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8 23:23:33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1

为青少年做好传统教育工作,志牵头从县一高中等学校请来历史方面的模范教师为我镇青少年讲述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优化了环境,激励了她们积极向上的热情。通过志的努力,镇政府有意将镇中三棵伟人树打造成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春在镇中三颗伟人树下举办了年全县中华魂读书活动启动仪式,镇关工委同时被县关工委评为“年度先进单位”。同时,还组织了老年人帮扶活动,对贫困老年人、青少年给予扶持,帮助我镇一名在郑州铁路学校上学因家中受灾父母双亡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争取县关工委给予了2000元的支助。

二、开展巡回报告,进行思想教育

她组织成立了我镇“五老”报告团,进行巡回报告,向全镇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她又抓住庆祝建国周年和改革开放周年的契机,着力加强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改革开放教育,镇“五老”报告团以建国年的变迁为主题,撰写讲演稿4篇,巡回报告4场次,使广大青少年普遍树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中国”的认识。年,她们组织“五老”报告团,在全镇青少年中开展了巡回报告4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2400人次。

三、关心残疾儿童,呵护他们的成长

同志和镇关工委的几位老同志分外关心,尽她们的最大努力,为残疾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工作。她协调相关部门对全镇残疾儿童进行普查,共排查出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30名,逐人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她先后到这些残疾儿童家中探望慰问,家长都十分感动。中秋节时,她又买上礼品到学校看望了2名残疾儿童。

四、关爱“留守”构建和谐

为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工作落到了实处,她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采取各种形势,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开展工作。学校关工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关爱工作,村关工小组对“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生产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关注、关心、关爱。各村关工小组对“留守老人”也开展了沟通、服务工作,开展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工作。今年利用新型合作医疗对“留守老人”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特别是村关工小组还组织了“留守老人”座谈会。通过各种渠道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进行教育、帮助,树立了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当好参谋,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安全感 安全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流动人口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成为留守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皖北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大量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针对的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及其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至15岁的在校留守儿童进行走访,共形成有效问卷763份。

1.留守儿童安全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监护人素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缺陷等儿童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是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表现多种多样,既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情感上;既可能是身边的熟人,也可能是来自于陌生人;从表现形式上,既有受到火患、溺水、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也可能受到拐骗、犯、殴打等人为因素的伤害。每年全国各地,尤其是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注:由于受伤害或恐惧感产生表现可能多于一种,因此人次数大于人数。

1.1 受伤害或恐惧感存在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没有受过伤害或有恐惧感的为326人,占总数的42.7%,而剩下的437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受过伤害或存在恐惧的感觉,其中87名留守儿童经常存在,占总数的11.4%,剩下的350人有时存在或偶尔存在,占调查总数的45.9%,可见,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着安全问题。

1.2 受伤害或恐惧感的主要表现。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人为的人身伤害是伤害或有恐惧感的最主要来源,人数为193人,占总数的40.5%,心理恐怖居于第二原因,人数为148人,占总数的31%,剩下的204人中,意外伤害和其他原因,分别为78和126人,占调查总数的16.4%和26.4%,可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表现在人身安全,也表现在心理恐惧感,同时还存在以外伤害等多种表现形式。

1.3 受伤害或恐惧感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受伤害或恐惧感不仅对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同时可能对处于学龄期的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影响。在调查的763名留守儿童中,认为因为受过伤害或有恐惧感对学习没有产生影响人数为122人,占总数的27.9%,剩下的315人或多或少地对学习产生影响,占总数的70%以上,其中认为有较大影响的人数为57人,占总数的13%,有些影响和偶然有影响的,分别为128和130人,占调查总数的29.3%和297%,可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表现在人身安全,也表现在心理恐惧感,同时对学龄儿童的学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主要监护人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通过父母亲中的一人,或者祖父母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生存发展中而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2007年国务院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列为前瞻性研究课题,全国妇联联合有关专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从的内容,可以看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构成状况(见表2)。超过50%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不是由儿童父(母)作为监护人,其中由(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超过25%,由其他人及其他情况的超过27%。由父母一方单独或参与对儿童进行监护的家庭中,又以母亲监护为主体,是父亲单独或参与对儿童进行监护的2-3倍。可见,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提供较为有力保护的能力明显不足。

