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范文

时间:2023-03-04 10:29:07

肾脏肿瘤

肾脏肿瘤范文第1篇

肾囊肿:真的不要紧吗

老王在例行体检时,B超检查提示双肾各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囊肿。虽然其余的指标都正常,但就是这“囊肿”二字,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妻子认为,囊肿就是肾脏中长了个小结节,没有必要草木皆兵;而儿子却主张,即便是良性病变也不能掉以轻心,即便不马上手术切除,也要积极随访,以防“日久生变”。

肾囊肿是肾脏的一种良性肿瘤,不必草木皆兵。有些患者的肾囊肿会在较长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内保持原状,与周围正常的肾组织井水不犯河水;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囊肿生长较快,会压迫周围的肾实质,甚至还会“挤兑”肾脏周围的其他脏器。囊张体积较大时,可在患者腹部隐约摸到一个包块;侵犯到局部的神经时,会出现腰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如果囊肿对肾脏的血管以及肾实质造成压迫,患者甚至发生血尿、肾源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此外,还有极少部分的肾囊肿会发生恶性病变,危及生命。

对老王这样的肾囊肿患者,至少应每半年做一次双肾B超检查,严密监视囊肿的最新动向。如果囊肿直径较小,在4厘米以下,且不对周边正常组织造成压迫,可暂时不予治疗,密切随访即可。倘若囊肿的直径在4~6厘米,应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以减少乃至完全释放囊肿内的液体和压力。有些患者的囊肿体积巨大,直径超过6厘米,应即刻予以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创伤太大,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术后恢复也慢。目前较为通行的做法是采用腔镜微创技术实施囊肿去顶减压术。

肾错构瘤:以腹胀、消化不良为首发症状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陈女士,近来总是感觉上腹部不适,进食稍多一些就会上腹饱胀,总感觉肚子里有一样东西“顶”着,让人很不舒服。促进胃动力的药吃了不少,症状却始终不见好转。直到在单位组织的年度体检中,才意外地发现病根之所在――肾错构瘤。

肾错构瘤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如果藐视它,就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由于生长位置(肾血管平滑肌)比较特殊,肾错构瘤在瘤体增大的过程中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最让人担心的是,不断生长的瘤体随时有可能破裂,引起局部疼痛、血肿,甚至导致大出血休克。

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厘米,患者可暂不治疗,密切随访。对于直径大于4厘米且生长速度较快的病灶,只要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应毫不犹豫地动手术。只要在腹壁上打几个洞,置入手术成像导航设备和手术器械,就能在微创的条件下顺利实施手术。

肾癌、肾盂癌:无痛血尿切不可掉以轻心

手捧印有“左肾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报告,刘女士觉得天都塌下来了。翻阅自己近些年来的体检报告,刘女士后悔不迭。其实早在几年之前,体检尿常规报告中就显示红细胞3个“+”。由于每到夏季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她一直把血尿当作是伴随症状,没有予以重视,没想到竟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肾脏位于腹膜后,较为隐蔽,早期肿瘤鲜有典型症状,等到出现肿块、疼痛等表现时,往往为时已晚。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蛛丝马迹可循。尿常规检查中的两个基本项目――潜血和红细胞,就能发现端倪。此时只要予以充分的重视,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就有可能发现尚处于早期的肿瘤病灶。

肾脏肿瘤范文第2篇

肾实质肿瘤由于位置的关系,其症状远较肾盂上皮肿瘤出现得晚,过去由于诊断技术的原因,曾在临床上出现一种现象:认为在我国肾盂肿瘤多于肾实质肿瘤,现已证实我国肾肿瘤中肾实质肿瘤远比肾盂肿瘤多见。由于国家的进步,保健体检制度的健全,通过B超发现肾脏肿瘤明显增多,而且早期发现的多为偶发癌,因此死亡率也有明显的下降。

为什么会生肾癌?

肾脏肿瘤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流行病学家曾作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以下因素可能与肾肿瘤发病有关。

吸烟 大量的前瞻性观察肾癌与吸烟的关系,吸烟是中等度因素,吸烟与肾癌呈正相关,并与吸烟量也呈正相关。

肥胖 肥胖与肾癌呈正相关。大量病例分析明显说明体重增加发生肾癌的危险性也上升,肥胖是肾癌的危险因素。

职业 镉工业、钢铁、焦碳、石油、印刷、干洗业工人发病率高。也有报道石棉工人易患肾癌。

城乡、文化、经济状况 有报道高文化经济状况好则肾癌发病率也高。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饮酒和食物 饮酒与肾癌发病无关。而食物中发现高摄入乳制品、低摄入水果和蔬菜是危险因素。维生素A摄入不足可能增加人类肾癌的危险性。也有认为水中的铝含量与肾癌有关。

激素和药物 雌激素可能与肾皮质癌有关。钙的摄入可减少肾癌的发生。滥用止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汀的易发生肾盂癌。目前也了解服用利尿药者肾癌的危险性增加。

其他 患糖尿病者易发生肾癌。因肾功能不全而透析三年以上者易发生肾癌。

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资料作出肾癌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诊断也时有发生。全面仔细地进行分析是准确诊断的基础。

肾脏位于腹膜后,被腹膜内脏器和丰厚的腰背肌包绕,因此肾脏肿瘤往往缺乏早期的临床表现。传统被称为由血尿、疼痛和腹部包块构成的“肾癌三联症”均是病变发展到晚期的症状。实际上大多数病人仅表现出三联症中的一项或两项症状,三项均有者约占10%。然而引人注意的是,肾细胞癌可能会出现多种“肾外表现”,临床上容易与其他全身疾病相混淆,但同时这些症状又常常是导致病人前来就诊的原因。另外由于肿瘤的转移灶症状前来就诊而被发现是肾癌的情况也非少见。目前更多的是体检B超发现肾脏有占位性病变,无任何症状,而进一步检查才证实为肾癌的。

肾癌有哪些症状及体征?

血尿 发生率约为40%~60%。肾脏通过尿液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血尿是肾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血尿的发生已不是肾癌的早期症状,说明肿瘤已侵犯肾盂或肾盏黏膜。血尿常为间隙性全程肉眼可见,有时有条状血块。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疼痛 发生率约为20%。疼痛多发生在腹部,多为钝痛。原因除有肿瘤生长牵拉肾包膜外,还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或腰肌所造成,后一种疼痛往往较重而持久。血尿严重形成血块导致输尿管梗阻时可发生肾绞痛。

包块 约占20%多。肾脏包块在瘦长体型者更易出现,肿块位于上腹部肋弓下,可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检查者能触及之包块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被肿瘤所推移的肾下极。如果包块固定不动,这说明肿瘤已侵犯肾脏周围脏器结构。这种病人的肿瘤切除困难,预后不佳。

肾外表现 约占20%。由于肾脏除了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外,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由此造成了肾癌多种多样的肾外全身性症状,如血沉增快、发热、高血压、高血钙等。这些症状除高血钙外,其余很难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然而在切除原发灶后,指标多能恢复正常。

怎样诊断肾癌?

当评价一个具有血尿、腰痛或腹部包块的病人时应询问有无体重下降、发热等全身症状。

肉眼全程血尿伴有条状血块时提示出血发生在上尿路。体检时应注意有无高血压和锁骨上淋巴结病变。右侧精索静脉曲张平卧不消失提示腔静脉瘤栓之可能。标准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检测及血清生化学检查。在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或有骨痛症状时需做骨扫描检查。

肾癌的术前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能够提供最直接的诊断依据。同时影像学诊断技术还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出准确的肿瘤分期,这对以后治疗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影像学检查从日超开始,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价值比较小。CT扫描是了解肿瘤的位置、范围、性质和有无转移的最好方法,因此成为目前最可靠的诊断肾癌的工具。较小的肿瘤一般不必做有关腔静脉的检查。如果病人有较大的右侧肿瘤时应作腔静g糙影或核磁共振(MRJ)检查,现在更常用MRI来了解肿瘤是否累及腔静脉及进行鉴别诊断。有血尿时应做膀胱镜检查。肾动脉造影对肾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可同时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的肾动脉栓塞,有利于以后手术的进行。

肾癌需和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还需要与肾囊肿、肾错构瘤、肾脏淋巴瘤及肾脏黄色肉芽肿等疾病鉴别。一般只要想到这些疾病,借助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鉴别不难。如确实不能鉴别,那厶手术也是必要的。

怎样治疗肾癌?

