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科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3-15 16:26:43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1

一、小学科学教材和中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异同

1、两者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都突出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两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让学习在兴趣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并且提出了无视地区差异、无视文化差异、无视天资差异的公平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要求。两个阶段的课程都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和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逐渐养成在科学领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积累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正确的科学思想、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探究的科学精神。并且,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为着力点展开,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的观察和感悟,逐渐深入去了解所涉及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验证,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并且,两门课程都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和对接,比如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通过科学研究的定性到定量、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实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地理和、高中生物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两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和广度存在差别。从同是苏教版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总的方向上是实现了有效衔接体现了教材知识布局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认真研究之后又发现两个阶段的教材虽然就同一科学知识进行了讲解,但其方向和侧重点是存在了明显的区别。老师可能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的和联系,但学生就会以为两本教材出现了了雷同,就如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数学就进行了微积分学习,但进入大学之后又专门开设微积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效果是一样的。

二、如何根据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教学

1、注重学习程度的传承和对接以避免重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相较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了极大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究和了解的深入有了全新变化和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的许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根源探究的思想和许多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仍然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同样也是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进行有效的继承以提高学习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异同和衍生,初中阶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承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继续重复或人为割裂的两种极端感觉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两个阶段授课知识点机械重复而丧失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2、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深化以强化能力。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材和中学阶段科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看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验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3、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提升素养。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还必须注重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打下及时的基础。应该说,不管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是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比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等课程作一个初步的铺垫,许多更深入的知识将在这些专业科目中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为保持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现象的持续探究,实现小学和初中科学课程、知识、方法、技巧的有效衔接,并为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科学老师一定会根据教材的差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顺利实现小学、初中科学学习的有效衔接。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困难;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11-02

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教师只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学生顺利的进行学科学习。历史虽然是很多初中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听讲,努力掌握知识。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进步,本人在此对目前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

1.1 时间记忆存在困难。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困难,就是对时间点的记忆。在课堂上,本人经常会对上次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等知识的掌握较为良好,然而一旦涉及时间,就会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学生对事件的发生时间毫不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会出现时间混淆现象,不能将具体的事件与对应的时间结合起来。对历史时间的记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一个突出而严重的问题。

1.2 对事件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如果让学生掌握与时间相关的具体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记忆力较强,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一旦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含义,学生就会出现困难。例如:学生能够顺利的记忆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但是在理解统一六国的意义时,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的困难。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都明白,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含义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对学生存在的这一困难引起高度重视。

1.3 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方法存在困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必须要能够系统的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困难就是难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通过课堂提问及其他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本人发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呈现块状,对单个知识点掌握的十分扎实,然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却不够密切。在引导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学的比较吃力。

1.4 在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用学习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历史虽然是人类的过往,然而却为人们更好的展开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是指导人们做好事情的向导。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在生活、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能够从学习的历史知识中找到答案,然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困难。

2.帮助初中学生克服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十分有代表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及时发现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而且针对困难,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

2.1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时间记忆。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在时间记忆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历史时间记忆,这里所说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时间记忆,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时间记忆方法。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采用指导学生建立历史时间年代表的形式进行时间点的记忆。通过将时间表格化,学生会发现时间变得更加清晰,时间点也没有学生意识中的那么多,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个人也要下工夫。学生在记忆时间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学生只有不断的加强记忆,才能最终牢固的掌握。

2.2 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事件的意义。针对初中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时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知识点的深度,可能学生在刚刚接受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但是随着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能够逐渐理解每一个历史时间的深刻内涵。

2.3 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点。针对学生在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单个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应该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背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整体上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使知识点系统化。

2.4 将历史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针对初中学生难以有效的运用学习的知识点指导实践活动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很多初中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找到缩影,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发现实际生活中能够与教材上的知识点切合起来的例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意会到历史知识的用处,不仅提升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点指导实践活动的意识,还提升了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9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不管学生在进行哪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学科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十分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成为历史学困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本文就注重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的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分析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这些繁多而零碎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这样学生才可能学好历史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也能够听懂,但是只要合上教材,学生就会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即使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的时间记忆,依然难以清晰的掌握知识点。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给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将希望寄托于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这并不表明,学生只要能够把握好课堂就能过学好一门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听讲,但是在课余时间却不能及时进行复习与思考,结果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尤其教师在针对以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时,学生会变得更加被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虽然是一门社会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出现严重困难。

