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3-05 15:22:43

畜禽养殖新技术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1

(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2.发展清洁养殖,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实现源头减排;提高末端治理效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3.鼓励畜禽养殖规模化和粪污利用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适合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形式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措施应优先考虑资源化综合利用。

4.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田土壤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还田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5.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环保验收、日常执法监督和例行监测等环境管理环节,完善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农田土壤的环境安全,防止以“农田利用”为名变相排放污染物。

二、清洁养殖与废弃物收集

(一)畜禽养殖应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污应实行固液分离,粪便应与废水分开处理和处置;应逐步推行干清粪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废水的污染负荷。

(三)畜禽养殖宜推广可吸附粪污、利于干式清理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如麦壳、稻壳、谷糠、秸秆、锯末、灰土等)作为圈、舍垫料,或采用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的生物发酵床垫料。

(四)不适合敷设垫料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漏缝地板和粪、尿分离排放的圈舍结构,以利于畜禽粪污的固液分离与干式清除。尚无法实现干清粪的畜禽养殖圈、舍,宜采用旋转筛网对粪污进行预处理。

(五)畜禽粪便、垫料等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定期清运,外运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贮存、运输器具应采取可靠的密闭、防泄漏等卫生、环保措施;临时储存畜禽养殖废弃物,应设置专用堆场,周边应设置围挡,具有可靠的防渗、防漏、防冲刷、防流失等功能。

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一)应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粪污收集方式、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废水排放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并择优选用低成本的处理处置技术。

(二)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工厂宜采用“厌氧发酵-(发酵后固体物)好氧堆肥工艺”和“高温好氧堆肥工艺”回收沼气能源或生产高肥效、高附加值复合有机肥。

(四)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应进行收集,并根据利用途径进行脱水、脱硫、脱碳等净化处理。沼气宜作为燃料直接利用,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发展瓶装燃气,有条件的应采取发电方式间接利用,并优先满足养殖场内及场区周边区域的用电需要,沼气产生量达到足够规模的,应优先采取热电联供方式进行沼气发电并并入电网。

(五)厌氧发酵产生的底物宜采取压榨、过滤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沼渣和沼液应进一步加工成复合有机肥进行利用。或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和果园,就地消纳沼液、沼渣。

(六)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宜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工艺”或“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或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并做到产用平衡。

(七)畜禽尸体应按照有关卫生防疫规定单独进行妥善处置。染疫畜禽及其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污染物,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水处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建立完备的排水设施并保持畅通,其废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制。

(二)布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宜采取废水集中处理模式,布局分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单独进行就地处理。鼓励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

(三)应根据畜禽养殖场的清粪方式、废水水质、排放去向、外排水应达到的环境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相应的环境标准,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质应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固液分离预处理,采用脱氮除磷效率高的“厌氧+兼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并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五、畜禽养殖空气污染防治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厂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

(三)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六、畜禽养殖二次污染防治

(一)应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防治,满足当地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通过测试农田土壤肥效,根据农田土壤、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和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还田利用量,有效利用沼液、沼渣和有机肥,合理施肥,预防面源污染。

(三)加强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环境污染物的处理,严格达标排放。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宜采用有效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畜禽养殖废弃物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时,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养殖场垫料应妥善处置。

七、鼓励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一)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1.高品质、高肥效复合有机肥制造技术和成套装备。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预处理新技术。3.快速厌氧发酵工艺和高效生物菌种。4.沼气净化、提纯和压缩等燃料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二)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1.高效、低成本的畜禽养殖废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2.畜禽养殖废水回用处理技术与成套装备。

(三)国家鼓励开发、应用以下清洁养殖技术与装备:1.适合干式清粪操作的废弃物清理机械和新型圈舍。2.符合生物安全的畜禽养殖技术及微生物菌剂。

八、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应设置规范化排污口,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有关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应符合相关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二)国家鼓励实行社会化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化运营服务。畜禽养殖经营者可将畜禽养殖废弃物委托给具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2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养殖;应用

0引言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的、无公害的先进养殖技术,带来的风险低、受益高,有效提高了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在科技的支持之下得以快速发展。笔者对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如何发挥生态养殖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