一旦确诊,肾脏肿瘤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如果是晚期肾癌有条件的也应作姑息性单纯性肾切除。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如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双肾肾癌等可考虑作肾部分切除术或肾肿瘤挖出术。

肾肿瘤术后对放疗、化疗多不敏感,可给予免疫治疗。但晚期肿瘤或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已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给予化疗或放疗,或肾动脉栓塞+导弹治疗。

目前要提醒大家的是肾癌发病比以前明显增多,早期发现应及早体检,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如有症状讳疾忌医,到头来医生也没有办法,只能以保守治疗来达到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地。

肾脏肿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肾脏;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而高质量的影像后处理软件的不断更新,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有了长足的发展,正日趋成为无创性血管造影的主要手段。MSCT血管造影可用于多种肾脏疾病的诊断,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国内外学者已做了较多相关研究报道[1,2]。本文分析了肾脏肿瘤患者CTA检查结果,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肿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05年9月超声和CT平扫发现的肾脏肿瘤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73岁,平均52.1岁。扫描机器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plus16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 kv、350~400 mA、0.8 s/rot,常规肾实质扫描层厚10 mm,重建层厚1.25 mm。扫描前准备:患者空腹6~8 h,扫描前30 min口服纯水600~800 ml,不含碘对比剂,以消除阳性对比剂对图像后处理的影响。所有患者在正式扫描前小剂量静脉注入对比剂15 ml做循环时间测试,4.0 ml/s,利用MSCT time bolous软件准确测定患者肾动脉平面腹主动脉循环时间,并以此作为肾动脉CTA注射对比剂后的延迟时间,因个体差异为20~30 s不等。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Omnipaque 350 mgI/ml或Ultravist 370 mgI/ml),总量80~9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Nemoto dual shot)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度4 ml/s。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肾下极, 延迟70 s后再行常规实质期扫描。将获得的2组重建轴位图像数据传送至SUN工作站(ADW4.2)进行影像后处理,分别行二维MPR及三维MLP、VR、MPVR重建,并与轴位图像做综合比较诊断,图像分析及诊断均有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负责。30例患者中26行局部切除或根治手术,其中肾癌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其余4例多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除1例介入栓塞治疗外,余未做特殊处理。

2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肾动、静脉CTA轴位扫描及影像后处理图像。2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VR和MIP显示肿瘤供血动脉24例(24/26),其中单一肾动脉分支供血14例,2支以上供血12例(图1,图2A),1例多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显示粗大肾动脉分支单独供应肾脏下极的巨大肿瘤,行介入治疗(图1)。2例直径

3讨论

术前对肾脏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作出正确评估,对选择治疗方法(介入、手术或保守治疗)和术式至关重要。

传统血管造影一直是作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却是创伤性的检查,且费用高,同时对高龄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MRA能很好地显示腹主动脉而且不需用对比剂,但肾动脉几乎以水平的方向发出走行,与腹主动脉几乎垂直,因此在成像时会因层面内饱和作用而不能真实地显示肾动脉。普通单层螺旋CT不能很好将层厚、扫描速度及检查范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完全获得纯动脉期肾动脉及分支图像。MSCT肾动脉CTA扫描,由于其层薄、扫描速度快及扫描覆盖范围广,同时Z轴分辨率高,能够达到各项同一性的图像分辨率,从而可以获得纯动脉期的清晰的肾动脉图像,同时由于MSCT具有强大而高质量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如二维MPR及三维SSD、MIP、VR、MPVR及CTVE,从而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血管以及与肾脏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本组26例手术病例,术中所见与MSCT完全一致,均采取了术前方案,效果良好。

在多种影像中,轴位图像是所有后处理图像的基础,它所显示的血管信息最为可靠,但是不能很好显示上下层面血管的连续关系是其最大不足。MPR可以在冠状和矢状的一定层面上显示血管上下的走行关系,但由于血管的弯曲走行常使它得不到完整的血管图像,MPVR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特别适用于肾静脉,由于肾静脉造影剂浓度低,很难由VR或MIP图象清晰显示。本组22例正常肾静脉和4例肾静脉瘤栓均得到了手术证实。MIP、VR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肾脏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VR更利于空间位置关系的显示,MIP可更好的显示细节。

MSCT后处理图象还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本组22例肾癌中,VR图象有14例可见动脉期肿瘤染色,实质期迅速消退,表现类似DSA实质期所见,符合肾癌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此特征。

肾癌组肿瘤血管仅在动脉期明显,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动脉期和肾实质期均清晰显示。

本组30例,我们在用MSCT做肾动脉CTA的同时,常规做肾实质期的扫描,不但可以了解肾静脉的情况,还可以了解肾脏的灌注及排泌功能,获得围组织的灌注图像。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根据我院应用的体会,我们认为MIP、VR在显示肾脏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方面是最有价值的后处理成像方法,结合原始轴位图像、MPR和CTVR,可以获得准确的肾静脉信息。我们认为CTA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经济的新检查方法,可以替代DSA,作为肾脏肿瘤检查的常规方法应用于临床。

肾脏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肾脏肿瘤;诊断

肾脏肿瘤是泌尿系统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约90%以上为恶性。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发现较晚, 往往预后不佳, 因此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肾肿瘤分为肾实质肿瘤和肾盂肿瘤两类。实质的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在成人为肾细胞癌,在儿童为肾母细胞瘤(Wilms瘤)。肾继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转移至肾脏,其他如、卵巢、大小肠、甲状腺、胃淋巴瘤、霍奇金病等恶性肿瘤亦有肾转移的报道[1]。良性肿瘤中以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最常见。肾细胞癌早期最常见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肾脏肿瘤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本文对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32例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以加深其影像表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健康体检及门诊超声检查发现受检者3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32~77岁,平均55岁,均为单发,位于左肾19例,右肾13例。无临床症状超声体检发现肾肿瘤26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查超声者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穿刺组织活检证实。

1.2仪器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4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常规经腹壁进行多切面扫查肾脏,并测量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周边关系,血流灌注等情况。

1.3方法 受检者采取平卧位、侧卧位及俯卧位进行纵切、横切、冠状切等多角度扫查。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与肾脏的关系。应用频谱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供应情况,并测量血流的阻力指数。

2结果

本组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脏肾脏肿瘤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透明细胞癌28例,状肾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均为单侧单发,左侧19例,右侧13例,患侧伴肾积水和/或输尿管癌栓的7例,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6例。

2.1肾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肾肿瘤大小2cm~9cm,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肾脏轮廓局部向外突起,肾表面不光整。肾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大的肿瘤形态会不规则。肿瘤回声与其相邻的肾组织回声之间的境界清楚。肿瘤回声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越小,往往呈低回声,肿瘤越大,回声越高,呈高回声。肿瘤内部出血、液化、坏死、钙化呈不均匀回声区。有部分肾细胞癌的周边有低声晕圈。

2.2肾周血管及淋巴结的异常改变 有3例晚期肾癌患者在肾静脉、下腔静脉中发现不规则实质低回声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管内血流充盈缺损、受损或中断,为肿瘤血行转移所致,6例发现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为淋巴转移。

2.3肾恶性肿瘤的彩色血流图像异常 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检测肿瘤内部血流信号有18例呈环绕抱球状显示。肿瘤内部有散在点状或条状彩色血流信号8例。肿瘤内部血流丰富2例,肿瘤内部少血流型4例。

3讨论

肾脏原发性肿瘤可分良性和恶性。但以恶性占大多数,肾良性肿瘤少见。肾细胞癌癌是最常见的成人肾恶性肿瘤,约占肾恶性肿瘤的75%。肾癌多见于50~60岁男性,多发生于一侧肾。肾盂癌患者男性多见,血尿为其主要症状。肾母细胞瘤(Wilms瘤)是婴幼儿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2~4岁小儿。早期肾癌不出现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往往是最早的信号。生长在肾的周边部或向外发展的癌肿,血尿出现很晚,甚至不出现血尿,晚期肾癌有发热、恶液质等症状 。

