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8 11:21:14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

参考文献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口腔;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

为了全面实现关于“以病人为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目标,硬抓医疗的质量管理、保证护理安全、逐渐的规范考核标准过程、重视持续改进一种管理理念,口腔专科护理的质量考核准则应与时俱进,紧跟调整的步伐。具体根据口腔专科医院的“大门诊小病房”特点,我院口腔护理部重新调整了质量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重建护理部门的质量管理

护理部门需要设立专职护理管理监督小组,各尽其职,分别对病房及门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同时,门诊部及病房应落实到个人,如护士长、各科室的护理骨干等负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

2严格要求护理管理

不断调整与修改关于口腔专业特点护理的质量管理标准,完善口腔护理的制度。落实护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如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主任护师、护士长及整个护理部领导的职责等。不断健全与完善护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门诊护理、住院部管理、抢救护理、护理员的专业培训、整体护理等一系列专业护理制度。

3对不同级别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对于本科生,需要培训五年的培训时间,在入院期间,要经过不同科室的转换2年,门诊部及急诊均1年。在专科过程的所有待遇有医院承担,护理部对具体的培训计划的实施全面负责。在培训期结束,根据其、专业技术、综合能力考核,对其今后的工作合理地、具体地做出安排[1]。对于合同期护士,要提高其综合素质,主要集中该部分人员的岗前培训。在业余休息时间,护理部门要对所有科室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规范整个专科口腔医院的消毒灭菌过程。针对实习生及进修生,制定针对性的培训。

4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在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下,口腔医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所以需要完善口腔护理的专科标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因此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要。主要包括:计算机水平、学历教育、口腔专业水平、外语交流水平、护士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资源,根据需要对护理员进行调整[2]。

5加强人力资源保障

根据我市的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需要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在不同病房的比例。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口腔专科器械的消毒灭菌标准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消毒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急诊室服务、门诊系统服务、手术室服务等规范检查标准,对护理操作的标准度进行考核评分。

6确保及时的信息反馈[3]

为确保使口腔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改进,一定需要评价系统的监督检查,发生问题时做出及时反馈:有实际措施、有改进、有批评、有表扬、有奖惩等制度。抽查并记录病房和门诊的护理质量,通过检查组人员进行汇总,随后反馈到各级管理员,在反馈表提出需采取的措施,总成绩与奖金相联系。

7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过程)

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包括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护理岗位及口腔专业护理等。各种工作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如:培训笔记、会议记录、护士长手册、健康护理的教育资料及对现场护理的卫生宣传。

8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给予优秀护理员多种培训机会,包括学术交流、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在职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机会,使其水平得到提高[4]。为各级护理员创造晋升及对外交流机会、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外来技术,善于各种交流。另外,护理部要为不同护理人员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如:优质护理服务的演讲比赛、护理高技术操作比赛、护理论文的交流等。

9门诊部护理的综合管理

门诊部每天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门诊部的杂乱。所以,门诊部候诊厅必须清洁整齐、秩序井然,合理布局诊室及消毒室,工作分配遵循各尽其职,互不干涉。分诊台护士必须提前上岗,做好准备[5]。分诊台需要有卫生宣传资料,岗位职责标准及健康宣传等材料。同时,该类护士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较强的交流沟通协调能力,以便可以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的发生。诊室护理人员应积极互相配合,尽量不影响到病人的治疗,配合提示在治疗后的需要注意事项。访谈在场患者,进一步了解护士直接服务的情况。随时提问护理员常用药的相关知识,出现紧急病情时的处理程序。门诊部应该随时根据所需,合理安排护理各岗位工作。规范护理的相关技术,及时纠正发生的护理的问题,修正护理缺陷的管理制度,要求科室的相关护理员熟记于心。实现每个制定科室科研及推进教学计划,护理部以应该每年举办不同种类的各项讲座。同时,对各级人员进行口腔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科室需要小讲课(主要关于专业知识),进行各种学术交流的讨论,有规划地培养本科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增加其专业知识,并要求每科室的护理人员发表规定的论文数量[6]。

10体会

口腔专科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护理管理多种材料和原始记录,护理质量,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过程。重点是是服务与质量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着重改进过程的原始记录,每项标准和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有根据,突出医护配合治疗过程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和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学宁,黄亮,赵硕辉,等.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96.

[2]刘学宁,孙伟.口腔科诊疗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19.

[3]沈显军,林海升,罗旭明,等.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改善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1):1004-1006.

