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19 11:17:25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1

关键词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9-03

高职学生是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育工作,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当今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职业价值观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摆在首位,并且视其为对从业人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意在做事,“诚实守信”意在做人,“服务社会”意在奉献。因此,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党员拥有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

1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养的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入党培养与职业价值观培育过程不融合 首先,我国高职教育学制普遍是三年,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按照组织发展的基本程序规定,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期至少一年以上,学生入党后在校时间不足一年,就进入企业专业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只是针对入党的程序接受相应的党的知识培养教育,而缺乏系统的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党员在职场上摆正自己的位置,实现顺利择业和成功就业。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育缺失造成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场上实效性降低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模范典型,各方面都要在普通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高职学生的来源决定了这些学生党员的质量不如本科生,职业价值观认知存多元差异。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而学生党员进入职场后,大部分集中在一线岗位,职场上所处的地位和在校时同学、老师眼中的佼佼者地位出现较大的反差和失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不能客观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淹没在竞争的浪潮中。因此,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党员应与职业价值观培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效性在职场上得以延续,实现学生党员向职场党员良性过渡。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评价标准上个性化和盲目性 高职学生党员都是从品学兼优、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中选拔培养出来的,往往自我感觉有一种优越感,从而导致在择业就业上的职业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出现个性化和盲目性。因为我是学生中的优秀者,我就应该实现更高程度的经济价值和自我价值,而忽略党员的社会价值和责任,导致出现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集体和协助观念、服务和奉献意识不强。择业中,总愿意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和输出性的工作。这种个性化和盲目性极大影响了学生党员的顺利择业和成功就业。

2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育实效性分析

激励效应的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育实效性分析

1)明确职业价值观指导思想,激励学生党员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贯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等职业价值观为主题,进一步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手段,与时俱进地探索培育途径,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科学认知能力、职业技能理解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工作与学习的点滴积累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2)明确目标任务,激励学生党员坚持不懈的实干意识。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要以倡导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谐的价值取向为目标任务。实干意识,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主动学习新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本领,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带头争创一流佳绩。

3)明确活动内容及载体,激励学生党员立足岗位的坚守意识。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上,激励学生党员争做政治明白人、教育导航人、团队带头人。其次要树立先进的思想和观念,要有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和创新意识。另外,还要有敢创一流的勇气和永不懈怠的精神,要热爱事业,热爱岗位,热爱团队,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源于高尚的职业道德。

示范效应的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育实效性分析

1)倡导竖起一个“点”,带动一个“面”的示范效应。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倡导党员争做“点”的表率作用,一要在言行上讲正气,做职业道德的表率;二要在平常时看得出,做专业技能的表率;三要在需要时走在前,做勇挑重担的表率。通过“点”的表率作用,带动整个“面”向纵深发展。要会创造创新,谋事讲究策略,干事讲究方法,应该大力倡导埋头干事与抬头看路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出色地干好自身工作,努力干事,创造性地干事,以自己刻苦的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感召和带动周围一帮子人,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要具备让更多人“向我看齐”的胆识和气魄,“勇创新业,敢争第一”。

2)倡导进行“五争创”的示范效应。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倡导争学习创敬业素养、争团结创爱岗团队、争表率创实干作风、争守信创诚实形象、争奉献创和谐社会,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同时,要具备超常的胆识,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好经验,做到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不惧艰难,越挫越勇,挺立潮头,勇当先锋。

3 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党员培育的途径和措施

创新探索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教育可实施的途径

1)以入党系列教育为主阵地定位,强化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融合。在新生入党教育、党员积极分子培育、入党发展对象培养等三个阶段中,通过把符合目前社会需求的职业价值观与入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使学生党员树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职业理想。同时,从整体上指引了高职学生党员就业择业的方向,选择职业方面,除了考虑物质、精神等常规的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外,也要兼顾政治、社会、生态这几个方面,规划长远职业生涯,提升发展职业的幸福指数,建立促进社会进一步和谐的职业价值观。

2)以正确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为教育原则,强化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提升。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少部分在高中阶段就是党员或是党员发展对象,接受高职教育后,他们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认知需要重新架构。学校通过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动机;引导学生党员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成功和失败等择业问题,从而养成乐观自信、勇于进取的良好择业心态。

3)以学生党员主导的社团建设为基地,强化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渗透。学生党员为主导的特色社团,对形成正能量的职业价值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校园内,学生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在公寓区、教学区和实训区,在这些地方要建立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社团标示,如公寓区的“党员服务之家”,教学区的“党员督学自管会”,实训区的“党员专业创新兴趣小组”等社团,学生党员在社团中集策划组织者、实施活动者于一体,在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中发挥着目标导向的重要功能,把职业价值观教育密切融合在社团的特色活动实践中,通过平常点滴的教育,逐渐培养高职学生党员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4)以教师党员传、帮、带的培养为平台,强化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历炼。高职院校拥有教师党员占教职工总数一半以上,教师党员传帮带学生党员,能极大强化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历炼效果。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培养中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已经融入授课中。实施党员教师全程传、帮、带学生党员,能够使学生党员潜移默化接受教师党员职业价值观培育熏陶,使他们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二者相吻合的和谐职业价值观。

