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8:12:12

农药化学论文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化学农药原药(折百)34.2万吨,同比增长9.97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35

>> 2014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情况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 2012―2015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2008年~2012年我国高校档案学研究生统计分析 2000—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相关著作统计分析 1998年-2008年我国网球硕博论文统计分析 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统计分析 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析 近30年我国综合档案馆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2002年~2011年我国“弃档”现象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2005年~2015年我国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档案管理》2012年载文统计分析 2012年我中心门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统计分析 1985~2007年我国国际竞争力论文的统计分析 19877―20166年我国档案法规研究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2013年10月中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下调6.08%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我国各省级区域经济分析 USPTO中我国专利引用状况的统计分析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统计分析与模型预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2012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统计分析 2012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统计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化学农药原药(折百)34.2万吨,同比增长9.97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354.9万吨,同比增长19%。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江苏省化学农药原药(折百)的产量达105.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9.75 %。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3.25 %、8.47 %和8.34 %。 杀虫剂原药产量同比下降11.96%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杀虫剂原药7.92万吨,同比下降29.36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81.34万吨,同比下降11.96 %。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湖南省杀虫剂原药的产量达24.9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65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山东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9.53 %、9.22 %和8.94 %。 杀菌剂原药产量同比下降7.08 %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杀菌剂原药14383.11 吨,同比增长1.86 %。2012年1-12月,全国的产量达143893 吨,同比下降7.08 %。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江苏省杀菌剂原药的产量达60458.42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2.02 %。紧随其后的是浙江省、安徽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占总产量的13.92 %、9.39 %和8.74 %。除草剂原药产量同比增长42.55%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除草剂原药16.27万吨,同比增长40.74%。2012年1-12月,全国除草剂原药的产量达164.79万吨,同比增长42.55%。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山东省除草剂原药的产量达67.13万吨,同比增长88.65%,占全国总产量的40.74%。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0.41%、10.27%和9.18%。(摘编自《中商情报网》)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上评选出了2012中国农药出口前10强的企业。此次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

>> 2012年我国农药 大宗产品市场盘点 我国10 年“出炉”19.5万海航类专才 2011年我国农药市场概况及2012年展望 2012年我国农药市场大事、概况及2013年市场展望 2013年7月我国农药海关进出口数据 2013年我国生物农药进出口特点 2012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统计分析 我国部分农药企业2013年运营情况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6月出炉 2014年1~10月我国印刷设备器材出口额同比增长5.44% 十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我国农药市场趋势分析 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农药品种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2009年全球企业市值500强榜单出炉 我国农药企业榜上崭露头角 我国海关对农药进出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现状、危机及制约因素 我国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及策略选择 理性看待2010年我国出口高增长 2006年我国汽车出口年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2012年我国农药出口企业10强出炉 2012年我国农药出口企业10强出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上评选出了2012中国农药出口前10强的企业。此次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根据2012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共同评审。 据悉,国内出口农药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此次评审是农药行业针对企业出口额展开的首次评审。10强企业的出口额都在1.7亿美元以上,出口总额达25亿美元。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仁信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捷力克化工有限公司10家企业榜上有名。 据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农药总量达到166.10万吨,比上年增长14.6%;2012年农药进出口总金额达到8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94%。2012年我国农药出口181个国家和地区,与2011年持平。其中,2012年农药出口数量达到160.72万吨,比上年增长14.25%;出口金额达到79.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2%。2012年农药进口数量为5.38万吨,比上年增长26.29%;农药进口金额为5.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8%。 预计2013年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趋势将呈现4个特点:由于各国对农药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预计农药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制剂出口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传统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新兴市场增长速度会加快;农药大宗品种出口结构相对稳定,非农用农药发展速度预计加快。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受体鞘糖脂的研究进展李拓 王沫 王少丽 吴青君 徐宝云 张友军 (13)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综述马婧玮 潘灿平 张玲 张军锋 (22)

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康澍(供稿) (21)

《农药学学报》2010年第12卷稿约 (F0003)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F0004)

相关信息及其他

《农药学学报》荣获200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30)

《农药学学报》编辑部启用远程稿件采编系统 (60)

研究论文

壳寡糖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杨楠 徐翠莲 杨国玉 赵铭钦 刘善宇 (31)

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中由甲醛引发的副反应研究黄明 尹应武 查正炯 (37)

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陈凤平 韩平 张真真 刘君丽 刘西莉 (42)

降解菌2N3对被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汪佳秀 张祥辉 穆文辉 张浩 (49)

反应时间、芯壁比及表面活性剂用量对阿维菌素微囊制备的影响滑海涛 李敏 翟晓曼 曲文岩 折冬梅 李凤敏 黄啟良 (54)

烯效唑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活性朱晓峰 段留生 谭伟明 李召虎 田晓莉 王保民 (61)

5%醚菊酯展膜油剂配制及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冯超 杨代斌 袁会珠 (67)

复合改性粘土对除草剂2,4-D的控制释放作用研究吕金红 李建法 王杰 薛琴 吴丽琴 (73)

光散射技术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郭勇飞 尹明明 陈福良 (79)

己唑醇微乳剂的低温稳定性研究张大侠 徐加利 张源 王伟 刘峰 (85)

研究简报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简易合成法陈海滨 杜永均 (90)

防治白菜根肿病的药剂筛选李妍 谢学文 石延霞 向文胜 李宝聚 (93)

乙烯利对昆明种小鼠的氧化应激作用王蓓 赵文 梁淑珍 李慧玲 王广娟 (97)

纳米SiO2表面改性及其对阿维菌素吸附性能的影响刘琪 崔海信 孙长娇 黎汉生 顾微 林春梅 (10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2甲4氯残留赵慧宇 薄瑞 薛佳莹 葛静 刘丰茂 (105)

杂草对AHAS抑制剂的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隋标峰 张朝贤 崔海兰 张猛 黄红娟 魏守辉 (399)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结构修饰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梁德胜 金淑惠 段红霞 (407)

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宋稳成 单炜力 叶纪明 李子昂 周志强 潘灿平 (414)

研究论文

含香豆素基团的二氯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田辉凯 时凤霞 刘婷 倪珏萍 马海军 杨春龙 (421)

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龚佑辉 吴青君 张友军 徐宝云 (427)

水稻稻瘟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7种QoI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王海强 周俞辛 王景元 刘西莉 (434)

基于复合纳米微粒修饰和磁性分离富集的一次性有机磷农药酶传感器杨欣 巫远招 谢东华 闻伟刚 干宁 (441)

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其风险评估张志恒 李红叶 吴珉 袁玉伟 胡秀卿 郑蔚然 (449)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乙螨唑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王蒙岑 吴慧明 刘少颖 求银园 朱烨操 朱国念 (456)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惠芸华 沈晓盛 冯兵 于慧娟 (462)