[4]黄华,罗维,林田,等.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建立——以口腔预防教研室为例[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6):898-899.

[5]何咏群,李楠,陈军,等.银连含漱液在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254-256,264.

[6]陈进文.口腔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718-720.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口腔科门诊 医院感染 对策

口腔科门诊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门[1,2]。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建章立制、循证干预,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管理,使经口腔诊疗而发生的医源性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口腔器械清洁、消毒、灭菌难:口腔诊疗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繁,形状结构复杂,且在诊疗操作过程中直接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频繁接触,污染严重。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负压,使患者口腔内血液、唾液、组织碎片、各种微生物等回收吸入机头内部,如去污不彻底就会影响灭菌效果而致医源叉感染。

诊疗环境污染:在使用牙钻时,由于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飞沫、气溶胶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的污染更大,如不及时清除环境中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扩散[3]。

综合治疗台水路、气路污染:在口腔综合治疗台停气、涡轮手机停转的一瞬间,手机头部的空气呈负压状态,该状态已经Ojajarvi等实验证实可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切割碎屑、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并可经接头进入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还可以在综合治疗台的水路、气路系统的侧壁形成生物膜,当再次使用时,即便使用彻底消毒灭菌的手机,微生物也可经污染的综合治疗台供水、供气系统喷入患者口中[4]。在手机灭菌合格情况下,连续3次的手机喷水采样超标且有致病菌生长也充分证实了水路存在污染。

忽视口腔诊疗工作中的环节控制:手卫生及干手措施配置不完善,忽视诊疗前后的认真洗手或规范洗手,以至洗手后的采样结果超标且有两种致病菌生长。部分医务人员自身与患者双向防护意识淡薄,两名患者间不更换手套,操作时不注意个人防护及对患者的保护。有牙科医师因职业感染艾滋病的报道[5],20世纪90年代曾有口腔科医生感染艾滋病并传染给患者的报道。

医疗废物:口腔科产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牙、牙胶尖、带血棉球,以及刀片、针头、缝针等均为感染性医疗废物,诊疗后如回收不利或乱丢、乱放或未严格分类及时处置,易造成交叉感染和锐器伤。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加强知识培训,坚持循证干预:以《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学习,共同制定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管理科通过定期检查或随机对口腔科空气、物表、手采样及器械清洁度及灭菌效果监测,了解口腔科及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循证干预,持续质量改进。

规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①规范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灭菌条件不完善造成的隐患。逐步形成了规范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机清洗灭菌流程:分离手机钻头自来水清洗复合酶浸泡(5分钟)自来水清洗去离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装压力蒸汽灭菌贮存。对清洗后器械用带光源放大镜进行清洁度检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对牙科手机、拔牙钳等耐湿热的口腔诊疗器械采用单包装,能压力蒸汽灭菌的不用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感染管理科每个月到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查3个待灭菌包内物品的清洗质量,定期对压力灭菌器、消毒灭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监测,对不合格项目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议直至结果达标。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诊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坚持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对口腔综合治疗椅和地面清洁、消毒2次,对易污染的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牙椅的开关、头托、手柄等处用防护罩覆盖,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1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加强水路消毒:定期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理系统进行清洁,每天在接诊患者前对综合治疗椅的水路管道系统用消毒液反复冲洗3分钟以上,从而使附着在水管内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对口腔科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更换净水装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机前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利用其不规范洗手的采样结果,教育督促口腔科医生给每位患者操作前、后严格按张贴图示洗手,更换手套。进行拔牙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及药品由专人规范管理,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通过医院感染事件及随机监测结果的警示,提高医务人员防护依从性。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并据需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分类收集,凡诊疗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废牙、及患者血液体液接触的废弃医疗用品,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器均置入利器盒内,每天专人密闭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统一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3:3220-3221.

2 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 杨梅.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38-4539.

