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舆情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23 15:36:39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1

 

 

拒绝校园霸凌心得1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有勒索钱物,还有辱骂殴打,更有脱衣扇耳,暴力程度令人震惊,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关注,

   针对该问题,基层干部群众提出多项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处理。而实际处罚很少,力度也不够,有的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此现象产生震慑。因此,需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强化舆论宣传,设立“反校园欺凌宣传周”。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披露欺凌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引起家长、老师对教育欺凌事件的重视。同时,通过设立“反校园欺凌宣传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

   家庭、学校、社区及公安加强协作。家长要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孩子要遵纪守法,违反法纪要承担责任。落实学校分管副校长职责,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校规校纪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作用。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校园范围内应普遍安装监控摄像头,不留死角。学校应和家长、社区、公安等共同成立反校园欺凌小组,专门负责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畅通学生申诉渠道。

   净化影视、游戏及网络空间。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影视、游戏及网络中的暴力、欺凌、色情等内容的审查管理,减少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先进典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

拒绝校园霸凌心得2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校园暴力》,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

   《校园暴力》讲述的是一位叫祥翔男孩的故事。一天,妈妈叫祥祥出来吃饭,叫了半天,却没有看见他出来,走进房间,发现祥祥昏倒在地上。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祥祥是因为暴饮暴食才昏倒的。”妈妈觉得很奇怪,在妈妈一直追问下,苏醒后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说出了自己遭到敲诈的真相。原来祥祥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敲诈,每天都要给他们钱,,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每次祥祥给他们钱后,回到家就猛吃东西,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才造成今天的后果。

   同学们,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你们会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我可以抓住一切机会,撒腿就跑”。假如跑不掉呢,难道像祥祥那样,乖乖的把钱奉上吗?有的同学说:“我和他们拼了,就是不给他们钱。”这样一来,可能自己的生命安全就要受到威胁了。有的同学又说:“告诉爸爸,让爸爸狠狠地揍他们一顿!”……。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才是最可取的呢?我觉得最正确的做法是,当遭到第一次敲诈时,假装妥协,把钱给他们,记住他们的相貌,佩戴的校徽,然后告诉班主任或家长,甚至可以告诉警察叔叔,让他们保护自己!

   我们一定要牢记祥祥的教训,要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长!

拒绝校园霸凌心得3

   想要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在实际生活中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其次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重要的。对于行为习惯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第二,我们要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第三,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小节的不文明是一种耻辱。个人,无论在国门内外都是国家重要的形象窗口。国人理当从此时此刻开始多一点自律,多一点礼让,多一点知识,多一点理想,共同塑造优雅文明的社会环境,从而成为和谐大气的中国形象的坚固基石。

   团队精神是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平常教育中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再次,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青少年教育中适当让之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使每个青少年用教高标准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在争第一中,要用正当的手段,要有正确的心态,各种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相信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因此,我们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2

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学校管理整治年”启动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及全市“学校管理整治年”启动大会精神,分析研究全县学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部署安排全县“学校管理整治年”活动,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心系未来,砥砺前行,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奋力开创合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刚才,县校安委会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了责任书,教科局*局长宣读了《***开展“学校管理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8所学校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目的就是为了细化任务,靠实责任,在全县树立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长效机制。随后,何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提高认识,直面问题,切实增强抓好学校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学校管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坚强保障。

一是上级有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提出了三个“着眼于”的重要论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深化办学体制、加强教育管理的根本遵循。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五个并重”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思路,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我们抓好学校管理,提升育人能力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期,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了教育工作,决定将2019年确定为全市“学校管理整治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学校(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庆阳市开展“学校管理整治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在本周一召开了启动大会,对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这是我们全面从严治校、加强学校管理的政策依据和重要支撑。

