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界面范文

时间:2023-03-04 15:28:58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接口 输入输出设计 一致性 反馈信息

宽泛意义上说,人机交互的界面大体可分为软件界面和硬件界面俩部分。硬件界面由于存在一定的工程技术性,在这里不做讨论。就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设计来说,其是目前计算机软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年来,帮助多个中小型企业成功的开发过多种计算机系统,并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对外国大型的ERP软件工程的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设计都均有涉及。可以这么说,一款软件是否能很好的交互用户的操作心情和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设计的好坏。设计的思路和方向直接影响到软件的使用,会在用户的心中扎根下难以忘却的定位。再精确点分析,设计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到硬件等其他部分的表现,关系到整个软件整合系统的结构层次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就人机交互软件界面的中的人机交互的接口设计和人机交互的输入输出设计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 人机交互接口

软件与用户的交互接口是人机交互的起点,因此设计思路必须从用户和软件的接口着手分析。软件接口模式多样,且模式的选择往往代表了设计师对于这款软件想要展现在大众面前的定位。当今用户种类繁多,个性化差异也较为突出,不同的用户对于人机交互的接口的形式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需求。如此常会造成使用习惯的差异。在此将用户做一个细分,一类是大众用户,一类是专业用户。大众用户顾名思义,指对计算机软件应用技巧较为生疏,没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的人。相比而言,专业用户特指对计算机的使用有过多年的研究和使用实践的用户,他们往往对软件的感觉和实用性更有指向性。用户定位对于软件设计至关重要,设计师必须能区分软件的受众究竟是大众用户还是专业用户。受众方向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舆论评价与成败。举例说明:针对大型公司的高管人员,其系统就必须被设计开发成简洁易操作的一键式接口以满足高管的个性化需求。因为高管与基层技术人员的区别在于,其往往缺少对于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实践经验,故以问题为导向的决策系统的交互接口是行不通的。这里的高管对于计算机方面来说就是刚才提到的大众用户。因此高管的软件开发必须要以决策者的使用特性来进行接口设计。

人机交互软件接口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下拉型菜单、级联型菜单、弹出框式菜单、工具栏菜单、图标式菜单、链接菜单。针对某些特定的软件系统服务例如高层的支持接口还应在上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简略裁剪。用图表栏来表示图标的功能按钮是较为可行的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直观的界面接口模式。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对图标所对应的功能直观化的认知了解,设计师要尽量迎合大众口味进行表现形式的选择。例如:运用类似于Office软件系列中的图标进行图标内容意义的表示。

人机交互接口设计只能作为用户与机器进行交互的入口,要完成完整的交互流程,下一步就是要对交互的输入和输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

2 人机交互的输入输出设计

若将接口的设计比喻成人体的通道接口,那么人机交互软件界面的输入输出设计则是优秀设计的血管。本文就近年来项目组所研究开发的ERP软件的实践操作体会浅谈关于输入输出的设计原则与方向。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用户使用软件存在的较多难以解决的地方,所以在对进行交互评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线常见的错误。例如对用词的专业性是否能把握度,使表达既相对专业又易于用户识别。不同用户在进行操作时也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套十分严谨的分析系统。

2.1 一致性原则

人机交互的一致性主要体现为输入和输出展现在用户面前的信息是否对称。具体细分是指系统内部格局是否具有相近的页面布局,类似的人机交互行为准则和类似的信息表达形式等。一致性也同样指代针对特定平台各个应用软件实体之间的一致性。例如在win系统下运行PS、PR、DW等相关应用时,很容易看得出其界面设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用户在进行多个软件的操作时,往往只需要了解第一个软件的界面使用方法,就能对其他软件的界面操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致性能很好的帮助用户快速的根据已有的软件基础掌握其他软件的界面技巧。Linux系统下的许多软件很多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现今软件的设计常会忽视一致性这一重点问题,究其原因是设计者并未在各软件中寻找用户应有的平衡。其实只要能够在大局观的控制上思路稳妥清晰,朝着设计方向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此类错误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对于项目统筹规划的组织者来说,对项目一致性的把握必须渗入每一个设计的环节。在进行人机交互软件界面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研究项目组要对每一个概念模式,命令类别情况和显示格式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观,在相似的交互情形下要求有一致的显示风格和操作元素,例如在菜单栏图标栏内嵌入相同的易于理解的属于,并贯穿一致的内容风格。

2.2 窗口风格

软件交互界面的窗口设计也是交互研究中必须要考虑的内容之一,设计师要着重实现屏幕窗口内各个区域的布局设置,根据的信息的重要层次和清晰程度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始终要保持界面简洁明了大气。国内众多大型企业已对此进行了较为明显的优化,其根据眼视光学的特性在眼睛不容易发生疲劳或较易集中精力对的界面区域安排摆放较为重点的交互信息。帮助信息和较次要的提示信息被放在屏幕下方。让窗口的整体感觉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观。对于个别空白区域还可适当插入类似元素进行主题的强调。当前开发者的设计大潮主要是使用一些常用的控件进行界面优化。例如在进行界面输入时,利用单行文本框,命令框等合理安排空白区域,使页面看起来整合度更高。控件之间要保持间距适当行距一致,这样才能使窗口不会因为细小控件的分布而显得杂乱无章影响信息提取。总而言之,好的界面设计能让软件看起来美观大气上档次,内容的主次分明也能帮助用户进行信息的提取。

2.3 界面效果

界面表示效果是人机交互界面效果的最好体现。单一的文字搭配形式单调的色调很容易会造成视觉审美的疲劳。而加入多彩,多媒体的界面能够很好的增加对于用户的感染力,减少用户的疲劳度增加用户的探索欲望。相比文字,图形拥有更加直观明显的特点。因此,适当插入一些多媒体来替代用文字表示较难实现的操作,能够让用户的操作更加有目的性,增加用户对软件的理解。然而,用户对于各种图像的偏好和习惯性是不同的,若稍有搭配不当,舆论的压力很容易会使贴心的设计带来相反的成效。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是要坚持适量为主,相关设计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多媒体手段,进行动态与静态的融合,符合大众的口味。对大众而言,色彩的设置应较为柔和,以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当然,必要时候也可以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来进行用户注意力的转移和延伸。以上操作还是要保持风格的统一,这是设计过程中不能忘记的。

总之,多媒体的合理搭配能大大提升可看性,减少用户读取信息时的疲劳程度,从而达到界面设置的需求。但这一准则也不是全部都适用,作为媒体还是应该注重文字效果的利用呈现。只有文字表述能够简明清晰的讲信息传达在用户面前。举一个文字表达引发的不同效果的几条要点。

