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7 17:01:17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1

一、生活环境、生活照料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桌、椅和床要合适”“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这些建议要求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全面照料好幼儿的生活和关爱幼儿,满足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尽量减少外界不利因素对他们的伤害,这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在某些幼儿园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成长的因素。例如,同一个年龄班中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完全一样,没有依据幼儿的身高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进餐或绘画时,个子较高的幼儿很容易出现弯腰、驼背的姿势,而个子较矮的幼儿则不得不耸肩,这种状况若长期存在,则不利于幼儿正确姿势的形成和视力的正常发育。又如,水果刀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弄不好会导致幼儿受伤;幼儿的床铺较高,很容易导致幼儿摔伤;为幼儿提供的饭菜或饮用水较烫,很容易烫伤幼儿,等等。

(2)在某些幼儿园中,忽视幼儿内心感受和心理健康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为了加快幼儿进餐的速度或是让幼儿吃完一定量的饭菜,有的教师就硬往幼儿嘴里塞饭菜或是给幼儿吃汤泡饭。这会让幼儿感觉到痛苦,对进餐产生恐惧和焦虑,不利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又如,经常会有个别幼儿表现出不愉快、伤心、焦虑或生气等不良情绪,这时很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关心、安慰和适宜的指导,但是,有些教师视而不见,很少关心他们。再如,个别教师较容易情绪化,当自己情绪不佳时会因为幼儿在某些方面没有按照要求去做而训斥幼儿或是发脾气。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生活环境,全面照顾好幼儿的生活,这关系到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用具用品、玩教具、食品等方面的卫生与安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和日常的保育工作,都需要幼儿园各部门、各类工作人员认真而踏实地工作以及相互的有效配合。有关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儿童膳食、卫生与消毒、伤害预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卫生部2012年3月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作了明确规定。幼儿园园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幼儿园各部门应认真贯彻和执行。

(2)提供一个温暖、轻松、能得到支持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里能愉快地生活和活动,这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中的温暖、轻松以及教师给予的尊重、理解、接纳、关爱以及支持,可以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信赖,这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提升爱心,不断增强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二、健康教育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情,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提醒幼儿保护五官”“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这些建议要求我们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既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又围绕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也为家长指明了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的具体内容和策略。

健康教育是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自我保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促使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这不仅对维护幼儿当前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使幼儿逐步成为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小主人,并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态度与行为基础。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教师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例如,幼儿经常会出现低头画画的现象,这时正需要教师及时提醒他们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注意用眼卫生,但是有些教师只关注幼儿画得怎样,而忽视对幼儿进行健康指导。

(2)有些教师的教育行为不能保持一致。例如,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些教师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玩具,但另一方面又出于某种考虑在其他环节放弃这种教育时机,如在进餐时会因为某些幼儿用勺不够熟练或动作较慢而给他们喂饭。

(3)一些幼儿园缺少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教师组织健康领域活动时,通常只开展体育活动,很少会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卫生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4)来自家庭的不利影响。例如,有些家长缺乏基本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还有可能给幼儿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又如,有些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或是因幼儿做得不好而凡事包办代替,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重视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指导。健康领域的大部分目标都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吃、睡、玩、行等方面密切相关。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许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渗透健康方面的指导既自然也十分必要。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习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获得能力上的发展。例如,在幼儿进餐、吃午点的过程中渗透营养教育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运动内容以及幼儿的行为特点和个体特征,随时渗透运动安全方面的指导。

(2)根据幼儿在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以及幼儿的生活需要,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围绕某一个健康主题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如“爱护牙齿”“眼睛的故事”“美味蔬菜”“这些食物一定要少吃”“与妈妈走失后怎么办”“防火逃生演习”“情绪脸谱”“生气了怎么办”等,可以更具体、深入地对全体幼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这是帮助幼儿形成健康意识、获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与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儿园有必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爱护牙齿”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指导幼儿观看相关音像资料,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爱护牙齿以及刷牙的粗浅道理,并通过讨论与交流。分享爱护牙齿的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刷牙动作的正确示范,并结合念儿歌、看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模拟练习,帮助幼儿学习和练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如果能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给幼儿提供在园刷牙的机会,则有助于幼儿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向家长传递有关爱护幼儿牙齿的信息,鼓励家长在家里也支持幼儿的健康行为,帮助幼儿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行为与习惯。

(3)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健康指导,做好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的教养方式、生活方式对幼儿健康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康知识、行为的获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指导。例如,通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定期面向家长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认知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和支持幼儿在家中的健康实践,家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活动与幼儿的健康

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在《指南》中,虽然没有集中提出如何开展体育活动,但从相关的教育建议中仍然能看出幼儿体育活动组织方面的基本思想和要求。据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要点。

(一)保证幼儿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这些建议体现了国家对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的基本要求,同时表明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掌握的基本思想。保证幼儿每天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最基本的要求。幼儿只有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才能逐步提高机体对于外界气候及其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幼儿园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减少或占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有些幼儿园较忽视在冬季和夏季对幼儿进行身体锻炼。

(3)有些家长对孩子在冬季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不太支持,担心孩子受凉、生病,要求幼儿园减少冬季户外活动的时间。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冬季锻炼的重要价值,并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冬季户外的适当锻炼,有助于逐步提高幼儿机体的适应能力,我们应充分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时机。

(2)在冬季和夏季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外出活动。冬季可以选择在风较小、较暖和的时间段外出活动,一般以跑、跳活动为主,运动量可以适当大一些;夏季应避开最热的时间段外出活动,宜选择在树阴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运动量应相对小一些。

(二)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这些建议体现了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的基本理念。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激发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要实现体育活动的价值,增强幼儿的体质,其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身体运动的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体验、主动练习,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幼儿园出于安全考虑,会限制幼儿玩某些大、中型幼儿体育活动器械。

