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措施范文

时间:2024-04-10 17:41:32

医疗应急措施

医疗应急措施篇1

一、完善医疗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

医院要进一步强化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服务为先导,以人民满意为目的的管理理念,转变服务作风,改善服务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应对突发事件水平和能力,建立相应的应对突发的责任制管理体系。

(一)医院成立以院长负责制的应急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应对突发事件措施,建立科学的医疗应对突发事件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科室和个人,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服务应急到位。

1、规范面对,迅速及时。医院要严格执行《医疗应急机制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应对突发事件等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人员使用、设置、新应急技术开展、设备配置等要科学,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及训练完整有效;建立落实突发应对事件医疗的具体措施;在确保及时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新技术应用;要严格管理及时做到野外办院,及时而且用得上。

2、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医院要健全医疗面对突发事件管理组织的同时,完善医疗面对突发事件体系,努力做到医疗面对突发事件控制无缝隙;医院要按有关要求制定明确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析制度。

3、夯实基础,持续完善。医院要严格执行面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准备制度等各项核心制度,落实应急安全目标,突出应对加强危急重病人、手术病人重点人群的管理,应急医务人员要不断强化医疗救急的持续改进措施,逐渐建立有医疗隐患报告制度,医护人员主动深入一线救急,提高质量,保障医疗的总体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4、全力服务,加强协调。以医疗应急建设为载体,将“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服务理念落实在医疗应急队伍服务的各个环节,树立医务人员文明、态度和蔼行医、因伤施治、尽心尽职等行为准则,坚决杜绝在岗非规范行为;医院要不断完善医患沟通的内容、程序、技巧和方法,完善医疗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术前、输血、特殊药品使用、医技检查结果互认等告知和准备制度,对于截肢、植入、器官移植等高风险及放弃治疗的进行再挽救的认识。

(二)确保医务人员时刻绷紧突发事件之弦,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面对突发事件要做到忙而不乱,医院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带领职能科室人员落实好各项服务质量与应急。

二、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体案例及效果

医院医疗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能部门要组织全面医疗管理,做到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组织协调顺畅,指导、检查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应对;建立职能部门联席制度,当时就要完成一事一议制度;完善职能人员就地制度,在岗情况、手术及危重病人及时管理、运行病历等迅速记录,即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及时时查找质量管理与配合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医疗职能部门要参加突发事件工作进行检查,落实诊疗用品消毒等,加强对突发地点加强对保洁等容易被忽视的消毒,有效督导各项应急的落实,严格各种医疗应急行为的准入和规范,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如出现禽流感或甲型H1N1,医院医务管理、护理管理、门急诊应急管理、药事管理等必须加强,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责任人,要加强应急法律、法规学习与培训,做到内紧外松,提高自身应急执行能力,发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中坚作用,督导各科室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应急管理的各项措施。

三、关键环节的管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处理、纠偏

关键环节的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本科室的应急应对医疗质量与安全负全责。要建立健全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着力落实医院医疗应急质量、医患沟通等各项措施,医疗应急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等,查找不足,及时整改,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应对突发事件满意服务。

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安全负全责,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质量服务控制体系,加强管理的密切协作,建立健全无缝隙工作流程,围绕应急病人需要,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措施,严格各种操作规范,开展临床随访,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快速的辅助应急检查结果,提高应急服务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四、结合卫生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要相符

在实际应对应急服务工作中,《医疗应急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等医护人员要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按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应急诊疗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好告知与沟通,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业务,发扬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尊重同行理念,努力提高医疗应急技术水平,保障应急医疗安全。

医疗机构要重视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危急处置预案》,建立医疗事件预防、报告、处置制度,健全医务人员应急制度。

加强人员培训。医院要加强医疗应急处置专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医疗纠纷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医院要加强全院职工相关应急基础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

根据应急的人数、情绪、场地、态度、行为以及医疗不良结果的程度,采取医疗应急分级处置。

1、一级应急:一级以上医疗应急,当事医务人员应当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当立即到位,及时了解情况并妥善处置,同时向职能科室报告,必要时职能科室负责人要立即赶赴现场协助科室处置应急。

2、二级应急:据医疗机构诊疗、办公场所,患方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提出应急。发生二级以上应急医疗,职能科室负责人接到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后,在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的同时向分管院长、院长汇报,分管院长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同时,医院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医院保卫部门要立即向辖区公安部门报告,请求公安部门协助处理;

