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范文

时间:2024-04-09 10:19:13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1

根据会议安排,作为审计监督部门,我就做好这次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专项资金审计监督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民生之首、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是关乎人民群众福祉,推进苏区振兴发展开局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印发了《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我局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做好这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促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等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一是开展好这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是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保障。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民生工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开展好这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审计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充分发挥惠民政策和资金作用,解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资金管理使用机制,把民生项目的钱用好、该发的钱发下去、挪用的钱追回来、侵占的钱退出来,有利于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开展好这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是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苏区振兴发展开局的一件大事,全县人民都非常关注。我局将通过审计监督,摸清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过程中是否存在政策执行走样或不到位情况、反映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严格把握要求,准确把握基本原则、改造范围、改造标准、改造方式、补助标准、推进措施等,规范有序操作,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这件大事办好办实,为推动苏区振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监督和服务。

三是开展好这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是提高惠民资金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随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不断推进,政府对民生资金投入逐步加大。如何加强这些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开展这次监督检查,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总结和推广资金使用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制度和监督管理上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和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健全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监管体系,提高民生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这次监督检查的目标任务、范围重点、步骤要求,我局将认真按照方案要求抓好落实,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

(一)明确总体要求。这次监督检查,作为审计部门,我们将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审查、评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揭露和查处存在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促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专项资金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资金管理规范有序,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二)把握重点。这次监督检查的重点要求十分明确,就是要对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安排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政策措施落实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我局将审查各乡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政策落实和管理使用情况,查看是否做到专户、专账管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等情况。

(三)督查范围。我局将督查审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0日止)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进行抽查,每个乡镇至少抽查20%村,抽查数不少于被抽查村的土坯房改造补助农户的20%;发现疑点线索,确定重点上户调查的形式进行。

(四)督查内容。

1.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审查各乡镇是否按县委、县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目标任务是否按时完成;

(2)审查县委、县政府《关于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规定落实情况,关注是否存在有令不止、有禁不止的行为,关注政策措施是否完善,关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实施。

(3)审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对象资格是否符合规定条件,有无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补助资金;补助资金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4)审查主要建材价格执行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2.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

(1)审查是否存在按规定应纳入专户核算的资金未纳入的情况。

(2)检查配套资金是否安排到位,下拨是否及时。

(3)补助资金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使用,有无滞留、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

3.其他情况。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2

2012年3月7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对地处边疆,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群众的居住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会后,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沧源县及时上报了8122户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随后党中央作出了支持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的重要决定,省市县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按照中央指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推进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012年9月12日,市委市政府在沧源县召开实施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动员大会,至此佤山农村危房改造吹响号角,改造工作正式启动。但对于总预算投资12亿元的工程,资金缺口仍然达2.6亿元。面对此情况,金融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融资来源的重要渠道,承担解决危房改造工程资金缺口问题无可厚非。2012年3月30日,人民银行沧源县支行积极参与了由县政府组织的有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银政座谈会,为农村危房改造出谋划策,积极发挥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机制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引导,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全力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银政座谈会初步达成了由金融机构向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中集中改造的4000户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的决定,并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向集中改造的4000户农户提供信贷支持,贷款总额为10000万元,以解决危房改造的资金缺口问题。同时于2012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临沧市分行与沧源佤族自治县签订了农村危房改造小额贷款项目合作协议,至此金融机构正式启动了金融支持佤山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金融政策惠及了佤山大地。

二、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做法

银行信贷作为沧源县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对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本次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在面临信贷支持对象户数多、金额散、风险大、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攻坚克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通过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执行基准利率优惠、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成立专门信贷服务点、提供专项金融服务等多项措施保证对沧源县农村危房改造的有效信贷投入,全心全力做好本次农村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

(一)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确保危房改造有效信贷投入

作为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部门,人民银行沧源县支行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支持民生工程,重点保障好对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工作。各金融机构按照“态度积极、量力而行、有效担保、风险可控”的原则,合理安排和规划有效的信贷资金,积极做好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信贷支持工作,为每户农户提供金额从1万元到5万元,贷款期限从1年至5年不等的贷款。截至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已累计发放农村危房改贷款8900万元,有效的支持了264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沧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累计为农村危房改造发放贷款952万元,有效支持了296户农户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在金融信贷的支持之下,全县共有7913户农户建成新房。

(二)执行基准利率优惠,有效降低危房改造成本

为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的成本,在金融惠农政策的指导之下,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摒弃了“只贷盈利款”的思想,通过多次研究决定,对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8122农户贷款按照同期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进行计息,实行基准利率优惠,有效降低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成本,从利率层面有效支持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三)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突破金融支持危房改造瓶颈

针对沧源县信贷支持对象信用意识低、贷款户数多、金额散、还款力弱、风险大等特点,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积极寻求解决途径,重点在担保方式上下功夫,最后确定了由担保基金担保和定期存单质押联合担保的方式:即其一是由沧源县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以沧源县汇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名义在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开立担保基金专户,以存入担保基金,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按照存入担保基金的5倍发放贷款,目前已存入500万元;其二是由市财政局在中国农业银行临沧市分行存入7000万元的定期存款,为农业银行发放的危房改造贷款提供质押担保,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按照定期存单总额的90%发放危房改造贷款。通过担保基金和存单质押联合担保的方式,开发出了独具佤山特色的金融产品—农村危房修缮贷款,有效解决了8000户农村危房贷款风险大的问题,消除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后顾之忧,突破了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最大瓶颈。

