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范文

时间:2023-02-24 10:52:44

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1篇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水质要求、监测及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6920-1986 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7494-1987 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4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6-1989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GB/T 11901-1989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T 19772-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地下水回灌水质;GB 209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HJ/T 51-1999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 重量法;HJ/T 347-2007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HJ 505-2009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35-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卫生间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农村公用设施、旅游接待户、旅馆饭店、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散养农户等排水,不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

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般要求

1.应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结合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提倡推广应用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与技术,在污水收集时,要注意雨污分离,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利用。

3.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开展生活污水的集中式收集,经农村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4.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以及尾水主要用于施肥灌溉等农业用途的村庄,宜采用分散式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五、技术内容

1.标准分级

(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三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

(2)排入GB3838 III类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及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3)排入GB3838Ⅳ、Ⅴ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4)排入用于农田灌溉的储水塘、储水渠等农业灌溉水体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三级标准A标准适用于水田谷物的灌溉;三级标准B标准适用于旱地作物的灌溉。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按表1 规定执行)。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养殖水体的,其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后回灌地下含水层以补给地下水源的,其水质要求应符合GB/T11901-1989的规定。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后回用于林业、草地的,其水质应符合GB20922规定。

六、监测与分析方法

1.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2.在排水口设置取样点,根据污水处理后排放或回用的去向,确定相应的监测项目。

3.表1中规定的污染物原则上在集中式排放口每季度监测1次;若处理排放后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且采用喷灌方式的,则悬浮物(SS)每月测定1次。

4.监测分析方法(按表2 执行)。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2篇

1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

1.1水环境特点与污染特征

苏州境内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全市各级河道有2万多条,大小湖泊有300多个,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2.5%。太湖流域的6个大中型湖泊(湖泊面积≥40km2)中,80%的太湖湖区和50%的淀山湖湖区、阳澄湖和澄湖的全部湖区均在苏州市境内。苏州沿湖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其中,全市7472个农村集居点中有1727个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农村常住人口有48.22万人;位于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内的农村集居点有586个,农村常住人口为24.64万人。近年来,随着苏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有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农田灌溉退水等对区域河网水系污染以及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与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工业点源污染相比,农村生活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污染面广且分散,难以收集;②污染物来源多,水质复杂,除了生活与生产排放的污水外,还包括人畜禽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③排放量增长快,变化幅度大;④处理设施缺乏,污水处理率低。总体而言,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TP、CODMn或COD。

1.2污染源调查

目前,苏州市现有农村户籍人口为357.6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约85.96万户,共计293.25万人。与城镇相比,苏州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缺乏,零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也不到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及排水沟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威胁区域乃至太湖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根据2008年苏州各区及县级市的农村人口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和阳澄湖一级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及集居点分布可知,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在于吴中区和吴江市,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80.0×104、1667.6×104m3/a)及污染物负荷均较大;阳澄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与治理重点在于相城区和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803.0×104、2415.9×104m3/a)。

1.3污水排放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设施不健全及相应的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乃至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的现状。据统计,农村生活源与农业面源占太湖富营养化污染物NH3-N、TP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7%、66%[3]。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直接影响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苏州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存在三种排放体制,具体见图1。此外,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可分为直排式、分散式和集中式。图1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排水体制Fig.1DrainagesystemofruralsewageinSuzhou随着苏州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成为未来集聚化发展的农村社区。因此,其排水系统的规划可适当采用较高标准,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余地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积极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即使目前不具备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经济能力,也应从长远规划着眼,先建设污水管网,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有余地,以实现远期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的目标。目前,苏州城镇新区一般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周边农村地区应与城市新区排水系统相协调,采取雨污分流制。对于地下适宜(具有坡度)的地区可考虑排水管网一次规划、分期施工的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先修建分流制的污水排放系统,而缓建雨水排放系统。

