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面范文

时间:2023-03-13 17:19:05

生活方面

生活方面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156-01

几年前笔者曾接手过一个一年级班级,当时有位老师说,某某太“笨”了,一年级都念了一学期了,2+3还不知道等于几。第一节课正好是数学,我设计了几道非常简单的口算题,并有意把“2+3”掺在其中让这个学生去算,他果然算不出,当时我的态度非常温和,问他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他回答得很好。我又问他家都有哪些小动物,他高兴地告诉我家里有鹅。我问有多少只,他说有8只。我说:“老师家也有3只鹅,如果都送给你家,一共就有多少只了?”他想了想说:“那就11只了。”我又说:“如果老师自己留一只,只给你2只,就是多少只了?”他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说:“10只。”我立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说他算得很对,接着我又提了几个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问题,加减法都有,他虽然很吃力,但却基本上都能答对。随即,我又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看得出他非常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天天放学把他单独留下来补课,每次都是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入手逐渐由形象到抽象,结果一学期下来,这学生竟然成了班级里的优等生。可见,这个学生原来不会算“2+3”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他对抽象的“2+3”不感兴趣,他不会算抽象乏味的“2+3”却会算生活中的“8+3”,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深思。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信息,让学生愿意学,而不是强迫学生去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双边活动,寓所教知识于游戏和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有时候,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往往要比老师喊破嗓子的灌输有效许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充满吸引力。

二 让学生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后让学生去观察体验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当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而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给他们提供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需要多长时间等。也许,学生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能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让学生体会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 尊重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闪光点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要搞一刀切,更不要歧视那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相反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不要轻言某一个学生“笨”,更不能当着许多人的面去说学生“笨”,因为儿童的心理品质往往比较脆弱,老师不负责任的评价会毁掉学生的自信,扼杀学生的自信,是教师的“犯罪”。

四 用爱心去引导每一个学生

要用爱心去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学生,其实再“笨”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宝贝,要把每一个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容得下各色各样的学生。天生智障的舟舟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能够成长为传奇的音乐指挥家,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更何况通常所说的“笨”学生绝大多数在智力上没有任何缺陷,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在某些方面接受较慢而已。

生活方面范文第2篇

首先,礼仪是人与人交际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现实中我们如何注重礼仪和交际呢?首先我们要理解礼和仪的意义。

“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但是你只是口头说说尊重没有用,这就要求你善于表达,你得会说话,有眼色,懂得待人接物之道。“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逢年过节,家里会来客人。有时候家里来的客人彼此之间是不认识的,作为主人,你要为客人相互介绍。谁是介绍人呢?女主人。要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同事某某”,“那是我的同学某某”,你若不介绍,有时候就会失礼。

规则有助于良好秩序的建构。遵守交通规则可以使交通顺畅,确保人身安全。可我们经常看到堵车情形,大多是由于一些人不遵守规则,抢道抢行、乱闯红灯,造成交通混乱,贻误自己和大家的时间,其后果自己也未能预料。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比我们的车多得多,但行驶有序,规则使然,我们要向人家学习。规则是约束彼此的行为,使之为大家的自由提供保证;规则似列车前进、前行的轨道,有之就可以加速平稳前行。

应该像军人那样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让规则更好地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让规则走进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让周围的人们在平和的氛围中享受成长、成熟和成功的愉悦。心中盛满正义善良规则的人,其言实,其行稳,其举止令人敬仰,其未来绚丽多姿。所谓原则,就是一种制度、规则、准则,具有不可随意变更的刚性。而生活原则,即是生活过程中既定的规则。生活原则,是每个人进行自我约束所必需的,没有生活原则的人,生活就会一团糟,就会远离健康人生,就会失去自我,不仅事业难成,生活质量也不高。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生活原则,并要一贯坚持。

规则,使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规则,使我们的世界和平美好;规则,虽不起眼,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生活不能没有规则。如果没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灾难。那些确定了健康文明生活原则的人,也并不见得都能“修成正果”,这就看能否做到始终坚持。有的人虽然确立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但经不起各种诱惑,总是在需要坚持一把时放弃了。比如,我们身边就有那种把不抽烟不喝酒作为生活原则的人,一般情况下,他也能够坚持,而在朋友聚会、遇到高兴与痛苦之事时,却经不起旁人的“劝说”,于是便随波逐流,把自己的生活原则丢到一边去了。可见,能坚持的是难能可贵的。

坚持生活原则,遵守生活规则,是我们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一个生活健康的人的需要。我们虽然不是名人,不是有突出贡献的人,但只要我们愿意,做一个有生活原则、做事讲规则的人同样不难。

生活方面范文第3篇

一、我区城市贫困居民的概况及其生活状况

区是老工业基地,非农人口近60万人,困难企业150多家,下岗失业人员多。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民政策在我区得到较好落实,我区城乡居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绝大多数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但经济再发达,也有贫困群体,贫困问题是世界共性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企业下岗、失业机制的启动,大量隐性失业人员显性化,失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而社会保障体制转型的滞后,失业救助的力度不够和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完善,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到的救助有限或根本得不到社会救助而沦为贫困者。说明城市新贫困的实质是适应体制转轨的失业型贫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区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地区,政府的贫困政策也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当时城市贫困居民占城市人口的比重很低,主要是“三无”人员(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90年代以来,同全国一样,我区城市贫困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城市贫困人员日益增加,贫困群体的规模较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主体,城市低保是城市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兜底安全”。截至4月底,我区城市居民家庭最低人均收入低于170元的低保对象已达13737户42002人,其比例达到全区非农业人口的11%。其中在职职工1845人,失业人员33769人,离岗职工3487人,离退休人员370人,"三无"人员31人,企业干部357人,重点优抚对象785人,其他人员1012人。因其他原因未能纳入城市低保的贫困人员404户人。

二是城市贫困群体构成有新的变化。目前城市贫困人员的主体除了传统的民政救济对象外还有下岗和失业职工及其家属,且中状年较多。贫困群体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三无”人员,即长期以来由政府民政部门救济的社会救济对象;

第二类是贫困的“失业”人员,即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70元贫困线标准的居民;

第三类是贫困在职、下岗人员以及退休人员,即在职人员领取工资、下岗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退休人员领取退休费或养老保险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170元的居民;第四类是残疾、疾病等其它原因造成的贫困居民。

三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有所加深,生活相当艰难。这部分人不仅是收入很低,而且生活的安全感比过去大为降低,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其中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的人对前途缺乏信心。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导致人们“相对贫困”感的增强,对社会心理造成很大冲击,相对剥夺感较强,有一定不满、悲观和逆反情绪,如引导不好,容易引发。?

