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员工考勤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1 10:11:28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1

关键词 激励机制 后勤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in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HE Xia

(Academic Exchange Center,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lso, the applica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taff's working enthusiasm i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 human resources optimal allo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Key words incentive mechanism; logistic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激励机制,也称之为激励制度。它是一种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讲,工作业绩取决于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两大因素。其中,工作能力属于稳定因素,不容易改变,而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激励机制相关。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有效因素是摆在任何一个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1 激励机制管理的概况

1.1 激励机制管理的方法

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恰当使用激励机制可以使后勤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激励机制管理方法有很多,下面简要介绍高校后勤管理常用的几种激励方法:第一,情感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从而使管理者和员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员工只有在工作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才会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在工作中多给予员工关心和支持,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后勤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多理解和关心员工,当员工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他们。通过这种情感激励法,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第二,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是指管理者通过预测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关的激励规划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而按照目标一步一步激励员工完成相关的任务。目标激励法可以使员工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晰、责任更加具体,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行。此外,目标激励法的应用中,管理者还要注意将员工所获得的业绩与相关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持久。第三,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通过给员工树立榜样模范,以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向榜样学习。管理者一方面要注意树立的榜样一定要是工作态度认真、事业心和责任意识强,能给大家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志;另一方面,榜样应切合实际,否则员工会认为榜样是高不可攀的。此外,管理者要注意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

1.2 激励机制的原则

第一,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激励机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管理者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所有员工,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员工的不满,这将会给管理者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只有让员工觉得自己所得到的报酬是公平的,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人人平等对待,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反,如果管理者在激励机制中没有履行好公平性原则,就会使员工在工作中带有不满情绪,这样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第二,正面鼓励原则。正面鼓励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工作中,员工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管理者应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渡过难关。此外,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某种过错,管理者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和职责,这样只会让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相反,管理者应从正面不断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和努力。第三,物质奖励原则。在实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情感的激励之外,物质奖励也是相当重要的。物质奖励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但物质奖励一定要把握好度,过多的物质奖励会给高校造成一定的经济困难,过少的物质奖励对提高员工积极性没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根据本校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制定相关的物质奖励准则。第四,多元化激励原则。激励机制切不可单一,而是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管理者要按照后勤服务的不同职责和岗位、不同工作年限和级别等来制定不同的激励形式,从而使管理形式更加具有活力。

2 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高校后勤激励机制管理的应用主要是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形式的结合。其主要内容如下:

2.1 教育培训激励

教育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想持久发展就要十分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教育培训有助于新员工更快地了解工作内容、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技能;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还有助于老员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做好高校后勤教育培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过程中,应根据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在培训员工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有效解决后勤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此外,后勤管理者要注意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员工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培训和员工的考核激励连为一体。

2.2 文化激励

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有它们各自内部的文化,高校后勤服务也不例外。一般来讲,高校后勤管理是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构成的。

物质文化建设就是高校后勤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生活上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而且在工作中还要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多鼓励支持员工。此外,管理者还要加强高校后勤的文体服务设施和环境,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切实体会到高校后勤管理的人文关怀。

精神文化建设中,提升服务意识、创造真正的优质服务是关键。高校后勤中要注意切实满足师生的需求,一切为高校的工作顺利开展而服务。此外,尊重和培养员工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最后,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管理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整个后勤管理中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相关的条例和制度,才能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因此,高校后勤管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塑造自身具有特色的文化,而且还可以保障高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2.3 薪资待遇激励管理

薪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较好的工资待遇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而较差的工资待遇会使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高校后勤薪资待遇主要采用以绩效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和效益工资四方面来综合考虑来分配每一位后勤员工的最后薪酬。其中岗位工资主要是通过员工所在的职务、劳动强度和职责等各个方面来定夺。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出勤率、工作态度、工作职责、工作业绩等方面来全面考察。因此,后勤员工要想获得更多的薪资待遇,就要在工作中认真做好以上职责。

2.4 绩效考核激励管理

高校后勤绩效考核激励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力、业绩、师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察,为员工的工资薪酬、培训、晋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从而保证整个考核工作得以更加民主和透明化。此外,在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岗位晋升的工作中,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选拔出一批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而且还能对其他的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稳步向前发展。

3 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问题及思考

3.1 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虽然有助于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激励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由于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者对内部员工的工作状况缺乏了解,沟通不够,导致激励机制显得十分单一,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另一方面后勤管理缺乏相应的薪酬管理体系,导致薪酬分配不合理,从而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两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的激励制度的有效开展。其次,缺乏良好的后勤管理文化。后勤管理文化是影响整个后勤部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后勤管理文化会严重导致整个后勤人员工作态度懒散、不积极,从而引起高校师生的不满。

3.2 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思考

高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后勤管理中,要正确发挥激励机制的正面效应来为高校服务。在高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应用中,不仅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健全的激励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意处理好激励制度的度和量,严禁过多或过少的激励方法,以免使激励机制失效。此外,高校后勤的激励机制有效应用中同样要注意多关心和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从正面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机制得以正常发挥。

4 结束语

高校后勤部门是整个高校的基础服务部门,对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部门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应用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长处。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发挥激励机制的优势,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高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啸,杜德清,苏祖祥.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

[2] 唐立英.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2

(一)体系管理,贯彻落实体系建设要求,提升后勤一体化工作体系执行力

按照大型企业体系建设中“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要求,明确企业后勤部作为公司后勤保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管理。一是严格落实物业成本预算预审制度,执行企业统一的物业缴费标准和成本预算。二是按照企业物业人员配置标准,优化物业人员配置方案,统筹配置物业管理人员。三是按照企业统一的物资招投标准,在统一平台上采购大宗日用品和大型设施设备。四是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物业服务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保障服务提升的目标与方向,提高公司大楼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二)依法管理,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企业物业管理抗风险能力

根据大型企业依法治企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一是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劳动用工形式,落实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社保待遇等规定,有效降低双方法律风险。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有关规定,建立物业服务合同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严格履行合同约定。二是规范物业合同管理,以大型企业通用物业合同模板为标准,固化合同文本法律效力,明确物业服务甲乙双方权责和违约责任。三是严格执行物业合同签订与审批流程,需提交后勤部、财务部等专业部门会审,最后由公司总经理签发。四是签订安全协议和廉洁协议,贯彻落实大型企业依法治企工作要求,建立安全和廉洁协议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三)基础管理,着力打造多层次服务平台,提高员工后勤服务满意度

分层次做好公司各条线员工后勤保障工作。一是做好一线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按时有序发放劳防用品,提供抢修人员工作服清洗等服务。二是做好营业大厅的后勤保障工作,主动引导接待来访客户一线员工,保持大楼清洁明亮。三是做好专业部门、管理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快速响应落实应急保障物资。四是承办上级公司或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委重大会议和活动,保持会场环境清洁、美观,提高公司内外部整体形象。

