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07:20:20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有效

“减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家曾先后多次颁布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或规定,然而,年复一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非但没减下来,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从初中数学学科来看,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题海战术”依然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如何走出题海的困扰,做到减负不减质?我认为应从数学作业入手,做足课堂工夫,布置有效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减负工作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压力,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单一,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不仅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无效作业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如何把学生从大量无效、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减轻初中数学作业负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作业

合理的、有价值的作业能够正面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数学能力和知识创新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业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包括选择难易,选择完成时间,选择作业数量。作业内容选材要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设计的题目要考虑学生是否需要,学生是否可能完成,学生是否乐意完成等因素。

1.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在“乐”中做

课外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乐”中练,觉得完成课外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轻松的气氛中大大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后,我给学生出了五道作业题:

搜集下列数据,并对数据加以整理:

(1)全班同学中姓氏人数分布情况;

(2)全班同学中订阅杂志数量情况;

(3)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种球类运动的人数;

(4)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的人数;

(5)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科目的人数。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由组长通过抓阄的方式选题,组员通力合作,完成此项作业。具体要求:作业中要写清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种作业非常感兴趣,每个小组都精心设计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同时各组都根据调查情况,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有益的建议,如在第五题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大家认真对待每一科的学习,不要偏科,要全面发展,等等。

2.增添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行”中做

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从多种不同途径了解这些数学问题、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让学生情绪体验强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打折销售》问题之前,我组织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自愿结组。作业布置下来后,孩子们异常兴奋,他们采用的调查形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平日里最胆小的女生在组长带领下去采访商场的经理,俨然一个小记者的形象;调查报告做得非常精美,PPT中插入影音文件;报告会上的讲解形象、透彻,涉及的问题也在调查中得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现实问题:人际交往。此项作业的完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颇多的收益,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3.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励学生在“玩”中做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对孩子们的诱惑同样非常大,尤其是初中学生,要想控制他们上网很难,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经常设计一些查文献资料的作业,如数学家的故事等。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都会安排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资料,画图可以用几何画板,并要求学生用PPT完成,课堂上还要请一些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点评。这种的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玩电脑的愿望,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二、全面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教师认真、全面、艺术地批改作业,既能起到使师生及时沟通,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又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使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感受到做作业所获得的和成就感。

对于学困生评语的激励作用更强,下面是我的学生在数学日记中的一段话:

“回想起最初那段写数学日记的日子,是多么的无奈和郁闷

啊!可是仔细一想也是值得的。以前没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自然而然就把它带到了试卷上,所以致使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自从写数学日记后,期中、期末考试最起码都能及格了。数学日记能把我不会的知识引出来,并且能成功地解决。还能督促我每天复习,总结每天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时候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和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都能通过数学日记和老师沟通,以获得释放,并且数学日记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写数学日记不仅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新方式,还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工具。”看得出,老师在数学日记中的评语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也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作业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学生所想,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避免题海战术,避免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顾元康.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教学与管理,2001(1).

[2]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9(6).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活动分类;实施原则;开展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参与,使其积极探究与动手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数学角度来思考实际问题,学会知识运用与迁移.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分类与实施原则

(一)实践活动类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活动方式,可将实践活动归类如下:①探究性实践活动:侧重学生创新思维活动,通常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措施的课题. 如“生活中的轴对称”“日历中的方程”“瓷砖的铺设”等. ②操作性实践活动:侧重学生实际操作,如制作、画图、测量与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实物、现象、形体,分析与计算相关数据,大胆猜测、推理,展开判断等,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如制作几何教具或模型;作出几何图形;测量物体高度;测量水渠或道路高差;测量与绘制小区域内的平面图;测不规则地形面积等. ③应用性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增加生活经验,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利率问题、调配问题、工程问题等. ④开放性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得到有关数据与资料,而后提出开放性的、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如普查与抽样调查等.

