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笔记范文

时间:2024-01-29 17:16:11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1

日本政府连续三年投资数亿日元推进“未来学校”项目,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在信息化社会中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普及信息化知识,日本总务省向来负责城市基础等硬件设备的建设,这次却抢了文部省的饭碗,管起了教育问题。日本政府自身也发现光是投资硬件设备并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要有内容,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两条腿走路”。

“两条腿走路”

日本政府本着IT立国的战略思想,一直在高喊教育信息化,而实际统计数据表明日本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电脑平均拥有率仅有16%,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韩国的二分之一。口号叫得响亮不意味着实现起来顺畅,在日本政权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2009年末,日本总务大臣提出至2015年教育“一人一台”的口号,2010年6月内阁决定“新成长战略”,提出至2013年完成学生人手一台信息终端的教育信息化可能性评估,至2020年实现适合21世纪的学校教育。从国家战略角度提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完善教学环境,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技术立国的连贯性。2012年“教育信息化对策”所用经费为1673亿日元,可以说投资力度空前绝后。

在上述背景下,总务省领导的“未来学校推进计划”上马,主要负责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文部省同时配合推进“学习革新事业”,主要负责软件人文教育内容,配合未来学校中所使用的ICT设备,使其有对应的数字化教学内容。“学习革新事业”的目的是希望实现孩子之间互教互学的协同学习、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和个性组织教学、达到教员间信息共享。开发出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国语、数学、外语、社会、理科等科目的电子教科书,以及特殊学校专用教材,总结与学校类别、学生发展阶段、科目等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建立标准化数字教学信息模型,探究电子教科书及信息终端的应用方法,实现“一人一台”信息终端所需的功能校验。可以说日本的“未来学校”和“学习革新”两个项目同时并行、部门合作、软硬结合,用“两条腿走路”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

“人手一台”的标准配置

如同本文开篇所说,“人手一台”不仅仅只是花点钱给学生买个笔记本而已,“未来学校”中单个学校投资目前是6000万日元左右,其中作为“一人一台”学习环境的标准配置包括:

①连接互联网的高速网络配置。

②教育专用高速网络,连接各学校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云信息平台。

③学校内无线网络配置及专用服务器、打印机、复印机等。

④电源保障系统(部分为防灾体系)。

⑤教室内电子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⑥所有学生及任课教师均人手一台学习终端(主要是笔记本电脑或Tablet PC)。

⑦全套电子教科书和配套软件。

“未来学校”中采用专用云服务器架构的教育平台,能在线提供电子教材、资料、软件等,记录并管理学生学习档案,部分地区家长和教育委员会还具有查看、建议等权限。部分地区提供高速专用VPN网络服务,支持手机和家用电脑等设备。为实现“一人一台”,向学校所有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所有学生发放笔记本电脑(屏幕可翻转,含手写输入笔)或Tablet PC(支持触屏手写输入),并为教师配备两台备用电脑,为学生配备约总数2%的备用电脑,设置专用充电保管库,为所有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手册,部分地区提供免费培训,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跟踪服务。

另外,除电子教科书外,还有配套软件,包括MS Office、绘图软件、文本编辑器、动画剪辑软件、电子字典、电子图书馆、在线试题库及考试软件,部分配置在个人电脑上,绝大部分软件和数据内容都配置在“未来学校”专用云平台上。例如,Cubekids、Just School。

教育现场的尝试

日本大阪府箕面市立萱野小学校是西日本区域内大阪府内唯一被选中的“未来学校”,正好离大阪大学吹田校区特别近,所以我的老师经常去参加该校的公开课,也参与了不少有意思的教育实践。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国语课堂上,教师就以课文阅读和讨论为中心,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记本阅读对应的电子教材,利用电子教材上的图片,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直接在屏幕上画出文章中各个角色所涉及的内容,总结段落大意。

阅读完毕后,分小组互相交流,利用笔记本的屏幕交互软件,看看对方是如何画重点的(如图1),由于屏幕上图片和标记颜色分明,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还能够触摸移动文字和图片,朗读对比课文。

