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料法环范文

时间:2023-11-20 07:01:05

人机料法环

人机料法环篇1

关键词:因素 食品 微生物检验 质量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2-02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监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出现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污染备受重视,食品微生物检验作为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为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提供依据。食品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要以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进行控制,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五个影响质量的主要方面的简称。结合食品微生物检验这项具体工作来说:人,指参与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检验人员;机,指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料,指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生化试剂、菌种及样品本身;法,指食品微生物检测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环,指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1 人员

为了得到正确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准确有效数据,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就必须在采样、取样及检验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就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一些操作者无菌观念淡薄,操作不规范,不够注意细节,容易造成样品的污染,导致微生物检测结果不准确。微生物检验过程需要通过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来保证检验质量,更依赖于检验人员认知能力和工作经验,如疑似菌落的挑选判断等,专业水平不高或经验不足者很难正确处理检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实验室应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或指导微生物检测,并通过定期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等方式客观评估微生物检测人员的能力。微生物检验人员在上岗前需要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测技能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另外,微生物检验人员要正确理解国家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食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这样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时,才能准确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

2 仪器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显微镜、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器、水浴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冷藏箱、冷冻柜、恒温水浴锅、匀浆仪、天平等。要求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照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正确使用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校准和性能验证。

2.1 培养箱

首次安装使用培养箱时需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校准,每次维修后,需要检查和记录最初确认设备时所记录的各参数的稳定性,对培养箱内外壁定期清洁和消毒。培养箱外壁要避免阳光直射,不能一次性将培养箱充满,否则会影响实际的培养效果。

2.2 干热灭菌器

干热灭菌的时间温度要求为在160℃下进行2小时,干热灭菌对象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为了保证灭菌效果,放入灭菌的器皿不宜摆放得过紧密,灭菌完毕后不能立即开门取物,待温度降到50℃以下方可打开箱门。

2.3 高压蒸汽灭菌锅

需要严格按照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了解仪器构造、原理,使用时注意安全。为了保证灭菌效果,灭菌锅里的物品不宜放得太过紧密。灭菌锅要定期除锈和排水,保持干净无残留物,保证最大的热传递,可以定期(或当灭菌锅维修后)使用如高抗力细菌芽孢生物指示剂或化学指示剂对灭菌过程的效果进行确认。另外,建议实验室使用专门处理污染物的高压灭菌锅以避免交叉污染。

3 培养基、菌种和样品

(1)培养基作为微生物生长培养的介质,在微生物检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基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购买的培养基到货后,要用已知特性的标准菌株作观察菌质控,出现观察指标中状态的培养基,判为合格培养基,予以接收,否则,拒收。实验室采购培养基时需要求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应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贮藏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进行培养基和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培养基的购买应有计划,遵循先购先用的原则,不使用超出保质期的培养基。为避免样品中的微生物受到损伤,倾注到样品中的培养基温度应控制在约45℃左右。

(2)质控菌种的保藏。可以选择冷冻保藏的方法即将菌在含有适当保护剂(如浓度在30%-50%甘油)的液体培养基制成浓菌悬液,再分装于已消毒的菌种冻存管低温保藏,实验室常用于储存在-20℃的冰柜中。一般来说,温度越低菌种储存的时间越长,一般细菌在-20℃条件下可以保存一年左右,-70℃条件下可以保存几年。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适合选用冷冻保藏的方法,冷冻保藏的方法相比斜面保藏的方法更好的延长菌种变异的时间,避免短期多次传代造成质控菌种变异。

(3)遵循食品样品采样的基本原则,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的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因操作不当带入外来污染。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来贮藏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若不能及时送往实验室,应该将样品保存在原来的贮存温度条件下,可以有效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

4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是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检验方法的不同会造成检验结果的重大差异,它必须统一,准确可靠。因此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所检样品相应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设置平行样,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在检验过程中设置空白样,防止因培养基及实验器具灭菌不彻底、无菌室的空气条件达不到标准或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在检验过程中设置阳性对照,以便更好的判断目的菌的菌落特征等。

