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康复范文

时间:2023-03-05 09:39:39

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护理干预

脑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出血等因素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临床也称脑溢血,由于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是临床的急危重症,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死或至残性疾病之一[1]。为此,笔者对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行不同的方法护理,分组资料如下:①观察组:脑出血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4.5)岁,病程7-18d,平均病程(10±3.2)d,其中丘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7例,脑叶出血9例,基底节出血12例;②对照组:脑出血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4.6),病程在8-16d,平均病程(9.6±4.6)d,其中丘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6例,脑叶出血10例,基底节出血12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治疗方法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治疗;给予面罩供氧,通过静脉补充电解质等辅助治疗;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2]。

1.3护理方法

1.3.1临床护理观察密切检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意识恢复情况。对于昏迷患者应当进行格拉斯哥评分,观察其格拉斯哥值下降和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处理。本组护理过程中,有1例患者入院后8小时格拉斯哥值由7分降到4分,瞳孔大小不对称,护理判断为脑疮,经脱水降颅压治疗后好转;11例出现高热,心率加快,结合药物及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后,有效避免患者并发感染。因此,临床护理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脑供血正常,避免不良并发症的产生。

1.3.2基础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行基础护理是包括:①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护理,同时增加气垫床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压疮溃烂。②每日对患者进行两次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引发应激性溃疡。③饮食护理包括:给予意识清醒患者易消化、低脂肪、低糖食物饮食;给予昏迷患者下胃管补充营养和水分。

1.3.3并发症预防护理①脑疝护理干预:抬高患者头部30°左右,有必要时采取吸痰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脱水剂,通过控制滴液速度,快速降低颅内压,控制脑疝进程。②应激性溃疡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是否频繁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溃疡先兆症状,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及特点,结合胃液进行对症护理。③肺部感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是否频繁咳嗽,有无痰液,通过X线片显示肺部出现致密影,取患者仰卧位,抬高患者头部,对患者定期拍背,同时行吸痰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此外,应当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做好患者口腔卫生护理工作。④中枢性高热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现象,一旦出现高热现象,通过冰敷、酒精擦拭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结合冰冻输液,将液体降温输入人体,直至患者体温将至37.5℃时即停止操作。⑤泌尿系感染护理干预: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当使用气囊尿管给予患者留置导尿,注意每日擦洗患者会两次,保持患者会阴处清洁干爽,每周更换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

1.3.4康复训练护理脑出血行康复训练护理包括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训练,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护理中使用单音节,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伸、屈、外展等活动,加强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1.3.5出院护理指导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教育,提高患者或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对于出院后仍有智力及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家属积极协助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门诊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4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资料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67%、38.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高发病、高致残病、高致死亡病,其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性。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对脑淤血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极大的减少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预防脑出血并发症产生的有效方法,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秦桂云,梅岩,李春玉,等.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8(3):243-244.

[2]王秀萍,孙春妮.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3-3234.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 并发症 前瞻性护理

脑出血或称之为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是当代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预后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1]。目前认为,脑出血的病因较多,而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约30%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脑出血,而脑出血患者中95%患有高血压,其出血的几率与高血压的程度呈正相关。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脑出血的救治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其重难点在于并发症的防止,感染、褥疮、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优质的护理工作又是预防并发症的可干预措施之一[2]。本研究笔者通过对106例脑出血患者施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其效果差异,进一步研究论证护理措施在改病症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内科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6例,男67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56.74±6.59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01±4.18岁;干预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91±7.06岁;所有患者的病症均符合脑出血最新诊断标准,且不合并其他任何急慢性疾病,其在年龄、性别、既往史、文化程度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临床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对不同患者选用不同等级护理制度。并对患者进行环境清洁、个人卫生、口腔保健、大小便管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睡眠和病情变化等基本护理[4]。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多方面、差异性、个体性的针对性护理。

1.2.2前瞻性护理措施

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采用前瞻性护理进行全程护理,上岗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即刻印象与筛选,评估患者病情,判断危机程度,制定出个体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预见性处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结合以往经验和医师的指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作出提前预见,进行医患沟通,做好安抚工作和对应的护理准备。(3)对症护理,若患者出血部位在脑干,应尽量避免搬动,减少探视,以免造成活动性出血导致死亡。颅内出血应监测呼吸、瞳孔变化,预防脑疝的发生。由于脑出血患者症状较重,需要长时间卧床静养,首先应减少患者心情的波动,避免受刺激、动怒,其次应定时拍背,帮助患者咳痰,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气管或胃管插管的患者应定期消毒,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感染。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呼吸道堵塞。长期卧床患者还应该定期协助翻身,减少褥疮的发生率。(4)心理教育,预防患者由于对治疗效果缓慢而产生的抑郁和焦虑[3]。所有护理措施均应符合前瞻性和预见性,防范于未燃。