(二)实施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要求教师在选取活动内容与形式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体验、探究与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学会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 第一,蕴涵主体性. 在实际活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发挥学习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 如学生可自由表达看法,参与活动设计,譬如确定活动主题,参与活动过程等;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小组交流探讨;在展示成果时,学生可进行活动评价,共同进步. 第二,蕴涵过程性.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问题的数学学习过程;注重未知事物的探究过程,对原有经验与知识的梳理与重组过程;重视个体探究与群体交流互动过程. 第三,蕴涵活动性与开放性. 让学生通过知识应用与验证、自我探究与发现的体验过程来得到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其次,开放内容与形式. 学生不但可以分析与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还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课题不同,其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变化. 另外,学生可运用不同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如调查报告、小论文、演示稿等.

2. 科学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结合教学实际,把握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 第一,科学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知识结构与年龄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侧重实习作业与研究性课题. 另外,教师可由生活问题来制定活动课题,或由课标专题灵活选择. 第二,科学的活动形式. 这主要强调交往活动或者访问调查等社交活动,或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如人口统计、保险赔偿、成本收益等. 这些活动既可在课内开展,也可在课外开展,或两者整合. 第三,科学的活动组织. 由形式看,有个人形式、集体形式或小组形式;由组织模式上看,可采取课题立体式、主题辐射式或序列深化式;由活动开展面看,可社会与家庭有机结合,校内校外融合,课外课内有机整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并力求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融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科学的活动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需加以指导与引导,如创设问题情境,调控课堂秩序. 课外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探究,有方法地思考问题,有秩序地进行探究,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第五,科学的活动评价. 既重视结果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 既有知识评价,也有素质与能力评价.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制订方案

活动方案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在制订计划时,教师需要注意可操作性、实践性、自主性等,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由如下环节来制定合理、科学的实践活动方案.

1. 明确活动课题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需注意书本内容与活动内容的有机结合,注意生活问题与活动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题目选择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广泛地选材,而后,师生共同商讨,明确实践活动的课题. 同时,在明确课题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的特点. 如较低年级,一般由教师明确实践课题,且课题易于操作与接受. 而高年级,则师生共同商定,教师整理好学生所拟定的题目,然后呈现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共同选出一个课题. 如学习《走进图形世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包装纸箱”.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有不少活动课题,如“地面砖中的数学问题”、剪纸活动等.

2. 建立活动小组

在建立活动小组时,教师需要体现民主性,使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并选出小组长,协助管理本组.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通常是4~6人,每组组长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组情况. 同时,教师还需依据学生性别、年龄、组织能力、学习水平等情况加以合理调整. 譬如有的同学性格较为孤僻,成绩不好,可能会受到其他学生冷落,这就需要教师倡导合作精神,帮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组,使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当然,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分组并非是必须的,某些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单独完成,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

1. 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其学会以数学观点思考实际问题,激发数学学习热情.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还可以是学生提出,以发散学生思维,主动实践探究. 如“设计包装纸箱”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市场上有某种型号的肥皂,其长为16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3厘米,这一型号的肥皂一箱可装30块. 请设计出一种该型号肥皂的包装纸箱,使其所用材料尽量最少.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道具)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踊跃参与到实践探究中.

2. 动手实践,分析讨论

在实践活动中,这是关键环节,是学生动脑动手、启发思维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如独立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游戏参与、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透明化、简单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学会筛选、整理、发现规律,逐渐抽象、概括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会构建数学模型.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五角星、蜻蜓、国旗上的图案、数字字母(8,3,H,M等),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准备好圆、长方形、等腰三角形、角等图形,将其完全对折,要求学生试着说出结论,并表述这一过程. 这样,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 接着引入问题:有两对称点,怎样作出对称轴?让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角、线段,并认真观察. 分析讨论:对称点与对称轴有何关系?从这些活动中可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可让学生在操作中增强知识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反思延伸,拓展知识

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反思延伸,进行课外实践探究,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得到相关经验,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并延伸、拓展到实际生活问题中,由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实现知识迁移;同时,还可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与解决新问题,拓展新知识点. 如学习《数据在我们周围》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普查与抽样调查”:若你在本市市长办公室工作,由于政策需要,领导要了解全市家庭月平均收入情况. 请设计一个收集数据的方案. (需包含调查方式与家庭数量)