(四)设备管理,周密制定年度维保计划,提高物业管理核心价值

为加强公司办公楼宇设施设备的管理,提升大楼内部资产价值。一是提前谋划,分专业制定公司大楼年度维保计划。定期调试维护大楼基础设施设备、专业分包电梯、空调等维保工作。二是加大巡视抽查力度,提高设备运行可靠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巡视周期表和特殊时段特巡计划表,每月开展定期考核,并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查,确保公司大楼内部设备设施全年安全可靠运行。

(五)多维管理,严格制定考核机制,提升监督体系效能

采用四位一体管控措施,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倡导楼宇工作全员现场监管。每月抽样发放员工满意度测评表,统计评价当月物业服务综合情况,不断提高服务要求和质量。二是加强物业上级单位管控力度。邀请新电后勤公司、恒能公司、联合开展抽查巡视,交流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三是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广泛听取舆论意见,维护公司良好形象。四是落实考核制度。制定物业管理考核机制,每年四季度量化考核物业公司全年工作,严格按照物业合同价款结算物业费用。

二、对未来大型企业大楼物业管理提升的展望

(一)统一管理,有序推进,主动服务公司重点工作

根据公司后勤管理体系中一体化建设要求,在无现有大楼建设模板参考和新建办公大楼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产、整合资源、主动探索,高效完成企业建设工作,按期落实办公场地的调配、装修和改造,合理配置后勤人力物资提前进驻,完成搬迁及启用任务,确保服务中心按时正常开展工作。

(二)统一标准,合理调配,高效完成办公用房整改工作

为解决改善办公生活环境以适应企业改革和公司中心工作需要,以公司体系建设总体计划为基础,严格落实大型企业办公用房分配标准,及时完成办公用房整改工作。全面梳理办公用房使用分布情况,加大办公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索办公用房集中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资源,根据各部门(中心)人员编制数量,并结合各部门的独特性,联系实际,严格标准,科学计算,采用调剂、合并的方式对公司原超标办公用房进行整改。公司员工对新办公环境满意度高,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三)提前介入,优化服务,有序开展后勤应急保障工作

为有力支撑公司特殊时段重要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后勤应急保障工作。提前制定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并根据不同任务及时滚动修订调整。提前配置后勤保障值守人员及应急保障物资,确保第一时间人力物资到岗到位。提前自查大楼设施设备,每年盛夏前夕,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做好防台防汛专项检查。优化后勤保障服务,精心拟订值守人员每餐菜单并配专人专车送餐。

三、结论

(一)加强了集约化管理,提升了管控能力

通过后勤一体化体系建设,公司后勤保障资源配置整合等能力显著提高,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一是公司范围内后勤保障工作掌控能力增强,改变了过去后勤保障工作分散管理、缺乏有机衔接的状况;二是后勤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提升,改变了过去分散运作、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的局面;三是强化“主动服务”理念,改变了过去执行力逐级衰减、向心力不足的现象。

(二)优化调整了职能界面,推动后勤一体化管理

确定由公司后勤工作部统一指导与管理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后勤保障服务,进一步明确公司各级后勤保障管理部门的职能界面,确保权责清晰,责任到位,为公司后勤保障管理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和关键保障。

(三)规范了制度和标准,提升了公司后勤保障规范化管理

水平一体化体系建设之前,公司后勤保障工作大多数采取自行管理模式,缺乏建立协调统一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或有些制度、标准与业务脱节,存在“两张皮”,管理规范程度较低。通过一体化体系建设,强化公司制度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覆盖公司统一的后勤保障服务管理标准。

(四)有效提升业主方试点单位后勤物业管理效率

实行区域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双方建立框架性物业服务合同,由乙方统一组织提供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实现了业务集约管理,业主方试点单位后勤物业管理工作量大幅减少,避免重复投资,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五)有效提升业主方试点单位物业服务水平

实行区域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引入正规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实行标准化物业管理服务,并依据合同约定和服务标准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测评,为物业服务水平提供了可靠保证。“原版复制”物业管理方试点单位物业管理成熟模式和经验,做到与省公司本部物业管理服务的“三个一致”,即:管理流程一致、服务标准一致、绩效考核一致。对相关业务岗位实行标准化设置、标准化管理和培训,规范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考核测评,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和服务水平。

(六)有效降低业主方试点单位劳动用工风险

实行区域一体化物业管理模式,物业服务人员由物业管理方试点单位统一招聘和管理(或采取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实行同工同酬,业主方试点单位与物业服务人员之间不再存在劳动关系,消除了原管理模式下的用工风险。在上文中,我们对大型企业大楼物业管理提升工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需要我们能够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与应用。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建议

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大,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对物资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使高校物资采购,尤其是高校后勤的物资采购工作更加合理、科学、高效。后勤是学校各项事业的服务部门和保障部门,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质量高、价格低、厂家服务好的物资设备,一直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后勤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的特点及主要采购方式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涉及面广,采购数量大,种类繁多,采购金额大,关系到后勤服务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高校后勤物资采购根据采购资金额度的大小和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竞标、商务关系续存等五种方式。

2 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不完善,有章不循

后勤物资采购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制定严格详细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采购办法进行采购。部分学校后勤物资采购,没有相关的制度建设,导致采购混乱,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物资采购过程有章不循,物资采购程序流于形式,有些部门私底下确定好供货单位,然后象征性的进行招投标。

2.2 物资采购人力不足专业人员缺乏

物资采购小组人力不足,专业技能人员缺乏。后勤的物资采购频次多、数量大、种类繁杂,人员不足导致采购小组不能参与每项采购,不能对采购工作做到全面把握;另外,市场物资在型号、价格、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非专业人员无法确认专用物资的质量优劣。由于人力不足,物资采购任务繁多,导致市场调研不足,不能充分掌握市场价格。

2.3 物资验收制度及物资采购数据管理不完善

物资到位后,没有相关验收制度,或者验收不认真,造成劣质物资用到工作中。另外,部门物资采购数据库不完善。采购物资的厂家信息不明确,或者丢失,对采购物资的数量、价格、性能、售后等方面不进行合理管理,物资采购数据混乱,不规范、不科学。

3 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若干建议

3.1 建章立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首先后勤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其在后勤各项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后勤物资采购工作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同时要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小组。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的作用在于对物资采购进行审批、考察、调研、采购、监督、验收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实行“签字责任制”,坚决杜绝不作为及乱作为的行为出现,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严格物资采购程序,加强财务报账及领导签字制度