(四)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历史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方法等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依然不够浓厚,甚至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自然对学生有效M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逐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困难。

二、帮助初中历史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几项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很好的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针对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一)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

针对目前由于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虽然历史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直接记忆,但是很多知识点只有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学困生一旦能够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为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好历史学科学习的各个环节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没学好历史学科于课堂教学,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教学虽然在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牢固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学生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复习巩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点,学生才能逐渐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困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注重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由于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不感兴趣,而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角度着手,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摆脱历史学科学习的困难。历史学科的特点为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大好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4

关键词 生物 衔接 教学

一、充分认识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加以补充。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和高一有两年断层期。进入高二,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经历了两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和图片来体现知识点。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做好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衔接教学的策略

1、深入研究高初中课标及教材,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通过对初高中课标的研究发现,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是按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是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高中生物学是将初中阶段生物学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要学生知道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从中可以看出,初、高中两个学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要互相衔接。因此在教材编写时,有些内容虽在初高中都有,但各有侧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有些内容只在初中教材中出现,如有关生物的分类知识,由此来看有必要明确初高中的衔接点,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

2、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 ,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

3、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中不能够像初中年那样只是上课听听,下课把作业做完就了事,而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自学效果。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并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一定要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

① 养成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

② 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

③ 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

④ 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5

一、加强宣传和指导,提高师生共建学科知识树的热情

构建“学科知识树”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但2008年初市教研部门在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能够在教学和学习中主动、有意识绘制或使用过“学科知识树”的人数不足5%。为了提高师生对构建“学科知识树”重要性的认识,市教学研究部门于2008年3月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学科知识树构建与使用的通知》,对学科知识树构建的意义、学科知识树的类型及绘制技术等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让教师认识到,以“学科知识树”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学方法更为科学;让学生认识到,绘制、使用知识树可以更加系统、条理地掌握知识,达到把书由厚读薄的目的。为了增加师生对“学科知识树”的感性认识,教学研究部门还制作了“学科知识树”范例,下发给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师生共建学科知识树的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了。

二、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师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树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高密市各中小学本着科学、实用和高效的原则,开展了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树活动。教师在“教前”构建知识树,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旨在导学;学生在“学后”构建知识树,重在过程,旨在增效。

1.教师构建知识树

教师构建的知识树主要包括学段知识树、学期知识树和单元知识树三种类型。构建知识树时,按照教师教学的规律,遵循“学段知识树――学期知识树――单元知识树”的顺序,由宏观到微观进行构建。

(1)构建学段知识树。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的集中培训学习期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对整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再学习、再研究,从学段上整体把握教材、疏通教材。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把整个学段的内容分成几个“知识结构段”,然后再根据各个“知识结构段”的内容,分工构建,最后形成的就是学段知识树。

例如,在构建数学《代数式》这一学段知识树时,数学教师们首先对初中《代数式》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初中《代数式》知识体系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初一上半学期的《整式的加减》和下半学期的《整式的乘除》,初二年级的《分式》,初三年级的《二次根式》。接下来,教师们通过集体研讨,建立起了涵盖初中三年学习内容的《代数式》学段知识树(见图1)。通过构建学段知识树,教师们认识到了《代数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构建学科知识树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在初一构建这一学段知识树时,可让学生提前系统了解什么时间学习该学段的什么知识;初二教师构建该学段知识树时,既能让学生及时回顾已在初一学习过的本段知识,又可使其展望初三需要学习的该学段的知识;初三教师构建该学段知识树时,可以使学生全面、清晰、系统地了解本学段的所有知识,又能使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完善该学段的知识,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学习效果。

