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10 09:40:08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的心理障碍及心理需求。方法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心理治疗计划。结果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恐惧感97.5%,焦虑感94%,悲观失望50%,害怕手术中疼痛22.5%,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25%。156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能够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耳鼻咽喉科;手术;心理护理

ClinicalanalysisofpreoperativepsychologicalnursingforsenilepatientsindepartmentofENT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entalhealthstateofpreoperativesenilepatientsofENT.MethodsThepreoperativementalhealthstateof160senilepatientswereevaluatedandpsychologicalnursingwasperformed.ResultsAmongthesesenilepatients,theoccurencerateofpreoprativefear,anxiety,depression,fearofoperationpainandtoomuchrequiringfordoctorswas97.55%,94%,50%,22.5%and25%respectively.156casesacceptingpsychologicalnursingwereoperatedsuccessfully.ConclusionPsychologicalnursinghaveactivepromotionforthosesenilepatientswhowouldacceptENToperation.

【Keywords】senilepatient;ENToperation;psychologicalnursing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我院1998年5月~2004年5月对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针对需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咨询,使老年患者在术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及预后均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该组病例术前心理调查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160例,男144例,女16例,年龄60~92岁,平均76岁。疾病种类:喉癌176例,鼻窦恶性肿瘤12例,中耳癌20例,鼻息肉52例。160例手术前全部做了临床及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1.2方法首先对本组老年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1],即:对患者术前恐惧感、焦虑感、悲观失望、害怕术中疼痛、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等5项分别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各种解决方案,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根据病种的不同,我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案,以进行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如喉癌的心理护理要点、鼻窦恶性肿瘤的心理护理要点以及鼻息肉的心理护理要点等。

2结果

160例耳鼻咽喉科老年患者手术前全部实施了心理护理及咨询,其中156例积极配合,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2例喉癌患者因恐惧手术治疗,心理护理治疗无效。1例鼻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抑郁反应。

我们根据心理治疗计划对恐惧感、焦虑感、悲观失望、害怕术中疼痛、对医护理人员过度要求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出160例老年患者耳鼻咽喉手术前的心理反应,结果见表1。

表1术前心理反应情况

3讨论

老年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由于老年人自身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而这种生理效率的失常对老年人生理上、社会上以及心理上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2]。老年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近几年才被人们所重视。

3.1耳鼻咽喉手术老年患者的心理评估与分析

3.1.1恐惧原因之一是对耳鼻咽喉手术缺乏认识。耳鼻咽喉部位的恶性肿瘤,在需要手术治疗时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病变部位的功能及面部美观,例如:喉切除术后发音问题、喉带管问题;咽喉肿瘤切除后吃饭、说话问题;鼻部手术后面部畸形等,多数老年患者对这些问题缺乏认识。这与老年患者的个性特点、生存环境、家庭背景、经济状况都有直接的关系。本组156例患者(占97.5%)恐惧手术,其比例之高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

3.1.2焦虑老年患者对手术没有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怕手术后影响日后的生活、顾虑手术效果不好、怕有生命危险而心情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越接近手术日期焦虑越严重。国外学者对100例手术病人心理调查发现[3],76%的患者术前有严重的心理不安、焦躁反应,而本组高达94%的患者术前有焦虑感,这种负性情绪对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疾病的转归都是不利的。

3.1.3悲观失望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有失落、被人忽视的感觉。如果老年人一旦患上恶性肿瘤,想到自己极可能将是一个废人,是别人的负担,因此对待疾病的态度表现为极度焦躁易怒,或者是沉默不语,情绪极度消沉,甚至有些病人产生抵触、放弃生命念头。本组有80例(占50%)患者有此心理反应。

3.1.4害怕术中疼痛本组有40例(22.5%)术前害怕手术中疼痛难忍。这与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行为反应和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上海某医院调查83名老年内科病人,其中40例十分害怕手术,占54.2%[4]。

