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21:17:32

设备工程师论文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二、评审级别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

三、评审方法

采取“直通车”的办法,不受每年职称评审一次例会的限制,根据申报情况随时组织评审。

四、评审申报材料

1、高级工程师审核表一式三份(中级以下不需填);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

4、反映个人学历、资历、的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

5、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及有关业绩证明复印件);

6、论文、著作(原件、复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张。

五、评审的工作内容

1、计算机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2、职称指导与推荐;

3、工程师报卷资料指导;

4、高级工程师答辩培训与指导。

六、评审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满2年;本科满5年。工程师:博士毕业;硕士、双学士学位满2年;本科、专科满4年。

2、业绩成果要求

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部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③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以上重点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获得有关方面的奖励;⑤市、省直厅局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级重大科技情况(信息)成果二等奖。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③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有一定推广价值(须附“技术鉴定证书”);④市、省直厅局级重大科技情报(信息)成果奖;⑤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推广项目。

3、论文、著作要求

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经本(行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

4、直接申报

(1)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1年、大专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

(2)工程师:硕士毕业2年、本科毕业5年、大专毕业7年;

(3)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2年、硕士毕业7年、本科毕业10年。其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贡献以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和业绩为依据。工作业绩、论文(著作)、外语及计算机能力水平按现行评审条件掌握。

七、评审专业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77-0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该计划,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工科专业,属于工程教育范畴,肩负着为食品企业培养食品工程师的重任,是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之一[1]。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标,对高校工程教育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认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围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参照工程教育认证中对课程体系的要求,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带动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状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的预备会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国际互认协议,旨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工程教育标准的互认实现工程学位互认,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目前该协议组织共有15个正式成员、7个预备成员,我国是第21个成员。该协议要求各正式成员采用实质等效的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政策和程序,这对促进我国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已经有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昌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10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认证,其中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已经完成第二轮认证[3],大连工业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4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参加2014年度专业认证。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导向性作用。

二、工程教育认证中对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要求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规定,对工科人才在课程体系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4]:

(一)课程体系方面

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课程应包括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

1.工程基础类课程。各校可自行设置课程,但必须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工程制图基础知识,食品机械工程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

2.专业基础类课程。可自行设置专业基础类课程,但必须包含以下知识领域: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变化、物性变化、组织变化;食品各种危害因素及其检测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等;食品原料与成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营养特性、生理功能、体内代谢机制。

3.专业类课程。可自行设置专业类课程,但必须包含以下知识领域:食品加工工艺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生产车间与工厂设计、食品产品开发、食品管理、食品法规、食品贸易、食品流通、营养与健康、加工与环境等。

(二)实践环节方面

必须包含的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或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三)毕业设计(论文)方面

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工作量应在12周以上;毕业设计应有反映工业化生产规模与水平的食品工厂、设备、工艺设计图纸;以产品开发为主的毕业设计,应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毕业论文应以解决工业化生产问题需求为目的。

毕业设计内容应包括:资料搜集,技术方案选择,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工程图纸绘制,设计说明书,结题答辩等。毕业论文内容应包括:资料搜集,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论文撰写,结题答辩等。

三、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因此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科学及食品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但是很多学校存在重工艺、轻工程,重论文、轻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表现在工程制图、金工实践、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和实践环节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专业课教师自身工程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高学历却无工程背景,既有工程背景,学术水平又高的教师严重缺乏。很多学校新进教师多为博士毕业,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缺少食品企业生产技术、工程及工厂设计的实际经验,有的甚至无工程专业教育背景[6]。由于顶层设计的问题,近几年高校注重SCI论文的发表,将教师的职称、评优、考核等与挂钩,重科研,轻教学,青年教师更愿意扎根实验室,而不愿意到企业一线指导。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这些都严重影响工程教学质量。

(三)考核体系不健全,难以体现学生工程教育水平

高校大部分课程的成绩均以期末考试为主,实践环节特别是工程相关实践在学生综合考核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学生的课程实践、毕业实践在考核中的比例较低,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环节不重视。

四、以课程体系改革带动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加大工程类相关课程设置

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保留《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设计基础》、《食品机械与设备》、《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新增工程类课程如《工程制图》、《机械工程基础》、《计算机绘图》、《C语言程序设计》、《化工仪表与自动化》、《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等课程。在实践课程方面,删除课程论文类实践如《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新增《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工程训练(金工实习)、《食品新产品开发设计》、《食品工厂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工程类相关的实践环节。

(二)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专家进校讲课

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现今所招聘青年教师学历高,实践经验较为匮乏的问题,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将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锻炼与职称考核、评优等挂钩,要求申报高一级职称晋升的青年教师,至少有半年企业或生产基地实践的经历。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引进企业专家进校,除为本科生授课外,实施“双师制”,请企业专家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时,加强课程考核的过程管理

将原先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时从4.0学时提高到6.0学时,周数从8周提高到12周。针对之前毕业学生主要以毕业论文为主,规定每位教师所带的学生中必须有50%以上做毕业设计。鼓励专任教师参加课程考试改革,将课程考核从过去的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加大平时作业、课堂练习、课堂小测、实践等环节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最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所占的比例不超过50%。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减轻学生期末压力,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

五、结语

课程体系改革仅仅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项,要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技能,还需要其他多个方面的持续改进,比如师资队伍建设、毕业条件、支持建设、培养目标等方面。今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力争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工程领域专业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屠康,马龙.美国和德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3,(3):49-52,65.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3]任海伟,陈晓前,张轶,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粮油加工,2014,(8):71-77.

[4]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网站[DB/OL].http:///column.php?cid=18&ccid=36.

