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范文

时间:2023-02-24 10:52:44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1篇

1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

1.1水环境特点与污染特征

苏州境内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全市各级河道有2万多条,大小湖泊有300多个,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2.5%。太湖流域的6个大中型湖泊(湖泊面积≥40km2)中,80%的太湖湖区和50%的淀山湖湖区、阳澄湖和澄湖的全部湖区均在苏州市境内。苏州沿湖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其中,全市7472个农村集居点中有1727个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农村常住人口有48.22万人;位于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内的农村集居点有586个,农村常住人口为24.64万人。近年来,随着苏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有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农田灌溉退水等对区域河网水系污染以及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与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工业点源污染相比,农村生活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污染面广且分散,难以收集;②污染物来源多,水质复杂,除了生活与生产排放的污水外,还包括人畜禽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③排放量增长快,变化幅度大;④处理设施缺乏,污水处理率低。总体而言,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TP、CODMn或COD。

1.2污染源调查

目前,苏州市现有农村户籍人口为357.6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约85.96万户,共计293.25万人。与城镇相比,苏州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缺乏,零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也不到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及排水沟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威胁区域乃至太湖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根据2008年苏州各区及县级市的农村人口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和阳澄湖一级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及集居点分布可知,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在于吴中区和吴江市,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80.0×104、1667.6×104m3/a)及污染物负荷均较大;阳澄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与治理重点在于相城区和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803.0×104、2415.9×104m3/a)。

1.3污水排放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设施不健全及相应的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乃至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的现状。据统计,农村生活源与农业面源占太湖富营养化污染物NH3-N、TP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7%、66%[3]。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直接影响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苏州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存在三种排放体制,具体见图1。此外,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可分为直排式、分散式和集中式。图1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排水体制Fig.1DrainagesystemofruralsewageinSuzhou随着苏州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成为未来集聚化发展的农村社区。因此,其排水系统的规划可适当采用较高标准,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余地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积极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即使目前不具备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经济能力,也应从长远规划着眼,先建设污水管网,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有余地,以实现远期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的目标。目前,苏州城镇新区一般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周边农村地区应与城市新区排水系统相协调,采取雨污分流制。对于地下适宜(具有坡度)的地区可考虑排水管网一次规划、分期施工的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先修建分流制的污水排放系统,而缓建雨水排放系统。

2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

2.1常用处理工艺的选择

与城镇相比,苏州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分布广而且分散,其生活污水与城市生活污水有所差异。农村用水一般以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三者结合使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也包含生产经济活动的排水,水量因地区经济程度的差异而不同。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具有排量小、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日变化系数大(一般为3.0~5.0)、间歇排放等特点。因此,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独立处理的方式;同时,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此外,所选工艺应具有运行管理简单和维护方便的特点。苏州农村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目前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22种,包括地埋式氧化工艺、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SBR、强化SBR、小型XSBR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智能化小型膜生物反应器(KY-M)工艺、气升一体化高效处理工艺、KOT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转盘、A/O、地埋式A2/O、复合生物水处理技术、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均流式生态复氧滤床+平流潜行生态湿地组合工艺、海沃特复合生物水处理系统(复合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湿地、分散式人工生态湿地床、微动力生化+景观绿地、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人工生态绿地处理系统及A2O+MBR、AO+接触氧化、BAF一体机。可见,苏州各区县农村污水的处理工艺形式多样,多侧重于节约用地、运行费用低和处理高效的一体化系统,通常包含厌氧、好氧工序,强化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以及采用土地生物处理系统等。此外,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8试行版)》的推荐,适于苏州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包括“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厌氧—滴滤池—人工湿地”、“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和“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等,这些处理工艺在苏州农村污水处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