(2)在有些幼儿园中,体育活动器材不够丰富多样,尤其缺少对幼儿身体机能的促进与完善有重要价值的器材,如秋千、荡船、转椅等。有的幼儿园即使有,数量也严重不足,幼儿几乎很少有机会活动。

(3)有些幼儿园组织的体育活动存在一些偏差。如主要开展以幼儿基本动作练习为主的体育活动,较重视开展幼儿球类活动或幼儿传统体育游戏,而较少开展其他方面的体育活动。

(4)有些幼儿园没有充分利用当地一些较好的可供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环境资源,如公园、植物园等。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地方限制幼儿园开展远足活动。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丰富多样,不同形式、内容的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应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2)幼儿园可开展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例如,带领幼儿每天做基本体操。促进幼儿体态的健康发育,全面锻炼幼儿身体;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探索、自主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快乐游戏的同时,获得身体素质和动作方面的发展: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玩雪、远足等,以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锻炼幼儿的耐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身体,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如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滚铁环、抽陀螺、跳绳、跳房子、跳竹竿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带给幼儿的将是丰富的运动体验、愉悦的感受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体育活动中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和安全指导。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全面、认真地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并根据活动的需要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教育。

(三)体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这些建议表明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活动的种类与活动内容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幼儿。即使是适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安排和组织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个体差异,以便通过体育活动切实达到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幼教理念以及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让幼儿被动、机械地进行身体练习,或是要求幼儿的某个动作达到规定的数量或距离。

(2)有些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只关注幼儿的活动兴趣,认为只要幼儿玩得开心就行,忽视对幼儿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3)有些教师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在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够强,缺乏全面的规划;对体育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到位,对幼儿的动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体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阶段应避免进行专门性的力量、耐力练习或活动,负重练习、举哑铃、拉拉力器、拔河、掰手腕、长跑等运动均不适合幼儿,有可能会导致幼儿机体的损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主动练习,避免进行被动、机械、枯燥的身体练习,更不能用训练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决不能硬性规定幼儿活动的数量或距离,更不能进行统一的达标训练。

(2)应处理好体育活动兴趣与动作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既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自主地活动,也要重视对幼儿动作的正确指导以及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两者要兼顾。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但仅激发幼儿的兴趣还不够,幼儿动作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还需要适宜、有效的指导。

(3)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选择和组织体育活动。第一,以幼儿身体素质为导向,有目的地选择和组织体育活动。例如,为了提高4~5岁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可以提供垫子、小跨栏、低一些的攀爬设备、儿童球、沙包等运动器材,鼓励或带领幼儿进行匍匐爬行、助跑跨跳、攀登、自抛自接球、相互抛接球、拍球、掷远、掷准、跳房子、追逐躲闪跑等游戏活动。第二,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考虑。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尤其是要注意对幼儿基本动作的正确指导,也要注意将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考虑,并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例如,在引导幼儿最初学习单脚连续向前眺时,身体素质的发展目标应定在幼儿平衡能力、协调性以及力量的培养上,在幼儿单脚连续跳跃的能力有一定提高后,则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坚持往前跳更远点的距离来逐步提高幼儿的耐力。

四、其他领域的活动与幼儿的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出,“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这些建议体现了健康领域的活动应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展的,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同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社会领域。将健康领域的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整合,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1.现实中常见的问题

(1)一些幼儿园通常是单独设计和组织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较少考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2)有些幼儿园是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相互结合和渗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领域之间的结合与渗透有时比较牵强,或是生搬硬套,或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结合,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关联。

2.基本观点与对策

(1)应重视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有机结合,以实现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例如,在进行营养教育时,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和水果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而对蔬菜和水果的认识与分类等也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范畴,因此,可以将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使幼儿在认识蔬菜和水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建立起对食物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并逐渐喜欢吃多种蔬菜和水果,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2

一、幼儿成长的各阶段特征及教育方式

(一)身心健康状况

3-4岁幼儿在通常情况下已经能够保持平稳的情绪,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有一部分4-5岁幼儿能够较快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缓,并时常保持愉悦心情,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5-6岁幼儿懂得转换自己的情绪来配合他人,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建议在教育活动中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来提高幼儿情绪的稳定性,比如,给孩子提供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并力所能及的事;让微笑和鼓励时刻伴随你和孩子,对待做错事情的幼儿,不要严厉斥责而应该耐心教导。

为幼儿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同时注意使幼儿形成勤洗手、讲卫生、多喝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组织幼儿每天按时参加活动或做游戏,并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比如餐前餐后洗手洗脸、午休前整理衣物、起床后穿脱衣服和鞋袜,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可以在班级或园内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语言表达能力

3-4岁的幼儿能够听懂他人说话内容,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时会加以动作手势来进行描述。有画图的意识。4-5岁幼儿语言表达更富有情感,喜欢与人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看图书里的插图内容,并可以用自己画出的图画来表达自己。5-6岁幼儿能与他人互动交流并提出问题,并喜欢主动与人交谈,能够独立地阅读一些图书,并理解图片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喜欢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建议教师能够认真地听幼儿说话,并创设宽松的谈话环境,来引导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同时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的兴趣。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与人交谈的行为习惯,比如轮流发言,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结合情景教学来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等。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讲述图书里的故事内容,建议幼儿园可以大力开展亲子阅读的活动,让家长、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将阅读融入生活。

(三)社会交往能力

3-4岁的幼儿能够自主地参加到其他幼儿的活动中。在加入游戏时能主动请求,容易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4-5岁的幼儿有固定的一起经常玩耍的同伴,并喜欢交谈。能够通过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同伴来取得其他幼儿的好感,融入其他幼儿中。5-6岁幼儿喜欢交朋友并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活动,能够将感兴趣的事物同自己的朋友分享。在活动中能够主动积极承担任务。建议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多创造幼儿之间沟通、协作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中的乐趣。结合具体的情境,知道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机能,引导幼儿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应多为幼儿组织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及趣味性。