3.1.5对医护人员过度要求本组40例(25%)老年患者因对年轻的医生、护士缺乏信任、安全感而合作欠佳。老年患者渴望高明年长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关注主刀医生的职称、年龄、手术水平等。对在年轻医生、护士的治疗和照顾下,很不甘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2耳鼻咽喉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根据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我们首先针对所患病症的顾虑及需求,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内容包括[5]:手术会影响哪些功能,能否预防及治疗;手术治疗的优点及要点;术后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等,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准备。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在术前、中、后都要做到耐心解释,并且言行要稳妥,操作熟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随时给予咨询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6]。同时,分析心理病症的难点要点,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关爱老人,增加老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安全感,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本组160例,2例心理护理失败,其中一例男性患者,63岁,早期即确诊为喉癌,曾经住院准备手术,但该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害怕手术、担心手术后不能说话,心情紧张、抑郁自我观点顽固,故多次推诿手术,结果当肿瘤增大、影响说话时,才觉得应该手术了,可是由于延误了手术时机,而过早结束了生命。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要尊敬、关爱老年患者;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不利想法及方式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指出;给予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使老年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205-207.

2刘安彦.心理学.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98,93-94.

3LehrerS.Lifechangeandgastriccancer.PsychosomaticMedicine,1980,42(5):499-501.

4徐俊冕.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5-145.

5王长虹,丛书.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2

【摘要】目的:探讨与老年住院患者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以促进老年住院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的512例老年患者,分析其自身情况、疾病特点以及其慢性并发症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沟通交流。结果:512例患者未发生护患纠纷均康复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100%。结论: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特点,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患沟通;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在我院老年患者约占住院患者总数的50%以上。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对疾病的表现上有其特殊性,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其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记忆力逐渐减低,部分老年人以我为中心、性格孤辟、倔强、抑郁、多疑、焦虑,因此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 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种信息传递,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通过沟通可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患者需求,并获得患者的其他信息,使患者的要求得到满足,改变其负性心理与行为,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沟通可改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1] 下面谈谈与老年住院患者沟通的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老年病康复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老年住院患者512例,其中男性341例,女性171例,年龄60~87岁,平均73.5岁。文化程度大学25人,大专48人,中专87人,中学197人,小学109人,文盲46人。疾病类型冠心病145例,高血压病171例,糖尿病16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19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02例,生活不能自理者13例。

2护患沟通的意义

2.1护患沟通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做为病人的直接护理者,要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时准确的各项治疗措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解答患者疑问、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咨询等。通过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重视,减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对护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促进疾病全面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2 护患沟通有利于收集患者资料: 护患沟通可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是收集患者资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需求,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2.3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由于我们面对的护理对象是老年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多数患者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残疾,很多护理工作都需要患者密切配合,而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2],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取得患者的满意和信任,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保障护理工作顺利的进行。

3护患沟通的方式

3.1入院时沟通:入院时当班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区情况、医保类别、疾病情况、患者经济状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给患者安排合适的床位,立即通知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3.2 入院后沟通:入院后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做好患者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同室病友等,以缓解患者和家属的陌生感,避免患者紧张情绪;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现病史、过敏史、家庭经济状况、对疾病的了解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做好入院评估;做好专科指导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3.3 住院期间沟通:住院期间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变化、相关检查的目的、检查前后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等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陪同并指导其做各种辅助检查,使患者入院后放心安心;有创检查治疗、使用超医保范围之外的检查和药物时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在用。告知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请及与责任护士或护士长交谈,目的是为解决患者的问题,避免纠纷[3]。

3.4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沟通出院医嘱、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4]。

出院指导包括疾病康复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定时监测血糖、血压以及是否定期复诊等内容。出院指导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深了护患关系。

4护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4.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操作技能: 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知识的内涵。学习人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塑造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精湛的专业技术是维系护患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护理技术缺憾时的重要手段。

4.2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需要: 沟通前护士必须熟悉患者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和患者沟通时护士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语言进行沟通,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详细询问仔细观察患者的语言、行为,捕捉有用的信息,了解患者的需求。只有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护理活动,才能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

