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前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3:33:27

酒店前台工作经验总结

酒店前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旅游业与酒店管理、发展的关系

旅游往往都要离开原住地一段比较长的距离,住宿是必须考虑的一个行程规划,怎样住、住的感觉体验如何等都和旅游地酒店服务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酒店住宿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服务,深刻的影响着一地旅游的发展水平。反过来,旅游业对于酒店行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酒店,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就是住宿休息,旅游业带来的游客量多必然促进酒店入住率。所以酒店业与旅游业虽然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是存在着大量的交织,相互影响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人才构成不合理

从目前从事旅游酒店管理的人才比例来看,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占到2%,本科学历的占到20%左右,而78%的是专科、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严重偏小,而目前我国的中转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含水量又很重,所以可以说当前的旅游酒店管理人才结构不仅缺乏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连基本合格人才都很匮乏。

(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通过查阅一些高校里面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程的设置已经跟不上现在日益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情况和酒店发展速度。酒店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一日千里,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不断的传入国内,度假式酒店、主题型酒店等以享受生活为目标追求的酒店成为了现在酒店行业的新潮,而一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仍然还在停留于传统的住宿条件的改善方面,显得陈旧过时。除此之外,在基础专业课程上,因为酒店管理专业涉及的其它学科专业多,于是就不顾学校专业师资力量,胡乱开设专业,显得“面面俱到”,最后学生什么都如蜻蜓点水一样有一点印象就飘过,根本没有学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知识,浪费了学习的宝贵时间。并且许多课程交叉性强,多次重复的学习同一个知识理论,也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例如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在《酒店学》、《酒店资源学》、《酒店规划与开发》等多门课程中作为重要内容被讲述,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同样在《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经济学》、《酒店规划与开发》等课程中提及。由于课程目标不同,任课老师不同,同一内容被多次讲解存在利弊,益处在于可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但内容的重叠亦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脱节大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没有切身的长期实习,只靠学校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完全不能满足专业学习要求的。瑞士洛桑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与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模式是学生理论学习6个月,紧接着就到相关旅游类酒店实习6个月,并且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要坚持3年到4年的时间,这样就遵循着一条理论学习―实践―发现问题―理论补充学习―再实践―理论学习与总结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对专业课程理论额消化与理解,不断强化自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与经验提升。反观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基本都是一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个学年到社会酒店进行实习,且实习酒店也是参差不齐,做的实践工作有很多也只是前台招待,根本难以涉及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学习与实践模式,根本没时间给学生来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再学习吸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三、提升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

所谓名师出高徒,专业学习中教师的地位与角色是不可以忽视,没有强大的师资就难有出色的学生。大专院校里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许多往往只是学历达到进入高校的门槛,而根本没有从事过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这样的教师进行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里面在聘请专业教师时候,应该侧重聘请酒店管理高层人士,这些人士往往都是在酒店管理工作中进行过大量经验总结的人,其学历出生也并非低,因此相信高校选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既注重学历有看重实际的高端酒店管理经验,这样对于教学将大有裨益。

(二)课程设置作出合理调整

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科学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当下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许多课程跟不上时展节奏的问题,并且重复交叉多,因此应该根据酒店管理当下发展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四、结语

旅游与酒店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国家去产能化步伐实施的加快,服务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拉动力。相应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酒店前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应用韩语;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228-02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也是学生掌握必要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

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韩资企业、涉韩旅游企业、对韩贸易公司等企业的一线和基层管理岗位,培养具备从事韩语专业领域工作的韩语语言应用能力,并具备涉外企业、旅游、酒店、对外贸易中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用韩语专业的学生涉及的岗位群较多,可以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施展才华、发挥所长,例如导游、翻译、营销、管理、文秘等。不同的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需要的综合型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实训教学是关键。对于应用韩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不管是校内实训、校外实训还是校外顶岗实习,都是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保证。

二、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在探索适合应用韩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但从实际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语言类实训基地资源匮乏,校企合作较难开展,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模式。实训教学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训项目形式单一,资源较少。部分实训项目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实训目标不够明确,核心技能的训练也不够突出。实训教材的缺乏导致了实训教学的滞后。市面上针对应用韩语专业实训教学的教材和资源较少,大多数都是依靠教师的经验总结而来的自编实训手册,随意性大,科学性、系统性不强。

2.“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教师都是学韩语出身,旅游、商务、外贸、计算机等知识不过硬,没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担负起实训教学指导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实训效果。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强。许多高职院校对语言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不够,形式也较为单一。应用韩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停留在语音实训室建设,很难营造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的实训环境,导致了许多实训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由于企业与工厂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与标准不同,无法大规模地接收实习生,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大多没有建立真正长期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人数分散,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韩语专业实训平台的构建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应用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即培养具备从事韩语专业领域工作的韩语语言应用能力,并具备涉外企业、旅游、酒店、对外贸易中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构筑具有专业与区域特色的“四室・一村”多元化实训教学平台,“四室”即多媒体教室、语言训练室、文化体验室和专业工作室的四组合教学运行载体,“一村”即以朝鲜族民俗村体验暨生活口语交流表达训练为特色,实现基于韩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韩语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四室・一村”载体的组合与融合,实现学生韩语语言知识、韩语语言应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以及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的全面培养。“四室・一村”实训平台打破传统韩国语教学一味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载体充分开放,让学生从知识习得、活动竞赛、社会实践到企业实习,在空间时间上实现语言学习无处不在,语言能力充分获得。

(一)基于“四室”的校内实训平台构建

在多媒体教室实训,结合基础韩语等知识性、逻辑性的课程讲授,夯实学生的韩语语言基础。由专业教师设计各种各样的课堂小组活动、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实训。同时,针对各职业方向对学生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训方式,以达到锻炼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要求。开设了如下实训项目:模拟韩语导游实训、模拟韩语前台接待实训、韩文办公软件实训等,实训项目在校内导游模拟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进行,并请来了企业专家代表与本专业教师共同指导。

在语言训练室实训,结合韩语听力、韩语口语、韩语视听说等交际性、发散性课程讲授,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反复训练,强化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语音室配备语音分析设备,精确分析语言学习者的发音问题,强化语音和听力训练效果。外语电台实训室安装高频无线外语发射台,让学生收听韩国的新闻、文化以及韩语教学等节目,实时进行韩语语言训练,扩大语言学习信息量,掌握标准韩国语的交流与沟通技巧。

上一篇:针灸推拿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吉他社团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