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2 16:30:38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1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由一系列子机制,包括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组合而成。形成机制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教育经费使用工作流程和制度,在运行机制下得以贯彻至整个培训工作当中,再通过评价机制反馈经费使用情况,从而为监督机制提供依据,继而修正和改进原形成机制下制定的流程和制度。通过这四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互为依托,最终构成一个教育经费管理机制良性循环体系。为此,本文设置以下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理论分析框架。

形成机制是依据,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必须在电网企业特定的管理模式下,由不同的管理机构贯彻执行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机制是基础,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教育经费相关制度将难以实施;评价机制是手段,运用预算管理,同时对培训方和受训方进行评价和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监督机制是保证,通过电网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进行持续监督,确保教育经费管理机制有序运行。随着电网企业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及其四项子机制也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现状分析:以广东电网公司为例

本文先以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为案例,分析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而剖析我国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现状、问题及成因。

(一)广东电网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分析

广东电网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是按广东电网公司分公司模式管理并实行独立核算的二级机构,是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执行机构。目前,广东电网公司按照工资总额的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中1%的额度供教育培训中心使用,另1.5%下拨到其他单位用于非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本文详细分析教育培训中心近三年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

1.广东电网公司对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投入

培训中心教育经费支出2008年为1212.35万元,2009年为1097.78万元,2010年升至1672.65万元,比2009年增加了52.28%。由此可见,广东电网公司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加大,而职工在职培训成本则采取大部分分摊的政策,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

2.各层次的培训有序展开,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趋于合理化

培训中心针对不同层次员工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并不断增设各种基层人员培训项目,生产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一线员工的培训支出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技能鉴定支出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相反,管理人员培训支出比例占培训总支出的比例则逐年递减。

3.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类型呈现多元化

职工教育经费除了支持各种培训项目以外,另外还在教育基地规划方面有所支撑。随着今后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开展,职工教育经费将在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呈现多元化结构。

(二)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问题及成因

1.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问题分析

电网企业教育经费增多,带来了预算、评价、制度规范等方面的难点,也给电网企业管理带来许多的问题,体现在:(1)缺乏“学习型”企业文化氛围。职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职工教育工作前瞻性研宄,政策定位不清晰,培训流于形式,未能营造学习氛围。(2)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构职责不够明晰。目前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管理模式大致采用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培训中心和各二级单位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混合式管理模式,导致各自的管理权限不够明晰,缺乏应有的协调,培训资源利用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强,或者培训内容重复等。(3)职工教育经费在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育方面投入不足。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下,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大部分投入是以满足岗位的要求为目的的培训,培训缺乏系统性,教与学脱节,师资要求不高,培训形式单调。(4)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存在不足。预算目标未能与公司发展战略衔接,预算编制工作粗放,预算反馈监控机制缺失。(5)教育经费使用效果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电网企业忽略了培训后期的跟踪评价环节,评估结果综合性不足。另外,针对授课效果不错的任课教师、积极转化培训成果的员工、周密安排培训工作的培训工作人员,都应当配备激励机制。(6)缺少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项审计。目前很多电网企业定期展开专项资金检查,但针对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项检查和审计工作则较少开展。

2.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可概括为:(1)理念更新——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关注企业整体核心职业竞争力的构建,包括内训师的培养,因此培训规划欠科学。此外,教育培训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力度不足。(2)制度更新一有形制度和无形文化未能结合运用。许多电网企业忽略了有形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从而导致部分与职工教育经费相关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3)缺乏评价——亟待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评价结果主要源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培训考试过关率统计、培训后技术竞赛获奖情况、培训后发表相关成果统计等。然而,实务中收集数据困难,有些指标未纳入考评指标体系当中,缺乏激励。(4)缺乏监督——监控不足,管理流于形式。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应当受到人力资源部、工会、职代会、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等多重监督,但当前各监督部门的职责权限不清晰,监督不足从而导致管理流于形式。

三、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研究

(一)形成机制

电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形成机制是企业给予约束一激励的框架下,将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权限配置于不同的主体,并将管理流程和办法制度化的一种管理机制。这些制度将进一步指导职工教育经费日常管理。

