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界面范文

时间:2023-12-05 02:34:17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界面篇1

关键词:高铁技术;人机交互界面;车载设备

引言

据中国交通部公布的白皮书,到2020年,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高铁将覆盖80%以上的中国大城市。按照当前高速铁路发展的速度,可以预计,这一计划将得以实现。作为高铁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高铁“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控系y是一个大规模的实时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两大部分,车载设备包含车载安全计算机、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器、人机界面(DMI)、GSM-R天线等,其中人机界面是司机与车载设备的交互接口。本文主要简述了人机交互界面的作用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分析与设计,这对于研发人员在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 人机交互界面的作用

人机交互界面(DMI)是车载设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车载设备中位于列车司机与安全计算机之间,是司机与车载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一个桥梁,如图1所示。

车载安全计算机通过制动接口单元、应答器信息接口、轨道电路信息接口、无线信息接口、测速单元等设备获取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和地面控制信息,经过安全计算机的安全处理后,由MVB总线向人机交互界面(DMI)实时发送列车的速度、模式、位置、等级等重要信息。DMI在界面上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实时的向司机显示列车的各种运行状态信息。司机除了能够从DMI上获取列车的状态信息,还能通过DMI的按键向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入列车数据、下达指令等操作。

2 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

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车载安全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DMI向司机提供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等,同时,司机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向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入一些必要信息和操作指令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如图2所示。因此,人机交互界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个方面的对象是列车的司机,主要向列车司机提供列车速度信息、距离监控信息、运行计划信息、列车制动状态信息、线路坡度和特殊区段信息等数据的显示;第二个方面的对象是车载安全计算机(ATP),人机交互界面主要向ATP提供司机输入的数据与指令。

3 人机交互界面的分析与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DMI)的显示界面主要分为六个区域,包括A区、B区、C区、D区、E区、F区,在每一个分区里又分为不同的内容显示区域,具体的划分如图3所示。

3.1 A区 距离监控信息

A1制动预警时间区:

A1区以正方形图标显示,正方形图标边长的大小反应了距离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出制动的时间长短,当距离触发制动的预期时间小于规定的值时,正方形图标以不同的尺寸和颜色显示,正方形的显示条件和显示颜色对应的关系如表3所示。

A2 目标距离显示区:

A2区使用两种方法表示目标距离:柱状光带表示法和数字表示法。柱状光带左侧为刻度,柱状光带的高度代表目标距离的值,光带越高表示目标距离越远,柱状光带上方为目标距离的具体值,如图4所示。

A2区的显示条件如表4所示。

3.2 B区 速度显示信息

B区主要显示速度信息,列车速度采用双备份显示。一种方式是速度表,表盘的刻度为0~450km/h;另一种方式是数字,在速度表的中间区(B1区)显示列车速度值,如图5所示。

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目标速度、允许速度、常用制动干预值、紧急制动干预值等通过环形速度表(CSG, Circle Speed Gauge)来表示,在CSG中以光带方式显示各种速度信息。在CSG中,正常情况下,通过亮灰色和暗灰色来区分这些速度信息,在列车超速的情况下,CSG中的常用制动干预限值、紧急制动干预限值通过更加艳丽的颜色来显示,如图6所示。

3.3 C区 补充驾驶信息

C区主要显示内容为补充驾驶信息,包括列车当前运行等级、列控车载设备制动状态以及下一控制模式。

(1)C1区以带黄色闪动边框的模式文本,显示要确认的各种模式,闪烁频率为1 Hz,以便司机确认下一有效模式。

(2)C8区以文字的方式显示列控车载设备的运行等级,字体为幼圆大小为14磅(推荐),颜色为白色。

(3)C9区以图标的方式显示列控车载设备制动状态。DMI根据列控车载设备的制动状态显示图标。如果列控车载设备处于非制动非允许缓解状态,则该区域不显示任何图标其中图标与制动状态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3.4 D区 运行计划信息

D区主要显示内容为运行计划信息。

(1)D1区,用于显示位置坐标,位于D区的最下方,坐标系的原点位于D1 区的左下角,始终以列车当前所在位置为参考原点,即列车始终位于坐标系的原点。

(2)D2/D3区,用于显示预告信息。常见的预告信息有:桥梁、车站、隧道、临时限速区、分相区。

(3)D4区,用符号显示速度变化信息,符号左侧处在速度发生变化的位置。显示图标分为“加速”、“减速”、“减速(目标为0)”。

(4)D5区,用于显示坡度信息。坡度信息由一系列不同坡度的长方形组成,长方形具有标准高度(10像素点),其宽度取决于到列车前端的距离和坡度延伸的长度。坡度为下坡道时,长方形显示为暗灰色,数字为灰色;坡度为上坡道或坡度为零时,长方形显示为灰色,数字为暗灰色。

(5)D6区,用于显示机车信号图标,常见的有:L5、L4、L3、L2、L、LU、HU、HB、UUS、UU、U2S、U2、U、LU2。

(6)D7区,显示列车前方最远32km范围内的最限制速度曲线(显示距离能够进行8km、16km和32km三级切换)。MRSP信息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横轴为距离标尺,纵轴为速度标尺。

(7)D8区,显示起模点信息,只显示动态速度递减的起始点,不涉及速度递增的情况。起模点用一个黄色的垂直光标在D8和D7的中间显示,宽2个像素点。

D区的显示示意图如图7所示。

3.5 E区 监控信息

E区主要显示列车的监控信息,包括26个分区。其中各个分区的显示内容和可选的显示状态如表6所示。

3.6 F区 功能键信息

F区为功能键区,共有8个功能键,通过该区的按钮,司机可以向车载安全计算机输入数据以及指令的下达。F区的显示如图8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对车载设备中的人机交互界面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机交互界面在车载设备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人机交互界面的六个区域的显示规则以及各个区域的含义,这对于研发人员在对人机交互界面的软件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耀东.基于Windows CE的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人机界面DMI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宛操慧.车载人机界面可视化开发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罗松.CTCS-3级列控车载人机界面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5,12(4):1-3.

