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时间:2024-04-09 11:28:13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1

关键字:新型人才;青少年;科技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逐步受到社会的重视,通过活动开展,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鼓励实践、探索、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为了达成愿望的实现,在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和文化课补习上不惜重金。认为文化课相对的优秀便可“成龙成凤”。

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每每提到发明创造,家长和学生的脑海里都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等与我们差之千里的伟人伟事。让青少年去迪生未免有些贻笑大方。家长普遍的这种心理,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那么中小学生究竟如何做到国家对其一直提倡的发明创造呢? 发明创造从广义上说,既有高科技的大发明,也有小科技的小发明,青少年在有限的知识前提条件下无法创造航空航天,也创造不了飞机导弹;但是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作一些小发明。国家对青少年提倡的科技创新,不是要求发明的成果史无前例,而其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散性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全方面的成长和自身各种潜能的引发。

从古至今每一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不起眼的小发明开始,从失败开始。正是青少年在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基础。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曾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发明创造,创造意识非常重要。当有人称爱迪生是天才的时候,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身边,有不少青少年看到其他同龄人的发明成果以后,十分惋惜,原来原理是如此简单,惋惜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机会。生活处处有科学,发明就在你我身边。你的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你缺少一件十分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创造意识。每位青少年都希望自己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兴趣是进行发明创造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必须重视创造兴趣的培养,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兴趣和能力的收获是任何都无法估量的。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提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科学素质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信念,并具有实施、应用处理和参与实际事务的能力。在公众的意识里,已经认识到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使国强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将为培养科学技术新型人才打下结实的基础,也为发展国家经济建立科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把升学作为最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阶段。但凡与升学有关的各种科目补习班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参加,从小学入学到高考,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标准。这种片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制,严重阻碍了青少年个人潜在能力的爆发,束缚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长。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本应该是生活与精神又与科技的交流活动,这些是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而深化对科学技术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发展其对陌生事物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多样的探究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露出新型人才的一角。

三、培养科学素质教育 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交替,人人都需要知识的充电。 “少年强则国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是提高其科学认识培养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兴趣才能有产生探究的欲望。青少年的兴趣需要引导,经过科学教育的引导,其可能会对科技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展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我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引以为荣的惊喜。遗传学告诉我们,在基因组中的DNA决定了个体在生理结构上和行为上的潜在性能,但并非所有的潜在性能都必定可以在那个正在发育着的个体中获得实现。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因此,让青少年学生在做中发现、感悟、理解、探索,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动态的探索活动尤为必要,而实践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宝贵的感性知识,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和获得知识的源泉。实践又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果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习惯,能利用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作用,充分动手操作,尽心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助于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智慧潜能。

四 、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

为了拓宽孩子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可以广泛构筑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社区科技活动平台的管理人员及师资可由退休教师、退休技工、熟练工人来担任,主要起到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人员不宜多。平台还可以开设“技术培训”专题频道,播放趣味科学、实操技能、机械制造与维修等知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作用。

五、建立家庭小实验室

我们希望厂家能生产出适合建立家庭实验室的设备,供有兴趣的青年学生、小朋友随时可以在家里摆弄。家庭小实验应该直观、易做,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能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使家庭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发掘家庭小实验的可做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亲历实验的机会,是教育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2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心理健康 平衡 全面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对其创新素质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提高的创新素质教育过程中,决不能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其健康发展的引导。创新素质教育可以解放青少年的创造天性,开启生命智慧,但青少年心理正常、健康状况与否决定着创新素质教育的成败,二者相辅相成。

一、心理健康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对青少年创新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和实践来挖掘、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并加以发扬光大。这种“发掘”过程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地引导来实现的,是外部因素;而学生个体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处理信息能力、价值取向、心理承受能力等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效,是内部因素。

