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2-22 14:12:11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2017三问四提高大讨论心得体会【1】

自2月3日区委召开北辰区2017年工作会议暨“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大会后,西堤头镇立即响应、认真研究、积极组织,全力部署和推动该镇“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在全镇掀起大讨论大学习热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整体推动。2月13日召开全镇“三问”和“四提高”两个大讨论活动部署会议,全体镇机关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各村两委班子以及各村2名党支部书记和2名村代表共计145人参加,成立由11位处级领导组成的镇党委“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一把书记担任组长;抽调84名干部组成西堤头镇“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联系村工作组10个,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制定并下发大讨论活动方案和“三问”调查表,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确保机关层面开展的“四提高”大讨论活动的参与度达到100%,确保老百姓提问题的参与度达到60%;督促各村各企业建立专人专管和专线报送大讨论活动。

二是加强宣传学习,营造舆论氛围。及时部署镇、村、企业做好“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情况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短信、微信公众号、布标、展牌、LED电子屏作用,及时报道大讨论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效,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堤头”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走进堤头”专栏,及时报道大讨论活动的新进展、新成效、好典型、好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确保大讨论活动良好开局、深入人心、影响持久。

三是加强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目前,该镇已经全面启动国道外迁项目西堤头段拆迁工作,举全镇之力抽调48名镇村干部组成工作推动组,利用52天的时间倒排工期,严把节点,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下一步,该镇将把稳步推进重点工作与“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紧密融合,双部署、双促进、双考核,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工作圆满完成。

2017三问四提高大讨论心得体会【2】

北辰区召开“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部署会后,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2月7日上午中心召开院委会、党支部及党员干部及中层干部会议,讨论部署“三问、四提高”工作,传达了全区“三问、四提高”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宣读了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内容、任务分工、时间节点。

会上,党支部书记刘晓申同志做“三问”“四提高”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传达了“北辰区2017年工作会议暨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区委书记杨茂荣同志、区长吕毅同志的讲话精神,继续增强执行意识和责任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在新的一年里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要着眼推进“健康北辰”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面向基层职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广大职工群众所思所想和关心关注的问题,在倾听民心民声、转变工作作风中结实联系群众的纽带;我们要在“问”中明确未来的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进取、经济上干净、生活上自律;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承担起责任,直面困难和挑战,出实招用实力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时刻想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带着感情做工作,把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依法履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工作

我中心人员将前往村(居)街道,走访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所需所想,敢于直面问题,切实为群众着想。中心将在门诊大厅设立意见反馈箱,您可以将意见或者建议投放到意见箱中也可以回复在此条微信内容下,我中心将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研究商讨相关改善措施,提高我中心责任担当意识和服务能力水平。

2017三问四提高大讨论心得体会【3】

2017年2月16日,实验幼儿园在党支部书记刘凤伟同志的带领下,开展了“三问”和“四提高”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

会上,刘凤伟同志传达了北辰区教育系统“三问”“四提高”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的会议精神,并紧密围绕郭建新局长、胡学春书记的会议讲话,结合实验幼儿园实际情况,就大讨论活动的内涵及重大意义进行解读,并提出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务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以上率下,带头查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纳谏、坚持边查边改,将“三问”和“四提高”融为一体,同推动,同检查,同落实。

会后,实验幼儿园全体党员从思想建设、惠及民生、立德树人、教育公平等方面积极献策献计,认真填写了“北辰教育民意征集”、“领导,我有话对你说”、“我为北辰教育发展献一计”三项活动表格。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1.开设有实效性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以“立身、修业、追美、向善”为理念,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学校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召开专题会议。为推进经典诵读工作全面开展,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了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推进三统一,即统一篇目、统一时间、统一进度。进行三参与,即学生参与、教师参与、家长参与。实施三结合,即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经过实践,我们在许多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仅仅限于文化本身的传承:目前,经典诗文的背诵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当预备铃后,走过每所小学,都会听到朗朗的经典诗词诵读声。经过耳濡目染,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吟诵经典,开阔胸襟、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感悟人生。提高了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

我们相信学生以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经过身体力行,不断探索,让经典从诵读中渗融于师生的血液中,也必将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2.建立家校委员会

学校领导班子要重视家长学校工作,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计划,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了家长学校管理机构“家长委员会”,由教导处负责家长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其它事务性工作。建立各项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学校工作制度》、《教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家访制度》、《学校章程》、《档案管理》、《花名册》、《学籍册》等,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都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它的教育动态,推广和交流新的家庭教育成果的重要机构和有效途径。只有认认真真的、扎扎实实的办好家长学校,才能取得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制定了家长学校工作制度、教育计划和规范的测验、考勤、考核措施及相应的资料搜集与管理工作程序,做到事事落实,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为目标,以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学校委员会,以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聘请专家为辅导老师,以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动教育为办学思路,普及家教知识,指导教子艺术为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建设,大大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通过不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子女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能力,根据孩子在成长发育的每个年龄段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特征,掌握适时适度的教育方法,并能严格要求和发挥科学管理的艺术性。

3.树立师德建设

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始终扎扎实实推进师德建设,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提高,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地快速发展。

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个教职工为成员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师德建设工作,分别开展具体工作。二是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学习贯彻县教育局有关师德建设文件、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讨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考核制度。例如《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师德建设考核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等,把教师师德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发展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励言励行,禁言禁行”100条。制定教师行为禁令、语言禁令、行为十不准等限制性规定,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使师德建设有章可循,奋斗有目标,检查落实有依据,考核有奖有罚的办法。

抓好师德建设,就必需选准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给教师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把学校日常管理及教学常规,读书活动等进行量化考核,实行积分管理,这样就把师德建设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同时,利用周二集中学习和周四分散学习的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励教师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要按照考核细则对全体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检查备课、学生作业、教师读书笔记等。并根据检查情况,做好本校的考评,进行检查反馈,找出进步与不足。随着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教师不读书、笔记凑篇数,应付检查的做法没有了。纷纷利用分散学习和空闲时间给自己充电,认真阅读书籍,将读书收获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和其他教师交流,并且学以致用,用于教学。

自开展师德建设以来,教师改变了备课思路,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侧重于备课标、备教法、备学生、备课堂结构设计。为了上好每节课,教师们提前备完课,利用休息时间,同科同级教师再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最后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备出具有特色的个案。教师在备好课的前提下,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气氛浓厚,小组合作,活而不乱,教师适时指点,解除疑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彻底改变了学生上课不敢发言、拘谨的现象。 教师工作热情高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向名师、骨干教师请教,并邀请名师、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指导听课;对于学困生,教师课后主动进行辅导;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反思。有效解决了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净化了学校这片圣土,使莘莘学子求学环境更加优化,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内容提要]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构建民办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对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民办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机制要着重抓好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构建监督评价机制、完善制度机制等关键环节。