(1)专业词汇超出用户的理解范围。例如进行界面文字设置时常出现诸如:数据库无法识别,文件出错错误代玛×××”等等。(2)缩写的错误使用。例如在浏览新闻网页的时候突然出现“bps超出限值,链接失败”。(3)某些BBS上在用户还未进行注册就点击登录按钮时出现的不是未注册而是密码错误提示。这显然降低的界面设计的交互性。正确的改进方式要提示未注册用户进行注册,并给出相关注册链接。此举可提高界面设置的友好性。(4)排版混乱,文笔繁杂。例如在某bbs网站上进行用户注册时,在用户名填写的登录框后有一段常常的括号,内写:3-20个字符,不包括3,20。英文小写、特殊符号,下划线,不支持纯数字,不能用生僻字。(5)软件系统对不同的位置要进行文字相同意义的同意。大部分软件应用商仍未做到此要求。例如某即时通讯软件,先呈现在面前的是“添加好友选项”,之后显示出“好友列表”,再显示出“不在线的用户”。(6)慎用自认为幽默或者超出大众思维能力的用词,否则会给客户留下十分差的印象。(7)善于借助文笔来进行对用户的吸引。恰如其分的文字描述能像其他媒体技术一样达到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效果。例如在注册界面时,将原本“注册”改为更具有人情绪化感觉的“立即注册”,意在以文字的形式让用户尽快加快注册的步伐。又如百度页面目前存在的“试试看”选项以前是“推荐使用”,通过这些细小词汇的改善和提升能大大改善用户的感知欲和尝试欲。又例如,对于注册步骤繁杂的电商机构网站时,在注册即将结束时会出现一行提示:别心急,在一步你就注册成功了,加油啊!用户看到这一行提示后会从当初的浮躁很快的静下心来,从而更加坚定注册完成的决心。除了文字内容外,文字的字体,字号,文字颜色都会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例如对于某些重要的信息应用较为正式的字体,较大的字号进行一个居中或明显位置的呈现,帮助用户很好的了解重点。而对于不太重要的信息,进行字体颜色的浅化和字号的缩小化,让用户有选择的进行阅读。

总而言之,为了解决以上诸多的界面交互问题,设计师必须要很好的洞察用户在每个操作环节的心理状态和操作习惯,从而对任务的执行力有一个很好的把控。让用户真正走进界面设计,善于聆听用户的声音,进行更进一步的交互改进。

2.4 反馈信息

人机交互的反馈信息主要指代的是用户在进行互动操作的过程中从软件系统所获得的信息。反馈信息从某个方向反映出人机交互所作出的相互反馈,让用户能够更好的判断此前的操作的实际效果。若系统处理跨度较长,应给予用户贴心提示告知还需要耐心等待。防止用户出现厌烦心理。数据录入以后,要讲用户输入的正确与否与用户做一个反馈。在每一步操作的末尾,系统都要进行对这一步操作的成功与否做出反馈。若信息出现录入错误,而用户仍未更正过来,则系统不能继续推进。有了理论知识,就要将其运用到输入和输出中去,上文提到的输出都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具体体现,其旨在提高用户设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交互要求。反馈信息与窗口界面一样力求简洁明了,易于阅读理解。为此设计时要先明确软件系统的输出内容对内容有一个宏观上的概念把握,并对物理的输出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确定,设计、验证和测试输出效果,观察和聆听用户的意见,并叠代地对输出的反馈界面进行反复修改。

结语

人机交互软件的设计横跨众多领域,如此多的领域在一定方向上具有理论的一致性,因此可以相互借鉴融合。文章提到了很多的技术手段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且已在软件界面交互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要设计出一个良好的交互界面,设计师还是应该从用户出发,充分洞察需要什么,习惯什么,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界面设置、窗口设置、语言文字和排版设置,让界面变得更加智能,让给人机交互变得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王红凯,张森林.基于Linux嵌入式全自动横机软件系统设计[J].纺织学报,2008,29(2):101-105.

[2]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201 0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展品评估报告[R].北京: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2010:142-144.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机交互界面; 视觉优化; 实验; 技术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涉及到人工智能、语言学、人机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实际优化也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设计环节,如何运用合理的技术进一步对其优化,如何满足不同用户复杂的需求,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 人机交互及人机交互界面概述

1.1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主要是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主要有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社会学和计算机学等等。人机交互技术使得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进行人机交互的设计就是希望进一步从实际用户出发,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信息交流更加有效的人机交互产品。

1.2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界面的研究是人机交互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人与计算机直接的交互作用还是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来完成的,因此,在一般研究开发中,常将人机交互和人机交互界面两词通用。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人机交互界面是指,人与广泛意义上的“机”之间有一个交互作用的“面”,通过这个“面”可以实现人与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各种控制操作,我们把这个“面”称之为人机交互界面。狭义上的人机交互界面是指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操作控制的界面,这里的人机交互界面成为人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可以较好的实现用户将本身希望表达的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传达给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给用户可操作的环境,并将信息处理结果通过用户便于理解的方式再反馈给用户。这样便实现了计算机系统和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界面成为人与机之间信息互换的媒介,但是在人与机两者之间信息的互换并不是直接可以相互理解的,在两者表达之间必定存在着语义上的区别。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机之间表达上的差异,综合运用审美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人的动作行为表达等,在计算机信息表达环节上合理运用色彩、图形等对人的视觉具有有效刺激的方式,提高人对计算机反馈信息的感知能力,提高人机交互界面高效、便捷的信息互换能力。

2 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表现形式

在人机交互界面中,视觉的信息占据了人们所能接受的信息的绝大部分。而且,由于视觉信息的表达丰富多样,因此,本文将对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技术做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人机交互界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我们常见的人机交互界面中,视觉表现形式主要有文本类信息、图形类信息、图文混合信息以及动态类信息等,接下来本文将对这几种表现形式一一进行分析。

2.1 文本类信息表达

通过文本的形式来表达信息的方式叫做文本类信息的表达,用户便是借助自己本身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来传递和接收文本信息,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无时不刻地接触到文本信息,因此,人们对于文本类信息的接收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文本类信息的表达方式,人们是易于接受的。并且,用文字来描述事物和现象,不容易产生二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信息。

2.2 图形类信息表达

图形类信息的表达是通过图形和色彩的组合表达,人们根据认知学习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理解和运用。一般在软件界面中,图形类信息的表达界面有文件夹、软件图标和功能图标等。

图形类信息有着文本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同一种图形可以被具有不同年龄、文化和地域特征的人们所识别,这样跨度大,为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识别提供了便利;图形类信息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具有其他信息表达方式不能达到的良好的导读性;一个简单的图形类信息可以含有很多的文本类信息,简介的画面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这对于优化界面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2.3 图文混合信息表达

图文混合信息的表达顾名思义,其涵盖了文本信息和图形信息的综合优势,既具有文本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又具有图形信息表达的形象性。这样将两者的优势整合起来,对于人们在进行软件使用时,可以起到方便人们识别和理解的效果。

2.4 动态类信息表达

动态类信息表达常见的有动画和影像的表达方式。这是基于图形表达上的另一种更加形象和具体的视觉表达。动态类信息可以运用在远程使用、在线任务或者使用率特别低的功能上等。通过这样一个动态类信息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学习成本。但是动态类信息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大规模使用动态类信息会给用户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产生视觉焦点,这样容易产生淡化其他类型信息的弊端;而且,过多的动态类信息也会使整个操作界面变得杂乱,不够简洁,用户长期在这种界面下操作使用,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进行动态类信息的表达设计时,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是动态类信息的响应和运行时间应少于用户的期待时间。第二是用户可以对流动性的信息进行控制,可以进行任意调节。

3 人的疲劳性对视觉优化设计的影响

在用户进行软件使用时,产生疲劳性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因此,在进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设计时,考虑到人的疲劳性是很有必要的。人产生疲劳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用户在计算机前进行长时间操作,没有让眼睛得到良好的休息时间;第二,人机交互界面的内容大多比较单调,时间长了用户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视觉也感到疲劳;第三,当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上的内容过于复杂,布局过于饱满或者色彩过于艳丽的情况下,就会给用户的感官带来较大的负荷,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在进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界面的设计对用户的视觉疲劳的影响。

