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2 21:31:27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钱冠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两年来税收计统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年以来,各级税务机关计统部门和广大计统干部,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一个重点”、“四个体系”工作要求,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狠抓税收收入质量;创新思路方法,深化拓展税收经济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推进税收调查工作;强化数据管理应用,加快计统信息化建设;加强计统基础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发挥税收计统工作“四个服务”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实施了机构改革,“计划统计司”更名为“收入规划核算司”。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在协调组织收入、综合税收分析、规范税款缴库、开展税收核算、实施重点税源监控、统筹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钱冠林指出,这是总局党组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强化收入规划核算工作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为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做好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拓展了广阔的事业空间,同时也对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对收入规划核算工作作出的新部署,钱冠林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发挥收入规划核算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他说,这一思路既与“一个重点、四个体系、四个服务”的工作思路一脉相承,又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新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具体体现。各级税务机关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这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到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推动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在谈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主要任务时,钱冠林指出,税收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经济形势、正确指导组织收入工作、客观把握税收经济政策效应、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领导要充分认识税收分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把税收分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预测预警分析,通过加强税收分析来带动和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税收数据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更是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关键,也是目前制约税收分析工作的瓶颈。针对目前税收数据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数据标准不统一、采集不规范、质量不高、共享度低、综合分析应用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牢固树立信息资源意识和数据质量意识,狠抓数据管理,强化数据应用,要健全指标体系,规范数据口径,强化数据质量监督,加强数据应用分析,切实提高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水平。

建立科学严密的制度是做好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税务机关要始终把收入规划核算制度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要建立税收收入质量考核制度,深化税收会计制度改革,深化税收统计制度改革,完善税源监控制度,努力实现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规范化。

收入规划核算部门是税务机关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着“四个服务”的重要职责,各级税务机关领导一定要站在税收工作全局的高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收入规划核算部门机构职责,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全面发挥收入规划核算职能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risk of tax evasion in real estate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of the tax management. Basing on the study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and existing issues of land value-added tax, Shantou Local Taxation Bureau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ransforms the management of increment tax on land value from subsequent management to premeditated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in process. We then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risk prevention of increment tax on land value referring to feed-forward control of tax,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lignment and model construction.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关键词: 土地增值税;税收流失风险;防范机制;汕头市

Key words: increment tax on land value;the risk of tax evasion;the prevention mechanism;Shantou City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01-05

1 提出问题

据统计,在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中房地产行业居首位,但在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却找不到一家房地产企业。由此可见,作为调节房地产行业利润分配的主要税种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房地产税收流失风险成为税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房地产业涉及的税种多,征管难度大,税源控管存在较多的漏洞,同时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关联交易行为多,运作模式多样化,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偷逃税收创造了有利空间。汕头市地方税务局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强化征管的前馈和同期控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总结汕头市的相关经验,梳理工作思路,为研究探索我国房地产税收流失风险的防范机制研究提供案例支持,同时也希望对同行单位相关工作提供一点启示和借鉴。

2 存在问题及新管理模式探索的基本思路

2.1 行管理模式的特征 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经历了由税收专管员管户制到征、管、查分离的管事制再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演变、更替过程。1997年1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提出收征管改革的任务是:“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该模式强调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一站式”作业与服务,着力点在于强化对税务专管员的分权制约,在风险管理上突出税务管理的事中和事后控制。2004年7月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上,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提出,要按照“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责任,提高水平”的原则建立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对征管模式进行了重新界定,在原有“30字”征管模式上,增加了“强化管理”4个字。完善为“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1]”的三十四字税收征管模式。至2009年“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形成了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2012年7月26日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了“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围绕强化管理,各地展开诸多探索,从风险管理的前馈(事前)控制、同期(事中)控制和反馈(事后)控制看,绝大多数地方将管理重心放在反馈控制上,强化稽查和税收清算。在土地增值税税管理中尤为突出。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目前分预征和清算两个阶段,目前汕头市土地增值税的征管现状:

①对土地增值税的预征情况: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常开发的项目实行预征方式征收。2009年6月以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的商品房,中心城区的按销售收入的1%预征土地增值税,非中心城区的按销售收入的0.7%预征土地增值税;从2009年7月起,对预征率进行调整:中心城区为2%,非中心城区为1.5%。在征收环节上中心城区实行委托市房管部门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交易鉴证时代扣代缴;非中心城区则在申报缴纳房产销售营业税时一并预缴。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旧城改造项目没有实行预征方式,此类型开发项目绝大多数没有预缴土地增值税。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2、近3年的收入,应纳税额,已纳税额,(要列明税种)

3、自查结果,有无问题,何种问题

4、处理措施,调整方式

5、结尾(我公司今后……做一个……纳税人。

国税提纲就54条,也是这么写,不用按提纲逐条的分析和列明,分两大块写就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主要是写如果哪方面发现了问题,着重写一些问题发生原因,怎样处理之类的,没有问题的就可以概括为未发现其他问题等。

一、预缴申报方面

(一)自查要点

实行据实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4行“实际利润额”的填报数据,与企业当期会计报表上载明的“利润总额”数据进行比对,是否存在未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35号)第一条规定申报的情况。

(二)政策规定

2、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 [2009] 34号)第四条的规定,对未按规定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收入方面

1、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认。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十二条至二十六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第875号)。

2、不征税收入:

(1)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折旧、摊销不得在税前扣除;

(2)不征税收入不得填报为免税收入;

(3)不征税收入不得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

(4)不征税收入(即使作为应税收入申报),其对应的研究开发费不得加计扣除;

(5)软件生产企业取得的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款,未按规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的,不能确认为不征税收入;

(6)符合不征税收入确认条件的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款,仅限于软件生产企业取得的,该软件生产企业须符合如下条件:取得软件企业证书,并在证书有效期内,且通过当年年审的;

(7)软件生产企业取得的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款符合不征税收入确认条件且作为不征税收入填报的,若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不大于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的,按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做全额纳税调增处理,有加计扣除的同时要做纳税调增处理;若取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款大于研究开发支出金额的,按研究开发支出金额做纳税调增处理,有加计扣除的同时做纳税调增处理。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8] 15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 87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一条第(一)款。

3、企业发生的视同销售行为应按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第二十五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二条、第三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第三条第(八)款)。

4、投资收益:

(1)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应作为计算企业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基数;

(2)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但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满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八十三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四、八条对于投资收益税务处理的相关规定。

三、成本费用方面

1、工资薪金:

(1)国有性质企业的工资薪金不应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

(2)已计提尚未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不能税前扣除;

(3)工资薪金的合理性必须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的规定;

(4)工资薪金中不应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务费等费用;

(5)工资薪金发放对象为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员工;

(6)对于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不得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除;

(7)已经实现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税收上不得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除;

(8)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必须进行纳税调整。

政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该文件中与税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以税收法律法规为准)。

2、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方面:

(1)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能超过税法允许扣除的限额;

(2)职工福利费支出范围必须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规定;

(3)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对象应为企业职工;

(4)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中不应包括应由职工个人负担的支出费用;

(5)企业2008年以前按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上述福利费余额;

(6)企业2008年以前结余的职工福利费,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7)对于软件生产企业全额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须能够准确划分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支出。

政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第四条;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该文件与税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以税法为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第四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 科学技术部 商务部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63号)。

3、利息支出:

(1)企业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数额,须进行纳税调整;

(2)企业向无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扣除;

(3)企业的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须按规定作纳税调整;

(4)企业已计提但确实无法偿付的利息支出,须按税法规定计入当期应税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浪子注:此处可否推定为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但为支付的符合扣除标准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312号)。

4、资产损失:

(1)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属于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方能扣除的范围的,须取得税务机关的批复文件;

(2)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须作纳税调整;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须作纳税调整。

政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

5、其他费用支出:

(1)不得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不得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不得随意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4)不得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

(5)不得擅自扩大研究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6)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不得进行税前扣除。

(7)计提的不符合规定的准备金须进行纳税调整。

(8)工会经费应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款专用收据》在规定的比例内税前扣除。

三、税收优惠方面:

享受税收优惠企业,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或备案。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重点自查以下内容:

1、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的自查要求见本提纲“成本费用”中“利息支出”部分。

3、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政策衔接须符合《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京国税发[2009]92号)第五条的规定。

