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7:58:10

纳税会计论文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章:绪论

(一) 绪论: 依法诚信纳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在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我国的税收种类大致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税....而企业所得税占国家税收的很大比例,在此仅探讨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第二章:本论

(一)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二) 企业所得税概述

(三) 计税依据概述

(四)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五) 税率概述

(六) 记税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七) 税收筹划概述

(八) 合理避税的方法

内容摘要:

(一) 我国有关企业所得税征收的基本现状: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二) 企业所得税概述

内容:企业所得税是对各类内资企业和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是1993年12月13日由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的。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各类内资企业或组织。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联营企业和其他组织。

(三) 计税依据概述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四)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

计算应纳税额根据的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虽然同样是反映征税的客体,但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不相同。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计税依据则是确定了征税对象之后,解决如何计量的向题。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如各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都是应税所得额。但是有些税种则不一致,如消费税,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计税依据则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再如,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是农业总收入,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常年应税产量。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类型,从价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作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的税收,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该项实物量以税法规定的计量标准(重量、体积、面积等)计算。

下列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3.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和罚金。

5.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

6.各类捐赠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

7.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五) 税率概述

税率: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对小型企业实行二档优惠税率。即: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税率18%; 3万元至10万元的,税率为27%; 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

(六) 记税方法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征收方式。

1、查账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

依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季)预缴所得税时,应当按季度的实际利润计算应纳税额预缴; 按季度实际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4 计算应纳税额预缴或者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如按年度计划利润额)计算应纳税额预缴。计算公式为: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月(季)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者

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 适用税率

(2)年度所得税额的计算

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都应当在分月(季)度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后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汇算清缴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月(季)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在所得税的实际征管工作及企业的纳税申报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般是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通过纳税调整来确定的,即: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2、核定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1)定额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税务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纳税人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由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申报缴纳。

(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下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对税收政策的不解或误解而产生的税收陷阱,降低公司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即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纳税人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最低的税收负担来处理财务、经营和交易事项。税收筹划是一种有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等非法手段的一种合法的理财行为。

(七) 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最经典的表述,来自于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1935年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所作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之后,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综观国外诸多对税收筹划的观点,都指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收负担的节税行为。尽管表述众多形式各异,但基本意义却是一致的,即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者通过合法的的策划和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八) 合理避税的方法

所谓的税收筹划也就是合理避税,既然是合理避税,我想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等; 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合理避税是要把会计准则和税法相结合,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达到不多交纳税款.

怎么把企业所交税合理的降下来,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

2—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

3—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比如你现在公司做一年30万利,需要交9万9的所得税,如果分成3个公司做,一年利每个公司就是10万的利,那么所得税3个公司一共是8万1,而其实因为成本渠道的增加,3个公司年利也不会做到30万了,很多成本已经重复摊消和预提了,其节约下来的税就不仅仅是近2万的税了。

4—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把企业结算做到:高所得税向低所得税地方走;搞了税赋率的地区向没有搞税赋率的地区走。

5—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自由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的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6—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搭“顺风车”。

7—借用“外资”的名义对企业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8—使用下岗工人和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

9—和学校的校办工厂联合,校办工厂在税务方面国家是有特别优惠政策的。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这个税率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税收负担水平与原实际税负相比有所上升。为了照顾小型企业的实际困难,也参照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小企业采用较低税率征税的优惠照顾办法,税法规定,对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税所得额超过3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税, 另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理解税收筹划,做到合理避税。

参考文献:《金融经济》2006年22期-期刊,2008年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财务管理》........

结束语:本人查阅了大量的电子资料,借鉴了很多导师的思想,得出以上论文提纲,由于本人能力浅薄,提纲有很多不足,望老师体谅,并指点出不足之处,本人再加以改进。谢谢。

2011年03月24日

攥写人:xx

相关推荐:

成本会计论文提纲范文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新会计制度在颁布实施以后,各个单位的财务和税务管理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进,但仍然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我国应该不断扩展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应从市价与成本比较、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等方面实行计量属性,提高对于未来预期的准确性。在改革财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割,从而充分发挥会计制度的审计作用。本文就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借鉴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公允价值 会计毕业论文

为了保证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三十八项会计行为准则和基本准则,并且在会计准则中有条件、谨慎和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理念中的计量属性。为了保证国家公平纳税和财政收入,我国对于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的实施条例在历史成本核计的基础之上,对于以非货币形式所获得的企业收入也利用公允价值理论进行了计算。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都充分利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然而在这两者之间,虽然存在较多的共性,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因此可以进行相互借鉴。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上的比较

现阶段,国际组织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但一般情况下将其定义为:在会计计量日,对实体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所进行的交易中资产出售所获得的价值,或是负债转移所必须支付的价值所进行的报告,也就是当事人在市场交易中,自愿进行负债清偿和资产交换所产生的金额。而我国则将其定义为: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交易的双方在全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自愿进行债务清偿和资产交换所产生的金额。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并非是对于非货币财产的主观评价,而是充分参考各项标准之后所拟定的,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公允价值形成于市场的公平交易,且这种交易是自愿进行的,论文双方都对交易情况有着清楚的了解,所以,强迫进行的清算和交易过程所产生的金额并不能作为公允价值。第二,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其对象必须是所有交易者,负债和资产都具备一定的公允价值。第三,公允价值中交易的双方及其交易行为,并不一定是现实的?崽赜械慕灰姿?交蚪灰仔形??部墒切槟獾幕蛘呒俣ǖ慕灰姿?交蚪灰仔形??浼壑档闹饕?范ㄊ侄问枪乐导际酢9?始壑导扑愕闹饕?氐阍谟诮灰资谐〉墓?叫裕?蛭??始壑挡??诶硇缘慕灰渍咴谧栽傅那榭鱿滤??械慕灰祝??裕??始壑等【鲇诮灰渍咴谕耆?莆帐谐⌒畔⑹保??蕉杂谑谐∽什?氖导始壑邓??械墓兰疲?约坝纱诵纬傻墓?始鄹瘢??虢灰资欠袷导史⑸?⑽拗苯庸叵怠?br>综上,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十分强调交易的自愿性、对等性和公平性,公允价值是一种双方协定的交易价值,是由估算产生的,其所反映的是市场的模拟价格。税务会计的公允价值的含义基本可以概括为:由市场价格所决定的价值,也就是说,税务会计所涉及的计量属性是市场的现行价格。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公允价值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应用是指企业交易中所产生的商品价值的确定依据是公允价值。