二是群众有呼声。近年来,我县县内及周边县区先后发生多起校园安全和学生欺凌事件,去年9月17日,发生在我县的乐蟠广场学生斗殴事件,以及发生在我市其他县区的“620”、“1214”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网民的造谣煽动,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还有被家长所诟病,群众意见较大的择校热、大班额、学生负担过重、在职教师办班补课、个别学校违规招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制度建设、安全防范、强化师德、加强家校联动等方面综合施策、源头治理,彻底整治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工作有差距。从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需进行整改:一是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对管理工作还是不重视,对当前学校管理特别是校园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措施不硬、力度不大、精细化程度不高,还有少数校长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退出了教学的前沿阵地,大而化之,当起了“甩手掌柜”,以致于工作被动,制度落实到了墙上,成效体现在了纸上。二是办学行为欠规范。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工作和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没有效果,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思想和行为偏差较大。尤其是部分基层小学、教学点存在不按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安排教学,把音体美课程都变通为作业课等现象。三是安全监管有漏洞。部分乡镇、部门、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认识还有差距、理解存在偏差,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对待,主要领导不亲自抓,思想上轻视,工作上拖拉,导致一些多次讲过、反复强调的问题屡禁不止。个别学校制定应急预案应付差事,照搬照抄,操作性不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应急预案,导致突发应急事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直至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处置事件最佳时机,给工作造成被动,损害了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四是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教师队伍内部还存在无能从教、无心从教、无德从教的现象,部分新上岗教师的学习意识不强,教学能力不高;部分老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职业倦怠,职称到手就等着歇岗、退岗;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在微信圈、微信群为培训机构做宣传,发牢骚,诋毁他人;有的教师还通过省长、市长热线和信箱恶意举报、无端反映,给整个教育系统造成了恶劣影响。五是齐抓共管力度有差距。一些学校内部齐抓共管不到位,周一我到职专调研,发现食堂卫生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惨不忍睹,对学生及其家长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此,职专要高度重视,即知即改,并对分管领导进行批评问责。其他学校扪心自问,有没有类似现象,会后要尽快督查,全面整改。一些乡镇不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乡村学校雨水、污水无处流、垃圾无处倒、师生无路走、活动无场所等问题,主要领导不过问、不解决,分管领导不上手,不汇报,导致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对教育工作支持力度不够,涉及校园周边乱搭滥建、堵塞交通等现象还未得到彻底整治,特别是文化东路、新民西路等处流动饮食摊点、无照无证经营的问题,会会讲、回回讲,常治常在,至今没有彻底整治到位。

对此,各乡镇、教科及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要把发生了的事件,反复检讨,认真总结,警钟长鸣;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件当成自己的事来看待,引以为戒;把小事件当成大事件来分析,举一反三;把隐患当成事故来看待,杜绝侥幸,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真正把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内植于心、外化于行,嵌入脑中、抓在手上。