1合理搭配微生物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所谓的微生物就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宿主微生态环境产生健康作用的有益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指的是结合不同类型生物共生互利的特点,借助微生物技术手段,将动物养殖与植物种植所产生的废弃物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进而实现动植物与微生物平衡和谐共处。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微生物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使用微生物发酵饲料,这样可以建立动物肠道良性微生物菌群,饲料的利用率将大幅度提升,动物得以更加健康的生长,免疫力也将不断的提高,动物发病率将得到有效控制,畜禽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借助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清除和抑制养殖环境中各种有害病菌的滋生,这样能够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同时还可以降低各类疫病发生风险。三是使用微生物发酵动物粪便,降解粪便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各类细菌的滋生,同时这些粪便也可以用作牧草以及植物的养分,有助于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和谐发展。

2科学选择畜禽养殖品种

畜禽养殖过程中,如果所选择的畜禽种类比较劣质,最终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因此,要想做好畜禽养殖工作,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发挥生态养殖的技术作用,首先应当科学选择畜禽养殖品种。在选择畜禽养殖品种时,需充分的分析自然环境、饲料条件、疾病管理等多种因素可能会对养殖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而实现养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生猪养殖为例,在选择生猪品种时,可以结合气候及地方特征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如北方地区的气候相对于南方来说更加的寒冷干燥,因此在选择生猪品种时就可以选择一些耐寒能力强、生长周期短、食物摄入量相对比较少的猪种;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则应当选择一些抗病能力比较强的生猪品种,因为南方气候湿润,雨水比较多,夏季环境湿热,容易滋生多种细菌,这样很容易导致生猪感染,影响产品的质量。

3合理进行畜禽养殖栏舍的布局

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饲养环境对养殖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畜禽养殖环境脏乱差,畜禽养殖品种和数量过多,那么最终的养殖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低下,影响饲料转化率效果,导致疫苗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等。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要发挥生态养殖技术的作用还需合理进行畜禽养殖栏舍的布局,进而有效的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养殖风险。在具体的养殖工作中,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圈舍要尽可能的选择地势相对比较高、水源充足,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同时要保持圈舍干燥、向阳,通风条件理想,做好圈舍温湿度控制工作,在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在地面上洒水,达到降温的目的,而在冬季气温比较低的情况,则需做好圈舍保温工作,避免畜禽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养殖效果。二是养殖场各类功能区的布置应当独立,避免功能区混杂,导致细菌和病毒肆意传播,同时还需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圈舍内畜禽养殖数量不宜过多。

4积极引进发酵床等现代化养殖技术

在生态养殖工作开展期间,畜禽所产生的粪便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否则不仅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将导致各种细菌滋生,对动物及人类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干扰。在畜禽养殖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种养殖污染物,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兴技术,如建设沼气池将粪便等污染物转化成为沼气和沼液等,用于照明、炊事以及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同时养殖场还可以尝试引进发酵床,用于对粪便及其他养殖污染物的处理,降低对各种资源的浪费,提高养殖生产效率。此外,在畜禽养殖工作开展期间,还可以借助地域、养殖规模及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积极引入畜禽疾病防治技术、自然放养和种养相结合技术、做好食物和水源控制工作,实现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我国生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语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3

关键词:畜禽养殖;基层;培训技术;途径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2-0022-02

畜禽养殖技术,直接关系着养殖业的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惠民、惠牧政策力度的同时,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全力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畜禽养殖数量、养殖规模和养殖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禽养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基层少数地方在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区域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培训时间过于教条

从基层了解到,少数地方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没有很好地结合畜禽养殖的特点特色,一般都集中在春季或农事相对闲少的冬季,并时常与“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相结合,“一阵风”、短行为的表现较为突出,致使一些畜禽养殖者怀疑技术培训是在“作秀”或走过场。

2 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少数地方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仍然是全县集中或以乡镇为单位,采取拉横幅、贴标语营造培训氛围,现场发放一些技术资料,然后请专家或者技术人员进行“填鸭式”授课。对于此种“老套”的培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的“80后”“90后”养殖者一般难于接受,甚至比较反感。

