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

时间:2023-03-14 10:02:29

商务旅游邀请函

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展企业;创新;营销

一、会展营销创新的认识

会展公司在经营会展项目的时候,营销是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会展营销是指展览会组织者寻找目标市场、研究目标客户需求、设计会展产品和服务、制定营销价格、选择营销渠道以及保持良好客户关系等一系列销售活动的总和。然而如果没有创新理念的指导,营销活动就可能仍然追求传统的、不适应新的环境的模式。展览企业只有把营销创新提上日程,才能使企业在变化中成长。首先,应从服务参展商到服务观众。展览会存在的意义是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服务好观众显得尤为重要。其次,从大众营销到品牌营销。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展览公司追求的是单纯的人气,而忽视了品牌所蕴涵的巨大的宣传效果。在营销过程中,展览公司必须注重展览会品牌所代表的主题和特色,以品牌为指向,招徕特定的参展商和专业买家。只有具有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会展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经济意识不强

在我国,论会展层次北京第一,论会展数量上海居首位,但与巴黎等城市相比,则相差甚远。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会展经济意识较为落后,它们不善于利用会展获取信息、寻找商机、推销产品、展示形象。另外,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会展营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全球的著名投资商也把目光聚焦在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作为中国朝阳产业――会展营销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竞争,正转向国际化会展市场的竞争,国际展览巨头也纷纷登陆抢占中国会展营销市场。

(二)缺少规范的管理

一个展销会的成败不能单一地从成交额和展会规模来下定论,规范有效的管理应该是展销会成败的首要保证,而我们有些区域性的展销会存着多头管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冒名侵权、虚假广告等等,造成这种混乱局面,是因为缺少规范有效的管理。

(三)缺少整体策划的创新

展销会是一个商业舞台,如何使参会的产品在“戏台”上演出得更精彩,更打动观众的心?这就需要一个整体策划来支撑,而成功的策划绝不是“千人一面”,需要展销会举办者和参会厂家年年出新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中国的许多展销会就缺少这种整体策划的创新。

三、会展企业营销创新策略

(一)营销手段创新

(1)要积极运用各种新技术和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如网络营销、目的地营销、整合营销、一对一营销等。其中,网络营销将在信息时代的展览营销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互联网将被各种展览营销主体广泛应用。

(2)要创造性地运用常见的营销手段。例如,展览公司招徕观众的常用办法是发邀请函给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人士,或刊登广告吸引普通观众。但是要有所创新,展览公司不妨和旅行社、体育场等合作,以商务旅游作为卖点,在邀请函中附加特别内容,以求抵消远途劳顿的负面效应,从而达到提高观众前来观展的兴趣。

(二)营销主体创新

随着中国展览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内展览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从营销主体的角度来看,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随着世界展览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展览业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将出现更多专门的展览营销组织或推广机构,这些机构可采取紧密型的董事形式或采取松散型的联合形式。

(2)大力宣传自身的办展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会议或展览会,城市甚至全国性的展览整体营销活动将大量涌现。

(3)在营销观念上,人们对展览营销主体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即除了传统意义的会议或展览会外,还包括展览城市、展览企业整体和专业媒体等。

(三)营销内容创新

与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相比,营销内容显得更为实在。实施营销内容创新,展览营销主体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强调服务

对于会议和展览会而言,一个定位明确的主题固然重要,但其根本仍然是完善并富有人性化的配套服务。服务是会展业的生命和根本所在,没有一流的服务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会展,因此,从立项、招展、办展到会展结束,都必须贯穿良好的服务意识。

2.产品创新

产品是市场营销的核心要素。展览公司的产品是会议或展览会,而要想新办一个会议或展览会,就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因此,展览企业必须精心策划并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是营销成功的基本前提。事实证明,创新并关注市场需要的展览会永远都是受欢迎的。世博会成功举办了100多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与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

会展与旅游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会展参加者向来是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在新加坡商务和会展为新加坡旅游业带来的旅游收益占旅游总收益的20%。会展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会展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营销策略运用的好坏。任何一种产品需要有效地销售出去,必须运用合适的、有效的营销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宣传自身的产品,尤其是特殊的服务产品。因为服务产品具有多种特性,使得在营销中需要运用相应的服务营销技巧。

参考文献:

[1]刘大可.会展营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20

[2]丁萍萍.会展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邢振超.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我国会展营销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4]蓝得.中会展业前沿问题研究[M].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差旅管理外包机会问题开发策略

一、相关概念

1.国内旅行社。这里所说的国内旅行社是指内资旅行社,包括国有旅行社与民营旅行社,是相对于外资旅行社提出的。

2.差旅管理是旅行社以企事业或政府部门为对象,通过对企业的差旅活动进行整体考察分析,提供咨询意见,然后共同改进流程,并且通过利用旅行社所拥有的资源使企业差旅成本最小化,实现对差旅成本的控制,并提供全程服务的管理活动。

3.差旅管理服务与普通的商务旅游服务的区别。

(1)旅行社在企事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差异。差旅管理的核心在于差旅管理咨询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差旅管理制度。在企业历史信息及管理目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合理化、系统化的差旅管理制度。并要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成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在这里,旅行社类似于公司的旅行管理部。旅行社一般的商务旅游业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短暂的,是一种短期的委托与被委托之间的关系。

(2)旅行社赢利模式差异。在差旅管理中,旅行社的收入是从客户收取服务费,而这服务费的多少与整个协议期间帮客户节省了多少差旅费用有关。而旅行社的一般商务旅游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机票酒店的差价。

(3)旅游产品个性化程度有差异。旅行社从事的差旅管理是深入到企事业内部,是一种更个性化的“管家式服务”,大到某一政府机构全年的差旅费用预算,小到某一次出差过程中客人喜欢住郊区还是市区宾馆,旅行社都必须顾及到。而一般的商务旅游产品没有这么细致化。

二、国内旅行社开发差旅管理市场的机会分析

1.差旅管理市场份额日益增大。随着我国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企业因公出差的人数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相关费用高达103亿美元,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通过整体差旅外包的方式来达到规范出差报销制度、降低出差成本的目的。