人机交互界面篇2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过程

现代计算机软件设计是由多方面学科知识相互构成的一个综合性设计体.它所涉及到的知识一般涵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程序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以及多媒体制作等。这些知识通过软件设计师、视觉设计美工和多媒体制作三类人员共同协作完成。设计软件的好坏已不只是软件程序的稳定性和页面图示的赏心悦目所决定的,更多的则是取决于这个软件是否方便操作者适用、人机交互是否顺畅。

一、计算机软件界面的交互性

广义上的界面指的是人与物之间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的地区。“界面”是硬件世界与软件世界综合在一起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两者之间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一种便于信息传达的界面交互概念。在计算机软件交互界面中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交互表现形式,即图示交互表现形式、实体交互表现形式和声音交互表现形式。这三方面的界面交互正是人类了解外界感知外界的重要途径,即视觉、触觉与听觉。

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不仅是用户在使用上取得一定的便利性,乐于接触。更多的则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享受了人性化操作所带来的愉悦。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设计领域,实际就是计算机软件与人之间的信息释放及信息获取的过程。

二、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交互设计应遵循基本意义上的通用原则,也就是说使用计算机软件的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应用便利。例如:告知用户在使用软件时所处的位置;用户当下如何进入操作,如何撤离操作;用户目前操作进程所处的位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等待实效等。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应本着如下几点原则进行相应设计。

(一)简易化原则

一个好的应用软件除了有强大的专业解决功能外,在应用时的简易化也是评价其优劣的主要标准。一个软件在用户接触使用界面的第一时间内,应该带给用户一个又快又容易使用的好感。因为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者来说过于复杂的软件使用,会使他们在使用时耽误较多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产生厌恶感。所以说应用软件的界面应本着简易化为交互设计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应该尽量简便,符合常规使用原则。

(二)一致性原则

这里所提出的一致性原则实际上是指整个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风格统一。这种风格上的统一并不要求界面布局的一致,而是要求整个软件的图形、色彩、文字、人机交互感应上的一致性。软件界面在统一的大前提下,适当调整子页面的合理布局,用以调节观者的视觉意象。软件的使用命令自始至终以统一化原则执行运行计算。

(三)明确的导向性原则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界面上的各种操作信息提示应该做到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让软件使用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操作的步骤。例如:“下一步”、“上一页”、“撤销”等提醒操作。允许使用者在相关联的界面间随意挑转。这样可以加强软件的交互性。

三、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实现过程:

(一)调查分析

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于使用客户的调查分析。这类调查与分析主要内容就是了解软件潜在使用者的用户特征、技能与经验及其对不同交互方案的使用反馈。只有进行这样的调查分析,才能确保软件交互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对于一个应用软件的合理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潜在使用者的意见。

(二)原形设计

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原形设计应包括交互界面模型的确立、应用任务的交互程序设计、交互界面的环境设计以及软件交互类型的设计等。在应用软件的设计研发中,依据客户的使用特征和任务类型来分析软件应使用的交互类型,详细分解任务进程及使用动作。

(三)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过对软件使用市场的具体情况调查以及软件原形模式的制定,依据交互规格类型的设定来进行交互结构模型的整体设计,形成交互功能结构图。在设定交互结构模型时,必须考虑软件界面的模块结构、存取机制及内容层次。然后进行软件界面的总体布局和交互元素的结构分配。

计算机软件交互性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软件使用者的使用效率。一款优秀的软件界面的交互设计,应该最大化的减少使用障碍、提高使用效率。让使用者以最快的时间适应软件操作,掌握使用技术,从而在最有实效性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进行相应活动。人机交互设计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使用者以最佳状态的感官刺激,积极主动地进入适用状态,从而获得最佳的软件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Ben Shneiderman.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彭泉.基于人类认知规律的应用系统人机界面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19)

人机交互界面篇3

关键词: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人因特性数据库;测试程序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057-04

Abstract: Diverse APP enriched mobile application greatly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to the user.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ypes and functions of the APP, Its size and architec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its quality is not assured. So more attention is beginning to pay on APP test. But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more on the function of APP testing,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APP interface’s suitability from a user’s perspective. The author collect the data of user experienc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user's position establish the human factor database in the SQLite. A test program with respect to the suitability of APP interface is designed by using Matlab GUIDE. It can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detect the human suitability of APP interface by transferring the data in the database with callback function, which can avoid to make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o obtain the data of user experience.

Key words: Interface of APP; human suitability; database of human; test program

移动通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开发和测试人员越来越注重APP原产品的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考虑用户在与APP交互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映成为了APP开发商们竞争的焦点。人因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基础学科,它研究与生产活动有关的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特性。人因适合性是指将人因学有关人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改善和优化人机系统的设计,使系统对人的作业要求尽可能地适合操作者,以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生产的目的[1]。2015年底艾媒咨询和问卷网了中国APP市场的相关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大部分被下载的APP的使用率和留存率都相对较低,“用一次即抛”逐渐成为用户的行为趋势。“打开次数为1次”的用户占比35%,“打开次数为10次”的比例仅有17.6%。另外,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删除已下载的应用。社交类APP竞争最为残酷,死亡率达35%。这些数据反应出APP市场的现状:APP在吸引用户长期使用和关注方面面临着巨大考验。尽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人,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6.09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和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增长率却是呈明显下降趋势的。这说明,中国的智能手机保有量和规模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开始趋于稳定,未来的增长空间会不断缩小。同时也说明,在相对稳定的移动空间里,随着APP的继续涌入,原本就十分拥挤的APP市场将会更加拥挤,厮杀也会更加激烈。这一方面会带来APP产品的竞争和同质化加重,另一方面也会让APP产品的创新变得困难,但这也逼迫更加垂直化和细分化的APP产品不断出现[2]。APP产品存活的关键在于用户存留率,而APP用户存留率的主要因素是APP交互界面的人因适合性。

近几年已经有学者对手机界面人因工程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段天宏总结了现行手机设计在人因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说明用何种方法进行测试得出了存在的问题[3]。何春俐、张连军,邓颖星,郁亚男等人分别在其期刊论文中研究了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手机交互界面设计[4-6],而没有提出对已有的手机APP交互界面测试评估的方法。Amal-fitanoD团队应用GUI(图形用户界面)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对手机应用程序的测试展开了探究[7],也没有着力于手机APP交互界面的人因适合性测试。张力,郭庆钦等人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手机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评价的数学模型[8],但是没有在应用程序上得以实现。HK Conner、DG Petersen等人基于用户界面建立了任务对象关系数据库,探究用户与界面交互时搜索查询任务对象的效率[9],K Phillips、M Galer对人机交互界面作了大量研究,建立了人因数据库,为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户界面提供了很大便利[10],但都没有在移动设备上作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用户调查、用户测试的方法收集APP交互界面用户体验数据,制定星级评价标准,运用SQL Server建立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结合Matlab GUIDE设计并实现一款针对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测试程序。程序能够直观反应用户评价习惯的测试结果,使开发商能够快速便捷的测试APP产品界面的人因适合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改进APP交互界面的人因适合性,提高APP的用户存留率,确保APP长期有效\营。