4. 展示活动成果

当学生实践探究后,则需在课堂上展示活动成果. 一般而言,活动成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第一,个人活动成果展示. 这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口头形式在本组中说说活动经过以及自己的体会. 第二,小组活动成果展示. 每组学生先计算、对比、分析、讨论所获得的调查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调查数据整理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可予以补充、点评. 第三,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 先学生个人说学习体会,各组分享成果,然后基于大讨论上,要求学生总结班级活动,让他们集体完成调查报告.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特别是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 “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45人计算,每次要批改9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36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 “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建立作业信息小组。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作业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其主要任务是: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每一单元授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业信息小组及时 总结正、错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平日里总有一些学生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不交作业,甚至你根本不知道是谁没交作业,还要耽误时间去调查,或者,即便是交了作业也写得乱七八糟,就是你磨破了嘴皮子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也是最令老师们头痛的了,针对与这些情况,本学期我在对待作业批改的问题上,做了一些尝试,采取了分层式批阅的方法。一段时间的尝试觉得很有成效。

随堂批改作业。批改顺序是:C层 B层A层,作业的下发订正顺序也为:C层B层A层。C层作业最先批改好,并在批阅B层作业之前下发,再去批改A层作业,再在批改A层作业之前下发,最后去批改A层作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来下发作业。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学困生订正时的抄袭现象。这样的方式既符合教师自己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大班额人数多的特点。教育 心 理学表明,教师的情绪和精力刚开始作用教学对象时保持高涨,但会随着对象“作业”的优劣而产生起伏变化,而先劣后优的顺序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师的批阅热情,同时也减弱了因长时间批阅作业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是教学效果的最佳反馈总结 。

假期时间长,正好是学生复习和巩固前学期所学的知识,预习后学期所学的知识。于是以往的假期作业就是做课本上已学习的知识点、练习题,布置每章节几个题,或出几套测试题。这样往往是学生突击几天就完成作业,然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在玩、看电视中消耗掉了。为此,临近寒假,我们开始琢磨着如何给同学们布置又有收获又有兴趣的数学作业。经过一番思考,我们给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数学寒假作业:“就生活中的数学,选择一个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目的是让他们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数学。

开学之初,收到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后,迅速地把每篇文章都通读了一遍,心里感触颇深。看得出,大部分同学都用心认真地做了这道题,尽管有些东西略显幼稚,也得到了家长一定程度的帮助,还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来整理或打印资料,但他们毕竟从纯粹的数学中走了出来,从自己的视角来审视所见到的这一切并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它们。交上来的有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等等,涉及的面也比较广,如有的同学就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有的同学就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多同学则分析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如;研究了蛋糕的分割问题、足球中的数学问题、调查了同龄人怎样花压岁钱、一个家庭扔掉的塑料袋数量与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装液体的容器大多是圆柱形的、 “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利与弊及其生活启示、有的同学则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说明我们真的离不开数学等等。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系统的学科。在STS教育理念中更多地体现着对学生科学观、价值观、教育观和社会观的培养,将这一教育理念引入职业高中的教育,可以说,正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需求,亦符合时展的潮流。

然而,在当前的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的职业高中在学生的培养目标设置上出现了一些偏离的现象,出现了仿高化现象,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出现一些厌学的情绪,教学效益低下。

一、STS教育理念在职业高中数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1.彰显职业高中办学特色,提出培养目标

职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以满足社会需求定位学校学科的设置,学科建设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STS教育理念的引入符合于职业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不仅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强调学以致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知识与生活实际中互相联系,让学生更加清楚数学学习的价值,缩短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适应期,促其在工作岗位中能够迅速进入自己的工作状态。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开展

在职业高中数学中引入STS教育理念,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STS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开放,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常常被引入数学教学,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传导的模式,在STS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STS教育理念中,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确“学什么”和“我要学”两个观点,STS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中的问题说明知识,打破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解决理论问题的束缚,更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其科学的素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使其形成创造性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STS教育理念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明确数学内容科学化的观念