1.3 观察及评价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感染、褥疮、抑郁、血栓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对家属及清醒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方式采用我院护理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得分≥8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评价

干预组肺感染、褥疮、抑郁、血栓、总发生率的发生率分别为:7.55%、5.66%、3.77%、1.89%、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13.21%、7.55%、7.55%、45.28%,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869,P=0.0036),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为38(71.7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49(9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2,P=0.0053)

3.讨论

脑出血的治疗需要正确的诊疗、优质的护理工作和患者及家属积极的配合,以上三个环节任意一个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治疗的效果不明显,甚至病情的加重。而对于脑出血的并发症,其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褥疮、再出血、抑郁和焦虑等,优质的护理工作和正确的诊疗方法是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常规的护理措施仅仅局限于对患者已出现的机体护理需要,缺乏预防性和针对性行的护理;前瞻性护理主要强调对患者未出现但可能出现的护理需求进行有预见性的个体化护理,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医师的指导,提前做出护理预案,做好相应的护理准备,当需求显露时才能做到凌威不惧、游刃有余。

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脑出血的相关临床特点和并发症放置措施,尽量避免患者再次受到病因刺激而产生应激性在出血和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对于颅内出血患者要控制血压,以免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造成死亡。在脑干出血的患者护理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免搬运。生命体征的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做出预见性评估,以便于及时处理,挽救生命[5]。心理疏导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发生率。本研究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前瞻性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肺感染、褥疮、抑郁、血栓、总发生率的发生率分别为:7.55%、5.66%、3.77%、1.89%、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9%、13.21%、7.55%、7.55%、45.28%,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869,P=0.0036)。对其本人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率为38(71.70%),明显低于干预组的49(9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592,P=0.0053)

综上所诉,前瞻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明显降低了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其临床效价显而易见,值得临床护理工作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凌岩,郑姝婷,周涛等.脑出血的临床护理疗效的观察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5):258-259.

[2]侯林娣,曹向民.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9):228-229.

[3]黄金娥,黄训萍.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前瞻性观察和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7):140.

[4]吴琴珍,盛燕妃.脑出血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前瞻性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9):154-155.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脑出血;抑郁;护理干预;CRP;Cor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93-03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高发病,是我国因疾病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1],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滞、睡眠障碍等,PSD 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增加卒中后致残率及病死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Cor)均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2]。特定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抑郁的发生,同时可对血清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良性调节。本实验通过观察特定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分析干预对血清中CRP和Cor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40例,其中男134例,女106例,年龄51~75岁,中位年龄62岁,平均(63.76±7.35)岁。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MRI证实。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内脏器官疾病的患者;③近6个月家庭中有重大变故的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不能正确理解量表中内容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①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归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如偏瘫肢体的功能位摆放,肢体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并且在专业康复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器械练习,增进康复训练的效果。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根据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让患者进行吃饭、洗漱、穿衣服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训练时注意肢体的功能位的保持,并且逐渐增加精细活动的训练。③加强基础护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度、湿度及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及时更换床单位,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定时更换,防止压疮的发生。④落实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高血压脑出血的基本病因、高危因素、运动方式、合理饮食等,提供患者及家属正向疾病导向。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定护理干预,包括:①积极的心理干预,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分四个阶段进行(每周3次,每次1个小时,共4周)。第一阶段(第1周)为心理诊断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形成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通过沟通找出患者内心的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努力发掘根源,并确定患者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阶段(第2周)为领悟阶段,针对第一阶段我们确定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使患者积极主动面对问题;第三阶段(第3周)为修通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患者对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愈后周围人们对其态度的改变,让患者可以主动寻求帮助,使患者对其固有观点进行内心自我辩证,努力纠正自己;第四阶段(第4周)为再教育阶段,也是治疗的巩固阶段,让患者强化治疗效果,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②放松疗法:应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方法。放松疗法包括头部放松法、四肢放松法等,每日3次,每次30分钟。音乐疗法可选择舒缓的轻音乐,如《步步高》、《茉莉花》等,音乐疗法能够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反应,降低对当前应激事件的敏感性。干预共进行4周。

1.3 抑郁量表的应用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纳入对象进行评定,分数范围是20~80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重。均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时间为25~30 min。

