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监管范文

时间:2023-05-09 16:47:41

纳税监管

纳税监管范文第1篇

一、健全保障机制,夯实纳税评估工作基础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在力量上重点倾斜。一方面,该局成立纳税评估指导小组,对全系统纳税评估行业分析、对象确定、模型建立、任务下达等统筹组织协调;另一方面,选配一批懂税收、会财务、精通计算机的干部充实基层分局纳税评估队伍,并成立专业评估小组,有选择地调配人力资源,集中组织重点评估。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在素质上重点加强。该局在加强日常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突出评前、评后培训,对即将评估的各类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执行政策偏差进行分析和探讨,辅导相关的会计和税收政策,使每位参评人员专项业务技能得到及时巩固提高;定期召开疑点分析例会,通过典型剖析、行业解剖,掌握财务、税收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并及时分析、交流评估工作情况,不断积累行业评估的有效方法,提升干部的纳税评估能力。

三是创新考评机制,在制度上重点保障。首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纳税评估工作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评估组织、分析、调查、约谈和复核五个岗位,细化各岗位操作管理权限。同时,成立评估考核小组,实行实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资料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月逐项考核。其次,建立复审和复评制度。对通过评估不能合理解释低税负原因或存在新疑点的,重新进行实地复核;对每次行业评估结果,由分局行业评估领导小组复审,确保环节、程序和内容的准确完备;组织纳税评估复评,要求各单位限时整改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并将整改情况列入年终考核。第三,严格工作督查。对工作不力、反映问题不实、应反馈未反馈、反馈问题不落实,以及评估复评发现新问题的,每季进行通报,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

二、深化税收分析,确保纳税评估工作有的放矢

一是多层面联动分析,增强税收分析整体效能。构建市局、基层分局、管理员三级分析体系,市局计统部门着重宏观分析,税政部门着重行业及税种分析,基层分局及管理员具体做本辖区行业和企业分析,同时,实行定期分析和分析信息反馈制度,形成不同层级及全局范围内的分析工作格局。

二是多渠道收集信息,实现数据增值利用。将纳税人税负与省局公布的平均税负等数据,按离散情况进行排序,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找准评估对象;从ctais2.0软件、税收监控决策系统、税务资料查询系统、税负查询系统、金税工程等应用软件中调取数据进行深加工,确定针对性较强的评估对象;全面分析和解剖企业生产经营流程,通过获取关键环节的真实、有效数据,结合日管动态信息,与稽查、执法检查、征管质量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和对比,科学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实际经营数量,确定评估对象和重点。同时,积极强化第三方信息运用,**年通过从地税部门采集地税直管企业收入数据与申报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进行比对,在餐饮、建筑安装等行业取得了突破;通过对发改委批复、房管部门登记信息及地税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纳税信息与企业所得税的规模进行比对,发现了部分房地产企业申报不及时等问题,两项共补税款45万元。

三是多角度疑点分析,提升评估质效。该局按照参数性分析理清成因、指标性分析排查疑点、相对性分析寻找异常、关联性分析发现问题的全方位分析思路,根据宏观税收分析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本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同行业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纵向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税种的异常变化,提取下发增值税未开具发票累计销售额为负数、开具普通发票累计销售额为负数、企业所得税调减为正数、亏损户、“两税”收入不一致等异常参数。开展税负偏离度分析,对企业所属行业税负低于省平均税负、省预警税负和扬州市局行业平均税负的进行重点分析,确定评估对象;开展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基和销售比对分析、纳税人申报资料和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关联分析。针对不同行业运用投入产出法、工时耗用法、对比分析法、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法开展个性分析,通过分析生产规模、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设备工作量、定额工资产量、投入产出、能源耗用、产品核算等,寻找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

三、改进评估方法,努力提升联动机制效能

该局以开展项目化评估为导向,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风险企业按月深入解剖,查找管理薄弱环

传奇小法师绝世游戏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高中篮球风云一剑惊仙重生之官道节,通过精确制导,有的放矢地实施集中评估,开展项目化管理。

一是把握行业特征,探索规律建模型。在充分掌握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征管风险点的基础上,该局抽调骨干成立专业评估队伍,选择典型企业开展解剖,分析生产经营特有规律,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及相关指标体系,及时总结和反馈征管中的问题,提出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并以此为样本,在全市运用模型发现疑点,促使纳税人自行申报,提高征管效率。去年,该局先后运用钢材耗用率、产废率、运费配比率建立了汽配行业模型;运用物耗法、能耗法、工耗法建立了机械制造行业模型;跟踪关键工序建立了文体用品行业模型;运用原子量参数建立了氧化锌行业模型。同时,注重评估案例总结、交流和推广。**年,该局报送的《多角度指标分析,循特点深入评估》纳税评估案例在全省“十大优秀纳税评估案例”视频比赛中获得十佳。

二是规范评估项目,固化模式增效率。该局定期整理某一类企业在征管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问题成因、产生影响、应对方法作专题研究,找出评估的重点项目,列举各评估环节工作重点,交由专人操作管理和复核,同时要求评估人员按阶段上报评估进程,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评估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评估环节,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整理出“三个必评”内容,即必须分析的指标、约谈的内容、实地调查的项目,并拟定《增值税纳税评估必评项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必评项目》、《外商投资企业税纳税评估必评项目》,促进基层评估的规范化运作。

三是注重约谈举证,关键环节求突破。该局把约谈、举证作为纳税评估认定处理阶段的重要环节,要求评估人员认真做好约谈前的准备工作,拟定提纲,讲究沟通方法和技巧,从生产工序、出入库记录、库存变化、销售差异、成本核算漏洞、获利水平与应纳税额配比、往来账款来龙去脉等方面提问,并对应答理由是否真实合理进行即时分析,提出不同看法,巧妙利用谈话中的矛盾之处,辨别真相。**年,在案头评估的同时,通过对少数税负偏低的商业户、亏损大户及所得税贡献率偏低户,以及规模较大的成品油加工企业、钢管企业、大型商场等重点企业,采取税企面对面座谈的形式,集体约谈行业税源税负,共调增计税所得额304万元,补征增值税55万元、所得税15万元。

纳税监管范文第2篇

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遵照税法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纳税遵从反映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税收征管的最终目标。

税收管理与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最本质、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在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征纳双方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差异性,再加上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长期客观存在,纳税遵从与税收管理两者博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不等于税收,在税源一定、税法不变的前提下,税源转化为税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征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而税收征管水平和纳税主体遵从程度是紧密联系的。

二、纳税遵从与税收管理博弈分析

在传统的纳税遵从经济学分析中,逃税问题通常被视为一种资产组合选择:申报的收入被看作是一种零回报的安全性资产,而隐瞒的收入则被看作是一种有回报的风险性资产。假定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目标都是追求预期收益的最大化,纳税人所选择的遵从形式是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应税收入,所选择的不遵从形式是故意低报应税收入。故意低报收入被查获后不仅要补税,而且要受到处罚。为了便于分析,还假定税收管理便捷、高效,因而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税务机关的检查能力足够强,并且高度廉洁,依法治税,因而违法的纳税人不可能通过贿赂等手段使税务执法人员。根据博弈论原理,可构建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博弈模型,列出对应于不同策略组合的效用矩阵。