(四)设立专项信贷服务点,创建金融支持危房改造工作平台

为方便农户办理贷款、更好地为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工作,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安排专项资金,通过重新装修、重新布局,设立了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农村危房改造信贷服务点,创建金融支持危房改造工作平台,专门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服务工作,从硬件设备层面积极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五)建立专人负责机制,加强金融支持危房改造工作人员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成立了专门的信贷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副行长担任副组长,经办业务人员担任小组成员,负责开展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成立信贷服务组,在人员本已紧缺的情况之下,抽派专门人员共计13人、同时拨付专项资金聘用临时人员分为入户面谈组、资料整理组、数据录入组、贷款审查组、贷款发放组、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从人员保障层面积极做好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

三、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取得的成效

在“服务‘三农’、服务民生”思想的指导之下,沧源县金融机构攻坚克难,克服了种种困难,及时准确地将惠农政策落实到了佤山大地,金融惠农取得了实效,佤山群众有了新居,佤山大地旧貌换了新颜。截至目前,沧源县金融机构共计为发放危房改造贷款9852万元。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沧源县支行共计发放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贷款8900万元,共支持264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工作,沧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计发放危房改造贷款952万元,有效支持了296户农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913户佤山群众建成新居,并准备入住。沧源县金融支持8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在改善佤山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佤山群众金融知识水平、提升“一创两建”工作水平、拓宽农户融资渠道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发挥了金融服务三农本质,改善了佤山群众居住环境

在开展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过程中,在面对信贷支持对象户数多、信贷审核资料繁杂、工作量大、信贷人员不足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之下,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始终谨记“金融服务三农”的本质原则,不叫苦不叫累,日夜奋战,加班加点,倾心倾力就是为了保证信贷资金能及时准确无误地发放到群众手上,以最大程度支持群众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努力为改善佤山群众居住环境提供便利。在各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之下,佤山群众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提升了群众金融知识水平

金融服务于三农,不仅仅只体现在为群众发放贷款,提供信贷支持上,金融服务三农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要提升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沧源县为部级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较为低。在开展本次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辖内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到农户家开展贷前调查、入户面谈的机会,将包括征信知识、反假货币、反洗钱、国家金融政策等在内的金融知识带到了佤山大地、带到了群众当中,并认真为群众讲解金融知识,宣传国家的各项金融方针政策,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使佤山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的到了进一步的提供。

(三)开发了特色金融产品,有效推进了“一创两建”工作

在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起步之初,金融机构就面临了信贷支持对象户数多、金额散、还款能力弱、风险大等问题,作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不得不考虑风险问题,貌似才刚刚起步的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就要停滞不前了,面对此问题,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共同商讨对策,研究解决之法。通过多方的努力,最终开发出了独具佤山特色的金融产品—农村危房修缮贷款,突破了金融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瓶颈,解除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后顾之忧,达到了合作共赢局面,同时也有效推进了“一创两建”工作,使沧源县“一创两建”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拓宽了农户融资抵押渠道,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难问题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3

关键词危房改造 改造的细节 保障措施

1前言

广义的危房改造不是单纯的房屋单体或更新改造,而是对整个街坊的综合改造。危房改造可以界定为:是对居住环境、居住功能、住房改造和完善,即对街坊内存量住房拆、改、留的综合改造。其含义是:住房的居住质量和居住功能不能满足现代居住标准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对居住环境、房屋质量和居住功能进行改造和完善;住房改造应是存量住房的拆、改、留综合改造,包括危房拆建、危房改造和危房保留修缮。

2危房屋存在的原因

造成固原市存在数量众多的危房屋,以及其增长势头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

2.1使用年限长

固原市的危危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当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到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

2.2建造标准低

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固原市的危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砖墙、砖木、预制板式结构,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

2.3是违章乱搭乱建

多年来,危房屋的业主、住户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加快了危房屋的损毁速度。

2.4政策导向的消极作用。

一方面,由于固原市长期实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赁政策,无论是经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对危房屋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改造;另一方面,固原市实行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的补偿政策,对广大危房屋业主,尤其是私房业主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他们宁愿等待拆迁,得到一套新房的补偿,也不愿意掏钱进行修缮、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严重滞后。

2.5开发建设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固原市有相当部分地块被划了红线,但至今还是征而不拆,房屋业主与征用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其中的危房屋得不到最起码的养护;

3危改工作面临着的问题和困难

3.1对危改工作的认识不足

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总体思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对危改工作存在两种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一是对固原市的危房屋总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认为固原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危城改造,特别是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建设,危房的现存数量已经不多,不足为患,无须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对危改工作的实施情况不甚了解,认为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会冲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固原市危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确,未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危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3.2危改工作缺乏组织保障

危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部门工作不协调。固原市危改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原因,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跟进,协调难度较大,致使危改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危改工作的发展。

3.3危改政策不配套、不落实

一方面,固原市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危改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改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改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法规、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危改工作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导致危改工作实践中碰到不少操作性的困难。

4危房改造注意的细节

4.1找到要改造的项目

应该请专业人员对房屋进行实地勘察。如墙面、地面、天花板等有无明显裂纹,是否平整,有没有脱落和起砂的现象。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就要对基层进行修补处理。包括铲除墙面油污、粉化墙漆等污

物,用水泥砂浆修补不平整基层、裂缝、孔洞的缺陷。并在施工中要保证墙面干燥,并注意墙面水分不应超过6%。

4.2对门窗加以改造

危房中的门窗也应作为改造的重点之一。门窗的老化程度分为几种情况,一是木门窗如果起皮、变形,说明木材本身特性发生变化,必须拆掉得重做。如果材质紧凑,表面漆膜完好,可以在二次施工的时候贴上装饰面板,加以利用;二是钢制门窗如果表面漆膜剥落、主体锈蚀或开裂,也必须拆掉重做。