4 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20.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4

1.1口腔治疗的特殊性口腔治疗的特殊性会产生候诊时间长、复诊次数多及治愈的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患者在面对陌生的就医环境、牙科诊疗设备产生的噪音、患牙的疼痛因素、候诊时患者间的相互交流及以往不愉快的就诊经历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烦躁的情绪,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意外、卒中或晕厥的风险。口腔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张口配合操作,患者易产生颞下颌关节和肌肉疲劳,从而发生下颌脱位或突然闭口两种倾向。患者突然闭口易导致误吸误吞口腔器械或材料以及根管内断针、口腔黏膜损伤如锐器扎伤、热牙胶烫伤及口腔治疗药物的化学灼伤等医疗安全隐患。由于口腔科门诊治疗时间长,所以存在初诊、复诊、专家、专科等等这些不同就诊阶段层次的患者同时就诊的现象。患者对就诊次序不能理解,易与护理人员产生分歧。口腔门诊护士的专科操作不仅要使患者满意,同时还要满足口腔医生临床操作中的各项要求,使处于双重配合角色的护士倍感压力。从而在医护配合时易产生医疗安全隐患。由于护士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忙于治疗配合、器械保养和消毒等工作,使得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和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做卫生宣教,患者在获得医疗信息上得不到满足便会引起纠纷。由于口腔器械、材料种类繁多、体积小、不易摆放,从而易发生寻找物品困难或者丢失。大多数患者内源性感染无法发现,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性疾病。①交叉感染:因素,由于口腔诊室结构封闭和私密的特殊性,导致通风受限。整个诊疗过程在充满唾液、血液和多种微生物的口腔环境中用手完成操作,易造成空气交叉感染和手交叉感染。②医源性感染:口腔科的大部分操作是在污染环境下进行的,创口的开放及口腔本身的视野局限性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易导致感染的发生。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口腔操作空间狭小、器械尖利,护理人员在助疗或整理口腔器械时极易发生职业暴露。④口腔医疗设备的污染:治疗台所配置的高、低速手机管路的回吸现象、手机头部的负压状态,均可导致患者口腔中的液体、微生物、切割碎屑等经接头处入综合治疗台形成水、气管道污染,并在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难以去除。

1.2不可控因素①由于医疗费用的提高导致患者期望值增高,而医疗发展的局限性和治疗效果的不可测性却很难满足广大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再加上医疗纠纷的不断曝光使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②由于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和歧视,护士职业未能得到相应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导致某些患者和家属在语言、行为上采取对护理人员轻视的态度,甚至对护理人员发泄不满情绪。③人们无法预测和人力不可抗拒的强制力量,如地震、火灾、流行性疾病的爆发,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故障和意外等。

笔者将危机管理分为“PPRR”四种阶段进行管理,即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用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

1.3针对患者因素①加强护患沟通,专人在治疗和候诊空隙负责口腔卫生和就诊常识的健康宣教。定期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抽查执行情况,随时改善口腔服务环境。②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语速要慢、语调要轻,做到“三心”———热心、耐心和细心。③做好预约制度,合理利用治疗资源和治疗空间。使患者和医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需要长时间治疗操作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小孩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另行安排时间,单时间、单空间为其治疗。④强调注意事项时需加重语气,并且要进行重复确认患者完全听懂。⑤操作前要再次确认,有创或治疗费用高、治疗风险大及治愈效果不确定时应提醒医生要求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小孩或老年人及其他特殊患者要求其监护人签字。⑥出现医患或者护患矛盾时,其他人员就近迅速介入,分开当事人,再进行分别的调查和解释工作。

1.4针对医护因素①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管理。树立法制观念,树立危机意识,提高对危机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强化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②树立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严格职业操守。②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业务研讨会和医生探讨医护配合的最佳方案,了解医生不同治疗方案的目的,提出关注的重点环节和易发生事件的环节。③物品管理措施:以日本管理大师今竟提出的企业管理的“5S运作法”:seiri———摒弃不要的东西;seiton———按照使用顺序摆放工具;seisol———保持工作场所洁净;siketsu———保持自身整洁;shitsuke———遵守纪律为原则,具体措施如以旧换新、一对一交接、物品归位、定时清点等。④应用控制危机出现的技术细节管理,例如复杂根管治疗使用橡皮障;为防止患者突然闭口,建议在患牙对侧的后牙区放置开口器;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使用“四手操作”;消毒室配备高倍显微镜,以便护士在分拣器械时能及时发现各种根管器械螺纹密度是否改变及隐性裂痕的存在,以降低在根管操作中发生断针的概率。⑤建立各种类型的危机预案,以便有组织有目的地化解危机。先后建立了意外停水停电预案,消防紧急疏散预案,危急重症应急预案,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并且科室内配置了应急预案的硬件设备。

1.5针对不可控制因素①科室楼道醒目位置张贴紧急疏散图。②每日责成1名护士负责检查科里的水、电、火、气开关,建立检查登记表,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或维修。必要时在院网上及时公示。③对科室所有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安全教育,按照突发事件预案定期进行意外事故救护和疏散演习