1、博弈模型基本假设。设纳税人的实际应税收入为I,向税务机关申报的应税收入为D(D小于或等于I),适用比例税率t(t1),纳税人的逃税概率为r,税务机关的查获概率或者逃税被查获的概率为P(0t),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为C,纳税人的预期收益以其税后净收入(或者税后可支配收入)来表示。首先来看纳税人的预期净收益。在欺骗税务机关的情况下,如果未受到查处,其预期收益为I-tD;如果受到查处,其预期收益为(1-t)I-ft(I-D),而纳税人在诚实申报的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到检查,其预期收益均为(1-t)I(不考虑纳税人受到检查时的遵从成本);再看税务机关的预期收益,在纳税人逃税的情况下,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tI+ft(I-D)-C和tD;在纳税人不逃税的情况下,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tI-C和tI。

2、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根据双方博弈的假设条件,得到征纳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在征纳博弈中,参与者所选择的战略既可能是纯战略,也可能是混合战略。在纯战略选择的情况下,由于检查概率和逃税概率要么为0,要么为1,因而征纳双方的博弈不存在均衡解。现在分析博弈双方选择混合战略情况下的均衡问题,即参与人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选择不同行动达到的均衡状态。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而言,选择混合战略就是分别选择一定概率的遵从或者不遵从和一定概率的检查或者不检查,也就是说检查概率P和逃税概率r都不等于0。当纳税人在欺骗与不欺骗情况下所获得的预期收益相等,并且税务机关在检查与不检查情况下所获得的预期收益也相等时,两者间的博弈就达到了一种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可以求出两者间的均衡解。

(1)检查概率的均衡解。给定检查概率p,纳税人选择逃税和不逃税时预期收益分别为:

选择逃税时的预期收益:G1=[(1-t)I-ft(I-D)]p+(I-tD)(1-p)

选择诚实纳税时的预期收益:G2=(1-t)Ip+(1-t)(1-p)

令G1=G2,解得p=1/(f+l)

(2)逃税概率的均衡解。给定纳税人的逃税概率r,税务机关选择检查与不检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选择检查时的预期收益:R1=[tI+ft(I-D)-C]r+(tI-C)(1-r)

选择不检查时的预期收益:R2=trD+tI(1-r)

令R1=R2,解得r=C/t(f+l)(I-D)

根据求解结果可知,当税务机关以p=1/(f+l)的概率进行检查,纳税人以r=C/t(f+l)(I-D)的概率逃税时,征纳双方的博弈达到均衡状态。这一均衡解意味着,逃税程度随着税务检查的边际成本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处罚率的提高而降低。

3、博弈均衡的启示。首先,税收管理广度与纳税遵从度具有相关性,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越大,纳税人偷逃税的机会成本就越大,相对来说纳税遵从度越高;其次,税收管理深度与纳税遵从度有很大的相关性,查获率与偷税概率成反比;再次,处罚力度越大,违法风险越大,违法成本越高,纳税遵从度越高。在适度管理中,管理与遵从呈正比关系,在过度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情况下,管理与遵从则呈反比关系。要在征纳博弈中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正确把握管理与遵从的阀值,也就是博弈均衡点,使之从强制型遵从向自觉型遵从转变。

三、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征纳博弈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征纳双方都接受的一种均衡,但在现实中,纳税人对税务部门的行为、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信息了解得相对不够,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纳税人有机可乘。有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纳税人中,40%的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30%的纳税人通过辅导遵从税法,还有30%的纳税人遵从度不高。应当说,这一遵从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管理因素。在管理措施上,主要表现在征管力量分布不均,税源管理比较薄弱,征管力度不够,导致偷逃税成为部分纳税人经常使用的小伎俩,初犯转变成惯犯,形成心理适应。同时,影响原本具有良好税收遵从意识的纳税人,造成其心理失衡,从纳税遵从转变不遵从,形成恶性循环;在管理手段上,稽查查获率与涉案定罪率偏低,处罚率低。在现实征管中绝大部分都取最低限处罚,没有根据偷税性质、情节、数额大小等标准进行处罚,这对少数存在侥幸心理不依法纳税的企业,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2、纳税遵从成本因素。纳税人遵从成本高而不遵从成本低是重要原因。征管业务流程较为繁琐,纳税人面对两税务征管机构,使遵从成本偏高。而纳税人不遵从成本较低,对不遵从税法所受到的处罚偏轻和罚款数量规定上的弹性安排,加之税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使纳税人的不遵从成本微乎其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纳税不遵从的主观故意。

3、法制因素。税收法律环境是规范征纳关系的刚性环境,能促使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纳税人依法纳税,而我国还没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表现为:税收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备,这给了纳税人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引发了懒惰性不遵从行为;税收执法程序不规范,税收执法手段软化,纳税人逃税成本小于遵从成本;税收司法保障体系不健全,纳税人偷漏税的侥幸心理增强。

四、基于税收管理影响提升纳税遵从的建议

尽管纳税遵从受到法律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博弈分析告诉我们,优化税收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纳税人的遵从度。理解税法是遵从的基础,降低办税难度是遵从的保障,而严厉打击不遵从则是对遵从的最好鼓励。

1、树立“人性化”征管理念,提供“专业化”税务咨询。提高纳税遵从首先要从税务人员理念的转变上着手,要建立有效的纳税人诉求和反馈机制,充分倾听并汲取纳税人的意见,以“更容易、更节省、更人性化”为核心制定遵从规划。要从方便纳税人办税而不是从方便内部管理出发来设计征管流程和相关信息系统。要本着公开、负责的态度与纳税人交流潜在的不遵从风险并指导其主动纠正,而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保持手中权力的神秘感。其次,税务部门应根据纳税人个体情况,从复杂的税法体系中梳理出适合的部分,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的辅导,并加强后续的跟踪管理。

2、开展流程再造,降低办税难度。办税流程越复杂,纳税人承担的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等遵从成本就越高,纳税人遵从度也越低。因此,我们需要以纳税人为中心开展流程再造,简化纳税程序,统一报表资料报送要求,实现纳税人一次提交资料,后台信息共享。要加强业务部门之间的统筹,避免各业务部门与同一纳税人多点接触,多头管理,让纳税人在设定的办税流程中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优质的服务。要加强征管手段的信息化建设,扩大网上申报的税种,扩充申报表填写引导、自动计算、自动等功能。此外,应尽快完善信誉等级管理,通过为诚信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以显示对税收遵从者的鼓励。

纳税监管范文第3篇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在力量上重点倾斜。一方面,该局成立纳税评估指导小组,对全系统纳税评估行业分析、对象确定、模型建立、任务下达等统筹组织协调;另一方面,选配一批懂税收、会财务、精通计算机的干部充实基层分局纳税评估队伍,并成立专业评估小组,有选择地调配人力资源,集中组织重点评估。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在素质上重点加强。该局在加强日常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突出评前、评后培训,对即将评估的各类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执行政策偏差进行分析和探讨,辅导相关的会计和税收政策,使每位参评人员专项业务技能得到及时巩固提高;定期召开疑点分析例会,通过典型剖析、行业解剖,掌握财务、税收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并及时分析、交流评估工作情况,不断积累行业评估的有效方法,提升干部的纳税评估能力。