最后让小组代表将讨论的内容总结,显示在IWB(电子黑板)上,由任课教师和小组代表发言,互教互学,中间还穿插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问,场面十分热烈(如下页图2)。学生抱着自己的笔记本活像个科学家,每个人都能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学习国语课程内容。

国语的写作课上,教师以“我的成长故事”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同类课文之后自己制作PPT,然后分别发表(如下页图3)。在学生读书写字的过程中,融入了互联网搜索、办公软件操作、汇报演示等多个内容。

在六年级的算数课堂上,任课教师选用了“未来算数”这个主题来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学生采用绘图软件自我独立探索解题方法,利用图像可以裁切、重组等功能,立刻就能明白如何简化面积的计算(如图4)。

由于每个学生思路不同,任课教师发现独具特色的解题方法之后,让学生上台采用电子黑板解释自己的方法(如图5),并让其他同学自由提问,多媒体设备使得内容变得一目了然,绘图时采用软件自带的工具能够迅速画出想要的标准图形,而不用浪费时间在黑板上画图。

“好处”VS“坏处”

“未来学校”项目中在并用传统黑板的同时投入了价格昂贵的电子黑板、投影仪等配套设备,而学生除了传统的纸、笔、书外,每人都拥有一台台式笔记本或者Tablet PC,可随时下载配套的数字教科书、资料、图形软件、文本编辑器等软件。这样学生使用自己专用的电脑,可以随意在国语课上进行笔记、自由阅读,数学课上让图形3D化、剪切拼接,不同的解题思路能以动画形态同时多屏展示,英语课堂上能够录音自己矫正发音。而且,学生对于无线鼠标键盘还有远程操作非常感兴趣,有了这样的便携式电脑,学习就不仅是在教室的狭窄空间内,课外能够带着笔记本在校园外拍照,记录个人生活,在互联网上调查资料,撰写报告,制作PPT,远程视频发表各自的成果,参与这样课程的学生兴趣盎然,反应积极,思维活跃。

但是,对于这种高成本的投入,有人提议应该根据利用率和投资成本的高低,每个学校仅需要建设少数几个多媒体教室,而不用每个教室、每个师生都拥有。面对这种质疑,“未来学校”项目考虑到历来所有教科书都是人手一册,作为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一环来说,注定电子设备是人手一台才能达到信息的公平化、普及化和灵活化,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想什么时候用就能什么时候用,在教育许可的范围内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支持“未来学校”项目的专家解释称,这如同公司工作一样,原先员工共用一台电脑,极为不便且效率低下,而现在所有公司几乎都是一人一台,才能在发挥自己独立才能基础上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社会大分工,教育今后的走向亦如此,不用让下一代再专门费时费力去学习一门计算机技术,而是在平时生活中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并且能够在这种司空见惯的能力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有,面对电脑小孩用不得、不易于孩子的成长这种质疑,实际上现实社会中如果一个孩子不会电脑,那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数字鸿沟,只能通过正常教育以外的环境获取信息技术,那将会更加加大孩子走入歧途的风险。

话虽到此,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在“人手一台”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问题:

电脑总是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如电脑没电、输入内容忘保存、设备进水、系统死机或蓝屏。在参观公开课时,两台电脑就不知道什么原因无法正常使用,虽然教师发给了打印资料,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学习就停滞了,整节课几乎没什么效果。

手写输入效率低,只有平时笔头输入速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学生反映有延迟或者输入困难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技术解决,还需要师生长期磨合熟悉操作。