二、紧盯问题,突出重点,扎实推动“学校管理整治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要紧盯事故的易发时段、隐患突出的重要领域、管理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全力打好校园安全攻坚战,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一)以“师德师风”为抓手,在转变队伍作风上下功夫。一要加强学校党团建设。教科局、团委、各学校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全面从严治校全过程,把党支部建到每一个学校,把团支部、少先队建到每一个班级,为党员空白学校选调党员教师,派驻党建指导员,全面推动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党团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党支部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师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爱党护党为党,践行“两个维护”。二要加强作风建设。教科局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把师德师风各项重点内容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选先评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基本条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中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坚持率先垂范,带头亲自抓,坚决杜绝走过场、搞形式。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县关于师德师风规定,积极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师德大讲堂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以“规范办学”为重点,在提升教育质量上下功夫。一要优化质量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规范管理的生命线。教科局要把抓教学质量提升作为主业,充分学习借鉴镇原、庆城等兄弟县区的先进做法,配强教研室、督导室工作力量,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课堂、直插现场的“两不两直”方式,进学校、进课堂,随机抽、随机听、当场评,公开晾晒“听课单、评课单、问题单”,并将检查结果与学校、教师考核挂钩,督促教学质量上台阶、上水平。一中、职专和各初中学校要紧盯高考、中考重点任务,立即进入冲刺奋战状态,抓紧备考工作,全力推动全县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二要加强师生管理。规范师生行为是本次“校园管理整治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教科局、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学全过程考勤考核制度,坚决整治教师不认真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不规范、批阅不认真、随意调课缺课,增加考试次数,命题偏难怪等问题,严肃查处教师私自离岗或雇人顶岗,迟到早退不按时上课,不履职尽责、参与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为,彻底肃清教师队伍不良风气。要严明校纪校规,落实学生在校封闭式、无缝化管理,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不全面,出现校园安全问题。对经常犯错误、屡教不改和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一定要登记在册、严加看管,并与家长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及时疏导、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要严格财务管理。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公证收费,自觉接受监督,严禁乱立项目乱收费。教科局要对各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严查严管,一旦发现此类违规现象,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惩处,绝不姑息,并对2018年发生的幼儿园乱收费问题进行“回头看”,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整改。四要强化日常管理。教科局、各学校要本着为师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围绕后勤管理不规范,食堂、宿舍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结合本次整治年活动开展,同校园安全、教学质量、师生管理一起管、一起抓,彻底整治到位。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提升学生素质上下功夫。一要在品德教育上加大力度。各学校要深入分析德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改进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二要在法治教育上加大力度。教科局、各学校进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聘任制度,督促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至少深入学校开展法治辅导、法治宣传、法治报告会3次以上。要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法律知识,知晓最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从小树立学法、懂法、敬法、守法意识。三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教科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为每个乡镇培训3-5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由各学区协调组织,通过走教等形式对辖区内小学和教学点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各学校要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家庭困难、有暴力倾向和留守、流动、残疾等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全面筛查,摸清思想动态,建立心理档案,经常性开展师生谈心谈话活动,实现包人保案制度,及时疏导、化解各类不良情绪和矛盾,确保不发生因心理问题、负面情绪而引发的涉校安全事件。

(四)以“校园安全”为底线,在创建平安校园上下功夫。一要抓好安全警示教育。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安全管理职责,通过安全教育课程、安全应急演练、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消防、交通、防溺水、防人身伤害等安全教育,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要在新闻媒体、家长QQ群、家长会等平台向师生、家长及社会宣传安全知识,做到安全教育全覆盖,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二要抓好安全体系建设。教科局、各学校要按照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体系建设,4月底前对校园、楼道、教室、校门等重点场所监控探头进行全面检查摸排,该维修的维修,该更换的更换,该增加的增加,坚决杜绝死角漏洞、带病运行。要严格落实进出校园审核、登记、准入制度,实行校门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物防、人防、技防全区域覆盖、全时段值守、全方位保障。三要抓好安全隐患整治。各部门、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度总结”的工作要求,从严从细开展校内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教科局要每月开展一次检查,校安委会牵头要在春、秋两季各组织开展一次由县级领导带队,安委会成员单位参与的全县学校安全拉网式大排查。对所有隐患,能整改的要立行立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督办单位,实行跟踪督办、逐项整改销号。四要抓好校园周边治理。教科、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和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对学校周边网吧、 餐饮门店、KTV等场所的管理和清理整顿力度,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对校门口占道停车、“五小”车辆接送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继续加大校园高峰值勤力量,确保重点地段、重要时段交通治安情况始终处于在控状态,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五)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在校园欺凌防治上下功夫。今年,省教育厅将组织开展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整治“回头看”。3月下旬,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还要再赴各县区督查学生欺凌防治整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要紧盯学生欺凌防治各项任务,全力抓好落实。一要集中摸排整治。各乡镇、公安部门要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深挖严查校园及周边涉黑涉恶犯罪线索,全面排查摸底校园欺凌、寻衅滋事、扰乱教育教学秩序、危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等破坏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黑恶势力行为,重点整治校园欺凌与暴力、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彻底清除和查处学生中的小帮派、小团伙和“校霸”,全面净化校园内外环境。二要建立长效机制。教科局督促各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尽快成立学生欺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教科局长主要责任人、校长第一责任人,分管德育(法治)教育副校长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工作方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普及防治学校欺凌知识和反欺凌技能。要积极组织校领导、教师、班干部、家长成立矛盾纠纷摸排队伍,随时摸排校内、校外苗头性事件,力争早发现、早解决,形成人人参与校园欺凌防治的工作局面。三要做好应急处置。教科局、各学校要尽快完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设立学生求助电话、举报信箱,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宣传部、公安局要积极配合教育系统做好预防处置工作,对发现的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准确研判、及时处理。同时,要强化舆论舆情引导,一旦发生舆情,要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在第一时间发声,切实抓好防源头、防谣言、防发酵、防误导工作,打消群众猜疑和顾虑。

