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1:11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1

提起财务报表分析,多数财务人员首先会想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一大堆比率的计算。没错,比率计算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种工具。但是,比率的背后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看起来很高但仍经营正常而有些资产负债率看起来很低的企业反而濒临破产?为什么在不同的会计准则环境下同一企业的报表收益会相距遥远等等。显然,这些问题是比率无法回答的,需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来诊断企业的战略、具体运营活动是否成功,最终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

一、财务报表是什么

财务报表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蕴涵着什么信息?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澄清,以有效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首先来看有关法规对财务报表的定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定义:“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定义也是以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基本准则还对主要财务报表进行了定义,“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从以上有关法规对财务报表(或者更广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来看,财务报表实质上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的格式化反映,它提供的是企业某一特定时点或期间的经营信息。这些定式的信息是依赖于会计准则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产生的,而且主要反映过去。

大家知道,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立足企业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由此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单纯从这些定式的信息本身看,它没有经济意义。或者说,如果脱离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特有经营工作实际,单纯看财务报表信息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必须跳出财务报表本身去看待它所反映的信息。

那么,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该如何看待财务报表呢?笔者认为,财务报表是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在企业既定战略及既定运营模式下的配置成果依据会计准则确认、计量、报告后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影响财务报表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企业战略、会计准则和管理者的动机等。

为什么这样理解财务报表呢?首先来看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企业所拥有或者可以支配的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资源,右边是这些货币化资源的来源。可以理解为这些资源是企业执行总体战略及开展内部运营活动后的结果,这些结果由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后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如,企业的融资方案,最终反映在企业的负债与权益金额上;企业采取的营运资金政策(如应付供应商货款等),最终反映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构成上。同样,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数字,也是企业执行总体战略及开展内部运营活动后的结果。从这一理解出发,就很容易明白,财务报表本身存在很多局限,如无法用货币(数量化)形式反映的资源将不可能体现在财务报表上,虽然这些无法量化的资源同样是企业执行总体战略及开展内部运营活动后的结果。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除了要看表内信息外,还应看表外披露的其他信息。

这样理解财务报表后,可以将企业的战略及实际开展的具体运营活动状况与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找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打开了切入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前面已经讲到,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将财务报表理解为企业内外部资源在企业既定战略及既定运营模式下的配置成果依据会计准则确认、计量、报告后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因此,财务报表是企业总体战略、内部运营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它最终反映了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

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有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债权人(含供应商、借款人等)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评价、判断企业目前以及未来的偿债能力、潜在的信用风险。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合规、是否有违法行为以及企业的社会效用等。

社会公众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情况,为公众个人发生与企业相关的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管理层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评价企业的战略执行情况与运营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改善目前及未来的管理行为。

尽管财务报表不同的使用主体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不一样,但是企业本身可以看成是由利益相关者按照契约构成的主体。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程度构成了企业的价值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价值,那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可以统一为评价企业价值,盈利分析、风险分析等最终评价的是企业价值。这一评价是基于未来的。

为了评价企业价值,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任务就是透过数字,寻找数字背后企业价值的真正驱动因素,分析这些动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判断这些动因未来的发展,最终预测企业未来的价值。

如分析企业的负债水平是高还是低,首先应分析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同时分析企业的总体战略与其运营活动,判断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再去衡量这一负债水平的合理与否。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未来的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的负债水平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同样,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应分析企业所处的特定经济、行业环境,分析企业的总体战略与运营活动,判断逻辑联系,再去预测未来。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为了寻找财务报表数字背后企业价值的真正驱动因素,第一步,必须理清以数字形式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源是如何取得的、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第二步,理解这些数字化资源配置结果的战略动因。第三步,分析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调整重构财务报表。第四步,分析这些数字背后所反映的企业具体经营行为。第五步,通过盈利能力和风险的综合分析评价,预测企业价值。上述过程构成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

(一)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分析:企业资源取得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先取得相应的资源,必要的资源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如何取得资源、能够取得什么样的资源,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这些资源与财务报表的关系是:能够用货币形式计量的资源构成财务报表。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首先必须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社会环境下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市场特征、经济政策和金融资本市场特征等。比如,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股权融资金额,背后所隐藏的往往是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影响。

行业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对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影响尤其重大。比如,若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新兴行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反映出较高的业绩增长水平。

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分析中,一般可以采用竞争五力分析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以及运用经济特征框架分析(从需求、供给、生产、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

通过分析,至少应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特征是什么样的?它为企业提供了什么资源以及它对企业取得资源的限制?行业平均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是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企业的影响如何?企业应对相关环境限制的对策是否可行等等。