笔记本输入界面有限,学生的字多偏大,就需要不停地拖动屏幕,难以看到整体界面,缩小查看时,局部又看不清,尤其是多页合并在一台笔记本屏幕上时有一定的使用限制。

由于“一人一台”设备多需要配合电子教材和学习支援软件一起使用,所以不能够在每节课中反复使用,据统计是各科课程以一周使用一至两次居多。

为防止学生登录不良网站,采用了多种手段,但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伦理教育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例如,著作权、肖像权、个人隐私等,孩子和大人的常识不同,年龄太小可能意识不到这类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中小学生不熟悉计算机技术,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释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并且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辅助和管理,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从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后肯定是“人手一台”信息终端的个人化教育趋势,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是这些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的费用支付问题,适度分配传统教学方法和ICT设备的使用比例,逐步提高软硬件技术,灵活使用和研究更多的应用方法。日本这种“人手一台”的尝试值得肯定和借鉴,教育信息化也正是式在这种探索中逐步前进的。

很可惜,“未来学校”项目将在2013年末终止,虽然社会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是由于日本的财政困难、经济停滞、政权更迭等诸多原因,非常难得的“破冰启航”仅仅三年似乎又要被冻结了,是否还有后续计划变得非常难以预测。由此可见,国家整体的经济状况和体制都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想实现“人手一台”单靠口号是不行的,不仅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还得有和平稳定的政治经济发展作保障。

参考网址:

日本总务省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2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策略 模式

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数学的焦虑,即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教师对数学教学现状的无奈,让数学教学出现一种畸形发展的状况。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策略、模式的探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得以改变,在教学行为上得以改进,在教学效果上得以提高。

 1.“数学焦虑”与数学教学的背景

请看下面一则报道:针对中国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的现象,一位带队参加国际“奥赛”的领队这样描述中国小选手,“他们只有在看到习题的时候眼睛才会发亮”;这则报道说明了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畸形发展的现状,即使是一些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为参加各类国际比赛而苦苦煎熬,也磨灭了其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对于普通的中学生,在这当前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则更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曾对某校作过跟踪调查,从初一到初三,数学的学困生明显呈上升趋势,以50人的一个教学班为例,初一数学成绩不及格者,一般在5-10人左右,即不及格率为10%-20%;初二数学成绩不及格在8-15人左右,不及格率为16%-30%;初三上学期成绩不及格在20-25人左右,不及格为40%-50%,其差生有5人(低于40分)占10%;而初三下学期之后适应性考试及模拟考试,成绩有回升现象,不及格率为30%-40%。这一现象明显揭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差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一是当前的数学内容抽象性太强,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二是应试教育对学生提出了片面的而又过高的要求,使学生缺乏成功的体验。三是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的落后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因此,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是数学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去研究的重大课题。

 2.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由于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强烈呼吁和热烈讨论,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教育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转折点就是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出版。虽然在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中也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但在教学实践缺乏可操作的材料,难于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而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理念到教学实践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素质教育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何谓“数学素质”?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二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三是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观的改变使数学教育研究更加的深入,学习心理学的现代研究的重要成果就是所谓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按照这一观念,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 3.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策略

 3.1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一是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二是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

 3.2 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容易逆反但可塑性强,因此情感教育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健康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 3.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根据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二是培养笔记习惯。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三是培养语言习惯。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四是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课堂如何更好地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课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使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而且,数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数学的素质教育进入课堂,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讲评等环节上下功夫,才能使底子较差的学生学好数学,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以下结合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经验供同行们参考。

1.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主导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排除各种干扰,协调各种活动。数学课的学习,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每个班的学生当中,都有一些人对数学的学习感叹到特别吃力,而他们都不甘落后并想学好。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做好他们的思想感情作,点燃他们心中近于熄灭的希望火焰。首先教师的言谈举止、治学态度、心态学识对学生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业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治学严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表现出信心满怀的形象,力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使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发现数学王国里的奥妙。另外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但能促进班集体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让课堂生动活泼,发展课堂的内部环境,促进生生互动。所谓生生互动,是指导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包括相互讨论、评价、反馈、激励、合作、竞争等。数学实践证明多元的课堂结构能产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元反馈评价网,使得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个性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当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把握好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2.课堂教学应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必须坚决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极力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2.1 要求学生动手做好课堂笔记。我把记笔记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严格要求。常见一些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学生竟然连笔记也没都有写,这样的课堂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因为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做了笔记,学生在回忆不起来教师所讲的谋个重要内容时,翻开笔记就能找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只有在其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同时运用时,才能引起大脑皮层的高度亢奋。我在教学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的推论,一定要学生动手写一遍,要求学生对于教师补充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例题一定要笔记下来。