4.3对危房墙、顶面的改造

危房装修的重点要放在装饰材料上。其中以墙面的涂料为典型,危房的墙顶面基层经过长年使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粉化、生霉等现象,这些现象如解决不当,会使后刷的涂料也出现颜色不均、表面粗糙和起皮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对墙顶面等基层进行先期的预处理。在修补后要刷一道底漆予以覆盖,一来使基层牢固,二来可以防止今后基层因泛碱性和受潮而出现变化,然后用按比例稀释的乳胶漆进行饰面。在施工中应注意现场空气的洁净,做好防尘保护,工具上要保证没有杂物。

4.4水、暖、电是常见的改造项目

危房中的水、暖、电的改造是电子学见的装修项目,而这些项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而且最容易出问题的。危房的地面防水、水路及暖气管线往往有许多不合理的布局,相应的改造工程量就很大。如在装修卫生间前要先堵住地漏,放5cm左右的水,进行淋水试验,如果漏水,必须重新做防水;原有水路及暖气管线要检查是否锈蚀、老化,对不合格的管路在施工中要进行更换。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要应运原房中暖气的位置,必须要经过当地小区的牧业管理部门或房管所的同意。这里要有一个标准,在所有的水暖改造完成后,要做到管路合理、连接紧密、无跑冒滴漏、无违章拆移。而且在施工中和施工后不能留下死角,要便于日后的维修。电是关系到居住安全的重点项目,有许多危房存在线路老化(多使用铝线)、违章布线的现象。现代家庭中电器较多,而铝线的导电性易发热,容易形成火灾陷患。

危房的改造装修要比新房装修多费一些脑筋,但如果能保持工艺标准,利用装饰手段来弥补危房的不足,将一样能得到一个温馨的居室空间。

5保障措施

5.1资金筹集和管理

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将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和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与危房改造有机衔接,通过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社会捐助、自筹等多渠道筹措危房改造资金。各级财政要将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使用,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要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2技术服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情况,加强地方建筑材料利用研究,探索符合标准的就地取材建房技术方案,编制安全、经济、适用的农房设计图集和施工方案,免费发放给农户参考;结合建材下乡,组织协调主要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与运输,为农民免费提供必要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服务;完善和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强化建筑工匠培训,提高服务和管理危房改造的能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开设危房改造咨询窗口,面向农民提供危房改造技术服务和工程纠纷调解服务。

5.3档案管理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4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7-5123(2011)03-067-03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深受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欢迎和拥护,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治任务。

1 农村危房形成的原因

从现象看,农村危房中,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有的房子内用椽子顶着,有的房檐塌了,有的房顶透着阳光,有的房墙到处是裂缝。从本质看,由于这些危房户大都经济困难,无力筹集建房资金。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1 自身经济条件差。农村危房户家庭底子薄,没有资金力量翻建或维修房屋,来钱的路子又少,仅靠种植业收入维持正常生活,无再多积累。

1.2 痴呆傻型、因灾因病返贫人员多。大部分危房户是身残力缺型、痴呆傻型、受灾返贫型、债务积压型、鳏寡孤独型、大病返贫型等人员,这些危房户中的家庭主要是丧失劳动能力,或家中有患重病的,并借了一屁股债,家中有点积蓄全部用于看病或还债,只能勉强度日或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无力翻建房屋。

1.3 自然灾害频发。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和部分人为因素(如开采矿产资源等)造成的山体滑坡、地面坍塌等,导致房屋的倒塌或房墙的到处裂缝等。

1.4 存在懒惰思想。极少部分人好逸恶劳,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总认为“粮要政府给,房靠政府建”。

2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扶持力度,但危房户本身经济基础差,自筹资金难度大,因建房再一次加剧贫困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近两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情况来看,补助资金仍是一个突出问题。在验收危房改造和兑现补助资金时,反映最多的是资金缺乏问题,大部分危房改造户都要借钱,有的是政府帮助贷一点款,更多的是找亲戚朋友借,甚至有的借了高利贷。对于如何还款,农户们很有担忧。另外,随着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农村只要重新建房,一般都得两万元以上才能动土开工,而政府现有的补助标准(低保户和五保户最高12000元、其他贫困户最高6000元)最高也只12000元,有的困难农户因为无力筹集建房款或者担心还不了借款和贷款,放弃了危房改造机会。因此,补助标准偏低,使农户不愿重新建房,影响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整体推进。

2.2 质量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建筑企业很少,多数危房都是依靠临工和略懂建筑的周边劳力来进行改造建设。近几年来,由于农村乡镇有许多年轻人都到沿海和外地打工谋生,余下在农村居住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样,导致了农村劳力的缺失和劳动力组织困难,再加上建材价格上涨、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等因素对工程进度影响很大。危房改造涉及面太广,时间进度要求高,在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质量控制难以细化,指导农民按图施工的力度不强,对水泥、沙石、墙砖等原材料的采购、房屋设计、工程检查验收等环节缺乏具体措施,对农房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实施全程跟踪服务、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这样,每年改造建房的大市场,仅靠个体的工匠显然无法应对,同时缺乏有资质的建设单位和建筑技术工人进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

2.3 危房改造面积和标准的控制还需进一步加强。按有关文件规定,改造后每户村民的农房面积标准是40~60m,但实际上,普遍存在超面积改造现象,部分农户追求宽大,不切实际地改造,存在建筑面积“求大”倾向,大大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危房户本身经济基础差,自筹资金难度大,这样,大部分建房资金找亲戚朋友借,甚至有的借了高利贷,导致还款困难,再一次加剧了贫困现象的普遍存在。

