一)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等相关知识培训;

(二)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和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

(三)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

(四)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

五、培训方式

以集中培训为主,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情景模拟、实地参观、经验交流、以会代训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党支部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一)集中培训。依托前期全乡党员素质大培训所建立的资源和经验,在乡政府采取集中办班的方式进行培训。

(二)分散培训。加强运用中心学习组、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开展集中学习、收看实用电教片,走出去交流学习等方式灵活培训。

(三)输出学习。选送一批优秀支部书记,上派学习。

六、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为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乡党委成立乡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志担任,成员为乡党政班子成员及。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党政办公室。

(二)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阶段(9月25日前)。领导小组要深入调查,结合实际,掌握培训需求,精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集中培训阶段(9月25日—年12月30日)。将培训工作与县级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每10学时为一阶段。

(3)分散培训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站点与“走出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实地参观,加强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党支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信息传递,积极向乡领导小组汇报培训进展情况。建立定期访查机制,各分管领导要加强对接联系,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

(二)务求实效。乡领导小组要加强培训管理,帮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培训工作的落实,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篇8

作为直接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机构,教师培训学校需要转变培训观念,努力使培训工作贴近中小学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实际,按需施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为保证培训的精准性,我们将年度师训项目计划作为师训最基础的工作,抓好培训项目需求调研。

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觉得把握培训需求,应该依据三个源点:

1. 深刻理解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的需求,发挥培训政策的保驾护航作用

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国家和各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和法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许多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同行并不是很清楚,有的即使知道一点,也不是很系统。所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政策和法规,让参与其中的每名工作者熟悉基本的政策和法规,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基本功课。每年在确定项目之前,我们都要组织县、乡、校三个层面的师训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就是在基层召开需求座谈会时,第一项也是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向领导汇报就更不用说了。这既可以保证工作的方向,也可以达到宣传政策的目的。2014年以来,每年都在做,效果非常不错。我们的体会是,在现行体制下,任何事情如果你没有掌握政策依据,就不可能大张旗鼓,做事就不可能理直气壮。

2. 全面把握党委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发挥培训组织保障和领导指挥作用

湖南省石门县作为省级贫困县、国家武陵山片区重点扶持县,党委、政府对县域教育、教师培训有着特定的管理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准确把握党委和政府的意图,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近几年来我们主动去做的事情,是必须做好的一件事。特别是教育局,每年初,我们都要到股室找股长们,问问他们的意见,问问他们的需求和安排,让他们填填项目计划表之类;问问局领导,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请他们作指示。要向分管的县级领导(政府、政协、人大)汇报,介绍基本的政策要求,征求对年度培训的意见,等等。他们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又有不同于业务部门的需求。从我们实践情况来看,只要你主动上门,他们都会指示很多。这对后续工作中项目的确定和有效推进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3. 切实掌握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发挥管理者和教师培训主观能动作用

教师培训原动力不足是当前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怎么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我们培训者最应该思考的一件事情。为此,我们将开展多种形式的需求调研活动作为工作突破口,全方位了解教师的培需求。就以2017年为例,我们计划培训的项目30项,包括国培6个大项,县本级培训24项,为确定这些项目,年初,我们组织召开了5个层次5场需求调研座谈会(师训管理者、中心学校校长、业务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组织培训者推门听课128节,发放需求调查问卷1500余份,从培训意愿、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多方面全面了解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培训需求。并对教师们的需求和提出的问题召开了6场需求分析会、问题诊断会,充分分析、论证,写出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提出培训策略和设想,层层汇报研讨,最终确定培训项目。

二、着眼于培训前瞻性,力抓培训项目统筹安排

教师培训要解决当前教师专业成长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是,教师培训应该不啻于此,还应该着眼于教育的未来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教师成长发展,这就要求培训安排必须具有前瞻性。我们觉得,做培训,做项目,一定要用系统化思维去思考。每年的项目,要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解决几个主体问题。所以培训项目的确定一定是综合平衡后的系统化安排。应该关注几点:

1. 对培训需求要进行辩证分析,不能牵就学校校长和教师的需求

调研中得到的需求信息是杂乱的,要组织研讨会认真分析把握,在调研的基础上,诊断、分析,找准真问题,找准真需求,按需求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基于石门县教师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我们设置了网络研修与校本整合培训400人;基于“希望采用多形式的培训,多提供走出去观摩学习机会和对农村特岗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规范教学行为”等情况,我们设置了乡村小学教师访名校培训、乡村小学骨干校长省外研修培训等项目;基于“培训内容多联系教学实际,要以解决具体的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主,提高教学效率和照顾不同层次的教师;音体美、史地生等短线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机会太少”的客观需求,我们设置了国培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420人,并对部分学科采取常德市项目“县‘区域集中联合送教’”的形式;基于“增加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培训,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培训需求,我们设置并向省国培办申报“送培到县”培训;基于“建设过程性以及成果性资料的交流展示平台,提高资源的使用率”的培训需求,我们设置了“乡村骨干教师工作坊研修”等项目。

