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1 17:19:48

农村住宅设计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1篇

人们在追求自我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老人的感受,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乡土观念的影响,在北京郊区还有我国的很多地方,子女与老人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但往往老人的居住条件要比子女的居住条件差,有些是由于子女对老人不够重视,有些是因为老人愿意把更加好的地方留给子女住,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老人居住条件较差,都说明了在建筑设计上缺乏对老年人口的居住设计。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多数农户家中都有一位老人,其次是有2位老人的,很多农户家中有2个50~60岁的家庭成员,说明老年化的农民人数增多。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会针对老年人建立长效的社会养老机制,但在这之前,老人主要还是靠家庭养老,为了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针对老人设计他们适宜居住的空间。

影响京郊新农村建设中住宅设计的因素

1国家政策

从2005年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事业的支持,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逐渐建立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等促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帮助北京城郊农村改善了居住环境,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农村居民都安装了太阳能,旱厕、火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造,国家还组织北京内高校教授与建筑设计人才对新农村建设做出指导,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改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口结构很不合理,依靠自身发展很困难,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为农村住宅设计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2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们居住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产业也间接地对住宅设计产生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第一产业扩散至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阶段,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也逐渐改变了手工劳动的方式,提高了机械化水平,第二、第三产业在北京郊区农村也得到了发展,据调查,农民家庭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达到42.9%,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占31%,单纯从事农业的人数仅占11.9%。农民的生产分化逐渐明显,有很多农民已经不再从事农业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家庭经济状况,人们有了较高的收入之后,就会提高生活质量,对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家庭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建筑设计也逐渐朝城市化方向发展。

3家庭观念

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喜欢住在一起,几世同堂的现象十分常见,家庭人口的数量众多,通过对42个农户的调查发现,家庭人口数量普遍为5人,占被调查农民家庭总数的l/3,人口数量3到4人的也比较多,总数超过5人家庭数量,三代家庭超过了被调查农户总数的一半,两代家庭占23.8%,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占11.9%。随着农村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减退,家庭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传统的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但是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家庭成员虽然表面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散,有一部分兼业家庭的存在,子女和老人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物质上都需要密切的联系,虽然年轻人在结婚之后都愿意和老人分开住,但实际上不希望与老人分离的太远,方便对老人的照顾,年轻人喜欢追求城市热闹的生活,老人们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放不下长久以来生活的环境,这才使老少分离,也有一部分年轻人不适应大城市生活,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物价不满意,不愿意去市里居住。

京郊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优化设计

1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地域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不仅仅是房屋形态的展现,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北京城郊农村住宅设计应该体现出地域特色。农村中很多地方自然环境优美,有的还具有历史文化,农村住宅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历史的优势,在利用自然、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设计住宅,在建设中应该保留原来的地形结构、历史遗迹,使自然环境、人文建筑、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和谐之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产的建筑材料,在住宅建筑中不妨利用这些本地的建筑材料,结合传统的建筑手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还能够节约外运建筑材料的费用。

2住宅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居住质量的需求

对农村进行住宅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民生活特点,一般农村家庭的住宅具备生产劳作的功能,能够在家庭中进行小规模的种植、生产活动,还要方便邻里之间的聚会,因此,住宅中一定要有院落,可以利用屋顶或者底层空间设计室外庭院。另一个较多行为的发生地是炕上,炕在农村住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起居、睡眠、用餐、待客的作用,人们普遍喜欢在炕上聊天,因此,对炕的设计也应该重视。住宅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居民一般相处比较融洽,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在住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为人们的交流创造足够的空间,在对住宅进行规划设计时,可以让农民参与进来,这不但更能够满足农民对住宅的要求,也能够使住宅更具有个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住宅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大量采用节能设计,节能设计主要是针对冬夏两季的节能,冬季保温,夏季降温。冬季的保温可以采用设置门斗的方式,用北向墙体做保温墙体,南向墙体做集热墙,南向窗户与温室结合,尽可能多的收集热量,并使热量尽可能小的散失,可以在传统火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新型火炕;夏季的降温主要是增加穿堂风,可以在南院种植乔木,达到遮阳、净化空气的效果,从而控制了气温。农村地区的建筑密度比较低,自然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自然资源,降低建筑成本。

4住宅设计应该重视对空间功能的设计

住宅空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点,针对目前农村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应该增强空间的功能性,农村住宅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功能、社交功能、环境与文化的功能上。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住宅在承担传统农业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承担副业生产、旅游接待等任务,在住宅设计上要考虑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重视人际交往,无论是亲戚之间还是邻里之间的交往都比较密切,农村住宅的空间分隔能够反映出家庭成员关系,同时满足社交活动的要求;农村住宅设计应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同时应该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为人们设计出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总结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丘陵地貌、新农村建设、景观设计

现有的农村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多数村落缺乏统一规划,趋于混乱,无法形成良好的村落人居环境;住宅建筑模式单一雷同,功能布局简单,房间面积不合理等。此外,目前农村建设正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提高科技含量、引入生态住宅观念对促进我国农村农宅建设、合理土地利用模式的演化及生态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从生物气候、地域基因及农居自身所具有的空间自在性特点等不同角度,综合考虑气候、环境、通风、日照、空间尺度等多种对农居设计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探索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模式。

一、生态农居适宜性技术

我们倡导利用生态农居适宜技术,来解决农村的环保问题,使农村住宅自身获得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由此提出以下四种适宜性技术:

1、被动式节能技术。阳光的应用、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庭院绿化。被动式设施应在户型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建筑遮阳,引导村民布置有效绿化,调节室内微气候。

2、生态建材技术。竹筒炭土墙。倡导发展新型建材技术,鼓励使用地方材料。

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的利用。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目前主要是针对太阳能利用,可分两类:太阳能应用系统和太阳能光电(PV)系统。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省家庭开支,减少当地环境污染。通过政策性引导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完成太阳能光电系统的设计,可为下一步的技术拓展提供平台。