四是产生城市贫困人口的原因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城市扶贫解困将有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这次从脱贫可能性方面对低保对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全区短期内可以脱贫的人占低保对象总数的40%;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有希望脱贫的(子女成绩好、有望上大学或子女即将成人等)占总数的30%;短期脱贫无望的(病残无力、好逸恶劳)占总数的30%。

按我国通行的贫困概念,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别。在我区绝对贫困人口在现行政策下已基本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的范畴,实现了“应保尽保”,已基本摆脱了绝对贫困的困境,但其生活仍十分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贫困家庭实际收入低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次调查表明,贫困家庭收入极为低下,相对贫困程度日益加深。据统计,2005年我区贫困家庭人员月均收入为175元,仅占我区人月均收入的%,贫困家庭不仅就业者收入低,而且就业人口少,家庭就业面为45%,低于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贫困家庭人口户均为3。9人,比平均人平多人,每一个就业者要负担3。1人,比平均水平多负担1人。

(二)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仅维持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低水平阶段。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亦极为低下,总体消费支出以吃、住为主,仅停留在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状况,享受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受到明显抑制。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食品的需求以吃饱为主,膳食结构远远未上升讲求科学、营养、合理的水平上来。贫困家庭每户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达5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从其消费量来看,粮油主食消费与平均水平相关不大,但肉、禽、蛋、水产品等副食的差距甚大。这次调查中,平常大多买最便宜的素菜吃,有的去捡菜帮子度日;有20%的家庭每周才能吃到一次肉。

二是衣着支出数量少、档次低。每年在衣着方面的消费平均仅100元左右,有的家庭除了给长身体的孩子添置衣物,自己则不添。

三是耐用品消费量少质次。目前城市居民家庭已普及的日常生活必须的耐用消费品中,调查中有40%的贫困家庭没有洗衣机,30%的没有彩电,即便是有这些电器的家庭,也大都是使用了多年,接近或超过淘汰的年限。而其它高档耐用品如空调、移动电话、微波炉等拥有量则更低,四是住房状况差。有没有房产是反映居民贫富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表明贫困家庭60%有自己的住房,租房占40%;住房质量和居住条件明显不如平均水平,绝大数住普通平房和简易楼,有的还是搭棚居住,其中三分之二贫困家庭使用公用自来水,无单独卫生设备和厨房等配套设施。

(三)家庭无积蓄,负债较重,抗御生活风险能力极其微弱。尽管贫困家庭尽量压低消费水平,但绝大多数家庭仍然没有任何节余,我们这次调查的贫困家庭中,60%的家庭有数量不等的借款,多在千元以上,最高的上万余元。大多数贫困家庭维持低水平的收支基本相抵,甚至寅吃卯粮,收不抵支,许多消费受到抑制,抗御风险能力极其微弱。许多困难家庭反映最怕的是过“三关”:生病关、子女上学关、年节关;他们最发愁的是无力承受日益加重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有70%的家庭反映享受低保后治病、上学仍有很大困难。

一是教育支出超出贫困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同样重视子女教育,大人节衣缩食也要尽量让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但高中以后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教育费用,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贫困家庭不堪重负。

二是医疗保健问题突出。贫困家庭成员生活处于贫困之中,营养状况差,生存压力大,患病率也往往高于其他家庭。调查中体弱、有慢性病、严重疾病的占25%,有残疾的占18%。近年来,医疗制度的改革,个人负担医药费的比例逐渐升高,医药费、治疗费大幅上涨,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导致其承受大病风险的能力更为脆弱。

目前,贫困人群在就医中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较高的“就医门槛”,被迫放弃治疗;

第二是因医疗费用高,被迫中止医疗;

第三是无法承担长期或巨额费用,导致治疗不完全、大病得不到充分治疗,被迫拒绝接受治疗。

形象地讲,一是“看不起”,

二是“治不起”。

调查显示,贫困家庭一般患病后,50%的自己买点药吃,30%的到街道诊所看病,20%的小病不看,大病能拖则拖,甚至放弃治疗。

二、产生城市贫困群体的原因分析

造成城市居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体制和政策变动方面的原因,也有贫困家庭和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历史方面的因素,而且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错综复杂。

(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大面积下岗和失业,是贫困人口增加的直接根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和产业调整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日益暴露,国有企业严重冗员、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发挥等问题较为突出,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更进入了下岗和失业的高峰期。一些企业被迫破产、停产、半停产、转产或被兼并收购,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剧增。如米公办事处辖区破产、改制企业有46家,现有城市低保对象1220多户4000余人(其中失业人员820户)。因收入等原因未能纳入城市低保的贫困人员19户。企业改制后职工下岗、失业导致辖区范围内3000多户收入偏低,其中800多户家庭人均收入仍在170元以下。市直大型企业合力集团,单位改制迟迟不能到位,致使该单位100多户家庭无收入,区属企业如锡达服装厂,单位改制后无资产变现,由于单位位于铁路边,单位无资产变现,改制无法进行,这些职工家庭大多论为贫困户。