国内的企业也逐渐接受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管理理念,如普天、中信等中国企业已经接受“差旅管理”概念。并且相关政府部门也做出相关的扶持政策,2005年上海、北京等地率先通过立法,废除了企事业单位不得凭旅行社发票报销公务出差费用的规定。此举被业界认为将极大刺激国内集团客户市场,并带动更多国内旅行社投入到集团客户市场的竞争中。

2.旅行社从事差旅管理业务具有自身优势由于旅行社在公务出行的住宿、交通、会务等方面有一定经验,并且旅行社有价格优势,在帮助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安排公务活动中,旅行社往往可以通过自身资源及行业资源,为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活动节约成本。据介绍,这个数字是10%~20%。并且,专业化的商务管理公司具备专业化优势,可以提供便捷、多样的服务,提高商务旅行的服务质量

3.国内的差旅管理市场正在进一步培育。现今成立的几家外资商旅服务合资企业,他们将完成对中国差旅管理市场的启蒙和教育。外资巨头们对在华跨国公司提供服务,国际化的高端差旅服务的示范作用,将带动国内大型企业对此服务的需求增长,再逐渐带动国内中小型企业跟进,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市场传递过程。

4.与外资旅行社相比有自己的优势。面对外资旅行社的竞争,国内旅行社有本土文化优势。另外,外资旅行社目前在业务范围上还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如外资旅行社还不能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这也给国内旅行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长空间。目前外资旅行社在国内差旅市场上的业绩并不如人意,到2003年底,合资的11家旅行社有10家处于亏损状态。

三、国内旅行社开发差旅市场的问题分析

1.面对外资旅行社的激烈竞争。出差旅游的利润率高达20%~30%,远远超过普通观光旅游的利润。这使得各类旅行服务机构先后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

早在2002年5月,世界最大的旅行管理公司美国运通就以合资的方式进驻中国,其最大的核心业务直指“集团差旅服务”。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与澳大利亚差旅管理公司福莱森特(Fly center)联姻;欧洲最大的旅行社―TUI集团和中国旅行社总社合资成立了合资旅行社――中旅途易;世界旅游巨头BTI业也和上海锦江旅游集团合资成立了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的业务拓展目标,都盯在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差旅市场,以差旅管理作为在中国业务的突破口。而外资旅行社在中国开展差旅业务具有一定的优势:经验丰富;品牌优势;人才优势;优势互补,与国内旅行社合资,取长补短。

2.意识问题。国内大部分企业仍然难接受差旅外包的概念,对于很多大型公司和企业来说,差旅费用管理都是财务管理的盲区。在很多公司,员工们都把出差当作一项“意外收入”,不少公司更是把差旅费用当作一项员工的“福利政策”。

3.体制问题。国内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体质,每个单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接待部门和人员。一些企业虽然对差旅外包很感兴趣,但其内部原从事内部差旅管理工作的员工的就业问题令他们顾虑重重。另外在资金流程上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目前90%以上的企业要求月结款,差旅服务企业先要垫付所服务企业的出差费用,然后在下一个月结账,这就给旅行社资金周转方面施加了压力,尤其是些规模比较小的旅行社。

4.境外专业考察业务的资源还不够丰富。大部分出境考察团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通常要到境外特定机构进行考察、交流,有的还需要境外对口机构发出邀请函。但由于旅行社的联系渠道有限,目的地的分社目前对部分的业务要求还无能为力。另外,公务出境要去的国家往往是不受限制的,而即使国际旅行社也或多或少受限于该国是否向中国公民开放出境游。

5.专业的人才资源缺乏。国内的一些商旅企业,差旅管理业务还刚刚开始,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国内旅行社开发差旅市场的建议

1.加快差旅外包市场的培育。增强宣传的力度。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还不能完全接受差旅外包的概念,差旅外包面临了一些阻力。广大旅游企业应该加强宣传,突出企业差旅外包的优越性,并利用好国内一些跨国企业将差旅外包给商务旅行公司的示范效用,促使国内其他企业尽快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差旅外包业务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差旅管理外包给专业的旅游公司,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帮助。

进一步拓展政府部门公务旅行外包业务。随着上海、北京一些政府部门打破了公务差旅不得委托旅行社的,我国公务差旅的市场大门向旅行社逐渐敞开。国内的旅行社应该抓住这块市场,提供专业优质服务,让更多的公务差旅交由旅行社来操作。

2.精心设计产品个性化。旅行社企业针对每个顾客采取适合的营销手段,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和产品,其基本特点是针对性、体贴化和精细化。旅行社考虑差旅顾客的消费特点,和顾客共同设想,配合差旅的日程需要,使其差旅活动和观光游览完满结合,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

注重细节。增加旅行者旅途舒适感。比如提供电子机票,只要登机时出示护照就行了,即使行程中要换好几班飞机,一张票也不需要带。顾客喜欢坐靠窗的座位,就能拿到靠窗的票,飞机还没降落,已经有专车在等候着接往下榻的宾馆等等。

融入企业文化。旅行社在为某企业员工设计差旅产品时,应充分的考虑该企业固有的文化,要让参与者感觉到不是某一个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给与他们旅游机会。这就需要旅游企业为企业的差旅活动安排一些别出心裁的、能体现企业文化的主题活动,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旅行社在这里所承担的角色不仅仅是差旅商,而是客户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3.吸引境外人才、学习国外旅行社成功经验。国内旅行社在差旅市场起步较晚,缺乏差旅管理的咨询和制度设计人员。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国内有条件的旅行社可以引进外部智力。并要求国内有志于差旅管理市场的旅游企业好好研究国外旅行社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4.国内旅行社不可忽视中小企业的差旅市场。国内的旅行社不可忽视中低端的差旅市场,起步阶段,国内旅行社还没形成自己的品牌,高端的差旅市场较难进入,但可以从中小企业差旅业务做起,这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第3篇

会展旅游的发展同时也给饭店业带来巨大商机,成为推动饭店业发展的新动力。然而,目前我国饭店对于会展旅游市场还处于“被动的接待”状态。以市场为中心,积极开拓市场,已是当今饭店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饭店需对会展旅游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拓市场。

饭店在会展旅游中的角色分析

1.饭店是开展会展旅游的必要组成部分。饭店为会展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商务服务等,满足其活动基本需要。。

2.饭店为会展提供了第二场地。一般而言,大型会展的筹备会议、新闻会、分组交流会都安排在饭店会议厅、多功能厅或客房进行。而规模不大的会展,包括展厅在内的所有场地和活动都安排在饭店。