二是向平时应急预案,必要时医政部门医疗处置负责人赶赴现场协助处置,形成初步处理意见积极与患方沟通。总之分出轻重缓急来从容面对应急。

五、有分析、统计、总结

医院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医疗应急分析、统计等激励机制,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对于医疗和服务应急质量好、应急病人满意度高的临床和医技科室及职能部门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及时发现医疗和服务缺陷、及时报告,营造“应急质量是医院生命线”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执行力强、管理到位、稳定高效的应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队伍,必要时要认真进行总结报告。

第九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医疗机构通过以下途径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规定报告:

(一)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二)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的;

(三)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四)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

(五)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一是对于不按照应急规定报告医疗机构人员,给予医疗机构通报批评。

二是医疗机构同一科室在应急程度、责任程度为主要责任以上的,责令该科室限期整改,并对此进行批评教育。

六、相关责任人

1、在应急工作中,,敷衍塞责,“责任程度为主要责任以上”的医疗责任人,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卫生行政部门可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2、按照第六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一)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有以下情形之一并造成三级以上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视情节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其执业证书;对具以下情形之一并造成四级事故或未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在应急工作中,①发错药;②打错针;③输错血;④拍错片;⑤错报或漏报辅助检查结果;⑥开错手术部位;⑦将手术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⑧擅离职守;⑨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造成感染等。

3、因工作作风懈怠、服务态度生硬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医务人员,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处分。

4、因违反医疗管理规定,造成病历、病理标本等丢失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因此引起医疗纠纷,导致不良影响或经济赔偿的,要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处分,并给予经济处罚。

5、因违反医疗规章制度,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而造成病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病人身体健康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可根据国家、省、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或解除聘用合同。

七、科室负责人体现本岗位职责应急要求

医疗机构负责人,因应急制度不全、监督不严、措施不力等管理缺位原因引起的应急不当,对其负责人进行如下批评:

1、对发生应急不及时责任程度为完全责任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分管负责人给予警告处分;

2、对因医疗应急处置不利而造成社会影响的,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建议引咎辞职、免职或降职处理。

对于医疗应急涉及多个环节,视责任程度分别给予相应的负责人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

医疗应急措施篇2

关键词:脑外科急诊手术;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交通事故逐年增加,其中脑外伤的发生是其他外伤发生率的首位,其急诊手术具有重要地位。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技术部门,是抢救患者及外科诊疗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好发安全隐患的科室。众所周知,脑外伤患者病情具有发展速度快、恶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1]。若医疗工作者在手术室相关工作中大意疏忽,往往会使手术发生差错,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相对来说,对于影响较轻的患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延误手术时间;严重者致残、致死,产生医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我院随着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关注,对手术室存在的隐患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是以我院急诊脑外伤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比我院实行“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前、后急诊脑外伤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00例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中93例患者为男性,107例患者为女性;年龄18~57岁,平均34.2±3.2岁;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护士、医生等方面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脑外科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医疗差错及其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收集此类相关的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总结,组织相关的医疗人员和护士交流经验,并对其安全隐患应对措施进行讨论,最终整理出完整的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要求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学习和遵守,定期进行相关知识考核,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比较我院在实施手术室安全防范措施前、后急诊脑外伤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及医疗差错情况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2] 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结果P

2 结果

实施手术室安全防护措施前、后急诊脑外伤患者手术室医疗差错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情况,在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急诊脑外伤手术的出错率明显高于防范措施实施前,且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高(见表1)。

3 讨论

3.1急诊脑外伤手术室的安全隐患

3.1.1急诊脑外伤的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隐患由于科室排班不合理、缺乏人力、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等原因引起对急诊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不到位,如: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手术麻醉风险、急救准备的风险、手术意外等。在急救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注重急救而忽略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其相关法律文件的签署,常常引起医疗纠纷[3-4]。相对其他择期手术相比,急诊脑外科手术常因术前准备不充分、完善,及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急救过程中常有操作不完善、抢救不及时等现象发生,如:不规范的手术仪器操作、缺乏无菌操作观念、器械物品不足、术中物品不完善、术前用药错误等均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果。