2.2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现状

截至2009年底,苏州累计完成476个农村集居点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为农村集居点总数的6.4%,服务人口为26.1万人,为农村常住人口的8.9%。其中,166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10.65万人)采用接管方式进行污水治理,通过敷设污水管网将集居点内的生活污水收集后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93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15.20万人)采用建造独立处理设施的方式进行污水治理,通过敷设管网将集居点内的污水集中收集,就地建造独立处理设施进行处理;17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0.28万人)采用分散型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治理。建造的独立设施和人工湿地累计处理规模为2.86×104m3/d,累计投资达2.22亿元。其中,包括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131个农村集中居住点,服务人口为3.8万人,为区域农村总人口的7.9%。61个集居点采用接管方式,其余70个集居点为独立设施,独立设施处理规模总计为3806m3/d,服务人口为1.8万人。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完成1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污水处理,服务人口为1.46万人,占区域内农村总人口的6.1%。12个集居点采用接管方式,其余7个集居点对污水进行收集后采用建造独立设施进行处理,独立设施处理规模为6265m3/d,服务人口为0.53万人。据调查统计、分析与测算,截至2008年苏州通过接管、建造独立设施或分散型人工湿地等污水治理工程,共完成26.1万农村人口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污染物削减量统计结果见表1。总的来看,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对于农村集居点或服务人口来说,生活污水处理率均不到10%,远低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率。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刻不容缓。

2.3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综合分析

截至2009年,综合苏州已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统计得出其中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的效成本分析和单位成本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根据调查结果的测算,单位污水处理能力的平均建设投资为1.44万元/(m3•d-1)(根据财政部门统计数据得出),单位人口污水处理的平均建设投资约为1000元/人;从各区/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单位处理能力的平均运行费用为245元/(m3•d-1•a),单位人口污水处理的平均运行管理费用约为31元/(人•a)。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在设备上要求一体化和系列化,具有结构紧凑、构成简单、易于施工、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以及能够脱氮除磷等特点,这也是目前农村污水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因此,发展有较高水力负荷,并具备设备小型化、系列化,以及整合多种生物处理单元和工艺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是当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最佳适用技术。适合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尤其是脱氮除磷效果好且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就江苏省范围而言,各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今处于不同的应用阶段,代表性的有净化槽、生物膜法、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及其各种组合工艺。苏州各类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比较如表5所示。可见,苏州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采用各种组合工艺,且大部分都采取土地处理作为后续深度脱氮除磷单元,因而占地面积较大。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与净化槽不含土地处理单元,且构筑物设于地下,占地少是其显著优势。在处理出水水质方面,上述处理技术的出水水质均能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标准。除地下渗滤工艺外,其他工艺均会产生剩余污泥,增加运行和维护成本。净化槽建设成本最高,而且需定期投药和排泥,其运行成本也较高。其他工艺的投资为600~3000元/m3,而且维护管理都较为简便,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此外,现今应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一般为5~800m3/d,苏州乃至江苏省其他农村地区的设计应用规模一般在200m3/d以下。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环境效益,能够削减农村污水排放污染物总量以及改善区域水环境与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太湖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区域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对污染物降解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二是经济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可作为河网的补给水源,其中部分经水系循环后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环境绿化用水;此外污水经净化后排入河网,能有效调节太湖河网区域生态环境需水平衡,具有间接经济效益。三是社会效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对于逐步恢复太湖流域江南水乡景色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江苏乃至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均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综上所述,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可以缓解农村生活污染现状,有助于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有效降低太湖河网水系的污染程度,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2篇

1.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1.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1.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2.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2.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3篇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质要求、监测及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6920-1986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7494-1987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4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6-19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GB/T 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T 19772-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质;GB 209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HJ/T 51-1999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HJ/T 347-2007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HJ 505-2009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35-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卫生间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农村公用设施、旅游接待户、旅馆饭店、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散养农户等排水,不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般要求

1.应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结合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提倡推广应用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与技术,在污水收集时,要注意雨污分离,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利用。

3.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开展生活污水的集中式收集,经农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4.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以及尾水主要用于施肥灌溉等农业用途的村庄,宜采用分散式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五、技术内容

1.标准分级

(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三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

(2)排入GB3838 III类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及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3)排入GB3838Ⅳ、Ⅴ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4)排入用于农田灌溉的储水塘、储水渠等农业灌溉水体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三级标准A标准适用于水田谷物的灌溉;三级标准B标准适用于旱地作物的灌溉。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按表1 规定执行)。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养殖水体的,其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后回灌地下含水层以补给地下水源的,其水质要求应符合GB/T11901-1989的规定。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后回用于林业、草地的,其水质应符合GB20922规定。

六、监测与分析方法

1.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2.在排水口设置取样点,根据污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的去向,确定相应的监测项目。