耐心指导幼儿在与人交往时要遵守的规则,比如诚实、有礼貌,并鼓励幼儿主动和别人一起交流。同时对幼儿的表现做出评价时,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感受到平等的对待。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鼓励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应该表现出充分的尊重,才能使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也自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四)学习与发展

3-4岁的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表现出很大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事物的形状、大小会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对数字有初步印象。4-5岁幼儿能够对自己好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向他人提出问题,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5-6岁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对好奇事物进行探究,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建议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幼儿教师可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使用数字,通过按量取物的方式来加强幼儿对量的认知。还可增加幼儿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在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经验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

鼓励幼儿参加唱歌、跳舞以及绘画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为幼儿提供素材的同时,不要做出硬性规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让其自由发挥。对幼儿的作品或表演的节目要进行表扬,让幼儿在鼓励中获得自信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二、幼儿教育应当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阶段差异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日常表现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幼儿在3-6岁这一时期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设定教育任务。对待幼儿的阶段性发展差异,要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阶段的行为特征来引导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任务,进而使幼儿向下一阶段发展。

(二)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在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幼儿自身的兴趣重点培养其特长。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应为了某一方面的发展给幼儿的学习带来过大的负担,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要为幼儿制定适合其年龄段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让幼儿能够在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得到全面的能力培养,从而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注重培养品质

在幼儿教育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以及学习品质培养。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对其未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幼儿成长的各阶段要根据其学习能力及方式来引导其养成其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善于创造等优秀品质。在幼儿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幼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小事耐心教导幼儿为人处事的一些简单道理。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不是传授幼儿知识,而是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帮助他们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人格。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作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天性,为他们提供无忧无虑的成长与学习空间。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3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问题;对策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不仅可以给幼儿自由释放的空 间,还有助于促进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户外体育活动是以教师直接或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两种形式为主。《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时间”。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一)有助于全面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能使幼儿通过各种基本动作、器械活动等体育活动内容的锻炼,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良好、全面发展和提高。幼儿经常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接受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反复不断的刺激,会使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健康水平。

(二)有益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虽然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活动,然而由于开展的方式是以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器械、自由活动为主,教师只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帮助者。所以,幼儿是在宽松而没有压力的氛围中自由活动,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结伴或进行独立活动,可使幼儿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这对幼儿形成活动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幼儿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还能培养起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幼儿终生参加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三、当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

有些幼儿园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减少或占用体育活动的时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得不到保障,时间严重不足。

(二)幼儿户外活动器械严重不足

有些幼儿教师处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会限制幼儿玩某些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械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在农村或乡镇幼儿园,由于条件的限制,体育活动的器械不够丰富多样,尤其缺少对幼儿身体机能的促进与完善有重要价值的器械,如:秋千、荡船、转椅等。部分幼儿园即使有,数量也严重不足,幼儿几乎很少有机会活动。

四、解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幼儿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幼儿户外体育的重要性,保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冬季锻炼的重要价值,并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冬季和夏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外出活动,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季节交替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时段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

(二)补充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器械

(1)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的材料制作体育器械。为了克服体育器材配备不足的现状,可以发动家长和幼儿主动参与,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器材。如收集废旧轮胎,将轮胎刷成各种颜色,让幼儿自己分颜色滚了玩、钻了玩、跳了玩、还可以开发多种玩法,增加幼儿练习的兴趣;用统一规格的饮料瓶组合成小桥、小路,让幼儿过小路,走平衡等;还可用材质较硬的健力宝瓶做高跷,用竹子做爬竿、跳板、自制沙包等,为幼儿提供多种自制体育器材,增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2)幼儿园要加大对幼儿体育器械的投入,购买一些色彩鲜艳的有利于幼儿操作的体育器械等,丰富幼儿的活动。这样,幼儿可以 随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用品,使幼儿各方面的机能都得到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能力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必须提高教师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的能力。

(1)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纠正和改进。

(2)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南》在健康领域中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的训练”。“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这些建议表明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活动的种类与内容很多,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合幼儿。即使是适合的体育活动,在具体组织和安排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个体差异,以便通过体育活动切实达到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3)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纲要》指出:“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首先,我们在组织形式上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有集体活动的;有自由结伴的;有单独活动的;还有教师有意安排大带小活动的。

总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健康体质的重要手段。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具备指导幼儿安全活动的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幼儿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建霞,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4

关键字:民主管理 幼儿园管理 运用

作为一名园长,自身能力再强,没有教职工在工作中的整体配合,管理工作都是徒劳的。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人,才是管理的核心要素,“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民主管理的精髓。通过实施民主管理,所有教职工能够参与到幼儿园的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来,发挥主体作用,以自身的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管理。有学者称它是幼儿园实现目标管理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根本内涵。因此,幼儿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更好的发扬民主,营造“快乐、民主、和谐、发展”的氛围,利用多途径实施民主管理,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成效。

一、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

在管理中,制度是民主管理得以真正落实的保障。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让每一位教工都成为参与管理的实践者和亲历者,形成民主管理的运用体系。如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园务公示、教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一系列制度,从而让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真正作用,依靠制度落实来贯彻民主管理,达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促进人、以制度成就人的管理目标。

二、拓展民主管理途径,加大幼儿园民主管理的监督力度

民主管理的途径是落实民主管理的有效措施,同时是加强对民主管理的实行进行有效监督,切实保障民主管理的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通常有民主管理委员会、园务委员会、教工代表大会、建言献策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等多种形式。它使得幼儿园涉及的广泛对象在讨论、提案、建议中了解并通过规章制度、奖惩机制等相关事务,全面体现民主管理的精神。

1.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实施民主管理的标志。

由全园教工选举出来的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代表着集体的民主形象,也集中了全园教工的民主心声。委员会成员细心体察教职工的需求,了解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组织会议研讨问题,经过研究、反馈、表决,制定出适合大家的解决策略。民主管理委员会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工作走向更加规范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领导班子会议是落实民主管理的核心力量。