三是创新考评机制,在制度上重点保障。首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纳税评估工作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评估组织、分析、调查、约谈和复核五个岗位,细化各岗位操作管理权限。同时,成立评估考核小组,实行实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资料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月逐项考核。其次,建立复审和复评制度。对通过评估不能合理解释低税负原因或存在新疑点的,重新进行实地复核;对每次行业评估结果,由分局行业评估领导小组复审,确保环节、程序和内容的准确完备;组织纳税评估复评,要求各单位限时整改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并将整改情况列入年终考核。第三,严格工作督查。对工作不力、反映问题不实、应反馈未反馈、反馈问题不落实,以及评估复评发现新问题的,每季进行通报,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

二、深化税收分析,确保纳税评估工作有的放矢

一是多层面联动分析,增强税收分析整体效能。构建市局、基层分局、管理员三级分析体系,市局计统部门着重宏观分析,税政部门着重行业及税种分析,基层分局及管理员具体做本辖区行业和企业分析,同时,实行定期分析和分析信息反馈制度,形成不同层级及全局范围内的分析工作格局。

二是多渠道收集信息,实现数据增值利用。将纳税人税负与省局公布的平均税负等数据,按离散情况进行排序,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找准评估对象;从ctais2.0软件、税收监控决策系统、税务资料查询系统、税负查询系统、金税工程等应用软件中调取数据进行深加工,确定针对性较强的评估对象;全面分析和解剖企业生产经营流程,通过获取关键环节的真实、有效数据,结合日管动态信息,与稽查、执法检查、征管质量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和对比,科学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实际经营数量,确定评估对象和重点。同时,积极强化第三方信息运用,2007年通过从地税部门采集地税直管企业收入数据与申报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进行比对,在餐饮、建筑安装等行业取得了突破;通过对发改委批复、房管部门登记信息及地税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纳税信息与企业所得税的规模进行比对,发现了部分房地产企业申报不及时等问题,两项共补税款45万元。

三是多角度疑点分析,提升评估质效。该局按照参数性分析理清成因、指标性分析排查疑点、相对性分析寻找异常、关联性分析发现问题的全方位分析思路,根据宏观税收分析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本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同行业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纵向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税种的异常变化,提取下发增值税未开具发票累计销售额为负数、开具普通发票累计销售额为负数、企业所得税调减为正数、亏损户、“两税”收入不一致等异常参数。开展税负偏离度分析,对企业所属行业税负低于省平均税负、省预警税负和扬州市局行业平均税负的进行重点分析,确定评估对象;开展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基和销售比对分析、纳税人申报资料和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关联分析。针对不同行业运用投入产出法、工时耗用法、对比分析法、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法开展个性分析,通过分析生产规模、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设备工作量、定额工资产量、投入产出、能源耗用、产品核算等,寻找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

三、改进评估方法,努力提升联动机制效能

该局以开展项目化评估为导向,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风险企业按月深入解剖,查找管理薄弱环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节,通过精确制导,有的放矢地实施集中评估,开展项目化管理。

一是把握行业特征,探索规律建模型。在充分掌握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征管风险点的基础上,该局抽调骨干成立专业评估队伍,选择典型企业开展解剖,分析生产经营特有规律,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及相关指标体系,及时总结和反馈征管中的问题,提出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并以此为样本,在全市运那*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用模型发现疑点,促使纳税人自行申报,提高征管效率。去年,该局先后运用钢材耗用率、产废率、运费配比率建立了汽配行业模型;运用物耗法、能耗法、工耗法建立了机械制造行业模型;跟踪关键工序建立了文体用品行业模型;运用原子量参数建立了氧化锌行业模型。同时,注重评估案例总结、交流和推广。2007年,该局报送的《多角度指标分析,循特点深入评估》纳税评估案例在全省“十大优秀纳税评估案例”视频比赛中获得十佳。

二是规范评估项目,固化模式增效率。该局定期整理某一类

企业在征管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问题成因、产生影响、应对方法作专题研究,找出评估的重点项目,列举各评估环节工作重点,交由专人操作管理和复核,同时要求评估人员按阶段上报评估进程,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评估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评估环节,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整理出“三个必评”内容,即必须分析的指标、约谈的内容、实地调查的项目,并拟定《增值税纳税评估必评项目》、《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必评项目》、《外商投资企业税纳税评估必评项目》,促进基层评估的规范化运作。

三是注重约谈举证,关键环节求突破。该局把约谈、举证作为纳税评估认定处理阶段的重要环节,要求评估人员认真做好约谈前的准备工作,拟定提纲,讲究沟通方法和技巧,从生产工序、出入库记录、库存变化、销售差异、成本核算漏洞、获利水平与应纳税额配比、往来账款来龙去脉等方面提问,并对应答理由是否真实合理进行即时分析,提出不同看法,巧妙利用谈话中的矛盾之处,辨别真相。2007年,在案头评估的同时,通过对少数税负偏低的商业户、亏损大户及所得税贡献率偏低户,以及规模较大的成品油加工企业、钢管企业、大型商场等重点企业,采取税企面对面座谈的形式,集体约谈行业税源税负,共调增计税所得额304万元,补征增值税55万元、所得税15万元。

四是实施多税联评,形成互动显成效。该局在重点围绕高风险企业和行业以及零、负、低申报企业开展的纳税评估工作中,利用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间的关联性分析,对比对不符或异常的纳税人实施多税种联评;结合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缴工作,选择连续亏损、微利企业进行评估;注重出口退税评估工作,实行征退税联评。结合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税基的相关性,一方面按季提取所得税申报销售收入和对应所属期增值税、消费税累计销售收入进行比对分析,并将比对不符的纳税人作为集中评估案源,进行多税种联评;另一方面,在实地评估过程中重点针对各税种之间数据差异,调查、采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与财务核算数据,验证评估分析与约谈说明结果,解析造成各税数据差异的原因,对异常信息分别向前或向后追溯评估,以强化对整个生产经营环节的跟踪管理。2007年,通过多税联评补征税款420万元,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扩大了评估监控领域。

纳税监管范文第4篇

一、工作目标。全县符合认定条件的矿山生产企业全部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二、组织领导。成立县规模以上矿山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赵宇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朱江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财政局局长刘顺明,县长助理李琼,县政府办副主任成军才任副组长,机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税局,由卢坚松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内容

(一)由县国税局牵头,其它部门、乡镇配合对矿山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及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发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矿山生产企业到县国税局进行实名制税务登记,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登记截止时间2010年2月7日。

(三)县国税局对认定办理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实行据实征收,按照实际销售收入开据增值税发票;纳入委托的部分增值税由矿产品税费集中征收办(以下简称统征办),时注明矿产品的名称、数量、金额,并由纳税人在税费缴讫证上签章予以确认,部分税款作为该纳税人的预缴税款,每月底将税款划入纳税人专用缴税银行帐户。