[关 键 词]民办高校;“两学一做”;长效机制

目前,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已达600余万人,是高校党建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度重视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完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高校深入持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好自身存在问题的需要。民办高校在办学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上均有其自身特点,但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上没有例外。构建民办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确保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民办高校党的领导 完善保障机制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民办高校深入持久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政治保障

2016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强调民办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强调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在事关办学方向问题上站稳脚跟,保证民办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需要逐渐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仍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民办高校发展现状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一些民办高校党组织覆盖率比较低,隶属关系不顺畅,党组织书记队伍还不强,政治核心作用不突出、党员教育管理比较松散,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等,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上再次强调民办学校党组织按照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公办民办都是党领导下的高等院校,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经,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党组织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的高度,加强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领导,使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提升民办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构建强有力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机制

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构建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是保障。一是要高度重视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要确立民办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织书记负责制。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是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负总责,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抓党建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通过参与制定方案、部署学习教育内容、讲党课做报告、督促落实等各项工作,了解掌控学习教育每一个环节,及时妥善处理好师生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重大关切,起到统揽全局的作用。三是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校长要做到重要活动参与到位,党组织班子成员分工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脚踏实地全程参与,拒绝走过场做样子,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层层示范带动、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在W习教育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学”与“做”上都要走在前面,“学”深一层,“做”出表率。

二、聚焦学习教育内容 健全学习机制

(一)聚焦学习教育内容,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

由于民办高校在党的组织体系、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等环节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缺失,导致一些党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和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是解决民办高校在思想上建党这一问题的有力抓手。学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民办高校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学党规,要通读熟读,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系列讲话,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有关书目材料,结合民办高等教育实际,深入学习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高校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地方,民办高校党组织要突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导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党员的政治认同、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法为治理之本,民办高校党员还要学习《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与民办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民办高校党员要做到了解民办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论断阐释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种种困惑难题,既强化党员意识,解决思想问题,又将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导实践。

(二)构建长效学习教育机制是民办高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关键

一是要建立明确规范的学习制度。要按照党中央要求,突出正常,区分层次地建立学习制度。针对民办高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详细的学习任务表,明确学习时间、内容及效果,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委中心组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的典范。针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以“”为重点,发挥好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的作用,围绕学习教育内容,通过集中学习、讲授、座谈等方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从而解Q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的问题。二是要创新特色学习载体。载体是工作的抓手,创新是活力的源泉。为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接地气,充满活力,需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终端,推送学习资料,使党员便捷、高效地获取知识,让学习如影随形,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通过党员奉献日、党员读书会、党员在身边等活动,把“合格党员”标尺立起来,把先锋形象树起来。要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民办高校党组织要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入社区农村,了解党史国史、社情民情,在社会实践中锤炼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三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同建设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相结合;把党规学习同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相结合;把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同民办高校解决自身问题,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内涵式发展相结合。

三、构建评价监督机制 强化“学”、“做”自觉性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是检验民办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长效成果的重要环节。一是要设立考核评价机构,明确考核评价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考核评价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明确考核评价标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关键,民办高校党组织要把检验学习教育效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做“四有四讲”合格党员上;放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放在推动学校事业向纵深发展,实现“民办教育梦”上。三是要实行民主评议制度,将“党员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对于“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线师生最有发言权,要加大一线师生的考核权重,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办教育。

(二)构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民办高校党员如何贯彻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使其形成常态。一是靠自律,二是靠他律。自律是自我监督,强调的是内在约束力,要求民办高校党员提升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认识,提高党性修养,践行知行合一;他律是来自于外部力量的监督,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监察和督促,保证学习教育以正确的方式,规范地开展。一是要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传统,要求党员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坚持实事求是、触及灵魂的原则,杜绝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甚至是变相表扬,把从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渠道。通过党员干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渠道,形成自下而上、良性互动、全面覆盖的监管机制,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教育党员。三是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常态化是学习教育的应有之意,为了防止学习教育一阵风、流于形式、停滞不前,防止不良风气的反弹,就要从构建长效监督机制上做文章。要定期召开督导工作会议,建立督导检查责任清单,实施“月分析”、“季展评”、“年考核”,从基本落实情况、特色亮点工作、学习心得体会、总结述职报告等方面,细化督导检查的程序及方法,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

四、完善制度机制 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同志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内经常性教育的重大创新,既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以往的内容和方法,又不能推倒重来,是对党建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这就要求有强力的制度机制做保障。制度建设是需要长期抓的基础性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民办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较低,党的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同“补齐党内制度短板” 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提高民办高校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成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是要针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梳理以往的制度,查缺补漏,修改完善,增强制度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二是要贯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总体要求,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讨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从严从实抓好学习教育。

(二)强化制度的执行

民办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实践过程,要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着力在监督执行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推进。一是要加强对制度的学习宣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制度,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准确掌握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科学内涵,以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把制度规范内化为行为准则。二是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三是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要严格责任追究,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使构建起来的制度真正有价值起作用,管长远管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7-2-28(1)

[2]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16

[3]“两学一做”专网[EB/OL].http:///

[4]曹瑞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6):92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我校是一所相对规模较大的纯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美术、舞蹈两大类课程,含基础美术、电脑美术、卡通制作和民族舞蹈四个专业。近年来,仅为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就输送了50余名优秀学生,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生的入校成绩并非优秀,如此骄人成绩的取得,在一定意义上说主要是由于我校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这首先得益于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以师德师风建设年、巩固年、提升年系列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业务精湛、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提炼具有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特色校园文化,进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一、以学习交流为抓手,奠定从教施教的能力

教师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必须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教师只有时时激励自身,才能真正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才能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家长认可满意、学生喜欢满意、学校放心满意的“三满意”教师。

我们以“创学习型党组织,做知识型教师”为目标,每年推荐必读书目,购置分发,人手一本,成立以工会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举办经验交流、开展网络师德论坛,组织“满意课堂”“满意教师”评比,强化经验交流、智慧共享。(1)组织一年一度师德师风建设动员会,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讲座、专题学习会的形式开展全员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瞻性;(2)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长沙市艺术实验学校爱岗敬业十二条》《长沙市艺术实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考评办法》等学习资料,提升教师依法治教、平等施教、和谐共教的能力水平;(3)以校园网《师德建设》栏目为载体,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把教师的优秀执教经验、心得体会利用网络平台推荐给教师,交流分享一线教师的教学故事、教育案例,在丰富教师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加快了教育理念的更新,进一步丰富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策略,提升了其工作能力;(4)鼓励教师通过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我们倡导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四有”,即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有宽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有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我们总是告诫教师,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二、以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凝聚教师团队精神