4.3礼貌待人,尊重老年患者:在与老年患者的交谈时,首先了解患者离退休前的职业、性格、喜好、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尽量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与文化层次较高、有医学知识、对疾病了解较多的患者沟通时,可以适当使用医学术语,言简意赅;与文化层次较低、医学知识较少的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沟通时,则语言要通俗易懂,细致入微。交谈时视其为长辈,根据性别、年龄给患者一个恰当亲切的称呼,使用礼貌性语言,使患者心情愉快、自尊心得到满足;使用安慰性语言,关心患者病痛;使用解释性语言,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5]。

4.4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患者的谈话:由于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需求与其他年龄的患者不同,自尊心极强,在与老年患者交流时,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温顺、以热情友善的目光正视患者,耐心倾听切不可打断老人的谈话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患者叙述遇到的困难、问题、情绪激动或身体不适时,护士要用眼神、点头、肯定及鼓励、安慰的语言表示对老人谈话的理解。倾听的过程是了解患者的问题、感受、需求的过程,护士用和蔼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护理去换取老人信任。使他们愿与我们接近、沟通,为进一步治疗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5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和态度: 和老年患者沟通时尽量用询问、建议和商量的语气,尽可能使老人感到亲切,消除老人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在回答与病情有关的问题时,在不违反医疗制度的情况下,适当给予通俗的解释,使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护理操作是护患沟通的最佳时机,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态度指导患者如何配合,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操作时的不适,操作后询问患者的感觉和交待注意事项并对其配合表示感谢。治疗过程中要经常巡回病房,随时和患者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或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4.6 密切观察,随时把握沟通时机: 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彼此感受也最多。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将治疗目的、治疗效果、护理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同时要把握每次与患者沟通的时间,沟通可以在入院宣教、床头交接班、晨晚间护理、打针输液、发药、健康指导、预防咨询等基础护理时进行,也可在做完治疗后下午相对较闲时以拉家常的形式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

5结论

通过详细了解老年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特点,从患者的健康需求出发,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有效沟通, 512例患者未发生护患纠纷均康复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100%。有效的护患沟通促进了疾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杜绝了护患纠纷。

6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也发生了变革。转变护理观念,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士是病人的直接护理者、健康教育者、病人的管理者,其工作性质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舒适安全的诊治环境尤为重要,而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就是有效的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和服务的方式,是护理工作的一种专业技能。是护士进行护理活动基本要求,它与护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老年病科护士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加强人际交流的学习,掌握了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方法和技巧,通过对不同老年患者职业、性格、喜好、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支持、心理社会因素、疾病情况等多方面的正确评估,了解患者的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使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康复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等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护士的信任度明显增加,提高了老年患者的依从性,使他们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促进了疾病康复,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杜绝了护患纠纷。参考文献

[1] 褚旭霞,倪爱珍.营造良好就医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同济大学学报(医学报),2007,28(增刊).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席淑华,周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534.

[4] 崔隽,于洪.从心理学角度谈医患沟通技巧[J].包头医学,2007,31(1):21-22.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肺心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89-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给予临床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临床用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给予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关于肺心病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肺心病,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在61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3±2.1岁,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4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7例、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8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治疗及护理的31例患者作为对比组,两组基础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观察组3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措施,以及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睡眠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等舒适护理措施。对比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

3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经上述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3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护理有效率为96.77%,1例患者死亡,其原因为患者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现象;对比组26例好转出院,护理有效率为83.87%,5例肺部感染死亡;具体情况如下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愉快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程度的有效护理方法[1],其特点为整体化、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等[2]。肺心病患者由于病情因素,常导致其咳嗽、气促、咳痰、头痛、恶心、腹胀等临床表现,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均造成一定痛苦,临床研究表明,使用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3]。