1.4 CRP和Cor的检测方法

CRP和Cor的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RP的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Cor的检测应用放射免疫法。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并均由同一技师完成,以减少误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α=0.05为检测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3 两组护理干预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中CRP和Cor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中CRP和Cor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干预后CRP和Cor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和Cor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4。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时常存在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抑郁。有研究认为抑郁患者血清中CRP和Cor的表达上升,并对加速抑郁的进展有明显作用。CRP是主要在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由细胞因子如IL-6、TNF诱导的肝脏细胞产生,参与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是反映炎症或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反映动脉病变炎症反应的强弱[3]。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主要在于神经组织损伤及修复性反应时,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产生物,损伤神经系统的认知功能[4,5]。虽然血清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作为大脑的一种弥散感觉器官,可以与大脑形成双向联络网,随着免疫细胞的激活,可以导致大脑发生变化,进而出现情感、认知及行为的改变,而血清细胞因子,尤其是CRP和Cor参与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过程,亦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状的发生过程[6]。CRP和Cor均以某些特殊的转运方式到达脑组织发挥对神经细胞营养的调节作用。多种因子可对晨间的Cor进行调节,使Cor对急性心理应激的反应相对迟钝,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也有观点认为,神经细胞中去甲肾上腺素和5-HT激活后引起应激源的刺激作用明显增强,HPA轴亢进,垂体分泌旺盛,肾上腺产生Cor增多,抑郁情绪加重[7,8]。因此CRP和Cor与抑郁情绪具有直接相关性。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特定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抑郁有明显调节作用,提示临床中可以针对性地对患者开展干预,也可以对抑郁程度重的患者普遍应用。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较高就充分证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抑郁程度明显降低。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清中CRP和Cor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调节与抑郁相关的CRP和Cor表达。CRP异常表现时可通过对下丘脑或杏仁核的刺激使HPA轴活性增强,促进抑郁的进展,CRP异常表达是引起情感相关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始动因子,血浆中CRP的改变可以促进抑郁的发展[9]。抑郁水平直接影响自主神经失衡的程度,因此有效地应用药物或相关干预措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神经系统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缓冲心理应激,唤起患者的适应机制[10],使血浆中CRP和Cor的表达下调,对治疗或改善脑出血患者抑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1,12]。

总之,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时积极应用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情绪,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与抑郁相关的CRP、Cor表达,患者满意率高,在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嵘,郭瑾,李求兵.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临床医生, 2012,40(12):61-63.

[2] 张静霞,张兰. 伴无症状性脑梗死抑郁症血清皮质醇变化研究[J]. 临床荟萃,2010,25(19):1665-1667.

[3] 周中华,肖志杰.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神经肽Y与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3):367,405.

[4] 黄侃,陈眉.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9, 25(4):572-573.

[5] 黄楚泉,吴晓丹,陈春毅,等. 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4-7.

[6] 史福平,杨观涛,冯慧玲,等. 血清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12(24):1-3.

[7] Dziurkowska E,Wesolowski M,Dziurkowski M. Salivary cortisol in women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under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therapy[J]. Arch Womens Ment Health,2013,16(2):139-147.

[8] 张静霞,张兰. 伴无症状性脑梗死抑郁症血清皮质醇变化研究[J]. 临床荟萃,2010,25(19):1665-1667.

[9] 王建军,李继,石小强. 抗抑郁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0,32(19):2700-2701.

[10] 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 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 2012,33(9):1968-1969.

[11] Salacz P,Csukly G,Haller J,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feelings of distress, plasma cortisol,anxiety,and depression in pregnant women[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2,165(2):225-230.

[12] 刘世建,马国昭,王雪琦,等. 皮质激素受体在抑郁大鼠海马GIRK1-4 mRNA调控中的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0):1058-1060.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血康口服液;脑出血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161-01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al hemorrhage, HICH)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内科治疗往往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我科根据中医活血化瘀的观点,予脑血康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HICH患者62例,均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脑血康口服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9~76岁,平均(60.3±1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1~78岁,平均(61.2±17)岁。两组在病程、病情程度、出血量以及既往史、合并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以及脱水、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脑血康口服液(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2017)10 ml,3次/日,3周1疗程。

1.3 疗效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卒中量表[1]评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头颅CT评测颅内出血量的吸收情况。