大多教师,不久前、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成了一名教师,站在讲台前,面对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把青春奉献、把智慧奉献、把希望播种。教师不是演员,却有固定的忠实的观众;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师不是伟人,但教师的身上凝聚着学生滚烫的目光。教师职业无疑是崇高的、是无价的,教师的意义和价值绝不在于获得一套住房、或者几万年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高度的概括,使我们懂得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懂得了教师应该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爱的化身”。

在市场经济时代,教师的需求除工作待遇以外,更多的是为求得工作的成就、社会的尊重、身心的愉悦。人需要一种精神,我们通过“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来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开展系列价值观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职业精神,使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个岗位,还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让“着眼每个学生的幸福未来”成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1)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每年推出一批教师标兵、师德典型,展示教师风采,以不同形式增强每位教师的从业自豪感和使命感;(2)宣讲长沙魅力教师、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教师深刻体验他们“不怕苦,不怕难”“把小事做细,把大事做实”等成功经验,切实感受他们如何实现教师的价值;(3)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机制上,校级班子与中层干部谈心,中层干部与一线骨干交流,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工作形式上,学校干部分块联系、走访师生群众,询问教师子女上学、家庭生活等情况,达到融洽干群关系的目的;在工作策略上,学校每年谋划一两个工作亮点,制造教师工作兴奋点,实现凝聚人心的目的;在工作方法上,一方面,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创造便捷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解决教师生活困难,诸如解决充电洗车问题、午休床位问题、休闲健身问题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老师工作生活困难相结合,把鼓励老师克服困难与打造团队精神相结合,形成共克难关、共创未来的正能量氛围,使“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成为教师普遍价值追求。(4)组织签订《师德承诺书》,进行师德师风公开承诺,从思想上进一步鞭策教师的从教行为与师德意识,以法治思维来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三、以制度建设为依托,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近年来,我们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规范教师从教施教行为,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力推进学校“轻负重质”的教育教学,提升工作效能。学校定期组织“开门纳谏”活动,多层面、多形式地征求意见建议,每年发放书面《教师师德意见征求表》,着重在师德师风、师态师能、教风校风等方面问卷调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多渠道听取家长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突出活动的针对性。今年,我们还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新常态,(1)把作风效能日常检查结果直接计入教师年度考核考评,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动真格、求实效;(2)对迟到、早退、工作推诿等有违师德的行为采取通报警示、诫勉谈话处理;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规家教家养、非廉洁从教等严重违规行为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3)重视教师在为人师表上的约束和引领,对教师酒后进课堂、吸烟、课内接听电话、服务态度差、缺乏诚信、向学生及家长变相索要礼品礼金等有悖于教师形象的行为实施严惩,而对师德行为赢得良好声誉的实施考核奖励,每年对师德优良、作风过硬、效能突出的教师评定为教师标兵,强调赏罚分明。同时,重视学生以特有的视角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最为真实的反馈和意见,定期召开班级民主管理讨论会、师生谈心活动,组织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等,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完美教师形象,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规范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58-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教育部于2015年8月正式颁布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计划》强调,要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等特征。教学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科学设计,勇于创新。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3]当前,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的情况。认真细致地抓好教学设计,将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路径和方法,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需要。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把这项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4]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局。尤其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导致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认真抓好教学设计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增强职业精神的需要。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必须依靠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为祖国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科学严谨并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设计,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如在中医药院校,通过强化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将中医药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不仅要“知”,更重要的是要“信”,并将最终落实到“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在学生的“信”和“行”上求真功、见实效。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过程,有着完整的体系,应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备教法、备设备、备时政、备实践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从教案、讲稿、预习、导课、互动、引导、作业、实践等方面全面设计,并注意在设计中讲究章法,找准着力点。

1.着眼学生的知,突出教学设计的共识性。知是信和行的基础。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外在灌输和内在消化吸收的过程,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思想上达成共识并内化成为他们的行动自觉,关键是要做到明理知史,紧扣实际,解难答疑,廓清迷雾。

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材是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基本遵循,是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在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充分挖掘出教材所承载的精神实质,才能使理论教学实现升华,才算真正吃透教材。[5]所以,思政课教学前,教师要明确该门课程所承载的教育目标,熟悉教材体系结构和每章节的基本观点;对重点难点章节要深入探究,必要时要通过集体备课来形成教学共识。同时,要认真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要密切关注中央精神,紧跟时代潮流。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研读经典,而且要放眼全球,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中央精神,并在教学中有机融合,这样方能体现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和时代感。当前,尤其要系统深入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深入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再次,要直面大学生群体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理论联系实际的予以解疑释惑。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要讲透讲深,用精准的数据事例增强说服力;一方面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和矛盾,对当前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讲清讲实,用清晰的学理分析解疑释惑。

2.引导学生的信,突出教学设计的导向性。思政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要旨在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态度,提升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上好思政课,需要把党的科学理论内化成为学生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自觉,即“入脑入心入行”。这就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信”,突出导向性。

首先,要在联系实际中“导向”。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方有鲜活性。思政课教学设计中,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联系历史与现实,紧扣时展的主题,从理论中提炼现实价值,用有益的历史启示、具象化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使学生由内心感动过渡到坚定信仰。如在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可结合国情、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中医药临床疗效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秉承大医精诚的人格追求。

其次,要在开放探究中“导向”。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思政课教学如果脱离实际,沿用传统的抽象化、教条式的灌输路径,空谈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很难使大学生真学真信,入脑入心,甚至会引发反感。因此,思政课教学设计要把思政课课堂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设计好探究话题,尽可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再次,要在情景交融中“导向”。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创新教学形式是关键。在教学中,不仅需要研究理论的阐释,还需要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春风化雨,循循善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故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需要遵循“认知―感悟―认同―践行”的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创制一定的情景,将深刻的理论与生动的案例、新颖的形式和直观的音像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互动来触动大学生的心灵,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3.激励学生的行,突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思政课教学区别于其他专业课教学,它突出的是理论熏陶、思想引领、价值确立、身体力行的思想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由知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教育过程,是“知、信、行”的有机统一。“知”是前提,“信”是重点,“行”才是目的。

首先要大力强化实践意识。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引导大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服务,了解国情民情,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是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教学的活教材。

其次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实践教学。一般有三类情况:一是利用课堂开展模拟实践教学;二是课外校内开展实践教学,即校内第二课堂,可通过兴趣小组、研究小组开展沙龙研讨等形式开展实践;三是校外实践,可依托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也可结合学生专业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笔者曾结合学生“养生保健专业”实际,开展了对全市养生保健场所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效果较好。

再次要积极保障实践效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践主题,设计好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做好内容安排、经费预算、后勤保障、学生组织等工作;对所确定的实践内容,指导学生认真参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归纳与整理,形成作业(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等)。实践后,教师要精心批阅,并安排专门时间予以交流点评,帮助学生澄清迷点,纠正偏差。