(四)县国税局对的税款按月与统征办、矿山生产企业进行核对,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征。对不按期办理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税务部门将按17%的增值税率全额征收,且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部门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

县财政局负责活动相关业务的协调和资金保障工作。

县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做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和办理的具体工作。

县统征办(单位)负责提供各一般纳税人矿山生产企业购票及过卡数据。

县国土资源局、工商局、安监局、质监局、环保局负责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和各类证件的年审把关。

县煤炭局、郴电国际分公司、县物资行业办负责提供生产企业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县监察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安监局、经济局为此项活动保驾护航,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及涉税违法行为。对不按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工作的纳税人,公安、物资行业办要停止批售火工产品。

各乡镇负责配合本辖区内的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做好此项活动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成立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并明确分管副职具体抓,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征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大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配合,做到协调快、登记快、纳税快,共同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守纪律,依法行政。所有单位和部门要遵守工作纪律,坚持原则,严格公正执法,凡因工作配合不到位而影响工作进度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纳税监管范文第5篇

(一)博弈在税收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回顾。博弈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税收活动的各个领域。如,用博弈论分析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用博弈论分析税务机关的税收活动等。

在用博弈论来分析国家的税收政策方面,很多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税收集权和分权的博弈关系上。博弈论将中央与地方的这种利益关系归为“非零和博弈”,即:博弈双方的关系不是一方受损、一方受益的关系,而是双方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一个重点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博弈关系。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央有目的地对特定区域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构成讨价还价的博弈方式。当多个没有享受税收优惠的地方政府出于相关利益或共同利益一起向中央政府讨价还价时,就构成了团队博弈结构。要更好地解决类似的问题,运用团队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可得到博弈各方都比较满意的均衡结果。

在用博弈论来分析税务机关的税收活动方面,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税务机关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多样性。在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以及研究纳税人心理。因此,大量的文献进行了税务机关稽查与纳税人偷逃税的博弈分析以及纳税人采取行贿与税务机关勾结偷税的博弈分析。

(二)纳税遵从的研究回顾。纳税人遵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税收征管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纳税人遵从行为的理论研究最早源于Allingham和Sandmo的种子模型(以下简称A-S模型),该模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基本的个人逃税决策框架,纳税人被假定为理性的、无道德观念的风险厌恶者,在给定税率、检查率、处罚倍数等约束条件下,探讨了纳税人为实现预期效用(收入)最大化将会决定申报多少所得或者隐瞒多少所得。A-S模型有着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此后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放宽或修改了假设条件。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征纳最优行为的均衡点以及各因素对征纳双方行为的影响,征纳博弈模型的构建一般也是以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理和收益函数等都是共同知识为隐含前提的,并具有一次性博弈的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行为主体的非完全理性,征纳双方的一次性决策选择是难以实现特定的均衡,征纳之间的博弈更应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动态、复杂制度框架的分析是税收遵从领域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二、纳税遵从的一般静态模型

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和纳税人的税收缴纳是与生俱来的一对矛盾。对于纳税人来说,其目标是如何使自己在最小被发现的情况下(成本最小),获取最多的偷逃税款(只从单纯经济人角度分析,不考虑个体觉悟因素)。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其目标是依法征收到尽可能多的税款,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以及税收的效率原则来看,税务机关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征管成本依法征收到尽可能多的税款,这样才能够说明税务机关的运行最有效率。因此,税务机关稽查的概率与其征管成本有关。

假设税务机关稽查的概率为p,p∈[0,1],则不稽查的概率为1-p;纳税人偷税的概率为q,q∈[0,1],则不偷税的概率为1-q;C为税务机关的稽查成本,E为纳税人偷税给税务机关带来的损失,F为罚款收益,U为纳税人偷税的收益,V为纳税人偷税的损失。(图1)

给定q,税务机关选择稽查和不稽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П(1,q)=(-C-E+F)q+(-C)(1-q)

=-Eq+Fq-C

П(0,q)=-Eq+0(1-q)=-Eq

解П(1,q)=П(0,q),得q=C/F

如果纳税人偷逃税的概率小于C/F,税务机关的最佳选择是不稽查;相反,如果纳税人偷逃税的概率大于C/F,则税务机关的最佳选择是稽查;如果纳税人偷逃税的概率等于C/F,税务机关则随机地选择稽查或不稽查。

给定p,纳税人选择偷税和不偷税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П(p,1)=(U-V)p+U(1-p)=-Vp+U

П(p,0)=0p+0(1-p)=0

解П(p,1)=П(p,0),得p=U/V

如果税务机关稽查的概率小于U/V,纳税人的最佳选择是偷税;如果税务机关稽查的概率大于U/V,纳税人的最佳选择是不偷税;如果税务机关稽查的概率等于U/V,则纳税人随机地选择偷税或不偷税。

三、纳税遵从的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理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在税收征纳博弈中,它包含两种角色类型的参与群体,即代表不稳定遵从纳税人的群体和代表税务人员的群体,两个群体的可行策略和收益都是不同的,因此该演化博弈是多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对称博弈。

假定每次博弈都是纳税人群体中的一员与税务人员群体中的一员随机配对进行征纳博弈,并且每一群体的一员仍然各有两个纯策略选择,即纳税人可以选择遵从或逃税,税务人员可以选择监管或不监管。q表示纳税人群体中选择纳税遵从的人数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p表示采取监管策略的税务人员的比例(0≤q(t)≤1,0≤p(t)≤1)。由于有限理性,纳税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准确的监管概率是多少,但他可以通过多次博弈的学习来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这里假设纳税人是遵从不稳定型的纳税人,是基于对成本-收益的计算而确定自己纳税策略的“经济人”,不考虑任何时候都自觉诚信纳税的稳定遵从型纳税人的情况。其他假定还有:税务部门监管能力足够强,而且高度廉洁、严格执法。当纳税人采取遵从策略时,如果税务人员选择加强监管,会发现纳税人是诚实纳税的,从而会提高纳税人诚信纳税的信用等级,纳税人因声誉提升而获得的预期收益记为R,税务人员的预期收益记为-A,这里A是税务人员监管时的投入,包括税务人员收集税源信息、评估纳税申报表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当纳税人采取逃税策略,如果税务人员选择加强监管,根据上面的假定,逃税行为一定会被发现,纳税人不但要补税,还会受到罚款以及信誉受损等损失,其预期收益设为-F,税务人员的预期收益为-C,C不仅包括纳税评估的投入,还包括了税务人员的稽查费用;当纳税人采取逃税策略,如果税务人员选择不加强监管,则纳税人获得逃税预期收益设为T;税务人员放弃监管的预期收益为可能的责任追究,设为-D,不失一般性,假定C>D>A。我们将纳税人遵从概率记为q(0

这里,我们拟运用模仿者动态模型来加以分析,模仿者动态反映了上述演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思路,其在连续时间下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为下面的微分方程:

群体)。

对于纳税人:

u1(q=1)=Rp+0×(1-p)=Rp

u1(q=0)=-Fp+T(1-p)=T-(F+T)p

u1=qRp+(1-q)[T-(F+T)p]

=T-(F+T)p+q[(R+F+T)p-T]

