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幼儿园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7 05:02:48

认识幼儿园教案

认识幼儿园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案 困惑 解决策略

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教育活动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实习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许多教育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教案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较强,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查分析实习生在设计教案时遇到的困惑,思考及探究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实习生设计的教案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实习生在幼儿园教案设计中遇到的困惑

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教案时会遇到很多困惑,导致设计出的活动教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调查研究,实习生在设计活动教案时遇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的困惑

1.目标设计抽象笼统。

实习生缺乏经验,将工作计划要求当作具体某一教育活动的目标,混淆了各层次目标的要求,忽略了教育目标的特点。例如,实习生设计的体育活动《神奇冒险》中将目标定为:(1)学会弹跳;(2)感受乐趣。这一目标没有明确表明幼儿的弹跳能力应发展到何种程度,如何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表述空洞、不具体,无法看出此次教育活动的达成度如何。因此,实习生此时的困惑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细化。

2.目标定位不准确。

实习生初设教案,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实习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把握不准确,对幼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了解不够、缺乏认识,只注重教学的计划性,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设计的活动目标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已有了相关的经验,不需要努力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遵守游戏规则,不互相挤撞。实习生的困惑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目标。

3.目标表述不一致,主体不统一。

实习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灵活运用,导致表述角度不统一、主体不一致。例如,实习生设计中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的目标为:(1)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制作拼盘和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水果拼盘。(2)欣赏水果拼盘的艺术美,体验制作乐趣,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实习生的困惑在于无法将教育目标表述一致,因此,目标(1)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是培养目标。目标(2)是从幼儿角度表述,是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

(二)确定教育内容时存在的困惑

1.内容与目标不一致。

实习生写教案的时候,忽略了目标的导向性,割裂了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的内容没有以实现目标为原则。

2.忽视幼儿学习的特点,重“知识”轻“经验”,脱离生活实际。

实习生不能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片面强调社会认知教育、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实习生的教育日记中看到,实习生设计的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内容为:(1)介绍家乡的文化。(2)了解家乡风光。(3)品尝家乡特产。实习生安排教学内容以“介绍家乡的文化”为重点来进行。这一内容是抽象的,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活动内容。

实习生设计活动内容时,容易脱离幼儿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选择的教育内容出现偏差。实习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感动我的人”,以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事迹为学习内容。而幼儿对闻一多并无相关经验,无法真正参与教育过程,更多表现为机械识记或随声附和。因此,脱离幼儿生活、远离幼儿经验,所选择的教育活动内容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

二、实习生遇到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解决活动目标设计困惑的策略

目标确定不准确,导致教育活动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确定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1.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将目标具体细化。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这一有机整体中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应该将其细化至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依据某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将活动目标具体和细化,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观察、研究和了解幼儿发展现状及内在需要。

教育理论对指导我们科学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学习与实战经验相结合,能更加了解幼儿发展需要。实习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尽快完成专业蜕变,对幼儿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准确有效的教育。当然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以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只有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3.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教育活动目标既可以从教师角度,又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来制定。通常来说,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从幼儿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即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无论采取哪种表述方式,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必须前后统一。

(二)解决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困惑的策略

1.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效果,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目标确定之后,就成为内容选定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实习生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所选内容要适合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目标增加,内容就需相应增加;如果目标删减,内容就相应删减。

2.坚持适应性、生活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难度适宜;二是所选择的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所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生活化原则指,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而服务,即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芬,钱慧.小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导刊,2011,(3):52.

[2]唐翊宣.幼儿教师应如何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导刊,2011,(1):47.

[3]陈国强.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学前课程,2008,(12):25.

[4]张琼.对当前幼儿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和建议.教育导刊,2011,(11):36.

[5]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128.

[6]章群弟.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中的若干问题.教育导刊,2004,(6):14.