(二)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内外部资源配置结果的决定因素

战略是企业实现价值目标的资源配置路径选择,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配置结果。因此,在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分析后,必须重点对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框架为: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即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是采取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还是兼备低成本与差异化的集中战略;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一体化程度,即企业提品或服务的主要价值创造环节全部是由自身完成的还是有部分环节是外包的;地区分散化程度,即企业的业务范围区域,是否走国际化战略等;行业分散化程度,即企业是否实行多元化战略,如果采取多元化战略,是相关多元化还是无关多元化。

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可以理清企业价值的真正来源,将这些来源与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可以基本判断财务报表反映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样,通过分析企业未来可能采取的战略,可以基本预计企业未来的价值。

企业战略分析至少应解答以下问题: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具体到财务战略是什么?战略与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基本吻合?如不吻合其原因是什么?企业未来的战略是什么?它对企业的价值有什么影响等等。

(三)会计准则分析:企业资源及其配置结果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准则依据

企业可以货币化计量的资源及企业资源配置结果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是由会计准则决定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必须分析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并理解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对会计准则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采用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提供相同的比较基础。因此,分析会计准则,可以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即分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确认、计量、报告标准差异并进行调整。

由于会计准则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必须理清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的差异。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对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必要时重新编制财务报表。如为了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进行配称分析,可以将资产负债表组合为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等,将利润表组合为经营性利润等,从而分析不同资产对企业收益产生的贡献。

会计准则分析至少要能够解答以下问题: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时,不同企业、企业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会计准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差异在哪里?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是什么?为了分析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应对财务报表进行哪些调整等等。

在对会计准则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影响。会计准则允许会计人员采取大量的职业判断,如折旧年限、减值准备计提等。因此,分析准则的同时必须分析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合理。

(四)企业具体运营行为:企业既定战略下资源运营成果的决定因素

完成前面阐述的分析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进入了微观的具体运营行为分析阶段。这一分析过程中,必须详细分析企业各类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权益情况、持续经营活动盈利能力情况、非持续盈利能力情况等。

大量的比率计算应当在会计准则影响调整后进行。而计算出来比率后,必须分析其背后的具体运营活动,运营活动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具体来源。

这一分析过程主要应回答以下问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比率、因素是什么?通过行业横向比较、企业历史数据纵向比较,这些比率、因素合理吗?企业具体运营活动对这些比率、因素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具体运营活动可以改善吗?

(五)盈利性和风险的综合分析、预测:评估企业价值

完成前面的分析后,就可以综合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对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企业战略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企业具体运营行为对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评价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判断上述因素的未来趋势,从而预测企业的价值。

这一分析过程是一个综合过程,它至少要回答以下问题: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因素具体有哪些、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如何?在未来,这些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如何?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利润模型等,预测企业的价值是多少?

以上五个阶段的分析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同时,还存在反复的过程。比如,在分析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后,应再次分析企业战略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上述框架的核心是:分析各种内外部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寻找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为改善管理、评估企业价值提供分析基础。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局限性;改革措施

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阶段内的相关经济业务、收入和支出等情况,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可以通过财务报告来掌握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因此财务报告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在运行时往往需要借助会计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而管理会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可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报告的了解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企业的财务报告。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的财务报告中存在着较多问题,限制了财务报告作用的发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对财务报告的重视,加强对财务报告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因此会对当前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并且找出合理的改革措施。

一、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1.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我们在对企业作出分析时,需要借助一定的财务报表,这是因为财务报表中会提供一些较为详细和真实的数据,我们只有借助这些数据才能充分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作出判断。这就要求要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当前的财务报告往往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总结出来,不仅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对当前经营数据的需要,还会导致企业损失良好的发展机会,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统计效率低

财务报表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盈利能力的分析,企业分析盈利能力就是指对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实际的营业额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从而了解到企业的发展动态,这有利于后期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着一个企业的实际营业额的大小,还会从多方面反映出这个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对资本、现金、资源和风险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因此,盈利能力并不是单方面的指企业的赚钱能力,更是意味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现行的财务报告效率较低,会计部门的核算工作较为散乱,因此效率十分低下,不能帮注决策者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3.无法反映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货币信息

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我们需要注意财务状况中各项因素和指标的实际变动情况,应该充分反映出各个指标的动态情况,还要具体指出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各方面因素和实际影响程度,这些都应该反映在因素分析法中,保证分析的全面性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涉及到财务分析中的各方面因素都可以被考虑到,保证财务状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当前的财务报告只能反映出一些货币信息,无法充分发映出其他的非货币信息,这就导致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

4.无法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获得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对财务报告的需求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这就给企业的财务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不同业务都需要借助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而当前的财务报告主要是针对那些企业的股东,忽视了其他使用者对于财务报告的需求,因此无法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这就使得当前的财务报告无法充分顺应时代的潮流。