(二)企业效益低下,职工收入低,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是城市贫困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受旧体制束缚的行业和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影响了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特别是资源利用和竞争的不平等,一些行业和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政策,企业职工收入低,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而且有的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打工辛辛苦苦一个月才得到400元左右的报酬,不如一个月吃170元低保,有的还不能按月领取劳动报酬,甚至有的行业和企业不景气,对职工乱罚款,扣发、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了职工家庭收入和就业积极性。致部分职工家庭收入下降,成为城市贫困人口。如汉汉办事处某特困企业公司欠债高达_万元,其中欠职工工资_元、失业保金、养老统筹金、退休职工工资、下岗职工生活费,欠在职职工医疗费_元。

(三)劳动力供求结构脱节失衡,就业环境低迷,是部分人生活陷入贫困的原因之一。多年来,我区对企业扶持重点是“抓大放小”,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就业岗位增量增长趋缓,国有和集体单位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而吸纳就业最多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展步履维艰。加之政府财力有限,投入力度不够,使下岗再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不畅,供求脱节。另外,城市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大量从农村转移的青年剩余劳动力,无疑对城市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全区城镇今年需要就业人员达到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需要转移,而全区新增就业岗位只有个。调查显示,在贫困家庭的劳动人口中,半数以上处于失业、下岗、待岗、长期病休、提前内退、待业等状态,是正常就业人口的近3倍。而他们中夫妇双方都下岗或失业的占1/3,不少人下岗在3年以上,基本耗尽了家庭的所有积蓄。

(四)城市“三无”对象作为特殊弱势群体,生活相当艰难。据调查核实,全区有城市“三无”对象31人。这部分“三无”对象有以下特点:一是年老且体弱。“三无”对象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15岁;81周岁以上17人。这些人年老体弱,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二是生活能力差,常年靠他人照顾。三是常年有病,医疗费难以自己承担。大部分“三无”对象由于年岁高,患有老年痴呆、白内障、高血压、心脏病、中风、气管炎等老年常见病,有的患有糖尿病、精神病等,常年有病的有21人,他们吃药治疗费除了主要依靠政府每年150元--300元门诊医疗救助外,还靠临时医疗救助、省吃俭用、社区捐助、靠亲属帮助点来治疗吃药.从调查看,“三无”对象均未住过院治病。四是无生活来源,生活完全依靠政府的救助,大部分无私有住房。完全依靠政府每月340元的城市低保金生活,再加上节日临时慰问品,衣被有时靠社区、亲戚捐赠。

(五)城市居民的个人与家庭自身条件限制,也对贫困有直接影响。目前我区的贫困家庭由于缺少住房或子女无工作收入等原因,成年子女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较多。有的家庭多个成员甚至几代人同在一个部门、单位或行业工作,失业、低收入或者几乎没有收入的待岗,有时就是整个家庭或家族同时面临的困境,共同的贫困使家族成员之间丧失了互相帮困的可能。由于家庭人口越多,就业者负担的人数多,家庭负担过重,贫困率就越大。家庭成员自身素质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也是致贫原因之一。比如部分“4050”人员,因受年龄、教育程度限制,无劳动技能,就业环境更为严峻。特别是少部分贫困低保人员还爱面子,安逸现状,懒惰。他们认为一旦享受低保就是终身享受,总认为国家是靠山,只要国家保着没有忘记我们就行,吃不好也饿不着,每月等着低保金生活,宁肯过清贫的日子,也不主动到劳动就业部门求职登记,寻找就业岗位.这次调查的贫困家庭适龄就业者中,初中以下的占70%,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难以学习新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主观上择业观念陈旧,思想素质不能适应就业需要。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失业、下岗人员求职观念上误区,放不下城里人的“架子”,脏活苦活不愿干,对收入期望过高,被动等靠国家和企业的依赖思想依旧,成为再就业的无形障碍。

(六)某些特殊类型的家庭也易于产生贫困人口。

一是“农转非”家庭。由于国家重点工程或城市建设占地等原因,原以农业为主的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因其自身文化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就业或只能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特别是成建制由“村改居”的家庭困难尤其突出。如王寨办事处贾洼社区,全社区居民人口1657人,其中有1257人农转非户口还没有落实好,使8%困难居民因户口问题而不能纳入城市低保,只能享受每人每月10元的农村特困定期定量救助.

二是残疾人家庭。他们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屏襄门办事处回龙寺社区残疾家庭刘新亮,一家三口人只有一只眼睛(夫妻均是盲人,姑娘一只眼睛,现在17中上学),生活极度困难,需长年救助扶持。

三是长期病患家庭。如清河口办事处明晶巷社区居民李华,夫妻二人原襄阳县农机公司下岗工人。李华患乳腺癌十多年,现已扩散至脑部,丈夫下岗照顾她,女儿在上学,也有病(甲腺)。全家仅靠300元低保艰难度日,因无钱医治重病李华说只好白白等死。

四是单亲家庭、不良家庭。单亲家庭主要因家庭就医、子女上学致贫。不良家庭主要因好逸恶劳、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特别是“两劳”回归人员,因受年龄、教育程度限制,无劳动技能,就业环境更为严峻。

(七)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和不健全,是贫困人口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是保障能力有限。城市低保这道“兜底安全”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贫困人口基本生存要求,不可能解决基本发展需求;

二是保障水平低。有关数据显示,贫困户除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发放外,其它两条保障线仍存在较大漏洞。

三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最低工资等保障政策未完全到位。如定中门50名下岗再就业职工中,月工资在300元以下的18人,300~500元17人,20%的职工工资低于17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该街100名下岗失业人员中,现单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的仅有人,未办理养老保险的有人,参加医疗保险的10人,未参保的85人。

四是由于国家税收、住房、金融、福利等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再分配机构宏观调控的手段在改革进展过程中似乎明显滞后,加上物价上涨,因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使社会分层日渐明显,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必然导致社会弱势群体收入的降低,使贫困显性化。如长虹路社区工人新村30多户居民住房管房,自2002年房租价上涨以来,市房管部门只对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按新涨价标准收取房租,对其他居民住户要么收不起来,要么按原未涨价标准收,低保对象未真正享受到优惠政策,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根本保障?