5 环境条件

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的设计及使用应该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尽可能的减少食品污染的条件,避免微生物检验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微生物检验室的内部环境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无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表面应光滑,最好在实验室门附近设置非手动控制的洗手装置,储存设施和设备的摆放易于清洗,不使用粗糙的木块,固定设备和室内装置的木质表面应密闭包裹等。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为保证消毒效果,需采用30W紫外灯,距离在1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紫外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的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并定期验证无菌室的消毒效果,当紫外灯消毒效果达不到要求时,应该及时更换紫外灯管,使用紫外灯时,检验者不得直接在紫外灯下操作,避免人体受到损伤。同时,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在处理食品样品时,禁止在无菌室内谈笑,不得随意进出,如需传递物品,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6 建议

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繁杂,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可以以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微生物检验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控制,当检验过程中出现如设置的空白样长菌说明微生物检验无效时同样可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全面回顾微生物检验过程,查找原因,从而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艳,刘林勇,陈建华.浅谈如何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科技与生活[J].2010,17:111.

[2]王波.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问题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J].2007,18:34.

[3]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S]:6-11.

人机料法环篇2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在分析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涵义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1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润滑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润滑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润滑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2.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2.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3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环保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在不影响产品的寿命、功能、质量等指标下,依靠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的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层分析,环保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有坏配置的相对增值的技术,即在运用等量资源、能源的前提下,环保设计技术是力图比传统设计方法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使生产过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先进设计技术。中国加人WTO以后,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环保设计技术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人机料法环篇3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在分析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涵义和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1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采用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效益低,对环境污染严重,是一种高投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也在向着高质量、多功能、低能耗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机产品报废,采用节能环保设计后可使构成农机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耗最小,减轻甚至消除农机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压力,·使废弃物、垃圾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质量高、成本低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带动企业或整个农机行业的振兴与全面发展,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占领国内市场并扩大出口。节能环保设计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清洁性

常用农业机械动力为内燃机提供,内燃机环境性指标主要存在问题有: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噪声、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废气排放和漏油污染对环保农业影响很大,废气中NOX,HC化合物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动力环保选型设计应优先选择电力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太阳能、氢气、植物油、天然气发动机。同时加速发动机环保化学设计的研究,采用包括汽油无铅化与汽油抗磨性,柴油低硫化与柴油润滑性,生态燃料与生态摩擦学,汽油机沉积物与汽油清净剂,柴油机颗粒与消烟助燃剂,润滑油和添加剂与排放催化转化,润滑剂生物降解性与生物降解润滑剂,催化助燃/补燃,发动机机械与化学材料制造等措施。减少石油消耗、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采取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噪声。

2.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其零件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大小、回收处理方法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达到零件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程度最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种设计。例如,在农业机械中常用的联接件(螺栓、螺母等)的回收与再利用。

2.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

设计人员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与维护。在设计阶段,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产品,满足不同需求。这样既可以很好地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有利于回收和重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4环保产品的成本分析

由于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考虑了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等性能,因此成本分析时就要考虑到污染物的处理成本、产品拆卸和重复利用成本。

2.5材料选择

环保材料是指应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选择是环保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也是产品开发设计早期的主要的决策之一。材料选择应尽量减少材料种类,少用有毒、有害材料和贵重稀缺材料,尽量做好材料分类管理和废弃及边角料的回收利用。借助于环保材料的合理选择可实现产品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环保设计对材料要求的确定;环保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功能(指环保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回收物资再资源化的应用等。

3环保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环保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在不影响产品的寿命、功能、质量等指标下,依靠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达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为目的的一种先进设计方法。从经济学的意义层分析,环保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型有坏配置的相对增值的技术,即在运用等量资源、能源的前提下,环保设计技术是力图比传统设计方法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使生产过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先进设计技术。中国加人WTO以后,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环保设计技术则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综上,农业机械采用环保设计技术之后所拥有的一系列优势表明,农业机械的环保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环保设计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高质量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人机料法环篇4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d on the construction phase quality control

and carried out a detailed exposition focused on the five affecting quality elements :man, material,machine,method and environment,put forwar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d the us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quality control,methods and related measure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Construction stageProject quality Contro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机械、环境因素、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及管理制度等;由于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理论

