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22 09:34:24

农村教学

农村教学范文第1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

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教学研究要见成效,必须有正确的决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的实验工作之所以取得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参与实验的教研人员和教师积极配合,经常交流,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认识,使实验步步落实,少走弯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或因条件太差使有些实验问题得不到解决,或因有的同志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能给予应有的支持,都有可能中断实验,致使前功尽弃。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同实验点的同志认真研究、分析,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们,使之树立信心,知难而进,一抓到底。

农村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资源优势 自制教学仪器 远程教育平台

一、充分利用农村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

我们生活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处于大自然的怀抱,各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把这些资源充分整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把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内容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

一方面是丰富的生物资源。《生命世界》在整个科学课程标准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观察大树、蚂蚁、鸽子、青蛙、猫等常见的动、植物;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研究生物的繁殖,进而探究生命的共同特征;进一步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教材中的内容在城市小学进行,肯定会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然而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学生家里就养着猫、小狗……,田野里、路边上时时会有一些蚂蚱、蚂蚁等小动物出没。而各种植物更是经常见到,很多孩子还亲手栽过树、种过农作物。这就是农村环境为我们的孩子提供的特有的探究材料。

二、克服困难,自制教学仪器

走入我们的科学实验室,与城市小学相比较,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实验器材的不足影响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及探究的顺利进行。从教学内容看,作为农村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塑料袋、矿泉水瓶、注射器、蜡烛、易拉罐、输液器、小塑料盆、纸饭盒、纸杯、卡片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上课用的教具,并且,学生在亲手制作学具的过程中,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我在本学期四年级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我只从实验室里拿了一次温度计,其余的全部是自己制作或学生制作的。如一个葡萄糖瓶,上面插一根输液管,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也可以用它制作小型灭火器,还可以用于探究气体和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自从2006年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走进了校园,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多媒体课件运用于科学教学之后,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密度高、范围广、操作简便、教学效果好、直观明显等优势,能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多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日食和月食》一文时,我在远教卫星资源上下载了Flas,具体形象地把日、月食发生的过程在学生面前展示,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实物,使学生能够做到一目了然,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远程教育平台上,为我们展示了许多科学课专家(如路培琦、郝京华等著名教授)所上的下水课,无论从课的结构设计上,还是课堂宏观调控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还有许多讲座,能为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教版《小学科学培训手册》课程标准解读

2.郝京华.《从新课程标准到新教材》

农村教学范文第3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教学研究要见成效,必须有正确的决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的实验工作之所以取得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参与实验的教研人员和教师积极配合,经常交流,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认识,使实验步步落实,少走弯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或因条件太差使有些实验问题得不到解决,或因有的同志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不能给予应有的支持,都有可能中断实验,致使前功尽弃。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同实验点的同志认真研究、分析,积极支持和帮助他们,使之树立信心,知难而进,一抓到底。

农村教学范文第4篇

创新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精神,进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个正常人从此重新开始,都具有创造能力,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也只是运用了其头脑和身体资源的一小部分。可见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点燃人们的智慧之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1 创设优良的创新教育环境

优良的环境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无形阵地――即所谓的“环境育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软环境(如:广播网、闭路电视、黑板报、宣传橱窗等)、硬环境(景点、雕塑等)来宣传、展示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著名历史人物等的名言警句,主要思想、主要贡献等,从而营造出浓浓的创造、创新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

2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同样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1 重视思维过程。我们知道,思维的结果和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正确的结果往往来自于正确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时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关键。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着眼于如何让学生充分显示其思维过程这一方面。比如在解某道题,教师可以问“你是怎样想的?”而不直接问“怎样做的?”这样即使不会做的学生也会积极思考,努力寻求答案,进而甚至还可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等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只有学会思考,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学生才真正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另外,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思维,特别是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特见解的思考方法应及时地给予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2.2 强化思维训练。在课堂创新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不断强化各种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思维方法的选择、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等等,鼓励多思,鼓励创新,积极提倡、引导学生的反省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证明题、推理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反证法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等等。

2.3 注重散聚统一。在实施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关键之关键是教会学生坚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有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首先表现在发散性思维上,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充分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然而,创造思维不仅要求发散而且要求聚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当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时,在学生的思维发散后,给以恰当的评价,有所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各种方法的优劣,和学生一起找到最佳的方法,只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才是有效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一题多解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各种解题方法,再和学生一起来讨论各种方法的长短比较一下哪种方法较好,是否可以综合各法或几法之长,找出更好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台阶。