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对纳税人销售应税劳务或货物以及企业销售行为的价格在无正当理由而明显偏低的情况下,要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企业的应缴税额。如关联方与企业进行交易活动,企业需要视关联方为与企业无关的个人或是企业,并且根据市场价格或是计价标准来处理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税务会计也可以利用重置成本属性进行计量,重置成本是指企业所购置的与原资产相似和相同的资产,此类资产的价值应与市场价值相等。然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中的现值和可变现净值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税务会计中一般没有减值准备这一概念,在税务会计中十分重视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因此,不确定性信息是税务会计所不能接受的。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公允价值的相互借鉴分析

1.在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方面的借鉴。

税务会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通常局限在实体经济上,而财务会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不仅限于实体经济,也可以使用在资本市场当中,这也是税务会计应该加以借鉴之处。税务会计要关注资本市场上公允价值的应用,从而为公平征纳税款提供保证。现阶段,在交易市价较为活跃的资本市场上,财务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理论已经基本上为税务会计所接受,但仍未应用于没有上市进行交易的各项金融工具之中,以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激励政策为例,公允价值理论很难得到应用,而只能以其自身的净资产作为征收税款和确定价值的基础。

2.确定公允价值技术方面的借鉴分析。

在公允价值的层级中,第一层级的计量是以较为活跃的,且能够核实并定期获得的市场报价为基础的,也是绝对可靠的。第二层级的计量是以市场报价以外间接或直接获得的市场参数为基础的,这部分是有可核实依据或能够核实的。在选择模型或进行相关调整的过程中虽然难免参杂一些主观因素,但基本不会对计量结果发生较大影响,所以,这一层级也是基本可靠的。第三层级的计量是以不可观察的参数为基础的,也就是市场参与主体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具有较高的可操控性,可靠程度较低。由于将公允价值应用于市场交易活动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第三层次的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为了避免对于模型的过度依赖,提高公允价值计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少波动和未来现金流折现及估值技术的难度,应该在财务会计中借鉴税务会计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成本利润率来计算,但是,要注意成本的利润率是可变的。

同样,税务会计在确定公允价值时,也要适当借鉴财务会计的确定方法,不能由于主观认为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判断和假设,就简单地判定公允价值的确定结果是不可靠的,而是要按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具体的市场条件来加以判断。只要公允价值的评价机构掌握正确的评估技术和有效的市场环境,其所做出的评估结果就基本可以认为是独立客观的。

3.在公允价值操作指导的制定上的借鉴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于财务会计通常会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所以,要按照计量的特征,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制定出一定的操作指引来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现阶段,在我国的财务会计中,只有一部分的金融工具使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其他的资产在计价时只是有条件地、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然而,在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区分各项资产到底需要采用哪一层级来计量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制定具体的公允价值操作指引是十分有必要的。公允价值应用于税务会计之中,在划分层次时具有十分明确的思路,这是因为对于层级的使用,税法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毕业论文即只有在无法取得上一层级公允价值时,下一层级的公允价值才能够获得使用,所以,在使用时具有较强的刚性,在财务会计制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引时这一点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鉴,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为获得利润而对公允价值进行操纵。

4.公允

--> 价值使用时的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上的借鉴分析。

财务会计在对通过公允价值计价的上市公司的每一层级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指引以后,为有效避免企业刻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计量手段,还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各层级计量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而且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外部进行的监督和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所接受的社会公众监督和审计监察就是较为典型的外部监督程序。税务会计公允价值对于层级的使用会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且这种控制在程序上是十分谨慎的,这也是财务会计应该充分借鉴的内容。然而,在税务会计中,对于公允价值所进行的内部控制能否得到完全的执行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现阶段仍然由税务机关进行独家的认定,而在这一点上,税务会计应该借鉴财务会计的具体做法,也就是接受来自于外部的监督。

5.在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借鉴分析。

财务会计在确定公允价值时,要特别注意确定相应的信息披露方式。当公允价值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幅度,以及市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理性的条件下,计量日会产生偶然性较大的信息,所以,要适当地借鉴税务会计中当前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手段,从而保证非市场因素的显性化。财务会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值得税务会计借鉴的,这种信息披露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纳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我国现阶段对于纳税人基本纳税信息在财务报告上的披露还仅限于基本的纳税数据,而没有计算这些纳税数据的过程和方法,披露信息的透明度较低且信息数量很少,对于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的计税过程信息更是完全没)有涉及,但财务报告又是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唯一能够获取企业纳税信息的渠道,所以,在今后的财务报告中必须要加强对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理论由于自身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并且在我国的财务会计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税务会计实务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所以,应该对公允价值及其相关的理论做应用价值分析,从而使实践与理论进行相互联系,对公允价值理论进行应用性的实践指导。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理论,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但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长远发展来看,将公允价值理论应用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将成为日后重要的发展趋势,并且会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渐完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腾春慧.新企业会计制度下改革与完善财务报告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3

[2]董盈厚.计量属性选择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月刊.2007(9):11

[3]刘永健.论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新财经.2011(5):285

[4]侯丽华.浅谈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与协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24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授法”,为做好师傅型老师,为拓展实践经验,笔者在一个税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岗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训。通过现场汇算,税务咨询,与税务沟通,项目的谈判等具体工作的展开,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教学资源,同时根据期间的工作体会,联系会计专业建设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践;收获;会计专业建设;建议

一、 教师顶岗实践目的

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者的三点要求:职业教师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经验;职业教师之第二要事,即在生利之学识;职业教师之第三要事,为生利之教授法。生利即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营生之技能,我们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先造就出合格的教师。

生利之学识,我们通过已接受的高等教育和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已掌握,生利之教授法也通过专门的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已基本获得,生利之经验则是从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获得。基于以上情况,学院规定本暑假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月的顶岗实训。尽量做到“生利之经验、生利之学识、生利之教授法”,带着做好师傅型老师的决心和拓展实践经验的目的,已有15年会计工作经验的笔者又来到了企业。

二、 顶岗实践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岗位

笔者实训的单位名称叫重庆××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它是企业和税务的一个桥梁,主要经营范围是企业所得税汇算,土地增值税汇算,税务咨询、纳税筹划,税务等。硕士论文笔者在本企业顶岗的岗位是项目经理,主要负责现场汇算,税务咨询,与税务沟通,项目的谈判。