资料来自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整理得到。ttp://省略.cn/allnews/02/1985.html

2.2 缺乏有效的沟通。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有心理话最想诉说对象选择父母的为317人,占总数的41.5%,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选择把心里话藏在心里的占185人,与选择把心里话与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诉说的占189人,相差不大,分别占总数的24.2%和24.8%,因此,留守儿童自我封闭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监护人并不是留守儿童有心理话主要想诉说的对象,连同其他家人在一起不足总数的10%,远达不到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留守儿童遭受伤害、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难以及时发现。

2.3 学校与老师的关注力度不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经常与老师谈心的仅为61人,占总数的8%,有时与老师谈心和偶尔与老师谈心的,分别为110人和213人,占总数的14.4%和27.9%,从来不与老师谈心的为379人,几乎占所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学校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足,在留守儿童遭受伤害、心理出现问题等现象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3.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3.1 注重亲子沟通的作用。留守儿童需要父母关心,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外出打工时必须随时同孩子保持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处理。亲子沟通指的是父母一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分享情感、交流意见及表达需求的行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沉、方式不仅会影响到儿童建立道德标准的判断,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够随时发现子女的在遭受安全问题时,提供了最得力依靠。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及安全感[1]。

3.2 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的教育,而且应有意识地向他们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通过加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遇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有效地选择自我保护的方式、积极应变和自救的能力,把敢于揭露不法社会现象同自我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近些年来,各类事故、侵害等事件有增无减,亲子分离加剧了儿童生活的不完整性和教育环境的不完善性,把孩子置于一种不设防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之下,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被社会各方所关注。真正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不仅需要家庭、在外务工的父母,也需要学校、老师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发生的异常想象。同时,保障农村地区的安全生活环境也是保障留守儿童安全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翠英.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9)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6-0103-0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人口老龄化作为学术和政策的重点加以研究和应对,我国也不例外。大量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群体。学术界对留守老人的各种诉求和保障机制、途径的研究近年来有升温趋势,主要集中在留守老人的健康、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经济支持等方面,以及对家庭、社区、社会养老等具体措施的探讨等。本课题组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以经济困境最为突出,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列。国际人口学界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或人口中位年龄达到30岁”。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不仅已步入老龄化,而且从2005年起,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且增长幅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比2005年增加0.27个百分点,2007年至2010年分别同比增加了0.3、0.4、0.5和0.8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也给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家庭的供养负担;三是加重企业的负担;四是加重国家和集体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已给我国社会福利,特别是社会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养老困局

(一)农村留守老人群体规模及人口学特征

按照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可知我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3.7%;如果按此比例计算,保守估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约为11305万人,农村老龄化水平约为15.5%。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农村老年人口将达到1.2亿。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如此庞大,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不能不说对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大约是城镇老年人的1.28倍,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6.06%[2],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概括起来,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且超过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等特征。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出现了一个“留守老人”特殊群体。根据调查,“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已达2000万,占农村老人比例已达60%以上,其中,子女均外出的空巢留守老人比例高达48.5%。”[3]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群体的出现,使得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寻找适当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的重点工作。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但就“农村留守老人”的界定并没有太多涉及,根据相关研究,可以把这一群体界定为60岁以上且子女外出达3个月以上的农村老人,这一群体主要有以下人口学特征:从年龄结构看,主要集中在60-79岁之间;从受教育程度看,一般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学历水平偏低态势;从居住形式看,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与配偶或未成年孙子女同住,独居者仅占较小比例。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所面临的困难和养老诉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难和诉求,课题组成员分别深入到河北省保定、沧州和承德等地,对上述3个城市的A、B、C三个村的部分留守老人进行了走访调查。此次调查总共涉及187名留守老人,通过向老人们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者指导老人们填写或向老人提出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代其填写等方式完成调查工作,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老人进行更为深入的访谈。走访中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诉求,特别是在养老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有了一定的了解。

1. 精神慰藉缺失是留守老人面对的一个问题。

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打工,一般只是在春节期间才回到家中,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询问一下老人的情况。受访老人中有61人称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感到很孤独,占32.62%;还有85人承认因子女不在身边感觉比较孤独,占受访总人数的45.46%。老人们的消遣活动一般就是看电视、打牌,或找年龄相仿而且谈得来的街坊邻居聊天。当问及有街坊邻居聊天,或者大家在一起打牌,是否可以替代子女的陪伴时,86.1%的受访者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谁也不能替代子女的关心和陪伴。