3 培训内容依然陈旧

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的培训课上了解到,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授课内容一般是基础概念、基本常识,占据了大量篇幅和大量时间,广大养殖者真正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饲养新理念、管理新模式、防疫新动向等没有时间去讲授。有的专家教授或者技术人员甚至倚老卖老,未准备新的相关知识,拿的讲义是陈年旧稿或者滥竽充数。

4 培训效果有待商榷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养殖者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培训工作中,较短的时间既传授了猪、牛、羊、禽饲养知识,还传授了疫病防治等诸多知识,培训对象往往是不知道培训的重点,越越迷糊,及时消化和运用就更是不可能。如此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培训目标最终难以较好地实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畜禽养殖大场(大户)和广大散养户对养殖技术培训的需求,无论是时间、内容,还是师资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故此,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才能满足广大养殖者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 时间上要力求便民

时间就是金钱。从事畜禽养殖具体工作或者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知晓,畜禽养殖业没有节假日,养殖者365 d必须天天出勤,否则,畜禽就会“断顿”挨饿、不利于生长。故此,对于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时间的选定,要充分考虑养殖业的规律性和具体实际,多听取养殖者的意见建议。笔者建议减少所谓的“淡季”或“春季”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养殖者忙完一天饲养管理后的晚上,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方便广大养殖者参与培训。

6 方式上要力求多样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是要进出互补。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让培训对象参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或大专院校的短期培训班学习。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请专家教授到县、到养殖单位集中统一授课,从而达到“进出互补”学习效果。二是要内外兼顾。可采取组织培训对象参观区域内优秀养殖单位与学习区域外先进养殖单位好做法、好经验的方式,实现取长补短、全面进步。三是要现场培训。把培训地点放到畜禽养殖场,专家教授或技术人员到现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面对面”、“手把手”地传帮带,增强畜禽养殖者的动手能力。

7 内容上要力求精准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一是要重视基础。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培训要突出畜禽养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特别是要强化“新”养殖者的基础知识培训,打牢创业、富业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满足当下。专家或技术人员应接“地气”,务实地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摸清弄明养殖者当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其现实需要解难答疑。三是要拓宽视野。要通过宣讲外地先进经验、典型作法等事迹,积极拓宽养殖者的发展视野,提升其科学养殖素养。

8 结果上要力求质量

养殖技术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一是要强化培训组织领导。各地应结合区域实际,组建培训机构和领导班子,带队伍、强管理、促培训。二是要强化培训师资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培训业绩。师资既要有专业大专院校的“名人”“大家”和优秀的基层技术人员,还应有养殖者极为熟悉的“土专家”“小能人”。三是要强化培训对象管理。应指定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对象的日常管理,确保参训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培训内容能真正深入人之心、践于行。

9 长效上要力求规范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4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1 阿克苏地区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情况

“十一五”期间,地区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托畜牧规模化养殖,建设了一批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如:新农乳业、海川乳业、新和绿旗、库车猪场、拜城凯赛、阿克苏多浪、阿克苏众志生猪养殖合作社,逐步成为拉动农村畜牧养殖的龙头企业,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龙头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雏形。

2 阿克苏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自身建设问题。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小,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低,市场需求低,带动作用不明显;畜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科技投入少,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企业现有资金少,扩大再生产能力低。

(2)企农利益联接机制建设问题。

(3)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4)合作社组织运行不规范,与社员利益联结不紧密。

(5)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3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议与对策

3.1 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业化和订单模式对农牧民增收的推动作用;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推进畜牧业养殖区域化、专业化,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聚集度,用工业化的思想发展畜牧业。奶牛生产重点在城郊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家禽、生猪生产重点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户);肉牛、肉羊生产重点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专业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场。力争到2015年,全地区规模化生产提供的畜产品占到畜产品总量的60%以上。