1 手机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数据库设计

1.1 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因素指标的确定

由于德尔斐法[11]可以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所以笔者首先使用德尔斐法确定初步的因素指标。为了使指标更有代表性,还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指标进一步的完善。通过问卷星网站问卷200份,其中回收问卷168份,有效问卷155份,回收问卷和回收的有效问卷比例分别是84%和77.5%。选取的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青年上班族、专业的APP开发人员。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最终采用填写问卷年龄为16~30的群体,因为该群体平均每周使用APP达到30次以上具有高度代表性。同时根据测试程序中的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的需求功能,查阅相关文献及UI中国提出的用户界面设计准则对不重要的指标进行删除修改,对遗漏的指标进行添加,得到比较完备的表征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因素指标。APP交户界面人因适合性相关因素指标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李克特式量表(Likert scale)设计是以等距的明确数值表示,以5点量表为例,受访者只能从5个语言措辞“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稍微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中,勾选适合其心理感受的选项作为答案,而量化的方式则是将勾选的语言措辞转换为等距数值,分别以“1,2,3,4,5”的数值量化[12]。中国ASO(APP store optimization)平台提供了关于APP总体评分算法,笔者结合回收的有效问卷对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各指标的星级评价标准制定了量化公式:

1.2 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的建立

文献[9]和[10]通过研究人机交互时用户与界面所反应出的适应(如用户操作习惯与界面信息布局相适应、用户认知与界面信息描述相适应等)与不适应(如界面信息显示拥挤给用户造成视觉疲劳、图文字符所表述的含义超出了用户认知范围等)问题,总结归纳用户界面的人因特性,并建立用户界面人因数据库。虽然文献[9]旨在提升用户在进行人机交互作业时的操作效率,而文献[10]注重用户界面开发设计与优化,但是文献的思想与方法对本文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SQL Server 数据库,作为保存数据的仓库,主要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信息的统计、汇总;2)信息的修改、添加和删除;3)信息浏览和查询[13]。本文依据上文确定的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相关因素指标对常用APP交互界面(美团、微信、微博、酷狗等)设置典型界面操作任务,通过用户调查与测试的方法收集用户体验数据,并用表2星级评价标准处理数据。将所得用户数据统计汇总,利用SQL Server建立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数据库。datable表用于存放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结构见表3。

2 测试程序的结构

Matlab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强大的集成图形用户界面开发环境(GUIDE),通过GUIDE,用户可方便、快捷地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应用GUIDE设计一个完整的GUI基本过程;1)设计GUI的功能,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确定该GUI所需使用的对象,并添加到GUI中;2)利用GUIDE提供的布局工具,完成GUI中各个对象的布局,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力求界面美观、使用方便;3)打开各对象的属性查看器,设置GUI中对象的相应属性;4)为GUI对象编写必要的回调函数(callback),以保证所设计GUI能正确响应用户的操作;5)进行MCC编译,生成EXE独立运行文件[14]。

在进行GUI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整个应用程序的结构。由于设计该应用程序的目标是为了方便快捷地测试手机APP交互界面的人因适合性,而上文已经对影响手机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因素指标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因此确定整个应用程序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测试程序由界面信息布局、图文显示、帮助与纠错、可用性、舒适与流畅性及增值体验6个基本模块构成,基本上包含了测试一款手机APP交互界面是否拥有良好人因适合性的所有方面。随着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的不断更新,测试程序上也可以添加相应的模块,所以,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为简化每个模块的设计,测试程序可以采用了层次化设计方法,以上述因素与指标的映射关系为依据,将每个基本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图2给出了界面信息布局的组成框图(限于篇幅,其他模块不再列出)。

3 测试程序的GUI设计

以图1与图2为依据,利用GUIDE进行各个模块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添加对象时,编写GUI对象的回调函数来响应测试人员的操作。程序的GUI设计由主界面、基本模块界面等模块构成。测试人员从主界面进入各基本模块界面后,在每个基本模块界面对相应的影响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指标进行测试。

3.1 主界面设计

主界面由标题、测试因素选择列表、程序设计说明及“退出程序”按钮组成,如图3所示。其中,测试因素选择列表中有5个按钮,分别对应程序的5个基本模块。测试人员点击其中任意一个按钮,即可对影响手机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相应因素进行测试。例如,当测试人员点击“界面信息布局L”按钮时,将启动该模块的界面,如图4所示,通过该界面测试人员可以测试它所包含的指标,也可以返回主界面,对其他模块进行测试。右下角的“退出程序”按钮用来推出并关闭程序运行。

3.2 子模块GUI设计

由于整个程序包含的模块较多,而它们实现的过程类似,所以,这里仅以界面信息布局模块的GUI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的界面信息布局模块,以单选的形式设置界面信息布局所对应的指标,每个指标又对应一个APP交互任务,界面右边框设置完成指标对应任务的时间t,任务完成率m,出错率o及总注视点数e。测试人员只需要输入这些测量因子,输入完成后点击“完成并显示星级”按钮,程序就会以弹出对话框的形式显示该因素的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下方还设置有“退出程序”和“返回主界面”按钮,分别用来完成退出和返回首页的指令。

其他子模块的界面设置与界面信息布局的模块GUI类似,各因素对应的指标测试完成后都显示出该因素的星级评价。最终从界面信息布局、图文显示、帮助与纠错信息、可用性舒适与流畅性以及增值体验六个维度对APP交互界面的人因适合性做出评价。

3.3 子模块功能实现原理

文献[8]指出任务完成时间t、任务完成率m、出错率o及总注视点数e等测量指标在用户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时能客观反映APP交互界面的人因适合性,并构建出一个表征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数学模型:

由表12可知S与S1相关性达到96.8%,说明用实验客观测量的结果能够对主观评价做出预测,即S与f(x)的关系模型是正确有效的。

以上函数关系均在MATLAB GUIDE创建GUI时自动生成的M文件中,通过编写代码,嵌入测试程序中,并作为程序内部运算过程响应GUI操作指令。

4 结束语

本文建立了手机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手机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程序,通过主客观关系模型连接测试程序与数据库,从而以客观的测量结果准确有效地预测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用户体验结果,提高了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效率,避免了大量的用户调查。然而,本文对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影响因素的维度设置略显不足,指标不够全面,所以后期在影响APP交互界面人因适合性的维度上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人因适合性数据库也只存储了用户对界面指标的总体评价数据,而没有细分比较取到最优值(如界面选择哪种背景颜色用户才不易疲劳),后期需要注重人因适合性数据库的扩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Mccormick E J, Sanders M S.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and Design[J]. 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98, 25(2): 174-182.

[2] 李颖. 大数据时代App市场探析[J]. 消费导刊, 2016, 1(3): 92-93.

[3] 段天宏, 徐靖.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手机分析与改进[J].包装工程, 2008, 6(29): 154-156.

[4] 何春俐, 张连军. 人性化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J]. 机械管理开发, 2010, 25(1): 46-47.

[5] 邓颖星, 手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D]. 无锡: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6] 郁亚男, 基于Android平台的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实现[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7] AmalfitanoD,FasolinoAR,TramontanaP.Aguicrawling-basedtec hniqueforandroidmobileAPPlicationtesting[C]//SoftwareTesting,VerificationandValidationWorkshops(ICSTW),2011IEE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IEEE, 2011: 252-261

[8] 郭庆钦,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智能手机人机界面人因适合性测试方法研究[D]. 衡阳: 南华大学, 2015.

