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4-03-06 11:29:43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1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范围内畜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的设置,畜禽的饲养,畜禽疫病和养殖污染防治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委)和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的划分、畜禽养殖场的布局以及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对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土地、卫生、质量技监、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畜禽养殖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畜禽饲养及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管部门)

市和区(县)兽药饲料监督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畜禽饲养、畜禽疫病防治的日常监督工作。

第五条(畜禽养殖规划)

市农委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本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农委备案。

第六条(分类管理)

本市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实行分类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种源生产,引导其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本市限制和调整小型畜禽养殖场,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的,促使其逐步过渡为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不符合的,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本市对农户的散养畜禽行为予以指导。

第七条(畜禽养殖区域的设置)

本市畜禽养殖分为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

禁止养殖区内不得建立畜禽养殖场,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应当限期关闭;控制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小型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关闭;适度养殖区内可以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但应当逐步减少小型畜禽养殖场。

第八条(畜禽养殖区域设置的程序)

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区域范围的划定和调整,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农委、市环保局等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畜禽养殖业发展需要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养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本辖区内的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或者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的具体区域边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养殖规划编制和区域设置的公众参与)

本市畜禽养殖区域设置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发展规划,应当听取相关行政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和公众的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划定畜禽养殖区域,应当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的设立)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本市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条件,并按照国家规定向环保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领《排污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设置的限制)

控制养殖区内改建和适度养殖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的,应当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

禁止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养鸡场与水禽养殖场应当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具体间隔距离,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市农委制订。

第十二条(种畜禽繁育)

种畜禽繁育,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健康合格标准。

需要引进种畜禽的,应当按照规定实行隔离饲养,对经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的种畜禽,方可并群饲养。

第十三条(饲养要求)

畜禽养殖场应当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会同市农委等部门根据本市情况,制定畜禽养殖相关的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面从事任何水禽放养活动。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要求)

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场的畜禽饲养。

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畜禽养殖场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域应当与畜禽养殖区域分开。

第十五条(用药安全管理)

畜禽养殖场应当在专职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兽药,实行用药安全记录。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停药期实行宰前停药。不得擅自使用兽药或者在饲料中添加兽药、药物饲料添加剂。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第十六条(畜禽免疫规定)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强制免疫的规定,配合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免疫过的畜禽佩带动物免疫标识。

第十七条(传染病控制)

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应当服从卫生部门实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第十八条(严重疫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根据疫病种类及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

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为防止疫病扩散,可以对疫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同种畜禽,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实施暂缓畜禽养殖措施的区域、时限和补救方案,由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九条(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和散养畜禽的农户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一类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本市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站处理。

第二十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本市鼓励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物质。畜禽养殖场按照规范实施畜禽粪便还田的,视作达标排放。畜禽粪便生态还田的具体规范,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农委制订并公布。

畜禽养殖场应当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粪便的堆放场所,实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粪便的散落、溢流。畜禽养殖场不得任意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

第二十一条(污染排放的监督)

本市畜禽养殖场实施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畜禽养殖活动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畜禽销售)

畜禽养殖场出售畜禽,应当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养殖场出售的畜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药物残留标准。禁止出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标准的畜禽。

第二十三条(畜禽屠宰)

本市对出售的畜禽,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畜禽养殖场送交定点屠宰场屠宰畜禽的,应当提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四条(畜禽疫病保险)

支持本市农业保险机构实行动物疫病保险,鼓励畜禽养殖场参与动物疫病投保。

第二十五条(畜禽养殖档案)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畜禽养殖档案包括畜禽繁育、饲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和记录。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第二十六条(擅自设立的法律责任)

擅自在禁止养殖区内新建或者控制养殖区内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关闭或者限期迁移。

未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养殖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的;

(二)擅自使用兽药,或者擅自在饲料中添加兽药或者药物饲料添加剂的。

第二十八条(违反畜禽防疫规定的法律责任)

畜禽养殖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水禽与旱禽、家畜与家禽混养的;