认识幼儿园教案范文第2篇

任现职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

一、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的学习安全教育,保证幼儿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利用各种渠道如报纸、网络等,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团结同事、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幼教工作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二、保教方面

幼儿的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我保教并重,确保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从事幼教工作10年,我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教学管理中,形成了崭新的学前教育观点与思路,对学前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但是在实施新课程《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我仍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经常担起公开活动的授课任务。所设计和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既有创新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如中班的《复习几何图形》,我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激发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活动开始以幼儿感兴趣的事“收到礼物”进行猜想游戏,启发幼儿根据盒面的数和形进行猜想,正如《纲要》提出的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中的数形结合拼图,要求幼儿按纸面的数字找几个一样的图形拼不一样的图,这也是猜想游戏的延伸。我运用情感诱导的教学方法,始终把爱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提供丰富、富于变化又适应个体差异需要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平等、愉快的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学习。

园内的绘画兴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我以幼儿喜爱的活动为突破口,主动突破教材的定势与习惯性框框,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找准创新的途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在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画画方面,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前班的《画猫》活动中,利用影像资料,观察讨论猫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组成部分,在活动中采用过程教学,教师不示范,一步步启发幼儿创作。教师轻松的教,幼儿愉快的学。经启发幼儿画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猫。在工作中我和老师、家长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等。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

三、教研及班主任工作方面

任职期间,我连续四年担任教研组长及年级组长的工作。我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函授取得幼儿教育大专文凭,又自学学前教育本科课程。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探索幼教改革的新路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如对“活动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了研讨,我们首先对“生成与预设”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领悟。教师们知道预设和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

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其次感悟到要使预设与生成两者间有机的结合,教师必须根据目标及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例如,在中班的活动《蚂蚁》,活动的形式看似很随意,教师顺应着幼儿的关注和兴趣所在,带着幼儿看资料片、抓蚂蚁,但是教师心中的教育行为目标是清楚的,在幼儿感兴趣时发展幼儿对蚂蚁探索的兴趣。其次,我们还深深感到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应该停留于说教的层面,让幼儿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目标,而应该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整个过程中,这样就能把外在的要求成为幼儿真正的需要。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做到两个字:“爱”和“严”。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幼儿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做了什么错事,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许佳,他经常打人,小朋友都不喜欢跟他在一起。为此我花了一些时间观察并收集打人行为及处理对策。观察他通常什么时候打人?什么因素引起该行为?谁是受害者等。接着采取一系列方案,从“爱心”入手,利用这孩子的闪光点。如:画画很棒、今天打人的次数比昨天少了等。在班上及时赞美他,让他知道我多高兴他有好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该幼儿有了明显的转变,大家也喜欢和他玩了。细心、耐心、爱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教育幼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把“爱孩子”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关心,教育好班上的每一个孩子。

四、主要成绩

XX年获县级幼儿园体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地区级幼儿园教案评比《舞龙》、《摇篮》获优秀奖;县级春季学期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优胜奖;县级优秀团干部。

XX年获地区级幼儿园教案评比《复习几何图形》二等奖;镇级优秀团员。

XX年获县级教师节美术作品展评获三等奖;镇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XX年获部级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国画《新荷凌波》优秀奖并发表在《全国骨干教师美术书法美术摄影获奖作品选登》;自治区级幼儿教师园丁奖论文评比《共建良好常规,促成幼儿自我管理》获二等奖。

XX年获部级第九届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印大赛教师组国画二等奖、剪纸获三等奖;部级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剪纸《吉祥如意》获三等奖;部级“金鼎奖”书法美术赛获铜奖并入选《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县级幼教赛教课《画猫》获二等奖;校级幼儿园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XX年指导20名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 其中1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4人获铜奖其余的均获优秀奖并使我园首次获得部级团体二等奖的荣誉,本人也获部级模范辅导教师二等奖;获部级“神龙杯”书画网络大展赛成人组优秀奖并在中国书法家国展精华网上展示作品;部级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剪纸《东方红》获二等奖;部级幼教系统优秀教学论文评比《浅谈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学习》获三等奖;部级“和谐杯”诗书画摄影赛剪纸《民族大团结》获一等奖及“首批全国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校级师生故事比赛《吹西瓜》二等奖。

