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合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8 17:02:38

前期合同管理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造价控制,作用模型,作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23. 1 文献标识码:B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制的建立与实行,各工程建设单位都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1]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近年来,整个市场异常火爆,但是市场不规范,各种工程纠纷频发,超中标价、超预算现象严重,如何提升合同管理的基础地位,进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已成为目前房产单位项目建设的新动向。因此,有必要从造价控制的角度加以认真研究合同管理,切实有效地抓好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使项目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1 合同管理分类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合同由形成到完成结束,要经历许多过程,花费很长时间,合同管理必须在合同的整个寿命期中进行,而且要针对不同的阶段,来确定每一个阶段合同管理的任务和重点。从合同的寿命期角度,合同管理可以分为合同管理前期、合同管理中期、合同管理后期。合同管理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签订后的管理。

1) 合同管理前期:

合同管理前期是指从发放招投标文件开始到签订合同为止,主要指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通过对招标文件的研究来分析合同的可能情况,而招标文件和标书则是业主和承包商间的初次要约和承诺。业主和承包商通过谈判取得一致,从而最终签订合同,使之具有法律约束力。具体包括合约分判制定、供应商选择、确定合同价款、承包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调整合同价款的原则和方式、工期质量要求、奖罚条款、合同交底等。

2) 合同管理中期:

合同管理中期主要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协调项目各个合同的实施。主要包括签证变更的管理、工程计量的管理、工程款支付的管理、工程结算的管理、索赔的管理等。

3) 合同管理后期:

合同管理后期主要是指竣工验收阶段的合同管理。在这一阶段,对于业主而言,主要是指督促施工单位全面清理检查工程结算的所有资料,包括竣工图、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工程签证单、招投标文件、合同书、结算书等,把好工程款结算关。对于总包合同而言,要督促承包人积极配合审价单位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审价,根据合同、审价报告,切实对照合同的工期、质量标准等要求检查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支付工程款。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 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 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 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的作用

合同管理贯穿整个造价控制过程,是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对于造价控制的作用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合同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选择一个好的供应商,确定一个合理的合同价,应首先将合同价控制在成本指标内。如果签订的合同是一个假合同,将直接无法预见成本是否可控,实际中容易出现超成本指标的情况发生。

2) 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的内容均体现在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中,主要包括: 工程范围、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上述各项内容在合同签订前若能予以全部科学合理地明确,可预见因素应在合同中事先具体明确约定,将有效避免出现问题后发生纠纷。同时,以便各投标单位有针对性地报价,使中标造

价尽可能接近竣工后的实际造价。

3)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主要指签证变更的管理及索赔的管理,直接对造价是否有效得到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全局

性的影响。

3 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作用机理

3.1 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作用概念模型构建从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的作用可见,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

一方面,工程建设项目的各类合同是建设活动中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贯穿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性文件,合同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及方式,目的在于保障各方责任、权利的明晰,最终也是为了规避各种扯皮现象的发生,以促进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为目的。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造价控制至关重要,任一环节的滞后或失灵都有可能给项目成本带来无法估量的负影响。即造价控制离不开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发展推动造价控制。

另一方面,造价控制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的控制,是保障项目利润的基础,因此又将指导合同管理,要求在全过程建设中做到合同管理到位及有效实施,并对合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规范化要求的推进,合同管理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不仅要全面、精细,更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归纳而言,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主要的和有效的手段,与造价控制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继而推动建设项目的可控发展。因此,必须从造价控制的角度加以认真研究合同管理,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使建设项目达到良好的投资效益。合同管理 造价控制建设项目可控发展促进指导。

从合同管理分类可见,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管理前期、合同管理中期、合同管理后期,每一阶段都会对造价控制产生重大影响,或促进或抑制,或直接或间接,工程造价由于每一阶段合同管理的不同状况而改变了原有的状态,从而正向或反向的影响整体状态,或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或失控,甚至可以说是全局性的。同时,造价控制的当前状态又将对合同管理的每一阶段产生反作用,指导并要求甚至限制合同管理的具体实施。最后,每一合同项目的结束,甚至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结束,工程造价的分析、诊断、反馈,又将回顾整个合同管理过程,对下一工程项目及相同或类似分包合同项目的开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及借鉴,这一阶段可归纳为合同管理的后评估期。因此,构建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作用概念模型如图所示。

图 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作用概念模型

从概念模型可见,合同管理通过四阶段对造价控制产生作用,两者相互影响,以四阶段为桥梁,不断根据反馈信息修正调整,不断相互匹配,以期使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这就要求认真研究在合同管理的每一阶段对造价控制的作用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有效的措施完善合同管理的每一阶段,进而有效控制造价。

3.2 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作用关系阐述

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的作用渠道包括合同管理前期、中期、后期、后评估期,通过这四个阶段对造价控制产生影响,具体如下:

1) 合同管理前期。

该阶段的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供应商选择、设计方案优化深度、合同条款的完备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等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例如,许多工程由于前期设计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的频繁变更,一方面致使工期延长,另一方面造成成本加大。

2) 合同管理中期。

该阶段的合同管理对工程投资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的意义。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通过签证变更管理、工程款支付管理、工程结算管理、索赔管理等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例如,付款不及时或未按规定足额付款,将可能导致承包人的索赔; 如果多付、超付,则可能造成款项难以追回的被动局面,还会引发其他许多问题。发生变更是任何工程都无法避免的,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工程项目变更。变更常常直接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和工期调整。如果对工程变更的管理与控制不力,引起费用增加的变更发生较多,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

3) 合同管理后期。

该阶段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同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对于业主而言,主要通过实际施工的核定,调减重算、冒算的项目等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

4) 合同管理后评估期。

该阶段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是对整个项目合同管理及工程造价的分析及总结,提取经验与教训,尤其是合同条款是否发生了争议、付款方式是否有待改进、供应商的能力及配合程度、管理得失等的评估,可以完善同类项目的合同范本、沉淀优秀供应商、明确同类项目的合约分判指标,用来更好地指导下一项目的实施,为其提供可借鉴之处。因此,更多的是对下一项目的工程造价的影响。合同管理不仅要重视前期的管理,更应该重视后期的管理与总结工作。

4 结语

文章对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合同管理必须在合同的整个寿命期中进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合同管理四阶段的现状加以全面分析,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确定每一个阶段合同管理的任务和重点,以期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强每一阶段的合同管理,从而正面影响造价控制的有效性,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 源.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 18) : 249-250.