4 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的技术

我们知道,软件人机交互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界面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软件的使用效率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现出来的信息对用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交互界面有着不同的感受。由于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面向的对象也十分复杂,这导致在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设计时需要参考的标准是很多的。如何从用户视觉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的软件人机交互界面,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视觉的优化技术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可行性较高的是设计到用户的直接参与和测试评估的方法。较为有效的且涉及到用户的直接参与和测试评估的优化设计技术有:直接观察用户法、征求专家意见法、调查问卷法、多人环境测试以及用户执行情况反馈等等。在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设计前,有效的设计评估方法有:快速评估、实地研究、可用性评估、预测性优化评估。

4.1 快速评估

快速评估的方式是一种最常见且效率最高的评估方式,其主要是指由设计人员用非正式的方式去询问顾问或者是直接去询问用户,通过搜集反馈信息,得出所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否能让用户满意,是否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快速评估的方式具有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的特点,适合评估时间较短且需要收集较多信息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进行深度的调查和发现。

4.2 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顾名思义便是指设计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收集反馈信息,是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进行的。进行实地研究可以了解到用户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于优化设计的需求。在进行新的优化技术探索时,实地研究可以为新技术的探索提供素材,确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也便于引进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4.3 可用性评估

可用性测试评估的测试过程是在评估人员的实际控制之下进行的,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典型用户进行的典型任务通过量化的方式予以评估,这里的“典型”主要是指一些用户出现错误操作的次数,或者是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等。最后的测试结果由于是以量化的方式表现的,所以评估人员可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便于分析和总结,得出关于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的设计技术结论。

4.4 预测性优化评估

预测性优化评估与可用性评估不同,预测性优化评估不需要用户在场,而是由专家主要作为评估人员,通过专家采用启发式的过程,对典型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进而评价软件产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的设计。这种预测性优化评估的方式所耗费的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

5 结语

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技术探索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于用户视觉上的要求甚至是整个软件的竞争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人机交互界面涉及学科的范围较广,在设计时应做到综合考虑,多参考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社会学和计算机学等等的相关知识,从人的视觉特点出发,真正做好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视觉的优化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婷婷;人机界面设计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网站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李艳民;基于Qt跨平台的人机交互界面的研究和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铁技术;人机交互界面;车载设备

引言

据中国交通部公布的白皮书,到2020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高铁将覆盖80%以上的中国大城市。按照当前高速铁路发展的速度,可以预计,这一计划将得以实现。作为高铁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高铁“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控系y是一个大规模的实时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两大部分,车载设备包含车载安全计算机、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器、人机界面(DMI)、GSM-R天线等,其中人机界面是司机与车载设备的交互接口。本文主要简述了人机交互界面的作用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分析与设计,这对于研发人员在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机交互界面的作用

人机交互界面(DMI)是车载设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车载设备中位于列车司机与安全计算机之间,是司机与车载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一个桥梁,如图1所示。

车载安全计算机通过制动接口单元、应答器信息接口、轨道电路信息接口、无线信息接口、测速单元等设备获取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和地面控制信息,经过安全计算机的安全处理后,由MVB总线向人机交互界面(DMI)实时发送列车的速度、模式、位置、等级等重要信息。DMI在界面上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实时的向司机显示列车的各种运行状态信息。司机除了能够从DMI上获取列车的状态信息,还能通过DMI的按键向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入列车数据、下达指令等操作。

2 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

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车载安全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DMI向司机提供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等,同时,司机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向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入一些必要信息和操作指令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如图2所示。因此,人机交互界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个方面的对象是列车的司机,主要向列车司机提供列车速度信息、距离监控信息、运行计划信息、列车制动状态信息、线路坡度和特殊区段信息等数据的显示;第二个方面的对象是车载安全计算机(ATP),人机交互界面主要向ATP提供司机输入的数据与指令。

3 人机交互界面的分析与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DMI)的显示界面主要分为六个区域,包括A区、B区、C区、D区、E区、F区,在每一个分区里又分为不同的内容显示区域,具体的划分如图3所示。

3.1 A区 距离监控信息

A1制动预警时间区:

A1区以正方形图标显示,正方形图标边长的大小反应了距离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出制动的时间长短,当距离触发制动的预期时间小于规定的值时,正方形图标以不同的尺寸和颜色显示,正方形的显示条件和显示颜色对应的关系如表3所示。

A2 目标距离显示区:

A2区使用两种方法表示目标距离:柱状光带表示法和数字表示法。柱状光带左侧为刻度,柱状光带的高度代表目标距离的值,光带越高表示目标距离越远,柱状光带上方为目标距离的具体值,如图4所示。

A2区的显示条件如表4所示。

3.2 B区 速度显示信息

B区主要显示速度信息,列车速度采用双备份显示。一种方式是速度表,表盘的刻度为0~450km/h;另一种方式是数字,在速度表的中间区(B1区)显示列车速度值,如图5所示。

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目标速度、允许速度、常用制动干预值、紧急制动干预值等通过环形速度表(CSG, Circle Speed Gauge)来表示,在CSG中以光带方式显示各种速度信息。在CSG中,正常情况下,通过亮灰色和暗灰色来区分这些速度信息,在列车超速的情况下,CSG中的常用制动干预限值、紧急制动干预限值通过更加艳丽的颜色来显示,如图6所示。

3.3 C区 补充驾驶信息

C区主要显示内容为补充驾驶信息,包括列车当前运行等级、列控车载设备制动状态以及下一控制模式。

(1)C1区以带黄色闪动边框的模式文本,显示要确认的各种模式,闪烁频率为1 Hz,以便司机确认下一有效模式。

(2)C8区以文字的方式显示列控车载设备的运行等级,字体为幼圆大小为14磅(推荐),颜色为白色。

(3)C9区以图标的方式显示列控车载设备制动状态。DMI根据列控车载设备的制动状态显示图标。如果列控车载设备处于非制动非允许缓解状态,则该区域不显示任何图标其中图标与制动状态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3.4 D区 运行计划信息

D区主要显示内容为运行计划信息。

(1)D1区,用于显示位置坐标,位于D区的最下方,坐标系的原点位于D1 区的左下角,始终以列车当前所在位置为参考原点,即列车始终位于坐标系的原点。

(2)D2/D3区,用于显示预告信息。常见的预告信息有:桥梁、车站、隧道、临时限速区、分相区。

(3)D4区,用符号显示速度变化信息,符号左侧处在速度发生变化的位置。显示图标分为“加速”、“减速”、“减速(目标为0)”。

(4)D5区,用于显示坡度信息。坡度信息由一系列不同坡度的长方形组成,长方形具有标准高度(10像素点),其宽度取决于到列车前端的距离和坡度延伸的长度。坡度为下坡道时,长方形显示为暗灰色,数字为灰色;坡度为上坡道或坡度为零时,长方形显示为灰色,数字为暗灰色。

(5)D6区,用于显示机车信号图标,常见的有:L5、L4、L3、L2、L、LU、HU、HB、UUS、UU、U2S、U2、U、LU2。

(6)D7区,显示列车前方最远32km范围内的最限制速度曲线(显示距离能够进行8km、16km和32km三级切换)。MRSP信息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横轴为距离标尺,纵轴为速度标尺。