肾癌声像图的特点是肾内出现占位性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良好的球体感。大于5cm的肿瘤形态会有不规则。肿瘤常向肾表面隆起,向内挤压,侵蚀肾实质和肾窦回声,使其缺损,肿瘤回声与其相邻的正常肾组织回声之间的境界清楚。肿瘤内部回声与大小关系密切,≤2cm的小肿瘤往往呈低回声,2~4cm肿瘤半呈中等回声;4~5cm的中等肿瘤多呈低回声区;巨大肿瘤内部出血、液化、坏死、钙化,呈不均匀回声区。中等大小的肾癌在探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往往可以见到低回声区内有多个结节,在每个结节的边缘,回声稍低于结节中心区[2]。这种图型对诊断肾细胞癌有帮助。有一部分肾细胞癌的周边有低回声晕圈,晕圈有窄有宽,窄者仅1mm,宽者可达2~3mm,晕圈也是肾细胞癌的证据之一[3]。

肾细胞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有4种表现:①少血流型 肿瘤内部很少彩色血流信号,多见于5cm的大肿瘤。②星点型 肿瘤周边彩色血流不多,仅肿瘤内部有少数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多见于2~3cm和4~5cm的肿瘤。③抱球型 沿肿瘤周边彩色血流丰富,呈抱球样分布,肿瘤内部有散在的点状和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多见于3~4cm的肿瘤。④丰富血流型 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均丰富,表现为五彩缤纷的火球状血流图,偶见于3~4cm的肿瘤。

超声具有灵活、方便、无痛苦、无放射线和费用较低等优点,有文献报告超声诊断肾肿瘤的准确率高达93.5~97.1%,被公认为诊断肾肿瘤的首选方法,甚至已用于普查肾肿瘤。肾盂肿瘤达到足够大时,肾窦回声分离,出现低回声区。肿瘤越大,显示愈清楚。小于1cm的肿瘤,不易被检出有漏诊,效果不及肾盂造影。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可以肯定的,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是临床首选及必要的检查手段。必要时可结合肾盂造影等检查方法,对可疑病变进料行进一步确诊及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77.

[2]王正滨,李洪忱,李美兰,等.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 18:780-782.

肾脏肿瘤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45-01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是1984年Jaffe等首先描述,PNET是具有区域性的分叶状生长和数量不等Homer-Wright菊形团排列的未分化小细胞组成的骨神经外胚层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T)阳性[1]。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PNET)是一种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三联征:腰腹部疼痛(85%),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37%),体格检查有时可触及位置浅表且体积较大的肿块(60%)。平均年龄20岁,以男性居多。而发生在肾脏的PNET目前报道不足100例[2]。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加放化疗。2012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科收治1例rPNET患者,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因"左腰痛一月余,加重伴呕吐半月"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首先考虑左肾恶性肿瘤伴肝脏转移,左肝内侧段小囊肿。为求进一步治疗拟"左肾占位"收住。患者一月前感左腰疼痛,半月前突发加重,伴恶心呕吐,非喷射状,为胃内容物,偶带血色,胃纳差,近半月体重减轻5kg。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左中腹腰部可及一巨大肿块,质硬。肾脏CTA提示,左肾动脉及部分肠系膜上动脉小分支供血左肾肿块,肿块引流静脉汇入左肾静脉。肝内及左肾多发占位。入院后第六天在超声引导下右肝占位与左肾占位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左肾占位穿刺活检)小圆细胞性恶性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可能为大,(肝穿活检)查见少量肿瘤浸润。胃镜示: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②胃体外压性隆起考虑;③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全院专家会诊示患者为来源于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决定先全身化疗,视化疗效果,若肿瘤缩小明显,再决定能否外科手术切除。即转化疗科行VAC化疗。(CTX 1.0+0.9%NS40ml iv d1,d2;VCR+0.9%NS20ml iv d1;美安0.4+0.9%NS40ml iv d2(0、4、8h);表阿霉素70mg+5%GS40ml iv d1,d2)。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病因不明,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差,加上患者年幼,时常可及左腰肿块,且有增大感,患者出现烦躁、恐惧、焦虑情绪,睡眠出现入睡困难、易醒等情况,因此做好心理护理相当重要。护士要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有正确的认识,以良好的心态去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以增强信心。该患者及家属情绪逐渐稳定,积极配合各种检查。夜间睡眠6-8小时。

2.2 一般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每天关心进食及休息情况,恶心、呕吐明显时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恶心时鼓励进食清淡、高蛋白、易消化饮食,监测体重变化。该患者一星期体重下降5kg。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腰部过度弯曲及撞击。

2.3 特殊检查的相关护理

2.3.1 肾穿的护理:1)穿刺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相关宣教,讲解穿刺的目的及意义,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并取得信任。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并训练患者俯卧位吸气末屏气,以配合穿刺。2)穿刺后平卧24小时,腹带加压包扎。监测生命体征1次/30min,连测4次,正常后改1次/1h,连测6次。监测尿的颜色、量及排出时间[3]。遵医嘱予抗炎、止血治疗。该患者6小时后自行排尿畅,无肉眼血尿。

2.3.2 肝穿的护理:1)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向其介绍肝穿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练习屏气,以便术中配合。 2)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主诉,如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腹痛等表现,提示有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付作用,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必要时输血。防止感冒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或增加腹压。如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情况[4],应考虑有胸膜损伤,即以平卧、吸氧。沙袋局部压迫,6小时后去除,腹带加压包扎,24小时后去除。患者未出现上述情况。

2.3.3 胃镜的护理:检查前予心理干预,取得配合,检查后予卧床休息,2小时后进少量温稀饭,6小时后进食软饭。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情况。该患者进食后无上述情况发生,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3 结语

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rPNET)好发于深部软组织,该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形象特征,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发现多在晚期或呈迅速进展,多伴有远处转移,预后差[5]。在诊断过程中,积极的护理配合尤为重要,护士应根据不同诊断方法的要求做好检查护理,并随着病程的发展做好各阶段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始终保持积极配合的态度。为疾病的诊断及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资料和积极的配合。有效的避免各项诊断性检查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Kleihues P,Burger PC,Scheithauer BW.Histological typing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M].2nd.ed.Berlin:Springer Verlag,1993,27-30.

[2] Koski ME,Tedesco JM,Clark PE.Renal peripheral neuroectodermal tymor presenting at age 78 case report[J].Scientific Word Journal,2008,8:830-834.

[3] 李策,郭美宜.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2):134.

[4] 李梅玲,贺建玲.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4(13):1253.

肾脏肿瘤范文第6篇

关键词:超声造影;肾脏肿瘤;鉴别诊断

肾脏肿瘤是常见病。但其早期临床症状较少,发现多为中、晚期,预后差。近几年随超声造影技术的成熟,已涉足对肾脏肿瘤的的早期诊断,对肾脏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信息,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存率[1]。

1 肾脏良恶性肿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目前超声判断肾脏病灶性质主要依据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肾癌为实质性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不规则,较小肿块多呈高回声,较大肿块呈低回声。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的肿块多因肿瘤出血或液化所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实质内高回声或强回声团块,无声影。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当肿块较大且发生出血时,内部回声不均匀,高回声与低回声层层交错,呈"洋葱样"改变。肾癌的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也可为乏血供,血流丰富者以星点状及抱球形为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彩色血流信号较差,较大者可有少量的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虽然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在发现及评估肾脏良恶性病变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体积小、乏血供、囊性变及伴有内部出血坏死的肾癌,难与良性病变相鉴别[2]。

2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2.1超声造影原理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UCA),为血池示踪剂,平均直径与单个红细胞大小相仿,故超声造影可观察到脏器内大血管及微小血管的分布和灌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常规超声[3]。利用低声能发射声波与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相结合,延长微气泡的寿命并突出微气泡的谐波回声成分,实时获得气泡在肿瘤微循环中的分布,使得研究肿瘤微血管灌注和显示肿瘤新生血管的全貌成为可能[4]。