1.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构设置

构建合理的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构,创建培训部门、人事部门及各业务部门“三方”联动协作机制,明确各方责权利是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三方”在责权利的配置上需实现匹配平衡关系。“三方”的责权利最终体现在电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当中。人力资源部根据业务部门的提议和电网企业的公司规划,授权培训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培训部门负责组织培训;业务部门则负责反馈学习需求、积极参与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为了促进“三方”的沟通,电网企业可以建立“三方”之间的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和年度召开培训总结会议,交流、审查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提高培训效果。

2.职工教育经费内部控制制度设置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形成机制的实现依赖于进一步健全电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制度包括:

(1)与教育经费直接相关的制度,如《职工教育经费开支审批办法》、《关于加强资金管理的若干规定》、《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制度》。

(2)其他配套制度,如教育培训岗位职责、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统一员工教育培训政策的规定,持证上岗,建立和统一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健全考核制度,将培训纳入各市局综合考核重要指标,与生产经营一起考核。G)电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长远规划。这些规划是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管理的依据和纲要,也应列入需建设的制度当中。(4)实现内控的智能化。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全程电子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查询和管理。

(二)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电网企业基于约束一激励的框架下设置的职工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有效机制,是引导和制约电网企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决策的基本准则。运行机制可以从企业文化的构建和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两方面得以实现。

1.学习型企业文化构建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非正式制度,是对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应将学习型企业文化渗透到职工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的形成、运行、评价和监督机制当中,促使电网企业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员工积极遵守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评教,甚至参与监督,均有助于电网企业统一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强化职工教育经费管理,使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形成、运行、评价和监督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2.核心职业竞争力的培育

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重点是考察其在核心职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提高电网企业核心职业竞争力的6大要素包括基地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改革、基地建设、软件建设和教学改革。6大要素中,基地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改革形成稳定的金三角,师资培训—素质教育—普考竞赛形成另一个金三角。配置高标准的培训基地,实训场、模拟配电室、仿真实训室等设施,模拟实务场景的现场教学方式成为可能,建设多媒体教室,各种视频、音频教学方法得以开展,有了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E-Learning等新型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因此基地建设—软件建设—教学改革相互促进。另一方面,配备良好的师资,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进而体现在普考和竞赛的优异成绩上,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只有实现6大要素的全面提升才能实现核心职业竞争力,这同时也是职工教育经费的价值体现。

(三)评价机制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评价机制是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价的系统,该系统与绩效评价系统相联系,成为考核员工业绩的标准之一。预算是评价的依据,因此预算—评价—激励形成整个评价机制。

1.预算管理

电网企业应建立战略导向型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了预算的制定和预算实施与控制两方面。

职工教育经费主要根据培训计划展开。而培训计划同时依据公司战略的宣贯,以及人才目标下展开需求调研与分析。培训部门根据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的工作计划,采用零基预算,编制培训活动的年度预算,并提交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委员会审批,最终得以执行。

职工教育经费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的核心是区分计划内和计划外培训项目进行分别管理。计划内培训项目的预算执行时,培训部门应根据培训的对象、目标、内容等情况制定执行方案,其中包括培训场地、培训师等具体的资源配置计划,填制详细的培训项目预算清单并送至财务部,财务部审核上报人事部审核,通过后下拨相关经费执行。而计划外的项目则需要较为严格的审批制度,培训部门应充分说明临时增加培训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财务部门需审核和综合考虑当年度的预算额度,以月度为标准,确保月度实际发生额不超过预算额的10%。一旦超过10%,则需要人事处给予更为严格的审查,并阐释理由。

2.评价激励

电网企业需对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涉及三方进行客观评价。(1)培训方评价。组办培训方将在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两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尤其使用情况方面需要设置多个指标进行测度。(2)培训教师评价。每次培训均通过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受训员工的满意度,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据此作为下次聘用,以及资助课程开发、教改开发和培训的依据。(3)员工评价。针对员工的考核主要是培训积分。培训积分与公司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直接挂钩。

对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涉及三方进行客观评价,采集业绩评价指标后,应运用以下培训激励的三维空间模型组合激励方案,人力资本的激励可分为以下三维空间轴:生理(物质需求)——心理(精神需求)有形收益(货币报酬)一一无形收益(控制权)短期兑现(工资)——长期期望(期权)。三维轴承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人力资本激励的立体空间。不同人力资本的激励就是在这样三维空间的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

一开始电网企业人力资本的激励偏向三维轴承的“生理、有形收益、短期兑现”区域,随着时间的递延,随着学习型人力资本的不断提升,激励制度应该使激励的三维轴心移动,使他们心理的、无形的、长期的收益不断增大,以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激励空间。当三维轴心相交于一点时,激励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为此,电网企业可以更多地采用“情感激励”,构建员工反映心声的渠道;“文化激励”,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而努力进取。