代入模仿者动态方程:

q=q{Rp-T+(F+T)p-q[(R+F+T)p-T]}

整理得到:q=q(1-q)[(R+F+T)p-T](1)

对于税务人员:

u2(p=1)=(-A)×q+(-C)(1-q)=(C-A)q-C

u2(p=0)=(-D)×q+(-D)(1-q)=-D

u2=p[(C-A)q-C]+(1-p)(-D)

代入模仿者动态方程,整理得到:

p=p(1-p)[(C-A)q-(C-D)](2)

分析:税收征纳博弈的演化可以用式(1)和式(2)组成的系统来描述。该系统有5个局部均衡点,分别是(0,0),(0,1),(1,0),(1,1)以及[T/(R+F+T),(C-D)/(C-A)]。对于一个由微分方程描述的群体动态,其均衡点的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结构分析得出。该系统的雅可比矩阵为:

JE=(1-2p)[(C-A)q-(C-D)]-p(1-p)(C-A)q(1-q)(R+F+T)(1-2q)[(1-2q)(R+F+T)p-T]

分别求均衡点的JE行列式JE和JE的迹trJE,根据局部稳定性分析,可得:

(1)p=0,q=0?圯JE>0;trJE

(2)p=0,q=1?圯JE>0;trJE>0?圯不稳定

(3)p=1,q=0?圯JE>0;trJE>0?圯不稳定

(4)p=1,q=1?圯JE>0;trJE

(5)p=T/(R+F+T),q=(CD)/(C-A)?圯JE

得此征纳博弈动态过程的相位图。(图3)

由以上分析可知,纳税人遵从概率的变化依赖于R、F、T以及博弈的初始状态。当p=T/(R+F+T),则导数q=0;当p0。在初始状态不是高监管、高遵从的情形,即缺乏一个有效的税收征管系统和良好的依法纳税环境状况下,纳税遵从的提高将是缓慢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能将税收监管水平维持在一定高度(至少应让p>T/(R+F+T)),即使遵从不稳定的纳税人在博弈的初始状态都在逃税,但经过多次重复博弈,纳税人将逐渐选择诚信纳税,并形成习惯,最终达到演化的稳定状态。我国目前诚信纳税的意识尚待提高,诚信纳税的激励机制亟待建立。处罚率虽逐年提高,但R、F的值仍较低,因此在现阶段税收监管绝不能放松,监控范围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特别是对于逃税收益(T)较大的纳税人,如纳税大户、逃税机会较多者应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税务人员监管的水平要依赖于D、C、A及初始纳税人群体是否遵从。

纳税监管范文第6篇

税收制度下的博弈是税收征纳双方对于税收这一经济利益而发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与均衡的问题。税收博弈关系可以从不同的利益获取、策略选择和追求博弈均衡三方面加以认识。税收博弈是动态博弈、零和博弈、重复博弈及合作博弈的组合。在具体的税收博弈模型的架构与分析中可以得出,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与税收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左右税收博弈纳什均衡是否成立的决定因素,税收博弈的过程体现了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监督和对税制完善的不断追求。

纳税主体偷税和征税主体监管是税收领域的长期博弈。偷税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偷税而引起的财政收入流失问题己成为税务工作的重点之一,偷税行为也是市场经济秩序失调与信誉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对于纳税主体偷税的研究和征税主体监管政策取向的建议己经成为财税研究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税制改革;偷税;博弈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家征税的过程就是把社会各微观经济主体支配的一部分社会资源转由国家支配的过程。在现代社会,税收的作用更加重要,因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超过90%。税收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也更加深刻和巨大。税收是国家履行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主要财力保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运作的能力。同时,税收也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社会资源配置以及社会收入分配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

二、新税收制度中的博弈关系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以满足其支出需要的重要保证,离开税收国家将无法运作,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取得税收收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纳税实际上是纳税人既得利益的一种减少,国家课税会直接降低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使其税后消费水平下降,同时也会使纳税人一些经济行为的成本增加。避税是指纳税人通过对个人或企业事务的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或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避税原是一个中性的定义,指通过合法方式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但之后避税的合法性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否定,认为这是错用或滥用税法的行为。很多国家制定了反避税条例或规定,我国的税法也制定了反避税条款。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博弈双方的目标都是如何在既定的利益总量的盘子中获得更多的存量利益,或改变目前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得这种分配模式对自己有利。国家要求企业尽最大限度的缴税,尽可能地防止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而企业则尽量推卸其所承担的纳税责任,千方百计地想少缴税,把收益尽可能多地留在本企业和经营者手中由企业支配和使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国家会处于劣势,加之当前我国会计计税信息质量不高,国家会处在一种信息匮乏的位置。博弈的结果之一是国家财政收入流失。

三、用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论述避税与国家税收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纳什均衡

在国家进行税收安排时每一方都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其中企业主要以会计造假为手段,每个决策人(国家和企业)有关对方的行为的信息并不是外生的。

博弈的参与人是国家或国家机构和企业;国家的策略选择是进行税收监管或不进行税收监管;企业的策略选择是纳税或不纳税,建立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如上图所示,当企业选择“纳税”时,国家选择“不监管”,将获得更大的福利;而当候企业选择“不纳税”时,国家选择“监管”,则是最明智的选择。反过来,当国家选择“监管”时,偷税行为将会获得处罚,这时,如果企业选择的是“纳税”,就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当国家选择“不监管”时,偷税行为不会获得处罚,那么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就会选择“不纳税”来作为自己的行动策略。

综合来看,在以上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并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的结果,这也就意味着,并没有一个方案,能够同时满足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让他们不具有偏离均衡的动机。

(二)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根据以上的博弈信息,我们发现并没有符合纯策略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那么我们从混合策略的角度入手,讨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情形。

假设企业选择“纳税”的概率为p,那么其选择“不纳税”的概率就是1p;并且假设国家“监管”的概率为q,那么其选择“不监管”的概率就是1q。具体的策略数据仍然采用上述表格,我们由此得到企业的利益u1和国家的利益u2分别为:

u1=5pq5*(1p)*q+5p*(1q)+10(1p)(1q)

u2=10pq+15p*(1q)+15*(1p)*q

将两式化简整理得:

u1=5p15q+15pq+10

u2=15p+15q20pq

解得:p=3/4,q=1/3

可以看出,这样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且均衡策略为:某企业有3/4的概率选择“纳税”,有1/4的概率选择“不纳税”;而国家有1/3的概率选择“监管”,有2/3的概率选择“不监管”。

(三)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对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我们从两种均衡的角度对于新税收制度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但是实际上,国家与企业之间并不是同时做出策略选择的,也就是说不可能在国家决定要“监管”的同一时刻,企业恰好也选择了“纳税”。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情况是,由一方先进行选择,比如国家先表达了是否要“监管纳税”的意愿之后,选民才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是“纳税”还是“不纳税”。或者比如要企业先进行了决策之后,国家政府机关才会根据监管成本与惩罚力度等因素来决定要不要“监管”。因此,我们引入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探讨。

在此,我们研究第一种情况,即:国家先表达了是否要“监管”的意愿之后,企业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是“纳税”还是“不纳税”。对于企业先进行选择的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类似,在此不做详细讨论。具体的策略数据仍然采用上述表格。