2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

2.1常用处理工艺的选择

与城镇相比,苏州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分布广而且分散,其生活污水与城市生活污水有所差异。农村用水一般以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三者结合使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也包含生产经济活动的排水,水量因地区经济程度的差异而不同。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具有排量小、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日变化系数大(一般为3.0~5.0)、间歇排放等特点。因此,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独立处理的方式;同时,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此外,所选工艺应具有运行管理简单和维护方便的特点。苏州农村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目前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22种,包括地埋式氧化工艺、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SBR、强化SBR、小型XSBR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智能化小型膜生物反应器(KY-M)工艺、气升一体化高效处理工艺、KOT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转盘、A/O、地埋式A2/O、复合生物水处理技术、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均流式生态复氧滤床+平流潜行生态湿地组合工艺、海沃特复合生物水处理系统(复合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湿地、分散式人工生态湿地床、微动力生化+景观绿地、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人工生态绿地处理系统及A2O+MBR、AO+接触氧化、BAF一体机。可见,苏州各区县农村污水的处理工艺形式多样,多侧重于节约用地、运行费用低和处理高效的一体化系统,通常包含厌氧、好氧工序,强化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以及采用土地生物处理系统等。此外,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8试行版)》的推荐,适于苏州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包括“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厌氧—滴滤池—人工湿地”、“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和“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等,这些处理工艺在苏州农村污水处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

2.2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现状

截至2009年底,苏州累计完成476个农村集居点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为农村集居点总数的6.4%,服务人口为26.1万人,为农村常住人口的8.9%。其中,166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10.65万人)采用接管方式进行污水治理,通过敷设污水管网将集居点内的生活污水收集后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93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15.20万人)采用建造独立处理设施的方式进行污水治理,通过敷设管网将集居点内的污水集中收集,就地建造独立处理设施进行处理;17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0.28万人)采用分散型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治理。建造的独立设施和人工湿地累计处理规模为2.86×104m3/d,累计投资达2.22亿元。其中,包括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131个农村集中居住点,服务人口为3.8万人,为区域农村总人口的7.9%。61个集居点采用接管方式,其余70个集居点为独立设施,独立设施处理规模总计为3806m3/d,服务人口为1.8万人。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完成1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污水处理,服务人口为1.46万人,占区域内农村总人口的6.1%。12个集居点采用接管方式,其余7个集居点对污水进行收集后采用建造独立设施进行处理,独立设施处理规模为6265m3/d,服务人口为0.53万人。据调查统计、分析与测算,截至2008年苏州通过接管、建造独立设施或分散型人工湿地等污水治理工程,共完成26.1万农村人口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污染物削减量统计结果见表1。总的来看,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对于农村集居点或服务人口来说,生活污水处理率均不到10%,远低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率。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刻不容缓。