2.1 建设工程质量概念及特性

建设工程质量简称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设工程质量有两个特性,一是共性,另一是个性。

建设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2.2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基本方法

根据质量形成过程来看,工程质量由人的工作质量和物的质量来决定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基本方法有: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及数理统计概率的运用。

(1)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和实物质量。施工中应把质量控制贯彻到工作中每个人、贯彻到每个工艺细节,对影响工程质量各因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凡对工程质量有影响人或物都应加以管理、监督、控制、检查。

(2)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每完成一次“PDCA”循环就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比循环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此通过不断地循环,就能一步一步地达到较高的水平。

(3)数理统计概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数据来分析判断并进而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3、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从影响质量五大要素方面进行控制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的反映,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和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纵观施工过程和质量形成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

3.1.1 人的控制

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施工阶段对人的因素控制,一定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还必须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操作水平进行审查,对特殊作业人员的技术资质审查,防止无证上岗情况发生,做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心中有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控制手段。

3.1.2 材料的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材料事前控制就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建立完善材料控制制度,建立项目机构材料控制细则。必须对材料质量标准、性能、适用范围有充分的了解,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审查,对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按有关规定检验和见证取样和送检或开箱检查,认真审查材料的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不合格材料杜绝在工程上使用。

3.1.3 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机械设备性能、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各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因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来使质量有所保证。

3.1.4 工艺方法的控制

工艺方法是建设工程实体建设中所采用的施工手段、工艺方法及工料机的组织和安排,通过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体现的。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失误造成的质量问题,从而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

3.1.5 环境的控制

环境指施工现场的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环境因素控制与施工方案控制紧密相关,所以在审查时要注意施工方案中是否考虑了环境对质量的影响,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的环境变化是否有相应预防措施。

3.2 过程控制、动态管理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要想控制好质量,不出现或少出现质量问题,就一定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就是事先对要进行施工的项目,逐项分析在施工中可能或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的措施予以预防。

3.2.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编制符合工程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施工机械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2.2 施工中质量控制

质量事中控制主要内容有:建立和完善工序控制体系;工序交接检查;工程变更的处理;行使质量监督权;组织现场质量协调会;定期和不定期向总工和业主、总监办报告有关质量动态情况。

3.2.3 施工后质量控制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和竣工图;整理工程项目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

3.3全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总体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是息息相关,因而必须对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都对工程质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在竣工验收阶段质量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应当根据建设工程各阶段质量控制的特点和重点,确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目标和任务,以便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

4、结论

在施工阶段,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使建设工程形成实体,将工程质量目标具体体现出来。从影响工程质量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进行质量过程管理,把施工质量的控制落实到施工各阶段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泫心 浅谈如何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J] 交通标准化,2004年

[2]韩铁 论公路工程质量监理[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

人机料法环篇5

关键词: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1 引言

2004 年,英国科学家首次使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裂解石墨上剥离出单层石墨烯,该实验发现了在富勒烯和碳纳米管 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纳米碳材料,是碳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新发现[1]。

2 石墨烯

2.1 石墨烯的概述

石墨烯(Graphene)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是一种蜂窝状平面薄膜并且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材料,所以又被称为单原子层石墨。石墨烯的厚度一般在0.335nm左右,因不同的制备方式会有小幅度的起伏。除金刚石外,其余所有碳晶体都由石墨烯作为基本结构单元。

2.2 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其制备方法是研究石墨烯的基础。随着对石墨烯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有多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如机械剥离法、氧化石墨还原法等。