领导班子是管理中的核心力量。幼儿园定期进行领导班子会议,不断加强党政能力建设,通过理念的一致性,形成合力,共同对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及工作进行集中讨论,及时公开政务情况,才能提高领导层的工作透明度,确保民主管理的有效开展,促进幼儿园发展。

3.园务委员会是推进民主管理的助力器。

园务委员会是连接上下关系的关键推手。它是通过公开选举的形式,教工选出能代表自己行使民利的代表成员组成的。在定期的会议中,园务委员建言献策,把群众的心声带上来,园领导认真倾听来自各个部门的问题反馈及需求建议,及时进行问题的商讨、分析和研究,通过委员会成员的一致认定通过决议,这一过程展示了民主管理的集中性。

4.教工代表大会是体现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教工参与到幼儿园的决策与管理中来是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参政议政的体现,让全体教工在讨论、提案、建议中通过幼儿园规章制度、奖惩机制等相关事务,一方面是赋予教工管理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深入运用。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可以使幼儿园自然地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体现民主管理的全面性。

5.家长委员会是拓宽民主管理的协同力量。

对幼儿园来说,家长不仅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长也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力量,还是幼儿园管理的参与者,家园合作是实现幼儿园民主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设立家长善行录,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一方面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能够监督幼儿园的正确发展方向“一切为了孩子”,体现民主管理的广泛性。

6.建言献策管理委员会是运用民主管理的特色组织。

建言献策管理委员会是幼儿园自发组成的一个民主特色管理组织,主张“我的建议我来提、幼儿园管理大家帮”,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民主氛围中,教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体会到民主管理就是以每个人为核心,为大家服务的,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与采纳调动了教工的积极性、肯定了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尊重了教职工的尊严,对加强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让更多的教职工感受到浓厚的民主氛围。

三、深化民主管理理念,扩大幼儿园民主管理的参与性

民主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需要管理者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坚定民主管理理念,创设民主办园的环境,积极倡导一种平等宽松的管理氛围,支持人人参与,不断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行为,使幼儿园民主管理更加规范。

传递“事事我关心”理念,在实施民主管理中,采用领导主管、园长全面负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园内的大事、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促进认同感、归属感,增进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园内事务的劲头,增强园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

提倡“事事我建议”理念,在民主管理过程中让大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建议对幼儿园发展有利,就对提建议的教职工进行嘉奖,不在乎分多少、钱多少。这小小的提议是为燃起了大家关爱幼儿园的热情,教职工集体完善和补充幼儿园发展的规划、参与管理的举措,就好像是有四十多双眼睛的“园长”,推动着幼儿园民主管理的进程,大家也在这种民主管理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弘扬“事事我负责”理念,幼儿园通过自定、讨论、确定的程序,对各部门工作岗位进行职责认定,使教职工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一目了然。这一做法大大加强了教职工的岗位意识,同时也让考核工作更完善、更有据可循。用自我制度进行约束,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变制度为自觉行动。以尊重教职工为前提深入民主管理,使幼儿园形成了幼儿园的事我负责的自觉管理状态,渐渐由民主走上自主管理的道路。

四、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加深幼儿园民主管理的运用

在民主管理中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进行园务公示,开展民主选举、民主评议活动,定期向教职工公布园内重大事件如:财务收支、评定选举、工资改革等。并请大家讨论,集体决议幼儿园的计划、总结、工作政策等。增强管理的公开公正,使每一名教工都能够充分享受到作为幼儿园主人的知情、选择、决策等民力,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

1.园务公开赋予教职工知情权。

在工作中集群众的智慧,在行动上聚集体的力量。因此幼儿园最好实行园务公示制度,定期向教职工公布园内重大事件,如:财务收支、评定选举、工资改革等。并请大家讨论,集体决议幼儿园的大情小事,幼儿园的计划、总结、工作政策要及时向大家公布,进行签字审核。园务公开加大了管理的透明度,最终使教职工在了解幼儿园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愿意主动关心和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2.民主选举增强管理的公开公正。

以全体教工组建的评选团队行使每个教职工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民主监督也是根本性质的监督。每一名教职工都能够充分享受到作为幼儿园主人的知情、选择、决策等民力,感受到作为主人受到的尊重,从而积极为幼儿园献计献策,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为幼儿园民主管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3.民主评议建立考核的民主信任

定期进行党员民主评议、积极分子民主评议活动,让党员和积极分子成为幼儿园民主活动的引领者,通过对幼儿园一部分积极分子成员的民主自评和互评机制的建立,促进幼儿园民主活动的延续发展。

五、以情感管理为依托,产生民主管理共鸣

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教职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本质就是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可以说情感管理是幼儿园民主管理的剂,它能够激发全园教职工的民主意识。情感的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全园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凝聚人心,使彼此确立民主管理的共同目标,增加人与人情感上的交流,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建立一种良性的工作机制,用情感建立民主的协作关系,提高管理透明度,推进目标管理公开化,实现上下一心的局面。

1.注重民主管理层次,从园长做起。

工作中,园长和教职工之间不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而要建立朋友式的工作关系,并将园长的指令转化为朋友间的温馨提示融入工作、学习中,以温言润心的方式代替以前规矩的政治学习方式,拉近园长与教职工的距离。园长与教职工之间是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2.关注民主管理细节,民主互动。

(1)“我想说,告诉你”的民主自评方式。

将民主的理念融入评价过程中,使教工心情舒畅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通过我想说、我高兴、我奉献、我获得、我建议、我节约、我快乐、我成功、我遗憾、我的需求等深入人心的问题细致地体察每一位教职工的心声。而园长则用另一种呼应的形式:告诉您、感谢您、建议您等温馨的语言来一一回应。通过与领导面对面地交谈,使教职工感受领导关注自己的欣慰,使幼儿园更加和谐、民主。