(八)因历史或其他等种种原因未能纳入城市低保的贫困人员。我们这次调查的贫困家庭中,有一部分是上世纪70--80年代全家搬到市内各县,志愿下乡支援农村经济建设的下乡返城人员。特别是清河口、屏襄门辖区部分下乡人员返城后,因家庭成员变化大,没有定居点、没有户口、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而贫困,但因城市户口未落实好(目前属于暂住户)无法办低保。特别是全区有325户下乡返城户在河堤边自搭建简易房屋住,生活相当困难。如梯子口社区居民邹新德,原市航运公司船民,下放返城后,现一人在河堤边住一间平房,(其妻去世,子女都已在外地成家)。他患有肝硬化,无钱住院治疗,但因返城后户口问题未解决好,而迟迟未能享受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

另外,有不少居民家庭表面上从工资、经济收入上看,已超出了低保标准,但因家庭中长年有病或子女上学而陷入贫困,甚至负债累累。如中原办事处幸福小区社区居民汪明英,患尿毒症18年,现双目失明6年,夫妻双方原均是市飞环印务有限公司(现大州广告服务公司)职工。汪明英每月460元退休工资,丈夫内退工资230元,儿子在湖北大学上学(五一到医院检查也得了糖尿毒),母子二人因需大额的医疗费用,因不是低保户而不能享受大病医疗救助。

三、解决城市贫困居民生活困难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我区实行了包括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扶贫帮困、亲民措施,在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7年实施以来,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担起了扶贫帮困这份沉重的社会责任。在这次调查中,60%的贫困家庭反映其生活来源主要靠低保金。但总的来讲,全方位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社会救助的法制不够健全;社会力量对城市反贫困工作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贫困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低保制度本身在如何科学核定保障标准、准确审定保障对象、积极促进低保对象主要脱贫致富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为了全面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把加快建立城市救助工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城市救助体系应当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基层社区组织为依托,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贫困居民得到多方面的照顾,走出贫困。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扩大就业渠道和就业面为根本,通过就业帮助贫困群体脱贫

解决城市贫困问题,要“两手抓”,即一手抓生活保障,另一手抓促进就业。促进就业是积极、根本的脱贫手段。对贫困的无业人员来说,生活的压力使他们再就业的积极性高过其他群体,在享受“低保”与就业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因此,通过增强“造血”功能帮助城市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必然的途径。

1、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其实现就业。建议政府把职业培训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措施,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免费对贫困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工单位提供所需的各项技能培训。区就业培训中心要及时掌握市区内用工单位所需用工人员情况,以此来开设、调整培训项目,广泛开展职前、职中、职后以及委培、代培等全方位培训服务,组织有针对性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创业培训。

二是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就业面。目前,樊城区就业培训中心是全区唯一一家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现在工作人员15名(其中教师7人),承担着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但随着失业人员的增多,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现有的培训中心已不满足需求。建议区政府在就业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樊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隶属就业部门管理。

三是加强“创业意识”培训,增强就业者信心。针对一部分贫困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和“拉不下面子”、“眼高手低”的就业观念,建议把“创业意识”作为培训的一项内容,帮助贫困劳动者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掌握创业所必备的工商、税务、金融、劳动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开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同时,采取“退保”措施增强其就业观念。比如在享受低保人员中,对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公下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因不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一年内不能实现就业的,停止对其发放低保金,增强有劳动力的低保对象实现就业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主动性。

2、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是我区优势资源,目前我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综合素质较低,要发挥基础教育、正规教育、社会力量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的作用,积极落实后备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利用中专、技校招生的现有教育资源,免费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坚持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重,多方提供就业岗位。

一是招商引资与安排就业相结合。建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与招商企业协商用工事项,针对招商企业的性质、用工需求,可采取专业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安排其培训人员就业,并在就业上要优先考虑本地的失业群体。比如沃尔玛商业广场、开放广场等一批引资企业,在其招工用工上,可由政府出面与其协商,同时协调税务、工商等部门,以其安排就业人数适当对其进行减免税收。

二是加大再就业各项优惠配套政策的落实力度。建议区政府积极协调各企业用工单位,安排本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比如企业招用残疾人、下岗职工就业,按有关政策给予一定税费减免和一定优惠政策。

三是鼓励就业内容和就业形式的创新,大力发展小企业和各种“非正规就业”。特别是对于餐饮服务业、民营企业等就业人员多的行业和企业,建议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有关用人单位雇佣失业人员。

(二)以促进低保对象脱贫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相应调整低保政策,使之有利于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低保是困难家庭暂时的支撑点,为鼓励贫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再就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低保政策:

一是必须把是否有就业意愿及寻找工作的行为,作为其能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前提条件。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无业、下岗、失业人员,在申请低保前需要首先提供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职业介绍机构联系就业岗位的记录。如两次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街办社区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将不予审批其低保申请或取消其低保待遇。

二是实行低保救济渐退制。低保对象找到有收入的工作后,可根据其收入的多少,酌情逐渐减少其已经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而不是一有工作就当即全部取消其低保金;再就失业后及时恢复低保待遇,以免扼杀其就业积极性。

三是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定期参加街道和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

2、进一步巩固低保动态管理成果,完善重点对象分层保障制度。按照“标准制订科学化、申报审批程序化、审批过程公开化、资金发放社会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加强管理,切实加强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完善低保对象进出机制,既做到“应保尽保”,又做到“应出尽出”。特别是在严格执行保障政策、控制保障人数的同时,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层保障,提高保障水平。对家中有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大病重残患者,家中有正在上公立学校的子女且学费明显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夫妻双下岗且需要供养无收入高龄老人的三类家庭,视具体困难程度适当提高补助金额,缓解他们因病残或子女上学而出现的生活无着落问题。

(三)出台救助政策,建立综合性城市贫困救助体系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只能维持生存的最低标准,要解决贫困居民家庭深层次的困难,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共同构建综合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低保户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出台配套救助政策。比如武汉市结合低保出台了以下政策:

一是低保户子女义务教育期间免交杂费,并每学期给小学生补贴50元、初中生补帖100元书抄费,普通高中生减免杂费和补助课本费;

二是低保户每月补贴水费5元;

三是使用管道煤气的低保户每月补助7元;

四是对低保户提供廉租房;

五是低保户在7城区17家指定医疗就医实行“一免两减”(免挂号费、床位费减免50%),同时,对“三无”对象另外每人每月补助30元医疗费;

六是对那些尚不能纳入低保或已纳入低保的特困家庭,采取临时救助的办法来解决其困难。以上6项合计全年支出近4000万元。

建议我区也出台相关配套救助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教育救助。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应减免绝大部分学杂费和书本费,在高中阶段减免部分学杂费和书本费。同时,利用目前中小学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设立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教育服务的“平民学校”;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在中小学校设立招收成绩优异贫困生且收费低廉的“宏志班”。

二是医疗救助。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实行送医上门,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持卡群众就医免门诊费,药费和治费用也可减免一定费用;设立专门为城市贫困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惠民医院”(慈善医院)或“惠民诊室”,不以赢利为目的,减轻贫困家庭的医疗负担;设立定点医院,贫困家庭持低保证享受一定的医疗费减免;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低保家庭无力承担的大额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报销补助。

三是住房救助。鉴于我区房改部门对公房只有评估而无审批、办证的职能,对于贫困群众住房问题,一方面积极配合市房管部门开展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调查,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尽量使我区最低收入家庭进行市房管部门的政策笼子。

四是临时救助。建议由财政单独列支或从低保资金中按5%左右的比例划拨一定资金,用于对有以下情况贫困家庭实行临时救助:按现行低保政策进不了低保但生活确定困难需要救济的;因火灾车祸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暂时生活困难的;困病需要一次或多次大额救助、单纯依靠低保金不能帮助其解决困难的。

(进一步调查摸底,确保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在调查过程中,城区低保基本达到了“应保尽保”,但也还存在一些因其他原因没有纳入底保范围的贫困人员。比如,清河口办事处在汉江河堤附近居住在江边的“下放户”,因历史的原因,他们回城之后,没有定居点、没有户口、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生活比较贫困,并多次到市、区上访,造成全区不稳定因素;王寨、柿铺办事处由村改成居委会的部分贫困户,因村改为了居委会,身份由村民变为居民,根据城市低保有关条例规定,享受城市低保的对象是非农户口,这一部分贫困人员又不能纳入低保的范围,生活困难。因此,建议区政府对返城“下放户”生活困难的,特事特办,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王寨、柿铺社区的特困户,协调公安部门将其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并尽快纳入低保范围。)

(四)以社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构筑多元化的社会保障网络。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城市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平台,是一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首先,依托城市社区平台,构筑统一的社保信息网络,对社会保障工作实行微机化、网络化管理,它不仅能使各项社会保障对象和保障资金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还能有效地杜绝具体共和出现的疏漏和可能发生的不正之风。

其次,它在保障城市特殊贫困群体上基本生活,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服务要求,大批量地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失业者求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随着社区平台的不断完善,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在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中实现了再就业,并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开辟了广大下岗职工服务社会、造福他人、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

因此,建议区政府以发展社区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与解决困难职工群体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挖掘社区就业岗位。方法可以采取“四个开拓”:

一是开拓社区管理岗位。结合社区居委会改革调整,公开招聘录用一些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的下岗失业人员,承担社区管理工作,给社区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开拓社区服务岗位。结合企事业单位剥离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和社区社会化管理需要,以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形成点面结合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开发便民利民、后勤保障服务岗位,从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生活方面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游戏;幼儿;生活自理

如今的社会,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大家子的人围着一个小孩子转,七八个大人就为这一个小孩子服务,忙里忙外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早晨起床,家长帮孩子挤好牙膏,倒好温水等孩子起床刷牙;清晨一位年纪半百的老人帮孩子背着书包,一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零食,一手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送孩子上学。但是当我们老去,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靠什么来生活,他们要怎样生活。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倡从幼儿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时期培养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为止,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游戏的形式。幼儿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很强,游戏正好符合孩子的这阶段的特点。

一、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该遵循的原则

1.坚持开放性和主体性的原则

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创造的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和目的。比如,要教会幼儿如何自己收拾作业本和书包。首先幼儿教师需要提供几个与收拾书包和作业本有关的游戏,让幼儿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幼儿教师的职能就是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孩子的指导。比如孩子只知道放学了要收拾作业本和书包,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能收拾好,这时候幼儿教师可以一步一步的教孩子,收拾书包之前要把书和本子都要摆整齐然后才能放进书包里,放进书包之后一定要拉好书包链。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就是指导,动手的是孩子。

游戏在空间和内容上幼儿教师要坚持开放的原则。幼儿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重,不喜欢安静的呆着,这时候幼儿教师在游戏的场地上可以选择幼儿可以自由活动的场地,抛弃传统的单板单调的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坚持生活性和操作性的原则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生活技能是需要不断的训练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复性、操作性和随机性。幼儿孩子的穿衣、吃饭、洗澡,甚至是如厕之后衣裤的整理都需要幼儿教师的不断重复的指导。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要尽可能的将这些生活技能编排成各种游戏,使其不再枯燥无味,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就能够掌握生活技能。在孩子掌握这些技能之后,幼儿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让幼儿在自己的伙伴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幼儿园的生活中会涉及到许多操作性的生活技能,幼儿教师需要在生活中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在不同的游戏中找到学习生活技能的乐趣,幼儿自然的就更愿意学习生活技能了。

3.注重鼓励性和反复性原则

孩子都需要夸奖和赞美的。幼儿教师在游戏中不能忘记对孩子的及时的赞美和表扬,用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语言加以引导,用榜样来示范和引导幼儿孩子。同时幼儿教师要注意的是好的习惯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所以幼儿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坚持性,让幼儿在螺旋式的成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实现幼儿游戏教学价值的路径