创新探索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教育可实施的措施

1)情境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走近学生党员。对学生党员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探索教育内容情境化,使学生党员明确如何运用和谐的职业价值观去指导现实的职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学生党员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然后汇编成情境化案例,融入党员教育的各阶段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2)特色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走近学生党员。创新打造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特色教育,不断丰富学生党员和谐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生活。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积极参与以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主题的情景剧展演、辩论赛,全校学生参与评选优秀的党员服务之家、党员督学自管会、党员专业创新兴趣小组。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提升学生党员激励和示范的效应。

3)养成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走近学生党员。养成性教育在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积极的有效作用。针对不同时期和党员培养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情况,有的放矢制定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养成教育的侧重点。根据党员的不同培养阶段,即大一的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大二的党员发展对象、大三的预备党员,制定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养成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历炼。

4)服务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走近学生党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如学生党员义务献血、学生党员敬老小组、学生党员学习帮困自愿者、学生党员心理健康宣传员、校园安全义务监督员等,通过这些公益服务活动,在奉献和收获感动中使学生党员的职业价值观和谐性得到提升。

总之,对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应该立足于本校特点,注重高职学生党员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激励、示范的实效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新途径,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晓媛.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14-15.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2

关键词:价值观;加强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教学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哲学与人生》课程提出加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背景

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强化价值观教育,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从而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价值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2.学生不仅应该习得知识与技能,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武装头脑

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一个人所持的价值观,对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不仅能胜任某项工作,更能帮助学生“多元文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下社会中学会正确判断、选择和行动,理解劳动和生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这过程中获得作为劳动者尊严和信服感,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强化价值观教育,是培育中职学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统一的需求。

3.学生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结合《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我国的国情,认识个人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也必须以这个客观实际为依据,帮助学生理解正确把握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化职校价值观教育,是《哲学与人生》课程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求。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

1.《哲学与人生》课程

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发挥哲学指导和解决人生问题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本课题中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指十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化价值观教育

以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通过综合发挥职业学校各种德育渠道的作用,借鉴国内外价值观教育的先进经验,创新价值观教育形式,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4.实践研究教学

实践研究是指本课题的基本定位。本课题着重在操作层面,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研究《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强化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1.借助南京市职教德育教研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研组育德功能

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构建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2.梳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和实践的指导性。

3.以教师为主体的行动研究

基于教育教学一线的实际需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实践工作,能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提升教育质量。

4.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理念

吸取先进的价值观教学经验,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哲学与人生》价值观教育案例,能促进教学改革,丰富职教课程体系。

5.《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研究

通过文献法、调研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依托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平台、南京市职教德育教研员为引领,南京市德育中心组成员为指导,在《哲学与人生》课程实践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

四、《哲学与人生》课程加强价值观教育研究的实践探索

1.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

借鉴一些相关个体价值观调研工具,通过育的内容体系。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培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04-0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对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情况,探索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新模式,笔者对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对象为某市 16 所中职学校部分教师。研究方法:一是文献检索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查找图书馆相关书籍和杂志及网络相关资料,了解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自编“中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调查问卷”,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答。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完成,发放问卷 1112 份,有效问卷 1039 份,占 93.4%。二是观察法。通过观摩中职学校教育活动,了解教师日常教育尤其是在专业教学中加强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情况。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问卷统计分四个分数段来说明:“非常不同意”说明教师十分不赞成、不支持和不认同此种观点、说法或做法;“不同意”说明教师不太赞成、支持和认同此种观点、说法或做法;“同意”说明教师比较赞成、支持和认同此种观点、说法或做法;“非常同意”说明教师十分赞成、支持和认同此种观点、说法或做法。以下对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现状的调查分内容逐项进行分析。

(一)大多数教师对人生意义、职业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是比较正确的,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关于教师对人生意义、职业价值认识和看法的调查,结果如下:对“人生的意义在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1%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10%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71% 的教师表示同意,18%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点,3%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19%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62% 的教师表示同意,16%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你现在不好好地学习,长大只能打工或扫大街”这一说法,2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54%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20% 的教师表示同意,4%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4%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12%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6% 的教师表示同意,28%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对人生意义、职业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是比较正确的;而有些教师的认识和看法不太正确,是有问题的。

对“现在的中职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声誉很高”的说法,3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47%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19% 的教师表示同意,2%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世界是‘傻瓜’建成的,而不是聪明人建成的”的观点,9%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56%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32% 的教师表示同意,3%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这反映出多数教师注重职业价值“外目标”,不太注重职业价值“内目标”和职业精神培育,对职业价值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二)大多数教师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对学生职业需要了解不多,引导不够到位。关于教师对学生职业需要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对“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大问题”的说法,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8%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66% 的教师表示同意,24%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人际交往、同学友情,学生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然习得,教师不用费心教育”的观点,13%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61%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23% 的教师表示同意,3%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这反映出大多数教师对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没建立起来,师生关系还比较紧张。

对“在以下几种职业价值观中,您认为学生更注重哪一种”四组问题的回答,按教师选择比例大小排序,前 5 位依次是:经济报酬、人与劳动的尊严、成就感、管理和社会交往,末 5 位依次是:智力刺激、安全感、利他主义、监督关系及变动性,中 6 位依次是:美感、同事关系、创新性、独立性、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而据笔者前期对 2191 名中职学生的调查,学生在十几个职业价值观要素中选择比例大小排序,前 5 位依次是:人与劳动的尊严、社会交往、利他主义、智力刺激、监督关系,末 5 位依次是:社会地位、经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变动性,中 6 位依次是:同事关系、美感、管理、成就感、独立性、创新性。这表明大多数教师整天忙于“教”的事务,对学生情况尤其是职业需要情况了解不多,培育引导不够到位。