1.6观察危机管理体系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危机管理方案给每个患者发放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针对各个环节分别指定了负责人和观察员,科室每月进行安全总结会议,既是教育护理人员也是接收管理效果的反馈。在领导层组成科室主任、小组负责人和护士长构成的管理委员会,根据各个节点反馈数据修改危机管理方案和措施。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危机管理后服务质量变化治疗时间指患者坐上治疗椅到离开的时间;总就诊时间指患者进入口腔科到离开口腔科的时间。有效治疗时间为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2011年服务满意度、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患者接受健康宣教比例逐年明显的提高,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危机管理后危机事件发生变化口腔操作大多属于污染手术,创面暴露时间长、难以清洁和覆盖,患者和医护的感染危险是口腔科危机管理的重点。2011年护理投诉、职业暴露、护理差错、医源性感染、器材丢失发生呈下降趋势,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行为中的安全问题正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关注的范围已经从过往“医疗事故”的概念转向全方位的关注患者和医护人员体验、健康和安全。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几乎涉及医院所有科室和人员的系统管理工程。从施行危机管理后可以看到,在2009年内很多因素并没有马上出现好转,这种情况到2010年后出现了改变,到2011年在门诊量发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整体的就诊秩序、安全和质量得到全面地提高。在临床实践体会中发现,减少枯燥的等待时间是减少纠纷和提高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2009年是实施危机管理体系的第1年,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提高到80.40%,在减少投诉和提高服务满意度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之后的实践别注意要求护理人员同医生和患者积极沟通,合理使用复诊预约制,使医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患者前来复诊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的候诊时间,增加了治疗时间/总就诊时间(%)。

口腔科在大多数综合医院中都是“小”科室,所以对其危机管理和风险控制还没有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口腔卫生的重视程度正在大幅度的提高,就诊人数大量增加,2011年我院口腔科的门诊量已经超过了2万人次;另外一方面,适应这一变化口腔新技术和新材料进步飞速,治疗项目从单纯的拔牙、补牙、镶牙,扩展到关注美观、健康的整体治疗概念;再者我国口腔从业者大量增加,所以“小”口腔同样酝酿着大危机,对口腔科尽快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是口腔科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建立的这套动态危机管理体系最大的特征就是动态管理。

首先,它的动态表现在强调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医患之间的互动,而不只是几份条例或者规章制度。与其它科室不同,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群体身体机能相对良好,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对治疗的期望值也很高。另外一个方面,口腔卫生知识出现在公共媒体的机会少,患者对口腔治疗了解甚少。这些都决定了医患沟通、宣教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在我国的卫生工作现实里,医生工作量巨大,很难做好充分的医患沟通,因此护士岗位的知识宣教和就诊疏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发现,良好的护患互动关系既是避免危机发生的保险栓,也是发生危机事件时有效处理降低损害的第一环。医护也要充分认识患者的需求,不能把患者当做单纯的接受者。

其次,它的动态表现在紧跟新技术和新器械的进步。随着口腔治疗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会不停地带来新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是非常重要的。每开展一个新项目或者新技术都要带领医护人员一起完成危机因素评估,然后制定预防和处理方案。这样危机的应对方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会落后于技术和时代的进步。

再者,它的动态表现在信息的动态。好的措施和方案只是成功的一半。这套动态危机管理措施的关键在于监督执行。在所有的危机管理方案中责任要落实到人,同时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监督、检查、记录。护士长要做到及时收集监督和检查的反馈信息,同时还要把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到一线的护理人员。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这套动态危机管理系统,将危机管理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规避了很多护理风险,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化解危机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危机管理是发展的潮流,在危机管理中关注危机因素变化、及时更新管理对策,真正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口腔科;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医源性感染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14-01

口腔科门诊是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与其他科室相比口腔科门诊的患者多,医护人员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而且口腔科器械形状复杂,污染严重,清洗消毒困难,历来是消毒灭菌关注的重点。因此做好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院口腔科消毒情况,2010年――2012年每季度对我院口腔诊疗器械、口腔科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工作效果进行了监测。

1 方 法

选择消毒后医疗活动前采样,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钻、口镜、吸唾器、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手术刀、印模、托盘等。按《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对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诊疗器械按灭菌级器械进行采样和检测;对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诊疗器械按消毒级器械进行采样和检测;采样方法是用棉拭涂抹法,小件器械全样,大件器械采样100cm2面积。