(2)换位思考的民主理解方式。

幼儿园向教职工下发调查问卷,其内容往往会让每一位教职工站在园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给予教职工换位思考的空间,让教职工真实地感受园长的体会,在换位思考中,建立一种理解的关系,为民主管理创设理解的桥梁,更有助于幼儿园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3)共进午餐的民主生活方式。

通过与园长共进午餐,增加彼此的了解,园长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到每位教职工的困难和需求,感受到民主的生活氛围。这是民主管理深入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家都喜欢的体察民情的方式。“有困难找园长”更体现出幼儿园民主意识的深入,使幼儿园的民主管理不断升级。

(4)“在我心中你最美”的民主特色活动。

改革评价的方式,将每学期末的个人总结变为赞美会,彼此之间寻找每个人的优点。真诚的赞美就像一股暖流,使每个人的内心都涌动着幸福的感觉,也使每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温情,进而更加完善自我。如开展《在我心中你最美》活动,通过与教职工贴心式的交谈把民主深入基层,同时也增进了教职工之间的距离,使幼儿园民主管理工作更细致、更具体、更有效,形成幼儿园独特的民主管理特色。

六、营造民主管理氛围,提高民主管理和谐度

1.营造幼儿园民主文化氛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幼儿园可以倡导发起一些活动,目的是引导教职工珍爱自己、热爱生活、快乐工作。虽是一件件细致入微的小事,但其中包含了幼儿园对教职工的爱心,也充分体现出了幼儿园良好的民主氛围。如:学习插花、茶艺,一起旅行、一起喝下午茶,同唱一支歌,分享行走的美好等活动,让教职工走向大自然和社会,领略不同的生活,使教职工精神得到极大地放松,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工作。

2.寻求合作提高,变整改为指导

在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幼儿园要不断寻求能体现教工主体地位的基点,用真正民主的行动去感染教育全体教职工。如在工作中监督部门使用《整改单》,就容易使幼儿园的管理气氛低沉,通过幼儿园民主管理委员会的了解分析,一致认为既然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应变《整改单》为《指导单》。由此《指导单》就成为指导幼儿园工作的一个民主的标志,大家会在民主和谐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民主行动。

民主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不断探索、运用,它让每个人对管理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单向的上对下的管理,而是从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品格入手实现对人的管理。它缓和了幼儿园领导层与教职工群体之间的对立关系,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情感纽带,从而使幼儿园各项工作走向更加理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团队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幼儿园的管理真正走向科学民主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志新. 实施民主管理 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J]. 学前教育研究,1999(02).

[2] 訾绍敏. 民主管理的魅力[J]. 幼儿教育,2009(1).

[3] 王丽莉.浅议情感管理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 王春燕,李晓惠. 幼儿园中的情感管理 [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5] 雷丽珍.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校管理工作 [J]. 教育探索,2003(07).

[6] 杨志新. 实施民主管理 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 [J]. 学前教育研究,1999(02).

[7] 訾绍敏. 民主管理的魅力[J]. 幼儿教育,2009(01).

[8] 杨志新. 实施民主管理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J]. 学前教育研究,1999(02).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体育政策之窗多源流理论体教融合

一、研究背景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国有4600万3—6岁的学前儿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作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举措之一。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令人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3—6岁幼儿的体质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及儿童的身体素质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2004—2015年间三次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在我国3—6岁幼儿的立定跳远、网球投掷、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十米折返跑和走平衡木这“国标六项”指标中,除了立定跳远和双脚连续跳的成绩随着年龄自然增长显示略有上升之外,其余四项的测试数据都呈现波动和下降的趋势,尤其是5岁和6岁的幼儿体质指标下降幅度最大。a在近30年里,我国城市男生肥胖率上涨24倍,乡村男生肥胖率上涨44倍;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身体情况相对乐观,但是肥胖率仍然增长近12倍;视力下降等问题也逐渐向低龄儿童发展。b

从人的发展来看,幼儿阶段是身体与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幼儿体育教育是人生的奠基,不仅能够强健人的体魄,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在塑造人的品格和心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幼儿身体能力的开发、早期的动作技能培养和身体素质基础的形成至关重要,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儿童,需要学校和课外相互结合,传统项目和休闲运动取长补短,体育公共事业和产业互相融合,以体育技能指导和健康行为规划相结合的实施路径,持续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2017年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妇儿工委主任刘延东主持召开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谋划儿童发展事业,为儿童办实事,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a国务院于2019年9月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建设,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首次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颁布了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的整体性文件。幼儿体育教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的重点。“恰逢其时,起点补位”是幼儿体育教育政策在新时代学前教育政策改革中的重要定位。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指导方针。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结构性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人口政策的出台,3—6岁学龄前阶段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形成的议程、制定的瓶颈以及执行的效果,都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公共政策研究的热点。学前教育政策是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上位政策,为幼儿体育教育政策提供了范围和方向以及内容上的总体规划。

笔者通过搜集查找中国知网从1984至2018年间的相关期刊和硕博论文信息库,以主题关键词“学前教育政策”和以题名关键词“学前教育政策”为搜索对象,共获取文献859篇,其中期刊类文献389篇,剔除与学前教育政策无直接关联的文献后,共计115篇。自1984至2000年该领域研究几乎为空白,直到2000年至2009年间才有所发展,但此阶段颁布的政策主要是“意见”以及“通知”,如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在2012—2015年间的文献总数在全部文献数目中的占比达到了84.5%。与此同时学界在学前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文献也日渐增长,其中硕博论文的数量也同步增长,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目前已有的学前教育政策主要涵盖了五方面的内容:幼儿园管理与发展;学前教师群体的管理;学前教育课程管理;学前教育收费与财政投入;学前儿童安全与健康。

