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预防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17 16:45:52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1

关键词:孕期;口腔疾病;分析

近年来,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逐渐深入,育龄妇女多关心相关身体检查,而忽略了口腔保健,孕妇口腔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腔疾病在影响孕妇身体健康的同时,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发育[1]。我们分析了200例孕妇口腔疾病的病种、病因,提出了预防的措施,旨在减轻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孕妇200例,其中孕早期(0~12w)54例,孕中期(13~28w)84例,孕晚期(29~40w)62例。临床检查后,详细记录。有口腔疾病者给予相应的医疗措施,无口腔疾病者给予口腔保健指导。

2 结果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孕期和病种分类统计构成情况,见表1。

2.1不同孕期口腔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按孕期不同,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由高到底的顺序是:孕中期(42%)>孕后期(31%)>孕前期(27%)。孕中期口腔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孕后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病种发病情况比较 按病种不同,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后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由高到底的顺序是:牙周疾病(47.0%)>口颌炎症(30.5%)>牙体牙髓病(20.5%)>口腔黏膜病(2.0%)。其中94例牙周疾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牙龈炎,共66例,占70.2%;61例口颌炎症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冠周炎,共53例,占86.9%;41例牙体牙髓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牙髓炎,共12例,占29.3%;4例口腔黏膜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感染性口炎,共2例,占50%;

3 讨论

孕期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不一。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中发现患病,这类患者常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有的患者表现出刷牙出血,出血症状较轻,这类患者中保健意识强的一般能主动到医院就诊;少数患者表现出牙龈自动出血,临床症状较重,这类患者多能主动就诊。研究证实[2],孕期牙周炎是由细菌引起,而不是性激素失调引起的。牙龈渗出液中含有性激素,在菌类作用下转换成营养源,为细菌繁殖提供营养。加之存在刷牙次数少、刷牙方法不当、刷牙时间不足等问题,使口腔内垢石累积,反复刺激而患病。因此,孕前应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宣教,让孕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

患有口腔疾病的孕妇,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卫生习惯都很差,多忽视口腔疾病的存在,对待宣教漠不关心,甚至不愿参与,对口腔疾病不治疗或者延缓治疗,口腔内存有残冠、残根,妊娠后的心理压力和妊娠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大量细菌趁机繁殖,残冠、残根出感染加剧,并向深部发展,常引发炎症。孕期治疗口腔疾病和粘膜疾病时,通常对使用的药物又多有用药限制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使治疗难度增加,易造成炎症迁延。妊娠期牙周炎是早产的危险因素[3]。一定要坚持孕期口腔检查,及时去除残冠、残根,预防感染发生。

临床发现,孕期龋齿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孕妇生活习惯改变,饮食次数增加,刷牙困难,口腔清洁不彻底,孕期抵抗力下降有关。孕期妊娠反应导致唾液酸性增强,牙齿受到酸蚀;孕期饮食数量增加,口腔环境较差;孕期日常生活不规则,刷牙困难等,造成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这些因素都可诱发龋齿。另外孕期母体对钙摄入不足,也是导致龋齿的诱因之一[4]。本组数据显示,孕中期(42%)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孕前期(27%)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底,孕中期口腔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孕后期和孕前期。提示应重视孕前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口腔疾患,及早治疗口腔疾病,以减少孕中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有利于消除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危险因素。这与有关报道相一致[5]。孕期妇女对医疗保健知识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健康知识宣教,也有参加健康学习的主动性,这段时间我们要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口腔健康宣教,这必将有利于孕妇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6]。对孕前妇女进行孕前口腔疾病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妇女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发生。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对口腔疾病及疼痛的焦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临床治疗可以明显控制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7]。

总之,口腔卫生状况差是孕期口腔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良好口腔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加强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科普讲座[8],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重视孕前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江霞.孕妇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9(1):83.

[2]孙萍,丁博.妊娠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06,27(3):241.

[3]Klebanoff M,Searle K,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preterm birth focus on periodontitis[J]BJOG,2006,3:43-45.

[4]陈志.孕妇龋齿及牙周病的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1996,7(2):3.

[5]武洁,朱维健,牟洁,等.3117例孕妇口腔科门诊初诊病例统计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1):85-87.

[6]卞金有,胡得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6-208.