(7)D8区,显示起模点信息,只显示动态速度递减的起始点,不涉及速度递增的情况。起模点用一个黄色的垂直光标在D8和D7的中间显示,宽2个像素点。

D区的显示示意图如图7所示。

3.5 E区 监控信息

E区主要显示列车的监控信息,包括26个分区。其中各个分区的显示内容和可选的显示状态如表6所示。

3.6 F区 功能键信息

F区为功能键区,共有8个功能键,通过该区的按钮,司机可以向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入数据以及指令的下达。F区的显示如图8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对车载设备中的人机交互界面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机交互界面在车载设备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人机交互界面的六个区域的显示规则以及各个区域的含义,这对于研发人员在对人机交互界面的软件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耀东.基于Windows CE的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人机界面DMI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宛操慧.车载人机界面可视化开发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罗松.CTCS-3级列控车载人机界面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5,12(4):1-3.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情感化设计

为了让计算机应用系统界面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心理情感需求、更加人性化,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界面设计者的重视。人类的情感认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本能水平、反思水平与行为水平。在人类的整体机能中,上述三个水平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情感化设计,设计者可以从上述三个水平入手,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心理情感需求。

1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本能水平情感化设计

1.1美观性设计

色彩能够对人类造成最为直接、本能的感官刺激,而色彩图形可以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美的特性。在界面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利用,可以增强用户对界面的好感度。针对不同软件界面的设计,在充分考虑用户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合理使用,可以更好地改善用户的工作心态。例如,在安全软件设计中,黄色、绿色、淡色及暗色是使用率最高的几种颜色。其中,黄色与绿色是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淡色的使用可以增强界面的舒适度;而利用暗色作为界面的背景颜色,可以让用户以更加轻松的态度开展工作。另外,在界面设计中,图形这种信息媒介所发挥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在人的视觉感官上,图形所造成的视觉效果往往要比文字好。在界面设计中,可视化图形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用户对界面浏览产生兴趣,也能够让用户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中,设计者依据美的原则,重点突出界面的美观、时尚等特点,可以让用户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也能够有效地增强用户使用界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1.2趣味性设计

在界面设计中,趣味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图形、文字、色彩及形式等元素的应用方面;合理地利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可以让界面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用户使用界面的兴趣。在界面设计中,利用图形、色彩等元素增强界面的亲和力、圆润等特性,可以更好地提高界面使用的趣味性;而界面趣味性的提高,可以激起用户的好奇心,充分满足用户愉悦、快乐的心理需求,也符合人类本能的情感要求。人机交互界面趣味性的提高,需要设计者依靠对界面形态的创新和改良,对枯燥、无趣的数据进行包装,将其设计成更加有趣的元素,以更好地激发用户的使用兴趣。如GOOGLE公司的标语,GOOGLE公司在标语中添加了极长的0000,极大地增加了标语的趣味性,部分用户浏览GOOGLE公司标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查看0000这一元素的长度;同时,在不同的节日或纪念日,GOOGLE的字体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极大地增强了GOOGLE的趣味性。正常情况下,设计者会以图、字结合的方式设计界面中的不同基础字体,加强对字体的图形化处理,从而提高界面的趣味感。此外,在界面设计中,设计者合理地使用拟人或拟物等图形,增强界面设计的拟物效果,可以极大地提高界面的趣味性,从而给用户带来愉悦、快乐的心理感受。

2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行为水平情感化设计

2.1功能性设计

设计者根据人类行为水平设计界面,必须要重视对界面功能性的设计。在界面设计中,设计者良好的行为水平设计,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掌握界面功能和操作方式,从而促使用户自主完成对界面的操作。在根据行为水平设计界面时,设计者应当让界面设计更加符合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界面功能,以便让用户对界面使用产生兴趣。人机交互界面不是为满足某个人或某类人的使用需求。因此,对于界面的设计,设计者应当依据通用的设计原则,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界面设计,以便确保设计出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例如,ATM机、手机等设备的界面。这类界面的使用不仅是面对正常用户,也需要满足部分特殊用户(老人、儿童等)的需求,所以界面应当依据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2.2易用性设计

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对时间的安排越来越重视。为了让界面操作更加简便,界面的易用性设计逐渐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如果一个产品的操作过于复杂,那么就很难激起用户的使用兴趣,该产品就会被市场淘汰。科技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是电子产品的不断改良、界面的不断创新。不同的产品使用的界面不同,而多样化的产品会提高用户选择的难度;相较于操作复杂的界面,用户更加希望界面的操作能够更加简便,这使得界面的易用性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准之一。设计者根据可视性原则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界面的易用性。如在界面中,按钮的位置要显眼,按钮的名称要简单易懂,并且不用的按钮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要做到望文知义,以便让用户更加简便、舒适地使用界面。

3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反思水平情感化设计

个性化追求体现的是人类的自我感觉。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将自己的手机界面设置得更加个性,并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手机界面;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人们追求个性或标新立异的感知所引起的。在界面情感化设计中,反思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自尊需求。个性化界面的使用可以让用户更加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品位,并在此过程中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此外,界面的反思设计直接影响着用户的长期使用感受,关系着界面所提供服务的适宜性,而这也充分体现了界面反思设计的重要性。例如,微软公司对界面反思设计就极为重视,这直接影响着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若用户遇到界面操作问题,微软公司会提供免费的问题咨询和解决服务;这不仅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也让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情感纽带,对公司的品牌建设极为有利。

4结语

在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设计中,设计者对界面情感化设计予以重视,并增强对界面的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界面使用的舒适度,也能够提高界面使用的趣味性,从而确保用户的心理情感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作者:常明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金洲.下意识行为在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的引导性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100.

[2]宋继东.浅析人机交互图形化界面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11):168-170.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交互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41-2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到现在,虽然发展只有短短的半个多世纪时间,但它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基本生活模式。从计算机的出现,人类就在不停地探索如何进行更有效的人机交互,尤其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这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信息,人们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泛滥也使得人们为之烦恼。技术工程师和设计师逐渐意识到单纯地提供信息及美观的交互界面并不能很好地帮助人与机的沟通,关键是如何使沟通更加快速、准确,让人们快速方便地接收、理解并利用信息。

目前人机交互界面主要以视觉传递为主,因此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和研究获得广泛的关注。从中应寻找一种匹配的、易于理解的视觉形式表现在交互界面中。与此同时界面设计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运用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的人与物的设计,展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产品、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结合设计。

一、信息可视化的理解

信息开始只是一条条粗糙的原始数据。图表的出现是一大进步,是图形化的开始,其目标是使抽象数据更易于被人们理解。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各种复杂的图形不断出现,它们能够呈现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资源。但人们如何可以通过交互操作,能够自主地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浏览信息,并发现所需的资源。这就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来实现。

二、信息可视化在人机交互界面上的理论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的“好”与“坏”,主要是看它是否“便于人们使用”和看起来是否“美观”。首先,人机交互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表达是为适合人的需要而建立的,所以必须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即人性化;其次,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要符合美学上的基本原则,就是说,一定要让人们觉得好看,即美观;最后,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是要让人们觉得好用,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即易用性。因此,这就要求在设计交互界面时应以“用户”为中心,融人人性化设计元素和情感因素,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层次情感需求。

1 视觉感知的理论研究

视觉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眼睛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视觉注意力。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面对外界大量的信息,视觉注意力会有选择性地集中在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对象上。

(2)视觉流程。人的视觉习惯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时针进行,且水平方向优于垂直方向。人眼对屏幕浏览的视觉习惯是从屏幕左上方开始,所以一般网页界面左上方为重要的标志信息。