舒适护理具体内容: ①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护。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监察与生命体征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治疗;②护理。指导患者行半坐位或坐位,并使用床垫、海绵垫或枕头支撑患者头部、臀部或双上肢等部位,使患者保持在相对放松状态下,增加患者身体舒适感;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通风,并定期进行空气及地面消毒,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休息环境,并保持温度在22至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55至65度之间;④呼吸道护理。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呼吸道中将出现浓缩痰液,因此导致患者降低排痰功能,使其呼吸道通气量降低,加重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现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排痰指导措施,告知患者多饮水,并将痰液湿化,轻拍背部或进行变化协助其排痰,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或排痰机辅助排痰,患者病情严重可给与吸氧,湿化瓶温度应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其目的在于避免患者由于吸入长时间的未经加温氧气而引起的支气管分泌物粘稠、痰液排出困难等现象;⑤口腔护理。肺心病患者由于临床治疗所需,将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提高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常刷牙,每日两次为宜,若患者无法自行完成刷牙可对其进行辅助措施,保持口腔卫生;⑥皮肤护理。使患者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并对其受压部位给予海绵垫高,海绵厚度为10厘米左右,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勤翻身,在翻身时应注意动作较轻柔,避免拖拉退拽等动作,若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破坏,应定期更换敷料;⑦睡眠护理。睡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具体措施为睡前饮用热牛奶、使用温水泡脚、进行按摩等,患者入睡前应尽量减少可引起兴奋的话题或动作;⑧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给与适当关心及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对其治疗进行积极配合,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⑨饮食护理。患者饮食应以营养丰富为主,食物中应含有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且食物易消化,应遵循少食多餐为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发生心衰情况应避免食用肉类食物,其原因在于肉类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以及胆固醇,若吸入血液将使其粘稠度增加,发生或加重患者心律失常情况,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李素云. 312例老年肺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6(8):1161-1163.

[2] 魏天星. 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 上海护理,2011,5(1): 63-65.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 老年病人 人文管理 护患纠纷 防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1

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中明确了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益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要求,为患者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依据,强调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患者都是保护其合法权益。在护理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说话、做事不严谨,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操作前未履行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不尊重病人的权利,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等,体现出护士在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

护士业务能力欠缺,病人及其家属对操作技术不满意:老年病人动、静脉硬化,而且多次穿刺引起血管完整性改变,建立静脉通道困难,而护士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再穿刺过程中未能一次成功,在操作过程中护士的沟通不够引起病人及其家属对操作技术不满意,使护患关系紧张,从而导致纠纷的发容易引生(41%)。

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态度不满意:老年病科患者年龄偏大,感觉器官功能下降,一些护士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换位思考,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表现为服务态度冷漠、语言简单生硬,不能耐心解释回答患者的疑问,从而被投诉(24%)。

护士责任心不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

防范措施

抓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自身素质;营造人本氛围,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每周护士例会的时间和每天晨会交接班时间,组织科内护士认真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有关的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护理纠纷[1]。

落实规章制度,严格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要求每名护士加强责任心,增强慎独精神,按照医院下发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和核心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重视护患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利,履行告知义务: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护士只有履行好义务,才能维护好患者权利,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建立畅通快捷的护患纠纷处理程序:凡发生护患纠纷者,护士长第一时间亲临现场,首先安抚患者及家属,然后详细调查事情经过[2]。护士长调查清楚后,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妥善安抚。

结 果

3年来通过对老年病科护士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法制观念,护理质量不断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见表1。

讨 论

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思想上一定要加强护患纠纷防范意识,这样,才能教育和带领护士共同做好护患纠纷防范工作;②要重视细节管理,从小事看起,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预防护患纠纷;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预见能力,高瞻远瞩,顾全大局;④护士长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深入病房,尽早发现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

