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22:36:50

生活经济论文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矛盾冲突

(一)存在的问题;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费27%,减少CO₂,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排CO₂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而且中国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温室气排放将持续快速上升。按国家发改委规定目标,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十一五期间累计职只能达到20%,每年在5%以下。据统计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为5.18%,四川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略低于全国水平,达到4.45%。从节能来看,今年至少要降低4.5%,才能完成五年任务。环保方面,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还要完成减排总量的6%~7%的任务,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₂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CO₂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中国经济南“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已被严重挤占,必须探索新型低碳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历史,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已经和持续过多地占用全球碳排放空间,全球已失去了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机会。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因此,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单纯是规模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其参照标准将不仅是GDP数量和股指,还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多重指标。对中国来讲,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供很好的机会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变,促进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尽管目前我国进行二氧化碳绝对减排还不符合现实国情,但是结合国内的能源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减缓排放的效果及需求,实现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应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投资于新能源、洁净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等形成资本积累,通过资本增长率提高来促使产出增长率提高;二是新增投资于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并外溢到其他经济部门,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产生内生增长;三是新增投资到低碳产业部门,往往会形成新的就业,于是通过劳动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四是新增投资用于改善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碳生产力提高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要坚持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道路。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因此,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应该强调发展过程和途径,通过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能源需求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目的,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应对两个全球危机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的形势下,我国应把低碳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关系的核心战略选择,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三、发展低碳经济采取的对策

(一)在武汉城市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近期,我国已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重点,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近期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目标任务,以优化能源结构。在中期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沾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除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外,还必须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战略性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应减少地下含碳能源的开采,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今后优质能源发展空间包括将核电作为主要的发展能源,把天然气作为能源调整的重要部分,坚定地发展水电,在分析技术、经济和可行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发展其他可再生能源。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能结构,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要强化工业节能,推进建筑节能,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动政府机构节能。特别要注意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力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走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当前,湖北省正在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乃至全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根本上是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2008年11月,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行办法》,要求对转让无偿取得的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所得收益,应当按照转让方的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缴纳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出让金。在今年武汉市“两会”上,也有政协委员提出武汉城市圈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其建议包括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法规、建立排放管理机构、保护大气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使用清洁能源等。为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潜力调查

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全省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自然资源、科技资源潜力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动态数据库。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领域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虽然今年武汉市“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发展城市圈低碳经济。但目前就政府层面看,湖北省及城市圈尚无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规划,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应尽快制定并出台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将该规划的相关目标和措施整合到其它各项规划和政策中,形成城市圈发展规划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3.加强低碳技术的引进、开发及推广

低碳技术包括节能、传统一次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我省在开展CDM项目与发达国家签署协议时,在重视单纯的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买卖等资金的引进的同时,更要重视低碳技术的引进。主要是积极培育环境交易市场,提高在碳排放市场交易中的议价能力。鼓励企业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鼓励企业通过CDM项目融资实现技术改造。争取更多CDM项目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以获得更多资金及技术支持。

4.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示范

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在冶金、石化、化工及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以此带动各领域低碳经济的发展。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小区)进行低碳生活示范区试点,在绿色交通、建筑节能、园林绿化、小区环保、垃圾利用、资源再生、市民参与等方面进行率先探索,以此带动城市圈低碳经济的发展。

5.制定实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探讨运用政策手段制定相关优惠机制,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综合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研究建立适应武汉城市圈的低碳经济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构建低碳创新政策,包括低碳政策的建立,调整现有的政策体系,包括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政策体系、资源节约使用的政策体系、经济生态核算与环境价值评价的政策体系。制定低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技术预见,要发挥产业低碳技术政策在市场激励中的作用,政府用政策激励和保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适当增加环保投资,开展环境资源税和环境补偿税的收费。完善低碳管理机制。通过低碳管理的统计、核算、认证和标志等手段,来建立起低碳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管理机制,分析管理成本的支出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二)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制定低碳经济国际规则

不了解低碳经济贸易的国际规则,我国企业将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碳排放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国企业及时参与规则的制定非常重要。目前,企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应对其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科技创新。

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中围企业应该而且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

(三)个人应选择低碳生活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就议论文而言,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人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文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文作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微观经济论文和中观经济论文。

1、宏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文。

2、微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人、财、物组织等方面的论文。

3、中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某一地区(省、地、县)或部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研究某一行业(如钢铁、纺织、邮电等)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论文。

(二)按论文的功能分类按论文的功能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论争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和高度概括的方法,对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探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利益调整、经济发展规律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应用研究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研究某一时空条件下某一经济现象的具体状况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3、学术论争型经济论文,是指就某些经济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开展争鸣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篇文章中的理论探讨或工作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或展开争论。论争的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论争的内容范围很广,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

4、调研报告型经济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报告基本状况、发现新生事物、总结典型经验、揭露存在问题等四种类型。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按论文的体式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性论文、考证性论文、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性论文,是指运用抽象、概括、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经济领域某些概念或原理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与分析的论文。所谓纯理论性,并非是指完全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就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这种研究不是以实例作佐证,而是以公理、定理(包括法律规范)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推理,由此得出新的结论。