3.1.2环境隐患绝大多数急诊脑外伤手术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常常导致手术室环境准备不充分,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未定期、及时的维修清洁手术室内空气净化系统、未及时落实湿式清洁扫措施等,可以增加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3.1.3护理经验隐患由于部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缺乏、护理经验的不足,对其急救护理的技术不熟练、缺乏业务能力、执行不完善,医护人员不能密切的相互配合进行抢救工作,导致患者皮肤灼伤、延迟苏醒等。

3.2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3.2.1提高医护人员自身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护理水平、责任心,强化手术室安全隐患相关知识。做好合理排班制度,保持每一位医疗人员充沛的精力,定期组织学习,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鼓励医护人员不断的自我提升。

3.2.2急诊脑外伤手术在术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检查手术器械、一次性物品有效期、敷料、器械消毒等是否齐全、完善,对可疑污染品及时进行更换,相关仪器进行试机,确定程序无误可以正常使用为准。着重加强手术室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2.3完善和改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根据笔者对我院急诊脑外伤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其与国家提出有关手术室相关管理制度中存在差异进行改善,同时将新管理制度与奖罚、考核等制度挂钩,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行综合考评。

3.2.4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加强交流与沟通,主动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加强责任心和同情心的培养。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总之,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安全隐患措施,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湘萍.急诊脑外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137-138.

[2]李雪会.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1):251-243.

[3]Andrea,Hall.Sales reps in the OR?Get ready to turn wisdom on its head.[J].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technology/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1900,40:3.

医疗应急措施篇3

应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履行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让患者参与诊治过程。告知患者病情、当前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案以及费用、医疗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不良结局等,让患方心中有数。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的建议、活动量的建议、出院后用药的建议、复诊和随访的时间地点、出现病情变化的应对措施等。应随时洞察患者及家属的想法,保护患者的正当权益。

防范医疗纠纷,沟通是关键。沟通要诚实,要关心体贴患者。重视沟通技巧,实事求是,不该说的不要乱说,不能乱打保票、甚至“包医百病”。

依法执业,依法行医,按章办事

学习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提高依法执业意识。医疗事故最基本的防范措施,

就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防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查对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把查对意识和医疗责任结合在一起,贯彻于医疗活动中,使其成为医护人员的基本素养。②执行检诊制度:误诊漏诊常常是由于诊疗经验、技术和责任心等综合因素造成的。严格执行检诊制度会使误诊、漏诊率大大减低。

加强学习,重视危重病情观察识别

“三基”、“三严”是为医之道,治院之本。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得出正确的诊断。诊断的准确性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或对病情程度估计不充分,延误诊断,必然导致治疗及预防措施偏差,从而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重视危重指征的观察,有利于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应贯穿于整个诊治过程。精神症状与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意识混乱、昏睡、昏迷及精神异常。严重的意识障碍一般均能意识到病情危重,而轻度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往往被忽视。凡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即使症状轻微,亦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老年人轻度意识障碍,如嗜睡,应想到严重感染、中枢缺血缺氧、脑血管病、肺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可能,应留观住院。呼吸异常,包括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与呼吸节律异常。呼吸>30次/分,提示低氧血症存在。“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的患者要死”为警语,以提示对呼吸急促的重视。最危急的呼吸困难是喉头梗阻: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失音。端坐呼吸常见于急性左心衰、哮喘、气胸、张力性气胸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肺炎出现呼吸困难,提示重症肺炎;急腹症患者如有呼吸急促,应考虑急性胰腺炎。烦躁不安与不止:烦躁不安应理解为一种精神状态改变,不止是病痛超过其耐受能力,应寻找病因,不要轻易便用镇静剂,如突然安静,往往是临终表现。抽搐:危重急症,如不能控制,几乎死亡,有抽搐征兆,应尽早对症治疗及病因处理。腹胀:腹胀是不令人重视的症状,通俗地说有“气胀”和“水胀”。前者是胃肠功能衰竭的表现,即肠麻痹,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部分,应早期识别和处理;后者是腹腔积液,移动性浊音阳性,常见于坏死性胰腺炎、宫外孕、腹膜炎等。其他如紫绀、肢端青紫,意味着严重缺氧,死亡率很高。