2.2 教会学生“会学”。我们在注重研究教法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的教学方法和“记”的学习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学生自学、想学、会学、会探究、会发现、会创造。我的具体方法如下: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写出读书笔记,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行之有效的一个好方法。

(2)对于教科书上的某些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算。通过“算”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所学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运算能力,加快学生运算速度。可是,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学生课后要做的事情,其实课堂上也应分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运算能力就能有效地提高了。

(3)鼓励学生演算有关参考书的题目。有不少同学对我说:“老师,你上课的问题我都能听得懂,作业也会做,可是考试却不行了,不知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之后,对他们说:“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掌握问题的实质;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少了,单靠算教本上的那几条题目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地演算一些参考书的题目,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求学生每人都要一、二本的数学参考书,并允许他上课时拿来看,如果我所讲的问题他们已经懂了,就不必再听我讲了,而可能自行练习参考书里有关题目或看有关题目的解答方法,从而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数学解题的技巧、方法、运算能力等。

3.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认为,人类社会性动机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动机两种,学生交往动机表现为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学习,而拒绝为他所不喜欢的教师学习;因获得师长的赞扬而认真学习,因受到批语评或奚落而灰心。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注重首先取得学生的信任,有人说取得学生的信任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这话并不无道理。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他们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学习,把他们所崇敬的教师作为生活中的楷模和精神偶像,威信动机侧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向往获得成就等。这类动机是获得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心理基础。为经常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表扬学生,特别是后进的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能回答对一个小小的问题,我都会给他们适当的表扬。每次测试和段考、期考讲评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表扬和鼓励在考试中取得进步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曾经有一个成绩中下的学生在一次测验考得了90分,在班上受表扬后回去告诉他爸爸,后来他们爸爸送他来学校时,去找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告诉我他孩子现在变得喜欢学习,并爱上学数学,他父亲说就是因为我对孩子的表扬产生的效果。这显然是威信性动机驱使所产生的效应。

总之,21世纪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实践经验证明,只要能坚持素质教育进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胆摒弃传统的由教师点圈点作业,令学生限期缴交的被动学法,形成“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积极主动性学习风气,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广西教育》.

[2]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农村 “动”态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是极具挑战性的,如何把教学的概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是个艰难的任务,尤其在农村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但如果适当地把资源和存在的问题用“动”态的方式结合起来,还是可以解决学生对数学恐惧的问题。那么何为“动”态教学呢,本文将提供具体的教学例子,以供参考。

一、游戏和竞赛,训练大脑科学记忆公式

数学是一门从学龄前儿童到高中学生必选的科目,因此学习和理解数学公式概念是相当重要的,而许多概念又是彼此相关的。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应该掌握大量包含统计、代数公式和等式等抽象概念的知识点,数学游戏和竞赛就是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概念的互动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更好地在课堂上记忆公式而无需占用课后的时间。课堂游戏必须是具有挑战性而不乏娱乐性,足以让学生感兴趣,奖品设置的同时也作为重要的激励工具。

⑴Bingo!你中了。该游戏改造于著名的Bingo游戏,由教师带领进行。该卡可以任意排列:3x3,4x4,5x5。例如在一张Bingo卡里有5x5阵列,选手有25个方块,那么教师需要准备25个问题,问题的答案事先写在Bingo卡的25个方块上。比赛开始时,教师分发Bingo卡给学生,一个学生拿一张,然后向全班读题,每个学生解题然后标记相应答案的方块。直到有学生把5个方块的纵列、横列或对角线连接出来,他就可以喊Bingo!,教师验证他方块排列准确性,随后游戏继续,直到把Bingo卡所有的方块都标记出来。这种比赛不仅加强对公式记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