2 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

肾脏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如下。

2.1肾脏恶性肿瘤多数为皮质期快速充填,显影早于自身肾皮质,造影剂峰值强度高于自身肾皮质;缓慢廓清,晚于自身肾皮质[5],但强度仍然高于自身肾皮质。同时,显影方式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直径15mm的恶性肿瘤,随着直径的增大,造影剂充填不均匀程度加大,病灶中心造影剂缺损区扩大。

恶性肾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占73%,国内现有的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征研究发现,90%的肾透明细胞癌呈高增强、血供丰富,而所有的状肾癌及嫌色细胞肾癌均呈低增强、乏血供表现[6]。

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后表现为高增强,这是由于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增多、增粗和移位,环绕肿瘤,且其内部具有大量侵袭性新生血管,粗细不等,走形紊乱,并常伴有动-静脉瘘,微血管密度较良性高[7],故强化程度高,强化过程中在瘤周或瘤内常可见粗大、中断、迂曲走形的血管或密集血管团。同时恶性肿瘤因代谢旺盛且侵袭性生长,故瘤内常见出血坏死、囊腔及部分钙化灶形成,但当瘤体较小时(

囊性肾癌约占到肾癌的10%,表现较为特殊,是囊性为主伴或不伴实性成分的复杂囊性病变[10]。常规超声由于对细小血流和低速血流检测的局限性,难以探测囊隔或结节处的细小血流信号,对肾脏复杂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困难。超声造影后,能清晰显示有血供的囊壁、囊隔和结节,勾勒出囊壁、囊隔的边界和坏死区域的范围,从而明确病灶的囊实性[11]。

2.2肾盂癌显影高峰强度可分为高于、等于及低于自身肾实质三种情况;肿物的造影增强方式分为快进慢退、同进慢退和慢进慢退;血流灌注方式可分为一致性增强和向心性增强[12]。至于不同方式所占比例及其原因,则需要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方可得出准确性结论。

2.3肾脏错构瘤是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造影增强方式大致分为"快进慢出"和"慢进慢出"两种;灌注方式也可分为"先周边后中央"和"先中央后周边"两种[13]。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主要与组成肾脏错构瘤的三种成分的不同比例有关。肾脏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由血管、脂肪和平滑肌组织交错构成,回声主要由各成分所占比例决定。大多数错构瘤属于多脂肪型,典型的超声图像为边界清晰的圆形强回声结节,超声容易诊断;由于血管成分少,管壁缺乏弹力层,血流速度可能较慢,超声造影呈现"慢进慢出"的表现,瘤体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而少脂肪型则呈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以平滑肌、血管或出血坏死成分为主,常规超声难以与肾癌相鉴别[14];注入超声造影剂后可能因为病灶内血管多数发育畸形,厚壁者多,排列紊乱,管腔窄,呈漩涡状血管网或血窦,致使红细胞流动缓慢、大量堆积[15],造成灌注过程表现为周边向内部逐步增强,周边先行消退,瘤体血管成分多,血流速度可能较快,超声造影结果呈"快进慢出", 瘤体强化程度常高于或等于肾皮质。其基本规律与肝血管瘤造影结果相似[16]。

3 超声造影技术展望

超声造影可更好地显示肾脏内肿瘤细小血管和低速血流的信息,而且能实时动态观察肿瘤内微循环灌注的过程,空间分辨率提高,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一次造影检查并不能获取多个病灶信息,微泡在循环内停留时间短暂,而诊断的准确性主要依靠操作医师的经验等。相信随着超声造影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Yamashita Y,Ueno S,Makita O,et al.Hyperechoic renal tumors: an anechoic rim and intratumoral cysts in US differentiat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from angiomyolipoma[J]. Radiology,1993,188:179-182.

[2]戴晴,姜玉新.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001):1-4.

[3]Choi BI,Kim TK,Han JK,et al.Vascular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essment with contrast-enhanced second-harmonic versus conventional power Doppler US[J].Radiology,2000,214(2):381-386.

[4]刘赫,姜玉新,刘吉斌,等.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与病理对照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783-785.

[5]杜联芳,李凡,姜露莹,等.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11):813.

[6]李凡,杜联芳.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36-338.

[7]张艳辉,杨庆,崔巍,等.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0,(2):117-122.

[8]Ascenti G,Gaeta M,Magno C,et al.Contrast-en-banced second-harmonic son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pseudo-ocapsul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Amer J Roentgenol,2004,182(6):1525-1530.

[9]杨斌,傅宁华,沈德娟,等.肾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7):599.

[10]陆明园,温淑英,郑鹏宇,等.囊性肾癌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S1):143-144.

[11]蒋B,陈亚青,朱云开,等.超声造影结合Bosniak分级诊断囊性肾癌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6(3):549-552.

[12]姜露莹,杜联芳,李凡,等.肾盂癌超声造影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40.

[13]董晓秋,沈理,王晓民,等.肾错构瘤的超声造影模式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23(2):154.

[14]宋阳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造影初步研究[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7):637-639.

[15]谭昭敏,宋玲,龚明,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7):537-539.

肾脏肿瘤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肾脏恶性肿瘤;CT关注扫描

多层螺旋CT可用于人体三维成像、血管造影、器官灌注成像等多个领域, 具有成像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等特点, 是目前影像学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1, 2]。肾脏恶性肿瘤近年来检出率不断上升, 作者研究了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128例肾脏肿瘤患者, 按照病理检查结果良恶性分为恶性组(78例)和良性组(50例), 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128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 经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资料确诊, 符合《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3]中对应诊断标准, 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恶性组中男51例, 女27例, 年龄46~67岁, 平均年龄(54.3±7.6)岁;左肾患病37例, 右肾患病41例;病灶体积18~36 cm3, 平均体积(25.4±6.9)cm3。良性组中男34例, 女16例, 年龄45~66岁, 平均年龄(54.7±7.4)岁;左肾患病28例, 右肾患病22例;病灶体积18~36 cm3, 平均体积(26.0±6.7)cm3。对照组中男21例, 女9例, 年龄44~65岁, 平均年龄(53.8±7.9)岁。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待患者膀胱充盈时取仰卧位, 使用CT设备Philips, brilliance64行常规肾脏扫描并选择感兴趣区, 静脉快速灌注后继续扫描, 将图像载入工作站进行灌注成像处理, 并计算保存相关灌注参数。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BF、BV、MTT、PS及rBV、TTP、PEI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恶性组、良性组组患者肾皮质BF、BV值高于对照组, 肾皮质PS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恶性组患者rBV、PEI值显著高于良性组, TTP值显著低于良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层螺旋CT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各系统检查, 其扫描覆盖范围广, 可显示器官、血管等组织关系[4]。作为无创性检查用于体检筛查, 能在短时间内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 CT灌注成像还能显示毛细血管染色情况, rBV、TTP、PEI等指标可以反应造影剂浓度的变化, 从而用于判断病情[5]。肾脏肿瘤患者病死率高, 采用CT扫描能观测到肿瘤大小、性状、外侵与否及肾脏破坏情况, 张伟等[6]报道称多层螺旋CT用于诊断不典型肾癌, 可清晰显示病变情况, 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检查, 能获得血液循环的血液动力学资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 可用于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肾皮质BF、BV值高于对照组, 肾皮质PS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诊断肾脏恶性肿瘤, 能反映rBV、TTP、PEI等多项指标值异常程度, 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红, 齐银萍.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巨大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4(5):786-790.

[2] 周世阳. MSCT对肾癌诊断与分期的临床意义.重庆医学, 2012, 41(19):1989-1991.

[3] 戴宇平.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399.

[4] 朱庆强, 王中秋, 朱文荣, 等.肾集合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27):1922-1925.

[5] 陈燕浩, 江燕萍, 金朝林, 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肾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肿瘤学杂志, 2013, 19(7): 558-561.

[6] 张伟, 皇甫幼田, 薛鹏, 等.多层螺旋CT对不典型肾癌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 23(8):559-564.

[7] 杜云鹏. 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肾癌及肾盂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5, 27(2):127-128.

[8] 张莉, 彭令荣, 杨俊, 等.肾脏不典型良性肿块与肾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5):709-711.