3.2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

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牛、羊、猪、禽养殖小区(场),促使畜牧业生产经营向养殖大户、专业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恢复规范一批原有的养殖小区,开展养殖小区整顿、规范,对达不到奶牛养殖量20头、肉牛养殖量50头、绵山羊养殖量300只的小区养殖户限期达到养殖规模。制订和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引导生产者按标准组织生产,逐步使畜禽养殖在选址、圈舍建设、畜禽品种、投入品、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粪便处理、畜产品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建设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原则,把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贯穿于基地建设全过程,推动基地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方向发展,加快建设无公害、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提高优势特色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区域聚集度,加快建设具有突出资源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畜牧产业经济区。突出发展肉牛和肉羊两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肉牛、肉羊主产县,加快标准化规模肉牛、肉羊养殖场的建设,打造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加快发展城郊奶牛、家禽、生猪养殖园区,集中力量建设肉牛、肉羊、生猪、家禽及禽蛋五大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

3.4 加快推进健康养殖

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购置环保设施设备,实施沼气开发等项目,开展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3.5 推进畜牧科技进步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5

1发展经验

1.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武胜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技术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牲畜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六化”推进。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投入使用实施有效期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1.3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07年开始,到2011年全县利用中央投资,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共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57个。2010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1年,根据省上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1年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县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组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建成了12个圈舍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后由县政府补助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万元,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成效。

1.4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机制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专合组织+养殖农户(场)”的运作模式,实施“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方式,运用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鼓励引导养殖业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5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1.5.1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

1.5.2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畜-沼-果草”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达到治污成本最低,治污效果最佳的目的。

1.5.3计划在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收集养殖场粪便运送到一个中心,利用生产工艺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1.5.4对广安天兆白坪种猪场等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主要采取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5.5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发电项目等方式集中进行粪污处理,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2主要问题

2.1投入不足,发展受限标准化规模养殖占用资金较大,各级部门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具体,投入较少,没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扶持贷款额度小、周期短且条件严格,养殖户和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引种和购买养殖设施设备资金,从而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

2.2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未聘用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疫病观察员,影响到日常的疫病诊断、服务指导和疫情信息的发现、上报、处置等工作。技术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能力差。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少,工作难度较大,正常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技术人员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服务范围窄“,轻防重治”、无法提供管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个别养殖场不能达到防疫制度化和监管常态化。

2.3养殖用地缺乏近年来,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化、城镇化用地急剧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总耕地面积有限,导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紧缺,一些养殖项目因无法解决用地而不能得以实施,不利于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2.4环保意识薄弱由于养殖场建环保设施投入大,而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业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投入,致使一些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不能达到粪污处理无害化,同时引发社会问题,阻碍了发展。

3思考及建议

3.1强化政策扶持抓住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武胜县已有的基础优势,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在规模养殖场优化品种、专合组织建设、技术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争创品牌、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行畜禽全面政策性保险,拓宽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3.2强化畜产品安全

3.2.1着力动物免疫。认真做好畜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100%,彻底控制和消灭疫病。

3.2.2着力检疫监督。做好产地、屠宰、市场、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引导业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确保畜产品无疫病、无药残、无公害。

3.2.3着力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控制疫源流动,提高预警能力。

3.2.4着力完善应急机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变化特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提高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构筑起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3.2.5着力投入品监管。组织执法人员,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的整顿,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及兽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养殖户利益和畜产品安全。

3.2.6申报无公害基地。积极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业主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努力扩大覆盖面。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6

[摘 要]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68-01

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发展畜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存在问题

1.1 养殖模式滞后。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还是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养殖主体,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个体养殖和较小的养殖场养殖。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养殖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1.2 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技术滞后。养殖品种老化,畜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是有些地方牲畜业发展的又一原因。良种引进不足,种畜禽供种能力不足,大量从境外购买的仔畜仔禽,也给畜牧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养殖技术滞后,重存栏,轻出栏,对畜禽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当,严重影响生产效益;不注重畜禽疾病的防治,对病死的畜禽随意处理,对畜禽的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3 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缺乏政府管理和支持。大部分养殖场规模小,政府不介入审批和管理,由养殖户随意建场饲养,没有合理的场地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等体系。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政府、畜牧业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会直接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4畜牧养殖面临“四低”。1)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对科技知识的接受程度低,他们只关心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大多沿袭传统落后的饲养习惯,严重制约了畜牧科技推广进程。2)乡镇畜牧科技队伍待遇较低,极大地挫伤了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基层畜牧养殖推广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在岗人员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理论功底差,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整个畜牧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4)科技推广费用投入低,科技宣传和普及远远不够,另外,目前动物保护体系和饲养兽药质量监测体系薄弱,尤其是各级动物防检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扑灭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设施简陋等突出问题,导致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十分脆弱。畜牧养殖这“四低”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对策