如何实现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更好的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是幼儿教育界一直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将游戏和教学活动相互融合

① 游戏生成教学。游戏是幼儿教师们了解幼儿学习和活动特点、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与环境相互作用,探索这个世界,同时和自己的伙伴们相互接触,这样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为幼儿教师了解幼儿提供了机会。

② 将游戏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改善。幼儿在游戏中会真实自然的表现自己,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幼儿,将游戏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活动。例如幼儿们在玩游戏时可让他们其中的一个人扮演老师,当这个幼儿扮演老师的时候他会对其他的幼儿非常凶,这就需要教师思考自己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是不是不够和善。

③ 教学内容成为游戏的来源。游戏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来反映周围的生活,因此必须要有模仿的对象,想象也不能是凭空想象。幼儿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需要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样游戏的内容就会充实、新鲜。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将幼儿在课堂中的所见所听或者是所学的内容拓展到游戏中,这样可以通过游戏将课堂中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中讲过团队中大家需要团结合作,但是幼儿们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可能很难理解要怎样去团结合作。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这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幼儿。例如喜洋洋和灰太狼是幼儿熟悉的动画片,教师可以对幼儿们说,每次击退灰太狼都是靠着美羊羊暖洋洋等的帮助。

2.幼儿游戏中渗透教学的因素

①明确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为了让幼儿们更自在的玩游戏,幼儿教师的角色应该是透明的,但是也应该是一个显露着的。教师是透明的不是说教师对幼儿玩的游戏不管不顾,而是让幼儿们意识到他们不在教师的视线范围;教师是一个显露着也并不意味着要求教师对孩子们的游戏过多的控制,指手画脚的,而是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孩子们玩游戏,保护好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更好的体验游戏。

②将教学和幼儿游戏相结合。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教育,当然游戏也不例外。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游戏除了可以直接当作教育服务的手段之外,在幼儿的游戏领域中,自选游戏也应该吸收教学的因素。例如,幼儿园内要开展数数比赛,教师们则可以选择不同的图片让孩子们来数数,教学模式不能太死板,如七个苹果,九个桃子等方式。

3.教学中要发挥游戏的精神

①创造轻松、开放的环境。对幼儿的教育是一种隐性的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商,保障幼儿的心里健康。教学的环境是影响幼儿发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环境包括空间的大小、设备的样式、色彩等。环境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说黑板的大小,形状,椅子的颜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空间,美化空间,为教学服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在墙壁上画上色彩鲜艳的图片。

②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念。不可否认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一直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讲教材上的内容教会给学生,而学生学习就是学会教材上的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就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就是接受的容器,这样就让学习枯燥无味,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成为了一种负担。所以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材作为一种参考,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空间、时间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当时的特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这样幼儿对于知识则更容易理解。

③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有计划,每个周都有教学进度表,教师对每个知识都有教案,精心设计。但是如果将学习看成是一种计划,这就会使得教学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所以教育应该是开放的、自用的、不断创新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小结

在学习生活自理中运用到游戏,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多的快乐。学习自理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让幼儿在不断的游戏生活中体验游戏给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攀峰.游戏性:现代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特性[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 (2).

生活方面范文第5篇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的是由某些疾病引发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宫颈管狭窄、盆腔炎等。若排除继发性原因,则为原发性痛经,即无特殊病因的痛经。绝大多数痛经为原发性痛经,主要发生机制为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前列腺素能增强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放大炎性疼痛作用,同时前列腺素本身也有致痛作用。前列腺素的增加,还可引起胃肠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平滑肌的异常收缩,从而引发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尿频等,严重时患者面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症状。另外,长期的痛经还可影响心理健康,比如烦躁、易怒、抑郁、思想不集中等。

思想上,客观认识痛经

若能认识到大部分育龄女性都承受痛经之苦,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原发性的,而不是严重的疾病,就可以大大减轻思想负担,减轻经前紧张和经期紧张。紧张的情绪本身就会引起前列腺素的产生,加重疼痛的感觉。

调理生活方式、饮食和保健,预防痛经

生活方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寒冷刺激(例如不要对着空调吹),尽量少用冷水,注意经期的保暖,穿衣服不仅要暖和,还要尽量宽松,不要把腹部勒得太紧。

饮食经期不吃生、冷、过度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浓咖啡、浓茶),要多饮水,尤其是晨起饮水。注意经期的卫生,禁止性生活和游泳,不参加剧烈运动等。

保健了解月经生理,注意经期保健,生活中树立健康快乐的人生观,减少焦虑和抑郁,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多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等,以增强体质。运动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松弛平滑肌,增加子宫供血量和血流速度,有利于子宫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痛经。另外,吸烟也容易影响血管的收缩,所以要注意控制。

选用合适的药物控制痛经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由于效果显著(有效率60%-90%)、服用简单(经期用药1-3天),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暂时肾功能损害。一般于月经来潮痛经开始前连续服药2-3天,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初的48小时释放量最多,早期用药可纠正月经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过多。如果不是在疼痛前48小时连续给药,而是痛时临时给药,难以达到止痛效果。常用的该类药物:消炎痛(去痛片)25 mg,3次/日;甲灭酸250 mg,4次/日;布洛芬400mg,3次/日;炎痛喜康20 mg,1次/日;奈普生200 mg,2次,日;双氯酚酸25mg,3次/日。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干扰钙离子透过细胞膜,并阻止钙离子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从而松弛平滑肌,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扩张血管,改善子宫供血,故能治疗痛经。常用药物:心痛定20~40 mg,给药10~30分钟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的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药效持续5小时,无不良反应。

解痉镇静剂常选用阿司匹林类、阿托品、654-2、氯丙嗪等,痛经出现时开始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但是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药物耐受,降低药效。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可抑制卵巢排卵,抑制子宫内膜生长,降低月经时血中前列腺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口服短效避孕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有效率90%)。给药方法: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1片/日,共服22天,特别适用于同时需要避孕的痛经妇女。