认识幼儿园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教育 习惯养成

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礼仪教育包括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属于一种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它与智力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我们采用情感引导和礼仪规范的课题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一、优化习惯培养的良好环境

(一)创造心理环境

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特别敏感,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获得教育和发展。

(二)构建互动环境

我们把活动室墙面的处理权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展示自己的手工、绘画作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拉近幼儿与环境的距离。

(三)提供体验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与大自然的事物相比,资源十分有限。要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小环境走向大自然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开设礼仪课程

(一)有计划地实施礼仪教育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按计划定期向幼儿进行教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如:在活动中,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说:“请帮帮我。”

(二)在游戏中获得礼仪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知识,而且理解了其意义。如:在“娃娃商场”游戏中,营业员热情接待,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得到了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三)因材施教

独生子女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等等。因此,对这类幼儿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性格较怯懦的,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个性霸道的,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逆反个性较强的,采取综合训练的方式,对其主要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等等。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三、实施生活化教育

(一)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地引发幼儿的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感染幼儿,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良好的行为。

(二)在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

来园、离园要求幼儿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要求幼儿文明用餐,安静入睡,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和同伴相处。

(三)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礼貌言行。营造具有暗示性的环境,如:在活动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的作用。

四、家园共育

在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要求幼儿,那么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对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大大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使家长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如:出门做客、公园游玩、公共场合等,可以让幼儿多多使用礼仪。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合作。

(一)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部分家长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缺乏重视,我们应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2.家长礼仪素质不高,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无意间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习惯,孩子往往会记在心里,并跟着去做,慢慢地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由于家长对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缺乏认识和了解,在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中不能掌握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园共育是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针对现状,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养成教育活动,探索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帮助家长树立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1.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

我们定期为家长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或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信息,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教育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者。

2.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之中

帮助家长正确把握培养孩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要求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方面保持一致,使文明礼仪教育发挥持续的作用和价值。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养成教育,树立全新的育儿观念。

家园共育一直以来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发挥家长独特的教育优势,充分满足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需要,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品尝到甘甜。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1994.

[2]孙云晓,邹泓主编.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

[3]孙云晓,张梅玲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

[4]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认识幼儿园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整合资源,找准目标,突出专业性,在校本教材上下工夫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提出:“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同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平台,是教与学的承重载体。

一方面要加强新教材的研发,在保留传统优秀篇目的同时,应结合时代特点,设置更多实用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足的教学内容,甚至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元素,编撰出既不偏离语文学科性质又富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想学、乐学,学后能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从幼教教师职业特点、需求、技能等方面出发大胆对现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材进行整合加工,补充调整,突出口语交际、写作和活动设计等与学前教育专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使之成为能满足学生“生活之需,职业之用”的富有学校特色、卓有成效的经典校本教材。

二、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性,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的内在魅力,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他们就业、从业、提升自身文化层次的重要作用,从而主观上树立爱学语文的意向,乐于学才能学得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准幼儿教师”,他们今后的工作对象,根据“蒙氏理论”研究:3―6岁的儿童是语言的“敏感期”。为此,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培养我们的“准幼儿教师”们熟练驾驭、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顺利地帮助幼儿度过这个“敏感期”。

首先,制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听读说写能力基础上,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和普通话训练,培养学生能够学会倾听,明白说话者的讲话意图,能够介绍、交谈、拜访、接待、主持、演讲、辩论,提高其语言沟通能力,适应幼教岗位需要。更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写作能力的训练,加强在幼教工作过程中经常碰到和使用的计划、总结、工作日志、情况说明等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以及听课笔记、课堂实录的操作练习。