规范病历管理

医疗应急措施篇4

【关键词】妇科疾病;常规护理;应急措施;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00-02

妇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这个科室诊治的疾病类型较多,常见的有:白带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等,疾病没有规律性,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于这些疾病医学界缺乏理想根治方法,患者治疗后护理效果也不好,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严重患者甚至出现突发事件,威胁其生命。近年来,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在妇科疾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1]。为了探讨妇科患者中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的护理效果。对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给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即:一般护理(休息、饮食、标本留取)、病情观察、简要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基本依赖家,入院评估,及其治疗风险评估等。

实验组联合应急措施护理,具体如下:(1)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法制观念。妇科疾病类型较多,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医护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对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保养等。医院要完善机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避免医患纠纷。(2)强化护理技巧。患者入院后,多数患者内心比较恐惧,再加上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害怕心理,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多去鼓励和帮助患者,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医护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对药物、器械等及时检查,以备患者出现突发事件。(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患者入院后,多数患者对相关疾病缺乏理想的知识,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要多想患者讲述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且护理过程中可以向患者宣传相关疾病治愈病例,让患者做到心理有数。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这样能够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妇科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疾病发病缺乏规律性,且类型也比较多,常见的有:免疫性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医学界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且很多患者治疗后缺乏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治疗效果不好[3]。为了降低患者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急措施效果较好,它恩能够给保证患者得到安全的护理,降低医疗纠纷[4]。

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更加科学化,它充分体现的“以患者为中的理念”是一种综合的、科学的。在妇科患者中实施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减少医患纠纷,让患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护理的内容,以及预期的护理效果等,能够更多的让患者参与其中,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等,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心理护理

妇科疾病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一些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出现昏迷或者半昏迷状态,他们心里觉得自己将快死了,不免会产生消极、恐惧等心理,并且很多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护理模式等全然不知,更不知道这些方法能够达到的疗效。而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能够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等,这种能够帮助患者消除消极心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4]。调研中,实验组90%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75%)(P

3.2加强日常护理

妇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时间是在自己的病房中度过,通过常规护理联合应急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增加家属和患者对我院的认同感。在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患者的日常护理,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降低了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能够更好的了解,大大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护理失误率。本次调研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0%)(P

3.3 完善机制,加强应急措施

为了降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医患纠纷,医院应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制度等,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时找出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治疗,降低风险系数[8]。

综上所述,妇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率也较高,临床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急措施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巧惠.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应急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7:172-173.

[2] 夏雪荣.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护理模式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21:104-105.

[3] 蒲蓉.妇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139-140.

[4] 孟娣娟.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2-945.

[5] 王风文,程艳秋,于桂云,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27(12):1503.

[6] 刘萍,雷震,杨丽琴,等.妇科腹腔镜术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53-55.

[7] 杜梅,孙涛,奚凤娟.循证护理模式在计划生育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46-1249.

医疗应急措施篇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2-0046-02

【摘 要】目的 分析、总结急危重症的院前救治方法,以增强抢救的有效性,提高存活率。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经现场救治的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其中绝大部分病例是笔者亲自参与救治的,并对98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结果 对32例急性左心衰病人因采取不同的第一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治疗,造成3例死亡,29例病情好转;5例危重哮喘病人,1例因拒绝现场救治,结果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其余4例救活; 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好转, 1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人,经治疗病情好转;8例CO中毒病人2死6活;35例骨折病人中,5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病情好转;14例头颅外伤病例,3名伤员病情极为严重,但只有1例死亡。结论 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和第一急救措施的迅速到位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日常的医疗急救工作中,常会遇见危急、危重的各科患者,如何提高急危重病人院前救治的有效率、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既是急诊、危重病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长期的医学任务,也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59例急危重症院前急救的病例分析,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救治急危重病人的措施与方法,抢救更多病人的生命造福人类。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经现场救治的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其中绝大多数是笔者亲自参与救治的,并且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

32例急性左心衰病人因采取不同的第一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治疗,造成3例死亡,29例病情好转;5例危重哮喘病人,1例因拒绝现场救治,结果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其余4例救活; 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好转, 1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人,经治疗病情好转;8例CO中毒病人2死6活;35例骨折病人中,5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病情好转;14例头颅外伤病例,3名伤员病情极为严重,但只有1例死亡。