2.3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综合分析

截至2009年,综合苏州已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统计得出其中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的效成本分析和单位成本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根据调查结果的测算,单位污水处理能力的平均建设投资为1.44万元/(m3•d-1)(根据财政部门统计数据得出),单位人口污水处理的平均建设投资约为1000元/人;从各区/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单位处理能力的平均运行费用为245元/(m3•d-1•a),单位人口污水处理的平均运行管理费用约为31元/(人•a)。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在设备上要求一体化和系列化,具有结构紧凑、构成简单、易于施工、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以及能够脱氮除磷等特点,这也是目前农村污水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因此,发展有较高水力负荷,并具备设备小型化、系列化,以及整合多种生物处理单元和工艺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是当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最佳适用技术。适合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尤其是脱氮除磷效果好且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就江苏省范围而言,各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今处于不同的应用阶段,代表性的有净化槽、生物膜法、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及其各种组合工艺。苏州各类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比较如表5所示。可见,苏州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采用各种组合工艺,且大部分都采取土地处理作为后续深度脱氮除磷单元,因而占地面积较大。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与净化槽不含土地处理单元,且构筑物设于地下,占地少是其显著优势。在处理出水水质方面,上述处理技术的出水水质均能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标准。除地下渗滤工艺外,其他工艺均会产生剩余污泥,增加运行和维护成本。净化槽建设成本最高,而且需定期投药和排泥,其运行成本也较高。其他工艺的投资为600~3000元/m3,而且维护管理都较为简便,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此外,现今应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一般为5~800m3/d,苏州乃至江苏省其他农村地区的设计应用规模一般在200m3/d以下。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环境效益,能够削减农村污水排放污染物总量以及改善区域水环境与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太湖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区域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对污染物降解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二是经济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可作为河网的补给水源,其中部分经水系循环后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环境绿化用水;此外污水经净化后排入河网,能有效调节太湖河网区域生态环境需水平衡,具有间接经济效益。三是社会效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对于逐步恢复太湖流域江南水乡景色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江苏乃至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均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综上所述,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可以缓解农村生活污染现状,有助于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有效降低太湖河网水系的污染程度,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治理难题;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急需减少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的质量及所处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年来,张家港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改善,结合康居乡村、美丽村庄及村庄连片整治等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基础建设。但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空白,治理技术不够成熟,治理资金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张家港市地处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水资源丰富,水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5;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市常住农村人口40多万,加上绝大部分外来人口暂住在农村,农村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张家港市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模式为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及水利部门多头管理,其中住建部门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接管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农村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水利部门负责农村生态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用接管城镇生活污水厂、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态湿地等方式,处理工艺主要有A/O厌氧好氧法,SBR活性污泥法,CWT-M等工艺。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90多处,设计处理能力近2万吨,累计接纳农户4万多户约14万人。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2.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2.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2.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

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3.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3.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

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3.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

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

[2]徐洪斌,吕锡武,李先宁,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调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增刊).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4篇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3]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6篇

1.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1.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1.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2.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2.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7篇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目前状况和特征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目前状况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平安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新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和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平安。

(二)农村污水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征。

1.水质特征。(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征;(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假如不加以处理利用,经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征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和四周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功能,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和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四周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功能下向四周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轻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8篇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

(1)布局不够合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有很大一部分村只注重形式、应付检查,没有按照规划的要求建设到位,往往只做了局部地区的收集处理。各集镇、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2)资金筹集难虽然兰溪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兰溪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兰溪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规定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外,分散式处理原则上以建造无动力沼气池为主,按村户数补助金额,即200户以下补助15万元,200~300户补助20万元,300户以上补助25万元。但从省里测算标准看,一般管网建设需要资金为人均2000元以上,除政府拨款外,剩余资金必须由当地乡镇或村级集体经济承担。此外,化粪池建造、改建、入户管道以及农户小窨井建造等费用,也需要由村负担,而兰溪市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配套难以跟上。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瓶颈。

(3)管理维护难大部分村庄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何进行后续的管理、运行、维护存在困惑。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管护经费难落实,村干部兼管但不懂技术,一旦处理设施出现问题,无法解决。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要把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放在改善全市水环境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办、环保、发改、建设、国土、农业、水务、卫生、财政等部门为成员,设立专门办公室或农村污水治理服务站(高配副局级),抽调技术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划、指导、管理,并把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市年度综合考核或新农村考核体系。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按“三年三步走”目标分解落实任务,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功能布局、人口分布等因素,以及村庄治污现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2)财政扶持,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目前,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要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3)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全省推广的主要有几种技术模式:沼气池资源化利用模式、沼气池+兼氧过滤模式、沼气池+微动力模式、沼气池+人工湿地模式、沼气池+稳定塘模式、多种技术综合模式。兰溪市主要以沼气池进行处理,可以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配套湿地、稳定塘或微动力等设施提高处理效果。

(4)统筹规划,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县域规划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与模式、主要任务等进行具体化。因村制宜确定合理的治理模式,进一步规范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提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项目体系、资金筹措体系(包括资金整合方案)和绩效评价体系。