2.1 转变养殖模式。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应该首先从养殖模式上进行调整,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综合发展”的原则,逐步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养殖方向发展。逐步改变目前收入结构单一,发展潜力不大的生产经营方式,走一条既适合本地实际,又可增产增收的生态型、效益型畜牧业路子,提高畜牧业效益,增加牧民收入。

2.2 建设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养殖技术。改良品种是提高畜禽品质的重要手段。畜牧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原种畜禽场建设,种畜场应积极从省外及国外引进优质原种畜禽,增加原种畜禽场,提高全省种畜禽品质,加强种畜禽扩繁场建设。同时,要加大地方优质品种资源保护,确保地方优质畜禽品种资源安全。对不合格的养殖场进行整改,大力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技术,提高畜禽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效益。

2.3 政府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规模养殖标准 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标准化的养殖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支持。畜牧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畜禽养殖管理力度,对新建养殖场进行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采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防疫的管理形式,从而为畜禽养殖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在种畜禽的引进上,畜牧管理部门要做好检疫、运输、发放等多个环节,要保证养殖项目的实施质量和顺利发展。

2.4 大力推广畜牧养殖科技知识,培养畜牧养殖技术人才。1)由畜牧管理部门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和专家,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知识。2)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和技术带头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3)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使用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4)培育人才市场机制,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使用人单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3 结语

总之,畜牧业必须有效转变养殖模式,抓好种畜禽质量,加强政府管理力度和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畜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畜牧业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沙志娟,常顺强,许忠霞,等. 浅谈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5―6.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7

关键词:畜禽养殖;废弃物;环境影响;治理对策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总量不断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量也逐渐增大,但开发利用工作和养殖废弃物的治理相对滞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加强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类环保事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需求性的生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给任何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在畜禽高度密集的地区,畜禽废弃物已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1.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影响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畜禽养殖生产优势,努力清除环境污染,建设对环境有益的畜禽养殖,成为世界畜牧生产和环保事业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我国畜禽养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禽排泄物、活体加工废弃物成为畜禽养殖所产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加工下脚料、有害成分病原微生物、硫化氢气体等。这些有害成分对人、畜都有直接毒害作用,轻则影响正常的生理过程,造成健康状况恶化,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病原微生物和有机氮对环境危害最大。病原微生物是环境病菌传染源,有机氮会引起环境氮污染。人若长期或大量饮用这种水,水中的氮可在人胃内产生亚硝酸铵,从而诱发癌症,婴儿饮后会发生呼吸困难乃至窒息,地表水中过多的氮会促使杂草和藻类疯长,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夺走作物和鱼类所需的氧气、阳光和空间,使得水体环境恶化。

2.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2.1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8年国家颁布的新宪法中首次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并于1979年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9年修订),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畜禽养殖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防治的技术规范,但是相关法律中缺乏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也缺乏对畜禽养殖污染行为约束的有关条款。无论从国家法律上、地方法规上都需要尽快开展这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纳入法律化管理轨道。

2.2促进畜禽养殖产生粪便和污水的处理

粪便经过无害处理制造有机肥,为农田提供化肥,作为农作物的生长调节剂。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将沼气工程产生的副产品沼渣经过发酵堆沤后,用作肥料和饲料,把沼液、沼渣施入鱼塘,可以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量,使鱼生长较快,肉质提高。

2.3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

2.3.1对养殖专业户实施区域性环境管理

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并养殖场签订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制。通过综合利用能力和土地消纳能力来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并控制养殖数量。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2.3.2加大力度

加大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畜禽养殖产业化过程中去,要使全社会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为实施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技水平,掌握相应的清洁生产技术,真正按照畜禽清洁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