2.3 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物理方法,即用物理手段将石墨烯薄片从大块晶体上剥离下来。2004年,Novoselovt等[2]用透明胶带在高定向热解石墨表面反复撕揭成功制备出了石墨烯,并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该方法操作简单且不会破坏石墨烯的片层结构,但获得的产物尺寸不易控制,无法可靠地制备出要求尺寸的石墨烯,因此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2.4 氧化石墨还原法

这是目应用最多的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氧化石墨还原法制备石墨烯是将石墨片作为原料,并分散在强氧化性混合酸中,如浓硝酸、浓硫酸等,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强等氧化剂氧化得到氧化石墨(GO)水溶胶,再经过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 最后用还原剂还原得到石墨烯。

3 环氧树脂

3.1 环氧树脂概述:

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多数环氧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一般状态下,凡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

3.2 环氧树脂的性能:

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物理性能如电绝缘性、高耐热能力、具有黏附力强、内聚强度高、机械强度好、硬度高、柔韧性好、固化收缩率低、无挥发分、介电性能及耐高温性能良好等特点;其化学性能主要以超高的化学稳定性为代表。

然而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交联密度高、内应力大、疲劳寿命短和抗冲击性差等缺点,需对其进行增韧来提高抗冲击能力。可以添加有机填料、制作半互穿网络或引入柔性链段等方式来增韧。[3]

4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4.1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氧树脂具有优异的抗腐烛性能、粘接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但是环氧树脂固化后却具有脆性大、阻止裂纹扩展能力差、耐热性差等缺点。那么,可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增强相来改善环氧树脂的性能。为充分利用石墨烯的优异性能,将石墨稀作为增强体加入到聚合物基体中,改善聚合物基体的性能,得到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4.2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本文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改性石墨烯为增强体,制备了改性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体实验步骤为:(1)称取一定量环氧树脂、改性石墨烯(环氧树脂质量的0 wt.%、0.1 wt.%、0.3 wt.%、0.5 wt.%);(2)将改性石墨烯与一定量丙酮混合并超声3h(温度为30℃,功率为300W,频率为45KHZ),将环氧树脂于80℃水浴中预热15min;(3)将改性石墨烯、丙酮混合体系加入环氧树脂中并于80℃水浴中机械搅拌3h;(4)将混合体系放入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12h(温度为80℃);(5)将预热后的固化剂加入混合体系并置于70℃水浴中轻微搅拌10min,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抽真空10min(温度为60℃);(6)将混合体系浇入已预热的模具(涂抹少许甲基硅油)内,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60℃下固化1h 、80℃下固化1h、120℃下固化5h,冷却至室温后取样。

4.3 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

(1)力学性能方面

任小孟[4]等人研环究了石墨烯类材料对氧树脂的增韧效果,研究表明了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同时,还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当石墨烯含量为1.0wt%时,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约62.7MPa)。

(2)热性能方面

唐波等人[5]围绕石墨烯对环氧树脂热导性能的提高相关机理开展研究,研究表明石墨烯能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热导率,当石墨烯的含量为15%时,在常温下复合热界面材料的热导率达到4.8W/(m?k)。

(3)电性能方面

王学宝等人[6]研究,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石墨烯气凝胶(GA),高温热还原法制备热还原GA,超声共混法制备热还原GA/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研究其导电性能。结果表明,S热还原GA质量分数的增加,热还原GA/EP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而其电导率逐渐增加。

5 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在石墨烯的研究中,如何制造成本低廉、结构性能稳定的石墨烯材料、并量化生产,如何制备功能化的石墨烯并且能充分改善环氧树脂的各方面性能,如何使石墨烯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达到符合使用要求,并充分发挥其良好的力学、电学等性能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是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以及应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Novoselov KS,Geim AK,Morozov SV,et al.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J]Science,2004,306( 5696) :666 -669.

[2]Novoselov, K. S.; Geim, A. K.; Morozov, S. V.; Jiang, D.; Zhang, Y.; Dubonos, S. V.; Grigorieva, I. V.; Firsov, A. A. Science, 2004, 306, 666?669

[3]郭增荣,赵 宇,张 新,吴双九,石墨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纤维复合材料,2016,(18):9-10.