(二)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未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或者强制免疫后未佩带免疫标识的;

(三)对染疫或者病、死畜禽未作无害化处理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畜禽销售规定的法律责任)

擅自销售药物残留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畜禽的,由市和区(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兽药饲料监督部门予以销毁,并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法律责任的适用)

畜禽养殖场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违反环境保护、兽药、饲料和动物防疫管理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有处罚规定的,按照相应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畜禽养殖场或者散养畜禽的农户逃避检疫,引起重大动物疫情,致使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用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100头以上的牛、3万羽以上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小型畜禽养殖场,是指养殖规模在年存栏量500头以下的猪、100头以下的牛、3万羽以下的禽类的养殖场及其他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散养畜禽的农户,是指基本用于自给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饲养畜禽的农民家庭。

本办法所指的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十三条(过渡条款)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在禁止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安排关闭事宜;在控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内的,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限期整治。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养殖场排放的废渣,清洗畜禽体和饲养场地、器具产生的污水及恶臭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

畜禽放养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拟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

第六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第七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四)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本办法颁布前已建成的、地处上述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应限期搬迁或关闭。

第八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营的同时予以落实。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进行竣工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九条畜禽养殖场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第十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依法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必须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第十一条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索取资料,采集样品、监测分析。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

检查机关和人员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畜禽养殖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

第十四条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

第十五条禁止向水体倒畜禽废渣。

第十六条运输畜禽废渣,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及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妥善处置贮运工具清洗废水。

第十七条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指标,排放污染物或造成周围环境严重污染的畜禽养殖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提出限期治理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畜禽养殖场应向做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限期治理计划,并定期报告实施情况。提交的限期治理计划中,应规定畜禽废渣综合利用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项目进行验收时,其验收内容中应包括上述综合利用方案的落实情况。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储存的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散发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

(二)向水体或其他环境倾倒、排放畜禽废渣和污水的。

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本办法中的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参照上述标准作出规定。

地方法规或规章对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规定严于第一款确定的规模标准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本办法中的畜禽废渣,是指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资源化的原则,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控制和削减畜禽养殖排污总量,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确保境内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提高我县现有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指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0羽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0羽以上,特种动物存栏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中小型养殖场(户)(指奶牛存栏10—100头,生猪年出栏30—500头,蛋鸡存栏2000—20000羽,肉鸡年出栏2000—50000羽,特种动物存栏50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一般养殖户(指奶牛存栏10头以下,生猪年出栏30头以下,蛋鸡存栏2000羽以下,肉鸡年出栏2000羽以下,特种动物存栏500以下的养殖户)业主的环保责任意识,按照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突出沿河畜禽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养殖场(户)污染治理水平,从源头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污染。

三、整治要求

(一)划定禁养区、限养区

1、下列区域划定为禁止养殖区: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2、下列区域划定为限制养殖区: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2)高密度饲养区;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限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3)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

(4)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500米以上;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当地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2)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4)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二)搬迁关闭沿河区域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对位于浚河、金线河、银线河、蓝河等河道岸堤500米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凡不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向沿河直排污染物的,限期前必须搬迁或关闭。

(三)专项治理全县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在全县范围内,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或养殖小区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开展专项整治,对未按要求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污水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户),限期完善治理设施,全面实现污染“零排放”,对整治不达标的要在年底前全部予以关闭。

(四)切实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肃查处私搭乱建畜禽养殖棚舍行为,对未经审批违规建设的畜禽养殖场(户)一律予以关闭。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的环境日常监管,严禁畜禽养殖场(户)私自向场外的河流、水体排放污染物,对现有直排口要立即全面予以封堵。对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畜禽废弃物或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向水体超标排放、倾倒畜禽废弃物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查处。