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魏厚道 林建 王天玉 吴加伦 (467)

两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降解菌混合降解性能研究廖敏 张海军 马爱丽 谢晓梅 (472)

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微乳剂的研制陈福良 尹明明 尹丽辉 彭树初 于春欣 (480)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关于召开“第五届全国农药创新技术成果交流会”的通知 (486)

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的微胶囊化及其对蛴螬的防治效果陈列忠 陈建明 赵敏 张珏锋 何月平 (487)

复凝聚法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黄彬彬 骆桂红 童小钰 吴刚 (493)

研究简报

二异丙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螺活性赵青霞 高琼 严相平 戴建荣 刘宇 王浦海 (499)

4-甲基-2-(1H-吡唑-1-基)-噻唑-5-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许天明 郑志文 窦花妮 胡伟群 姚魏 (503)

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植物筛选及肉桂油抑菌活性测定何衍彪 郭培钧 赵艳龙 常金梅 何庭玉 詹儒林 (507)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氯化苦残留汤珏婷 王秋霞 王方艳 毛连刚 侯明生 曹坳程 (511)

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残留分析罗惠莉 杨仁斌 徐浩然 傅强 (515)

BCPC Congress&Exhibition 2010年将移师英国伦敦举行杨新玲 (510)

获得提名的14篇论文名单 (F0003)

《农药学学报》创刊10年10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F0003)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F0004)

农药学学报第11卷(2009年)总目次

美国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顾宝根 程燕 周军英 王慧敏 陈隆智 袁善奎 (283)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农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张晓光 刘洁翔 范志金 王海英 (291)

相关信息及其他

“2009年首届农药科学全国博士生研讨会”会议纪要杨新玲 (290)

“禁限用农药替代品种及毒死蜱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 (311)

首届“中日韩农药科学2009研讨会”通知 (356)

《第十一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387)

研究论文

高锰胁迫下草甘膦对空心莲子草体内莽草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喻亮 朱金文 吴志毅 翁晓燕 苟萍 朱国念 陈学新 (298)

杀虫剂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评判分析顾中言 许小龙 徐德进 徐广春 (304)

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乔桂双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刘长令 (312)

三唑磷与氟虫腈复配对粘虫的增效机理研究余海明 魏方林 朱国念 (317)

两种外源二型硫酯酶TEII对链霉菌NRRL8165产生阿维菌素的影响宁婷婷 唐功利 陶黎明 (323)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PF3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许育新 冯昭中 陆鹏 张隽 李顺鹏 黄星 (329)

苦皮藤素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及水解产物结构研究刘伟 姬志勤 魏少鹏 吴文君 (335)

浸果处理后苯醚甲环唑在柑橘贮藏过程中残留量的变化王军 温家钧 花日茂 汤峰 边侠玲 岳永德 (341)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矮壮素残留郭幸丽 秦冬梅 徐彦军 韩丽君 江树人 (346)

苹果、香蕉和柑橘中腐霉利等4种防腐保鲜剂残留分析方法徐国锋 聂继云 李静 李海飞 王孝娣 毋永龙 (351)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快速测定小麦中的咪鲜胺残留程莉 董丰收 刘新刚 郑永权 陈武瑛 王晨蕊 王相晶 (357)

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在蘑菇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柳训才 沈敏 李胜清 陈浩 (362)

雷公藤组培产物中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李琰 冯俊涛 史晓燕 吴勇延 张兴 (367)

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研究魏方林 吴慧明 程敬丽 刘迎 朱国念 (373)

一种复合型成膜剂的成膜性能测定及其对生防菌抑菌活性的影响姚丽霞 武占省 李春 (381)

研究简报

单嘧磺酯的HPLC/MS/MS研究蔡飞 陈建宇 王海英 李正名 (388)

乳液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宋倩 梅向东 黄啟良 王忠跃 宁君 (392)

灭蚊幼球形芽孢杆菌漂浮颗粒剂研制与应用苏建坤 朱锦磊 白和盛 蔡扬生 (395)

主编寄语 (F0002)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 (F0004)

杀虫剂分子靶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研究进展封云涛 徐宝云 吴青君 王少丽 常晓莉 张友军 (149)

浊点萃取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马立利 秦冬梅 简秋 李莉 王素利 刘丰茂 (159)

相关信息及其他

第十二届IUPAC农药化学国际会议将在墨尔本召开刘丰茂 (158)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王元荪 (207)

硫代乙氧基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免疫抗体制备方法王元荪 (224)

第一届国际作物保护科学大会论文征集 (229)

第一届国际作物保护科学大会敖聪聪 (234)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1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潘灿平 (243)

蜘蛛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四维信息法王元荪 (249)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268)

旨在终结有关UHPLC的争论,安捷伦科技推出全新产品——Agilent 1290 Infinity液相色谱仪 (278)

《农药学学报》2009年第11卷稿约 (283)

研究论文

新型茉莉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QSAR研究李祖光 陈可先 谢海英 陈可洋 沈德隆 (166)

咪唑啉酮类簇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马洪菊 曹坳程 梅向东 宁君 李永红 (176)

抗残杀威和敏感家蝇乙酰胆碱酯酶生化特性研究袁建忠 孙晓琴 唐振华 陶黎明 (181)

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研究冯希杰 马慧霞 陈长军 周明国 (186)

麦田抗性生物型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机制彭学岗 王金信 刘君良 杨纪辉 (191)

新化合物HIA-1的除草活性评价段敏 王金信 贺红武 孙健 杨娜 吴翠霞 彭浩 (197)

抗苯醚菌酯(ZJ0712)小麦白粉病菌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胡伟群 陈定花 朱卫刚 陈杰 (203)

新化合物HNPC-A3066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裴晖 欧晓明 王永江 喻快 林雪梅 柳爱平 (208)

芒果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作用机制初探宋风平 王树桐 胡同乐 魏建健 曹克强 (213)

喷雾和灌根施药后吡虫啉在番茄植株中的分布及其对烟粉虱的防效宗建平 魏书娟 王景阳 罗万春 (219)

苦皮藤内生真菌Hd3菌株抑菌活性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张继文 杨春平 姬志勤 魏少鹏 吴文君 (225)

松油烯-4-醇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毒力及对其Na^+,K^+-ATP酶的抑制作用马志卿 栾正春 张兴 (230)

短瓣金莲花提取物分离、鉴定及其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杨帆 刘召阳 刘伟 杜磊 薛超彬 罗万春 (235)

绒叶泡桐花中除草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除草活性袁忠林 罗兰 臧爱梅 孟昭礼 (239)

培养条件对枯草芽孢杆菌G8抗菌蛋白含量的影响及蛋白液对黄瓜菌核病的生防效果石怀兴 尚玉珂 季静 慕卫 刘峰 (244)

