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4-18 11:21:15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1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0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配备力量。根据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工作需要,镇成立扶贫信息监测中心,专门承担扶贫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审核及业务培训工作,政府干部任雪明和王霞两位同志为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录入及动态管理。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2

一、基本情况和基本形势分析

(一)“十二五”时期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市选定了44个贫困村(其中22个为部级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贫困村数量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1.5%,共覆盖农户9270户24887人,其中贫困农户1461户3236人。至2015年,44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562增加到2015年的5321元。新修建村道路263条,273公里,贫困村通村公路比例达100%,解决了到67个20户以上自然村行路难的问题,修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50余处,解决了1560名群众饮水困难或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贫困村通农村电网、通广播电视、通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全部按计划修建村卫生室和村委会办公用房,改造危房近1500多户。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相促进,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明显提高。

2、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组织到位。县、乡两级政府把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市领导挂点联系贫困村,带头帮助贫困村群众解决突出问题,做到村村有领导联系,有机关定点帮扶,有驻村工作对驻村帮扶。

(2)广泛发动,各界参与。一是广泛发动贫困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编制及项目建设。二是各部门将村庄整治工作列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开展行业、部门扶贫。三是协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入贫困村项目建设。

(3)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突出抓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影响最大的通村道路、饮水工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了群众出行、饮水、灌溉等问题。

(4)加强督查,严格管理。一是严格扶贫资金管理。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严格按照现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切实加强统计监测。抓好贫困村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动态监测,并做好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交流。

(二)面临挑战

前五年已整治建设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虽有一定改善,群众收入有较大提高,但是有部分村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既定目标,主要是由于投入不足,贫困人口分布分散,20户以上的自然村在基础设施特别是在通路上得到扶持,但一些条件相对较差或20户以下的自然村则难以覆盖。

(三)有利条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为贫困地区发展和村庄整治建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三五”时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大幅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扶贫开发,会有更多的资源汇集到贫困地区,为村庄整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为贫困地区村庄整治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开发式、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以扶贫对象为主题,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努力促进农民特别是扶贫对象稳定快速增收,不断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按照贫困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确定整治的村组,优先整治不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多、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开展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多的“满目疮痍”村,确保整治一个完成一个。

2、公开透明原则。广泛公开村庄整治建设相关政策措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原则。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增强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的基本情况

(一)贫困村分布及概况

2016-2020年期间,我市实施村庄整治建设的35个贫困村,主要包括:一是从未实施过整村推进的村20个,占贫困村总数的57%,二是实施过整村推进但投入明显不足的,预期目标未完成的村15个,占贫困村总数的43%。

35个贫困村分布在17个乡镇,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3%,共涉及234个村小组,总户数7374户,总人口3128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62户,3834人。

(二)贫困村贫困状况

1、基础设施薄弱。2015年,35个贫困村中到村部未通硬化路的村小组达161个,小微型水利严重缺乏,饮水不安全,出行难、用电难、吃水难、信息闭塞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对象生活水平提高。

2、生产条件较差。纳入规划的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一半以上为尚未实施过整村推进或新农村建设的村。

3、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大多数贫困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由于资金缺乏,设备简陋、药品不足,没有配备合格的卫生人员;网络通讯覆盖率低,群众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文体娱乐场所设施配置欠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4、贫困程度较深。2015年,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3819元,按2730元扶贫标准,贫困人口达3834人,扶贫对象占总人口的12.25%。纳入规划的贫困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

5、乡村规划相对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贫困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治规划仍不完善。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村庄“脏、乱、差”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建设工作难度大。

四、目标任务及整治建设内容

(一)目标任务

到2018年底,全市35个贫困村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20年,贫困村群众全面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愿望,贫困村网络通讯、卫生室、综合文化室全覆盖,全面建成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整治建设内容

根据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依据财政扶贫资金、行业部门整合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投资来源,在贫困村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1、按项目类别分类

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三方面的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道路硬化、农田水利、饮水工程为重点建设内容的基础设施项目192个,其中修建村内道路96公里,修建农田水利设施30座,新建饮水工程32处,集中解决贫困村人口出行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16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00万元。

(2)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新建及改造环境提升项目170个,其中新建垃圾处理点65个,改水改厕63处,亮化工程83处,修建排水排污设施93个,村道及庭园绿化160处,逐步解决贫困村“脏、乱、差”形象,完善村容村貌。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73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30万元。

(3)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03个,其中:修建休闲文化广场21个,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16个,新建农村卫生室19个,购置农村医疗设备12批,逐步改善农村公共及社会服务设施欠缺,农民文体活动匮乏的现象。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69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45万元。

2、按项目计划年度分类

“十三五”贫困村中重度、中度、轻度贫困的村小组数量分别为102个、78、54个,项目计划按照先重度、后中度、最后轻度的整治顺序进行安排,确保到2018年度全面完成重度贫困村小组整治任务。

(1)2016年:整治建设重度贫困村小组个数35个,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个,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1个,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1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2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75万元。

(2)2017年:整治建设重度贫困村小组个数35个,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3个,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5个,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3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2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75万元。

(3)2018年:整治建设重度贫困村小组32个,中度贫困村小组3个,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个,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6个,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7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2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75万元。

(4)2019年:整治建设中度贫困村小组个数35个,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2个,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31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75万元。

(5)2020年:整治建设中度贫困村小组个数35个,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个,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6个,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31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75万元。

五、资金筹措

“十三五”期间,每个贫困村计划投入资金160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125万元,整合行业部门、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贫困村30万元,群众自筹或投工投劳5万元。

扶贫搬迁、定点帮扶、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等到村到户的专项扶贫资金都要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市有关部门及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村卫生、广播电视村村通、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项目资金时适度倾斜到贫困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扶贫和移民办作为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的基本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市、乡两级政府要紧紧围绕建设需要,合理部署,统筹安排,集中人力、物力,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扶贫资金,形成全力,实施好村庄整治建设工作,切实把扶贫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二)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按照规划,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全力实施好村庄整治建设。扶贫部门负责村庄整治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专项扶贫项目的实施,其他部门要结合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和本部门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在贫困村实施有针对性的行业发展帮扶措施,为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做出贡献。

(三)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要求,围绕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的实施,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行业部门资金、信贷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开展项目建设。要把村庄整治建设与产业扶贫、就业促进、科技扶贫、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等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各类专项资金的集聚效益。

(四)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对象优先受益机制,

完善社会帮扶机制。大力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贫困村帮扶,在贫困村开展“第一书记”挂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向贫困村倾斜,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五)强化管理监督。加强村庄整治建设项目和交错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扶贫资金必须严格遵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使用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绩效考评工作。要抓好规划项目建设,加强工程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实施效果检查。具备条件的项目要执行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按照国家扶贫资金、行业部门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审批、公示、招标、审计等财务管理程序,确保各类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六)做好督查验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一是在贫困村建立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项目实施管理小组等群众监督组织,从项目规划、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进展、质量和建成项目效益的发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市扶贫、财政部门按照投资项目、项目受益人的具体情况、深入现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督查结果及时向项目实施单位进行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3