2.4 危房改造的规划统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规划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危房改造建设规划欠长远,普遍存在设计规划要求不高、布局不合理,对农村后续发展论证不足的情况。有些能够集中建房的没有集中,有些集中连片建房点没有规划,或所做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改造布局上,与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的衔接有一定的困难。

2.5 危房户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明确。首先,危房的出现具有动态性,一次性排查,分年度实施存在不科学性,必然有部分危房没有列入改造计划;其次,危房改造的对象是困难群众,要求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优抚对象优先改造,并且所占比例也有要求。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危房改造对象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将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当成是一般的农房改造,对特困对象的危房没引起高度重视,导致个别特别困难群众的危房还没有改造;再次,部分乡镇的失地农民户口整建制转为城市户,部分危房户享受城市低保,他们具有双重身份,这部分贫困群体的危房是否按农村危房进行改造难以界定,导致这部分困难群众的危房没有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3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户住房问题,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是合民心、顺民意、符民愿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操作复杂、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站在新的高度,采取新的对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3.1 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要根据各地的地形、地貌和文化特点,将农村危房改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相结合,与推进扶贫开发、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村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编制布局合理、体现地方和民族建筑风格的科学规划,配套帮助农民群众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创造条件。要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改造和新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多种 方式推进农村危房的改造建设。在规划选址上,对新建住房,特别是集中连片的房屋,要按照宜于建筑、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的原则选址,对宅、厕、水、路、电等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危房改造工程整齐、美观、实用。在住房的设计和施工上,①要达到一定的抗震要求和使用年限;②要与当地的居民建筑相得益彰,尽可能做到和谐统一;⑧既要从严控制建房面积,又要有前瞻性,合理确定居住空间、卫生设施、公共设施等技术标准,达到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等要求;④注意保护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历史古迹、古街道、古建筑、古树、自然环境与村庄融为一体。

3.2 科学组织,整合项目与资金。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涉及民生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政府组织牵头抓好这项工程既是政府责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体现。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组织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村危旧房改造与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水利、交通、林业、农业、文体、电力、通讯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制定扶持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通过项目建设,借力推动危旧房改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切实解决补助标准偏低、经费不足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预算,确保尽快实现农村困难群众的安居工程。要把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问题彻底解决到位,首先要采取国家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对口帮扶一点、亲友帮助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其次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危房改造的投入,提高每平方米补助金额数,同时,还可由各级政府出面集中采购建材,降低危房改造成本,积极动员广大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危房改造工作。

3.3 因地制宜,突出以人为本。农村危房改造主旨是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障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推进此项工程中,①突出农村危改户的主体作用,充分征求危改户的意见和想法,根据各类危房户的经济条件,因户规划,量力而行,不能过份强调规划统一;②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分散与集中、防灾与实用、整村推进与集中解决的思路进行建设。①与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硬化村道,配套供水供电设施,解决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问题,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②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引导农民建设具有地方文化、民族特色的住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村庄;⑧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农村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各地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观光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等,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i④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兴建农家书屋、文化团体、文明村庄、建设和谐家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3.4 规范审核程序和档案信息化管理。农村危房改造环节多、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应做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和每项责任都不放松。

3.4.1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审核程序。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重点是帮助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中的无房户及严重危房户进行改造或新建。按照“一申二评三核四批”(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和张榜公布、乡镇政府审核、县级相关部门审批)的程序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同时,严格实行分类救助,按照无自建能力、自建能力差和有自建能力等档次,分别给予不同等次款额的补贴。

3.4.2 建立健全及时准确的纸质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录入制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首先,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确保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公示、审批、协议等相关资料i其次,同步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信息化录入,是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按户登记、动态录入的危房改造农户数据,实现对危房改造农户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汇总数据的实时生成和有关统计指标的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有效监督政策执行情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3.5 加强技术培训和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安居工程。加强房屋的结构安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农村危房改造的根本目的。

3.5.1 强化技术培训,多渠道集聚劳动力。解决农村危房改造劳动力和技术缺乏,要政府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积极对农村建筑技术进行补充和劳动力转移。劳动部门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时要有效引导;城乡建设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工匠培训,安监部门要加强施工检查,确保施工无安全隐患;监理部门要跟踪施工到位,确保把农村危房改造建成人民满意工程和质量放心工程。

3.5.2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危房改造质量。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严格督查抓落实的工作机制。①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适当控制面积,引导帮助群众建造减灾抗灾能力强、造价适中和安全舒适的房屋;②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要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协议,明确施工内容、工程质量、建设时间、安全责任等;⑧及时组织力量对竣工的房屋进行逐项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限期解决,确保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④实行严格的建房责任制、验收责任制及验房备案制度,严防建房材料以次充好、施工中偷工减料和建房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总之,各级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建设、民政、监察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建立督查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采取综合督查、反复督查、跟踪督查等方式,督促危房改造工作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

3.6 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解决好农村危房改造问题,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周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