二、现行会计财务报告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1.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1)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能力的高低不仅反映着一个企业的实际营业额的大小,还会从多方面反映出这个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对资本、现金、资源和风险等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影响着企业的会计业务效率,还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当前的会计管理制度较为零散,无法对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人才配备,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激烈,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当前的会计行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企业没有分配合理的资源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导致企业的人才配备远远跟不上会计业务发展的速度,导致企业的财务报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3)设备配备,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管理工作时往往需要一定的设备配备,如相关的财务软件和计算机等,而我们在研究时发现当前企业配给会计部门的相关设备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企业会计行业的需求,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无法得到提升,财务状况十分混乱。

2.政府职能干预

(1)企业财务报告的管理工作不仅受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影响,还会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活动,但是没有对财务报告的相关内容和流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当企业出现相关的违法乱纪行为时,政府也没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惩罚,导致企业不重视财务报告的标准性。

(2)政府职能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制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时往往只完成了形式上的工作,没有进一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研究和审核,因此无法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三、现行会计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1.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革设想

充分揭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衍生金融工具创新人力资源价值等。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尽管财务报表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营业能力,但是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和管理效率低下的因素会导致财务报表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我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理解和判断。在对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改革时应该充分了解当前市场的实际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知识在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假设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体系,借助高新技术来对当前的金融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可以和市场的需要保持一致,只有注重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和知识的一致性,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提高提供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反应的都是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营业额,因此报表数据和货币十分不开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时,经常会借助相关的财务数据来了解相关情况,由此可见,报表数据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做好报表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让管理者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相关的发展策略。

3.预测财务报告构成财务报告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时,我们需要注意企业的正常经营事项和非正常经营事项的区别和处理。一般来说,企业的正常经营事项就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具有正常意义的各种生产活动,而企业的非正常事项是区别于企业正常经营事项的,这些内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财务报告的效率,因此应该做好预测财务报告的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报告体系的作用。

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务信息分部报告

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时,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做好规范和完善财务信息分部报告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行各业的财务分析得到统一管理,既能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管理,又能帮助企业更加了解相关的运行情况,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分析和决策。一般来说,财务报表中主要反映的就是财务比率,而财务比率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字,因此对各个方面的财务记录情况并不十分准确,因此只有确定了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规范财务报表的记录行为,充分全面的反映出财务报表中的一切因素。而我们所说的存在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标准,另一种就是定性标准,尽管这两种标准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可以有效衡量出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企业运行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相关的记录标准保持一致,才能保证财务状况的记录效率。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发展,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要十分注意处理好企业的事物,保障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管理效率。资产负债表自企业出现就已经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只有做好了财务报告方面的管理,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分析好企业内部的具体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率和其他资本结构,因此,财务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实际盈利情况,帮助管理者全面掌握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各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做好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建超.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与改进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

[2]孟昭友.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3]马琳.关于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思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J].长白学刊,2012(04).

[4]冯蕴辉.浅析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J].现代交际,2012(07).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3

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是会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财务管理的发展。但是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着很大区别,只有掌握两者之间的区别,才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共同进步。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

(一)要素构成有区别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要素构成上有所区别,事业单位的要素主要是收入、资产、指出、负债、净资产,而企业财务会计要素主要是所有者权益、资产、收入、利润、负债、净资产。从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本身就可以作为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产权相对单一,一般是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所拥有。企业财务会计的所有者权益与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相对应,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就是将企业资产中的负债扣除后,企业所有者能够享受到的剩余权益部分。在构成要素中,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因为事业单位基本是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所以不具备这一要素,而企业属于盈利机构,在会计期间,企业所获得的经营成果就是利润,利润是企业财务会计中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考察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收入要素来看,事业单位的收入基本上是来自于财政拨款,是依法从财政部门或者相关上级单位取得的资金。而企业的收入来源于企业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等所获得。从支出要素来看,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就是消耗,也是资金消耗的一种表现,事业单位的支出大多数是用于基础建设、业务活动开展等。而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支出是属于资金流出,支出是为了更多的收入,大多数是用于开展经营活动。

(二)核算方法和核算内容有区别

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与内容与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内容有所区别,在核算部分会计业务时候,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在核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盘亏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已提折?f,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处置,而事业单位一般是按照转入待处理资产,并按照待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在设置会计科目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事业单位设置会计科目相对比较简单,整体科目数量设置较少,而企业财务则相反,整体科目的设置更为全面、细化。在会计基本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也存在明显区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上不核算成本,如果有盈利性业务,核算的内容也只是内部成本,而企业财务会计则要将成本和算法作为核算基本方法。事业单位主要是对资金的费用和收入进行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更多的是内部财务运行情况的体现,要做宏观管理。

(三)会计等式有区别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数是来自财政拨款,所以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上对资金使用情况会特别严格,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从这个等式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时的收支结余、净资产实际增值情况进行客观反映,用这样的方式来防止事业单位的资金滥用情况,通过这样的动态会计等式,能够完整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对事业单位来说也是比较科学的一个等式。事业单位内部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个会计等式。