3.饭店是会展活动的延伸。饭店为会展旅游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丰富和拓展了会展活动。会展旅游者可以在餐厅、客房、大堂和其他娱乐场所进行沟通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结识、相交,达成合作意向。

4.饭店为会展活动提供前后期服务。饭店会根据会展举办单位的要求,为会展活动提供系列服务,如发放邀请函、接待、会场布置、车船票预订、市内交通服务、旅游安排等。

饭店会展旅游市场现状

伴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及中国加入WTO,全球每年将有2800亿美元的会议旅游市场,国内政府及商务会议旅游市场估计也不会少于上千亿元人民币。近两年,我国内地每年举办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活动项目约3000个左右,进入市场的会议项目则数以万计。大量的参展商、观展商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形成了饭店巨大的客源。在大型会展活动期间,房价上涨,城市客房爆满,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会展城市。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展旅游的发展使当地饭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经营优势。如为向奥运会注册人员提供约22000套合适的饭店客房,北京奥组委按照《奥运会住宿接待服务协议》于2004年3月18日与北京饭店、中国大饭店、北京贵宾楼饭店、港澳中心瑞士酒店、北京国际饭店、昆仑饭店、北京皇冠假日酒店签订接待合同,他们将为奥运会提供客房3500间。北京奥组委在申奥报告中承诺,到2008年北京饭店规模将满足预计到京的80万运动员、记者、观众和游客的住宿要求。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商务城市,一直都倍受国际会展的青睐。APEC会议、《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等180多个展会相继在上海举行,去年又取得了"世博会"的举办权,因此会展旅游成为上海市住宿业最主要的客源渠道。会展高峰期,住宿率达到90%以上,房价通常会翻上几翻,因为供求不平衡,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住宿业市场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每年举办大型展览会350多个,各种展示、展销会1100多场。具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仅在2005年春交会中,就吸引了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0万客商参加。广州会展旅游给饭店业带来的营业收入近至全部收入的一半。

会展旅游市场的消费特点

1.计划性强。会展旅游计划性强,且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客房一经预订,到客率高,便于饭店经营管理,提前做好接待准备。

2.人均天消费水平高。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海外过夜旅游者中,会展旅游人均收入高于总平均水平,据香港旅协的统计数据,在港参加展览、会议的商务客人人均消费达1.2万元左右,是普通游客消费5500元的一倍之多。

3.逗留时间长。参加会展的人员,既要参加会议、展览,有时还要参观游览,因此,他们逗留的时间比一般旅游者要长。4.季节消费均衡。会展旅游多避免旅游旺季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调节饭店旺季与淡季客源的不平衡,提高饭店的全年利用率。

饭店会展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会展旅游市场包含公司业务会议、奖励旅游、协会/团体组织会议和展览四个部分。

1.公司业务会议、协会/团体组织会议市场拓展策略

根据皇冠假日品牌酒店在新加坡、悉尼、上海、香港和伦敦市场为期12个月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会议筹备人员选择酒店的标准如下:・预见、满足或超越会议筹备人员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天衣无缝的协助・能确保处理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的正确性。・无须会议筹备人员费心,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确实让他们无论从物质及情感上都感受到家外之家的舒适。・灵活处理事情,让会议筹备者完全信赖,并且适时为他们的商务活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

饭店应根据会议市场需求,积极完善会议接待设施,如对会议厅扩容改造工程,扩大会议厅面积,推出大型多功能厅等,同时对宣传推广、价格议订、专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专业操作,提高对会议代表的往来接送、会议期间的餐饮服务、会后的活动安排等的服务质量。

为在日益增长的会展旅游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全球知名的洲际酒店集团投资50万美金在亚太地区率先推出“会议成功计划”,包括在每一家皇冠假日酒店设立一位专职皇冠假日会议总监,全面协助会议主办者策划及安排会议;两小时反馈服务及一系列会议创新服务。这三个要素仅是会议成功计划推出的第一步,在今后的一年内还将有一系列创新出台。

2、奖励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根据国际奖励旅游协会(SITE)的定义,奖励旅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法宝,目的是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目标,并对实现该目标的参与人士,给予一个尽情享受、难以忘怀的旅游假期作为奖励。

饭店要加强研究、探索和交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开发奖励旅游市场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做到设计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接待专业化、服务专业化; 要着眼于产品的高价值,保持奖励旅游市场的高端性,避免无序的价格竞争;要把奖励旅游和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综合起来考虑,通过培训加快培养奖励旅游专业人才;将委办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奖励旅游产品之中,因为奖励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团队旅游,奖励旅游应该把企业文化融入其中,尽可能使参与者感受到奖励旅游不是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的行为,而是企业的一种荣誉至上的集体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展会等,加强对奖励旅游产品的宣传。

3、展览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饭店,可采用集团式独立经营方式,利用饭店资源条件,通过购买、建造、控股和租赁等形式拥有展览场所与设备,直接招徕并组织展览活动。饭店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特色经营的道路,以准确的市场定位为基础,通过完善各项展览服务,打造展览品牌。同时加强展览服务人才建设,并注重其展览营销能力的培养。

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会展旅游 产业融合 成都市

一、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会展业与旅游业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产业。了解和分析产业间的联系是制定产业融合策略的基础。

会展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广泛的联系,是促进产业信息和物质交流的平台,是社会生产和交换或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其核心产品是为会展需求方提供召开展览及会议所需组织工作、场地等服务;而旅游业则凭借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服务。参展客商和与会者是重要的商务旅游细分市场,因此旅游业也为会展客商和参加各类会议的人提供吃、住、行,以及部分参展者、与会者会后游、购、娱等服务。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游客是指以消遣、商务、朝拜等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时间在12个月内的人。参会者的外出旅行其实也属于一种旅游活动,属于商务旅游的一类。这些参展商和观众在会后很有可能转化为观光游客,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联可见一般,其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服务对象――参展者、观众、会后旅游者和潜在的游客。在参与会展活动的过程中,参展商、会议买家和观众扮演了会展参与者和游客的双重角色。会展业聚集了很强的人流,为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而旅游业则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接待服务。因此,会展业与旅游业产业的互补性很强,这正是会展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联系,我们可用图1来表示。