其次,模拟专业与岗位的实况,借助专业实习,培养学生语文技能。例如,通过举行“校园XX活动”设计大赛,要求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一次适应儿童在节日期间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既体现专业特点,又融入个人智慧和专长,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一个完美的活动设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口语方面,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例如开展模拟与家长沟通训练、系统地训练学生讲幼儿故事、举办各种演讲、设置场景进行应聘面试的模拟训练等。这种语文教学向“职业化”的倾斜,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另一方面,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课堂,由于学生对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并不太重视,加之本身语文基础较薄弱,在课堂上往往一问三不知,语文课堂上就只剩下教师一个人在“表演”,“独角戏”、“满堂灌”有些情非得已,语文教学也就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如何走出这个“死胡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备好学生”,紧紧围绕教学主体――学生,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让两者有机结合,同时突出实践能力,以练为主,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更加重要,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这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多,思维变敏捷,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例如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每周以不同的命题收集幼儿园教案,每月将各组收集的成果汇总,期末将一学期的成果汇总并编辑成册,复印后每人保留一本。这类作业交由学生自己轮流评优,负责评优的学生会把好的作业贴在教室的墙面上,并要注明自己的评优推荐理由。学生对此十分重视,几乎每篇教案他们都会精心设计,并附上精美的花边、贴画,教案册成为学生的心爱之物,也成为将来走向幼教工作岗位书写教案的资料。

(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差,在课堂上由于知识面窄,见识不多,表现出胆小怯弱,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知如何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往往信奉“沉默是金”。“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代贤者告诉我们兴趣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可能都喜欢听故事,我们的课堂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先由教师来讲故事,学生听,然后角色互换,学生讲,教师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同年级和不同的教学进度,可以把“讲故事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和步骤。1. 一年级第一学期:重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讲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2. 一年级第二学期:重点讲成语故事、寓言故事;3. 二年级第一学期:重点让学生结合书本教材讲课外故事;4. 二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运用技巧进行声情并茂的故事表演;5. 三年级:训练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缩写、扩写、续写、改写故事和创作故事),然后讲自己编写的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量,而且在收集故事资料、课下练习讲故事、课上表演讲故事和倾听其他同学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丰富。另外,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心得交流,对于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也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口头表达夯实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尤其需要这方面的训练。

(三)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有个有趣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一天不上语文课,一周不上语文课,甚至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而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下降,甚至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师把握语文课的真谛――让学生有思想的境界,有思考的活力。换句话,就是要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因为语文是终身发展的教育。还学生思考,这是应该和必需的。学生的思考,老师和其家长不能“替代”,我们要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那样他们得到的东西才是实在的,有用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抓住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脑随着教师的有效提问动起来。

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个人猜想,在探究中有所发现。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唯有学会思考,其学习品质才能得到有效改变。学生有了问题后,我们让其或再读一读,或讨论,或查资料,运用多种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质疑并想办法解疑,脑筋就会动起来,思维也就随之活跃起来,创造性思维就会逐步发展,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四、淡化分数,科学评价,突出综合能力,在评价引导上下工夫

长期以来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考核评价沿用传统语文学科评价方式即采用闭卷考试,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一锤定音,作为学生的升留级、评优评先、评奖学金、毕业与否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关注结果,缺乏形成性评价,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学生的听、读、说、写等能力很难从试卷中体现出来,不能适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却往往无权过问,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协作等情况无从体现,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中职学前教育语文教学的质量,唤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必须彻底改变评价方式,重新建构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更加注重能力与过程,让学生真正找到学习的兴奋点,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逐步使学生了解教育目标,学会自我评价,在进行学习与情绪的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好自身的学习状态,适时地进行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地考核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把语文的基本素养作为考核的首要环节来抓

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这些语文的基本素养可以通过试卷的形式,在期中、期末分阶段实施考查考核,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语文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来抓

应侧重对适应幼教岗位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专业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查。同时要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考核评价中加以体现。因为一个墨守成规的学生,不想着去创造,就无法创造性解决问题,也就很难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三)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关键来抓

学以致用是关键,作为以后的“幼儿教师”,应加大与幼教行业对口的能力训练和考核力度,不断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解决以后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和求职信的写作等,使能力、就业、专业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改革需从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根据学生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乐于接纳,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尧.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教案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