三、强化担当,靠实责任,确保“学校管理整治年”各项措施切实落实到位

推进“学校管理整治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把责任落下去、工作实起来,通过一系列抓实、抓细、抓具体的举措,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有大提升,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

一要靠实责任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地位,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把本次“学校管理整治年”活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会后立即安排部署,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责任领导,细化任务目标,真正将各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活动有安排、有部署、有行动。教科局要把学校管理整治工作作为本年度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按照活动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抓好安排部署和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学校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尽快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3月15日前必须部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快速推进,做好接受省市督查的准备。

二要家校共管抓落实。各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接待日、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指导、帮助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认真履行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责任,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自觉发挥榜样作用,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特别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形成家校共管的强大育人合力。

三要强化督导抓落实。县教科局牵头,抽调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对各阶段学校管理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做好过程性指导,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学区、学校的责任督学,每周到定点学校至少督导检查1次,指导督促学校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四要严格考核抓落实。今年,县政府将把学校管理、校园安全、学生欺凌防治和规范办学行为纳入县对乡镇教育考核和学校教育目标责任管理的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分值比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教科局)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定期对落实“学校管理整治年”工作进行督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机制不健全的单位,将在全县进行通报。特别是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违法违规行为的,实行责任倒查,一岗双查,既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做到所有责任人员一个都不放过,绝不姑息迁就。

最后,今年是我县脱贫摘帽的收官之年。各乡镇、教科局、各学校要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免保教费,高中生免学杂费、书本费,中职生免学费、享受助学金等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确保不漏一生、不漏一项。要按照“一校一方案、一户一办法、一生一规划”的措施,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进一步查缺补漏,坚决不让一个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辍学。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3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高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职业院校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情况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寄宿制学校是否实现一人一床。

5.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采取措施保障今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12000元。

6.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二、校舍安全管理

7.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三、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

8.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9.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0.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

11.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保卫人员情况是否报县(区)教育、公安部门备案,是否建立完善门卫管理制度。学校是否设置围墙或其他实体屏障,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及学校大门外一定区域内是否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2.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学生预防溺水事故的宣传教育。是否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进行电器火灾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

13.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是否落实反恐怖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反恐防范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清缴恐怖音视频,完善反恐防范工作预案,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否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实验室全生产周期安全运行机制,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开展实验室重大危险源专项定期检查,开展实验室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实验室安全年度报告制度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4.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地各校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治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

15.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6.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和重点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非法出版物、网吧、娱乐场所、危险玩具销售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六、学生安全教育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4

一、督点内容

(一)开学条件保障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4.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中职学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5.后勤保障情况。校(园)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6.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存在经费截留问题。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三爱”(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三节”( 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校(园)食堂就餐环境。校(园)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10.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1.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校(园)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2.校(园)“三防”建设落实情况。校(园)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学校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3.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杜绝校(园)宿舍明火取暖现象。

14.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校(园)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

15.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16.校(园)周边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警校联动机制是否建立,校(园)周边公安机关高峰勤务、“护学岗”和群防群治机制是否健全,校(园)周边警务室民警是否经常到校沟通联系、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经常协调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排查整改,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17.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情况。是否利用开学初对中小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否突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教育重点,是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二、督查要求

(一)全面自查。2月27日至3月3日,教育部将派出专项督导组抽取我省1—2个市州进行实地督导,每个市州抽取学校不少于6所,督导学校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不同学段。各县市和各校(园)要全面梳理排查各项开学条件保障情况,建立问题清单,逐项及时解决,县市教体局、教育督导部门领导干部带队督导,重点是基础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农村偏远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困难。自查报告要涵盖重点内容涉及的5个方面17项工作情况,于2月24日前报送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州教体局,自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做法经验、困难问题和整改措施等。