2、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借以为据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现实资料;法典法规资料;经典作家的言论;对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3、实证性论文,是指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经济论文大多都需要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但实证性论文对事实资料陈述得更详尽,对论点的论证一般多是根据所列示的事实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阐述。用事实说明是实证性论文的基本特征。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就经济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否深入透彻,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有关经济研究方法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严谨、创新是对方法研究性论文的基本要求。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的论文。这里所说的调查,包括深入现场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也包括对各种渠道所提供的统计信息资料的搜集。调查报告性论文与实证性论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陈述事实,结论只是精练的几笔,起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后者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依据观点选用资料,用事实说明观点。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经济问题的论文。这类论文要求所举实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分析使人们由此受到启示,并由事件的本身对某些经济问题的本质有个透彻的认识。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经济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的论文。这类论文,必须有的放矢,或是针对某一篇文章的观点,或是针对某些人的普遍看法,旗帜鲜明地陈述己见,提出不同的认识。

(四)按论文的作者分类

按论文的作者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学者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和学生论文。学者论文,是指专门从事经济理论研究或教学工作且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造诣的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泛指不属于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也不属于在校学生的其他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是泛指在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院校学生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又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三种。学年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每一学年度所写的、以考查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论文。撰写学年论文是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由此可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写作水平。学年论文论题不宜过大过难,篇幅不要过长,所论及的课题主要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写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论文撰写的经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毕业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习成果、培养科研能力并取得毕业资格的论文。毕业论文的篇幅有规定的要求,论述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它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中带有基础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或某一热点、难点问题有一定见解,能够反映出学生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学位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攻读学位的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获得相关学位的论文。学位论文又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种。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论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所谓选题就是指选择研究的课题,也就是明确论文写什么或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有了好的选题之后,文章似乎也就完成了一半,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题好一半文”。选题在经济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可以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尤其是在经济研究领域中,发现和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甚至突破性的问题,不仅对本领域的实际工作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正向的推动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是衡量一篇经济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经济论文写作过程的起点的选题工作,就成为写好经济论文的首要环节。能否恰当地选择研究题目,也是能否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

二、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

象做任何事情一样,经济论文的选题也要本着把客观需要与主观可能结合起来的总原则进行,只有既是客观需要,个人又有能力和兴趣去努力的选题,才有完成的可能,也容易出成果。具体说来,经济论文写作的选题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考虑写作者自身的条件

经济论文写作者的自身条件包括对研究课题的兴趣、专长程度、占有资料的深度和广度、驾驭资料能力的强弱等等,如果是集体研究项目,还要考虑参加者的数量与知识结构的搭配是否合理等因素。在这些条件中,尤其重要的一是兴趣爱好程度,这是选择研究课题的一个前提。如果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拥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即使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在所不辞,而具有这样的精神,正是搞好科研工作的最大优势。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选题时对这一点应当充分重视。二是在选题时应当考虑个人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既指知识水平,也指专业特长,它是进行研究的基础。考虑个人能力就是说要从个人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选择自己能够驾驭、并能扎扎实实地研究进去的课题,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跳一跳,够得着”的选题最好。

(二)选题时要了解本学科、本课题领域发展的状况和需要

这一点是与经济论文写作较强的社会功利性有极大的关系。作为应用写作大家族的一员,经济论文的写作目的,不是为“放诸名山,传诸后世”或者成为私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要在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经受检验,换言之,只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领域,或者说对相应层次的决策者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论文才是有价值的,这也是经济论文写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正因如此,经济论文写作者应当拿出相当多的时间来做“情报工作”,包括了解本学科、本课题目前的研究动向;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前人或别人是否研究过、已经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研究或需要补充;解决自己所选择的课题的迫切性等等。这些工作当然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绝不是“无用功”,它不仅对开扩和启迪思路有好处,而且还可以避免咀嚼别人的思想,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就写作过程来说,前期的充分的资料准备也是下一步顺利进入写作状态的基础,就是说没有“知己知彼”“袖手于前”的从容,也就不会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潇洒,这一点,相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是深有体会的。

(三)要考虑课题的现实性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一个课题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社会是不是需要,“合于世者,百篇无害”,否则,“一篇无益”,就是在强调文章写作的社会价值。经济论文写作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选题时更应当把现实的需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予以关注。当然,伴随课题的较强的现实迫切性而来的,往往是由于我们自身眼界的限制、对课题把握能力的限制,使我们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容易出现一些疏漏甚至错误,不能够自圆其说。这一方面需要学术界有相对宽松的研究环境,对探索者给予充分的理解而不是求全责备,另一方面,也需要作者有足够的理论勇气面对缺欠、承认不足,允许商榷与争论。而积极的健康的学术争论,正是推动科学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途径。

(四)选题宜小不宜大

撰写经济论文,特别是初写论文的作者,在选题时切忌贪大,最好不要追求撰写全面论述、长篇大论式的文章。这是因为,从作文法的角度而言,题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广,做成短文章,则在有限的篇幅内势必面面俱到,这样作者的思想就很难深入展开。另一方面,题目大,则搜集资料、研究分析资料的工作量就很大,费时费力,不好把握,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天长日久,思路时断时续,不容易出成果,有时就只好放弃。题目定得小一些,作者就可以从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入手,选择一个有新意的研究或论述角度,从容地展开自己的思想,更容易作出好文章。题目小,还意味着立意的集中、单纯。但万事都有一个“度”,选题也如此,题目太小,对锻炼自己的研究和写作能力不利,文章本身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地说,选择那些本研究领域的某一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问题的焦点,这样的小题目才是恰当的。