[9] Conner H K, Petersen D G, Wang J S, et al. User interface for a relational database using a task object for defining search queries in response to a profile object which describes user proficiency: US, US5263167[P]. 1993.

[10] Phillips K, Galer M.Chapter 6CThe Computer Human Factors Database[J]. Human Facto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2, 1(9): 177-200

[11] 李建霞, 陈福蓉. 国内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13, 1(1): 65-69

[12] , O林岩. 李克特式量表与模糊语言量表计分的差异比较――以梯形模糊数仿真为例[J]. 运筹与管理, 2008, 17(1): 48-52

[13] 闫旭. 浅谈 数据库的特点和基本功能[J]. 价值工程, 2012, 31(22): 229-231.

人机交互界面篇4

【关键词】界面设计;本土化;创新

一、手机的用户界面设计的现状

国外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研究较早。相比国外,中国对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与研究起步较晚, 2000年国内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刚刚开始起步,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师设计经验匮乏。后来随着flash的流行,一部分美术设计师开始去思考手机界面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从2002年开始,一些电讯企业开始重视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性,纷纷把手机用户部门专门从软件编码团队里分离出来,开始有了专门针对手机产品的图形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也开始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层面。

2005年国内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已经相对成熟,有关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设计专业,也出现了很多不错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师与用户交互组织。但是,当下国内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与国际水平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方面国内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界面与交互基础研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另一方面是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师自身设计能力有限,对行业的认识和评估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二、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本土化”的解读

本土意为乡土,原来的生长地,即“本乡本土”的意思。

本土是和本土意识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本土意识体系是西方学界常用的一个词,通常也只是指文化的传统与习俗的延展,讲的是本土经验与生活习惯。本土意识经过了现代科学的研讨和梳理,相对来说是科学与合理的。

“本土化”是指共同地域生活的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思维、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化形态、心理素质的人形成的共同体。其形成受到生活方式、民俗文化、自然条件、社会地位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生活因素的影响。在设计上“本土化”的概念只是作为一种特性而存在的,“本土化”并非专指传统文化,而是各种文化习俗在地缘的影响和民族习惯的思维方式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独创性的文化风格和形态。

三、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本土化”理念创新

信息时代促使全球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种现象,并探索怎样的设计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情感的交互。手机用户界面的个性化创新设计成为探索“本土化”创新的首要问题。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全球艺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手机用户界面的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应以实用的商业规律与市场需求为设计依据,融合中国传统设计元素与文化精神为导向,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形成独特的创新理念与“本土化”设计风格。

设计意识决定设计思维的走向,设计意识创新有赖于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手机用户界面的创新设计首先是意识的创新,将设计的“本土化”创新意识贯穿在我们的创作之中,主动寻找手机用户界面与“本土化”创新结合的契合点,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整合,深入挖掘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潜在价值与创新要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嫁接方法。

在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创新方面,要尊重用户设计主题内容的总体意向和内容要旨,不能单纯将手机用户界面创新和手机用户信息传播主旨分离,分析它的具体使用功能或消费群体,从而确立手机的用户界面的设计主题,设计出具有中国“本土化”情趣意味的手机用户界面。“本土化”并非要求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仅仅体现在图像设计的视觉表面,而是希望探求手机用户界面融入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符号,体现出富有中国人审美意味的创新设计。

四、手机用户界面 “本土化”形式创新

1、 图形设计的创新

图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用直现、自然的形态美,令人产生真实、具体、清晰、亲切和生动感官体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促使人类从单一的语言文字传播媒介逐步进入高效实用的图形时代。

在全球化设计语境中,图形符号所具备的跨文化通用性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文字和色彩都替代不了的。图形设计以寻求在不同的现代文化背景下,达到信息传播的通畅与诠释。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图形元素是基于网络多媒体平台的艺术传播形式,它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规则,我们应该在遵守世界通用艺术形式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本土化”艺术语言形式。

意象图形的创新形式

意象图形符号意指图形借助形象的想象造型方式再现现实的意境。意象图形广泛存在于传统图形之中,或精致奔放,或热烈沉静,或朴实奢华,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气质。现代手机用户界面的设计在运用传统意象图形的同时,应将现代设计的理念融入其中。世界上任何艺术形式和图形语言,最终表达给人的都是一种意象,这种意象是在于像与不像之间的一种视觉意识形态。意象是写实与抽象的综合表达,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象图形表现形式,这些图形元素的寓意中充满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精神追求。

在手机用户界面的“本土化”设计的中,要充分利用“形”和“意”的象征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本土化”创新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在手机的用户界面的设计中将意象图形作为装饰图形的同时,应该主动掌握其自身变化的形式与规律,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的“本土化”的形式语言符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手机界面的必然发展趋势,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延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抽象图形的创新形式

抽象图形意指借助抽象化的图形形成画面意境,通过暗喻、联想、指示、象征等艺术方法来表达“形有限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抽象图形更多的是表现设计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品质。从符号学角度讲,抽象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它是具象图形符号无法传达抽象含义时的有利补充。抽象图形多利用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来表现手机用户界面图形,从形式上讲抽象图形结构简单明了,更具视觉装饰效果。

抽象图形既有感性的形象,又有理性的内容和含义。中国的许多哲学思想和儒家文化都可以借助抽象图形来表现。现在市场上很多手机界面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抽象图形神秘、抽象的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手机界面的抽象的表现形式,结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水墨画布局的章法,表现出了浓郁的东方神密色彩和结构形式,这是抽象图形与手机界面设计功能的完美结合,对于手机界面的设计创新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手机用户界面布局的创新

手机界面布局的创新是构成元素按照一定法则、比例、秩序进行区域性分割或排列。手机用户界面的版面布局与平面设计中的版式布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艺术构成的特点。在手机用户界面的布局设计中,主要是将基础造型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等利用大与小、虚与实、多与少、曲与直等艺术对比手法进行合理的排列。在具体手机界面的设计排列中要考虑用户视觉浏览习惯与传播内容的主次,这是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手机用户界面布局应当在考虑实用的同时还要遵循新颖、美观、大方、醒目的艺术表现原则,达到手机用户与界面情景交融的最佳视觉效果。手机用户界面的设计布局一定要进行创新,并结合传统本土文化元素传统习俗,充分体现带有中国韵味的“本土化”手机用户新的界面布局形式。

网格性布局形式

网格性布局最早在德国提出。手机用户界面设计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和标准化的版面形式,对手机用户界面进行区域性的划分,达到使用功能与设计形式美感的统一。手机用户界面网格布局风格简单明确,视觉传达功能准确,能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重构与分割,具有较强定制性与应用性,这种网格性布局在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中应用广泛。

手机用户界面的网格布局设计应该参考骨架型、分割型、对称型等框架布局,在遵循手机界面设计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建筑架构、园林布局、汉字构成中吸收养分。国画技法中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布局是一种高深的“意境”,利用结构拆分、重构、拼贴、打散、叠加等艺术手法,充分体现手机用户界面网格布局的“本土化”特征。