1)制定相关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各单位须严格遵守,将需采购物资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预算价格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分管领导审阅。分管领导提出采购意见,报采购小组组长审批同意,由采购小组安排市场调研。考察组主要由采购小组及采购单位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学校相关单位参加),经市场调研后通过谈判确定供货商家。

2)针对个别部门自行采购情况突出,物资采购程序流于形式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财务报账及领导签字制度,加强物资采购信息资料管理,尤其是考察报告(会议纪要等)的效力,若无物资采购小组签字的考察报告、会议纪要等材料,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不予在发票上签字,财务不予报账。

3.3 针对人力不足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1)一是建立后勤物资采购人才库,人才库由各部门抽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购时除固定人员外,可视物资特点选择人才库成员,必要时可请学校相关单位专家参与;二是界定物资采购小组参与的采购项目,对日常消耗性物资的采购可由采购小组授权采购部门自行采购(三人以上参与),同时,凡单价在500元以内,或总价在3000元以内的采购项目,也可以授权采购部门自行采购,采购完成后均应向采购小组备案;三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知识的教授和指导。全面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使物资采购人员具备关于采购物资的基本知识、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对市场的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崇高的商业素质[1]。

2)针对市场调研不足问题。这类问题在日常耗材方面表现突出,日常耗材的采购可以阶段性确定供货厂家,期间做好市场调研,选择更合适的产品和厂家,及时调整供货厂家。

3.4 加强采购物资的验收及出入库管理管理制度,完善数据库建设

1)一是要建立健全物资采购验收制度。物资到位后由该项物资采购参与人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物资使用部门登记入库;二是完善出、入库登记和使用制度。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物资采购数据库,确保物资出入记录详细;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实行“谁职责,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四是物资定期或不定期要进行盘点,由仓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纪检等人员组成盘点小组,运用物资出入库各种计量衡器和计算方法,点清数量,查明质量,按规定填制材料盘存单,做到账与物、账与账相一致。对盘盈盘亏的物资,要注明原因和有关人员的责任[2]。

2)针对部门物资采购数据库不完善问题。主要包括:(1)建立供应商(企业)信息库,该库包括企业资质与信誉、经营范围、产品信息、售后服务体系等。(2)加强资料搜集与积累。采购完成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建立招评标、中标企业及采购合同等详细数据库,方便采购项目的使用人联系供应商。(3)建立采购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及时采购需求信息,以便更多的供应商了解高校采购信息,为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3.5 做好物资采购计划,严格采购程序,加强监督机制

各部门应该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工作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尤其是大宗物资的采购,避免采购的盲目性、临时性、随意性,以便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对于计划外的大宗物资采购,须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严禁越级上报,对于急需采购的物资可直接找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批示,但必须到物资采购小组备案,物资采购小组全程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改正。

4 结语

总之,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后勤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领导到采购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相关采购办法,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采购的物资质优价廉,为高校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华.基于电力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J].财经界,2013(15):57.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4

关键词:高校后勤 人员管理 激励 有效性

1.引言

高校后勤人员的开发与管理是高校后勤深化改革、优化的关键,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更是是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第一资源。在过去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围,影晌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引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奖有惩,促进有力竞争和良性循环。受到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激励员工是高校后勤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环节,进而探求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办法。而激励机制正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各种潜能的机制,调动、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和积极性。可见,高校后勤内部运行机制的动力源泉即激励机制。

2.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现状分析

2.1 X学院后勤介绍

X学院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合署办公,共同构建了X学院“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运行模式下,涵盖餐饮、公寓、运输、绿化、维修、校园管理、工程建设等多专业,兼具管理服务两项主要职能的大后勤保障体系,主要承担学校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生活的后勤服务保障任务。

后勤管理处是X学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和监督职能,主要承担服务考核监督、专项管理、能源计量、节能管理、燃煤等物资管理工作。下设总务科和专项管理科2个管理科室。

后勤集团为具有校内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服务型实体,主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动力维修、校园绿化、公寓物业、餐饮、运输、环境卫生、一卡通服务等高质量后勤保障服务。下设办公室、卡务管理中心、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公寓管理中心、动力维修第一中心、动力维修第二中心、膳食中心和运输中心9个中心部门。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现有员工225名,其中正式员工95名,外聘员工130名。其中,管理人员52名,专业技术人员40名,普通员工133名。

目前用于后勤服务保障的设施、设备中,学生公寓22栋,总建筑面积10.8万;学生食堂6座,总建筑面积1.33万,可同时容纳万人就餐;学生浴池3座,总建筑面积2551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同时洗浴;用于教学保障等任务的各型客车17辆;校园绿化面积21万,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

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工作中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围绕打造“管理服务型、节约高效型、安全稳定型”现代后勤的目标不断探索,注重“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建设。近年来,通过内部科学管理、转变日常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的开展,建立起了良好的后勤服务秩序,保障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呈现出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班子团结、队伍稳定的良好态势,有力的支持了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2.2 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现状分析

X学院后勤在人员管理激励机制方面随着社会和学校大环境的改变不断的完善,为进一步了解员工对后勤工作的满意情况,对员工进行了聚集调查研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如图所示,员工对总体工作状况、工作本身、主管领导和同事一般都持较满意态度,可见X学院后勤在人员管理激励方面已取得一定的实效。具体激励措施如下:

2.2.1物质激励方面。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隶属于省级事业单位,对于后勤内部的正式职工来说,工作稳定性较高,对临时员工,有相应的岗前培训和实际操作辅导,同时主管部门领导与负责人与员工保持沟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进行意见反馈讨论,来保证及时了解员工的实际问题的存在并帮助他们进行解决。如出现更好的岗位或临时工作,会优先考虑已经在岗的员工,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工作稳定性得到有力保障。不同部门(中心)的员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部门(中心)管理者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物资保障与条件。

2.2.2精神激励方面。培训上岗体系。专业技术类岗位培训上岗流程如下:①入职后熟悉本岗位:掌握本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性质及范围,以及主要的工作职责。②取得该岗位的上岗证,只有获得岗位上岗证后才可以接受岗前培训。③接受岗前培训。④通过岗位考核后,经部门(中心)负责人及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独立上岗。

X学院后勤的人员培训具有严谨的岗位培训计划,并且计划能得到有效执行,员工上岗后,都很有成就感。

奖励措施多样化。在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设有多种奖励及荣誉称号,奖励给在各个岗位,各层次作出杰出贡献的员工,如:年度优秀员工及季度优秀员工以奖励综合表现突出的员工。

氛围营造方面。目前冬季趣味运动会,是后勤每年都举行的活动。这里的运动会是X学院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特有的,是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在鼓励员工锻炼,增加业余时间与同事的合作及趣味性的原则上组织的。同时在今年还举办了首届职工岗位技能系列竞赛,不仅活跃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后勤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岗位技能