三、经济论文选题的类型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财政投入

一、我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论文的基本保证,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促进产品低碳开发,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资料显示,我国l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能耗过高不仅给我国带来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走低碳经济之路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石油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但是我国的煤炭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近期看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可能会带来相当大的能源安全隐患。走低碳经济之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约束状况。我国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等低碳或无碳能源蕴藏丰富,但利用率一直很低,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走低碳经济之路就是要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性缺陷,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二)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能耗物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十五”期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的目标基本上都未完成,全国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在2003年后出现反弹。发展低碳经济论文,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可以显著减少废水、废气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总之,走低碳经济之路是实现我国“十一五”各项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协调经济发展、维护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方法,是打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

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储量达到94%占有绝对优势,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5.4%和0.6%。这种“煤富、油贫、气少”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不可避免的长期存在。过去20多年,中国努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样化,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1年的66.7%。但近年随着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攀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又有回升势头,2006年达到69.4%的水平。

由于煤炭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

尽管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但其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很低,到2006年总共只占到总能源消费比重的7.2%,远不能满足我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由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经济发展阶段不适应

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投资依赖性大。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工业发展战略也使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一方面,从工业发展来看,投资增加加快了重工业的发展,对能源、交通的需求也增加,碳排放随之增加;其次,从居民生活来看,随着经济增长、人均GDP增加,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碳排放水平也增加。尤其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碳排放增加速度很快;另外,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砍伐森林、破坏环境为代价,使得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如何统筹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三)资金投入缺口大

我国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严重不足。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以来,当年安排预算235亿元,其中用于促进节能产品与技术的创新、示范、推广及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仅90亿元人民币。2008年节能减排资金增加到了270亿元,其中用于节能方面的资金为125亿元,包括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6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建筑节能补助资金15亿元,支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支持节能能力建设资金lO亿元。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财政部明确提出将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专项用于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将有单达到495亿元人民币。?从投入力度上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论文转型过程中,引进技术的年需资金应当达到250亿美元(约合1700亿人民币),只有近500亿的财政支出预算显然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将可能成为我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重大障碍。

三、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打造低碳经济模式

1、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

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相比,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拉动能力强、能耗低排放少等特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但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刚刚超过50%以外,绝大多数省市第三产业比重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2006年时,上海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就已经达到全市GDP增加值的51%,位于中心城区的卢湾区第三产业比例更是达90%以上,其万元GDP能耗只有0.24吨标准煤,而当年全国平均万元GDP能耗是1.21吨标准煤,平均能耗最高的宁夏更是高达4.099吨标准煤。可见,实现同等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服务业将远低于工业。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业,积极发展商务、文化等服务业。

2、推动技术创新,改造高碳产业

在向低碳经济论文转变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对钢铁、水泥、电力等工业部门的低碳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流程效率,实现产业的结构性升级。在能源结构方面,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是把创新低碳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之一,各国都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廉价、清洁、高效新能源技术。针对当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短期内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研发上我们首先应当着眼于发展清洁煤技术。借鉴英国、美国的经验,建设低碳示范发电站,加大对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的资助。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对经过示范验证可行的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使新技术具有市场竞争力。随着旧电厂逐步退役,我国应逐步降低新建电厂的碳排放标准,推动高效清洁煤炭技术的商业化,同时加速下一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示范推广。同时,应当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在短期内尚难形成规模,当前可以适当加大核能发电和水电的装机容量。但是,不少新能源开发始终受到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困扰。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中应把重点放在降低成本,开发出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经济型新能源上。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支持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很多经济结构转型中深层次问题,而且前期资金投入相当巨大、技术改造难度很高,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制订出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财税政策体系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1、调整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投入

发展清洁能源、改造传统落后产能都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安排。从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看,国家专项用于这部分的资金将达到495亿元人民币。然而,资金投入不足仍然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论文的瓶颈,在未来仍要加大对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支持力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1%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平均为2.9%。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发投入比重不断下降,1997年仅为0.54%,近几年有所上升,也不足1%。因此,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进一步向节能减排领域,尤其是技术研发领域倾斜。

目前我国已经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政府应该继续整合各部门专项,由财政部统收统支,避免财政资金平均分配和“撒胡椒面”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可考虑设立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新能源开发等预算科目,用于专门核算低碳改造和研发方面的收支情况。

2、改进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应该改进资金投入方式,采取政府采购、建立基金、贷款贴息等办法,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自2004年起,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鼓励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金额占到同类产品政府采购金额的比重达到60%;在此基础上,2007年国务院对节能产品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全年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达164亿元,占采购同类产品的84.5%。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采购招标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必须坚持效率性、公开性、公平性、竞争性原则,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扩大政府环保产品采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财政贴息和补贴则可以通过少量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中来。