自由性布局形式

自由式布局对手机用户界面的自主性支配要求很强。在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形式上强调布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设计者留出更多的自由表现空间。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自由性布局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吸收了很多经验,通过对传统禅学思想的融会贯通,借鉴绘画、书法、建筑、园林、民俗等艺术传统经验,创立以“本土化”传统美学体系为导向、手机界面的实用性为目的自由布局形式。

在科技快速自由发展的今天,手机界面设计自由性布局形式已成为设计的主流趋势,它在界面形式构成上更加自由与灵动。在主题性与特殊性较强的个人网站、艺术网站中较多地运用了自由的布局形式,生动自由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流动的、充满一种静谧的“禅意”空间。

3、 交互体验创新形式

交互设计,又称为互动设计。手机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是理性和感性的双重体验。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交互元素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是图形。交互元素在手机用户界面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按钮、文本、图像、导航条等等。对于基础控件的创新,更多的是在做功能性的整合,尽量减少手机界面上元素的数量,准确地表达信息及功能的层次等级。或者是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改变控件元素的排列方式,以此来提高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交互体验是手机用户界面“本土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互体验包括交互的视觉体验、动态体验、情感体验。交互元素是平面视觉元素与手机用户界面交互视觉综合体。手机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依托艺术设计法则,强调通过认知心理和审美心理的视觉感知。审美心理学关注的是审美主体在凝视一件事物和现象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心理体验。手机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手机界面的互动设计具有丰富的情感交流。

视觉交互体验

视觉体验是最直观最生动的体验形式,因为视觉体验可以从艺术审美角度引起用户的关注,因此在视觉对象中呈现为立体形态,并在物像间产生真实感。手机用户界面的视觉体验应利用三维立体技术制造的视觉错觉,在平面中制造立体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视觉上虚幻与梦境,从而提高手机用户的参与兴趣和加深操控印象。现在的手机界面设计已经突破二维空间技术,实现了三维立体画面,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手机界面视觉体验。

视觉交互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互动,使手机用户界面整体结构具有了非线性特征。视觉交互不仅仅是单一的人机交互,同样也具有文化与情感交互的色彩。手机用户界面视觉交互创新正是从本土文化中的图腾、纹样、宗教等元素中去探究设计“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情感交互维度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展开设计,建立综合立体的“本土化”手机的用户界面。

情感交互体验

在手机的用户界面“本土化”的研究中,情感交互体验是最具挖掘潜力的计算机互动技术之一。情感交互能触及感情心理内部的主观体验,是手机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交互是未来手机用户界面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

情感的表现是人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心理感情体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沟通方式。通过对民族文化情感的分析、解读、疏导,构建出富有民族情感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手机界面中设计的“特殊”人物可以与用户的进行感情沟通,增加了手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手机界面交互的功能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带给手机用户无限的乐趣和情感上的沟通。手机用户界面交互元素“本土化”首先要实现与人情感的互动,从界面的图形色彩到沟通的方式,将会更多地给手机用户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自主情感发挥的空间,激发广大手机用户参与沟通的积极性。

动态交互体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功能更多的将引导人与产品进行对话。手机界面的动态交互体验使手机的用户界面更加生动有趣,多点触控技术在手机上使用的巨大成功,使手机直接操控模式成为一种潮流。

手机界面的动态元素的重要特点便是交互性。 在手机界面动态交互体验中,利用水墨技法描绘了水中游动的鱼,手机界面中的动态元素“鱼儿”可以根据用户触摸到的位置而自由地游动,同时结合流水的情景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手机界面通过动态交互体验拉近了用户和工具的距离,在实现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增添了手机界面无尽的趣味性和文化性,这样的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国“本土化”风格和意味。

总之,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整个世界的深刻变革,手机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也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世界发展必然是信息化交互的时代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人们的共识,手机用户界面作为信息化发展人机交互最终实现的数据终端,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将会承担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人机交互界面篇5

关键词:人机交互;人机界面;虚拟现实;趋势

一、对人机交互的理解

人机交互是指人与计算机的信息交换,包括计算机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信息,以及人通过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有关信息。人机交互的目的就是讨论如何使设计的计算机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安全可靠,更加有效率地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人机交互是指用户和机器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但尽管计算机的功能现在变的十分强大,用途也越来越广,但归根到底它仍是人类的工具,不能在没有人控制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它同样受到人的支配、控制。

二、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2.1语言形式用户界面的低效性

人机交互开始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出现,操作系统是以下命令的方式来完成是,当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语言上的障碍给人很强的专业感。但由于语言的特殊性,人们必须主动去适应这样的情况才能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因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复杂的计算机以及难以让人理解的语言使得人与机器在交互的过程中显得极为困难,加上在操作过程中的低效和枯燥性使得当时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人机交互。

2.2图像形式用户界面的操作性

随着人们的探索发现,人的行为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于是认知心理学开始逐步运用到计算机的设计中,人机交互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图像形式的用户界面是当前用户界面的主流,以美国微软作为代表,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要记大量的语言形式的情形。当前的图形用户界面都有一个的共同特征就是通过窗口来传达和显示信息,另外都是用键盘和鼠标来操作,由于图像形式用户界面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上的识别以及用手动来控制,因此这种界面的操作性强。

2.3多媒体形式用户界面的立体性

多媒体技术是在自然化交互设计技术出现之前的一种过渡技术。在多媒体用户界面出现之前,用户界面设计已经完成了从语言到图形的转变。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被引入到这种技术中来,特别是音频媒体的引入,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计算机传达信息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更好的控制和传达信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极大的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在人机交互中多媒体用户界面的优势主是它能提高人对信息的识别及其选择,同时还有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另外计算机在信息传达方面的表现形式与人识别的交互程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技术也能锻炼人们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人机交互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3.1自然化的人机交互技术

当今时展的条件下,人的感受已经成了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样人机交互也不例外。由于人适应了这样一种通过多种方式来共同控制客观对象,并同时希望快速看到控制结果的状况。使得自然化的用户界面成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的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觉和体验。虚拟现实是多媒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与机器无障碍交互的自然境界。

3.2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技术

智能化使设计主要是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觉自己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其中改变的主要是机器,而不是人本身。一方面智能化交互设计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在这样一个交互设计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会变得很近,人在使用过程中将体会到极大的愉悦性,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度;另一方面智能化人机交互设计将实现尼葛洛庞蒂“界面应该设计得像人一样,而不是像仪表板一样”的愿望,因为“这种设计不仅了解人的需求和感觉,而且表现出超凡的聪明才智,以至于物理界面本身消失不见了。”当然这里的物理界面并没有真正的消失,相反是在随时随地都能出现,这种状况更加体现了人在其中的作用,即让所有的机器都调整好最佳的状态来适应人的需要,那时的界面可以是任何一个平面,这样的面不仅传达一个视觉效果,而且还会有听觉、嗅觉等多通道的方式。

四、结论

人机交互界面篇6

近几年来,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对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运用

越来越普遍,它改变了传统的依赖道具形式的“物本位”的展出

方式,而是通过多媒体交互的形式,强调观众的参与,与展示信

息的互动。本文将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展示设计的本身与观众

的现场体验出发,针对目前多媒体交互界面的特点与其存在的问

题,深入研究隐藏在人机交互界面之下的感官规律与功能特点,

探索出更为完善的多媒体展示交互界面体系,并以此对未来作出

展望。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esign of exhibition, th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by the

designer. They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display

which dependence on the forms of standard properties,

to the way of multimedia interactive form, emphasis on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display of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This thes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rom the design of

the display itself and the viewer''''s site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multimedia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depth study of hidden in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under sensory regularity and

features, to explore more perfect multimedia display interface

system. And then forecasts the future.