(四)监督机制

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监督机制是电网企业内部或者外部对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的系统,是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约束机制。包括日常职工教育经费的风险管理和专项审计。

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职工教育经费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职工教育经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

2.审计

职工教育经费专项审计是电网企业内审师,或者聘请外审师,对职工教育经费进行的专门检查,是一项有效的监督机制。职工教育经费专项审计是一种基本的监督形式,最终形成专项审计报告,并建立完整的专项审计档案,以备调阅检查。

除了专项审计以外,职工代表大会也可以履行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询问、监督权,电网企业可以建立教育经费的提取、使用和管理向职代会报告的制度,加强管理。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管理工作

近年来教育改革促进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扶植职业教育的政策《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等,大大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根据中等职业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生管理优化工作成为很多中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1]。

1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素质不高。我国中职学校基本都是实行免考试注册入学制度,也就是参加中考的学生,没有被高中录取的学生,基本都可以被中职院校录取。再加上最近几年高中不断的扩招,导致中职学生的录取分数比较低,基本都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出现问题。中职学生叛逆心理强,学习兴趣低下。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岁左右,基本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愿意家长或者老师的管理,但是身心发育不成熟,一些问题自己处理不了,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学习兴趣低下[2]。独生子女偏多。在中职学生中52%的学生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中宝,这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往往缺少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二胎放开后,部分学生有了弟弟或者妹妹,父母对弟弟妹妹的高关注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心理的缺失感无处发泄,厌学成了主要特征。

2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采用班主任说服教育为主,单调的说服教育管理效果不明显,说服教育管理制度在“80后”“90后”的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00后”的学生,传统的管理制度难以教育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教育管理效果不明显。同时中职院校在专业学习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实践管理等方面缺少具体的管理细节。管理教师队伍建设需提高。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教师同时负责一线教学,平时教学工作比较忙,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懈怠,疏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和心理疏导等。中等职业院校管理教师需要不断丰富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这就需要学校定期组织管理教师进行培训,但是考虑到经费问题,管理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直接导致管理教师队伍业务能力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3-4]。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后进生。中职院校学生管理教师很头疼对于差等生的管理,从心理上觉得“后进生”很难教育好,缺少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不注意寻找“后进生”的真正病结。最终导致这类学生产生厌学、对老师有情绪,严重者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优化对策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基础性的相关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学习制度、日常生活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等。学生明确了管理制度后才能更好的约束自我。中职学生管理者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灵活的学生管理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具有强烈的自卑感,管理教师在工作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寻找自身的优点。重视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在招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时多引进一些年轻、懂管理、高学历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同时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和学生进行无障碍沟通。这样的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中职学校制定一系列优秀管理教师选拨制度,及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也可以在晋级中给予优惠政策。中职学校定期召开学生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多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尤其是年轻教师多参加,管理教师之间多加强交流,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相互取经,共同进步。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和个性特征。无论学习成绩好不好,相信每个学生的品质都是好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摘掉“有色眼镜”,努力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一些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成绩较差、性格孤僻的学生,学生管理者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遇到的困难,真正的为学生“出谋划策”。总之,学生管理者要帮助每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总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进一步完善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品德素养、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继华.关于新时期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7.17.

[2]郑丹.新形势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3.

[3]宋青梅,丁伟伟.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6.09.

[4]陈海生.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轻工科技,2014.02.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高卫东(1966-),男,陕西佳县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17-03

近年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达到3600多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轰轰烈烈地成立起来,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就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一是从集团紧密度的程度来看,由于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身份,成员单位加入集团或开展某种合作,都是由成员单位与牵头组建方单位之间签定协议,构成一一对应的契约关系。这类协议的甲乙方关系不是成员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是难以界定的,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的紧密度受到局限。二是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大多是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的,在集团对外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联合招生与企业缔结校企合作协议时,只能以某个成员单位的身份而不是集团的身份来行使权力,导致权利的局限。三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了运作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强化其管理与运行,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2]。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

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集团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的健全。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一些组织机构的建设:

(一)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办事处)