1.4 统计方法: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及出血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以及一些生物毒性物质的释放,使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脑血流灌注减少、脑水肿,并加重继发性缺血脑损害[2]。脑出血后可触发凝血级联反应,产生大量凝血酶。凝血酶不但可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损害神经细胞,还能破坏血脑屏障,是形成脑水肿的主要原因。业已证实,HICH患者给予凝血酶抑制剂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较轻[3]。富含凝血酶的血浆和血肿释放的其他凝血终末产物渗入到周围脑组织中,可诱发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的始动因子。

脑血康口服液由水蛭素以及肝素、抗血栓素、组织胺类样物质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组成。水蛭素是一种特异性的强凝血酶抑制剂[4],不仅能阻止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并促使凝血酶与血小板解离;水蛭素还可阻止或延迟血肿的凝固,抑制微血栓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水蛭素可以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元的缺血坏死,并能促进毛细血管及胶质细胞的增生并促进其功能,从而有利于血肿的清除,并改善脑水肿和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功能[5]。近来的动物实验亦表明:脑血康具有抑制脑出血大鼠脑内NO生成,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6]。

脑血康的作用从中医理论来讲,就是活血化瘀、破血散结、祛瘀止血,通过改善微循环、减少出血、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水肿、加快血肿的清除吸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康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的治疗应用安全,疗效显著,对于减少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促进其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亲情护理; 脑出血; 康复; 应用效果

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有研究证明,对脑出血患者及早行康复治疗可降低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2]。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132例,均经临床及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2例,女50例;37~79岁,平均(53.6±4.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人员的亲情护理 (1)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温和、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治疗知识及配合事项,提高遵医依从性。(2)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语、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3]。(3)心理护理: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易出现急躁、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4]。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向家属强调家人支持、鼓励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4)出院指导:建立专门的爱心康复档案,依据康复档案适时对病情及预后进行关心、随访,督促其按时复诊和合理用药,并提出针对性的康复建议。

1.2.2 家人的亲情支持 脑出血预后较差,治疗费用高,其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较重,因此家属对患者的理解支持和关心爱护显得尤为重要[5-6]。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烦躁、不耐烦、恐惧等情绪,促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克服自卑、孤独、绝望等不良心理状况。家人在细心照料患者饮食、起居时,要尽量避免一切诱发疾病恶化或影响治疗的不良因素,如感冒、疲劳、熬夜、烟酒、过度悲伤等[7],使患者身体、心理处于尽可能的温馨和谐的状态。

1.2.3 社会的亲情关爱 脑出血幸存者中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全身瘫痪、四肢功能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由于人们缺乏对脑出血科学的疾病认知,易产生恐惧、误解甚至歧视、嘲笑的心理,使患者及家属受到心理伤害。社会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理解、同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用亲情和爱心去关注患者,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歧视疏远患者[10],应予以热情帮助,使患者有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

1.3 效果评价 (1)采用李克特量表,分5级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即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度+满意度,其他皆被认为“不满意”。(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2年),干预组患者的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早期正确诊断、有效治疗、精心康复护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11]。亲情护理模式作为“以人为本”是现代护理理念发展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护理人员把患者当做亲人,理解关爱患者,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护理人员与家属的良性沟通,从心理、生理关爱患者,营造出和谐温暖的气氛,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亲人般的爱护与支持。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树立亲情护理模式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12]。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9%(P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期应用亲情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再出血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柳珍.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效果的观察[J].当代护士,2012,(3):40-43.

[2]李翠霞,王建宁,于淑平,等.亲情护理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2):1009-1011.

[3]董久耀.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378-380.

[4]刘倩.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分析[J].心理医生,2012,(7):1007-1009.

[5]姜青竹.脑出血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000-1003.

[6]张志娜,池蕾.脑出血康复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232-234.

[7]林正飞.亲情爱护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3,22(6):1954-1957.

[8]邵艳.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0-42.

[9]张凤霞.浅谈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4):1000-1003.

[10]苏雅云,阮小芳.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672-1674.

[11]吴慧玲,吴会琼.实施个性化亲情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2017-2020.