2. 对领导机关和领导的需求要统筹安排,一定在项目上要有回应

领导和领导机关的需求虽不能项项都单独安排一个项目,但一定要在项目安排时有回应,可以综合安排在系列项目中,也可以作为一个部分安排在其他项目中。例如,国培计划2016年的初中骨干校长培训、2017年的小学骨干校长省外研修项目,首先就是应石门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要求而设立的,通过实施情况来看,各方反响非常好;2017年县本级培训24个项目,有13个就是根据年度教育行政管理的需求反复研究以后设立的。

3. 对项目安排要突出系统性,注重轻重缓急

每年的培训项目,要考虑资金支持的可能性、教师和校长利益需求的紧迫性、周期培训的系统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性,还要考虑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的彰显性及培训机构的支持服务能力。要将国培、省培、市培和县培一体化安排,整合培训资源,合力解决几个问题,确保培训效益最大化。如2016年在调研需求时,很多短缺学科如音体等学科教师反映没有培训机会,强烈要求安排培训,但是这些学科教师人数少、培训专家少、组织难度大,2016年确实无法安排。2017年,针对教师培训需求的急迫现状,我们在常德市和湖南省国培办支持下,和桃源县、汉寿县组成区域联合体,取优势学科进行一县统筹、两县协助、整合培训资源,设置相关科目“送教下乡”,每县每个学科培训30人,这样做到了短缺学科教师的培训的全覆盖,很好地回应了教师的培训需求。

4. 对项目安排要有取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肯定会限制我们的培训项目。培训的效用也不是无所不能,要懂得取舍。项目太多完不成,项目一味追求高大上的高端培训肯定也不现实,全部是校本研训肯定也没“声响”。 就年度具体项目来说,肯定需要安排几个“精雕细琢”的骨干培训项目,追求高端、精细;也需要安排几个“大水漫灌”的项目,追求参与面和参与过程。所以,我们的项目,既有访名校的骨干教师培训、校长的省外高端研修、部分学科的送教下乡、初中骨干教师的工作坊研修、送培到县,也有人数多覆盖面广的网络研修与校本整合等。我们觉得,项目要精选,要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解决的问题确定项目,如2017年我们初定项目时,各块收上来的划项目有58个,多方权衡研究最后确定为30个。

完成培训任务与提升培训实效是要综合考虑的。我们的策略是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全面发力,短线薄弱学科联合发力,优势培训项目精准发力。就是具体的项目,也只能着眼于解决重点问题,按照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养发展需要提供给他们亟需的培训内容。譬如,在初中语文“送教下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教育理论内容太多”,向我们建议“是否可以取消教育理论模块内容”。对此,我们进行了辩证分析:教育理论之树长青,教育理论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引领指导作用,这一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教育理论不是培训内容取舍的问题,而是反映我们教育理论培训没有“接地气”,没有将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有效对接的问题。为此,语文专家组调整培训策略,将原定的2个课时的专家理论讲座改为“微讲座”+现场答疑+小组讨论+论文评比,收到了较好的培训实效。

三、着重于培训程序性,力抓培训项目有效推进

我们觉得,要将我们的工作主动纳入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中去,通过体制的运行又可倒逼工作开展。如果我们的项目,校长不知道,股长不知道,局长不知道,县长(市长)不知道,干部教育领导小组不知道,怎么让人重视?怎么有效开展?所以我们不能“闭关自守”,割裂我们与社会的联系。

1. 项目确定的过程

需求调研综合分析初定项目项目协商教育局党组审定分管县级领导审核签字县干部教育办公室备案

2. 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的体会是,这样一个流程,既是项目计划确定的程序,也是一个宣传、促动、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过程。经过充分讨论,教师培训工作有些什么政策和要求,必须搞哪些项目,资金安排在哪些地方,怎样管理,该知道的人都能知道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任何融入有个人经历、体验、情感和奉献的东西,总能比其他事物带给人更多的关注和友好的感觉。所以我们想办法主动把“相关人等”拉到程序中来,虽然麻烦点,但有必要,这样后面的工作就简单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培训需求的三个源点凝聚为一股强大力量,将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培训行为;党委政府的行政行为转化为专业的业务行为;教师、校长的受训行为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的行为。

上一篇:教育法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情绪管理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