(三)大多数教师知道尊重并相信学生、教会学习和三维目标要求,并努力做到,但有部分教师未能做到。关于教师对教育对象、教学目标的态度与看法的调查,结果如下:对“学生有尊严,也有观点,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尊重”的观点,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4%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2% 的教师表示同意,42%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相信学生行,学生就行,认为学生不行,学生往往就不行”的观点,9%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50%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32% 的教师表示同意,9%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观点,5%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38%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48% 的教师表示同意,9%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知识技能教学是硬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软任务”的说法,4%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34%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49% 的教师表示同意,13%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这表明,大多数教师知道尊重并相信学生、教会学习和三维目标要求,并努力做到,但有部分教师对此未能好好理解和真正认同,未能内化为教学思想信念,未能外化为教育行动,教学主要还是停留在“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等较低层次水平,没有上升到“培养好习惯、兴趣、发展智慧和传承文明”等更高层次水平。

(四)大多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做”中体悟职业的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实效并不太理想。关于职业价值观培育途径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对“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的观点,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17%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65% 的教师表示同意,16%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在教学中,教师能经常设计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开放式提问、学习游戏、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做法,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16%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67% 的教师表示同意,15%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教师能很快适应‘现代学徒制或师傅带徒弟’这种教改趋势”,1%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17%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71% 的教师表示同意,11%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而对“现在的中职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场地不够”的说法,2% 的教表示非常不同意,16%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9% 的教师表示同意,23%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习应当经常、及时地复习”的说法,1%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9%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72% 的教师表示同意,18%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的价值,但由于教学设施设备不足、培育路径过窄、指导实践经验不足和采用方式方法不当等原因,实际效果并不够理想。

(五)大多数学校通过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培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关于学校职业价值观培育课程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对“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探讨职业价值观的问题”的说法,1%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5%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67% 的教师表示同意,27%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题报告等方式,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说法,2%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6%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73% 的教师表示同意,19%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当前中职学校的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看法,3%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25%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7% 的教师表示同意,15%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在寒暑假或双休日里,多数学生能参加勤工俭学、生产劳动或志愿者服务”的说法,5%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35%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49% 的教师表示同意,11%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每天学校的图书馆、实训室都能正常开放,教师学生来借阅、实训的不少”的看法,5%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32%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54% 的教师表示同意,9%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对“当前,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得非常紧密”的说法,8% 的教师表示非常不同意,38% 的教师表示不同意,48% 的教师表示同意,6% 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这反映出大多数学校重视教师理论指导,提高学生职业认知水平,通过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培育,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课程、专业渗透和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不够。

二、对策

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当前中职学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机制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德育特别是职业价值观教育实效,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为此,应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

(一)提高认识,尊重学生,把职业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职业教育的本真,以人生职业价值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以人的生活与发展为中心”,发展学生的灵性及个性,培养学生的美感与爱心,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弘扬学生的自主超越性,这是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走向强大的基本保障,也是职业教育应对挑战的根本对策。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教育价值观,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职业人生发展之路。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学生在选择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定向和内驱力作用。可以说,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就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培根”“养心”工作。中职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素质较为全面、个性健康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使每一个学生都发展成为有创见、能负责任的现代公民和职业人。而现实的职业教育更关注对学生外在特性的塑造,如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熟练、行为举止的无过错等,不太关注其内在的需要、希望、幸福等;更关注学生职业价值“外目标”,如经济报酬、地位,不太关注其职业价值“内目标”,如美感、利他;更注重学生学知识、练技能、找工作,不太注重引导学生营建健全的自我和充实的意义世界。追求过于功利,超越性需要与动机不强,成人的表率示范作用发挥不够。要改变这种状况,做好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中职学校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价值观。一是加强学习研究,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向教学过程、从教学认知向教学评价、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二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是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导者,更是学生职业人生的引路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教育价值观,才能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职业人生发展之路。

2.尊重并信任学生,唤醒学生的尊严感与责任感。学生不仅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象,是职业价值观培育的主人,而且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内在最真切的需要应该受人尊重、得到他人理解。尊严与责任来源于独立自主。人就是由于能独立自主而产生自尊自信,由于自尊自信而能够自立自强,由于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而做好人、做好事,从而体会、感悟到人生职业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实现自我发展的人生职业理想及价值目标。学生职业价值不仅有现实功利性,而且有理想超越性。学生有了自主超越性,得到别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尊严使学生变得高贵,尊严就是学生生命的内在价值,尊严就是学生的权利得到尊重。尊严与责任就是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生长点和最终归宿,也就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是最有力、最基础的价值观,是学生职业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或最根本的要素,它们在职业价值观构建中处于中心价值的地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和理想目标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导向和内驱力的作用。据笔者前期调查,在列出的十几个职业价值观要素中,学生最重视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劳动尊严。中职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又有较大的自卑感。为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自尊和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爱他人,关注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热爱学习工作。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承认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超越性,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培养学生做主人。要树立“人生平等,个个有才,人人成功”的理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看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挖掘学生生命的潜在能力,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天性、禀赋、气质和趣味,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潜藏能量和个性差异,通过实践教学等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彰显其独特个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把握职业责任,学会负责任。

3.真正依靠学生,把职业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本质是解放人―― 包括解放人的智慧和心灵、思维和情感,就是启发学生生命的自觉能动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与工作的内在动机、兴趣特长和创造潜能。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环境与条件,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灵性,敞开学生的心智,把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出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禀赋、灵性,引导学生看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自觉主动地学习与工作,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目标而奋斗。