(2)构建学期知识树。

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在学段知识树构建的基础上,由年级备课组长组织,采取“先集体研讨,后分工合作”的方式构建各学科学期知识树。期末结束时,根据知识树在平日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由备课组长牵头,其他教师参与进行整合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学期知识树。(见图2)

(3)构建单元知识树。

单元知识树需要在单元授课之前进行构建。每学期初,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制订详细的单元知识树构建计划和实施细则,每个单元指定一个教师负责构建。首先由该负责人针对自己通研教材的情况说明建树思路,提供单元知识树模式,对单元知识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树所反映的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之后,备课组成员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补充完善(见图3)。构建单元知识树是落实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构建知识树时,要求全体教师不拘泥于格式,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性地设计,既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要具有实际教学意义。

2.学生构建知识树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根据对所学知识的重温和再现,构建具有个性化的知识树。学生构建知识树有助于其理清知识脉络,主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知识树可分为课时知识树、单元知识树和学期知识树。在构建时,按照学生学的规律,遵循“课时知识树――单元知识树――学期知识树”的顺序,由微观到宏观进行构建。

(1)构建课时知识树。

教师在每堂新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把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知识树的形式整理在课堂笔记本上,课后做为作业继续完善。

(2)构建单元知识树。

每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利用本单元(或章)的最后一节课,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讨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和其内在联系,找出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及典型题例。然后作为一项常规作业让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画出单元知识树,在下个单元上课前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任课教师。

(3)构建学期知识树。

学期末总复习时,在学科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按照知识进行分类,打破章节的限制,在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构建学期知识树,达到促进记忆、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建立学科知识树交流应用机制,提高学科知识树效能

为了进一步发挥知识树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高密市各中小学通过开设知识树专栏区、反馈区、精品区以及网上专栏区等形式,建立起知识树交流应用机制。

1.开辟知识树专栏区

在教室内设有学科知识树专栏区,各学科在上新单元课的前一天,由课代表把教师构建的单元知识树张贴在指定的学科知识树区域。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认知一下本单元知识树的内容和知识框架结构,以及重、难点知识等,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可以提出对单元知识树的修改意见,由课代表汇总上交任课教师。专栏区的单元知识树,根据学习进度,由课代表适时更换。

2.设立知识树反馈区

单元学习结束后,由课代表收齐学生构建的知识树,上交任课老师,教师将其作为学生的常规作业及时批阅。批阅时,教师针对学生构建知识树的框架结构、知识点的联系及典型题例中出现的问题,写出反馈意见和改进措施,然后张贴在反馈区,让学生对照反馈意见和改进措施进行再修改、再完善。学生知识树由学生本人保存,在阶段性复习时进行重温,以提高复习效率。

3.设立知识树精品区

学校组织开展学生优秀知识树评选活动,由教研组长和部分优秀学生组成评委团,对学生构建的知识树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的知识树,张贴在校园知识树精品区。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学习,从中感悟到知识树的益处。同时,学校对获奖学生颁发“优秀知识树构建者”荣誉证书。

4.设立网上知识树专栏区

教师构建的知识树的电子稿及时通过校园网上传到网络中心,由网络中心整合、汇总后再到学校网站上,供师生随时上网查阅使用。

四、学科知识树构建活动,为高密市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效益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学科知识树的构建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构建知识树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和课程标准再学习、再研究,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增强了对教材重点、难点、衔接点的认识,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一位多年任教初一、初二的数学教师曾对学校领导说:“通过对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教材的再学习、再研究和知识树的构建,使我对初三数学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得更加准确了,训练题难易程度的设计更加有信心了。”

2.知识树构建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知识树构建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找到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对单元、学期及全学段学习内容的系统归纳、梳理和掌握,增强了合作构建、协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学生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初三学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中考,需要复量的学习内容,总会感到吃力。而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知识树,我直观地将所有知识统一起来,一目了然,对于掌握不够扎实的内容也可以及时发现,加以补充。可以说,一张概括了重点内容的知识树,减轻了我复习的压力,更为迎接中考奠定了信心。”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6