[5]张海红,贺晓光,李海峰,王松磊.面向工程师教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93-94.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75-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服务[1]。

《食品工厂设计》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在本科教学中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有100余所,在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如今,在参与高校中“卓越计划”已获得长足的进展,随着新型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教学越发注重实践能力,向社会实际生产接近,要求本科毕业生具备“食品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并可以独立开展“食品工程师”的工作。这也进一步要求《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内容向“工程”方面倾斜,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食品工程技能的训练,并结合毕业生产实习实践环节,实现工程师综合实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入选专业,国内首家通过IFT国际食品专业认证,建有江南大学-光明乳业、江南大学-雨润集团、江南大学-海通集团三个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文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根据“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析和研究《食品工厂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若是没有对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做到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而课堂教学是建立理论基础的主要环节。由于《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涉及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等基础知识,同时需要较强的工程制图技术能力,所以开课时间一般设在上述课程授课结束后,即第六学期后期或第七学期进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自开始实施“卓越计划”后,该门课的课程性质由“专门教育必修课程”变为“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课时安排由24学时增加至32学时,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建筑、建筑制图等内容,加强了案例分析讨论[2]。

根据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卓越计划”通用标准[3],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的《食品工厂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优化。

1.“填鸭式”传统教学法的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气氛沉闷,远远达不到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食品工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填鸭式”教学的课堂效果更是远不及物理和化学等理科课程,若不能调动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交流,单凭一张试卷也无法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由“导演”转换为“主角”,构建“启蒙―参与―训练―实战”层递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例如可将食品工厂的设计图纸、实拍照片或模型图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食品的工艺流程在课堂上现场利用制图软件设计车间、管道等。

2.“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提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其以案例分析为主线,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原理和方法[4]。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和工厂设计的组成、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等[5],其中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产品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和管路设计等内容均可通过案例教学来开展。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基本概念、专业知识和设计原则,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设计原则的掌握,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食品工厂设计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课程的学生,尚且缺乏对食品工厂的认识,在较短的课时内,生硬的结合食品工厂的设计图纸传授概念和原则,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若能结合照片或录像等多媒体设施,甚至可以邀请食品工厂生产部门的专业人员进入课堂讲解工厂的设计理念、方法和特点等,现场制作工艺路线和平面布置图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虽然各学校对学生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很重视,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面临学生生产实习内容不深入、时间过短的问题,甚至仅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践教学要求,使得学生对食品工厂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影响《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为此,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工程生产实训阶段与工程设计训练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每名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第七学期及与其相连的暑假期间进行生产实习,日程可以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由学生导师及学生所在中心经与实习单位联系后确定,实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校内《食品工厂设计》与《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教学组老师双重指导。根据“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可参照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

1.从“食品工程师”到“卓越工程师”的双选模式。学院在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食品工程师”实习实践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采取“食品工程师”与“卓越工程师”双选模式并行的教学体系。参与“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学生将主要在学校指定的企业接受更有针对性的工程生产和设计能力的实训。学生在第六学期完成《食品工厂设计》与《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与考核后,学院统一组织进行“卓越工程师”的选拔,名额占专业年级学生总人数的10%。由学生自愿申报后,学院根据申报学生的实验实践类课程情况、《食品工厂设计》和《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理论课程分数及绩点排名等条件进行选拔。经过选拔后挑选出的参与“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学生将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进行实践环节的实施,其他学生遵循原培养方案。

(1)食品工程师。食品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工程生产实训阶段(历时2周),学生在学院指定的食品企业定岗实践;工程设计训练阶段(历时5周),学生根据《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师的要求完成工程设计能力训练。

实习实践内容主要包括:

①实习单位概况;

②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材料的选用、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条件,以及下脚料及三废的处理措施;

③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布置;

④质量控制。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作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前必须及时整理出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都作于学院统一印制的《生产实习报告本》中。实习日记要求记载每天的实习内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习过程;实习报告以“实习实践内容”为框架,以实习日记为素材,撰写报告并绘制相应的简图,如车间平面布置图、全厂平面图、重点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等。在每个实习单位结束实习前,必须由该单位的实习指导老师审核和填写《实习单位考评表》,并签名和加盖公章。

(2)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工程生产实训阶段(历时12周),学生在学院指定的食品企业定岗实践;工程设计训练阶段(历时6周),学生在指定的食品企业完成工程设计能力训练;毕业作业实习阶段(历时14周),学生在指定的食品企业完成毕业作业实践,并返回学校答辩。

实习实践内容在食品工程师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工艺论证和设计计算的要求。不仅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总体论述,而且对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意义、原理、依据、工艺指标等都要进行详细论述;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标准设备选型计算、非标准设备设计计算以及经济衡算。

2.“大论文―小设计”到“小论文―大设计”的毕业考核。根据“食品工程师”与“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有不同的毕业考核方式,“食品工程师”的毕业作业包含一篇篇幅不低于1.5万字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一份毕业生产实习报告和一份小设计作业,小设计作业中包含一份设计说明书和两张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平面布置图);“卓越工程师”的毕业作业包含一份大设计作业和一篇篇幅约为3000字的小论文,大设计作业中包含一份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六张设计图纸(工厂总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车间立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管道布置图和设备总装图)。

3.具有“多元”与“定向”特色的生产实习基地。目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不同科学研究机构,具体包括:“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谷物与淀粉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组分与物性研究中心”、“食品加工与配料研究中心”、“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食品与健康研究中心”、“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不同的研究机构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根据学院培养计划,学生自本科二年级起通过“导师-学生双选制”确定其研究中心,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由研究中心负责安排与指导。

根据不同研究机构的特色,应为学生提供与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生产实习基地。例如“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指定的食品企业包括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南通康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谷物与淀粉工程研究中心”指定的食品企业包括苏州高峰淀粉/糖业有限公司、杭州普罗星淀粉有限公司等。

4.以“项目”为载体布置工程设计任务。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将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总结归档”五个阶段,采用“团队学习”的模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以一定的形式展现成果[6]。

在分配工程设计任务时,同一团队的学生可对具有相同性质的食品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分区域设计,即不同功能的区域独立设计,相同功能的区域合作设计。例如以馒头、包子、虾饺等产品为主的面点制品生产车间,通常含有和面区、原料预处理区、冷藏区、成型区、醒发间、蒸制间、速冻区和包装区等,其中不同产品的预处理区、成型区由不同学生独立设计,其余共用区域由团队共同设计,最终完成整个面点制品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

三、结语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为培养食品领域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该门课程应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应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填鸭式”传统教学法的角色转换,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方面,应为学生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提供“食品工程师”和“卓越工程师”的双选模式,并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大论文―小设计”和“小论文―大设计”的毕业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多元”与“定向”特色的生产实习基地,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布置工程设计任务。如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食品工厂设计》打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马晓军.《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192-193.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4]谢志江,孙红岩,蒋和生,张济生.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75-77.