4、环保技术。简易雨水回收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生态生活污水系统为例,推荐使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

二、布局

农村住宅的布局主要表现为住宅拼接组合的住栋形式,主要有独立式、联排式、公寓式三种(表1)。

表 1住宅平面布局形式比较分析

三、户型及院落空间

笔者提出适用于浙江地区农村住宅的典型户型,在符合生物气候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农户活动的各种功能需求,其平面布局特点如下:

1、起居室、卧室等生活空间置于南面,利于夏季通风、冬季采暖及防风。

2、厨房需考虑卫生及除湿条件,西面可提供最强日晒及采光,为理想位置。

3、走廊、楼梯间、浴室、厕所、玄关、车库等服务性空间,因为对室温、照明的要求水准不高,尽量安排在热电荷最不利方面,即东西两侧,或采光最不利位置,作为室内生活空间的缓冲空间。

4、储藏室、廊道等服务性空间,因对自然采光要求不高,设于内部。

此外,农村的居民对原有的环境和建筑存在一种附属的感情。庭院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融合,形成富含人情伦理的庭院空间。院落设计主要有内院和屋前庭院两种。内院设计利于改善住宅的通风条件,调节内院小气候;前院利于保证住宅的私密性和房屋居住质量。院落空间需要一定的围合形式,这种围合应当是一种半虚半实的状态,建议的虚实比例范围为:0.2~0.6。房屋一层架空,既能够容纳辅助生活功能和非常用的功能,同时可以起到防潮、隔汽、通风的效果,也能够在保持主题生活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架空措施来契合地形,使得建筑具有更大的普适性和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综合气候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住宅的舒适度。

四、住宅细部设计与自我调节能力

1、材料使用。笔者提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竹子、鹅卵石、粉煤灰砖等环保材料,以减少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压力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利用当地盛产的毛竹、刚竹作为护结构的隔热材料、屋顶绿化材料及立面装饰材料。

2、表皮处理及遮阳。针对现有农村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竹子这一特色地方资源,结合现代工艺,制作新型建筑构件,并利用竹材的功能特点实现良好的遮阳、保湿、防水效果。可设计固定和活动的两种表皮处理方式:以密排竹片作为外墙保护层,并形成空气间层,提高墙体的绝热性能。部分外墙用可垂直移动的竹条包裹,可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随意调节光线。

3、通风设计及细部节点做法。在建筑构造上,通过对中庭、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利用热压原理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效果。细部节点做法可以充分体现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并且通过富有实效的做法可以达到通风、遮阳的良好效果,如外墙、屋面构造。结论现有农村建设往往缺乏或没有总体设计,对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生态环保的规划正符合当前农村建设的现实性。农村建设应抛弃以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方式,而采用自然和谐、可持续的方式。对于当地传统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应吸收传承,以体现其地方特色。

同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也形成了特殊的建筑条件和风格。在充分考虑以上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生态农居适宜性技术、住宅布局、户型及院落空间和住宅细部四方面对农宅进行设计研究,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结合村庄范围内的河流、湖泊、山丘等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3篇

我国的建筑设计重心依然在城市,农村住宅的发展远远滞后城镇,规范针对的对象也主要为城镇建筑(《民用节能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明确农民自建低层住宅不适用),新研发的各种节能产品,资源回收系统也因其高昂的价格并不能在广大农村推广,地处我国广袤大地上的农村住宅成了可持续生态设计中的盲区,这种现象在南方地区尤甚。当全中国打出“节约中国”大旗时,建筑师是否更应该关注占全国人口3/4的农民兄弟“住”的问题呢?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使得生态建筑为全人类所关注。生态建筑对于建筑理念、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从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出发,全面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和健康舒适要求,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筑模式。我们的农村住宅设计,确切定位为小康农居设计,生态型农宅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了不少农村住宅项目,04年长沙市农村小康住宅设计中对生态农居作了尝试,当时的构想还很不成熟,这几年的积累完善,也总结了不少设计心得。

1传统民居经验延续和发展

我国南方传统乡土民居积累了几百年的经验。结合自然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极低的能耗创造了宜人的室内居住环境,与城市住宅相比,具有明显的热舒适及节能优势。

南方多丘陵的地貌诞生了不少坡地式的民居形式,比如湖南湘西吊脚楼、四川山地住宅等,这种形式除了避潮通风良好,同时合理利用地形现状,通过场地和建筑的良好结合并使设计和施工策略统一起来,从而获得更多的舒适和更大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运用可持续的场地设计理念,谨慎对待建筑,最小限度甚至不破坏自然环境,对现今小康农居设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南方民居经常采用的深檐有很好的遮阳效果,在设计中也可加以借鉴。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节能设计侧重面南北也不同北方抓冬季供暖期节能,南方抓夏季空调期节能。因此南方建筑为了通风避热,大多比较开敞,围护墙体多轻薄,夏天是没问题了,可是冬季一来,采暖很是让人头疼,特别是在像湖南这种四季非常分明的夏热冬冷地区。南方建筑外墙通常不如北方的厚重,热阻较小,热量损失较大,而且室内没有供热设施(北方冬季一般采用集中供热系统或火炕、火墙、地炕等取暖设施),导致冬季室内寒冷,即使采用火炉等供热,也由于保温措施不完善使热量通过热对流、热辐射流失。这些民居上的热工缺陷需要在未来的设计中弥补。

传统民居要提高和发展,达到新时期小康农居的标准,需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设计实践,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扬长避短,使传统的民居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资源回收及有效利用

建筑物的资源利用:要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也就是说,要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程度、消耗降低至最低程度。此外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减少建筑物的污染排放,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实现绿色平衡。