3 创建展现创新能力的实践、锻炼舞台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充分展现其创新能力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直接的场所。这方面是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所忽视的,在以后的创新教育中必须加强的。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技能,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开展“科技周”活动,举办各种智力竞赛,进行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评比,举办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各种社会调查等等,从而使创新教育落在实处。

农村教学范文第5篇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乐教育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音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音乐教学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1 农村音乐教学首先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

一是形式要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要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要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在欣赏《十送红军》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课堂设计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2 农村音乐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唱歌”

唱歌教学是农村音乐教师的重点工作。“唱”和其他的不同,不需要童子功,只需要自己的努力。因此,“唱”在农村学校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教学中怎么样训练学生的唱呢?我认为:从音准入手,鼓励学生想唱。“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意思是说音乐课要突出它的学科特点,任何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并贯穿于教学始终。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从只能随着磁带唱到随着钢琴唱,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对于音准感觉好的孩子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音乐教师要意识到音准问题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课堂上,在保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打破自己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上一些音准的练习,会为你的音乐教学增加艺术魅力。音乐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不断地练习,量变的同时质也在变。音阶训练,要反复唱。学生在反复体验中,不仅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且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并能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学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进一步抒发,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深刻的审美体验。

3 农村的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教学活动是音乐活动的教学,而音乐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现代的音乐教学观念,是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例如:在欣赏《邮递马车》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

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马车、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加深自身的艺术修养,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建设,这修养包括音乐、人文修养,自身建设,主要就是专业技能的建设,像键盘、声乐、舞蹈、乐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和强化,这些也是作为音乐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这些专业魅力更为有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20-01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很明确:“写作要真实,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从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我们会发现,它特别强调三点:第一,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感情必须要真挚。第二,写出个性,有创意。第三,注重联想和想象。

做为新课标的实施者,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如果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农村孩子的发展将会受到重大的影响。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我们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农村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学生喜欢写,不怕写,对作文产生兴趣。兴趣从何而来?我觉得从获得成功的快乐中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就要让他们在作文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听写结合,以说促写,下笔成文。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会让学生听故事写作文。课堂上老师讲一个故事,情节、人物都不要太复杂,让学生认真听,然后再把听到的故事写下来。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要符合这个要求的,作文就算合格,给80分。慢慢的就提高要求:比如要运用描写,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评价的时候也是因人而异,作文成绩好的,要求高一点,水平低的就要求低一点,无论是哪一位同学,都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让每一位同学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训练了几次听写作文后,就可以提高到说写作文了。

二、丰富学生作文的题材

学生对作文有了一些兴趣,那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还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老师要做好引导,自然、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电,天体运行都是活的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所以我们农村的孩子更要就地取材,好好的读读大自然这部活书了。

青翠的山峦,流淌的小溪,雪白的梨花,破土的新芽,葱郁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一幅幅绝妙的画卷。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去体验,去拥抱大自然,敞开心扉,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再用笔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不就是最美的作文吗?

农村孩子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谈到:“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这段话告诉我们,文章要写的内容其实就是生活本身,要真实的反映生活。

农村孩子虽然远离精彩纷呈的都市生活,但他们有自己朴实的农家生活,那也是作文的大好题材啊。小河里摸鱼,捉了蜻蜓喂蚂蚁,萤火虫做灯笼,那也是农村孩子才能享受到的趣事!春天播种的喜悦,夏天养蚕的辛劳,秋天收获的快意……这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城里孩子是体验不到的,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作文会充满生活气息的。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爱自然,爱生活,鼓励“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作文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写的了。

三、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作文,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腹有诗书语自华”,要想提高作文的水平,阅读是不可少的,尤其是阅读名著,积累字词,优美的语句,阅读给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在没有名著可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解决读的问题呢?只有充分的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元朝学者程端礼通过比喻将读写关系论述得十分具体:“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读写结合的关系:读书是“销铜”,指理解消化所读内容;读书是“识模”,指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能技巧;作文是“随模铸器”,将自己的写作内容倒入已成定型的模子之内,文章便写成了。“读”要下功夫,付出辛勤,而“写”就轻松得意了。