市级下达我县550户搬迁计划。由于全县急需搬迁的任务重,今年省级下达我县375户搬迁计划。结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自我加压,下达各乡镇市级移民搬迁计划900户、省级搬迁扶贫计划450户。为了将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实处,依托盛市扶贫搬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强化责任督办,使今年的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年初计划,截止11月30日,完成市级移民搬迁986户3936人。省级搬迁扶贫310户1107人,完成比例占72%即将完工在建140户,占任务的28%根据我县今年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重的实情,多方筹资,争取到搬迁扶贫资金计划150万元,目前已到位75万元,其中省扶贫办下达搬迁扶贫专项资金45万元,省财政安排资金30万元。尚有县发改委75万元资金计划还在协调落实中。基于此我已于10月初下拔落实到各乡镇财政所危改搬迁扶贫资金84.4万元,由各乡镇财政所根据农户搬迁进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的要求,兑现落实到搬迁的农户。

襄樊市下辖唯一的全山区贫困县,县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带上。也是全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高寒山区、边远地区、多灾地区、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军事于一体。辖11个乡镇261个村,1262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506户22.9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全县版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有158个村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群众生活极其艰难。自2002年以来,抢抓盛市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对全县7500户近3万人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地的地区的贫困户纳入盛市扶贫搬迁计划,于2002年至~年成功地对高寒山区的3253户13662人实施了搬迁扶贫,使这部分人口彻底告别贫困。截止~年底全县尚有4247户,16420人还待搬迁,由于今年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增加了一部分地处滑坡地带的农户,因此我县的搬迁扶贫工作任务相当艰巨。

二、主要做法

(一)界定范围,突出重点搬迁。围绕我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今年搬迁扶贫我们以重点村为主,突出重点村重点户。年初,我们通过组建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对~至~年的省定重点村开展普查工作,将重点村需要搬迁的农户逐户登记造册,按照市级搬迁和省级搬迁(危改)两类建立基础性的档案,市级搬迁扶贫我们按照每个重点村村平30户的指标下达计划任务900户,按照优先重点村的原则,由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上报实施。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的一项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对搬迁的农户的建房进行科学的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扶持政策,在各重点村做好盛市搬迁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动员,号召农户主动搬迁,提前搬迁,加快了农民搬迁脱贫步伐,加速了我县搬迁扶贫工作进程。

(二)强化领导,凝聚合力搬迁。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搬迁扶贫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月办月结,对搬迁工作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书记、县长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计划、交通、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负责,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搬迁工作专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搬迁任务实行责任包保,并制定了优惠的扶持政策,聚集各部门帮扶资金,合力投入。加大了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扶贫部门,对全县移民搬迁和住危房户进行摸底调查。通过摸底健全了我县1943户特困户住危房,4247户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带贫困户的档案。为了解决这部分贫困户的住房和搬迁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实施扶贫搬迁与解决特困户危房相结合,用今明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这部分特困农户的住房难。计划今年搬迁解决特困户危房900户。由县扶贫办负责包保450户,县民政局负责包300户,县财政局负责包保50户,县直85个部门负责包保100户。县委县政府将全县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纳入全县重要工作进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办结,年终对各部门实行硬帐硬结,确保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搬迁。扶真贫的原则。搬迁对象的确定上,扶贫搬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必须是真正的贫困户,必须由本人先提出书面申请;安置方式上,由农户自主选择搬迁类型,能集中搬迁的就集中搬迁,能分散搬迁的就分散搬迁;建房标准上,由农户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确定,能建楼房的建楼房,能建经济实用房的建经济实用房。安置的选址上,由各乡镇、村根据镇、村建设规划自行选址。搬迁方式上重点采取四种搬迁模式:一是实行梯度搬迁。鼓励低山、河边的农户进城经商给予适当补贴,将其房屋和士地等低价转让给中高山地带的搬迁农户。二是集中安置搬迁。今年实施的第二批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下达了900户市级搬迁计划、400户省级搬迁计划,大部分都要求实行集中安置。三是危改扶贫搬迁,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扶贫、民政、财政为主,县直各部门全体动员对全县900户住危房户实施危改扶贫搬迁,目前已完成80%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四是分散扶贫搬迁,去年全县分散搬迁713户,仅重点村曾家垭村一年就搬迁25户。今年,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实施分散搬迁986户。组织实施工作中我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省级搬迁和我县实施的危改搬迁有机结合同步实施。确保盛市级搬迁1000户和县委450户的危改搬迁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将搬迁扶贫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三是将搬迁扶贫工程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集中搬迁的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茶叶、桑叶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四是将扶贫搬迁与退根还林政策相结合。对搬迁的农户原有的田地进行退耕还林,既使农户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天然林保护的作用。

(四)规范程序,政策激励搬迁。通过规范搬迁扶贫工作申报程序,为了使扶贫搬迁工作科学、严谨、细致真正成为安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程。夯实搬迁扶贫基础工作,以政策为引导,对搬迁扶贫工作阳光操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搬迁扶贫工作的极积性。搬迁前,做到三表”齐全。年初,由扶贫办与各乡镇政府组织专班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认真填写搬迁贫困户基本情况登记表、户主申请表、并由村委会签批意见,报乡镇党委政府批准同意后,以乡镇为单位向扶贫办上报年度搬迁实施计划申请和报表。确保了扶贫搬迁户的真实性和严密性。搬迁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公开”一是公开搬迁扶持对象标准。对纳入市级搬迁扶贫扶持对象的标准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区的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农户。对纳入省级扶贫搬迁户同我县实施的危改工作相结合,介定对象是住草房、石板房的房屋屋面严重腐朽不能遮风档雨的墙体严重倾斜的无安全感的贫困农户;二是公开搬迁扶贫政策。将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按照市级搬迁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政策。省级搬迁户按人口给予补助,1至2户人的补助2000元,3人户的补助3000元,4人户的补助4000元,5人以上户的补助5000元;三是项目资金公开。根据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的实施意见,今年8月对~年省级搬迁的450户和~年市级搬迁扶贫的713户项目资金通过《今日》全县进行了为期10天公告公式,将搬迁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到户。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搬迁扶贫工作公开透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洪涝灾害影响农户危改搬迁进度。今年8至9月连续两个多月的强降雨,使农户的危房改造工程滞后,同时,一部分已建起的新房的农户受到地质滑坡的影响又重沦为危房,给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危房改造启动慢。在我县农村农户建一栋楼房需投入资金5—6万元,而每户的扶持只有4000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贫困户由于没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为了能够建房,农户在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建房,为此不能尽快启动建设。目前在建的农户有80%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资金筹集到位晚,资金及时到位迟缓。由于扶贫搬迁是年初组织实施,到年尾时才兑现补助资金,从搬迁实施到项目申报下达到县运转周期太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搬迁农户在实施搬迁中缺乏建设和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搬迁积极性。今年,省级下达搬迁资金计划是扶贫资金45万元,财政资金30万元,计划资金75万元。现在,扶贫和财政资金已到位并下拨,但计划部门并不承认有搬迁任务,致使资金不能到位。经过多方筹集,还差89.3万元的资金。目前,搬迁扶贫工作已面临着验收考核,我们虽然通过组织专班多次深入农户未声明行督办,但资金筹集不能及时到位使搬迁扶贫工作的难度加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搬迁扶贫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确保今年的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完成。