青少年正值心理和创新能力的生长发育期,有着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愿望,但是由于其思维的片面、狭隘,个体认知发展的不完善等因素,使他们在完成学业和对社会的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会遭受各种挫折打击,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俞国良教授用一系列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小学生中有心理行为问题的约占10%,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20%。而创新能力教育、培养就是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束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调动青少年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此过程如果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如独立性、灵活性、洞察力、责任感、好奇心、自信心、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正确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就很难实现创新能力的拓展与提高。根据2001年,一项对1087名12―18岁的中国学生和1087名11―15岁的英国学生就创造力方面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英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特别在发散思维和技术领域方面差异较大。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北京市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只有5.5%,这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问题意识受到严重压抑,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状况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素质培养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创新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打破原有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实践来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树立创新观念,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例如通过鼓励青少年大胆设疑、解疑,提出问题并追根求源;鼓励学生敢于破除成规,敢于向权威和传统成规挑战,敢于有根据地对现有知识或结论进行批驳与批评,从而促进青少年批判精神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展;既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深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重视学科交叉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与广阔性得到同步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青少年在理论知识水平、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学会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客观全面地看待世界和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模式去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排解成长过程所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使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提高,加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熟。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由外部教育转化为内部的自我教育,对培养他们坚忍顽强的品格、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素质与心理健康相辅相成

创新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通过对青少年创新观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培养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合格人才。在进行青少年的创新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创新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创新观念。学生时代是创新观念树立的萌芽阶段,但由于受到知识面、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局限,很多思想显得很稚嫩和不完善,在创新实践中可能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失败。我们要通过大力宣传成就人物的事迹和成绩,宣传他们少有大志、少有大胆,勇与变革,乐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推动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特长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点燃自信、自强的火花,克服心理障碍,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其次,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在创新教育中要善于组织学生讨论、调查、探究,活跃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去分析、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创新教育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强青少年心理的自我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3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工作 创新能力

0 引言

党的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国际环境看,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把新技术、新能源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工作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科技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要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培养,而创新意识更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这样才能充分地开发青少年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鼓励他们去实践、探索和创新。

1 认清形势,转变理念,提高创新思维意识

在这个现代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工作主要是创造性的工作,而科技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社会需要很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和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但是我国的教育目前仍旧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并要求实施,但是无论是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把升学作为唯一最主要的目标,从培训班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与中考、高考有关的数学、英语以及物理等课程,学生会主动去,并且家长也支持去。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标准一直都是考试分数的排名,在此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严重束缚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学习的本质就是指把学生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的一个交流。仅仅靠灌输思想是不能够有效地完成学生理解的科学转化、科学的体验过程以及态度转变和精神的提升。只有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教师或家长的指导解决问题。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深化了对所学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提高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成就感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通过探究性的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不仅培养了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把握机遇,丰富手段,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2.1 武装思维头脑要以科学教育为根本。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思想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处理实际的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总量在不断地急剧增加,这样就缩短了更新知识的周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有效地科学教育。

2.2 以创新活动为载体,丰富思维形式。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使青少年在未来社会更好地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就得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和领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可以促进青少年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以形成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己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能力。

2.3 扩展青少年的思维领域要以网络教育为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狭隘专长和技能人才的不足,网络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满足了社会对科技创新信息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在当今现代化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科技创新状况的影响,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建立一支传递科技资讯和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和方法、传达科学思想和精神为传播内容的网站,不仅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传播内容。只有传播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保证传播内容的科技含量,而传播的内容只有符合受众者的需求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3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创新思维模式

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并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是研究青少年的“科学问题”意识,以及如何激发青少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模式具体来说,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要坚持时代性的特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问题的提出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要善于从身边,从现在发现科学问题,积极地探究与时展相一致的社会热点以及科学热点问题。其次,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思维,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青少年的特长,爱好出发,发挥自身的长处,并多组织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第三,要坚持自主性的原则。自主性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的主题,最好是由青少年自己来选择,青少年自己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对自身的发展更有好处。第四,要坚持积累性。要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思维,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见效的,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够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 总结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是增强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为建设强大中国提供智力支持和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中小学教育,2006.

[2]邓可,刘恩山.美国对科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的评价及其启示[J].生物学通报,2008(6).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Z].2006.

[4]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研讨会.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的研究[R].2008.

[5]韩素华.网络环境下大众科技传播受众行为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3.