(五)发展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鼓励中小型养殖场(户)及一般养殖户配套建设与规模相符的沼气池,将产生的污水全部导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沉淀等工艺进行预处理,产生的沼气作燃料使用,沼渣、沼液还田利用,努力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六)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场(户)要积极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雨污、粪尿、净污“三分离”技术和工艺,采用干洁清粪工艺,实现粪尿干湿分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厌氧、好氧及生化塘等处理技术,彻底解决畜禽养殖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对全县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各镇要详实填写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情况调查表,报县畜牧、环保部门备案。由县畜牧部门会同环保部门,结合全县实际,制定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案,并做好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由县畜牧、环保部门会同各镇政府对全县沿河区域范围内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全面清理取缔,对向沿河直排污染物的,必须完成搬迁或关闭;严肃查处畜禽养殖场(户)私自向场外河流、水体排放污染物,全面封堵现有直排口。

第三阶段:治理提高阶段。严格督促全县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制定整改方案,建设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落实各项污染治理措施,推广集中饲养、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方式,全部建成环保养殖场(厂)。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由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整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通报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污染减排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县大局出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整治工作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对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要按照“关、堵、治”分类整治的原则,突出沿河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的重点,明确任务进度,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各镇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是整治的责任主体;以创建生态乡镇为契机,合理规划养殖区域。要求新建养殖场必须远离饮水水源地、居民区、旅游风景区,逐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治污。县畜牧、环保部门共同做好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整治综合协调和日常监管工作,畜牧部门要指导养殖场(户)建立标准化、环保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环保部门要严格畜禽养殖场(户)的环保审批。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对严重污染环境、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依法实行限期治理;严查向水体倾倒畜禽废渣和不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畜禽废渣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行为。加强对畜禽污染的环境监测工作,严格控制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其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指导,做好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类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建设。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宣传国家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并适时曝光一批反面典型,为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4

第二条双城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渣、污水、恶臭以及丢弃的畜禽尸体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第四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当年将畜禽养殖业发展及污染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政策及工作方案,鼓励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进行污染治理,促进畜禽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污染综合整治。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区,引导畜禽养殖户向集约化畜禽养殖区集中,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相关分工,做好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局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农业局负责合理规划本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布局,并会同市环境保护局控制本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市发改局、规划局、财政局、卫生局、林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第八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区域环境容量及合理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布局和规模的需要,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市区范围内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和调整,由市环保部门会同市农业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务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市辖区内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定和调整,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规划、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九条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四十条规定,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禁养区:

(一)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二)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科研区、医疗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三)市区范围内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第十条下列区域应当划定为限养区:

(一)市区绕城公路外沿500米以内的区域;

(二)国道、省道两侧各500米以内的区域;

(三)集镇规划区;

(四)禁养区以外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需要,应当限制畜禽养殖的其他区域。

第十一条禁养区内禁止一切畜禽养殖。限养区内禁止新建、扩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本办法实施前限养区内已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第十二条在禁养区、限养区外新建、改建、迁建和扩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或者在限养区内改建、迁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复意见,应当规定畜禽废渣和污水的综合利用措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十三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畜禽废渣和污水的综合利用措施应当在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投产的同时予以落实。

第十四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应当依法取得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按照污染物排放许可的管理要求排放各类污染物。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向环境中排放经污染治理后的污水的,只能设置一个污水排污口,污水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规范。

第十五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应当保持环境整洁,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硬化储存场所地面等措施,防止恶臭和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施清洁养殖。

第十六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畜禽尸体应当按有关规定作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对随意丢弃畜禽尸体的,农业、城管执法、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废渣应当采取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用于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粪便,应当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

第十八条单位和个人运输畜禽废渣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清洗畜禽废渣运输工具产生的废水应当妥善处置,不得污染环境。

第十九条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本辖区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挠或隐瞒。

第二十条对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治理。被责令限期治理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应当向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提交限期治理计划,并定期报告实施情况。限期治理期限届满后,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项目进行验收。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禁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属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二)属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内的畜禽养殖户的,由市城管执法局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没收。