近几年来,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对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运用

越来越普遍,它改变了传统的依赖道具形式的“物本位”的展出

方式,而是通过多媒体交互的形式,强调观众的参与与展示信息

的互动。这样,展览展出的效率会被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

也会更为明显。但是有时候,技术的限制与创意的平淡造成了实

际展示效果与预期效果的极大落差。更多的时候,成熟的技术与

出色的创意同时具备,观众却仍然无法感受到这种新技术的运用

所带来的趣味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结于展示设计中人机

交互界面设计的不完善。本文将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展示设计的

本身与观众的现场体验出发,针对目前多媒体交互界面的特点与

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隐藏在人机交互界面之下的感官规律与

功能特点,探索出更为完善的多媒体展示交互界面体系,并以此

对未来作出展望。

目前,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国外发展程度较为成熟。尤其在展

示设计中,设计师对于交互技术的运用更是游刃有余。从设计方

案到技术实现,推陈出新,并开发出相对应的软件。特别是在人

机交互界面领域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多通道设计体系(观众的

视觉、听觉、手势的参与等)。目前多媒体交互技术比较发达的国

家有美国、德国与日本等。

提到交互界面,很多人将其宽泛地定义为人机交互界面。其

实在展览展示空间中,这样的定义并不准确,观众交流的对象,

媒介是展品——物,以此获得的是信息、知识。因此,展示空

间中的交互界面是基于观众与展示信息(展品)之间的。而这层

界面的划分方式也非常多,这是由于界面设计形式的多样性而决

定的。再次,笔者以形态划分为有形的交互界面与无形的交互界

面。

有形的交互界面,即界面以一定形式(比如屏幕)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可能会联想到的就是现在场馆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多点触摸平台。观众在对多点触摸平台进行操作时,新奇的FLASH动画与三维图像,让观众更加感性地接受到了展览信息与知识。展示活动中观众接触到的大量信息主要依靠多媒体交互界面,较之于传统展板,计算机界面一方面和传统展板设计要求相似,要设计好版式和色调,明确传达信息;另一方面有别于传统,要求在视觉流程更为人性化;图形语义更为简洁明了;布局更为科学,便于查询、互动等。

这类操作界面的特点在于形式的趣味性,可看性与操作的便捷性。形式的趣味性,可看性决定了该展项对观众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有的触摸平台体量过大,过于突出并且形式呆板,难以引起观众的观展兴趣。即使操作界面做得再有趣味,也难有顾客问津。如图(1)展项,展项被设计成圆弧造型,富有科技感。又如图(2)的展项,通过投影将界面投射到玻璃上,通透的玻璃质感将界面的开放性大大增强,简洁精致的界面设计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因此,界面本身的形式感是尤为重要的。界面的形态首先要与展示空间的主题,氛围相匹配。例如,在科技展馆中,交互界面应该更富有科技感,时代性的特征;而在自然博物馆中,交互界面应该更富有生态特色与自然气息;在文史馆中,交互展项的界面应该更富有人文情怀与文化特色。界面设计的要素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排版分布等等。它需要有自己的视觉形态语义与设计形式的秩序感。它更加注重于图标、符号的设计。大容量信息分层整合后只有依靠图标观众才能准确、清晰地掌握信息的结构体系,建立逻辑关系,吸收信息。它们是一些脱离具象化的信息节点,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功能体现,它们充当着实现展示信息交换中的中介。

一定程度上,这与平面设计,数码艺术设计有相当的内在联系。并且,由于交互界面一般都是活动的,视觉的秩序感尤为重要,不能让观众产生视觉紊乱,而无法得到预期的展示信息。

界面设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穿插与转换,图标的跳动,指向都可以是设计的对象,但应该符合如下原则:1,始终保持主体信息元素的明确性,并在画面中占据主要的视觉位置,避免被装饰性的元素过份影响而失去信息传播的力度。2,界面风格尽可能统一,协调处理色彩,图像关系。3,设计应为界面的功能性,即可操作,所有的图标,可触摸的图案都应该围绕着如何让观众尽可能简便地获取展览信息而服务。

在图(3)的设计中,三维的“圆柱”形态图像选择区域形式新颖,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操作也简便,只需模拟滚动“柱状”图形,选取索引图片即可。在图(4)中,界面采用模拟键盘索引的方式,尽管也有些许新意,却相对缺乏直观、感性的操作方式,而观众

的兴趣则会由于这些“不方便”而降低。经此二者比较,界面的设计其实更宜感性、直观,尽量缩减繁复的机械操作。与普通的计算机界面与普通交互界面不同,展示的交互界面本身是展览的一部分,也就是展示信息的窗口。因此,这个“窗口”应该足够开放,尽可能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需求。

无形的交互界面,在空间范畴中,多媒体交互界面将会以更为自由、更为抽象的方式存在,它不一定是展示中某个具体的道具(如触摸屏),而是通过多通道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如互动投影技术)与观众的活动,通过一定的在媒体介质(如幻象膜)共同完成的。笔者定义它为无形的交互界面。此交互界面将会以更为自由、更为抽象的方式存在,因此它的设计将更为复杂。要做到时间、空间、展示内容与观众的观展行为相适宜。如果说有形的界面只是停留在界面本身的审美性与功能性上,那么空间中的交互界面设计将要更多考虑展示的空间结构、展示距离,观众人流,展项时间控制,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的调节等等因素。

人机交互界面篇7

【关键词】交互界面;用户体验;继承性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产品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拓展,越来越多技术、功能、效用的融合,使得产品交互界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同时,用户在长期的人机交互过程中,会对产品形成相应的物质体验和精神体验,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情感联系。在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保持这种交互体验和情感联系是建立忠实客户群体的重要条件。产品人机交互体验一致性的长期保持,依赖于产品交互界面的继承性设计。