[4]任小孟,王源升,何特.石墨烯类材料对环氧树脂的增韧及其机理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41(9):l14-l16.

[5]唐波,许继星,黄维秋.石墨烯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性能[A].硅酸盐学报,2017,45(1):126-131.

人机料法环篇6

一、对人的控制

在这五大因素中,机由人控、料由人管、法为人创、环依人治,一切离不开人,因此,“人”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人”的行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做好“人”的工作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早已成为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共识。“人的因素第一”即具体作业者、管理者的素质及其组织效果,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避免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的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力求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对所选派的项目领导者、管理者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对分包商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考核。对达不到条件要求的坚决不予使用。

3、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工种按规定持证上岗制度。即实施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用人原则。

二、对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的控制

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工程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实现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目标的前提。要优先采用节能降耗的新型建筑材料,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

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的损失。

4、加强材料运输、仓库、收发、保管工作,建立管理台帐,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5、控制材料检查验收程序,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6、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当。

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三、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建筑机械设备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控制和生产机械设备控制两方面。其中施工机械设备包括起重设备、各项加工机械、专项技术设备、检查测量仪器表设备及人货两用电梯等。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1、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主要控制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即配套投产能充分发挥效能来确定设备类型。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控制设备按设计选型购置,设备按名称、型号、规格、主要性能参数、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设备的安装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和质量标准,设备的试车运行正常、能配套投产。

2、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机械化施工方案,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对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的控制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施工工艺是否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可靠也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往往是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对施工方案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合理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后者包括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及劳动组织等。

3、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

4、选用和设计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模具、脚手架等施工设备。

5、编制工程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专项技术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

五、施工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现场水文、气象变化及其他不可抗力等自然环境因素;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最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布工程也就是最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

1、对地质水文等方面影响因素的控制,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工程岩土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基坑降水、排水、加固维护等技术控制。

2、对气象变化方面的不利条件,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应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如: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害。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工作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3、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来加以控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要建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地布置。即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对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点源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到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安全、文明施工。

人机料法环篇7

建筑材料是装修工程、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制品以及材料的总称。根据建筑材料的用途和性能可以分为装修装饰材料和基本建筑材料;根据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1.1建筑装修装饰材料

建筑装修装饰材料是指用于房屋的地面、柱面、墙面等起美化、保护作用的建筑材料,例如卫生洁具、墙砖、地毯、地板、壁纸、家具、人造板材、涂料、粘合剂等,这些材料大部分属于高分子材料。1.1.1地毯、地板、壁纸地毯属于室内装饰品,过去主要是采用动物毛作为原材料,现在的地毯主要用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酰胺纤维等编制。化学纤维地毯会释放4-苯基环己烯、苯乙烯、甲醛等化学物质到空气中。纯毛地毯是螨的隐蔽和滋生的理想场所,也能吸附病原微生物、灰尘、甲醛等有害物质。地板根据成分可以分为陶瓷、木质、塑料等地板,其中聚氯乙烯材料的地板污染物主要有有机挥发物、可溶性重金属、氯乙烯。壁纸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装修装饰材料,纯羊毛壁纸会成为一种致敏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塑料壁纸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向室内释放二甲苯、甲苯、苯、氯乙烯、甲醛等有机污染物。1.1.2粘合剂、涂料、人造板及其他制品粘合剂可以分为合成粘合剂和天然粘合剂两种,合成粘合剂主要包括合成橡胶胶水、合成橡胶乳胶、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天然粘合剂主要包括橡胶水、胶乳、糊精、胶水等。粘合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污染物是二甲苯、甲苯、甲醛等。涂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溶剂、助剂、膜物质、颜料。溶剂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助剂和颜料含有很多重金属例如砷、嗝、镉等。人造板材及其制品是建筑物装修的必备材料,它们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油漆和粘合剂因此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质,在使用这些材料装修房间时就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1.2基本建筑材料