[2] 王建国. 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常发生的合同问题[J]建筑经济,2000( 215) :26-27.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合同管理;进口设备合同

一、引言

随着高校对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所购的教学科研进口仪器设备不断增多,只有加强对进口设备的合同管理才能使采购合同更加规范、有效,才能保证高校所引入的进口设备的质量、服务,通过对进口设备合同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将购置风险降至最低,还能有效的实现高校内部设备的管理,保证高校进口设备引入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

二、加强进口设备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分为合同前期准备工作、合同签订工作、合同执行工作、合同归档工作、特殊事件处理工作五部分。进口设备合同管理能够保证在引入进口设备前期明确相关的规章制度,使进口设备采购过程满足相应的条款,从而使供需双方需求协调一致,使签订内容更加合理有效,并让双方能够根据合同内容履行相应的职责,防止违约情况发生[1]。进口设备合同管理是动态的,是贯穿于高校进口设备采购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加强设备合同管理能够使高校和供应设备单位订立并履行合同,不仅能够保证高校的权益,更有利于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进口设备合同管理的策略

为了使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提出六项加强进口设备合同管理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制度。要保证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首先要构建完善的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高校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合同管理办法;三是完善进口设备合同档案管理。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特点,建立相应的进口设备采购和进口设备合同管理部门,让专门人员进行高校合同管理工作[2]。其中进口设备管理制度不仅要包括详细的管理流程、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管理规范,还要包括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实现进口设备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2.增加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在具备详细、系统的管理制度后,就要有效提高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要为进口设备合同管理人员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了解进口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掌握到更多的合同管理理论知识,并通过高校提供的实践培训机会,将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使工作人员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

3.完善进口设备合同管理流程。在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中,合同管理流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证合同管理流程能够按照前期准备工作、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归档顺序进行,其中每一项工作都十分重要,在完善管理流程工作中,也要不断完善每一项合同管理内容,保证在前期准备工作时能够大致确定合同中涉及的内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仔细核对合同内容,避免出现漏项、条约不严谨等问题,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高校应该有效的使用进口设备合同,保证自身权益,最后在做合同归档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并按照高校合同管理规范进行归档工作。

4.实现进口设备合同管理信息化。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良好的使用,特别是在高校管理进口设备合同时,实现信息化能够实现进口设备合同的更优管理。推进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信息化就要做出以下努力:一是增加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使合同管理者能够掌握基础的信息管理工作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二是构建完善的进口设备合同管理信息化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有章可循,同时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更好的完成信息化管理中每一项细化工作;三是支持与鼓励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信息统计、整理、分析与提取工作,及时发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尽快解决,使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模式更加完善。

5.加强进口设备合同归档管理。合同归档管理工作是高校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同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合同管理工作效率,更能够保证高校进口设备的维护权益[3]。加强进口设备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同时,要结合高校进口设备引进情况制定适合的管理方式,使合同归档管理工作效率更高。6.及时处理特殊事件,预防进口设备合同违约。在进口设备引入期间及合同管理期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特殊事件,当发生特殊事件时,高校设备管理工作者应该及时处理事故,防止发生进口设备合同违约问题,避免给高校带来经济损失。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及时分析当前本校进口设备合同执行情况,对合同中存在的一些履行期限条款不明、售后服务包含不明的情况与供应商协调解决;二是制定相应对策,在签订合同前,实现合同内容的细化,做好预防进口设备合同违约工作。

四、进口设备合同管理的注意事项

由于高校进口设备在引进过程中关系着学校的权益,因此,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管理事项:一是前期准备工作中的详细程度和人员业务能力,重视人员在进行前期管理工作中能够按照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合同签订中的条约影响着高校在日后履行合同的权益,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高校应该注意合同条约的完整性和详细性,保证供应商能够为高校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三是进口设备合同执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设备的验收、付款、免税业务以及监督审核工作,这些工作保证了高校的权益,因此高校应该注意在合同执行中的注意事项;四是进口设备合同归档工作,合同归档是合同管理中的最后一项工作,同时也是合同管理中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将合同进行正确的归档,才能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当发生问题时才能够最有效的履行合同。

五、结语

总之,进口设备引进和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加强进口设备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实现对高校进口设备的质量控制,保证设备的使用质量和进口设备在出现一些问题时的售后服务工作,关系到高校采购进口设备的权益。做好相应的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设备采购部门的细心与配合,更需要高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的重视与支持,保证高校进口设备合同管理工作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保障高校权益。

作者:赖力斌 单位:贵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参考文献:

[1]董达,陈靖,韩永君,李文蕊.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外贸设备进口效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3).

[2]刘彦强,民,张小蒙,阎冰,孟庆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工作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7).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

我国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使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并且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然越发完善。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之中,最为关键的联合手段便是契约,当事人以合同的方式来商定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按照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来确保合同可以实现预期的目的和内容。自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行业也随之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便越发凸显了出来。建筑企业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签订质量的优劣以及最终履行效果已经可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兴衰胜败。因此,本文对我国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的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现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关的有效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现状中的常见弊端

1.1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在“前期”出现的常见问题

1.1.1相关信息收集不够完整。对于总承包的合同内容来说,其合同前期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总承包商所处的地位以及社会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这便造成总承包商在合同签订的前期实则存在着极大的信息收集制约性。例如说,虽然总承包商已经明确了工程预付款可能会采用的几种方式,但是,如果总承包商自身对于工程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不够了解的话,便会忽略掉工程本身带来的一些特殊性,前期的施工费用便会因此增加。如此一来,便会出现工程预算的费用额度与实际状况出现金额不对等的情况。

1.1.2承包商与发包人对于合同范本内容不够熟悉。我国建设部所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范本是目前我国国内使用广泛的一种施工合同文本,由于不能全面覆盖工程总承包合同管理范围,部分行业根据自身的建设特点依此制定了属于自己行业的建设施工合同范本,例如说交通部门其公路工程施工便拥有自己的合同范本,一些其他行业借鉴FIDIC合同制定相关合同范本。

签订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的主体――发包人与承包人的任何一方,都应当对上述合同范本中的具体内容加以详细的理解,这是合同管理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若双方主体对合同范本内容和规则不够熟悉,条款的理解不一致,则可能导致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出现很多矛盾和争议,也为后续合同执行埋下隐患。

1.2建设工程总承包的项目合同在“执行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

1.2.1对于合同管理的认知意识不够,导致合同的自身作用性得不到发挥。这点问题最为显著的表现便是不按照合同内容办事。就目前现状来看,许多总承包商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如若遇见与利益有关的纠纷问题时,大多不会按照合同中的条款走法律程序,寻求解决。而是借助着各种渠道和关系,甚至是违规途径,以希望问题快速解决。

1.2.2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在工程项目的总承包过程中,时常有业主随意的压价、增加范围或提高质量标准、不执行合同中的预付款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行为。但是施工承包商一般都缺乏依据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合同意识,大多数都不会去具体追究业主单位的相关法律责任。这些行业现象都证明了我国建筑行业承包企业急需提高合同管理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和保护企业利益。

1.2.3建筑业的市场机制体系还有待完善。在承发包的过程当中,一直存有“阴阳合同”的不良状况,即为非真正的招投标竞争市场。业主单位在进行公开招标或者投标的过程当中,与承包商签订的是一份公开合同,此份合同的内容是合法的,但是这仅仅限于供给相关部门做以备份使用。而在承包商中标同时,业主方面要求就实质性条款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后台合同,这份合同才是真正在实际中执行时用的。可是这份“阴”合同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平等要求的内容,但行业内暂时无法杜绝此类现象。

2.加强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的完善策略

2.1建立起有效的合同实施保证制度体系

在建设工程总承包的合同签订以后,具体的合同执行者便是工程项目部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全体人员进行合同宣贯和交底:项目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增进自身对项目合同的认知意识,对合同进行彻底的理解与分析,唯有如此,才能减少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细小的偏差。除此之外,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涉及工程项目项目合同管理的细节工作非常多,所以应当组织和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通过规范化且程序化的总承包合同实施制度,保质保量的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2.2及时跟踪掌控工程实际进展,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全程监管