三、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设计的体会

当前思政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政课难讲,思政课感染性、针对性不强,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事实上,思政课难讲,但并非讲不好,关键在教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思政课教师在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品格修养的同时,要大力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我们高校的使命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始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24个字,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立国之基,民族之魂。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并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自觉抵制一切扭曲的、低俗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以科学的数据、精准的案例和满身的正气来“传道授业解惑”。

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之世界范围内各种社会思潮交流融合,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益复杂,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健康的思想观念,是高校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所以,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关注所教授班级的大学生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以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帮助青年学生明辨是非,确定立场,达成共识。

3.要始终抓好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当前,思政课感染性、针对性不强突出表现在学生“低头族”很多,有的玩手机,有的看课外书,甚至还有埋头大睡的。思政课课堂如何使学生做到“手机收起来,头抬起来,眼睛亮起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是关键。因此要从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将理论分析与鲜活案例结合起来,将文字板书与图文影像结合起来,将灌输语言与互动语言结合起来,运用案例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形式,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学习不仅“感动一阵子”,而且“铭记一辈子”。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推进综合改革创新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卷首.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7-30(6).

[4]张东刚.顺势而为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11.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胡杨精神”;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

1 “胡杨精神”的形成和内涵

1.1 “胡杨精神”的形成

胡杨是新疆最具特色的树种,因为生长在气候条件极为恶劣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常年同风沙、盐碱和干旱抗争,顽强地生存着。因此,其精神自然值得称颂。

塔里木大学坐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适应国家屯垦戍边的战略需要,于1958年在王震将军的亲自支持下建立的。当时,著名的三五九旅进疆干部组织了19名教师和500名学生,在一片亘古荒原上与胡杨相伴,开始了塔里木大学的办学历程,其艰苦条件可想而知。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块挂在胡杨树上的小黑板、那些传唱在胡杨林中的青春歌谣、那些半耕半读的青春足迹虽然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沧桑岁月中凝练出的“胡杨精神”却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塔大人奋发图强,谱写了“沙漠学府”的辉煌奇迹。

1.2 “胡杨精神”的内涵

“胡杨精神”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这16个字,是塔大对胡杨品质的高度总结和精神凝练,它既是对胡杨本身的真实写照,也是塔大立德树人的精神根基。抓好胡杨精神的教育与传承就是塔大的特色文化所在。“胡杨梦”就是让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拼搏中闪光,撑起绿荫、生机万古,让自己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金色、冬的傲骨感染万物。它的梦是在艰苦奋斗中品尝甘甜、在自强不息中勇往直前、在扎根边疆中享受生活、在甘于奉献中播撒希望。它在梦的实践中屹立于漫漫沙海,在梦的追逐中成就奋斗人生。

2 当代大学教育亟需发扬“胡杨精神”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今天的塔里木大学已经变得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道路整齐,楼房林立,办公教学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许多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同时,随着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下滑,不思进取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精神传承的障碍因素,也使“胡杨精神”面临着严峻挑战。

2.1 广大教职工需要发扬“胡杨精神”

高校要发展,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胡杨精神”要求“扎根边疆”,而由于塔里木大学所处环境较为闭塞、条件较为艰苦,不但很难吸引人才,而且经常出现人才外流的现象。这就要求在知识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加强“胡杨精神”的人文情怀教育。

其实,“胡杨精神”不是一句空话,也并没有随着时展而“过时”,而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日益显示着其在不同层面的价值。一座“沙漠学府”的发展需要“胡杨精神”,而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幸福所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事实证明,塔里木大学广大教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相对于内地大城市的环境而言,塔大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激情,并不完全是靠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待遇的提高来激发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2.2 培养扎根边疆的合格大学生需要“胡杨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塔里木大学为社会培养了四万多名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工作在新疆南疆,为边疆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特别是南疆的战略地位凸显,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更需要甘于扎根边疆、熟悉当地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塔里木大学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胡杨精神”,使之成为大学建设的精神动力,将其深入到青年大学生的心目之中,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边疆地区的精彩展示。

3 以“胡杨精神”强化人文情怀教育的对策

3.1 为广大师生创造“出彩”的广阔舞台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扎根边疆、甘于奉献”具有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只有每位老师和学生具备了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在实践中做到扎根边疆和甘于奉献。这就要以人为本,使每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感到在这块土地上有希望、有目标,自己的奋斗有价值,有获得感。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张庆黎同志曾这样说:“塔里木大学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支奇兵,为兵团整个屯垦事业,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塔里木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间奇迹,是共和国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人的杰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05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到塔里木大学考察时非常感慨地评价塔里木大学,他说:“塔里木大学是我们党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一个特殊的地方,采用一个特殊的办法建立起来的一个特殊的大学。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创办大学的一个典范,是全国高校的一枝奇葩,是大漠的一颗明珠,确实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前,要放眼于“一带一路”战略,使共和国和共产党人的伟大奇迹同个人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大漠明珠、塞外奇葩的风采同个人的出彩密切联系起来。这样,“胡杨精神”的16个字就能有机统一起来,就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受住各种考验,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内涵。

3.2 将“胡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塔里木大学一直重视“胡杨精神”教育,但以往多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的,而要真正使“胡杨精神”深入人心,弥漫大学校园,则要创新教育形式,以人文情怀的提升为导向,实现“胡杨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有机互动。

可喜的是,塔里木大学目前推出的“胡杨讲堂”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校正在着力打造胡杨人物、胡杨经典等胡杨系列校园文化品牌,努力实施“胡杨铸魂”大学生思想引领计划和“胡杨逐梦”大学生成长发展计划。胡杨讲堂每年将举办十余场专题报告会,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名师大家的精彩讲座来传授“胡杨精神”,通过一个又一个胡杨式人物的切身经历来引领大家去深入感知“胡杨精神”。

因此,应该将胡杨讲堂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创新讲堂的形式,让讲堂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要走出课堂,走向校园。笔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解读“胡杨精神”,以体现“胡杨精神”的案例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理论观点外,还将实践课推向校园和校外。这些做法的主要导向是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我曾多次带领学生参观校外的“三五九旅屯垦博物馆”,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平时考察和实践课的成绩,以此来倒逼“胡杨精神”教育,使其融入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提升人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但是,这种做法的推广(下转第82页)(上接第53页)还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和教学规章制度的限制。

3.3 将“胡杨精神”同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高水平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89 -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国际国内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及价值观领域的复杂形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非常有必要。

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校园文化呈现出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和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尽管高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总体呈良好态势,但一些问题仍在高水平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日益突出,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所弱化、部分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此外,还有法制观念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同核心价值观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机制亟待探索拯救。