(二)重点抽查。每个督查组由3至4人组成,必须深入6至10所学校开展督查,做到村小、中心完小、九年制、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全覆盖,根据各学段特点确定督点;每个县市须查1至2所幼儿园。

(三)加强反馈。各督查组要按照督查方案要求,深入校(园),及时纠正违纪违法行为,对违规办学、违规收费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告知校(园)和县市教育和体育局,责令及时排除。督查结束后,要向学校和县市教体局进行情况反馈,推介典型经验,找出问题,各督查小组于3月3日前将督查书面材料交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汇总。联系人:朱x ,电话:xx,电子邮箱:xx

三、人员安排

3个督查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督查组

组 长:吴xx

成 员:罗xx 朱xx

督查单位:xx县 xx县 xx县

第二督查组

组 长:王xx

成 员:何xx

督查单位:xx市 xx县 xx县 州直学校

第三督查组

组 长:向xx

成 员:朱xx

督查单位:xx县 xx县 xx民中 州民族实验小学

xx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5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以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为主线,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主题,加大教育和防范工作力度,确保校园安全。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本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原则,制定本园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三、活动时间

2019年6月1日—30日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幼儿园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组长与各成员都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并将此次“安全生产月”工作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凡是安全工作出现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全面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利用各类宣传载体,重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微信、LED屏等媒介,播放校园安全知识、悬挂安全宣传标语,向社会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宣传网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安全生产月动员大会、读一本安全科普书、画一幅安全画、上一堂安全课、走一趟安全体验之旅、办一次安全流动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全面加强我园的安全文化建设,全方位提高师生安全方案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园幼儿观看有关安全警示教育片、安全教育展,举行安全教育大讨论,尤其是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品中毒、防雷击、防电、防火、防汛、防台风、防拐骗、防踩踏、防校园欺凌等方面进行重点剖析,引导幼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学习采取相关措施,学会保护自己,防范事故的发生。

(四)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要求,深入开展幼儿园“三防”及室内和,对园内安全及园周边安全每天进行检查,针对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周边安全等隐患排查与治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上报整改,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切实保障全园师生的安全。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此次“安全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宣传,务求实效。紧紧围绕此次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安全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班级、进宿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总结经验,推动工作。我园安排专人专项负责,每日督查,跟踪掌握幼儿园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情况,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和信息交流,于活动结束后及时上报相关资料。

中心幼儿园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介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扩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媒体不仅具备强大的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而且极大地赋予了人们的话语表达权,从根本上重塑了社会的舆论环境格局,使得网络逐步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战场”。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最广泛和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和对学校的意见诉求能借助新媒体发声,通过其强大的传播功能迅速形成网络舆论。因此如何增强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舆论引导力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单向性传播逐渐转变为交互性传播。借助新媒体,大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途径获取网络海量信息,同时也能够借助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发表意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让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现实课堂延伸到网络。但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无束缚网络行为考验高校舆论引导的能力

大学生热衷尝试新鲜事物,能够迅速成为新媒体的推崇者。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和学校为主导的单向性传播方式,呈现多样性、非线性的传播。所有网民使用新媒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起者和传播者,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网民拥有了更多的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与自主权。这正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特性,因此新媒体能够迅速成为大学生彰显个性、表达自我的理想舞台。但是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对网民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力减弱,部分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中容易迷失自我,毫无约束,不仅给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增加了高校舆论引导的难度

新媒体是建立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的一种媒体形态,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新媒体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可以让人们自由开放地、无时间地域限制地进行交流,使得社会热点事件在很短时间内传播范围变得更广,影响更为深远。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频率最高的群体,由于在年龄、生活环境及心理特征上大致相当,使得他们在某一事件上的看法产生共鸣。在一些热点事件和对学校突发事件的看法上很容易“一拍即合”,借助于新媒体的裂变式传播,迅速点燃舆情的导火线,形成有影响力的网络舆情,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高校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大大压缩了高校应对网络舆论的时间和空间,无疑增加了高校舆论引导的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处理无固定模式加大了高校舆论引导的复杂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自身突发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广,高校获得公众对事件的看法的难度加大,信息变得更加不对称。而且各种网络舆情根源、性质、影响程度等有所不同,为了避免事件影响升级扩大,高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要做出决策,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决策时间短、实施难度大、效果不确定性强等特点,这是一个没有固定模式的处理过程,也很难成为以后处理类似事件的固定模式。