(一)加强督导,确保进度。组织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开展督导。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进展缓慢的搬迁户,督办进度。继续抓好盛市移民搬迁工作的月督办、月通报,确保搬迁工作任务~完成。

(二)加强资金的筹措力度,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加大部门协力配合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好中央、盛市、县关于搬贫搬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争取到位的扶贫资金,及时兑现落实到户。同时对已下拔的搬迁扶贫资金,开展一次督查,确保资金及时下拔到农户。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4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农村工作会后,专题召开全市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上午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责任感

过去的,是我市扶贫开发力度最大、贫困农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十年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25.9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3万人,减幅达74%,超全省减幅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的1248元增长到3976元,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十年扶贫成效显著,但由于我市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灾害频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按照人均纯收入1600元以下的扶贫新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31%,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全市还有88万人迫切需要移民搬迁,扶贫部门的工作将更加艰巨而繁重。目前,随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入,各项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年中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资金投入方向,支农资金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中央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会议上,确定了对包括“秦巴山区---六盘水地区”在内的全国六大特殊类型困难地区实行集中连片扶贫新政策,我市扶贫开发将获得新的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非常注重陕南循环发展,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制定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我市扶贫开发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我市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快速提升我市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统筹城乡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历史使命感,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奋战十年,基本消除我市的绝对贫困现象;再战三年,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新推进,使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保持我市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六个跃升”总体目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按照国家对未来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7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重大目标和88万人移民搬迁这个重大任务,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切实按照扶贫力度只能加强,不能松懈;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扶持政策只能强化,不能动摇;扶贫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农民收入增长只能加快,不能停滞的基本要求,努力把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增加扶贫投入。资金投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支撑。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本级财政新增财力的5%用于扶贫开发配套资金,这个要求既是中省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方市长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明确提出的要求,希望各县区会后抓好落实。二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学会策划、包装扶贫项目,积极与中省各项政策对接,尽可能的多渠道争取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扶贫资金的投入。三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办法,通过整合专项扶贫资源,实现“内合”;通过整合行业扶贫资源,实现“外捆”;通过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实现“社联”。市上扶贫资金捆绑方案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原则通过,有关各部门要主动衔接,根据各自职能编入行业规划,做好项目支撑。四要壮大社会扶贫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各类媒体,宣传扶贫现状、宣传扶贫政策、宣传扶贫典型,营造浓厚的社会大扶贫氛围。通过宣传鼓励、表彰奖励、政策激励等方式,积极调动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及个体法人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特别是进一步做好中省部门联县扶贫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大力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组织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扶贫,一包三年,真帮实联,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强大合力。二是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扶贫开发的核心目标就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挥连片扶贫开发作用,实施产业规模发展,使扶贫地区的农业生产向发展现代设施高效农业转变,不断增加农民产业性收入。二要转移好劳动力,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充分利用信贷扶贫、互助资金及其它资源,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或从事二、三产业。四要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和反哺农业农村发展,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创建者、受益者。三是突出重点,千方百计让群众安居乐业。当前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就是88万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工作。当务之急要做好移民规划,规划要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前瞻性、可行性、操作性;在移民搬迁方向上,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可以跨县区搬迁,相关县区、部门要搞好配合服务工作;在工作推进上,扶贫、发改、国土、住建、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一张蓝图、“一盘棋”,形成搬迁合力。同时要做好搬迁后原住地的生态恢复,注重搬迁下来后的发展问题,加大对搬迁户的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让搬迁户实现“安居乐业”。四是科学规划,千方百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说到底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这与扶贫开发的宗旨是一致的。当前重点是结合中省扶贫开发规划和我市整体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十二五”扶贫规划和新十年扶贫规划,将连片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主要手段,将移民搬迁与农村城镇化、社区化、工业化紧密结合,实现以扶贫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市跨越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新一轮全市共启动108个市级重点示范村,由123个市直部门包抓,启动304个县级示范村,由县区负责包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指导原则仍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奋斗目标。

一是统筹做好发展规划。新农村示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示范村建设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涉及各各方面,需要全盘考虑。各帮扶部门要切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指导好帮扶村编制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将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对接配套,减少盲目性,努力使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使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体现统筹城乡要求,体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体现以人为本要求。

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我市以平利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吸引了诸多外地人参观学习,白河、石泉、宁陕、岚皋也在这方面积累了好的经验,这些先进典型的基本经验要继续总结,发扬广大。当前,新农村建设要克服浮躁、厌战情绪,关键是要落实好市县包抓这个良好的机制。各包抓单位主要领导要将新农村帮扶工作列入最重要议事日程,亲自过问、亲自调研、带头到村开展工作;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要饱含真情,立足村上实际和农民迫切要求,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真帮扶、求实效。

三是保障好资金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上下资金的扶持,在帮扶的基础上,要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分步实施,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得到改善和提升。当前主要是加强项目跟踪,确保帮扶和整合的资金兑付到位,避免“空头支票”现象发生。

四是做好主导产业培育。有了主导产业就有了发展增收的基础。产业发展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连片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围绕本县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能人大户,夯实主导产业规模,成立组织能力较强的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经纪人,有条件的可以发展加工企业。以此推动示范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快速致富。

四、强化责任,奋力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全市实现突破发展向跨越迈进起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举措,奋力推进。一是强化领导力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已决定将各县区长纳入市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各县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也要照此精神加强领导力量。县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每年召开一到两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扶贫责任,加大扶贫支持力度。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扶贫工作部门要在“大扶贫”格局下发挥好扶贫开发的“操盘手”和“协调员”,大胆牵头,大胆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二是强化包抓机制。“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是我市多年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部门帮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区领导包抓、单位帮扶的责任机制,特别是要落实好市县区领导包抓特困村、整村移民搬迁示范村的具体任务,明确具体责任和目标;每个特困村、整村移民示范村都要落实一名市县领导挂联。新农村建设要强化帮扶包抓,配强包抓部门和人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是强化扶贫队伍建设。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加强市县级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培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配齐配硬市县扶贫队伍,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要明确专职扶贫干部,专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扶贫系统干部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做到有位有为,深入研究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趋势、新变化,了解贫困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使扶贫开发工作在新的时期取得更大成效。四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强化扶贫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把减少贫困人口和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作为重点,提高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综合目标考核中所占分值比重,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一些帮扶部门“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同时,对县区实行绩效考核与奖惩问责并举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在推进扶贫开发或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工作扎实、成效突出的县区,给予适当的项目倾斜和表彰奖励;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差、推进工作不力的县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削减该县来年项目计划;对出现违规违纪重大问题的责任人,要按相关程序严肃追究责任。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5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项目资金投向准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省、市专门针对老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政策性极强的专项资金,因其资金来源的公共性、帮扶对象的弱势性和改善民生的敏感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此,国家、省、市都对财政扶贫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务必要站在对贫困群众负责、对干部个人负责、对扶贫系统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的重要性,认真查找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严格对照政策和规定,采取必要、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准确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进一步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法规。