3.表1中规定的污染物原则上在集中式排放口每季度监测1次;若处理排放后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且采用喷灌方式的,则悬浮物(SS)每月测定1次。

4.监测分析方法(按表2 执行)。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3]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5篇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目前状况和特征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目前状况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平安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新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平安。

(二)农村污水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征。

1.水质特征。(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征;(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假如不加以处理利用,经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征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和四周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功能,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和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四周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功能下向四周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轻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6篇

一、排查情况

(一)工业企业废水排查情况。我乡辖区内现有市奋天选矿厂1家涉水企业,已建成闭水循环系统,工业废水在厂区内循环利用,不存在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罐车拉运排放、倾倒工业废水的现象。

(二)农村生活污水排查情况。我乡没有农村社区,乡域范围内没有污水处理站。

(三)农家乐等人员集中区污水排查情况。我乡村集体林场规划建设绿色生态休闲庄园项目1个。目前,沙滩浴场、垂钓园、人工湖等部分景点和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已建成,客栈、农家乐、生活垃圾堆放点及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正在建设,相关餐饮手续正在协调办理中,预计在今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

(四)规模化养殖场污水排查情况。

1.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母猪346头,排放物主要以粪尿为主,已建设标准化粪池和堆粪场,无渗坑、渗井现象,污水自行拉运至田间使用。

2.高养殖场:养育肥猪280头,排放物主要以粪尿为主,已建设标准化粪池和堆粪场,无渗坑、渗井现象,污水自行拉运至田间使用。

3.养殖场:养育肥猪350头,排放物主要以粪尿为主,已建设标准化粪池和堆粪场,无渗坑、渗井现象,污水自行拉运至田间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个体商户生活污水无统一的收集净化设施和机制。

二是小型养殖散户环保意识不强,个别小型养殖棚内粪便排放随意,造成村庄房前屋后脏乱差。

三是绿色生态休闲庄园未科学规划生活垃圾堆放点及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三、下一步打算

1、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环保法》。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依法决策能力和相关站所的依法监管水平,增强企业的环保法制观念。

2、加强日常监管和治理力度。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活污水;农村;处理技术;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S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将“村容整洁”明确的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在农村发展问题上的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在环境建设方面,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触目惊心。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人居环境已经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逾越的一个命题。合理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环境安全,确保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及处理现状

2.1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1)水质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与一般的城市污水相比,具有水质稳定、污染成分单一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氮磷化合物,通常不含有有毒物质,污水中细菌、病菌以及寄生虫卵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还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2)水量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通常情况下水量不大,而且间歇性比较大,一般在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会各自出现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呈现粗放式,根据2005年建设部对部分村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绝大多数村庄没有系统的排水沟渠,也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的排放多是依靠沿道路边的水沟或者路面渗透。

2.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关注度的提升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开始逐渐被重视。国外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投入比较大,而且各种处理技术不仅成熟度高而且多样性好,能够针对不同的人居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措施。相比国外,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阶段,农村污水处理率基本为零,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是通过路面水沟排放到就近的水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没有一个系统的治理工程,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设施也多是出于次要的地位。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投资较大,经济效益差,运行费用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可以说刚刚步入快车道,人们已经尝到了这种建设所带来的甜头,因此往往会忽视对生活污水的治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加之农村整体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满足现代化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因此,开发低能耗、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从国外引进适合于我国农村发展状况的污水处理工艺势在必行。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1 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技术是将生态学原理以及工程学结合在一起,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注重二次利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体的说,就是将生活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后排放到地面,然后依靠微生物——植物这一生物系统对含有污水的土壤进行降解,并充分利用溶解到土壤里的无机物,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生态处理技术必须要依靠土地作为处理介质,是生物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它对于污水进行初步净化,有效地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成本投入,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净化系统,注重生态因子的优化调控特点,既处理了污水保护了环境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

3.2 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是由美国的生物学家Oswald率先提出并发展的。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相对于生态处理技术更为注重大自然的自我净化功能,稳定塘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处理构筑物,在稳定塘中含有大量的菌藻,可以通过各种有氧作用或者无氧作用分解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稳定塘处理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节省成本投入,而且运行维护费用低,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近年来,以稳定塘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藻类塘发展非常迅速,它依据菌藻共生关系,能够充分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从而使得塘内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非常的大,因此直接称之为藻类塘。目前,该技术在藻类丰富的太湖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 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

