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4:58:24

老年医学论文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热爱生命,关注健康,亲情服务温暖病患

许多患者说,迈进长沙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大厅,就有回家的感觉:这里的医生护士个个笑容可掬,主动热情,就像自己的儿子女儿一样。在科室住院的患者,以老干部居多,他们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且内心较孤独。为此,只要稍有空闲,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就会“溜”到病房陪老人聊天、整体床单位、床上洗头、修剪指甲、协助更衣、洗脸、梳头等。为让患者感觉温馨舒适,科室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主题年活动,举行了“礼仪让我们更知性、更优雅”主题活动,倡导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文明、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为改善微妙而紧张的医患关系,开展“医患乐拍你我最满意的笑脸”评选活动,患者和医务人员踊跃参加,拍摄心目中最美、最亲切、最感人的笑脸。推行“四心五声”服务,让优美的环境使患者舒心,优质服务使患者称心,高水平医疗质量使患者放心,高效管理和高素养员工为患者奉献爱心;做到患者来有迎声,去有送声,工作不足有道歉声,见面有问候声,下班有告别声。声声问候,盈盈浅笑,让患者在老年医学科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关怀。每年“五・一二”护士节,住院患者都会自发组织起来,为全体医务人员送上鲜花和蛋糕,《湖南日报》头版还曾刊登了赠送“亲情暖人”大幅绣匾感谢科室医护人员优质服务的感人场景。

二、规范管理,提升技术,业务过硬树立形象

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老年医学科不断加强科内人员内涵建设,定期组织培训,每周开展业务学习,每月分层次培训,坚持礼仪培训,新近人员重点落实岗前培训、实习带教。每年科室选派优秀骨干赴国内外知名医院研修,回院后及时与全科人员交流,传授新技术、新方法,确保学习效果。积极开展科研,撰写医学论文,其中,“老年肥胖症”的综合研究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经国内知名老年医学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已率先在湘雅等多家医院推广引用。除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首诊负责制”外,为方便患者,科室人员煞费苦心,设置了醒目的温馨标识,制作了专业的《健康教育处方》,准备了齐全的病区方便箱,设立了回访制度,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康复情况,并给予健康指导。由于服务优质,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科以来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纠纷或投诉,各项综合指标历年名列医院前茅,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的感谢信和锦旗,患者满意率达100%。

三、倡导奉献,展示风采,志愿服务凝聚爱心

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老年医学科还成立了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发动大家开展医疗保健、扶贫帮困、结队救助、捐资助学等志愿活动,不但没有影响工作效率,反而激发了科室成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提升了团队的纯洁度和凝聚力。在院内,为了更好地方便患者就诊,缩短交费、取药的等候时间,科室成员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门诊各楼层进行分诊、导诊、巡查,带领患者挂号、就医、指导检验结果自助取单,代寄化验单,提供饮水、用药咨询和健康教育,护送患者住院或留观,办理住院手续等。儿童节,志愿者还乔装成“巧虎”为住院的小患儿送礼物。在院外,科室以医院“爱心车友会”为平台,定期到基层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送爱心。2010年,组织车友和志愿者到医院定点帮扶的宁乡县灰汤镇双众小学捐款,现场募集爱心款为学校添置课桌椅及体育用品并给全校120多名孩子进行免费体检。小年夜,志愿者带着精心准备的过年物质和礼物来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看望和慰问孤寡老人及孤残儿童,与他们欢度春节。去年元宵节,医院收治了一名双下肢完全离断的贫困农民工,得知医疗费用没有着落,老年医学科又积极为其捐款。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编者按: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别推出“专家风采”一栏,逐一介绍本刊专家顾问,旨在为读者和专家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衷心感谢专家们为杂志做出的无私奉献!

罗邦尧,73岁,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地址:上海瑞金二路197号

邮编:200025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个人简介:1951~1956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习,1956年至今在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1986~1987年在法国进修。曾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科主任多年。

专业特长:内分泌代谢疾病。

于国宁,69岁,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天津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副主任委员。

地址:天津南开区华苑小区地华里3-2-101

邮编:300192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个人简介:于1963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63~1969年在天津第二中心医院内科工作,1970~198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980年至今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工作。

专业特长:内分泌代谢与遗传疾病,从事临床诊断及治疗,糖尿病研究。

傅祖植,69岁,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广州沿江西路107号中山二院

邮编:510120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

个人简介:196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该校后来称为中山医科大学,现合为中山大学),毕业后在第二附属医院工作。1964年开始从事内分泌代谢病专业,1982~1984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研修。曾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全国糖尿病学会副主委、全国内分泌学会常委、广东内分泌学会主委等工作,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任务,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现担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辑及多个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专业特长: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眼科及并发症的防治。