1 汪丽芳,王慧英,等.干部病房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护理管理杂志,2007,2(7):52-53.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 老年患者;烧伤;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1-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老年人口的数量明显增加,独居老人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为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伴有其他疾病等[1],老年人出现烧伤的概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较低,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效果较差,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现将2009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65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烧伤科收治的老年烧伤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65~81岁,平均(73.51±8.96)岁;烧伤面积:烧伤面积51%者3例;烧伤类型:热液烫伤55例,火焰烧伤19例,火药烧伤4例;并发症: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面积、烧伤类型、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根据医嘱合理补液:根据医嘱执行补液计划,准确计算每小时应输入液体量,使用输液泵限制每分钟的输液滴数,保证液体匀速进入患者体内,保证输液安全。(2)创面及皮肤护理:保护烧伤创面,防止创面感染,防止受压,为患者定期翻身,防止压疮,及时更换敷料,避免衣服及被褥潮湿。(3)饮食护理:注意为患者补充营养,可先进食少量流质饮食,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粗纤维食物,食物应细、碎、易于消化,口唇部皮肤及黏膜有损伤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法,鼻饲液的温度保持在39~40℃,匀速灌注,保证营养的供给,灌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胃肠道反应[3]。(4)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对伴有吸入性肺损伤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同时加强护理,保证室内合适的温度及湿度。(5)密切观察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监测休克患者24 h的尿量,详细记录液体的出入量,细心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少尿甚至无尿等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抢救药物[4]。(6)注意保暖:老年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大量的热量随着创面的水分蒸发,不利于患者保持体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加重病情。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气管切开后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来到陌生的环境治疗,创面的剧烈疼痛等,会令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安慰和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尊重患者的需求,利于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烧伤后来自生活、工作、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5]。

1.3 评价标准

出院时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在出院时护理人员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53.8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9.7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CL-90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称之为烧伤,根据烧伤原因可以分为电烧伤、化学品烧伤、辐射烧伤和烫伤。老年烧伤患者的治疗较为困难,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伴发的基础疾病较多,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防止循环血量超过正常水平,加重心脏的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6]。由于老年烧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恢复较慢,若不进行功能锻炼,容易致残[7]。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功能丧失。在出院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8]。在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患者在陌生环境中有温馨的感觉,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应掌握技巧,由于老年人的听力及适应能力均下降,护理人员应大声回答患者的问题,耐心细致的讲解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情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53.8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9.7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患者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老年烧伤患者的体质较虚弱,病情较重,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心理,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晋红.老年烧伤患者手术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92-893.

[2] 唐洪钦,朱海舰,杜小玉,等. 老年烧伤患者高热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海军医学杂志,2010,31(1):82-83.

[3] 和淑云.46例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5):623-624.

[4] 傅冬梅,林玉丹,沈秋凤. 1例老年烧伤患者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休克期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126-128.

[5] 邓晖.ICU烧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针对性护理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77-78.

[6] 武素萍.老年烧伤患者76例心率增快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900-901.

[7] 武素萍,老年烧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32-133.

[8] 周万芳,王欣.老年烧伤护理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2-53.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不断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正确分析是实施有效心理护理的基本前提。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做好基础护理,还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如情绪不稳、紧张焦虑、敏感多疑、孤独寂寞和恐惧心理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取得老年患者的积极配合,使治疗能顺利进行。通过对669例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752例,对其中669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其中男423例,女246例,年龄62~84岁,平均71岁。

1.2  护理方法:护士利用护理、治疗等一切机会,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与指导。

2 结果

    对669例老年患者经护士的有效耐心的护理,均能积极配合治疗。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3.1.2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前5 d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3.1.3 敏感多疑:老年患者自以为“风烛残年”,人生的路他们已迈到了最后,特别是体力及精力明显衰退,做事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久之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以致于敏感多疑,总以为自己是多余之人,是家人的负担。从而喜欢看笑脸,喜欢被晚辈及护理人员称赞,一句话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可以引起伤感。

3.1.4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3.1.5 恐惧心理:主要见于慢性病病情加重或癌症患者,认为病入膏肓,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3.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7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

结果:82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有明显优势(P

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心理状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5-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老年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位,占其住院人数的20%以上[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不典型,反复住院率高,病程长,老年患者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信心,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2]。所以本文就我院81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修订本》,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40.7±6.2)岁;平均住院时间(25.2±1.7);平均文化程度(5.26±3.54)年。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8-66岁,平均年龄(43.6±5.7)岁;平均住院时间(26.2±1.3);平均文化程度(4.78±3.54)年。