3.6.1 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在工作方式上,突出改造重点,多模式推进,保证危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性和协调性。①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在总体布局上,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统筹推进,组织力量攻坚克难,使农村危房改造与其他工作协调发展;②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关键环节上,把资金筹措、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坚持农民自筹为主、其他补助为辅的原则,采取财政补助、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统筹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3.6.2 坚持科学运作,稳步实施。根据贫困户的困难情况和房屋的危险程度,优先安排严重的进行重点帮扶,其余的分期、分批逐渐解决。危房改造不是锦上添花,是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危房改造的核心对象是“极贫”和“极危”户,要有正确的导向,量上要严格控制、实事求是。①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要以重度危房户、五保户和地质灾害户危房为重点,先解决最危险、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确保“极贫”“极危”群众的住房安全。后解决其他类别和等级的危房户,量力而行,分批进行改造;②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时间、赶进度,各项工作能够提早的尽量提早,尽可能快的让危房户住上新房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成效。要在相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和发展农村市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结束语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带动农村建筑业的发展,解决当前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将危房改造工作与环境综合治理、村庄改造、移民搬迁相结合,既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改变了群众的住房观念和党群干群关系,带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又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5

[编者按]2013年3月,由南京市原白下区与原秦淮区合并而来的新秦淮区正式成立,区域特色和地位将得到强化和提升,“新秦淮区”由此得名。为了在“新秦淮模式”下,更好地利用“双核优势”实现“新秦淮区”的“新发展”与“新跨越”,秦淮区第一界人大常委会自2013年4月底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25篇调研成果。这批调研成果涵盖了新街口国际商务商贸街区建设、老城南改造保护、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民办教育、社区自治和依法履行人大职能等方面,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选题广泛,既有经验提炼,又有问题探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刊将选择部分优秀成果,从本期起陆续刊出,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充分发挥南京市人大代表作用,增强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实效,根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增强市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实效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履职工作实际,市人大代表秦淮区二组对南京市主城区[1]危旧房[2]城中村[3]改造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南京市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基本情况

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南京市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开展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2012年8月,市、区“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全面启动。我市主城区的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任务是:青奥会前,将重点完成中心区主干道、重点风景区周边和涉及青奥场馆周边的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任务;2015年,基本完成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实现危旧房片区和城中村居住条件彻底改善。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步骤、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根据《南京市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对符合城市规划并具备开发条件的危旧房城中村,通过土地储备和综合开发来实施改造;对南部新城、燕子矶新城、下关滨江商务区、软件谷、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等城市功能板块范围内的危旧房城中村,通过功能板块建设来实施改造;对轨道交通、人居森林、城市干道等重点项目涉及的危旧房城中村,通过建设项目来实施改造;对历史风貌区中的危旧房城中村,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整治,进行有机更新、完善配套、优化环境、消除隐患来实施改造。此外,政府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将优先安置被改造片区内居(村)民。被改造片区内居民购买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的,可以提取本人或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优先办理公积金贷款;选择异地安置房源的,异地安置的面积根据各类地段,按补偿面积增加5%~10%的奖励。

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计划中涉及的江南六区共计178个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占地436万平方米,房屋385万平方米。2013年的改造任务是完成250万平方米,上半年已完成了189万平方米,其中建邺区河北村53.3万平方米地、清江村13.3万平方米地大部分已经完成征收,我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南京市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项目资金难以平衡

(1)改造项目自身难度较大。经过多轮城市建设和更新,南京市容易改造的片区、地段都已经改造完成,剩下的危旧房城中村片区,都是些面积狭促、用途受限、征收量巨大的“硬骨头”,资金总体缺口大。经过初步测算,新一轮改造江南六区征收拆迁成本近400亿元,资金总体缺口超50亿元。

(2)地块招商困难。剩下的危旧房城中村片区存在部分地块面积小,住房密集,保障用地紧,老城保护限制多,地块用地性质等规划指标相对较严的问题,这对该地区引入项目、吸引资金等招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运作平台再融资能力下降。据了解,现在主城区的一些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整体负债率较高,为后续需要改造的项目再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融资能力下降。

(4)区域范围内资金总体平衡困难。某些中心区集中了一些亏损非盈利的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希冀通过盈余项目进行平衡、带动,但在小地块集中的主城区,即便是在返还17%的市级刚性计提后,国家、省、市的刚性计提合计仍有28%左右,还是难以实现区内总体建设的资金平衡,有些区的推进改造项目的启动资金达50亿元以上,已大大超出区级财政负担能力。

2.危旧房难以征收

(1)房屋产权复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片区居民自建房屋较多,情况复杂,不少被征收户实际居住在自建房中,没有办理证照,这些人群提出“按照有证房屋评估价补偿无证房”的不合理诉求,给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征收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2)居住人群多样。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户均面积小、户籍人口多、房屋产权复杂等问题;不少地块内下放回宁、两劳释放、吸毒、离异、低保户、重大疾病等困难群体较多,生活的困难使相当数量的居民对动迁工作不配合、拒绝商谈。重大项目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征收中,如涉及范围广,被征收安置的居民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征收难度极大。

(3)宣传发动尚不深入。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中缺乏有效的改造信息机制,导致征收难度加大。有关部门对城市改造的民意调查不足,不能有效保障被征收人参与听证的权利。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计划、征收安置信息等未能及时准确,安置标准随个案不同而存在巨大差距,居民对房屋安置补偿缺少固定的衡量标准,回迁居民和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政策初衷相距甚大,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程产生抵触心理,并有部分居民希望借助拖延方式来争取更大的利益,也给法院进行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动迁个案的处理带来了久调难决、判决即上访的压力。

(4)安置房配套保障不够。新建安置居住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些征收安置房质量不高,缺乏就业环境和生活配套,与房产开发高额回报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居民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期望值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造成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征收阻力大。