[7]唐慧,黄擎,温艳丽,等.孕期认知行为治疗对口腔疾病和焦虑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1690-1691.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2

【关键词】 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 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 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 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 结果

2.1 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 见表1。

2.2 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 见表2。表1 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 表2 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 讨论

3.1 干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 问题及对策

3.2.1 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 对策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2 黄彩,刘旭霞,肖可,等.深圳市罗湖区9885名小学生龋齿及充填状况调查分析.广东医学院院报,2004,22(1):69-70.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3

[关键词] 婴幼儿;口腔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066-04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SHAO Ruoheng GUAN Fei WANG Mengxing ZHAO Liping LI Yue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in community,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Methods 503 cases of infants in Wannianhuacheng Community of Fengtai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ir individual oral health records including dental conditions, oral mucosa and the related soft tissue structure, teeth, feeding habits, oral habits were established. The guidance of family related knowledge was carried out, and diagnosed the disease in early stage. All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5 to 2 years. 502 cases of children in same age as the infa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kindergarten, who didn't have oral health records.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and bad oral habi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10%(382/502), which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6.93% (387/5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fan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levated to 86.08% (433/503), which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71% (361/50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erms of oral disea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infa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fil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aries rate was 43.03% (216/502) and DMFT was 0.98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30.02% (151/503) and 0.62 respective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caries rate and DMF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field of bad oral habi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17.10% (86/503),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2.07% (161/502), the rate of bad oral habi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the oral health records to manage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infa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status, which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fants; Oral health; Records management

WHO对109个国家12岁儿童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儿童的牙齿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各国制订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政策和方案。我国近年来对婴幼儿口腔疾病的相关因素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多有研究,得出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是一项重要措施[1]。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大众对婴幼儿口腔保健认知程度不高,甚至一些非口腔专业的其他领域医护人员对儿童口腔相关疾病的预防、健康习惯的养成、儿童口腔患病后病情M展对相关生长发育的影响既缺乏概念也不够重视[2]。因此,加强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采用对婴幼儿建立口腔健康档案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旨在为提高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的婴幼儿503名作为干预组,男254名,女249名;胎龄38~42周,平均(39.51±5.19)周;出生时体重为2285~3852 g,平均(3075.16±954.61)g。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通过1.5~2年的追踪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年龄(2.71±0.42)岁。选取同社区同年龄入幼儿园的未建立档案儿童502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3±0.57)岁;男256名,女246名;出生时胎龄36~41周,平均(38.47±5.22)周;出生时体重为2300~4017 g,平均(3015.13±973.64)g。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分布、胎龄及出生时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避免了由于早产、肥胖等原因对后期实验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出生时口腔健康状况良好;②无先天传染性疾病;③无先天性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排除标准:①追踪期间失访者;②先天性兔唇婴儿;③家长有认知障碍难以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干预情况 在干预组婴幼儿6月龄~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包括牙体情况、口腔黏膜及相关软组织结构、牙齿咬合、喂养习惯、口腔不良习惯(吮手指、吐舌头、舌舔牙等)等个体化资料,以及婴幼儿口腔清洁开始时间、方式、工具的使用和频率,婴幼儿父母的自我饮食习惯、口腔清洁情况、口腔就医和保健等情况。并在社区开展针对家长、社区医生、幼儿园保健医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建立档案时,包括针对婴幼儿展开的口腔检查以及针对家长展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个人特征、健康知识、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相关知识指导,进行早期疾病诊断。通过1.5~2年的追踪,期间根据幼儿口腔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追踪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方式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1.2.2 婴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问卷 包括以下问题[3]:①龋齿是由于细菌利用糖产酸腐蚀牙齿而引起的吗?②小头软毛刷是适合儿童使用的保健牙刷吗?③幼儿应使用儿童牙膏吗?④患了龋齿的乳牙是否及时到医院补?⑤最容易引起龋齿的坏习惯是睡前吃零食吗?⑥少吃含糖粘性食品是预防龋齿的好习惯吗?⑦龋齿对身体最重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肾等全身性疾病吗?⑧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吗?⑨每次刷牙的时间是否少于3分钟?⑩竖刷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吗?