合同管理最终目的要保证合同的有效实施。因此,这个环节乃是合同管理工作当中作为关键的环节。对合同实施过程实行全程监管,及时掌控工程进展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给出解决策略,避免留下后遗症,导致合同争议和纠纷,最终影响合同的执行。

2.3项目合同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索赔管理

工程合同索赔的管理水平是承包商合同管理水平的实质反应。通过索赔事件的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合同条款,提高合同的专业细节能力。因此,承包商的队伍中,一定要通过索赔管理等工作实践,培养一批钻研合同管理细节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项目合理收益的同时,更好地扩大合同管理人力资源能力增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总承包乃是我国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已然成为了目前促进工程企业管理水平优良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国内的许多EPC(工程总承包)的总承包商都非常迫切的需要一个综合全面并且素质、技术、能力皆过硬的管理人才队伍,让我们国内的工程企业真正可以走进世界的经济发展轨道,让国内的工程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全球竞争力,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参考文献:

[1]冯违.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合同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05)

[2]盛玉涛.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建筑施工,2010(05)

[3]赵诗涛.浅议大型EPC总承包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05)

[4]林杰.EPC模式下总承包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11)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4篇

目前医院的合同管理仍采用传统模式下的简化管理程序。在这种模式下对合同实行分级授权和审批制度,对不同金额和种类的合同,领导授权级别不同。明确合同管理的职责分工。合同拟定与审核,审核与执行岗位分离,形成制约监督机制。各环节确认前一环节签字即可使合同流程运转下去。在合同量比较少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虽然投入少,成本低,仍可以有效的管理,而且方式灵活,比较节约人力成本。但是当合同数量多,类型繁复的时候各环节之间脱节的现象就显现出来。整个合同管理流程长,沟通不到位,影响合同履行质量。当相关岗位人员流动的时候,容易出现交接不清的现象。同时,这种程序最大的缺点是缺少考核,也就是合同管理只能让业务运转下去,对医院经营的帮助不大,对今后订立合同的借鉴意义不大,使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也是对各种有用信息的浪费。

二、如何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动态性非常强,可是在如此大量且金额巨大的情况下,传统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已经非常吃力。因此需要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达到合同管理流程顺畅、合同履行到位、合同信息归档科学合理、同时做好对相关信息的评估和再利用。

1.要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

实现从申购到履行以及合同履行后的评估都确定负责人、环节固定、流程明确,使合同管理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标准化可以降低合同管理的沟通成本。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发生倒签现象,因事先履行合同,需要付款时才补签合同使合同管理失去防范和监督做用,造成即使合同履行有瑕疵,项目负责人也容易忽略。标准化的程序可以防止合同倒签。通过标准化可以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保证所有环节上的人都能参与到合同中去。比起让领导了解合同、在合同上签字,更加重要的是让合同执行人对合同透彻理解,特别是在合同流程都以手工签字完成的情况下,实际上每个环节的签字人不一定完全理解所签的内容。这就造成前期调研以及进行商务谈判时,相关人员非常尽责,为了一个细节甚至微小的利益甲乙双方多次谈判,但在履行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没有注意到合同文本,凭借提出申购时的需求描述以及主观经验,造成与合同真正标的的质量、数量、质保期、履行方式等之间形成差异,影响了合同履行质量。所以只有将合同管理标准化,项目负责人重视合同,对合同不折不扣的完成,才能彻底杜绝合同倒签、履行不到位等现象。通过标准化的程序使合同相关人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通过反馈的方式了解进度、细节等,有利于合同履行。

2.将前期论证与预算结合起来。

做预算只能是纵向的经济或经营商的预期和控制,但横向与类似单位类似情况或市场行情的比较才是核心。杜绝申购只是从部门需要出发,论证过于简单,对行情不够了解的情况。根据建立供应商库以及主要设备信息库,搜集同类地区同类设备等的招标结果信息,掌握市场行情,使预算更加科学。力求每一份合同不但满足每一次业务需求,同时也能对今后医院的经营有参考作用。

3.完善的信息系统是合同管理的必要条件。

我院与望海合作的合同管理系统对合同管理的完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该系统从医院合同管理实际出发,逐步将合同管理相关的环节都纳入到系统中来,使合同内容信息化,合同流程电子化。目前已将设备采购合同录入信息系统,实现设备采购从合同内容到入库、请款都有路径可查。包括合同前期信息,如申购单、调研资料以及会签表、合同正式文本等都以附件形式扫描到合同系统中。该系统大大方便了对合同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统计和分析。今后将逐步实现对所有合同信息化管理,通过设置系统提醒、引导合同履行进度,提供合同预警分析。通过利用财务系统中已经存在的供应商字典,可以对供应商合同履行情况跟踪分析,达到筛选优质供应商,淘汰不合格供应商。在合同系统中设置合同考核表,以表格的形式让不同环节的相关人员对合同订立及履行填写反馈信息,最终对合同履行形成考核数据。合同系统还能通过授权的方式明确查询权限,更严格的对合同保密。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合同管理;合法权益;改进对策

洲头咀隧道系统工程项目是连接广州市海珠区与芳村区之间的重要通道,全长约2200米,其中过江段为沉管隧道,两岸地面部分为明挖隧道及立交桥梁,该项目为财政投资项目,工程建安费约14亿元。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项目合同的编制管理工作,仅就合同实施过程的一些问题提出经验和思考。合同管理一般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宏观合同管理;其二,是微观合同管理。宏观的合同管理,是指工商管理部门抑或是国家授权的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以及解除等行为,所进行的组织、监督、指导与核查等,从而维护合同当事人的正当权益,纠正和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保证合同的依法履行。微观合同管理则是指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或其设立的相关机构,通过签订与履行合同的行为,所采取的策划、核查等一系列活动,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宏观合同管理和微观合同管理构成了合同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者体现在有关职能部门的范文制定、行政执法管理等;后者则是指具体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合同。为了公平、公正地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从合同条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入手,开展规范、系统、科学化的管理,将工作做细、做小、做实,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投资、进度的预控目标。合同管理发生的问题一般都出现在施工建设的中期或者后期履行阶段。由于合同是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产生的,所以合同前期阶段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同签订阶段需注意的主要问题

1.合同签订前期需对建设项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作充分的预估

并在合同中作明确约定,以保证项目合同双方可按合同约定解决难题,保证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对于项目风险,洲头咀隧道工程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就考虑了项目建设期长,以及当时经济增长快、建材价格上涨幅度大的因素,特别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合同设置主材可调价条款,并明确约定可调价的材料、调价范围、调价公式等。由于对这一价格涨落风险在合同中进行了预先约定,在项目建设期间遭遇材料价格变动时按合同约定调整材差,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此外对项目的重点难点,也需在合同签订时做充分谋划,防止承包人把难做工程低价转包、分包出去,降低工程质量。在签订该项目监理合同时,由于水下监测是水下隧道监理的重点难点部分,合同中专门单列了一个章节,对水下监测的技术要求、专业人员配备,成果提供等都做了详细要求,并把监理费用支付与水下监测质量、进度、专业人员进场等进行挂钩。该措施促进了监理公司按合同要求严格提供相应服务,保证隧道沉管水下安装环节安全、保质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在前期合同签订阶段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工程的关键节点、难点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作充分评估,在合同中加以分门别类、明确约定,避免双方在合同履行阶段发生争议。在合同签订前期考虑得越充分、约定越明确,对合同执行越有利。