灭菌级器械的采样棉拭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放入10mL含中和剂的无菌营养肉汤试管中,震荡洗脱30s,于37℃培养;消毒级器械采样棉拭投入含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震荡洗脱后取样液做活菌计数,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1]。口腔科门诊的空气用9cm直径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室内采样点1.5m高处暴露5min,然后将采样平板置于37℃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总数;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用沾湿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进行涂抹采样,然后将棉拭头剪入采样液管内,震荡洗脱取样置于37℃培养48h,计数细菌总数,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结果判断,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以细菌总数≤20cfu/件(100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不得检出存活菌为合格;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室内空气以细菌总数≤200cfu/m3(Ⅱ类环境)和≤500cfu/m3(Ⅲ类环境)为合格;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以细菌总数≤5cfu/cm2(Ⅱ类环境)、≤10cfu/cm2(Ⅲ类环境)且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2 结 果

2010――2012年,每季度采样一次,三年共采样432份,合格400份,总合格率为92.59%。其中消毒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95.77%(136/142),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为87.91%(160/182),室内空气合格率为91.67%(33/36),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7.22%(35/36),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100.00%(36/36)。其中各年度采样份数及合格率见,表1。所有消毒与灭菌后的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均未检出致病菌。

3 讨 论

口腔诊疗器械以侵入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大[2]通过这三年的监测发现,该院口腔诊疗器械和环境在消毒与灭菌方面整体是好的,但不同程度还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灭菌级口腔诊疗器械合格率仅为87.91%,部分室内空气消毒后没有达到要求。诊疗环境对诊疗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管理,严格紫外线灯等的使用管理和加强照射强度的监测,提高室内环境卫生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口腔诊疗规范化,预防和控制各类医源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201-205.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6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卫生部2005年5月1日实施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诊疗器械能否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医务人员是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口腔诊疗区域与器械清洗消毒区域是否分开、对消毒、灭菌效果是否进行监测等9项内容。采用现场监督检查、询问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查阅有关部门管理资料等方法填写检查表。

2 结果

对37家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其中市级医院4家、中心卫生院7家、乡镇(街道)卫生院10家、民营医院1家、民营门诊部8家、牙科诊所7家,结果见表1。

检查结果显示,仅有43%的单位建立了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100%的市级医院、71%的中心卫生院、80%的乡镇卫生院、62.5%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了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的灭菌。100%的市级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68.8%的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了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器械的消毒。只有5%的单位对修复正畸模型送技工室前进行消毒。有30%的单位能对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清洗、消毒。78%的单位牙科医务人员上岗操作时能戴口罩、帽子,能洗手和进行手消毒。只有41%的单位能规范处置口腔诊疗产生的医疗废物。有14%的单位对医疗废物处理单独设置,布局合理,不存在交叉污染。有11%的单位对灭菌和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有41%的单位能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3 讨论

本次检查发现,有些单位口腔诊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不健全,职责不落实。主要是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口腔诊疗器械和清洗消毒器械缺乏。要真正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首先要有足够的口腔诊疗器械,才能满足其病人周转使用,其次要有快速消毒灭菌的器械,才能保证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后给病人使用,并满足病人的求诊需求。但目前矛盾最突出的是牙科手机,因牙科手机价格较高,一般医疗机构配备数量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牙科手机数量很少,多数是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给病人使用。其他如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数量也不足。在消毒灭菌器械装备上除少数单位已有快速高压高温灭菌器和超声波振荡清洗器外,相当多单位还在使用手提式高压消毒锅,甚至个别单位连最基本的手提式高压消毒锅都没有,无法保证有效的消毒灭菌。

一些单位未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无专用器械清洗消毒间。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但实际消毒工作中往往忽视清洗过程,只用流水简单冲洗,不采用手工刷洗或者超声清洗,有的甚至不清洗,直接放入消毒液当中,如车针、根管治疗器械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灭菌后,在器械使用前不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多数医疗机构未设置专门的器械清洗消毒间,与口腔诊疗区域混合在一起。一些口腔科医技人员消毒灭菌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淡漠。相当多的口腔科医技人员搞不清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哪些器械需要灭菌,哪些需要消毒,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不知道需要多少浓度和时间才能达到消毒或灭菌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用过后的口腔诊疗器械随意堆放在治疗台上,牙科综合治疗台血迹斑斑,更不要说每日清洗消毒了。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但用后污染的和已灭菌待用的器械混合放置,失去灭菌的作用。口腔科医技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套,特别是不习惯戴手套,认为戴手套会影响操作,却没有做到操作前及操作后严格洗手或者消毒,不能做到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一副手套,这样既对病人不利,也失去对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接触过病人体液甚至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在送技工室前多数未经消毒,从事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或灭菌人员也未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如戴口罩、防护手套等。