农村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复式教学 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由于学生数量减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并且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成效的不断凸现,农村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复式班呈逐年上升趋势,复式教学在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它所承担的任务也将越来越重,近年来逐渐凸现出其生命活力来,给西部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复式教学将成为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式教学不同于单式教学,复式教学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单式教学,它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全盘操作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承担复式教学的教师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即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山区学校复式教学愈来愈多的情况下,挖掘复式教学的潜力尤为紧要。研究推进复式教学工作,无论是推进新课改工作,还是搞好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无疑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再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国家关于师生比例编制的限制,学龄儿童入学人数逐年递减,小学复式教学班呈逐年上升趋势,复式教学在农村小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具体情况来看,之所以搞复式教学,其主要原因还是缺少教师和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太少。目前,西部农村小学的复式教学基本上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对于接受过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他们在教材上还算学习过复式教学的概念,但也仅仅是进了耳朵;对于没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开始教复式班之前就连复式教学这个名词也没听说过。加上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又是包班制,即一人既当班主任又带该班所有课程,就连校长也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搞教研纯粹成了应付上面检查的过场,更不用说观摩、研讨复式教学了,他们搞复式教学只能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边摸索边上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复式课上教师基本是一个年级用去整节课四十分钟的一半,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是频繁变换班级,一节课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每班的“动”、“静”次数均在六、七次之上。看似花繁,实则是没有主次的秋色平分。

二、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复式教学已经成为西部的一个重要教育模式,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大家在实际运用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对复式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大家都已习惯了单式教学,而对复式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地方没有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研究,更没有开展过对复式教学的专题培训。

2.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需要。复式教学需要多才多艺的教师,需要一专多能。尤其是单人单校的复式班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之外,还需要较高的政治素质,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才能担此重任,这样的人相对来说并不多。

3.复式班师生负担过重。复式班教师工作辛苦是人所共知的,这一问题现已十分突出。一位教师要教两个甚至三、四个年级的学生,学科头绪多,学生差异大,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教学参考文献和教学辅助设备,复式班的教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努力。长期负担过重必然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负担过重一般都会引起学生的负担过重。因为复式教学中师生直接活动时间少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己来完成,所以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三、我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看法

1.加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复式班科任教师的复式教学学习和培训。农村各个小学尤其是人数较少的学校要把复式教学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议事日程,当做校本教研的主要工作来抓。学校要把复式教学的教研活动放在突出位置,专门成立复式教学教研组,每学期都必须开展复式教学教研活动。各小学应认真选派思想进步、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复式班教学工作。并且搞好新上岗复式班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复式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胜任复式教学工作。

2.科任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设计主次教学任务,抓住重点,照顾一般,一定注意切忌一节课内平均使用力量。科任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开始,就要十分注意复式教学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复式年级的科任教师应重视学生手势语、哑语的培养和使用,重视学生抗声浪冲击的专注学习毅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重视学生遵守学习纪律行为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等。

3.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研究农村复式教学新模式,广大一线教师还应不断实践,探索归纳总结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本班本校本地区实际的具有本班本校本地区特色的复式教学新模式。

农村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理并用适合农村

在当今语言迅速发展的年代,我认为,文理并用法学习外语,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农村中学以此教法进行教学,更会轻松愉快且实际。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语言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当今城市与农村学习英语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老师们统统用被专家、学者们证明了的英语教学法去农村进行英语教学,显然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第一,在现代都市,整个市民无论是在文化层次上还是思想素质上,都大大超过乡村农民。因此,他们各自所孕育的后代都自然在文化层次和思想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那么,对农村学生单纯以专家、学者们纯理论的都市教育模式去进行培养和教育,会有应有的良好结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第二,就进行辅导而言,农村学生与都市学生就大相径庭了。农村学生放学回家后,由于生活所迫,丢下书包紧接着便是农活,等到晚上有空时才能勉强完成课后作业,即使是读住宿的学生,也只能凭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根本不可能有父母的辅导;纵使父母有时间、有精力,他们又有能力辅导自己孩子的英语吗?相反,都市里的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可立即完成作业进行课后复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随时向自己的父母请教。所以,在此两种截然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学生,是不可能用目前普遍用于都市学生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它必然需要一种新的而且能够适于农村英语教学的方法来取而代之。

第三,在学习英语的环境与氛围方面,都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由于都市人民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因此,中学生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人人都能听懂,个个都会使用:“Good morning! 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I,m fine,too!” “Hello,This is……”;“May I speak to……” ;“Hello,this is……speaking!”……所以,他们练习说英语和听英语就成了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农村中学生,一是自身害羞心强,极不情愿张口讲英语;二是即使某位同学愿意讲英语,他所面对的都是农民,又去对谁说Hello呢?别人谁又能对他说How do you do呢?就这样,农村学生练习说英语和听英语的权力几乎就被剥夺了,他们又怎样能按现代英语教学法去学习英语呢?