2.政府投资项目合同霸王条款不一定对工程有利

政府投资项目为控制投资,规避政府风险,往往在合同中加入“霸王”条款,比如因承包人原因延误工期,作违约处理,而因政府原因导致不能施工,工期却不能顺延,承包人需通过抢工期措施保证工期等等,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承包人无法承受长期窝工的损失,或拒绝继续实施工程,或中途转包等等,最终使工程无法推进下去。吸取这些教训,洲头咀隧道项目在施工合同中对工期延误补偿开了一个活口,约定“除甲方批准外,延误工期不予补偿”。在合同执行中,部分用地由于征拆原因超过一年无法施工,经甲方批准后承包人获得适当补偿。有些政府工程的合同文本中规定的工期很紧张,有些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工期。例如,经常出现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中的工期条款“合同签订后起计5日历天内提交勘察成果文件,10日历天内提交设计成果文件”按照现行的勘察设计作业规程,勘察需要现场取样做室内试验的时间已经超过5个日历天,而设计按现行的ISO三级校审制度执行的时间也远远不止5个日历天。因此合同签订前期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不同,科学合理地确定合同工期。众所周知,建设工期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高低,不同的工程项目因其性质不同,所要求的施工工期也不同。实践中,一方面有的发包人出于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一味地强调要缩短工期;另一方面,有的承包人出于私利,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代价只求快而省略了质量,有的甚至偷工减料,其结果必然会给后期埋下严重的隐患,更有甚之造成重大事故。所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出发点,确定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切实避免工期不合理带来的无效合同。

二、合同履约阶段存在的问题

1.应该及时变更的合同没有按规定及时变更,结果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变更不够及时,对后期工程推进及结算收尾影响较大。工程合同变更原因主要有;设计深度不足,合同主体变更,价格浮动变化等等,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变更是需要控制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合同中变更控制应侧重在:变更提出依据是否充分?变更方案是否合理?变更费用是否符合造价约定?变更权限是否突破规定范围?变更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人?合同变更管理条款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体现了项目控制能力的强弱,间接体现了项目管理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了建设管理团队的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洲头咀隧道项目的个别附属工程由于工程收尾阶段赶工期,变更的依据没有及时完善,导致工程结算阶段变更依据不足,需做多次补充资料,说明和证明材料,有些变更最终不能提供证明材料的,只能作无效变更,施工企业承担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对工程实施过程的变更,必须遵循先批准后实施的原则,对实在来不及办理变更手续的,也要及时完善变更依据,及时签订补充合同,及时对合同进行调整、修正。在项目建设中根据履行合同的具体情况对合同进行必要的变更乃正常之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许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忽视了及时变更这项关系后续工作成败的事情,结果造成日后缺乏变更依据,给项目造成损失,后悔莫及。

2.应当及时发出的会议纪要、各种信函等没有及时按照要求发出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对某一事项的预告、提醒,以及各种会议纪要等,要及时送达项目各方。这是取得签证的方法,也是合同动态管理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项目管理人员不注意这些具体工作的落实,造成项目过程资料缺失,后续工作推进缺乏依据,结算资料不全等。

三、如何加强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管理

1.建立职权兼备、能够进行全过程专业管理的合同管理部门

合同因其本身的特性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法规成为一种特殊的工作,既不同于生产、供应、物流、财务等业务部门,已不同于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等管理部门,因此,必须构建一个由法律、管理、经济、技术、造价、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草拟、谈判、签订、履行,以及纠纷的处理等进行全过程的专业管理。

2.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企业领导要根据合同管理对法律、建筑、计算机、预算、财务等方面知识的要求,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义务能力,思想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合同管理人员队伍中。同时,要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开展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各方面都能够“拿得起,用得上、信得过”,紧跟时展步伐的企业合同管理专业队伍。

3.利用大数据平台,加速构建合同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时代,各种数据千变万化,转眼即逝。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建筑市场也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方式在扩大,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已经落后,如果不能及时更新马上就会被形势所淘汰。因此,无论是建筑企业高层领导抑或是建筑项目负责人,都要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利用现代化的大数据信息平台,掌握了信息资源,实时、动态地对各种数据了然于胸,谁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就能够逐鹿中原。因此,一是要与各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建立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各方面的信息,链接大数据平台,力争做到信息共享,实时了解信息流的动向,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将有效的数据运用到具体项目中,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二是要加强对项目参加方各种信息的管理,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只要是数据信息发生变动,都要在第一时间要求责任人签字留档,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

4.对合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监督,确保项目实施目标的实现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合同实施情况的检查,是项目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开展这项工作,能够“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并杜绝风险,从而确保合同按预期设计推进。其一,要经常邀请相关各方分阶段、分内容、分项目进行通报,让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工程师以及分包商、工程小组等对项目落实的整体情况都能够深入地了解,使大家都有一个全局观念,共同为项目的进展、合同的落实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其二,合同管理人员要深入第一线,随时检查、了解和掌握合同实施情况,发现工程变更要及时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通报,开展有效的管理。其三,要落实合同评审制度,组织相关责任人,对每一份合同都要逐一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和风险,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其四,要将防范风险关口前移,跟踪合同的进展情况,重点关注存在隐患与潜在风险的项目;同时,对可能影响合同落实而出现的合同实施目标偏离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四、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合同管理是关系着整个建筑项目能否按预期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同时也反映了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保质保量地落实每一个工程项目,就必须认真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对凡是涉及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认真做细、做小、做实,高度重视合同管理,从而确保我国建筑市场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小军.关于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现代商业,2007(6)

[2]唐同海.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珠江现代建设,2003(6)

[3]郭清玲.关于公路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贾孝良.浅谈建筑上的合同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5]郝丽萍.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8(7)

[6]张晓丽,邓建文.建筑安装企业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建筑,2006(8).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业主;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的运转都是在合同的框架下进行的。一个工程项目运转的正常与否和合同管理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合同管理的好,能够对项目的有序开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项目参与各方都是根据合同来执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业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

2.合同管理的总体框架安排

在一个工程项目还处于启动阶段时,业主单位就应该对项目合同的总体框架作出安排。合同的总体框架包括模式、内容和时间三个维度。模式维度是指对承建单位特别是总包单位采取什么样的承包合同模式,有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有施工和设计分开的模式等。内容维度是指总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专业施工分包合同、设计合同和专业咨询公司合同等。时间维度是指各个合同的有效期时间。

3.项目前期的合同管理

项目的前期,即建设用地购买和设计概要起草阶段。此阶段是整个项目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时期,因为合同的起草、谈判和签定主要是在此阶段完成。业主单位在此阶段应运用目标管理法,从能实现项目具体目标的角度出发来起草合同并进行协商谈判。合同内容要详尽,能覆盖实现主业单位所有的项目目标;合同内容要明确,特别是一些工程技术细节和具体数字要求,不留模糊条款和争端隐患。在为合同的签定而进行的协商谈判中,业主单位要能够在非原则问题上进行适当灵活的妥协,从而稳步推进合同的尽早签定。对一些深奥的法律术语,业主单位内部不能明确理解的,必须咨询外部工程专业领域的律师。