多数被查单位未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压力蒸气灭菌的可能会进行化学监测,但没有记录,其他的生物学监测、化学消毒剂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均未开展。总之未把监测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做,化学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灭菌是否达到标准,都是心中无数。一些单位医疗废物处置不够规范。口腔科诊疗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危险的医疗废物,如接触过伤口、血液的探针、针头、棉球等,但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分类收集及时处置,医疗废物随意处置现象比较普遍,如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不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袋和利器盒,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2e及一次性口腔诊疗器械放置在操作台上,棉球随地可见。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忽视引起的,虽然诊疗过程有伤口、有出血,但始终不会当成一种手术对待。现在由于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做法根深蒂固,需要加强培训、管理和监督。应加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技术规范》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口腔科医技人员的消毒灭菌意识,特别对乡镇卫生院、个体牙科诊所的医技人员的培训更加重要,他们缺乏基本的消毒灭菌知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配备足够的口腔诊疗器械及清洗消毒设施设备,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责任制,严格按《规范》做好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并与工作考核挂钩。卫生监督部门要严格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对违反《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以杜绝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切实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健康。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护理管理;口腔医院;医院感染;门诊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67-03

医院感染是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的世界性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诊疗技术、抗菌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病原微生物类型的不断演变,医院感染已成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1]。

医院感染能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延误患者康复时间,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不断有关于医院感染的严重事件的发生的报道,这些感染事件给患者和医院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口腔是人体的四大菌库之一,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生态系统[2]。口腔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综合医院有着许多共同性,但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随着医院感染日益被重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成为重点,做为口腔专科医院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贯穿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每个环节。所以,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口腔医院的特点

1.1 口腔医院的特点

口腔专科医院有着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3]。门诊患者多,儿童和老年患者较多。口腔疾病的诊治基本上都是在口腔内进行和完成的。口腔医院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它们可以直接污染各种设备、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手等。

2 口腔医院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1 空气介导的交叉感染

在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各种器械和物品,牙钻、洁牙机在高速旋转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沫、气雾和气溶胶,这些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气沫、气雾和气溶胶对诊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口、眼、鼻黏膜及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从而引起医护之间、医患之间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2.2 口腔医疗设备介导的交叉感染

2.2.1 口腔手机、三用枪介导的交叉感染 口腔综合治疗台内部管道系统复杂,与连接在其上的手机、三用枪等一起组成了口腔的基本治疗单位。当综合治疗台、手机停止转动的一刹那,手机头部的空气呈现负压的状态,该状态已经Ojajavi等实验研究证实。这种负压状态可导致患者口腔内的血液、分泌物吸入手机内部的水、气管道系统和死腔,病原微生物会在管腔壁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同理,用于冲洗口腔和干燥牙体表面及窝洞的三用枪也会产生回吸现象。由于手机、三用枪是有腔器械,而且管腔细小,不易清洗。若处理不当,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能随着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患者的口腔,造成交叉感染[4]。

2.2.2 其他口腔治疗装置介导的交叉感染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各种口腔治疗装置配备越来越多元化,如高频电刀、牙髓活力测定器、光固化机等均要进入到患者的口腔内进行操作,常在短时间内反复为多个患者使用。若无全面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控制污染的措施,将会成为介导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

2.3 口腔材料、药物使用过程中介导的交叉感染

口腔的各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口腔的各种材料和药物,如口腔内科在治疗牙髓炎、龋病等常会使用安抚镇痛、窝洞消毒、盖髓、失活、干髓、根管消毒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每个患者的用量并不大,常常很多患者共同使用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反复取拿并与其他药物混合在一起调拌,在操作过程中若操作不规范,稍有不慎,极易成为交叉感染的介导。

2.4 口腔印模、模型介导的交叉感染

口腔修复、正畸科的患者,口腔印模直接接触了患者口腔内的唾液甚至血液,表面有很多微生物,包括某些致病菌,若口腔印模未经消毒处理即灌注模型,则很容易在技工室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3 护理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3.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组织

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组织医院护理系统中相关人员成立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小组。科室护士长是每一个科室的负责人,管理小组针对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近远期工作计划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切实可行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计划是做好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第一步。管理小组要通过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随时抽查以及深入一线等途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使医院感染的各项预防措施持续处于良好的状态。