2.3.3加大对畜禽场污染的管理

要加快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实现畜牧清洁生产,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要按照其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防治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实行建场的有关制度,促进环境治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结

当前,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畜禽养殖成为必然的趋势,针对目前国内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只有重新整合现有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发展生态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养殖方式提升健康养殖水平,才是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王凯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9号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

[3]魏天宇,加快推进农村畜禽饲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1):157

畜禽养殖新技术篇8

关键词: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济;经营模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持续改良、经营制度的不断革新,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禽畜养殖业逐步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化。这就使得其发展理念开始显得更为开放、运作模式也更趋多元,并为新型运营的引入与适配创造了积极条件。其中,由于具备投资成本较少、经营难度较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突出价值,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迅速在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之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与规模化应用。[1](P42)而通过对农村禽畜养殖业进行循环经济化改良,则可以有效清除各类禽畜的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加快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的形成,这就提升了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清洁性,降低了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并强化了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就当前农村禽畜养殖业引入并运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现状而言,民众的生产、生活意识还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大多有所不足;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也尚未凸显;同时,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2](P14)此外,激励与扶持机制的跟进也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进程。所以,如何促使民众接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循环环保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并持续进行生产技术升级、经营制度改革,优化禽畜养殖产业的运作结构,也成为实现农村禽畜养殖业低碳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循环经济是农村禽畜养殖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需要

(一)清除禽畜废弃物、降低水土污染,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清洁性

农村草料资源储量丰富,闲置场地较多,又有富余的劳力人口,对于禽畜养殖业这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无疑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由于以鸡、鸭、鹅、猪、羊、兔、狗等各种活动量大、排泄量大的禽畜动物作为饲养与经营对象,所以,如何高效并妥善地处理大量的粪便、边角料、饲料等废弃物,节约时间、财力等加快生产、经营进度与效率,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禽畜养殖业有序运转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农村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9亿吨,其中由于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则达到1.25亿吨,占比为11.4%,较同期增长了1.3%。而当前农村卫生管理意识又比较单薄,在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上,普遍都是采取就地倾倒、掩埋、燃烧等传统方式,对于本地的水源、土地、空气等均产生了明显的污染与破坏。而目前我国被污染的农业用地也超过0.27亿亩。通过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则可以改变原有的较为粗放的废料处理方式,将各类禽畜的废弃物进行生物能源转化,使得粪便、废水、皮毛、残余饲料等废料都能够得到集中利用,借助沼气储存、蒸馏热能转化、光合照明等技术转化途径进行清洁化清除与再利用,而产生的原料废渣又可以直接当做花肥使用。不必将禽畜的各类废弃物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自然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废气、废水、粪便等污染物。[3](P69)这就能够有效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性,使得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生产环境更为整洁,而对应的,也能够促使养殖经营者自发进行周边环境的维护。

(二)促进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的循环利用,降低禽畜养殖的资源消耗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意识比较粗放,对于粪便、剩余饲料、多余的木质与草料等边角料、皮毛等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的认知,也普遍都停留在燃烧成肥、垃圾售卖等初级阶段。尽管近年来,农村也引入了较为先进的废料低污染处理技术、建立了大型的废料处理中心,使得养殖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观念有所改善,对于禽畜废弃物与饲料边角料的处理也更为科学,譬如其会自发采用无烟燃烧、利用封闭发酵池等进行集中处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然而并未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也没能降低能源消耗与成本支出。如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每年被集中进行密闭燃烧的养殖废弃物,如动物粪-78-便、残肢、病体就超过了0.3亿吨。被大规模压缩、填埋的各类生产边角料与剩余饲料则达到0.15亿吨。未被及时处理、搁置空地自行腐化的废料则有0.2亿吨。每年处理以上废弃物的费用也超过了200万元。[4](P89)而借助沼气发电、沼液杀毒、沼渣施肥、光伏照明等循环经济运作方式,则可以将动物粪便、草垫与木质围栏边角料等多种废弃物之中的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提取、输送以及再加工,为禽畜的饲养、宰杀以及初级加工等生产流程提供必要的燃烧、取暖、照明等能源,而剩余的废水则可以被蒸馏、透析为可以直接用于果蔬、谷物灌溉的农业用水。同时,借助除湿、烘干、焙烤、碾碎等机械处理手段,又可以将各类禽畜的粪便、皮毛、残肢等加工成为肥料或饲料,分离、归类边角料与剩余饲料之中的纤维物,制作成为清扫饲养车间的地垫、扫把。这就充分实现了禽畜废弃物、饲料边角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通过供给结构调整,降低了对于煤炭、瓦斯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进一步节省了各项经营支出。[5](P22)