【关键词】初中政治 初中学生 理论知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96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又要能够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有效展开教学。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开始进行政治学科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紧跟现代教学发展的步伐,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培养学生政治学科应用能力的意识

想要有效提升初中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非一件简单的教学工作,既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也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这样才能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具有较强的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应用能力的意识,无疑是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较之于传统教学,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然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政治知识点的能力提供保障。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应用政治知识点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应用政治知识点的能力,不仅教师要有较强的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应用政治知识点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只有学生在思上引起重视,才能更好地遵循教师的指导,也才能积极的进行自主练习。就目前初中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学生对提升自身的政治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一些学生依然秉承传统的学习理念,认为政治就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记忆理论知识点,结果机械的记忆虽然使学生能够流利的对理论知识点背诵,但是却难以有效应用,面对一些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理论知识点,学生就犯了难。因此,在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升自身对政治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要。

三、配以恰当的案例加以引导

在培养初中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配以恰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点加以应用,学生也有很强的应用知识点的欲望,但是如果教师难以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点的能力,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对政治知识点进行应用,就采用以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方法,在对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一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一边引导学生该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析案例,继而逐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同时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该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点去解析案例,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有效应用政治知识点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还发现,教师在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该在案例选择方面多下工夫。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发现,教师选择不同的案例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如果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就会差强人意。反之,如果教师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培养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阶段对案例的选择引起重视,选择一些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同时学生又十分感兴趣的案例。

四、通过练习题目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之于传统教学,都会通过多种途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政治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不再让学生做政治练习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虽然现代教学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依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练习题目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就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准备几个与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对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本人还会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布置几个题目作为家庭作业,为学生课余时间有效进行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五、鼓励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拘一格的实现途径的多样化。通过政治学科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很多政治理论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有很大帮助。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点的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个人的思考加以分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的观察生活,积极主动的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目的。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7

一、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知识侧重点的比较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伴随着新课标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的改变尤为突出。初中的几何知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初步的立体几何认识两大部分。在老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分片章进行编写,大体分类是根据点、线、面、图形来学习的,其中图形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多变形的初步认识。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几何内容在点、线、面部分的讲解明显减少,而在多边形的认识上略有增加。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对图形的定理以及性质部分的讲解比较多,注重公式和定理的计算和演算过程,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更注重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这个定理有着较为详细的推算过程,但是在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中并没有推算过程,而是直接给出了公式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很注重几何内容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而在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中更注重图形的认识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总而言之,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老的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推演和计算过程,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实践和应用。

二、新旧教材几何内容难度的比较

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几何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知识的侧重点不同,难度也不相同。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对几何知识的内容分解的较为详细,因此对于公式定理运用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低,但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不是特别详细,因此图形和空间的运用难度比较大。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在公式定理的计算上难度较大,而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公式的计算变得较为简单,大部分的公式更注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不是数学上的推演。虽然,新课标下的教科书在原来的教科书基础内容上有所删减,但并没有降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难度,这是由于简略了基本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在图形的认识上比原来更为生动、形象,进而提高了学生把所学到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旧教材几何内容改变的优劣比较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素质教育浪潮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的改变有利也有弊。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课程改变了以往几何课程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把发展学生的时空定理观念和几何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并积累几何基础知识和几何活动经验作为几何课程的核心目标,虽然使得学生在几何知识的计算能力有所减弱但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总的来说:与老的数学教科书相比较,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并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一的科学知识点篇8

关键词: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的分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关于初高中衔接考点这样的题型在近几年的科学中考试卷中不断涌现,而初中教师在这一领域里的应对策略相对比较的缺失,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这些题型比较吃力,失分现象较为严重。关于如何在复习之中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广大九年级科学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面对并且去寻找有效策略的一大难题。

一、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现状分析

其实老师可以翻看一下初高中的课本,他们有很多知识都相互连接的,高中只是在初中为基础的情况下向前延伸,近几年,不论是文理方面的考试都面临着知识点的衔接,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这一现象在很多地区的试卷中不断出现,这类考题的出现为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初中内容为底板,衔接了高中的一些内容,层次的加深使得学生们必须深入地去思考,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答问题,考验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但学生们在这一现象中失分非常严重。