产品交互界面的继承性设计能让用户易于理解交互界面的特性和用途,顺利引起用户与产品间的情感互动,更能通过与继承原型的比较,加快产品形象的识别过程。基于新功能、新材料、新趋势设计转化因素的不确定性,我们将产品交互界面继承性设计方法研究的重点放在对继承原型设计内容的重新解读和转化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产品交互界面的文化继承性设计

产品交互中界面的设计也不是孤立的,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理念和设计原则。交互界面的文化内涵是产品设计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人机交互中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如苹果电脑的操作界面,其淡雅的色调、具有苹果特色的图标设计,充分体现了苹果人性化设计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很好地呼应了苹果的整体造型设计,更彰显了其鲜明独特的产品特征。继承并发展良好的文化传统,是产品交互界面创新的前提。

作为感官操作系统承载的产品交互界面设计,不仅要重视物质文化,更要重视精神文化的继承,特别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产品界面设计中,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图形、色彩语言以及艺术形式等将构建界面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特征。同时民族价值观与审美观也深刻影响着产品界面设计的格调。在产品交互界面中传承古典文化,不仅可以引发本国用户和煦亲切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我国产品塑造民族特色形象,建立自主的设计立场和文化身份。

二、产品交互界面设计风格的延续

风格是设计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相对稳定的、反映产品内部特征的外部印记。设计风格的认知建立在用户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之上,在产品交互设计中,界面的风格不仅是产品独特和鲜明特征的体现,也是用户在接触和操作产品时感知、体会和品味的结果,是产品交互中的精神体验。

产品交互界面的设计风格是由一系列设计元素通过不同的构成方法而表现出来的形式,主要包括形态和CMF两个方面。

1.形态

形态是产品界面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机交互的第一界面。人们通常通过对形态的识别来对产品的定位、性能等属性做出判断。形态的继承性设计因素的选择一般与功能相联系,形态通过使用、体验而不断加深用户印象,当继承性设计因素在新产品中出现时,用户不仅可做出初步的功能判断,而且会产生亲切感,增加界面体验的情感。

2.CMF

CMF是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的英文缩写(Color、Material、Finishing),是构成产品交互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CMF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定位和功能属性得到根本体现,另一方面对产品界面的意境形成有重要作用,对用户的操作感受和心理体验有重要影响。对CMF的继承性设计因素提取要结合产品由视觉、触觉和质感共同构成的感官形象来完成,保持其感性特征,使用户产生经验性印象,进而带来更为丰富的心理感受,从而完成继承性设计。

对设计风格的继承贯穿于产品交互界面设计的全过程。一方面,交互界面的设计需要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面对相同或相似的群体,设计师需要从相对稳定的历史风格出发,保持产品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区别于其它的个性特征,这种继承有时是以无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产品交互界面的设计风格与社会、时代潮流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不是僵化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产品交互界面设计的风格不仅要保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更要顺应时展,博采众长,通过对以往设计风格特征的理解和提炼激发出新的设计创意。

三、产品交互界面中视觉符号设计原型的继承

在产品交互界面中,视觉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紧密结合的双面体。设计师将信息转换为符号传送给用户,该符号必须“能指”所传送的信息;用户接收到符号后,根据所处环境将它译为“所指”。

如果我们期望交互界面中视觉符号能良好传达所指信息,视觉符号的设计就必须在特定的界面环境下能快速被受众接受、理解,这依赖于视觉符号设计原型的继承。

设计原型是视觉符号认知的原点,是同指符号典型识别的参考点。产品交互界面中的视觉符号设计多数是对认知原型特征的提炼和固化,长期应用会在用户中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当人们见到新形式的视觉符号时,可根据以往的使用体验很好地理解其“所指”的功能,这表明该视觉符号和生活中的设计原型已经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准对应概念。如手机交互界面中的短信符号,它的设计原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封,用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逐渐将两者归纳为特定的对应识别关系。

因此,产品交互界面中视觉符号的继承性设计,需要将所指信息放到公共的传播交流空间之中研究,在重新解读设计原型的基础上,考虑界面视觉符号与同指或近指符号间的共存关系、引用关系和派生关系,以保障界面符号与所指信息之间的表意实践,从而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提高界面的使用效率。

四、产品交互界面中操控结构的继承性设计

产品交互界面承担着引导用户完成产品功能实施的重要使命,新产品开发中,对界面操控结构的继承程度直接关系到用户识别新产品周期的长短。

目前,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多数产品都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态势,产品功能的增多、交互信息量的加大导致了多通道、多指向、网络立体式交互界面的出现。在这样复杂的产品交互界面中,多个感和效应通道的非精确交互、功能的多元并存和位置均等、以及多重交叉的菜单结构等,使得交互的操控结构设计分外重要。一旦用户习惯一种操控结构,自然而然会产生一些相应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以顺利完成产品的功能实施,这些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是用户对产品交互界面的最直接体验。继承这种操控结构,用户在接触新产品时自然而然会产生亲切感;反之,用户会感到生疏、不习惯乃至厌恶。

因此,在产品的交互界面设计中,对操控主体结构的继承应从用户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出发,以营造相似的使用体验为目的。对操控主体结构的继承是产品交互界面重要的继承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美]Ben shneiderman,Catheuine plaisant著.用户人机界面设计[M].张国印,李健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人机交互界面篇8

关键词:物联网;交互设计;信息图形设计;产品界面设计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7-0139-03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action Design Course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UANG Rui(College of Art & Design, Wuhan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Sciences,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made when it comes to product shapes, usage means and design, as well as enterprises profit modes under the hug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t’s for sure that a big reform will be made to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products and interaction design due to the pursuit of perfe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nging of new life styles of the customers.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this paper is made in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how to adjust the 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s of interaction design and other relative courses of product design major,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is field wh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market.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on design; infographics design; product interface design

Internet :.cn

一、引言

近年来,传统实体产品设计在极简设计风潮的引领下趋同化现象明显,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终端设备。在此背景下,产品生产企业及设计公司,纷纷将产品差异化设计的突破口放在了人机交互方式及体验的改进上。为顺应设计行业的新趋势,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相继开设了交互设计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

此外,在物联网趋势逐渐被大众接受的基础上,产品外观及产品交互逻辑必然发生改变。为提高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针对课程安排及交互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二、物联网趋势下交互设计的研究及教学现状

交互设计是定义和设计人造系统行为的设计,其涵盖了系统逻辑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今,交互设计已发展成融合了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学科,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法体系。在国内以小米、魅族、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研究团队,不过其研究深度、广度及方法相对国际水平尚存在差距。但国内的新兴移动互联网公司以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设计为载体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国内交互设计行业井喷式的发展。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涌现出了大量以交互设计业务为主的设计机构,交互设计人才缺口也随之进一步扩大。