留守老人们大多希望他们的子女能陪在自己身边,生病或者有其他需要帮助时能随时赶到跟前。但是他们也明白,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乡镇和村集体也没有企业,如果不去打工,也就只能成天侍弄那几亩薄田,一年下来去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剩不了几个钱。家里孩子上学、结婚、盖房等都需要钱,若子女们留在自己身边,经济方面的困难又难以解决。

本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农村留守老人对于机构养老的抵触较为普遍,其中确实有观念层面的因素,在河北省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上把没有后代的家庭称为“绝户”,一部分老人认为养老院是“绝户”才去的地方,但这一群体比例并不大,只占被调查老人总数的8.56%,其他绝大多数对养老机构持抵触态度的老人主要是因为无钱交纳那笔费用。在调查访谈中,一些老人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认为在养老院里,大家都是一样的老人,谈话有共同语言,吃饭穿衣有人管,是个不错的地方,但一个月几百甚至千余元的费用实在让他们吃不消。因此,机构养老要在农村顺利实施,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予以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使家庭能够负担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费用。无论是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还是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都需要大力发展乡(镇)、村集体经济。

若要彻底解决留守老人缺少子女关爱的问题,就需要吸引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乡,而这更需要本地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并能够给予他们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劳动报酬。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地方经济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四)不断提高农村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虽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总体上看,保障水平还很低。按当前的标准,居民基本养老金是每月55元,即每年660元人民币。按目前的居民消费水平看,每年的养老金不足一个月的养老院生活开销,这也是农村地区机构养老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尽量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使农村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2011-06-16]http://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106/20110600161364.shtml.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2012-05-25]http://stats.gov.cn/tjsj/pcsj/rkpc/brp/indexch.htm.

[3]陈 浩,李晓娟.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探讨[J].农业考古,2010(6):236-238.

[4]李 强.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4):67.

[5]罗 蓉,成 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研究――基于贵州省兴仁县的实证分析[J].人民论坛,2010(7):222-223.

责任编辑 莫仲宁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oup Endowment

of the Left-behind Old People in Rural Areas

Xu Yingming Jin Shujuan Wang Yuliang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Ageing problem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owaday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ageing society criteria esta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demology field,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n ageing society and the rate has bee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left-behind old people who are left by the young labor migration in rural areas is a new strength that challenging the endowment. It is revealed by the investigation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bout the endowment for the left-behind old people in rural, and the economic problem is the most highlighted one, so it is needed to propose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转“留”为“流”;AHP分析法

少年儿童是一国之脉、是一国之源、一国之雏鹰、一国之奇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的部队不断壮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这两个相对复杂又不断转化的群体,受人口流动影响,伴随着流动人口的产生而产生。这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的社会问题。

一、流动儿童

(一)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

在南京市区,流动儿童的住房条件58%的流动家庭租用住房,7.6%借房,在南京已购房的家庭仅占9%。这表明在住房条件上,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有较大差距。

(二)流动儿童的学习状况――边缘化的学校教育

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关系到流动儿童未来的发展,而据调查流动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有着严重的边缘化倾向。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办学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教学质量低,不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我们调查发现,81.1%的农民工家庭仍然会选择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这显然不利于流动儿童的成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意见》规定,要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要求流入地政府加强扶持和管理简易农民工子女学校。这种根本原则性的矛盾导致流入地政府“躲开”了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买单”。以“户籍人口”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依据,意味着随着流动儿童的流动,政府的财政投入留在了户籍所在地,而流入地政府并不能得到中央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这种拨款方式使流动儿童成为义务教育的灰色地带,造成流入地政府的权责不对等。

(三)流动儿童的内心世界

周围环境对流动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对其内心世界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社会的排斥在流动儿童内心产生的强烈体验。这些排斥可以说来自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个方面。有些流动儿童的表现令人赞赏,除了极少数存在暴富、投机心理外,他们清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庆幸的是,80%的流动儿童并不担心城里人的歧视,表示没有“乡下人”之类的心理负担。