[6]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4

【关键词】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土资源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5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社会科学教师也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责任。

1 挖掘本土资源科学有效选题,开展创新活动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如何科学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键。社会科学分类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城市问题等,其涵盖领域大,有很大的选题空间,因此社科类学科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更要注重课题选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做到:

1.1 利用多元文化资源

泉州是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宗教博物馆”之美誉,泉州现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泉州古民居文化》、《闽南小吃与民俗文化》、《泉州多元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掌中木偶的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等课题,充分挖掘了泉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自己能够完成大部分课题研究工作。

1.2 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和校园文化资源

中西快餐给住校生带来了方便,“地沟油”和食品添加剂等又给学生带来了健康隐患,学生以此生活体验确立 《“地沟油”问题探究》、《食品添加剂与健康》等课题,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我校把南音教学确定为学校的一项教育特色项目,开发校本南音教材《南音生南国》,让南音走进课堂。我们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引导南音爱好者探究《中学生传承南音文化的现状和对策》,便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1.3 利用侨乡特色经济资源

泉州是著名侨乡,民营企业众多,以劳动密集型居多。泉州外来工近200万人,农民工180万,非公有制企业中农民工占90.1%。来泉外来务工人员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外来工的生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关于泉州近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关于泉州民营企业外来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走进深山中的全国文明村------永春美岭》等课题,实地走访,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依托课堂主渠道,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2.1 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新意识往往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个善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会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特别是对平平常常的事物提出千万个问号。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要使所提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体现学科教学的思考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社会热点问题、易混淆知识点、想象性问题等,巧妙设计疑问, 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堂知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平时的所见所闻,各抒己见,相互辩论,从而起到既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又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2.2 培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理性的革命批判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科学精神,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要求。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政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习惯,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地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3 培养发散型思维与勇于探索真理精神

科学创新人才重要的心理特征,包括内部驱动的动机形式、 面向问题解决的知识构架、自主牵引性格、开放深刻的思维与研究风格等因素。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训练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发散式提问。通过让学生掌握这些有效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让他们进行自我训练,从而达到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也就是说可供选择的还有什么,不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

3 开发课外活动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及其相关的社会活动过程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课程。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互联网的作用,围绕科普教育和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高开展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平台。

社会科学可以通过开发课外活动课程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更好发展。在活动课程中学生直接面对各种社会生活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技能都是相互融合的。如开展泉州市民营企业外来工生活状况的调查过程中,学生拟定探究计划、抽样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拍摄外来工、采访市总工会干部、制作调查课件、采用科技手段分析调查数据。活动课程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度综合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将多种知识技能融合起来。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5

在这春意盎然、播撒希望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隆重表彰*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得者。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荣获*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把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作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广大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载体,提供了新的舞台。从今天受到表彰的十位同学身上,从三维获奖代表感人至深的发言中,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是我们深刻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蕴藏着无限活力和创新潜能,使我们对*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实力核心在于科技的实力、人才的实力。当前,*已进入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在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全力实施*湾“四点一带”开发、城市“四大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一系列战略重点,着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智力作支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造性、可塑性强,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就是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理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性、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长远意识,切实肩负起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职责,不断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二要牢固树立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就是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有50多万青少年学生。他们完成学业以后,绝大部分将回到*工作和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将直接决定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直接关系着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确保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后继有人,永葆繁荣。三要牢固树立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就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理念。总书记指出:“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和素养,实现从“读科学、记科学”向“懂科学、用科学”的转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参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逐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才能摘取科技创新的果实。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希望广大青少年持之以恒、锐意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借此机会,给广大同学提几点希望:第一,要着力夯实知识基础。就青少年科技创新而言,知识就是基础,执着是动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参与创新的底气和勇气;只有确立了执着的意志,才有科技创新成功的可能。广大学生一定要把加强学习放在第一位,以锲而不舍得精神、水滴石穿的毅力努力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健康有益的个人爱好,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第二,要着力培养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激发丰富的创造灵感,就会有所发明和创造。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整个社会,要顺应青少年成长规律,对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要加以发掘、鼓励和保护,让孩子树立敢闯敢试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创造,在攻克难关中寻求创新的乐趣,在创新中体会知识的重要,从而在全市青少年中激发更加强烈的科技创新热情。第三,要着力强化进取意识。不懈的追求是引导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有创新就会有失败,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希望你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树立志向远大的人生追求,把执着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性修养,培养不骄傲自满、不轻言放弃的进取精神,力练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性格品质,为今后成长、成才、成功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第四,要着力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准。只有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才有生命力。希望同学们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善于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新课题,捕捉创新机会,依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勤思考、多实践,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并力争形成自己的创新成果。第五,要着力发扬团队精神。在求知、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个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即使他再聪明,也很难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在一生的事业上有大的建树。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位发明家无不是善于同他人合作的楷模。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互相支持,互相借鉴,互相帮助,把创新的火花汇聚成创新的火焰,共同攻克科技创新的难题。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付出在今天、收获在明天的基础性工程。全市各级各单位要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高度,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坚强保证。要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畴,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程,通过设立科学课、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各级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发挥科普组织的网络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科技、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立足职能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主动介入、全力配合,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要确保工作举措到位。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活动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大造成反映我市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项品牌活动,成为培育和造就青少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工程”,要加快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市青少年实践基地为重点、科技特色学校为主体、社区科普示范园为补充的科技教育网络体系。要集中力量抓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把热爱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吸引到队伍中来,尽快建立一支由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要确保保障机制到位。进一步加大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和资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为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评奖机制,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公开、公正、公正开展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审工作。要探索建立有利于活动持续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施展科技才华、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创新激情的长效机制,努力使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在参选项目范围、参选作品数量、获奖项目档次上有新的突破,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同志们、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胸怀远大抱负,立志科技创新,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体现*青少年创新实力的科技陈国,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6