(二)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点,找准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有序地进行。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由职业价值目标或职业理想、价值选择评价、价值取向等要素组成。职业价值目标或职业理想为基本因素,是学生学习工作所追求的结果,如自我实现、幸福生活等;价值选择评价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要求对所学专业与工作价值的大小作出分析判断;价值取向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与工作价值需求、选择、评价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如利他主义、智力刺激、创新性、管理等。针对当前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目标不够明确,内容比较“高、大、空、虚”,缺少“近、小、实、真”,方式方法单一、机械和僵化,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等问题,教师在培育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职业价值观培育重难点,培养学生确立适合的理想目标和较强的评价选择能力。职业理想反映了个体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认同,是个体兴趣、个性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点。职业理想的形成发展是个体的理想形成发展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指导学生的职业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以及择业立业行动。可以说,职业理想是个体实现职业愿望极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社会市场经济冲击、多元价值存在和学生意识及辨别能力不强等,培养较强的价值评价选择能力,就成了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难点。中职阶段是中职学生职业理想确立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或职业价值目标。而当前中职学校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加强生涯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确立合适的职业价值目标或务实而具体的职业理想,应成为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工作重点。

2.抓住职业价值观培育关键,营造良好的培育情境与氛围,教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和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身体心理发展特别是思维、性的成熟,成人感、独立性、自尊感等自我意识及自管自育能力的增强,中职学生进入与人交往、合作、职业探索或专业学习及工作选择的人生最重要时期。与人交往、合作成了中职学生的优先需要。合作交往教育或参与式教学,能使知识技能教育与体悟教育很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师生在安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交流、合作,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体验、领悟到职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而现实中的家庭、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合作教育深度不够,教育过于强调个体竞争,对同学友情、交往相处、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明显不足,师生、生生关系还较为紧张,难以满足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优先需要。因此,创造民主平等、互助互爱、自然和谐的师生合作文化环境与氛围,教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和友好相处,就是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首要任务或关键所在。

3.找准职业价值观培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学生个体成长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弘扬美、真、善、爱。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必须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及职业需要入手,从引导、激发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及职业需要开始,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针对教师不太了解学生需要及职业需要的现状,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个性特长、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思维方式等,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文化教育情况。

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不仅要满足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且要弘扬美、真、善、爱。因为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与社会整体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愿望,职业价值目标或职业理想是人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中间环节。正确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不仅具有现实功利性,而且具有理想超越性。如果一个人只讲实用功利,没有理想超越,只为金钱而从事职业(工作),那么职业就变为一种手段,职业与个体生命、个性之间的契合性,职业在人的自我实现中就会丧失。而失去了自主性和理想超越性,人就成了欲望的俘虏。趋美、求真、向善、寻爱不仅是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弘扬美、真、善、爱才能达到学生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相统一、追求职业价值最大化的最高目的。因此,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应根植于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多元需要、多种能力与兴趣特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高举美、真、善、爱的旗帜,用人类优秀文化的价值来提高学生个体兴趣、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以及整个国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遵从规律,改进方法,提高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作为一种以多元性、反思性、主观性和个体性等为主要特征的职业价值认识,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所期待的并不只是简单的理解和应用,而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对理想的职业价值目标的自觉需要,期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个体需要及职业需要进行关注、反思、评价、实践和认同。因此,做好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情感培育c技能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循序渐进与优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个体价值观与主导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五是坚持普遍培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六是坚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培育相统一的原则。

围绕“尊严与责任”这一中心价值观而展开的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榜样,通过职业人的言行、师生或师徒关系显示人格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责任的内涵与形象。二是反思,在活动或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中唤醒学生的自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激励学生反思、评议,进行价值澄清,着手自我价值目标构建。三是实践,所有学生参加学校或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和教学、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等。四是认可,学校、家庭和行企等各组织、各方面要认可学生中值得赞扬或接受的学习与劳作,鼓励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学习与劳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确立理想目标,发展选评能力,形成价值取向。为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加强职业价值观培育。教师可相应采用以下方式:榜样与示范、反思与交流、实践中体悟、多方面认可。其中,学校课程教学和企业内外教育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常用方式,实践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最有效方式。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应更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体验式、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方式方法;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自评、他评和群评相结合。一般不主张教学鼓励竞争,评价应不涉及比较;更多鼓励学生自评,学会自评,并智慧地吸取他人评价的意见。

(四)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为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保障条件。职业价值观培育创新,首要的是理念与制度创新。只有以先进理念来指导,建立健全培育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科学规范管理,才能保证学校有良好的培育秩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针对当前家庭、学校和企业合作培育不力,培育评价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学校应建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通过家长会、电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学习与生活问题,共同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规格、校企合作的要求和中职教育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现代企业的纪律作风来规范和感染学生,以现代企业的精神或职业精神和用人机制来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企业或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思想、心理教育与生活实践教育相结合,严格要求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知识技能教育与综合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创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机制模式,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以实践活动生成为特征的职业价值观培育评价体系。既关注内容结果又重视活动过程,鼓励支持学生对职业价值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质疑反思,分析评价,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从主要以就业升学为导向向以职业人生价值为导向转变,从以理论知识灌输、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为主向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评价、实践体悟职业价值为主转变;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亲身体验学会反思,提高职业价值的理解力、选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去构建一个崭新的意义价值世界,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五)深化教改,开发新课,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课程是学校教改的核心,(下转第21页)(上接第7页)而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做中学、经验体悟。职业价值观培育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旨在通过有关职业知识介绍、职业评价能力培养和职业行为训练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简称专门课程;第二类是通过各科教学和学校与企业内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培育渗透,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和专业渗透课程等,可称为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职业价值课程,简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针对当前学校只重专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利用明显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机制模式,按照“以需定培”“以学定教”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校本课程。深入挖掘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和专业渗透等综合实践活动,体悟职业价值课程的潜力。充分发挥专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用,使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储朝晖.多维视野中的生活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207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