会展业与旅游业都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到多个行业的协作,产业构成较为复杂。图1主要考察了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系。从图中可以发现参展商,会议买家和观众以参展参会为主要目的,通过旅游中介进入到会议、展览的举办地,期间接受旅游业提供的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为核心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从会展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旅游业与会展业通常相互渗透和融合,旅游业介入会展业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会展业的旅游属;二是饭店业从事会议和展览的接待业务、旅行社从事联系会议业务;三是举办本行业的会展;四是组织参展商、与会者以及其他参展(会)人员的会后旅游。

二、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一)构建核心吸引力

通过对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系我们发现,会展活动是吸引会展旅游者前来的核心吸引力,旅游业只是作为支持系统的一部分在发挥作用。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前提在于会展活动能否吸引到大量参展、参会人员。举办展会可通过自办展会和引入展会两种形式。自办展会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引入展会则根据当地软硬件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后,通过申办或合作进行。

因此,吸引参展商和观众是会展旅游的基本活动,也是会展旅游的根本所在。要吸引大量客流前来参展和参观,必须满足参展、参会的需求。对参展商而言,参展与否的最重要权衡因素前四位依次是:主办单位的声誉;通达便利的交通;展会举办地是否辐射公司的目标市场;主办单位的推广力度。

(二)整合产业部门

会展旅游者需求多样。专业的会议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旅游企业及支持部门共同为会展旅游者服务,形成一条产业链,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与不同组织和企业进行业务的合作。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是构建会展旅游集团,将场馆、目的地管理公司、酒店、旅行社等纳入集团内部管理,会展业与旅游业协作的许多问题在集团内部解决,实现产业的集约发展。

对于会展不发达、中小企业居多的城市,资金条件无法实现集团化的也可选择构建会展旅游战略联盟,企业通过协议建立开放的合作关系。加盟企业通常是优势互补的企业,抓住自身最核心的业务而把非核心的业务转给上下游企业,通过相关企业联合,使链上企业达到同步协调运行,实现技术、信息、组织的集成。

(三)优化管理机制

新型产业的构成和发展,必须解决两个产业的非协同发展状态,构建统一协调的外部管理机制,将会展业和旅游业置于同一管理机制下,可促进两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构建合署办公的政府管理机构。由于会展业与旅游业核心职能、任务和经济属性差异较大,构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合署办公机构、协调产业发展是有效的途径,如美国波士顿会议与旅游局,旧金山会议与旅游局。第二,制定行业政策和产业规划。通过制定会展旅游相关政策,可把好相关市场秩序,政府在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

三、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会展

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成都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较快,成为“中国会展第四城”。成都会展从1984年举办春季首届全国糖酒交易会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全国性大型展览170多个,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电子、机械、汽车、建筑、花卉、食品、医疗设备、家具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成都会展业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我国整个西部地区,成都会展业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参展规模都占居领先地位。近几年,成都会展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成都举办展会86个,涉及机械、化工、能源、汽车、服装、休闲等多个领域,同比增长38.7%。2008年成都市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02008),而且成功引入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德国汉诺威展览集团与成都合作办展。

(二)旅游

成都市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国三个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成都的旅游资源呈以下特点: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价值高。二是自然景观全。成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景、水景俱全。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以成都市区为核心,组合不同、风格各异的八个部级、省市级风景片区。四是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7年成都市接待国内游客425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国内旅游收入395.4亿元,增长22.0%。全年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5.8%。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78.6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增长3 1.%。全市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

改善,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98家,旅行社25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达39家。

四、成都会展旅游融合发展措施

(一)建立统一的会展旅游机构和会展旅游公司

从笔者对成都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现状分析来看,成都具有发展会展旅游良好的资源条件。从旅游业来看,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三个最佳旅游城市中之一,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从会展业看来,成都会展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良好,被誉为“中国会展第四城”,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会展之都。成都市优良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场馆建设、基础设施等为成都市会展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成都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并不理想,会展旅游并没有达到优势产业融合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目前,成都会展业务隶属中国贸易促进会成都分会,而旅游业务属于成都旅游局行业管理;而两大协会(成都旅游协会和成都会展业协会)也各立门户,二者没有构建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未能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旅游业与会展业的整合也有限,成都除了成立了一家大型会展旅游公司成都会展旅游集团外,其他旅游公司与会展公司业务来往很少,未能有效地整合会展和旅游资源。专业的会议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合作较少,会展旅游市场机制不畅,未能发挥产业集约优势。

鉴此,成都会展旅游业要想保持产业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诸如美国波士顿会议与旅游局那样统一的会展旅游机构,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同时,会展业与旅游业应当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可建立会展旅游集团,将会展场馆、展览公司、旅行社、饭店、目的地管理公司等纳入集团统一管理;或者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相关企业的联合,使不同的企业在会展旅游产业链上协调运行,实现技术、信息、组织的集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培育品牌展会

培育品牌展会是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举措,需要软硬件环境的多方支持。成都现有展馆面积达到20多万平方米,居西部首位、全国前五位,其中,世纪城会展中心,展馆总面积11万平方米,单馆面积1.2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国际标准展馆之一。成都处于中国西部的中心位置,有便利的立体交通,宝成、成渝、成昆和成达四条铁路干线和川陕、川滇、成渝等国道交汇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七大航空港之一,基本具备了举办大型会展的条件。过去几年,成都先后举办了全国糖酒会、全国医博会、全国汽配会等大型展会,策划并培育了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成都啤酒节、成都购物节、中国国际软件洽谈会等自办品牌展会。

但是成都会展的数量和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缺乏会展品牌。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成都举办的展会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展览会为西部地区及成都的行业展览会,并且此类展览会的参展商及专业观众的地区性非常明显,影响力有限,成都还没有像“青岛啤酒节”、“广州广交会”、“大连国际服装节”、“深圳高交会”那样响亮的会展城市品牌。因此,成都应注重吸引大型展会,扩大自办展会的规模,并组建专业的会展组织公司和目的地接待企业,加强会场服务,加大招展力度的方式来培育品牌展会。

(三)扩展旅行社及酒店的业务范围

旅行社作为服务中介整和会展举办地各项旅游资源,再打包出售给会展活动参与者,为会展旅游者提供获取吃、住、行等服务的便利。通过旅行社向会展参与者提供服务,可避免会展主办方自行组织接待,由于不熟悉旅游业务可能导致组织不合理的风险。