资源回收利用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一些成果已经运用到实体建筑设计建造上。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就是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绿色办公室。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国内农村现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应该有“中国特色”。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湿润、雨水丰沛,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适当的收集和储存系统以加大对雨水的利用。将从屋檐流下来的雨水,以及经沉淀池处理的山坡(地表)雨水收集到集水池,采用自流或加压泵送作为绿化用水、冲厕用水、道路浇洒、洗车、扫除用水、景观补充用水及空调冷却用水补水。另外粪便和污水则可收入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农田或花木施肥用。

3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这其中主要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而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空调使用也加大了电能消耗,因此提倡建筑节能,要重视人文方面的内容,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尽量采用自然生态型的方式节能,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等。采用清洁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1太阳能

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目前,在我国农村利用太阳能最多的是热水器的应用,它具有安全、经济等特点,我们应该把它列入到建筑设计中,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且可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丰富,更加美观。对太阳能的利用还表现在对窗户的设计,合适的窗户设计不仅用于采光通风,还可以控制内部空间与室外环境之间热量传递。例如采用适当数量和类别的朝南玻璃窗和设计合理的遮阳装置,冬季允许热量进入建筑物,在夏天则拒绝热量的进入。合理的设计还可以起装饰的作用。

3.2积肥和沼气

沼气是我国农村中最有前途的廉价能源之一。人畜的粪便、植物的茎叶和垃圾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湿度和密闭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甲烷(即沼气),可供家庭煮饭、点灯、发电等等。沼气池容积可根据每户人数决定,其位置靠近厕所或牲畜圈,使粪便自动流入池内,方便管理,有利于保持池温,提高产气率,改善环境卫生。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

3.3自然空调

南方夏季空调使用率高,农村不能象城镇无限制使用电空调,容易导致“热岛效应”,既不环保又不经济,我们可以在设计中结合项目现状条件,量体裁衣,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可以夜间通风方法在夜间引入室外的冷空气,通过冷空气与作为蓄热材料的建筑维护结构接触换热,冷却建筑材料,达到蓄冷目的,此时的室外冷空气就可视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结合南方丘陵地貌的坡地农居则可以利用地形,设计一个送风和拔风两者合一的通风井道式“土空调”。通过对半地下室和庭院“地冷”(相对地上较低的温度)的利用,在半地下室的外墙设置通风口,外部空气从南向平台或阳台兜风进入地下水池下部,经迷道冷却的空气通过风井送入客厅和各主要卧室,充分做到节能,使房子真正会呼吸。升温后的热空气通过拔风井从屋顶排出。风口采用可调百页,以保夏凉冬暖。此外建筑外墙也可采用通风夹墙的做法,更利热量散出。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用水空调代替电空调制冷,也可以简单采用蓄水屋面降温当然自然空调只能是调节室内温度措施之一,不可能依仗自然空调满足整个建筑四季调温功能。自然空调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没有自然风的时候自然空调将难以形成;二是仅靠地冷和水箱底板的水冷提供的冷源有限。针对以上问题,对策是:一是加轴流进风机,当没有自然风或风向不好时,启动风机(风机启动时,自然风进风口的可控百页关闭);二是送往各厅室的风口均可控,让有限的冷却风集中供给某一空间,白天主要是客厅(客厅与餐厅之间宜加帘幕,以限制供冷空间),晚间为卧室。

4建筑材料,构造措施的选择

仔细选择建筑材料可以减少能耗和浪费,增加人体舒适而又不用付出高昂的环境代价。有效地场地选择可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在可能的地方使用旧材料。选用新材料建设时要考虑最少消耗,避免浪费,并考虑可再生性(材料是否可以“生长”或自然地添满)、可持续生产(资源是否会过快的用光)以及材料的可回收性。例如:木头是可再生和可回收的,但有些木材的生产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是不可持续的:自身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就地取材。废骨料、矿渣粉、粉煤灰,甚至栽培花草的小陶粒,都将成为水泥的完美“替身”:蒸压粉煤灰砖或粘土空心砖的运用,将大大减少粘土需求量。

农居采用的材料及构造技术更应该与经济挂钩,过分高昂的新材料和技术不适合作大范围的推广,不顾实情的浪费就更加不可取。门窗的节能可以不采用高价格的节能门窗,在开始设计时就可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控制窗墙比: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这些简单可行的方法,从细节处体现可持续精神。

5转变观念,让绿色小康农居成为可能

实现绿色小康住宅需要一个认知、承受及完善建设的过程。

广大农村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的自然、半自然经济格局。农民或多或少存在保守排外、小富则安、故步自封、专制甚至愚昧等意识形态。农民的思想观念未能得到转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禁锢。农村住宅很难有比较系统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也就很难有推陈出新,整个农村住宅建筑市场更不能有长足的发展。

此外作为决策者也应该提高认识,加强交流,不能只重眼前地认为生态型(或称绿色)农居先期投资过大而敷衍了事,笔者曾经作过几个农民安置小区,由于投资有限,不可能奢谈舒适美观可持续,“小康”远没达到,只能算是解决“温饱”,不能不说遗憾。我们决策者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权衡其未来带来的巨大回报,不是具体物质上的,却真正福泽后世。小康农居的建设更应该统一规划,小康住宅是农村整体居住环境建设的一项综合工程,除了住宅本身,还要有其配套的设施建设,例如燃气、村路等方面的建设。

作为设计师应该切实为农民考量,以人为本,不应该只追求建筑造型上的新颖独特而忽视了能源的浪费。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

全民观念转变了,经济上去了,绿色建筑的推行才有保障。

6结语

对于南方生态型小康农居设计探求还只是初步,还有很多不足。在我国生态农居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实例和经验。张家港生态农村建设,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针对张家港地区的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建成农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庭院种植、房屋种植等融为一体的生态农宅区,使生产、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生活中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都用来发酵,所产的沼气用来发电、烧饭等,沉积物用作农家肥。这样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垃圾的排出,保护了环境。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策略