2.2.3薪资激励方面。在一定的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合理拉开津贴差距,兼顾绩效公平,结合员工的岗位和个人等因素,制定了绩效工资政策,分为管理岗和普通岗等共七个等级,实行以聘任制为后勤运输中心的驾驶员设立公里补助,实现竞争上岗机制,同时设立“优秀驾驶员”评选活动,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提高职工待遇的同时更提高的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为本单位、部门作出特殊贡献的员工,按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3. 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问题研究

3.1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考虑不足

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与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由高校后勤员工生命活动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而提供他们所需的奖励需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让其根据实际有充分的选择性,激励才能成为绩效改善的重要因素。由于奖励个人的困难性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及部分管理者主观想象的制约,忽视了不同群体职工的不同需求,如心理过程、年龄、个性倾向等不同的差异性奖励效果。不能在充分了解不同员工需求不同的基础上建立差异化的奖励和激励体系。

3.2重薪酬轻工作满足感

目前,大多数的部分领导仍局限于关注员工的薪资水平,尽管如此,仍有少量员工工作期间消极对待,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们忽视了本部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自身价值,将员工与“经纪人”相贴合。在保健因素包含工资薪酬的双因素理论中,工资薪酬不会激励员工,只能减少员工的不满意感。据了解,工作的满意度不仅与工作价值相关,更与薪资多少相关联,管理者们要想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要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当然必要的提高薪资也是必须的。

3.3竞争机制有效性匮乏

现阶段,高校设岗是仍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虽大多数职工有岗可上,但竞争压力严重匮乏。教育的公益性与市场竞争机制之间的冲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上的缺陷依然产生和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完全调陪高校人员分配,员工的懒惰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更谈不上潜能的发挥,导致高校人员有序流动缺乏有效的调节。

3.4考核培训上岗体系在操作上待完善

部门的上岗考核体系流程完善,可操作性强。但执行的时候员工也会觉得不公平,因为目前的上岗考核均由部分固定员工进行考核,考核人员单一,且考核人员有时障于同事情面,近年岗位考核的通过率是100%,所以有同样岗位上岗权限的人员技能差别大。有的员工即使独立上岗,但实际技能不过关,这样会影响部门其它成员的积极性。

4.X学院后勤人员管理激励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4.1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高校管理者针对员工的生活环境与具体特征,以此来激励企业员工的激情。根据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员工要区别考虑、区别对待。如对年龄较长的员工,要以关键岗位的上岗状况及完成工作的成功情况为重点;对待新进员工,考虑新的岗位的培训学习情况及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将高校后勤的发展与员工发展相结合,及时掌握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并与员工定期交流,以此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使命感。

4.2基于员工的情感需求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即针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心理和情感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者们在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中,重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开发,用感情去感化员工,重视员工的全面发展,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手段,以情感交流、目标奖励为主要方式、方法,以促进融洽气氛的形成,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员工提高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自觉主动滴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更为学校后勤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3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设定技能考核和业绩考核制度,要以后勤各中心、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要将员工的工作内容丰富,创造员工流动的工作机会,提高工作难度与挑战性,

实现竞争上岗。同时,将所有员工的潜力等同看待,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需求,创造提升的机会。改变就思想,重点掌握员工的发展与培训需求,创立培训投资的理念,从源头促进高校后勤的长远发展,进而提高高校后勤员工的竞争意识。

4.4完善培训上岗考核体系

员工培训上岗考核制度应切实有效的建立,为避免人情等情况的存在,新进上岗人员可采取部门轮换考核制度。为进一步促进上岗考核的公正、公平,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校外人员进行考核、监督。为切实有效提高后勤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将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8.

[2]舒尔茨.人力资源的特殊属性和作用[M].上海百家出版社,2011:290-291.

[3]柳清秀.论高校人力资源的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3-4.

[4]吉贻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绩效与融聚轨迹[J].湖北社会科学,2003(4):85-87.

[5]徐梅,李晓群.高校应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J].石油教育,2010(4):12-15.

[6]向泾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5):8-10.

[7]王文晖.有何有效激励职能部门[J].人财周刊简体版,2009:34-36.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5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97-01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支主力军。科研院所由各个部门组成,后勤服务是保障科研院所正常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将后勤工作做好,才能够解除科研人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后勤工作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农业科研单位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服务,通过对单位所有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单位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如何围绕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的重点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是实践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后勤管理工作为例,介绍公益性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经费短缺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是全额拨款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单位资金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定额的行政事业费;另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必须用于科研项目支出。后勤工作主要是为科研服务,其一部分经费由院所内的科研经费支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科研经费很少或者相关部门几乎没有将后勤费用纳入其支出计划中。在没有其他创收来源的情况下,后勤工作的资金就由行政事业费支出。现有的行政事业费是按照人员编制定额预算的,但在日常的后勤工作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资金不能简单地按照人员编制来安排,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房屋修缮、用水用电、机耕作业等工作均需要有资金作保障,而按照人员编制划拨的资金不能够满足其需要,后勤工作常因经费短缺而不能顺利开展。

1.2 人员少,任务重,矛盾突出

受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约,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数量有限,但是后勤工作涉及到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水电维护、房屋修缮、机耕作业、食堂工作等诸多方面,工作细致繁杂,不仅要为科研工作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作人员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人员少、任务重使后勤工作不能“面面俱到”。以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安全保卫工作为例,该所科研用地面积大,又紧邻居民区,每到秋收季节,周围居民会到田间采收果实,仅靠后勤保卫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很难看护周全,常常出现科研材料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晋职晋级难,人员不稳定

在科研单位中,很多从事后勤工作的职工在职称上仍然为研究系列,但是由于不是直接从事科研工作,很难取得科研成果及科研奖项,在职称评聘及岗位竞聘上处于劣势,导致后勤管理人员心理上不平衡,人员流动频繁[1-2]。

1.4 后勤工作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科研院所后勤工作推向社会,提高其社会化程度,是提高后勤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一是观念陈旧。部分职工认为后勤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单位配置了后勤人员,不需要将其社会化。而一些后勤工作人员担心在社会化后个人待遇和社会保障会受到影响,也不愿意后勤工作社会化。二是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对单位的依赖太强。将后勤工作进行社会化,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单位后勤工作社会化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3-4]。

2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单位事业在加快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们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构建“和谐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每个单位后勤工作的一个难题。为此,要想做好各项后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开源节流,缓解经费压力

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细致工作,避免浪费,踏实地做好节流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优势和后勤工作者的主观积极能动性,立足单位的基本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增加经济收入。结合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特色,后勤的经营开发要与单位的科研成果、科技产业工作紧密配合,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在农资农化、机耕作业、园林绿化、科技产品的包装、推广、销售上下功夫。