1.3 观察指标

检查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后的相关牙体疾病(包括患龋率、龋均等)和口腔不良习惯等指标,讨论建立婴幼儿口腔档案的积极意义。以WHO推荐的龋齿诊断标准[4]作为本研究的龋齿检查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及龋均比较

在口腔疾病方面,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龋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口腔不良习惯方面,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口腔不良习惯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专业儿科医生严重缺乏,儿科口腔医生比儿童比例更是严重不足[5-7]。大部分专业儿科医生已经超负荷应付门诊中疾病的治疗,无暇在有限的工作时间中去大力开展预防,使得不预防患病率高成为恶性循环。本研究尝试由专业儿科口腔医生协助社区基层口腔医生以家庭儿童口腔医生的模式介入儿童的口腔保健,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和疾病家族史、现有口腔详细检查以及检查后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乃至必要治疗的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除了对于常见龋病的防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终止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并通过对干预组婴幼儿进行建立涵盖口腔行为习惯、家庭各种因素等内容全面的口腔档案,有效降低了婴幼儿的患龋率与龋均,改善了婴幼儿的口腔行为习惯,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的患龋率以及龋均的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由此,将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推广的呼声一直不断。由于我国儿科口腔医生的严重不足,同时儿科牙医忙于应付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且基层社区口腔医生的儿科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科口腔疾病辨别诊断能力较弱,导致婴幼儿口腔牙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干预,进一步出现儿童的重度龋病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乳牙早失乃至牙合咬合紊乱恒牙异位萌出等一系列发育异常[8-10]。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档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在研究初期对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口腔公益保健宣教,有效提高了家长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在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家长自身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的日常护理,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干预1年后,对照组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增反降,这说明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其口腔健康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在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家长对婴幼儿给予稳定的关心,可明显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11-13]。

通过2年左右试点社区人群的档案建立和规范,完善了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培训基层社区口腔医生儿童口腔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大多数婴幼儿口腔疾病可以在常规社区体检中被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综合统计后得到有效降低龋病及不良生活和喂养习惯导致的颌面部发育异常的比例和治疗费用,为婴幼儿档案建立加入基层婴幼儿常规保健项目打下基础,预期计划的完成情况较好。但研究过程中也出F了一些问题,例如建立档案人群的选择和长期随访的依从性难以保证,或者对建档内容的规范性和健康指导的准确性保证落实情况等,因此在今后的在实际操作时,应着重注意以上问题,将建档管理的效用最大化。反观目前的儿保门诊,针对婴幼儿的口腔方面只局限于对乳牙的萌出情况,缺少更为细致、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教育内容[14-16]。且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政府部门对4~18周岁人群进行的口腔健康普查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与人力,但对新生儿的投入较少[17-18]。且一旦口腔出现疾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医疗的治疗定价较低,尤其儿童的很多手工操作相关治疗费用仅为成人的一半[19-2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开展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将婴幼儿的口腔保健工作前移,不仅可以节约政府在较大年龄儿童的口腔疾病治疗中的费用支出,还可以有效控制其患龋率,对保证婴幼儿的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建立档案管理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婴幼儿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48(5):257-259.

[2] 冯惠芬,钟春仪,巢枫榕,等.从化市小学生口腔健康观念知晓率的性别差异[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2):246-249.

[3] 侯庆中,刘寿桃,何静,等.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58-659.

[4] 王伟健,王左敏,俞艳平,等.WHO两种龋病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1):46-47.

[5] 顾育盈,孙嵩,李莉,等.幼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9):174-175.

[6] 蒋宝凤,蔡蔚,张莲华,等.婴幼儿口腔健康3年干预模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523-1524.

[7] 姚林洁,林非欧.婴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31-3632.

[8] 曹轶婷,祝策,徐玮,等.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45-350.

[9] 陈周焕,刘建国,张剑,等.婴幼儿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4):11729-11732.

[10] 王国珍,罗云纲,魏洪涛,等.儿童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45-1548.

[11] 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12] 严黎吉.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9):232-233.

[13] 钟俊华,曾念彬.家长口腔健康素养在学生牙病防治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4,26(9):1204-1206.

[14] 曹骏瑶,叶玮.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8):507-50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16] 蔡楠,王桂茹,侯丹丹,等.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及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9):2002-2004.

[17] 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婴幼儿龋病预防方法研究回顾[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74-76.

[18] 梁翠媚,赵霞桂,容林惠,等.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761-762.