[5]张国农,于秋生.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59-03

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实施高校。2011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并批准了133所高校为第二批实施高校。“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计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按“卓越计划”进行了改革试点,计划覆盖在校生约13万人。“卓越计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对外开放,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对我国高校在实施“卓越计划”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

1.重科学轻工程的思想有待改变,高校教育教学观念有待提升。新型工业化,是我国提升整体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跻身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然而,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研究轻技能”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几乎所有大学的顶层设计都是“高水平”、“研究型”、“一流”,而培养“工程师”,就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工程师规格”几乎消失。

科学是探索世界的本源,工程是创造世界没有的东西,而科学与工程又是密不可分的。卓越工程师,必须兼具科学家探索精神和工程师创造力的双重品质。“卓越计划”培养的人才,不是拔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为企业培养的具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杰出工程师。因此,高校必须从国家战略部署的高度,提高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认识,培养卓越工程师,不是低水平,而是高质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培养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服务的卓越工程师,使命光荣伟大,任务艰巨复杂,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不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例如:体制机制以及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工程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单一;专业课程设置千人一面;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方式方法灵活性不强;“多样化、特色化、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不足;“务实型、动手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培养不够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划分,高校培养人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即:重点院校培养的以学术型为主的研究型人才;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以开发型为主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为主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对这三种类型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是不同的,培养模式也是不同的。因此,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多元化,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高校师资的工程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在师资培养上,提高工程能力的得力措施和奖励机制及政策有待建立和完善,例如:在学历上,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而有企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专家,因为学历不符合要求,很难加入高校师资队伍;在考核指标上,通常重视考核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以及科研论文等学术指标,而工程设计、工程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等工程能力指标,很少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这种考核评价导向,会导致教师重视学术而轻视工程。因此,我国高校师资的现状是:高校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博士毕业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实际的工程能力几乎为空白,他们的突出特点是“科研强、工程弱;理论强、实践弱;科研论文强、工程操作弱”。这种现状,导致了高校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的缺乏,影响了我国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高水平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4.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卓越计划”瞄准的是企业,培养的人才是能下到企业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工程开发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培养重点。高校由于自身的教学条件限制以及教学观念的陈旧,长期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和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而这些环节和培养途径,只有真正结合了现代企业生产实际,才能使学生有实际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工程专业的实际工程价值和意义。高校工程教育实践训练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校内设备老化。校内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的“实验”和“实训”的设备老化、投入不足、更新缓慢,这些老旧设备与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高新设备,难以匹配对接与超越,对学生的训练,难以达到工程学科前沿。二是校外实习质量不高。经费不足,实习时间短,学生实习动手操作机会不多,实习对学生工程能力提高不大。三是工程设计教学脱离实际。在毕业设计(论文)与课程设计等工程设计环节,存在着研究课题多、设计课题少、设计题目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企业实际真题真做的题目少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不足。四是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效果不佳。社会实践对于学生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锤炼品德、珍惜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还可以极大增加学生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高校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这项工作往往都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

5.校企互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难度较大。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目标不尽相同,高校主要是培养人才,企业主要是创造利润,虽然高校和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合作联盟,但是,离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完成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由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是:只有互利双赢,才能互有动力、合作长久,而当前高校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服务的水平能力等离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校企互利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企业积极性不高,难度较大。其主要表现有如下“五难”:一是“企业参与难”。企业的目标是经济效益,高校的职责是人才培养,两者目标契合度存在差异,如果不是互利双赢,企业难有参与积极性。二是“对企业的选择难”。高校选择的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不能随便拉郎配,否则,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三是“资金投入难”。“卓越计划”的学生必须有一年时间在企业教学生活,这对企业的教学设备设施、学生生活设施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相关投入较大。四是“安全保障难”。安排很多学生在企业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企业正常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安全、保密、后勤压力增大。五是“实际运作难”。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人、财、物”的要求,“责权利”的划分,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质量的保障等,都要求很周到细致,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实际操作运行有一定的难度。

6.缺乏回归工程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有待建立与完善。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重科学轻工程、重论文轻开发”等问题。而“卓越计划”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回归工程导向,必须与非工程教育评价体系有区别。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回归工程导向的基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考核评价体系的缺乏和不科学,会使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难有科学标准和保障,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而激励机制的缺失,一方面,使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成就感和价值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性和持久性,使学生的学习,存在着被动、盲目和随意性;另一方面,会导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上缺乏动力、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出台配套政策,切实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要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一要改变高校办学水平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制定基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变高校和社会存在的“培养工程师就低人一等”的落后的固定思维,促使高校转变工程教育观念,提高对“卓越计划”的认识,营造促进“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二要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使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章可循。三要改变高校工程教育师资的准入条件、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标准,建立与非工程教育师资区别对待的政策,真正使有较强的“工程开发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汇聚到工程教育培养的师资队伍中来,切实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素质、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加强对“卓越计划”项目的过程监管,做好工作指导和监督,确保“卓越计划”规范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地完成。五要制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奖励激励机制,真正激发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大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积极性;二是高校要加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投入,加快更新设备设施,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是企业与高校要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加大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投入,为“卓越计划”实施提供基础和条件,为国家“卓越计划”贡献力量;四是政府要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奖励。

3.优化师资结构,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教育素质和水平。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关键。要改变高校师资单一结构,建设一支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一要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引进、考核和职称评定新政策。在师资引进上,不唯博士学历、不唯职称,重点考察其企业工作经历、工程技术水平能力、工程创造的价值等实际工程技术水平;在考核和职称评定上,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等学术指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应用指标为主。二要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技术素质和能力。三要聘请校外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承担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任务。