肾脏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肾肿瘤;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The study of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in the origin of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of renal m alignancy and its clinica value

MA Xiu-mei,ZHAO Bin,SUN Sheng,et al.School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 250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rigin and mechanisms of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of renal malingnancy for it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Enhancement spiral CT scanning were performed in 116 patients with renal m alignancy.The characteristr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for renal m alignancy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116 patients ,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of renal m alignancy were found in 42 patients and there were 72 branchs. The breakthrough of renal capsule with m alignancy were found in those 42 patients.No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of renal m alignancy was found in 74 patients, including 41 patients with and 33 patients without the renal capsule breakthrough with m alignancy.The emerge of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of renal m alignanc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26.18,P<0.000 1)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he breakthrough of renal capsule with m alignancy.The origin of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origin of the extrarenal arterial blood supply in renal m alignancy for it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Key words】 Kidney neoplasms; Renal artery; Multi-spiral CT;Angiography

肾动脉栓塞治疗是肾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肿瘤切除术前肾动脉和姑息性肿瘤化疗栓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部分患者有膈动脉、肾上腺动脉等肾外供血动脉对肿瘤供血,单纯的肾动脉栓塞不能完全阻断肾肿瘤的全部血供,这降低了肿瘤栓塞的疗效,增加了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的难度。DSA是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且不能明确肾动脉病变的解剖情况及肾动脉周围的组织结构。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116例肾恶性肿瘤患者

的影像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多层螺旋CT血管造检查116例,男84例,女32例;年龄19~83岁,平均55岁。其中56例在CT检查后行肿瘤切除术前栓塞治疗,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肾细胞癌48例,肾母细胞瘤1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肺腺癌肾转移1例;60例经CT血管造检查诊断为肾性恶性肿瘤,但不能手术切除者而行姑息性化疗栓塞治疗。

1.2 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 层螺旋CT 机。患者均先做过平扫检查, 然后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 ml, 注射速率为4 ml/ s。行皮质早期、皮质后期及实质期扫描。皮质早期的延迟时间采用Siemens Bolus Tracking 软件系统监测而定, 监测点位于腹主动脉起始部, 于开始注射造影剂10 s 后, 启动监测扫描, 当监测阈值达80 Hu 时, CT扫描自动开始。皮质早期扫描完成后,分别延迟6 s 和40 s行皮质后期和实质期扫描, 扫描范围自监测水平至肾下极。扫描参数为: 管电压、管电流采用Siemens Caredose 4D 自动监控技术, 管电压120 kV , 管电流100~195 mAs , 准直层厚16 mm ×0. 75 mm , 床进12 mm ,螺距1 ,球管旋转一圈需时0. 5 s。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有和无肾外供血动脉形成的患者肿瘤突破肾包膜情况进行对比,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本组116例患者中发现有肾外供血动脉者42例,共72支。42例有肾外供血动脉的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部分累及相邻器官或组织。72支肾外供血动脉来源见表1。74例无肾外供血动脉的患者中41例肿瘤病灶局限于肾包膜内,33例肿瘤突破肾包膜。经χ2检验显示肿瘤突破肾包膜的患者与肿瘤局限于包膜内的患者相比,肾外供血动脉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8,P<0.0001)。肾外供血动脉多发生于肾脏中、上极的肿瘤,达到90.3%(65/72),且多来源于对称性动脉,以肾上腺动脉、腰动脉、及肾包膜动脉最常见。

3 讨论

3.1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 自Lalli等[1]于1969年报道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以来,已有许多学者对肾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认为其作为肾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效果显著[2-4]。然而肾恶性肿瘤的血供呈现多样化,除由正常器官来源的肾动脉供血外,常可获得多渠道的血供[5]。

Sprayregen[6]认为肾肿瘤存在大量的寄生性血供,肾动脉末档分支与膈动脉、肾上腺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有吻合支,在肿瘤未突破肾包膜时也可发现肾外寄生性动脉供血。本组病例显示肾恶性肿瘤有大量不同来源的肾外供血动脉,其形成与肿瘤突破肾包膜有显著相关性,末突破肾包膜的肾恶性肿瘤患者均未见肾外供血动脉。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肾肿瘤突破肾包膜,其末梢吻合支开放即可形成肾外动脉供血。

其次,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这可能与邻近器官的供血来源相关。双肾中上极恶性肿瘤的肾外供血动脉多见,可来源于副肾动脉、肾包膜动脉、肾上腺动脉、腰动脉、膈动脉、肋间动脉。这些动脉对称性供血相应器官、组织,一旦肿瘤突破肾包膜,或累及邻近器官组织,末档吻合支开放即可形成肾外动脉供血。而右肾恶性肿瘤的肾外供血动脉还可来源于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肾恶性肿瘤的肾外供血动脉还可来源于脾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与肾脏相邻脏器的血供来源相关。有报道,有性腺动脉参与肾癌的供血,本组病例未发现。

再有,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形成与介入治疗有一定关系。本组病例中有3例姑息性化疗栓塞患者首次治疗时虽然肿瘤范围过大而不能手术切除,但有2例未发现肾外动脉供血。经多次治疗后均出现肾外供血动脉,这是因为介入治疗后肿瘤局部的主要供血动脉闭塞,其末梢的吻合支开放而形成侧支供血动脉。

3.2 多层螺旋CT对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的评估价值及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临床意义:多排螺旋CT 的快速扫描性能可以保证在肾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峰值时间内完成扫描, 这使得不论是横断面的原始图像,还是重建后三维图像,都能更好地显示肾血管。本组资料以原始轴面图像作为基础图像,显示的图像信息最可靠,其不足之处是图像缺乏连续性。MIP、VR 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整体形态及肿瘤可能存在的异常供血动脉的空间解剖关系,图像信息准确,立体感强,是显示肾及肾肿瘤供血动脉较理想的一种后处理方法[7]。将原始轴位图像和三维图像结合运用完成对血管病变的诊断,有良好的评价效果。另外,三维重建是图像后处理过程,不增加患者X 线接受剂量,故CTA 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 完成术前肾血管的评价。CTA 的小动脉(

本组病例显示,对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或行姑息性栓塞的患者及时发现肾外供血动脉,可更有利于完全有效阻断肿瘤动脉血供,使肿瘤易于分离,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对于不能栓塞的细小肾外供血动脉可提醒手术医师注意,及时阻断其血供,减少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姑息性栓塞治疗的肾癌患者,未栓塞的供血动脉可明显增粗、供血范围扩大,导致肿瘤增大,影响其疗效。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肾恶性肿瘤患者单纯进行肾动脉栓塞是不够的,应该对肾动脉和肾外供血动脉同时进行栓塞治疗,以完全阻断肿瘤的动脉血供,提高疗效。

总之, 肾脏CTA不仅对肾癌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9,10],还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来源,为术前评估及介入栓塞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又为肿瘤栓塞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肾外供血动脉在肾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来源与肿瘤是否突破肾包膜、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及时准确的发现肾外供血动脉并进行处理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改善疗效。

参考文献

[1] Lalli AF,Peterson N,Bookstein JJ.Roentgen-guided infarctions of kidneys and lungs: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echnique.Radiology,1969,93:434-437.

[2] Zou YH,Xie S,Jiang XX,et al.Preoperative and palliative renal artery embolization:follow-up studies of 57 patients with renal carcinoma.Chin J Radiol(Chinese),1998,32(5):297-299.

[3] Zielinski H,Szmigielski S,Petrovich Z.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followed by radical nephrectomy with radical nephrectomy alone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Am J Clin Oncol,2000,23(1):6-12.

[4] Munro NP,Woodhams S,Nawrocki JD,et al.The role of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eell carcinoma. BJU International,2003,92(3):240-244.

[5] Brindle MJ.Alternative vascular channe1 s in rena1 ce11 carcinoma. Clin Radiol,1972,23(3): 321-330.

[6] Sprayregen S.Parasitic blood supply of neoplasms.Mechanisms and significance.Radiology,1973,106(3):529-535.

[7] 吴国庚, 周诚, 叶晓华, 等. 多层螺旋CT 肾动脉CTA 的临床应用(附300 例分析) .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714-716.

[8] Rankin SC , J an W, Koffman CG. Noninvasive imaging of living related kidney donors:evaluation with CT angiography and gadolinium enhanced MR angiography.AJ R,2001,177(2):349.