氟虫腈药液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特性研究朱金文 周国军 曹亚波 戴余有 朱国念 (250)

40%毒死蜱乳油在桑园使用后对家蚕的影响评估林小丽 单正军 韩志华 田丰 (255)

溴氰菊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张帮红 施海燕 王鸣华 (261)

乙草胺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李恒 杨仁斌 盛莉莎 傅强 (269)

氰氟草酯水解动力学研究赵莉 樊晓青 朱国念 (274)

研究简报

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许勇华 吕强 台文俊 唐庆红 陈杰 (279)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农药分析与环境毒理实验室 (F0004)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开大学教授 李正名先生题词 (I0001)

贺《农药学学报》创刊十周年 (I0005)

主编寄语 (I0006)

Hydantocidin及其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王进敏 匡宇 韩金涛 王明安 (1)

含4-正庚/正辛氧基苯基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王宝雷 马瑞典 赵卫光 李正名 李永红 (13)

1,2,3-噻二唑联-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杨知昆 张海科 范志金 米娜 宋海斌 尤进茂 孙学军 (19)

新型含哒嗪酮环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凌云 陈海锋 刘佳 杨新玲 (25)

取代苯氧基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陈琼 刘玉超 张明智 杨光富 (31)

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张文文 郑震 彭延庆 徐晓勇 李忠 (36)

吡啶衍生物研究(Ⅻ):2-(2-芳氧基吡啶-4-甲酰氧基)丙酸酯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冉兆晋 倪汉文 段红霞 李楠 董燕红 傅滨 肖玉梅 (41)

氟虫腈硫代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胡丽华 杜晓华 徐振元 (47)

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杀虫活性柳明 崔永亮 段又生 芮昌辉 王敏 刘尚钟 (51)

4-烃氧亚氨基己内酯的合成与杀菌活性肖炎双 闫晓静 徐彦军 袁会珠 吴景平 王道全 梁晓梅 (55)

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的影响王雅玲 杨代斌 袁会珠 闫晓静 齐淑华 (59)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化及释放特性徐妍 吴国林 吴学民 秦玉川 (65)

相关信息

《农药学学报》2009年增刊——《中国农药学学科发展史料汇编》征稿启事 (24)

《农药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30)

欢迎订阅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农药学学报》 (46)

关于召开“第八届全国新农药创制学术交流会”的通知 (149)

专论与综述

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张传清 周明国 朱国念 (72)

研究论文

杠柳苷类化合物电喷雾多级质谱裂解行为研究师宝君 刘健 魏少鹏 坦志勤 胡兆农 吴文君 (81)

棉田除草活性化合物SIOC0426生物活性初步评价台文俊 陈杰 徐小燕 刘燕君 许勇华 唐庆红 (87)

苏云金芽胞杆菌GS8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cry基因型鉴定刘廷辉 郭巍 申建茹 (92)

种衣剂对山农饲玉7号玉米幼苗生长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房锋 姜兴印 纪春涛 聂乐兴 吴淑华 张鹏 (98)

天然化合物丁香酚对灰葡萄孢菌丝脂质过氧化和膜损伤的影响王春梅 张杰 陈浩 石志琦 范永坚 (104)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董道青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109)

作物和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消解研究 吴珉 胡秀卿 赵华 朱亚红 徐浩 平立凤 王新全 (114)

三种除草剂对大型潘Daphnia magna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张欣 赵文 徐峰 (121)

三唑磷原药及其中相关杂质治螟磷的水解特性研究秦曙 乔雄梧 王霞 王静 马利平 (126)

生物柴油作为精喹禾灵乳油中二甲苯替代溶剂的应用初探刘跃群 李艳芳 郭天娥 刘峰 (131)

研究简报

噻唑膦对冬暖式大棚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纪春涛 姜兴印 皤锋 张鹏 聂乐兴 吴淑华 (137)

灰葡萄孢菌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突变体的诱导与生物学性状马建英 马志强 王红刚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141)

两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联合毒性研究吴声敢 吴长兴 陈丽萍 苍涛 俞瑞鲜 王彦华 赵学平 (145)

《农药学学报》2008年第11卷稿约 (151)

《农药学学报》茁壮成长的十年 (F0002)

中国农业大学应化系农药环境评价实验室 (F0003)

中国农业大学就应有化学系农药分析与环境毒理实验室 (F0004)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娄永根,博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亚太地区化学生态学家协会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部级项目30多项,在水稻诱导抗虫反应机理及其在害虫治理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Ecology Letters, Plant Journal, New Phytologist和Plant Physi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80余篇。2008年被农业部聘为“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09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稻飞虱灾变机理与可持续治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应邀担任《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应用昆虫学报》和《植物生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编委。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这是《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中记载的故事,记叙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古人的记叙给了今人诸多启示,特别是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科学家们得以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领域有了更多积极有效的作为。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的娄永根教授,前不久就在世界植物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喷雾除草剂2,4-D,能使水稻变成害虫及其寄生蜂的诱集器》的论文。论文阐述了通过一种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刺激水稻,自己散发出吸引害虫天敌的气味,叫虫儿因此毙命。

以虫治虫有作为

民以食为天,但当你得知你吃的米饭还是稻谷时曾被喷洒过大量农药,你不会担心农药残留问题吗?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发生,给稻谷治虫是关键。怎么才能既不借助“农药大哥”的力量,又能达到防治的效果?娄永根教授独辟蹊径,他从摸清植物的秉性入手,想出了“以虫治虫”的奇招。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目前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杀伤了大量的天敌,另一方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出现农药防治无效的现象,于是喷药次数增加,导致恶性循环。但“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方法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娄永根教授带领的研究组就从水稻内部信号系统入手,通过改变水稻自身气味诱杀害虫,既安全又无污染。

娄教授说,任何植物都有自己的“体香”。像水稻,天生有股小清新味,很招虫子喜爱。水稻的这股味儿,能吸引一两百种虫子,其中最凶猛的两种叫做稻飞虱和二化螟。虽然它们寿命不长,但是它们会一边吃水稻,一边在上面繁殖“小祸害”。

通过研究,娄教授发现,在被不同虫子叮咬、吸食之后,水稻的内部信号系统会被驱动,散发出另外几种“重口味”。这些味道,有的能招引害虫的天敌,有的能趋避害虫。只是水稻的这股抵抗力相对孱弱,有时候它们变出来的味儿,反而会招致更多害虫联盟的围攻,就这么活活被自己整死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娄教授的课题组,目标是要弄明白,什么气味是保护水稻的,什么物质能尽可能多地刺激植物散发出这种味道。

2011年,娄教授和浙大化学系教授合作,筛选到了一种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2,4-D。只要将这种化合物在水稻上一喷,水稻身体里的自我保护系统,就会热情饱满地启动,大量分泌气味,而这种气味不仅能吸引稻飞虱,还能吸引它的天敌――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而这两号天敌都是来吃稻飞虱卵的。