三、顶岗实践的收获

本次顶岗实践,站在会计专业教师的角度充分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第一,采集了很多教学中有用的案例。本学期笔者讲授《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如重庆某知名蛋糕生产厂家,其员工过生日时,就发本厂生产的生日蛋糕一个(其生产成本为50元,售价100元,不含税)。该厂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付职工薪酬50贷:库存商品50这种做账方法,严重违返了税法,税法明确定规定,用自产、或委托加工的产品用于职工福利应视同销售,公允价值计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借:应付职工薪酬117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借:主营业务成本50贷:库存商品50这个公司有员工近两千人,全年下来,共计漏掉增值税金34000元,所得税25000元(漏掉10万元的利润,25%的所得税率)。经我们的发现,提出调整意见,该企业及时补交了税款。否则的话,被税务发现后若定性为偷税,重则追究法律责任,轻则按偷税金额罚款50%-500%并补税。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到增值税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这一内容时,将该案例中企业做账方法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抛出来,让学生站在税务顾问角度来纠错,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空前高涨。通过这种情景式的案例教学,相信学生一定会深刻理解这个知识点。

第二,发现大多数工业企业涉税过程中普遍存在用销售成本作为利润调节池的现象。成本的计算直接影响到所得税税金的交纳,如有的企业因为本期销售较好,利润较高,就人为的将在产品成本降低,提高当期完工产品成本,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减少所得税。如某公司本期的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应交纳所得税为25万元,但这公司的老板认为只交10万元的所得税就行了,财务人员只好重新调整成本,将本期的产成品成本加大60万元,减少在产品成本60万元,从而利润总额变为40万元(假设没有上期库存商品),只交纳所得税10万元了。这种情况在企业中是屡禁不止,屡见不鲜的。这是一个多计成本而少计利润进而少交所得税的一个典型的例子。随意调节商品销售成本率以达到调整当期应交所得税 的做法是 明令禁止的。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确定合理的商品销售成本率并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保持稳定,到年末根据盘点所得的实际结存成本再对本年的商品销售成本进行调整。

第三,向同事学习到税务汇算方面的知识。从事汇算方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工作,与笔者原来从事的工业企业财务工作,侧重点不一样。所以,遇到不懂的就向同事请教,从而学到了很多知识。如汇算的切入点,不同行业企业的汇算侧重点等。所得税汇算清缴一直是会计教学的一个重难点。通过这样的一次实践,所得税汇算步骤与程序更形象生动,汇算中的重点关注问题也更清晰。

第四,向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学习了该行业的会计知识。注册税务师的法定业务还有土地增值税的汇算,这就关系到房地产企业。虽然有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15年的经验,但对房地产企业却相对比较陌生。为此,在汇算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前,硕士论文笔者先行将各种理论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成本核算熟悉了一遍,到房地产企业后,再向该企业的财务部门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学习。通过努力,基本上掌握了房地产企业的各种操作模式和核算模式,甚至进一步熟悉了他们常用的避税方式。

第五,了解社会对会计人员用人要求,以及现阶段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实际情况,对以后有的放矢地授课很帮助。在现实的企业中,许多高难度的知识基本用不上或没机会用上,如企业的关停并转会计,以及上市公司会计,很多会计人员也许一生也用不上。特别是高职学生,更应巩固其基本的专业知识,加强其动手能力。

四、对会计专业建设改进的建议

第一,强化税务知识的教育。

本次实训,笔者发现很多可以说在重庆较为知名的企业,财务人员的基本税务知识是非常欠缺的,更不用说能给企业纳税筹划,产生筹划利润。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个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第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教育。

现在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账,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金蝶、金算盘、用友等财务软件做账,有的大型企业还用上了进销存(erp)软件和远程数据系统。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几个财务软件。

第三,强化材料会计方面知识的教育。

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大多数是从材料会计开始做起的,因此我们应强化这方面知识的教育。材料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如材料建账、材料购进、领用、材料成本的分摊,供货厂家的挂账,材料的盘存以及战略性成本管理零库存管理等,都应该分项目进行实训。

第四,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

在很多企业自然人股东向公司借款并长期挂在“其他应收款”上,这样一来,税务机关查账时,就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抽资行为,一种是利润分配的实质,前种是违法的,后者是要补交个人所得税的。有的企业保险柜里有很多白条抵库的现象,有些企业只要老板要钱,也不管这些钱老板拿去做什么,直接不履行程序就支付了。还有的企业出纳家里用钱的时候就从企业拿,认为适时补上就行。殊不知,这些都是违反财经法规的。

第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很多企业提倡的是会计向管理进军,即管理型的会计人员较为抢手。管理

--> 型的会计就要求会计人员对内能与企业内其他部门沟通,对外能与税务、银行、工商等沟通。表达能力太差的学生和亲和力太差的学生是不受社会欢迎的。

五、结束语

专职教师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无论是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还是丰富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会计专业建设还是会计学科建设,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根据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及时培养,进而促成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特色 亮点

一、创新“校企融合,双职多证”课岗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融合”是指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双职”是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多证”是指“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及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校企融合,双职多证”课岗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仿真的职业环境和业务为载体,按出纳、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等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开展岗位项目教学;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考试内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及岗位和证书相结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融入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手工账模拟实训、企业虚拟商业模拟实训。

(一)“校企融合,双职多证”课岗证培养思路

“校企融合”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为此,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人数多、岗位多、单位分散”且会计岗位责任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学审结合,校所一体”“学做结合、校企融合”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思路。

(二)“双职多证”的培养目标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情况,提出“双职多证”的培养目标。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要取得毕业证和相应的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证书和ERP证书等,为毕业后顺利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在当今特别重视行业准入的大背景下,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市场就业的通行证,是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是劳动者证明自身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的一种有力证明,对促进就业,培育规范和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比例达到95%以上。

二、加强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近几年大量引进高学历教师并积极培养优秀的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薪资待遇等,吸引了大批高学历教师以及教授、副教授等,优化了教师学历以及职称结构。2011-2014年期间,大位会计学院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人,且其中5人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

三、建立适应“校企融合,双职多证”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按照双职多证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积极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了“三递进三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所谓“三递进三结合”,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应用技能培养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三递进”,即专业基础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层层递进培养;“三结合”,即课岗证的有机结合。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专业职业的基本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语言表达、自我学习以及日常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需要。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等。

第二层,专业专项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成本核算能力以及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等会计岗位核心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中小企业胜任一个部门或某一方面的主管工作。会计手工处理能力的基础课程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费核算与申报》等专业课程,通过分岗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每个财务岗位的职责,掌握岗位必备能力,主要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的基础课程包括《初级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等课程,主要内容是会计系统程序设计、财务软件基本操作以及ERP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的筹资、投资、财务分析等综合管理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打下基础。通过搭建“一专多能”的VBSE仿真综合实训平台以及大位记账服务公司,把学生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根据职业院校重视实践能力的需求,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打造两个方面,内外结合,夯实实习实训基地。