第四,在接受信息和查阅资料方面,都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由于英特网的崛起,现在在都市家庭里面有英特网的比比皆是,孩子们在接受英美等英语国家的信息、习俗、语言环境、阅读材料、原始发音甚至考试题材都是轻而易举的。他们只需回家放下书包,打开因特网,输入自己需要查找或需要求助的内容,因特网便给予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信息。因此,孩子们学习英语起来就轻松、愉快多了。特别是发音情况,都市的孩子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或其他资料,直接听见外国教师的原始发音,这对于矫正孩子的发音是非常及时和有帮助的。然而,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农村孩子吧,有极少的学生上过网,有的听说过电脑,可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因特网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们怎么会与都市里的孩子享受同样的待遇呢?在这种情况下,运用都市英语教学模式来教农村的孩子,这无疑于闭门造车,对牛弹琴。那么,我们在农村进行英语教学,那就只能运用适合农村的教学手段了。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进行现代模式的英语教学,已经失去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一条新的且适合农村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那就是文理并用法。文理并用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当中,都有她很大的成功性作为其坚实的后盾。

首先,从理论上讲,文理并用,它并没有完全摒弃学习文科的优秀方法,而是继承之并加以发扬光大。

文理并用让爱好文科的学生受益匪浅,如虎添翼;另一方面,即使是最优秀的文科方法,针对理科学生而言,它也必然存在着其自身的不足。面对这些不足,我们运用它的反面-----理科学习方法来补充之,必然是相得益彰,无不裨益。就这样,爱好理科的学生乐于学习外语了,而爱好文科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还会有谁学不好外语呢?通过这种方法,使难以进行的农村英语教学迎刃而解。

有句名言说得好,“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文科爱好者学习政治、历史、英语时,无师自通;但当理科爱好者来学习文科科目时,他们便会觉得头晕目眩,枯燥无味。这时,如果我们听之任之,置之不理,那么,他们学习外语便会更加失去兴趣与信心;相反,此时如果我们用他们所喜爱的理科方法去教他们学习英语(虽然有时不太符合英语语法规则和英语语法习惯,但它毕竟有助于理科爱好者学习英语)那么,他们必然会兴奋之至,劲头十足。在农村利用此法进行英语教学,即增添了文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为理科学生学习英语找到了窍门。因此,从理论上讲,文理并用的英语教学法,是比较适合农村英语教学的。

其次,在实际教学当中,文理并用的方法帮助理科学生学习外语的例子更是数不甚数。

记忆新单词,这是理科学生最疼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记住单词,这无疑对他们学习外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合成词时,我们运用数学中的“加法原则”来引导他们记忆,就会让他们更加直观,更加轻松愉快和感兴趣。例如:bookshop就是book+shop=bookshop,也就是:书+店=书店;football等于foot+ball,也就是:足+球=足球;mooncake便是moon+cake了,即:月+饼=月饼。

再次,文理并用学习英语的方法,对于缺乏资源和信息的农村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农村学生缺乏现代英语教学手段和必要的原始资料,老师们不可能为学生找出让学生信服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材料,所以就用理科上的材料或者例子来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当中为什么要用字母h来表示高吗?”“不知道!”“那我们今天就让同学们来掌握这个常识吧。在英语中,high表示高的,是形容词;而height表示高度,是名称,所以就用它的第一个字母来表高了,同学们清楚了吗?”“原来是这样啊?那么,l 表示大号、s表示小号我们也都清楚了,它们是large和small的第一个字母了!”“对,同学们真聪明!”

最后,用理科的逻辑推理法来学习英语,在农村英语教学中也是卓有成效的。

在高一英语第2单元Englisharound the world 中,我们要讲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在讲两国部分单词在拼写上的差异时,我们可以进行如是逻辑推理:既然英式英语coluor少一个字母u 就成为美式英语color了,那么,英式英语中的“劳动”(labour) 和“特别喜欢的”(favourite)就是美式英语labor和favorite 了;同样,既然英式英语“kilometre”(千米)交换最后两个字母就成了美式英语kilometer ,那么,英式英语中的“theatre”(剧院)、“metre”(米)和 “centre”( 中心)就是美式英语theater、 meter、和 center 了。

农村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师资配备 应试教育 课堂枯燥 课业负担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学习英语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纷纷把目光对准教师,这就给我们当前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任务。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随着新教材改革的不断推广,农村英语课堂教学遇到了不少困难,每个教师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城里孩子的素质,还要面对农村落后的教学资源。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村英语教学呢?