随着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素质成为当代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如何深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也成为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的含义;图书馆;改进措施;总结

一、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信息素质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人们对眼前的繁杂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捕捉,也是人们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敏锐的信息观察力,善于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

2、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的组织处理能力与信息的利用能力等。信息能力是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

3、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个体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青少年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有信息责任感,能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那么未来的信息社会才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图书馆现状

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事实上已成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对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图书馆凭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人才技术、及服务优势,可充分发挥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作用,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普遍注重应试教育的分数,升学率,忽略了对青少年人生很重要的图书馆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条件简陋,不成规模,学校义务教育中也没有一整套完全针对中学生的完备的图书馆知识教育体系的理论或教材做支撑,导致青少年图书馆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了。

在2010年初的一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差统计表中,在被调查的18个公共图书馆中,只有4个图书馆开设的中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早期教育业务还只占到22%;只有3个图书馆开展了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培训课,培训内容包含的信息检索知识教育只占到16.67%;只有2个图书馆开展了现代信息知识教育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的现代信息知识教育只占到11.1%。在被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竟没有一个图书馆开展过关于读者信息素质状况相关调查和网络培训,也没有几家图书馆开展信息知识讲座与培训。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还很不够,需加大力度开展此项服务。

三、面对图书馆进行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对解决其出现的问题是是刻不容缓的。

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特点及服务优势,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关于信息素养实践的宣传。把青少年入馆教育课做成网络专题宣传片的形式,放在图书馆主页的醒目位置,便于读者浏览与学习,也便于读者更快地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如图书的借阅方法,纸质期刊的查阅方法,电子期刊的网上查阅及下载方法,必须遵守的信息道德准则及规范等。图书馆在青少年首次入馆时便做好信息导航工作,引导其观看新生入馆教育宣传片,便于他们更快速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图书馆的一线服务部门也要张贴有关本室服务的说明, 并备有相关资料的目录查询及索引、导航指南,与网上宣传相得益彰。这种周到细致的宣传,让青少年更快速的了解与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而增强他们发现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青少年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

我国目前还没有适合国情的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应该尽快制定出满足青少年需求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最强的学习阶段就能具备熟练的查询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本领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奠定基础。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能力。

图书馆在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人才、技术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除利用图书馆的力量和优势外,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能力。

总结

本文在阐述图书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图书馆必须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实行个性化服务等措施,从而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同时,图书馆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否具备必要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体现了当今青少年的个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也是未来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探索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质中的作用,这又是当前信息教育管理者,特别是图书馆员将会长期面临的一项任务。面对信息社会的新挑战,公共图书馆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做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王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情报理论与探讨,2009