(三)形成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养殖体系,强化禽畜养殖产业的综合运营实力

由于能够较为快速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并可以顺势带动周边地区餐饮农家乐、冷藏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禽畜养殖业一直都在乡村的农业经营体系之中,占据了较为突出的比例。而无论是家庭自给式经营,还是中小型企业化运作,其生产、经营规模都相对较小,且大多采取了燃煤、直接供电等能量供给形式,利用高功率电动机械进行禽畜的宰杀与初级加工,这就消耗了大量的煤、电、天然气等能源。加之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又没有得到统一规范与管控,所以,导致禽畜养殖产业一直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低收益的失调运作阶段。而随着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在农村禽畜养殖产业之中的深入应用,则可以分别从能源供给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流程等多方面,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对鸡、鸭、鹅、猪、牛、羊等各类禽畜的废弃物实现低能耗再开发、可循环再利用以及零排放生态化的立体化运营,依托禽畜排泄物沼气发电替代传统能源、饲料废渣多次转化有机肥料取代化肥、推广高温机械化宰杀与清洁加工,形成更为低碳、高效、再回收、可持续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以此来逐步推动养殖产业朝向集约型、立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转型,从而不断增强农村禽畜养殖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反馈机动性以及产品竞争力。

二、阻碍农村禽畜养殖业实现循环经营的因素

(一)民众生产、生活意识较为粗放,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不足

在当下的广大农村,分散化、自给式的家庭经营占据了禽畜养殖产业的主体地位。而尽管也有一些养殖户扩大了生产厂房、增加了养殖管理员。不过,出于成本投入与经营维护考虑,其并没有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电动机械生产设备,而是普遍采取传统的人力饲养方式进行生产与经营[6](P102),生产车间也多以自家空置场地为主。对于禽畜废弃物的处理,大都是就地倾倒、直接燃烧或掩埋。而为了方便管理,不少养殖户也没有将生产区与日常起居区进行分离,导致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度大大降低。这种规模化不足、规范性缺失的运作模式,就使得其生产、经营显得更为粗放与落后。而由于自身发展观念比较保守,信息获取渠道又比较单一,不少民众也都不愿意主动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即使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与模仿,却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去购置新式生产设备,培养饲养员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而是,这就使得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辅助效用大打折扣。

(二)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有待升级,低价竞争优势尚未凸显

在地方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之下,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农村,率先开始了在禽畜养殖产业之中,引入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不过考虑到新型运作模式的潜在风险性,加之又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少养殖户都仅仅进行了生产设备更新,淘汰了过去较为粗放、效率低下的人力作业。而在沼气、沼液、沼渣的清洁处理与循环利用上,又因为资金限制,也仅仅引入了用于废弃物粉碎、压缩以及烘干的初级技术设备,难以对禽畜废弃物进行更为高级的营养物质分离、提取、成肥以及再加工。而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应用,也逐步降低了经营支出,养殖户也希求通过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农副产品,来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过囿于技术层面的缺陷,其所推出的农副产品又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品质感以及所宣传的生态营养价值,难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所以,实际收效也普遍不如预期。这也抑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热情。

(三)禽畜养殖业的无序化经营较为普遍,缺少规范化的统筹与指导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不少禽畜养殖户都未能合理考量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本地市场发展前景,不加选择地引入了大量所谓的循环经济生产技术、设备以及经营模式,其中不乏一些宣传噱头大于实际效用的伪科学与劣质产品。而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农村禽畜养殖户又普遍采用了快生产、高产出、粗加工、快投放的经营方式,很少严格按照相关执行标准去检测所输出的农副产品的清洁度、品质,并私自进行产品调价,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由于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单一观念没有得到扭转,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并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去专门扶持本地禽畜养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仅仅都只是建立了简单的下乡宣传机制,缺少技术人员驻地指导、反馈等关键流程,这也使得禽畜养殖难以有效借助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去提高自身的综合营收与社会效益。