(5)群众诉求与能解决程度反差较大。由于老百姓诉求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方面工作规范后可调控余地有限,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难度在明显加大。一是剩下的房屋大多是“难啃的骨头”,二是居住者以弱势群体为主。特别是涉及动迁要居民承担资金的时候困难不少。据了解,现在还居住在危旧房城中村中等待改善的居民,他们看到、听到周边住房改善的情况后,普遍希望一次性地通过动迁或改造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现实和愿望往往有差距,而他们的住房又在产权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增加了动迁工作的难度。此外,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动迁过程中的一些简单、粗暴及反复无常的做法,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信任感,影响了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3.相关政策难以统一

(1)虽然我市出台了有关政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包括与现在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规章、政策,散见于部分政策、文件中,加之有些规定操作性不强,对遏制因工作程序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彻底等产生的矛盾纠纷不利,也无益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

(2)城市中心区规划控制矛盾突出。一方面项目实施单位要求突破原控规,调整规划方案,提高容积率,以利于平衡资金。另一方面,规划部门严格按照论证调整程序审定方案,一些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论证时间过长,影响启动时间。

(3)开发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土地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只能通过增加建设规模、减少单位建筑面积来分摊土地成本,因此在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区内新建筑密度加大,造成主城区人口密度增大,加重了城区交通、环境等的承载压力。

三、对南京市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1.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1)强化顶层协调,推进改造工作的规范化运作。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规划、住建、财政、园林、城管、环卫、人防、公安、工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因此要完善、强化老城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的功能,拓展其研究、协调解决老城改造、改建工作有关重大问题的能力。对不同地块用地功能、建筑布局、限高、建筑容积率、重点街景配套、文物保护、交通组织、生活配套设施、绿化建设等要依据城市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论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详细做好全市该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

(2)借鉴先进经验,妥善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地块要根据规划条件的不同,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特别要处理好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老城历史人文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建设与自然、人文、历史协调的理念,杜绝超强度使用土地的做法。要有长远眼光,保护好城市的房屋遗产、文化脉络。对一些可拆可不拆的,尽量不拆。要充分认识“开发建设是发展,保护改造也是发展”的意义,在具体实施改建的过程中,既要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不便,也要考虑到风貌保护建筑的内部结构不因此受到大的损害。要借鉴国内外类似改造的成功经验,多创造一些建筑风貌和文化元素成功融合的实例,做到内部“做新”,外表“复旧”。

(3)充分尊重民意,变要我动迁为我要动迁。要探索居民自主决策,政府组织扶持,变被动等待征收为主动参与征收的新思路,在改造区域内广泛听取产权人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征收愿望和要求,明确统一的安置政策,坚持以房屋安置为主、货币安置为辅,按产权人的意见对区域进行划块。如果该块内有90%的居民有征收的要求,由90%的居民对10%的居民做工作,当100%的居民要求征收后,才实施动迁。在实施动迁前,先由产权人提出动迁申请,内容包括同意按安置方案搬迁,并附该户的安置方案。

(4)加大保障力度,维护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变“人等房”为“房等人”。要加强保障房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教育、卫生、医疗、交通等公共优质资源向保障房片区倾斜。要多渠道解决好被征收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业介绍等服务,鼓励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2.在创新工作理念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1)强化政府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投资的调控和指导。突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此带动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为项目的开发启动服务。

(2)政府制定积极政策,在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与新城镇开发建设之间搞好综合平衡,鼓励引导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地区的土地置换。

(3)加强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任务较重的主城区的政策倾斜。一些改造片区深处主城区“腹地”,如城市中心新街口附近的朝天宫地区,危旧房城中村破旧程度大、人口密度高,旧房数量多、居民住房条件差,居民生活水平偏低、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差,商品房开发价值小、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近几年,虽然周边经济商贸区环境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历史原因,使该地区存在着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至今尚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如不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以推进,将会影响我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整体进程,影响市中心商贸地段提档升级。

对老城改造任务较重的秦淮(改造项目数占江南六区总数的41%)等主城区,要明确事权、财权,打破区域限制、就衡的做法。要增加较高额度的返还优惠,作为政府支持该地段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专项资金。如除已明确返还的17%城建专项外,再将5%民生专项一并返还。对于5000平方米以下,只拆不建作为环境整治的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地块,应给予当地政府适当补偿。

市规划局可放宽对部分规划要点暂未明确地块的规划条件,对部分大体量项目给予特殊政策。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可加大对老城改造任务较重的主城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扶持力度,为项目提供更多专项资金补助,帮助联系低息贷款。

加大市政建设投资力度,在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排上给予支持,带动这些区域内的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支出,可进入长期待摊费用,在10年内摊销完毕。加大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的税收优惠力度。

3.在完善政策法律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收

(1)目前,南京市还没有一部征收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市人大常委会要把南京市城市房屋征收管理条例列入调研规划,开展立法前期调研,尽快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城市房屋征收管理条例,以增强法律的约束力,更好地加强对房屋征收的管理,规范房屋征收行为,维护征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要适当放宽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政策,鼓励开发商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尽可能多考虑回迁安排,保留原住民群体文化。要结合新区开发、新城镇建设,研究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的政策,保护好低保、低保边缘户的利益。要围绕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中的人做文章,鼓励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被征收群众享受政府提供的相应保障房,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

(3)在征收安置决策前要进行听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载体宣传好征收政策,提高群众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的共识度。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保持征收政策的一致性、严肃性,彻底打消延迟搬迁居民的高期望值。

(4)要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切实做到违法建筑零容忍零补偿,同时相关行政处罚应做到法律手续完备、法律程序到位,从源头上保证行政拆违合法合规。有关部门要注重对征收安置协议的甄别工作,确保协议合法有效。

4.在探索有效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

(1)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重点项目宣传,适当放宽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片区开发项目的控制,规划开发一批有市场、高回报的项目。