企业财务会计的等式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因为对企业来说,要反应的是企业具体资金归属,采用这样的一个等式,也表明了企业拥有者与企业之间属于独立存在的关系,反映的是企业资产主要归属地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这与事业单位要反应的情况有所不同,企业财务会计等式是静态的,而事业单位是动态的,只有认清两只之间的会计等式的区别,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四)核算基础有区别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又叫做现金制、实收实付制,收付实现制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实收实付,也就是用这个标准来确认本期产生的实际费用和实际支出,只要是作为本期支出或者收进的款项,不管什么条件下,都要作为本期的费用或者本期的收入,如果是在末期产生的费用和收入,就算产生的事件是发生在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或者本期的收入。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  公允值  市场变量

会计计量基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成本,二是公允价值,这二者是财务计量基准。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是目前财务工作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是一种“过去时”的计量方式,但是对于目前的评估和未来的预测则显得乏力。找到一种新的会计计量代替方式,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公允价值的意义

(一)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

会计目标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财务信息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的重要而科学的依据。最新颁布的国家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财务报告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等经营数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一切都处在变数中,激烈的竞争导致了资源价格的变化,历史成本计量不能反映目前资源的价格,只是证明获取时的价值,至于经济资源的真实价值及其变动情况则难以体现。而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则是以交换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同时对现金流进行评估,能够较为真实和科学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为投资者提供经济资源变动的真实信息,同时还能够预测未来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决策者能够利用和参考的。

(二)符合资产计量的核心地位

资产计量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就把财务的核心工作确定为资产的计量,从资产的概念出发,进行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及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内容。我国的会计准则也模拟这一理论,把资产的计量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规定资产的概念,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是企业的资产。这一规定突出了资产的地位,忽略了成本的倾向,强调的是资产的价值。这个资产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企业创造利润,形成一部分现金流,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突出企业资产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把现价资产替代历史成本,这很符合资产计量的需求。财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才可能真实反映企业现有资产的未来效益,正确评估资产的价值,所以说公允价值符合资产的界定概念。

(三)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在财务工作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交易和事项发生时,需要会计确认。在某个项目正式按要素予以记录并按要素的项目计入财务报表及其合计中时,需要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与此同时还要记录该项目随后的变动。这样就确定了权责发生的使命,在企业进行交易时所产生的发生现金后果的事项和情况会影响企业财务。权责发生制记录上述事项发生的时期,不只是局限在现金的收付时期,而是能够反映要素随后的变动情况。新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基准条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时,公允价值是基于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计量的一种方式,公正地反映要素的取得及其随后变动的情况,不完全重视初次确认的要素。因此我们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是一个奠基性的行为。

(四)公允值符合会计的本质

所谓会计的本质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的界定形式,而且也一直存在争议。会计概念在理论界的界定一直存在很多观点,有人认为会计是管理活动,是控制的方式,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原始条件,也是一门科学。会计的职能就是信息的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反应,财务信息和数据就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作参考,所以会计的职能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反映职能。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映性,是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以及经济活动的历史。企业的历史性和实务性,决定了它是一个信息系统,职能是为企业提供历史的经营数据和信息。公允价值的计量,就是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而科学的反应,因此说公允价值的使用符合会计本质。

二、应用公允价值的优势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科学性,真实反映相关因素,对于既往的和当下的资产计量有一个科学的评价,真实反应会计信息,科学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企业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这个参考数据必须保证其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重要因素。所谓相关性就是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使决策者了解企业经营的历史和现在,能够根据财务提供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及投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做出正确的预测。而这个预测的可靠性取决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等因素都要求财务信息的准确。公允价值的提出,是财务信息的一个进步,是提高财务相关性质量的重要方法,属于财务的计量属性,也体现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

上个世纪的80年代,金融机构曾发生了储蓄和贷款危机,那时的财务计量就是采用的历史成本会计。这种计量方式暴露自身的弊端,不能真实而迅速地反映银行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兼容风险的规避功能没有发挥出来,因此也就无法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而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利用这种计量方式,则可以具体而客观地反映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情况,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了假定交易及其价格的市场化。公允价值的应用使交易价格成为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客观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财务的反应属性,也反映市场对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情况和交易的实质,进一步确保了财务报告内容对决策者可信度。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

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一般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活跃的市场上有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在各个层次中,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

我们都知道,公允价值是估计价格的形式,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占有主导地位,能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财务计量的客观性并非易事。尽管如此,能够保证客观性的成本计量属性难以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所以需要一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计量方法代替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于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成为一种趋势。企业财务的相关性是以信息数据的客观性为基础,只有具备客观性才能有相对科学的财务信息,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相关性,而这一目标是以其客观性为前提条件的。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的宗旨归根结底就是:保证和提高其计量的客观性,为此,应该做到两个方面。