4.强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卓越工程师是为企业服务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他们的工程设计、应用、创新等工程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重要。因此,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上,要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一要以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重新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二要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工程实验、工程实习、工程实训、工程设计、工程社会实践的教学比重,“真刀真枪”做设计,“顶岗实习”做实习,“校企合作”做工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与能力;三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要建立健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使“卓越计划”实施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工程实战能力。一是高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明确合作双方责权利,达到互利双赢。二是高校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水平,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工艺创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让企业确实体会到校企合作的好处,提高企业参与联合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企业要利用自身生产设备、技术、工艺、产品、市场和场地等方面的产业优势,为学生在企业的教育教学提供物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优质服务,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提供实战环境和条件,为国家“卓越计划”贡献力量。四是高校要将学生送到企业真正摸爬滚打1年,让学生在企业实战环境中,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设计,了解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熟悉工程设备操作和维修,学习和感悟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了解国情和锤炼意志品德,全方位多领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工程实战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候永峰,武美萍,宫文飞,等.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6.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发展满足了城市间的交通运输需求,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以过硬的质量为基础,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而测量工作贯穿于高速公路施工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本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就高速公路的不同施工阶段的测量监理工作重点做一些探讨。

1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工作要点

1)首要工作是编制详细的测量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的内容应当包括:所有施工部位的测量工作的具体限差要求,测量自检和抽检工作的手段方法,测量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改进措施。细则编制完上报业主,由业主审核并修改。然后召开测量技术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的各项条款并指出测量施工时的注意事项。2)组织交接桩,与设计、施工单位一起将合同段内的所有控制测量点、辅助点、中线桩等进行现场校验,并立即组织承包人进行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测。在复测过程中,发现点位与实际有偏移或者埋设不稳定等情况,应立即上报业主和设计单位,协调处理。3)审查承包人的测量技术人员资质。承包人的测量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施工经验。作为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当对他们尤其是测量工程师的业务能力进行考察,如发现有不满足要求的,要求承包人进行更换。4)检查承包人的仪器设备。要求承包人上报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名称、数量、型号及正规标定机构出具的标定证书,然后对其上报的仪器设备进行逐一检查,如有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承包人更换或增加。按照我的经验,最好还应该对几个同类别仪器进行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互比较,避免仪器之间存在读数等方面的误差,而对以后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5)复核图纸。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拿到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后,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该马上对图纸进行复核,尤其对桥梁桩位坐标,路基纵横断面设计标高,桥梁、构造物各部位设计标高,隧道、桥梁和路基衔接处标高进行复核,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代表联系。在连云港港东疏港高速公路项目中,我们就在复核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上新光路主线桥0号台的坐标与实际计算出的坐标不符,及时与设计代表联系沟通后,纠正过来,避免了责任事故的发生。

2施工阶段测量监理的要点

2.1施工放样方案的审批

对任何施工部位进行施工测量之前,施工单位必须申报施工放样测量方案,经测量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这项工作需要认真对待,首先要审查测量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其次要核算放样数据的准确性。

2.2对报验单的审查和批复

施工方根据批准的施工放样方案进行放样。对工程的任何部分进行平面和高程的放样都必须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当进行必要的现场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察和巡视,以监督方案的执行,并根据承包人提供的放样资料进行现场抽检,对抽检数据和施工单位的自检数据进行比较,如符合规范要求则签字认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经常检查控制点尤其是加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因为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很容易对控制点造成破坏或产生位移和沉降。

2.3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监理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实地指导承包人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首先应该注意对控制点的保护和复测。设计单位提供的一些原始控制点有可能在施工作业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要求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把这些点及时引到施工作业范围外或者引到施工完的稳定的结构物上,并及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密,以免被破坏而影响测量放样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全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联测,保证控制点满足施工放样要求,在一些沿海地区或者地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条件差的地区,应该适当增加联测频率,比如一个季度全线联测一次,或者在雨季过后增加一次全线联测。在连云港港东疏港高速公路项目中,因为当地的地质条件很差,全线基本都是软土地基,采取后一种做法,在雨季后增加一次全线联测,很好的保证了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可靠性。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关键部位,如桥梁桩位,结构物轴线等,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抽检频率。在构造物施工时浇筑大量混凝土,如大跨度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时,应加强变形观测;浇筑后还应对悬臂梁进行挠度观测,并将这些数据作为下段悬臂箱梁立模的依据。

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监理注意事项:在路基施工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当和业主、施工单位一起对原地面高程进行联测,并与设计图纸上的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地面高程进行比较。在施工开始以后,高填方和深挖方是检测的重中之重,每填1m左右或挖1m左右,测量监理工程师就应当去现场检测路线中线和路基宽度。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路基的沉降进行动态观测,以确保路基结构在施工工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2.4分项工程竣工后的测量监理

在各分项工程完工后,承包人都要在构造物上定出轴线和标点,并将数据资料整理好,填写报验单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批。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该先对数据进行核准,然后到实地测量检查,确保数据在允许限差范围内。

3交工验收阶段测量监理要点

高速公路进入工程收尾和交工验收阶段,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经过长时间的施工,原有导线和水准点难免被破坏或使用不便,此时测量监理工程师必须在路基路槽整理和桥梁桥面铺装施工之前对全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测,将该成果作为桥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施工的依据。在路面施工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路面结构层标高的检测力度,确定各结构层的不同设计厚度,同时应保证施工测量人员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好横断面上各点标高和左、右宽度。在资料整理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必须做好测量台账,及时填写监理日记并上交;保存好所有的原始测量记录,分类归档,作为质量评定和工程结算的重要资料。超级秘书网

4结语

测量监理工作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建设三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测量监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耐心、细致,不能有一点马虎。做好测量监理工作,测量监理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测量专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知识外,还必须要掌握与国家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熟悉监理工作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章书寿,华锡生.工程测量[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

[2]聂让,付涛.公路施工测量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质监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根据《安徽省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结合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标准条件。

第二条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相应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四条对在质量技术监督工程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从事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等质量技术监督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其它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

第八条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努力进取,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在技术引进、改造和创新中作出一定的成绩;任期内年度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取得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满5年。

(二)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2、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3、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并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满5年。

(三)助理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中专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第十条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条件