2.2 建章立制,实现后勤工作规范化

首先,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严格工作规范。后勤工作服务面广,人员多,事务多,要求高,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尽量使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其次,岗位安排责任到人。后勤工作繁杂多变,只有分工明确,才能在遇到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知道应该找“谁”。再者,团结协作,人人有责。后勤工作事无巨细,总有一些临时性、随机性的事务是无法事先明确专人负责,后勤人员要有责任意识,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以“不归我管”作为推辞;任何事情都应尽量解决;能找到专人负责解决的,应安排专人解决。后勤工作人人有责,既可以向领导汇报,也可以集合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最后,要做好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工作,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解决好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沟通、解释等善后工作,切不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2.3 引进来、走出去,逐步实现后勤工作社会化

树立花钱买服务的观念,自己干不了、干不好的事要引入社会服务。例如,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安全保卫工作、环境卫生、职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等工作都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交给专门的保安公司、保洁公司和物业公司来管理,这样既实现了专业化,又能节约成本。努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专业技能,面向社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兼职兼薪、技术指导、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使后勤工作逐步实现社会化。

总之,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推动单位科研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一定要立足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在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有所作为,才能真正服务于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促进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又好又快发展。

3 参考文献

[1] 董君瑞.浅谈如何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1):43-45.

[2] 张小妮.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服务功能的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2012,32(1):125-128.

[3] 王俊现.遵程序 循步骤 重实效 促进后勤工作上水平[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1):62-63.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6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探索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途径。当前高校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劳动实践,而后勤为大学劳动教育课提供了实践平台,学生通过每个学期必要的劳动实践或者勤工助学进行管理与服务,感受服务和劳动的艰辛,和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感受后勤工作、接受后勤环境氛围熏陶,为今后走上社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岗位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2后勤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2.1加强后勤物质环境建设

高校后勤致力于为学生创建安全、文明、干净、和谐的物质环境。后勤部门在高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在食堂内安装实时监控系统,从源头上监控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售卖各个环节,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在学生公寓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安装门禁和监控系统保证学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楼的活动室安装电视机和DVD,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丰富了学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园内开辟桃李园、在公寓园区种植花草树木,创造了干净、优美、整齐的学习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后勤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2.2加强后勤学生队伍建设

加强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建设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后勤文化活动以及学生队伍成员在同学间宣传,将学生平日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见并亲自参与的层面上,切实感受后勤工作的艰辛。根据后勤维修、绿化、餐饮、宿舍、保卫的工作类别组建义务维修队、绿化小分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义务消防队等学生组织。经过量化的考核和筛选,这些学生委员会在信息传递、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校园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们是广大同学和后勤服务部门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也在工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协调能力、劳动能力。健全的组织环境较好的实现了后勤和学院师生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

2.3加强后勤文化环境建设

打造“文化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趋势,也是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关键。以宿舍文化节、美食节为载体,将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文化优化组合,组成良好的后勤育人的文化环境。在食堂开展“我在后勤的一天”、“学生厨艺精英大赛”等活动让学生自行到市场采购食材、比对价格,穿上工作服到食堂工作间亲自操作,增加对食堂菜价的理解,了解校园周边无证摊点快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饮食安全意识,更让学生体会到后勤、食堂工作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公寓开展气排球比赛、手绘报比赛、走廊创意大赛,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开展宿舍文化内涵建设。创建品牌活动、精品活动,树立后勤文化旗帜是后勤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后勤开展优质服务品牌活动,内容涵盖维修、宿舍管理、医疗、保卫、食堂、员工礼仪多个方面,同时深入各个教学部门开展座谈会、下发问卷让师生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讲解工作礼仪,邀请领导、师生参与到岗位练兵等精品活动,让师生体会后勤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辛劳,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文化活动使后勤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为一体的育人场所,培养了后勤员工、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培养劳动意识、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2.4加强后勤制度环境建设

根据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准则和依据,奠定了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础。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进物业有限公司,与这些物业公司制定《物业服务量化考评细则》,奖惩分明,划拨出专项奖励资金,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施行奖励提高后勤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学生公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这些制度让后勤的工作人员、学生能够增强自律,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要求。

3后勤环境育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3.1后勤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通过开展活动、将社团引进公寓等形式学生接触后勤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优质服务”品牌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食堂、保洁和维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吸引学生参与后勤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产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动的劳动教育课,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3.2服务队伍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增强

在员工队伍建设中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奖惩制度分明,促进后勤员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形成良性的队伍发展模式,为学生服务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队伍之间召开座谈会、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后勤学生服务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学生服务队伍的工作效率,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生服务队伍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后勤制度环境趋向完善化和科学化

高校后勤针对食堂、公寓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生活环境安定和谐。通过调查问卷、草案试行等方式施行某项规章制度,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制度人性化、科学化,使学生充分享受后勤各项制度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4充分发挥后勤环境育人作用的启示

4.1把实践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促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论成绩至上,不鼓励甚至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或者学校的实践教育。部分高校已经在后勤劳动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大都只是单纯的进行简单的劳作,没能发挥好劳动课的德育功能。高校应该重新审视后勤实践性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后勤实践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把理论考核、实践性教育和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的表现纳入个人操行评价系统,把它作为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依据。

4.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台,加强教学部门与后勤的良性互动

后勤在高校中秉承着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宗旨。长期以来教学、科研和后勤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应当改善后勤与教学、科研和师生三者的关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平台,将部分全校性的后勤工作任务分派到各个教学部门或者院系,促使师生一起参与后勤服务和建设校园的活动中来。第一,组织毕业班学生种植“毕业树”将班级的格言制作成牌匾置于亲手栽种的树木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将单纯的劳动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第二、在学生公寓施行“辅导员进公寓”制度、设立“学生党员宿舍先锋示范岗”、“社团进公寓”,加强后勤部门与各系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全校学生签订《创建安全文明宿舍》协议书,承诺平时保持宿舍、走廊的干净整洁,毕业离校时将宿舍恢复原貌,文明离校,给学弟学妹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且全校学生能共同参与的后勤德育平台,能较好的体现后勤工作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互相关心、感恩母校、感恩社会的正能量。

4.3培育优质服务队伍,找准后勤环境育人的关键点

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质量的高低,要对后勤基层工作人员开展礼仪培训、入职培训,不定期检查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竞争意识,强化后勤人员服务理念。从心理学角度剖析,无意识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后勤基层工作者良好的服务表现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些良好的表现会引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了人文环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团的成员定期开展后勤宣传活动,发挥学生队伍的舆论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后勤工作、自觉遵守食堂、公寓各项细则,提升自我约束力。