4、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项目(成本对象)开工前或已向税务机关备案的开发项目(成本对象)发生改变时,应按照《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京国税发[2009]92号)第六条的规定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发项目(成本对象)情况备案表》;

2008年1月1日前已开工未完工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补报《开发项目(成本对象)情况备案表》。

5、符合《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京国税发[2009]92号)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开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土地预算成本情况表》。

6、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计税成本的核算应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四章的相关规定,其中重点提示以下内容:

(2)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预提费用的税前扣除应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二条的规定。

(3)停车场所的税务处理应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4)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结算计税成本时其实际发生的支出应当取得但未取得合法凭据的,税务处理应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7、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申报应符合《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京国税发[2009]92号)附件四《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口径》的要求。

纳税人应全面自查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情况,不局限于本提纲中的内容。请您在自查报告中详细说明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按规定时间将自查报告报送主管税务所。本次自查主要针对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如果自查中发现涉及以前年度所得税申报问题,请在自查报告中单独说明。自查报告须加盖公章,自查中没发现问题的,要在自查报告中明确说明。自查中如有疑问,请及时与税收管理员联系。

企业所得税自查报告(二)

市局所得税科:

我局按照上级的要求,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认真进行企业所得税执法自查。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部署检查工作

为落实好企业所得税税收执法检查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落实此项工作。

组长:郭本州

副组长:李洪山 周云峰 王安康 丁利伟

成员:税政、征管、票管、监审、法规等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法规科,负责组织协调和具体检查工作。各中心所、城关分局、各科室加强沟通,相互配合,认真做好检查工作。

二、制定检查方案,细化检查项目

针对企业所得税重点检查内容,我局对每一项逐条进行细化,认真对照进行自查。截止2010年8月我局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共计查账户155户,核定户58户,定期定额7户,我局认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学习,不搞应付,把执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到实处。

三、基本情况

1、对关联企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的的关联企业非常少,再加上有的所得税归国税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于提高,我局对关联企业的管理需要加强。

2、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需要加强,截止目前,我局没有一户小型微利企业,使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政策没有体现。

3、对我房地产业、建筑业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有待于落实。

4、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依法进行了认定,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证之初,在征管系统进行认定,对于每年6月之前的手工纸质认定从2004年到现在没有进行。这个情况也向市局反映过。

5、对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资料存在审批文书使用和填写不规范现象,填写有漏项现象。减免税资料整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6、弥补亏损台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四、改正方法

1、强化税收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结合具体工作岗位,分门别类进行培训,对个体税收管理员,重点学习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文书的制作等;对企业税收管理员,重点学习会计学小企业会计制度、成本会计,以突出培养查账能手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

2、从小处着手,发现不规范的现象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同主管领导一道解决问题。边干边学,不懂就问,不会就查,认真落实未落实、未执行的各项政策。

3、理顺工作思路,使用合适的工作方法,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充分运用地税综合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税收管理,人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深度。

4、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以加强专业市场管理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进一步加强个体税收管户管理、定额核定、定额审批、税款征收等各项工作,推动了我县征管工作全面提高。

五、总结整改,以备市局检查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2006年8月以来,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组织开展了整治制售假发票和治理涉税违法信息专项行动,各地公安、税务机关通力合作,集中统一行动,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发票案件,捣毁了一批制售假发票的窝点和网络,打掉了一批犯罪团伙。但是,随着金税工程网络控管能力和税收管理的加强,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一些不法分子将重点目标从增值税专用发票转向其他发票,专业分工明确,单线联系,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网络,涉及面广,游离不定,难以追踪,其印制环节隐蔽极深,不易发现;销售时以网络、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街头广告等形式推销假发票或招揽代开发票业务,凭借信息技术和现代化通讯、交通工具,采用专业化分工的手法,逃避执法机关的监控与打击。最近,国务院领导批示“要严肃查处,严加整顿”。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总体部署,巩固和扩大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成果,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2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重点

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是针对一些不法分子伪造、非法印制发票,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传真、邮递等交易方式大肆进行兜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活动,以及专门发送发票违法信息和专门从事代开发票的团伙。要对假发票的集散地车站、码头等地方集中整治。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确定集中整治的重点,力求打掉更多犯罪团伙,端掉更多犯罪窝点。