(一)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五章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高级工程师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具有坚实的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承担重大工程项目或重要技术开发与研究课题的能力,能够解决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中关键性技术难题,能够指导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科研、设计、检验检测等技术工作。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以上1项(及相当奖励,以奖励证书为据,下同);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2、参加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厅)级重点工程(包括设计、监理等,下同)、科研、技术创新(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等,下同)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以结果鉴定证书为据,下同),并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3、主持完成1项市(厅)级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4、主持完成1项或参加完成2项市(厅)级以上计量检定规程、标准、行业规范编制,并通过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5、主持建立1项或参加建立2项省级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考核通过,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参加完成1项省(部)级技改项目,或主持完成2项市(厅)级技改项目,经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7、主持承担1项或参加2项重大以上安全事故调查的技术鉴定工作,其结论被市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并作为处理事故的依据。

8、有1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和设计人,其发明专利已开发实施并取得300万元以上利税(要有税务部门的证明,下同)。

9、主持1项或参加2项工程测试、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新产品定型鉴定、质量鉴定等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通过,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检验检测技术明显效果,并取得显著效益。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5万字以上)。

第十二条工程师条件

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能熟练运用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解决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有参与较大工程项目或技术开发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

2、参加完成1项市(厅)级或2项本单位工程、科研、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参加完成1项市(厅)级计量检定规程、标准、行业规范编制,并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4、主持建立1项或参加2项市级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考核通过,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参加完成1项市(厅)级技改项目,经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参加1项重大以上安全事故调查的技术鉴定工作,其结论被市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并作为处理事故的依据。

7、有1项以上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其发明专利已开发实施并取得50万元以上利税。

8、参加1项工程测试、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新产品定型鉴定、质量鉴定等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通过,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检验检测技术明显效果,并取得较好效益。

(三)论文著作条件

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撰写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3篇以上。

第十三条工程师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科技三等奖1项;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2、参加完成1项市(厅)级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主持完成2项市(厅)级以上计量检定规程、标准、行业规范编制,并通过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4、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技改项目,或主持完成2项市(厅)级技改项目,经省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验收通过,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5、主持承担1项或参加2项重大以上安全事故调查的技术鉴定工作,其结论被市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认可,并作为处理事故的依据。

(二)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

第十四条助理工程师条件

申报助理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和业绩条件

能基本掌握质量技术监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具有解决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一定工作业绩。

(二)论文著作条件

在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撰写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1篇以上。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标准条件中的工作业绩和论文著作,从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开始计算。判定是否具备条件的依据是个人提供的各类有效材料(原件或经审核验印后的复印件、复制件等)。

第十六条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1、工程师: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2、助理工程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1年见习期满;或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3、技术员:获得大学专科或中专学历后,1年见习期满。

第十七条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取得《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须从取得规定学历之日起,任满一个原岗位基本年限。

第十八条取得非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者,转岗到质量技术监督工程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后需转评相应级别的质量技术监督专业技术资格;在申报高一级质量技术监督专业技术资格时,转岗前后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时间可以合并计算任职年限。

第十九条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被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条申报质量技术监督工程专业正高级工程师资格和破格申报质量技术监督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含正高),按省工程系列标准条件执行,并统一报省工程系列高评会评审。

第二十一条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任期内,年度考核未确定等次或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除取消申报人当年的申报资格外,在以后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二十二条本标准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所称“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

2、所称的“相应职(执)业资格”是指:质量专业资格、棉花质量检验师、注册计量师等。

3、所称“市”是指:设区的省辖市。

4、所称“主持完成”是指: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是指:该项目成果鉴定书(主管部门鉴定认可)注明的前5名。

5、所称“科学技术奖”是指: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当奖励”是指:同等级与工程系列有关的市以上政府及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综合奖项。同一项目多次获奖,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

6、所称“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是指:由国家专业期刊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ISSN(国际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著作须有ISSN(标准书号)。国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参照执行。论文、著作、技术报告作者,须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第二十三条本标准条件由省质监局、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平整度直接式检测类响应式检测类

一、引言

平整度检测贯穿于路面施工质量检测、评定、验收及运营期路面质量检测等环节,其检测设备、原理和方法多种多样,检测结果因检测设备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平整度检测技术处于领先水平。美国有多家公司研发和生产路面平整度检测仪,其中包括ICC公司生产的惯性激光断面仪和手推式断面仪;FACE公司生产的DIPSTICK(步进式断面仪)和手推式断面仪,及South Dakota DOT生产的惯性激光断面仪等(澳大利亚ARRB生产的手推式断面仪和惯性激光断面仪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平整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相对落后,由于公路建设的需要,在“七五”期间,由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和西安公路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分别研制了颠簸累积仪和八轮仪等平整度检测装置,目前已在中国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中,有过一些应用和理论的研究,如我国规范规定了几种用于不同工程阶段、不同结构层次的平整度检测设备和相应的检测、评定方法,但总的来说在技术方面突破不大。近年来国内在仪器的评价和相关性的研究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2001年交通部组织开展了平整度检定规程研究,并已初步完成。

二、路面平整度检测仪的基本分类

,q4U5e7lJ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p%fzS$ZnP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路面平整度的仪器主要有两大分类:第一类为纵断面测定(直接式检测类),即测出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对测出的纵断面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平整度指标。第二类为车辆对路面的反应测定(响应式检测类),即测出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变化的力学响应,然后对测出的力学响应进行数学分析得出平整度指标。对响应式检测类而言,其平整度指标的换算主要是通过对标准仪器测得的结果进行标定而得到。通常,第一类检测方法可用于路面施工质量验收与评价,而第二类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路面周期性评价。但第二类检测仪器常要借助于第一类检测仪器进行指标标定。

1、直接式检测类

对直接式检测类平整度检测仪而言,主要的平整度指标为国际平整度指标IRI(InternationalRoughnessIndex)。国际平整度指标IRI是被广泛采用的路面平整度指标。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稳定性,这使得不同时间和地点检测的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值可进行直接比较。T c5Xv%g7^XZe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计算是基于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是用于模拟车辆在实际路面行驶时车体对路面纵断面起伏波动的动态响应。J,y,[6\Lfwww.省略