(三)属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外的畜禽养殖户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予以没收。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限养区内新建、扩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或已有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未按照有关规定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未设置畜禽废渣储存场所、设施或未采取硬化储存场所地面措施的,由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超过规定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由市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二十五条市环境保护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畜禽养殖是指从事猪、牛、羊、兔、鸡、鸭、鹅、肉鸽等家畜、家禽人工饲养的活动,不包括经批准登记的信鸽养殖及犬类等家庭宠物养殖。

(二)畜禽废渣指畜禽养殖活动中产生的粪便、畜禽舍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体废物。

(三)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存栏量I级在3000头以上的,Ⅱ级500头至3000头的猪(每头猪在25千克以上);蛋鸡存栏量Ⅰ级在100000只以上的,Ⅱ级是15000只至100000只;肉鸡存栏量I级是在200000只以上的,Ⅱ级是30000至200000只的;存栏量的成年奶牛I级在200头以上的,Ⅱ级是在100头至200头的;存栏量的奶牛I级是在400头以上的,Ⅱ级是200头至400头的;其他种类畜禽的集约化养殖场标准按照国家、本省的有关规定进行换算后确定。

(四)畜禽养殖户,是指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外的其他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

(五)禁养区是指禁止畜禽养殖的区域。

(六)限养区是指实施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5

>>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政府环境责任分析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完善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思考 浅论防治我国农村水污染的对策 小议畜禽养殖污染的几点防治措施 论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及突破 关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农村养殖污水污染存在的问题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完善 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完善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关于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建议 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探究 浅谈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佚名.畜禽污染环境 一猪场负责人被行拘并处罚34952元[N/OL].央广网,2015-12-07[2015-12-18]http://.cn/live/2015-12/07/content_34777484.htm.

[7]佚名.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不给力 环保部约谈资阳市长[N/OL].华西都市报,2015-06-05[2015-12-18].http://.cn/o/2015-06-05/062031915856.shtml.

[8]刘燕,刘珊.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分析[J].时代金融,2013,(02) : 146-147.

[9]刘燕.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知网硕士论文,2015-12-17.

作者简介: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控制规划;浙江瑞安;温瑞塘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277-01

为进一步加强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巩固畜牧业综合整治成果,建立健全畜牧业整治长效管理机制,2010年温州市委、市政府对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下发了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分解落实2010年温瑞塘河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温委办发〔2010〕25号)和2010年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重点项目责任书,要求温州市农业局负责完成温瑞塘河流域畜牧业禁、限养区区划工作。由于温瑞塘河流域畜牧业禁、限养区区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责任大,事关广大温瑞塘河畜禽养殖户的生计问题,涉及农村稳定、事关城市副食品的基本保障和有效供给问题,涉及城乡民生,且瑞安市辖区内的温瑞塘河流域占1/3。为此,瑞安市畜牧兽医局委托瑞安市畜牧兽医学会和温州大学共同编制“瑞安市温瑞塘河流域畜禽养殖控制规划”。

为保证规划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在分析瑞安市畜禽养殖现状的基础上,划定瑞安市家畜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以及家禽禁养区,编制家畜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家禽禁养区专题图,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对策,以进一步控制温瑞塘河流域畜牧养殖业污染排放,改善环境,促进区域家畜家禽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1]。通过试验研究,形成的规划成果可为塘河片乡镇(街道)各级政府实现温瑞塘河流域畜禽养殖管理、污染减排、社会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1规划内容

1.1规划的主要任务

该规划的基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的主要内容:调查和分析瑞安市温瑞塘河流域家畜家禽养殖现状;确定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原则与方法;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对策;流域内主要乡镇、街道禁养区限养区专题图。

1.2规划涉及的家畜家禽对象

该规划涉及的家畜包括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场(户)。瑞安市温瑞塘河流域的家禽主要是鸡和鸭,由于一定规模的养鸡场都是封闭养殖,排泄物及时转运,因而环境影响较小,对河水没有明显影响。该规划涉及的家禽包括肉鸭和蛋鸭,规划对象为500羽以上的养鸭场。