通过对来川游客的结构分析,在所有人川游客中商务和会议游客共占了36.4%,仅次于观光/度假型游客。参展游客是包含于商务游客统计中的,因此会展旅游是四川旅游的较大市场。从旅行方式来看,在团队游客中,商务和会议游客占9.1%。在散客中,商务和会议游客的比例为52.4%。由此可见,会展游客选择旅行社服务的较少,成都旅行社流失了一大批商务旅游者。

造成这种情况有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会展旅游者的消费习惯。目前交通、住宿等环节的预定系统都比较发达,会展旅游者不通过旅行社也能买到满意的旅游产品,只不过是花费精力较多而已。另一方面是成都的旅行社规模偏小,并且没有把会展旅游作为重要的市场来对待,专门针对会展旅游的服务产品较少。目前我国一些旅行社开始介入会展旅游。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锦江、中青旅等已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开展会展、旅游、境外订房、订票等相关服务,而成都旅行社、旅游公司进入会展旅游市场的并不多见。

因此,成都旅游公司,特别是旅行社应当抓住市场机遇,针对商务和会议游客细分市场,与会展主办方合作,利用其强大的供应和促销网络,为会展参与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服务,实现专业分工。有实力的旅行企业还可利用手中资源进行会议组织,以及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来提高竞争优势。

此外,酒店为会展参与者提供的餐饮、住宿等基本服务是开展会展旅游的必要组成部分。大型会展的筹备会议、新闻会、分组交流会都安排在酒店会议厅、多功能厅或客房进行,而规模不大的会展包括展厅在内的所有场地和活动都安排在酒店。酒店还可以根据会展举办单位的要求提供,如发放邀请函、接待、会场布置、车船票预订、市内交通服务、旅游安排等系列服务。可见,酒店为会展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服务便利,而一些酒店也建在旅游景区,或交通便利之处,为会后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成都多数酒店只是提供餐饮、住宿的基本服务,以及小型会务服务。因此,我们建议成都众多五星级以下的酒店根据会议、展览市场的需求积极完善接待服务,通过产业的延伸,直接进行会议、展览的承办,如成立专门的会展接待办,改善会议接待设施,推出大型多功能厅,安排会议期间的餐饮服务、会后的活动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还可通过购买、建造、控股和租赁等方式实现内部化,形成将酒店、会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实现产业的集约发展。

(四)开发有针对性的会展旅游产品

会后的观光旅游可以进一步拉动旅游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但从客观角度讲,因为会展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以旅游为目的的,会展参加者同通常意义上的旅游者有着本质区别,旅游及其他休闲娱乐活动对其而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并辅之以相关的服务,会展参加者在通常状态下是不会主动去参与旅游活动的,除非是第一次来到会展目的地,而且还有空余的时间。

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我们通过对54届医博会参展参会人员的调查,展后进行观光旅游的参展商比例为86%,说明成都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展会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组织程度较低,主要以自发的散客旅游为主。根据统计资料,会后旅游选择去游览的景点前四位是: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峨眉山、乐山大佛。这些景点都比较成熟,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根据会展参与者会后停留时间短的特点,成都市可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具有吸引力,旅游时间在两天以内的新旅游产品来吸引会展参与者的会后旅游。例如,考虑到会展活动专业性强的特点,针对于参加工业展览会的会展旅游者可以推出工业旅游活动;针对有投资意愿的参会者可推出投资考察游等专项旅游产品;针对需要会后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推出乡村休闲旅游;针对希望了解会展旅游城市的推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二日游等。

综上所述,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产业的融和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强会展核心的吸引力,二是注重旅游产业链向会展业的延伸。只有实现产业一体化,才能切实推动成都会展旅游的发展,提高成都旅游的竞争实力。

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第5篇

外交部里辞官人

老师用朴质的语言激励这个农民的儿子,一定要考到北京去!考上,穿皮鞋;考不上,还穿草鞋。1986年,他以四川省文科类高考第二名的身份,跨进中国人民大学。1990年夏天,彭鸿斌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在外交部当英语翻译的日子里,睿智勤奋的彭鸿斌得了个好人缘,领导和同事们待他极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铺满了鲜花,他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往上一级级攀升,然而,1994年4月,彭鸿斌递上了辞职报告。外交部的几千人被震惊了:没有这个先例嘛——报告自然无下文。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国度。几千年封建统治灌输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尽管到了新社会,“官本位”依然有它肥沃的土壤。从外交部“下海”去当个体户,在同事和家人看来,彭鸿斌无异是个疯子!

他的同学邓元山是计划经济系的,现在是广东圣象公司总经理。彭鸿斌辞职时,他恰好路过北京看望他。那时候,彭鸿斌刚刚结婚,穷极了,住在南池子外交学会的一间小房子里。为了招待老同学,彭鸿斌买了鸡脖、鸡杂来自己烧。缺盆少碗,彭鸿斌就去向同事借。一向关系不错的那位同事不理解他,不肯借,大家弄得很尴尬。

彭鸿斌终于不辞而别。他精力太旺盛了,不愿在人才过剩的机关里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既然未来可以计算出来,那就换个环境找出一条路,走一条更能实现自我的路。

彭鸿斌如今回忆起这件事,并不埋怨同事的人情凉薄,他说:“当我的未来可以计算出来的时候,我就渴望去走另一条更能表现自己的路子。既然出来不会很差,那起码会觉得比留着更好。”

初涉商海找感觉

彭鸿斌有一颗躁动的心,他属于那种说干就干的人。

在外交部呆了两年半,他始终不能适应朝八晚五循规蹈矩的那种氛围,他喜欢开拓冒险。

现在轮到自己当老板了,茫茫商海,到底该干点什么?