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相较于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的预处理、二次处理以及深度处理集于一体,处理效率高,效果好,该污水处理技术是现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趋势。在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中,污水净化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污水净化槽的研究,日本开展的比较早,而且通过立法形式规定只要设立了水冲式厕所的地区,如果没有下水道系统,必须安装小型净化槽。而且,早在1955年,日本就开始研究中水会用设施,并在1980年开始广泛推广,为以后的一体化成套设备污水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一体化成套设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日本,大约有66%的用户都安装了与此技术相关的污水处理装置。

作为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的关键装置,净化槽主要利用厌氧滤池等生物滤池以及接触曝气池来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当前对于如何提升净化槽的脱氮功能成为污水处理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欧洲很多国家都针对自身的特点开发了适合于自己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挪威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小型处理厂多达2500家,这是因为挪威的居民比较分散,有的甚至是依山而建,很难使用土地渗滤法来处理生活污水,因此小型的污水净化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建议及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做好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村容整洁”建设目标的大前提。在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性眼光,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要以农村环境保护为核心,改善人居条件为目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目前有六十多万个行政村、二百五十多万个自然村,农村人口数量达到了8亿,因此,保护农村环境势在必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村落所具有的独特的地形地况,合理的采取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4.1 加紧落实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出台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整洁工程等一系列关于整治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要尽快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这些政策的指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4.2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对策,积极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对于生活污水污染要完善应对方案,不能置之不理,一拖再拖。对于容易发生的突发性污水污染事件,要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明确污染责任人,依据相关法律,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必须予以治理。

4.3 加快技术研发

相较于国外,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阶段,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是通过路面水沟排放到就近的水体。这种落后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要联合攻关,加强技术交流,依托国家的相关政策,努力开展低能耗、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同时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制定一套适合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案。

4.4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在我国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因此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对于生活污水处理企业进行相关财政资助。除了财政支持,政府部门还要多渠道,多手段筹集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的资金支持,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的方式,形成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多元化投入。

5、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威胁着农民的生存环境,也严重束缚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相比国外,现阶段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还处于一种非常落后的阶段,绝大多数生活污水是通过路面水沟排放到就近的水体。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紧落实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与生活污水处理相关的资金支持,同时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要联合攻关,加强技术交流,努力开展低能耗、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怀正.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改进措施[J]. 中国水利. 2010(03).

[2] 李无双,王洪阳,潘淑君.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现状与处理技术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08(06).

[3] 王红强,朱慧杰,张列宇,张亚敏,张奎,史乐君. 人工湿地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4] 李旭东,周琪,黄翔峰,池金萍,何少林,陈广.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J]. 水处理技术. 2006(06).

[5] 张建,黄霞,刘超翔,施汉昌,胡洪营,钱易. 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J]. 环境科学. 2002(06).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57-03

1 引言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称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大致可分为平原水乡、半山区丘陵、山区和海岛4种地形区。村庄分布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2003年,浙江省作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部署后,把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项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8年间,钱塘江畔、温台沿海、宁绍平原、嘉湖水乡、金衢盆地、秀山丽水、海岛渔村涌动“治理”潮,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2 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影响

2.1 改善人居环境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广泛开展,农民受益程度较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群众对污水治理项目高度认同的原因还在于,原来经常发生的户与户之间的污水矛盾得到调和,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进而实现了人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的良性互动。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杂乱散”结合起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素质提高,进而改变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浙江省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建设、创建生态品牌及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村寨、海岛渔村、水乡新村,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2.3 为农民的身心健康提高保障

随着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活污水纳管进池,人、畜粪便沼气化治理,减少了与污水有关的病原体如血吸虫卵、钩虫卵等的自然传播现象,部分消除了传染病等病原体的孳生环境,从源头上切断了其繁殖传播,改变了农户家庭卫生状况,美化了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了水源,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健康安全。

2.4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广泛推进,农民环境意识与环保行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通过各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宣传、生态户评比、环保活动以及农民对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后的亲身感悟,农民的生态环保知识正在丰富,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正在形成,许多农民的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3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广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卫生洁具排水、牲畜养殖污水及其他污水。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高,污水组成成分复杂,但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农民生活用水主要是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基本都通过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河道,对周边河道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3.2 环境意识淡薄