在《喷雾除草剂2,4-D,能使水稻变成害虫及其寄生蜂的诱集器》前,娄教授已经做了小面积的稻田试验,结果显示,两周时间里,稻田只喷了一次喷雾,围过来的缨小蜂和绿盲蝽就比平时多一倍,稻飞虱的有效消灭率高了一倍。

结缘植保创辉煌

娄永根教授是土生土长的浙大人。1985年他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即留校从事了八年的行政工作,1993年获浙大理学硕士后转为教学科研岗位,1999年博士毕业后,他曾到德国著名的科研机构马普学会化学生态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3年年底,娄永根回国在浙大昆虫所工作,围绕昆虫与植物互作关系研究方向,以水稻-害虫-天敌为研究体系,开展了植物诱导抗虫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理及其在害虫治理中应用的研究工作。他希望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揭示植物诱导抗虫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理,在实践上则开发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新技术,如培育新型抗虫品种、开发昆虫行为调控剂与植物诱导抗虫剂等,从而为实现水稻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近5年,娄永根教授在水稻诱导抗虫反应机理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水稻诱导抗虫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理。不仅明确了水稻在受害虫为害后能产生系统性的直接和间接防御反应,并且揭示了害虫为害诱导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是水稻防御咀嚼式口器害虫的直接防御化合物,而害虫为害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则是引诱天敌从而控制害虫的间接防御化合物。同时,首次证实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在调控害虫自然种群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反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化学以及昆虫学等研究技术,娄永根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茉莉酸信号转导途径在水稻防御不同为害习性害虫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正向调控水稻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抗性,而反向调控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抗性;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抗性的负调控主要是由于茉莉酸途径的减弱会导致过氧化氢和水杨酸含量上升,从而引起水稻的类似过敏性反应,增强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抗性。课题组还首次报道了水稻诱导防御反应中的两类早期调控因子,OsERF3和两种磷脂酶D(α4和α5),发现它们作用于茉莉酸、乙烯等信号途径上游,对水稻的虫害诱导防御反应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从诱导防御反应的“早期调控因子”到“信号转导途径”,再到“特异防御化合物的产生”等不同层面,深入揭示了水稻诱导抗虫反应的化学与分子机理。这为进一步阐明水稻诱导防御反应的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成果先后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的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在Ecology Letters, Plant Journal, New Phytologist, 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大会上做大会报告或专题报告、担任分会场主席,并应邀担任亚太地区化学生态学家协会委员。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培养质量;农药学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1],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就在此时诞生,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培养了80名高层次人才,招生规模不断壮大,由以前平均每年招生5人左右到近3年平均每年招生13人左右,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53人。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与其它高校一样,培养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2],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所下滑。因此,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农药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以下几点实践,以期为提高我国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一、争取优秀生源

本科生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来源,我校农药学研究生招生生源一直充足,但优秀生源不多,这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至今农药学还没有相应的本科专业,因此农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来自植物保护、化学、化工、生物学等,范围比较广,因而生源相对充足,但优秀生源被出国留学,中国农大、中科院等一流单位吸引后所剩无几,并且受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许多优质生源直接就业;第二,由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本科生扩招,出现了教育资源的短缺和管理的缺位,使得本科生的自学、实践等各种能力下降,尤其是对植物保护等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科的本科生,由于人均教学投入的缩减和实训机会的压缩,使学生培养过程出现了不均衡的发展,直接导致本科生能力的下降,进而引发研究生生源质量下滑。针对此问题,农药学科为了争取优秀生源,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积极鼓励本校优秀本科生报考。除了学校可以采取免试保送、给予奖学金等措施外,农药学专业设立优秀生源奖,同时,每个研究生每月都发放研究生补助,吸引优秀生源;其二,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试题,在参照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外,提高复试成绩在录取成绩中的比重,复试时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反应能力、外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发现优秀生源。

二、推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研究生培养大部分仍实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导师制培养模式[3]。这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数量较少的时候较能适应。但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单一的一个导师指导几个学生,既不利于拓展研究生学科视野,也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农药学科积极吸收和引进校外、国外交叉学科的专家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推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度,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在交流和学习中,吸取各个导师之长,既增强了学术交流,又融洽了学术氛围。同时,实行外聘导师、兼职教授制度。农药学专业现有校内导师10名,校外兼职导师6名。他们多为各学科领域的权威或者实务工作中的成功者,在学术及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和成就,通过邀请校外兼职导师短期讲学或为学生开设讲座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好外聘导师、兼职教授的作用。此外,农药学专业从2005级开始,研究生入学后就以科研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学习和科研。科研小组按研究方向分组,主要是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小组成员的辅导为辅。研究生不仅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还能得到相关科研人员的帮助,能很快融入科研的氛围,进入到科研的状态。在科研小组里,一切活动是围绕科研而展开的,它有助于科研课题的连续性,避免资源浪费,也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形成一个良性的讨论研究的机制[4],从而提高了农药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实施奖惩制度,营造学术氛围

从2008年开始,农药学科实施奖惩制度,将农药学硕、博士研究生补助发放标准现分别统一调整为500元/人・月和1000元/人・月,当月发放300元/人・月和800元/人・月,每月暂扣的200元补助至每年6月底视情况和课程成绩实施适当奖励和处罚。同时,为规范农药学研究生的学习,采取考勤制度,严格作息时间,对迟到、缺勤、正常工作时间看电影、玩游戏、聊QQ,一经发现,对其进行口头批评,并扣除部分补助;对在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SCI论文、申请专利的学生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适当奖励。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条件。农药学专业研究生除学校要求的定期召开开题报告会和中期考核报告会外,还定期邀请农药学专业所有导师和相关领域专家对每一位研究生对自己的实验进展进行评估,要求每一位研究生都必须就自己的实验进展进行汇报,原则上按每周1次小组讨论,每个月定期进行1次大汇报,有问题、有难处及时向相关老师提出并解决;按时提交试验方案,以保证论文工作符合培养要求,目的是促进研究生刻苦学习和努力上进,同时检查研究生导师和所管理部门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培养质量。同时,我们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年会、学术报告活动,以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学习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完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享给其他同学,营造一个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

四、严把学位论文关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农药学专业除完成学校要求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双盲评审、答辩等各环节外,在申请答辩之前,为杜绝通过篡改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所有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术不端系统的检测,原则上要求学位论文的复制率不得高于全文总字数的10%,对于达不到毕业要求和水平的学生,通过延期毕业,使其认真完成科研工作,直到达到毕业标准。严格执行这样的政策,可以对以后的研究生起到警示作用。此外,农药学专业从2008级研究生开始,每名研究生必须将整个过程及研究原始资料记录在“湖南农业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记录”本上,在论文答辩资格审查时交学位点审核。此外,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求发表相应论文,从2009级研究生开始,在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毕业至少发表(或被录用)1篇(含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SCI文章论文或综述一篇,硕士研究生至少发表1篇以上(含1篇)一级学报文章。此规定实行后,在读研究生数和获奖论文明显增加,提高了农药学科整体的培养质量。