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严格执行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规定,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流程管理,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财政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

(二)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各级扶贫部门要按照省扶贫办的统一要求建立扶贫项目库,编制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计划,年度财政扶贫项目主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按照“乡镇申报,县级核准,省市备案”的程序,对拟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商请有关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上报省市扶贫办进行备案。申报项目一经认定即具有法定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必须按照批准方案切实加强管理,积极组织实施;在项目审批备案期间若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申报的程序,说明其调整理由,上报县扶贫办核准后,报省、市扶贫办备案。

(三)严格执行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报帐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报账项目要符合项目计划,报帐资料要真实、合法、合规、有效、完整,不得以任何造假方式套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在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报帐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项目费用支出审核。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报帐制管理规定,切实维护项目资金管理的严肃性。一是严格资金专账管理。各乡镇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账,坚持先审批后使用,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报账资料审核。对已完工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报账请款,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在收到项目实施单位报帐资料后,应严把审核验收关,所有报帐凭证必须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方可报帐。三是严格资金直达管理。对通过审核验收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由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不得以现金支票拨付项目款。其中公共项目预留10%的项目质量保证金,待第二年项目通过复审后再行支付;由农户自主实施的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到户。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监管,确保发挥资金扶贫效益

(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一是严格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所有财政扶贫项目要在实施乡镇和项目受益范围内,建立项目标志牌,明确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实施期限、投资额度、资金来源、主管单位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财政扶贫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村务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让项目所在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喻户晓,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严格按计划实施。

(二)加大检查验收力度。

一是严格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各级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的勘察、设计、投资概算及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前期评估工作,提高项目立项审批质量。在项目实施前,要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受益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期限、质量标准、预期效益和违约责任等。对大额扶贫资金项目可实行竞争立项、公开招投标。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卡制度。项目卡要填写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等,在项目实施中填写项目建设情况,在项目验收时填写资金到位情况和实施效果。三是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对于重大扶贫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理,以保证扶贫开发质量和效果。四是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扶贫项目工程竣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向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扶贫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对照立项审批内容、招标合同和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成果和项目的扶贫效益情况作出公正评价,对未达到要求的工程,提出整改方案。五是严格项目档案登记制。县扶贫办和乡镇扶贫办要对已竣工和投入使用的项目,建立项目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防止项目重复申报、重复投资现象发生。

(三)加大绩效考评力度。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6

同志们:

这次全市扶贫办主任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市州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和市委会精神,深入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8号),总结上半年成绩,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奋力完成全年各

项任务目标。昨天上午,我们参观了竹溪县龙坝乡砖裕村整村推进、搬迁扶贫及烟叶产业发展情况,昨天下午竹溪县扶贫办又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扶贫工作情况,各县市区扶贫办汇报了各自上半年的工作,畅谈了下半年的打算,刚才陈宣同志传达了全省市州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奋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的冲刺年、决战年。今年以来,在市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三干会和全省扶贫办主任会精神,着眼长远抓定位,立足当年抓落实,紧扣难点抓创新,强化责任抓落实,提升形象抓作风,全面推进能力建设、业务建设和系统建设,促进任务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重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整体工作彰显新的特点:

社会扶贫有声有色。4家中直单位和12个省直单位继续对口帮扶我市,市县两级638个单位驻村帮扶560个贫困村(其中市直155个部门帮扶133个贫困村),全市5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当年,中直、省直各帮扶单位计划安排项目资金4000万元,目前已到位1000多万元。市县部门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00万元。8个省直部门和15支市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结对帮扶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共落实帮扶资金450万元以上。市老促会开展了老区专题调研、为农民工送健康、动员民营企业帮建老区村等活动。

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科学谋划扶贫开发工作。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扶贫开发作了新的战略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

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紧密结合十堰实际,深入思考,广泛调研,争取领导,当好参谋,不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进一步巩固扶贫工作地位。多年来,扶贫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很高的定位。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十堰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今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又提出了“一统三分”战略,即统筹城乡发展、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这既是指导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也是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路。按照“一统三分”的要求,在市委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等文件中,对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扶贫工作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组织措施进一步强化。

二是积极谋划后十年扶贫规划。按照省办杨朝中主任提出的“十堰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好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战略,力争为国家和省完善扶贫战略作出贡献”的要求,今年来,我们把新阶段扶贫开发纲要完成评估和后十年扶贫规划编研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了方案,下发了通知,成立了工作专班,开展了调研,形成了《十堰市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评估报告》和《十堰市后十年扶贫开发纲要》,

总结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成效与经验,分析了形势与问题,提出了思路与建议,得到了省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争取城区新一轮扶贫政策。今年是城区农村扶贫的结帐年,同时又是新一轮城区扶贫的谋划年。上半年,市区扶贫办围绕保规划达标、保政策延续、保投入加大的目标,认真对照五年规划查漏补缺,着眼城乡统筹开展调研谋划,围绕提升水平办点示范。在年初的人大会、经济工作会上,市扶贫办积极参谋把制定新的城区农村扶贫政策写进了主要领导的报告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形成了决策性意见,市区联合开展了城区扶贫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通过多种形式向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城区农村扶贫情况和建议,得到了市领导重视和认可。

(三)坚持以创新机制为手段,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开发目标激励机制。在年初的三干会上,市委、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对综合考核前三名的县市区进行奖励、400万元对先进乡镇和进步乡镇进行奖励、140万元对十个重点单项工作进行奖励。今年继续将扶贫开发纳入对县市区综合考核的九大指标体系之一,继续对综合考核前三名县市区、优胜乡镇和进步乡镇进行奖励,继续对扶贫搬迁进行奖励。

二是继续实施了扶贫开发投入配套机制。对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市县两级分别拿出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加大配套投入力度。为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市财政已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万元通村水泥路补贴资金;为解决城区农村“灯下黑”问题,市政府已连续五年每年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全市每年用于支持县市区发展的资金达到7900万元,其中涉农资金达到5000万元。丹江口市财政每年安排扶贫搬迁专项配套资金100万元。