顾同进,78岁,上海华东医院内科教授及主任医师。

地址:上海延安西路221号

邮编:200040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个人简介:从事医务工作已52年,先后在全国各种医学杂志发表了120余篇医学论文,摘译发表了英文医学文献50余篇,主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等医学专著6部,参与编写《全科医学常见健康问题》、《老年生活与健康》等医学专著10余部,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医学会上海分会委员,《老年医学与保健》等5种医学杂志编委。

专业特长:普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科。

高勇义,47岁,海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地址:海口秀英区秀华路19号

邮编:570311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海口门诊

个人简介:1977~1982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1982~1985年在四川省青神县人民医院任住院医师。1988年开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工作。2000年担任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研究室主任,2003年到现在先后任海南省内分泌学分会副主委、主委,2003年至现在两次被选为全国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如今,王老虽然已经76岁的高龄并做过喉癌手术,但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当记者在他的家中见到他时,他正在为一部著作做最后的校订。记者看到,哪一页需要做哪些修改,需要增添哪些内容王老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让人感受到他治学作风的严谨。

在王老家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来客须知”:量血压;称体重;说明来意;谈健康状态和病情……。最后是:起立,道别。落款处王老幽默地称自己为“本室法人”。可见每一位来访的客人都曾接受过王老的健康关照和保健建议。记者也得到了王老的保健忠告:一个人不论在顺境或逆途,经常保持乐观积极、豁达的心境十分重要,还要保持体重正常,不要多喝酒等等。

当我们请他谈谈多年从事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经验与观点时,王老拿出了一份内容丰富的王老近年来的身体健康状况通告,现将其内容转录如下:

2003年11月我患喉癌手术后,受到组织和众多亲朋好友的关心,非常感谢。为节省时力我将我的健康状况写出,敬告各位:

我今年(2005年)76岁,说老,不敢说老,比起长者我还是小弟弟;说小也不算小,但我有以下几项健康指标:

一、半个多世纪未患过感冒,极少有人见我病倒过。细算起来我只病倒四次:

1、1954年扁桃腺手术;

2、1955年阑尾手术;

3、1989年1月底紧急赶赴日喀则抢救十世班禅时,由于从北京直达4000公尺的高原而严重缺氧和工作极度紧张疲劳,气候又异常寒冷,患了感冒,但不到两天便痊愈了;

4、2003年11月喉癌手术(虽未用放疗、化疗,但多次复查,无复发与转移迹象)。

平日,我偶有腹泻和伤风也是一两天即愈,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二、半个多世纪体重稳定,多在62~63公斤。我20岁时体重60公斤。此后,不论在生活富裕的日子里,或是在“”中被打成“反革命”劳改、蒙冤13年的苦难年代,我的体重始终没有低于60公斤,也没有超过65公斤。按我平均体重62.5公斤和身高1.70米计算,体重指数(BMI)为21.6。这个数字不仅是正常,而且是理想体重指数(正常体重指数为24~26;理想体重指数为22~24)的低限,大大远离老年肥胖的状态。

三、半个多世纪来血压经常在110/70mmHg左右。这个数字不仅仅是正常,而且是最佳标准。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会委员会(JNC)制定的血压最佳标准,收缩压应低于120 mmHg,舒张压应低于80 mmHg。

四、心跳规律,快慢正常。不论是每年体检查心电图,还是我57岁作24小时心电图监测时(我还有意加大心脏负荷量――爬山、划船、喝酒),结果仍未出现过早跳和异常图形。

五、多年来,每年体检化验血脂、血糖和血、大小便常规均正常,腹部B超、胸部X光片等检查,各内脏无病变,前列腺不肥大。最近一次(2004年11月)血化验结果:

血糖:4.86(正常参考值3.61~6.11mmol/1)

甘油三酯:1.04(正常参考值0.56~1.7mmol/L)

总胆固醇:3.31(正常参考值3.4~5.2mmol/L)

钙:2.33(正常参考值2.12~2.75mmol/1)

钠:143.3(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1)

钾:4.9(正常参考值3.5~5.5mmol/1)

以上几个老年人常见的异常指标,我都正常。

六、洪昭光教授提倡“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的标准,我不仅达到了,而且还是74岁以前没有病的标准。现在我正不衰老地迈向80岁的高坡。