二、工作安排

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至3月)。各地公安、税务机关要对本地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利用发票违法短信息梳理案件线索,确定打击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要尽快组成联合领导小组,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具体部署,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确定工作重点,并加强监督检查。联合领导小组下设联合办公室,由公安机关牵头,国税、地税机关参加,制订整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随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在2008年3月20日之前将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联合报送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按照上述时限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有关情况。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8年3月至8月)。各地公安、税务机关要组织专门力量,根据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梳理出工作思路和摸排出突破线索,集中统一行动。要突出重点,深入进行整治,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捣毁一批制售假发票窝点,打掉一批犯罪团伙,务求更大实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每两个月向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报告一次专项整治行动情况;重要事项和重大案件随时报告。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按照上述规定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有关情况。两部局将适时通报各地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并将派工作组深入部分地区进行督导。

(三)收尾总结阶段(2008年9月)。各地公安、税务机关对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查处的案件要快办快结;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要尽快移送,并及时了解检察机关和法院审判情况。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政策和管理上的问题,要认真提出改进建议;对好经验好作法要积极推广。对专项整治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嘉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在2008年9月30日前将专项整治行动总结分别报送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按上述时限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总结。两部局将对各地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和成果进行通报。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问题是社会治安管理和税收管理中久治不愈的顽症,其危害很大,引发大量的逃税、骗税、贪污、贿赂、洗钱、滥发奖金、挥霍公款等违法犯罪。各地公安、税务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应当深刻领会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发票违法犯罪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以及与发票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可报请当地政府领导担任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要紧紧依靠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把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引向深入,不断扩大整治工作成果,促进税收秩序明显好转。

(二)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各地公安、税务机关要按照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两个部门协作的优势,形成打击合力。对税务机关移送和检举人提供的案件线索,公安机关要及时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受理。在这次专项整治共同行动中,向公安、税务机关检举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案件线索,经查证属实,对检举人的奖励可参照《检举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奖励暂行规定》(2007年1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令第18号)的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各地公安、税务机关要按照“破大案、打团伙、捣窝点、破网络”的总体方针,始终将大要案件和职业犯罪团伙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力争在行动中破获一批大要案件,打掉一批职业犯罪团伙,有效遏制制售假发票犯罪日益猖獗的势头。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开展整治。各地公安、税务机关要根据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成因和态势,针对此类违法犯罪在一些地区、行业猖獗的势头,选定重点地区和对象,迅速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以重点地区为突破口,带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争取捣毁和端掉更多的犯罪窝点和团伙,有效遏制发票违法犯罪活动。要以目前网络上、手机短信的非法代开发票等信息为重要案源,先行重点查处,顺藤摸瓜,刨根溯源,要追查真票的购领单位,一查到底。要根据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确定一批案件进行重点督办。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办法》共十章五十九条,分别对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加快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税源的源泉管理、全员全额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纳税人个人信息的来源及其真实度。《办法》正是从这一难点入手,提出了要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实现个人收入“一户式”管理。个人所得税大部分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目前绝大部分扣缴单位并没有明细申报到个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只是一个汇总数。因此,《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从源头严格把关,按税法规定审核扣缴义务人申报数据是否包含了支付收入所有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收入额和扣缴税款等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税务机关应对扣缴单位报送来的明细信息,以及自行申报纳税人申报来的基础信息、收入及纳税信息,以纳税人身份证照号码为唯一标识,建立个人收入“一户式”档案,按人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归集、比对和分析,实施精细管理。

当然,信息采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一方面,可以从扣缴单位申报来的信息中获取;另一方面,可以从个人自行申报来的信息中获取;再者,可从社会其他部门共享的信息中获取。信息来源渠道畅通了、可靠了,才能为税务机关后续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四项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信息的采集、后续的管理提供了保证和依据。

《办法》的另一亮点,就是全员全额管理概念的提出。个人收入档案建立起来后,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与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尽可能地把所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都纳入到税收管理中后,我们可以从中选取管理的重点、难点以及查实高收入个人是否足额纳税,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分析、纳税评估,避免纳税人多处分解、漏报少报收入,达到税款应收尽收的目的,最终由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实现对取得应税收入个人的全员全额管理。