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中急性左心衰病人:男30例、女2例,年龄5791岁,平均70.88岁。危重哮喘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967岁,平均37.67岁。心梗:男10例、女5例,年龄47~69岁,平均60.88岁男例。脑血管病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86岁,平均47岁,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6.2岁。CO中毒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17~35岁,平均24.60岁。骨折病人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30.8岁。头颅外伤病人,男性13例,年龄22个月29岁,平均15.25岁。

2 结果

急性左心衰病人,有3例病情急性发作后采取了错误的(平躺),最后导致死亡。而其余则采取正确有效的(坐位,两腿下垂),以后经进一步的救治最后病情好转。危重哮喘病人中4例经过现场紧急平喘、吸氧等处理,症状缓解后再送医院进一步治疗,最后病情好转。另1例则因现场拒绝抢救病情迅速恶化,最后死亡。心梗全部救活。重症脑血管病中,2例大面积脑梗死全部救活,8例脑部出血病例3例死亡、5例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例经现场和院内的有效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CO中毒病例,虽经全力抢救,最后2死6活。骨折病例,3例由于在现场采取错误的措施,最后出现骨折移位及严重的并发症。2例则采取先固定、后搬运措施,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头颅外伤病例1死3活,其中2例罕见病例的成功救活与现场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密切相关。

3 讨论

现代医学进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率的提高,而院前急救处理是紧急医疗救援的前沿阵地,危急、危重病发生后的"黄金一小时"内,特别是头10min被称为"白金10min"是决定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如果得到正确有效迅速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转危为安,为后面的救治赢得时间,相反,如采取错误的处理方法 ,则加重病情、甚至死亡。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医疗实践,并通过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的分析、总结,感悟和体会颇深,认为要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病情正确判断力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相关病史分析、只有正确判断病情,才能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使其病情好转。低血糖昏迷,在家中快速测量其血糖,发现血糖很低,立即静推50%葡萄糖40 mL。几分钟后症状缓解、病情好转,然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CO中毒病例,也是通过检测生命体征和现场环境分析、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最后存活。由表显示,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当时首发症状是胸背部疼痛,现场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样改变,送到华东医院后,经心肌酶、心超、MRI等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立即转送到中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最后成功救活。该病发病率低,常突然死亡[1]。

3.2 第一急救措施应迅速到位

急性左心衰中有3例死亡者,笔者亲眼看见由于自己采取错误的平躺,使回心血流量加大,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其气促加剧,脸色发紫,结果很快就死亡。而另9例给予正确的坐位、两腿下垂的后在进一步治疗下,病情明显好转。由此可见,急性左心衰救治的第一急救措施应该是。5例危重哮喘也是如此,其中1例因现场拒绝抢救,要求直接送医院,由于等候电梯耽误了约10分钟等原因,失去了救治的黄金时间,结果死亡。骨折病人的第一急救措施应是先固定、后搬运,表中显示的骨折病例,虽然全部存活,但是其中3例由于未做固定、盲目搬运,结果造成严重并发症。

3.3 强化自救、互救意识,普及、宣教急救知识

资料显示:2例大面积脑梗塞和3例早产病例,都是由于目击者自发开展救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最后全部救活。资料仍然显示,4例头颅外伤病例中有2例系属罕见。病例1,男性,18个月,他左手拿螺丝刀不慎绊倒地上后,螺丝刀正好戳进他左眼并深入到脑部,表面仅露出刀柄。事发后,其外婆用手紧握住该刀柄。不让其深入或拔出,从六楼直跑到弄口,拦了出租车直驶普陀区中心医院,再由救护车转到市五官科医院和华山医院,最后送到市儿科医院。辗转四家医院,花费近6个小时。结果手术成功,即保住生命又保住了眼睛。事发后,笔者特意随访了小孩的外婆,问她:“当时你怎么想到紧握刀柄直到手术才放手"回答说:”过去我在部队当过卫生员,听老师讲过这方面知识"。由此可见,当发生急危病症时,目击者、救援者开展正确、有效、及时的院前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急诊医学是一门年轻学科,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来,国际上提出进行超高级生命支持的概念,指对濒临死亡的病人用便携式体外循环泵和人工肺(膜肺)进行体外循环和呼吸支持[4]。对急危重症院前救治有效性的提高,是急诊医学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江庆,吴颖.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后EKG演变1例[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4:722.

[2] 张祥建,李春岩.脑干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4,7(9):1290-1293.

[3]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 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30,60-61.