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是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的重要行政机构。集团秘书处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决定着集团工作的好坏与集团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有相当多职业教育集团的秘书处设在集团牵头学校内,与牵头学校的相关机构合署办公,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集团秘书处的工作由牵头学校的相关人员兼职负责。由于牵头学校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集团秘书处的工作,导致集团秘书处形同虚设,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派专人负责集团秘书处的工作,以便使集团秘书处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健全各类专业性委员会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要使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的这些潜在的功能和好处转化为现实的合作行为和效益,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下设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由这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筹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专业性委员会的建立也为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搭建起广阔的组织平台,有利于调动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成员单位领导的事情,而是广大普通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的事情。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内已建立起了若干专业性委员会。例如,河南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成立了两个专业性委员会,一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企业用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3]。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职业教育集团还没有在集团理事会下建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负责承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集团的大量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由集团秘书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保障集团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集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成立若干专业性委员会。这些专业性委员会隶属于集团理事会,主要负责就集团内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向集团理事会提供咨询建议,并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经营性实体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本身还是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组织自身既没有公章,也没有账户,更无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就给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上的这些困难,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个隶属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营性实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些经营业务由这个实体具体承担。以这个经营实体经营利润所得作为职业教育集团日常经费的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隶属于集团管理的经营性实体——北京市酒店旅游管理培训学校,该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这所培训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面向集团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非学历培训,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经营实体,首先使集团成员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上,加入资产联系,这有利于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关系,使职业教育集团由松散的联合体走向紧密的联合体。其次,也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经济往来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实体的有效运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经营性实体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多个法人机构联合建立起来的多法人办学联合体,集团成员在职业教育集团这个组织平台上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办学合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集团章程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制度,相当于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多法人办学联合体的“宪法”。但是,集团章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专门性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都制定了集团章程,但是保障集团章程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还尚未形成以集团章程为基础与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协调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一)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

(三)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四)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吸收捐款和赞助,作为集团运行经费的补充性来源。

五、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与引导

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组建起来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对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政策法规。近些年,我国许多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专门性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性质与职能、组建原则、组建形式、组建程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有效地推进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快速、规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文件主要规范的是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原则、形式和程序,对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后,如何规范地运行管理还缺乏细致、具体的规定。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政府部门有必要出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方面专门性的政策法规,对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的基本规范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职业教育集团的独立法人身份,以使职业教育集团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法律地位,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正规的社会组织。

(三)出台并落实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职业教育集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

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河南省教育厅2004年的《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职教集团发展,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同时扩大职教集团相应的统筹权和管理权。允许职业教育集团自主制定集团内各层次教育的教学质量标准,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制订教学计划,自主选用教材,自主开发课程。对职教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为了保证“3+2”分段制高职培养质量,“3+2”分段制高职招生计划仅限于安排在省教育厅确定的具有“3+2” 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积极鼓励、优先支持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上海市教委2007年的《关于本市推进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对运行良好职业教育集团提出了5条鼓励性政策:1.支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工作经历转换成学分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在安排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时,优先考虑集团内的职业院校;3.对于集团内的成员单位优先给予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4.凡符合有关条件的集团内高等职业院校可被列入高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5.对于在集团建设中成效显著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然而,据我们的调查了解,上述这些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扶持性政策目前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四)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专项评估检查制度。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专项评估检查制度,可以给职业教育集团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促使其不断改进内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发现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胡颖蔓.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08).

[2]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章程[EB/OL].http:///zhangch.asp.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4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大力加强职业院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的讲话。鲁昕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宏观管理法规基本建立,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制度标准建设步伐加快,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德育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内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昕表示,在以类型教育定位职教发展、以体系建设引领职教转型、以纲要观念创新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机制、以集团办学提升服务能力、以继续教育衔接职业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实现转型与创新,承担起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考分类改革、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

针对职业院校管理中遇到的管理理念、运行机制、方法手段等问题,鲁昕强调,职业教育要以科学管理作保障,促进体系建设,促进制度创新,促进质量提升,促进能力增强,要切实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抓理念更新,树立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二是抓机制创新,推进运行机制改革;三是抓宏观协调,强化统筹管理工作;四是抓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制度和办学标准;五是抓学校达标,全面开展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六是抓示范引领,加强示范学校建设管理;七是抓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和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八是抓常规管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吸引力;九是抓方法手段,创新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十是抓质量监控,建立管理工作评价评估制度。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完善 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也开始由规模效益的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什么是高端技能人才,如何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出的高端技能人才能否服务社会”,成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这关键之中的关键在于“人”的培养,而“育人”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制度的支持与保障,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的研究也就被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依据的核心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厘清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2005年教育部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法律法规角度提出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和理念。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在《高职学校:让每一个在学校里待过的人增值》一文中也认为:“高职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更要为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做准备。高职教育就应该帮助我们每一个需要的人为生活做准备。”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家贾馥茗女士在其《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其责任必须以引导学习者成人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为:育人为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只有围绕此核心理念进行建设与完善,这样才能为实现理念和目标服务,使学生教育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才能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