农村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生产状态,相应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较差,对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并不理解。基层干部、村民的环境意识薄弱,致使治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进度和成效。

3.3 污水治理技术推广难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有厌氧生物治理技术、稳定塘治理技术、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兼氧过滤治理技术、微动力治理技术等,农村生活污水的理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在实践方面还处在推广阶段。现行的治理方式大都套用城市污水的治理模式,未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仅治理技术难推广,而且治理效果也不理想。

3.4 污水治理受自然条件制约

浙江地形复杂,部分农村处于平原、山区、半山区或者海岛,分布分散。自然条件使得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出现了环保基础设施投入难、配套难、设施共享率低、效益差、市场化运作难等问题。平原、山区、半山区或者海岛采用哪些技术,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排放标准、建设资金等诸多问题,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使得污水治理方案往往在地方上难以得到落实。

3.5 生活污水池选址不精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池选址由设计人员与村干部共同商定,大部分村干部缺少生活污水治理池建设选址要领、工艺流程、氧化原理等基础知识,在选址时缺少发言权。而设计人员又缺少对乡村地形地貌的深入了解,往往出现部分选定地点地质疏松、或全是硬石、或池子地势太低、或离民居较远,导致污水池建设成本、使用成本增大,或导致雨水倒灌或排出的水不能为农田所利用,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3.6 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不完善

污水管网系统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管网少接、漏接现象时有发生。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管网弯道过直,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管道的露天铺设方式,使管道容易老化或损坏,也影响村容。管网进户不进化粪池,支管网连接不到位,漏接时有发生。部分接入支管的农户,化粪池底部没硬化,仍在自然渗漏,远距离无窨井,管网堵塞无法治理,雨污不分流,下雨时大量雨水流入污水池,缩短污水在厌氧池和兼氧池中停留时间,冲走大量污水,影响生态环境。

3.7 污水治理日常管理困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池建成以后,日常维护管理较差,出水水质达标率低。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其水环境治理投入较少。由于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投资大、见效慢,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此外,乡村的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等原因都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

4 浙江农村治理生活污水的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惠及人民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建设水平,推动整乡整镇的治理建设工作。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治理”工程中的作用。各级“千村示范、万村治理”工程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出台、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4.2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

按照加快推进“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战略决策的要求,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的制定。要按照“分类对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科技创新”的原则,综合考虑浙江省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经济基础、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合理进行区域布局,深化和分解规划期限内的各项目标,确定各地区的重点和内容。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推广力度, 使规划目标和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4.3 增加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努力增加投入。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较大比例资金支持“千村示范、万村治理”工程建设等政策。省里将进一步提高村庄治理的补助标准,重点支持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项目,并进一步向衢州、丽水、金华等欠发达地区乡村倾斜。发达地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凡能纳入污水管网的行政村一律纳入污水管网处理。

4.4 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引导企业、社会和农民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浙江省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应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实施市场化运作,激活投入主体,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加强示范项目的建设,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功模式的推广应用,吸引各方人士主动参与项目建设。

4.5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管理机制要综合考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各方主体、管理内容和服务对象等因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应包括优良建设机制、有序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机制、激励监督机制,其核心是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促进和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各方民主参与、多元互动,以激发全局活力,达到协调便捷、正常运行、节本高效。

4.6 建立激励监督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

1 前言

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有四成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其中化学需氧量占总排放量的43.7%,总氮、总磷占总排放量的57.2%和67.4%。看数字,足以惊人。我国农村绝大部分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而直接随意外排,直接威胁到水环境的安全,如果农村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逐步恶化,我们的健康也将受到威胁。加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很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均有种植,除青海省基本没有水稻种植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水稻种植。从种植区域看,长江中下游是水稻的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大约4.3-4.4亿亩之间。本文介绍利用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种植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有效的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2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韩国的农业主要生产水稻,用水量巨大, 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6%。韩国农村同我国农村一样,居民居住分散,兴建同城市一样的集中处理的污水系统不切实际,结合农村生活生产,建立小型、简单的污水处理系统更适合农村。因此参照湿地对水体的自净化能力,他们研究了一种利用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生态系统,使农村生活污水经湿地土壤过滤、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最终降低污水有机物以及氨氮浓度。处理后的污水灌溉稻田,在大面积种植稻田的地区利用这种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节约水资源、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施工简单、易维护、无需人员看守等优点。