他先在中关村开了一家公司,跟中关村大部分村民一样,卖计算机。办公司要几万元注册资金。当时,彭鸿斌一贫如洗,到哪去筹这么一大笔钱呢?张达叔叔是第一个向他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的人。张达是四川眉山人。八十年代初,他是第一个在北京开餐厅的外地人,在中科院开了一家很有名的“东坡餐厅”。听说彭鸿斌要在中关村闯天下,这位同乡长辈把当天的营业额两万元全塞到彭鸿斌手里。

凭他们一伙人的嗅觉和钻劲,马上拉到了一笔生意:为一个部级机关做了30多台电脑整体配置,赚了万把元辛苦钱。随后的日子,一台计算机赚百八十元,居然也忙得乐滋滋。再后来的一年时间里,计算机生意越来越没劲。

有一件事情,令彭鸿斌和伙伴伍路钢、赵斌、王威很不开心:他们替南韩一家计算机显示器厂商做总,好不容易打开市场,生意有模样了,人家自己来北京干了。

仅仅做高级搬运工,他觉得不会有出路。

彭鸿斌的生存能力很强,什么赚钱做什么。他先后开了多家公司,以适应生意的需要:曼苏尔广告公司、曼苏尔服装公司,还有西直门大风餐厅。

他总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生意。妻子陈晓莉的父母在青海,西宁那里生产的“白唇鹿”牌牦牛绒衫很有名,他就第一个把它引到北京来,在西单租个小店卖起来。

他还制造并销售过一种“棒棒冰盒”,比冰箱生产厂家做的制冰盒好用得多,可惜本小利微没有做起来。

创业的日子很艰难。为维持公司运转费用,他在花园村租了一层地下室,自己用几间,余下的转租给其它小公司。下雨了,地下室里积满了水,他卷起裤腿就淘起来。

那段日子很清苦,可是彭鸿斌很快乐。有一次,通县的客户要计算机,他蹬上三轮车去送货,来回70多公里。回程夜深,天空飘起细雨,衣服湿透,彭鸿斌却骑着三轮大声嚎着流行歌曲,脚下蹬得飞快。

徐鹏是他同村长大的伙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绵阳的一家军工厂跑民品销售。听说徐鹏要辞职下海,彭鸿斌寄信去鼓励,信里只有两句话:“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

他转遍了北京城寻找商机。有一次,他为自己的公司揽到了几笔家具生意。在新的天地里,他隐隐约约感到建筑装饰行业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做生意也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有个客户要了他们一批一万多元的货,声称货到汇款。可是货还在路上,那家伙就来电说,产品品质不好,让带钱过去给他装卸费才能运回来。明明是还想骗一道。彭鸿斌忍痛赔了一万多。后来经媒体报道,才知道他们是5人团伙作案,作案达30多起!

还开过一个饭馆,店名“大风”,名字起得不吉利,被“吹走”几千元了事。

两年东奔西突,虽挣钱不多,但交友不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找到了做生意的基本感觉,最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外交官到商人的角色转换。

1995年5月,他开始有了些初步的原始积累,于是关闭了自己的公司,自费到欧洲进行商务旅游。

他决心找到一个有模有样的新时代商机。

梦想是创造之母

彭鸿斌盘算:寻找新商机。彭鸿斌想着到欧洲去旅游,去看看人类工业文明的发源地,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

彭鸿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知识不等于见识,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成功,而见识是由“知识+阅历+领悟”三大要素构成的。现在,他就要行万里路到欧洲去阅历一番。

但办签证时遇到了麻烦,没有外国人的邀请函和担保书。心怀伟大梦想的彭鸿斌没有被难倒。他用流利的英语对英国大使馆的签证官说,英国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还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狄更斯、雪莱——我从小就喜欢读《呼啸山庄》、《双城记》,现在,我想去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家。

矜持的英国人笑了,他从没有听过这样友善的签证理由,于是很绅士地“OK”放行了。赞美但不谄媚,这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他先去了英国,然后辗转欧洲大陆。名为旅游,彭鸿斌却无意于山水之间。去欧洲旅游,与其说是花钱买阅历,不如说是想“圆梦”——他要寻找一个有模有样的商机。彭鸿斌认为:既然想寻找新的商机,就必须找出个能发展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新项目,让你一介入进去就能成为老大。

这天,彭鸿斌来到一家名叫“BAU HOUSE”的建材超市,里面有种叫“强化木地板”的产品令他眼睛一亮。这种地板取材于天然林木,经先进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是当代最新科技的产物。基于强化木地板诸多优于传统实木地板的特性,彭鸿斌暗下决心,要把强化木地板中的世界名牌尽快介绍给中国市场和消费者。他的这次选择,决定了强化木地板在我国出现的时间。

彭鸿斌信奉这样一个商业信条:永远与有实力的人合作。

彭鸿斌和艾格老板的会晤是戏剧性的。这位家族企业的掌门人早已看中中国的巨大市场,连续3年参加过中国的各种国际展览会,但是连一平方米强化木地板也没卖出去。当彭鸿斌用流利的英语讲述自己的抱负和行销方案时,这位老板被面前的年轻人深深打动了。

彭鸿斌认为,当时他之所以能与艾格公司一拍即合原因有二:“第一,我本身是个商人;第二,我会讲外语。一般会讲外语的人不会去做生意,而国内会做生意的人一般又不会讲外语。而我二者兼而有之,与他们比较容易沟通,容易产生相互的信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想当年在大学读书时,彭鸿斌无论多忙多累,每天都坚持用英语做一篇作文,如今他于此得益多多。

有人说:成功地选择一个项目,等于完成了这个项目的一半。彭鸿斌的这次选择,是受怎样一种思路的支配呢?“当时我的一个概念就是,强化木地板是一个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它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生产密集型产品。我发现它的一套机器就可以生产几百万平方米地板,劳动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从强化木地板的原材料考虑,德国的森林资源不像中国那么缺乏。当时我预计国内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一定会日益加强,所以德国生产的这种产品一定非常有前途。我就选定了强化木地板。”这次考察,彭鸿斌还顺便通过瓦尔特博士引进了MARBURG壁纸。

商务旅游邀请函范文第6篇

企业家在中国是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

从1994年辞官下海算起,彭鸿斌从商才6年。他所创建的圣象公司,更是在短短4年间成长为中国地板市场的第一品牌,仅圣象品牌就值几亿元。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二十世纪末创造的一个奇迹。

彭鸿斌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从平民到亿万富翁,从外交官到企业家,这里一定有什么奥秘!