同时,《办法》对个人所得税征管重点——高收入者管理,也从实际操作层面予以细化。《办法》不仅要求各地将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烟草、民航、房地产、高等院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体育俱乐部等高收入行业人员,个人投资者、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高收入个人,临时来华演出人员等纳入重点纳税人的范围,而且也要求各地从收入较高、知名度较高、收入来源渠道较多、收入项目较多、无固定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税收征管影响较大等人员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人作为重点纳税人,从而对其实施滚动的动态重点管理。

费。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表示,我国科技工作今后将把自主创新作为指导方针,将其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中心任务,我国科技工作将着重提高三个能力,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真正从战略上保证'中心环节'和'突出 位置'切实到位。" 尚勇说,自主创新这一重大战略问题,要在四个方面加以落实: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在科技任务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

国税总局:个税调整初步方案已制定

"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关系到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昨天下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公众非常关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问题时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出了个税调整的初步方案。至于调整个税征收标准的具体进展,谢旭人局长回答说:"近年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已经研究了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问题。在充分调查、充分认证的基础上,已经提出了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初步方案,下一步要按照立法的程序上报国务院进一步审议;国务院审议以后,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中相关的条款。"

财政部:55亿元拨款奖励产粮大县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计划今年安排55亿元资金奖励全国近800个产粮大县,以缓解其财政收支困难,稳定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产粮大县奖励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产出比较效益低,财政收支困难,基本上没有财力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教育、卫生、医疗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发展滞后。对产粮大县的财力给予支持,逐步缓解产粮大县的财政困难,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建设部:城市规划要研究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重视和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着重研究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各地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前,要对原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着眼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可能,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城市长远的发展保障出发,组织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城市的定位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要客观分析资源条件和制约因素,解决好资源保护、生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的主要环节。要处理好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关系,在更广阔的空间领域研究资源配置、区域环境治理等问题。

国资委:国企改制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近日表示,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改制方式单一,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出售方式;二是改制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他同时表示,通过去年的调研督查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的环节上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些企业管理层收购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反映强烈;有些地方国有产权交易进场率不高,没有实行竞价交易;对改制后的企业跟踪指导监督不够,有些企业缺乏新的增长点。

农业部:种子市场出问题 三年不安排国家项目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近日在山东召开的全国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议上表示,春耕在即,各地农业部门务必把种子市场的监管作为农资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对监管不力、发生大案要案的地方要予以通报,发生问题的地方3年内不安排国家项目。范小建说,在今年春耕期间,各地农业部门要发挥国家良种补贴的政策效应,提高优良品种的统一供种率。要坚持打假和扶优相结合,扶持优势种子企业推进连锁经营。此外,各地要坚决推进种子管理经营政企脱钩,未脱钩的种子企业将不能参与国家良种补贴政策的采购竞标。

国税总局商务部

明确技术进口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程序

为鼓励技术进口,规范税收减免程序,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发出通知,对技术进口所涉及的特许权使用费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程序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

通知指出,技术进口指从中国境外向中国境内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对于符合规定的技术进口合同,外国企业可以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外商申请办理所得税减免的,可委托技术进口受让方办理有关手续。受让方首先应向为其登记技术进口合同的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关于建议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函》。

通知明确,对于技术进口合同中有进口限制类技术的、合同条款中存在严重限制性条款等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内容的、以提成费方式支付特许权使用费且提成率超过5%这三种情形之一的,均不视为税法规定的“条件优惠”,原则上不得出具建议函。

国税总局

加强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向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19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地方税务局发出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工作。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按照永宁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县开展作风效能公开承诺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就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做如下承诺: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继续坚持“带好队、收好税、服好务”的原则,教育干部职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规范执法行为,以纳税人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法纪教育,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坚守思想防线,开展警示教育,廉政建设警钟长鸣。

二、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将按照自治区地方税务局、银川市地方税务局08年整体工作思路和县局制定的培训计划,狠抓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只有我们的税法知识、征管知识、微机操作技能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更好地树立地税形象。