[3]叶 澜.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山东教育,2001(1-2)

[4]江春梅.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以湛江市中职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5]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4

[6]张海恩.关于“中学生职业理想”的影响因素研究[EB/OL].(2012-11-19)[2016-08-21].http://.cn/VserLogcommoit.aspx?VserlogID=20917

[7]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69-275

[8]张华龙.体悟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72-173

[9]李添翼.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07(12)

[10]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2013:4-6

[11]柯 领.追问教育的本质[M].北京:人民日蟪霭嫔纾2011:6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GXZZJG2014B088)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4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关于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心尺度。通过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定义、作用、主要途径以及策略分析,能够给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对于职业价值观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外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职业价值观提出了自己的定义。

国外学者super(1970)从工作目标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亦即个人的内在需求及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

elizur(1982)从工作结果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个体对某种工作结果重要性的看法;

ros(1994)从终极状态和信念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所取得的终极状态(如:收人高)或行为方式(如:与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

schwartz(1999)从工作目标和报酬的角度,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通过工作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它们是更一般的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

国内学者楼静波(1990)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关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活的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评判,主要表现为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选择原则、职业活动报酬的期望等问题上;

凌文拴等(1999)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廖泉文(200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人生道路、职业定向与选择、职业工作态度方面的根本性的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从业问题上,或者以职业为谋生经济来源,发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这三项因素上不同比重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贡献。wWw.133229.cOM

总的来说我们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本质上讲他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反映了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个体行为,是关于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心尺度。

二、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对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理论上可以教育学生理解高校扩招以后高职大专生的择业观特点,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具有理论依据;反之,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我们制定更加具体的学生就业指导政策,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利干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实际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

2、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初次就业就希望找到“地域好、工资高、福利好”的职业,难度稍大,必须调整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

3、有利于高职生择业观念、职业意识的转变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改革大学生“统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就业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办法实现就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由依靠国家就业逐步转向自主择业,由职业选择以社会、集体的利益为价值标准逐步开始重视自我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找工作单方面地依靠学校或家庭开始转向根据自我的需要进行朋友、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途径的职业选择。高职生这种心理状态迫切需要职业价值观教育对高职生的认知能力、评价能力、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给他们评价的动力与选择的方向,从而让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中明确职业方向,进行自我的职业定位。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1、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课堂教学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时间,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以课程的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课堂教学的优势在王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宜听觉、视觉、触觉等)进行学习,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能够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达到学习目的。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价值观。

2、进行专门的职业价值观的课程教育

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专门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可以引导高职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富有寓意的故事、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新闻报道、散文诗歌、名人名言等方法,让高职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学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引导高职生相互交流与学习;让高职生获得更多的职业知识、自我知识,了解其他同学对职业价值的不同看法与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需要去看待职业价值,做出自我的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

3、贯穿于职业指导教学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指导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职业价值观教育,还有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心理咨询、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与职业指导其他内容的教学相结合起来进杭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在设置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借助于这些课程的开设,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向高职生提供职业信息、、求职技巧、技能训练、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与笔试准备等教师在讲授职业信息的同时,可直接介绍或通过案例、主题活动等方法让高职生自己发现职业对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从主体自我的角度,引导高职生对自我的人生理想、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其一生中职业发展、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过程进行设让对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设让都需要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作判断,职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个体对某些职业价值的追求:所以,在帮助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可贯穿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培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中职业价值观的策略分析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更新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反映人们的生活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成就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力量职业理想有三个构成因素:承担社会义务、发挥才能和维持生活。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人们对这二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选择也不尽相同。于是,人们对同一职业会有很不同的看法与评价,选择同一职业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的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并不完全在于职业本身,而主要在于选择者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系统、全面地介绍不同职业类别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目前人才分布不均衡的趋向。一方面鼓励学生树立较高的奋斗目标,使大学生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保持较高的理想境界和清醒头脑。另一方面帮助高职生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高职学生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新就业观念,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要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

2、加强职业价值取向教育,纠正高职学生的价值定位

职业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在职业选择中以自我为主体还是以社会为主体的问题。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是以集体主义为主导,反对个人主义。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中,要根据现阶段学生思想实际,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倡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还要进行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个体社会化所需素质锻炼的倡导、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特别应注意的是,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倡导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同时也应肯定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要让学生认识到把劳动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劳动的价值应该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指向集体的、长远的共同利益;还要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别,却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通过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3、渗透于校园文化中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校园文化也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途径。校风、学风、网络、报刊读物等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风中可以渗透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的理念,促使高职生对未来职业的热切向往和未来职业方向的不懈追求。学风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斌业价值观教育渗透于学风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学会选择、学会规划、学会发展,为他们职业选择做好准备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职业价值观教育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的优势,可建立职业价值观教育网站和网页,建立网上互动平台,让在校学生、在职人员、成功人士共同参与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交流平台上来,提供充足的职业信息资源,讲述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历程,发表个人观点与见解,针对职业价值选择问题展开讨论,等等。同时报刊读物包括院报、学报、宣传册、宣传单等,特别是院报,集新闻、娱乐、生活于一体,一般在学校内发行。可在院报刊登职业信息与资源,职业成功的案例,富有寓意的故事等有利于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五、结语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5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10-0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十八届四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以及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深入持久、扎实细致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务必提高教学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 在高职思政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所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意义重大而艰巨的课题,对提高高职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对广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有效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古语有云:“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会成就一番事业。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②因此,在高职思政课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进一步凝聚青年的力量,鼓舞广大青年的斗志,激发青年为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动力和信心,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2.有效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而要积极践行这种伟大的道德精神和价值取向,主要在于我们的大学生,在于广大的青年。