外交部里辞官人

老师用朴质的语言激励这个农民的儿子,一定要考到北京去!考上,穿皮鞋;考不上,还穿草鞋。1986年,他以四川省文科类高考第二名的身份,跨进中国人民大学。

1990年夏天,彭鸿斌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外交部。在外交部当英语翻译的日子里,睿智勤奋的彭鸿斌得了个好人缘,领导和同事们待他极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铺满了鲜花,他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往上一级级攀升,然而,1994年4月,彭鸿斌递上了辞职报告。外交部的几千人被震惊了:没有这个先例嘛―――报告自然无下文。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国度。几千年封建统治灌输的就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尽管到了新社会,“官本位”依然有它肥沃的土壤。从外交部“下海”去当个体户,在同事和家人看来,彭鸿斌无异是个疯子!

他的同学邓元山是计划经济系的,现在是广东圣象公司总经理。彭鸿斌辞职时,他恰好路过北京看望他。那时候,彭鸿斌刚刚结婚,穷极了,住在南池子外交学会的一间小房子里。为了招待老同学,彭鸿斌买了鸡脖、鸡杂来自己烧。缺盆少碗,彭鸿斌就去向同事借。一向关系不错的那位同事不理解他,不肯借,大家弄得很尴尬。

彭鸿斌终于不辞而别。他精力太旺盛了,不愿在人才过剩的机关里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既然未来可以计算出来,那就换个环境找出一条路,走一条更能实现自我的路。

彭鸿斌今天回忆起来这件事,并不埋怨同事的人情凉薄,他说:“当我的未来可以计算出来的时候,我就渴望去走另一条更能表现自己的路子。既然出来不会很差,那起码会觉得比留着更好。”

彭鸿斌有一颗躁动的心,他属于那种说干就干的人。

在外交部呆了两年半,他始终不能适应朝八晚五循规蹈矩的那种氛围,他喜欢开拓冒险。现在轮到自己当老板了,茫茫商海,到底该干点什么?

他先在中关村开了一家公司,跟中关村大部分村民一样,卖计算机。办公司要几万元注册资金。当时,彭鸿斌一贫如洗,到哪去筹这么一大笔钱呢?张达叔叔是第一个向他伸出了无私援助之手的人。张达是四川眉山人。八十年代初,他是第一个在北京开餐厅的外地人,在中科院开了一家很有名的“东坡餐厅”。听说彭鸿斌要在中关村闯天下,这位同乡长辈把当天的营业额两万元全塞到彭鸿斌手里。

凭他们一伙人的嗅觉和钻劲,马上拉到了一笔生意:为一个部级机关做了30多台电脑整体配置,赚了万把元辛苦钱。随后的日子,一台计算机赚百八十元,居然也忙得乐滋滋。再后来的一年时间里,计算机生意越来越没劲。

有一件事情,令彭鸿斌和伙伴伍路钢、赵斌、王威很不开心:他们替南韩一家计算机显示器厂商做总,好不容易打开了市场,生意有模样了,人家自己来北京干了。

仅仅做高级搬运工,他觉得不会有出路。

彭鸿斌的生存能力很强,什么赚钱做什么。他先后开了多家公司,以适应生意的需要:曼苏尔广告公司、曼苏尔服装公司等,还有西直门大风餐厅。

他总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生意。妻子陈晓莉的父母在青海,西宁那里生产的“白唇鹿”牌牦牛绒衫很有名,他就第一个把它引到北京来,在西单租个小店卖起来。

他还制造并销售过一种“棒棒冰盒”,比冰箱生产厂家做的制冰盒好用得多,可惜本小利微没有做起来。

创业的日子很艰难。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费用,他在花园村租了一层地下室,自己用几间,余下的转租给其它小公司。下雨了,地下室里积满了水,他卷起裤腿就淘起来。

那段日子很清苦,可是彭鸿斌很快乐。有一次,通县的客户要计算机,他蹬上三轮车去送货,来回70多公里。回程夜深,天空飘起细雨,衣服湿透,彭鸿斌却骑着三轮大声嚎着流行歌曲,脚下蹬得飞快。

徐鹏是他同村长大的伙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绵阳的一家军工厂跑民品销售。听说徐鹏要辞职下海,彭鸿斌寄信去鼓励,信里只有两句话:“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

他转遍了北京城寻找商机。有一次,他为自己的公司揽到了几笔家具生意。在新的天地里,他隐隐约约感到建筑装饰行业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做生意也有倒霉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湖北汉川人要了他们一批一万多元的货,声称货到汇款。可是货还在路上,那家伙就来电说,产品品质不好,让带钱过去给他装卸费才能运回来。明明是还想骗一道。彭鸿斌忍痛赔了一万多。后来才知道,汉川的骗子不知骗了全国多少人!

还开过一个饭馆,店名“大风”,名字起得不吉利,被“吹走”几千元了事。

两年东奔西突,虽挣钱不多,但交友不少,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找到了做生意的基本感觉,最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外交官到商人的角色转换。

1995年5月,他开始有了些初步的原始积累,于是关闭了自己的公司,自费到欧洲进行商务旅游。

他决心找到一个有模有样的新时代商机。

梦想是创造之母

彭鸿斌盘算:寻找新商机。彭鸿斌要到欧洲去旅游,去看看人类工业文明的发源地,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彭鸿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知识不等于见识,只有有见识的人才能成功,而见识是由“知识+阅历+领悟”三大要素构成的。现在,他就要行万里路到欧洲去阅历一番。

办签证时遇到了麻烦,没有外国人的邀请函和担保书。心怀伟大梦想的彭鸿斌没有被难倒。他用流利的英语对英国大使馆的签证官说,英国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还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狄更斯、雪莱―――我从小就喜欢读《呼啸山庄》、《双城记》,现在,我想去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家。矜持的英国人笑了,他从没有听过这样友善的签证理由,于是很绅士地“OK”放行了。赞美但不谄媚,这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他先去了英国,然后辗转欧洲大陆。名为旅游,彭鸿斌却无意于山水之间。去欧洲旅游,与其说是花钱买阅历,不如说是想“圆梦”―――他要寻找一个有模有样的商机。彭鸿斌认为:既然想寻找新的商机,就必须找出个能发展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新项目,让你一介入进去就能成为老大。

这天,彭鸿斌来到一家名叫Bau house的建材超市,里面有种叫“强化木地板”的产品令他眼睛一亮。这种地板取材于天然林木,经先进工艺加工制作而成,是当代最新科技的产物。基于强化木地板诸多优于传统实木地板的特性,彭鸿斌暗下决心,要把强化木地板中的世界名牌尽快介绍给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彭鸿斌的这次选择,决定了强化木地板在我国出现的时间。