我们构造出来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如上图所示,首先国家决定是“监管”还是“不监管”,这一信息可以从国家政府的文件、声明、通告、媒体等多种渠道中得知。在这一信息传递出去之后,企业开始选择是“纳税”还是“不纳税”,数据仍然参照之前的设定,可以分别得到在不同的情形选择下,博弈双方的不同收益。由此可见,动态博弈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选民投票过程中的动态选择过程,更加贴近现实。

四、结语

本文重点通过对国家以及企业纳税人之间博弈模型的设计分析,展现了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博弈双方所做出的策略选择,从而强调了在博弈过程中,各博弈方的收益情况和利害关系。由此,我们可知,企业是否纳税与国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进一步提出监督企业依法纳税的各项制度方案。

新税收制度是我国的财政收入来源的主要依靠,企业和个人的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对于该制度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目前仍然有待更深层次、更专业的分析,本文仅从博弈论角度思考,希望对于现行税收制度的改进能有一定的建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雁刚.中国税收制度变迁研究.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王春玲.我国税收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田延.新中国税收制度变迁研究.辽宁: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吴向阳.中国税制优化及其博弈分析.北京:群众出版社,2005

[5]魏艳娆.中国税收制度变迁.辽宁: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杨继伟.避税与国家税收制度安排的博弈分析.云南: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

[7]邓子基.对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几点看法.北京:税务研究,2005

[8]那力,臧韬,谢次昌.税收博弈论.北京:税务与经济出版社,2008

[9]岳树民,冯菱君.税制优化的博弈分析.北京:税务与经济,2002

[10]柳一群,胡皎,杨利平.我国目前税收博弈中的“协调博弈”内涵及动态均衡特征.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

[11]马海涛,李升.中国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纳税监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 纳税筹划 紧密结合

一、前言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合理的纳税筹划是满足企业纳税工作需求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与纳税筹划有着紧密的联系。考虑到纳税筹划工作的特殊性,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必须在内部控制的监管之下完成。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以及纳税筹划工作和内部控制实际,纳税筹划只有与内部控制实现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整体效果,保证纳税筹划工作的规范性达标。

二、企业纳税筹划应纳入到内部控制监管之下

从目前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来看,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在国家税收政策内合理避税的重要手段,对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考虑到纳税筹划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纳税筹划工作对财务工作的影响,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只有在内部控制的监管之下进行,才能确保纳税筹划工作合情、合理、合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企业纳税筹划应加深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由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是在国家相关税务政策下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策略。因此,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能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避免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触犯政策红线。由此可见,在企业纳税筹划中加深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2)企业纳税筹划应受到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鉴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与税收政策及企业财务政策的紧密性,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只有受到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才能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整体质量,进而为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保证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能够在内部控制的监管下得到有效开展,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合理性。

(3)企业纳税筹划应在内部控制体系下运行。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了对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基于纳税筹划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只有在内部控制体系下运行,才能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整体效果,确保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符合内部控制原则

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只有符合内部控制原则,才能确保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在内部控制的监管下得到有效开展。因此,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只有符合内部控制原则,才能提高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整体质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符合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实施全面性监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基于纳税筹划工作实际,在纳税筹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配合必要的内部控制,在具体操作中,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只有符合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管质量,进而保证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因此,符合全面性原则十分重要。

(2)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符合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原则。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实现企业纳税总额的下降。考虑到企业纳税筹划工作需要受到内部控制监管的特点,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只有符合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原则,并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下进行,才能确保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

(3)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符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原则。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在实际开展中,所有的筹划措施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税务负担的有效降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只有在内部控制的监管下,并符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原则,才能保证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应符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原则。

四、企业纳税筹划应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监管手段,对纳税筹划工作有着重要的监督管理职能。基于内部控制的特点,以及纳税筹划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企业纳税筹划只有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才能提高实施效果。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分析内部控制的特点。考虑到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与内部控制的必然联系,只有正确分析内部控制的特点,并掌握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和开展方式,才能保证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符合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进而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分析内部控制的特点,并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2)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基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与内部控制的特点,二者在具体工作中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结合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需求,以及内部控制的监管需要,只有将纳税筹划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才能提高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整体效果,为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应正确了解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结合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对纳税筹划工作的具体要求,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只有正确了解了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才能达到有效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目的。因此,了解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并掌握必要的内部控制原则,是提高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五、结论

对于企业而言,纳税筹划工作与内部控制联系相对紧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不但需要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下进行,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结合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实际以及内部控制实际,只有对二者的关系有正确认识,并认识到二者的紧密联系,才能确保纳税筹划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加深对纳税筹划与内部控制关系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纳税筹划工作和内部控制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为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宋源慈.浅谈对税收筹划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4(02).

[2] 江素芳.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1).

[3] 胡绍雨,程楚.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与建议[J].财会研究, 2014(12).

[4] 钱光明.对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法的若干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03).

[5] 张敬东.民营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与防范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纳税监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依法纳税;税收监管

一、现阶段医药销售行业纳税现状

1. 医药销售行业是重要的税收征收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药销售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加之,人民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销售渠道和手段的多样化,中国医药销售行业也由原来的经济效益低,发展缓慢,转向高收益,高回报的热门行业。在良好的市场前景下,一方面,医药销售行业成为了我国纳税又一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重要的税收征收对象。另一方面,高利润的诱惑下,不少商家利用各种手段偷税漏税,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征收环境,给税收征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2. 医药销售行业纳税出现的问题

2.1 出现严重的医药账户作假现象

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商家一是进行账外经营。药品销售的销售对象一般为非增值税纳税人,该环节收入一般情况以现金交易为主,很少购买者回去索要发票。一些商家用购物小票代替纳税发票,造成发票账户不能真实反映该销售商的真实销售业绩。二是,商家使用“两本账”。许多销售公司为了逃避高额的纳税负担,采用两种财务核算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有两个账本。一个账本作为纳税报税凭证,主要是开票收入账本;为开具发票的收入纳入另一个账本,作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账本。

2.2 医药销售税收抵扣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药管理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医药进货渠道呈现多样化,由单一的进货渠道改为多渠道,使得更加灵活,但是这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特别是大型医药销售公司,只能采取对其下属进项税由总公司统一抵扣,不能保证对所有的药品销售信息做到绝对的监管。这就是进项税变得更加不具严格性、规范性,很容易出现随意抵扣或者蓄意增大进项税的行为。甚至一些厂家和经销商串通一气,更改相关信息,使税收抵扣混乱,扰乱纳税秩序。

2.3 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纳税漏洞也不完全是经销商的原因,由于我国纳税制度以及纳税管理还不健全,还未形成完整的纳税管理体系,一班高素质的纳税人员,导致纳税管理随意性,税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由于长时间和固定的经销商打交道,很容易形成利益关系,抱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心态,少数工作人员甚至帮助偷税漏税。另一方面,纳税监管不严,很大程度依靠自我监督,这严重减弱了监管的实际意义,使监管形同虚设。