二、核心价值观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精神文化产物,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价值导向。高水平大学是传播知识、创新与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推进国民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引领和传播社会思潮的重要阵地,其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大部分大学生群体属于高素质群体,他们有积极、正确且符合个人追求的价值观,但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仍有一些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有着较为模糊的认识。而大学生身为国家未来的栋梁,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尤其以高水平大学的学生为主,因此,更应在高水平大学的大学生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认识,外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以便更深层次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明辨是非,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社会,应该始终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况且高水平大学还承担着主动引领社会、引领未来的责任。因此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基础角度、文化传承方向和道德约束指标等角度为高水平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职能,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三、核心价值观在高水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机制

(一)建立核心价值观示范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项目育人作用

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这项工程高效有序地运转,关键是要通过党建带团建项目建立和完善核心价值观示范引领机制。

以书记项目为示范,以党建带团建项目为引领,打造党建、团建精品项目,加强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实现项目育人、核心价值观入文。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认知和实践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干部、师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领导干部要重视书记项目的开展和落实,包括师生互动座谈会、教师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和教师推荐学生就业三个主要方面,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将学校领导、老师学结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传递到学生之中,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发挥好党建带团建的引领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清明祭英烈等活动巩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培养核心价值观拥护者和实践者,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引领党建和团建项目的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社会实践,深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党员团队、特色临时党支部创建、组织生活创新比赛等党建项目符合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要求,团员志愿服务、学生社会调研、核心价值观系列学习活动和“中国梦”系列活动等团建项目满足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书记项目的示范和党建带团建项目的引领,能激发广大师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核心价值观示范引领机制。

高校需提高现有的书记、党建、团建项目质量,以确保项目能顺利开展并预期目标。同时,需对这些项目进行总结,改进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打造创新精品项目,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项目育人作用,借助精品项目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二)建立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机制:借助“互联网+”时代的虚拟传播路径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变得更加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媒介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能够起到积极的效果,是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

基于“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之下,我院利用微信、微博等互动性强、传播及时的媒介,创办了辅导员、党建办、院团委、学生会等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相关推文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本质内涵、践行实效、典型人物、重要事件,创建核心价值观传承等。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较为生动形象、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段,将思想性、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融于一体,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学习成效,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可通过这些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疑答惑。

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学生个人可以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吸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三)建立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机制:明确实体工作室的专业指导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成效的大小,取决于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之中的认知实践情况。只有广大师生高度认同并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实体工作室明确专业指导路径以建立和完善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机制。

实体工作室的构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渗透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不断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拓宽社会实践的途径。”高校应在《意见》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机制,通过明确实体工作室的专业指导路径强化实践锻炼,整合现有的物质和学术资源,借鉴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平台,并结合线上线下的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全方位、多途径地实现平台的长效化。

高校通过实体工作室的专业指导,建立党建指导办公室、辅导员专业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这三个主要的实体工作室,向教师、青年大学生宣传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让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为例,该院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放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学院组织校领导、老师、专家学者等进驻实体工作室,明确工作室的专业指导路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举办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活动深化广大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促使广大师生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结语

为实现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需把握示范引领、宣传教育、实践养成这三大实现机制,着力项目精品化和平台长效化两大方向,专注机制成效可量化的目标。项目精品化与平台长效化双管齐下,形成可量化的成效机制,为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新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2]汤玉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与实现机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27-28.

[3]张斌,孟婷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实现机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8):71-72+75.

[4]许志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融合探析[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44-46.

[5]张慕微. 试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1):109+162.

[6]张德祥. 高水平大学建设要重点处理好的八个关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09,(06):21-25.

[7]姚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兰州学刊,2009,(07):148-150.

[8]石秀杰,吴楠,宋慧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2011,(24):41-43.

[9]张斌,孟婷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实现机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8):71-72+75.

[10]袁贵仁.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农村教育,2014,(06):4-6.

[1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

[12]董小冬. 网络媒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D].安庆师范学院,2015.

[13]温小勇,原黎黎. 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路径[J].传媒,2015,(16):79-80.

[14]杨曦.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J].前沿,2009,(08):194-197.

作者简介:

苏竞马,女,回族,四川泸州人,广东工业大学政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朱伟豪,男,广东梅州人,广东工业大学学生;

黄颖,女,广东梅州人,广东工业大学学生;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____县____小学始建于____58年,至今己有五十多年历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学校曾七迁校址、六易校名,曾名为____学堂、海州公立第三小学、____小学、红卫兵小学等。____3年硕湖乡并入____镇后,____小学升格为________心小学,下辖二所完小,三个教学点。

虽然经历了徘徊与动荡,但____小学靠着顽强的毅力始终生生不息地向前迈进着。一代又一代的____人,不断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如今的____小学,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学校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116名教职员工,1877名在校生。六幢教学办公大楼高高矗立。教学区、活动区、绿化区布局合理,清丽雅致。现代化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微机室、多媒体阶梯教室、舞蹈房、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一应俱全。现代化设备配备齐全:在校园口,校园内显著位置矗立着电子显示屏,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班级实现“班班通”,室内配备投影机、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____小学以“儒香仁爱,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以“做城区均衡学校,做乡镇排头小学”为办学目标,形成了“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笃学,求真进取”的教风和“自主乐学,善思好问”的学风。校园内标志性巨石上雕刻着“新教育实验”倡导者、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先生亲笔题写的“书香园”;“新教育实验”和“爱农”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全国和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科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经典诵读活动在市内领先,作文教学、体艺特色项目在县内领跑,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____小学现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____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合格校”, 连云港市“德育先进学校”、“田径特色学校”、“先进单位”、“实验小学”、“一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小学管理规范示范校”,省优质幼儿园、市优质园等等。

____小学地处县城镇,但是乡镇小学。城区南有实验小学,北有____小学,西有第二实验小学和____路小学。面对教育的新形势,学校凝练出了“儒香仁爱,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明确了“做城区均衡学校,做乡镇排头小学”的办学目标,各项工作在县内保持领先。小学部____3年连接“三闲楼”和“天文楼”,建1400平方米的主楼,办成一所完全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幼儿园在省优质园的基础上,创建省优质示范园。全力打造____小学、____小学,力争两所学校生数均达____以上,幼儿园生数达____以上。三所教学点生数均达150人以上。

(一)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1.各司其职。我校能够立足校情,坚持“一门心思抓质量,一心一意树品牌”两手抓方针,制定“做城区均衡学校,当乡镇排头小学”的工作目标,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我校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分级管理。校长负责出学校发展思路,协调与外界关系,解决资金问题,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一门心思工作。管理体制各年级实行级部主任负责制。六个年级,任命六个责任心强,办事强的中层教干为级部主任,校长室成员为级部分管领导,丁校长亲自任六年级分管领导。明确各处室职能,提高教干待遇,实行级别差,优绩优酬。由于分工明确,责权利清楚,因此,中层教干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整体忙得不亦乐乎,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2.健全制度。我校在管理上实行“用规范的制度约束人、用科学的管理引领人”。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学校修改了《教学质量考核制度》、《考勤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学校《绩效考核制度》、《新教育实验制度》、《德育工作制度》、《工会工作制度》、《信息技术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等,在广泛征求中层教干的意见的基础上,提交全体教师讨论,形成最终的文稿。制度,成为学校工作人员行动的准则,成为一切考核的依据。