在现有的3个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依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我院及时更新会计模拟实训软件,改造校内实训室,提升实训室的教学功能。截止2014年底,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新建立了以下会计实训室:新建ERP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新建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1个,新成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大位服务记账公司。

我院不仅重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也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巩固已建立的三十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中小企业积极合作,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完备的教学资源库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建立了以会计专业为核心,涵盖审计实务、投资与理财、税务、会计(国际会计方向)、保险等专业为支撑的校内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并实现资源的多级分布式存储等。

(一)会计专业资料丰富

组织骨干教师每年选购专业理论图书、专业工具书、文献和外文原版专业书,每年征订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博、硕学位论文、会计论文集和专业相关报纸以及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国内一流、齐全先进的专业资料,为本专业及专业群的师生科研教研、学习提供充分的条件,有利于师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同时,为全国同类专业资料建设做出示范。

(二)建设6门网络课程及课程试题库

会计专业按照新会计准则内容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要求,重新修订和建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税费核算与申报》等6门网络课程,并在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网上练习、网上测试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以满足不同人员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辐射共享功能,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率与效益,提升会计专业教学的科技品质。

六、以大赛为抓手,以双节(职业技能节和会计文化节)为支撑,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根据职业教育的对象特点,启发学生主动动手实践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而技能大赛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依托安徽省会计技能大赛以及校内组织的出纳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演讲比赛等途径,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能,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质量,而学习质量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努力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建新.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8):91-93.

[2]曹志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168-169.

[3]杨桂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大学报,2009(1):134-135.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与主战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真实案例,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二是贯彻建构主义,始终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第一,要精心设计案例。设计的案例应来自实践,如利用媒体公开报道的具体实例;然后,系统地设计案例所涉及到的会计知识点,明确一个案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使其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应注意针对案例的问题应该有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案例教学应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讲授。即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讲授中,教师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适时在有关章节中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要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第四,案例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可采取学生发言、老师点评的形式,或提交分析报告,或分组和分角色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能系统、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组员间的合作共事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会计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模拟、仿真的企业资料,营造与实际工作相仿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各种仿真会计事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了解企业一般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同步实验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课程同步实验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习、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管理会计课程设计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综合实训则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ERP沙盘实验等。

(二)安排会计实验遵循的原则 在安排上述实验教学时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首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递进设置,以使学生对会计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成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把知识学习同实践锻炼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初级会计学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加强传统手工技能训练。在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进程中适时穿插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培训,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计算机运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和建立财务模型方面的水平。在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完后则进行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ERP沙盘实验等,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验岗位的全面性。会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群,由会计主管、出纳员、制单员、记账员等若干个岗位组成,各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所差异。有些会计实验是在学生分组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会计信息系统实验中,各组中每个学生只担任某个岗位,其他岗位的操作技能就没有机会得到训练。所以,在分岗实验过程中,应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让其掌握各种会计岗位的职责、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各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关系,了解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并从整体上把握业务发生后所有岗位人员是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的,以适应实际工作中不同财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不同要求。

最后,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一些实验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学生才能掌握,如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等。如果实验的地点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由于实验室资源是有限的,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就得不到充足的练习,实验效果就不理想。所以,这类实验的教学资源应实现网上全天候开放。即在教学计划安排做某实验的时间段内,实验室的服务器保证24小时开机,由管理员预先设置好学生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实验室的实验平台,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一)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还是模拟会计实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范围和时间有限。在提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大学中,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当充裕,第二课堂必然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巩固、提高,还能挖掘与发现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 会计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围绕会计专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大学生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会计专业知识得以有效运用。如,“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校园财会大赛旨在帮助在校学生认识财会实践技能,督促在校学生加强财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对于巩固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动手的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则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使学生所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活动中,会计预测、财务分析、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等财会工作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财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平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养成合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品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研究活动。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课外研究小组,参与教师所承担的横向或纵向科研课题或项目。通过安排学生参与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社会调研、设计和讨论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所学的知识,训练其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

最后,组织各种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题讲座。高校可邀请会计、财务、审计等业界名人,如知名的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学者等讲学,介绍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及国内会计改革的动态以及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等。这些讲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更适用,激发学生关注会计实务的兴趣,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奠定基础。

四、完善校外实践体系

(一)校外实践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会计实验室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大部分模拟实验都是基于相同的数据资料,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常常涉及到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可能不完全一致。况且,校内模拟实验很难涵盖企业实务中遇到的诸如重组、合并、关联方交易判断、外币业务及外币报表折算等问题。不论校内的实验做得多么细致、多么完整,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无法代替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所以,要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离不开校外实践活动。

(二)校外实践体系的构成与安排 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践体系包括社会实践、认知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校外实践活动应结合年级特点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步推进,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锻炼社会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全面素质。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为了防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影响社会实践的效果和质量,可以采取大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即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每个大学生社会实践队配备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全程、及时地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安排在大一寒假进行,为期一周比较恰当。

会计专业的认知实习是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高校学生大多数是从高中直接考入大学的,缺乏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真正接触会计实务,包括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设置和使用,企业的记账程序等,并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认知实习的对象最好选择会计岗位健全、会计资料齐全、会计核算程序规范的企业。认知实习应在学生学完了《初级会计学》或《基础会计》之后进行。鉴于《初级会计学》或《基础会计》一般是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学习,所以会计专业的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一暑期进行,为期两周比较恰当。

业务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结合起来,在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学会设账、建账;会对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业务实习应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一般安排在大二和大三暑期进行,为期一个月比较恰当。

所有高校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都在学生大四寒假及开学一个月内进行。毕业实习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顺利完成毕业论好准备;还有一种是学生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实习,在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如果学生将来打算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他就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毕业实习;如果学生的就业单位已经确定,那么他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以便提前熟悉就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境,为实现毕业与工作的无缝链接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会计工作很重要,涉及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由于担心账务处理出现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很多学生到企业实习从事的都是非会计岗位工作,很难实现专业对口。甚至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实习资源,自己无法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导致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因此,为了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尤其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与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使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实习基地建设的形式 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让企业从实习基地中获益是高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利用其具有智力资源和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协助企业解决财会工作甚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难题,指导企业提升其经营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并能够承担一部分企业的具体工作,可部分缓解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压力。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则需要定期接受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的会计问题,同时提供会计岗位给学生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又使学校和学生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最终使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高校应选择那些经营管理规范,会计制度健全、账簿资料齐全,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学生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尽量做到企业规模和涉及的行业必须多样化,才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千差万别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就业所需的会计从业经验。