二、高职院校制度服务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的特点

既然高等职业教育的客户是学生,那高职院校的制度,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也应该为高职学生服务,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服务,因此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把握这一群体特有的思想与行为特点,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才能充分发挥公正、高效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低,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中国教育在线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2009年为61.7%,2010年达到了69.5%,2011年已经达到72%。录取比例的快速上升,对高校招生与生源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高职学生除参加全国高考被录取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参加春季高考或者是个别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来自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传统观念中,这些学生被视为“差等生”,学习兴趣消磨殆尽,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上高职纯粹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混一张大学文凭。

(二)高职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低,人生规划意识薄弱

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可度不高,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正确的评价,加上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学生往往怀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普遍地存在一种“自我否认态度”,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主要是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样的学校就读“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在同龄人中抬不起头来,觉得低人一等,因此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导致高职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茫然不知所措,更不要说进行职业生涯或人生规划了。

(三)高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意识淡薄

一些高职学生自我放纵,组织纪律意识淡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中,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把“纪律”二字淡忘。普通高中生升入高职后,原本紧张的学习状态突然放松下来,很多学生开始我行我素,寻求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再加上身边“三校生”的“潇洒”举止,更让他们无法向高中时那样做一个乖乖的学生。他们想今后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想尽快熟悉这个社会,到处去打工,甚至是旷课打工;他们为了表现自己参加各种学生团体,整天奔波于各个活动场所之间,却忘记了作为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

(四)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自立能力严重不足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过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很多人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与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生活在一起,还不习惯为他人考虑,为集体付出,仍然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应该为他们而改变。在他们追求自我、要求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向极端。

(五)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政治观念不成熟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高职学生从一个校门迈进另一个校门,并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他们往往只是听信网络上的片面之词,对事情产生片面的理解,思想政治观念极不成熟。对于未来人生的迷惘心理,对于国家发展的模糊认识,使得高职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够坚定。虽然大多数学生在政治上要求进步,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但是,这种政治理想在一些学生身上不仅不稳定,而且隐藏着“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私心杂念。

三、高职院校制度执行者队伍的现状

制度建设是建立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过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不制定制度,执行就没有依据;没有执行力,制定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也要考虑制度执行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制度执行人的特点,决定制度的讲解、宣传方式以及制度的执行程序。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人员结构复杂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岗位上,虽然也不乏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但绝大多数还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就是无法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有的学校可能由于人员紧张还由部分专职教师兼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之,高职院校制度执行队伍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工作范围广泛

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已经明确提出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又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但是,我们的工作实践表明,学生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院系的辅导员,承担了太多的角色和职责,他们无法把所有的角色和职责都做到位,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缺乏主动性

我们的学生教育工作者经常要按照上级或学院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行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从学生那里收集信息再反馈给管理者。大多数的时间都沉溺于事务性工作之中,因而学生教育工作者没有时间对学生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性的思考。

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的建议

(一)将“育人为本”的理念直接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制度之中

在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尊重、服务、支持、发展、平等、规则、个性、自助、选择”等词汇经常出现在各类制度文本、文献中,而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是“应当、规定、遵守、不得”等。从文字表述上就给学生一种强制、约束的感觉,强行让学生被动接受国家或学校制定的这些规矩、条件。但是,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很强,不喜欢时时、事事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他们有自己的需要,也有自己的选择,因此,他们在被安排、被管理时往往会生出逆反心理,使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无法顺利进行。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服务、学生发展、平等、法治、契约、自治”等理念蕴涵于制度之中,无论是在语言表述上,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让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一种被尊重、被理解、被服务的平等的感觉。

(二)完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虽然我们把学生作为我们最重要的客户,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是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学校对学生的服务也不是对学生需求的完全满足。高职学校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创造知识财富并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管理。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活动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享受充分的自由。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制度所赋予的权利,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要树立良性循环的市场观念