第一,应该选择科学的市场输出变量。选择合理的输出变量,就是为公允价值调整做基础工作,合理的市场输出变量是确定公允价值的目标。市场输出变量的确定,应该以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为出发点,以满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目标,体现财务计量的客观性。

第二,确定调整方法。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对市场变量的调整也是财务计量客观性的一个体现,是想方设法使市场变量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实现最小的方式。合理确定调整方法,是保证会计计量从市场变量走向公允价值的条件,不能合理确定调整方法,便无法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即使做到了正确选择市场输出变量,也不会产生客观效果。所以我们说调整方法和市场输出变量的确定是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客观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①张海静. 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 科技资讯,2010(08)

②陈茜.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月刊,2009(26)

③纪晓明,贾守华.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6)

④费伦苏. 美国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和思考[J].交通财会,2009(06)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5

[关键词]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165-03

[作者简介] 夏中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东华理工大学总会计师,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管理。(江西 抚州 344000)

一、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由于高校会计环境的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越来越表现出难于满足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从而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出现失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局限性。(1)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采购设备、维修材料、图书及工程项目等发生的应付账款,因不涉及现金的支付而不记账,但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债务。一旦债务到期,如果会计信息未作揭示而未做好现金准备,费用又大,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相反,其他单位所欠款项、学生欠交学费等因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而不记账,既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高校的债权,也容易导致不能及时催收账款,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2)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上缴而未上缴的款项,不作支出记账;相反,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和应由上级拨入(下级缴入)而未拨入(缴入)的款项,不作收入记账;这都造成了收入、支出、结余不实。(3)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全貌。如应付未付工资、设备磨损、房屋折旧等实际已经发生,但没有现金流动而不记账的情况。使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事业资金的运动。

2.基建支出不能完整地反映财务信息。高校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基建会计两部分,分别核算经费资金和基建资金。随着高校的发展,基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贷款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的弊端愈加明显。(1)混淆办学经费和基建投资的列支范围,不能真实反映基建项目的价值。在目前会计制度下,用贷款资金建设的项目,建造支出在基建财务核算,建设期内的贷款利息支出却由学校财务支付。使“基建支出”账面反映的金额小于实际投资金额,从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基金项目的价值。(2)基本建设资金单独核算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由于正在建设项目的投资支出不在学校财务的账目中反映,基建项目完工后,只有办理了交接手续才登记固定资产账和固定基金账。这往往会形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甚至多年不入账等情况,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3)资产负债表不能正确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由于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基建贷款反映在基建财务帐目上,学校的账目和资产负债表不体现基建融资贷款数额。但基建贷款将来必须由学校财力来进行归还,这就形成了两套账和两套会计报告。不能统一反映学校整体财务状况,同时也容易忽视基建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原值而不计提折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的损耗不予反映。其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净资产不实。由于对房屋和建筑物以及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基金”反映的净资产严重不实。第二、教育成本核算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门都要制定有关收费和投资政策,首先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而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分析,影响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正确决策。第三、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后勤企业要有偿使用学校的固定资产,这就提出了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问题。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无法体现,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就难以确定,后勤企业的成本核算、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将受到影响。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现行的财政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办法是“核定收支、定额和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这一管理办法的改革,看似有利于促进高校加强计划管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但给学校核定预算的主要依据还是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和单位的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加之人为因素使财政事业支出预算在各单位间的不平衡,同时财政还有一部分机动和专项补贴促使一些高校想方设法能够多争取一些资金。因此,管理者都不可能使单位的资金节余过多,这样会影响下一年度的经费收入预算。还有一些地区,在招生并轨改革后,财政拨款没有按照原有的指标逐年增长,而是把收费部分一并纳入财政的预算收入和教育事业支出增长率中,学校收费收入比例逐年提高,财政补助收入逐年降低。收费制度改革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财政,而不是学校,从而限制了高校的事业发展,使高校的经费在并轨和扩招期间陷入了困境,有的部分高校出现了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内部控制难度较大。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各部门的经费很难从微观上去把握,各部门经费支出范围有限,不属于开支范围内的项目较多,又非开支不可的,只能采取迂回的办法,因此,会计信息从采集开始就失真。二是在专项资金和建设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形成相互监督和有效控制的机制。三是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始终直接参与管理,只能事后被动地报销付款,财务管理不到位。四是二级单位财会人员素质相对较弱等等。这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点。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高校会计人员均隶属于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命、提拔、调动、晋升、工资、福利主要由本单位负责,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受制于本单位的领导,无法实施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国家和学校利益难以维护。