⑵看图猜谜。这是一个团体赛,一个队员是画画的人,已知指定的公式定律,用画图表达出来,其他成员则猜测这个公式是什么,并大声说出来,限时内猜得最多的组为胜。如指定勾股定律,可画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游戏可以用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度,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学生熟知多个知识点。

二、动觉、动手、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合作性探究学习是当代教育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模式之一。新课程改革肯定合作学习在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之间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彼此依赖,在互动过程中个人责任感与小组集体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如中国谚语说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术成就,还包括教会学生自学。大量研究证明探究性学习是可行有效的,在如今课程上合作学习作为日常教学的基本形式,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策略中。每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制定目标;②小组学习;③集体评估。小组内成员的不同知识水平使得整体学习有更大的空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切想要与其他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利用探究性学习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彼此的学习中去,也表现出该有的社会沟通技能 (并适当地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技能)。通过动觉、动手、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保持高度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可视化也行动化。

三、课堂笔记和数学周志 总结学习规律

笔记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高效的,尤其帮助学生有技巧地解题和记忆重要的数学概念。总结学习规律是一个能力,它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技巧。数学周志为个人提供自我评估的机会,反映了数学解题的详细思路,记录了个体思考的过程。学生为了记录在案必须回想、整理思绪,并能及时反馈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持久下去受益匪浅。当学生要求在周志写下后续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时,学生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学习的自,而数学学习也不再成为仅靠教师指令才能维持下去。教师通过学生的数学周志,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决定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数学周志,必须反映他们学到了什么,成为个人和导师的评估标准。

⑴课堂笔记。根据记事本成功法,我推荐在笔记中使用两列法,并用铅笔做笔记。若要使用两列法,实际的笔记会在一侧,而例子、定理和公式则在另一侧。通常有多个方法解决问题,学会使用你的笔记本记录这些,并确保记录的例子对以后的学习有益。数学往往是所有知识点有关联地进行着,因此笔记须有逻辑性关联性,而个人的疑虑或最大弱点等方面也是应该强调的领域,这时可使用荧光笔或便条纸。有时也可记录课本相关页数,以供翻阅。总之,牢记笔记遵循法则:记疑点,保简洁,逻辑推理不能忘,备用法则少不了。

⑵数学周志。如果学生从未接触过数学周志,那么以下步骤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宝贵的写作活动。①数学周志应该写在一周课程结束之后;②数学周志必须写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一个专门用于数学思考的本子;③周志内容应包含数学上所有困难或成功的细节;④写数学周志的时间不应超过7分钟。

四、数学与其他科目挂钩 体验数学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多媒体

在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数学教学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数学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教师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诚心感知学生的认同,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进而把数学学科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研究和探索。

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听课、不积极发言、作业马马虎虎等现象突出,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情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仁者见仁,笔者认为归根结底都是从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出发,多感官协同参与。比如,在视觉效果上,可通过丰富课堂设置情境,增加实物授课的比例;在听觉效果上,要避免教师“独唱”,控制语速、音量、节奏,增加视、音频教学;在嗅、味觉效果上,针对小学生特点,适当列举具有启发性的物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触觉效果上,可让学生走上讲台,近距离地感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三、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四会”学习法,即会预习、会听课、会记笔记、会复习。预习是前提,听课是重点,记笔记是强调,复习是保障。比如,在教学“周长”的时候,让学生在家里计算桌子、圆凳等物品一周的长度;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对规则物体的测量,从而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周长的计算规律,增强学生记忆力;要求学生对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时地记到笔记本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复习中固化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让数学文化走进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数学符号、公式、公理、定理等的形成和发展是数学家艰辛的付出和探索得来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讲到相关知识点时,可多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名言以及他们的故事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家,走进他们的世界。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可给学生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再讲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在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感受数学家的伟大。同时,还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的数学历史资料,资源共享,感受数学的神奇,为研究和探索数学的未知领域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使数学文化更加具有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五、重视对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教学“推陈出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整合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使所有学生都同等享有享受现代教学成果的权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容量大、用时少、操作强、效果好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猜测题等多种题型,还可以动画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还可图、文、音并举,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吃得饱”。比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可利用多媒体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语言引导描述时,学生通过观察动画,使抽象的计算公式更加具体化,调动学生多感官协同作业,既突出重点又强调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消化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6