三、突出重点,转变作风

按照区局确定的“服务与管理创新年”所提倡的“1757”工作思路精神,严守工作纪律,敢于牺牲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处处以大局为重,深入开展“做作风、抓落实、鼓干劲、促发展”活动,大力倡导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高效服务和全程服务,重点解决好纳税人反映强烈的问题。

四、完善制度,规范行为

坚持抓好制度建设来规范日常行为、税收执法行为,做到以制度来管人管事。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回应,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从点滴小事做起,服务岗位责任明确,税法公告栏内容及时更新,耐心细致地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回答问题要定性准确,核定征收税款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税务人员着装挂牌上岗,仪表大方,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办税时限制”的约束机制,有效规范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

五、效能建设公开承诺事项:

1、坚决履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和银川市地方税务局向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依法治税,文明征管,不收关系税、人情税、过头税;不乱罚款、乱收税。

2、为纳税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不慢怠纳税人,认真塌实为纳税人办实事,努力创造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氛围。

3、按承诺时限办结涉税事项,不拖延、不推诿。

4、不接受纳税人宴请、娱乐消费、外出考察、参观等活动。

5、不接受纳税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

6、不向纳税人借钱、借物、借用交通、通讯工具,不让纳税人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7、切实在“两个减负”上有新的突破,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区局制定的“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减轻基层税务机关工作负担”的规定及要求,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下达力气简并要求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避免重负报送。

对我局干部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行为,经查属实,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举报电话: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政****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

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

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政权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 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 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6 加强与外部控制的联系和有效衔接,促进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税务机关“两权”运行进行监督,这两种不同的监督控制机制又可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外部控制的沟通、联系和衔接,更好地发挥两种控制机制的合力作用。税收内控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内控机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与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外部控制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部门把明确权责、规范流程、风险排查、完善制度等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内控的作用。积极学习、借鉴外部控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

所用,促进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内控作用。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败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腐败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腐败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腐败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政权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 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 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管理;税务风险;收入质量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11-04

引言

大企业的税务问题通常较为复杂,如何降低税务风险以满足税务合规性要求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税务安排,争取合法的税收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大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税收管理方式的转变,在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新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试点将国内大企业纳入专门管理,以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提升大企业税收征管和服务水平。当前国内外大企业税务管理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研究。因此,本文篇头分析中国大企业税务管理的基本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打下实证研究基础,进而提出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一、大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

自从2009年5月《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以来,控制大企业税务风险已经逐步得以提高,可以说,这是中国大陆税务部门加强大企业管理的实践开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始。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谋划税务管理工作思路。在总局党组的领导下,大企业管理司不断克服机构成立之初人员短缺,省以下大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没有到位等诸多困难,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召开税企座谈会、走访大企业等方式,收集整理大企业对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建议,了解大企业的需求。更新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理念,深入思考,主动探索。因此,工作目标不断明确,思路日益清晰,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坚持专业化管理,开展纳税服务,提高纳税遵从度。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分行业、分税种开展专业化税收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大企业从纳税服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风险防控、反避税调查及总局安排的有关日常检查等事项进行专业化管理。以大企业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纳税服务建立在对企业深入了解和深度参与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纳税服务,为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优质服务。及时受理和解决企业涉税诉求,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税企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和谐征纳关系,不断提高大企业自觉遵从意识和自我遵从能力。

3.试行以风险为导向的税收管理,做好税收检查工作。《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获得了有关企业的普遍认可,并且认为应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税收管理实践,引导和帮助大企业从内部控制入手,把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的自我防控。以风险为导向,前移管理重心,加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通过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及时发现和控制税务风险的发生。做好税收检查工作,开展自查督导和企业复查,提高企业对税收风险的防范能力和对税法的遵从度,在各个部门的配合和企业复查工作的协同下,提高税收检查工作的透明度与准确度。

4.积极推动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开展大企业税源分析、纳税评估和各层级工作联动、信息共享,编写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总局信息办已经审核确立为总局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根据当前工作需要,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开发建设过渡期大企业简易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大企业主要税种历史数据的查询和相关分析。在原有涉外税务审计软件的基础上,组织开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和审计软件。