三、多源流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教育政策分析

多源流理论是美国学者金登在借鉴科恩等人的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用来解释政策议程的制定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模型。金登认为,一个社会问题演化为政策问题并被提上政策议程,不是由某一种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者共同产生影响的结果,三者的连接与交汇,最终导致了政策的制定与变迁。c多源流理论的贡献主要包括说明了公共政策研究中决策前阶段的重要性,揭示了公共政策形成的契机,清晰地指出了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d三条源流的交汇意味着特定的问题、政策方案与政治形势之间的有机结合。e在此基础上,政策之窗就处于开启的状态,促进三条源流实现交汇,从而达成政策变迁。

多源流理论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经典理论,已在学前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有学者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学前教育立法进行了可行性思考。f有学者运用多源流理论对学前教育政策的供给侧改革进行研究,发现政府官员与政策学者等各政策共同体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学前教育政策议程的过程和结果。g有学者以多源流理论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演变的动力变迁及优化路径。h有学者根据学前教育政策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特点,指出新媒体在三条源流上都具有一定影响,从而对政策制定过程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所起到的直接作用较为有限,其影响机制是具有间接性的,更多的是作为政策议程的推动力。i

纵观已有的基于多源流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从立法过程、政策演变和媒体推动等方面对学前教育进行了研究。然而,对在学前教育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研究还很缺乏。鉴于幼儿体育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研究更显紧迫。

(一)幼儿体育教育的缺位:问题源流

在多源流理论中,问题源流的形成与焦点事件、危机、指标、预算、反馈等重要变量有关。当这些问题在多种因素推动下形成合力时,就会形成问题源流,推动政策议题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之中。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问题源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幼儿身体素质下滑问题突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关于提升身体素质的各类政策,然而政策执行情况不太乐观。在此背景下,与幼儿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的学前教育也受到家长的重点关注。其次,体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对于学前教育的方针做了明确的规定,将幼儿体育教育放到首位。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形成了对学前体育教育的上层规划,推动了幼儿体育政策的制定。

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和关系最亲密的人,其对幼儿体育和健康的关注将会影响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发展,是问题流的主要参与者。笔者于2019年9—10月在广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及山东省利津县随机选取幼儿园,利用家长接送幼儿上下学的时间进行纸质问卷发放,由调查人员一对一跟随家长填写问卷,对不方便阅读纸质问卷的家长采取阅读提问的方式填写,每份问卷填写时间约为10分钟,共收集问卷1307份,问卷回收后删除无效问卷和不完整问卷,最终获得1256份问卷。其中,821份问卷来自公办幼儿园家长,占比65.4%,435份问卷来自民办幼儿园家长,占比34.6%;916份问卷来自城市幼儿园,占比72.9%,340份问卷来自县镇幼儿园,占比27.1%;参与调查的家长中,23.5%为幼儿父亲,75.2%为幼儿母亲,另有1.4%为幼儿的其他家属。被调查者对幼儿体育课程概念明确表示了解的人只占16%,明确表示不了解的人占比达23%,可见家长对幼儿体育课程的了解程度较低,也体现出当前家长对幼儿体育缺乏重视。同时,当被问及“是否对幼儿体育活动感兴趣”时,96.6%的家长表示对幼儿体育活动感兴趣,也即家长虽然对体育课程安排和客观情况缺乏了解,但是出于常识,其对幼儿体育活动还是表现出一定兴趣的。

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体育教育的一线参与者,其对幼儿体育教育的现状和政策特点感触最深。根据笔者对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开展的访谈发现,首先,有的教师认为我国幼儿的肥胖率、超重率、近视率近几年变化不大,有的教师则认为在逐年增长,或者略有下降。然而,根据前文分析的实际情况却是逐年增长,并且我国3—6岁幼儿的肥胖和超重率已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可见我国的幼儿园教师虽然会关注国家的相关幼儿教育政策,却对宏观现状缺少基本的认知。其次,被采访老师均意识到幼儿园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的黄金阶段,有的教师或园长认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践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老师表示“体育课程是无法用学习课程来取代的”。幼儿阶段是身体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有良好的体质,才能够保证幼儿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体育课程和良好体质的重要性正逐渐成为共识。

我国在近十年颁布了相关的幼儿体育教育法规,可见该领域的政策议程在贯彻和执行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推动力来引起政府内部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这些推动力可能是由一次问题引发的危机。例如长期积累的幼儿身体素质下降焦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身体素质教育管理的整体性缺失,这种缺失有着深远的系统性影响。目前,对于幼儿体育教育课程的需求旺盛,但学前体育教育政策供给不足,缺乏对幼儿体质健康这一指标的合理提升手段,一旦幼儿身体素质下降这一事实继续扩大,演变成焦点事件,就将成为推动幼儿体育教育政策议程的问题源流,打开政策之窗。

(二)幼儿体育教育的缺失:政治源流

人口政策对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的“单独二孩”政策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开放,2014年试行,同时2015年之后“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政策进入了议程,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社会问题在涉及重大民生或者是国家战略议题时,最容易形成有组织的推动力量,从而成为政治源流,更为有效地推动政策的议程决定和实施。a在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性政策,涉及了学前教育政策方面。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师资队伍、资源扶持、保教质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划。该文件提出了学前教育两步走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这一政策文件的颁布直接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进程。在2018年9月7日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学前教育法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一类立法项目,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可见,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形成了政治源流,从而使得学前教育的立法与实施进入了政策议程。2019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第一次将学前体育教育政策规划作为重大项目推出,该纲要对学前体育教育的师资、课程、器材都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规划。总的来看,民众对于学前体育教育还未形成高度一致的诉求,政府的关注点在更为聚焦的问题上,例如体质健康问题、普惠性政策问题等。