国内外企业和设计机构对于交互研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国外交互设计研究的重点是“人”,用户研究集中在用户认知、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等方面,多采用讲故事、任务分析、计算机符号学、人机交互系统等方法,研究对象多见于健康、绘本、儿童、教育以及文化等领域,如数字化文本互动和视觉设计方面,以及常见的APP应用设计,即数字化交互设计的典型研究对象。交互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可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拓展,如更多实体交互设计方面的用户研究。国外的交互设计研究领域已扩展到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虚拟试衣、儿童教育相关的互动式读物等。

而国内交互设计则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其中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的用户界面和需求研究是热点,用户研究多停留于用户行为分析,常运用3D交互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对人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模拟。国内的研究领域相对较窄,多集中于互联网层面的数字界面设计,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界面设计等方面。

在高校教育方面,交互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专业最先在国外高等院校中建立了起来,较知名的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等。我国许多高校也相继成立了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或研究方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基础上建立了信息艺术设计系,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设了新媒体艺术研究方向;南京艺术学院也在工业设计学院下开设了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并在研究生教育层面设立了产品信息设计研究方向。此外,国内很多艺术类院校也都在工业设计专业或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中开设了与交互设计相关的专业必修课程。

自我校产品设计专业开设以来,根据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有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两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但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直放在公共设施空间或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及产品界面设计上,在教学模式上也一直沿用传统产品设计的教学手段。

如今,IoT(Internet of things)万物互联的概念被雷军、马云、周鸿t等互联网企业巨头一次次的提及,不难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正由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方向转型。借由传感器技术及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概念被进一步扩展。未来的信息交换及通讯,不仅仅只停留在人与产品的交互层面,而且要让产品与产品之间也能够自主完成交互。因此研究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变得更为复杂。用户体验设计从处理好产品工作原理与系统表象的关系变为了设计良好的产品与用户的交流方式。在此背景下,继续沿用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课程以公共设施空间或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及产品界面设计为侧重点的教学已有很大的局限性。将信息图形设计与界面设计课程合理的整合,并将教学内容扩展为交互理论、交互表象、交互设计方法及交互设计实践势在必行。

国内交互设计行业井喷式的发展使得交互设计成为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设计领域,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供不应求。深化交互设计教学与研究能为产品设计毕业生提供一条极好的就业途径。同时,通过交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可带动产品设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而推动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物联网通过使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产品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以实现对产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虽然现在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物联网趋势必然推动产品设计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传感技术的驱动下,人与产品的交互方式日新月异,甚至产品也能拥有决策和执行权。

这种由常规产品到智能产品再到智慧产品的发展更新势必推动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设计师将不仅是设计产品的外观表象,而是要同时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及智能交互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必须探讨和研究信息图形设计及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扩展及教学手段更新问题,并合理安排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甚至将其与大型产品设计等核心课程教学重新关联。

三、做好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产品外观设计趋同化的大格局下,做好交互设计能以较低的设计及开发成本提升产品设计的差异性。2015年,苹果在iPhone及MacBook系列产品中使用了3D Touch及Force Touch技术,通过力度感应器将基于触摸的二维操作逻辑扩展到了三维层面。该技术立刻让苹果产品从一众竞品中脱颖而出。2016年初,新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锤子其第三款智能手机Smartisan T2,其继续沿袭锤子品牌经典的拟物化交互风格。这让看惯了极简的扁平化设计的消费者眼前一亮,甚至让用户感受不到其是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

以交互设计课程为载体,系统化的研究用户行为及认知特性可为家电产品设计、大型产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产品设计核心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研究人、人与产品的关系是核心问题。通过交互设计课程,经由虚拟交互的角度来审视用户体验及操作逻辑问题能够从多维度的加强学生对人机交互的理解。

在物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家居、办公及工程产品纷纷智能化、联网化。交互设计所涉及的产品品类越来越多,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以交互设计课程为载体,让学生从物联网产业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全方位的理解物联网下的产品设计趋势能有效的提升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

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此前开设有《信息图形设计》及《产品界面设计》两门与交互设计相关的课程。同时,《二维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基础》《版式设计》等六门课程可作为交互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一)针对交互设计相关先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人机工程学》及《设计心理学》作为产品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理论课程同样适用于虚拟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共48学时,《设计心理学》课程共48学时,均开设在第三学期。此前,这两门设计理论课程全部围绕着人与实体产品展开。为此,笔者将《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后16学时教学内容调整为针对数字虚拟交互中人机关系的讲解。将《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后16学时教学内容调整为如何寻找用户盲点、用户痛点、用户痒点,如何提升综合用户体验的讲解。

《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共64学时,开设在第四学期。该课程主要针对如何使用Photoshop进行传统平面设计、图像处理及鼠绘产品效果图进行讲解。为此,笔者拟将《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学时增加至80学时。利用后16学时增加手机App界面临摹及切图方法的教学内容。

《版式设计》课程为选修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四学期。该课程主要针对书籍装帧、海报及其他传统平面版式设计方法进行讲解。为此,笔者拟将该课程中后16学时的教学内容调整为针对网页、软件界面及手机App的页面布局、视觉效果设计的讲解。

(二)针对《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信息图形设计》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六学期。在此前《信息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一直放在研究公共设施空间及展示空间的信息传达方向上。笔者基于对交互设计及其行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将《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向针对交互设计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后期的《产品界面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交互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共4学时;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应用现状,共4学时;产品设计中交互设计的目标,共2学时;物联网时代的交互设计新趋势及应用探索,共4学时;界面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共8学时;Axure原型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共12学时;Skech软件的操作方法,共12学时;乎之原型及Mockups软件的操作方法,共2学时。

(三)针对《产品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

《产品界面设计》课程共48学时,开设在第七学期。为加强该课程与先修课程《信息图形设计》课程的延续性。笔者将该课程调整到第六学期《信息图形设计》课程之后。并将此前侧重于产品软件界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调整为iOS及Android平台的手机App界面设计。

在该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iOS系统交互设计规范,共8学时;Android系统交互设计规范,共4学时;iOS及Android切图规范及方法,共8学时;iOS系统App界面设计实践,共24学时。

(四)增加《App快题设计》课程

在第七学期《产品界面设计》课程之后,增加《App快题设计》课程,共32学时,并将本课程作为《信息图形设计》《产品界面设计》等交互设计相关课程的总结和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依托于实际App开发项目或大赛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实践。并以分组协作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从竞品分析及前期调研到用户痛点痒点研究,再到原型设计、界面设计及切图的整套App前台开发任务。

五、结语

在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交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三年时间,笔者针对交互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及完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在强调基础重视实践的原则上力图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交互设计知识体系。交互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仅仅依托于产品设计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笔者会更加注重跨专业教学及合作,与视觉传达、软件工程等专业通力合作,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交互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Alan Cooper(美). About Face4交互设计精髓[M].倪卫国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9.

[2] Andy Pratt,Jason Nunes(美).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及应用[M]. 卢伟,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1月.

[3] Jon Kolko(美).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M]. 方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0.

上一篇:车辆购置税范文 下一篇:物流网站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