新农村的住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处的环境贴近自然和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再加上使用功能复杂,因此,要做好新农村住宅的规划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新农村住宅的特点,并在设计中认真地加以体现。

一、农村住宅的特点

农村住宅建筑,既是生活建筑也是生产需要,其特点如下:

既是生活用房又是生产用房,要求有一部分室外活动场地和产品、工具的贮藏室;建筑材料应强调以地方材料为主,不能不加分析的套用城市住宅的结构形式。由于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建筑的地方特色比城镇住宅更为明显。

二、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现状

(一)住房建设缺乏必要的布局规划

缺少村屯建设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差,道路路况不好,造成村容、村貌差的现象,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均建设用地过大,超过规定的标准。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建设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广大新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公用设施配套,这些都无法保障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农民住房缺乏必要的功能区分

目前,农民住房布局不尽合理,形式单一,功能落后,浪费严重,是农村建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建房大多数是自己摸索着建,房子虽一次比一次好、一家比一家好,但住宅设计不合理,给采光、通风、排水等留下隐患,致使房屋更新换代速度快。同时,有的农户生活用房和生产用房常常合二为一,卧室里存放粮食、杂物,住宅连着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现象到处可见,严重影响卫生状况的改善。

(三)农村住房缺乏质量认定,建房质量整体欠佳

目前,农村修建住房一般都是凭借经验和建筑施工常识进行,整个建房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工程质量认定,农民建房几乎都没有正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大多是个体工匠组成,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专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缺少必要的质量监督,加之部分农户建房用的是旧房子拆下的建筑材料,质量较差,导致安全保障系数低,抗灾能力较差。

三、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的策略

(一)新农村住宅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对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短缺性;新农村规划应该以土地的集约使用为宗旨,以节约尽可能多的土地,为农村长远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1.道路建设要做到系统合理、科学

道路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今后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来确定道路的规划,采用数学方法,经过科学分析调查,计算现状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来建设合理的路网体系。

2.提高绿地覆盖率

绿地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小康,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及工业将不断的得到发展,而使得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大绿地的覆盖率,合理布局,将会使一些小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被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这是保护生态环境一个简便有效的途径。

总之,集中规划便于实现道路硬化、亮化、水源净化、村庄绿化等整体美化。大大缩短了村村通公交的进程,改变零散住户出行难的局面,同时也减少了通电、通水、通有线电视等对物质资源的浪费,有益集中完善附属配套设施建设。

(二)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

村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其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等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传统特色。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数千年古老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农村住宅规划中,要注重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协调好与旧村的关系,使新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与旧村能有机衔接,实现新旧村落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

1.坚持人居与自然和谐,避免破坏生态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农村农业生态。不搞过度的“硬底化”工程,不轻易推山、填塘、砍树,尽力保护自然的原生态。要注意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应注意生活、生产和工业用地的适当分离与合理布局,防止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者有了新村没了新鲜空气。

2.应充分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做法

地方材料大多适用、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做法能使建筑周围的景观和环境彼此融合,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这样做,能赋予新农村社区住宅立面造型以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因此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应尽可能挖掘和使用地方材料,逐步探索出适合地方材料的建筑艺术造型和表现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社区住宅风貌。

(三)要适当兼顾农民生活习俗

以农村目前的文化习俗来看,有着很多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其一,农民空余时间多,居民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多。其二,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收获过程中的晒谷场、打谷场和粮食贮存仓库占用一定空间。其三,随着农村机械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在生产和生活的配套设施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表现在农民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因此,在村庄规划尤其是农民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要尽可能考虑到农民茶余饭后及劳作休息纳凉、农民生产和交通工具存放、农作物晾晒、存储以及儿童活动游戏等场所的设计与布局因素。

(四)户型设计

在户型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在大中户型入口处均设有传统型式的堂屋,每户人家分别设有前、后两个院子,前院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后院主要以种植为主;每个户型中均设计有较大朝南的露台,充分满足居民对晾晒的要求。其余功能均做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不互相干扰、交通顺畅,客厅与餐厅、厨房空间配置紧密协调,有直接采光,并保证了日照的要求。

(五)立足营造完善的社会服务环境,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新农村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乡村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农村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村庄住宅规划中,根据居住规模设置垃圾存放点,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委托专人清运和处理。村民家畜各家应规划饲养场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养,以免粪便影响卫生。

(六)规划设计要强化和谐性

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设计村庄规划必要征求当地的农民意见,使规划设计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设计过程,从而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四、结论

总之,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走城市化的老路。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的自我完善,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建设的可持续的规划之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繁荣,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以达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刘文新:《农村住宅庭院规划设计浅谈》,《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2年第1期。

2. 许明理:《乡村住宅的规划设计》,《住宅科技》,1990年第8期。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5篇

关健词:农村住宅;生态;低能耗生态策略

中国一直以来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村生活、经济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同时这也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评定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农村生活的居住水平对于该标准的影响极大。所以现目前对农村的居住,进行生态改造以及节能低耗改造,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农村拥有低能耗的生态住宅以后,不仅能够方便农村进行能源的使用,还能够使得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农村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1 农村发展低能耗生态住宅的有利条件

和城市目前的发展程度相比较而言,农村在生态建筑和节约能源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来说,低能耗的生态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并不复杂,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这一理念,正确的运用和实践。同时采用良好的技术来具体的实施到住宅修建过程中。此外在低能耗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周边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年气候变化趋势、常年风向资料、热工分区、太阳能辐射程度、地质地貌、水资源等大量详细情况。并设定调查后就能良好的掌握其农村周边的具体情况。并且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低耗能生态建筑的设计、规划。

1.1 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

区水资源和植物较为丰富,能够良好地利用环境改造的方式,来对农村的环境进行治理,从而使得农村获得更好的能源环境。

1.2 可利用土地比较宽裕

可以将日前分散的居住地进行集中布置,提高上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上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小配套集、结程度低、资源浪费的现状。