目前,药物控制痛经应用较多者为去痛片、阿司匹林和口服避孕药。

此外,还有一些人通过淋浴、做瑜珈、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等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对各种方法的反应,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减轻疼痛的小技巧

热饮:疼痛时,喝些热的红糖水、热牛奶,热饮可以舒张血管,对抗前列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腹部温敷:热水袋温敷腹部或按摩腹部,适当走动等促进经血排出。

减痛保健操:如腹部俯卧在沙发背上或者凳子上,深呼吸,然后做四肢伸展动作,以及游泳动作等。

生活方面范文第6篇

一位爷爷带孙子到一处刚拆迁的空地上放风筝,孙子高兴地玩着,爷爷也放松地与其他家长闲聊,一会儿,看不着孙子了,爷爷着急了,其他人也着急地帮忙寻找,结果可爱的孙子不知何时掉进了井里,可怕的深井吞食了孩子的生命,爷爷当即昏死过去。

中一班一位家长哭诉,一天正在做饭,当自己刚把一锅开水放到地上,女儿跑进厨房告诉自己一件事情,还没来得及提醒,女儿已坐到了开水锅里,三度烧伤,家长伤心痛苦,后悔万分。

前不久,一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在家时,被一冒充父亲同事的陌生人所骗,此人在他家里拿走了父亲的工作证、现金等物。

在生活中,孩子被拐卖、绑架的事情时有耳闻,被自行车夹伤脚、被狗咬伤、碰伤、骨折等事情屡见不鲜,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除了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外,我认为更主要的还是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通过对许多事故的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家庭装璜安全到位

1、运用环保材料,防止辐射和空气污染。有些家长在装修房子时,单纯追求漂亮或节省费用,购置一些劣质产品或有辐射的材料,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家长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一定要选择环保型材料,并请有关专家进行监测。

2、幼儿房间一定要安装防护网,防止坠楼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家长趁孩子睡觉时而外出办事,而孩子随时都有醒来的可能,醒来后,如果见不到亲人,孩子就会到处寻找,而这时如果窗户没有安装防护网,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几年前,我园曾有一位家长趁孩子在家里午睡时去打开水,谁知孩子突然醒来,找不着爸爸,而家里的床又靠近窗户,孩子爬到窗台上往外看,结果一下子从四搂掉了下去,幸亏被二楼的铁丝挡了一下,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

3、家里的电源插座应安装在隐蔽的、孩子够不到的位置。

药品、消毒液妥善保管

家里的药品要分类存放,并放在固定的地方;消毒液要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位置,且不要用饮料瓶装消毒液,以防孩子误食。

设立安全屏障

1、大人做饭时要关好厨房门,并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可安排孩子做较安静的事情,如看电视、绘画等。

2、危险的地方贴上标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安全标志并把它们贴在电源插座、热水壶、厨房、阳台等地方,引起孩子的注意,知道这些地方有危险。

家长要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

放假或星期天,和家长一起出去玩是孩子最高兴的事情,这时家长、孩子也最放松,如果提前没有对周围环境进行细心观察,这种放松则是比较危险的。因此,到公园或郊外游玩,家长一定要对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周围是否有井,小河边是否有护栏等等,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里快乐地玩耍。孩子玩耍时,一定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提高孩子的安全自护能力

1、学习安全自护常识和自救的方法: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安全常识、小故事,或进行有关表演,如:走失了怎么办?陌生人来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等,教给孩子安全自救的方法。

2、通过多种方法,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跑步、跳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生活方面范文第7篇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决不是小事。不能认为只要工作上有成绩、有能力,生活作风上有点问题没关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

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但确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不起考验,,贪赃枉法,沦为腐败分子,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法乱纪的泥坑,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许多都有权色交易从中作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注意防微杜渐,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决不能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去“傍大款”。总之,要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68年前,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共产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健康的生活情趣,这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事业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无论时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反对贪图享受、骄奢淫逸,都要树立和保持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生活方面范文第8篇

一、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那天》一课,同学们都清楚,如果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当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的父亲中了梦寐以求的时,为什么全家却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这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呢?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人应有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道德无价。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的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仍以《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的激动的情绪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以《那天》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买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生活方面范文第9篇

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理想信念方面1

理想信念是我们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穿越90多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的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带头学习。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幼力。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知识、技术不断发展。作为具有高度政治党悟的共产党员,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把人生简单地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理念和认识,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特辑是党的领导干部,一不定期要在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表率示范作用,做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带头人。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法律、历史、经济、科技文化知识,带头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知识。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为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总之一句话,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的能力。

第二,要强化党性锻炼,坚定正确的党性立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某引起腐朽思想也乘机而入,封建主义残余沉渣泛起,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更好地带领群众 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三,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参加实践是根本。在强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主义而奋斗的同时,也要强调立足本职,胸怀全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只人这样,我们才能有比较、才能脚踏实地、从我作起、从现实做 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才能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作为具体的实践和当前时代结合起来。立足当前,是重点强调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要落实在这里;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信念是否坚定,着眼点也要放在这里,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的、件,积小胜为大脚,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在回忆发展的实践中展示先进性、实践先进性、永葆先进性。

第四,要立足本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①是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求实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理想是一个过程,如果将这一过程化作一条漫长曲折坎坷的路,实干就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从本职工作开始。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它的实现都要从小事作起。我们每个共产党从事的本职工作,也许看上去是不起眼和无足轻重的,但它都是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小事并不因共频繁而没意义,相反,我们的宏伟事业正是建筑在无数平凡小事的基础上的。②是要有实事求是和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实干不是蛮干,而是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的实干。信念只有在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取得成功进才更为坚定。事业心和责任心的结合是实干中坚持科学态度的基础,没有科学的态度,实干,苦干就会事倍功半。③是要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进取精神。共产党人正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中开拓前进之路,实现理想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那些敢于正视并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共产党人,才能体现出共产党的人的人格和信念的力量,也才能拥有美好的理想。