(三)高校会计人员队伍薄弱,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据统计,从目前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有的会计人员只会进行简单和单一的记账工作,而对财务分析、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和贷款风险等问题研究不够,领导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够;有的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不负责任;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法规和业务,工作效率低,甚至个别人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差错;有的会计人员服务不热情、不到位,不团结周围同志;甚至个别会计人员在市场经济逐利原则的驱动下,做假账,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四)外部监督乏力。一是监督力度不够,普通高校一般都是政府举办,高校与政府及其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财务检查往往流于形式。二是监督力量不足,目前的监督检查主要靠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的审计,而这两个部门的人员不足以监督检查成百上千的事业单位,因此,对某个单位来说通常是几年被查一次。三是监督技术跟不上,随着科技进步和核算手段的提高,监察人员疲于工作,学习的少,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特别外审人员对高校的经济运行情况了解较少,审计难度大。而且这些审计人员不是专门审计高校财务的,相对缺乏高校财务管理知识,在审计过程中,有时只有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来进行判断,这就造成审计的偏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审计中,对有些情况只能做到抽查,以点代面,譬如对各高校内部办学、校外办班的情况落实不能深入到每一个学院系部,各院系部自己计划外办学的“账外账”就逃出了审计,从而导致高校“小金库”屡查不止。

二、防范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会计工作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内部管理系统,要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需要,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秩序,保证对内对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使各项经费合理高效运作。

1.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具体体现在:通过“递延收入”科目核算学生预交的学费、培训费等,待实际发生时再确认为当期收入;通过一些应收应付科目核算高校应收应付而实际未收未付的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应付账款”等;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高校正在建设但尚未完工的固定资产;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一些长期资产的折旧;通过“备抵坏账”科目核算发放给学生的贷款计提的坏账损失等等。所以,通过引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的做法可以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2.基建核算并入高校会计核算。为了理顺学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关系,使基本建设资金成为学校财务核算的一部分,建议将基建资金核算并入学校财务核算体系,在学校会计科目中增加“基建投资”和“在建工程”科目,反映正在建设基建项目价值。其中“基建投资”按项目、投资主体设置名细科目,核算各投资主体包括学校自有资金转入的基建投资款;“在建工程”按项目、支出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所有基建项目建设期间的支出和费用。具体核算办法如下:收到拨入基建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基建投资”;发生基建支出费用时,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考虑到高校普遍存在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但由于没有决算,造成固定资产长期不入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建议在基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借记“基建投资”,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3.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反映。为了解决高校固定资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满足高校资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管理者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和使用状况,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将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核算纳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即高校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或国库支付;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等,“贷”记累计折旧;年终在事业基金中反映固定资产净值。第二、建议采用模拟计提折旧法。在高校中另建一套资产核算系统,对资产进行独立核算,同时也进行折旧,但折旧不列高校的事业支出,不纳入成本核算,但仍可为测算高校办学成本提供数据。第三、分步进行高校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工作。首先进行模拟折旧,在对资产数值和管理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后,再将其准确的资产数值和折旧额并入高校财务大账,进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

(二)完善内部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治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在于控制故意失真行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完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行财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功能。二是要完善教代会制度、听政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以及大项支出集体决定和汇报制度等,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建立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学校统一的集中采购制度和物资供应制度,统一采购,集中管理,只给各部门经费指标,不给采购权,因为虚假开支大部分都是购物发票。集中采购是控制虚假支出的最有效的途径,大项支出要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制度。四是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强对校内各核算单位的监督。建立二级财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和会计委派制度。完善校内经费分配办法,按照各部门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放宽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强化高校内部监督机制。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是财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具体财务收支活动中执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活动合理、合法、真实。第二是会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核算,通过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事后监督。第三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是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中的一种独立监督,内审人员与会计人员相比,不参与学校的具体经济活动,具有超然性、独立性,监督更客观、公正,更有说服力。三种监督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使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制度,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诚信为本、奉公守法,不丧失原则,不谋取私利,能及时为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应认真学习会计法、税法、经济合同法和有关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再次,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另外,还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并通过竞聘上岗,不合格者转岗,对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以促进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有着规范和指导作用,同时,财政部门也应该对其检查和验收,从外部来有效地促进对高校的监督力度。具体来讲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财政部门重点应加强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会计法》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审计部门重点加强财务收支合法性的检查,重点审计有无偷税、漏税,有无贪污挪用,有无公款私存等违法违纪问题。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只有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才能及时发现并能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保庆.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努力促进部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2]黄祥林.高等学校举债的行为分析与风险防范[J].教育与经济,2003,(4).

[3]陈贝贝.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3).

[4]章新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浅探[J].财会月刊,2004,(1).