[19] 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20] 金洁琪,吴红.肥胖与口腔健康关系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33(4):428-430.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4

中图分类号: R173;R78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2] 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3] 孙威,陈晖,李秀央. 杭州市妊娠期妇女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 调查分析[J]. 口腔医学,2007,27(7):375-379.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5

[关键词] 口腔保健知识;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known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oral hygiene in Beijing grass-roots community residents,carry out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target,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appropriate to improve oral health level in community residents aiming at establishing healthy life style and changing bad behaviors influencing on oral health among residents. Methods In May 2013,416 resid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by community recruitment.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oral hygiene were investigated and or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multiple forms were performed.In October 2013,the same questionnaire was delivered for investigation.The outcomes from these two investigation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awareness rate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before intervention was 43.98%,and 84.77% after intervention,which was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Key words] Oral health knowledge;Oral hygiene behavior;Investigation;Intervention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与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1]。其中,龋病和牙周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和经费也比较多[2]。因此倡导社区居民重视口腔卫生行为,掌握口腔健康知识,定期检查治疗,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全身健康。本文对永外管村社区416名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进行调查,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居委会组织招募416名常住居民,其中男197人,女219人,年龄19~92岁,平均年龄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人(12.7%),高中/中专176人(42.3%),大专146人(35.1%),本科及以上41人(9.9%)。

1.2 方法

2013年5~10月,采用社区招募的调查方式,选取符合条件的416名永外管村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制订的口腔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吸烟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获取途径。干预前行基线调查,由接受统一培训的口腔医生及口腔专业护士以一对一当面访谈的方式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回收前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现错误和漏项及时更正补填。基线调查后给每名居民发放口腔健康手册和健康包(牙刷、牙膏、牙线),在社区张贴大量的口腔健康宣传画,为社区居民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3次,举办知识竞赛1次,通过电话、居委会集中咨询答疑和入户的方式了解居民的行为改变情况,并提供干预指导。终点调查时以同样的问卷和方式再次调查上述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率为96.39%。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对416名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中,在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由遗传决定和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等8个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在口腔卫生行为及生活方式的调查中,早晚刷牙及达标人数和每日进食含糖食品≥2次,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社区居民的口腔健康日益受到关注,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定期口腔检查和早期口腔治疗是非常必要的[3]。调查发现,干预前社区居民的口腔卫生不良行为显著,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知晓率低。由此可见,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任务还很繁重,选择合适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很重要。根据调查结果提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3.1 增加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口腔健康知识直接影响到口腔卫生行为,拥有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是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前提[4-5]。接受口腔保健干预前,社区居民获取口腔保健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而其他途径很少。丰富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仍是针对北京基层社区居民今后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举办口腔健康讲座、发放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以及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面对面的指导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有效提高了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居民在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也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社区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都是适宜和必要的。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这对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及预防龋病、牙周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减少口腔健康不良行为

影响龋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差和食糖。本研究在口腔健康教育时,强调每天2次有效刷牙的重要性[6-7]和过度食用含糖量高、黏度大的食物或饮料容易引起龋病,其中每天多次摄取糖食的危害性最大,所以少次少量摄取糖食对维护牙齿健康是很重要且有益的[8]。餐后、食用零食后、饮用碳酸饮料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清洁口腔,降低龋齿产生的风险。调查显示,更多的居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开始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但部分有吸烟习惯的社区居民,干预前后并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这些吸烟的居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吸烟对口腔健康的危害,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意识到戒烟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才能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9],让他们尽早尽快地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

3.3 增强刷牙达标意识,提倡使用牙线,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牙菌斑是龋病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刷牙达标和牙线的使用[10]。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一次,刷牙时间不宜过短,2~3 min为宜,睡前刷牙更重要,养成刷牙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除了每天有效刷牙外,还应提倡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使用牙线可去除牙齿邻面和根面菌斑,有效预防邻面龋和根面龋。本次调查显示,牙线的使用情况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有的居民觉得认真刷牙就够了,没必要用牙线;有的居民嫌麻烦;有的不会使用。有研究表明,采取合理、科学的口腔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的口腔卫生行为有明显的效果[11]。今后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还要着重给大家普及牙线如何使用及正确使用牙线的好处。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能提高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教育目的是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必要的干预措施是提高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12-13]。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口腔健康知识,使居民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最终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应该以社区为基础,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社区支持环境,控制口腔疾病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推广居民的自我口腔保健行动,让他们认识到正确的口腔卫生行为对预防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曹新明.上海中老年人龋齿等三大口腔疾病状况浅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71-72.