当前,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纷纷出现了由财政投入资金,地方政府管理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或“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的目的是帮助和鼓励企业发展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成立“国字号”的“中央低碳经济发展基金”,由财政部出资,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管理。该基金的核心任务应当是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对碳密集产业的改造,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建立低碳试验区,达到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示范效果,同时吸引私人投资、银行资金进入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领域。设立该基金,财政部可以先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保本经营,滚动发展。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是在节能减排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产品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这些企业加速研发有利于低碳经济论文发展的新产品、新工艺。同时该基金还可以以股权投资等手段参与传统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节能及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推广项目等等。在技术改造完成或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后以股权交易、转让等方式退出,所得收益再用于投资其他项目,实现基金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3、完善税收政策,鼓励经济转型

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也对资源税和消费税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我国节能设备和节能产品的生产推广及使用收效不大。针对我国当前过于倚重鼓励性政策的税收体系,我们应当引入有奖有惩、奖惩并重的政策。资源税是与节能减排事业关系最紧密的税种,我们应着力改革现有资源税制度,从征税对象的角度来看,将一些尚未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的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这样,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全面保护;从税额计算来看,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额,甚至可以尝试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相结合的征税办法。企业所得税是调节范围最为广泛、作用最为直接的税种。我们应该以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各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身特点为出发点,将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将减税基与降税率相结合,设计出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企业所得税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制度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效应。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新税种,例如开征环境税、碳税等等,将一些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纳入征税范围,加大这类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空间,遏制生产冲动。同时引导社会投资向节能型产品的生产转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尽管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论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仍然深信,低碳经济模式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当前这个大变革的历史机遇,将改革扎扎实实的推进下去,用合理的市场手段和政策导向来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注释:

[1]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

[2]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发展研究)2009年第2期。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我不属于她们,至少在精神上。”她说。

事实上,“属于哪个群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王炼利。退休后,王炼利写了几篇经济论文,并开了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博客,逐渐在经济圈里赚到一点名声。在公开场所,她喜欢被人称作“王老师”,尽管她只在学校读到初中二年级。她是一个开了17年车床的退休女工。如今,她仍住在二十多年前的房子里,沙发、书柜、缝纫机挤满了不到十平方米的客厅。退休后,第一个月拿到865元退休金的她清楚,自己其实跟楼下大多数退休工人没什么区别。

但她并不甘心。从一开始,她就不愿意接受“小人物”的命运。她从小的理想是当政治家,刚上初中,就跑到华东政法学院,看国际政治系什么样。12岁那年,她甚至一个人跑去上海青少年宫看秋瑾的血衣,她崇拜英雄。

只是,和大多数被淹没的普通人一样,生活没有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中止了她的学业。1977年,女工王炼利在刚恢复的高考中考了高分,但因政审不合格,她不得不再次回到机器旁。8年后,生性好强的她通过了17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成了四五千人的造船厂第一个靠自学取得大专学历的工人。

1988年,王炼利换了工作,干起了工程预算、审计,整天跟数字打交道。她发现数字“像艺术一样迷人”。1994年,“全厂审价一支笔”的她因为不肯在一份工程决算价只有10万元却报价100万元的决算书上签名,被迫从国营船厂辞职,此后,她在其他私营企业、上市公司辗转,所从事的工作都离不开“用数字说话”。到2004年,她关于房地产、国企改制等问题的经济论文先后发表。瘪了多年的理想气球,又渐渐膨胀起来。甚至有人称她是“民间经济学家”。她还学会用“列昂惕夫矩阵”、“无差异曲线”、“科斯定理”这些专业术语。她还能演算像天书一般奇形怪状的数学公式。2002年冬天,当王炼利退休时,八十多岁的婆婆原指望她多承担点家务,可她却更忙了,成天在屋子里演算。有一次,为在电脑上找到程序算出数字的连续40次方,她熬了整整一夜,早饭也忘了做。

起初,王炼利的文章并不受内地媒体重视。于是她转而把论文投到香港,甚至放到网上。她经常给著名学者写邮件,兜售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她的论文在圈内有了一定影响。

她自称自己“也许是中国最著名的退休女工”,然而她的家人丝毫不觉得她“著名”。她的论文,她老公一个字也没读过,她的儿子也称“读不下去”。有人问她:“退休了,抱个孙子享享清福,折腾这些干啥?”她说,搞学术研究的乐趣“无法用言语形容”。按她的解释,做这些事最直接的原因是,她必须拿出数据说真话,以反驳某些官员的“谎言”。

1967年第一次见到巴金时,王炼利在离巴金仅几米远的地方高喊“打倒巴金”。38年后,再见巴金时,老人安静地卧在玫瑰丛中,永远睡着了。在无数的挽联中,她记住了一个:“用忏悔拒绝遗忘,以真话抗拒谎言”。走出殡仪馆,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说真话。”

然而一个退休女工在学术圈说出真话并不容易。偶尔,王炼利也会受邀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有一次,她参加中国房地产税务工作研讨会,在介绍与会者的资料上,她被写成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很多专家学者都称她“王老师”。但当她在发言完毕及时对身份进行更正后,“一些专家学者的脸变得比六月天还快”。

她甚至破天荒地被邀请到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讲台,与她同台演讲的都是世界名校的教授、渣打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不过,当翻译介绍她时,说的是研究员,而不是退休女工。2007年11月19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知道了她的身份,就邀请她给研究生班讲了次课。她第一次真正成了“王老师”。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一、财经论文的“论”