"H+`&U;pM3Fj$uc

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用于模拟车辆机械系统在路面纵断面曲线输入的激励下的动态响应。通过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计算模型车车辆悬挂系统的单向位移量,将各次计算的单向位移值累加(单位为m)并与路段长度相除(单位为km),既可以得到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其单位为m/km。国际平整度指标IRI计算的数学过程极其繁琐,具体计算公式可查阅有关资料。应该强调的是国际平整度指标IRI必须先获得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将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输入到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由四分之一车辆仿真模型计算国际平整度指标IRI。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自动化路面断面曲线检测系统(直接式检测类)都包含国际平整度指标IRI的计算软件包。因此只要获得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就能较易获得国际平整度指标IRI。 B$~4ZdI[mjCk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2、响应式检测类 e V4k[ \8?;V响应式检测类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检测车辆的动态垂直加速度和垂直位移。当平整度检测仪检测的对象是车辆的动态垂直加速度时,此类平整度检测仪可归为电子响应式检测类;当平整度检测仪检测的对象是车辆的动态垂直向累积位移量时,此类平整度检测仪可归为机械响应式检测类。

三、主要特点

1、直接式检测类主要特点是:

(1)能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根据纵断面曲线,平整度特性可直观地反映出来。

2|

GGphu/uo8Cwww.省略)o ^A8P?Swww.省略(2)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可输入到仿真数学模型而得到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变化的仿真力学响应。过去的实验和研究已证明这种仿真响应与真实的车辆响应有很好的相关性。

AU8VB9oZ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3n(^xO#FJo9i Twww.省略(3)检测路面纵断面曲线是较难的,尤其是长波长纵断面曲线,其原因是难以从检测仪本身直接取得路面纵断面垂直高度参照点。比较可取的方法是从检测仪本身的垂直加速度或与水平线的夹角之中间接地取得垂直高度的参照点。

(4)由于此类检测仪能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因此可直接用于新路面施工质量的验收与评价,使验收部门有客观依据决定施工质量的优劣。

1sS|7c}`www.省略(5)若此类检测仪能测出长波长和短波长路面纵断面曲线,则可作为标准参照仪

`AwX'pCc0h

t8wv!P1m"Z2w用于对其它平整度仪进行标定和作相关分析。 ^+} ~U5U3lwww.省略Ot*dFUa9qd$s)GO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2、响应式检测类主要特点是:

H)?

J9k$v2e5e(`&n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 (1)此类方法的依据是车辆对路面纵断面垂直高度变化的力学响应,如振动等,然后对这种响应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到平整度指标,如垂直加速度均方差和颠簸累计值等。

(2)由于此类检测方法相对于第一类方法要简单,检测速度要快,因而适用于高速检测和长距离检测。 (3)此类方法无法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因而主要应用于现存路面平整度评价。

(Ap3Z9_ q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4)由于无法得到路面纵断面曲线,此类检测仪需依赖于能测出长波长和短波长路面纵断面曲线的平整度检测仪对其进行标定和作相关分析。

四、平整度检测仪的标定方法

1、基本原理

响应式平整度检测仪主要依据检测车对路面不平整的动态响应来获得平整度的指标的。因此,检测本身的机械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平整度检测的结果。从概念上讲,不同的检测车针对同一条路面将会有不同的动态响应,即便是同一台检测车,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针对这两种性能前后时间的不一致性,在路面平整度检测的实践中,往往采用技术标定(也称系统标定)的方法来使各种响应式路面平整度仪的检测达到一致性,或归结到标准的检测。

O-NK6?8U |A,WQ|www.省略在国际上,路面平整度的标准检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路面平整度,即采用精密水准仪检测出路面的纵断面剖面曲线(标高),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转换成国际平整度指标(IRI),从而获得该路面的平整度指标的标准检测。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手推式断面仪(也称路面纵断面剖面仪)检测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然后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得的路面纵断面曲线转换成IRI,从而获得该路面的平整度指标的标准检测。不论是采用何种标准检测,其基本要求是:

+S }-W5|_

~(T

zwww.省略2q2F D!IU2d)y+[r[a.检测结果不受检测设备机械性能的影响;

t5@M k5B!|Fbwww.省略b.检测精度要求较高;

'z+~G1G!Bk*~公路,交通,交通知识,交通技术,高速公路,国道,设计,工程软件,论文,规范与标准,交通量预测,路基路面,交通工程,监理,职称考试,注册工程师,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交通产业,智能交通C.能直接获得全波长的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

d.能直接计算出IRI。 2]QM vv"OSreHtQ

p/BK路桥先锋论坛―www.省略对于响应式平整度检测仪的标定,一般要求至少5条以上的路面(包括较为粗糙的路面、中等平整的路面和较为平整的路面),其长度为100~200m左右。对这些选定的路面,分别采用标准仪器(精密水准仪或手推式断面仪)和被标定的响应式平整度仪实施平整度检测,获得的平整度指标即可用来作为系统标定之用。

五、结束语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使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是一个路面外观指标,又是衡量路面质量及现有路面破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以及车辆的通行能力和运营的经济性,还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年限,但近年来由于各种车载高效检测设备拥有测试精度等级高,人为因素少,不用中断交通等优点,这些方法已经被各省市的质监部门所采用平整度检测事业也正朝着精确、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张超、郑南翔、王建设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

樊统江、凌天清 《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XU Haixing, XU Peihu, ZHENG Hua, HUANG Zhijun, LIU Xiaoping, LIU Xia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was studied and practiced. It was hoped that a more perfect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practice teaching patterns with characteristic of engineering could be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formed.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excellent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培养目标是造就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既懂制药工艺、又懂工程技术、并擅长质量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①②③因此,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较强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及能够不断地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从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制药工程领域,特别是药物合成、天然药物提取和常用药物制剂的生产实践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制药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并为培养从事制药工程项目设计与药品开发的设计型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有1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这十年期间,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药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获药剂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08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及质量评比中处于前列。在这1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1 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 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措施

2.1 至善、格物、育人的教师队伍的建立

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从事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④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例如设计和实施能力)。我校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门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凡是1970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教师必须通过到企业进行博士后研究、到合作企业工作等多种形式工作1年以上。我们制药工程专业通过有效的方式探索和建立了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