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有效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诉求进行了深刻而准确的表述,将其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进一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具针对性,同时也加强了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党的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同样,教育需要创新发展,课程也需要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对思政课的创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⑤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⑥

二 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抽查人数共计400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44人;大一学生357人,大二学生43人。

1.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调查对象中54%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45%的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人占1%。可见,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还不够广泛,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图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

调查显示,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载着对高职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的重任,在高职思政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必要而有效的。

3.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⑤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⑥

二 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抽查人数共计400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44人;大一学生357人,大二学生43人。

1.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调查对象中54%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45%的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人占1%。可见,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还不够广泛,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调查显示,我院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载着对高职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的重任,在高职思政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极其必要而有效的。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的要求分别进行了调查。能做到理国的大学生占89%,看到老人跌倒能主动扶起来的大学生占57%,由此看出我院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做到理国,不盲目,不随波逐流。但是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负面消息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差不多一半的人会有所犹豫,担心自己会遇到做了好事反被冤枉的情况,可见友善与信任感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分量已有所减轻。

当被问及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时,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社会上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占83%的比例,其次是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占66%的比例,而认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比例为41%。另外,全球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弱点都影响着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本次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

根据调查所得出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后,可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第一,我院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但是对它的内涵及精髓的了解还很浅显,且了解的渠道更多的是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第二,我院大多数学生虽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当真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自己身上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表现得十分犹疑,尤其是涉及自身的实际利益时。第三,我院大部分学生希望学院能进一步加强和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认为它的提出和践行对整个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 在高职思政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学院应切实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理论支撑,使学生坚定科学的理论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政课的相关教学与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得到有效落实,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学院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课程设置,强化教材建设,充实教学内容,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和荣辱观,更好地处理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2.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创新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

针对调查的现状,本课题主要针对本学期高职新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有效地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为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模块,以专题、项目模块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各个模块教学中,并设计专门的课堂实践项目,让学生课后结合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进行组织策划,并于下次课上进行课堂展示,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力求提高我院高职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及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进入课堂,进入学生头脑,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目的。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道德素质、精神面貌、生活习息相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⑦学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思想道德建设充分结合起来,既是对中华民族先进特色文化的继承,又注重了本校校园建设的实际,使学生从校园文化中就能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与价值所在,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散发出来的力量与精神。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而要积极践行这种伟大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主要在于我们的大学生,在于广大的青年。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院应探索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遵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中,切实感受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与风采,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和切身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从而使大学生自觉以红色先进文化的革命精神来激励自己和要求自己,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

注 释

①〔北齐〕刘昼.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刘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37

②.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④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24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参考文献

[1]张有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

[2]莫俊峰.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分析――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12)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6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职德育管理;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5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是贯彻党的十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在长时间的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生中具体纠纷和问题的处理,忽略了理论层面上的探究。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表现得尤其突出,面对学习基础与思想表现都有欠缺的中职学生,大多数中职校都疲于应付学生的日常管理。本文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当代中职生价值观分析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当今社会,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乃至反主流文化并存,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渠道多样化。一些学生的思想活跃,行为叛逆,往日的价值观念不被认同,甚至对一些基本的规范和道德传统提出质疑,缺乏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

2、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的冲击,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中职学生对自身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注更加突出,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明显。部分学生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一切以“我”为中心,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3、价值取向的矛盾化。中职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多元价值的存在,造成了中职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困惑与矛盾。

二、明确中职德育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德育管理实现途径

1、通过制度设计引领德育管理

学校管理层充分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英明决策,明确“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确立了“明德、精技、创业”的校训,明确“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业”的培养目标。重申师德规范,明确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德育管理理念与思路。学校制订了《德育工作挂钩帮扶制度》,要求校级挂钩科系、中层行政挂钩班级、党员教师挂钩潜能生。学校制订《教师职务聘任评价标准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要求及辅导、转化差生工作职责。

2、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引领德育管理。课堂教学始终是培育工作的基础,搞活课堂教学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应借鉴、吸纳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抛弃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式、分享式学习中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丰富内涵。学校在制订教学规范时明确要求各科任教师应充分利用各自课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教育。要突出“五科统筹”,重点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3、通过激活班主任工作引领德育管理。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通过每二周一次的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要求全体班主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指导班主任工作。

4、通过强化班级管理引领德育管理。班级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学校各项德育管理措施首先通过各个班级的执行得以落实。学校要求各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上墙为中心结合各自班级目标,调动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以比学赶超、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造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的班级制度文化。

学校德育主管部门制订了《四项评比实施细则》、《班级月考评管理方案》及《班级周志》,加强了班级日常管理,规范了各班全天的学生行为。此举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班风,也能让学校及时了解各班动态。