第五,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只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才能实现。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社会现代化共同奋斗之中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对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关键时刻不动摇,危难关头挺得住,始终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理想信念方面2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也有的人很有理想和志向,但他们的理想始终围着我字转,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时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官,我要发多大财。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其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胡长青、、李真之流的堕落,就是很好的例证。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 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

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理想信念方面3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说到底,还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

我们平时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人们都注重物质利益,讲理想信念不实惠。于是舍义取利,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冲在前面,对自己无利的事则躲得老远。殊不知,不讲理想信念,只讲实惠,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动力,我们的事业也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也有的人很有理想和志向,但他们的理想始终围着我字转,事事以我为中心,搞自我设计,打个人的小算盘,时刻想的是我要当多大官,我要发多大财。为了自己目标的实现,不惜违犯党纪国法。其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胡长青、、李真之流的堕落,就是很好的例证。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作为军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面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地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不动摇,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与求真务实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应该明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应该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而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而贡献力量。对我们人民军队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切实完成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使命。

生活方面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青少年 学习生活 事故隐患

当前,中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存在普遍性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了大量青少年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1.学校校园安全现状分析

在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中,校方的重视程度、师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校园硬件设施完备程度以及危机状态的心理应急反应都是影响校园能否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上述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几乎所有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在校如何处理突发和意外情况的安全教育,但是教育的系统性不够,且有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演练的倾向。并且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和信任教师传授的安全知识。对于父母传授的安全知识,则认为比较零碎不够全面。导致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仅限于书面化,而且不够灵活、牢固。因此,只有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1.2师生对常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踩踏事故是校园最常见的隐患之一,如在平常放学或课间活动时,大量的学生涌出教室就可能发生事故,而在大型集会散会之后学生拥挤入教室造成踩踏的事故也屡见不鲜。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踩踏事故离自己很远”,部分教师也持此观点。我们学校为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采用错时放学的方法,这一方法值得考虑推广。但仍需要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控制拥挤的人流,从根本上解决踩踏问题。踩踏问题的解决,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基础设施之外,师生足够的重视也很重要。

1.3学生实际安全技能欠缺

学生实际安全技能欠缺,是所有安全事故中隐患最为严重的一环。当火灾等安全事故初发时,使用灭火器等能够控制灾患,保护自己,从而大大降低灾患威胁。然而调查结果表明真正会使用灭火器等安全器械的学生数目偏少。至于其他的应急逃生技能,掌握的学生也很少。

1.4安全逃生演习效果欠理想

中小学生普遍认为地震离自己较远,在问及地震来临的对策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逃出教室”或者“躲在桌下”,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师生普遍认为地震的威胁离自己十分遥远,几乎“无须考虑”。但是,所有学校也都组织了相应的“地震逃生演习”。在对地震逃生演习用时情况的分析中发现,全体师生逃离现场所用的时间偏长,基本都在两分到两分半钟之间,很难实现疏散的真正目的。究其原因,学校对此类演习尽管比较重视,但是细节组织不到位,靠近教室前后门学生的出逃顺序、不同班级学生楼梯间的使用先后等问题没有考虑周全。而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往往以“游戏”心态来对待逃生演练。

1.5系统安全教育与心理辅导有待加强

中小学生普遍缺乏面对校园危急情况的心理应急教育。实际上,迄今为止,我国并未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面对危急情况的心理教育,仅在部分地区有针对危急过后的心理疏导等。中小学生在独自面对前所未见的意外和危急情况时,心理往往极不平静,很容易反应过激或者失去理智。据报道,很多学生在楼内起火很小的时候就选择了跳窗逃生。而许多学生在校园里遭遇勒索敲诈或者殴打之后,要么反应过激拿刀伤人,要么忍气吞声被继续敲诈。种种现象表明,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学生并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另外,除了面对突发和意外事件时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防御以保护身体健康之外,也要防止与身体伤害同时发生的心理伤害,这样的伤害是不直接呈现后果的、隐秘的、影响滞后的伤害,可以认为是伴随身体伤害发生的“二次伤害”。

2.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故隐患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故隐患进行了细致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不当活动事故

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2.2挤压、践踏事故

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2.3交通事故

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2.4体育活动事故

体育活动或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2.5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

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2.6校园暴力事故

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事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2.7消防事故

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2.8学生身体特殊事故

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2.9自然灾害事故

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2.10卫生事故

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2.11设施事故

学校没有定时检查设施,导致学校里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3.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应对安全事故的对策

3.1成立安全教育共同体,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

学校应将培育新的校园安全文化的重点定位于: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群策群力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师生整体的安全素养。面向全体家长、学生、教师,做到全员参与,对学生定期进行法律安全意识和防范应变技能教育;教育形式短少精悍,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反复强化,长期坚持,才能让安全意识扎根在师生心中。

3.2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度

校园安全无小事,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师生们仅用1分36秒迅速地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冲到操场,学校全体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毫发无损。正是得益于“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4年来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

学校要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

3.3加强校园暴力事件研究,明晰师生的是非观念与应对技能

当今时代,以斗殴打架、欺侮学生、勒索钱物、残害师生、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有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急待治理的“毒瘤”;另外,给同学起外号、语言讥讽、歧视等非典型的暴力形式也普遍存在。这些外显的和潜在的暴力行为给众多学生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安全的阴影,一些被欺凌的学生由于面对校园暴力不敢抗争,无力抗争,只好消极容忍;一些学校由于校园暴力愈演愈烈,致使学校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如何积极应对校园暴力,是未成年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师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校园暴力进行理性的分析与研究,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寻求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的支持是校园安全的有利保障。

3.4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增强学生的抗挫及自我调适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理性认识薄弱。中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很容易走向歧路。因此,很有必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动态,鼓励师生多留心,观察学生,通过谈心、调查的方式了解问题学生存在的心理隐患,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

上一篇:公务员财政总结范文 下一篇:优秀公务员事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