3.每日公示。我校由校长室成员、中层教干成立值周组,按照“每日大事、考勤情况、常规检查、处室检查、突发事故”五个板块进行检查,每日出一张简报,公布在各个年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老师清楚明白。简报作为

年度教师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绩效考核的依据。4.优绩优酬。幼儿园老师工资实行保底不封顶制度,确保每月每人不低于800元,每月一考评,评出优秀人员一名,奖励____元。每年淘汰一名老师。小学部实行绩效考核。寄宿部、临时工都实行保底加奖励的工资形式。

(二)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围绕围绕“继承、借鉴、创新”的工作思路,实现“做城区均衡学校,当乡镇排头小学”的工作目标,各项工作在县内“保六争四”。

1.激发教师内驱力

(1)改善办学条件。校园是老师和孩子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一定要把校园打造成让孩子最不愿离开的地方,让老师下班后不想回家,比家里布置得还要温馨。

____2年9月,学校为各处室配置了打印机、价值3000元以上的照相机,购买一台价值4万元的摄像机;为四、五年级教师办公室更换写字楼式办公桌椅,为所有办公室安装了空调;为每一位老师办公桌上添置了一个花瓶,并送一束花,让老师每日面对着花工作;把校园所有垃圾桶举行更换,换成分类放置的新颖别致的垃圾桶;校园内添置纯木条凳,安置在中心路及操场边,方便家长、学生就坐;把所有的楼道扶手及栏杆重新油漆一遍。美化橱窗与车库之间的边角,化腐朽为神奇;为师生餐厅添置像“宜来客”餐饮一样的餐桌餐凳,让老师又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____3年春天,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工作。在三闲楼和天问楼后新栽种香樟树20颗,在天文楼操场南边移除了12颗蜀桧,栽种桃树、李树各20株。校园内新添高杆路灯12盏,草坪灯12盏,夜幕降临,校园内每个角落保持光亮。新添桌凳180套,让所有学生都用上整洁美观的桌凳。幼儿园新添大型玩具3个,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学校新建了新颖别致的升旗台一座,彻底改变了学校没有升旗台的历史。学校还对大门进行了改造,在大门上方新增彩色电子显示屏15平方米,便于向社会和家长信息;将校名用发光字固定在门楼上,显得格外美观醒目。

(2)关注教师生活

车棚是教师停放车辆的地方,地面坑坑洼洼,垃圾乱飞。学校经过多方考察,为车棚铺设地砖,把垃圾池贴上瓷砖。

开展生日送祝福活动。工会把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生日统计好,每到教师生日之际,学校就送上一个蛋糕,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这个活动深入人心。重大节日开展专题活动,教师节开展为每一位教师送一朵鲜花活动、举行卡拉ok比赛活动;中秋节开展掼蛋比赛;国庆节开展外出考察活动……以活动凝聚人心,以活动催人奋进。

我校老师子女较多,有小小孩的老师有9位,开会时孩子进入会场影响会议纪律。校长室立即让幼儿园派一名老师专门照看老师子女,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开会。

(3)改革会议形式

老师一般都不喜欢开会,说实话,会议时间越长,效率越低。我校开会不点名,只看席卡,这就节约了10多分钟的会议时间。周前会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如果工作内容较多,一定在会议前告诉老师开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让老师心里有准备。会议内容一般分为二项:总结本周值日情况,布置下周工作。这样高效的会议,深受老师的喜欢。

2.坚持德育为首

(1)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工作目标明确,注重德育的实效性。我校认真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成立德育领导小组,由党支部、政教处具体抓落实,确立教师“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我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由副校长韩澍、优秀学生家长、老教师组成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传统美德、安全、法制、革命传统、立志成才等教育。____2年10月,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家长委员会主任仇世亚,副主任王志,邀请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凡是有重大决策,都征求家委会成员意见,通过校信通平台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做到社会理解,家长安心。11月份,我校陆续召开了各年级家长会,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感受学校的变化,让学校教育走向社会。

(2)以思品课和法制课为主渠道对各级段进行具体内容的教育;我校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品德课和地方课,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少先队成立红领巾值日岗,每日在校门口值班,检查学生的红领巾佩戴情况和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检查各班级的值日情况。政教处每月开展一次“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文明少年”评比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教会学生求知和做人。

(3)核拨德育专项经费,建立德育激励机制,在期中、期末、教师节对师生进行德育表彰,评选优秀的德育工作者与优秀学生,调动教师“三育人”的积极性;

(4)加强师德教育,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规范要求注重自己的言行。____3年3月8日,我校组织教师开展“拒绝有偿家教,弘扬高尚师德”演讲比赛暨签名活动,到目前为止,我校无一位老师开展有偿家教活动。学校被获得县教育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教育工会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红十字会学生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李荣荣老师获得县工会演讲比赛一等奖。

3.深化教师培训

(1)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外出上课、听课等交流活动,积极开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校际交流活动等。

(2)每学期初都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培训,以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主,以上课,听课、议课、观看教学录像、写心得体会等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工作的水平。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县教研室等领导、专家到校讲座、评课,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已全部取得相应的证书。参加远程教

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组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整合教师资源,通过撰写符合当地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趋灵活多样。(三)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稳步、扎实推行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密切配合上级部门尽心尽力投入到课改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不挤占课、私自调课、随意停课。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艺场所,提高使用率。

2.开展校本研修

(1)加强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修改导学案,从而使得导学案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需而异。

(2)加强过程监控。一是抓住课前预习;二是抓课堂效果;三是抓课后巩固。

(3)加强教学反思。引领老师之间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就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随时进行研讨,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每个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校获得省级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特等奖;陈丽华、袁素红、顾静、唐艳艳等在省级刊物公开9篇,侯耘、许志丽、袁雪芹在省级3篇论文获奖;侯耘、徐小羚、陈丽华、袁素红申报市级课题5个,唐艳艳、赵晓敏等申报县级课题11个;侯耘、唐艳艳老师获得县优课竞赛一等奖,到新集、花园送教,并参加市比赛;陈丽华老师参加市“送课例送理念”优课展示活动;许志丽、袁素红、顾静、张芹获得县电子白板说课比赛一等奖;许志丽、成小霞获得县小学信息技术与主题教育说课比赛特等奖、一等奖;汪家园老师参加市录像课比赛,获得一等奖;丁占海校长、许志丽、刘莹莹参加市“333”第二批人才评选;启动青蓝工程,共有44位老师参加结对,共计听课144节;学校获得市第五届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学校网站、幼儿园网站获得市门户网站评比一等奖;市电教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我校被评为县____2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获市____2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先进集体(____小学唯一)。____3年,丁占海校长,张冠林校长、韩澍校长参加校长杯优课竞赛,分获特等奖、一等奖;陈丽华、韩畅、刘贤桴、侯耘、花红波获得县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刘贤桴获得县阅读大赛命题一等奖;陈庆柏主任应邀到南京参加金钥匙科技竞赛命题比赛。