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农业工程系利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稻田进行过试验。为了模拟湿地,他们用混凝土制成长10米,宽2.5米,高1米的容器,在进排水端铺一层20厘米厚的鹅卵石,中间用沙土填满容器并种植芦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湿地系统。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从进水端经过鹅卵石进入水池,污水经过渗透、过滤、吸收等过程从容器另一端经过鹅卵石流出。生活污水是从附近多家农户家中收集而来,主要是厨房污水和日常盥洗用水,其平均水质指标为:PH值7.66,溶解氧(DO)为0.25mg/L,生化需氧量(BOD)为22.38mg/L,悬浮固体物(SS)为48.42mg/L,全氮量浓度(TN)为119.23mg/L,全磷量浓度(TP)为21.36mg/L。排出的污水经过检测,85%-90%的磷通过土壤及芦苇的吸收而被除去,总氮去除率达78%-85%,生物耗氧量去除率为88%,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为70%-82%,去污效果非常显著。

用经过湿地系统处理后的污水灌溉水稻。污水灌溉水稻试验是在宽1米,长2米,高80cm的不透水材料制成容器中进行的,容器底部同样铺一层10cm厚的卵石,上盖过滤布,然后用水稻土填满。在盆底安装排水阀门,控制渗水量。试验设有三种方案用来相互对比,分别是用湿地处理过的污水灌溉、污水加施肥灌溉和常规灌溉(地下水加施肥灌溉)。试验对水稻的生长状态以及稻谷的成分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利用湿地处理过的污水灌溉,未发现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有不良影响,稻谷中也没有发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利用处理过的污水灌溉并施肥,水稻产量比常规灌溉产量高出10%。

3 污水处理流程以及方案的实施

该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流程是由管网、水渠以及人工运送等方式收集的农村生活废水首先经过栅格进行粗过滤,滤除污水中的固体物质,然后进入沉淀池使污水中的泥土沉淀,经过沉淀池排出的污水基本上没有污泥和大块可见杂物,然后污水进入人工湿地,首先是经过鹅卵石或者灰渣组成的滤层再进入湿地砂土层经过泥土中的微生物分解,植物分解吸收后经过鹅卵石及灰渣滤层后排出进入稻田,进入稻田里的污水就是湿地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该污水中氨氮及有机物含量较处理前已经大大降低,水体色泽透明无异味,可完全替代地下水灌溉,同时处理后的污水中还含有植物所需的微量营养成分,可供稻苗养分吸收,提高了粮食产量。

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土地――植物生态系统,目前已在国外发达地区广泛使用。湿地上多生长芦苇、灯心草、蒲草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对病原体的分解效果显著。湿地泥土里的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植物的根系吸收分解后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元素,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大大降低,通过这样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处理,使农村生活污水达到了净化的目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4 结语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每年我国农村产生近百亿吨的农村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绝大多数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外排,严重了危害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这也跟当今的时代趋势不相符,如何能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问题。在我国南方及水稻主产区利用人工湿地及稻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10篇

>>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思考 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南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浅谈宁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方法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展研究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处理实例 土壤沟槽处理技术及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姜海,李成瑞,梁永红,等.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太湖地区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2):1-6.

[3] 林秋明,陈依玲.广州市农村污水治理发展现状和对策[J].城市建筑,2013(12):271.

[4] 徐志荣,叶红玉,卓明,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4):32-34.

[5] 黄天寅,马奕,吴玮,等.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2(4):11-15.

[6] 王金霞,张丽娟,仇焕广,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及政策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6):11.

[7] 白永刚,周军,涂勇,等.苏南地区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的适用技术分析[J].给水排水,2011(10):51.

[8] 曹蕾,陆继来,周军,等.江苏省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J].环境科技,2015(1):25-26.

[9] 刘平养,沈哲.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有效性研究:问题及展望[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6-89.

[10] 曹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0):65.

[11] 余佳龙,余晓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3.

上一篇:中职班主任范文 下一篇:轮滑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