[12]覃桂荣.开展亲情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效果[J].当代护士,2011,(7):58-60.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6篇

方法:回顾性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护理30d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65.31±10.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9±1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患肢肌力分级,以此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18-02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该症具有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影响预后生活质量。由于术后易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3±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出血病灶部位:脑叶出血42例,基底节出血55例,丘脑出血11例,出血量30~95ml,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中,按照患者意愿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48h后,在此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30d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患肢肌力分级。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查,P

2结果

2.1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两组护理30d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65.31±10.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9±1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脑出血;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脑出血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在发病过后会遗留功能障碍,而康复治疗的介入将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1]。本文分析了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80例脑出血患者,男48例,女32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岁;3例患者共济失调,10例瞳孔大小不一,17例失语,79例偏瘫,36例出现意识障碍,44例意识清醒,15例出现凝视麻痹。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法治疗,对照组则行基础治疗;两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80例患者都经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待观察组的40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即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被动康复治疗,主要指被动关节、健侧卧位及仰卧位活动等;第二种,针刺按摩;第三种,利用反射作用诱发出肌张力;第四种,应用音乐疗法;第五种,为患者进行平衡训练;第六种,心理暗示;第七种,让患者自行运动;第八种,使患者能够尽早站立。采用以上疗法的治疗时间为30天。在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转为家庭维持阶段,治疗在家属的配合下完成,返院时间为每月1次,返院12次即可;如患者无法返院,则进行家访。本次治疗效果的评判标准为全国脑血管病第四次会议中所确定的标准及Bath-el指数。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前都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康复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并没有出现;在此后的一年时间中,观察组仍然维持显著性差异。经过半年康复治疗后,观察组中80%的患者已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而对照组中只有55%的患者达到以上水平。此外,在观察组中21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而在对照组中,只有10例患者得以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较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外科治疗与内科治疗所产生的疗效相差不大,在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也难以把握指征,所以在治疗方面,尚存在争议,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患者实行康复治疗便可以有效降低因脑出血而致残的概率[2]。为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原理为神经系统具备重组功能及其可塑性。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康复治疗能够加速建立脑部侧支循环,使其可塑性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实践发现,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能够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时间长达两年,然而恢复最快的时间为发病后的三个月之内,所以尽早实行康复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3]。本研究将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为观察组实行了八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经过这一系列的治疗后,恢复了中枢功能;并预防了患者的并发症及继发症,如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等。因此,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产生的作用非常大。本研究表明,如其他治疗方法不存在显著差异,实行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自理能力及Bath-el指数。

在一般的临床治疗中,脑出血患者的恢复分为治疗恢复与自然恢复两种。自然恢复是早期恢复的主要形式。在早期恢复当中融入康复治疗,将能够明显促进恢复运动功能与功能重组。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病情程度的不同,为患者采取层次不同及强度不同的康复疗法。近年来,有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数月或数年才开始接受康复治疗,仍有可能改善运动功能与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能力,但发病后的六个月当中,康复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最为显著[4]。此外,笔者还发现,愈早为患者开展康复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就越好,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即可开始治疗。治疗时,不仅要为患者刺激神经及保持肌张力,还要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因为适当的鼓励能帮助患者建立起恢复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够主动治疗与配合治疗[5]。总而言之,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以便能使疾病致残率得以降低,并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宁沁,陈小平.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15(1):872-873

[2]温玉婧.脑出血康复治疗的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7(2):751-752

[3]吴霜,张继荣,龙燕,马丽.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11(21):540-541

[4]张丹,李琛琛.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51(16):485-486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分组分别给予中药康复治疗和西药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运动功能情况(fma)、认知功能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康组显著优于西康组;中康组对fma积分的改善优于西康组;两种康复方案短期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明显效果;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患者依从性较西医康复组为佳。结论 优选出确有疗效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以提高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中医药治疗卒中有悠久的历史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但是以往在急性脑卒中的救治中,人们往往重视急性期的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急性期的早期康复。且目前国内出血性脑卒中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康复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缺如,已成为阻碍中西医结合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的瓶颈。本研究即是在以往对急性脑出血康复治疗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康复医疗方案,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中医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就诊于我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中医院、广西隆安县中医院等4家单位的住院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案。试验方案经过各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1〕。全部以ct确诊。

1.2.2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脑卒中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属中经络者。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脑卒中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主要分为风痰瘀阻、痰热腑实、肝阳上亢、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个证型。

1.3 病情分级

采用《中药新药治疗脑卒中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类诊断标准〔3〕。总分各项相加,0~10分为轻型,11~20分为中型,21分以上为重型。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者(ct等检查为内囊、底节区、脑叶出血);②符合中医的诊断标准,属中经络者;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7分以上,并有肢体功能障碍;④年龄40~79岁;⑤发病72 h内入院;⑥第一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者。

1.4.2 排除标准

①脑干、小脑、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②入院后24 h内病情急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达到40分以上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的严重原发疾病者;伴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或伴有脑动脉炎、类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形(包括颅底异常血管网);⑤年龄<40岁或>79岁者;⑥凡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同类中西药物者;对本药过敏者。