二、 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原因分析

1. 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作为商人,利益最大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经销商就铤而走险,偷税漏税,缺乏最基本的依法纳税意识。而且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是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较严,但是税收管理却不能实现规范化。一方面,是税法宣传力度不够,纳税者对税法知识认识不足,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利益驱使,经销商追求高额利润,钻法律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税漏税。

2. 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手逃避税收管理

人们对医药消费的不断提高,医药市场不断壮大,药品生产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占医药市场份额,都会采取各种手法,赢得市场先机,甚至不择手段推销药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给药品销售商好处,从而获得市场占有率,整个药品市场存在严重的恶心竞争和垄断。为逃避国家税收,厂商开始通过不正当合作,互相隐瞒收入,获取非法利益,而出现这种情况,国家的税收监管很难控制和管理。

3.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

税收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主要税收管理还未完全摆脱市场经济体制的束缚。相关管理制度还是老一套,不适应时展的新需要,管理队伍老化,管理素质普遍偏低,一些税务人员责任意识差,疏于管理,不能主动去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这也是由于医药管理改革速度较慢,一方面,医药管理体制不顺。医药与医药市场竞争环境差,有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这造成了税收管理混乱。另一方面,中国现行税制并不完善合理。其中在医疗卫生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医药经营征收增值税,但是医疗卫生却征收营业税,而税务部门对经营医药同时又兼职卫生诊治的企业征税标准如何定,没有具体的条文说明,导致模棱两可。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漏征漏管发生,也助长了企业偷税漏税的发生。一些医药零售企业由于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加上对于个体经营户的税收管理松懈,例如,医保刷卡收入不如实申报,在经营范围内,搞促销活动都会赠送礼品、药品,但是并未将其视同销售,所以漏申报这些赠品。

三、 医药销售行业税收漏洞解决建议

1. 加强医药经销商依法纳税意识

首先需要加强经销商的依法纳税意识,以及普及纳税知识。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税收政策宣传,提高医药经营者的纳税意识;二是,普及经销商的纳税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自身应该缴纳哪些税收,这不仅能够保证经销商依法纳税,更能提高经销商的权利意识,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避税,从而增加销售收入。

2. 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

特别是加强与工商、药监、医保、金融等部门的沟通交流,确保信息的通畅和共享。通过医保部门、银行保刷卡信息等有用信息,进行纳税项目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作用,通过交流及时发现遗漏信息,减少信息重复收集,形成监管联动,信息共享的局面。

3. 提升医药销售行业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医药行业销售企业会计核算的监控力度,从而提高纳税申报的质量。税务机关加强对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中,问题较多的企业,重点检查,责令整改,多次查出存在会计核算问题的企业,要追究其责任;第二,各公司需要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统一会计核算方式,通过统一的管理,提高公司的监管,健全会计核算体制,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真实性;第三,医药企业必须执行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第四,加强总公司下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主要监督内容是,督促分支机构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督促其依法纳税,防止由于缺乏监管而偷税漏税。

4. 加强税务机关人员的素质

加强税务机关的素质也能够有效防止医药销售行业出现税收漏洞,增强纳税者依法纳税行为,现阶段,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对税务人员的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吸纳税务人才,充实税务机关队伍。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税务人员参加税务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

总结:

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医药销售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依法纳税是医药销售企业应该无条件贯彻的,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铤而走险的钻法律空子偷税漏税,严重扰乱了医药销售行业的秩序,也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出现税收漏洞的。其中的原因有许多,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措施,减少税收漏洞。

参考文献:

[1]李丹. 自贡市大安区国家税务局医药销售行业税收管理问题的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0(12)

[2]吴艳萍. 论我国税收法制建设的问题与对策[D]. 吉林大学, 2004(12)

[3]刘勇. 创新医药行业管理机制堵塞医药税收管理漏洞[J]. 中国税务, 2008(2)

纳税监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税收征管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54-02

一、实施P2P税收征管的必要性分析

(一)_保税收公平性的内在需求

P2P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必然产物,可以将分散、割裂的民间资金进行融资整合,发挥了“聚沙成塔、积流成河”的集聚效应,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针对P2P的优势性,国家在其初期发展也给予了免税或不征税的优惠政策,这是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但随着P2P的加速发展,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据调查,至2016年底,P2P平台运营数量已经接近8 000家,年均复合增长率在5.62%,达成的交易规模量将超过14 512.12亿元,其未来市场将更为广阔,如若不对其实施税收政策将会导致大量资本集聚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产生市场失灵现象。为此,应该以税收来弥补市场缺陷,通过税收公平促进市场均衡发展。同时,P2P平台作为融资平台其所提供的借贷、担保业务是计取劳务费的,这属于纳税范畴之内的课税对象,且P2P从本质上属于民间借贷的线上转移,与线下的小额借贷公司地位平等,只有将其纳入征税体制,才能为众多借贷公司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是税收公平原则的又一体现。

(二)实现全面监管的必要前提

在崇尚“快钱”的时代,P2P被视为一种快速敛财的捷径,在此驱使下,P2P行业发展迅猛、体量逐渐增加,但监管和法规的相对滞后性,致使风险事件频发。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问题平台中,跑路、资金回赎与提现困难的共计1 641家,是2015年的4.2倍,其中影响较大的风险事件是e速贷、国诚金融、京金联等,这是早期野蛮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从税收的视角分析,根源于以下因素: P2P行业以网络交易为主,无法准确划定纳税人界限,致使借贷交易无法判定收益归属;网络交易信息较易被篡改,交易规模、数量和金额等无从查起,税收征管缺乏精准的计税依据;为追逐高额利益,许多企业通过跨地区的交易分割,分散交易量、缩小交易规模,由此在计算应付税金时获得税收减免优惠,有效规避了税收。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税收监管缺失是根源,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P2P行业的纳税征管条例,且《金融保险业纳税征管条例》也没有将其归入纳税范围,国务院的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属于框架性的,并未形成配套的监管细则。而根据调查,借贷宝、人人贷、等P2P平台均未在税收的有效监管下,如此很容易引致恶意自融,甚至欺诈行为。为扭转这一发展态势,要细化实施方法,构建层层的税征管体系,以便有效监管P2P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P2P税收征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税收征管制度缺位,税收内容无法明确

目前,P2P仍沿用传统金融的税收征管方法,但却面临操作的困境。传统金融是以线下的实体企业形式存在,在获取相应资质前,应该预先向工商、税务部门登记,获得相应的营业许可和税务登记证后方可进行投资、借贷活动。而P2P则直接省去了这一环节,其通过虚拟的网络进行隐蔽的操作,不透明特质明显,这直接影响了资金进出账、坏账、呆账的数据监测,且因为缺失行业标准和规范,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监管,税务机关无法获知真实的运营情况,若仍然延续以票控税模式,将造成税源流失。具体而言,纳税人身份不明,因P2P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自身性质没有精准的定位,往往兼具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两种身份,税收机关无法判定其实质身份,导致税收过程的不稳定性,难以实现税收征管的规范化运行,且许多P2P平台在成立之初就存在故意欺诈,借助互联网的虚拟性,故意隐瞒身份、交易信息,在完成投资套利之后迅速跑路,税收监管的滞后性无法预知其纳税主体地位,自然无法获得税收保证;纳税地点无法确知,P2P依赖于互联网的便捷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仅需要一个服务器和网络就可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易,纳税地点灵活多变,跨地区性的流动性较强,这势必增加应税行为地点确定的难度;纳税对象认定模糊,目前P2P平台数量诸多,其注册的企业性质有电子商务和投资公司两类,定位不同所涉及的税种存在差异,依照以往的税收制度无法严格界定是以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来征税。