传统教学中惯用这一模式:讲授定义(定理)—推论—例题—练习,定义(定理)是开门见山地传授给学生,即告诉学生这就是正确的道理。毋庸置疑,学生运用这些定理进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对于这些定理作用的认识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练习也是常规例题的模仿练习,加深对定理的记忆,在这种模式中,数学被看作为静止的、现成的知识,令人反思的内容较少,课堂缺乏生动活泼的形式,抹杀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对比美国数学教材,我们发现,在美国的数学教材中知识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生动活泼地讲述着数学知识,这些图文多与生活情景联系紧密,趣味性较强,对于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STS教育理念的引入给了我们改革的契机,在STS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数学教育正逐步向生活化、实用化方面转变,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强化数学知识的技术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但现行的数学教材内容却远离实际,学生所看到的问题大多是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以及繁难、复杂的数学运算和证明技巧,这种抽象枯燥的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生活中的知识技术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技术性。

3.加强数学教育的社会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让学生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周围做调查,了解其环境的污染现象,并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利用数学知识提出防治措施。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提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的

素养

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仅仅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寻找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寻找、收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亲身经历这种数学信息的原始积累过程,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在认识了“小数”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小调查”: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小数?学生调查后汇报:

生1:我在乐家百货发现了许多的小数,饼干每袋2.80元、虾条每袋1.50元……

生2:爸爸的身高是1.78米,妈妈的身高是1.62米,我的身高是1.15米。

……

学生从活动中认识了小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同时还深切地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试想,如果没有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如果孩子们丝毫不具备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他们怎么会捕捉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呢?

二、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体验

课外实践体验学习,避免了书面作业的枯燥性,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们能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其次,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体验活动:“我是小小购货员。”并要求把购物的经过及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下面便是一个学生所写的日记: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水果。卖水果的阿姨笑眯眯地告诉我,苹果一斤1元5角,香蕉一斤1元4角,我各买了两斤。付钱时,阿姨想考我,让我算一算。我想,两斤苹果是3元,两斤香蕉是2元8角,不就是5元8角吗。给了阿姨10元钱,奶奶想再考考我,问:“你说要找回多少钱?”哼!这可难不倒我!“4元2角!”她们都笑了,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呢!今天真高兴!我想以后还要认真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在生活中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啦!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结合教材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则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如,前不久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爱教影片,出发前,我便布置了以下实践作业:在今天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到第二天汇报时,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说在路上发现了许多交通标志,并说出了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几何图形;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进电影院后,我发现一排有40个座位,一共有30排,有1200个座位,看电影的学生数大约是850人,如果今天全校学生都来看,座位可就不够啦!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暗自庆幸活动前所布置的实践作业,想想这次活动,收获还真不少!

四、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开辟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天地

学生们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颇感兴趣,他们能发现多种数学问题,而且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创新的自由天地。如:在四年级学完行程问题后,我设计了“我家离学校有多远”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得出了自己的活动方案。他们有的用尺子量出自己一步有多长,然后记下从家到学校大约走多少步,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有人先用卷尺测量出自己1分钟所走的路程,然后记录回家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孩子们的方法多种多样,显示着孩子们独特的思维,绽放出一朵朵创新的火花。

五、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魅力

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不仅依靠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也可以为它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辉煌六十年”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到鸿运集团、攀登集团、丹凤集团进行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生活情况调查,要求写出调查报告。同学们在调查报告交流会上动情地说:“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才明白,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通过活动,生动具体地帮助了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点,加强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

“教师耐心地讲,学生认真地听”占多数。在新课标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学生认知能力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课下的备课为依据,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入新课程所说的话,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运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传统印象中数学的枯燥空洞感。

二、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就是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数学教学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例如,在进行负数的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负数有关的事物,比如: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等。通过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三、将实践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境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情境中,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将情感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来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贯彻实践性,而不是让学生简简单单的感受情境,应该让学生亲身去实践。例如,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搜集数据,画统计图,写调查报告等,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设情境是多样多种的,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将情境教学高效地进行应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素养;通过将情境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艳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1(16).