1.3禁养区和限养区的概念

畜禽禁养区是指政府划定的禁止家畜家禽养殖的区域。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禁养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养殖家畜家禽[2-3];禁养区范围内已建成的家畜家禽养殖场,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畜禽限养区是指实施严格控制家畜家禽养殖规模,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限养区内限定家畜家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规模化家畜家禽养殖场;限养区内现有的家畜家禽养殖场应限期治理,污染物处理达到排放要求;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应搬迁或关闭。

2规划依据

该规划制定的依据包括国家和浙江省的法律法规,温州市和瑞安市政策、规划等。其中,主要的法律文件包括《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江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环发〔2010〕26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局第九号令)《温州市实施“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办法》。

3规划原则

3.1家畜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原则

下列区域划定为家畜禁养区:温瑞塘河流域骨干河道和重要河道及其两侧各50 m、一般河道及其两侧各15 m内的范围;交通要道;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2];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区域[3];温州市和瑞安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禁止饲养家畜的区域;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下列区域划定为家畜限养区:规划范围内除禁养区以外的区域为家畜限养区[4]。

3.2家禽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原则

下列区域划定为家禽禁养区:温瑞塘河流域骨干河道和重要河道及其两侧各50 m的范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2-3];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温州市和瑞安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禁止饲养家禽的区域;其他依法需要进行特殊保护的区域。

下列区域划定为家禽限养区:规划范围内除禁养区以外的区域为家畜限养区[5]。

(下转第279页)

(上接第277页)

4规划方法

该规划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地方畜牧专家、乡镇(街道)畜牧员,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文件,咨询专家,开会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完成整体规划。规划运用了遥感和地形图数据,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编辑数据、分析数据,并且制图。

该规划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元统计和制图,便于今后更好地实施。除了全境为禁养区的乡镇(街道)外,对其他乡镇(街道)制作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图,比例尺为1∶10 000。

制图数据来源于遥感影像、数字地形图等;温瑞塘河骨干和重要河道名称来自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禁养区和限养区范围使用ArcGIS软件的叠置和缓冲区分析技术完成。

5参考文献

[1] 龚德林.瑞安市养猪场排泄物治理的对策与经验[J].畜禽业,2008(7):10-11.

[2] 孙平风.宁波市镇海区畜禽养殖污染及其生态防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3] 陈建发,黄慧珍.九龙江北溪干流甲藻爆发的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30-34.

[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7

[关键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05-02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现状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作为地方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如果不经处理就排入环境,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势必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长期生存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畜禽粪便的产生量高达25亿吨,是工业废物的2.7倍,由此可见,对于畜禽养殖业的环境保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针对性的制定出改善措施。然而,目前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现状仍然堪忧。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分析

近年来,随着《家禽排泄物的正确管理及促进利用的相关法律》、《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扼制了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持续污染的趋势。而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的规定,畜禽养殖场需按照规模的不同相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

根据国家关于规模化家禽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我国畜禽养殖场的主要评价因子有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率等)、大气环境(硫化氢、臭气浓度、油烟等)、水环境(粪便大肠杆菌数、BOD5、总磷等)、固废(粪便、垃圾、病死畜禽等)、噪声(等效A声级)几个。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养殖场的恶臭、粉尘、烟尘、油烟等污染气体排放,尤其空气中恶臭物质的含量很难测定,可以采用仪器法和嗅觉法来综合判断,通常以臭气浓度来表征恶臭物质的综合指标。

2、水污染

水污染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以猪为例,采用水冲清粪平均每头猪冲洗水量为20-30 L;清除猪粪的污水污染物浓度CODCr6000-10000 mg・L-1,BOD53000-6000 mg mg・L-1,SS3000-5000 mg・L-1,氨氮500-1200 mg・L-1。

3、固体污染

固体废物来源于畜禽养殖场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病死畜禽等。以病死畜禽为例,通常情况下,鸡场病死鸡需控制在0.1-0.2,猪场病死猪需控制在0.05-0.1。