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因此,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能力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农药学学位点要求研究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入实验室,对有些有意向报考农药学研究生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主要为先帮师兄师姐做课题,为顺利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建设实验教学平台,我校农药学专业通过“十一・五”期间建设,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都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且每位导师均新增加近20m2的研究生学习室,以及近60m2的研究生专用实验室,每位研究生均配有一台电脑;学科点设有农药学教研室、农药研究所,建有农药药效试验教学与科研基地,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设备和仪器较齐全。现有实验仪器约158台(件),价值1000余万元。购置了生物显微镜、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大容量低速离心机,PCR仪等先进科研设备,近3年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为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现在研究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学习和研究中奉行实用主义,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名利高于重视学问与能力,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5]。还有的研究生存在组织纪律性差、道德低下和心里素质低等问题,经常无故缺席集体活动,有的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违反学术道德,剽窃别人科研成果,还有的学生甚至轻率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农药学科要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而且要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为研究生树立楷模,并且需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去,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定期进行谈话,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咨询专家与他们沟通,使他们健康成长。

七、结 语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必须强化质量意识,以人为本,树立以研究生为中心的观念,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清泉.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路与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6):78-79.

[2] 高洪,敖平星,余佳祥.浅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校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科学通报,2005,2(11):21-24.

[3] 奚文丽,高泉,余佳祥,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5):83-86.

[4] 何沐蓉,凌朝辉,常军武.提高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J].医学教育探索,2007,6(2):170-171.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 2012年全球新获登记的农药品种 2016 年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 部分农药品种的跨年行情 近期美国批准的农药品种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噻虫嗪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氟啶虫酰胺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茚虫威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呋虫胺(二)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肟菌酯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苯噻菌胺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磺酰磺隆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噁嗪草酮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啶虫丙醚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苯酰菌胺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高效甲霜灵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丙硫菌唑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吡唑醚菌酯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甲基二磺隆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啶酰菌胺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环虫酰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2012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2012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杨吉春 孙旭锋 杨帆 刘长令")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2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19个,其中杀菌剂10个、杀虫剂4个、杀鼠剂1个、引诱剂1个及除草剂3个。1 杀菌剂

2012年公开了10个杀菌剂:tolprocarb、isofetamid、benzovindiflupyr、Oxathiapiprolin、啶菌嗯唑及5个Strobilurins类杀菌剂:丁香菌酯、氟菌螨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及氯啶菌酯。

Tolprocarb(试验代号MTF-0301)是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其创制可能基于拜耳公司开发的异丙菌胺(iprovalicarb)和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及孟山都报道的具有除草活性的结构(通式1),在三者结构基础上设计通式Ⅱ,最后经优化得到tolprocarb。

Isofetamid(试验代号IKF-5411)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一种新型酰胺类杀菌剂,可用于防控灰霉病和菌核病等病害。主要开发用于欧洲、日本及美国等市场,预计在2013年初申请登记,有望于2016年获得日本和欧盟登记。其创制可能是在研究杀线虫化合物(通式111)过程中,结合罗门哈斯公司开发的苯酰菌胺(zoxamide),设计合成一系列该类化合物并经优化得到isofetamid。

Benzovindiflupyr(试验代号SYN545192)是先正达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对小麦叶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且可以与多种杀菌剂复配,无交互抗性。其可能是先正达在研究sedaxane过程中,对苯基并环部分的优化得到。

Oxathiapiprolin(试验代号DPX-QGU42)是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哌啶类杀菌剂。其创制是源于默克公司专利W02005003128报道的具有医药活性的化合物(111),由于杜邦公司和默克公司的合作关系,所以杜邦在进行高通量筛选时也筛选了这些具有医药活性的结构,从中发现了具有较好杀菌活性化合物Iv,经过对其优化研究从而发现了对霜霉病有特效的oxathiapiprolin。

啶菌噁唑(pyrisoxazole,SYP-Z048)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噁唑啉类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小麦、黄瓜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25%乳油已取得登记,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用药量200~400g/hm2。其创制是在壳牌(Shell)公司早期报道的具有杀菌活性化合物Ⅶ的基础上,经优化得到。

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SYP—3375)、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SYP-3759)、烯肟菌酯(enestroburin,SYP-Z071)、烯肟菌胺(fenamistrobin,SYP-1620)及氯啶菌酯(tricyclooyricarb,SYP-7017)均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Strobilurins类杀菌剂,且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它们均是在现有Strobilurins杀菌剂结构基础2:metoo而来:丁香菌酯对稻瘟病、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等众多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毁灭性病害”苹果树腐烂病有特效,其20%悬浮剂已取得登记,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氟菌螨酯兼具保护活性和治疗活性,对白粉病有特效,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其对白粉病的效果远优于商品化产品醚菌酯,略高于唑菌胺酯;烯肟菌酯对黄瓜、葡萄霜霉病,小麦白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25%乳油已取得登记,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用药量50~100g/hm2;烯肟菌胺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番茄早疫病、梨黑星病、草莓白粉病、向日葵锈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同时,对作物生长性状和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提高产量,其5%乳油已取得登记,用于防治黄瓜和小麦白粉病,用药量40~80g/hm2;氯啶菌酯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黄瓜、甜瓜和小麦白粉病上有突出表现,且对作物安全,其15%乳油已取得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及小麦白粉病,用药量90~148.5g/hm2。2 杀虫杀螨剂 Pyflubumide(试验代号NNI-0711)是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螨剂。其创制可能是在研究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类似物的过程中结合杀螨剂腈吡螨酯(cyenopyrafen)结构,从而成功开发了pyfiubumide。

Heptafluthrin是优士化学开发的新型菊酯类杀虫剂。其可能是基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四氟甲醚菊酯(dimefiuthrin)结构上开发出来的。 嘧螨胺(pydminostrobin,SYP-11277)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基于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螨剂嘧螨酯的基础上利用中间体衍生化方法开发的新型杀螨剂,具有优异的杀成螨、若螨以及杀卵活性,优于嘧螨酯,速效性优于螺螨酯。 Afidopyropen(试验代号ME5343)是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和日本北里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虫剂。该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且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对吮吸性害虫如蚜虫、飞虱、介壳虫以及叶蝉均具有很好的致死效果。预计其将在2014年1月上市,可以用于蔬菜、果树、葡萄树、中耕作物以及观赏植物等。据报道其无论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很有效,且毒性很低。日前巴斯夫公司已经获得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的授权在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及市场推广。3 杀鼠剂