[2]罗继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析[J].才智,2011(20).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探究活动;探究模式;调查报告;体验;获得

一、构建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只有沟通书本与生活世界,才能活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变数学知识为数学能力。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创设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甚至疑惑的情感体验;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

(二)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一般分为:独立探究、合作探究、引导探究。独立探究指学生个体对探究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研究,它是探究活动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合作探究指组内学生之间对探究问题共同进行探讨、研究,合作探究一般是在学生已经经过独立探究,但探究的问题仍得不到很好解决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所探究问题进行的探讨、研究,引导研究一般是在在学生已经经过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探究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时所采取的一种探究方式。由于探究内容的难度不同、学生的探究能力存在差异,所以选择探究活动的方式也往往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流程一般为:

(三)小结与评价

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的闪光点,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是发现后继问题,使前后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环节,它能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数学建构,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去。通常情况下的小结,首先是梳理新知识;其次是对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学生对经历的知识有无深刻理解,就要看他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无深刻的认识。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时,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升华。再次是对探究过程进行纵横联系,抒发学习感受。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跟学生一起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依据的原则有:1.以激励为主,使评价过程成为发现、发展学生能力的又一过程。2.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3.评价形式多样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评价的方式随不同的探究形式又各不相同:对于个人探究,可将学生自评分与同桌或前、后同学的评分进行平均,再加上老师的评分;对于小组合作探究,可将个人得分(小组长评分)与小组得分(每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评分的平均值加教师的评分)进行平均。

二、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后,与之相对应的是更新学生学习方式及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引伸与拓展,让学生应用知识探究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创新与实践能力.以下就以其中一个课题――“生活中的一次函数”为例,来谈一谈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与体会。

(一)生成研究课题

学习完一次函数这一章后,我们没有停留在通过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的层面上,而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调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次函数,用学过的一次函数知识去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制定研究方案

课题确定后紧跟着就是制定详尽的研究方案,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也是进行具体研究活动的纲领。它包括:

1.研究目的:(1)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2)通过调查,体会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应用数学的自信心。(5)通过交流培养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研究方法: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形式:制作幻灯片、实物投影、撰写调查报告

(三)活动的实施

1.设计报告。在着手每一项任务之前,都要列出需要活动内容的清单;在完成每一项任务之后,都要填写相应的表格,这样才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2.收集资料。学习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从图书馆、网上、书店查询图片和文献资料,寻找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整理资料,将已收集到的资料分类。

3.实验调查。班队活动、双休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边拍、边研究、边采访。虽然问题是即兴提出的,但由此他们了解到了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来源于生活,一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获得了生活经验,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讨论分析。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自己的困惑与体会,有的刚接到任务,无从下手,就展开社会关系网,求助于父母和亲友,并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分析;有的进行社会采访时,受到了一些人的漠视,他们懂得了“贵在坚持”的道理;有的进展较顺利,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讨论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及表现形式。在交流中既欣赏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又体会了自己的成果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还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5.设计创作。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利用语文特长撰写演讲稿;利用数学知识处理收集的各种数据。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又经历了一次与其他学科的碰撞,这样活动变得更有价值了。

(四)成果展示,回归课堂

之后我们专门开了一堂课,让同学们带着他们的作品与收获登台汇报。成员们做了精心的准备,以报告、幻灯片、实物投影的形式进行了展示。一张张幻灯片,内容新颖、图案美观;一个个解说员,语言清晰,流畅,充满了自信;同学们用不停的掌声给予了热烈的赞赏!

(五)效果与分析

这次探究性学习,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过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1.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小组成员走进社会,分工采访,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和数量关系,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并加以解决。让数学变得充满活力,具有为生活服务的价值。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计算各种数据要用到数学知识,制作幻灯片要用到信息技术知识,写解说词要用到语文知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成为解决问题的共同要素。

3.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经历了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最初的困惑与无奈、探索的挫折与挑战、合作的效益与快乐、成功的喜悦与陶醉。这样的心理历程,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验了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6.(3):32~34.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数学幼儿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

既然是关于数学观念的调查,就得先明白数学的含义是什么。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式抽象,并且是具有真实背景的、遵循科学规律的一种抽象。

在幼儿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但是家长是否也有这样的观念呢?