(3)色彩的识别。当人们在辨认多种不同颜色的时候,其易辨认的顺序依次是红、绿、黄、白。

(4)视容量与记忆。视容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视觉所能容纳的信息量。人眼的视觉容量一般用比特作为计算单位。人的正常视觉容量约为每秒25比特,即大约每秒4个信息单位(如文字)。视觉容量的接受过程受到视觉对象的清晰程度、照明对比程度以及人们的文化程度和实际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略有不同,因此一般交互界面的标题信息需要简短、醒目。

2 视觉认知的理论研究

视觉认知是人通过感知器官接收信息,然后在人脑中对具体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所发生的反映。

(1)视觉认知的选择性。首先人们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认知对象,而对其余的事物较为模糊。其次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认知对象。因此在交互界面中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现。

(2)视觉认知的整体性。人们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能力。因此同一页面设计要有统一风格,便于人们加深印象,易于操作。

(3)视觉认知的恒常性。对某些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们的认知印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如不同页面的右上角始终有最小化、最大化、关闭按钮的认知印象。

(4)视觉认知的理解性。用已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认知对象的特性。如不同页面的不同房子图形按钮,人们都会联想到首页的意思。

3 交互理论研究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是在人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发展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科学。中心问题是研究开发便于用户使用的交互式产品。在交互过程中,产品应易学,能有效使用,并能提供舒心的用户体验。设计交互界面反映着人――物之间的交互关系,在设计界面时,要考虑以下几点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机信息交互:

(1)界面设计要符合人的认知习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情感化的界面设计能符合多数人的认知情感,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能够使人心情愉快、富有启发性和让人有成就感等方面的用户体验。

(2)界面中显示的信息要形象、直观、准确和便于交互。界面设计要符合所需求信息可视化特征,在保证足够准确的条件下,要尽量降低显示的复杂性,避免过多的信息干扰用户感知。如百度网站的交互界面信息表达得简练化。

(3)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考虑色彩、观看距离和计算机屏幕大小等方面的影响。对颜色的运用要符合色彩搭配的一般原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4)出错和帮助设计,尽量减少用户挫折感。当用户操作错误时,系统要提供错误提示告诉用户该如何处理。具有在线帮助功能,但也要考虑在界面上使用什么样的信号来指示在线帮助的存在。

三、信息可视化在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研究

信息可视化中交互界面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操作结果和用户感受。这就要求技术工程师与设计师共同合作。一方面需要对数据的结构、特征有着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正确理解用户,满足用户的需要。

1 对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筛选

由于信息的庞大,毫无保留地将全部信息呈现给用户是不合理的。应当根据交互界面设计目的,只挑选最具代表的部分,同时,保留一个途径以便于用户访问更深层次的信息。这映射到视觉表现形式上,则是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显示无限的信息。

2 信息元素的正确表示

信息是抽象的,因此每一条信息应该有一个最能够代表其含义的视觉元素来表示它。可以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也可以采用图标,甚至照片和短片。例如肯德基网站推出的新品西班牙红烩烤鸡腿堡就是以广告短片的信息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描述其产品的背景和风味。让人从视觉中想象得到它的美味,促其用户购买。

3 界面设计要一致协调,具有连贯性

交互界面的设计应该遵循一致性的操作概念,在版面设计、内容安排与浏览方式甚至导航栏、按钮及色彩都应该有一致和统一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能给用户带来预期的行为模式而更有操作上的安全感,而不至于产生混乱和不知所踪的感觉。

采用标准化或通俗易懂的图标可以减少用户对操作命令或功能的记忆负担,可以使用户比较集中注意在自己的信息上。如果图标不能准确表达其栏目或链接的含义,可以使用精确的文字加以辅助说明。另外,整体交互界面色彩要美观协调,导航之间跳转要连贯等都视作基本的要求。

4 技术对交互界面设计具有较大影响

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使信息更丰富、更直接地呈现在界面中。

5 合理的工具设置或操作方式的设计

用户需要一定的操作或工具的帮助才能完成与界面的交互。这些工具应当放在最为顺手的地方,便于获取。工具本身也应该是最自然的操作方式。

6 帮助用户发现问题的设计

好的信息可视化形式,是能够让用户从界面上就能够发现问题或规律。比如色彩的纯度可以表示危险度,密度的分布提示用户趋势发展方向。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提示、警告来帮助用户。

四、结语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产品可用性;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P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024-01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讲,设计人员如果要保证产品的可用性,那么有必要密切结合人机交互的相关技术措施。这是由于,人机交互界面具备友好性与互动性的特征,因此适合运用于产品可用性的具体实践中[1]。应明确产品可用性包含了较多要点,设计人员对此应当全面予以把握,借助人机交互的友好界面来保障设计质量。由此可见,产品可用性与人机交互界面的技术密切联系在一起,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从目前现状来看,设计人员具体在实施产品设计时,应明确产品可用性的相关要素,通过运用人机交互界面的方式来确保产品可用性的全面实现。

1 基本技术原理

人机交互的关键就在于优化界面,综合运用多样的技术措施来设计友好型的交互界面,从而给用户带来轻松和愉悦的交互感受。对于产品可用性来讲,具体在设计产品时如果能运用人机交互界面,那么就能符合更大范围的受众需要,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设计的水准和层次。人机界面是否具备友好性与互动性,这种要素在根源上决定着用户能否拥有愉悦的交互体验,进而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进行的筛选[2]。

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有必要突显产品本身的可用性。受到很多要素影响,某些情况下负责产品设计的相关人员并没有关注a品调研,因此也很难保障可用性。对于产品可用性如果要进行全面提高,那么不仅有必要关注外在的产品形状及色彩等,同时更应当深入进行设计。

2 交互设计的思路

对于友好型的产品人机界面进行综合设计,应当密切结合不同类型用户的基本需求。设计者如果要优化界面设计,那么前提就在于密切结合最真实的用户需要。通常情况下,交互界面都应当具备新颖的界面结构,同时也要突显简洁性与美观性的界面交互优势。在完善设计的基础上,用户应当能感受到很强的交互性特征,用户具体在面对人机界面时也应当感觉到舒适,拥有审美的享受。

完善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应当致力于减少整体难度并且提升有效性。设计者只有考虑了多样的要素,才能在根源上杜绝界面设计中的各项缺陷,进而保障产品本身的可用性。产品可用性的关键应当落实于交互式产品设计,这种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简化性能并且提升产品本身的综合功能。作为设计人员,应当遵照人机交互的基本流程来实现产品界面设计,对于用户内在的感情予以充分考虑。

3 具体的设计应用

首先,设计交互界面应当突显可用性的原则。具体在设计中,设计人员有必要遵照现行的流程和指标来设计新颖产品。产品设计只有体现了可用性,才能在根源上确保符合纠错性、容错性与迅速响应性的特征。因此在着手设计前,设计人员就应当紧密结合产品可用性的基本指标。具体的做法为:设计人员先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对于用户偏好、日常习惯与用户体验等要素都需要加以综合考虑。

其次,交互界面应当是灵活的。这是由于,产品界面一旦被设计出来,就要面向较大范围的受众。然而,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持有各不相同的理念与认知,与之相应的交互需求也表现为差异性。由此可见,对于产品可用性的相关设计有必要突显灵活性,确保用户享有灵活选择与灵活运用的权利。只有保证了灵活性,用户才能筛选最适合自身的交互界面产品。目前的状态下,某些设计人员很可能会陷于设计误区,设计人员通常会觉得只有美丽的产品外观才能吸引受众。然而实质上,这种认识是具有偏差的。产品可用性的相关设计应当表现为更强的灵活性,运用多样的设计手段来提供新颖的人机交互体验。