[9] 谢晟,邹英华,吕永兴, 等. 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136-139.

肾脏肿瘤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肾肿瘤;超声检查,多普勒

实体肿瘤若仅依靠弥散作用获取氧和营养仅能生长到几个mm3,直径大于1mm的肿瘤通常必需生成肿瘤血管以提供足够的氧和营养,恶性肿瘤的肿瘤血管在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特征上均显著不同于良性肿瘤。良性肿瘤血管多属于正常血管,血管分支规则,排列有序,动脉分支由粗到细,有完整的内皮和肌层结构;相反,恶性肿瘤的肿瘤血管有大量不规则的分支,并可以形成突然膨大的结,血管排列紊乱,呈放射状穿入肿瘤内,易成角,通常可见邻近血管间的连通。在血液动力学方面,恶性肿瘤血管存在动静脉交通;肿瘤内缝隙间压力可引起低速血流;动脉末端常常不是毛细血管网,而是畸形的盲端袋;内皮细胞间的缺口造成的异常渗出;血管壁的肌层发育不良,造成的血管收缩不良而形成不规则血流等也构成恶性肿瘤血流的特点[1~3]。因此诊断分析肿瘤的血管、血流特点,可为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时,恶性肿瘤的生长潜能、早期转移、对治疗的反应、预后等均与肿瘤血管密切相关[4,5],这些信息还将为临床制定科学的个体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来关于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静脉内注射超声造影剂能提高血流的回声,增强多普勒信号,提高低速细小的血流的检出,同时,造影剂增强谐波成像能显示肿瘤的微血管,进行肿瘤的微血管实时成像,为肾脏肿瘤的评估提供了新的平台。

1 超声技术简介

1.1 超声造影剂

目前的超声造影剂由静脉内注射的微泡构成,这些微泡大大增加血管内反射体的数量,因而提高了血管的背向散射强度。最早的微泡由空气构成,主要经心导管注射心室造影,而后发展的经静脉注射的微泡相当大,能被肺的毛细血管床所截获,只能进行右心房右心室的增强。造影剂的进一步发展是控制了微泡的直径小于7μm以便能通过肺循环;使用惰性气体代替空气,惰性气体不易溶于血浆,提高了微泡在血管内存在的时间;同时包裹微泡的各种外壳阻止微泡扩散入周围的血浆,进一步增加了其稳定性。临床上使用的微泡必须能承受肺、毛细血管、左心室的压力,能经静脉注射,并且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无肾脏毒性,以便能成为因碘过敏或肾功能衰竭而不能进行ct扫描的患者的替代品。与ct造影剂不同,超声造影剂是血管内造影剂,不会分泌入集合系统,而且无肾脏毒性[6]。

1.2 微泡特异性超声成像技术(灰阶或谐波超声造影)

早期超声造影剂主要应用在彩色与能量多普勒超声中,用于提高对更深、更细小的血管及低速血流的检出或提高对血管检查的成功率(如肾动脉),但彩色与能量多普勒技术并不能检测器官的微循环状态(如肝和肾)。当将谐波技术应用到超声造影剂中时,超声影像又有了一次革命性的发展。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压呈强弱交替的方式向前运行,局部声压是影响造影剂微泡振动方式的主要因素,同时微泡的振动也与微泡气体成分和外壳的物理性能有关。如果微泡暴露在足够能量的声波中,微泡的膨胀运动幅度大于压缩运动幅度,即产生谐振,收集微泡的谐波信号,滤去组织的基波信号,就可得到仅仅由微泡构成的微血管影像。可以对组织器官进行实时动态造影成像,即灰阶超声造影。主要的灰阶超声造影技术有反向脉冲法、c-cube法、编码谐波血管造影法等,与不同厂家的不同机器有关[6,7]。

声束与微泡的相互作用较复杂,主要与局部声压有关,它取决于超声频率、输出能量的大小及靶器官的深度,通常以mi表示。在低机械指数时,微泡可稳定地保持谐振状态不被破坏,造影剂有效时间延长,便于进行连续、动态观察病变在脏器的不同灌注时相微泡造影的变化。高机械指数时,血管及血窦内的微泡被破坏,产生短暂的、强烈的非线性信号。因此,间隔一定的时间(使微泡重新进入)重复给予高机械指数脉冲,可以间歇地得到靶器官的微泡造影成像。

2 超声技术在肾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

2.1 肾 癌

超声造影剂在肾脏中应用最多的是肾脏肿瘤的检出和评价,肾脏肿瘤占新发现的恶性肿瘤的2.6%,肾癌的5年生存率对于ⅰ、ⅱ、ⅲ、ⅳ期的患者分别为91%、74%、67%、32%[8]。肾癌是肾肿瘤中最常见的病变,占肾肿瘤的90%~95%。常规超声检查对肾小肿瘤的检出不如ct敏感,对0~5mm的肾肿瘤,ct与超声检出敏感性分别为47%与0;5~10mm肾肿瘤,ct与超声的敏感性分别为60%与21%;10~15mm的分别为75%与28%;15~20mm的分别为100%与58%;20~25mm分别为100%与79%;25~30mm分别为100%与100%。10~35mm的病变中,ct与超声的定性(囊或实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0%与82%[9]。超声的优势在于能较准确地区分病变的囊实性,尤其是ct扫描中发现的小病变,由于部分体积效应的影响,往往需要患者进行超声扫描明确其囊性或实性。传统的超声扫描对肾实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常依据肿物的回声高低,有无包膜,内部有无坏死,后方有无声衰减等来鉴别肿物的良恶性。由于这些征象都不是特异性的,而且大部分肿瘤并无上述征象,所以在常规腹部扫查偶然发现肾脏肿瘤后,患者尚需进行ct增强扫描以明确肿物的良恶性。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使超声科医生能根据肿物内部血流的分布及血管的形态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来判断肿物的良恶性。当我们将超声造影剂用于肾脏肿瘤的诊断中时,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物的囊实性,更可以探查到肿瘤内部的细小低速血流,提高血流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运用谐波造影技术,还可得到肿物早期动脉灌注和肿物微循环状态的信息。有望提高超声对肾脏肿瘤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使患者在腹部超声偶然发现肾脏病变时,其心中的疑惑可以在离开超声检查室得到合理的解释。从而减少其转而求助于其他检查需花费的昂贵的费用及等待的时间。同时碘过敏及肾功能衰竭者无需ct即可获得满意的肾脏造影增强扫描。

戴晴等[10]对19个肾癌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增强扫描,造影后19例肾癌均有血流信号增强,包括4例造影前无血流信号肾癌,表现为血流信号明显增多,信号明显增强,血流显示段延长,分支更清晰完整。造影增强超声明显改善彩超对肾癌血供的评价。

同时,造影剂增强多普勒超声因为提高了对低速细小及深部血流的敏感性,使一些良性病变在造影后显示出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增加了,从而导致对一些良性病变的过度诊断。ascenti等[11]对41例肾脏高回声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剂增强的能量多普勒研究,将病变内血流信号分型作为诊断依据。将肿物内血流信号分为5型。0=肿瘤内无血流信号;1=肿瘤内局部点状或线状血流信号;2=肿瘤血管由外周伸向肿瘤中心;3=肿瘤血管由外周发出,并环绕肿瘤;4=混合型,指2型与3型混合型。有0~2型血流的高回声结节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4型血流信号诊断为不能定性病变,而如果肿瘤内血流信号分布与周围肾实质一致,则诊断为假性肿瘤。能量多普勒检出25例有血流信号,造影剂增强能量多普勒检出31例有血流信号。观察到25例的血流信号较造影前有增加,可以更好地进行血流的分型。但造影剂增强能量多普勒的诊断准确率为56%,而普通能量多普勒的诊断准确率为59%。

灰阶超声成像因为能提供肿瘤的微血管信息,因此很多学者在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将目光投向了造影剂增强谐波成像。造影剂增强谐波成像能增加96%的患者诊断信息,包括提高病变的显著性,病变的勾画及排出假性病变,在64%的病变中提高了诊断信心[12]。造影剂增强高机械指数谐波间歇成像时,小于3cm的实性肾癌表现为强而均匀的动脉期增强,与肾实质比较为等回声或略低回声,在延迟相(90s后)可见增强程度逐渐下降。大于3cm的肾癌表现为强而不均匀的强化,强化区局限于某些肿瘤区,而在彩色多普勒上的无血管区及低血供区则无强化,在注射造影剂后,这些区域的轮廓更清晰。实性肾癌增强灰阶值动脉期为360±947,晚期动脉相为293±879,较造影前有显著的提高[13]。