3.办好宣传窗口。学校的画廊和《新竹报》、学校网站是学校宣传的窗口和平台,我校将橱窗分给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信息中心、总务处、新教育办公室六个部门,每月出一期,进行评比;《新竹报》每2月出一期,由教科室牵头,刘莹莹、陈庆柏、别小静、许志丽四位老师各负责一个版面,拨给专用经费,每录用一篇稿件奖励辅导老师20元稿酬。目前,今年《新竹报》已经如期出版三期。这样,学校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都能够让社会了解,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喜爱。

4.开发校本课程。以“特色靓校”为愿景,不断丰实学校文化形态。以“爱农”、“新教育实验”为学校龙头特色项目,制成校本教材《悯农》,《灌河乡绿》、《黎明诗韵》等纳入地方课程,形成学校群体性特色。

5. 上好“两课”“两操”。能按体育教学大纲上好体育课,保证“二操”——早操和眼保健操和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基本符合要求,学校每年增添体育器材,实施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生的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均有考核。学校重视健康教育,按上级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好健康教育的有关资料,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对学生体检,每天坚持晨检,在日常则培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编排的文艺节目获得县一等奖;成功完成了市级健康体检,邹红老师获得市体卫艺先进个人。____3年3月,在县广播操比赛中,我校获得县一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校还荣获市____2年度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先进集体。

6. 提高教学效益。我校制定了《教科研考核细则》、《教学工作考核细则》,投入大量资金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7. 创新德育活动。我校政教处能够结合重大事件和节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教师节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演讲比赛;国庆节组织学生开展“祖国,我爱你”征文比赛;元旦节组织学生开展“迎新年书画展览”;十召开前夕,我校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喜迎十,总理故乡行”考察活动;开展“喜迎十,千人制党旗”活动,____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都做了及时报道;3月份,我校组织学生阅读《雷锋车的故事》,开展“我身边的小雷锋”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到我县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体验活动;4月份,开展“安全在我心中”征文比赛;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祭奠英烈活动;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手操报评比活动;5月份,开展地震疏散演练;6月份准备开展艺术展演活动;7月份准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色路线”考察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优良的革命传统,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活动中得到有有机的渗透,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____2年,学校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称号;升旗仪式“我是小学生,天天都向上”获得市“十佳精彩入学仪式”一等奖;我校还获得市“三养成”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市小记者采访活动优秀组织奖;县中小学安全教育征文评比优秀组织奖;县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评比优秀组织奖;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成功创建二星级心理咨询室,启动12项社团活动,创建省级平安校园,市级先进警务室。

8. 关注心理状态。____3年2月,我校成功创建三星级心理健康咨询室,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做到场地、人员、时间三落实。我校面向全体学生,上好健康课,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将心理健康溶于各项活动之中,多途径、多渠道、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个案辅导档案,对特殊学生跟踪关注,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矫正,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悦纳社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9.安全警钟长鸣。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负责制,安全责任制。学校安全制度健全,实施认真,无安全隐患。制定了

防火、防汛、防震等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注意安全防范,防交通事故、食物中毒、防疾病传染,防触电的安全教育,节假日更是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与教师签订安全教育责任状。对于课间学生活动,上下楼梯安全都有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我校还做好校舍安全排查工作,总务处每周对学校校舍、线路、电器、消防设施等进行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安全隐患。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收支合理,核算规范,透明公开,做到合法、合理、准确、无差错。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较好,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有经常性安全教育制度及确保师生安全的规章制度,多年来,我校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学校无财产丢失现象。10.规范办学行为。我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确保不超过6小时。学校制定了减轻课业负担的制度和计划,要求每位老师作业布置体现三维目标,严格控制作业量,各科作业在选择上宜少而精,严格按教育局规定选用、订购教材、教辅用书和学具,教师没有擅自订购其他教学资料和教辅用书的行为,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五六年级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我校对教师、学生能够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评价,不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期中、期末考试后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减轻师生的心理负担,使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均衡的教育,能身心愉快地接受教育。

我校33个教学班,1877名学生,班额合理。学校无重点班、实验班之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心事入学率100%,无学生失学、辍学现象,毕业生全员升入初中,毕业率达100%,学生进入初中后普遍反映良好。

我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特长。我校先后成立了书法、舞蹈、器乐、声乐、电脑、绘画、阅读等12个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对于学困生,我校建立了学困生帮扶制度。教学中,教师精心打磨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他们都能够在小组内得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健全财务制度,严格遵守上级财务制度及物价部门的规定,无乱收费现象。对有限的学校资金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收支,没有私设“小金库”现象,做到民主理财,自清自洁。公开发放省补助特困生资金,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发放到位。

学校处室齐全,室内设备符合国家标准,采光、通风、课桌椅、照明设施符合教学卫生标准,各处室均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学初有计划,过程有记载,期末有总结。管理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各类教学设备失业率高,并有使用记录,充分发挥了服务于教学的作业。每学期学校拿出大量资金有计划地添置各类设施设备,维护设备,落实实施设备破损报废制度。

学校图书室现有各类藏书4万余册,生均20册以上,电子阅读光盘8000万字。管理规范,借阅率高。

1.由于校园面积小,学生密集,教学用房十分紧张,亟待进一步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2.由于村小不断萎缩,教师过剩超编,新教师得不到补充,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缺乏县内尖端人才,是县城人才洼地。

3.由于教师年龄老化,教师的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教学方法需要改进,英语学科因缺乏人才而发展滞后。

4.幼儿园硬件条件非常优越,但师资缺乏,生数不够理想,不能有力支撑小学部的发展。

5.教育科研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师资的整体素质不够精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还很不相称。

6.村小村园办学条件落后,质量欠佳,不能满足本镇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加强教育科研,加大激励力度。每周二、三、四的教研活动,邀请县、市优秀教师说课、上课、评课;邀请县、市名家来我校开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高级别的教科研活动。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效率。

2.打造____小学、____小学二所村小。准备把____小学打造成中心小学高年级部,把六年级所有学生安置在____小学全寄宿,缓解中心小学办公条件短缺问题。____小学加大投入,办成河西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完小。