医疗应急措施篇6

[关键词] 急诊护理; “三无”患者;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急诊科是医院最先接触病人的科室,就诊病人也多是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且多变,故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 另外当前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在对“三无”患者的护理中即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诊的“三无”患者27例,就其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4.7岁;病情较重、需及时组织抢救者11例,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者16例;14例由120救护车送入院,10例由110送入院,3例由社会人士送入院;其中12例患者无力支付本次就诊医疗费用。

1.2 护理对策

1.2.1 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 对躁动不安的就诊患者恰当地使用约束带或床栏等约束措施,并加强护理人员对其的巡视,密切观察约束措施的牢固性及松紧度,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或解除约束措施[1]。对患者进行的约束措施应从实施原因、约束时间、约束部位、患者情况及约束解除时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

1.2.2 妥善保管患者随身物品 患者就诊时随身携带的物品、现金等均须由二人以上的接诊护士共同清点、登记并签名,然后交由护士长保管;患者就诊时脱下的衣服宜用塑料袋进行装存,并在袋外标记好患者性别、就诊时间、床号等信息。同时应及时上报民政或公安部门,设法依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及待患者清醒后通过询问尽快寻找其家属并与之取得联系。

1.2.3 实施优先抢救的原则 本院专门为“三无”患者开辟绿色诊疗通道,患者就诊时一律免除挂号、付款等诊疗手续,坚持优先抢救、过后付账的原则。医院护理部平时着重加强对护理人员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教育,牢固树立病人优先的观念,对患者实施全程细致护理,使其能够得到有效、快捷的救治,不可推诿延误无力支付诊疗费用患者的正常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可待其家属赶至后再支付此前所欠诊疗费用。当前“三无”患者的诊疗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仅仅依靠医院的垫付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因此应尽量建议和争取当地民政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帮助,合力解决“三无”患者的诊疗问题。

1.2.4 保证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随着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举证责任倒置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付诸于法律途径的医疗纠纷事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及自身的合法权益。落实到“三无”患者的诊疗情况,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就应客观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具体病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具体用药、抢救措施等事项须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并注意与医生的病历记录保持一致,以防因医护记录的部分出入导致的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 结果 通过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27例患者中除1例因疾病原因抢救无效导致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全部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跌倒、坠床、使用约束器械所导致的意外创伤,亦未出现物品丢失等现象;无一例患者出现因诊疗费用不足而延误治疗的现象,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护理记录的规范性、准确性也较前大幅提升,医护记录符合率较高,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较之其它科室病人往往具有病情较急、病情较重等特点,就诊时跌倒、磕碰、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对急诊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适当采用一些约束方法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是当前对于特殊患者实施的适当的保护性约束行为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一旦对患者构成损伤,具体的责任承担者及承担责任的程度都是尚无明确规定的法律问题[2-3],因此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时刻树立安全护理的观念,加强护理巡视,密切观察约束措施及患者的情况,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准确记录约束措施实施细节,避免此类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

当前急诊科对于“三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医德医风:“三无”患者在就诊及住院治疗时均不具有经济能力,救治所需的医疗费用及生活费用往往需要由医院先行垫付,待患者病情稳定时通过与其家属取得联系后方能补收诊疗费用。但实际情况是只有少数患者能够联系到其家属进而解决医疗费用问题,绝大多数“三无”患者的治疗费用往往无法收回,进而损害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个别医护人员在处理“三无”患者时容易出现拒绝、推诿或者拖延救治等的不良医德医风问题;②物品管理:多数“三无”患者往往由急诊入院,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常常由于忙于抢救而忽略了对患者随身携带物品、现金等的清理、保管工作,有时会引起遗失现象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4];③护理记录:部分急诊患者在就诊时往往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对其自身病情不能进行主观症状的阐述,且其身边没有知情陪护人员,护理人员无法对患者就诊前的资料进行收集,只能通过现场观察来描述患者的部分体征及病情变化,容易导致诊疗资料收集不准确、不全面,或者护理记录与最终诊疗结果相矛盾的现象,增大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5]。

综上所述,当前针对急诊“三无”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如医德医风、物品管理及护理记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从强化护理安全、妥善保管患者物品、坚持优先救治以及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等的四个方面去综合解决。另外“三无”人员的救治亦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及帮助,以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沈海兰,游宝英.对无助病人的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97.