3.2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培训力度

有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和教育是做好医院感染的基础。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护理人员不断地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等的培训和教育;选派骨干护士参加有关的医院感染培训班;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关于消毒供应室的“两规一标”,不断强化和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在进行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5]。

3.3 诊室环境管理

保持各诊室的空气流通,自然通风,尤其在使用空调时,更要注意诊室的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以减少空气中各种微生物的含量。每日诊疗结束后,用含氯消毒液刷洗痰盂、擦拭台面、有薄膜覆盖的物体及时更换薄膜,湿拭清洁地面,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及时清洁地面,用臭氧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减少细菌存留造成的污染。

3.4 在诊治患者时要做到“六个一”

口腔疾病的诊治基本上都是在口腔内进行和完成的,接触到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所以,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对每个患者都应做到“六个一”,即一套检查盘、一副或多副手套、一支或多支手机、一套小器械、一套隔离膜、一杯消毒液。

3.5 四手操作

是在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中,通过医护人员四只手同时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3.6 正确洗手

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预防感染扩散的措施,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6]。因此,在进行操作前后都应做好手的卫生,应正确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7]。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进行传播,每一诊室或每一诊疗椅位,均应设洗手池,要求其位置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即使用脚、肘、膝操作开关或感应开关。使用医用洗手液,擦手巾必须清洁干燥,一人一用,最好是使用一次性擦手巾。洗手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

3.7 个人防护

强化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意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即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规范着装,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在为患者治疗,特别是开髓、洁牙时要戴面罩或眼罩,对治疗中患者的双眼也应给与保护。在做牙体治疗时使用橡皮障,可以有效地减少唾液、血液而形成的污染气雾,同时也可以防止治疗中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创伤和继发出血。标准预防强调的是双向防护,既可以防止病原菌从医护人员传播给患者,也可以防止患者把病原菌传播给医护人员。在口腔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距离极近,如果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及防护意识不强,则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8]。

3.8 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

对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口腔器械种类多、形态大小不一、材质各异。如钻针短小,前端为多层次锯齿状,不易清洁干净;如手机,精密度高,为有腔器械,有水、气道管腔系统,手工无法清洗干净。口腔器械使用频繁,被血液、唾液、炎性坏死组织等污染的机会多,必须严格消毒或灭菌。对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对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包括手机、车针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对接触患者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包括口镜、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对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前必须消毒。本院对重复性的医疗器械,均在使用后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

3.9 维持就诊秩序,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士是医院内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每一项护理操作、每一条规章制度都应该向患者做必要的宣传教育,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预约复诊时间等,都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以使患者能更好地治疗和预防疾病。同时,管理好患者、维持诊室良好的环境和秩序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

3.10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是护理管理的一部分。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加大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组织他们学习《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以及关于医疗废物、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严格做到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及时清运,并在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

3.11 监督及监测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时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等的监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进行整改或改进。

3.12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于口腔专科医院,每一个科室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其中消毒供应室又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对消毒供应室加强监督检查,规范用物处置流程,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意识和素质,对消毒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各项监测,保证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供给。

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而这些技术措施都离不开护士的护理操作。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护理工作贯穿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工作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7.

[2] 赵佛容. 口腔护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3.

[3] 吴红梅,陆金星.规范化管理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0,8(8):2037-2038.

[4] 郭敬珍,沈迈旗. 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管理[J]. 中国学杂志,2004,21(1):76-78.

[5] 陈茜,彭丽娥,宋军燕,等. 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8):135.

[6] 钟秀玲,程棣研. 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

[7] 赵中,何惠明,唐金梅. 综合性医院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J].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9):140-143.

[8] 吴丽娜,谢莉莉. 口腔修复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海南医学,2012,23(4):106.