(二)税收配套措施滞后,税收监管水平亟待提升

根据数据统计,仅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P2P平台的总成交量就达到371.27亿元,平台数量和规模均高速发展,但是纳税申报却寥寥无几,这与税收配套措施的缺失密切相关。首先,在现有的税法框架下,P2P行业将沿袭纳税申报制度,也即纳税人在既定的期间内依法向税务机关缴纳指定税款的一种行为,具体由纳税人或代扣代缴人通过邮寄或电子方式进行申报,但实际操作中,两种方式均存在障碍:一方面,P2P平台的虚拟性,应税行为地点难以确定,无法明确应向何地税务机关申报;另一方面,未将P2P明确纳入电子申报体系中,税务部门提供的申报网站无法与P2P电子数据实现有效对接。其次,没有专门针对P2P的税收核算规范,税收机关缺乏行之有效的细则依据,虽然2015年银监会将P2P行业归入“准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的纳税人和代扣缴义务人包括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公司及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或是保监会批准成立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而P2P成立未经任何机构批准,自然不能适用该办法。因此,P2P平台获取的佣金是归类到“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进行“营改增”后缴纳增值税,还是作为“准金融机构”依照目前的税收政策缴纳营业税,税法并没有细化分类,这就造成了纳税申报的混乱性。

三、P2P税收征管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顶层设计,以现行税法为切入点弥补P2P税收征管漏洞

P2P受到我国民法的相应规制,《合同法》第211条规定:“民间借贷可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高同类借贷利率的4倍,超过部分不予法律保护。”由此,P2P 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但在税收征管方面却存在短板,《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收征收管理法》并未明确规定P2P税收征管规范和实施细则。为此,应该立足于顶层审计,驱动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创新,从登记制度、发票管理等多个层面强化税收制度建设,以多元化的税收监控手段,对P2P行业进行动态监控。具体而言,税务机关可构建网络登记制度,要求P2P经营者应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工商登记证明、平台主运营地点、税务登记表等申报材料,由税务机关进行纳税人资质认定,以此明确P2P平台的纳税身份和地点,强化税收监管。同时,网络登记制度所衍生的电子凭证、电子账册与纸质的具有同等法律地位,驱动了网络交易专用发票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推进“以票控税”具有积极作用。税务机关可通过加密技术的应用,控制电子发票的流动和造假,使得P2P平台的网络交易有迹可循,最大限度地堵塞税收漏洞,让P2P行业真正“规矩”起来。与此同时,在实体法上,应适时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税法》,以专门化、细化的税法条例规范P2P行业发展。在程序法上,构建由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或企业商家统计P2P注册平台、代扣代缴税款的制度,由此将税收监管内嵌入P2P平台的交易过程,实现精准计税。

(二)细化配套措施,以网络信息系统为着力点提升P2P税收监管水平

P2P平台中融资双方因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而存在信息不对称、失真的现象,影响了融资成交量及税收的费率计算。为从源头上强化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税务机关应强化信息化建O,改变税收信息系统软硬件配套设施和性能,构建异地税收数据备份系统及信息集成机制,并努力提升税收工作人员的信息理论与应用技能。首先,在电子税务的引导下,税收机关应强化网络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升级,确保税收数据集成、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建立网络税收站点,实现海量税收数据与税收机关监管系统的无缝对接,让纳税人通过客户端即可实现便捷的纳税申请、税费缴纳、税费政策查询等应用需求。由此实现了P2P税收监管的全流程优化,省去传统税收烦琐程序,降低了税收成本,也将P2P隐藏的交易量置于税收的全程监控下。其次,现行的税收法律中没有细化税收服务内容,仅在2005年《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中做了诚信纳税和征税的概述性规定,面对税收监管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应该加速出台配套法律和措施,构建与之匹配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并分层次、分阶梯地对税收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将其网络应用技能与个人绩效挂钩,促进税收监管实效性的凸显。

四、结语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繁荣发展,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将线下借贷转移至线上,实现了融资双方的无缝对接,并且数量和规模都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因为无相应的税收制度作为依据,使得P2P行业的税收征管面临诸多难题。而本文基于P2P税收问题的研究,从现存问题出发,提出了有效解决路径,对于填补税收法律漏洞,强化税收征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小梅.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6):231-232.

[2] 武欢.互联网金融行业P2P财务、税务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9):285.

纳税监管范文第10篇

一、纳税评估的必要性及功能

(一)纳税评估的必要性

一是加强税源监管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的现金交易非常的普遍,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存在偷税、漏税和骗税的现象。其次,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纳税申报存在严重的信息失真。再次,社会协税力度不够,导致税务部门的监管工作难以开展。而纳税评估能够帮助税务机关了解税源存在的各类问题,是加强我国的税源监管的有效手段。二是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的现实需求。当前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还不够完善,征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漏征漏管现象的存在。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服务有限,导致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梁,不利于对税源变化实现有效的监控。而纳税评估则能够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税收征管,加强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对税源变化的实时监管。因此,纳税评估是完善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体制的现实需求。

(二)纳税评估的功能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有如下两个功能。一是能够有效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申报的质量,使得征纳关系更为融洽。二是提高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形成工作合力。纳税评估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反馈性,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税务机关的监管水平。同时,纳税评估还是连接税务机关的征收、稽查工作的一道滤网,能够有效的防止两者的脱节,使得税务机关内部能够形成征管合力。

二、当前纳税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尚未落实

由于纳税评估的专业性较高,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机构设置作为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的绝大多数税务机关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使得纳税评估工作难以开展。

(二)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评估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能够掌握全方位、大容量的涉税信息,并且对此进行多角度的思考。目前一些纳税评估人员限于素质水平不高,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看报表、翻账册、对数字的层面上,不善于掌握从涉税信息之中挖掘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使得评估工作的实际作用难以发挥。

(三)指标科学性有待强化

当前,我国的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往往是取的行业内的平均值,只要企业的被测算的指标在正常值的范围内合理的波动,都认为是真实的申报。但是,这种取平均值的做法是很难确定申报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

(四)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尚未理顺

纳税评估与税务机关的征收、稽查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当前纳税评估工作还基本上停留在探索阶段,与征收、稽查工作的关系并没有理顺,彼此存在工作的衔接、资料的传递等问题,使得纳税评估、征收与稽查工作都无法正常的开展。

三、提高纳税评估工作质量的途径

1.建立纳税评估机构。应根据当前的纳税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专业纳税评估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人员素质。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业务人员加入纳税评估机构,然后加强学习、培训,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

3.完善评估方法。首先要实现分类评估管理,对于不同的企业、税源,分别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其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协作关系,使各项工作互相衔接,保证评估工作规范运行。

上一篇:小学课堂教学范文 下一篇:专业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