4.4加强后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后勤环境育人氛围

“文化后勤”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寓文化和食堂活动为载体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平台,开展具有后勤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以“优质服务”活动为依托在学生间开展义务维修、宿舍安全知识竞赛、气排球比赛、厨艺大赛;在后勤员工间开展培训、“我能为学生做什么”演讲比赛、岗位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围。后勤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财富和经验,高校后勤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将典型的后勤服务案例整理、汇编成册为以后的后勤改革提供借鉴经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后勤工作简报》内容涵盖了后勤新闻、工作动态、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内容,学生参加后勤活动的心得也刊登在报,丰富了简报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后勤活动积极性,该形式让学生更能够从后勤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4.5完善管理制度,用后勤制度保障德育功能的实施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些制度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定,也为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遵纪守法、讲究原则奠定了良好基础,达到制度环境育人的目标。后勤工作人员被称作“不上讲台的教师”,后勤工作人员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齐抓共管、团结协作才能最大化的实现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后勤工作人员时刻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进入教育者的角色,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过高质量的服务维护高校形象,向大学生展示人人都可以为校园和谐的育人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良好风貌。通过实实在在的后勤服务活动、后勤日常管理发挥后勤环境建设对大学德育教育的作用,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7

一、制约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瓶颈

(一)主体因素

主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过程及其结果。主体作用良好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良好,否则反之。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的主体由后勤管理人员、后勤经营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构成。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多年的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主体的基本情况稳定,但是不足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1、后勤管理人员

这里所说的后勤管理人员是特指高校学校层面的从事大后勤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保障后勤体系顺畅运行、保障后勤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的使命,后勤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可谓不大,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多年来,由于思维习惯和管理惯性使然,不少高校对此重要和关键部门的后勤管理干部的定位一直存在偏差,同样是服务和服从于整个高校发展的大局,为高校发展贡献心力,但是广大后勤管理干部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使得许多后勤管理人员荣誉感和成就感缺乏,致使不得不时常考虑个人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些高校将后勤部门作为干部分流的承接单位,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基本是按经验和习惯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往往没有经营管理知识,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外聘管理干部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低,加上待遇上与学校在编管理干部又有较大差异,稳定性和积极性较差;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将后勤管理部门条块划分太多,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加上一些后勤管理干部本位主义的影响,人为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壁垒和障碍。

2、后勤经营人员

后勤经营人员指在高校后勤各个实体从事具体经营管理的干部。和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一样,有较多的高校后勤经营人员也来自学校机关干部分流,存在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下、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意识较差等缺点,使得很多后勤实体的经营管理远远滞后于社会企业的水平。而且由于大多数高校将后勤经营实体剥离(或相对剥离)学校,实体实行独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后勤经营人员的经营压力很大,往往有重经营轻服务的现象和思想,容易把后勤工作的经济效益看得过重而轻视或忽视社会效益,容易导致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产生不好的后勤服务形象。同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后勤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奉献精神欠缺,也严重影响了的高校后勤整体形象和战斗力。

3、后勤服务人员

后勤服务人员是在后勤实体工作一线,直接面向广大师生的员工。后勤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对广大师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影响着整个后勤在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后勤的很多一线正式员工来源于本校教职工家属、农转非人员、部队转业军人、高校征用土地后的农民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机关、学院等部门精简机构,压缩下来的不少人员又进入了后勤部门。这些人员长期在后勤工作服务,形成了一种工作动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等的工作氛围和态度,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积极主动思考单位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同时,对于外聘的一线员工,因与社会同类企业相比,高校后勤实体的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薪酬方面不具备优势,而且往往与正式职工相比差距过大,这些也使得这些外聘员工的激励不够,看不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平台和前景,因此荣誉感低、稳定性较差,流动频繁,这也大大影响了后勤实体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后勤实体的整体实力不足,经营成本和风险相对较大,加上后勤工作环境较差、地位较低、工作辛苦等,这也使得高校后勤劳工用工面临诸多难题。

(二)客观环境因素

工作的是个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以及各种外在因素影响下的后勤人员自身微环境的改变。

多年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呈现了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国家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做出统一的部署和规划,不同高校按照自身特点和需求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于后勤社会化的具体含义一直处于探索甚至是含糊的状态。高校后勤将往何处去,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统一的结论。同时,在这种不确定的发展思维之下,国家及各省市、各高校对于后勤实体的政策也未能明晰,各地的政策也很不统一。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使得很多高校后勤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也导致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一个阶段之后,许多高校走了回头路,回到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这离当初国家设想的后勤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方向无疑是有了更大的偏离。

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需要高校各部门具备“一盘棋”的观念,但目前的情况是高校后勤的建设从高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获得的关心和支持不够,高校后勤实体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性差,配合脱节,经常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高校很多政策的制定忽视了后勤发展的实际,过于从紧;对后勤干部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后勤改革的想法得不到真正实现,后勤改革的步子也受到阻碍。高校稳定看后勤,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具体到实际的工作中时,很多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不断进行的同时,众多社会企业也经过在竞争中不断洗牌和发展,很多具有实力的企业不断通过竞争脱颖而出,并逐步涉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这对于高校后勤实体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后勤实体在这种冲击之下,涅磐重生,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道路,并不断做大作强;但更多的后勤实体受制于高校市场和高校发展要求的局限,未能开拓出更广的发展空间。鉴于诸多历史遗留因素,后勤相关实体存在着经营项目、规模、实力、环境等诸多差异,虽然这些单位都以自身功能服务高校发展,但是其各自的发展很不均衡。同时,与社会同类行业和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状况之下,后勤实体无论是从发展规模和实力,还是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高校地位的边缘使得众多后勤实体的

发展动力不足,资金、技术、管理水平、扶持政策等的缺失,使得很多后勤实体的发展举步维艰。二、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遇到瓶颈的一些对策

困难是现实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难虽因院校不同存在特点和程度的差异,但却存在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在新时期思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必然具有普适性和全局意义。面对当前高校后勤发展的诸多瓶颈,寻求一条科学、务实、有效的发展道路,合理使用和配置资源,排除不利因素的制约,提升发展能力,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就十分必要。对此,笔者通过对多所高校后勤社会化道路的研究及在后勤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想法和应对办法。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社会的竞争,以人才为本。人才是一个组织得以健康长久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和支撑,一支精练强干的后勤员工队伍,是搞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后勤肩负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稳定、高质量的后勤保障任务,其业务关乎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高校师生密切相关。如何为高校来访人员提供优雅、舒适的接待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卫生安全、质优价廉、品种丰富的餐饮服务和物资供应服务,为高校提供干净、整洁、有品位的物业服务等,都是后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从原材料采购到物资供应,从食品卫生安全到消防安全,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采购管理到工程管理,从人员招聘培训到干部选拔培养,从服务广大师生到服从高校大局,方方面面都考验着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高校后勤多年来面临的最大发展问题说到底是人才的缺失,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合理。同样的实体和环境,不同的人来管理经营,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此,就需要打破后勤多年来用人的思维和习惯,突破用人的诸多不合理局限,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眼光,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同时真正能够促进自身和高校共同发展的蓬勃向上的后勤管理和员工队伍。