[2] 卫生部.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EB/OL].http://moh. /mohbgt/s10331/200909/42791.shtml.

[3] 张莉,段瑞平,戚春兰,等.云南省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0,8(2):125-127.

[4] 梁翠云,郑臣浩,黄奇泰,等.佛山市敬老院304例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63-66.

[5] 刘风雷,朱怀红.荆门市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认知状况及行为调查[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7):421-422.

[6] 姜又红,刘延令,董大钧,等.自然人群龋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4,11(3):16-18.

[7] 艺璇,张辉,侯玮,等.北京市35-44岁人群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与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2):639-643.

[8] 岳松龄.食物・糖・营养素与龋病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和展望之一[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8):419-423.

[9] 唐瑞平.口腔预防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0] 王宇,侯玮,陈薇,等.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0,18(1):44-46.

[11] 邢琰,陈长香,李丹,等.健康教育纠正小学生不良口腔行为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56.

[12] 张文静,蒋勇.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1):77-80.

[13] 徐先国,罗英,陈莱,等.全程干预对提高社区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7):403-405.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6

关键词:牙周炎;危险因素;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能够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威胁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中慢性牙周炎是多因素诱导的疾病,除牙石、解剖因素等局部因素和遗传、内分泌及系统性疾病等全身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茶和营养摄入等也可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2-3]。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牙周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大众口腔健康水平及牙周炎的治疗预防提出合理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1月安徽省某医院门诊收治牙周炎患者80例,不患有牙周炎77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纳入标准:①无认知障碍,能够配合完成检查及问卷调查;②口腔内预留牙不少于16颗,除第三磨牙外,不少于4颗磨牙,残根不作为检查牙;③问诊无全身系统性疾病;④6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且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⑤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1.2.1牙周检查 参与检查的人员由2名已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生,检查前经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大于0.73,对纳入患者进行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检查及拍摄X线片评估患者牙槽骨的丧失水平,对每例患者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1.2.2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牙周炎相关因素进行筛选,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每日刷牙次数、有无吸烟习惯、口腔保健、口腔知识知晓情况及全身健康情况,口腔知识知晓情况的评价指标为:共有10道牙周疾病知识题目,其中答对6道题及以上的可认为了解知识,小于6道题者则认为不了解。

1.2.3牙周炎的诊断标准 符合其中两项即可诊断:①牙周探诊深度>3.5mm,牙槽骨吸收大于根长1/3,牙龈探诊出血;②牙齿出现松动;③牙周袋溢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双次平行录入检错建立数据库,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牙周炎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相关因素代入到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中计算牙周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2 结果

2.1牙周炎我蛩胤治 本次调查共157例调查对象,包括牙周炎患者80例和健康对照组77例。其中男性90例(57.3%)

女性67例(42.7%);年龄小于30岁者51例(32.5%),大于30岁小于50岁者62例(39.5%),50岁及以上者44例(28.0%);42.7%的调查对象有吸烟史;每日刷牙次数≤1次,2次和≥3次的人数分别占36.3%,49.7%和14.0%;仅33.8%的人会定期进行口腔检查,40.8%的人知晓口腔保健知识。

男性牙周炎患病率(58.9%)高于女性(4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1,P=0.021);年龄小于30岁,30~49岁和50岁及以上的人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37.3%,54.8%和61.4%,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47);有吸烟史的人牙周炎患病率为65.7%,高于无吸烟史者(4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8,P=0.001);每日刷牙次数≤1次,2次和≥3次的人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63.2%,46.2%和36.4%,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0,P=0.050);知晓口腔保健知识者牙周炎患病率(40.6%)低于不知晓口腔保健知识者(58.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4,P=0.032);定期口腔检查者牙周炎患病率(49.1%)略低于没有定期口腔检查者(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734)。见表1。