“财经”限定了财经论文的内容,“论”则表明了财经论文最基本、最主要的表达方法,“论”实际包括论证确立、解释阐说、议论评定三种近似而又有功能和形式上的差别的表达方法。这是现在所说的论说文(又称议论文)常用的三种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的不同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章内容、目的、样态的不同。古人把我们今天所统称的论说文曾细分为“论”“ 说”“辩”等类。今天我们所说的论说文其实也分两大类: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

理论文章,对社会生活等研究讨论对象采取高层次整体分析,力求揭示深藏的本质规律,以论证某种理论、确定某种观点、表明某种主张;也有的对某种理论观点进行阐释说明、扩展补充,或者批驳对立面的理论观点。理论文章主要运用抽象的概念、判断,进行富于逻辑性的严密推理,推理论证过程较为完全、细致。论据多理论论据、概括性事实或统计数字。表现出较鲜明的抽象理性色彩。

评论文章,对讨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当前社会生活较为突出、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采取迫近逼视姿态,与日常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直接参与、干预。事例具体、就事论理、夹叙夹议、判明利弊、提出建议主张,论析具有较强跳跃性而不求完全。论据有理论,更有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经验和熟知的古今典型事例。写法灵活,形式多样,有较强的时间性、针对性、现实性。如果说理论文章侧重的是基础理论研究,那么评论文章更注意的是应用理论以及直接对生活和实践发生影响的具体政策、制度、措施等。

财经论文,形形。对于学习写作者来说,主要把握上述两大类型的特点与区别。

二、论文主体的结构问题

论文主体部分的结构布局是写作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尤其对内容较多、较长的论文,当然,结构布局毕竟是个形式问题,其主要还取决于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深入、科学的认识和剖析,取决于对所论的理论观点深刻、清晰、严谨、统一的成熟思考和把握。不过,在考虑结构布局时也有个方法技巧问题。一般来说,要抓好“切割分解”和“排列组合”两个环节。

所谓“切割分解”,就是把所要表明的主论点分解成若干分论点,并依论点的分解对内容材料进行“切割”、归并,形成若干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元”; 所谓“排列组合”,是将分解切割开的“单元”组合起来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严密统一的文章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布局是主、客观的统一。

大凡结构布局处理不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两个环节,违背了某些原则依据,编写结构提纲或者画个结构布局图,有助于写作者把握好这两个环节,处理好结构问题。寻找文章结构布局上的毛病,也可借用此办法。对于结构布局方面有一定素养的读者自然就不必了。

三、财经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角度、论文规模的体现。论文的选题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适当 ,不仅影响论文的水平和成果的价值,也关系到论文的撰写能否成功,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选题对财经论文的写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财经论文选题的出发点,是从研究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出发,从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 出发,研究我国的宏观财政经济;宏观财经论文选题的范围,是侧重于研究宏观经济决策是否得当,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否反映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某一措施的利弊得失如何权衡等。

微观财政经济是社会再生产中单个经济单位的财政经济活动,是宏观财政经济的基础,只有组织好微观财政经济活动,宏观财政经济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决策,必须落实到微观财政经济。二者的关系是:微观财政经济的活动要受宏观财政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以适应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组织好微观财政经济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微观财政经济和研究宏观财政经济同样重要。

微观经济论文应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中选择课题,应遵照有关的方针政策,研究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政策鲜明、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四、财经论文的材料

1.从材料的积累、鉴别,一直到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这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思维过程,也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首先就是寻找参考资料和范文,我们能够在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参考文献和资料,但是同学们通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对参考文献和范文不能合理利用,想偷工减料,直接借用是非常常见的。现在无论是本科论文还是硕士论文都会通过抄袭检测软件,直接影响到毕业,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

2.材料的积累、鉴别、选择和运用的关系。积累是为了鉴别,鉴别是为了选择 ,选择是为了运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选择出来的材料是用来提炼观点的,写文章时不见得都写进去。

财经论文的语言

1.财经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主要指论文的材料要准确、论文的结论要准确、分析问题说明事理要准确。简明性,主要指用语简练明确。稳密性,主要指用词稳妥周密。

2.语言表达特点。叙事简要,说明精当,议理平实。

五、财经论文的提纲

提纲是一篇论文的基本轮廓、蓝图,全文的骨架雏形。它肩负着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任务,作用十分重大,不可忽视。论文提纲,可以写得详细些,也可以写得粗略些。简略的提纲,只需列出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的要点。要点用撮要句的形式标示出来,到具体动笔时,再详细思考,认真琢磨。有了总的思路,文章就会有条有理。详细的提纲,则可具体到每一处材料如何用,分析怎样展开,每一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论述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这样,到写的时候就省力一些。这种方法对初学者较为实用。

六、注意事项

选出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再围绕该研究方向查找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材料逐渐把财经论文题目范围缩小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运管所稽查大队长竞岗演讲稿-竞职演说

【我们的服务】各类演讲稿、竞聘演讲稿、述职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征文、论文(含职称论文、工商论文、公共论文 、财务论文、工科论文、社会论文、艺术论文、教育论文、财政论文、管理论文、会计论文、理科论文、文化论文、医学论文、法律论文、证券论文、经济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计算机论文等)、法律文书、经济研究报告、经济事务文书、英、法、德、俄等外文文书等。无论您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文化、法律... ),无论您需要哪个部门材料(党委、政府、财政、工商、公安、统计、邮电、企业... ),都可打电话(13117350608)、qq(235528730)或发电子邮件与本站联系。