1.2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变化、住院时间、疗效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无胸闷、头昏症状;好转: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在活动时有头昏或胸闷表现;无效: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均无明显好转,有明显自觉胸闷、心慌、头昏症状。

1.4护理方法。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忧郁型患者,以疏导治疗为主,得到患者亲属的配合,加上安抚,态度温和地向患者解释治疗护理的好处与目的,并且对于患者的心声耐心倾听,从而缓解患者的忧郁心理;针对悲观型患者,由于该类患者说话少、自我封闭,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所以与其交谈时,要保持轻松的气氛并且热情,尊重患者的心里感受,向患者进行乐观的解释病情,使其减少担心缓解疑虑,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针对疑虑型患者,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积极暗示和鼓励患者,并且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主动介绍已治愈的病例,缓解该类患者的消极情绪;针对焦虑型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以鼓励为主,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对其心情加以理解,有足够耐心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向患者反馈好的治疗效果,消除该类患者的焦虑心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在P

2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受肥胖、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与患者的年龄、职业、疾病状况、身体素质、社会经济因素等相关,甚至有研究发现,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3]。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4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高达95.23%(40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33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

[2]刘倩云.老年心血管疾病80例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109-110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方法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状况、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1.2 老年人平素性格固执,病后更是坚持己见,不愿听命于他人,甚至毅然拒绝治疗和护理,常会鄙薄青年医生和护士。因此,对于年轻护士来说,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难度更大。

1.3 恐惧心理 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2]。

1.4 沮丧和抗药心理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5 忧郁心理 忧郁症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病房老年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1.6 虚荣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曾身居要位,退休后心理脆弱,易产生虚荣心理,如不愿呼其名,喜欢别人恭维顺从,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及赞扬等[2]。

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 器官功能减退 如耳聋、眼花、失眠、健忘等,都给心理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2 行动迟缓 老年人腿脚不便,反应迟钝,对治疗护理不能很好地配合。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安慰、劝解法 对抑郁心理的老年患者,应对其多加安慰和劝慰,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并做好家属工作,让子女多加陪伴[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音乐、戏曲等方式调节患者情绪。护士还可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患者,鼓励动作,眼神,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关心患者的疾苦,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鼓励、赞扬法 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应学会自理生活,指导进行康复锻炼等,以利于回归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3.3 说明、诱导法 对恐惧心理的老年患者,说明和诱导可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平稳度过急性期。帮助老年患者适应患者角色,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向老年患者讲述各示范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适当发泄法等。

3.4 举例、比较法 对恐惧、沮丧和抗药心理的老年患者,应用举例法、比较法,效果较好。

3.4.1 横向比较法 即与相同患者比较法。适用于疾病急性期。例如,有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因持续胸骨后疼痛不能缓解,患者极度烦躁不安,并拒绝治疗和护理。通过举例法,介绍成功患者及患者配合治疗的做法,该患者情绪很快稳定下来[4]。

3.4.2 纵向比较法 即与自身住院初期比较法。适合于疾病恢复期。如一位“风心”患者,住院初期心衰Ⅲ,经过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患者要求出院。主管医生认为需继续巩固治疗,患者即拒绝治疗和护理。通过与自身住院初期相比较,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主动配合治疗,直到出院。

3.5 调整环境法 对老年患者来说,调床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疾病的阶段不同和入院时床位空缺情况不同,住院期间需调床,目的是为了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老年患者保持与社会的接触,通过看电视、报纸等方式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从社会,家庭中寻找生活动力[5]。护士可以介绍同病室,同病区的老年患者相互认识,一起聊天,下棋等,寻找相同的兴趣爱好,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能适应医院生活,使精神心理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

4 体会

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有其特殊性,心理护理因人而异。并注意提高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艳梅,高怡芳 老年病人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科护理,2009, 7(5).

[2] 史翔风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2010,7(18).

[3] 孔惠敏老年病人家庭护理对策. 青岛医药卫生,2010, 42(5).

[4] 付小静 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体会.科学之友,2010,(2).

上一篇: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老年饮食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