(三)幼儿体育教育的无力:政策源流

我国在上世纪末颁布了两部有关幼儿教育的专项法规,包括国家教委在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1996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有关体育的条文涉及了幼儿园体育与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保障和经费筹措以及学前体育权益的维护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促进了学前体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在幼儿体育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体育运动还没有真正得到重视,虽然开设了体育课程并且有学分要求和考试,但考试过程中却是充满了“水分”,与文化课的考核方式和严格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目前一些幼儿园将体育活动课程当作幼儿园特色,忽略了体育教学本质上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本末倒置的理念凸显出对幼儿体育的不重视,依然没有在观念上发生根本改变。教育部在2016年修订实施了《幼儿园工作规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把1996年提出的幼儿园的任务由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改为“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规程在细则目标的描述中第一条“(一)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中就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提出“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在历次的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选取体操、跳绳、球类、武术等多种运动项目,培养幼儿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协调能力、平衡性、柔软性、敏捷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a在国家层面的政策陆续出台的基础上,各地幼儿教育的政策也相继推出。幼儿园对政策学习日趋重视,但是具体在幼儿园中的实施结果很难衡量,不同专家和资深教师对实施结果也看法不一。

总体来说,现有的学前体育教育政策的相关法规和条例虽然在持续完善,并已成为国家及部委立法的重要内容,但是幼儿体育教育在已有政策中还未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在学前体育教育的政策设计与执行中,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处于两个不同的体系,让一方配合另外一方开展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双方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教育部门发挥教育职能,体育部门发挥专业体育的职能,二者共同合作才能出台更合理的、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专业的学前体育教育政策。从现状来看,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依然是分隔的状态。幼儿体育教育的政策源流亟需畅通。

四、幼儿体育教育政策之窗的开启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ontheRightsoftheChild)提出,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愿、自由地参加文化、生活、艺术活动。在我国,一方面,儿童承载了家庭的太多期望,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真实意愿和真正兴趣重视不足,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班,对幼儿的体育发展权有所忽略。另一方面,在长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利相对缺乏,导致幼儿所享有的体育权利局限于道德层面,缺乏相关法律层面的保护,从而出现了下位政策设计不足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资源受限、配置不足”的情况。因此,幼儿体育教育“政策之窗”的开启,需要具备多源流同时作用的条件。

首先,幼儿体育教育政策的问题源流是始终存在并在发挥作用的。但是,在形成幼儿体育教育的问题源流中,还缺乏关键性的变量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形成焦点事件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政策外溢性的条件下,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关注度处于进一步上升的趋势,问题源流在持续升温中,需要社会各界抓住我国对幼儿身体素质和体育教育日益重视的时机,开拓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渠道,形成问题源流对政治和政策源流的推动。

其次,幼儿体育教育还未形成足够强大的政治源流。近年来虽然有大量的民众越来越关注幼儿体育,但是对于幼儿体育教育还未形成高度一致的统一诉求,政府的关注点集中于更为聚焦的问题之上,例如体质健康问题、普惠性政策问题等,内部尚未形成政治力量对幼儿体育教育政策进行推动。因此,需要更多、更高级别的“行政首脑政策企业家”与“政治型政策企业家”,将幼儿体育教育摆上议事日程,推动政治源流的形成。

再次,在推进学前体育教育政策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由于其具有稀缺的教育资源以及传统的行政资源,显得更有优势,能在更大的权力范围内发挥作用。体育相关部门在幼儿体育教育这一议题上的权力优势和影响力则相对比较弱。我国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20年9月21日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并组建了部际协调机制,逐步开启了幼儿体育教育由多部门合作的政策源流。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6

【关键词】幼儿园 晨间活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7-02

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大多数幼儿园能积极落实《纲要》精神,把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与增强幼儿体质有机结合,在晨间活动的开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对如何有效开展晨间活动谈几点个人的思考,仅供商榷。

一、对幼儿园管理者方面的建议

1.提高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晨间活动的重视程度

幼儿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的过程,而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晨间活动能够提高幼儿体能,促进幼儿自主性以及健全人格的多方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开展要体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探索精神,要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发展的需要进行,充分体现晨间活动的阳光性、开放性和愉悦性。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晨间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会对全园的晨间活动的开展产生引领作用。

2.幼儿园管理者要对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地考核和管理

幼儿园的量化考核会督促教师对晨间活动的重视,考核是对教师开展晨间活动成绩的评定,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考核方式不得当,不但起不到激励教师的作用,还容易让教师有情绪。首先,考核要注重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其次,考核的方式要可行,要注重幼儿在晨间活动中的发展以及自主性的发挥。再次,考核的结果要公布,考核的结果要真实可靠,有说服性,并及时和教师反馈,征求意见后,向全园公布。最后,考核结果要和奖惩挂钩,对认真开展晨间活动,并取得很好反响的教师要进行奖励,同时对开展不认真的教师给予激励和帮助。

二、对幼儿园教师方面的建议

1.提高幼儿教师对晨间活动教育价值的认识

《纲要》中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开放性地、自主性的晨间活动,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更好地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晨间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权威角色,站在幼儿的立场,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敏锐地观察到幼儿随时可能出现的探索兴趣,尊重他们的创造意识,同时,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参加晨间活动的主动性、坚持性也得到了发展。

2.提高幼儿教师主动参与到幼儿晨间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活动质量的好坏关键是老师的引导,教师应该像《纲要》中所说的那样,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晨间活动中以一个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游戏,这样既不用像“警察”一样时刻警惕幼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危险状况,又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得晨间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晨间活动中应倡导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关注并参与幼儿的运动,对幼儿的运动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多鼓励、多表扬,有效组织活动,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孩子在晨间活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发展。

另外,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晨间活动的组织能力,有的老师自己都不懂怎么玩,不知道幼儿应该在玩的过程中应发展哪些动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甚至做出错误的示范动作,这些就要我们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除了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还要经常查阅相关书籍,教师与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学习,学习别人好的教育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晨间活动的组织能力。