[5]陈德刚.关于高校会计制度的重新审视与改革的构想[J].财会通讯.2005,(4).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6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假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这个特定组织是有形实体概念。而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virtualfirms),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组成网络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组合方。换言之,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如果会计主体不确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无法理解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会计主体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确定网络公司“虚”的会计主体: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结盟体。这样,我们就要用相对的会计主体假设替代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就可以确定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目标后可能立即解散,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同时,会计核算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我们就要借鉴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完全被否定,其原因:第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换言之,网络公司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在公司存续期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续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仍进行期间划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实际意义也不大。第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下,根本不需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和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两个附带假设。一方面,“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从而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冲击了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另一方面,“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则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使得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因此,面对货币计量假设所受到的冲击与强化,完全有可能产生一种浮动的、全球一致的电子购买力单位。这样,货币计量假设会可能被人们扬弃,最终形成电子购买力单位计量假设。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具有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计算机处理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交易形式的出现,使建立基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已是时代必然。在这个新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反映。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时,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参与经营决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来体现,这样,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现行财务会计一般从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这种划分模式使财务报告的结构简单、易懂,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会计信息。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导致经济信息的复杂性。经济信息在向会计要素转化时,现有的会计要素分类不一定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即实际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之间发生偏差。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在提高,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必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处理器的出现,使信息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可能。会计要素将会被划分得更有层次,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传统的会计方法逐渐由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主要体现在无纸化交易方面。

2.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等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将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传统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占了主要部分。

3.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将会计报表放在Web网上,缩短了企业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且透明度很高,既做到信息共享,又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二)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影响:(1)历史成本原则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然而电子商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将失去存在价值。(2)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性极差。(3)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经营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无法发挥。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通过在线访问,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现时价值对资产计价。如与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联网的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知道采用“盯市(marketingtomarket)”制定的期货产品的当日价格。采用现时价值计价,将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电子商务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已经收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准则,它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采用了实时报告系统,不再需要进行会计分期,因此权责发生制将失去存在基础。由于电子商务否定了会计分期,而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网络公司的经营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直接作为其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

(四)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电子商务时代,财务报告受到的影响是:

1.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模型服务,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提供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型,“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不同决策模型的需要。

2.国际贸易剧增,币值波动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而网上交易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工具,风险性较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这方面的揭示,以便他们合理地预计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正确的决策。

4.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及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对此反映较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可实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在会计报表中,也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而反映的侧重点应由关心“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动的能力”,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值的能力”。

此外,财务报告还要能反映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等。

三、电子商务时代财务会计面临的其它问题

(一)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1)原始会计信息虚假。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之前是虚假的。(2)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使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保密的会计信息泄露,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4)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一般较单一,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等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熟悉具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如电子商务活动使得无库存生产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方向,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应产业的基本知识,此外,会计还面临人力资源会计的构造、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计价等新课题,这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已经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巨额的资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相互流转。从资本流转的程度和广度来看,地球正在变小,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必须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工作,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但只有较少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积累的留存收益或本国的金融机构来应付国际竞争,大多数企业需要筹集国际资金。一个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为了更好地制定信贷决策,必须对外国借款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化的会计报表。另外,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电子商务就会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四)财务软件问题

目前开发和应用的财会软件都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软件。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会计的反映职能淡化,会计的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增强,原有的核算型财会软件无论是功能范围还是信息容量都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而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管理型软件是趋势。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7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假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这个特定组织是有形实体概念。而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virtual firms),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组成网络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组合方。换言之,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如果会计主体不确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无法理解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会计主体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确定网络公司“虚”的会计主体: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结盟体。这样,我们就要用相对的会计主体假设替代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就可以确定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目标后可能立即解散,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同时,会计核算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我们就要借鉴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完全被否定,其原因:第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换言之,网络公司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在公司存续期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续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仍进行期间划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实际意义也不大。第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real time reporting system),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下,根本不需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和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两个附带假设。一方面,“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从而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冲击了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另一方面,“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则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使得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因此,面对货币计量假设所受到的冲击与强化,完全有可能产生一种浮动的、全球一致的电子购买力单位。这样,货币计量假设会可能被人们扬弃,最终形成电子购买力单位计量假设。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具有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计算机处理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交易形式的出现,使建立基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已是时代必然。在这个新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反映。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自动

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时,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参与经营决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来体现,这样,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现行财务会计一般从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这种划分模式使财务报告的结构简单、易懂,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会计信息。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导致经济信息的复杂性。经济信息在向会计要素转化时,现有的会计要素分类不一定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即实际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之间发生偏差。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在提高,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必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处理器的出现,使信息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可能。会计要素将会被划分得更有层次,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传统的会计方法逐渐由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主要体现在无纸化交易方面。

2.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等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将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传统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占了主要部分。

3.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将会计报表放在web网上,缩短了企业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且透明度很高,既做到信息共享,又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二)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影响:(1)历史成本原则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然而电子商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将失去存在价值。(2)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性极差。(3)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经营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无法发挥。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通过在线访问,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现时价值对资产计价。如与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联网的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知道采用“盯市(marketing tomarket)”制定的期货产品的当日价格。采用现时价值计价,将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电子商务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已经收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准则,它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采用了实时报告系统,不再需要进行会计分期,因此权责发生制将失去存在基础。由于电子商务否定了会计分期,而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网络公司的经营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直接作为其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