Cholecalciferol中文俗称胆钙醇,也称维生素D,,曾以ch01ecalcifer01作为杀鼠剂,近期又将通用名改为cholecalciferol。4 引诱剂

Rescalure是西班牙EcologiayProteccionASdcolaS_}司研发的红圆蚧(Aonidiellaaurantii)引诱剂。5 除草剂

Halauxifen(试验代号DE-729、XDE-729、XR-729)是道化学开发的2—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将来可能会以甲酯的形式商品化。其可能是道化学在他们自身开发的氨氯吡啶酸(picloram)和氯氨吡啶酸(aminopyralid)基础上结合杜邦公司近期开发的环丙嘧啶酸(aminocyclopyrachlor)结构设计而得到的。

Cyclopyrimorate(试验代号H-965、SW-065)是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哒嗪类除草剂。其创制可能是基于哒草特(pyddate)及哒草醚(credazine)结构。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知识产权是21世纪科技、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对建

>> 2014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第五届中美知识产权高峰论坛 聚焦“知识产权与经济转型” 关于举办“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交流会”的通知 2013年乌克兰、缅甸海外农化展会邀请函 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日程 3D知识产权高峰论坛在松江隆重举行 第十一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2002年绿色项目投资会暨中国知青论坛邀请函 中国化妆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打假会议召开 两会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特别邀请函 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邀请函 生活邀请函 盛夏邀请函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探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2012中美城乡发展论坛邀请函 陕甘宁振兴论坛邀请函 2013天府花城邀请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科技 > 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会议邀请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各有关单位:

知识产权是21世纪科技、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对建设创新型企业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农药行业围绕知识产权所出现的陷阱和纠纷越来越多,使不少单位陷入困境并损失惨重。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农药人才及相关生产设施,可以生产的农药品种已达500种以上,加工剂型几十种,制剂产品已近万个,已经成为全球非专利农药的最大生产基地。如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对自己进行保护,如何分析世界农药专利并确定正确的专利战略,同时发挥我国农药生产的优势,充分开发专利即将过期农药的巨大市场,是国内农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继2012年举办“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交流会”和“第二届专利过期农药的有效利用专题研讨会”之后,定于2013年4月18-20日在上海举办“2013年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与保护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商务部、农业部相关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专家、复审委专家,知识产权律师,国内外农药专家,农药行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巨头,信息检索专家与到会的农药企业领导、研发人员,农药研发单位的科研人员,生产经营者针对专利战略、创新农药的有效保护、如何获得有用专利信息、充分开发专利即将过期农药的技术与市场,以及遵守法规、防止侵权和如何严厉整治侵权行为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们还将在会议期间开辟专利技术交流、转让洽谈会,欢迎国内外农药相关生产、管理、经营单位,以及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会。

二一三年三月十一日一、主办单位

二、承办单位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三、协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四、媒体支持

《农药》、《农药市场信息》、《农药快讯》、《现代农药》、《今日农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中国化工信息》周刊、《中国化肥信息》周刊、中国化工信息网、山西化工网、中国化肥信息网五、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4月18日-20日(18日报到)会议地点: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君谋楼会议厅(上海市

零陵路345号)会议报到地点:上海徐汇国际行政公寓(上海市徐汇

区东安路255号)

六、大会议题1、强化知识产权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促发展

商务部 市场秩序司2、农药登记与专利保护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副处长 吴志凤3、近年国内外热点农药品种专利与市场分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总监 胡笑形4、中国农药专利发展战略探讨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吕龙5、中国农药专利现状分析及如何获得最佳的专利保护范围

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审查部处长 赵霞6、企业加速转变成农药研发主体的思考与实践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景梅7、新农药创制与知识产权

沈阳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刘长令8、农药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忠9、如何提高有效的农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 蔡志勇10、近10年世界农药专利概况与趋势剖析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农药技术经济发展中心总监 胡笑形 罗亚敏11、近10年GMC专利概况与趋势剖析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何军光12、如何利用专利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资深合伙人 耿小强13、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总经理兼植保(中国)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席

Mr. Rob Hulme (贺远波)14、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更多报告正在落实中。七、会议日程

4月18日星期四 15:00-21:00 报到(地点:上海徐汇国际行政公寓,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255号,电话:021-33988888)4月19日星期五 9:00-17:00 大会报告、专题研讨4月20日星期六 9:00-12:00 大会报告、专题研讨4月20日星期六 13:00-17:00 交流、参观(参观上海紫竹园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农药研发基地)

八、会议注册

会议资料及注册费:3000元/人。2013年4月1日前交费优惠为25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九、会议赞助

主办方热忱欢迎企业和个人对会议提供赞助,对赞助者将给予相应的回报和宣传,详情请与组委会联系。

十、会务组联系方式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邮编:100029);

联系电话:010-64444070

传真:010-64437115

Email:

联系人:王丽娟(手机:13910727276)

十一、汇款方式

请将会务费汇到以下帐户,并请注明“农药会议费”字样。同时将汇款回执单和参会回执单一并传真或邮件到组委会。

户 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开户行:工行北京化信支行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双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升级与农产品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植物化学保护理念与技术迎来了许多变革与挑战。一方面,为了顺应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的要求日益提升,不仅促进了绿色植保、精准植保技术的显著进展,也进一步消除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跨国农化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不仅在植保产品研发过程中投入多、进展快,其产品在我国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升。此外,重大生物入侵事件时有发生,这也要求对国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充分了解,实现及时预防与高效防治。以上发展态势,均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农药学领域人才展示了旺盛的需求。《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是我国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针对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方法与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植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程由赵善欢院士开创于1952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1-3]。针对植物保护专业相关课程的全英、双语化教学,许多高校也已进行了一定的尝试[4-5],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双语、全英教学形式并不等同于国际化的授课形式。如何将这样一门传统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国外植物保护前沿进展相接轨,培养顺应本领域国际化进程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是进一步提升《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效果与实际意义的重要教学改革议题,也是推动我国植物保护产业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有力力量。本文针对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进行国际化建设的思路进行探讨,分析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国内外相关学术资源与教学材料,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潜在限制因素