二是由教师创建财务公司。高校会计专业中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他们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财务公司,从事记账、申报纳税、代办公司注册、代办工商年检、代办验资、税务筹划等业务。这些经营活动几乎涵盖了会计专业的全部实践课程。财务公司的业务拓展交给1-2名有经验的教师负责,学生和其他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则在创建者的指导下参与其中的具体业务操作。这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及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而且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

三是以校内财务资源为基础构建校内实习基地。高校财务处及附属实体作为高校机构的一部分,有责任利用自身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财务处及附属实体的财务部门,既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会计岗位健全和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又有经验丰富的财务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财务工作人员还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完全有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以校内财务资源为基础构建校内实习基地完全具有可行性,是对校内资源的充分利用。

六、引入毕业论文联合指导

(一)毕业论文联合指导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研究活动虽然同为科研活动,但它不只是培养个别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它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环节得以强化,可以在传统的由本校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引入毕业论文的联合指导。即邀请企事业单位中业务水平较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联合指导。而且通过实施毕业论文的联合指导,还能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既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丰富了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毕业论文联合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毕业论文联合指导的实施过程中,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撰写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毕业论文的题目除了由本校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热点、难点等问题确定,还有部分题目则是由第二指导老师提供:即首先由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选题提交给高校的财会院系;再由财会院系组织教师从中挑选既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起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题目,向学生公布;最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加强毕业论文选题的应用性,并有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逻辑性、理论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指导;企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则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相关法规政策、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上与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以及学生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8期。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高等职业院校;问题;策略;探讨

当前,为了迎合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在院校中进行的如火如荼。对于这些开设了会计专业并进行会计教学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怎样培养迎合社会发展的会计毕业生,是当务之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加上会计本身具有着极强的实践与应用性,会计教学的质量好坏就直接关系到了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能否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能否迅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文就从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的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陈旧,实践不足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会计教学当中,教师主动的教,学生机械的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传授和教材,失去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加上会计学本身的实践性和知识性较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对会计知识的掌握上就趋向于死记硬背,遇到问题的时候对所学知识生搬硬套,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传授学生怎样利用所学到的会计知识进行应用的实践能力,如遇到编制会计表等问题时,学生只能“望题兴叹”,在实际的业务处理中也不知道怎么下手,导致了学生在学校毕业后不能很快的进入到工作之中。

(二)课程分散,模式老套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主次不分,课程分散,在内容上多存在重叠与重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两种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两种课程的时候由于内容重复繁琐,没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学生的需求与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往往会顾此失彼。学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与其他的专业实践课程相分离,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时候相对比较独立,缺乏一定的整合性。比如,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把《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作为主修的课程,但是,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纳税会计》与《会计报表的编制分析》这两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进行开设,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不相符合,在以后的社会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和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对课程的设置模式也比较老套,基本上是沿袭会计文化课、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会计实践课这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这三种模式下进行的课程不是照搬照抄,就是“依葫芦画瓢” ,缺乏创新性,三种模式分离开来,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主要依附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

(三)师资力量弱,知识结构老化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缺乏比较严重。会计教师的来源渠道也相对比较单一,应聘的会计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录取,这些应届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在进行学生实践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应届毕业生虽然是从事会计专业的,但是却对会计工作的实务了解的很少,也从未从事过会计工作,这样的教师怎样能较好学生呢?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潮流,致使许多会计教师对教学提不起兴趣,对学生也缺乏应有的耐心,教师只把会计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对会计教学的定义未能真正理解。再者,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没有随着教育的变革而转变教育观念,跟不上时展的脚步,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二、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对策

(一)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会计教师要逐渐将现在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就树立起创新型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创新性的会计人才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从实际出发,加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模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发散思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二)以完善课程体系为手段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的对会计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设置,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可以更好的互相融合,使这些课程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要充分的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重组、科学的精简、有效的增设等方式优化会计教学课程,完善会计课程体系,去除那些陈旧的、不适合教育发展的会计课程,积极迎合教育的发展,适当增设一些素质教育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迎合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拓展会计教学的专业途径,把会计教育与德育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增强会计课程的综合性,从整体上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以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会计工作的需要。

(三)以优秀的师资力量建设为前提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教学的质量高低,要想培养出素质教育需求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学校要积极的加强会计教师的理论专业水平,打造教师的专业继续教育,适当的对会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一些会计学术研讨会和财会理论研究等活动,并在一些专业的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专业的会计论文。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提高学校师资力量的首要任务,倡导教师从理论知识型向专业技术型和实践能力型转变,充分为教师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学校要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到大型的专业会计公司进行强化实践技能,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引进师资力量上。学校要积极的扩宽渠道,对那些拥有“双师型”的教师要大力引进,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让他们能够自觉的为学校服务。同时,学校要注重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努力让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合理的机制评价人,以良好的政策引导人,以有效的监督约束人,真正提高教师的师德教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结语:

从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现状来看,从实际的需要出发,积极提高会计专业的实践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大力加强会计的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旧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教材内容等措施,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力求在会计教学中达到师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3)

[2] 潘红燕.中职会计教学中关于存货短缺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01)

纳税会计论文范文第7篇

在2012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提出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的目标,并强调“实现这一突破和跨越,必须以培育中国会计文化、 树立中国会计精神为支撑,提振中国会计行业的‘精气神’,要努力将会计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同年,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会计报》共同主办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征文活动。

改革开放逾30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实现了深层次的突破和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搭建体制机制框架,建立准则标准体系,行业服务对象和领域不断拓展,在国际行业规则制定中初步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的重大转变,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会计与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基础核算,已向会计控制、 参与决策管理等方向发展,会计改革探索虽取得不少成果、具有一定广度, 然而走走停停、执行不足、 深度不足, 在地、县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村级经济组织, 会计管理部门、亟待规范财务的企业,急需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亟待财务与会计在内的各领域与之适应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方法等深层次的关注与关怀。