2.2牙周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有牙周炎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史、每日刷牙次、是否知晓口腔保健知识等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0~49岁者和50岁及以上者患有牙周炎的危险性分别是30岁以下者的2.32倍(OR=2.32,95%CI=1.00-5.41)和4.07倍(OR=4.07,95%CI=1.53-10.88);有吸烟史的人患有牙周炎的危险性是没有吸烟史的人3.78倍(OR=3.78,95%CI=1.65-8.67);每日刷牙次数≤1次的人患有牙周炎的危险性是刷牙次数≥3次的人的3.67倍(OR=3.67,95%CI=1.19-11.30)。

3 讨论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菌斑及其毒性产物是其始动因子 ,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破坏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较高,是威胁成人失牙的危险因素之一[4],且随着疾病的发展,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还由牙髓牙周联合病变诱发牙髓炎,产生疼痛,为患者日常生活带去诸多不便及痛苦。因此对人群中牙周炎相关因素的分析,以预防牙周炎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刷牙作为口腔保健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去除口腔内菌斑,软垢、预防牙结石的产生,进而防治牙周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发现,有良好刷牙习惯和次数的患者,口腔卫生较好,且牙周炎患病率明显降低。而且在本调查中女性患者口腔卫生及牙周炎患病率明显低于男性,可能由于性别、吸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引起的。吸烟能够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吸烟能够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炎症过程,从而影响牙周组织的活力,促使组织受损[5],本研究发现,吸烟能增加牙周炎的患病率,且患者口腔卫生条件较差,易引起牙菌斑的堆积,因此戒烟是牙周炎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知识的了解和定期口腔检查的意识不断增强,有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 能及时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口腔健康状况也就越好,如果个体对牙周炎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那么其对能够导致牙周炎的因素也不会关注,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意识的接触导致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因此,牙周炎相关知识的匮乏也是引起牙周炎的另一重要因素[6]。本研究发现,口腔保健知识知晓高的患者,定期口腔检查的频率也较高,口腔状况较好,牙周炎的患病率也有所下降,因此对于已经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应该加强口腔卫生保健教育和定期口腔检查,建议多途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并针对大众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讲,普及牙周炎等常见口腔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他们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7],以降低牙周炎患病率。

综上所述,牙周炎是多种危险因素多重作用的结果,年龄较大、吸烟以及刷牙次数较少会增加牙周炎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对牙周炎的研究应更多地综合考虑和评估。通过正确分析相关因素对牙周炎的发生的影响,为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志清, 梁楠, 田广庆. 青海互助高海拔地区土族中学生牙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8(5): 638-641.

[2]Zhao L, La V D, Grenier D. Antibacterial, antiadherence, antiproteas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various tea extracts: potential benefits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J].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3, 16(5): 428-436.

[3]少军, 陈华庭, 曾繁典. 绿茶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8): 692-696.

[4]Wagshal D, Knowlton B J, Cohen J R, et al. Impaired automatization of a cognitive skill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Psychiatry research, 2014, 215(2): 294-299.

[5]韩晶,张丽. 吸烟对牙周病患者牙龈组织中 ET-1 和 NOS 表达的影响[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3, 23(10): 636-639.

[6]周兵全.老年人牙周炎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9: 107.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7

【关键词】 牙周病;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137-02

doi:10.14033/ki.cfmr.2015.09.069

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牙周疾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包含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局限于牙龈组织,而牙周炎则是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的疾病,患病率可高达5%~20%,牙周病是我国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2]。本文回顾性分析牙周病患者的资料,并与体查无牙周病人群进行对比,观察牙周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丽云中心卫生院诊治8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临床表现为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局部肿胀、疼痛或者溢脓,后期牙齿松动、脱落、丧失等,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80岁,平均(53.27±16.22)岁,按1∶1比例选择80例丽水市莲都区丽云中心卫生院口腔科门诊体查无牙周病人群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人群的相关资料,比较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牙周炎知识、口腔检查、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吸烟60.00%、缺少牙周炎知识80.00%、未定期口腔检查95.00%、合并糖尿病21.25%高于对照组的30.00%、51.25%、78.75%、6.25%(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牙周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是渐进的病变过程,起始因素是局部的细菌菌斑及其产物,菌班进一步形成牙石,在局部发挥有害作用,另一方面患者个体状态改变的都可以降低患者的防御和修复能力导致牙周病的发展,本文结果显示影响牙周病相关因素多种多样,与患者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牙周炎知识口腔检查、糖尿病等有关[3]。