也有学者针对肾癌在传统超声声像图上的一些特征性的表现进行了造影剂增强超声的研究:如假包膜。通常认为由纤维组织及受压的肾皮质形成的假包膜提示低组织学分级的肾细胞癌。ascenti等[14]将假包膜定义为灰阶超声上肿瘤周围的低回声晕,造影剂增强二次谐波灰阶影像上肿瘤周围缓慢增强带。造影剂增强灰阶超声检出12例假包膜(12/14),传统灰阶超声检出其中3例,而14例非癌性肿瘤无1例有包膜。假包膜的检出,不仅有助于肾癌的诊断,也有助于选择是否进行保留肾脏的肿瘤局部切除术。

2.2 囊性肾癌

对有复杂肾囊肿的患者,鉴别无需切除的良性囊肿和需手术探查或需手术切除的囊肿仍是泌尿外科医生们的难题。ct与mr鉴别良恶性囊肿的依据主要是判断有无强化,但对于小囊肿及囊壁小结节,常常受部分体积效应的影响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传统超声可以显示囊内细小的分隔,不规则囊壁的增厚及囊壁小结节,但不能增强,限制了其应用。虽然彩色超声能检出血流,但受流速及深度的限制。超声造影剂的应用,克服了这些不足,使超声对囊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了。造影剂增强能量多普勒超声将难于定性的肾囊肿的诊断准确率由造影前69%提高到造影后77%。阳性预测值达100%,阴性预测值为57%[15]。

灰阶超声造影能进一步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断准确性[16],因为在细小血管不能被能量多普勒超声发现时,灰阶超声造影能看见实质的显著强化。灰阶超声造影对囊性肾癌不规则增厚的囊壁,囊壁结节,及囊内的实性及囊性成分的勾画更为清晰。但复杂的肾炎性囊肿与囊性肾癌一样有类似的动脉期囊壁的显著强化和延迟相造影剂的消退,两者的鉴别尚有困难。同时一些细小的分隔可能强化,少量的微泡通过分隔不是恶性囊肿的特征,显著的分隔的强化和壁结节的强化才更能提示囊肿的恶性特征,但这也不具有100%特异性[8,13]。

robbin[6]建议造影剂增强超声对肾囊肿的处理原则如下:1型:单纯囊肿,没有恶性潜能,无需随诊。2型:囊肿内有少量纤细分隔或钙化,有很小的概率为恶性。用造影剂增强超声评价,如没有强化,则无需随诊,如有明显强化,结合ct,即使ct为阴性,也需要超声随诊。3型:囊肿内有较多细的分隔或厚的分隔,或有小的壁结节,可能恶性,采用超声造影剂检查,如没有强化,则结合ct,用超声随诊,如果明显强化,则考虑手术,如不手术,则必须进行随诊。4型:很多厚分隔,大的壁结节,或很多壁结节,很大可能是恶性的,采用超声造影剂检查,如果没有强化,则结合ct,超声随诊,如果有明显强化,考虑手术。

2.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最常见的高回声的肿瘤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orman等[17]报告小于3cm的肾肿瘤有77%是高回声的,大于3cm的肾肿瘤仅有32%是高回声的。肿瘤周围的无回声晕环和内部的囊性区有助于将肾癌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鉴别出来,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高回声的肾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常规超声无法正确诊断。一些学者对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了超声造影剂增强扫描的研究,认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低血供肿瘤,与肾癌富于肿瘤血管有所不同。

戴晴等[18]发现在造影剂增强彩色多普勒扫描中,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3例无强化,1例仅有轻度强化。造影剂增强的脉冲反向谐波间歇成像时,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脉期表现为内部点状造影剂进入,在动态扫描的各时相均无明显强化。客观分析肾癌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强化程度,肾细胞癌强化程度明显较较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高。早期动脉相与晚期动脉相的p值分别为0.0004和0.0001[13]。也有不典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造影扫描也表现为动脉相的强化和延迟相的造影剂逐渐消退。但量化分析,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强化程度仍不如肾细胞癌[13]。

2.4 其他良性肿瘤

肾脏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外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低,关于其增强超声成像的文献很少见。quaia等[13]报告的1例ema(embryonal matanephric adenoma),其早期动脉相也有强化,延迟相肿瘤内造影剂逐渐消退,但强化程度较肾癌低。

嗜酸细胞腺瘤多表现为突出肾轮廓的实性肿物,常规超声、ct无特异性,若能发现其中心星状瘢痕则为特征性表现[19,20]。虽然文献中无嗜酸细胞腺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但因为超声造影剂能提高血管检查的敏感性,有望显示其内部血管特点,所以对嗜酸细胞腺瘤诊断应有所帮助。

2.5 肾脏假性肿瘤

突出的bertin肾柱,胎儿小叶(fetal lobulation)或驼峰常被误认为是肾肿瘤,尤其是对不熟练的超声操作者。通常因为各向异性效应的影响,bertin肾柱回声可略高;胎儿小叶突向表面;肾锥体较深地进入肾窦内;易被误认为是占位性病变。有了超声造影剂,在彩色或能量多普勒模式或灰阶超声模式下,可以清楚显示由肾门向皮质分支走行的正常血管,从而排除肿物的存在[6,11]。所以能评价肾脏的血管,皮质厚度,椎体的空间的造影剂增强超声扫描,对不熟练的超声操作者尤其有帮助。当造影剂增强超声能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时,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常规方法用于除外肾的假性肿瘤,而不用求助于更昂贵的ct或mr检查。

3 小 结

超声造影剂在肾脏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其广泛的应用前景[21]。造影剂增强超声可以取代ct在复杂肾囊肿的诊断和随诊中的作用,避免其昂贵的价格和造影剂的肾毒性及x线的辐射。造影剂增强超声可以增加我们对肾肿瘤的定性诊断信心,减少病人和临床医生的疑惑。造影剂增强超声能有效地排除肾脏假性肿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ct或mr检查。

【参考文献】

[1] weidner n, semple jp, welch wr, et al.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 n engl j med, 1991, 324(1):1-8.

[2] kook sh, park hw, lee yr, et al. evaluation of solid breast lesions with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j]. j clin ultrasound, 1999, 27(2):231-237.

[3] raza s, baum jk. solid breast lesions: evaluation with power doppler us[j]. radiology, 1997, 203(1):164-168.

[4] grossniklaus he. tumor vascularity and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in experimental murine intraocular melanoma[j]. trans am ophthalmol soc, 1998, 96(5):721-752.

[5] ortéga n, sordello s, plou??t j. tumoral vascularization: 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j]. bull cancer,1997, 84(4):391-395.

[6] robbin ml.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a promising future[j]. radiol clin north am, 2001, 39(3):399-414.

[7] lencioni r, cioni d, bartolozzi c. tissue harmonic and contrast-specific imaging: back to gray scale in ultrasound[j]. eur radiol, 2002, 12(1):151-165.

[8] robbin ml, lockhart me, barr rg. renal imaging with ultrasound contrast: current status[j]. radiol clin north am, 2003, 41(5):963-978.

[9] jamis-dow ca, choyke pl, jennings sb, et al. small (≤3cm) renal masses: detection with ct versus us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logy, 1996,198(3):785-788.

[10] 戴晴, 姜玉新, 张缙熙.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价肾癌的血管性——一种新的超声造影剂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9, 10(3):179-181.

[11] ascenti g, zimbaro g, mazziotti, et al. usefulness of power doppler and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yperechoic renal masses[j]. abdom imaging, 2001, 26(6):654-660.

[12] barr rg, robbin ml, peterson c. definity-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kidney in patients with indeterminate masses: value of contrast harmonic imaging with bolus and infusion administration[j].radiology,2001(suppl 221): 316.