目前项目建设的土地购买合同往往会需要谈判很长时间;但作为购买方,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卖方谈判,因为土地款在总成本中占很大比例;而且土地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开展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项目控制性规划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等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和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前期辅技术支持,项目建设地块的地勘、环境评估等合同须同时执行,且要作为土地购买的前置合同。这些辅的技术调查,也是项目可行性调查的一部分。

如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总包合同模式,就必须在合同中详细说明设计与施工的要求,特别是设计要求,因为没有设计与施工合同分开模式中的二次纠错功能,发包方如果对设计要求不详尽,承包方就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设计要求漏洞设计出与发包方预期不一致的结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模式对缩短项目周期有着明显的效果,且业主将大量风险转移到承包方。

在合同的签定过程中,业主单位不能一味地利用业主身份优势压低承包单位的合同签约总价,要给予承包单位合理利润。因为合同总价与承包单位的合同责任履行有密切联系;不合理的低合同总价必然导致承包单位合同执行的低质量。

4.项目中期的合同管理

项目的中期,即项目的设计施工阶段。因为到此阶段时,项目的主要合同都已经签定。业主单位在此阶段应大量运用各种过程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合同,如样板管理、精益管理、旁站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等;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照合同、执行合同。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要求设计与施工承包单位设计施工出符合合同要求、符合国家各项规范规定的建筑。

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执行要素是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费用三大方面。对合同的进度规定,必须执行施工关键节点和时间关键节点控制。如建筑出地面、结构封顶、通电、机电调试等施工关键节点;年、月、周等时间关键节点。合同质量要求主要是各施工过程和成果符合各项施工规范的技术要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必须在分步分项施工验收中予以整改。费用控制就是对进度款和变更费用的审核;根据合同中的规定,对进度款按时足额发放,以保证工程正常开展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

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措施应采用合同条款、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四结合的方法。经济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款对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奖惩。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具体的工程技术规范来检查核对工程质量。承包单位履约行为是指承包单位执行合同的具体行为,即具体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这四个方面的措施必须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起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没有合同条款的规定,对承包单位的硬性约束无从谈起;没有经济措施的威慑,本着利益而来的承包单位对于业主方的指令视而不见;没有工程规范明文的要求,承包单位的设计与施工就会极易因无法可依而偷工减料;没有承包单位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具体工作,合同管理只是纸上谈兵。

项目中期的合同管理一个易被忽视的方面,就是业主单位应根据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项目内外环境变化,及时与有关合同签定方进行协商,对既定合同进行增补和修改,以完善合同,减少异议。

5.项目后期的合同管理

项目的后期,即竣工验收和保修期。此阶段是合同管理中合同冲突的高发期,因为此阶段交织着工程验收、工程款结算、完工政府审批手续等诸多事项。合同双方对合同的不同理解也会在此阶段全部显现出来。业主方应着眼于项目能尽早完工后所带来的收益角度去管理此阶段的合同,着重于功能性合格验收与消防等主要的完工政府审批。对于合同双方的争执,应通过友好协商谈判的方式予以解决。确因合同中规定不明确的地方,应该按照行业常规做法分清各自职责。

业主单位项目后期的合同管理一定程度上都将落脚于许多工程竣工验收文件上的签字。因为此种签字涉及许多项目合同效力的结束,业主单位签字人员应谨慎签字;必须在认真检查核对工程内容确实无误且符合即定要求的情况下,才能签字。

6.总结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决策

1.引言

21世纪是个和谐发展经济的时代,我国发展经济的主动力之一就是增加资金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需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而纵观整个工程的管理过程,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70%-90%,设计和计划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为60%―70%,进程的加快,项目施工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还不足40%。而前期工作费用只占建筑物全寿命费用的1‰―2‰。正是这1‰―2‰的费用却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由此可见,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是何等重要。

2.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全过程

建设项目包括前期决策、项目开发、项目实施、使用等四个阶段,前期决策阶段形成项目投资估算,项目开发阶段形成项目概算,项目实施阶段形成施工预算、结算、使用阶段形成的项目决算。

3.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是指导建设过程中的决策阶段,从上表可见它包括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

3.1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也是立项报告,是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文件及规划向政府提出要求,建设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的第一步。是建设单位通过对投资机会的研究,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对批建项目的初步轮廓设想。

3.2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项目定方案要求。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以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发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如下内容:总论、市场预测、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技术设备工程方案、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节能和节水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财务、国民经济和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结论和建议、附表、附图和附件。

3.3设计阶段

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的方式筛选设计单位,在通过规划批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及扩初设计,报审扩初设计给发改委,由发改委组织召开初步设计审核会议,通过审核并修整设计后进行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对重大的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实验、专题研究,落实技术方案,明确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纸和资料。根据规划设计做出投资概算,通过施工图设计委托造价咨询单位造出工程预算,并准备好施工招标用的工程量清单。

4.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对工程的影响

4.1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有资料表明,在建设成本控制中,施工开始后,充其量只能节约投资20%左右,而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如果介入造价控制,排除不利因素,影响造价的可能性达60%-80%。由此可见,我们的造价控制应该体现事前控制的思想,在建设前期也就是决策和设计阶段严格把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

4.2案例分析

以宁波市新三江口绿地建造为例说明目前项目前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宁波市新三江口绿地位于宁波姚江北侧,天水家园南侧,总面积达10.6公顷。

这个景观带是宁波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4】89号文件下的产物,政府要求本项目的建设者能在绿地上建设适量商业建筑,通过商业建筑的运作来筹备整个绿地的建设和养护资金。计划建造总建筑面积为13000M2,共七套房子。在当时的房地产环境下,只有满足了13000M2以上的面积,才能做到稍有盈利。与此同时政府的上层领导进行改选,新上任的领导要求加快重点工程、大型房产开发项目的建设,一些资金短缺的项目或未列入重点工程的项目尽量让路。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中有一座城庄大桥刚好横跨在本项目地块上,建委内部协调,将本地块的1/3用地借给城庄大桥做施工用地,导致已进场施工的工程被迫局部停工。政府有了新的规定,建筑用地必须先付款后使用。进驻小区的居民也通过各种渠道干涉本地块建筑的建设,规划部门不得不将本项目的建筑施工图给扣了下来,并将13000M2的建筑面积缩小成3000M2, 3000M2的建筑怎能养的起10.6公顷的高档景观绿地,项目的水利工程已完成,绿化工程的基建部分也完成,但建设者垫付的资金从何而来,再建设下去,却看不到预期的回收,此时建设者只能被迫全线停工。

新三江口项目停工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工程施工进场安排前后出现问题,先绿化后建筑本末倒置;土地交付工作不到位;政府干预妨碍工程正常进展;前期调研不充分,造价失控;合同管理不到位等。我们就这个项目来分析下大部分项目前期管理阶段的现状问题。

5.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5.1项目决策阶段的问题

5.1.1项目决策前依据不够充分

项目决策前的依据只是市政府的专题会议,尽管各相关部门如规划局、国土局、发改委、水利局、区政府等都有参加,但会后没有及时得到他们的书面认可,只有一张没有明确数据的会议纪要,是起不来多大作用的。比如土地出让金的交付,规划建筑面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归属都需要确认。