1.5 分组方法及入组情况

按入院先后顺序,对应 (sas统计包软件产生的)信封上的序号随机拆封取卡,实施临床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中康组)和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 (西康组)两组,共纳入病例270例,剔除或脱落12例,共258例患者进入试验,其中中康组125例,男91例,女34例;平均年龄(62.7±10.3)岁;病程 0.4~122 h,平均 (17.8±20.6)h;出血部位:基底节104例,脑叶18例,脑叶并基底节3例;出血量1~50 ml,平均(12.35±9.15)ml;中线偏移71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发生占位效应47例,接受微创手术者19例。西康组133例,男99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4±10.5)岁;病程 0.6~132 h,平均(18.5±22.6)h;出血部位:基底节 112例,脑叶16例,脑叶并基底节5例;出血量 1.5~60 ml,平均 (15.65±12.76)ml;中线偏移80例,血肿破入脑室 17例,发生占位效应54例;接受微创手术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6 治疗方法

(1)两组内科基础治疗参照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4〕通过的“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抗脑水肿、降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2)两组外科治疗: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出血部位、出血量,结合患者发病时间、年龄、全身状况,选择微创手术。(3)中康组综合治疗方案: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法:①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参照2006年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5〕进行辨证施治,所有单味中药使用江苏天江江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制剂;②中药制剂静脉点滴用药:辨证属于痰热证明显者,如痰热腑实证患者每天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其余各型给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③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待患者病情稳定即予施行,1次/d;④改良陆氏推拿疗法:此法是在继承名老中医陆永昌老先生的陆氏推拿疗法的基础上,针对脑卒中急性期的特点而设,临症时结合患者所处的brunnstrom阶段调整手法;⑤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根据出血性卒中患者所处的时期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⑥药物熏洗疗法:投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偏瘫活络洗液(由透骨草、伸筋草、红花、两面针、牛膝、桑枝等药物组成)。1剂/d,每剂加水3 000 ml,文火煎取汁,熏洗患肢,每次30 min,1次/d。⑦中医心理疏导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采用相应的情志康复措施,使患者心情开朗、精神愉快,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⑧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4)西康组综合治疗方案: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以下治疗方法:①运动疗法:根据brunnstrom恢复阶段的分期,选用bobath技术为主进行康复训练,1次/d,每次45 min;②关节活动:包括各关节的被动、助动、主动及抗阻训练;③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与中医组相同,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处的时期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④理疗:如患侧肢体的腕或踝部肌群无肉眼收缩,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出现主动收缩,则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1次/d,每次20 min。⑤心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给予耐心合理的心理疏导。⑥西医护理: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帮助患者保持良肢位,进行关节功能训练等。以上治疗疗程均为28 d,发病3个月后回访一次。

1.7 观察指标与方法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标准”中提出的内容和标准〔6〕。每周评定1次,以康复治疗前后积分判定疗效。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以治疗前后评分情况判定疗效。借助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发病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自拟康复训练依从性调查表,完全依从:住院期间能主动接受康复训练;部分依从:住院期间被动接受康复训练;不依从:住院期间不接受康复训练。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nfi比较

见表1,治疗28 d后两组nfi较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28 d和3个月nfi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康组显著优于西康组。表1 两组病例nfi比较

2.2 治疗前后fma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病例治疗前fma 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28 d fma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积分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康组对fma积分的改善优于西康组。

2.3 治疗前后fma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后28 d两组fma 积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两组fma 积分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3个月后中康组fma 积分改善优于西康组。

2.4 各组mmse积分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8 d及3个月时两组mmse评分与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康复方案短期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明显效果。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积分情况比较表3 两组治疗后fma分级情况临床分布表

表4 两组病例mmse积分比较

2.5 患者康复依从性情况比较

见表5,经χ2检验(p<0.05),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患者依从性较西医康复组为佳。表5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3 讨 论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有确切疗效,以往关于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文献多强调以中药、针灸或推拿等某一类或一种单一的干预措施作研究,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临床施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多技术组合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这也符合中医康复学的整体康复和辨证康复的治疗原则。因此,从临床实践出发,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独到之处,优选出确有疗效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以提高脑卒中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即是在我们既往参与国家“九五”、“十五”脑卒中攻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临床疗效相对肯定的治疗方法,结合脑卒中病中医药研究现状,针对脑卒中半身不遂等症状综合运用中药汤剂、静脉点滴、熏洗、针灸、心理干预等措施进行辨证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结合护理,同时借助西医内科的对症治疗措施,达到优势互补,多个靶点共同作用,以提高疗效。

客观有效的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在脑出血康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对其生活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评价残损指数采用fma、nfi法。fma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评价方法,其细致量化指标能更真实地评出肢体功能恢复的确切程度,科学性较强,是临床评测偏瘫疗效的较好办法,确能反映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水平。临床nfi法为我国目前临床应用较普遍的评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指标,能准确反映脑血管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7〕。因而,在研究中常常将简式fma和nfi作为标准量表反映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实用价值,近年来为人们所推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对于卒中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远期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将其引入中医临床并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改善中医界临床疗效评定指标的构成,能更好地验证中医药的疗效。本研究提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残障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试行版)〔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30?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脑卒中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6.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7.