口腔诊所内部管理制度篇8

中国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201-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二甲以上医院的口腔门诊具有病人多、病种杂、复诊率高、诊疗时间长、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特点,实施人性化护理更不容易。本文作者就口腔门诊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的经验体会做一简要介绍。

1口腔门诊分诊工作的人性化

1.1人性化的候诊环境及分诊叫号系统

为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将诊疗室和候诊室分隔开,以减少治疗过程中机器噪声对患者的刺激。候诊大厅要秩序井然、清洁整齐,以减轻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分诊台护士必须是具备本科室多年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每天必须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了解当日本科室专家、普通医师的出诊情况及其特长。将初诊及复诊患者的详细资料输入分诊台的微机内。每位医师可从智能叫号器中得知已诊、待诊人数,医护可通过智能叫号器对话,使危、重、急、疑难患者得以妥善安排,以缩短病人看病等候时间。

1.2健康教育及专业咨询服务

在候诊处设立口腔健康教育橱窗及专栏,播放专题讲座,发放《牙病小知识》、《爱牙专刊》等健康教育手册。定期添加宣教资料,方便患者阅读。同时,病人对本专业疾病有疑惑时应给予适当的专业咨询使患者有足够的了解。

2口腔门诊就诊护理的人性化

2.1创造优良的就诊环境

诊室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诊室内各功能区有醒目的标志,各项收费标准公布上墙,照相室电离辐射地带有专用标志明示。

2.2护患沟通及护理配合

牙科畏惧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针对患者出现的急躁、紧张、担心等心理问题,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沟通、安慰性语言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获得安全感,积极配合相应的治疗。护士则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真诚地、实事求是地为其介绍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要配合医师给患者提供温馨耐心的服务,护士在医师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尽量做到“四手”操作〔1〕。即一位医师和一位护士共同配合,为一位口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操作,做到脚勤、眼勤、手勤、脑勤熟悉患者病情及医师操作步骤。这样可以缩短患者治疗及候诊时间,提高医师的工作效率,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3护理人员管理的人性化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口腔护理管理在口腔医学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各级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包括口腔专业水平的提高、学历教育、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等〔2〕。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建立专科技术操作规章制度、专科业务知识考核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势在必行。再者随着口腔科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也需要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应用于护理实践中。

4专业化是人性化的基础

口腔科专业性强,是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高危科室,所以做好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十分重要。

4.1手机、车针、扩大针、洁治器、拔牙钳及手术器械等的消毒管理

我科设有独立消毒室,对原有的消毒灭菌程序进行了更有效的改良。消毒灭菌程序包括:浸泡初消毒、清洗、消毒灭菌、备用;初消毒后放入酶清洗剂在超声震荡清洗机中清洗,有利于器械关节及细小器械难于清洗部位的污渍、血渍清洗干净,使微生物载量大幅度减少,延长了器械的使用寿命,更利于器械消毒灭菌。在清洗后,灭菌处理前将手机、车针、扩大针、洁治器、缝针、牙齿抛光杯、机用扩大针、拔牙钳等实施塑封小包装后消毒灭菌(手机用注油机注油后再塑封)。根据需要把器械打包,标明日期后高温、高压消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4.2一次性物品的分类处理

将锐利物品如针头、刀片、探针、镊子、缝合针等分别放入带标志的污物器内,一次性治疗盘及口镜放入黄色污物袋内。专人管理,专人回收并有记录。

4.3综合治疗椅的消毒

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试消毒。操作中,与医、患有直接接触的器械及时消毒,间接接触的应及时清洁灯把手用金属铝薄纸包裹,每人一更换,漱口池表面擦拭消及时整改。

5器械设备、物品、药品、材料的人性化管理

5.1器械设备与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口腔综合治疗椅专人使用、专人清洁、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维护,从而延长治疗椅的寿命。口腔科的器械细小繁多,管理不当容易造成遗失,为此制定了物品管理流程:每次清点发放,清点归还,落实到人。棉球、纱布等分类实施塑封小包装后消毒灭菌。

5.2药品使用及管理

口腔科的药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樟脑酚(CP)、甲醛甲酚(FC)、木榴油、丁香油等根管内用药;碘酊、酒精、双氧水、生理盐水、碘甘油、碘仿等局部用药,应专人负责,定时清点、检查、补充。需避光保存者装入棕色玻璃瓶内,外贴明显的标签。另外,口腔科用药大部分有挥发性,应及时检察瓶口是否完整,有无缺损,以防污染及影响药物疗效,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3材料使用及管理

口腔科常用材料有光固化充填树脂、玻璃离子、水门叮印模材、超硬石膏、银汞胶囊、酸蚀剂、粘接剂等。材料种类繁多要专人管理,进出有记录。严格注意出厂及使用日期,保证材料的质量及安全性。

总之,口腔门诊工作的个性化护理涉及到分诊工作的人性化、口腔门诊就诊护理的人性化、护理人员管理的人性化等多个方面,而且优质高效的专业护理水平是实现人性化护理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碧霞.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应用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96

上一篇:企业技术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企业部门发展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