(2)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与开发公司合作,开展各种灵活的房地产金融业务。

(3)要从区域商业导向来融合民间资本,以政府主导、商业运作介入的方式扩大城市改造的融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形式参与危旧房城中村改造。

(4)要制定更为合理的安置补偿方案,保障监督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资金的管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妥善处理好征收居民及企业的情绪、生活、经营等问题,避免被征收人、承租人等主体之间矛盾的激化。

注释

[1]主城区:老城区,城市中心区域。

[2]危旧房(本市界定):建筑年代久远,无抗震设防的房屋;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简易结构房屋;无厨房或卫生间的非成套住宅和不满足消防要求且无市政配套设施的房屋;国有土地上的房屋;经政府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旧房的房屋。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6

 

为全面贯彻脱贫攻坚“夏季攻势”行动的部署,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抓好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黄坝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一是制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方案,做好大排查研究部署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入户调查,仔细填写调查问卷,确保排查问题精准,本次大排查共发现问题10个。三是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改工作,针对住房安全问题,根据危房等级,履行危房改造手续,给予重建或维修;针对饮水安全问题,对以井水为饮用水的贫困户,组织人员上门采水送至疾控中心检测,确保水质安全,同时联系水利局安装通水管道,让贫困户喝上放心水。

(二)推进问题整改落实。一是组织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对照中央、省委巡视整改反馈问题及省、市、县督查暗访发现问题,结合实际,重新认领了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整改方案。二是对各类问题的整改材料进行再整理,对整改材料不完善的及时补充到位,确保整改资料的针对性与完整性。

(三)提升帮扶工作精准度。开展“一户一档”资料自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再发现同类问题,同时加强对基层基础资料的完善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度。

(四)加强重点工程建设。

1、产业扶贫工程。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政策向量质并重、提质增效转变,让更多贫困户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5-7月以来,共申报特色种养业补助两批次26户,发放补助资金6.207万元。

2、就业扶贫工程。配合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组织贫困户参加养殖技能等扶贫培训,共有5人参加了培训。辅助性岗位吸纳贫困户劳动者共4名,申请2019年第二季度补助1500元/人,共0.6万元。

3、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应改尽改”。2019年第2批危房改造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低保户2户,五保户3户),其中2户维修,8户重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4万元,待危房改造验收合格后打款发放。

三、存在问题

我村脱贫攻坚工作“夏季攻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资料不够扎实。村档资料及贫困户手册、一户一档、明白单填写不规范,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存在。二是在推进帮扶责任落实的过程中,大部分帮扶责任人能够认真履职、务实帮扶,但还存在少数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不精准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持续开展整改工作。认真对照反馈问题,深入查找原因,针对问题症结,扎实整改,并举一反三,全面自查其他方面的典型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成效。

(二)夯实基层基础资料。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由比较精准向更加精准转变,加强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村档、户档台账。

(三)推进脱贫攻坚质量提升。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工作开展有序,资金发放到位,档案资料整理完善,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推进。 

                              黄坝村村民委员会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7

 

在中央作出精准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后,我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委、市委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精准扶贫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重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等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对贫困户脱贫户后如何有效防止返贫的思考不多,对真正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理念认识不足,个别基层干部仅仅满足于算“经济账”“收入账”,喜好短平快的扶贫效应,而忽视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二是脱贫意识极其缺乏。舆论引导上宣传政策的较多,引导群众自主脱贫的较少。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挖掘不够,宣传氛围不浓。致使部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自信心缺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自主建房意识淡薄,以至于出现没钱就找政府,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不正常的现象。

三是少数政策不够连贯。住房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三保障”中尤为关键的一环,我县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指标任务于去年底已全部完成,全县尚未脱贫人口中住房安全问题未得到保障的,若要脱贫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支撑。

四是扶贫队伍人心不稳。县扶贫办反映,该单位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牵头协调综合部门,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清贫清苦,加之没有纳入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扶贫办工作人员得不到公车改革及其他政策待遇,人心思走现象突出。

二、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干部培训,提升思想认识。把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作为干部轮训的重点内容,认真制定实施《2018—2020 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干部轮训规划》。组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力争年内所有扶贫干部轮训一遍,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二是强化宣传教化,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总结我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汇聚脱贫攻坚正能量。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三是强化政策支撑,解决民生实事。创新出台结合本地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一步做好全县有搬迁意愿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加强后续产业及就业扶持,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同时,要创新出台结合本地实际的危房改造政策,加强技术支持和指导服务,推进 C 级危房加固改造,精准核实改造对象,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确保全面完成农村 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保障群众住房安全。

危房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篇8

一、整改工作总体情况

镇及时召开了脱贫攻坚作风建设调研指导组反馈问题整改部署会议和调度会议,对所涉及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没有涉及到的村要对此次整改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并下发了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问题清单,现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具体整改任务整改落实情况

(一)工作职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力。

1、县明确非贫困村驻村干部参照贫困村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实行管理,但调研组发现,县大部分非贫困村驻村干部均未与原单位脱钩,身兼双职。

整改措施:

①从严加强驻村干部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县驻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推动驻村干部食宿在村、与原单位脱钩、考勤请假、工作报告等管理制度落地落实落细。②严把驻村干部“调整关”,保持队伍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指导各乡镇(街)、各部门(单位)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必须抓紧调、马上调,确保不出现空档。③进一步加强驻村干部对扶贫政策的培训与自我学习。重点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扶贫一线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意识和脱贫攻坚政策理论水平。