4 黄如训,郭玉璞.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9):592?4.

5 田德禄,蔡 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3.

6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a)-0060-03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ffect on function change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LU Min-ru ZHOU Wei LIU Jian LIANG Yao-j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18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ehabilitation group accepted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conventional medicine but no other intervention.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the time motion score and the scor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just in hospital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1 month,3 months,6 months,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rehabilitation group,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troke;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Motor function

脑卒中以突然起病为特征,属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通过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患者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目前,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发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抢救,救治成功的比例也明显提高。但是,脑卒中后的致残率却高于被救治成功患者总数的80%[1]。致残原因以偏瘫为主,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2]。本院近年来采用三级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为探讨三级康复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对患者各阶段的运动功能进行测评与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80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明确诊断,包括新发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及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康复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5~72岁,平均(66.7±5.1)岁,发病到入组的时间为(9.9±4.7) d,脑梗死65例,脑出血25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44~71岁,平均(67.3±3.2)岁,发病到入组的时间为(9.8±4.8) d,脑梗死67例,脑出血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组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4]

1.2.1 康复组患者发病后的1个月内为康复治疗的第一阶段。待病情稳定后在病房内接受早期物理治疗;发病后第2 个月与第3个月为治疗的第二阶段;第4~6 个月为第三阶段。二三阶段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转至门诊康复治疗部或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整个过程由我科专人负责随访。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分为三级,一级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正确的摆放、肢体的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腰腹肌训练及呼吸方法,坐卧站平衡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天1 h。教会家属正确的护理及辅助训练方法,作为治疗的补充,以较少患者肢体的二次损伤。一级康复训练后,患者应能自行起卧床。二级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为系统的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训练,每日早晚各一次,时间为0.5~1 h。三级康复的训练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能自行吃饭、梳洗、穿脱衣物、整理个人卫生等。训练时间为每天0.5~1 h。第二、三阶段的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在康复中心则由治疗师帮助其训练,如果在家则每周由医院派专人到患者家中指导训练1次。

1.2.2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的常规治疗与康复组相同,不同的是在病情稳定后未进行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只是在医生叙述完注意事项后自行活动,有的家属会根据个人的理解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但都不属于规范系统的分级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FCA量表[5](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评分时间点分别为入选时(T0)、第1个月末(T1)、第3个月末(T2)以及第6个月末(T3)。此量表主要评价患者的13项运动功能,每项最高6分,最低1分。分数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强。计量资料每个时间点重复测量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各自对照组(P

表1 两组各阶段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影响的就是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运动功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个家庭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因此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回归家庭,提高患者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6]。一般来说,脑卒中后,患者会经历神经系统的自然恢复过程,包括病变区的消肿、病灶吸收、颅压逐渐降低、神经细胞恢复功能等。在这一过程中,患侧肢体的康复训练会对大脑功能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刚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后,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相应的对照组。各组患者入组后的1、3、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对照组的功能评分变化正说明了人体自然恢复过程的存在,还证明了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综合方法。脑卒中救治成功后,先以物理治疗为主,包括各种摆放、关节运动、肩胛带锻炼、翻身等,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其他训练还包括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背伸、坐位训练、站立平衡、步行、痉挛肌的放松训练等。可加入按摩、手揉等辅助患者肌肉恢复。作业疗法包括对患者进行吃饭、简单洗漱、穿脱衣物、从床上到轮椅等,情况允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木工、纺织、拼图等手工训练,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和活动量[7-9]。以上两种疗法已被证实可以加速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细胞代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还有助于改善器官废用,器官废用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充分发挥了肢体再学习的原理,有效避免了肢体的误用与废用,促进了大脑皮层功能重组过程[10-11],最终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属的长时间配合与鼓励,在我国专门康复机构不足、收费较高的情况下,第三级康复的过程往往在患者家中进行,派遣专门的康复医师每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来看,这种规范化、系统化的三级康复治疗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应该积极推广此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344-34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4(6):379-380.