1.3 可利用的再生能源种类更多

在农村,除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还可进行沼气利用、秸秆气化等技术,更可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

2 设计实践

2.1 利用沼气

在某庭院的西北角设一体积为8m3的沼气池,可基本满足住户日常烧饭等需求。沼气利用在我国农村经济可行。一个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m3左右,造价仅千余元,而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800~1000kg煤。沼气相比液化石油气每年可节约燃料费500元以上,两年就可回收投资成本。

2.2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方案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南向屋面上设置了太阳能集热板,并根据纬度计算出最佳得热屋面倾斜角度,南京地区最佳角度为300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村低能耗生态住宅中运用可为住户提供日常热水。经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约2700度,以每度电0.5元计算,可节省电费开支约1350元设计时还考虑了太阳能装置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不但不影响建筑外观而且能为建筑增添了技术色彩。

2.3 通风与采光技术

为了能够使得房屋内的通风效果更好,在进行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农村风速、风向等因素,对于建筑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找出最佳的对流方案。在剖面上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既空间内的封到能够形成上下贯通的形式,这一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温差换气以及通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方法加强建筑内部的空气对流以后,就能够使得建筑在炎热的夏季获得较低的室内温度,使得室内的空气环境能够更加的舒适怡人。这一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调的运行时间,达到了能源节约的目的。

实际上采光和通风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不但保证了各房间都有好的采光面积,同时通过设计侧窗把南向的阳光能够引入北向居室进行蓄热从而改善了兴通住房北向房间冬季阴冷的缺陷。

2.4 地下室蓄热蓄冷

方案考虑在餐厅下设一地下室为整个建筑提供一个稳定的蓄热蓄冷空间。通过与上层餐厅和客厅的空气交换,可使上层房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冷热环境,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提高舒适度。因为地下温度年变化量非常小。进入地下1m以下,温度基本保持稳定。

2.5 遮阳与绿化技术

建筑遮阳是一种传统的技术手段,遮阳设置也是建筑设计中小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夏季白天需在建筑南向及东西向遮挡太阳的辐射,避免建筑得热过多、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一般住宅设计中建筑师都考虑设置遮阳板、遮阳罩与绿化遮阳。

3 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3.1 放眼未来,设计百年建筑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低能耗发展情况来,国家应当针对这一项目拿出专门的资金。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极为优秀的低能耗住宅设计,将这一类设计方案编制成为农村低能耗设计住宅的图集。但是在对时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必须要加入高抗震性能元素,而建筑设计师在对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当地农村自身的相关政策、地质地貌、法规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之后,才能够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整个建筑设计的方案必须要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作为最高的出发点以及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3.2 科学规划,创造和谐环境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各个乡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不再要求,使得的不同家庭元素的农村家庭能够居住在最为适合的建筑结构之中。同时整个农村的住宅建设方案,可以分为改造以及重建这两个主要的部分,其期限可定是定为设定为两年、五年、十年等,分阶段的住宅建造方案。

3.3 严把质量关

主管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二检制度,建立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审核一体化的管理制度。选择坚固、耐用、无毒、无害、隔音降噪、先进、符合标准、无污染环境的绿色建筑材料。不仅要有政策控制,还要有监管部门把关,对每一个程序按优良的标准进行全而监管,严防质量通病,查出问题及时解决。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在农村建立起一整套的生态住宅圈,使得农村的自然资源使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保持和谐性,这不仅仅需要农村的大力建设,还需要城市的共同努力。新农村生态住宅的建设还有很长的道路,还需要各方面不断的努力才能够使得这一目标实现,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好家园丛书编辑部.新农村风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2]陈秀石.绿色环保家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负荷 ;负荷分析法; 功能区 ;等电位联结 ;弱电线路

现在,农村随着电力企业几轮农网改造和电气化村提速推进;已构成了“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格局。笔者一直在农村供电一线工作,对影响目前客户安全可靠用电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农村住宅内线路和设备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用电负荷需求,造成客户停电和故障时有发生。当前,国家正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新农村向城镇化快速转变,农村住宅正快速走向城市化,其主要标志就是农村住宅楼房化、商品化。为了更好的适用农村城镇电气化村的建设,解决农村客户用电可靠率低和因电引起事故瓶颈问题,其住房内用电线路和设备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的安全可靠使用和开发商的切身利益,因此,农村新建住宅的电气线路等设计更应引起设计人员和住户的重视。

一、每户农村住宅内计算负荷的确定及电度表、主断路器、进户导线的确定: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导线和设备的最主导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假定负荷,“计算负荷”产生的热效应和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因为我们所选用的导线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为:0.5h,故只有持续时间在0.5h以上的负荷值,才有可能构成导体的最高温升。我们将一年中最大需用电能设定为:Pmax。根据历史资料,一年中最大需用电能一般出现在夏季和冬季的7、8、9、12、1、2月份。再依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满足人们最大限度方便的前提下,可能同时使用的电器设备有:灯具—200W、电视机—100W、电脑—100W、电瓶车—200W、空调—2300W、电冰箱—150W、电磁灶—2000W、电饭煲—900W、饮水机(台式制冷)—100W、抽油烟机—50W、洗衣机—200W、微型水泵—750W。它未知电器—500W。

根据所列电器容量可知,能够同时使用的电器容量为:7550W;

?我们可以采用“负荷分析法”来确定农村住宅的需用电能平均值和电流值:

由上面分析可知:Pmax=7.55kW;

故可得:Pav = K Pmax =0.6х7.55=4.53kw,查表取K=0.6(k—为利用系数)

则: ?= Pav/Ucosφ=4530/220х0.8≈25.73A (查表取cosφ=0.8)