二、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舆论引导力的基本原则

从本质上讲,网络舆论引导的原则与传统媒体条件下现实社会舆论引导是一致的,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网络平等开放的舆论环境,高校需要在第一时间以真诚平等的态度,用真实可靠的内容回应网络舆论并积极落实网络诉求和意见,这样才能占领网络舆论高地,获取广大网民的价值认可,提高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力。通过对舆论引导原则的概括,可以表述为及时、真诚、平等、落实。

及时是高校增强舆论引导力首先必须把握的关键因素。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间,往往先获取的信息会在脑海里占据主导地位,后来的信息对人的价值判断的影响作用会削弱。这种信息先入为主的特性就要求高校舆情发生以后,学校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分析和评估舆情,拿出应对措施,抢占网络舆论高地。如果高校对网络舆情回应滞后,让负面虚假信息先入为主,那么高校会陷入被动局面,即使后期做出更多努力,也收效甚微。所以高校要学会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引导,第一时间处理。

真诚是高校增强舆论引导力自始至终必须持有的态度,它是高校与网民的沟通的基础。高校以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够引起网民的感情认同,让网民愿意接受所提供的信息,愿意通过网络进行意见交流,只有这样,高校的舆论引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高校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面对网民,会导致网民内心排斥与抵触,疏远了高校与网民的距离,导致网民不愿意接受来自高校的声音,网络舆论进一步升级,就算高校在舆论引导力上做了一定的努力,却因为网络个体拒绝接受而使得公众影响力变小,那么高校的舆论引导力也无从谈起。

真实是高校增强舆论引导力自始至终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高校只有用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让网民信服,实现舆论的引导。网民在网上对高校的意见建议往往来源于现实中对学校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满和不理解,同时又缺乏对高校工作规章制度的了解。那么高校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就必须公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让网民认可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校提供真实可靠信息与公众的价值判断保持一致是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如果高校企图用虚假的信息去欺骗公众,很容易被网上大量的信息和广大网民的智慧所揭穿,反而使得高校的公信力降低,名誉受损。

落实是高校增强舆论引导力回归现实的工作要求。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络上表达的意见诉求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高校只有用实际行动去解决网络反映的问题,才能树立起高校在网民心中的公信力,实现长久的舆情引导。因此高校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回应网民的诉求,更应该在现实工作中去落实网络诉求。要将网络舆论引导与高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以实际的工作效果作为舆论引导强有力的武器。如果只说不做,那么加强舆论引导就是一纸空文,对舆论引导毫无作用,舆论引导也无法坚持下去。

三、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舆论引导力的措施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舆论引导要根据舆情的产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时间点,实施相应的对策,要做到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和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一)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准确把握和及时预警网络舆情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海量涌现,传播速度也十分迅速,高校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当下新媒体的聚众性特性可以让网民瞬间为一个话题聚集起来交流,一个小话题也可以成为热门话题,并且迅速升级成舆情。据调查,高校的网络舆情主要来源是国内热点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和与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事件。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对高校舆情管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大数据信息中心和舆情分析机构,形成一套全面科学系统的网络舆情收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筛选关键字加上人工分析,对可能出现的舆情来源、走势、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做出不同的预警等级,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启动相应的工作机制,抢占网络话语权,同时通过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可以更加密切关注负面信息,避免其影响力扩大。