正确的口腔知识对于口腔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和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牙周病发生,如果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及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正确刷牙则牙周病相应增加[4]。本文观察组缺少牙周炎知识80.00%高于对照组的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如果定期去正规的口腔医院做口腔检查,进行维护治疗有助于保持正常的口腔微生态,有效控制菌斑和各种牙周病危险因素,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行彻底的口腔洁治,将病变控制在起始阶段,预防牙周病的复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否则牙周病发病率增加,观察组未定期口腔检查95.00%高于对照组的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吸烟增加牙周病发病率,观察组吸烟6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呈双向关系,糖尿病可以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而血糖的良好控制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康复,糖尿病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机制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在无酶催化的情况下葡萄糖、果糖及6-磷酸葡萄糖等与生物大分子,如胶原蛋白、基质蛋白等发生糖基化作用形成的产物,能刺激吞噬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能激活破骨细胞及胶原酶,致骨和牙周组织破坏;糖尿病通常伴发高血脂,高血脂可影响多种细胞的功能,也是糖尿病加重牙周炎发展的另一重要机制;胰岛素抵抗与经典的炎症反应信号途径间存在密切的联系[10-11]。观察组合并糖尿病21.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赵瑞玲.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6-47.

[2]牟盛达,叶莉虹.影响牙周炎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7-18.

[3]牟锡波.影响牙周炎的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4):94-95.

[4]贾薇.引起牙周病相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70-71.

[5]刘祥伟.牙周病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8):614-615.

[6]姜丽艳.牙周病的病因与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67-2169.

[7]李云霞.牙周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3,19(3):466-467.

[8]王莉,杨碧玉.吸烟与牙周病关系的调查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0):634-635.

[9]焦会然.吸烟与牙周病606例分析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2014,7(6B):127-128.

[10]赵瑞玲.引起牙周病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499-500.

[11]马清璇.牙周病与糖尿病[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上旬刊):837-838.

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篇8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口腔医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课程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很多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从事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与预防工作,只需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缺乏重视,致使学习效果不佳,这将对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工作非常不利,为此,克服学生的轻视思想,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临床医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兼顾局部和全身,是非常重要的。

1.1 临床医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关系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能造成局部软硬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拔牙技术,更应了解各种全身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拔牙后出血,除局部因素外,还常有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师具有相关内科学知识。

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病率较高,同时容易伴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并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例如颌骨骨折伤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重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这就需要医师有相关临床医学知识,根据疾病特征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首先抢救病患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颌面部处置,若对相应临床疾病缺乏认识与判断,未分清轻重缓急,将治疗的先后步骤弄错,贻误治疗时间,则易酿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更是要求必须掌握一般外科基础: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麻醉知识等。

因此,要想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除了必须掌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还要学好临床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等等。

1.2 临床医学与口腔内科学的关系

口腔内科学也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口腔内科学与临床医学中的很多重要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龋病是口腔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龋病及其病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病变——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口腔医学另一个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病因复杂,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例如有人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因此,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牙周病学,就需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

另外,许多口腔黏膜病是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如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克罗恩病,这些疾病的早期损害就体现在口腔内,患者首先到口腔科就诊。这就要求口腔医师特别警惕,做好鉴别诊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除了加强局部处置,还需要重视全身的综合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hiv感染者在发展为艾滋病前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多数在早期很有可能出现口腔病损,所以艾滋病的防治是口腔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他们具备相关知识,以便对疾病进行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2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掌握

2.1 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但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不必一一掌握,应该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重点课程,重点课程中又有重点讲述内容,例如外科学中重点讲授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休克、创伤、肿瘤、颅脑损伤、麻醉知识等。内科学中重点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疾病等。总之,本着重点讲授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临床疾病的原则进行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2.2 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糖尿病、艾滋病等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时,应用多媒体,在重点讲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时不忘突出口腔特征,使学生对该疾病产生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为日后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3 加强相关教研室间的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各教研室间应加强合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也可有针对性的听课,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更全面的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哪些知识,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在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口腔医学生或口腔医师,除了掌握口腔医学的专业知识外,拥有丰富而扎实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本专业的提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口腔医学生应把目光放远,要有全身观念,把口腔看成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临床工作中应兼顾局部与全身。(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口腔疾病可能是全身疾病的表征,应认真探寻疾病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应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选好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知识的合格的口腔医师。

上一篇: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范文 下一篇:病案管理培训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