二、留守儿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是农业人口大县,全县共有人口11960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总数477144人,可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75414人,可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30240人,其中徐庄镇农村劳动力总人数28453人,可供转移为9070人,可供输出为3834人,其三个指标在全县20个镇中排名首位。因此徐庄镇在苏北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代表性(数据来源:铜山县统计信息网)。

(一)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关系到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笔者重点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做了相关调查。

1、学校教育。铜山县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均16名学生就有一位老师,江苏省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4.92,全国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9.17(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各地区各级普通学校师生比》),从比例上看,该地区老师与学生结构比较合理,老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学生。受访的老师认为,当地老师对学生都比较负责,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能够做绝对的否定,因为存在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这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控制力以及家长的监护得当。

2、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类留守儿童在得到家长的指导比例上存在差异。得到父母更多指导的学生更愿意留在农村,相反,则更愿意随父母入城。从整体上看,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主要依靠老师指导,父母的指导仍然偏少。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指导和足够的监督是其成绩有别于一般儿童的主要原因。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受环境的影响,不易分析,笔者主要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的心里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长呵护。家长出外打工而缺乏对儿童的监护和教育,对其心理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单亲监护家庭中孩子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较容易受影响;父母出外打工对儿童的人际交往造成影响;孤独感。留守儿童由于很少能与父母面对面交流,其孤独感与一般儿童有明显差异。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视朋友关系的,这是因为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减少儿童的孤独感,提供娱乐、减轻压力。但我们不能忽视消极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沮丧等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缺乏选择辨别能力,监护人如果没有发挥为孩子选择良性同伴的作用,就容易导致儿童的社会能力发生扭曲。

三、对策探讨

转“留”为“流”。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最底层:这一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根据上述资料,我们构造如下选择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第一,家长选择的层次分析(2008年暑期实践已有成果节选)。措施层是家长的选择,让孩子留守还是流动。按九标度法设计调查表,统计调查430位留守儿童监护人与220位流动儿童家长,从而得出每位家长对上述指标的两两比较结果,比如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最后按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结果,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所有单排序的C.R.

A层次总排序:D1=0.3322,D2=0.6678,从总排序的结果看,选择流动儿童(D2)的权重(0.6678)远远大于留守儿童(D1)的权重(0.3322),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流动儿童。

第二,儿童选择的层次分析(数据来源:09年618经济学社、爱心社暑期实践分队调研分析所得。)。措施层是儿童的选择,孩子是愿意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2936,特征向量W(0.076, 0.255,0.436,0.149,0.050, 0.033)T且CR=CI/RI

第三,社会选择的层次分析。措施层是社会的选择,社会的选择是留守还是流动。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比较矩阵。可得特征值=6.4337,特征向量W(0.081,0.235,0.156,0.427,0.034,0.072)T且CR=CI/RI

参考文献:

1、雷万鹏.中国五省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R].2007.

2、雷万鹏等.从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型:中西部六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教育部师范司咨询报告[R].2006.

3、段成容,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4).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郭永刚.陕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6、于海琴.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J].心理科学,2004(2).

7、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6.

*本调查报告为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618经济学社、爱心社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调研小分队集体成果。论文指导老师:裴育,男,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方阳娥,男,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积极情感 农村特殊留守儿童 隔代家庭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召开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的会。在这次会上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应该说是目前关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最新最权威的数据。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学龄比例以及地区分布等都做了详细的统计。

报告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出现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4000万以上,约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69%。与前些年相比较,2005年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增长。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之高,留守的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且主要以低龄的留守儿童为主。

《报告》按学龄对农村留守儿章进行了划分,并统计出了各学龄段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四组中,各组所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6%,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小学学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初中学龄和高中学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

《报告》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做了详细的统计。《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集中在中南部的省份。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六省。这六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加起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了半数,达到52%。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还有广西、湖北、贵州和江苏。报告还总结出在这农村留守儿童分布最集中的十个省份中,大多数是属于典型的贫困省份,外出务工劳动力输出大,但广东、江苏这两个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省份由于省内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也产生了一定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农村隔代式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方式

(一)隔代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接受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爷爷奶奶(隔代)监护、单亲父母监护、自我监护、兄长或姊妹(同辈)监护以及亲戚朋友监护,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方式。通过中国人民大学的杜鹏教授带领着该校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调查,这项调查主要针对父母等人口的流动外出,对子女造成的影响和对家庭教育造成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大多数留守儿童中,单亲父母抚养和爷爷奶奶抚养是主要的监护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45%和48%。通过数据,隔代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和单亲监护方式一样成为主要的留守子女面临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二)留守儿童得不到相应的监护与引导