(二)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民众可以通过微博、博客等渠道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高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及时主动发声,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高地,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领导权。面对网络舆情,高校应该坦诚承认发生的事实,避免刻意隐瞒,尊重公众知晓权,满足公众对事情真相的探究,这样才能获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公信力。新媒体虽然是网络舆论的策源地,高校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官方真实权威的信息从正面积极回应各种不实猜测。对不实信息的及时辟谣,有助于高校及时消除对自身形象的负面评价,防止出现新的网络舆情。同时,高校要加强同媒体的联动建设,学会善用媒体,通过与媒体的持续互动,引导媒体报道的舆论方向,利用媒体的优势增强自身的舆论引导力。在通过网络及时发布信息的同时,更应该及时回归到现实工作中,通过启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查明事件的原因、相关责任人,提出明确的处理方案,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向网民公布,并认真总结教训,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动员全校力量共同参与

在新媒体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已经在高校和谐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可以让大学生安全有序地从事网络活动,通过网络反映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同时也预示着高校内外关系和谐,负面的网络舆情减少。因此,高校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要充分发掘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努力构建高校网络文化平台,调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性。

高校的校园网站是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高校要重视校园网站的建设和运行,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加大投入,做到专人负责,时刻更新,要求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正面宣传引导,由被动变为主动出击,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高校的BBS是大学生从事网络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策源地。高校的BBS活动主体是本校学生,他们在相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会遇到类似的经历,部分学生将对学校的意见诉求发到BBS上能够引起共鸣,形成网络舆论。借助于其他新媒体,这种舆论的影响范围会迅速扩大,引起更多的关注。因此高校要重点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觉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熟练使用网络语言的网络舆情引导评论员队伍,在BBS中针对热点话题,发出主流声音,引导舆论走向。同时,高校要善于从学生中挖掘意见领袖,这部分学生对网络热点的认识深刻,见解独特,同龄人的身份更容易影响其他学生的思想观点,能对舆论引导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学校老师和权威人士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参与热点话题讨论,实现舆论引导。

高校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开设官方微博、微信,一方面可以正面宣传高校,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上网的相关法律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同时搭建高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畅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积极落实和处理学生诉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学校荣誉感,自觉筑起抵制负面舆情的思想防线。另一方面,当出现网络舆情的时候,高校可以借助官方微信、微博发声,及时抢占网络话语权,孤立负面舆论,实现舆论引导。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7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过去的一年,从对校园欺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到电信诈骗、诈捐行为引起的轩然大波,从“老虎吃人”事件引发的“规则”讨论,到对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的疑问,网民在教育文化、农村治理、网络安全、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对于治理“奇葩证明”、打好蓝天保卫战、“房子是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的”等政府承诺,网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拥护。此外,网民在抵制“”、在“南海”问题上默契地达成一致,以自觉言论筑起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的坚实堡垒。

今天,中国有7亿多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于国事、家事、天下事,百姓可以一览无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老民不预人间事,但喜农畴渐可犁”的时代已经过去,每一位网民,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更渴望着能够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性公共事务,参与到地方政策和国家大事中去,渴望能够借助网络平台陈述自己的看法,或者表达个人的诉求。网络就是了解民意、联系群众的闾巷草野。任何来自人民的声音都不能忽视,百姓的看法就是对政令施行的最有力监督,百姓的诉求就是下一步改革的入手点。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借着今日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的东风,让网络成为传播人民声音的话筒、接受人民监督的渠道,沟通党和人民的桥梁,更成为展示人民民主的大舞台。

“爱人多容,可以得众。”对于网络上不同的声音,讲道:“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我们看到,广大网民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正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无论对错,网民的声音总能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使马者知地险,操舟者观水势,驭天下者察民情。”只有充分倾听网民的声音,才能摸清社会发展的脉搏和社会改革的“痛点”,无论是推拿正骨还是刮骨疗毒,全面了解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然而,同“权力应当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一样,网络发声也应当被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任何地方都应该有秩序来约束行为,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只有在井然有序的网络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中,百姓才能最大限度地受益。今天,仍有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片面消息煽动群众,激化不必要的社会矛盾;一些公众人物不加辨析地发表个人不当言论,传播负能量误导网民,尤其是误导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一些网民或者组织,不尊重他人隐私和权益,仅以点击率、转发量、关注度为目标,散布不实消息,传播负面信息,混淆视听,扰乱网络秩序。因此,发挥舆论监督,净化网络生态,需常抓不懈。