七、一生未长蛀齿(俗称虫子牙)。

八、一生很少用药,而且没有连续服药超过三天。

九、我71岁(2000年)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乐园内游玩了高空翻滚车、过山车和横竖大甩转等强刺激性游戏。74岁(2003年)时,为考验自己的躯体,我还登上了香山顶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而且次日生活和行动照常。

至今,吃饭、睡眠、大小便正常,走路腿脚利落,上楼、爬山无须他人搀扶,自觉无病痛之处,只是因喉部手术后说话声小、嘶哑。

就以上几个指标,恐怕在同龄人中可以说得上是难得的百里挑一了。

从这份健康通告中,人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位长期从事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的老医生多年来始终是在身体力行地探索和实践着科学养生之道。当我们问及他的保健经验时,王老指着一篇稿子说:“我的观点和经验都在这里头了。”他在稿中写道:

综上所述,我的保健观点与经验归纳如下两个观点:

人,是大自然的人;人,是社会的人。

应尽量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使自己能适应于大自然和社会。一个人,若只是像“温室”里的花朵,必然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人的躯体是一部极其科学、十分严密的机器,应精心保护各部位的功能,尽量避免人为、疾病、药物等各种伤害。

十二条经验:

科学保健是主导,自我保健最重要。

饮食合口又合理,量体限食不过饱。

尽力做好份内事,不与他人比低高。

淡泊名利善待人,宽容豁达少烦恼。

逆境苦难造就人,乐观积极志莫消。

爱好广泛兴趣多,时时处处乐陶陶。

适当运动不可少,保持体重别超标。

禁烟少酒听劝告,生活方式要学好。

个人卫生非小事,强身健体胜过药。

伤身之事切莫为,一切活动莫过劳。

无病预防要牢记,有病就医应及早。

身外之物不可靠,唯有健康伴你老。

老年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 名医胡大一:健康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胡大一:贴近百姓健康的名医 胡大一健康从心做起,领跑健康中国 胡大一:为理想燃烧的名医 胡大一教授:国人健康号码 140―6―543―0―268 天士力\胡大一送健康.医疗服务西部行首站走进云南 感动,胡大一 健康长寿是一项“综合工程” 健康长寿只需一点点 健康长寿,像修女一样生活 胡大一:送你四颗“长寿丸”/热心老人“活雷锋” 发挥余热寿延年 一颗零压的心就是这么简单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胡大一:防治心血管病有五大处方 《健康长寿只需“一点点”》等 一个健康长寿的老八路 测一测,你知道健康长寿的秘密吗 中老年人健康长寿十四个“一” 健康长寿――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健康长寿,和我一起拍拍手 一位台湾老板的健康长寿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名医胡大一:健康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名医胡大一:健康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专家名片:胡大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病内科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北京和睦家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康复主任,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康复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预防、康复及科学普及工作,擅长心电生理、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冠心病防治等。曾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后更名为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心内科医师学会心内科医师分会首任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委理事,中华心血管学会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和烟草与疾病分会会长,中国心脏联盟主席,世界心脏联盟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为第一获奖人,获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十余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中华高血压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刊编委会主任,中国慢性病学杂志主编,中国医药导刊总编辑,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总编辑,中华内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副总编辑。

近日,全国首席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院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来杭州讲学。记者有幸聆听了这位著名的医学专家的健康养生讲座。胡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及他自身受益的养生体验,总结出非常实用的“长寿秘诀”,胡大一教授认为健康长寿的诀窍还是那4句老话―――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心态平衡。胡教授认为,这16个字,做到了,坚持了,就等于吃了4颗“长寿丸”。胡教授曾多次说,活不到90岁,那是自己的错。活到90岁,听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中国人均寿命为76.3岁,最长寿的日本人,平均才能活到83岁。那么怎样做才能健康长寿,活到90岁甚至更长?本刊记者将胡大一教授的专家建议、养生心得、长寿经验整理成文。相信,遵照胡大一教授的“长寿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长寿不是梦。

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

心血管事件,与其说是治疗的开始,不如说是医疗的失败。这句话是美国的心血管内科专家威廉教授说的,胡大一教授说这是让他自己最受益的一句话。胡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认为很多的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而预防心血管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健康生活方式。即便是患上了心血管疾病,但是如果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发展到心血管事件。很多人不懂“心血管事件”的意思,胡教授举例说,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等就是威廉教授所说的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个典型的心血管事件。10年前,胡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年接诊的心梗患者不到5例,然而如今,1个月至少有5个心梗患者来就诊。并且如今的心梗患者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原来城市居民患者居多,几年内迅速向农村转移。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生活方式却越来越不健康了。

胡大一教授讲了这样一件事:三十几年前,他接待了一个来访的美国医学代表团,住在当时非常高档的燕京饭店。代表团的一位负责人早上拉开窗帘,看到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流非常壮观,感慨地说:“中国人很健康!”30年后,还是这位负责人,又一次来到北京,住在更加豪华的饭店。他早上推开窗户,只见长安街上高楼林立,富丽堂皇,车流滚滚,但这个“车”已由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他长叹一声:“中国人得病了!”