5、通过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引领德育管理。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工作就是如何把核心价值观理念内化为每个学生的信仰,并外化于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

学校近几年按照《学生操行等级评价方案》(100分制)抓好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各班成立学生操行评价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根据每天的记录于周未对本班每位同学一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评定等级,并及时在班里公示,以起到跟踪和监督的作用。

6、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德育管理。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管理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在学校主干道最显眼的位置设立永久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宣传墙,在办公室、教室及各公共场所广泛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宣传画。学校广泛开展传统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开展了引入红色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活动。近几年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以“‘雷锋式’学生干部最美志愿者温璐燕同学”为代表的争当著名苏区好学生典型。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价值观

[作者简介]刘斯漾(1968- ),女,湖南湘潭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广东 天河 5105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GDGZ11Y023)、2012年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第一、第二课堂资源竞争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编号:xyzc1205)和2011年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与创业孵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xyzd1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25-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国家也在不断努力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因而,社会受教育人数不断增加,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1999年是我国高考扩招的第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的高考录取人数经历了13年的快速增长, 2010年才开始有所下降;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4.8%不断上升,2012年全国的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75%。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一方面,这为我国的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就业的竞争更为激烈。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尤其大。2012年的高考录取率之所以能达到75%,不仅是因为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因为本科院校的扩招,这样一来,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加,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更弱了,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就业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取向和期望,影响着个人对于自身在就业求职中的定位和判断,也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怎样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从长远来看,个体的就业价值观不会一成不变,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受教育程度的深入,人的观念会逐渐成熟,在高职阶段所形成的良好就业价值观,会对其未来的就业轨迹发挥决定性作用,对其人生轨迹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高职院校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的放矢,保持和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在就业中懂得利用优势,避开弱项。其次,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既不会无所追求,又不会不切实际,合适的职业理想可以为学生的就业道路提供精神动力。最后,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就业是人们满足自身需要的体现,就业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于各种需要的重视程度,受到当前社会多元价值观影响,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转变,薪酬成为择业的首要标准,学生在就业中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看重权利及晋升机会,但却忽视了社会责任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这往往导致学生在求职中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甚至在就业后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中的相关事务以及人际关系。

2.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功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虽然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院校却承担着与普通院校不同的责任,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包括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技术培训。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家长对于高职教育的最主要期望就是毕业后能够有个好的就业去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正好能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同时为学校树立良好的教学口碑。

3.对于社会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体制的更新,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涌入,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受到各种观念的冲击和碰撞,高职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方面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其价值观念深受影响。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将自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过于看重薪酬和社会地位。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其学历层次确实比较低,理论视野比较狭窄,但很多高职学生并不能理智地看待自己的能力,不能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具有基层性,往往与本科生、研究生有着相同的就业期待,甚至还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得到一份轻松又满意的工作,不愿吃苦,不愿进入基层工作,这是大部分高职生不能及时就业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减少失业人数。

三、高职学生就业价值观现状

1.就业期望脱离实际。一方面,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凭借其所接受的教育就能在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因而在择业的时候,对于就业地域、薪酬、晋升空间等的期望值设定过高,但是最终的就业结果却与最初的就业期望有着较大的落差,于是就消极对待工作,甚至待业在家,成为“毕业就失业”的代表。当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是大学生最热门的地域选择,而对于中西部、农村等地域的工作机会,多数学生表现出轻视和不情愿的态度;公务员、国企及外企的工作在学生心目中象征着高地位,认为私人企业和小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低,没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如今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自小生活较为舒适顺利,他们更多地倾向于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无法面对艰苦的岗位。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使得学生在择业中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能力和不足,与社会的真正需求相背离,失去了更多就业机会。

2.就业价值观的功利化、物质化倾向。在物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各种不良社会价值观不断涌现,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网络的发展更是加快了这些不良价值观对新生代思想的侵蚀。这在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中出现了功利化、物质化倾向,薪酬待遇、工作环境成为高职学生的首要考虑因素,忽略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学生在应聘中过分关注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地点、假期等问题,容易使得用人单位对应聘者产生不好的印象,认为应聘者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有部分高职学生没有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放弃所学专业,只向往热门的高收入、高地位工作。这种具有功利主义倾向的观念往往会使高职大学生忽视了对自身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不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3.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相关调查显示,通过社会关系、熟人介绍实现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心中最有效的就业方式,多数高职学生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实现就业。这种方式容易使得大学生忽视提高自身学业成绩,提高自身的相关能力,容易沉迷于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在工作中无法很好地理解岗位要求,得过且过,不利于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导致就业市场中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有部分学生则由于就业竞争巨大,采取一些不诚信的做法,例如伪造相关能力证书、编造虚假实习经历、过分夸大实习工作、随意解除就业协议约定等,这些行为都表明学生道德观念的缺失和扭曲。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得当前很多高职学生从小受尽宠爱,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奉献,认为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工作中常常就表现为工作懒散,不求上进,与同事的关系恶劣,甚至伤害他人利益或者以岗谋私。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的行为将使得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危害无穷,大大增加了失业风险。

四、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1.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与就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纯粹用理论教学的形式,局限于纸上谈兵,学校应该系统地研究学生在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采用理论教学与情景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理论教学中对就业价值观、就业形势、求职简历准备技巧等内容进行指导,在情景式教学中可以采用就业交流会(邀请已毕业学生传授经验)、模拟求职等方式使得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学习。另一方面,就业实践是学生在求职和进入社会工作的一个“预科班”,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实习机会,为正式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经验,在实习中,学生可以更切实地感受真正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对就业形势也能有更好的了解。