在华南师范大学的胡丽园的硕士学位论文《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她综合众多教育学家对父母教育观的界定,提出了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具体是指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期望以及对儿童数学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1)她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数学教育观念对于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对于父母怎么样看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调查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看法,并能一窥家长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看法。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将来小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家长若能更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习得更多的数学经验,配合教师在幼儿园中有意识的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发展的更全面。

(2)所谓“入学准备状态”,吉尔伯特.格瑞尔德曾将之定义为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作为监督机构,负责的“入学准备资源小组”提出了入学准备研究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入学准备包括三个方面: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支持。

(3)5-6岁正是入学准备的阶段,家长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所以,收集家长们的多种看法,对于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全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家长数学观念的讨论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方面的了解较少。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阶段数学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把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两个阶段都应体现“五化”数学课程衔接理念:课程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很多家长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学学怎么加减乘除,会数数,就可以了,反正以后在生活也用不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其实不然,学数学,并不只是为了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首先,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所谓的“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化归为一个数学的问题。

其次,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实际上,幼儿园对于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一般都是从小班下半学期开始的,这也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来决定的。4-5岁的幼儿,好奇心增加,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在5-6岁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也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涉及到了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那到底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是怎么样呢?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应侧重在哪里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林嘉绥在《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一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1、重新审议我国现行幼儿数学教育纲要,删除或降低与小学重复以及不适应幼儿思维特点的内容和要求。2、幼儿数学教育入学准备,应强调在学习初步的简单数学知识同时,重在发展幼儿思维。3、提高农村及边远地区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文化背景儿童的教育工作。4、改善幼儿数学的入学准备状况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在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入学社会性适应的同时,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及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更应该清楚该如何给孩子选择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提出相关建议

(一)给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建议

1、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内容。

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幼儿能接受的,有兴趣的数学内容。

2、尽量让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阶段应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枯燥,所以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数学变得有趣,让幼儿能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经验。

3、提供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帮助,使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数学教育观。

在家园联系方面可以多一点数学方面的意见,并利用接送时间和家长更多的交流幼儿在园数学方面学习的情况,主动提供建议。

(二)给家庭数学教育的建议

1、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期间的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尽量配合。

2、家长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幼儿共同成长。

3、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幼儿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

4、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好数学,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胡丽园.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

[2]暴占光.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16页

[3]廖丽英.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1999,(12):24-25页

[4]张惠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学兴趣 生活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数学学科的严谨周密与抽象性的特点让学生往往不喜欢这门学科。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而努力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形成基本技能呢?

我认为与学生一起写数学日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管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评价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得失,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等。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即时解决困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怎样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数学教学与学习有挑战性,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如果作业形式不新颖,计算再繁琐一点,学生往往就不会喜欢学习数学,甚至讨厌完成数学作业,最终就会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内容不限,形式多样,以完成数学作业的方式布置下去,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完成。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的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写数学日记,同学们有的写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处》;有的写了《利用计算机统计图的方法》;有的结合自己家里或生活小区或社区《从实际数据谈节约水资源》;还有大部分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走访社区,了解有关部门,查找数据写出了《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关于用图表描述数据的调查报告》。大部分学生写了学习《数据的描述的学习体会》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日记丰富多彩。通过这种方法,老师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肯定自己的教学成果或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体验生活中再现数学

数学日记同样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渗透了数学。数学日记是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老师们常常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新课,让学生更真实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新课互动学习中像解直角三角形、函数、概率等都离不开生活实际;课外拓展、数学实践活动更是如此。例如:教学九年级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社会实践,对于生活中的许多偶发性事件的概率进行估算。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反映可能性大小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写下这些学习方法,操作实践的过程,学习过程、实践活动情景、学习实践的体验感受等数学日记。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他们会觉得其乐无穷,无形之中爱上数学。

三、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反思,喜欢数学。

学生在生活、学习、劳动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自己学习的方法、过程、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质疑的要及时写好数学日记。并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老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有问题及时写好数学日记,同时与教师交流,让学生的数学日记如同老舍先生种花一样:有喜有忧,有笑有累,有花有果,既有写日记的劳动艰辛,也有写日记成功的喜悦了。

四、蕴育知识,钟情数学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可见孔圣人是主张乐学的。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寓教于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热情真挚的教学态度,清纯高尚的人格魅力,扎实无疑的文化底蕴会让学生在教师的点缀趣味中体验知识的乐趣,从而达到激趣乐学,对新知识的渴求。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算一算家庭月收入、月支出、计算余额。学习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计算建筑工地上一堆堆河沙的体积,学习了相似形后让学生去测量教学楼的高度等,学习了分式方程后让学习去工地了解工程的进度等。学生多读数学课外书,拓展视野,积累数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并能积极主动地写好数学日记,钟情于数学。