由于末来能源渐缺,国家将对能源加大保护力度和、节约能源措施实施(如:阶梯电价的逐渐推行等),人们的节电意识会明显增强。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现状,对于普通的居民来说,三室一厅是可以满足使用的,也是当今农村住宅的一种主流,?虽然四室二厅和两室一厅的面积与三室一厅的面积有区别,但用电设备并不一定相差太大,故不一一区别,以此类推计算,该容量预设5-10年内不会突破,预取4-7kW。也许会有少数住户在使用时偶而会出现负荷过大断路器跳阐的情况。这虽然会给住户带来一点麻烦,但总的算起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偶而出现的大负荷用电而将整个农村住宅电气设计的标准提高,与之比较起来显然很不合算。因此,们将负荷定为4.53kW考虑的是一种普遍现象,是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的。如果偶尔遇到过大的负荷,只要切除一部分用电设备就可以了,况且该种情况并不多见。

我们可以查到家用电器的功率因数为:0.5-0.9,故将总的功率因数设定为:0.8,则计算电流为:25.73A,因此,主进线断路器的整定值可以定为30A。根据计算电流值和断路器整定值可以选定进户线为:一支芯470V BV(2х6+1х4),电度表为:10(40)A。

二、农村住宅支线回路的划分:

前面我们将农村住宅的计算负荷以及电度表、主断路器和进户线规格进行了探讨,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各支线回路的情况。

目前,我们设计的农村住宅中的电气管线有:照明、插座、空调、备用线路、弱电线路,有的还提议将厨房、卫生间的插座再单设管线,这样就共有六路管线进入居室,管线均用PVC管穿线敷设在墙内。同时,居室中照明的用电时间是最长,但同其它家用电器比较起来其容量却是较小的一部分,并且随着节能型灯具的推广,照明支路的负荷越来越小;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升和“家电下乡”种类扩大,电器品种越来越多,居住环境也要求逐渐提升,故对房子的装修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每间房内可能拥有的电器设备。卧室:灯具、电脑、电视、空调、健身器械等;客厅:灯具、电脑、电视、饮水机、空调、健身器械等;厨房:灯具、排烟机、冰箱、电饭煲、电磁炉等;卫生间:灯具、排气扇、微型水泵、洗衣机、电热水器、电吹风、卫生设备;(上面房间的电器设备只是按人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大致列举一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容量较大的电器大致平均分布于每一个房间,因此我们可以将农村住宅的支路分配作一些相应的调整。

即将农村住宅内的支路管线按功能区设置,并且每一支路均装设漏电保护器,同一功能区内的所有电器均接于该功能区内的支路上。?以一套三室一厅的单元为例,其所需的回路数为: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在划分功能区时我们也可以安承重墙来划分,因为居民在装修时承重墙是不能动的,而非承重墙有可能被拆掉,这样就可以保证住户在同一功能内随意改装,对其它功能区均无影响。

三、配电箱的布置

我们在农村住宅电气的设计中,通常是将每户的表计置于楼梯间或楼墙外,在总表箱内只放置电度表,将每户的分支回路断路器置于户内配电箱,户内配电箱安装于室内易操作的地方。这样,使入户的管线简单,其余的管线则完全在室内布置;其次是为住户的操作带来方便。

四、室内灯具、插座及开关的布置

灯具、开关的布置:灯具、开关基本上按传统的布置方法,但公用地方(楼梯间)应设置声光控灯,客厅、卧室的开关易采用双联控开关。

插座的布置:插座在农村住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布置插座是参照建筑专业提供的家具布置图,但是,将来的住户并不一定按照建筑设计安排的方案来布置家具,因此,有些插座设计时是合理的,而使用时却很不方便。不要单以安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来安排插座,而是尽量的多安排一些插座,总的造价增加不了太多,却给住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农村住宅内的插座应全部设置为安全型三孔插座,少用二孔插座,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应加上防潮盖。

①卧室:卧室除有窗户外的三面墙上均设置插座,插座距地0.3m。在有窗的墙上距地2.3m设置空调插座。在阳台上距地1.8m设置一插座。

②客厅:客厅是电器布置较多的地方,并且也是人们活动较多的地方,我们所设计的插座往往被沙发或其它的家具挡住,故客厅中应在每一面墙上均设置插座,柜机空调要安装随机带专用插座,注意在面积较大的墙上应设置两组以上插座。

③厨房:应设置冰箱插座(距地1.4m)、抽油烟机插座(距地1.8m)、换气扇插座(带断路器距地1.4m)、电饭煲插座(带断路器距地1.4m)、其中换气扇插座均加装防潮盖。

④卫生间:应设置洗衣机插座(带断路器距地1.4m)、镜箱插座(距地1.4m)、微型水泵插座(距地1.4m)、视情况安装电热水器插座(带断路器距地1.8m)。均加装防潮盖。

结束语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设计;节能和生态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相比却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木混合结构、砖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镇、村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较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使得农村的住宅建筑几乎没有抗震的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以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梁、板承重构件在支座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应尽量不超过3.6 m。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下图片是具有抗震、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形式。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就地取材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既能够体现地域性住宅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习惯,又能够大量的缩减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获得经济与文化双赢的效果。

三、结论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绿色住宅;绿色农村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飞速发展的村镇建房与无限膨胀的建筑能耗及相关问题,如节地、环保、节能、节水、废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绿色住宅必然成为新农村住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

1农村绿色住宅的相关概念

1.1农村住宅

农村住宅,通常是指从事农业的农民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住宅区和经过科学规划的乡镇住宅区,它体现了自身久远的历史演进过程、地缘地貌特征、地域风土以及住宅主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等。

1.2绿色农村规划

绿色农村规划设计是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既注重当地自然生态的保护,又注重绿色乡建;既注重传承农村、农业文明的绿色环保传统,又注重现代生态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无论是村庄水系、道路、产业规划还是家庭住房建设、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种植养殖方式优化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1.3绿色住宅