1、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面,改变原有的行政化人才引进模式,突破地域和行政级别等限制,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对于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和实体,同时注意从行业内部挖掘和培养。

人才的引进以及人才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需要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不断地进行提升和充实。因此,要将广大员工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制定培训计划和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求所有后勤人员不断自觉进行知识更新,专业培训,鼓励各实体多开展技术竞赛,鼓励员工个人参加学历及职业资格等考试,定期派出干部职工到相关高校和企业交流学习。在总体提升后勤职工素质的同时,拟定员工晋升计划,选拔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要坚决反对和杜绝后勤实体负责人在用人中“任人唯亲”和“武大郎开店”。在对后勤实体进行目标考核时,把人才培养和员工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对单位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2、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适应高校后勤特点和发展的薪酬体系,推进分配方式改革,使薪酬计算的指标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减低保障性基础薪酬部分,加大激励薪酬部分比例,提升干部职工的开拓性和工作积极性,这也将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专业人才。通过建立并实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推动员工素质的提升。在具体的待遇方面,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参照社会同类行业和企业的待遇标准,以在同样的工作条件、工作标准和工作效果的前提下,给予支付不低于社会企业的待遇。顺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体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员工薪酬的调整是必然的。通过克扣员工待遇或损失员工应有福利而控制企业成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只能造成加速优秀员工流失的后果,对其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也已经有很多的前车之鉴。

此外,对于积极主动关心单位发展,并通过为单位发展献计献策使单位的经营服务指标或客户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的员工,实行额外奖励,并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3、打造一流的经营服务形象和服务品牌

后勤存在的天职和宗旨就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周到、安全、高质、高效的服务。服务水平不上去,高校后勤的社会效益就得不到体现,其存在的理由就会受到质疑。同时,提升服务水平也是现代企业尤其是服务类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跨越了硬件设施竞争的初级阶段,更多地体现在软件方面如人才、专业化、信息化、服务附加值、客户满意度、服务细节等方面。

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及后勤人员的服务形象、面貌、作风和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形象,而其形象和口碑是留存在服务对象心里的第一印象,是单位经营和发展状态的直接呈现,它直接影响着服务对象对单位的评价和忠诚度。虽然后勤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占据着校内市场的天然优势,但这种优势一旦因为后勤形象的损坏而失去之后,其结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就目前国内高校后勤实体的总体情况而言,校内市场一旦失去,所占有或可能占有的校外市场还无法支撑实体的生存,更妄谈发展。优质的服务形象是后勤实体的宝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形象一旦得到服务对象的肯定,其所能创造的价值也是十分可观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弥补单位经营的一些小的疏漏。因此,除了要强化对实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他们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4、强化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

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的关键部门,对于高校发展、教学科研的支撑、师生生活的保障等都责任重大,对于各级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的要求也很高。后勤系统一旦出现干部员工责任和廉政意识不强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可能是非常重大的。

因此,在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后勤部门的各级干部和员工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大局意识等的

教育和培训。防止因责任意识不强出现的管理漏洞和损失,并将此作为对后勤实体负责人和员工考核的依据。(二)创新运行模式

很多后勤实体多年来没有得以有跨越式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很多后勤实体的管理者观念过于保守,守土的观念强,基本上是按经验和习惯来经营和管理后勤实体,而开拓的精神不足,不愿在原有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面对后勤社会化不断深化的要求,后勤的发展不能再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后勤实体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创新发展机制和运行模式,不积极思考更适应社会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就有可能被市场经济所抛离,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

1、推行股份制试点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虽然一直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定论,但是保持高校后勤实体规范、顺畅的运营并不断发展壮大,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后勤服务需求,促进高校的不断发展,无疑是高校后勤存在的根本使命所在。从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到模拟企业运作,高校后勤走过了艰辛的社会化改革道路。但是,这种所谓的“模拟企业”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在不断与社会企业一同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在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之下,在后勤实体逐步推行股份制试点改革,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法,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营模式。在股份制的过程中,后勤实体的所有制形式、出资形式、经营及管理方式、财务管理、分配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得到相应改变,在此基础上,具有明晰的责、权、利的企业真正实现规范化运作,实力不断增强,进而真正融入公平的市场竞争去。

2、不断发展校外项目,开拓后勤服务市场

后勤的很大一部分业务属于保障师生基本生活的服务性项目,在保证良好服务质量的同时,为高校分忧解难,支持高校各项活动以及负担高校分流正式职工的安置等,使得从事这部分服务项目的实体承担着巨大的运行成本。后勤实体要真正发展壮大,除了做好服务校内市场的本职工作,还需积极向外拓展业务和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上许多单位和部门也将其后勤服务项目剥离出来,交由后勤专业化单位(公司)来管理经营,可以说全社会后勤管理经营的市场是巨大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开展校企合作,就是高校后勤实体通过改革,摒弃“小而全”和“包打天下”的思想和做法,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在社会化改革中找到“位子”,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能力,塑造优质的服务品牌。

“农校对接”即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这一双赢局面。它可以减少高校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学生食堂采购成本,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对促进高校稳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缓解近年来饮食物资等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的压力,为高校师生提供质优价廉、安全卫生的伙食服务,自国家到各级省市自治区、各高校的有关领导都对“农校对接”问题倾注了高度关注和心力。在“农校对接”问题上,很多省市已开始积极行动,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一定要保持一个科学、务实的态度,要做好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要致力于搭建长久、共赢的合作平台;通过尝试多种合作方式选择出最适应农民增收、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路径。在合作的范围上,不仅可实现饮食物资与农民的对接,还可实现超市等物资流通部门所售的农产品与农民的对接;在物资采购项目上,逐步扩大和开发新的供应物资品种。对于农校对接的对象和方式选择,首先以试点的形式展开,并同时建立从产地到销售终端的可追溯源头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物流体系。

(2)开展校企合作

“农校对接”是高校饮食物资实现降低成本、提升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方式。高校后勤实体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高校后勤的接待单位,一是可以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将接待单位作为高校相关学院旅游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实习基地,同时可以培养和选拔有潜力的管理人才;二是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利用高校人才、教学科研等资源,为他们提供培训、交流活动、接待等服务。

对于高校后勤的商贸单位,可与社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通过向广大师生推广社会企业的形象和产品,提高师生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提高企业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为企业培养潜在客户;一方面通过由商贸单位与社会企业达成物资采购协议,由社会企业给予高校商贸单位优惠采购价格,而这种做法也会进一步惠及高校的广大师生。