房县采取项目规划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科技培训服务到户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四是不断完善了试点示范机制。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全面启动,房县整乡推进工作初见成效,郧西县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扎实开展,茅箭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相对接试点如火如荼,“县、乡、片、村”试点全面展开,为探索新机制、推广新经验、培植新亮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坚持以扶贫责任制为抓手,切实强化各级扶贫责任。一是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责任。在继续将扶贫开发纳入对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的同时,继续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在年初三干会上,市政府分管领导与各县区签订了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3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扶贫工作责任制情况考核和启动的109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验收,市委、市政府听取了专题汇报,下发了通报,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提出了要求。6月份,迎接了全省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和重点村验收,在市县精心组织下,全市扶贫工作得到了省考核验收组的肯定。上半年,各县市区都召开了扶贫开发专题会议,层层签订了扶贫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是进一步强化扶贫部门责任。今年,市扶贫办被市委纳入市直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13个试点单位之一,市政府也建立了市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我们以此为契机,建立了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县市区扶贫办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教育为载体,全面推进系统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了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学习调研,进行了分析检查,落实了整改措施。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解决了一批制约扶贫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达到了学教活动的预期目标,得到了市委指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机关管理。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对机关财务管理、公务接待管理、车辆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考勤请销假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的新局面,促进了机关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强化了扶贫业务工作指导。按照业务工作抓规范、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要求,加大了扶贫业务指导和基础管理工作。半年来,市扶贫办将业务工作规范管理纳入对各县市区扶贫办考核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先后就村级参与式扶贫规划编制、雨露计划、城区农村扶贫、搬迁扶贫、扶贫项目申报等重点工作下发了文件,就贫困人

口建档立卡、扶贫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把业务工作规范作为检查指导工作的重点,使扶贫业务工作规范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上半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影响,制约今年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有“三大压力”:一是资金缺口压力大。按照的口径计算,当年国家、省下达我市三项无偿资金12434万元,若剔除雨露计划、扶贫搬迁、沼气、纪要等专项戴帽资金,实际可以用于整村推进的资金大约在7000万元左右。我市今年启动整村推进重点村174个,如果按照“三项资金”村平60万元的配置额度测算,资金需求量10440万元,资金缺口5000万元以上。特别是郧西、郧县、房县等整村推进任务重的县,村平缺口资金达到30多万元。同时由于启动的重点村数量增加、任务加重,部门资金整合的力量有限,难度也相应加大。二是工作推进难度大。在项目安排上,省里要求将5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这与我们过去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与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一致,是一次政策性、方向性调整,对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做好

群众工作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发展产业上,项目怎么选、资金怎么投、贫困户怎么扶,都是新课题、新难题、新矛盾。在搬迁扶贫上,富人补了不合理,穷人补了搬不起,对象瞄得准打不准,扶贫搬迁与贫困对象渐行渐远,政策执行与设计初衷越来越偏。三是干部思想阻力大。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省办提出的“要有决战的姿态、决战的勇气、决战的信心”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上半年,有的地方在省扶贫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迅速分解任务,多方筹措启动资金,抓紧启动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如火如荼,有条不紊,扎实推进,也有的地方按兵不动,消极等待,不催不动,推而不动,缺乏紧迫性,缺失责任感、缺少自力更生精神。这些问题,是制约我们思想创新、工作推进、能力提升的绊脚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借鉴竹溪,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这次会议在竹溪召开,既是半年督导会,更是一个现场学习交流会。通过看现场、听情况,我感到竹溪县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积累了新经验,有很多作法值得全市学习推广。

二是思路清晰,产业扶贫有成效。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以扶贫开发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目标,立足县情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全县魔芋、茶叶、中药村、烤烟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达45多万亩,覆盖全县80%以上的农户和90%以上的贫困人口,带动了5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所有已经实施了“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村村都建有一个支柱特色产业项目。,全县特色经济总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7.7%,农民人均从中实现收入800元,占农民新增收入的60%。在全市“七大”特色产业综合考评中,竹溪茶叶产业夺得第一名,成为全省第二茶叶大县。

四是部门联动,工作推进有合力。为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委、县政府统筹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老区建设资金,同时整合通村水泥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农村能源建设、残危改造工程等资金,实行一个文件统筹,一个漏斗向下,保证80%的资金投入到当年的重点贫困村,基本达到了村平投入100万元以上。如在去年扶贫搬迁上,县直各部门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给搬迁户提供优惠政策。国土、林业部门在用地、用树办证上,水务、供电、教育、卫生部门在搬迁户子女上学、就医上,公安部门在户籍转移上,财政、税务、建设等在有关税费上,都予以了减免,从而保证了搬迁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

三、再鼓干劲,再加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扶贫开发任务目标

下半年,扶贫开发任务重、工作头绪多。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抢抓机遇中找动力,在调查研究、出谋献策上增能力,在落实政策、强化措施上下大力,在增强责任、转变作风上增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贯彻,深入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这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进入决战攻坚的最后阶段召开的一次

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十分重要,有很多新特点、三是要把握扶贫开发新政策。新政策可以概括为“一个增长、两个加大、三个试点、四个提高”,“一个增长”就是省级扶贫资金预算要做到年年有新投入,年年有新长进;各市、州、县也要增加扶贫专项投入。“两个加大”即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和插花扶贫力度。在省级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中,逐年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增加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市);对插花贫困地区,省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每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安排1000万元。“三个试点”即脱贫奔小康试点、连片开发试点、整乡推进试点,我市丹江、竹山、房县列入其中。“四个提高”:即提高了扶贫搬迁标准,建房补助提高到人平元,资金由原来的6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提高了“雨露计划”补助标准,达到人平1000元;提高了老区扶持标准,在省直部门筹资扶持老区建设的单位、数额保持不变的同时,在现有省财政预算安排老区建设投入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00万元资金;提高了对革命中心乡镇扶持标准,由每个乡镇10万元增加到30万元。

四是要把握扶贫开发新要求。就是要认真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

7月17日上午市委会专门听取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老促会工作会议精神汇报,强调贯彻落实好两个会议精神,对十堰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十堰更应该加大对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更应该站在新的起点上认识和谋划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与老区工作的新局面。明确了四点意见:一是同意近期召开一次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二是要强化资金捆绑力度。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和老区建设“三项无偿资金”要重点向整村推进的重点村捆绑,交通、水利、农业、能源、国土等部门项目都要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对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上,要适当增加扶贫工作的考核分值。三是加大城区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会议同意,城区农村扶贫政策从明年起再延续三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由7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四是加强老促会工作。将革命老区中心乡镇优先纳入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范围,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老区建设基金,加大老区扶持力度,同意市老区建设基金增加到100万元,老促会工作经费增加到10万元。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市委会精神,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市扶贫部门要带头学习、带头贯彻、带头落实。一是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如省办杨主任所说:“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8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给了大家一把尚方宝剑,能不能用好这个文件,就要看各地扶贫办主任的本事和能量。”省里也明确指出,强调各地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三个一”:即地方党委会要专题听取一次会议精神汇报,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一个贯彻落实意见,召开一次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议。希望大家带着强烈的责任、带着深厚的感情、带着紧迫的意识去贯彻落实好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快的工作节奏投入到扶贫工作之中,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二是要吃透政策、争取政策。近年来,正是国家和省的扶贫政策不断调整的重要时期,新的政策相继出台,新的试点不断实施,为我们争取政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8号文件更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文件,有很大争取政策的空间。我们不仅要读懂它,更重要的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找到争取政策的突破口,在争取增量资金和增量政策上有新突破。三是重在抓落实,关键在抓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着力点放在抓好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上,放在科学谋划本地扶贫开发工作的长远大计上,放在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方式、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上。市委、市政府初步定于8月中下旬召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下半年适当时候还将请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在十堰召开一个扶贫开发现场会,重点研究解决制约十堰扶贫开发的突出问题。