三、对家园互动方面的建议

《纲要》总则第三条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在晨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影响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幼儿园开展陈建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和幼儿、教师一起收集制作体育器械。另外,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参与幼儿的晨间活动,使具有各种技能的家长有用武之地,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晨间体育活动,在感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增进亲自情感的同时,使他们的共同体验运动的乐趣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志明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7

关键词:家委会

《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并明确家长委员会的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家长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对家长的宣传,还包括听取家长的建议,家长相互间的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共同承担起教育幼儿的作用。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幼儿园能独立完成的,家长不配合就会变成1+1=0,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教育例子。陈鹤琴先生讲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件,不是家庭单方面可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功效。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关心幼儿教育的家长,他们在家庭教育和家园配合上面有独到的见解,家长通过我园的网站,把教育的过程和感想发表在网上与家长老师探讨共育的策略,寻求同步的教育思想引起家长的共鸣,许多时候家长感受和体验,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发挥好家长的作用也是家长工作的一个策略。

二、家长委员会参与有利于发挥家长的资源

家长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自愿报名,走进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保教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家长的建议和看法不受教师习惯思维的限制,往往有独到之处,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也能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如我园组织的亲子游戏活动,家委会的家长有的是体育老师,为我们的活动出谋划策,并从他的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了体育用品。在我们的活动中“一卡走天下”,开始孩子们对银行卡并不了解,是银行的家长走进课堂,为我们的孩子讲解银行卡的作用,并亲自带孩子们到自动取款机前,为孩子们演示如何使用银行卡,让孩子们真正的了解了,一张小小的银行卡可以走遍天下。

三、家委会为幼儿园的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支持

幼儿园的大型活动开展,我们邀请家长参与,而家长的组织工作自然就落在家委会的身上。由于家委会具有对孩子负责的热情和较强的号召力,活动时几乎都能做到一呼百应。如我园小班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小班亲子游戏”活动。家长从讨论制定方案,准备活动要用的道具,询问意见、安排时间、联系车辆等事务都是由家委会完成的,活动结束后,我对在场的家长进行了谈话,他们均对这次活动表示满意,认为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大班的“参观花博园”,都有家委会成员和家长代表一同前往;经多方考察,家委会多次讨论,终于拟定了此计划。家委会还在每次活动后注意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找出成功与不足,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虽然教育孩子的共同责任把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紧密地联系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如有的家长对幼儿园不教拼音有意见;有的家长觉得老师可能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太严”,这类问题直接向教师提及甚不方便,不说又感到困惑。委员们在了解此类情况后,总是能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及时向当事人做解释、说服工作。由于直接的接触和对话,消除了这些家长的误解,同时也提醒有关教师注意其工作方法,使得她们成为密切合作的伙伴

高质量的的活动能让家长、教师、孩子共同体验到不同寻常的欢乐,有助于增强家园间的联系,使得家园共育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极具感染力,家长们的尽心尽职、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幼儿园的正确组织与引导,极有益于家园共育。我们应牢固树立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观,拓宽共育管道,提高共育品质。

幼儿体育活动建议篇8

关键词 指南;精神要求;幼儿语言

一、学好《指南》精神,正确理解幼儿语言发展目标

《指南》将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分为“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并按年龄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与教育建议。例如,3—4岁的幼儿虽然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但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词汇量的积累非常有限,因此讲述的句子常以简单句为主,且不够连贯;随着5—6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逐渐丰富以及词汇量的增加,他们语言中的语法结构日趋复杂,复合句也变得逐步增多,语言的连贯性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对词义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尚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口语中还会出现不少语病等现象仍较常见。《指南》中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教育建议就是基于该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和普遍规律而提出的。

《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按照不同年龄段将目标作出了具体的划分。例如:小班是“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中班是“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且“讲述比较连贯。”大班则要求“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这样的划分既体现了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让教师能在教育过程中有了具体的抓手。显然,《指南》所确定的目标贴近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实际,教师也容易把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根据《指南》要求,教师在确定语言活动的教育目标时,可能还会觉得《指南》的目标并不完全符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而班上的孩子语言水平发展并不整齐划一,是高是低都有。这不又是一个难题吗?其实,《指南》在“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实施《指南》时必须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原则。《指南》强调:“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可见,教师应该从自己班级的整体水平着眼,正确认识大多数幼儿的已有水平和能够达到的水平(也即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去实现《指南》所规定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目标要求大班幼儿“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即使个别或少数幼儿达不到这样的目标,也是正常的,教育过程中既要认同这种差异,又要兼顾好个别化的指导,尽量缩小这些幼儿与整体发展的距离。

二、领会《指南》要求,合理确定幼儿语言教育内容

幼儿语言学习的过程具有生活化的、互动式的、情境性的特点。《指南》在语言领域着重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然而,当前一些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还是存在着背诵故事、早期识字、书写训练等小学化倾向,这些拔苗助长的做法是极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违背教育规律的,也是很不可取的。《指南》语言领域的导言部分强调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可以说《指南》再一次帮助教师去认识和反思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做法,提醒那些还陷入误区的教师尽早走出观念上的误区,尽快步入正确的教育轨道。

早期阅读是当今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教育活动。《指南》语言领域的导言中叙述得更为详尽,即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并在“(二)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确定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三项目标,且分年龄段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我们在确定语言教育的具体内容时就做到心中有数。

即使是同一本读物,我们也应该按照《指南》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目标要求和教育建议,在内容上进行必要又恰当的处理。

三、用活《指南》建议,切实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水平

《指南》在每一条目标下面都配有相关的教育建议,有的建议下还列举了实例,这些细致、周全的教育建议和实例可给予教师直接和具体的指导,让教师可以在开展活动时有所参考或借鉴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当然,在研读《指南》之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紧密围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在实际运用中苦下功夫,通过集体相互交流体会、分享经验、反思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把《指南》精神学好、领会、用活,开展扎实有效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上一篇:物流管理发展路径范文 下一篇:小区垃圾处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