第三,交互界面产品也要具备更强的稳定性。设计人机界面不仅应当保障灵活性与新颖性,更重要的是提升稳定性。具体而言,产品可用性本身就包含了稳定性的基本指标。人机界面应当能为受众提供全新的感受,同时也要提供相对稳定的界面操作流程。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紧密结合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在各个流程的界面设计中都要融入稳定性的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与可用性都应当属于核心的产品设计指标,只有全面加以完善,用户才能真正享受到便捷、稳定与高效的人机互动与服务。

4 结语

相比于传统技术手段,人机交互界面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人机界面密切结合了视频、语音与图像等多项要素,在此基础上确保产品本身的可用性。产品本身应当具备可用性,只有在保证可用性的前提下才能优化产品设计。从现状来看,设计人员正在尝试着运用人机交互的措施来创新产品设计,确保在最大限度内提高可用性。截至目前,产品可用性设计运用人机交互的相关实践正在不断改进,然而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技术人员还需要归纳经验,从而服务于产品可用性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畅.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在产品可用性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传播,2016(05):115+165.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下意识行为;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设计;引导设计

一个好的产品无须多做说明,它会自己告诉用户如何使用。同样一个好的界面也无须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脑力去学习记忆,只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一些列复杂的程序。界面图形化设计在基于清晰、流畅的交互构架下完成一些列导航性(引导性)任务。一个产品的操作界面理应是用起来顺手,顺其自然的。

一、下意识行为、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设计

下意识行为是指当前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行为。是人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心理作用、本能反应以及心理和情感的暗示等不同的精神状态在客观行为上的反映,是人不自觉的行为趋向。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在下意识状态中进行的,人自身意识不到,也觉察不出这种行为(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下意识行为是认识主体客观存在的一种精神活动、一种潜在的认识过程,是未被主体自觉意识到的意识行为。

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设计是基于人机交互的平台上界面的图形化设计。通过界面的图形化显示帮助引导在清晰流畅的交互构架下完成一些列操作。人机交互图形化设计融入了人机工程学、人机交互、认知心理学、符号学、用户心理行为等学科。不仅是在图形上做设计,更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人性化的设计。

二、下意识行为的特性和分类

2.1.下意识行为的特性

下意识行为的特征为内隐、自动、本能、自然匹配、转换的特性。下意识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行为的发生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都反映着对事物的表现。

2.1.下意识行为分类

笔者把下意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本能反应的下意识行为;另一类是经过后天锻炼的,机械性反复动作的发生形成的知觉反应或者称为习惯的下意识行为。

自然本能的反应来自于人的本能天生。如,下大雨人的本能是找个地方躲起来,迎面一把刀砍下来会本能的用胳膊挡,人跌倒的瞬间会本能的用手支撑等。

而后天经过某种专业机械性动作训练,反复动作的发生形成的习惯、暗示、经验等经过有意识间歇性的向无意识下意识行为转变。如车间里的机械工人,在流水线作业,刚开始需要学习,集中精力。慢慢熟悉流程反复机械动作之后身体会形成本能连接反应。可以在下意识行为的情况下继续操作还可以聊天,看周围情况不会耽误流水线进度。

三、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设计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在基于人机交互界面下进行的图形化设计。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界面的图形化起到一个承接引导性的作用。对操作者来说产品好不好用,很多情况下取决于界面设计的合理不合理,是否能准确形象的传递信息。人机交互界面的一般包括图形和文字。人们最常用的表达信息的方法有两种:即文字和画面。从人认知的效果上看,人脑往往只记忆自己对一段文字或一幅图形理解的含义,并不记忆文章和画面的细节。这就意味着在设计人机界面时要考虑:在什么情况下用文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图形。一般情况,在表示实物时用图形,可以减少用户记忆的负荷,这就是图形用户界面和图标产生的深层原因之一。而在表示逻辑推理时,用文字表达的信息更准确,比图形更符合人的认知特性。

四、下意识行为在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的引导性设计

在说到下意识行为在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的引导性设计时必须举出实例演示。下面分别从几个例子来说引导性设计。这几个实例是笔者设计经过测试,评估且被公司采用的设计方案。

案例1、界面图形的拟物化设计。

巧妙的把拟物融入到设计中,把生活中的物品以拟物的形式引入到界面设计中来,使得更符合人的直觉。这是一个电子杂志栏的界面设计,是以书架的形式呈现在界面上来。点到想看的书,进入到阅读画面,在翻页是时候采用了现实生活中翻书的形式,在声音,交互画面都惟妙惟肖的做到翻页真是书本的感觉。在用户使用该功能的时候下意识的进行着生活中翻书的行为。这种新的交互体验让用户不仅在视觉,听觉都有亲切真实感。这样拟物化的的设计能让用户把生活中的情景下意识的带入到产品使用中来。

案例2、反复性动作从有意识到下意识

这个案例是一个解锁的界面。这个界面很简单,是由基本的时间、日期、滚动箭头、下面的小锁和状态栏构成。拿到这个智能手机看到的是这样一个界面,中间是很明显的基本时间显示。下面是一个箭头滚动的动画,如果没有下面长按解锁的字样出现,箭头一直向下滚动就是在给用户心理暗

示,用手指跟着箭头向下的方向滑动就可以解锁。在你长期的时候,打开你手机想要进入主菜单就会自然而然的用手指从上往下面滑动解锁。

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是让人无论是视觉还是体验都会感觉舒适,操作起来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在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设计中创新的引入人的下意识行为为设计元素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在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丰富了人机交互界面图形化框架和内容,使得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图1,设计被采用的公司・深圳市高新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2,设计被才用公司・深圳市中锦宏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03.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唐孝威.心智的无意识活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吴金洲张建平.下意识行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工业设计,2011,

[5]范圣玺著.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6]伯恩.行为心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7]兰哲.软件人机界面设计的认知基础[J]山西科技,1998.

作者简介: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系统 QT 列车通信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003-02

1 发展概况

有轨电车人机交互系统是驾驶员与列车控制系统之间人机信息交互的主要通道,早期的有轨电车电子设备较少,信息显示装置简单,通常采用仪表和指示灯来显示相关信息。随着大量车载电子设备的出现,传统的显示方式已无法满足有轨电车信息显示的需求。该文介绍的人机交互系统可视化程度更高,更方便,能够满足有轨电车信息显示的需求。

2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

有轨电车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车辆的需求,由于车辆是在路面上运行,需要有更简洁、高效的显示界面来让驾驶员更快地了解车辆当前状态,因此有机电车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的整体性。

人机交互系统的布局要合理,颜色搭配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同时文字大小配比的尺度等要给驾驶员以轻松舒适的感觉,这样可以减少驾驶者的疲劳度以及误操作的可能性。

(2)人机交互系统的图形化设计。

由于有轨电车是在城市路面上运行,路况驮樱驾驶人员需要兼顾路面上行人及其他车辆的运行情况,因此人机交互系统采用图形化的设计理念,能够使驾驶人员更快速更准确地了解车辆的当前状态,而不会因此忽略路况信息。

(3)按照车辆系统划分设计。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应按照车辆系统来划分各界面显示内容,能够使驾驶员更快捷地分辨出人机界面的规律和性能,减少误操作。同时人机交互系统采用分级管理,不同的操作者需要不同的权限。

3 人机交互系统界面的划分

人机交互系统显示主界面如图1所示。

(1)有轨电车到站情况显示区。

有轨电车到站情况显示区位于显示区域的上部,显示内容包括:当前站、下一站及终点站等信息。

(2)有轨电车信息提示显示区。

有轨电车信息提示显示区位于显示屏的上部,显示内容包括:故障提示,限速提示,紧急对讲开启,紧急手柄开启,时间显示等信息。

(3)主显示区。

主显示区位于显示界面的中部,主要内容均在此区域显示,包括车辆运行方向、车门状态、牵引制动信息等。

(4)各系统切换按钮。

位于显示屏界面的下部,用于司机切换各系统界面。

4 人机交互系统显示界面简介

(1)人机交互系统维修界面如图2所示。

包括牵引、制动、照明、网络状态、I/O信息、故障信息等内容的显示。

(2)人机交互系统设定界面如图3所示。

包括洗车模式、空调设定、日期设定等。

5 结语

该文介绍的有轨电车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有轨电车运行情况,对显示界面采用图形化设计,使驾驶员能够更快捷方便地掌控车辆的运行状态,从而使车辆运行更安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洪军,黄振晖,张玉琢,等.有轨电车ATS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J].中国铁路,2015(1):79-83.