[2]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点、面临问题与服务对策[J],情报探索,2008

[3] 胡秋红.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探析[J].(自然科学),2011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7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统筹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3、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激励机制。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篇8

素质教育

培养途径

培养方法

摘要: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任何人毕其一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即使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所掌握的知识对整个知识的海洋而言,也只是沧海一粟;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经认识的世界是有限的,人类探求知识的活动也是永无止境的对科学的学习和掌握,不仅仅是获得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还表现为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的学习。21世纪的科技教育除了要告诉人们科技前沿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向社会传播科学的精神和理念,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1. 科学以提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或曰探求世界的“真”为目的

随着科学的普及和科学教育的深入,随着科学精神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会自觉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基本生活态度:当他们在进行是非判断时,能够毫不妥协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唯物主义的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不仅对科学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实际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取舍事物的比较客观公正的标准,即科学有助于克服人的主观偏差。

此外,科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使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独立品格,科学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方法手段。科学的这种独立性无疑会体现在科学家们的具体活动中,一旦他们掌握了科学和科学的内在精神气质,他们就容易摆脱宗教的依附、权势的依附和人身的依附等,具备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大无畏勇气和献身精神。

2. 作为人们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活动,科学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那就是它的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科学的历史早已清楚地向人们昭示:在科学面前,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最终的总裁判,怀疑是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总之,科学的怀疑精神作为批判的有力武器,为把僵死的教条逐出科学的神圣殿堂,保证科学的不断进步起着建设性作用。它的实质在于能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通过对科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们独立思考和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品格,可以减轻对某种权威的迷信,并减少、避免一些幼稚的轻信和盲从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这里,让我们记住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

3. 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各种问题的产生,只是认识的开端,科学本身是在对问题的不断探索中求发展的,或者说科学发展的主动力之一,是对问题的不断钻研。从物理学史上看,由于牛顿对苹果落地问题穷追不舍,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科学不仅始于问题,科学也是在问题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科学的学习,能够培养人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质,凡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然,问题的解决并非轻而易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人们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训练人们专心致志,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另外,科学还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认真态度,以及宽容、民主的作风等多方面的优良品质。

二、青少年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缺失,究其原因,既与青少年自身身心发展阶段有关,又与他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及所受的教育紧密相联,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心理发展水平是制约青少年科学精神发展的内在原因

科学精神追求理性,要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与批判,要求有自己的主见与创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处于经验层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虽有一定发展,但发展水平不高。同时,由于受青春期情绪波动、易走极端、辨别力和自控力不足的影响,其理智感发展相对滞后。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再加上对成人的依赖,使得他们虽然对现实有一定的批判性,但缺少建设性与创新性,“破”多“立”少,在价值取向上倾向权威和书本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科学精神的发展与形成。

 2、应试取向的教育压抑了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发展

科学精神追求独立与创新、批判与怀疑,实质上是追求个体自身个性的张扬与自我实现,然而,应试取向的教育模式将升学作为惟一的价值取向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对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忽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片面地强调答案的标准化与书本内容的教条化,使得学生错误地认为书本知识就是真理,就是权威,这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的发展。同时,应试取向的教育模式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减少了学生接触科普知识的机会,而科普教育又是全面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素质教育应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要目标

1.贯彻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培养求真求实精神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被推行开来,这就是实事求是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关于动手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杨振宁说:“科学毕竟有90%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那些特别擅长动手的学生应该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凭这种本领往往超过他人,在某些适当的科学领域中做最有益和最重要的事情。”1983年他又说:“那些懂得怎样动手的人恰恰是中国最需要的人才”在这里我们不妨也加一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求真的科学精神。要求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踏实而不浮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客观事实,对于一些像“法轮功”一样的歪理邪说要善于用理性和逻辑去分析其荒谬性。

2. 让学生多学“问”——培养怀疑与反思精神

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科学始于问题,创新源于怀疑。科学上的任何进步都是人们对以往学说的怀疑和反思开始的,没有怀疑,就不会有科学问题;没有反思 ,科学就不会进步。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鼓励青少年善于质疑,凡是多问为什么?对权威和书本知识不盲从、轻信,要善于独立地思考和判断;对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也要不断反思,“三省吾心而求其真”。当然,怀疑应有理有据,不应主观臆断,胡乱猜疑。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他在复旦大学对大学生演讲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国历来讲究做‘学问’,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是必要的,但由于未能把它有机地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杨振宁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以为:主要是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出问题,而中国学生在这一方面则稍逊一筹,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学校教育注重解答问题,而不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