5.坚持统筹协调,促使大企业各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税务机关上下层之间、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国地税之间以及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确保管理与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在涉税信息传递,回应企业诉求,实施税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加强企业管理部门上下各层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对相关涉税诉求进行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发挥统一对外的“窗口”作用,又要尊重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意见,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协调运转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企业内部风险过高,纳税遵从较低。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更多地来自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的异常压力等。此外,一些大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部分企业尽管建立了风险内控制度,但仍不能有效运用到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可以说是“有制度,零实践”。这些情况的存在,给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管理、涉税风险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另外,由于税法不透明、税法的误读、内部控制不健全、税收筹划不当及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忽视,造成中国大陆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选择遵从仍然存在不遵从。

2.信息共享程度低,制约深层次纳税服务。有些大企业的征管信息散布于国、地税两系统,或同一税务局的不同部门,信息共享程度及利用效率低。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企业服务需求信息存在不少困难。如在税企沟通方面:交流方式较单一,渠道较窄,不能充分运用网站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快捷、便利的互动平台,对税企之间的信息传递缺乏系统管理,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滞后的,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大企业需求,严重阻碍了纳税服务的纵深发展。在税务部门之间,虽然普遍搭建起了征管信息平台,但受功能不完善、系统不兼容等因素影响,登记、管理、评估、稽查环节的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纳税人向各职能部门重复报送同一涉税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和负担。

3.专业服务要求高,服务水平的提升受到制约。税务机关对大企业不同层级和部门采取无差异的管理方式,忽视了纳税人自身组织核算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需要,产生普遍撒网、忽视重点的现象。属地分散管理使税务机关无法满足大企业高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企业的许多具体问题得不到税务机关针对性的解答。企业希望税务机关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以满足其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经营范围。因此,要真正满足大企业这方面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和税务技能、熟练掌握国际税收知识外,还需要熟悉一定的行业知识。然而,目前税务干部数量和素质的现状与这一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税务机关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瓶颈。

4.尚未真正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协同服务亟待加强。税务机关大企业管理部门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干”的工作行为,缺乏利用社会资源管理的意识,缺乏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大企业管理团队,必须跨省市协同作战,既要科学分工,又要密切合作,既要上下联动,又要左右互动,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相关统计显示,由于法规不健全、定位不清晰等原因,中国税务率普遍较低,全国委托税务的纳税人约占9%,而日本、美国分别达到85%和50%。如此低的税务率表明,税务等中介机构在延伸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进行税法宣传的良性引导作用并没有得到广泛、充分的发挥。另外,由于定期沟通的互动机制未建立、软件不兼容、数据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等原因,造成政府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较低。

5.税务管理手段薄弱,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薄弱的税务管理手段,致使很多大企业无法开展深层次的税收管理活动。大企业部门、环节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流转程序繁杂,重复劳动过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税务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税企双方利益上的不一致,对税法和会计知识以及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够,纳税人对依法纳税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税务管理的过程问题凸显,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的路径及其政策建议

(一)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的路径

1.明确大企业鉴定标准。明确大企业定义和统一规范大企业标准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根据国际经验,税收意义上的大企业是指因其运营背景的国际性、经营范围的多元性、从事业务的特殊性、内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财务核算的相对规范性等特点和特质而在税收服务管理上显现出特殊要求的特定纳税人。 大企业的本质特征为:大企业对各种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力强;注重层次性高,制度化高;部门分工细化,形成系统化;强调计划性、步调一致、统一指挥;有较高的企业文化建设;自组织状态被压缩到最低层次。明确大企业标准的内容、特征,考虑经济、税收发展的要求,解决纳税人涉税的个性化问题,提高纳税遵从度,进而降低税收风险。

2.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改善税务机关计算机的配备,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大力推行电子化服务、管理和分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大企业会计、税收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及时掌握大企业生产经营中税收异动情况,进行有效防范。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重点税源信息系统(TRAIS)、汇总纳税企业信息系统中有关大企业的企业信息和税收征管信息为基础,及时掌握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利用大企业税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软件,做好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质量并及时上报,形成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库。