【我们的承诺】依托强大的写作队伍,以市场最低的价格,为您打造最优质的原创作品。

【我们的优势】本站汇集诸多专家学者、报社编辑、各部门文秘工作者,阵容强大且具有丰富的写作基础和经验,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站的每篇文章都属于本站作者原创而来,不存在版权纠纷问题,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

【我们的流程】与本站站长联系(打电话或发邮件)-同意写作-银行汇款-写作-交稿-客户反馈

【我们的账号】 工商银行:9558801911101296371(牡丹灵通卡)收款人:许齐德 汇入城市:湖南省郴州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叫**,现任稽查队副大队长。平时,我总是对同事说,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此时此刻,我却希望最后一个演讲,因为稽查队肩负着广州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生活无规无律,有的是组织,有的是协调,有的是参与,确实一言难尽,但是交通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有人修路,有人快跑,而我,甘当一颗铺路石,无怨无悔。

一、 工作成绩和不足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扎扎实实做好日常稽查工作,确保道路运输秩序良好。

**作为华南重镇,运输市场资源丰富,客货运企业参差不齐。对运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大队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分队的积极性。以 “两站一场”为中心,稽查力量辐射广州,重点打击无牌无证,兼顾其它违章,月度定期进行客货运市场集中整治,逐步净化运输市场。

2.建章立制搞好车管工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车辆管理,如果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不仅没有“安、稳、长、满、优”的可能,而且还是失职。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稽查队人多车多,司机又有一些新手,管理任务繁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常言到“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为了不出事故,少出事故,对部多次召开会议,牵头讨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车辆安全工作作为每周政治学习的必备课,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全力以赴维护好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秩序

春运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更是运管工作的期末大考,全体队领导和队员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年春运受表彰;春、秋季交易会任务重、压力大,管理和服务对象广,值勤人员周密部署、热情服务,受到四海宾朋齐赞誉,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管工作的影响力;还有百万火焰行、中巴足球对抗赛等等重大活动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培养和支持,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辛勤的努力。不足之处是工作较多时,有时有些急躁;在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关心同事生活方面做得不够,我一定加倍努力。

二.立足本职,展望未来,稽查工作任重道远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抓重点攻难点,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两大主题”、“三个转变”、“四个做到”,简称一二三四。

“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群众服务,并把它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大主题”就是围绕改革与管理两大主题,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目前,日本政治正处在极度动摇之中。1955年,时任总裁的鸠山一郎联合自由党,成立了自由(自民党),创建了超稳定的政治体系――“55年体制”。在这个体制下,除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自民党分裂,出现了短时间的自民党下野的情况之外,其他时间均属于自民党执政,或者是自民党联合其他政党执政。

但是“55年体制”在2009年8月的大选中行将崩溃,日本将首次出现执政党轮替现象。鸠山一郎的嫡孙鸠山由纪夫率领的,很有可能赶自民党下台,抢夺到执政党的地位。

日本政治的动摇今后将会延续多长时间?自今年4月开始出现的日本经济的复苏,是否会夭折?日本GDP总量在退出世界第二的地位后,将何去何从?中国及世界对这些问题都十分关心。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本经济并没有因为政局的动摇而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经济在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正常运行。不存在出现混乱、失控的可能。用日本经济蓝皮书的话来说,“日本国内金融秩序仍较稳定,经济社会基础层面尚好,经济本身依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遵循的经验教训,陷入类似20世纪90年代长期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该如何看待日本经济?白皮书从“缩小贫富悬殊”、“公平分配”、“金融”、“贸易投资与区域经济合作”几个方面,对日本经济进行了分析。这些基本上是2008年全年及2009年上半年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总报告里,张季风认为:“2008年日本经济受到了比美国和欧洲更严重的冲击。股市暴跌、出口骤减、工矿业生产迅速下滑、企业收益下降、失业率攀升,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在恶化。”日本经济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谭晓军、王海涛在论文中分析说:“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这个政策是导致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解决贫富悬殊的方法在于公平分配。樊勇明、贺平从日本经济战略的制定方面,分析了该国“一切以国民生活富裕为出发点的民本思想。”

崔岩则从金融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认为“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长期经济停滞中,金融因素不仅贯穿始终,而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日本国内出版的白皮书均为日文版,也有个别由日本机关翻译成英文的,但绝无中文版日本经济白皮书。让中国人了解日本经济,特别是在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国的时候,对这种书籍的需求就特别的紧迫。第二版日本蓝皮书的出版无疑弥补了这个空白。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时尚的天空吹过暖风,使“矫情”犹如细菌一般紧急集合,并迅速成为一种季节性流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

当作家偏爱以“我是农民”而撒娇时,当贪官流行以“我是农民的儿子”而撒谎时,那些在都市糖水里泡大的小资们,也正以“农家情趣”的名义而忸怩作态。就说吃饭,小资们目前最最风行的,不是村上春树笔下的意大利菜,而是“东北黑土地”的玉米面窝头,“山东老家”的大葱卷饼,“江西老表”的红米饭和南瓜汤……吃就吃吧,还大惊小怪地叫唤:“哇,这是什么?好好吃耶!”以玉米面窝头的幌子来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以最不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有这个必要吗?