(二)抓调研,进一步当好决策参谋。扶贫办是党委、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议事就是为党委、政府出主意、当参谋。谋划工作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也是一项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扶贫工作有没有地位、有没有环境、有没有作为,关键看扶贫办的参谋作用发挥得如何。近年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能够在市委、市政府大盘子中有位置,能够在系统上下有影响,能够在基层群众中有好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较好地发挥了决策参谋作用,使扶贫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谋,重在谋字。红金龙集团有一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敢想。我们的城区农村扶贫政策,房县的整乡推进工作、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试点,还有竹山县的整村推进、连片开展试点,这

些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的促成,都是敢想敢干的结果,也是我们善于谋划的成功典范。当前,正处于新阶段扶贫开发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扶贫战略和扶贫政策的调整期。有挑战,也有机遇,是考验,更是机会。抓住了今明两年,也就抓住了今后一个时期;谋划好当前,就为今后长远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希望大家务必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工作上行动起来,真正静下心来,扑下身去,深入调研,系统思考,扎扎实实地做一些调研谋划工作。就全市而言,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纲要评估和后十年扶贫规划的编研工作。这项工作是今年省办杨主任一直抓在手上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要求十堰要为全省纲要编研贡献智慧。这充分体现了杨主任对十堰的信任,作为全省重点贫困地区,我们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项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各地要结合规划编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有关情况,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纲要实施的程度、质量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对当前扶贫开发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要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提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式、政策和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规划编研工作,进一步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要通过规划的编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启动新一轮城区农村扶贫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次市委会对城区农村扶贫五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一轮城区农村扶贫政策予以了明确。可以用10个字来评价: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城区农村扶贫政策的争取,凝聚了市区两级扶贫办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城区农村贫困群众的关心关爱,更是对扶贫部门的信任和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没有理由不做好工作。城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近期重点要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会精神,抓好“四个一”活动: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召开一次市直部门城区农村扶贫工作座谈会,进行一次城区农村扶贫成果集中宣传活动,组织一个得力专班全面启动城区农村扶贫规划编制工作。两区扶贫办要围绕这“四个一”,提前做好领导调研、汇报材料、宣传资料和基础调查等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在高起点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城区农村扶贫开发上动脑筋、下功夫。

三是要精心筹备好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根据市委会安排,初步定于8月下旬在竹溪召开全市“一统三分”工作会议时,套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期半天。会议将总结新阶段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全市扶贫开发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会议筹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县市区扶贫办全力配合。重点要总结上报各地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提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见解。这次会后,各县市区扶贫办要迅速安排专人负责落实,确保在8月初将材料上报市扶贫办综合科。

(三)抓督办,加速重点工作进度。我们今天这个会议,主题很明确,形式也很灵活,既是一个半年工作交流座谈会,更是一个年度重点工作推进的督办会。希望通过这种现场会的形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明确差距,迎头赶上。目前,已进入年度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能不能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目标,关键在近几个月,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认真对照年初目标,查漏补缺,加强督办,加快进度。

一是抓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对启动的重点村,要对照规划、对照项目、对照整村推进的验收标准进行“回头看”,没有完成的项目要加快实施,需要补火的要抓紧补火,项目已完成的要做好迎接验收的软件工作。对今年实施的174个重点村,要着力抓启动,抓项目卡建设。已经启动的,要加强跟踪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对还没有启动的村,要分析原因,加强督导。各地要想办法先调度部分启动资金,帮助重点村启动项目建设,不能再等省里资金。要按照省办要求,做好今年启动的重点村项目卡建设,建立详细的整村推进档案,这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后重点村抽查验收的主要依据。

二是抓好扶贫搬迁工作。今年,已是市政府连续第六年将搬迁扶贫纳入“十件实事”之一来抓,前不久市政府办就上半年“十件实事”进展情况专门下发了通报。各地要认真吃透搬迁扶贫政策,在瞄准对象上下功夫,在把握建房标准上下功夫,在足额兑现政策上下功夫,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做到瞄准对象不错位、补助标准不缩水、程序规范不乱套。

三是抓好雨露计划。要切实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管,对雨露计划的合同管理、对象认定、培训质量、转移就业、减免收费、结业验收、资金报帐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要坚持阳光操作,培训基地对享受雨露计划扶贫政策的学员名单、培训时间、补贴标准、减免收费等,要在校内或网站上进行公告公示,接受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按照全省雨露计划工作会议安排,市扶贫办近期将对全市雨露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和补助政策不落实的,一经核实要严肃处理;对严重违纪违规、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要提请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

四是抓好城区农村扶贫项目建设。今年是城区农村扶贫五年规划的结帐年,两区扶贫办要认真对照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进行回头看,全面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确保五年规划各项目标圆满完成,确保城区第一轮扶贫精彩煞尾,确保与新一轮城区规划完美对接。

(四)抓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考核是下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词,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认真做好各项检查考核工作,对于进一步强化扶贫部门职能、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扶贫责任、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四项考核工作:

一是配合市两办抓好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目标考核和重奖,是市委、市政府在省“财政直管”的形势下,加强县市区工作的一大重要创举。扶贫工作能够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为我们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次市委会还强调要加大扶贫工作的考核权重。我们必须用足用好这个政策,严肃认真地参与考核工作,要通过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抢前争先、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

二是抓好搬迁扶贫考核。去年我们对搬迁扶贫考核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引入了随机抽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总体上是科学的、公平的。今年的搬迁扶贫验收,要继续采取这种方式。重点要看名单在册率、搬迁入住率、补助到位率、生产资料配置率、资金配套率和示范点的情况。要深入总结去年的考核检查经验,进一步完善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内容,使考核的办法更能体现搬迁扶贫政策的基本要求,更能贴近农村的实际,更能体现操作性、科学性和公平性。市扶贫办近期将修订验收办法,而且充分征求各县市区扶贫办的意见,力求出台一个更加完善的考核验收办法。

三是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试点工作。今年市扶贫办被纳入全市首批13个市直绩效考核试四是抓好系统考核。实施系统责任目标管理,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好传统、好做法、好机制,为强化上下责任、推进系统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要继续坚持这一措施,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将考核工作与评先彰优、计划分配切实挂钩,增强考核实效性。年底,市办将组织专

班分别由班子成员带队、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对各县市区扶贫办的年度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明年在工作表彰、雨露计划分配和城区农村扶贫资金安排上,要与考核情况严格挂钩。