4、噪声

建设期施工机械噪声源强为85-95dB(A),锅炉风机噪声源强为80-85dB(A),生产期饲料和畜禽粪便加工设备噪声源强80-90 dB(A)。

三、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必须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思想认识、管理手段、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有效保障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一项措施执行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思想上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环保宣传,积极开展工作,通过给农户分发环保小册,或组织农户共同观看环保宣传片等措施的执行,努力提高她们的环保意识。

2、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政府要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努力建设一批规范化、环保好的畜禽养殖场示范点,从而为其他畜禽养殖场的共同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3、科学布局,合理规划

根据当地资源、气候等特点,针对性的进行畜禽养殖场的布局和规划,避免在敏感地区设置养殖场,真正做到农牧结合、良心循环。

4、加强新技术的推广

当前,随着一批批的畜禽养殖场环保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引入和推广IATS(斜流隧道式厌氧污泥滤床)、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提升当地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资源利用和施肥方式等水平。

5、加强法制监督建设

各地政府要不断健全本地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同时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各项环境评价因子不达标的养殖场,要给予警告或停业整治,只有通过检验合格才能重新生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逐渐运用于禽畜养殖业环保工作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配合严格的法制监督体制,才能有效实现畜禽养殖场的规范化、科学化、绿色化运作,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王静,乔宇清.畜禽养殖场消毒剂的选择及使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2,(10):158.

[2] 马英.畜禽养殖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09):9-10.

[3] 伍玉文.浅谈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监管工作的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2,14(11):2-3.

[4] 纪玉琨,王凯军,郑明霞,薛念涛.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技术后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63-6067.

畜禽养殖法律法规篇8

一、畜禽养殖发展重点

根据全区发展布局和资源分布,突出区域优势,发展产业特色,重点构建防疫检疫体系,支持生态养殖和特色养殖,创建都市观光畜牧业,初步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

(一)主要任务

1、品牌创建和特色产业培育。围绕都市农业和中心城区的消费需求,鼓励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加大对畜牧特色产业支持力度,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支持干撒菌自然养猪法养殖、林下养殖模式和都市生态特色养殖。

2、标准化生态饲养。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3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粪便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良种繁育。加强优良种畜禽品种的引进,提高良种选育、推广使用能力。构建猪、牛配套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供种水平。

4、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动物隔离场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评估认证。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5、畜产品质量监测。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现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网络可控化;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提升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报检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支持已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6、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主体,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生物高新技术和新型兽药、饲料等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生态饲养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和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等。

7、畜产品市场信息。支持畜禽合作社建设和畜禽产品配送交易市场建设,推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积极组织产销对接会、产品订货会,逐步增加对北京、上海等地区畜禽及其产品供应量,不断扩大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

(二)四大特色化项目

1、奶业项目。乳业、公司,改扩建存栏3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奶牛饲养场(区)3处。

2、林下养殖产业化项目。全区林下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放养畜禽数量达到10万头(只)。充分依托林坡地、农家乐饭店、荒山承包地、山区景区等大力发展林下放养土杂鸡和特禽,建设存养5000只以上土杂鸡或百头以上生猪规模化林下核心养殖基地3处,进行集中连片林下放养。通过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等方式,实现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创建无公害品牌,使无公害畜禽产品直接进入超市。

3、生态养殖示范工程。以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建设10个自然法生态养猪标准化养殖场,实现年出栏自然法养猪方式的生猪1万头,依托食品加工厂和盛乡源肉类市场,形成无公害生猪饲养、加工、销售联合体。

4、都市观光生态畜牧业。规划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形成环保养殖、无公害种植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特色养殖园区,构建以湖、禽养殖公司为基地的都市畜牧业特色园区,将畜禽产仔、饲养、防疫、屠宰(挤奶)、加工(包括烹饪、腌烤)到制成品等一系列过程展现出来,展示畜牧生产过程,吸引游客观赏休闲体验,丰富发展畜牧文化内涵,形成观光、科普教育、生态养殖为一体都市观光畜牧业。