[2] 陈丽娟,蒋顺仙.对无助病人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27.

[3] 张安琴.将“5s活动”引入护理管理的思考[J].四川医学,2004,25(11):1270-1271.

[4] 伏迎春.从护理风险谈手术室的管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3,4(2):146.

医疗应急措施篇7

一、医院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提高医院各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确保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意外性、突发性、扩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医疗救援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和管理网络。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加强医院医疗救援的管理,采用先进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与医疗救援的水平,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使医院医疗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在医疗救援工作中,各级卫生部门通力合作,应急工作人员及医疗救援设备和物资应迅速到位,充分发挥卫生专业人员的作用,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报告、处理、稳定等工作。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日常工作的关系,做好医疗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规划应急投入、队伍建设、物资供应等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发挥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做到平战结合、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要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好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演练、演习。

二、医院医疗救援组织体系

(三)各医院成立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医疗救援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并在所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医院各科室及相关部门在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专家组由各专业有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并具体负责医疗救援的指导工作。

医疗救援小组由临床科室技术骨干组成,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

后勤保障小组由总务科、药剂科、器械科等组成,保证医疗救援所需的医疗物资、器械、药品的供应和储备。

三、医院医疗救援程序及操作流程

(四)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和响应

医院应严格遵照《*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中有关医疗救援的分级和响应原则。

(五)急诊抢救

医院接收到医疗救援指令后,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启动医疗救援预案。医疗救援小组依据伤情、病情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分类,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指导医疗救援小组开展医疗救援,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医院应急队伍应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切实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六)伤病员转送

伤病员数量超出急诊科容纳量,伤病员生命体征平稳或急需专科手术,可陆续将伤病员转送至有关专科、ICU、手术室或其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需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病人,应就地先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诊记录,由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统一协调。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情况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或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七)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操作流程

1、急性传染病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关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后,立即启动传染病的救治方案,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和隔离工作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与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

(1)医院设立独立的医疗单元接收传染病患者,同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相应的防护和隔离措施。

(2)医院组织专家小组,对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和救治方案,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及时将传染病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单位。

(4)医疗流程:

2、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性中毒患者的救治预案,成立中毒事件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性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

(1)医院组织专家小组,对急性群体中毒的毒物性质及毒理学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有效医疗防护措施,组织和指导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对不明原因中毒事件要立即通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解毒药品的供应和储备,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中毒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3)当超出本院救治能力时,应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4)医疗流程:

中毒患者

急诊科接诊大厅

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检查分类,分轻、中、重三组

通知卫监、疾控、食监人员调查

实验室毒理检查

初步处理,登记详细资料,分流患者

危重患者送抢救室稳定生命体征

中度中毒患者留抢救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轻度中毒患者输液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转送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全院协调床位,分别护送到各科

应急治疗小组总查房,负责救治;不明原因中毒患者即时通报同级疾控中心

3、急性群体外伤患者的救治

医院在接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急性群体外伤的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性群体外伤的救治预案,成立群体外伤的应急指挥小组,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物资的调配,做好群体外伤医疗救治。

(1)医院组织应急医疗小组,对急性群体外伤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组织和指导各专业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医疗救治情况。

(2)协调落实医疗物资、器械、药品和临床用血的供应和储备,及时调配手术间、麻醉师和专业外科医师对急需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处理。在全院范围调配床位,保证外伤病人的安置与救治。

(3)当超出本院应急处理能力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请求外地有关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本地其他医疗机构的援助。

外伤患者

(4)医疗流程:

中度外伤患者留抢救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急诊科接诊大厅

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检查分类,分轻、中、重三组,详细登记资料

危重患者抢救室稳定生命体征

轻度外伤患者清创包扎、输液室/观察室观察治疗

转送手术室手术或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全院协调床位,分别护送到各科或手术室手术

应急治疗小组总查房负责救治

(八)信息报告

医院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承担医疗救援任务的医院要每日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伤情、医疗救治进展等情况,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九)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院得到有效的救治,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医院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院医疗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疗救援的保障

(十)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

(十一)组建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和专业救援小组

各级医院应组建综合性医疗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的专业应急医疗救援队伍,保证医疗救援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救援队伍应包括:

——传染病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专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专科护士、2~3名消毒、院感工作专业人员组成。