一、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加强

教师是否善于组织幼儿注意,是关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应采用直观、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学游戏在这方面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在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最简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游戏的方法。比如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语言活动――“记得牢”一课,开头时笔者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作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进行了“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

二、利用操作游戏、创造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新的创造,如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另外,变废为宝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所以,老师们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幼儿去游戏,让他们体验开发和创造的欢乐,如用橡皮泥搓元宵、包饺子、小兔、做帆船飞机等。

三、教学游戏适应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满足幼儿喜欢学成人做事的愿望时,给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想象条件,有利于其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想象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幼儿想象产生主要是由于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有主题、有角色的教学游戏给幼儿提供了理想的想象条件,有利于幼儿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培养有意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想象。

四、教学游戏形式活泼,能够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强识记效果,有利于其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特点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幼儿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和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就容易记住。根据幼儿记忆的这一特点,我们应把没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愉快的“玩”中接受知识,提高记忆的积极性和有趣性,增强识记的效果。如笔者给两个同龄班讲10以内的相邻数、序数。在一个班采用绒布教具贴数字卡片的方法识记,而另一个班运用“看电影”的教学游戏。笔者把活动室假设为电影院,把小椅子摆成排,作为电影院的座位。椅子按顺序,有的标号,有的没标号。之后,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的“电影票”,让他们对号入座。有的座位没有号,小朋友就相邻数、序数关系找座位。如果找不到,就由担当服务员的小朋友帮助找。这样反复换号,换“服务员”进行游戏,幼儿很感兴趣。隔一周以后,笔者对两个班的识记效果进行检验。前一个班,没运用教学游戏,全班一半以上的人记忆不牢或答错;而采用教学游戏的班,全班35人只有6人答错。实践证明,教学游戏对于发展幼儿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游戏可穿插语言、计算、音乐、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游戏,可以在进行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穿插多学科的教育。把图片、儿歌等活动融为一体,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和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

如在“认识一和许多”的小班教学中,笔者采用“小兔摘苹果”的游戏。笔者给幼儿带上头饰,让幼儿扮成小兔,随着风琴奏出的律动曲,一边做小兔跳跃动作,去摘苹果(桌上放着苹果),一边唱儿歌:“小白兔乐呵呵,蹦蹦跳跳摘苹果,每个小兔摘一个,放到一起是许多。”(这句儿歌本身就概括了一和许多的关系,便于幼儿识记,读来又顺口。)之后,笔者让幼儿每人摘了一个苹果,放在筐里。这样游戏几遍,加上提问,幼儿便认识到一和许多的关系。在这个游戏里,既突出了认识“一和许多”的计算课内容,又穿插了音乐、儿歌,配合协调,效果好。

六、教学游戏对于那些智力发育缓慢的幼儿、胆怯的幼儿等有更明显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笔者接任中班时有个小朋友,6岁了连10以内的数都不会数,对老师的提问不懂时就哭。教学游戏打开了她心灵的窗户。在笔者耐心的诱导下,她在担当小角色的过程中,胆子变大了,性格活泼了,智力发展很快,到了大班就接近了同龄儿童的水平。由此可见,教学游戏对促进智力较差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十分有效的。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7

字迹歪歪扭扭,书法教育重视不够

镜头一:记者调查发现,键盘打字快如飞、握笔写字重千斤的现象在大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记者在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做了一次随机调查,全班40多名学生中,写字可以称得上漂亮的只有五六名学生,相反有超过10名学生的字迹歪歪扭扭,难以辨认。