2006年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o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arology)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麦克哈格(Ian L.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使德国成为生态建筑和建筑新技术的展示地,开发的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巴姆菲尔德(Bramfeld)村就是德国一个典型的生态村,村中利用太阳能、节能、节水和材料绿色化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除了太阳能采暖之外,该村为了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还采用了遮阳、屋顶植被化、雨水收集、强化墙体保温与蓄热相结合等技术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建筑师戴维·皮尔森(David Pearson)在其著作《自然住宅手册》(The Nature House Book)中明确了盖娅住区的3个设计原则:一是为星球和谐而设计;二是为精神和平而设计;三是为身体健康而设计。

199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以及美国环保署开展了一项“ERG计划”,考察建筑产品在其用于建筑之前和之后对环境的影响,它涉及从材料的制造、安装、使用,到它们在建筑被更新或废弃后的再利用,以及循环再生或抛弃这一全过程的评价。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Brenda a nd Robert Vale)合著的《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中提出绿色建筑应具有6项原则,即: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能源材料的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基地环境、整体设计观。1993年,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Guiding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sign)一书提出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995年,美籍荷兰建筑师西姆·冯·德·莱恩(Sim Van der Ryn)和S·考袄(Stuart Cowan)合写了《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一书被誉为建筑学、景观学、城市学、技术学方面的一次革命性尝试,提出了5种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成果来自然环境;生态开支应为评价标准;设计结合自然;公众参与设计;为自然增辉。

日本在绿色建筑方面提出了“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与“环境共生住宅”的概念。如“经堂杜”环境共生住宅是以环境共生为目标,基本手法是采用自然能源设计,有效地发挥自然能源设计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户外充足的环境潜能。

2.2国内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 “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

2001年,建设部通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及技术导则;2001年开始实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1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专家就黄土高原生态居住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我国生态建筑又一突破性成果。另外,北方严寒地带节能研究,以及生态城市的规划、西北地区传统窑洞的改造、生态厕所、太阳房、掩土建筑、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等都显示了我国在生态建筑理论及实践上的不懈努力。2006年6月,建筑部颁布了国家标准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此标准成为我国第1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的国家标准。

与此同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相继,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正式启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结束了我国依赖国外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评价的历史。

2005年9月的《建筑学报》杂志中《北方农村生态屋设计实践》一文通过对北方地区传统民居与生态屋进行的同步测试、评估与比较分析,验证了生态屋生态技术的有效性,为北方农村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9月《华中建筑》杂志中一篇文章《绿色建筑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中德合作设计绿色住宅示范工程方案》介绍天津大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科研的研究项目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新村绿色住宅示范工程,该项目通过对石板镇镇山新村的规划与单体设计,以低价、节能、可持续为目标,探索绿色建筑技术在村镇住宅建设中的应用,为我国今后大批量的村镇住宅建设打下了基础。其他文章如:2006年《建筑学报》杂志的《农村低能耗生态住宅设计理念与技术》、2007年《建筑与文化》杂志的《黄土高原新型窑居建筑》、2007年《建筑科技》杂志中的《山川乡——新农村绿色建筑创新范例》等。

除此之外,2005年天津大学曲静的硕士学位论文《小城镇绿色住宅研究及示范工程设计》中列举了调研所得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全国不同热工分区典型小城镇住宅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还详细介绍了依据这些成果进行的该课题的示范工程设计(选址在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并对我国绿色住宅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聂晨的硕士学位论文《农村生态建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绿色建筑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当代实验建筑和传统乡土建筑的同时,通过参与相关设计及实地建造实践,以期为中国当代建筑特别是与土地息息相关的农村建筑探寻可行的实践方法。其他的文章如:2006年东南大学李涛的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安吉农村集中居住区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张震的硕士学位论文《临沂市城镇绿色住宅的设计研究》、2007年天津大学孙大鹏的硕士学位论文《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绿色住宅建筑技术初探》等。整体看来,这一类文章中针对农村绿色住宅的设计有指导作用。

3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住宅建设,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在不断加大。农村绿色住宅发展受到种种问题的限制。

3.1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一是炒作概念。绿色住宅被作为一种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策略,借此概念炒作提升房子的层次和品味;二是绿色住宅不是当务之急,现阶段无法实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三是将绿色住宅等同于住宅加上绿化,片面地认为住宅周围绿化率高的就是绿色环保的;四是将绿色住宅等同于健康、无污染住宅;五是绿色住宅增加了造价和管理费用,代表着时尚和前卫,是一种高档的奢侈品,根本不适合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农村建造。

3.2缺乏系统研究和设计

由于我国绿色住宅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本专业角度出发,缺乏各专业间的合作和交流。而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整体考虑,设计师更多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基本完成后才去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单一地追求建筑节能或是绿化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整体可持续性的提升。

3.3缺乏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有关绿色住宅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绿色住宅设计的理论阶段,设计原则、理念以及策略方面,还有涉及了一些国外先进绿色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针对农村地区的工程实践研究则很少。

4发展建议

农村绿色住宅建设中也有不少成功之处,如:结合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对建筑单体进行节能设计研究;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和材料;有些学者提出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设计绿色住宅的理念等。但我国的农村绿色住宅的发展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创新观念。用绿色生态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统领农村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农村住宅;二是政法管理。依据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健全农村住宅建设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引导农民依法建房,将农村住宅建设的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三是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施工的科学程序指导农村住宅的兴建,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现集约用地,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四是旧房改造。我国农村现存大量既有住宅,实践证明,通过加固和改善性改造,可以修旧如新、延长使用寿命、节约农民资金和减少资源浪费;五是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美、韩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农村住宅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开发了不少新技术,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尹振国,覃永晖.日本农宅建设对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8(6):199-200.

[3] 宿天彬,吴英光.新农村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初探[J].规划师,2006(S2):28-30.