(5)加强管理,确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为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建议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站。2014年底前,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定期巡查制度,检查检测进出水量和水质。结合农民素质提升培训,为每个行政村培训一名生活污水设施管护员,明确日常检查管理的六项内容和工作职责:一是查看污水量、水质是否存在异常;二是查看管网线路、处理池是否异常;三是查看动力设备供电、运转是否正常;四是检查污水管网埋设标志是否损坏;五是检查管网是否存在堵塞、渗漏现象;六是检查人工湿地植物长势是否正常,并在市、乡二级管理机构的管理指导下,开展好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有效运行。

农村生活污水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污水,人工湿地,分散处理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annual wastewater or sewage discharge amount is very big, most of them would be handled without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rivers and lakes, part of the lake was different levels of pollution, with nearly 60% of the city's no sewage treatment plant, the rural areas of the sewage basically without processing is direct emissions, rural sewage treatment have affected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Therefore,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of the rur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measures, hope for the rural sewage disposal analysis of offer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role.

Keywords: rural sewage, artificial wetland and scattered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 [TU9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整体目标,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同时,不得不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改变,农村的生活污水日渐增多。以顺河村污水处理为案例,作者经过踏勘现场,根据污水排放情况与地形地貌,提出采用人工湿地的污水分散处理方案,力求改善顺河村原有水环境,建造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1 污水进出水水质

农村生活污水包括洗涤、洗浴和厨房用废水及人、畜粪、尿和家禽养殖废水等,污染物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相对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分散、污染物成分简单、易处理,水量变化大等特点。现场抽样检测村民生活污水水质,并考虑随着建设的发展,排水系统将逐步完善,进水浓度将进一步提高,推荐设计进水水质如表1:

表1 设计进水水质

名称 BOD5 (mg/L) CODCr(mg/L) SS

(mg/L) NH4+-N(mg/L) TP(mg/L) PH

平均值 150 240 250 40 5 6.0~9.0

本工程排放口水体为IV类水体,处理后出水水质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出水标准要求执行二级标准(GB18918-2002)。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见表2:

表2 出水污染物排放指标

名称 BOD5 (mg/L) CODCr(mg/L) SS

(mg/L) NH4+-N(mg/L) TP(mg/L) PH

平均值 30 100 150 25 3.0 6.0~9.0

2 污水收集管道设计方案

建设村内污水收集系统,将每户污水都接入到该系统中,最大程度的完成了村内的雨污分流系统的建设,新建成的管网将分散排放的污水集中收集到处理设备处进行处理。对于目前已经建有雨污合流的沟渠,而且大部分紧贴化粪池和房屋外墙而建,村内的巷道上除了化粪池和雨水沟外,几乎没有空间来建设新的排水管道,考虑到这个因素,污水管道宜按以下两个方式建设:

(1)当巷道内有位置敷设污水管道时,宜将污水管紧挨现状雨水排水沟建设,并且在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减少埋设深度。

(2)当巷道没有位置敷设污水管道时,可考虑将原有合流沟渠改造为污水收集渠,雨水采用地表漫流的方式排放。

污水管道的设计要根据农村排水的特点,增加个性化的设计,以确保最大量收集污水:

(1)连接每户卫生间出水的管道不应小于DN100,坡度不小于1%,出户后首先接入化粪池,化粪池有效容积2~3m3。

(2)连接每户生活洗涤水出水的管道不应小于DN100,坡度不小于2.5%。

未经化粪池的生活污水在排入收集系统前应设置格栅或格网,拦截固体物。

(3)污水管道宜根据地形沿道路铺设,在满足排水标高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减小埋深,管道规格采用DN150~DN300,车行道下管道覆土不小于0.5m,非车行道下采用浅埋方式,覆土不应小于0.3m,管道坡度不应小于3‰。