例1,关于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初中物理力学里面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学里面有“简单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及其特点”而高中课本中力学却变成了“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对不同物体的受力分析”电学里又成为“串联、并联、简单的混联电路 ”两相比较,只是在基础知识之上的一个延伸罢了,以及对于这些基础的一个更深的了解,需要的是学生们灵活的思考与理解能力。

例2,下题在科学中考中关于化学考试内容的衔接:

取少量碳酸氢钠粉末(NaHCO3)进行实验,装置如图1,在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的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的固体颗粒残留;而小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待它们完全反应之后,把试管底部的白色颗粒溶于水中,成为溶液并在该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物生成。

问: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加热有CO2 生成。

②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碳酸氢钠性质的有 D 。

A.无法比较NaHCO3与Na2CO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B.NaHCO3 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

C.NaHCO3 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 +CO2+H2O

D.加热时NaHCO3与Na2CO3相比前者易分解

对于这类型的化学题,它通常是利用以初中知识作为基础,而把初高中知识衔接起来作为探究的情景,需要学生们运用题目给出的信息,运用情景和所掌握的知识来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完成探究任务,而这类题通常会出现在考卷中,看似简单,真正选的时候却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这题主要考验的就是纯碱的主要性质,对于碱的了解,初中课本上是只有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而没有介绍它的主要性质的,在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了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其实NaHCO3 与 Na2CO3都是钠的化合物,而此题出现的初高衔接点只是从NaHCO3的性质过渡到 Na2CO3的性质罢了。而这是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们μ饽康娜险婕觳椋不要掉入陷阱以及教会学生关于对高中知识的必要拓展,引导学生加以推理,来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分类与对策

对于初中科学中考衔接考点的分类大多有两种,其一是知识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在初中学习的知识,高中在此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个扩展学习,如上文的例1;其二为能力的衔接,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初中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能力偏低,而高中要求对其理解能力相对较高,如上文中的例2。而对于如何应对初中科学中考的衔接知识,可分为以下两种:

1.自学与迁移能力类

对于这些知识来说,学生可自学来应对之一难题,教师并不能顾全每一位学生,而在中考中,这类衔接知识考点大多分布在最后一大题,有时填空或选择可能会有1或2道,而教师们不可能为了这少量的题型就不顾其他,对于解决这类题可以靠自学与应用迁徙这一能力。

迁徙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徙这一能力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是不可分割。

而如何正确运用迁徙能力可以有以下几点:

(1)对于同一种类型题的反复练习;

(2)可以多参加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老师不提供答案的前提下去解答,哪怕错误都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迁徙能力加强;

(3)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态度、目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2.图表分析能力类

对于图表分析,因为学习内容的相似点而让学生忽视他们的不同,而对于衔接考点来说,要考验的,正是这细微的不同之处,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把握好几个点,如图像的起点、拐点、终点,其一是对于题目的整体性阅读,可能细微之处就是解题关键,对于材料、图表等整体的了解,收集对解题有效地信息。其二是图表数据的变化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变化可能是答题的主要源头。其三是把握考题要求的正确方向有时候考题要求往往蕴含着答题的一定提示性。找准源头,见微知著,把握考题,准确做答。

三、结语

近几年,对于科学的中考衔接的题目,已经广泛应用到各门学科,对于基础知识的深入化考题,在最后答题里面几乎年年蕴含,而大多考生们对于最后答题的不理想也由来已久,如何提高学生们对于考点衔接的答题要领,成为了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对于初高衔接考点,是有利于进入高中后的知识掌握的,许多学生都反应初高中的知识差距太大,其实笔者想说,在初中是我们已经接触了高中的知识,只是没有掌握其要领导致了高中学习的不理想,对于考点衔接学生和教师都应适当重视。

参考文献:

[1]教学指南编写组,初中科学教学指南理[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173.

上一篇:资本主义调控经济的手段范文 下一篇:关于科学的相关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