镜头二:近年来,小学生家长对书法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但相比于舞蹈、钢琴等其它特长的培养,书法仍处于弱势地位。每年寒暑假时,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英语班、奥数班、舞蹈班、钢琴班,但很少有家长会给孩子报书法班。记者从一所培训学校了解到,该中心舞蹈班的报名人数有200多人、表演班有170多人,但学硬笔书法的只有53人,学习毛笔书法的只有20人。

教育部下发通知,书法课成了必修课

教育部下发通知

根据教育部通知,中小学校要通过课程和活动两种方式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3至6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开书法课盼望已久

听到教育部下发的书法课开课通知后,家长和老师表示期待已久。据介绍,对于学生写字能力下降、提笔忘字的情况,学校已经意识到紧迫性。记者了解到,许多学校已经把书法作为一种特色教育融入到了日常教学中,以课前练习,兴趣小组、班会主题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还有的学校把书法课当成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成为了必修课。

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好处

熟悉笔画,认识汉字。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构件,小学阶段熟悉笔画、认识汉字是其年龄阶段非常重要的学习目标。启功先生曾认为:“现在小孩子功课本上写字,主要作用是让他记住笔画字形,实是认识字、记住字的部分手段。”通过对书法的学习,既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练好字形,提高审美。

熟悉了笔画,认识了汉字,并能在这个基础上在把字写得好看,如注意组成汉字笔画的粗细、长短、轻重,偏旁部首的高低、大小等等。过对书法的学习,逐渐把字写好,从小养成辨别美丑的审美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个人美好、健康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吃苦的品质。

学习书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的,古代曾有“墨池”“笔冢”范例,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够成功。写字的进步,决非一帆风顺的,每当一个时期十分用功之后,必然遇到一个困境。自己越写越生气,越写越丑,这是个难点,须坚持奋发,闯过几道关,方能成熟。学习书法虽不能都成为书法家,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培养和磨练出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数学教育笔记篇8

关键词:中学数学;笔记;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记笔记有很多好处:(1)可以稳定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的思路;(2)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记忆,学生用自己语言记录的笔记让他们更加熟悉、亲切,而且笔记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因此,复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3)通过记笔记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资料,扩充新知,有的时候教师讲的知识是教材上没有体现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做笔记,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做笔记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做好笔记。

一、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预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预习笔记的效率,重视培养学生做预习笔记的习惯。正如有位教育学家说的:“预习是合理的抢跑,预习笔记是赛跑过程中的调整。”可见,通过合理的预习笔记,可以让学生学会抢跑,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笔记的方法,充分发挥出预习笔记的效果。

二、课堂笔记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做了预习笔记,对课堂学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学生就更能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进行记录。课堂笔记要掌握好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记提纲

教师一般都会将提纲写在黑板上,而这些提纲就是当堂课的重难点,记录好提纲更方便学生在练习和复习中进行寻找。

2.记疑问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紧跟教师思路,所以,当遇到不能及时理解的知识或存在疑问的知识点时要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后与教师交流解决问题。

3.记录教师强调的内容

课堂上教师会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知识的关键点,所以,必须要认真地记忆记录。

4.记录解题技巧、解题思路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5.记录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对当堂课内容的一个浓缩,是精华,因此,学生一定要紧跟教师思路,尽可能地多听多记。

三、习题笔记

数学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和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及时进行总结记录形成习题笔记,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对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习题应进行整理记录,并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适当地加上自己的一些体会。练习笔记不是记完就行的,学生要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翻阅笔记,这样往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才能更加灵活的运用。

四、常用笔记,提高学习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常常是学了新知识忘记旧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常用笔记,常看笔记,来弥补遗忘造成的缺陷,加强学生的记忆。另外,学生还要对笔记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补充,促使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陈燕.数学笔记,滋润学生数学学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2(01).

上一篇:年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镇市场监管所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