社会环境的变迁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历程中打上新旧体制交替的烙印。回溯以往十多年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在微观经济群体中位于金字塔尖的上市公司,其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位于塔基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其“水分”亦不胜枚举: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我国80%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代表公信力的政府部门会计行为规范性、会计信息透明度引发公众对高昂行政成本的质疑:国家审计署近年来的审计结果表明,挪用资金、财务混乱成为行政机关会计行为违规的两大“症状”,国务院55个直属部门中有36个部门被审计查出违规挪用资金21.09亿元,约占总数的2/3。体现在具体个体则是,会计人员缺乏信念原则,随波逐流,较多关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职业自信和职业荣誉感;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底蕴;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观念落后,对工作认识仅停留于记账、算账、报账,普遍存在求安稳、混日子的心理;本位主义渐浓,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对个人价值的承认,会计从业人员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逐渐被本位主义取代,受本位主义的影响,出现了损害集体利益,中饱私囊,等现象。这些扰乱了经济秩序,滋生腐败,打击了公众信心,危害了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直接影响到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会计行业、会计工作者树立并坚持核心价值观和灵魂。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著经典之作中的《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我国首先翻译出版了后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翻译出版了前者。这实际折射了“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转化趋势。数百年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随着对“人”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合人”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已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是我国企业乃至经济健康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不平衡、不协调、增速下滑的压力,实质是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难题,长期以来赖以支持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作为记录经济运行的商业语言,作为考核微观经济体与宏观经济综合发展成果的杠杆,会计行业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改变传统思维模式,适应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时局,调整职业定位,准确认识自身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会计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理念,并深入渗透到整个行业尤其是理论研究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开放性,把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成就引进到中国来。由于国外先进会计理论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速度,使我国理论界能够在今后几年内以较短时间了解到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纵观我国改革与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配合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学界一直处于“取经阶段”,“亦步亦趋”地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国。改革开放至今,许多研究都是配合或基于某种驱动的“角色”;转型时代的浮躁风气也侵染着会计理论研究,部分学者追赶“前沿”,将发达国家的理论套用于中国现实,缺失思想、人云亦云的作品不一而足,中国会计学界还没有真正树立“独立之学术精神,自由之学术思想”。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周礼·天官·冢宰》;“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管子·立政》;“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正义》……从结绳记事到中式单式簿记、龙门账、四脚帐,到改良中式簿记,再到西式簿记引进、会计电算化,有天下之经济,即有天下之会计,会计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如影随形,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无不围绕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个性,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养分。

而当代会计文化、会计精神的内容和内涵丰富程度远远不止于此。“与时俱进、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国当代会计精神、及时反映国际上会计文化建设新理念新方向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王军副部长认为。

西方文化中法治契约、探索冒险、质疑创新、民主平等、个性解放的特点及崇尚科学理性、条分缕析归纳分析的思维模式,深深融入其会计方法理论、制度建设过程中,西方会计文化和思想体现出追求公正透明、强调自我职业价值中责权利等特点,并自近代以来影响着我国会计发展历程。西方会计发展的历程从关注个人利益、法人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逐步过渡到关注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以职业理性和社会理性为基础,促使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健康和谐。这一路径的行进轨迹,确已在我国会计发展现状与今后趋势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此外,当前国际会计业界的格局依然以美国和欧盟为主导,给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冲击着我国现有的会计价值观体系和价值观变革。培育中国会计文化、树立中国会计精神,还需要来自外部的阳光风雨。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会计文化的内涵可以更丰富,外延可以更宽广,会计文化理念与载体之间存在更多有机融合。与其他领域恣肆、仪态万方、浪漫华丽等文化特点相比,会计文化的美在于质朴、务实、审慎、严谨、庄重、低调内敛,“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于高贵的灵魂”。高层会计管理部门还提出,“再过若干年,会计集统计、金融、管理等学科知识之大成”的理想,改观晦涩专业的窠臼,渗透惠及、优化美化日常生活,为大众所理解和关注。

中国会计文化和会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需要漫长而艰难的深层精神批判和重铸的磨砺,完成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尚能达到“引领我国步入世界会计强国之列”的境界。

“会计文化建设是我国会计继法律制度改革、内部控制改革、领军人才建设,以及政府会计改革等以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又一个新的起点,是与党的十持续改革精神相适应的光辉起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名誉会长郭道扬教授接受本刊采访时如是说。我国古代会计源远流长却有史无书,博大精深的会计思想散落于经史、法典、政令、奏议、文学等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他专于会计基本理论、中国会计史与思想史、国际会计比较等研究方向,其著作结束了我国会计历史与思想长期以来有史无书的研究空白,改变了西方学者对东方会计的错误认识。此时,郭道扬教授正埋首于财政部科研重点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正式立项的“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课题,以他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首次对新中国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史进行研究,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成就,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展开会计史研究,把历史、现时和未来三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体,坚持全面系统弘扬中国悠久会计文化的创作目标,坚持写史重在写规律的原则,既分阶段进行历史运行规律的总结,也从总体上对历史运行规律进行揭示,并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会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体现治史致用的精神。

他告诉记者,当前中国作为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建设,将会出现许多中国自身特有的经济现象,也会相应产生许多新的会计问题。因此,要开拓会计文化资源,继续端正我国会计的改革方向,在梳理、回顾会计历史与思想,反思会计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会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手当代会计文化建设,树立起中国会计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字塔,确立中国会计发展的远大目标,建立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与实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会计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会计发展在会计文化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认识和研究中国文化,如果不把会计文化、审计文化、财务管理方面的文化包容在内,将是很大的不足。”郭道扬说,“然而,现在出现了会计文化学习与研究断层,会计业界部分人缺乏对中国上古、中古与近现代会计史的了解,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联关系从根本上缺乏认识,因此,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

“中国的历史灿烂辉煌,包括会计文化在内的文化史是其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他告诉记者,“翻开时下的一些会计论文,其中硬译、硬搬、硬植的现象屡见不鲜,既不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也不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根源,故免不了导致榫不对榫,卯不对卯。”近年来,由于会计学界对古代、近代历史不了解或者是忽视和淡忘,一度造成对国外一些会计概念与理论的盲目追从。他认为会计理论研究不能就事论事,需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研究问题,既不能孤立地去研究历史,也不能孤立片面的研究现实。如研究会计法律制度需要了解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在内的会计法律制度的起源,把握它的历史基本运行规律。然而时下有不少人,只知道《拿破仑法典》、英国1844年的《公司法》、美国仿效德法大陆法系汇编法规而出的《统一商法典》。而对我国战国时代李悝的《法经》、秦代法律文书中的《仓律》、《金布律》、《效律》、《工律》等、西汉的《上计律》这些世界上最早关于法典式会计制度的制定与颁行的光辉历史事实缺乏了解,这是让人痛心的事。