(四)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电子商务时代,财务报告受到的影响是:

1.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模型服务,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提供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型,“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不同决策模型的需要。

2.国际贸易剧增,币值波动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而网上交易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工具,风险性较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这方面的揭示,以便他们合理地预计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正确的决策。

4.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及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

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对此反映较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可实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在会计报表中,也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而反映的侧重点应由关心“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动的能力”,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值的能力”。

此外,财务报告还要能反映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等。

三、电子商务时代财务会计面临的其它问题

(一)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1)原始会计信息虚假。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之前是虚假的。(2)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使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保密的会计信息泄露,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4)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一般较单一,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等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熟悉具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如电子商务活动使得无库存生产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方向,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应产业的基本知识,此外,会计还面临人力资源会计的构造、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计价等新课题,这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已经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巨额的资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相互流转。从资本流转的程度和广度来看,地球正在变小,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必须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工作,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但只有较少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积累的留存收益或本国的金融机构来应付国际竞争,大多数企业需要筹集国际资金。一个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为了更好地制定信贷决策,必须对外国借款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化的会计报表。另外,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电子商务就会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四)财务软件问题

目前开发和应用的财会软件都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软件。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会计的反映职能淡化,会计的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增强,原有的核算型财会软件无论是功能范围还是信息容量都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而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管理型软件是趋势。

反映财务会计的要素篇8

[关键词]财务分析;方法;质量;改进措施

财务分析方法作为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在分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起步较晚,现行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导致财务分析质量较低,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一、现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导致了以此为数据基础进行分析的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的数据属于历史数据,导致时效性缺陷。

财务报表数据一般是企业的历史资料,且其中的一些数据是估计和判断出来的。历史成本原则会导致会计数据无法对物价水平的变动作出及时调整。依据这些历史资料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而这样的财务分析结果不宜作为判断未来经济状况的可靠依据。

2.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导致可比性差。

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还可以采用一定的会计估计方法。这样就为企业操纵会计报表数据留下一定空间,减少了财务信息的公信力。

3.现有报表内容的不完整性,导致财务比率的片面性。

基于货币计量假设,现有财务报表列示内容偏重于可以准确量化的会计事项,对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非量化因素如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置于报表之外.以此为计算基础的比率分析法无法将这些非量化因素换算成指标,故无法反映企业的全部经营情况。

(二)比较分析法存在的局限性

1.横向比较分析法

横向比较分析法旨在确定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的差异及其程度,并以此来解释企业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地域、所处经营周期的不同,给同业对比带来困难。另外,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存在的差异也会导致同一数据之间的巨大差异。

2.趋势分析比较法

趋势分析比较法旨在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这种方法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但是正如上述财务数据本身的缺陷,趋势分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趋势分析法仅能揭示某一财务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至于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无法作出更深刻的回答。再次,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处宏观经济形势、经营管理方式及偶发因素等的变化也会导致会计数据出现异动,加大了趋势分析法作出准确分析判断的难度。

二、对现有财务分析方法改进的建议

(一)丰富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增加财务比率的内容

1.充分利用现金流量信息

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保证。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超过流动负债,表明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仅以当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就能够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因此,在运用比率分析法时,要更多地关注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比率。虽然现行财务比率中已经加大了对现金流量信息反映方面的指标,但仍有近一步扩张的余地和必要。如偿债能力比率中除现有的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之外,可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等指标与现金利息支出之比来反映本期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额用来偿还本期到期的债务利息的能力,还可以考察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来获得短期偿债能力的现金比率。在营运能力比率中也可增加资产与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流入之间的比率来评价企业资产创造现金的能力。在盈利能力比率中当然也可以增加反映投资活动的现金获利能力比率。等等。

2.增加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信息

企业无形资产作为其获利能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目前的会计报表中尚未作完整的反映,尤其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商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尚未在目前的报表中予以揭示和披露,财务分析方法所运用的指标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会计计量的完善,这些难以入账但确实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资产在未来都将可能列入报表,成为财务分析的对象和信息基础。届时,财务分析比率将会更多、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关注报表附表和附注等信息

报表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附注则是为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原则、方法及主要项目作出的解释。在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要重点关注报表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资料会揭示会计报表主表中相关会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重大事项。仔细阅读有关附表和附注,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不至产生错误的判断和结论。同时,在阅读报表时,还应注意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意见。注册会计师从第三者公正的立场,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企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可验证等方面的评价,对于报表使用者是很有用的。

(二)综合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

由于单独使用某一财务分析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企业应综合运用多种财务分析方法,将动态分析方法和静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丰富财务比率的内容,增加比较分析的对象和手段。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要更多地应用结构分析与时间序列比较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作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他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上一篇:农村猪的养殖技术方法范文 下一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