——中毒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急诊专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急诊专科护士、1~2名实验室毒理检验专业人员组成。

——创伤应急医疗小组:由3~5名创伤外科医师(包括1~2名副高以上医师)、10~12名创伤专科护士、1~2名麻醉师组成。

——配备5~10名担架护工。救护车司机1~2名。

(十二)物资储备

根据医疗救援的实际需要提出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由医院职能部门进行采购和储备。应急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主要物资器械储备:

——担架、平台车、救护车。

——各类消毒、杀菌剂。

——隔离衣、帽。鞋、裤、眼罩、口罩、手套。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各类穿刺包、气管插管。

——洗胃机、清创缝合器械。

——各类抗病毒药、止血剂、营养支持药、抗生素、各类血液制品、各类抢救药品、各类品。

——主要毒物检测试剂。

医疗应急措施篇8

一、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适用范围

(四)工作原则

二、事件分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二)重大事件(ⅱ级)

(三)较大事件(ⅲ级)

(四)一般事件(ⅳ级)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救援领导机构

(二)救援专家组

(三)救援执行机构

(四)现场救援指挥部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

(二)现场救援及指挥

(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四)信息报告和

(五)应急响应终止

五、保障措施

(一)信息系统

(二)急救机构

(三)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

(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五)物资储备

(六)经费保障

(七)交通运输保障

(八)其他保障

六、公众参与

七、附则

(一)责任与奖惩

(二)方案制定与修订

(三)解释部门

(四)实施时间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应急预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和《湖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四)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二、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省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市)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

2.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

2.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

2.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组织指挥体系由救援领导机构、救援专家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成。在县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所在地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一)救援领导机构

1.县救援领导小组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应急指挥机构或县应急总指挥部的要求,成立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卫生局、县经贸委、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红十字会、县人武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

县救援领导小组职责:在县应急指挥机构或市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领导全县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2.县救援领导小组

办公室

县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卫生局内),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和有关协调工作。

(二)救援专家组

县卫生局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家组,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救援支持。

(三)救援执行机构

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执行机构由120急救分中心、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组成,在县救援领导小组指挥下,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其中,各级医疗机构、急救分中心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治和伤员转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根据各自职能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站网网。

(四)现场救援指挥部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需要,设立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的救援行动。

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组织体系见附件。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

1.i级响应

(1)i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i级响应:

①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特别重大事件(i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i级响应行动

县救援领导小组接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组织和协调救援执行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落实医疗卫生救治措施;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展开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及时向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县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领导和指挥救援专家组、救援机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

符令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ⅱ级响应:

①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县救援领导小组接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对策和措施,供决策参考;指挥和协调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落实医疗卫生救治措施;根据需要及时派出救援专家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采取支援行动;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救治、转送伤病员,实施疫病现场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向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按相关规定,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ⅲ级响应:

①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有关县级专项应急预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救治伤病员,实施疫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向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省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ⅳ级响应:

①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

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进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现场救治行动,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二)现场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在启动本方案后,迅速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伤病员的救治和疫情防控、卫生监督等行动。在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行动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意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响应级别和事发地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实际需要,设置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事发现场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使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紧张有序进行。本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的主要或分管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应急处置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裸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运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者伤病员病情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作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 收伤病员。

(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信息报告和

急救分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每日向县卫生局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卫生局要及时向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县卫生局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信息工作。

(五)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完成,伤病员在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救治,经县政府或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可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卫生局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一)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卫生应急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二)急救机构

根据保障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配合建立由市急救中心和县急救分中心组成的急救网络。

(三)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

依托省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建立的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组建县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县级队伍规模不少于30人。

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专业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县政府批准。

(五)物资储备

县卫生局提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

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保持出厂价格稳定。

(六)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应由县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县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分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县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县政府的决策对医疗卫生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七)交通运输保障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县交通局要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通畅,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县公安局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

(八)其他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县科技局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工作,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检测技术、药物研发及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质量监管,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生产。

县红十字会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县人武部负责协调民兵预备役,组织力量和装备,参与和支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六、公众参与

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应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七、附则

(一)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方案制定与修订

本方案由县卫生局负责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各乡镇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本方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三)解释部门

本方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四)实施时间

上一篇:关于医疗项目计划书范文 下一篇:丰富的民俗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