2008年以来,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生源的逐年递减,高职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有足够的生源和较高的新生报到率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前提和基础。毕业生的就业既是关系学生和家长生计的大事情,也是关系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大问题。“只有出口畅了,才能保证进口旺。”所以,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又不能忽视日常教育管理,更不能忽略就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如果能够认可学校,接收毕业生的企业如果觉得学校的学生好、服务好,就会产生口口相传的传播性效果,达到广告的效益。企业可能还会存在一定的私心,不会向自己的竞争对手推荐这所学校,让对方也去选拔学生、进行校企合作。但是学生不同,当他认同、融入学校后,不仅会将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学校相连,还会向周围一切可以接触到的人,展示学校、宣传学校,成为学校的活广告,一传十,十传百,这就具有不可阻挡的传播力,并且作为校友还将带来无穷的资源。人性化的制度,以人为本的管理,比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更会使学生产生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

(四)制度建设和执行的过程中要实现以人为本和遵纪守法的理想结合

在制度的建设和执行过程中,要实现以人为本和遵纪守法的理想结合。首先,制度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其次,制度的建设要以学生发展规律为指导,而不是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或学校管理方便为依据;再次,制度的内容要对学生合理的需要、正当的权益予以满足,能够体现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引导和服务,在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义务;最后,在制度的执行程序、标准方面,要简洁、明确、规范,同时要注意信息的公开。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使学生在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找到相对的平衡。

(五)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要不断完善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管理、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二是针对新生进行的入学教育制度的建设,包括军训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专业教育、健康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与学生组织有关的制度,如社团章程、管理、评比制度,学生干部的选拔、管理、考核制度;四是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制定的关于经济资助获得的相关程序类制度。此外,有的学校还有就业教育、网络管理等制度。各种制度五花八门,有些内容还有重复和冲突,很多还缺少体现大学生个性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自律自教管理方面的制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咨询和帮助的制度等,这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冯刚,赵锋.走进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窦俊洁.当代大学生教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4]刘荣莉.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5]盖晓芬.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6]顾艳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初探[J].科教导刊,2010(11).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6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近年来,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6000多个,成员学校达到2400多所,合作企业达到3600多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然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轰轰烈烈地成立起来,但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职业教育集团“集而不团”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

现就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作文 /zuowen/

目前除个别职业教育集团外,我国建立起来的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均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是一个非法人组织。由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不具有独立法人身份,这就使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本身还不是一个法律上认可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没有公章与帐号,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集团紧密度的程度来看,由于集团本身不具有法人身份,成员单位加入集团或开展某种合作,都是由成员单位与牵头组建方单位之间签定协议,构成一一对应的契约关系。这类协议的甲乙方关系不是成员和集团之间的关系,成员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是难以界定的,导致集团成员之间的紧密度受到局限。二是从行使权利的角度来看,集团的一切操作规范的法律有效性都只能通过某个成员单位(大多是牵头单位)的法人地位来实现的,在集团对外开展各项活动例如联合招生与企业缔结校企合作协议时,只能以某个成员单位的身份而不是集团的身份来行使权力,导致权利的局限。三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导致了运作的随意性。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强化其管理与运行,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确立职业教育集团组织的独立法人身份。/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性质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主要在集团成员之间发挥沟通、协调、中介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民政部门注册,授予职业教育集团社团法人身份,将职业教育集团纳入社团法人的管理框架之中。//sixianghuibao/

也可以将职业教育集团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独立法人单位。例如,河南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民政部门成功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该集团的性质是以河南机电学校为依托,由同类型职业学校(含职业教育中心)和相关企业联合,自筹资金、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教育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该集团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南省教育厅。该集团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该集团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职业教育集团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集团下设的工作机构来具体组织与落实,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依赖于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的健全。目前,应重点加强以下一些组织机构的建设:

(一)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办事处)

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是负责集团日常工作组织与落实的重要行政机构。集团秘书处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决定着集团工作的好坏与集团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有相当多职业教育集团的秘书处设在集团牵头学校内,与牵头学校的相关机构合署办公,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集团秘书处的工作由牵头学校的相关人员兼职负责。由于牵头学校工作人员本身有大量本职工作要做,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集团秘书处的工作,导致集团秘书处形同虚设,从而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相对独立的集团秘书处,派专人负责集团秘书处的工作,以便使集团秘书处能够有效发挥组织、联络、沟通的功能与作用。/