(五)抓作风,不断提升工作效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鄂发[]8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党性强、业务精通作风实、纪律严明为政廉、克难奋进打硬仗、精神饱满形象好的扶贫工作队伍”的新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五句话”的要求,切实加强扶贫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规定动作”,做好各项煞尾工作。重点要结合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市委会精神,针对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集中反映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切实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扶贫工作上水平、贫困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三是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近年来,个别地方截留、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个别乡镇截留扶贫资金甚至达到了30%以上,导致一些重点村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补助无法按标准兑现。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熟视无睹,将来可能会出大问题,最后害人害己害事业。省扶贫办杨主任多次强调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扶贫部门要从计划分配到项目实施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省扶贫办将与省监察局联合组织开展扶贫资金检查。要严格维护省办批复项目的严肃性,对擅自调项的一律视为违纪处理;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各类扶贫资金的行为和责任人,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四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扶贫工作,我们的领域在贫困乡村、我们的对象是贫困群众,我们的工作需要走下去、深入进去,不能停留在会议材料上,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抓脑袋,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要大力倡导沉下去、办实事、真扶贫的良好风气,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尽职尽责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防止要情况坐在屋里打个电话、搞调查坐在车里隔着玻璃看看的现象。要对照年度目标任务,进行量化和分解,变“弹性”为“刚性”,变软指标为结硬账,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确保实效。

同志们,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很繁重,我们要在国家扶贫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新形势下,在省市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大背景下,在全社会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高度关注下,创造性地学习贯彻落实《决定》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为中心,以实施产业扶贫为主线,以整村推进为平台,进一步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扶贫工作由阶段性任务向长期性任务转变、由解决绝对贫困为主向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为主转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任务目标。经过3年努力,力争到2010年贫困地区基本达到“一高四新”的任务目标,即努力提高42.5万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由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提高到1500元以上,巩固扶贫成果,缩小地区差距;综合实力有新增强,市重点扶持地区GDP总量年均增长14%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全市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水”和“村内通硬化路”的目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新提高,贫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逐步提高,新建、维修、改造贫困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和成教中心;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争取通过3年扶持,扶贫重点乡镇在各县(市)、区年度考核中位次普遍前移,100余个重点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三)工作原则。

1.坚持产业扶贫与救济扶贫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实现增收,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2.坚持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产业扶贫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优势产业+农户”的模式,采取整村推进方式,建设专业村、特色村,夯实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基础;社会扶贫工作由县(市)区为主,重点安排领导干部、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贫困村、户,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个人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3.坚持重点扶贫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相结合。将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村确定为扶贫重点乡镇、村;重点乡镇、村以市里为主扶持,省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市两级共同扶持,非重点区域的扶贫工作由所在县(市)区自行安排。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对扶贫重点村的产业项目,市给予适当资金扶持,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由市有关部门给予适当扶持。同时,充分调动低收入人口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二、重点扶持区域

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和扶贫开发的现状,上报商河县为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将原扶持的*县洪范池镇、安城乡,长清区双泉乡,历城区仲宫镇高而办事处,章丘市*镇、*镇、*镇,*县*镇、*镇、*镇列为市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将*县孔村镇李沟办事处、东阿镇太和办事处、孝直镇东山办事处,长清区万德镇武家庄办事处、马山镇漩庄办事处、张夏镇诗庄办事处、孝里镇马岭办事处,历城区仲宫镇四道沟办事处、西营镇枣林办事处、柳埠镇突泉办事处、彩石镇宅科办事处,章丘市官庄乡闫家峪办事处,*县新市乡江店办事处等区域相对集中连片的210个村列为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共涉及1县、10乡(镇)、732个重点村、17.5万户、63.5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7.64万户、26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全市低收入人口总数的60.9%。

三、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一)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继续按照“一乡一业”、“多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重点培育商河大蒜、浅水藕、布艺加工,*富硒西瓜,*食用菌、鲜食地瓜、优质果品,长清波尔山羊,章丘薄壳核桃、优质小杂粮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设浅水藕、食用菌、设施林果、大棚菜等设施农业2.7万亩;发展优质鲜食地瓜、小杂粮、脱毒大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5.4万亩;发展核桃、板栗、苹果等优质果品基地8万亩;新增奶牛、肉羊、生猪等家畜15万余头,肉鸡、肉鸭、獭兔等家禽300万只。

(二)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培育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搞好主导产品的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3年内培育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60家,初步形成大蒜、浅水藕、食用菌等10余个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积极开发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针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订单式、援助式、输出式等培训,实现以培训促就业,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规划3年内扶贫地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5万人,其中技能扶贫完成3000人;农业科技带头人培训8万人次。对实现培训转移的人员提供一次性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每人不超过800元。按规定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参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技能鉴定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四、认真做好部门与社会扶贫工作

由水利部门牵头,认真开展并基本实现全市贫困地区“户户通水”。由交通部门负责,规划新修柏油(水泥)路781.5公里,使我市扶贫重点地区45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和村内一条主干街道路面硬化。由教育部门负责,新建、维修、改造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和成教中心,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大中心学校的设施投入。由民政部门负责,加大对农村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力度,提高集中供养率,基本实现贫困地区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由卫生部门负责,新建、维修、改造贫困村村级卫生室,配置医疗设备仪器,完善城市医院支援贫困地区医疗事业制度,逐步普及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由文化部门负责,不断改善村级文化基础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和空间。由建委等部门负责,对100个重点村进行统一规划治理,硬化村内主要街道,绿化、美化、净化村内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项目计划,确定补助标准,使贫困地区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五、不断加大扶贫投入

要立足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为主导、金融资金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辅助、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的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争取到2010年,完成扶贫总投入10亿元,其中产业扶贫7亿元,部门及社会扶贫3亿元。

(一)适当扩大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规模。市财政每年安排市级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3年安排9000万元,集中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养、加、销等产业扶贫项目。

(二)抓好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要设立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其规模要与扶贫任务相适应。商河县、*县按市和县2∶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其它县(市)、区按1∶1比例落实配套资金,有条件的县(市)区配套比例也可适当提高。争取3年县级配套资金达到7000万元左右。

(三)有效整合部门资金。市发改委、建委、经委、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交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围绕产业扶贫,以贫困村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增加对扶贫重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做到产业扶贫到哪个村,部门资金整合到哪个村。

(四)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和工商资本支持。利用国家放宽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时机,积极争取更多的金融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扩大扶贫投入的来源渠道,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积极引导民间、外资等工商资本参与扶贫地区资源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乡村公益事业建设。