[4] 张智海.绿色生态住宅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J].长江建设,2003(2):32-34.

农村住宅设计范文第9篇

关健词:农村住宅;生态;低能耗生态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国,中国农民生活状况的好坏实际上是衡量中国经济景气程度最灵敏的指标。他们居住水平的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整体水平,因此迫切需要在农村提倡建造生态、节能及低能耗生态住宅。低能耗生态住宅在农村的发展小但有利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同时有利于提高农民居住的舒适度,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1农村发展低能耗生态住宅的有利条件

农村与城市相比在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方面具有更人的潜力和实用价值。低能耗生态建筑的设计,其理论并非十分复杂,关键在于生态策略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在于各种具体技术细部的处理。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首先要分析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热工分区、太阳辐射、主导风向、气温资料、地形地貌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充分挖掘自然潜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该建筑最适合采用哪几种生态策略。

1.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绿色和水资源等较为充足,可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的能源环境。

2.可利用上地比较宽裕,可以将日前分散的居住地进行集中布置,提高上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上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小配套集、结程度低、资源浪费的现状。

3.可利用的再生能源种类更多。在农村,除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还可进行沼气利用、秸秆气化等技术,更可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

2设计实践

2.1利用沼气

在北向庭院的西北角设一体积为8 m3的沼气池,可基本满足住户日常烧饭等需求。沼气利用在我国农村经济可行。一个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 m3左右,造价仅千余元,而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800~1000 kg煤。沼气相比液化石油气每年可节约燃料费500元以上,两年就可回收投资成本。

2.2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方案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南向屋面上设置了太阳能集热板,并根据纬度计算出最佳得热屋面倾斜角度,南京地区最佳角度为300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村低能耗生态住宅中运用可为住户提供日常热水。经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约2700度,以每度电0.5元计算,可节省电费开支约1350元设计时还考虑了太阳能装置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不但不影响建筑外观而且能为建筑增添了技术色彩。

2.3通风与采光技术

为达到一定的通风效果,方案设计时根据当地的风向、风速对建筑的平面与剖面进行了气流分析与通风设计。在剖面上尽量使其形成上下贯通空间的通风道,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温差换气。由于自然通风能加快夏季建筑的散热与降温,从而实现舒适的室内风环境,并减少夏季空调运行时间,特别是对于农民住宅应最大可能地组织自然风、穿堂风,这样既节约能源又经济实用。

实际上采光和通风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不但保证了各房间都有好的采光面积,同时通过设计侧窗把南向的阳光能够引入北向居室进行蓄热从而改善了兴通住房北向房间冬季阴冷的缺陷。

2.4地下室蓄热蓄冷

方案考虑在餐厅下设一地下室为整个建筑提供一个稳定的蓄热蓄冷空间。通过与上层餐厅和客厅的空气交换,可使上层房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冷热环境,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提高舒适度。因为地下温度年变化量非常小。进入地下lm以下,温度基本保持稳定。

2.5遮阳与绿化技术

建筑遮阳是一种传统的技术手段,遮阳设置也是建筑设计中小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夏季白天需在建筑南向及东西向遮挡太阳的辐射,避免建筑得热过多、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一般住宅设计中建筑师都考虑设置遮阳板、遮阳罩与绿化遮阳。我们在平谷农民住宅设计中,东西向利用墙面绿化及树木遮阳,南向采用水平可调百页窗和活动式外遮阳竹帘以及与落叶乔木相结合达到遮阳作用,经济有效,同时可以改善微气候、美化环境,另外我们还考虑结合地方材料和施工制作方法,设计和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外遮阳板、遮阳帘等。此外我们还考虑绿色的田野、绿色的生态环境布置是农村所特有的,方案中结合室外环境将庭院、房前屋后都进行绿化布置,同时还结合西墙垂直绿化和室外周边布置绿化等多种绿化形式,有效改善农家建筑的微环境。

2.6水资源同用

方案提倡雨水的同收和废水的一次利用,将处理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并提供绿化浇灌、景观水池用水、清洁农具与道路冲洗,同时夏季对局部门窗和酉晒墙进行水降温等。

3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1)放眼未来,设计百年建筑。针对当前的农村住宅设计现状,国家应拿出资金,征集优秀的住宅设计方案,编制农村住宅标准图集,对地震高发区一定要按抗震标准设计。建筑师应了解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更新观念,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贯彻使用安全、经济、美观、紧凑、有特色的方针。充分考虑自然、历史、经济、生活方式、习惯,体现地方特色。造型新颖、多样。配备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措施统一模数,保证建筑主体与设备环节有机配合。

2)科学规划,创造和谐环境。各乡、村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案,选定多层次、多元化的住宅类型与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家居生活需求,把住宅改造和重建分为二年、五年、十年等分期建造方案,在即将建设期,严禁私自改造和重建。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人文、民族特色、环境等因素。合并一些金融事业单位,对一些单位限制其用地,杜绝攀比。腾出地方建一些幼儿园,学校。政策强制限制城市建房使用上地和而积。在保证规划、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建好道路、供电通、给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牲畜养殖场所。让资金不再浪费,同时也使房价降降温。

3)严把质量关。主管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二检制度,建立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审核一体化的管理制度。选择坚固、耐用、无毒、无害、隔音降噪、先进、符合标准、无污染环境的绿色建筑材料。不仅要有政策控制,还要有监管部门把关,对每一个程序按优良的标准进行全而监管,严防质量通病,查出问题及时解决。对农村小型建筑队适时进行合并、培训,下发上岗证,没有营业执照和岗位培训证的严禁上岗。

4总结

总之,创造一个生态住宅,寻求自然、人、建筑二者和谐统一,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生态住宅就在不远的将来在农村拔地而起。

参考文献:

[1]美好家园丛书编辑部.新农村风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2]陈秀石.绿色环保家居[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

上一篇:少儿教育范文 下一篇:统计学分析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