1.2.1水泥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粘土和石灰岩,这些物质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含量接近地壳中天然本底值。在施工过程中,会加入一定比例的具有较高放射性的工业废渣,这样放射性就有所增强。1.2.2陶瓷陶瓷是建筑施工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建筑材料,主要由页岩或者粘土作为坯料,随着坯料的不同辐射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建筑材料对室内、外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2.1建筑材料对室内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2.1.1建筑材料所含有的重金属颜料和有机物的挥发所造成的污染目前,很多建筑装饰材料都会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这些材料都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例如大量的板材里都含有苯类物、甲醛。家庭装修如果选用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建筑装修材料,在没有做好通风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有害物质的累积,从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关数据表明高剂量的甲醛对肝脏以及神经系统都会产生较大的毒害,人们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时也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期接触甲醛会使人们慢性中毒,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痛等一些症状。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甲醛、苯化合物列为致癌物质。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物装饰材料大多含有氯化烃、苯、甲醛、有机溶剂等有机物,其中苯的主要来源是胶粘剂、涂料、油漆等化工原料。2.1.2建筑材料对室内的放射性污染建筑材料对室内的放射性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体外辐射和体内辐射。体外辐射就是建筑材料直接对人体照射所造成的生物学效果,会对人们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造血器官造成损伤。体内辐射主要是由于放射性元素钍、镭、铀等衰变产物氡造成。氡元素可以溶解在脂肪和血液中,还能溶解于水、甲苯、石油、酒精等液体中。氡元素进入人体后就会在呼吸道表面不断地沉积,如果人们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氡气就比较容易导致肺癌的发生。

2.2建筑材料对室外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建筑材料对室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光污染。某些建筑材料不利于光化学产物以及汽车尾气的扩散,有些建筑材料还有产生光反射。(2)水污染。一些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水污染,一旦对人们的生活用水造成污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3)粉尘污染。有些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粉尘,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4)有害气体污染。一些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燃气、油、煤大量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呋喃等有毒气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针对建筑材料的污染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和环保意识,就应当加强环境教育,使人们对建筑材料的污染有关知识有所了解,认真认识到建筑材料的污染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严重影响。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对建筑材料的污染引起重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家共同保护环境,没有健康的环境,也就不会有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达到人人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2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进一步规范

建筑材料的生产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对于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合格,会影响着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因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工作,确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建筑材料在利用工业废渣前以及在使用前都应当做好抽样检测工作,建筑材料生产厂家还有根据检测结果对自己的建筑材料进一步完善。

3.3建筑在施工、装修的过程中应当成立环保监督部门

可以成立环保监督办公室做好建筑材料的科学、安全地使用。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做好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工作。环境保护监督办公室应当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要制止使用,做好环境保护的落实工作。

3.4做好环保型建材的生产与使用

现代建筑施工需要选用生态建材也可以称为环境建材、绿色建材、健康建材等。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新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为了使居住者在社会上、精神上、身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不要使用有害的、有毒的建筑材料。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经验,开发出空气净化、抗菌建筑材料,利用纳米技术,生产纳米建材解决污染问题。另外,还可以种植相关植物来降低有害气体含量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目前主要是借助嫁接技术、基因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等实现利用植物降低有害物质对人们的不利影响。可以积极与有关技术部门进行合作,利用上述技术对建筑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处理。

3.5认真做好法规法律的完善工作

为了促使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降低,就需要做好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严防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对于违法行为和违规生产的企业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对于涉案的相关人员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人机料法环篇8

关键词:机械工程;工程材料优选;优选方法;现状研究

工程材料选择具有多种标准和要求,如经济性要求、工艺要求等,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保理念的持续深入,相应丰富了工程材料选择的标准要求,提出了环保和可靠两点新的要求和标准。从材料选择实践的角度分析,传统模式以设计人员主观判断、选择为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缺少科学的数据参考,相应限制了机械工程的良性发展。因此,从机械工程材料选择现状和优选方法入手,探讨现代材料数据库在材料优选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代机械工程材料优选方法概述