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帮助他们设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让学生明白在当前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广大大学生其实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在求职的过程中应该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地寻找工作机会。在择业的过程中,切忌忽略自身的优势和爱好、随波逐流,应该在选择就业地域、单位性质等方面充分考虑客观现实,扬长避短,扩大可选择的范围。我国的中西部、农村地区都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目标区域,虽然目前条件艰苦,但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非常大;私人企业、民营企业虽然不及国企稳定、不及外企高薪,但是如果勤奋肯干、工作能力突出,晋升的空间也相当大。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有关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鼓励高职院校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不好高骛远,选择到社会迫切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应符合三个要点:一是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优势;二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就业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目前高职院校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学生认为德育教育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学校将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部分,德育教育形同虚设,甚至根本不开设德育教育课程。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取向,应该将德育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仅能让他们领悟到在工作中应该具备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而且还能很好地增强大学生的集体精神,明白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功利化的就业价值取向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危害。学校还应指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利用性格分析等工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适合自己的行业、岗位类型以及职业奋斗目标。

3.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使命”是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关系到其能否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因而职业道德成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融合进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风建设、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通过校园媒体(如网络、广播、报纸等)大力宣传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和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大学生切实感受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企业见习等,使他们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和培养职业道德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此外,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决定作用的是就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功能所在,就业能力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辅相成,良好的就业能力教育对于价值观教育有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就业能力教育,高职院校也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问题――课程建设,对于学科的开设应结合客观需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突出课程特色,并逐渐采用活动课程的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第二,积极联系企业,开拓实践基地。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工作巩固所学技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第三,完善就业指导机构的功能,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素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因而其一方面应注重提升机构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筹办与就业相关的活动,可以涉及求职技巧、就业形势、求职竞赛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就业指导机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辅导,对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第四,适当发展大学生创业基地,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学校通过创业课程和创业基地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市场机会,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创业者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2]吴晓清.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小学教育职业价值观篇8

特点分析

对策及建议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成为懂得做人、学会做事、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他们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 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者是在职业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 价值取向,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

2007年1月16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 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在北京举行了 隆重的开题会。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在会上指出,应该从战 略高度提高对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意义的认识,我们要培养学 生学会做人、做事,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一直是我们教 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灵魂。价值观教 育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目标的核心,它不仅影响到 个人未来的发展、成长,也影响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兴衰。因此, 职业价值观教育在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中将具有更深远的战略 意义。

一、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就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980份,有效率99%,样本具有代表性。经过对调查数据 的汇总分析,我们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有了较为清楚 的认识。

1.追求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 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度。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 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 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 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 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 事实”。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影响择业的众多因素排序中,列前 两位的是“经济收人”和“发挥专业特长”,分别占到17,3%和 15.9%,表明当前的高职学生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 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对社会贡献大”的因素 只占到5.5%,表明高职生的社会价值观念淡化。

2.职业评价标准呈现出功利性和个体发展。对一种职业的评价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意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价值观提倡的是重义轻利,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是以物质的或经济的标准去评判,而是以个人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大小,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作为评价的尺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这种职业价值观转向“经济价值型”和“自我价值型”。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首选“经济收入高”,其次是“符合自己的专长”,而“社会贡献大”一栏,学生选择的只占5.5%,这表明在职业评价标准上,高职学生非常重视发展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3.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期望职业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有矛盾。当前,不少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审视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追求超越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的职业。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很少考虑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更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求解决眼前问题。因而很多学生对未来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过高估计自身条件,希望找到一份条件优越、福利待遇好、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但是实际择业过程中这种期望值却很难得到满足。择业过程中的这种表现也就造成了择业意愿与社会需要的脱节而使择业更加困难。

二、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理性就业。

1.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我国正在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高职院校却面临一种“尴尬”。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所作的(((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33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7.1万名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当年年底就业率达93%。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未能就业,是不是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富余了呢?不是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占50%,初级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为什么一方面生产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又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就业呢?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择业心态不适应是重要障碍。

我国高职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突出强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态度和行为不端正,择业目标偏高等,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2.结合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质和行为在毕业之前就能与市场的要求接轨。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习期间,应对学生建立和实行小时工作制以及严格的考核与训练制度,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强化社会实践,注重在实践中锻造人,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学生是否了解道德规则以及了解多少,而很少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情况。我们应该注重将道德认知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德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为社会服务,高职学生参加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如维修电器、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社会宣传、募集资金等,同时,这种服务活动还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通过服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使他们树立自主、自重、公平竞争和爱国爱校的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

3.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造成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培养目标。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劳动力,而是全面发展的、精神丰满的人。教育培养的目的不仅是有齐备的知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美的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眼光。高职院校在组织和实施专业教学时,要注意结合人文教育的内容,努力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注意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文教育,虽然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政策性、时代性、直接性;而人文教育则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广泛性与非功利性的性质。人文教育可以起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但两者不能相互补充②a(2)开好人文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在注重人文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选准课程。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各院校学生的实际,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发展。例如,可以开设深受学生欢迎的“美学艺术篇”“公共关系学”“创造心理学”“心理健康”等课程,让学生从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认识,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大有益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兴衰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结果,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有效措施。在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思考。从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评估工作来看,合格学校主要看条件建设,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或机制建设,而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可见,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电话销售工作要求范文 下一篇:跟踪审计审计服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