二、政策扶持措施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重点支持“七大任务”和“四大特色化项目”建设,逐步加大对自然法养殖、良种良法推广、都市生态特色园区和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等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壮大畜产品龙头企业。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畜禽品种的保险制度,增加畜牧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区财政对于技术先进具有带动示范能力,实施自然法生态养殖的企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改扩建项目的给予补贴或奖励。对于发展特色畜牧业为居民提供无公害畜禽产品,并形成规模的园区、畜产品加工企业或合作组织给予奖励;对于获得市级、省级、部级畜产品名优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二)因地制宜设置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

1、禁止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调水工程干线及其设施的保护区域;

(2)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3)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4)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区域;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2、控制养殖区的要求

(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和重要的河流、湖泊周边地区;

(2)高密度饲养区;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

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3、适合养殖区的要求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乡规划,鼓励畜禽养殖者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地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禁止利用基本农田发展畜禽养殖,养殖小区(场)选址时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1000米以上;

(2)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

(3)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

(4)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500米以上;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4、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并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

(2)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防疫条件;

(4)有对废水、异味、畜禽粪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设施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场(区)建设布局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污物处理区明显分开;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区畜禽养殖“三区”的设立范围

1、禁止养殖区:城市近郊和城镇聚集区,滨博高速路以东、济青高速以南、湖南路以西、南田路以北设为禁养区,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对于已经建成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限期关闭或搬迁,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补偿标准按照《省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26号令)第二十条规定;

2、控制养殖区:炒米山水库及引太干渠来水方向1公里范围。在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

3、适合养殖区:中埠黑铁山周边的荒坡和一般农田(范围:郭家、大寨、边辛、小王、大王、孟家等村)适合规模化生态养猪项目、标准化鸡场建设和以黑凤鸡、肉食鸽等品种的特色养殖加工基地;杏园办事处官庄周边的荒山和一般农田,适合规划养殖小区集中附近养殖户,腾出土地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区提供环境保证,需规划500亩养殖小区;沣水镇炒米、东高、大高、高炳、梁鲁、张炳、四角方等的山坡地带和一般农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建立防疫设施齐全的养殖小区,以消化秸秆和生态养殖项目为主,实现种、养循环和林地养殖模式,为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调整土地1000亩。在适合养殖区,要按照《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定建设,科学的规划符合我区产业发展的都市生态特色养殖园区,安排以生态环保的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为主体。坚持种养结合,走农牧循环、动植物互惠的发展路线,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合理规划区域载畜量,对适养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确定区域畜禽养殖数量,政府将优先扶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

养殖区的建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畜禽养殖场(小区)选址要符合城乡规划,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其他畜禽养殖场(小区)1000米以上;建设符合都市农业园区的生态特色养殖,可参照市国土资源局和农业局《关于印发<市都市农业园区设施农用地审核程序(试行)>的通知》号,进行土地手续的审核。

二是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有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设施,并运转正常,同时功能区建设明显分开;

三是同一畜禽养殖场(小区)内不得饲养两种(包括两种)以上的畜禽。

四、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扶持措施

(一)努力实现监管与扶持两兼顾。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好养殖场监管与扶持工作,实行养殖备案制度,对登记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主动搞好监督检查,确保养殖环节操作规范。经过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诚信度高、自律性强的,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的相关扶持;已扶持的规模场,不主动备案和接受监管,实行“黑名单”制,今后将不安排扶持项目,切实落实监管扶持两促进,达到监管有效的目的。

(二)建立畜禽规模养殖监管扶持协调机制。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会同发改、财政、土地、科技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监管、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资金、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对于财政奖励资金建立使用和监管制度,确保奖励政策的合理,资金使用规范,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要根据《规划》有关规定,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研究落实对畜禽养殖及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畜禽良种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以及研发、推广畜禽良种的关键技术、设备等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中,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不断完善监管服务条件。要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监管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争取加强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监管执法服务队伍,设立畜牧执法监管服务机构,配备通讯、交通、办公等设施设备,保障工作经费。

二是完善提高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检测化验的设施设备,保障常规监管服务的开展。

上一篇:第三方化学检验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