1.1 知识系统选材方法分析

知识系统选材法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设备完成对材料信息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材料优选的材料确定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系统选材法侧重于对材料分析结果的认识和理解。其优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工程团队可随时借助知识系统了解材料选择过程中的材料信息;二,工程团队接收材料选择信息后,可随时将材料信息和工作分配指令,下达至各个团队,有效简化了材料选择商讨流程,提高了材料优选效率。另外,虽然知识系统选材法无法实现对最优材料的直接选择和确定,但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仍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1.2 构建失效指标背景下的选材方法分析

构建具有的失效抗力具体是指构建在一定条件、环境下,产生磨损、变形的能力,以及与其他相关性能的实际配合能力。由于机械工程材料种类复杂性影响,材料的性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强对材料失效抗力的谈论和研究,可确保测试阶段与实践阶段材料数据的一致性。首先,工作人员应对机械的操作条件进行确认,明确目标机械对材料抗力的实际要求;其次,工作人员应依据模具的失效表现,确定其相应的抗力指标,以判断机械材料的达标情况;最后,综合经济性和材料来源等选材要求,进行机械工程材料选择。

1.3 层次分析法基础上的材料优选分析

层次分析法具体包含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四方面内容。经济效益可细分为劳务费用、财务费用、包装费用以及运输成本等内容;技术效益具体是指材料的物理指标和可靠性指标;社会效益则包含材料优选过程中设计的法律法规指标、文化因素以及环境改善因素;生态效益是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衍生出的概念,侧重于材料的节能性和环境保护性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综合以上四方面内容,对材料进行评价和分析,最终完成相应的材料选择。

1.4 定量评价方式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是定量评价方法的根本理论依据,侧重于对系统内涵盖的所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定量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关键性质以及次要性质的分析,并联系成本分析方法或目标函数方法,实现材料性能的最终确定。为进一步优化定量评价方法的实施效果,设计人员还需充分考虑到材料内部结构与材料结构间的关系问题。

2 材料数据库概述

2.1 材料数据库基本构成分析

材料数据库是根据目前工程材料优选存在的数据信息庞大、数据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的技术概念。从材料数据库构建的角度分析,相关工作人员需在数据库技术基础上,采集、存储材料的物理性能、耐腐蚀特征以及型号特征等信息,并使用数据完成对相关参数的关系描述,以形成完整的材料数据库。材料数据库中收录的数据信息,主要分为材料参数信息、生产应用信息、以及商业信息三方面内容。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仅需输入相应的材料参数,就可以得到得到数据库中记录的所有的符合条件的材料选项。随着材料数据库研究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具有航空材料数据库、耐磨料磨损材料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形式。

2.2 材料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分析

与传统材料优选模式相比,材料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储存和处理,给予设计人员更加科学、有效的材料优选参考,不仅有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同事有利于工程实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材料数据库的功能性愈发丰富,目前其发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材料数据库与专家咨询系统向融合。这种技术融合发展优势在于,用户可根据已有的经验公式实现在材料优选过程中对于材料选择的科学预测,以合金材料数据库为例,其内部包含大量的元素信息、经验公式和合金信息,当用户输入基础参数后,系统即可完成对选材的预测,提供给用户相应的科学参考,从而提高了材料优选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材料数据库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材料数据库的信息储备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丰富,并且强化了材料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功能,提高了材料优选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强化了材料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提高了材料优选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优选作为机械工程设计与实施质量的基础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已有的材料优选方法,进行科学的创新和改进,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入,提高材料优选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比多方面材料选择标准,综合性确定最终的工程实施材料,从而提高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冰.机械工程材料的节约方法[J].科技风,2016(14).

[2]王绍刚.机械工程材料优选方法的研究现状[J].科技与企业,2015(20).

[3]孟令超.机械工程材料优选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2).

[4]蔡海英.机械工程材料优选方法的研究现状浅析[J].科技视界,2013(25).

上一篇:人机交互范文 下一篇:车辆年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