(五)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改善农民自筹资金的管理形式,年度扶贫计划不再单独下达农民自筹指标,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管理,加大科技扶贫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管理。认真抓好项目选择、计划下达、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五关”,努力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质量。要进一步严格产业扶贫项目程序,由镇村提报,县(市)区审核,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各县(市)、区扶贫重点乡镇要严格执行市里下达的年度项目计划,认真组织产业项目的实施,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各级扶贫办、财政局等要认真抓好检查督促等工作,项目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验收,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受益一片。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围绕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推广良种、栽培管理、防疫、农产品加工转化等适用技术成果。市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抓好贫困乡村干部群众及科技带头人的培训工作,积极扶持一批有规模、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和科技扶贫示范村。各级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要组织科技扶贫服务队伍,要按产业深入乡、村进行面对面的现场科技服务,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制,做到计划公开、使用公开、账目公开。严格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提款制,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可按不低于财政资金总额的30%—50%下拨项目启动资金。对扶贫开发项目发生的数额较大的购买性支出要实行政府采购。要加强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严防资金挪用和浪费。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行为及其他违规行为,要如数追回违规资金,调减下年度拨款,并依法对相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县(市)、区要按项目计划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安排落实扶贫办的工作经费及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县(市)、区,要按照1∶1的比例扣减市级扶持资金;对配套资金落实较好、任务完成好的县(市)、区,要加大下一年度扶贫资金扶持力度。

(三)完善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形成强大合力。要积极探索新的对口帮扶方式,拓展帮扶领域,扩大帮扶规模,提高帮扶水平,逐步建立完善社会扶贫长效机制。要倡导和鼓励市级部门以多种形式联系扶贫地区,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干部、部门对口联系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要以贫困村为平台,鼓励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私营企业、志愿者个人等参与扶贫开发,支持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开发资源、扶危济困及捐资助学,为贫困地区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开展“企业帮村”、强村帮弱村等活动,县级对口帮扶管理部门要与扶贫部门加强沟通,做好帮扶工作。要认真总结推广社会扶贫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和好经验,不断提高我市社会扶贫工作的水平。

部门扶贫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产业发展为根本,以增加收入为核心,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大力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社会扶贫、连片开发、扶贫搬迁、老区建设和脱贫奔小康试点等重点工作,努力促进扶贫对象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进一步推动老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主要目标

2012年全市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是:解决250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争取中央和省扶贫资金3000万元,启动新一轮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确保年开展的111个重点村通过省、市级验收,组织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2100人,扶贫搬迁850户,其中省级搬迁250户以上,市级搬迁600户,力争老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按照“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和管理机制,把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级扶贫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制订方案,落实措施,定期考评,确保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收到实效。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发()20号]文件要求,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继续对插花地区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二)加大扶贫开发专项工作力度。一是开展整村推进。按照省统一安排,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认真选准项目,制定专项规划,积极整合资金,加快重点县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实施步伐。做好插花地区整村推进启动的相关工作,使贫困村、贫困人口通过2-3年建设面貌明显改观;确保年开展的111个整村推进村顺利通过省、市级验收。二是强化产业发展。创新产业化扶贫机制,坚持扶贫资金投入向特色产业倾斜,扶贫项目立项以重点产业优先。确保新上项目中,扶持产业发展项目不低于50%,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不低于8%。加大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拓宽产业化扶贫领域,大力开展招商扶贫、旅游扶贫。继续抓好重点县小额贴息贷款和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三是突出能力建设。坚持“早安排、早启动、早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雨露计划的组织实施,对“两后生”主要以中长期培训为主,对存量劳动力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不断提高转岗就业技能。强化培训项目管理,打造培训转移品牌,提高贫困户自主脱贫的能力。改革雨露计划资金补助方式,实行“指导计划、资金到县、培训到户、直补到人”。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四是抓好搬迁扶贫。继续对三个山区县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实施扶贫搬迁。落实各级责任,制定搬迁规划,创新安置模式,整合资金资源,完成600户市级搬迁、250户以上省级搬迁任务,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达到搬迁一户脱贫一户的目标。五是推进老区建设。以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开发为载体,将2个革命老区中心乡镇和20个老区贫困村纳入全市整村推进范围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协调做好重点老区村认定、项目筛选等工作,解决老区建设中的突出困难。加大科技攻关和结构优化,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种养业水平,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三)抓紧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今年是保康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的关键一年,要继续加大“一线两片”和“一点两线”示范区建设力度,使启动村在全县达到“全覆盖”,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园区建设四大工作重点,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好资金的最大聚集效益,确保年度规划顺利实现。认真落实帮扶工作,市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协调沟通作用,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检查督办和进展通报力度,对帮扶单位和企业的帮扶任务进行再落实,对考核机制进行再完善。保康县及各乡镇要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的联络与服务,争取更大支持。市直结对帮扶部门和企业要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帮扶专班,健全工作机制,将帮扶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四)全力推进乡镇连片开发试点。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插花地区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流域或片区,实行“乡(镇)为单位、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是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有关县市要抓住发展机遇,成立领导机构,细化实施规划,落实工作经费,迅速启动老河口市袁冲乡连片5个村、建设优质核桃产业基地4000亩的连片开发试点,提前做好枣阳市新市镇连片5个村、开发5000亩优质桃高效产业基地的项目前期准备。要深入实际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区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要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新年度连片开发项目,通过连片开发促进贫困片区的整体脱贫。

(五)加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进程。2012年,我市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工作重点是插花地区,各地要认真学习保康的经验,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深入农户,精心组织。要建立贫困户瞄准机制,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民主评议、村里上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张榜公示”的程序,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要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直接扶持;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六)打造亮点凝聚社会扶贫合力。继续坚持“四大家”领导包点扶贫,定期帮助解决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加强市直、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真帮实扶出成效,贫困村不脱贫不脱钩。充分发挥各社团组织、公益性事业单位等在社会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城乡互联共建、光彩事业、希望工程、青春富康行动、巾帼扶贫、残疾人扶贫、新闻扶助、送医下乡、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社会扶贫活动;积极支持驻军部队联合参建扶贫工作;动员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重点贫困村兴建基地、联办企业、转移就业,推进“村企共建”,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依据“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成果,从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极端贫困但经过扶持又能较快脱贫的贫困户或者贫困人口,利用媒体向社会公布,动员社会各界和成功人士予以关注和扶持。扶持过程中,采取有效方式对扶持单位和个人进行专题宣传,通过打造亮点形成全社会踊跃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七)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各级扶贫部门要结合全省扶贫“项目质量建设年”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培训,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加强对各类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监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不得调整扶贫项目。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实行专户管理,专项调度。遵循“审计跟着资金去,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按照规划来”的原则,加强年度项目的调研、筛选、立项、申报、审批、备案、实施、验收等工作,扎实做好资金项目的公示公开和监督检查。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察,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坚决纠正。对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行为人和责任人,依法依纪从严查处,不断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水平。

(八)着力开展扶贫宣传和调研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的巨大成就和“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及时推介和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及时发挥扶贫网站和内刊的作用,加强扶贫信息的收集交流,扩大扶贫工作的知晓面和关注力,动员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密切联系实际,加大扶贫开发调研工作力度,深入基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开发专项调研活动,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探讨新方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