2.2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有显著变革。例如: 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发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本营。⑤

2.3 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国际化的教学大平台

与竞争力强的现代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学平台,不断完善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关注的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并取得“双学位”;以学院或学院与学院联合搭建平台,实行联合课程设计、联合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选派学生去著名大企业实习,进行“预备工程师”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能力。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专业,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各高校仍无力建设满足实习要求的“工厂型实验室”。我们先后与10家企业合作建设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实现联合办学的格局,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的联合办学。

2.4 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校企结合,约35%左右的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的开发与应用的毕业论文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的教师-工程师双导师论文指导组。65%左右的学生在校内在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处方、工艺研究等应用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聘请实践基地的导师参与成绩评定。通过上述各种环节的训练,实现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综合性重要教学环节有创新型成果。

2.5 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独特优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高水平前瞻性的学科和学术研究带动本科新专业的建立和建设,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二是高水平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三是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为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四是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3 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成果

现有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实验实训中心、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有10个以协议形式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个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1个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1个在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体系。

(1)化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化工分离单元操作、HPLC、GC、计算机仿真等设备和系统123台(套),已经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大实验实训平台”,支持教学计划和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可全年接受制药本科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2)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拥有滴丸机、喷雾干燥等大型现代制剂实验设备,可以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药物制剂产品制造过程实践。

(3)企校合作基地。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校合作研究基地、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包括药物制剂,药物合成、药物提取等行业的国内著名企业及设计单位如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联合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武汉诺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虎泉药业有限公司、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湖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隆中制药有限公司、湖北天药制药有限公司、武汉医药工业设计院、湖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这些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制药工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基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通过加强和这些企业的产学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产业和工程实际问题。通过通过和这些单位和企业协商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可以进一步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中,以科研引领教学,并通过科研锻炼队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近5年来,从大型企业等引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经验的论文指导教师10余名,承担了各类研究项目200余项,年均研究经费1000万元左右,其中50%以上经费来自于企业或者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各类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以来共获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奖励2项;发表研究论文120篇,其中SCI刊源论文40篇、EI刊源论文36篇,出版著作5部。

总之,武汉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科研教学水平正在得到迅速提升,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办学个性和特色。多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喜人。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从(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1页)已获得的多项科研成果来看,近90% 的项目是在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已超过了50% ,学生就业率达到99% 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在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和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就业且深受好评。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为2010080);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为2011163)

注释

① 邓亚利,霍理坚,熊平,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训的拟企业化管理模式.药学教育,2010.26(2):59-62.

② 周国平,刘跃进,潘浪胜.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4):121-122.

③ 邓胜松,朱慧霞,姚日生,等.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研究[J].药学教育,2006.22(4):1-3.

④ 吴世玉,陈绪松,万新成,等.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医学与社会,1995.8(1):57-58.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一轻工程专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职称评审经常化以来的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从事食品发酵工业、造纸工业、日用化工工业、包装印刷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三条一轻工业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四条申报条件

一、凡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科学事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学历、资历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工程师工作五年以上。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

(2)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在职后取得达标学历后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三、破格申报条件

1.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或第2至第5条中的两条:

(1)获得国家科技奖;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的主要贡献者;

(2)获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优秀设计二等奖的主要贡献者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优秀设计三等奖;市(厅)级科技奖一等奖二项和市(厅)级优秀设计一等奖两项的主要贡献者;

(3)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过一篇论文;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过两篇论文;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三篇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4)独立完成并正式出版过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译著;

(5)完成两项以上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经省(部)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获得者;

2.破格申报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第1条或第2至第5条中的两条:

(1)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优秀设计二等奖或市(厅)级科技奖、优秀设计一等奖或二等奖二项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2)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优秀设计三等奖或市(厅)级科技奖、优秀设计二等奖或三等奖二项以上的项目负责人;

(3)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工程质量奖的专业设计负责人;

(4)获得市(厅)级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二项以上的项目负责人;

(5)完成一项以上省(部)级或市(厅)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成果经市(厅)级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获得者;

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

四、申报评审一轻工业专业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内年度考核或任职期满考核为称职以上,其中,破格申报晋升的人员,在近两年年度考核中,至少有一次为优秀。

五、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1.掌握一门外语,达到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标准;

2.掌握计算机技能,达到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标准。

第五条评审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1.专业理论水平

(1)有系统坚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能够掌握本行业、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化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有为本部门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

(2)能熟悉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技术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并能熟悉地运用、指导、解决科研、设计、生产、管理中的复杂疑难问题,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了解和熟悉一定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如:全面质量管理,信息技术等。

(4)具有指导工程师或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2.实践经验与工作能力

具备下列情况之一:

(1)完成国家科研或攻关项目的主要参加者(等级内额定人员);

(2)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一项以上或市(厅)级攻关项目二项以上,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主持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成果推广,不少于三项;

(4)主持和管理过大、中型轻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

(5)具有主持、承担大、中型企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的设计能力,担任过总体项目负责人或三个工程以上专业项目负责人;

(6)能独立处理本专业的关键和复杂疑难问题,并能很好的配合和协调与其他专业有关的技术问题。

3.业绩与成果

(1)具备以下两条:

①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或三等奖二项;

②省(部)级优秀设计或优质工程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

③被省(部)确定为定型品,并转化为商品生产不少于一项;

④技术管理工作获省级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⑤开发科技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省(部)主管部门列为推广项目不少于二项。

(2)撰写以下论文著作之一:

①专著(省级出版社出版);

②译著(省级出版社出版);

③颁部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者;

④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一篇或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二篇以上;

⑤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论文三篇以上;

二、工程师

1.专业理论水平

(1)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熟系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技术管理工作中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

(2)能熟悉掌握并运用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技术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并能熟悉地运用、指导,解决科研技术、生产管理中的复杂疑难问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了解和熟悉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科学知识如全面质量管理。

2.实践经验与工作能力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科研或攻关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2)参与市(厅)级的科研、攻关项目获奖者;

(3)参与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成果推广;

(4)参与和管理过省(部)级轻工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扩建、技术改造)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

(5)有一定的从事工程师设计的工作经验、掌握设计经验,能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或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担任过各类工程设计专业项目的负责人二项以上者。