有饭不好好吃,有话也不好好说。一群人聚在茶坊里打老K,其中一位有事告辞:“你们再玩一会儿,我走先。”没什么道理,就是要颠倒句子结构―― 连价值观都可以颠覆,还怕个把句子吗?因此连刚成家的小夫妻也常说:“碗么等一下再洗,看碟片先。”这种风气一开,说话便成了游戏式的逻辑较量,充满着散装外语的味道,老祖宗留传下来的语言文化,就这样被搅成七荤八素。

小资们的极度矫情,或许还可以原谅;要是专家学者也来凑热闹,那祸害就更大了。有两位文学评论家,高踞雄视,说话也非同凡响。一位先开腔:“我们当下面临的困境是话语权的缺席,或者说,在日趋多元化的话语空间里,文本系统与生活现场发生了分离,我们因此处于失语状态……”另一位接着高谈阔论:“话语集群的重新分配是对语境符号的重构,而这种重构的话语系统,往往与非线性的生活形态处于不对称的错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私人写作的解构惯性……”本不复杂的观点,居然阐述得这般“曲径通幽”,难道不是披着学问外衣的矫情?把文学评论写得像物理论文,将经济述评写得像数学方程,不过是专家们的纸上作秀罢了。直到“张五常热”的流行,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深奥的经济论文,也能写得像董桥的文化散文一样风情万种。

做人的角色,真实是最重要的,但被“矫情”一掺和,生活就无法保存原有的风味。

生活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作文教学,似乎最有效方法是集中力量反复训练。于是乎,在初中,初一初二主练记叙文,初三略略备练议论文;在高中,高一训练记叙文,高二训练议论文。六个年级,围绕着两种文体来来回回地写,暂且不管结果学生是写得好,还是写得不好,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学生离了中学后,三种文体基本不用,尤其是走上社会之后,多数人三大文体更是用不着。于是中学作文教学有了心中皆有,而无人说破的困局――将来基本不用的文体唱了写作的主角,而应该重视的实用文写作、文学体裁写作教学却被忽视或遗忘。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日常实用文四类文体,重点明显放在三类主打文体,对于实用文,笼统地说为“日常”,没有明确文体的规定。而普通高中阶段,虽并没有规定文体,但从“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观点明确”、“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等模糊用语看,文体应当以议论文为主,记叙文为辅,虽然也规定了“演讲”“讨论或辩论”等形式,也有“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但文体的单调是可见的。

这三种文体都属于上位概念,当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文章写作变成只有共性的、条目的性质的三种文体的“训练”时,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其实,文体是丰富的,我们只有在具体的文体里才能更好地写作。比如议论文体种类就很多,最常见的也有社会评论(或称短论)、学术论文和文学评论三种类型。社会评论要求对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评述,要针对问题切中要害,担当广大读者的思想顾问和生活顾问,选材要求“大中取小”;学术论文是描述科研成果,说出前人没有说出的东西,绝不能有感即发,下笔万言;文学评论的对象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文学作品,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与鉴赏水平。如此的写作能力,一个笼统的议论文的章法训练岂能达成?

反思作文教学的的历史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中小学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王荣生语),而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突破困局的途径却很少有人仔细地思考过。

老师们常习惯性按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些上位文体要求进行了训练,也常常惊艳于一些所谓的优秀的作文,但文体训练的价值却不甚明了,也很少有人认真的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学生要写什么样的作文?怎样的作文是可教的?作文教学教师能做什么?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作家写作,可以为人生生命,为民族国家,也有如莫言说“我所以写作,不过是为了传达一个怕挨饿的孤单孩子,对过好日子的渴盼”,如史铁生在《我的地坛》中反反复复地说“写作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写作!”但这却不是众多普通学生作文的原由。写作,个人以为有三种类型:作家式的写作、实用式的写作、指令式的写作。学生作文,第一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绝不是多数,多数的应该是第二种与第三种,也就是应需,应生活之需与应考试之需。既是应需,则是生活需要什么学生当学什么,考试需要什么教师当教什么。回视第一种情况文学创作,更多的是应心灵之抒发,对中学生来说,可作少数人的努力方向,或作为一般学生正餐后的调味品而已。正如叶圣陶在《大力促进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认为的文体教学必须强调实用性: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却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学生要学好作文,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致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

学生应写什么样的作文?张志公也特别强调写实用文,他在《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建设接轨》一文中,从市场经济需要的角度说:市场经济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人们具有怎么样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怎样去适应这种需要?必须研究。学生毕业出来,实用文写不了。医案、广告、产品说明、新闻报道写不了,公文写不了,设计说明写不了,实验报告写不了,企业盈亏情况写不了,市场需求的调查报告写不了,合作经营的协议书写不了,请示写不了,合同写不了,如此等等,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吗?当然不要求样样都能写,而要求在工作中学一学就能写,写有关二三种,要求不高吧。现在,学生最习惯于写抒情散文,别的不会。