学校教育要鼓励学生突破现成答案,大胆提问,大胆质疑,不要任意加以指责和批评,而要循循善诱,逐步教会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逐步增强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不轻信、不盲从的优良品质,而这正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

3. 进行自主教育——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所谓自主教育其实质是学校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我教你学”、“灌注式教学”方式,实行参与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纯粹的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作法,把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把人格“心灵”唤醒;改变过去的“精英”教育方向,重视每一个人的发展。这样做的意义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主意和主见,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另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教师由原来研究怎样教改变为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学。这样传统教育的那种本末倒置的关系得到修正,教育中的话语权利被重新分割,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精神的培养。而民主与科学是相伴而生的,民主意识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生命在于发展、创新和革命,创新精神是科学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创新就不能守旧,就是要敢于打破旧有的理论、观点,创新需要开拓精神,敢闯敢干。在实际教育中,要求青少年破除守旧观念 ,高扬创新精神,消除对权威的迷信;要培养内在的强烈求知兴趣,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培养自己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勇于进取、渴求发现

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培养合作奉献精神。科学需要合作精神,也需要有奉献甚至献身精神。从广义上看,青少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同样需要合作与献身精神。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应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这是个人生存、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只有具有合作意识并善于与人合作才能克服自私、任性的缺点,才能与人友好交往,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还应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为人民服务,造福人类的精神等等。

四、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涉及到各种因素,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共同努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我们认为主要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

(1)克服应试教育取向,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地在身心素质的各个方面得到综合的提高,这既是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评价标准上的应试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只知道机械地学习书本知识而缺乏怀疑、求实与创新精神。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从实质上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注重青少年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2)克服教师中心主义,树立学生主体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真正具有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克服传统教育中严重制约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教师中心主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够真正对科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在学习、生活中主动求知、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

(3)树立民主化与个性化的教育观。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要求教育工作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对自己、对书本怀疑 ,甚至有十分对立的个人观点。克服传统教育思想中 ,老师无所不知 ,学生应当无条件地相信老师,不能随便怀疑的错误观念。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中没有怀疑,没有争论,学生习惯于不加怀疑地接受外界信息,这十分有害于对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形成。同时,还应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念,提倡根据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因材施的原则,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与众不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思想观点,克服将学生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式的没有个性的教育方式。

2、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

前已述及,科学精神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心理素质教育是青少年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适应(适应学习、适应生存与适应人际关系等)与发展(发展智能、发展个性与发展社会性等),即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促进其心理素质健康全面发展。所以,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应结合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来进行。具体来说,第一,在学习适应上,应注重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内在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对已有知识进行科学地“扬弃”、批判地继承,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与方法等;第二,在智能发展上,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发展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青少年创造的动机、创造的兴趣、创造愿望,认识自己的创造潜能,掌握创造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同时着力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注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基本的科普知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上,应注重对青少年独立性、自信心、耐挫能力和成就动机的培养,同时相应注意培养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爱国主义和竞争与合作意识,这些都是青少年科学精神必须的个性与社会性品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

教学活动既是发展青少年智力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总的说来,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培养科学精神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多元化地设置课程,增强教材中的科普知识的含量,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第二,改变传统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讨论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等。将知识教学与培养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智能并重,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克服答案的标准化,将“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相结合、结构问题与非结构问题相结合;

第三,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讨论模式、探索模式和研讨模式,注重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多为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积极讨论、主动探索和相互研讨来解决、验证问题,以激发他们对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其创新的科学精神。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可以通过举行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或者写科普论文,或者吸收一些学生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来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求真求实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只有通过多动手、多实践,青少年才能对科学研究有切身的体验,在感性和理性、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将科学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朱铁群,郑志宏.大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缺憾及其教学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0(9).

2、张大均,吴明霞.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

3、江泽民《论科学技术》

上一篇:生物技术专业前景范文 下一篇:医疗产品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