[2] 巴锦韬.现代有轨电车模拟驾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5.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9篇

目的探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环境下的智能手机交互设计方法。方法运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理论,通过分析用户、智能手机、情境的特点和三者之间交互的特征,以情境中的人为中心,探讨信息物理融合环境下手机人机交互的变化,提出一种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的设计方法和思路。结论通过对情境中智能手机人机交互需求的分析,构建了信息物理融合环境下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模型。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环境下,智能手机人机交互设计运用多通道交互、情境感知、自然交互等设计方法,可提高智能手机人机交互设计的可用性。

关键词:

智能手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智能手机作为移动计算的媒介,在传统通讯媒介的属性之上融入了电脑般强大的功能,由于其灵活性、便携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人们手中的生产力、社交和认识世界的工具。用户在享受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带给智能手机进步的便利时,已不仅仅关注系统功能的扩充和效率的优化,对于服务个性化与特定环境的应用的用户满意度有了更高的要求[1]。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和网络的普及使得应用情境已经比以往更加多样。如果能够了解用户在不同情境下的人机交互过程,并针对交互特征进行交互的优化设计,将会帮助设计师构建更好的用户交互体验。由此,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用户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应运而生。不同场景中的智能手机交互设计是包含多对象(个性化用户、场景、交互界面)的系统,不同的对象间存在着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及逻辑关系,因此,运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思路,可以构建适合多场景的人机交互体验。

1智能手机中的人机交互

由于人的认知中视觉认知信息量最大,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一般是以视觉通道为主,通过视频、图像、文字等确认状态和传达信息。视觉交互界面的设计是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了构建更好的视觉交互界面,设计师通过提高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屏占比、视觉层次[2]等方法,提升人机交互的视觉空间和交互效果。同时,视觉交互界面的发展也经历了电脑终端直接移植菜单式交互设计、对现实事物抽象概括的拟物化设计和强调高效交互扁平化设计[3]的不同方向和阶段,通过构建与用户更加亲和的交互模式和交互要素[4]等手段,有效地提升了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体验。尽管如此,智能手机作为移动计算的最佳媒介,与电脑等其他固定终端相比,人机交互中可视交互的空间仍较小。智能手机有限的可视范围和操作空间,容易让用户在使用中产生大量平移、拖动等重复动作,易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情绪[5]。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界面交互空间局限的问题,可以以用户认知的多通道性进行拓展和弥补。所谓“多通道”是指运用多种用户表达意图、执行动作和感知反馈信息的方法,如肢体姿势、动作、表情、语音、触觉等,采用这种交互方式的用户界面称为“多通道用户界面”[6]。智能手机的交互设计中综合使用多通道交互已成为趋势,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见图1,充分利用多通道的输入调动用户的视觉(图像)、听觉(声音)、触觉(触控)、运动等多种感知通道和交互通道,可以有效地拓展智能手机的交互空间,提高用户交互的满意度。运动交互界面(微信的“摇红包”界面)见图2。

2CPS环境中的人机交互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步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入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互动,智能手机等移动计算设备的用途由于应用场景的扩展也日益丰富。同时,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智能城市等技术发展,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计算设备与其他用户、智能设备、乃至环境进行互动。为了解决不同情境中更广泛的人机交互的机遇与挑战,CPS应运而生。

2.1CPSCPS可以理解为运用嵌入式系统通过一系列智能设备和物理对象在高效能网络环境下进行高度集成和交互,从而实现系统的实时通信、高效能信息处理及复杂情境下的自主协调[7]。简单说来,CPS就是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融合移动计算、互联网、通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通过虚拟交互或实体交互的反馈,循环实现信息和物理设备、环境的融合与实时交互,从而拓展智能设备的功能和使用领域[1,8]。CPS的发展是信息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密切的体现。CPS正逐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应用场景包括监测和记录身体状态的可穿戴智能终端,主动感知和预测用户需求的智能家居[9],根据交通状况合理安排路线和规避障碍的自动导航汽车,甚至包含复杂基础设施和社会关系的智能城市。CPS不仅是一项蓬勃发展的技术,而且也正逐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基于地理位置感知的人机交互已经运用于支付宝公司和肯德基公司的无线支付应用项目中,当支付宝用户走进肯德基快餐门店时即会收到电子点卷,然后通过无线支付即可享受购物折扣。基于位置感知的智能人机交互实例见图3。

2.2CPS环境中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CPS环境为人机交互拓展更大的空间,同时更多交互要素的引入也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软件和硬件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10]。CPS将传统人机交互中“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理念,提升为“以情境中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情境”既包括用户与智能手机所处的物理环境信息(声音、光照、温度、湿度、图像、运动地理位置等),又包括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状态等上下文信息。这使得CPS环境下的智能手机人机交互有了更多元化的应用前景。CPS环境中的智能手机人机交互模型见图4,与图1相比,不同要素间产生了更多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流动。用户群对情境中的相关内容(智能设备、实体环境、服务等)进行实体交互(触摸、使用等)的同时,实现对情境的分布式认知。另外,用户群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发出交互请求,这使得用户群与情境中各种要素有了更多的交互机会。智能手机根据情境中的物理特征(声音、光照、温度、湿度、图像、运动等)对人机交互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境中的需求。而这一切都是在数据网络和位置信息服务的支持下完成,不同信息通过云端完成交换和存储,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与其他社交应用。

3CPS下智能手机交互设计方法

智能手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用的情境也更加多样化。智能手机人机交互设计应服务于情境中用户持续不断的需求,以情境中的用户为中心,综合考虑“用户—智能手机—情境”的多种要素,从而使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更加有效和宜人。3.1CPS下智能手机交互设计原则人类认知的特点决定了采用实体按键、笔迹、语音等的方式,简明扼要、逐步细化的过程交流信息可以使人机交互更加高效和宜人,也是人机自然交互的要求[6]。智能手机由于便携性的要求,屏幕大小、屏幕亮度、扬声器功率、计算性能等都受到了限制,因此,智能手机人机交互设计过程中应综合利用各种通道进行人机交互,并结合用户所处情境中认知的特点进行设计。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设计应运用CPS的相关技术,使其更为精准地感知用户所处的情境,获取周边空间的物理状态和相关服务信息。而人机交互的模式也应该根据所感知的情境进行相应调整。人机交互的设计过程中,应使软硬件具备通过对用户的位置、特征、时空等上下文条件进行检测,自动简化信息的处理能力,使用户获取有效的人机交互,因此,在CPS环境中的智能手机交互设计,应按照以情境中的人为中心进行设计,运用多通道技术扩展人机交互空间的原则,根据用户认知特点和情境需求进行设计,提升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的效果。