5.1.2项目定位不够成熟

造成项目定位不成熟的原因是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不重视,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对项目的定位按着“长官意识”高估效益,低估投资,不考虑承担投资风险,缺乏多种投资方案的比较,没有备好可以替代的备选方案,研究工作只作为唯一的方案进行可行研究。从事该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咨询单位受业主影响,一味的附和,仅凭主观倾向性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缺乏深入论证,衡量方案是否可行往往只凭少数几个静态指标,缺乏科学性,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5.1.3相关单位工作态度不认真

相关审批单位缺乏原则性,如墙头草两边倒,甲领导在位时,积极按照甲领导的指示相互呼应,促使项目一路绿灯,导致项目向着唯一“可行”的方案快速进展。一旦乙领导替代了甲领导,相关部门的风头立马转向,使已经顺利开展的项目成了个难以开展烫手山芋,中国政府的“长官效应”随处可见,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还要看“领头者”是谁,找到了“可靠的领头者”,项目的开展就能成功一半。

5.2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5.2.1设计招标评标不规范

在规划设计阶段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时间往往会急于邀请几家或委托一家熟悉的设计单位来设计,设计方案缺少竞争,缺少比较,使设计的成果流于程式化,毫无生机。建设单位只注重了设计方案招标,不重视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一旦方案中标,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就成为方案中标单位的一揽子工程,由于在后面的设计中缺乏竞争机制,设计单位造价控制的积极性就不高了。

5.2.2设计与概算编制质量不高

在设计阶段,设计正常周期得不到保证,致使设计与概算的编制达不到规定深度,设计人员缺乏精心设计思想,片面追求产值,忽视质量,由于在初设阶段考虑问题不成熟,致使在某些方案的确定上与施工图阶段有较大的出人,造成设计变更;概预算人员素质不高,概算文件只能消极地反映设计而不能能动地影响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和控制投资起关键作用;部分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甚至不讲原则,在利益驱动下迁就各方面的不合理要求,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还有些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欠缺,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难度施工系数,往往造成概算漏项。

5.2.3审核设计图不仔细

建设单位组织会审只是走程序,力求如何堵住审核单位的口,而不是力求如何将设计工作做得更仔细到位,往往是还没通过扩初就进入施工图设计,对施工图的审查还未开展就先对施工单位进行了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拿着不完整的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往往会对施工图提出许多疑问,导致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联系单不断,投资造价远远超出预期概算。

5.3合同管理的问题

5.3.1小问题大损失

合同管理贯彻工程项目管理始终,而合同的签订大部分在项目管理前期。从项目筹建开始签订一系列合同:策划合同、设计合同(勘察设计、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重要设备采购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质监合同等。签订合同时对各项条款确定不认真,以新三江口为例,项目未考虑停工因素,工程款支付方式中规定工程完成合同价(A)的30%时起扣工程预付款(B),进度款按每月工程进度65%(C)支付,临时设施费的50%(D)不包含在进度款内提前支付,在工程完成合同价的18%(E)时,项目暂停了,这时候已付给施工方的款项是B+C+D,大于总完成工程量(E),项目支付金额远远超付,对建设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5.3.2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建设单位领导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依据,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合同管理部门与其它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不能够博采众家之长;对合同相对方缺乏资质审查或审查不严,对其资质缺乏跟踪调查,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不规范,用词不准确,对合同执行情况缺乏监督,在对方违约后,维权意识不强;合同审批程序复杂,办事拖拉,造成合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签订。

6.如何解决工程项目前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1加强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严格规定项目法人单位,各级政府和设计、咨询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真正赋予项目法人建设决策权。通过建立决策责任约束机制,真正使投资者和决策者既有投资效益又承担投资风险。各级计划部门从审批项目中解脱出来,从产业政策,投资总体规模和大中型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资金筹措等宏观决策方面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提供服务。设计、咨询单位应对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和投资估算的准确性负责,并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

6.2切实把好项目审批关

初步设计与概算的审查是优化设计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组织有关部门和一批专家为主体的懂设计、懂概算,熟悉建设法规、公正严谨的专职审查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咨询,并不断提高审查水平。

6.3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设计变更和签证管理的混乱状况,必须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签证审批和奖惩制度。重大设计变更、签证坚持先报批后实施的制度,一般设计变更和签证除由设计单位严格把关外,审查可实行总量控制,变更总量不应超过基本预备费的30-40%,此外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监督、咨询机制,实行以监理、咨询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化工程服务制度,保证建设全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公正性、减少浪费。

6.4加强各类合同管理

应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改法律中不合理的地方,保障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发展。对合同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任何漏洞的出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全面合同管理理念,建立合同操作流程,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到履行完毕都有业务、财务、工程、综合等部门参加;建立合同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的人才,采取“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与分类专项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的作用;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正规承包商队伍,制止挂靠借用资质现象;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建立与工程量清单相配套的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修改并推行适用于市场经济的合同示范文本。

6.5提高管理人才素质

项目管理的方法是告诉人们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如何加强每个个体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衔接,是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我国现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大部分是技术出身。所以,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项目管理的培训,改变他们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引进最新的项目管理知识和方法,推行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在世界市场对外承包项目和对国内企业管理的迫切要求。

7.结束语:

工程项目前期管理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它对工程总投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应注意克服前期管理中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的不足,可行性研究不到位,设计阶段的不够重视,合同管理的不严谨,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加强我国工程项目前期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工程项目建设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既做到节约开支,又能快速准确达到预定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秀梅.提高投资效益.山西定额站.2006年3月8日

[2]黄志勇.强化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策略.中国建设报.2007年8月6日

[3]王玉龙、张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大全.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合同纠纷

Abstract: The best solution to avoid and reduce contract dispute is enhanced management of contract.

Key Words: contract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contract dispute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合同法》规定,建设施工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予以确定。《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应在30天内签订建设工程书面中标合同,同时要求所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不能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相背离。虽然国家已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建设施工合同做出一系列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大量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并呈逐年上升之势。

关于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的相关课题,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多次撰文进行深讨。下面结合实践,对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存在问题及并由此产生纠纷的原因进行一些归纳梳理,与大家共同学习,以便在工作中可以尽量避免各种纠纷。

从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产生诱因来分,可将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分为:质量纠纷;施工进度纠纷;结算造价纠纷。

质量纠纷重要表现在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不合格,返工费用,或工程交付仍存在质量问题,不返修或返修不及时。施工进度纠纷,主要表现为,分部分项工程完成的进度是否满足施工组织的计划要求,从而影响各分包专业的配合而产生矛盾或整个工程项目交付日期拖延而造成矛盾。工程结算造价纠纷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工程量确认”、“定额套用”、“材料价格取定”、“施工签证理解分歧”、“索赔事件处理方式”等等。以上所罗列各种纠纷的形式,最终结果都会牵扯到“工程造价”这个经济核心。

从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产生的专业层面来看,可将其归纳为:合同管理不规范,不专业;合同履行不严格,发生合同变更未能及时修改或补充,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施工变更签证不专业、不规范、用词不准;施工变更签证不及时而造成的漏签或拒签;发生工期延误事件责任未及时分清,并形成书面材料;工程进度款支付不及时,未按合同要求的程序形成材料等从而在结算时产生纠纷。