大多数农村留守的教育基本由隔代人负责,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样子,在思想观念和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上差距比较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再有就是忙农活照顾不上管学生,更有的是身体不好根本照顾不好学生,更有甚者是一两个老人照顾几个孙辈,精力根本不够。上述种种原因加上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学生只能在物质上或生活中给予满足,缺少道德和精神上的引导。在隔代教育中,隔代监护人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是粗暴和放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心理上,以及安全方面屡屡发生问题。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在上升,更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未得到提高

虽然大部分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家庭的经济能力,但事实上,其家庭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和水平却并没有提高。经过分析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原因构成:1.食物品种单一,营养失衡。大人吃什么,学生就跟着吃什么,只是为了吃饱而已。2.节俭的习惯致使儿童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改善。3.留下的基本都是年迈的祖辈,因其自身精力和体力的限制,使其对留守的儿童关注力不高。这就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因为关注力不足而得不到提高。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6

留守儿童是需要特别关爱的特殊群体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上了学,他们在祖辈的呵护、老师的教育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学习和生活基本有保障。但是,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在生活、行为、学业及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一是生活上缺少照顾。各地乡镇和村组合并,辖区扩大,学校也随之撤并,一个乡镇往往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初中,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的留守儿童上学无人接送,早晨5点多钟即要起床赶路,天黑才回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还有交通安全隐患,有些孩子合乘农用三轮车,7人座位坐进20多人。兴化市临城镇有一双留守儿童姐弟乘电瓶车回家,被卡车撞死。

二是行为上缺少监管,留守儿童多数是祖辈监护,而祖辈老人不少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孩子往往严少“惯”多,管少哄多,“理”少钱多,管吃管住不管教,有些则放任自流。有些孩子上学迟到、早退、逃学、旷课、说谎、不做作业,甚至沾染上打架、、喝酒、抽烟等不良习气。

三是学业上缺少辅导。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只对孩子的食宿、安全负责,对学业的关心和辅导很少,不少孩子学业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成绩下降。一些父母本身文化不高,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但双双在外,无法顾及。而有些家长则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对孩子期望值不高,只企求混个文凭外出打工。许多家长对留守子女抱有愧疚心理,即以物质补偿代替精神慰藉,常常多给零花钱,导致有些孩子胡乱花钱,甚至进网吧、游戏机室,成为网迷,严重影响学业和成长。

四是心理上缺少疏导。留守儿童巾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內心有说不出的苦恼,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他们十分想念常年在外的父母,实在想得厉害了,就拿出父母的照片或送给他们的玩具看看,有的边看边流泪。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还有自卑感。淮安市楚州区一个孩子为了不让人知道他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开家长会时,花5元钱雇了一名三轮车工人代开,被发现后很难堪。据扬州市某小学调查,有50%的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只会闷在心里,43%的孩子认为父母与自己的感情越来越淡薄,16.5%的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

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村留守儿童是因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出现的。这些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既是劳动者致富的需要,又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劳务输出仍将是江苏发展经济、致富农民的战略措施。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进城农民工有孩子的占三分之二,而携带孩子出去的只有10%左右,绝大多数收入水平较低、无稳定工作和固定住所,无奈把孩子留在了家乡。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未来,更关系到新一代江苏人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应当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解决好。正如一位基层镇党委书记所说:外出打工的、高考出去的,回到家乡的不多,如果再不把这些留在农村的孩子教育好,新农村怎么建设?!