3.2CPS下智能手机交互设计流程以用户为中心,交互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用户需求调研、产品分析、交互设计、原型设计、详细设计、设计维护等阶段。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用CPS环境下的智能手机交互设计,这里提出了一种面向CPS环境下的多通道交互设计方法。CPS下智能手机交互设计流程见图5。CPS下的智能手机交互设计过程与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一样,开始于用户需求调研,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确认产品设计要求并进行分析。不同的是,CPS下产品分析需要对产品使用环境的地理位置信息、情境特征等进行分析和预测。CPS下的交互设计部分,设计师不仅需要针对产品功能要求构建人机交互界面,而且还需要对用户使用情境和产品功能进行分析,确认使用情境对产品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地理位置信息与情境特征的作用。然后需要针对使用情境对产品功能和交互通道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交互设计通道(视觉、触觉、听觉等)进行交互模式构建。在不同通道交互设计完成后,需要对多通道交互方式进行整合与评估,以防止不同通道交互间产生干涉,如确认无误则按照交互设计的结果进行原型设计。原型设计是对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的最基本实现。在此阶段后,需对多通道交互效果进行测试,判断通道数是否过少而影响交互效率或过多而产生干涉。若存在交互通道数不合理的情况,则返回“产品功能—交互通道”分析阶段重新确认交互模式;若多通道交互模式恰当可靠,则继续进行细节设计。

3.3CPS下智能手机交互设计应用CPS的引入将极大地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人机交互的舒适度,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如在城市交通领域,用户在不同交通模式换乘时,智能手机应可以通过感知位置的变化,接收城市智能服务系统推送的相应位置的提示和换乘建议,使用户生活更便捷。如图3使智能手机成为了情境与人的动态界面,增强了用户与物理环境的互动。此外,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应根据情境中空间、光照、温度、湿度等物理特征的不同,考虑情境中人机交互的不同模式的特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地调整界面尺寸、图标大小、亮度、通道等特征。例如,为了实现驾车过程中安全、便捷地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汽车厂商与智能手机厂商合作开发了可作为智能手机拓展界面的车载操作系统。当智能手机用户进入车辆时,智能手机将与车载系统联网,自动使用更大、更清晰、更简洁、可语音操控的车载界面代替智能手机,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搭载CarPlay系统的奔驰汽车见图6。

4结语

智能手机的应用已经进入全场景时代,围绕着用户的工作与生活全场景展开。在注重用户体验的CPS环境下,积极使用情境感知和自然交互等技术使智能手机的人融入情境,运用多通道技术扩展智能手机与用户的人机交互空间,将推动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进入新的阶段。

人机交互界面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81-02

一、引言

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Techniques,简称HCI)是一门新兴学科,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简单地说,“交互”就是指人与设备、系统、网站等的直接或间接的通信过程。“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两大学科交叉与结合的产物,同时吸收了语言学、人机工程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以研究用户与计算机关系为特征的主流学科之一[1,2]。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地视觉享受,拉近人与电脑的距离。如今,“人机交互与用户界面”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障碍,人机界面设计已经被列为计算机发展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使《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课程更好的为学生所掌握,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改变纯理论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可以灵活做到学以致用,如今这已经成为我们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首要任务。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课程目前在陕西开设的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院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由于软件工程专业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较晚,因此目前开设“人机交互”课程的较少。此外,关于“人机交互”这方面的教材也比较少。早期的“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一般归属于软件工程的某一章节,如清华大学钱乐秋编著的软件工程第九章“人机界面设计”[3];张海藩编著的《软件工程》[4],“人机界面设计”属于第六章详细设计部分。然而,“人机交互”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人机界面交互的学习适合于软件或网站的设计人员,尤其是用户界面的设计人员、可用性测试的专业人员、软件或网站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在当前形势下,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的工程师已成为企业的急需人才,然而对于这门即将开设的新课程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系即将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开设学期晚,学生兴趣不浓。《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课程属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在《程序语言设计》、《软件工程》、《Web技术及应用》、《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基础之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旨在提高学生设计软件产品的可交互性,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因此这门课程开设的学期较晚,一般都会选择开设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或者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在这两个学期,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另一方面,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之后,已经能够进行一般的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之前,不会特别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2.教材选取难度大。目前关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方面的教材比较少,且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人机界面设计:实践篇》、《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与应用》等有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特色,有的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有的侧重交互设计,有的侧重界面设计,所以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取合适的主教材以及辅助教材。

3.课程教学设计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是一门新开课程,所以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定位,需要完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立课程组织结构,对教学过程、实习实验、综合训练等环节进行更加翔实的设计。另外,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参考传统教学仅可以完成这门课程相应的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的建设,建立一套适合人机交互技术使用的软件及相关配套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4.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整体全面的考核体系。《人机界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考核方式达不到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目的,需要通过学习更为先进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探索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将“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的设计原则用于进行多种软件产品的综合开发、运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一个软件产品来说,一个用户友好界面的重要意义。比如以某一界面设计有缺陷的知名软件为例,鼓励学生通过使用这一软件,指出软件设计中界面不友好的部分,比如按钮放置位置不合适、菜单项不全、重点内容体现不完整等问题,进而进行局部改进。其次在进行软件产品界面设计时,应该遵循由易渐难的原则,一开始可以让学生进行功能简单的界面设计,进而进行复杂功能的界面设计。另外,课件制作的质量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方式,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新软件层出不穷,而目前教师采取的课件并未能融合多种媒体,往往只是依靠文字和图片来进行讲述,如果能适当将音频、视频、动画融入到课件中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法,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完善教学过程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施和教学结果评价等体系,建立基于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配套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交互式设计策略可以创设新奇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实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拟建设功能较强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包括课程网站、作业管理系统及交互答疑系统三个模块,这样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的网上交流。课程网站上提供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演示动画、电子参考书、教材官方网站资源、教学录像、实习指导、自学资源、应用案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料,作业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实习内容的网上提交功能、教师批阅功能,同时能设置截止日期,可以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实验,既方便了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又方便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同时还有利于优秀实验报告的积累。交互答疑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答疑平台,为学生解答了“人机交互”学习和使用中的各类问题。

3.探索全面合理的考核方式。传统考核采取笔试考核的方法,是对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的一种书面考试形式。笔试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的掌握差异程度。笔试考核也是计算机专业早期普遍采取的一种考核方式。然而由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仅仅依靠笔试达不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逐渐被采纳,一般上机考试模式比较单一,比较适合程序设计、等级考试等科目。也有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会采取“笔试+机试”的考核方式。针对《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单纯依靠笔试或者机试也不能达到全面考查学生的目的。“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使人与物之间信息交换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更为人性化,界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的产品更加实用、易用、好用,因此针对《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结合项目来进行,此外还要考虑结合我们农林院校的特色,通过实际项目应用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实际项目来锻炼学生对人机交互设计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界面友好的应用系统,使考核具有实践意义。

四、结论

本文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新开课程中存在的教材选取、缺乏教学资源、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方式等问题出发,为了更好的进行“人机交互”课程的讲解,分别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骆斌,冯桂焕.人机交互软件工程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吴秀玲.浅析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

[3]钱乐秋,赵文耘,牛军钰.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ZD2012018,QN2013051)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Y1301009)

上一篇:物流网站建设范文 下一篇:车辆购置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