“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谷雨前后,正是播种的时节,我们重温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为了给开展下一步工作播下更有生命力的种子。我们要勤除野草,深耕细作,为党的胜利召开献上累累硕果。网上网下要形成更大向心力,坚决抵制网络上鼓吹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别有用心的言论,坚决驱逐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等各种形式的“雾霾”。同现实生态一样,我们也要打好网络生态的保卫战,让更多的网民能够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沐浴清风,享受阳光,汲取营养。

校园欺凌舆情分析篇8

【关键词】 学生;高校管理;法治化

一、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涵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适应国家法治化进程的剧烈变革。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对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新秩序构建,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法治化是指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依法履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各项事务,实现学生工作管理理念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学生工作管理目标从效率稳定向效益创新转变,学生工作管理依据从“管理法”向“控权法”转变,学生工作管理职能从控制向服务转变,最终实现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的。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管理思想的简单化和保守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借鉴苏联模式,强调统一性,绝对服从性,在特定历史时期,这样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供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大学学子,思想日渐多元,思维日益进步,一味单一、简单的管理模式,往往会扼杀当今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活力。进而,对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造成了阻碍,使之与社会发展脱节。涉及学生权益保护的制度制定和执行,更多只是流于形式,发生事情,只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掩盖,结果是谣言越传越可怕,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高校缺乏应对“互联网+”时代的舆情的必须的能力和手段,墨守成规,管理手段落后。

(二) 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害

高校在管理的法规建构上,仍处于落后的状态。面对日益增加的校园管理新问题,高校的管理制度并未能及时的更新。随着90后甚至是00后逐步步入大学校园,传统的管理学生的方法手段很显然已经不适合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同时,对于新的制度与规范,未能及时宣传,导致众多制度未能得到落实,沦为“纸面规则”。另一方面,由于制度与现实问题的脱节,导致校园管理中,无制可依,无法可行,引发更多的校园管理困局。2015年年底,教育部公布“护校安园”行动落实情况专项督导报告,报告指出,一些学校安全管理措施和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缺失,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三、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依法治国推向了新的高度。从法律的视角关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需理清相关立法、执法思路是重中之重,国家应强化相关立法,切实高效执法。同时高校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转换工作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具体对策思路如下:

(一) 借鉴国外校园法治建设经验

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法治建设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对于校园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校董制度,学校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建立纠纷调解机制,和信息公开系统,充分听取教职工和学生对于校园改革的意见,同时在季末会启动相关的听证报告机制,真正实现了校园由学生与老师共同管理的机制。这些方面,均可结合中国大学实际情况,予以借鉴。

(二) 加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法治教育

法治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治教育水平,只有实现管理者充分依据法律,充分理解法律,才是保障校园法治建设的第一步。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具有高度法治水平,接受过先进法治教育的高校法治管理队伍,制定高效运行的制度,同时要对被管理者,积极宣传法治思想,使法治建设能够落实实处,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三) 完善校园权利救济机制

高等学校要构建系统的校园权利救济机制,保证校内侵权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切实维护(下转第81页)

(上接第75页) 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所谓“无救济便无权利”,实现校园法治建设的根本,在于救济制度的保障,对于救济方式,应坚持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保障机制,保障救济渠道的畅通,同时要发挥高校外的司法监督制约作用,实现问题的直接,快速,妥善解决,为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

四、 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以依法治国方略为环境依据,以宪法、法律法规为法律依据,以高校学生管理本身的外部行为活动特点为自身依据。校园法治体制的建设,是一个体统的工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发挥各方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法治体制,贯彻我们依法治国的方针,为中国法治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4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14C1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魏萌(1996.05-),女,河北邢台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参考文献:

[1] 董春胜.论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2).

[2] 张铤.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价值及实现途径[J].教育探索,2012(04).

[3] 覃干超.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法治化与和谐大学之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1).

[4] 郭萍.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和改善的对策思考[J].法制博览,2016(03).

[5] 陈青鹤,毕文文.高校法治文化运动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1).

上一篇:新技术新项目汇报范文 下一篇:农作物栽培新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