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是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其死亡率高居榜首,占总死亡率的34%左右。在我国,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五个最危险因素。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出门就打车,进门坐电梯;烟酒不离身,洋快餐不离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大家都知道有病去看,但真正的预防却没人重视。

胡大一健康提示:疾病发展几十年,致残致死一瞬间。10个心梗,9个可被预测;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人类告别癌症,可多活3年,人类告别心血管病,可多活10年。

如何让运动不艰苦

胡大一教授自称是有“运动依赖症”的人。他说,运动后,体内的分泌产生的内啡肽能使人产生愉,所以说运动是抗抑郁抗焦虑最好的“药”。

胡大一教授说,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他自己身上时刻带着计步器,里面储存着最近7天的走路步数,计步器每天下午4点回零。胡教授说,16年里,只有几次没达标,说起来也是因为坐飞机,身不由己呀。胡大一教授笑道。

胡大一教授坦言,在16年前一次体检中,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健康的人,1米78的个子,体重达到180多斤,重度脂肪肝。也曾经尝试减肥药,发现副作用太大。只有“管住嘴,迈开腿”才是减肥的唯一方法。胡教授作出了一个了改变他人生的重要决定―――坚持运动。他选择了最省事的锻炼方式―――――随时随地走路,而且每天不能少于一万步。胡教授将“日行一万步”定为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养生作业。时间一长,走路健身成为胡教授的一种习惯,哪天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完成一万步,他还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了。胡大一教授还笑谈了一件趣事:某天晚上他已经睡下了,但是一看计步器上的数字显示还未到10000步,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起床走路,完成一万步后才上床睡觉。

“走路是所有锻炼里最容易做到的。”胡大一教授说,即使是开会中间茶歇的几分钟,别人凑在一起聊天时,他也会一个人在会场外走来走去。胡教授出行喜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且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楼梯,只要楼层不是很高,也总会选择爬楼梯。16年坚持下来,胡教授的血糖、血脂、血压都管理得很好,体重也下降了20公斤并保持至今。

胡大一健康提示:现在没有时间运动,就是积攒时间来看病。

如何让“健康饭”不难吃

胡大一教授对膳食平衡坚持“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原则。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总量控制,合理搭配。总量控制就是饭要吃得八成饱,人无饥饿感是不健康的表现。人要有食欲啊,如果连饭都不想吃了,生活乐趣可就大打折扣了。”多数人理解吃饭应合理搭配,但严格地做到论斤论两是不可能的,胡教授在此告诉大家一个原则,他说所谓合理搭配,首先是肉不宜过多。二是吃健康的肉:四条腿的最不好,所以猪、牛、羊肉要尽量少吃;两条腿的鸡、鸭就好一些了;而没腿的鱼是最好的。三是素菜可以多吃点:没糖尿病的人可吃水果,有糖尿病的人,就多吃点黄瓜、西红柿。“蛋白质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后身体负担大;脂肪也不是没有就好,只是别过分。最后,主食还是要吃一点。这就是合理搭配,什么都有,什么都不过分,适可而止。”

“很多人都知道饭要吃八成饱,可最困难的是如何做到八成饱?”胡教授教给人们的方法是:第一,启动要慢,菜一上桌别吃得太猛,以至于三道菜就吃饱了,等第七、第八道菜上来,觉得想吃再吃几口,八成饱肯定没希望了,这就是说吃饭时要控制节奏。第二,要有选择地吃,不喜欢吃的坚决不吃,喜欢吃的留有余地,四喜丸子喜欢吃,两个吃下去,饱了,这就不行。最后是整体找齐,菜全上完了,这时还有两成才到八成饱,那就看喜欢什么再吃一点。“这样的吃法,质量又好,该吃的吃了,又吃得很健康。”

胡大一教授尤其强调,在健康饮食行为的建立中,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起到很大的作用。他说“一人健康,全家健康”,意思是说一个人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带动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生活得更健康。胡教授笑着举例说,一家人生活方式很健康,膳食平衡,他们家的宠物狗也一定是一个“健康狗”。