(4)管材采用UPVC管。采用检查口替代检查井,每隔30~40m设置污水检查口,在管道的交汇点,选用D700或者600x600的检查井。

3 人工湿地设计方案

人工湿地近年大量应用到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就在于充分利用湿地环境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的综合效应来净化污水,它们包括沉淀、吸附、过滤、溶解、气化、固定化、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硝基化、反硝基化、营养元素的摄取,生物转化和细菌、真菌的异化作用等具体过程。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是在原来水平潜流与表面流人工湿地改良过来,它创新地把下渗流与上渗流相耦合,形成复合水流方式,更高效地处理流经的污水。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

3.1工艺流程

污水先经过格栅处理,隔离塑料等较大的杂质;格栅池出水通过泵井提升流入一级植物塘,植物塘是一个升流式厌氧池,将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再自流进入垂直流人工湿地,利用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填料过滤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经过两级碎石过滤后,最后是采用细颗粒的砂过滤,这样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标排放。处理工艺流程图如图

图1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图

3.2湿地构筑物设计

本设计处理规模为600m3/d,按区域划分为四个人工湿地,,分别编号为1#、2#、3#、4#人工湿地,根据接入的污水量,1#和3#湿地的处理规模可达到为100 m3/d,2#和4#湿地的处理规模可达到为200 m3/d。1#和3#湿地具体构筑物分别如下:

格栅井,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0.6m×0.8m×1.0m,设置两道格栅,第一道10mm粗格栅,第二道5mm细格栅,人工定期清渣。

提升泵池,总占地面积:12m2,设计尺寸3.0mx4.0mx2.5m;内设50WQ10-15-1.1潜水污水泵2台,1备1用。

一、二级植物塘,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级设计尺寸4.8m×12.8m×2.2m,水力负荷Q=100/270=0.37 m3/m2.d;

一、二级碎石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级设计尺寸8.5m×12.8m×1.7m,水力负荷Q=100/270=0.27 m3/m2.d;

砂滤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7.3m×12.8m×2m,水力负荷Q=100/187=0.53 m3/m2.d。

2#和4#湿地的具体构筑物如下:

格栅井,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1m×1m×2m,

设置两道格栅,第一道10mm粗格栅,第二道5mm细格栅,人工定期清渣。

提升泵池,总占地面积:14m2,设计尺寸3.5mx4.0mx3m;内设50WQ25-10-1.5潜水污水泵2台,1备1用。

一、二级植物塘,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级设计尺寸5.8m×19.8m×2.2m,水力负荷Q=200/516=0.38 m3/m2.d;

一、二级碎石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级设计尺寸12.8m×19.8m×1.7m,水力负荷Q=200/861=0.24 m3/m2.d;

砂滤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尺寸6.8m×19.8m×2m,水力负荷Q=200/269=0.74 m3/m2.d。

关于湿地的填料和植物:

一级碎石床碎石粒径为30~50mm,二级碎石床碎石粒径为25-30mm,砂滤池用碎石和粗砂,池底先填100mm厚碎石,碎石粒径25-30mm,再填1500mm厚粗砂,砂粒径为5-10mm。

植物种植:花叶芦荻、凤眼莲、风车草、芦苇等耐污性强、净化效果好的植物,并根据实际情况种植少量观赏性植物,既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又产生美化环境的效果。植物塘每平方米种植30棵植物,碎石床与砂滤池每平方米种植10棵植物。

4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措施

(1)一级植物塘底部设有排泥管,每月排一次泥,排泥时可人工清理。

(2)人工湿地进水时应尽量做到均匀进水,碎石床的水位控制在碎石床面以下2公分处。

(3)人工湿地中植物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水位调节、补种、杂草控制、病虫害控制,收割。严格养护好各系统中的高等植物,缺苗时应及时补苗,及时清除人工湿地的杂草和凋落物。无论水位如何调节,绝不可将植物完全暴露在水位线以上。

5 结语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有投资省,运营费用低,管理要求低等优点,适合推广到其它类似的工程项目中去。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水环境得到彻底的改变,污水不再随意排放,河涌也不再黑臭,慢慢恢复往日生机。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3]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引,2008

上一篇:中职班主任范文 下一篇:轮滑课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