[13] quaia e, siracusano s, bertolotto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tumors with 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 by intermittent high mechanical index technique: initial results[j]. eur radiol, 2003, 13(6):1402-1412.

[14] ascenti g, gaeta m, magno c, et al. contrast-enhanced second-harmonic son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of pseudocapsul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 am j reoentgenol, 2004, 182(6):1525-1530.

[15] kim ay, kim sh, kim yj, et al. contrast-enhanced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cystic renal lesions: preliminary study[j]. j ultrasound med, 1999, 18(9):581-588.

[16] ascenti g, mazziotti s, zimbaro g, et al. complex cystic renal masses: characteriza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us[j]. radiology, 2007, 243(1):158-165.

[17] forman hp, middleton wd, melson gl, et al. hyperechoic renal cell carcinomas: increase in detection at us[j]. radiolgy, 1993, 188(2):431-434.

[18] 戴晴, 姜玉新, 常欣, 等. 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 20(4):199-201.

[19] 田惠忠, 陈晓. 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征(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437-438.

肾脏肿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脏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1-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artial nephrectomy with nephronsparing under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tumors. Methods Six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reviewed, among which the 34 cases treated with partial nephrectomy with nephron sparing under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 were set a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other 26 case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of open renal resection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time, vascular occlusion ofrenal pedicl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 as well as other aspects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Renal tumor

肾脏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当肿瘤直径≤4 cm时采用肾癌根治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因此临床上通常采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1]。而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脏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肾脏肿瘤的常用手术方式[2,3]。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肿瘤直径≤4 cm的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7~75岁,平均(55.7±10.6)岁;病程2~42 d,平均(10.2±6.9)d。其中肿瘤位于肾上极29例,肾中部15例,肾下极16例。肿瘤直径1.4~3.9 cm,平均直径(2.4±1.1)cm。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血管和腹部脏器彩超、两侧肾脏增强CT和CTA,详细了解患者肿瘤的具置和血供,并按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肾癌TNM分期对所有患者的肿瘤进行临床分期[4,5],均属于T1N0M0期。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肾血管或腔静脉受累,无肾静脉和腔静脉癌栓。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其中34例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26例采用传统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A穿刺点取骶脊肌外侧缘约1 cm和腋后线第十二肋缘下约2 cm的交叉位置,作一个长度为1 cm左右的斜行切口,依次切开至腹膜后间隙处,放入扩张气囊进行扩张,以构建腹膜后操作空间,并从中放入10 mm Trocar套管。B穿刺点取腋前线第十二肋缘下,C穿刺点取腋中线髂嵴上作一个长度为1 cm左右的横行切口,D穿刺点可不作,于腋前线平脐水平,同A穿刺点步骤置入10 mm Trocar套管。对游离于腹膜外的脂肪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清理。将腰大肌作为解剖标志对肾脏周围的脂肪组织进行分离,将肾门处的肾周筋膜剪开,于肾门中部处游离出肾动脉备用。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对肾脂肪囊和肾周筋膜进行分离,在肾实质的表面使用超声刀对肾周脂肪间隙和肾实质进行分离,将肿瘤部位的肾实质完全显露出来。阻断肾动脉前静脉给予25%浓度的肌苷进行快速滴注,经B穿刺点放入动脉夹或D穿刺点使用自制硅胶管阻断肾动脉,然后在肿瘤边缘约1 cm处使用超声刀切割正常的肾实质。切除肿瘤后给予创面电凝进行止血。切除过程中如出现大血管出血,则可采用3-0可吸收线镜下缝扎止血,将肿瘤完整剪下后,如果出现集合系统破损则采用4-0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关闭。采用2-0可吸收线对肾脏创面进行连续缝合,缝线通过Ham-o-lock进行阻断。将阻断的肾动脉开放后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留置腹膜后橡胶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4,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输血率和术后病理切缘的阳性率,并详细记录。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尿漏和胸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情况[6,7]。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2例患者出现肾周血肿,发生率为5.88%,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尿漏,经双J管引流治疗后痊愈;1例出现出血,经输血治疗后痊愈;1例出现胸膜损伤,经胸膜修补治疗后痊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5,P=0.1580>0.05)。两组患者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切缘阳性出现。

2.3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0~46个月,1年内均无死亡。研究组患者术后无转移和复发出现,对照组术后有1例局部复发,经肾癌根治术治疗后生存,1例出现肺转移,仍然存活。两组患者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7>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小体积和偶发性肾脏肿瘤的检出率逐渐提高,此类肿瘤的直径通常≤4 cm,与症状性肾脏肿瘤相比,其预后较好。但是对此类肿瘤采用肾癌根治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该类肿瘤患者主要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8]。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包括经腹膜腔入路和经腹膜后腔入路等两条途径。本次研究采用腹膜后腔入路进行手术,与经腹膜腔入路相比,经腹膜后腔入路对肾动脉的寻找和解剖更加快捷,并且不会干扰腹腔脏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均使用三通道建立腹腔镜操作平台,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手术通道。第十二肋缘腋前线和腋后线位置均放入10 mm Trocar套管,以便于操作过程中调换器械。曾有学者认为,对直径≤4 cm的肿瘤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是一样的[9]。而相关报道表明,对直径≤4 cm的肿瘤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转移率等均优于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0]。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切口出血和确保切缘阴性,术后需要防止尿漏。控制切口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①阻断肾蒂短时间内完成手术;②不阻断肾蒂,使用药物或物理方式对切口进行处理后继续进行手术。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将肾静脉阻断,气腹压力会使肾静脉变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中肾脏缺血。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均采用阻断肾蒂的方式进行出血控制,由于阻断肾蒂能够促进术中的探查,便于医师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操作。同时,将阻断肾动脉的时间控制为25 min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对肾脏的切除和缝合工作,不会对肾脏的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11]。手术后对肾脏创面的缝合要求对合严密,尽可能避免创缘往外翻露。由于目前主要通过局部压迫止血的方法对肾脏创面进行止血,一旦创缘对合不严密很容易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在将阻断的肾动脉开放后,可以对气腹的压力进行调节,观察患者的创面有无明显的出血,建议加强缝合明显的出血点,防止由于术后大出血而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或切除肾脏。在对肿瘤的基底和切缘进行处理时,为了避免肿瘤的局部复发和残留,应在肿瘤边缘约0.5~1.0 cm处进行切割。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先采用电凝钩在患者肿瘤边缘约1.0 cm处进行电凝标记,直视下沿标记线使用剪刀将肿瘤充分剪下,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创面,确保创面上无肿瘤残留。在无法判断是否还有肿瘤残留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扩大手术切除范围,直至到患者的正常肾脏组织中。而术后尿漏的出现和集合系统缝合的严密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严密、仔细的修补肾集合系统,但是应避免缝合过深导致术后肾盂肾盏的引流不畅[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并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出血和尿漏等并发症,无复发和转移出现。这表明对肾脏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海权. 不同缝合方法在复杂肾脏肿瘤微创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 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975-977.

[2] 吴永超.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肾脏部分切除术对肾脏肿瘤疗效比较[J]. 中国临床医生,2014,11(1):60-62.

[3] 高先华,刘近坤,王宗磊,等. 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2012, 18(11):1562-1564.

[4] 毕旭东,盛本福.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疗效[J]. 中外健康文摘,2014, 25(27):17-18.

[5] 陈晓岚.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 33(30):49-49,62.

[6] 陈超,郭海若,许兵等. 容积CTA在肾脏肿瘤术前的应用及其与螺旋CTA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1):50-54.

[7] 傅光华,赖建平,郭鹏飞,等.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价值(附17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323-1325.

[8] 吴大鹏,杨志尚,宋文斌,等.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肾脏肿瘤中的临床疗效[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5):468-470,474.

[9] 赵继来.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探讨[J]. 中国农村卫生,2014,18(z1):355-356.

[10] 刘庆军,杨培谦.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教学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90-391.

[11] Rivas H,Varela E,Scott D.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nitial evaluation of a large series of patients[J]. Surgical Endoscopy,2010,(6):1403-1412.

[12] 麦海星,陈立军,曲楠,等.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分析(附24例报告)[J]. 医学杂志,2011,36(4):390-392.

上一篇:抗肿瘤药物范文 下一篇:皮肤肿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