胡大一健康提示:吃饭也有学问,总量控制八成饱,合理搭配不过分。

戒烟限酒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对于烟草和大量饮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虽然大众都知道,但是作为著名的心血管内科医生,胡大一教授还是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烟酒对心脏血管的不良影响。

胡教授说,吸烟是诱发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戒烟。有人以为高血压患者可以喝酒,因为酒精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胡教授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大量饮酒可致血压急剧波动,可能致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高血压患者喝死喝瘫在饭局中不是罕见现象。长期大量饮酒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而且难以控制。

饮酒的机制非常复杂,对于如何能喝点酒又不至于对身体造成影响。胡大一教授强调了三点:1.不喝酒的人没必要买酒预防心血管疾病,喝酒不舒服尽量不喝。2.喜欢喝酒的人要少喝,白酒一天1两,葡萄酒一天不超过2两,啤酒300毫升。3.酒后不开车,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现在不少人宣传某某人既吸烟又喝酒,活到很高龄。胡大一教授说,其实,超过90%的人会因为吸烟提前死亡。相比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难以根治的疾病,控烟只要大家厚意做,是可以消除的危险因素。

胡大一健康提示:健康不在别处,就在自己手中。

“双心”健康更长寿

“双心医学”是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

双心医学重视诊治心血管疾病和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追求心身完整、和谐统一。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心血管病科诊疗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存在心理问题,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化,由于牵涉两个学科,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尽管进行了药物及支架手术,但是由于合并心理问题,患者很难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胡教授说,人的心脏和心理是存在互动的。有很多心理疾病的症状都会有躯体化表现,如心悸、出汗、胸痛,极像心脏病。临床研究发现40%~50%的病人属于“假病”,患者的病症不是来自身体而是由心理问题造成。躯体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的情况在心血管病人、肿瘤病人及老年病病人中最为多见,发生率在30%左右。

另一方面,心脏病患者因为长期经受病痛折磨,也容易出现心理症状。胡教授介绍了一个真实的病案,曾经有一位做过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来到胡教授的诊室就诊,患者面无笑容,表情痛苦,自诉感觉支架在“叮当”作响,患者非常痛苦。对于这类患者,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应该给予理解和帮助。胡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除了看病情,还要看患者的心情,跟患者谈谈家庭生活,关注患者的睡眠、工作情况,发现患者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处理。

胡大一健康提示:名利可遇不可求,按照社会规律做事,保持平和心态。

冠状动脉支架放还是不放

对于许多冠心病患者关心的支架使用指征的问题,记者咨询了胡大一教授。胡教授表示心脏支架是一项先进技术,但是好技术使用得当才对病人好,好技术使用不当或使用过度则是危害。

哪些是该做的呢?首先最应该做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支架也是目前治疗急性心梗最佳的技术,如果能快速地在心肌梗死病人出现血栓之前在血管中放入支架、开通血管,是目前挽救生命,挽救心肌的最佳治疗措施,治疗效果超过溶栓药物。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是安放冠脉支架最明确指征,是最有价值的情报。其次是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如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如近期发生、恶化加重等,尤其伴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支架也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它不需要像心肌梗死那样达到分秒必争的程度。因此,这很容易造成支架的过度或不当使用,这类患者使用支架前应经过慎之又慎的评估,因为不必要地植入冠脉支架将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哪些是不该做的?第一类是部分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他们使用支架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对于大部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不会延长生存时间。如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控制非常稳定,他们的最佳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若否,通过运动检查及造影结果选择搭桥或介入治疗,并不都需要支架。因为支架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来说并不能延长寿命。稳定型心绞痛是稳态,因为斑块的破裂才出现血栓。支架只有破坏斑块才能扩开血管,所以支架是一个破坏稳态的措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做完支架后一定要使用“双抗治疗”(即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就是因为它破坏了斑块,有致血栓风险。而药物支架因为更长期的应用,使支架不能和血管壁紧密贴合,也存在长期风险。还有少数支架存在支架断裂的可能,同样能导致血栓形成。所以何苦用支架破坏一个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的稳态?第二类是在健康筛查中,无症状的患者在体检中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临界值,达到50% ~60%,特别是70%时,应不应该安放支架?现在有个很坏的现象,就是狭窄程度达到70%就要安支架,如果不安支架随时就可能猝死就可能心肌梗死。这是错误且片面的,如果患者症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评估,如果有丰富的侧支循环代偿就应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胡大一健康提示:有了症状才治病已经是过时的观念,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风险。

胡大一的“健康三字经”

管住嘴迈开腿

零吸烟多喝水

好心态莫贪杯

睡眠足别过累

乐助人心灵美

家和睦寿百岁

上一篇: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学硕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