“近些年来产生了一种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割裂古代、近现代文化与当代文化必然联系的拜物、拜金思想与实用主义,这是必须认真克服的一种思想倾向。”郭道扬认为,站在中华五千年光辉会计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上,正确认识中国会计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位置和展望中国会计发展更加辉煌的远大未来,这是一个会计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与教育者必修的会计文化课。早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1933年,我国便了统一会计制度建设的文件,这个历史性文献已展现了新中国会计发展的曙光。“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制度建设遵循着从宪法到民商法到经济法,到专业法规再到准则最后到行业制度的过程,会计制度与准则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推行,形成完整的、层次清晰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改革路径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与美国会计发展相比,中国人讲统一会计制度的历史要比它早2000多年。自2011年下半年,他在阅读时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发表于《证券时报》与《财务与会计》上的文章后进一步认识到,当前国际上的确存在“会计霸权”,也确实存在“会计掠夺”与“会计侵略或侵占”,“这是中国会计界必须高度警觉的一件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连续不断出现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等事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抛开深入思考会计制度本身的效力和内在约束机制,为防范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等制度领域的纰漏与弊端这一层面之外,是会计文化断层导致会计道德断裂的现实反映。”郭道扬说,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伦理丧失,会计舞弊、财务舞弊、审计舞弊三方面的舞弊合谋,是贪污盗窃、经济犯罪的基础。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会计制度,都必须把会计的道德放在首位,一个国家的会计失去了道德、失去了诚信、失去了信用,便会造成经济发展的障碍,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环节是会计治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和法家文化对会计文化影响非常深刻,造就了我国会计文化包括道德、诚信、信用在内的丰富内涵。“会计当而已”说明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道德与信用,待人、对凭证、对账簿、对会计报告都要讲诚信,会计方法体系以文化背景为支撑,文化的背景即以道德诚信作为支撑,这是会计实务与历史文化领域的最精髓。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道德、诚信问题,更一直注意打击各个方面的经济犯罪,这使我们在新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乃至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充满信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付磊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在会计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有过长期的探讨和追求。上世纪20年代,我国会计界前辈潘序伦先生在创办著名的立信会计会计师事务所时,即将诚信确立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可以从潘序伦先生的下列言谈中感受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追求和坚持:“实践中深深感到,要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再将之引申成‘信以立志,信以受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把它作为我们处理各项会计事务的训条,要求立信同仁共勉”。

“时过八十多年,会计界前辈的话语和身体力行,今天回想起来仍让人内心激动,确是我国会计文化中应当代代传承的优秀之处。”付磊还说,一些会计权威机构在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1983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在《道德规则》中提出了能力、机密性、正直、客观性等道德标准;199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职业行为规则》中将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则归纳为:责任、公共利益、正直、客观与独立、能力、服务范围与种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1年在《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中将会计师职业道德提炼为公正、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标准、独立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6年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宣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技术规范、责任;中国财政部于1996年制订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列出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包括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等。这些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是历史上世界会计人对会计工作长期感悟、摸索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对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精神从事会计工作的认识,与今人提出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和所追求的精神风貌与思想境界”有着同样的性质,是会计的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精髓之一,值得我们思考和奉行。

“在会计界中有些问题没有把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出现的认知混乱甚至影响到社会其他领域。”郭道扬告诉记者,“一部电视剧中,前后字幕所用‘帐’、‘账’不一致的现象不一而足。”“帐”由以往表示帷幕或床帐之“帐”演化用以表示会计帐目、帐簿之“帐”,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皇帝与达官显贵热衷巡游,通常沿着巡游路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帏帐,其内所设贵重精良之物一应俱全。为了保管好这些财物,每一帏帐派一专人进行记录,并将结果报告给上级主管官员。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形成一种惯例乃至制度,从财物核计方面讲,凡登记帏帐之内的财物简称为“记帐”,而把作成的书面记录称之为“帐”。到唐代,“帐”在官厅会计核算中盛行。此外,地处边远地带的游牧民族按帐篷计算人户,一般一户一帐为一个纳税户,逐渐演变为“记帐”,隋唐与唐宋之计帐,或按人丁户数,或按田土,或人户与田土结合确定编制计帐,作为赋税征纳的依据,其精神与基本做法大体一致。

如何着手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文化建设?付磊认为,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会计文化建设中,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整体思考,深思熟虑,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的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在构建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原理,借助会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从会计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文化。不同时代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自身特点,但无论哪个时期的会计文化又都,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但却是形成普遍真理的基础,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例如,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就是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的表现。

会计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但就目前而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是当前开展会计文化建设活动的主体。”他认为,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又是遵守会计文化要求,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文化的实践者和原动力,而且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思想觉悟等,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果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脱离了对人的考虑,则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相反很可能会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因素在会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人为本,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激发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保持会计文化长久的活力。“当下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进的会计文化建设,应该明确突出以会计工作健康、有序为目的,围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开展。”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全面引入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这种“引入”首先通过翻译大量教材并在报刊上进行宣传。其中马卡洛夫的《簿记核算原理》认为,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有本质不同,并提出了阶级性是会计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本书成为奠定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会计学的思想基础之一。此时,我国会计学发展的特征为摈弃西方,贴近苏联,继承中国原有会计方法,使会计成为“民族的、大众的”,阶级性的讨论则贯穿于其中。而后的时期,社会大环境提倡“突破旧有思想观念和旧规则”,人们在会计领域开始“快速、大力地简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原本有十几种,经过“简化”后只有一种,科目由原来最多的1000多个简化为66个,“以表代账”、“无账会计”的现象非常普遍。时期,会计工作被认为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典型,大批会计人员被下放劳动,企业财务工作形成“三不记”的状况:不记利润、不记奖金、不记成本,不少企业只有资金平衡表,记载资产和基金,利润则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毒草”,不能提及,成本管理、费用管理称为节约。会计工作陷于混乱和瘫痪。改革开放后,是我国会计界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大量引进西方会计的一系列思想、方法,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选择权、不需要职业判断,到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纳入准则模式和专业判断平台。而后,从“与国际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接轨”到“与国际会计趋同、等效”,中国会计界采取了“拿来主义,其中出现盲目崇外的,但这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阶段。综观60年新中国会计的发展道路,如同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相似,我们也要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这看似普通的道理,但这对于重塑中国会计战略大目标所是不可或缺的。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张连起梳理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发展的历程后总结说:“文化涉及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走过的路,就不知道现在为何这么走以及将来该如何走。”