(二)健全各类专业性委员会

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要使职业教育集团所提供的这些潜在的功能和好处转化为现实的合作行为和效益,有必要在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下设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由这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筹划、组织与管理工作。专业性委员会的建立也为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搭建起广阔的组织平台,有利于调动集团成员单位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使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管理不仅仅是成员单位领导的事情,而是广大普通教师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参与的事情。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内已建立起了若干专业性委员会。例如,河南省化工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成立了两个专业性委员会,一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企业用人,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职业教育集团还没有在集团理事会下建立一些专业性委员会组织,负责承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集团的大量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由集团秘书处来承担。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保障集团专业性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集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积极性。//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因此,我们建议,各个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成立若干专业性委员会。这些专业性委员会隶属于集团理事会,主要负责就集团内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向集团理事会提供咨询建议,并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集团内一些专业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三)建立经营性实体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集团本身还是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组织自身既没有公章,也没有账户,更无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就给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与经营上的这些困难,目前我国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一个隶属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营性实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些经营业务由这个实体具体承担。以这个经营实体经营利润所得作为职业教育集团日常经费的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一个隶属于集团管理的经营性实体——北京市酒店旅游管理培训学校,该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人为北京市西城区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董事长。这所培训学校依托集团成员单位,面向集团成员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开展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非学历培训,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职业教育集团日常运行经费。//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经营实体,首先使集团成员在契约联系的基础上,加入资产联系,这有利于密切集团成员单位的关系,使职业教育集团由松散的联合体走向紧密的联合体。其次,也为职业教育集团成员间的经济往来和职业教育集团的对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三,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实体的有效运作,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我们认为,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条件下,建立一个经营性实体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与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制度建设 毕业论文

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由多个法人机构联合建立起来的多法人办学联合体,集团成员在职业教育集团这个组织平台上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办学合作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html/jianli/

集团章程是职业教育集团的根本制度,相当于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多法人办学联合体的“宪法”。但是,集团章程的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系列专门性的具体化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都制定了集团章程,但是保障集团章程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的规章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还尚未形成以集团章程为基础与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协调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制度等等。/

四、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职业教育集团的有效运行需要稳定、充足的经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经费的投入体制。/

(一)建立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一定管理费的制度。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与功能上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实质上是一种以团体会员为主要成员的社团性组织。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及其下设办事机构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集团成员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作为享用这种公共服务的集团成员,理应为集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买单”。因此,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应当成为集团成员应尽的义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按年度缴纳的管理费应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经营实体所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应当成为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经费的重要补充来源。//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三)政府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集团一定的奖励性引导资金,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html/zongjie/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7

要将政府职能转变成服务型政府,使政府管理职能服务于职业教育,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政府在实施管理、制定政策以及提供服务时都要考虑到职业教育单位的利益,要保证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管理方面都要为职业教育服务,政府要放松对职业院校的束缚,使职业教育单位拥有更多的办学自。职业教育的办学自是指职业教育单位拥有制定招生方案、确立办学规模、调节不同专业招生比例、教材选择、制定教学计划等自力,还拥有开展各项技术开发、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自力。政府只负责职业教育单位的规划、结构、法制化建设、布局等宏观方面的管理,还负责职业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监管。

2、改变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首先要改变传统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职业教育是学生最差的选择,但事实上职业教育可以培养专业的技术性人才,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最差的选择,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它是全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为社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以及“三农”问题。所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对职业教育单位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警惕职业教育出现市场化倾向。尤其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职业教育事业,要给予大力的扶持,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开发、师资力量的培训以及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要将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部门工作计划之中的一部分,有效地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内部管理工作,建立董事会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内部管理结构,通过董事会监督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另外还要减少内部管理的中间环节,避免由于管理层过多出现问题,有效地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内部管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如:考核细则、员工职责、奖惩制度等。