3.业绩与成果

(1)获得下列奖励、成果和业绩之一的主要贡献者:

①省(部)级科技奖;

②市(厅)级科技奖三等奖以上或省(部)级科技成果推广奖;

③省(部)级优秀设计或优质工程三等奖;

④开发科技成果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被市(厅)级专业部门列为推广项目。

(2)撰写以下论文、论著之一:

①在重要学术专业学术刊物上一篇;

②参加省行业学术会议,交流论文不少于两篇;

③参加市(厅)行业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不少于三篇。

第三章附则

第六条凡在五年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1.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的;

2.考核不称职或连续二年考核基本称职的;

3.伪造学历、资历,或申报业绩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

第七条本条件由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水利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绩贡献,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青海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我省水利行业的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按照本评审条件,经相应的评委会评审合格并获得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聘任后的职务工资待遇由所在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水利工程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四、本条件作为从事水利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资格时的评审依据,其适用范围:

(一)规划设计(略)

(二)施工建设

适用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监理、设备安装、施工机械、施工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基础技术、生产运行及其它(略)

五、本条件由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组成。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学历、资历、考核、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业绩成果等内容,属资格审查范围,主要由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初审;评审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内容,属资格评审范围,由专业学科组和评委会负责审查和评审。

分则

申报条件

六、凡申报中、高级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不畏艰苦,努力完成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七、学历、资历的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可申报工程师资格:

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任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专毕业任助理工程师7年以上)。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毕业任工程师7年以上)。

(三)获得以下学历,经考核合格,可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1、博士后流动站期满出站人员,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资格;

2、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3、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3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四)六州及海东地区县以下(含县)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0年以上,并且任助理工程师5年以上,可申报工程师任职资格;具有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以上,并且任工程师7年以上,可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八、考核要求。晋升人员任职期间年度考核结果均须在称职以上,任期内年度考核有优秀在2次以上的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推荐。

九、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外语要求

凡属青劳人专字(95)085号文规定考试范围的人员,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免试人员按青劳职改字(1993)474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凡属青人专字(2002)34号文规定考试范围的人员,需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免试人员按青人专字(2002)34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评审条件

十、工程师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2、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运用于实践。

3、熟悉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并能运用于实践。

4、熟悉全面质量管理与本专业质量管理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5、能够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2、从事施工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具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中型工程单项项目的施工建设,或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小(一)型工程的施工建设两项以上;

(2)在施工建设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施工经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一项以上,在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时段的施工计划(如:年、季、月度计划)及各种标书、承包合同;

(4)参加中、小型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监理和中、小型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报告、施工管理办法的制定和评审工作,具有对施工质量、施工水平进行评估和鉴定的经历。

3、从事基础技术、生产运行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2、从事施工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担任助理工程师期间,取得下列业绩成果之二:

(1)本人承担的施工建设项目获厅级三等优质工程奖励一项以上,或其他技术成果获地市级三等以上奖一项以上;

(2)主要参加编写两项以上小(一)型或一项中型项目的工程施工报告、施工方案、施工总结并被采用;

(3)在承担施工建设任务中,严格按施工工序进行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节省投资占工程造价5%以上;

(4)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两项以上小(一)型或一项中型项目的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合格,投入运行未发现质量问题;

(5)在内部学术资料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两篇以上,或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以上。

3、从事基础技术、生产运行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十一、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2、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为本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咨询、建议的水平。

3、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践。

4、熟悉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的理论、方法、内容和要求,并能熟练应用于工作实践。

5、能够指导工程师的业务工作。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2、从事施工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任工程师期间,有下列实践之一:

(1)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一项中型以上工程的施工建设,或完成三项以上小(一)型工程的施工建设;

(2)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范围内施工技术方法、标准和规程,并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二项以上,并有解决中型、小(一)型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施工管理、基础处理、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等专业复杂技术难题两项以上的经历;

(3)参加小(一)型以上项目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施工报告的审查、论证、鉴定三项以上,并提出重要技术建议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

(4)根据施工要求编制的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和按招标承包制的要求编制大、中、小(一)型项目的标书、承包合同三份以上,并能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与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3、从事基础技术、生产运行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三)业绩与成果

1、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2、从事施工建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担任工程师期间,取得下列业绩成果之二(前三条中至少满足一条):

(1)负责的施工建设项目获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进步奖、优质工程奖等一项以上;

(2)主持编写一项大、中型以上项目或三项小(一)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总结并经审查通过;

(3)作为施工负责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文件及合同条款,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设计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要求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大中型一项或小(一)型三项的建设任务,竣工验收合格,投入运行后未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或在一项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并科学管理节省工程投资10%以上;

(4)公开发表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合著一部以上;

(5)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二篇以上。

3、从事基础技术、生产运行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略)

附则

十二、本条件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成果、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等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十三、评审条件中所指的业绩成果,必须是任现职以来所获得或完成的。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前5名)。论文是指第一作者。合著作者每位完成的字数必须在5万字以上。

十四、在二、三类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工程师任职资格,论文、技术报告等减少一篇,获奖等级相应降低一级。

十五、凡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与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则上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凡按规定程序办理了继续教育证书登记的,将做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选择条件。

十六、水利工程等别的划分以《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为准(见下表)

十七、近3年内有下列情行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暂不参加评审:

1、任职期间,有1年考核不称职者;

2、在技术工作中,因失职,出现工程质量、技术质量、生产运行及安全等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

3、受过党纪处分和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者;

4、受过各种刑事处罚者;

5、犯有严重错误,经组织批准立案审查,尚未结案者;

6、弄虚作假,窃取他人劳动成果者或在计算机、外语考试中舞弊者。

十八、存在第十七条所列情行,但采取隐瞒、欺骗等手段,取得资格的,一经查实,即取消任职资格,3年之内不准再申报。

十九、对确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业绩,并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符合申报条件,要求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由单位将其突出业绩成果材料与专题报告,按隶属关系逐级审核推荐上报,经水利行业中、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专题报省人事厅,由省人事厅组织考核、答辩、评审、公示、审批。

上一篇:安装工程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环保工程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