五、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对于学生的日记教师首先应该品读研究。品读学生的数学日记,对于日记内容的这些要仔细琢磨,深刻研究,哪些需要老师指导,哪些需要老师日记解答,哪些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的。其次应对这些日记整理、归类,及时批语,对于学生日记中的问题、意见、建议及时下批语,以示老师对学生日记内容的肯定、否定和评价。与学生一道分享学习成果,写得不足的耐心地指导、辅导,写得好的要多加表扬鼓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结果存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眼高手低”的问题。学生的这种学习现状意味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比较低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水平,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数学活动经验,丰富数学理论知识。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置数学活动

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几乎从未想过把生活实践与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很多学生甚至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平时人们收银、记账等需要应用数学知识的场合应用的都是小学、中学的数学知识,高中数学理论知识那么深奥,平时怎么应用得上?”数学教师精心设置教学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高中数学知识。

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父母的身高对子女身高的影响》这一主题为例,有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曾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这一活动。这名教师曾引导学习小组的成员共同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果仅仅只是调查小范围的人群,学生可通过一一记录每对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的方法统计数据,可是假如要研究整个市的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就必须考虑到样本的抽取问题。当学生从样本的抽取这一角度看待数学活动的时候,便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非没有应用到高中数学的知识,只是学生从未主动的发现这些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数学活动,便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掘数学知识,这是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解决实践难题

当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到数学问题以后,学生便需要着手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数学活动开展的难点,如果学生不能突破这一学习难点,便不能从数学活动中有效的获取知识。依然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的关系为例。当学习小组的学生抽取了样本,统计了数据以后,应该做什么呢?部分学生感觉很茫然。学习小组中有一名成员提出去网上搜索相关的模板,了解接下来应当怎样研究数学问题,这一提议得到了学习小组成员的支持。经过共同研究以后,学习小组的成员认为不能仅仅只依靠统计众位数、中位数、平均数来说明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的关系,而要应用散点图说明数据统计的分布情况,加强数据的说服力。同时,学生认为应该应用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的模型,应用模型的方法准确的说明数据统计的结果。高中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时候,有时会遇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难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克服这些难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搜索、调阅别人的学习成果,从别人的学习成果中吸收活动经验。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可能会认为,引导学生这样做,不是在鼓励学生抄袭吗?其实这不是抄袭,而是学习,当学生大量的借用别人的学习模板,从中积累到数学活动经验以后,学生便有机会整合数学经验知识,比如学生可得到以下解决数学问题的注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搜集相关的数据――科学的分析相关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来分析一个实例 ――通过实践来说明提出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师在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借鉴既有的解决数学问题模板来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在积累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学会建立新的数学模板。

三、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整合数学理论知识

当学生通过参加数学活动吸收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解决数学活动能力以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学习成果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实践中继续反思,进一步整合数学理论知识。依然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的关系为例。当学生通过参加数学活动,发现父母身高对子女身高的影响仅仅只是一个部分,子女营养的吸收、体育锻炼的情况都能决定子女的身高时,他们的教师便引导学生把调查的结果公布到网络上,鼓励众人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父母身高和子女身高的问题,不要过于迷信父母身高对子女身高的影响。当学生发表了学习成果以后,有专业人氏给学生提出意见,比如认为学生的抽样方法不够科学、建立的数学模型有漏洞,认为学生的统计调查报告并无足够的说服力。学生听到这些意见,刚开始觉得很沮丧,认为辛苦努力的结果居然被否定。他们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呢?能否进一步的优化样本抽取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抽取,是否可跟给出意见的专业人氏交流?学习小组的成员便不再沉浸在沮丧的情绪中,而在与专业人氏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学习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流数学经验,从交流中进一步吸收数学知识,继而整合数学知识系统。

总结

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可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深化数学理论知识、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晶. 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探究幂函数[J]. 福建中学数学,2009(03).

[2] 第十二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题及解答[J]. 中学生数学,2009 (05).

上一篇:幼儿园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思修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