[3]胡永善,吴毅,姜从玉,等.脑卒中患者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模式探索[J].中国临床康复,2013,17(19):3850-3851.

[4]胡永善.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2):712-714.

[5]范文可,胡永善,吴毅,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325-329.

[6]胡永善,朱玉连,杨佩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145-147.

[7]朱玉连,胡永善,杨佩君,等.3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17(4):155-156.

[8]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9]Ding Y,Li J,Clark J,et al.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alamic nuclei enhanced by motor skill training in rat with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Neurol Res,2013,35(2):189-194.

[10]Ward NS,Cohen LG.Mechanisms underlying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J].Arch Neurol,2012,61(12):1844-1848.

[11]Liepert J,Hamzei F,Weiller C.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J].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2,30(5):269-277.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10篇

方法:对医院60例脑出血手术后的康复期进行治疗和护理,并对康复前后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所有术后经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前FIM评分为78.13±30.12治疗后评分为95.76±28.35,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强化护理在术后康复期内的实际功效,的确可以保证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期治疗和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4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04-02

高血压[1]脑出血是一种脑实质内出血,一般不伴有任何非外伤,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等,脑动脉病变会导致血压骤升破裂引起脑内出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并且有不断向年轻化的趋向,发病后常会出现全身瘫痪、半身不遂、不能说话或者口齿不清等后遗症,多数患者会失去劳动能力,脑出血的致残率约有40%[2]。本文对我院60例脑出血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浅谈康复治疗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对其中60例经CT检查诊断确认并在短时间内做了微创脑内血肿清除术的典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51.8±4.29岁。

1.2治疗和护理方法。患者经手术后,均给患者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并服药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睡躺的正确、床上坐起和坐起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语言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治疗时间为四周。

1.3评价标准。采用FIM评定量表[3]来评定患者在康复前后的自理能力,分数为18~126,分数越高表述自理能力越好。并用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来评定患者康复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数为1~10,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

2结果

所有术后经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前FIM评分为78.13±30.12治疗后评分为95.76±28.35,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根据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和忽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前后所有患者的FIM评分和QLI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1加强病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参与者不能仅仅是护士,往往更加重要的是病人的配合以及其家人的关注。在此,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展开对于脑出血的基本病理,危害等宣传,这里基于对病人病情好转的思考,往往只会对于病人家属进行教育。在此宣传教育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病人的慎重选择,将正确的下肢体的摆放姿势介绍给家属,使之保持正确的侧卧位,这是多有的中最重要的,最有利于恢复的一种姿势,这是符合其身体恢复的机理的做法。

3.2强化肢体的功能锻炼。在众多的脑出血的患者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在护理期间,强化适度的肢体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痉挛等情况的发生。在手术进行之后,待病人情况稳定以后,以床上运动为主,在家属的帮助下,循序渐进,开展简单的肢体运动。在肢体恢复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以神经根封闭治疗、或者是肌电触犯功能性电刺激等有效的疗法来辅助其机体功能的恢复,其效果会更加显著,极大的降低了致残率。

3.3保证良好的恢复环境。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来说,其对于环境的要求更加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要确保其处于适宜室温,湿度以及安静的环境。在此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问题,例如床单的整洁,干燥;患者的指甲长短问题;大便的通畅与否问题等。在此部分医疗护理人员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密切关注病人的情况,及时展开各项的护理工作,在面对棘手患者的时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4重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病人手术之后,病人的情绪难免会出现波动,心理压力也会慢慢侵袭而来。在此种情况下,展开一定的心理康复指导工作是有必要的。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的心理问题辅导:其一,在手术进行之前,病人的病情不稳定,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此时应该及时的跟其家属解释病理情况,争取其家属的配合,缓解其竞争的情绪,劝解其进行一定的治疗后会恢复健康的。其二,在恢复健康期间,其身体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基本的锻炼要循序渐进,对于急于求成的病人要展开有效的劝解。对于心理症状出现问题的患者,要展开及时的疏导,开展说服解释工作。避免出现恢复期的沮丧,悲观等负面情绪,鼓励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护理过程,保证其心态健康的去进行自我调节。

脑出血患者,由于其人群患者的特殊性,往往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在此就要要求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其家属的有效的配合下,在自己丰富的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相信在科学,合理,有序的环境下,其护理的康复效果将会得到最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小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2):130

[2]杨朝东.神经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

上一篇:残疾人康复中心范文 下一篇:术后康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