高校后勤的物业单位和工程单位,可与社会同行业企业、高校相关院系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合作,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做好发展规划

任何一个组织有系统的进步都离不开事先的战略思考和布局。对于高校后勤来说,在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前提下,对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规划,使后勤的发展保持与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同步,保持一种动态、和谐、共同促进良性发展态势是十分必要的。克服后勤发展中盲目和短视的行为,积极寻找和探索后勤发展与高校发展同步甚至是超前的服务和运行模式,长、短期目标的合理设定,完成目标坚持的宗旨和原则,完成目标采取的方式和步骤,对目标的调整和完善,对效果的评价和反馈,都是高校后勤发展中必须走过的路经。只有把握好这些原则和方法,后勤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可持续并不断进步的目标。

物业员工考勤制度篇8

【关键词】小学后勤;管理工作;问题;规范;科学

一、前言

众所周知,后勤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却不被领导重视。其实,只要认真细致、努力创新地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就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就能使学校的所有工作形成良性运转的良好局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呢?

二、充分认识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

俗话说:“兵马未走,粮草先行。”建设一所学校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从经济上、物质上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使其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和教学工作。如果没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协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失去物质保障,就会影响和阻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一个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感等美德;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向往学习、扩大知识面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智能;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如宽敞明亮的校舍教室、整洁卫生的食堂伙食、规范高效的安全卫生制度等。所以,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做好教师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好教育教学,这不仅是教师工作的需要,同样也是教师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1.后勤管理具有服务性

后勤管理工作的辛苦、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工作内容的多样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后勤工作并不直接体现一个单位的职能,它只是为保证学校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服务。因此,服务性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学校后勤管理的全部意义所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全面、高效、快捷的服务尤为重要,它既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又能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2.后勤管理具有先行性

“后勤”之“后”字是个空间概念,而不是时间上的概念;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并不是跟随服务于学校的其他工作,反而得先行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先期筹建阶段,学校后勤部门要抓好设备供应以及师生员工所必需的生活给养等;其次,在学校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教学、科研和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准备工作;再次,后勤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学校的任何工作和活动都必须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做保证,而这些物资的提供都是先于学校其他活动完成的。

3.相对独立性

虽然后勤部门工作的开展服从于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相对”是指在整个学校系统内,后勤这个子系统与学校的其他各子系统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常规工作中,它可以自行解决问题,自成体系,而且随着后勤工作的改革,后勤部门更多的服务性工作将进一步走向社会,由社会承担。

四、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事业在经历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后,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城镇及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提高,接受基础教育的人群覆盖面几乎延伸至全国各地,对于现代小学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D小学后勤管理而言,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学校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后勤管理的发展滞后,现行后勤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后勤建设、后勤制度、人员队伍等方面均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往往对后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后勤工作只是跑跑腿、动动手的简单劳动,不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甚至把不胜任教学工作和一些在学校工作中派不上用场的人员“低聘”或临时“收容”到后勤相关部门,导致后勤工作人员队伍质量、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上不去。

2.学校后勤硬件设施匮乏

后勤服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广大小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学校学生宿舍严重不足,学生不得不住在年久失修、隐患较多的危房里;不少学校的学生食堂建设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面积小,光线弱,通风差;有的学校将教室、阅览室、会议室等教学综合用房改作教室或学生宿舍;甚至有的学校在校内住宿紧张的情况下,把大量学生安排在校外居住,这必定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管理质量的下降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职工多为临时工,且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积极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的工作素养。其中也不乏服务意识薄弱的员工,由于后勤工作人员工作开展不利,往往会妨碍到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生活起居,对师生服务态度较差,甚至出现个别的现象,学校保安队伍也出现老龄化问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有些已不具备正常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4.后勤管理制度不够科学

健全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进行,但是,很多小学后勤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科学,导致在实际的后勤管理工作当中,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依,造成了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无序性。一些小学的后勤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原文照搬其他企业后勤管理制度,没有考虑到学校后勤的实际状况,这导致这些后勤管理制度由于不符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因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五、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勤快”、“务实”、“细化”

后勤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体师生服务。

1.后勤管理工作要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

后勤的主要职责是把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热情主动地帮助师生解决困难,及时提供必需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物质资料。后勤员工要从学校利益出发,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形成“勤快、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源节流,加强管理。全体后勤人员坚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深入实际勤检查,勤补缺,多督促;发现问题,听到合理化建议及时记下,坚持认真记好总务工作日志和总务处大事记;遇事办事坚持请示,事后汇报制度。

2.认真抓好环境卫生

后勤组与大队部对卫生齐抓共管,大队部天天查,后勤组重点查,每周公布各班卫生成绩,每周提出卫生要求,并将卫生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中,使全校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总之,后勤工作要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目标,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不断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发扬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六、如何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1.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把其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总体工作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与管理。要建立学校后勤工作的考核督导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学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等工作。要抓好学校后勤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后勤人员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业务娴熟,技能过硬。要关心学校后勤工作从业人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健全学校后勤管理制度

科学的后勤管理制度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小学后勤管理制度,促进小学后勤管理活动的科学、有序和高效开展。首先,针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各项实际内容,建立相应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活动都能够有制度可循。其次,根据后勤管理制度的实际状况,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状况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制度都能够落到实处。

3.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把竞争机制引入后勤管理,能增强后勤员工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充分调动智力因素,能增强集体的心理协调,多出人才和保护人才,所以要在实施员工合同制、聘用制、质量工作制、干部竞选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从而使后勤队伍不断优化,使后勤人事管理机制更加民主化、规范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搞后勤的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学校的开支很大部分出自于后勤部门,如水费、电费、设备购置及维修、基建和绿化等等。在努力“增收”的同时,更不能忘了“节支”,这需要后勤管理人员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重点放在降本增效、防止效益流失等方面。坚决制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控制各种用工,使人工成本逐步降低。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能耗管理,开展成本核算,不断完善计量手段,有原则地降低教学费用,达到增收目的。

4.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新事物与新问题不断涌现。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各种新问题也随时可见。作为学校后勤管理者,就要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紧抓时势,加强对学校各种服务情况的掌握与了解。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注重创新,敢于突破。在工作中,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为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实现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更好地为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后勤管理必须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调动人、财、物的功能,以实现后勤工作目标。充分后勤保障的全面性、时间性、专业性、服务性等特点,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发展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黄秋琴.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

[2]石永超.中学后勤部门育人功能的实践与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2008(03)

[3]鹏. 浅谈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特点和原则[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5)

[4]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林广志,甘元薪主编.物业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6]周俊.中小学管理案例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小区保洁制度范文 下一篇:营销推广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