从以上纠纷的种类来看,加强合同管理,是避免和减少合同纠纷有效途径。

合同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一、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要约和承诺谈判过程,大量建设施工合同都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来实现的,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并双方签字盖章后,施工合同生效。即合同管理前期工作结束。

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合同法》、《建筑法》及建设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发承包双方、招标机构应该认真吃透和深刻领会。从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理论方面讲,前期控制总是优于中期、中期优于后期。因此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和水平尤为重要。目前,自《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总的情况还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从业水平较低现象,例如“某县一商住楼二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未明确开竣工日期,给定的工期为每个单项工程工期,分别为200天,180天,150天不等。投标人根据《全国统一建设安装工程期定额》总说明第十条第4款规定计算出一个总工期后并在投标函中注明正确工期。由于评委业务的不精通,评标时个别评委竟以超出工期为由,欲将其废标,后经招标办监管人员进行商讨后才予以纠正。这样招标文件所指导的施工合同签订,势必为工期纠纷埋下隐患,相关的费用索赔纠纷更是不可避免。上述项目的招标文件中还出现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投标报价要求投标人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固定总价报价方式,而在合同主要条款中,工程竣工结算及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竟注明以“2001年版江苏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定额安装工程预算及其相关配套是否作为结算依据”,同时还另行约定了下浮点。明目张胆搞阴阳合同。招投标监管部门审查也存在失职行为,这样招标文件如何通过备案审查的呢?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合同管理的前提。

2、合同前期管理内容有很多,表现在招标投标阶段有: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数量不准确;特征值描述不完整或漏项;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所包含的合同价款方式、风险约定范围及风险调整办法不明确等等。都将导致不必要合同纠纷。如“某住宅楼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为‘固定总价合同’,按施工图纸施工,除基础局部超深并按约定的结算方式计算外,并无其它变更”。而施工单位在结算时,竟以原招标的面积计算有误为由,要求建设单位就多出来建筑面积按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工程造价进行补偿,双方争执不下。此方面纠纷纯属施工单位在合同管理方面无知,误以为“固定价格合同等同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工程造价”。由于施工单位在专业造价管理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方面欠缺,从而导致合同纠纷已成高发势态。应引起行业管理部门重视。有的“二级施工企业”竟然无专职造价管理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在岗,人员均为挂靠,有的即便有资格证书,也常年不做业务,纯属“名有实无”。

二、中期合同管理

建设施工合同的中期管理,实质上是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其间所涉及到工期、质量、工程进度款拨付及变更签证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建设施工合同中都有明确规定,然而施工合同双方并不能很好去遵守,从而导致合同纠纷。

中期合同管理常见的合同纠纷产生原因有:工程款不能及时拨付,这里有施工单位不按进度及时申报,还有建设单位不及时付款两种原因;变更签证不及时办理;出现重大的合同变更而不及时修订补充合同条款等。施工单位为节省合同管理人员工资实属“捡到了芝麻丢了西瓜”。应提高认识,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

某医院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消防变更,其内容为:“因原图纸无吊顶,一至四层消防管道已安装完毕,现甲方要求将消防管道安装高度提高0.3米,以配合装潢吊顶需要,所有管道拆除重做”。甲方签署意见为“拆除的材料可利用率为90%”。针对上述变更,结算时发生了争议,建设单位代表及监理所反映是一至四层施工返工并非“所有管道”,对原图纸设计有吊顶部分,施工单位未按图纸要求施工所造成过错,不应由建设单位全部承担。上述案例在争议焦点有两点:一点是,返工范围中,哪些责任应由建设单位承担,哪些责任应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及监理在签署意见时若按合同要求注明图纸原设计有吊顶部分返工责任由施工单位自负,就不至于出现争议。二点是拆除材料利用率是否包括辅材问题属施工单位理解偏差,若注明“包括辅材”问题也就不存在争议了。类似这样不规范、不专业、用词不准确的施工签证,在审计时经常发现。

另外工期索赔发生后不能及时签证,明确责任,造成施工结算时取证困难,纠纷屡屡发生。出现重大合同变更也不及时签证,修正和补充,导致施工结算审核时纠纷不断。变更的事件确实发生,但结算时,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已由当初“蜜月期”转到“敌对期”。补充签证困难,审计单位又无签证依据,无法计算,造成结算久拖不决,直至走向诉讼。类似的相关问题在施工合同中均有明确规定,只是没有引起各方重视而已。

三、合同的后期管理

合同的后期管理,主要结算审核、余款支付和发生保修事件的处理等方面。余款支付纠纷主要是建设单位的支付能力发生问题所导致的。发生保修事件处理不当所造成的纠纷主要由施工单位原因所造成的。双方在合同的后期管理中如能坚持“诚实信用原则”,自觉地履行各自权利和义务,有些纠纷也是可以避免的。

结算的审核是建设与施工双方关注的重点,这阶段所产生纠纷大都是合同管理的前期和中期所遗留问题的处理,是以上两个阶段纠纷的延续,前面问题处理好,后面纠纷自然就少了。如工期索赔及费用索赔等、材料价格调整等等。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时要注意:竣工结算审核人的约定和审核期限的约定相关内容。一般约定审核人为有资质的专业咨询机构。审核期限一般根据工程项目大小及复杂程度,工程较小的一般约定为28天,工程较大及程度较高可延长,具体可查阅财建[2004]369号文《关于印发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的法律问题的解释》中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承包人请求按照竣工结算文件结算工程价款的,应予以支持。”这一条款对故意拖延审计期限的,是一种法律威慑。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应予以约定,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整理和报送结算文件。同时还应办理报送交接手续。这样一来建设单位无形中就产生一种压力。从而促使合同双方更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减少纠纷,降低成本。

针对上述分析,在合同管理方面建议如下:

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施工合同的签订质量,减少合同隐患。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不仅要掌握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尤其应对《合同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规范文本及相关条例、标准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协议书》和《专用条款》的签订尤为重要,特别是《专用条款》涉及到施工工程范围、合同工期、工程质量等级、安全施工、合同价款支付及调整、材料设备供应、违约、索赔和争议等内容,都应在招标文件中“合同主要条款”部分进行明确,是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施工合同时必须引用并遵守的内容,从而体现招投标活动的严肃性。因此,各方制定其条款内容要详细、认真、慎重,不能草率。