张志公所说学生习惯于写“抒情散文”,与王荣生教授说写“文学性的散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当前出现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大量的应试文章,那种围绕一个话题抒情虚情假意的文章。然而这种文章,除了在应试中能得点分数之外,考试后还有何用呢?那么,学生究竟应该写什么文章呢?王荣生教授认为可能解决的方案是,“放眼‘文学性的散文’之外”。横观美国与德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于文体的要求,我们初步明确其中的主体是实用文或叫实用文。

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国际流行的课程标准正顺应了时代所需要的文体写作要求。国际文凭组织(The InternaitonalBaccalaureart Organization简称IBO)提供的国际文凭高中课程(IBDP)是基于一种国际性的教育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公民。其三门核心课程是“知识理论”(Theory ofKnowledge 简称TOK)、“拓展性论文”(Extend Essay 简称EE)、“创造、行动、服务”(Creativity,Activity and Service 简称CAS)。其中拓展性论文,是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领域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写出4000字左右的论文。课题一般选自学生所学的课程,由一名导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学生在论文撰写上需要花40个学时。

美国《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文体形式是这样规定的:分析或评论文章,商业信函,书评或电影评论,人物描写或速写,笔录口授内容,指令说明,实验报告,观察记录,会议记录,指南手册,目标描述,摘要,研究报告,梗概;广告,辩论笔记,投诉信,社论和读者来信,布道演讲,演讲;轶事,自传,传记速写,日记,给朋友的信,内心独白,日志,独白,回忆录,祝酒辞;传统叙事故事:寓言,民间故事,鬼故事,诙谐故事,传奇,神话,爱情故事,吹牛故事;现代叙事故事:侦探故事,科幻故事,故事场景和景色描写,故事开关和结尾;戏剧形式:对话,对话剧,电影剧本,独幕剧,电台脚本,独白;诗歌形式:民谣,五行诗,自由诗,跳绳歌谣,抒情诗,俳句,流行歌曲,模拟物体形状的诗歌,十四行诗等。

《德国完全中学10年级德语课程标准》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指定规范的线性的文章,如写信、简历、求职信、记录、广告词,填写表格;能制作非线性的文章,如统计图、统计表、示意图;掌握常用的写作形式,包括:提供信息性的文章(如报道、说明、描述)、论理性的文章(如议论、评论)、呼吁和号召性的文章(如广告词、演讲)、研究性的文章(如阅读分析、作品阐释)和塑造性的文章(如记人叙事、创造性写作)等。”

美国马萨诸塞州与德国的文体要求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中学写作文体种类繁多,划分细致,不是只提出上位概念的文体要求,而是落实到具体的文体中去;二是以实用为主,训练学生将来用得着的文体。相较之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文体的规定,用语过于上位,抽象单一,不注重学生将来的实用。

怎样的作文是可教的?当我们把写作分为作家式的写作、实用式的写作与指令式的写作时,我们就会发现,作家式写作是不可教的,作家式写作换种说法叫作家的创作,即具有独创性。这种独创性即为不可重复性,也即非教学性。那么,作文教学只有培养的是学生的写作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文体的写作,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写平平常常的好文章。基本能力、基本文体、平平常常的好文章,存在于实用式写作与指令性写作中,因为其可重复,也就是可以“训练的”。

实用性写作,从常规体式来看,有公文类,如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规章制度;工作文书类,计划、总结、调研报告、简报;科技文书类,科学实验报告、科学成果申报书;便条类,请假条、留言条、借据、收条、领条、欠条等;书信类,家书、专用书信(求职信、推荐信、申请书、邀请函、聘请书、贺信、投诉信);宣传类,演讲稿、解说词、标准与口号;礼仪类,请柬、讣告、悼词、对联;新闻类,消息、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访问记、调查报告、网络新闻、新闻评论;论说类,学术论文、经济论文、读后感、序跋;广告类,商品广告、商品说明书、营销推广计划;启事类,招聘启事、招生启事、征稿启事、庆典启事、开业启事、寻人(物)启事等;传记类,人物传记、人物评传、回忆录、史志;也有新兴的新兴实用文,短信、博客、网络回贴等等。这些看似繁复的文体,都有其固定的体式,也有共性的特点,所以并非所有人、所有各类都需熟习,择其需要的训练即可。

指令性写作,更多在应试,如按照通常试卷中规定,要求自定文体,仿佛既有文章类,即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与说明文;也有文学类的,如小说、戏剧、散文与诗歌。但从可教性来看,也只有文章类。也难怪阅卷时把文学类归到文章中去。

文学类文体的不可教性,但并非在中学阶段就无所作为,中学文学写作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作家和诗人, 它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表达生活的能力, 强调通过文学创作负载起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从文学写作的过程看, 文学创作要求作者向纵深方向拓宽生活空间, 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以中学文学写作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人生视野, 在无形中把学生带入更开阔的人生领域, 体验观察到别样的生活和情感。学生要写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就必须倾注自己的情感, 用审美的方式感受生活,也拓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 使学生的心灵逐渐丰富,为人格的完善莫定基础。

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今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的发生、传播、利用、更新,无论在容量或者速度上,已经超越了过去的任何时代,互联网中BBS、个人博客等媒介已经成为许多人心灵栖息、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的时代,这些时尚的写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信息社会里,善于时尚写作的人,是最能获得良好生存状态的人,较高生活质量的人。

上一篇:生态经济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区经济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