完成情况:镇已召开全镇驻村工作队会议,会议要求全镇驻村工作队及时与原单位领导沟通,要与原单位脱钩,不允许身兼双职,截止9月8日,全镇上级部门下派的驻村工作队都能与原单位脱钩,能够按要求进行驻村。(已完成)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

1、四棵树乡扶贫办主任不熟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具体规定及工作要求,没有将扶贫政策学懂悟透。

整改措施:

①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和主管扶贫人员对扶贫政策熟悉知晓,做到“一口清”。②加强党员干部对扶贫政策的培训和学习,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完成情况:我镇主要领导及主管扶贫领导、扶贫办主任对扶贫政策都已达到“一口清”。我镇利用每周二例会时间,对全镇各村及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扶贫政策的培训和学习。(已完成)

2、个别改建房屋偷工减料。刘家馆镇王河村2017年危房改造36户,合同约定由施工方完成“卫生间安门、室内刮大白”工作,但调研组走访发现,该村改建房屋卫生间门多用木板简易安装或不安装,室内墙面用简单粉刷代替刮大白(有的水泥墙面已经),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整改措施:

严格落实危房改造房屋验收标准,各乡镇(街)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非自建房屋要按照合同标准严格执行,做到让贫困群众满意。

完成情况:我镇立即召开了整改会议,要求全镇各村对所有参加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室内大白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全面整改,严格按照合同履行,现危房改造室内大白工作已全部整改完毕。(已完成)

3、有的贫困户住房存在安全隐患。蔡家镇下坎子村贫困户王国芹家旧房只拆除了一半,剩一半当作仓房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白山乡裴家村贫困户郑海龙当前居住房屋被评定为D级危房,该房屋面积在80平米左右,且临近主路,有拆迁可能,按现行危房改造政策,重建后房屋面积将变小,故其个人坚决不同意改造。此户住房安全问题需研究解决,否则无法脱贫。

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危房改造政策和拆除要求,针对贫困户郑海龙房屋问题,在核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其住房安全的问题。

完成情况:我镇所有危房改造贫困户的老房子已全部拆除扒倒,不存在拆除一半留一半现象。(已完成)

4、县2019年已经开工改建、重建的危房档案材料不齐全、不规范,十家堡镇铁岭窝堡村贫困户杨有臣竣工验收档案仅有户主签字。

整改措施:

对危房改造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完善相关手续和程序,规范2019年危房改造档案,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完成情况:我镇2019年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档案已建立完成。(已完成)

5、部分村卫生室日常管理不到位。孤家子镇马家窑村、蔡家镇下坎子村卫生室发现药品柜里摆放过期药物;林海镇夏甸子村卫生室管理不规范,为村民使用的注射液(氯化钠250ml)没有按照规定存放在阴凉处。

整改措施:

强化和规范村卫生室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确保过期药品下架,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完成情况:强化和规范管理村卫生室日常工作,卫生院定期督导检查,保证村卫生室药品达到80种以上,过期药品及时下架,按规定存放药品及摆放。(已完成)

6、有的卫生室没有落实村级报销政策。孤家子镇马家窑村、沈洋乡辽河村贫困户在村卫生室购药全额付费,未能享受贫困户购药村级报销政策。

整改措施:

督促各乡镇各村卫生室进一步落实村级报销政策,确保贫困户享受购药村级报销政策。

完成情况:我镇17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开展新农合报销政策,贫困患者持新农合医疗证,当时买药当时报销。(已完成)

7、有的村没有慢病随访手册。调研组在四棵树乡四棵树村共走访了6户贫困户,其中只有1户孙少忠家有慢病随访手册,并且随访记录中村医有1个月没有开展随访工作,其余5户家里均没有随访手册。

整改措施:

①加强政策宣传,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规范化填写签约协议书。②按照省卫健委要求,在精准核实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内容及随防手册。

完成情况:贫困患者全部建立慢病随访手册,组织县、乡、村医生定期入户巡诊,加强政策宣传规范化填写签约协议书。(已完成)

(三)工作落实不力,工作成效不明显。

1、贫困人口没有分类管理。贫困人口分类管理是精准施策的前提,是科学设置公益性岗位、合理进行资产收益分配、避免“大水漫灌”“一分了之”的有效途径。我市早在2018年8月下发的《市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要求,贫困人口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以提高工作的精准度。调研组发现,县尚未落实此项工作要求,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难以实现。

整改措施:

①进行贫困人口分级分类管理,制定分红计划,对分红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自查自纠。②合理进行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按照有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情况分类,结合公益岗位、庭院经济等贫困户增收项目进行年底分红。

完成情况:我镇及时召开了整改会议,同时对2018年分红资金的发放进行了自查自纠,对未按规定将分红资金按照有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分类(ABC三类)的村及时整改,基于2018年各村分红资金已发放完毕,无法重新发放,故而各村在2019年底分红资金发放时,均都会按照有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分类(ABC三类)发放,让有、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不同情况参与或村分配劳动任务,按参与次数或劳动量累计积分,按照积分量年底给予分红。(已完成)

2、识别(标注)不精准。根据我省贫困识别标准,原则上按户识别,对于“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情况,按照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者与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为准。蔡家镇下坎子村贫困户郭守利其三儿子郭春昌、儿媳任文红2人常年在外打工,非家庭常住成员却被识别为贫困人口,属于错评。另外,郭守利的二儿子郭春刚为服刑人员,该情况未按规定在数据系统中标注。

整改措施:

①强化动态调整工作力度,在核实的基础上确保贫困人口精准。②结合大排查大体检“夏季攻坚”活动,确保贫困户基础数据精准。

上一篇:民航安全形势范文 下一篇:对废旧电池回收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