3.完善税务机关检查与监督机制。税务机关通过加强税源管理、税务检查、监督考核机制来不断的完善大企业的税务管理(见下页表1)。税务局针对大企业的特点,从数据管税、动态监控、分析预警、优化服务等方面入手,认真开展调研,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全面把握重点税源生产经营、税款交纳及入库情况。税务管理部门会确定大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加强对其财务核算过程的监管。顺应当前大企业财务人员较高知识层次的要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快知识的更新,迅速培养一批适合大企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完善税务管理监督机制。

4.完善中央、地方税务机关各自职责。自2008年7月,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税务总局“三定方案”,中央政府对国家税务总局进行了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后,国家税务总局内设机构中新组建了纳税服务司、征管与科技发展司、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货物和劳务管理司、监督内审司。即改革后,国家开始重视对大企业的税务管理,力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大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大企业与国际税务管理处是在原国际税收管理不变的基础上扩充进行大企业管理,具体的工作职责(见表2)和方案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

(二)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的政策建议

1.不断转变纳税服务理念,提供专业化纳税服务。在理念上,应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始终坚持把纳税人放在税收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各级大企业管理部门的服务窗口作用,及时受理、解决和回复各级定点联系企业的涉税诉求,重点关注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化的办税服务。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改善大企业税收遵从状况,使大企业成为诚信纳税、引领遵从的模范,最后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和全社会,提高税法遵从水平。

2.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建设一支过硬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队伍,是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关键。要把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作风过硬、有一定税收管理经验,特别是具备税收、财会、法律、外语、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选配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来,并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把优质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大企业管理部门中来,确保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实际,分层级划定大企业的具体标准,明确管理对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科学地界定大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其业务边界;高效整合管理链条,推行立体化的团队管理。

3.从沟通协调入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纳税服务社会化。税务总局为了落实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职责并顺利实施,积极主动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工作,做到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数量、结构合理,能够真正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地税系统参照国税系统的做法与要求,明确各级承担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协调好税务部门关系,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介机构,争取税务部门帮助。纳税服务虽然寓于整个税收征管过程中,但税务机关不能无所不包地搞无限服务,而是应该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

4.锁定关联交易,在大企业集团总部层面实施有效的反避税监控。加强反避税工作,既是维护税收权益的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商业利益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中国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而发达国家则利用资本、技术、专利、品牌等优势一直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大肆占有中国稀缺的土地、优质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高进低出等各种避税方式掠夺中国经济腾飞阶段的红利。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明确工作职责,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税法权威的高度全面加强反避税管理,拓宽信息来源,加强关联申报管理,探索反避税工作途径,推动双边磋商,提高案件调查质量,切实提高反避税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强大企业风险管理,加大自查与针对性检查的强度。要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数据采集、风险评估、策略和措施的运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以及其他各环节工作。总局布置的任务由总局统一考核,考核结果要定期通报。对总局下发的重点复核企业名单,复核内容,自查要点以及税务自查软件等,要严格保密,不得用作此次大企业自查以外的其他目的。要督促企业及时将查补税款上缴入库,对企业自查和重点检查中发现的涉税问题,要引导和帮助企业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要求,建立健全防范税务风险控制机制(见表3)。

鉴于国际税收管理还处于初创模式,加之各国的财政体制和税收管理模式的不尽相同,所以税务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在税务管理和服务中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将税收管理服务前移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并加以防范控制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中国在完善大企业税务管理,应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税务管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大企业发展的税务管理工作和服务。中国大企业发展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防控税务风险,实施专业管理,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思路,提高税收征管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实行纵横联动机制,以确保征收、管理、稽查在完全信息下,对大企业实施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开创大企业税收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国家税务总局网站,2009-11-25.

[2] 姜跃生.当前大企业税收管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涉外税务,2010,(3):7-12.

[3] 廖建生.解读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J].中国税务,2009,(5):47-48.

[4] 王卓,田颖.国际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8,(6):93-94.

[5] 赵晓明.对大企业税收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税收经济调研,2008,(34):1-8.

[6] 路春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跨国税源管理[J].税务研究,2009,(12):81-84.

[7] 陈树民.从纳税服务角度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J].国际商务财会,2010,(3):13-14.

[8]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关于征求《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Z].企便函[2010]10号.

上一篇:电力营销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工作思路意思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