(四)激励与扶持机制跟进相对滞后,难以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与采矿、冶金、化工等农村传统重工业相比,禽畜养殖产业所产生的营收、税收以及就业拉动效应相对较小。在政绩至上的发展观念的误导之下,自然也很难得到农村地方政府的重视。而随着经济下行对于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迅速显现,加之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推广、发展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任务,不少农村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宣传与推广。然而在中小额专项信贷支持、税收减免、市场管控等具体的优惠与扶持手段的制定与执行上,却又存在明显的脱节,难以让禽畜养殖经营者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增加家庭收入、提升营收效益等的现实益处,当然也无法有效吸引其去了解、应用并投资这一新型经营模式。[7](P18)

三、推动农村禽畜养殖业循环经营的措施

(一)多样宣传循环经济多重价值,引导民众形成科学的生产生活观念与习俗

一方面,需要建立专职化的宣传小组,有步骤、分地区地进行禽畜养殖循环经济的生产、运作理念与模式的简述与普及,阐述科学、健康、清洁、可循环的消费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应当召集相关的养殖经营者,观看各类基于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生活的影视资料片,由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回复、解疑,以此引导养殖户、民众进行环保化、清洁化以及集约化的产业转型,逐步引入更为先进、低耗能的生产经营模式,以此逐步淘汰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8](P185)

(二)加强禽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完善对于民众的指导、培训

要加强对于新式循环经济运作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制度的引入,采取全面推介、独立运作以及循序渐进的操作方式,在保持既有的禽畜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不变的基础之上,单独创建厂房、配备人员进行独立运营,与原有的生产产区形成彼此比照。然后再逐步对原有的生产、营销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技术的分步更新。此外,也应当细化对于养殖经营者学习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规范培训,同步展开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讲授与锻炼,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长期指导、帮扶。[9](P139)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功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健全监督考核与处罚公示

应当由农村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主导,邀请相关专家、投资者以及业界代表,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品鉴会等形式,商讨禽畜养殖循环经济运作模式的开发、统筹以及管理的方针与规则,共同拟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同时,要引入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监督、监测、上报交互结合的方式,集中查处、公示一些典型的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不当行为,并实行末位淘汰、量化考核以及公示通报等制度,规范引导养殖经营者进行正确经营与竞争。

(四)增加专项优惠、扶持手段,鼓励农户、中小企业形成低碳化合作运营产业链

一是需要完善各类优惠、回馈活动的管理机制,采取优先发展激励奖励、中小额无息贷款、租金与税收减免等形式,重点吸引个体养殖户引入循环经济运作模式;二是应当建立政府、养殖户以及企业三方协作机制,启动募集社会闲散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孵化,进行生态养殖技术革新、管理制度优化,并细化养殖户与企业之间自助交流、中小企业市场信息共享等,增强产品创新研发与投放,进一步普及低碳经营理念与手段,推动集约型、高效化运作模式的形成。[10](P64)

参考文献

[1]刘春光.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15(09):42-44.

[2]钟晓青,刘华.从“治”到“化”的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理的循环经济模式[J].再生资源研究,2007(01):14-20.

[3]付红丹.农村林区原生态旅游的污染防治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69-71.

[4]杨英法.构建和谐社会在城乡接合部面临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市场,2008(31):88-91.

[5]董淑阁.关于建立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06):22-24.

[6]李冰冰,肖波,宋灿辉.武汉东西湖区养殖场固废循环经济工程技术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7(05):102-105+109.

[7]王凌.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路径创新需求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9):18-19.

[8]杨英法,戴雅娜,徐运红.生态经济建设中媒体语言的引领策略[J].生态经济,2015(05):183-186.

[9]张素勤.绿色消费理念对农产品经营优化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137-139.

[10]刘建杰.农村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6):61-64.

上一篇:预算审批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