不考虑机构业务素质,单纯以低劣的“关系”和“低价”办理招投标工作,必然导致致严重合同纠纷,使招标人额外付出了很高“人为建设成本”,也有背于招投标初衷。

发承包双方应加强合同法律意识,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目前,建设单位在这方面重视程度较高,一般都高薪聘用既懂合同又熟悉造价的专业人员或机构。而施工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重视不足。改制前所设置的技术科、施工管理、合同与造价管理科均被取消,剩下的,只有几个股东和财会人员,几乎变成皮包公司。工程项目部也很少配备合同与造价方面的人员,这样的状况何谈发展与壮大。尤其是施工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的短期行为,造成了工程竣工结算时无人可聘的局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注重人才培养与使用,不注重合同管理与造价管理,致使合同纠纷成上升趋势,也就不奇怪了。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实现经济利益而达成的协议,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其他当事人而签订合同,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企业合同管理的问题并不是说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订合同而过于草率,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将涉及到的问题考虑全面。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往往比较重视,一些企业往往就把合同抛之脑后了,甚至忘记了合同履行过程是实现权利义务的过程,合同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对于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性,而仅仅把它看成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一个设计科学、程序严密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管理过程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不但能大幅提高企业合同履行的效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1 现代企业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企业签订合同时缺少对对方资信的调查了解,没有审查对方的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法人授权委托书等相关资质材料。更有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致使合同原件丢失或仅保存一些复印件,由于司法实务中对证据认定规则以及民事责任归属确认都有较明确规定,另外对销售人员的相关授权不明也是容易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对这些未经授权人员所订立的合同所致的结果,往往做出对企业不利的处理。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销售人员授权制度,有的单位超过应有的权利范围对外签订合同,合同主体不当。有的一般员工未经授权也对外签订合同,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现实中一些企业的供应站、销售科等职能科室或分支机构经常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同时作为法人职能科室是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法人的分支机构需由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才可以享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更有一些企业的销售人员直接代表法人对外签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很难明确。一些企业签订合同的条款过于简单,或仅约定几条意见,既无法人授权委托书,又无身份证明,对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不作约定。或合同条款约定的意思不明确、不具体等都容易产生法律风险。

2 合同管理制度存在风险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缺失

企业中合同管理者负有企业合同管理政策的研究。不但能够处理具体事务,对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把握不恰当,还必须具备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宏观掌握。这对合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关键环节识别不到位,企业的合同管理者往往达不到要求,但在合同管理实际情况中,不但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运行模式了如指掌。由于对合同运行环节掌握不充分,这一职责要求合同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每一环节完全掌握其运行规律,使合同管理者在制订合同管理相关制度时存在顾此失彼,不符合公司管理实际和国家有关法规。

2.2 制度缺失或瑕疵

有些企业实际已经意识到管理制度体系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瑕疵,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也尊重程序的权威性,但却仍然不能避免合同管理出现问题。因此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实际上并没有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者没有完全掌握企业合同运行的相关情况,导致这些条文仅仅挂在墙上,无法因地制宜地制订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情况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制定者不愿花费精力和时间潜心研究企业合同原作的实际情况。合同法的设置许多规则,而企业在制订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时,可以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约定。大量地存在着照搬条文的现象,这种管理制度用大量的篇幅说明那些是禁止性的行为,但并没有对违反这规定相应地采取何种惩罚措施予以说明。

2.3 合同管理程序运行不到位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采取简化合同管理程序,对员工的业绩考核往往注重收益金额的大小。有些企业管理层处理事务的效率等结果性指标,很多企业都存在为了赶工期、提高效率,在已有制度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而对过程性指标重视相对弱化。甚至超越合同管理程序的做法,以达到预期目的。

3 对策

3.1 合同应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来执行

既然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订立合同的行为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由企业法律部门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合同风险,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2 采取适合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模式

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同,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一些大中型以上的企业,因为其各部门分工不同,其选择合同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其合同管理的模式应采取企业法律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法律顾问部门随时检查和监督。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有效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企业法律部门作为企业合同的统一管理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

3.3 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及流程

要使合同管理,从完善制度入手,合同审批流程可以使合同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审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层层审核把关,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企业通过建立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有效地实施和落实各项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程序规范具体、职责权限明确,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结论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首先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制度体系赖以存在的前提,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只能是空中楼阁,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规则来管理合同,无法对企业的合同运行进行监控,构筑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是合同规范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的管理,合同履行后进行妥善的补救才能做好合同管理,避免产生损失,真正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企业更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唐雪莲.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控制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69).

[2]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2.

前期合同管理范文第10篇

①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主要是建设业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合同是在市场的前提下建立的,如果没有市场的背景,建立的合同就会是浮在半空中的。合同是市场衍生的产物,也是市场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有些业内人士忽略了市场对合同的作用,没有考虑到市场和合同之间的重要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只顾开展业务,然后就草率签订合同,而最后遇到纠纷,就会发现合同上根本没有依据,导致很难处理。对于合同和合同管理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管理和合同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有些人认为签订了合同就等于万事大吉,而不管后期的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进度,甚至是根本不闻不问,忘记履行合同中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从而导致合同管理问题大多是出现在签订合同之后,在工程项目中期和后期的履行阶段。但是,这也不是说前期就不会出现合同问题,在前期,也会由于急于求成,或者过于草率,又或者对于对方的迁就,造成了合同签订的诸多问题。

②长期遗留的历史原因现如今的建设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老国企里面的管理人员和领导,他们的思想比较富有计划经济色彩,并且没有合同管理的思想。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计划经济逐步转向了市场经济,合同开始进入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之中,并开始被采纳。但是有点简单和粗糙,难免出现漏洞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工程相关单位的巨大损失。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项目经验的不断总结,建设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基本到位。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③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同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到1999年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还有改革开放之后颁布的《技术合同法》、《经济合同法》等等,这些都不足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滞后的,应该随着所处时代的不同,所处合同法律环境的不同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建设工程相关人员增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并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条例。

2、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对策

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合同管理的质量。在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中,要配备具有丰富合同管理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特质:果断的处事能力、丰富的法律知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过程比较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这些素质就能胜任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了。对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实行岗位责任制度,上岗之前,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并实现竞争上岗。在上岗之后,抓好继续教育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知识的不断变更,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水平,实现全面合同管理的实施。

②推行合同范本制度现阶段出现了很多模式化的东西,这些模式化的制度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使得工作开展更加简便和轻松。合同范本制度的制定是为项目合同管理服务的,有利于合同管理的开展。合同范本制度,首先是可以帮助当事人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使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避免出现不公平和违法条款;其次是便于合同管理机关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用航空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07年11月1日联合了《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不再分行业而是按施工合同的性质和特点编制招标文件,而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通用条款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至此,有效的提高了合同范本的质量,促进了合同管理的便捷。

③对工程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工程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是落实和监督合同条款的关键步骤,也是对工程开展的有力保证。检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要看各方是否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督促各方严格履约;2.查看履行情况中,合同数量和工期设计还有另外一些方面的变更情况。如果出现变更,那么就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程序,履行变更签证手续,以合同形式明确变更情况;3.要看是否存在违约情况,这是精度检查的主要工作,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任何一项义务,都会导致违约情况发生。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对此过程应重点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各方的来往函件、通知等文书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发生纠纷,也是区分责任的重要证据,所以对合同履行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的书面材料都应注意完整保存。

④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引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建设工程的项目合同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方便快捷管理、高效运营和维护等。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系统包括合同管理、公文管理、收费管理、查询统计、辅助办公等这几个大的部分(见图2)。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清晰的管理合同与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控制之间的关系,通过工程合同管理的组织模式,提出建设合同管理组织的方法,最终结合公司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的有效的管理,实现工程项目条款的实时变更,使得项目合同管理能更加清晰和快捷。信息化管理手段是利用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促进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利开展,并且保证合同管理更加精确,减少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设工程作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必然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面貌和规划。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必须规范、合理、全面,维护多方利益,才能有效化解各方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为工程总项目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风险服务的。所以,在今后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促进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税务系统管理范文 下一篇:医院资金监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