1.1学生状况。《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植物保护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英文读写能力。但是,不少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仍然是应对英语水平考试,缺乏专业英语词汇储备,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较低。此外,本课程涉及的专业英文单词数量大、难度高,导致教师在对英文材料进行讲授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英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不仅限制了授课内容的深度,还容易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整体教学效果。1.2师资力量。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是植物保护学科的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不少教师具备海外学习经历,对国外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也具有较高的熟悉程度。但是大部分教师的本科阶段学习依然是在国内完成的,并没有参与过国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因而在对课程进行国际化建设时缺乏可借鉴的思路与经验,且在专业知识表述、学习思路引导方面仍可能存在不足。1.3授课内容。国外高校与植物化学保护相关的课程内容常常分属农业科学、园艺等不同学科,课程也基于不同防治对象类型分别开设,鲜有与《植物化学保护学》授课内容完全对应的课程设置。因此,在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国际化改进时,依然缺乏可供借鉴的思路。当前全英、双语教学的常规做法,仍是将原本的中文授课内容翻译成英文,虽然有效地使学生对相关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述进行了熟悉,且在教学内容上依然保持在原有框架以内,距离与国际接轨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1.4教材选择。由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国外并无与本课程内容对应程度较高的原版英文教材。全英教材的直接使用,一方面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其阅读难度、内容深度也超出大部分国内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已有中文教材内容进行英文直译,也可能由于教师英文水平不足、缺乏参考材料等原因,在语法、表述方面存在不严谨之处,对教学效果带来负面影响。1.5授课形式。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国外常用的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已在国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6-7]。但是,国际化课程通常涉及大量英文阅读材料,大部分学生受限于有限的专业英语水平,很难有效地参与至互动或讨论环节。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甚至挫败,从而丧失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2《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参考思路

2.1与国际化接轨的建设目标。《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其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课程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扩展对国外植物化学保护行业发展焦点、前沿进展的认知,学会应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与探索,从而成长为符合植物保护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与双语课程建设相比,虽然同样注重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英语读写的等方面技能的培养,但其侧重点更偏向于对学习方法的国际化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综合使用国内外教学方式,还应教授学生主动获取国外相关信息的渠道,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仍能有持续性地自主获取相关知识。2.2英汉互补的教学内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国际化建设中,如何实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是至关重要的议题,也是其区别与双语教学的主要特性。《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发展已有多年,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徐汉虹教授主编的《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教材中,已经为许多专业名词的英文表述作了明确的注解[8],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专有名词的英文表述进行初步了解。可以考虑在本课程已有教学体系的框架外,在合适的切入点引入、借鉴国外专业书籍中的有关知识作为延展与补充,着重分析国内外在研究重点、实施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讨论,从而充分帮助学生在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熟识相关知识的英文表述,有效扩展对前沿进展的认知与理解,切实体会国际化思维的特点与必要性。一些可供参考的国外专业书籍与信息资源举例如下:2.2.1“IntroductiontoCropProtection”。[9]本书是由“美国作物科学学会教学提升委员会(theTeachingImprovementCommitteeoftheCropScienceSocietyofAmerica)”组织国外植物保护领域杰出专家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撰写的阅读材料,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植物保护的相关概念、技术及原理、系统构建等内容。虽然出版年份较早,但其深度、广度均比较符合学生在本科生阶段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初步通识本课程中基本概念与原理的专业英文表述。本书可结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学术书籍与科研论文,共同作为课程内容的参考与补充。2.2.2“ModernCropProtectionCompounds”[10]本书编者均来自国际顶级农业化学品公司,对农用化学品的研发、产业化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入的见解。书中通过“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个章节的阐述,针对主要农药品种的化学性质、作用方式、应用范围、工业化状况和商业产品等信息进行了详尽地介绍,不仅可以作为《植物化学保护》对应章节的扩展内容,也适合农药领域科学工作者的“一站式”参考材料。2.2.3“PesticideChemistry:CropProtection,PublicHealth,EnvironmentalSafety”。[11]本书内容主要来自于2006年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11届IUPAC农药化学国际研讨会的会议论文。多名国际顶级农药开发与使用领域专家集思广益,聚焦植物保护行业的新兴技术与聚焦点分别进行了针对性阐述,具体内容涵盖了农业发展、农用化学品的开发与管理、环境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全球性议题。通过阅读本书相关章节,有助于学生针对感兴趣的植物化学保护领域前沿热点进行深入了解。2.2.4国际农药管理信息官方网站。关于农药合理使用、环境安全方面的规定,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与标准,国际上也有一些明确的准则与条例,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标尺作用。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相关章节是最能体现出国际化差异的部分之一。教师可适时向学生介绍国外相关管理部门官方网站资源,如国际粮农组织植物生产及保护司、美国环保局农药信息网(https://www.epa.gov/pesticides)、欧盟官网农药信息页面等。授课时可以考虑将相关章节提前讲授,便于学生在课程早期便了解到建立国际化思维、了解国内外行业差异的必要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2.3灵活多样的授课与考核形式。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讲授形式,也是实现课程建设国际化的重点与难点。与国内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国外的本科生课程的授课形式通常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能力,不仅经常在课堂穿插互动讨论环节,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上也常常是开放性的题目,并且平时成绩在最终考核成绩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纲要,一些可供参考的形式如下:2.3.1海报制作。针对国际关注的植保领域热点话题或重大新闻(如生物入侵、新农药开发、食品安全问题等),可以让学生收集总结国内外相关新闻、政策动态、科研进展等信息,制作“专题海报”,面向全体学生及授课教师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学生与老师的提问。通过这种简约而直观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初步熟悉国外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还可以对课堂上习得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锻炼信息整理与表述能力,加深学习效果。2.3.2视频学习。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文视频,并在之后设置分组讨论环节或者请学生课后撰写评论,阐述观点。视频内容建议选取引发广泛国际关注的相关新闻,浅显易懂且能提出引人思考的议题,便于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产生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兴趣。来自于国际粮农组织库、国际知名新闻媒体网站等在线资源的相关视频,均可作为学习资源所使用。2.3.3文献翻译。良好的文献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术深造的必备技能。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的前言部分通常能够很好体现国际上相关学科的发展热点,且在研究现状、常用实验方法等方面都有概括性的阐述,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授课教师可以收集部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前言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初步锻炼学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当前学科研究热点问题的认知。2.3.4课题讨论。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组,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议题,给学生预留时间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储备,之后在课堂上阐述观点、相互提问并回应质疑。教师可以根据提问、回复的数目与质量给予一定分数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国际化进程虽然具有很高的必要性,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本课程进行国际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外教学科研资源与授课考核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仍能持续、自主、高效地获取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植保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家莉,易欣.基于本科学生分类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4):120-124.

[2],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1):237-239.

[3]兰亦全,林美珍.《植物化学保护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193-194.

[4]刘铜,侯巨梅,左豫虎.园林植物保护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2):19-20.

[5]王香萍,王文凯,李传仁.普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以长江大学农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9):89-90.

[6]巩文峰,卓玛曲措.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03):41-43.

[7]张永强,杨晓琴,肖伟.基于OBE理念的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2):69-70.

[8]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第五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9]EnnisWB.IntroductiontoCropProtection[M].Madison,Wisconsin,USA:AmericanSocietyofAgronomyandCropScienceSocietyofAmerica,1979.

