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孩告别留守

时间:2022-10-07 04:31:29

让留守孩告别留守

赣县二中八年级的刘博同学本学期特别开心,因为每天回到家里都能见到父母,给父母亲讲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有趣的事情,吃上热菜热饭,享受到家的温暖,学习成绩也比以往提高得快。

在赣县二中,像刘博这样,原先是留守孩,现在父母回到家乡务工创业的学生,这个学期新增了210余人。近两年来,赣县二中创新工作思路和关爱留守孩方式,与当地有关部门联手,引导留守孩父母回家乡务工、创业,让留守孩告别留守,从而更加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赣县与区域中心城市赣州市已融为一体。京九铁路、赣龙铁路,赣粤、瑞赣、赣大三条高速公路,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助推赣县工业飞速发展,赣县工业园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又是江西省钨、稀土产业基地,台湾产业基地和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园内现有落户企业160余家,可容纳员工近4万人,而实有员工不足2万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赣县有大量劳动力在外省沿海地区务工,留下大量的留守孩在家乡上学。以赣县二中为例,在全校3600多名学生中,留守孩就有近900人。他们在家或由年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或托管在亲戚家,而更多的则吃住在私人创办的留守孩托管中心,大多数留守孩与父母一年只有春节期间一次相聚。

一边是县工业园用工不足,一边是大量的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以及留守孩的亲情缺失,赣县二中对如何做好留守孩的工作进行了新的思考。

校长李富忠认为:“既然家乡就有那么多不错的企业可以务工,而孩子们又渴望父母在身边,学校就有必要去引导留守孩的家长回到家乡务工创业,既解孩子们的亲情饥渴,又为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说干就干,学校将60名留守孩分为5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安排教师带队指导,前往县经济开发区,对15家企业就其类型、规模、用工要求、员工吃住条件、上下班时间及工资待遇等进行走访调查。师生们走进车间、食堂、员工宿舍,向工作人员提问,向正在上班的工人请教,并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在学校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这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留守孩子们行走在开发区内一条条绿树掩映的大道上,穿行于一幢幢漂亮整齐的厂房间,鲜花、草地、喷泉、太阳能路灯、电子显示屏……心里格外高兴,还不时拿出照相机拍摄。学生谢杨忍不住大喊起来:“我们工业园一点也不比外地的差。我去过我爸妈做工的广东东莞的一个开发区,环境并不比我们这里好,我要叫我爸妈也到这里来做工!”

为让留守孩更好地向在外地务工父母介绍家乡发展与本地企业,赣县二中组织全校留守孩分期分批对县经济开发区的面貌、规划、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并将他们调查走访结果进行汇总,结合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图片,以“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让你拥有用武之地”为题,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信件形式发给每个留守孩家长,让那些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乡建设与发展之迅速,也知道家乡企业的用工情况与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资讯。

为此,学校给全校留守孩布置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在父母回家过春节时,带父母到县经济开发区参观游览,给父母当导游,介绍家乡的新面貌新变化,讲述经济开发区内厂家企业的情况,邀请并陪同家长参加本县春节期间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企业大型招聘会,同父母一道到有兴趣的企业招聘台前咨询招工事宜。学生再以“家乡新变化”“我县的工业园”“感受新春招聘会”等为题,至少写出一篇相关的作文。此举,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家乡巨变,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也让在外务工的父母切身体会到,并非一定要远走他乡才能赚钱。

为打消一些家长有意回家乡务工创业,却又担心工资太低、政府政策不兑现等顾虑,每次家长会上,每个班都安排1~2名从外地回家乡务工创业的家长谈自己成功感受与做法,并让参会的留守孩家长转告家长。同时在征得这些成功家长同意后,通报他们的联系电话,以便其他留守孩家长与之联系或到其经营、务工的厂家、商场参观,达到眼见为实之效果。

赣县二中还充当职业“红娘”,为留守学生家长牵线搭桥,对回家务工创业的家长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少留守孩的家长多年在外务工,对家乡企业招工情况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对回家乡务工或办厂、经商创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为此,赣县二中成立留守孩家长回家乡务工创业咨询服务处,为家长释疑解惑。

该咨询服务处与县经济开发区办公室、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掌握县内企业的相关资料、招工用工信息及劳动就业技术培训信息。同时,咨询服务处对留守孩家长的年龄、工种、技术特长、是否有回家乡务工创业的意向、工资要求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以电子邮件、短信的方式,对有意向的家长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服务及有针对性的招工信息。

对没有技术特长的家长,在介绍其参加相关技术培训的同时,该校把学校保安、食堂勤杂工、学生公寓管理员等岗位优先安排给这些学生家长。同时,将学校周边所属的店铺优先租赁给学生家长经营。

学校老校址在赣州火车东站旁,那里有一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师宿舍楼。为了帮助解决从外地回家乡务工学生家长的住宿问题,该校对这栋教师宿舍加以整修后,提供给他们住宿。住在那里的学生家长张新华感慨地说,感谢赣县二中的关心,让他们一家四口住在老校区的教工宿舍,夫妻两人在县经济开发区上班,孩子的奶奶也住在一起帮助打理家务,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并没有比在外地打工低多少。周向芳的家长自广东回来后,也住在这栋教师宿舍里。夫妻俩购买了一台缝纫电车,从一大型服装厂领取服装裁片,再在住处用电车加工,赚取加工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孩子的学习生活得到了很好照顾。

八(19)班的李成平父母原先在广东打工,通过学校介绍,夫妻双双回乡就业,在学校门口租下一家店铺经营书籍和体育文具用品。妻子负责打理店面,丈夫在附近一家印刷厂做事,孩子就在身边读书,一家人生活安定,大人和小孩都倍感幸福。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对回乡就业赞不绝口:“我是刘世峰的家长,自1998年开始,我和妻子一直在广东深圳市一家服装厂打工,小孩则先后在外婆家和托管中心生活,那时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牵挂着小孩,那种滋味实在不好受。去年下学期我们两人都回来了,在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服装厂做工,工资收入虽然比以前稍低,但厂里却为我们一家解决了住宿问题,伙食费开支比在广东低,也省下了一年多次往返的车票开支。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孩子的身体比以前好,学习也比以前进步快了,能享受到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还能利用周末回老家看看年老的父母,这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

近两年,赣县二中的留守孩因家长回家乡务工创业而告别留守的人数每学期都超过200人。赣县二中党支部书记刘序鹏说:“我们学校虽然联合当地有关的政府部门引导留守孩家长回家乡务工就业,让部分留守孩告别留守,但我们并非甩包袱,我们对那些家长在外地务工经商现在无法回来或暂时不想回来的小孩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予关爱,让其家长安心在外地工作。”学校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做好留守孩的教育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赣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等。

上一篇:基于i理念视频公开课制作的实践 下一篇:“最美女教师”诠释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