扩大寄宿制是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有效举措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7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一)

2019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提供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网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探索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6.注重满足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多样化需求,考虑性别、年龄段及监护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的特点。

7.通过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以及鼓励、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出农民工带着子女举家进城,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二)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 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青春有限,选择无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关爱留守儿童是值得我去为之奉献一生的事情。

留守老人调查报告篇8

甲方:××××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专业××××级学生

为了加强对学生校外实习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安全而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经双方共同协商,就学生在校外实习的安全,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与艺术系(简称:甲方)和以上签名学生(简称:乙方)达成如下协议:

1.服从系部统一安排的工学交替校外实习,乙方参加校外实习离校前,应告知自己的家长并书面向辅导员老师留下可联系到的通讯方式。

2.乙方在校外实习期间,应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手册》,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3. 乙方在实习期间,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单位。

4.乙方在实习期间,应每天向小组长汇报工作情况并定期向家长及辅导员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及人身安全情况。

5.乙方在实习期间,由甲方派老师不定期地检查乙方的实习情况,并了解乙方的人身安全情况。

6. 遇有突发事件,乙方必须向系部报告并及时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遇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拨打110、119、120等社会求救电话。

7. 以上安全责任由学生负责全面遵守执行,学院负责检查、落实。如因学生违反上述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包括人身伤害事故),由乙方自己承担安全责任,学院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

8、学生应严格履行以下职责:

① 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必须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② 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实习秩序,不做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尊重企业指导教师,服从管理与分配;学生组织集体课外活动,须事先报请学校和企业的批准,遇到问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由系部与企业协商解决。

③ 学生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在实习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的有关管理规定,牢记“安全第一”,防止各种工伤事故的发生;外出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④ 在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考勤制度,上课培训、生产实习、政治学习等一律都实行考勤。学生一般不得请事假,若有特殊原因必须请假,应向企业有关部门提前递交书面申请,详细说明请假事由及请假期限,并出具相关证明(病假凭医生出具的病假证明;事假凭家长信件等证明材料)并按审批程序审批。如有特殊情况来不及办理请假手续的,应该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并委托其他同学及时办理请假审批手续。学生假满后,须及时向原批假人或有关部门办理销假手续;若假满不能按时返回,必须提前办理续假手续,并提供有关证明,按请假审批程序审批。不经准假而缺席者,一律作旷课(工)论处。

⑤ 实习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应及时撰写实习报告,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完成并交给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作为考核的依据。

9、成绩考核评定办法:

① 学生在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重考核制度。每门课程由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构成学生课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试由系部出卷前往酒店送考(成绩占50%),实践考试由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或领班、部门经理考核打分(成绩占50%)。如不及格,按《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管理办法》处理。

② 没有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和时间的学生,实习成绩均以不及格记载。

10、违纪处理:

⑴学生在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期间发生违纪行为,可按或靠《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守则》处理,并补充下列条款。

① 发生实习旷工情况,视其情节、认识态度和改正的表现,给予以下处分:旷工1天,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旷工2天,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旷工3天及以上,或屡教不改,重复旷工者,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半月不归且无正当理由者,学校可张榜公布,给予退学处理。

② 违反企业规定,违纪情节轻微尚不足以给予处分者,学校予以口头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直至责令赔偿损失。累计受到3次通报批评者,学校可给予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对于违纪情节比较严重,被企业取消实习资格而退回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认识态度和改正的表现,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③ 严禁学生在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期间,利用工余时间聚众、酗酒闹事。对于参与者,视其情节、认识态度和改正的表现,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对于组织或发起者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围观或者知情不报者,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作伪证者加重一级处理。

④ 举止不文明,在企业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点,破坏公共设施,且不听劝阻,不服从教育、管理,甚至侮辱、漫骂、殴打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者,除赔偿损失外,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⑤ 违反企业消防、安全规定,除赔偿损失外,给予记过以下处分;不听劝阻者,给予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但尚不足以追究法律责任的者,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⑥ 在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期间,要求必须在企业住宿的学生,严禁在宿舍留宿异性,违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⑦ 对于被企业取消实习资格退回的学生,由系和教务处等有关部门协商,另行安排实习,无任何实习补贴。如企业有违约金要求,由学生个人支付。

⑵、违纪行为的处理权限、调查和处理程序。

① 由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含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协助企业进行违纪事件的调查,了解学生违纪行为的事实经过和搜集相关证据材料,并在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深刻认识错误并做出书面检查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并根据处理类别,填写相应表格,由系提出处理意见后报教务处或学生工作处。

② 违纪学生的处分程序按照《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守则》处理。 并告知学生家长。

③ 工学交替校外实习学生违纪行为的调查和处理,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需延长,应说明原因,由系报教务处或学生工作处,经分管院领导同意。

11.本协议未尽事宜,待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12.本协议经双方签订后生效,有效期至乙方实习结束止。

13.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上一篇:银行尽职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香水市场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