他认为,会计文化建设包含“中国会计应该有怎样的哲学观,有怎样的战略观,有怎样的发展观,有怎样的运动观”, 找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外、只唯实”的具有中国特色会计发展之道。他说,会计的发展自始至终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因素为会计带来的新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与深广,会计的全面改革将在参与解决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发挥基础性控制作用。首先要确立新战略观即大的发展目标:对于会计理论界而言,应多研究诸如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结构性减税、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计价、产业结构转型、创新型企业价值问题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这些领域虽有涉及但还未形成体系或只是简单借鉴西方理论,还未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对策或案例研究。其次,重大会计政策、重大会计估计等会计方核算方法应优化固化,并形成体系。其三,要确立危机观,时常进行检讨和反思,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发展历程有过全部学习前苏联的教训,有过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一切服务政治”的极端,有过解放思想的振兴,还有唯“外”是从的浮躁,这些都是值得回顾和反省的。

“当前进行会计文化建设,会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与讲授内容要动大手术。”郭道扬将之上升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弥补会计断层”的层面,“这一环节意味着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将形成怎样的知识结构。”付磊则认为,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事业未来的希望,他们具有怎样的道德观念,关系到我国会计事业的明天。总结我国几十年会计教育的经验,不能不让人痛感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在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理论认为,成本是牺牲,而马克思主义将成本定义为价值的转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永远是真理,是伟大的。”郭道扬指出,马克思对会计的论述相当精辟,接触到会计文化的内涵,课程设置调整首先应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会计的指导意义。“一门课程全国有数百本教材,相互照搬套用。”在他的构想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从会计学原理作为起点,而会计学原理须以产权理论为支柱。要着手会计课程设置改革,须融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加大传统会计文化篇幅,使新一代会计人才具有新的知识结构,精通古代、近代、现代会计文化,融合中西方会计文化,从知识技术上把中西方、古代现代相结合,同时从人格与精神上树立起文化上的道德、品质、诚信等重要内容, 使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方式方法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经得起时间沉淀的精神之作。

郭道扬还指出,会计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思想、原理的层面,也应体现在具体方法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层面上。“仅仅是原始凭证,仅仅是市场经济下的契约关系,便包容着十分深邃的文化内涵,此外诸如账簿记录、报表编制的精确性、真实性、正确性,更不用谈了。”以合同的来源为例,他告诉记者,古代社会人们进行经济交易时,将双方承诺书写在木板或竹简之上,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达成交易的条件、具体法律依据等方面,一式两份均由交易双方签字,之后用刀一裁为二各自保存。一旦出现纠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双方当事人将两份木板或竹简作为原始凭证上交给官府,由官府合二为一进行比较后,断定双方是否履行承诺,由此形成早期的合同。此外,中国秦汉时代的“参办券”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式三份式凭证,其中“中办券”设置具有科学性。早期经济交往中的订立合同即具备了社会属性,通过这一制度层面,使道德范畴的“诚信”延伸到社会法律法规的范畴。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付磊说道,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应合理规划,从长计议,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会计文化建设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贵在坚持,不断创新,循序渐进。

“会计文化建设是企业会计工作自身的需要,从实务工作角度而言,日常工作是会计文化的载体,会计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会计行为。”中铁大桥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大桥局五公司)董事会秘书管晓华对记者说。该公司为中国中铁下属的三级子公司,注册资本1.23亿元,近五年来平均资产总额超过1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建筑行业企业具有周期性较强、占用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经营规模数量效应的背后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近年来,施工企业经营规模扩张过快给经营和生产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即期支付压力带来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经营规模和管理跨度加大带来管理水平相对下滑等,企业生产经营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说,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矛盾,往往体现在财务报表中,集中通过财务会计工作反映出来。为了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逐渐增加,职能逐步扩展,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强度。

他认为,会计工作要全面履行企业所赋予的各项职能,离不开一套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离不开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会计队伍;离不开领导支持、同事理解的良好会计工作氛围,“而这一切正是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中铁大桥局五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工作逐渐形成“强化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改善财务状况,保障生存发展需要”的理念。日常工作流程中,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强化投标阶段、项目实施、项目完工收尾过程的经营,集中资金管理、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劳务供应审批、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在财务与会计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支付审批;盘活存量资产,及时处置闲置资产,加大自有机械设备利用率,减少物资设备的外购;按照“理债就是理财”的观念,加快外欠款回收进度;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降低有息负债规模。通过这些环节和实际操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则成为不断推进会计文化建设迈向新层次的现实基础。

“文化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氛围,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文化通过每一个微观个体的人来体现,企业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会计是一个信息综合加工部门,它的原始信息来源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因而抛开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会计结果的优劣和真实与否取决于企业每一位成员。管晓华介绍说,中铁大桥局五公司将自身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之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搭配不同类型会计人员,在重复枯燥的日常工作中磨练从事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严谨、细致、客观、理性的品质;通过每一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企业决策;加强会计人员学习和后续教育,使之熟练掌握本单位的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企业内部各层次和外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和谐会计的会计文化。

“历史是无言的老师, 会计历史概莫能外。通过了解历史文化,不但能够汲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而且结合现实情况可以创新和启迪未来。”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灿光电)审计总监、高级会计师赵团结说。华灿光电从一家创业型企业转型为规范的上市公司的阶段, 将财务会计工作理念逐步定位为“专业创造价值”。

赵团结解释说,这一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表现为:规范会计核算,提供决策依据。会计数据的规范性是保证财务部门得以信赖的基础,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而言,只有规范会计核算,企业间的会计信息质量才是可靠的、具有可比性,国家的经济决策不会偏离客观现实。参与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即为会计信息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通过财会数据的分析和复核,可以发现企业发展历程,预测所在行业甚至宏观经济的走向,为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来源;积极筹划税务,合理降低税负,通过税法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税赋,减少公司实际税收负担,对于微观经济体的企业而言,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从社会角度而言,税法是滞后的,当新的经济业务模式出现后, 税法以及其他经济法都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推动法制的建设和完善;全面审核业务,防范公司风险, 提倡财务会计工作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产品结构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各项决策进行全方位审核,提供风险防范预案。

他认为,通过实务工作进行会计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包括制度建设,国家推行,企业践行,从体系上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绩效管理,“没有考核的制度仅仅是走形式”,作为社会经济人,无论是公司高管或是基层员工,当个人经济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相捆绑,个人才会发挥最大的主观积极性;领导重视,榜样的力量在于方向,企业领导的言传身教,胜过汗牛充栋的说教和呼吁,引起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顺利推进;加强外部监督,“没有监管就等于撒手不管”,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违规成本,会计文化建设工作亦如此”,监管的另外目的在于通过警醒后来,逐步改事后监管为事前防范,以积极的心态来促进整个会计文化建设。

上一篇:数字化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任务型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