彭鸿斌信奉这样一个商业信条:永远与有实力的人合作。

彭鸿斌和艾格老板的会晤是戏剧性的。这位家族企业的掌门人早已看中中国的巨大市场,连续3年参加过中国的各种国际展览会,但是连一平方米强化木地板也没卖出去。当彭鸿斌用流利的英语讲述自己的抱负和行销方案时,这位老板被面前的年轻人深深打动了。

彭鸿斌认为,当时他之所以能与艾格公司一拍即合原因有二:“第一,我本身是个商人;第二,我会讲外语。一般会讲外语的人不会去做生意,而国内会做生意的人一般又不会讲外语。而我二者兼而有之,与他们比较容易沟通,容易产生相互的信任。”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年在大学读书,彭鸿斌无论多忙多累,每天都坚持用英语做一篇作文,如今他于此得益多多。

有人说:成功地选择一个项目,等于完成了这个项目的一半。彭鸿斌的这次选择,是受怎样一种思路的支配呢?“当时我的一个概念就是,强化木地板是一个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它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生产密集型产品。我发现它的一套机器就可以生产几百万平方米地板,劳动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从强化木地板的原材料考虑,德国的森林资源不像中国那么缺乏。当时我预计国内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一定会日益加强,所以德国生产的这种产品一定非常有前途。我就选定了强化木地板。”这次考察,彭鸿斌还顺便通过瓦尔特博士引进了MARBURG壁纸。

时至今日,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彭鸿斌说:“每个人身上都埋藏着伟大梦想的种子。而梦想是人类创造文明之母。古代人梦想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天无一不成为现实,这就是证明。所以,要想创造美好生活,就要大胆地去梦想,抓住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我们做父母、做老师和做领导的,更要善于播种、发掘珍藏在孩子和下属身上的伟大梦想的种子。”

品牌才是永恒

“只有塑造自己的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而不是尾随者,才是惟一的生存之道,否则企业永远做不大。”

想当老大的路子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彭鸿斌采取了市场领先者的品牌行销战略。

从欧洲回来,他已经从艾格公司拿到了强化木地板的独家总权。他首先想到:这么好的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国家工商局去注册商标。树立品牌形象,彭鸿斌得益于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参与编译的一本书―――《世界竞争案例》。书中有这样一个试验:有人将撕去商标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请消费者品尝,消费者反映分不出来,同样好喝;而贴上商标后,大多数认为可口可乐好喝。彭鸿斌由此想到,大凡世界著名商标,牌子比总经理更重要。牌子会长久地“活”在人们心中,而总经理会老,会死,谁在乎他叫什么名字?

彭鸿斌说:“我有一个梦想,能像耐克一样拥有一个国际品牌。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工厂,但能向社会提供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在商海里两年的摸索,使彭鸿斌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经济的名牌示范效应,已经使开放的中国从“产品时代”步入“名牌时代”,我们的市场正在名牌的推动下运转,名牌产品已经成为高业绩、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的代名词。名牌产品通常也是市场的领先者和业界领袖。而居于领导地位的名牌产品更代表着一种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利润空间。就像忠实的球迷一样,消费者似乎已经被名牌催眠,这种“名牌崇拜”心理使得名牌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高于普通产品。

他认为,只有塑造自己的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成为市场的领先者而不是尾随者才是惟一的生存之道,否则企业永远做不大。

给“艾格”起中国名字颇费了彭鸿斌一番心思。这个名字一定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动物名最好记。这个名字还要很亲切,能向社会传达产品和企业的特点。强化木地板的最大特点是不怕踩、不怕压,而大象既性格温顺、形象亲切,又威武雄壮、富于力量,很符合上述要素的要求。

用大象起名字,彭鸿斌还有一层考虑:国际品牌一般不敢用动物起名,因为有的民族喜欢,有的民族却不喜欢;而大像是全人类的朋友,没有什么忌讳,很有亲和力。另外,用大象做商标和卡通,不仅形象很好,而且便于设计。

注册商标时遇到了小麻烦。先是起名叫“大象”,被商标局驳回。后来起名叫“圣象”,顺利通过注册。彭鸿斌大喜,一鼓作气将其连同绿荫加大象的图形一并在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注册了商标,使“艾格”这个古老的德国家族名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名牌。从此,彭鸿斌一发不可收拾,在建材、家具、服务等门类中相继注册了50多个商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彭鸿斌不仅是中国引进强化木地板的第一人,更开创了中国建材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先河。

谈起“圣象”这一品牌形象的塑造,彭鸿斌至今仍觉得既自豪又万幸:“当时我只有一种潜意识,将来我一定不是只卖一个好产品,而一定是在卖一个牌子”,“当时我只有一个直觉,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只有品牌是永恒的。品质、服务、智能、商机,这一切一切,都浓缩凝聚在品牌中。如果不去注册商标,一切都会付诸东流,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2000年来临的前夜,彭鸿斌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圣象。德国造―――虚拟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书还散发着油墨的清香。他已经把自己的一整套想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这是一个善于总结过去并指导未来的人。

成功往往就在于超前一步甚至是半步!

市场机遇不会重复

彭鸿斌认为,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不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地推动了流通的国际化。国际化流通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论断―――“用时间消灭空间”。重要的不是市场空间的远近,而是商品到达市场的速度,即时间量;这样,才能用更短的经济时间去取代更多的经济空间。

从欧洲签约归来,彭鸿斌马不停蹄办理商标注册手续,10月份艾格公司的样品到货。彭鸿斌首先培训了自己的伙伴们,然后大家带着样品去参加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展销会。他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做派与大公司职员别无二致,可是,尽管人们对这些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很有好感,对他们手中的样品很是好奇,却没有人肯掏钞票购买。

要想当市场的领先者没那么容易。

消费者最有代表性的疑问是,实木地板那么厚,你的地板这么薄(8毫米)―――能行吗?据此,彭鸿斌认识到,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专卖店,用直观的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现场实验来打消顾客的疑虑,使他们从好奇观望迈进到购买者的行列。

上一篇:公司活动邀请函范文 下一篇:餐厅开业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