3.引进尖端人才。准备各学科在全县引进优秀人才1-2名,支撑学校的发展。

4.加强幼儿园管理,实现幼儿园招生人数____2年突破300人(目标已经顺利完成,现有幼儿328人),____3年突破400人,____4年突破500人。

5.拟与邮政局协商,租用邮政局场地作为幼儿园活动场地,扩大小学部学生活动场所。

6.改善办学条件。准备在益友楼顶用轻型材料搭建办公用房;连接三闲楼和天问楼之间空隙,盖局部五层教室;益友楼、启蒙楼、三闲楼、天问楼之间用连廊连接,实行校园精致化。建立教室课间休息室。拆除一幢旧二层小楼,新建一幢寄宿部大楼,解决师生就餐和就寝需求。

7.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围绕“一门心思抓质量,一心一意树品牌”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把学区内学儿吸引到本施教区就读,缓解实验小学招生压力,减少社会矛盾,实现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8.新建生态文化长廊。在后围墙建生态文化长廊,在厕所前面建假山喷泉,在中心路尽头建雕塑群,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升校园布局档次。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40-03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探索更多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契合,以更高质量地完成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使命: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充分的理论讲述作用、扩展更多的实践教学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创新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加入学生的实际参与力度等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的重要性

党的十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奋斗目标。主席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简短的二十四个字指出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人在价值追求、道德理念方面的理想状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浓缩具体、简明扼要,其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因而深得人们的理解和拥护。全国上至各级党政机关,下至乡村街道,人们都在学习、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彰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拥有年轻激扬的心灵,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和核心力量,同时善于思考新鲜事物也敢于大胆质疑,对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极其关注和敏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形成科学成熟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和践行者,为了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工作使命,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更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第一,从理论层面看:高校学生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学生科学完善的思想价值观念,更好地认识我们党和国家的核心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使学生在思想上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最终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思想价值领域的要求和标准。当代大学生身处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大潮中,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成长,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面临多元价值观念的选择,社会经验匮乏的大学生们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容易步入歧途。因此大学生必须找到正确的价值标准,以此为自我价值的准则和思想的指导,避免囿于纷繁复杂的思想困境。

第二,从实践层面看:高校不但要教育学生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才能,更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半社会化的学习和实践基地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指引,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严于律己,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团结友善、爱校明理、尊师向学等,首先做一名思想道德行为合格的校园人,继而逐渐追寻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最终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大学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必须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本身就是我国掌握最新理论动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平台,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个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机构,主要是在党政核心机构的领导下由学生工作部、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等部门构成。在学校诸多教育教学和管理机构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育教学是主要渠道和重中之重,我们不只是向学生讲授公共必修的几门思政课程,而且要时刻把握最新理论动态和思想价值目标,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书育人工作。我们面对在校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充满激情与梦想,怀着一颗质疑和批判的心来看待社会,在自我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积极的校园环境来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在高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群体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但要深入学习和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做好向学生宣传和引领的重要工作,开辟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实效性。

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教育是高校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致的,各有侧重、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新时期,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更加明确具体的道德要求来进行道德建设。

高校教师担负着对在校大学生“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教书”是重点,而“育人”是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德居首位。对于在校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提升和行为的引导是高校教师传播文化知识的前提,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思政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非常关键,“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自身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一边学习思政教学理论一边研习老师的行为规范,以此为目标来约束自我。因而,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在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完善自我的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思政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的教师准则,还必须拥有思政课教师特有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要求,即除了依法从教和敬业爱岗之外,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世情、国情和社情的变化,时时深刻学习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和精神指导,不但要善学而且要善用,在思政教学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自我的言行举止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体现。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四门公共政治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程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引领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明确社会主义主导价值原则,正好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1]。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使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理念和基本法律等方面明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要求,其中就囊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我们要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旗帜道路的坚守,明确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矛盾和运动的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结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我们要将历史作为政治理论来讲,使学生在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脉络的同时,得出历史规律的总结: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要围绕基本的国情来向学生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者和依靠者等,在党的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八十届四中全会的指导之下,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前进,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追求的核心理念。

(三)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道德准则,这不仅仅是喊口号、搞形式,而是要落实在具体实际行动中的具体行为规范和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在课外进行实践教学,力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枯燥乏味和空虚飘缈的错误认识。同理,想要很好地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要注重课外实践的重要意义,除了上述的课堂内的理论教学,还要注重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思想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践行一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反过来学生也可以用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进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重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这为我们在实践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周边的各种条件来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思想价值教育,如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体现社会主义向和谐、富强目标努力的成绩、实际调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气象新风尚,来感受社会的公平、法治;深入接触社会主义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来树立自身价值学习模范,体会个人层面的诚信、友善等。

(四)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备外部条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指一个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代表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氛围和精神主旨,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来建设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加强高校校园“三风”建设,即优秀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要把握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特点,找到自己的校园精神内涵,以彰显本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云南大学的“会泽百家、至公天下”,这都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下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体现[2]。二要做好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教育,使高校教师不但要具有高深的学识文化,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三要做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有一种基本认知,即高校是既有纪律约束又有自由空间的半社会化的学术殿堂,学生在很好地完成学业的前提下,要充分的利用空闲时间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适度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走出校园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考察,使学生展开视野、放眼社会,为走向社会做好知识和实践的双重准备。其次,在有形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时时处处都能够在校园内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如校园的宣传栏、展示板、基本校园设计和装饰等,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其中,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最后,要在制度层面加强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有关部门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在校园规章制度上逐渐科学完善,做好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层面的保障。

(五)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实际参与力度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状态,即大班上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采用单纯的理论教学,学生单纯听课的方法授课。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特殊,关系到党和国家思想动态的学习和研究,各个高校都对此课程高度重视,在课程设置中学时学分都按照标准实施。同时由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理论灌输,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验证,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高校思政课的难题。我们要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增强实际教学效果。如开辟专题式教学,将课本内容予以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某一专题连起来教学,在课堂讲授上就要做到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连接,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3]。还可以将教材中学生尤为感兴趣的问题单独讨论,以课后思考研究、课上集体讨论的形式,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达到深入认识问题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关乎世情、国情和社情的实际问题,在学生的集体思考讨论中,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量。另外,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课堂时间来进行自我展示,如对某一教学片断的自我学习讲授、短时间的文章自我展示、学习某一理论的心得体会等等,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会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改善的作用,只要真正发挥学生自我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那么就变思政课教学被动为主动,在学生想要学习的愿望驱动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灵魂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增强实效性,努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成败[4]。我们要坚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解决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面临的困惑和疑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精神旗帜,它提供的不单是方向的引导,更是实践的规划,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简单明确的规定,折射出整个民族复兴之路上精神归宿,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教育素质,而且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实现形式,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崔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

[2]杨金华.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9).

[3]陈翠丽.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3(12).

上一篇:窗口服务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书记讲话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