一、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学校英语教学重视不够

(1)部分农村学校对学校开设英语课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副科”,所以在课时分配上不足,教师的配置上也不到位,对英语新课程改革抱着观望的态度,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英语课的开展。另外,校园里每天都在说母语,根本没人开口说英语,孩子们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缺乏实践的语言环境,怎么能快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

(2)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师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但目前从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甚至有大量的英语教师从来没有经过英语培训,或者是其他科目教师转过来的。这些教师未受过正规英语新课程教学法的培训,对英语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对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更缺乏应有的了解。这对处在学习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二、农村教师的问题

(1)不少农村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教学研究,加之常年不出校门,得不到先进教学观念的熏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仍旧注重讲解,讲析语言点,语法及句型结构反复造句,背诵课文,背诵对话。这种教学是费时多,收效低,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学生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兴趣。真的是老师还没有把学生领进通向英语知识殿堂的大门,学生就望而却步了。

(2)重视笔试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农村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认单词—讲课文—解释语法—总结词组—朗读课文”。这种10年前的老套路授课,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结果不论英语语言多么优美,故事情节多么动人,学生只能学到几个无味词组和几条枯燥语法,实际运用能力很差。

三、农村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流失严重。近些年,随着整个社会大气候,“上学无用论”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去工厂打工挣钱的人越来越多,也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此外,学校师资的不均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县城的学校往往比偏僻一些的学校师资强,所以农村家庭条件好的的学生多会转学,去县城的学校就读。

(2)教师的负担过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家里的农活。忙里忙外,从早忙到晚。有好多身边的同事得了疾病。另外,教师的心理疾病更严重,教师的攀比、嫉妒、工作思想不稳定等都是现在农村教师存在的心理。

(3)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在农村,学生仍然把语文、数学当作主课,英语课当作副课来学,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现在,能用英语的地方太少,学生根本无法认识英语的重要性。刚开始时,学生由于好奇,还有点兴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日益下降。我认为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教材难度大,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

(4)教学评估体系落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好几年,学校对教师的评估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周围的学校评价老师,还基本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的。甚至,我们的评先选优完全是把教师的成绩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这样的评比,不得不使我们每天都埋头于讲课、批改作业和管理学生上。尽管目前,学校里电教设备倒是齐全,可一直在电教室冬眠,几乎没有谁在那里上过课。教师整天忙于提高所谓的教学成绩,又有谁在这一方面下工夫呢?

四、改进措施及对策

(1)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规范的考查制度,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内容和考试评价体系纳入学校和各级领导的年终考核中,并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其次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工作,使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加大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不高的情况,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

,同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外地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另外,通过建立城乡学校交流制度和城乡学校联谊制度,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定期到城区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互相传递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3)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针对当前农村新课程改革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各级部门应多渠道地加大农村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对边远山区小学课改专项经费的支持。同时加快建设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支持农村新课程改革,教育监督部门应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4)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评价制度在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不改革评价制度,其他的改革都将流于形式,很难推进新课程改革。因此,要对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将小学英语考试纳入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条例中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考试形式可多样化,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首先是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这种转变,并在实践中应用,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做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他们积极学习的进取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教师要勇于进取,走出自己的误区,自觉实现由“填鸭式”,“一言堂”到“交际式”和“以人为本”的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和完善自己,不断寻求最佳教学方法途径,为将来农村中小学英语成绩的全面提高共绘一片美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

农村教学范文第10篇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领导缺乏对英语教学的明确认识

农村大部分小学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

2.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但现阶段从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英语专业毕业,更有甚者有的英语教师只经过短期的英语培训。这些教师观念落后,专业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教学能力差。这对于正处在语言学习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3.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严重落后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的师资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师是兼任小学英语教学的。部分山区的小学,更是因为缺少英语教师,只能由一名教师在几个小学同时任教。

4.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短缺

由于农村小学的地理位置等问题的限制,农村新课程改革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于是造成了小学生的英语成绩较差,当然到了初高中就更是破罐子破摔,对英语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了,甚至讨厌学习英语。

二、改进措施和相应对策

1.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第一,加强对校领导的培训工作,使其教育观念转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第二,要建立规范的考查制度,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内容和考试评价体系纳入学校和各级领导的年终考核中,并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

2.加大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

3.建立各级教师教研网络

以各城区小学、各乡镇中心学校教研组为中心,各小学为教研实体的小学英语教研网络,明确各级职责,加强计划性,完善教研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开展各种听课、评课、说课和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4.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针对当前农村新课程改革存在的经费短缺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应多渠道地加大农村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边远山区小学课改专项经费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快建设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支持农村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监督部门应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上一篇:农业与教育范文 下一篇: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