[10]KramerW,SchirmerU,JeschkeP.ModernCropProtectionCompounds,SecondEdition[M].Weinheim,Germany:Wiley-VCH,2012.

[11]OhkawaH,MiyagawaH,LeePW.PesticideChemistry:CropProtection,PublicHealth,EnvironmentalSafety[C].Weinheim,Germany:Wiley-VCH,2007.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30年代初,化肥、农药的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标志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农业时代,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机械化作业强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耐肥品种的推陈出新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1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

1.1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

长期以来,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导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一直是农业及环境科学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化学肥料,尤其是水溶性极强的氮素化肥,不仅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冲刷到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中,而且可以通过降雨及灌水等淋溶到泉水及深井水中。农业生产活动被认为是硝酸盐污染水环境的最重要原因。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氮素化肥的超量施用,提升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从而导致了水环境的富营养化。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在粮田面积减少的同时,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面积迅速扩大。农民在经济作物上的投入远大于粮食作物,由此带来的农业化学污染也更为严重。

1.2作物的抗逆性下降,农产品的品质降低

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和氨基酸的含量,并使植物的细胞壁机械强度减弱,从而诱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如此,农业化学品的超量施用还可以导致植物收获物中维生素C、有机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的降低,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植物吸收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后,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现代农业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病、虫、草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为了尽量减少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不断增加用药量和不断使用农药新品种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杀虫剂的大量施用给害虫的天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使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努力陷入了一个“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的恶性循环。

1.3土壤肥力下降及土壤酸化

现代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土壤的机械化作业强度不断加大,由此导致的土壤水蚀和风蚀及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农田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而导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则是频繁的土壤作业造成的表土疏松及径流加剧等。

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除了容易引起土壤养分失调外,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土壤的渗透能力降低等,致使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

2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2.1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耕、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数量,提高土壤的渗水性,减少雨季的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抗水蚀及风蚀的能力,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全方位培肥地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免耕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它不仅适合于水浇地,更适合于旱地。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使土壤不断培肥,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的内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进行肥料运筹,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许多农民群众为方便起见,将全部或大部分氮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做基肥一次施入,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这种传统的施肥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肥效,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3.1革新地面灌水技术,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技术多为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破坏土壤结构,而且也是造成农业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可节水30%以上,而且可以降低田间湿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杀菌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便于浇水管理,而且使灌溉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60%,从而减少了水蚀,保护了土壤。

2.3.2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胁迫时会产生化学信号并输送到叶片,叶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胁迫的信号后会降低气孔开度或关闭气孔,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非充分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于振文等专家(2001)对高产小麦高效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后认为,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小麦生育前、中期适度灌溉,在保证适宜亩穗数和幼穗正常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抑制营养生长;后期补充灌溉,延缓根系及功能叶片的衰老,保证穗粒数和粒重。这样,就可以将传统的3~5水减少为1~2水,从而使灌水效益显著提高。

2.4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为了克服现代化学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壤酸化、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等负面效应,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以拒绝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为基本特征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与现代化学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现代化学农业栽培管理直接目标是作物,如使用化学肥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有机农业栽培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土壤,栽培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土壤生物(土壤动物及土壤微生物等)的需要,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达到创造健康土壤环境的目的,如使用有机肥的直接目的是为土壤生物提供营养,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并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情况介绍了消费者减少蔬菜农药残留危害的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们开始关注蔬菜的质量问题。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造成每年蔬菜总产量损失20%以上。各地在防治病虫害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由于大量持续的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蔬菜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突出。本人就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和消费者减少蔬菜农药残留危害的方法加以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应对策。

一、蔬菜农药残留的概念

农药残留(Pesticideresidues),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农药残留问题是随着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一些有机氯类农药却难以降解,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同时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度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由于农药残留对人类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

二、蔬菜农药残留标准

目前,我国与蔬菜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35项,涉及农药残留指标58项,农药52种,名称如下:对硫磷、马拉硫磷、甲胺磷、甲拌磷、久效磷、氧化乐果、克百威、涕灭威、六六

六、敌敌畏、DDT、乐果、杀螟硫磷、倍硫磷、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二嗪磷、喹硫磷、敌百虫、亚胺硫磷、毒死蜱、抗蚜威、甲萘威、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氰戊菊酯、顺式氰戊菊酯、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氟胺氰菊酯、三唑酮、多菌灵、百菌清、睡嗓酮、五氯硝基苯、除虫脲、灭幼脲、双甲脒、敌菌灵、异菌脲、代森锰锌、灭多威、克螨特、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甲霜灵、伏杀硫磷、2、4D。

三、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

目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其中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年使用量约占70%,毫克级的有机磷类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地。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不为人体所分解时,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各种病变。急性中毒,导致死亡、终身残疾。亚急性中毒:致癌、致畸(畸胎和畸形儿)和致基因突变(损伤生物的遗传物质,导致不可逆诱变的作用),损害人体的重要脏器。慢性中毒,农药残留更为可怕的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作用包括神经、生理、生化、血液、免疫和病理等方面。危及青少年、儿童成长发育,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神经系统失调,破坏人体器官生理功能,内分泌紊乱,引起妇女经血失调及面部生出各种斑痕。引发中老年人各种疾病。

四、减轻蔬菜农药残留危害的方法

农药残留有两种形式,一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一种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农药直接进入蔬菜、水果的根茎叶中。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去除蔬菜农药残留:

1、浸泡水洗法

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臭氧降解法

臭氧处理是现在应用较多的一种降解农药的手段。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有极强的氧化分解能力,臭氧在水中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瞬问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它可选择性的与化合物中杂原子发生反应,主要使农药分子化学键断裂,生成小分子产物挥发或溶于水中。由于大部分农药本身含有杂原子,所以容易被臭氧降解。它不仅能够破坏马拉硫磷、乐果等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烯炔、炔烃等碳链,而且对其基团有着强烈的氧化作用。这种打断连接键和基团氧化的双重作用使得上述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彻底改变,从而起到解毒、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

3、碱水浸泡法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次方法是有效的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物污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4、有机磷降解酶

有机磷降解酶可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表面残留的农药发生化学反应,能破坏剧毒成分的结构,使剧毒农药瞬间变为无毒、可溶于水的小分子,以达到果蔬的迅速脱毒,这种降解酶做成的洗涤液对环境不会有二次污染。使用发酵液和不同的酶制剂能有效去除农作物表面的农药残留污染,而且酶促反应速度快,专一性高,酶与底物作用不需要摄入机制。

上述几种化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去除果蔬农药残留,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我们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以达到去除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伟,高晓娟.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及预防控制对策.食品与药品,2005年。

[2]谢惠波,李仕护.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及去除方法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5[5]。

[3]宗荣芬,梅建新,刘文卫.去除蔬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研究.职业与健康,2004。

[4]君等农药毒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化学生命论文范文 下一篇: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