3、创新体制推动职业教育协调稳定的发展

3.1要加强政府统筹管理,设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落实和协调各相关部门间的关系,强化各部门间的合作,做好社会参与和行业支持工作。为职业教育提供体质的服务。3.2政府部门要对职业教育单位搭建平台、创设环境、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搞活机制,可以采取市场化、集团化、社会化等运营方式,支持自主办学,正确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还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部门间、职业教育学校与培训机构间、区域间进行优化重组,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规模的效益。3.3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校的实践范围。由于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所以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与行业的支持,但目前来看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处于并不让人满意的局面,所以政府要设法从政策、法律、机制等多方面帮助职业技术学校解决目前的尴尬局面,鼓励企业与行业多参与职业教育,可以利用政策导向驱动企业参与、帮助职业教育单位,建立互利互助完善的机制促使企业主动去帮助职业教育学校。比如企业为教育单位提供实践场所和资金支持,职业教育院校要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性人才以及技术支持。3.4一定要保证职业教育发展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级教育部门针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用于职业教育以及企业职业培训等费用落实到位,还要开拓多条融资渠道,对于民办职业教育单位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力量的投入。

4、促进职业教育单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职业教育单位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度以及教师资格制度,但是对于制度也要做到灵活运用,对于一些高龄但拥有高级技能的人可以适当地降低学历标准,允许其加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之中,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教师素质;其次,还要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制度,拓宽教师的培训渠道,可以建立培训基地或与企业联系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使职业教育单位的教师不仅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提高职业教育单位的竞争力量。还要鼓励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继续接受教育,倡导终身学习;另外为了使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队伍更加稳定,政府及各相关教育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职业教育院校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这样还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院校的就业率。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国家建设提供大量技术性强和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这也需要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从根本上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度,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教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管理 改革与创新

前言:中职教育是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素质、教会人的技能的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瓶颈阶段,急需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同时复杂变幻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保证,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中职教育管理问题一直深度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质量,如何保证中职的又好又快发展,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改革与创新中职教育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

1.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1.1 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非常模糊

部分中职学校对中央制定的职业教育方针学习不够。有些学校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生存,只图经济效益不管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就读的是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但是只在学校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出校了,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参加工作;却为了获得那张毕业证却还要向学校交六个学期的学费。因缺乏对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系统限制,学生于其岗位适应困难,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逐渐恶劣,导致其出现社会信任危机。

1.2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两个大相径庭的教学管理体制。中职教育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干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其根本任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的自主择业人才。在计划经济环境下,教育部门对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计划都进行了统一规范。只要对其严格执行,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直到目前,有很多学校还在那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办学,没有走出来,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缺乏了解,不具备掌控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能力。在教学大纲缺乏统一的条件下,观念落后,创新开拓意识不具备,凭主观意志。在开展教学管理上没有科学、明确目标,致使中职教育的管理与当前现代职业教育相脱节,在目标上达不成一致。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学的内核,教师的作用就是协调、指挥、引导。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对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进行套用,这导致在实施教学改革上无法有新的进展。

2.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的新思路

2.1 对中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认识

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以其教育和训练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教育和训练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较强的应用性为特征和主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积极的构建。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应对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给予极端重视,在思想上加以正确认识,把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看作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点,使之对学校的教育更加充分、有效地体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对中职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培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加切合实际的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实现教学目标,这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积极转变中职教育管理的管理方法方式

由于开展中职教育学校一般是中高职教育并存,学校面对两种层次的教育往

往是顾此失彼,有的甚至造成相互影响,学生也感到很不适应,无所适从,因此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管理的规范。首先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逐步形成教育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发挥学生会的工作优势,深人了解学生中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对一些有碍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行为坚决予以遏制。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2.3 科学制定中职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要使一个理念得以很好的实施,体现成效,机制很重要,没有机制保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因此中职教育管理必须有适合自己环境的运行机制,机制的建立要紧紧以办学理念为准绳,注重提高教育与管理的理论层次,注意反映教育与管理的系统性、一贯性,要科学规划,突出管理特色,围绕目标制定制度,制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体现学校的实际,突出学生的特点,真正体现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要积极考虑新问题给教育管理上带来的难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细化的规章条文,奖罚分明,要善于利用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学生之间以致形成你争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校园优良局面,要明确学校相关机构各自的职能,层层负责,各有重点,全方位的构建成学生从人学到毕业的“教管一条龙,进出一条线,招生、德育与管理、就业指导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促使学生在一个好的运行机制下面学习、成长、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国家对中职院校的期望和要求的增加,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改革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需要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归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去,并且扩大现有的职业教育规模,并且能在专业课程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促进。在中职教育改革方面,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并确立具体的目标。按整体的规划要求,一步步按要求实施,更要完善教育的体制以及教育机制和具体的改革措施,能使中职教育在教育的质量上、规模上以及结构上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需要。

参考文献

[1]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Z].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教师专题培训方案范文 下一篇: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