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指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6 11:37:19

家庭指导方案

家庭指导方案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模拟法庭;教师指导;优化路径

改革是我国四十年来的主旋律,深入人心。高等教育也在改革,实践教学是重要探索。作为法学教育实践改革的探索之一,模拟法庭在我国法学院校较为普遍推行。但是,模拟法庭的开设效果与其理想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模拟法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指导教师改革创新不足是重要乃至关键因素,亟须改进优化。本文以刑事模拟法庭为例,探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教师指导优化路径,以期对模拟法庭有效性的提升、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推进有所裨益。

一、模拟法庭的职业塑造

(一)法学教育的职业重申。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应立足于职业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偏重理论的教学和灌输,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属性和方向。十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法学教育,多层面强调法学人才培养,进一步重申和凸显法学教育的应用性和职业性。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规定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对法学教育的顶层设计,限定了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职业背景和范围,突出了法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强调大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2018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一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法学教育的根本遵循,强调提高法治专门队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创新培养机制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法学国标》)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强调培养的法治人才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二)实践课程的职业塑造。法学教育职业化的重申,不仅要求把法学实践教学与法学理论教学并列,而且要求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法学国标》明确要求设置模拟法庭等实训课程。模拟法庭课选取真实案例,运用模拟审判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及开展司法实践活动的能力,适应了法学教育的职业转型和模式转变的要求。由于模拟法庭是真实法庭审判进程和情境的尽可能地高度模仿和再现,能够激发同学的主动性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训培养,可使学生毕业后到就业单位能较快适应相关法律职业工作,基本实现毕业就业无缝对接。从而,模拟法庭被赋予了职业塑造的功能、作用和价值。模拟法庭能够培养学生那些具体能力,有学者提出,模拟法庭有助于培养三方面的综合法律职业能力:法律专业能力、法律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学者指出,模拟法庭可以培养五种能力:运用实体法分析案件能力、程序操作能力、证据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法律职业伦理;还有学者认为,模拟法庭有助于学生的案件事实认知、法律规范理解、法律规范检索、法律观点表达、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培养。客观地说,这些都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通过模拟法庭可以也能够培养。另外,模拟法庭还可以使处于分散状态的碎片化的法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一体化;还能增强学生对法律、司法的尊重,维护法律、司法的权威,培养法律职业的认同感和法律职业人的人格素养和职业伦理等。

二、模拟法庭的指导不足

指导教师或导师创新,不仅是当前模拟法庭教学的改革核心之一,也是未来法学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之一。然而,在模拟法庭教学中,教师指导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导师数量有限。法学教师队伍应当满足法学专业的教学需要,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实务专家,这是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与规模的标准要求。就模拟法庭来说,应按小班进行,每个小班至少安排一名老师指导。实际上,一般做不到这一点。主要源于高校大量开设法学专业,法学师资力量整体相对薄弱。老师少学生班级多的矛盾,导致教师在指导模拟法庭时疲于应付。(二)指导经验欠缺。法学教师还有专业背景要求,对于强实践性课程,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实务工作的背景,至少具有相应的实务经验。对于模拟法庭而言,指导老师应具有法律工作经历或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但实际中,不少指导教师没有法律工作经历,也没有实践经验或实务经验少,难以胜任模拟法庭教学,应用性、职业性的模拟法庭难达实践教学效果。(三)指导内容重复。模拟法庭教学应该注重司法实践技能的教学、运用和训练。但事实是,模拟法庭教学仍然是传授理论知识,重复此前已经学习过的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如开展刑事模拟法庭时,就讲授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些固然是模拟法庭所需要的,但没有射中靶心———诉讼技能或司法操作能力。(四)指导方法单一。模拟法庭的综合性,要求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与模拟法庭指导师资缺乏、经验不足、重复理论知识相适应,缺乏对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与合理运用,指导方法较为单一,基本指导模式是教师先讲授相关实体、程序知识,开庭审理后对模拟庭审的优缺点进行评析、点评和总结。(五)指导环节局限。法庭审判具有阶段性、过程性,是一系列活动、步骤、程序的综合,不仅有一审、二审、再审等审判程序,每个程序包括庭前审查、庭前准备、开庭审判等环节,开庭审判又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宣判等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只注重模拟一审程序、注重开庭审判环节,而忽略其他程序或环节,无法全景式展现诉讼。

三、教师指导的优化路径

(一)指导教师优化。一是校内与校外教师联合指导,而不是校内导师或校外导师的单一指导,单一的校内指导或校外指导,或缺少实践经验或缺失教学经验,使模拟法庭难以走出过于理论化或形式化的窠臼。一个班级至少配备两名导师,校内校外各一名;二是校内指导教师团队化,校内导师团队按照实体法加程序法的模式组合,一般可分为刑事模拟法庭指导团队、民事指导教师团队和行政指导教师团队;校内指导老师必须具有一定法律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或者经验少的老师不能独立指导模拟法庭,但是,可以作为副导师参加校内导师团队,共同指导模拟法庭;在担任一定时间(两或三个学期)指导工作并获学生认可后,可作为独立的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开展联合指导;三是校外导师相对固定化,通过学校或者法学院(系)与实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聘请一定数量(至少与法学班级数量相当)的有社会责任感和教育情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校外导师;为实务导师开设专门的课程或定期实务讲座,积累教学经验。引进校外导师真正指导模拟法庭,本身就是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的体现,通过引进法律行业专家进大学校园,一定程度上实现由传统的“走出去”模式到“引进来”模式的转变。(二)指导分工优化。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有:一是提供案例。由来自实务部门的专家提供案例最为便利,可极大弥补校内导师案源限制之不足。案件来源最好是校外导师自己办理的已结案的较为典型的案例,也可选择本单位真实的已结的典型案例;案件性质可以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案件类型要多样,刑事案件至少要包括一审案件、二审案件、共同犯罪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等;案件数量每学期6件左右,并适时更新部分案件;案件形式上要制作成卷宗,对案件中所涉人员的姓名、地址进行修改,并剔除状、书、上诉状、抗诉书、辩护词、词、判决书、公诉意见书等主要文书。二是法律文书规范指导。主要是对学生按模拟法庭角色所提交的相关法律文书进行完善指导,包括写作格式、说理分析、用语等。三是开庭现场指导。主要是对庭审程序的完整性、流畅性进行指导。四是成绩评定评价标准的设计。标准由校外导师团队制定,是高校法学专业的行业特征的内在要求和体现,是法学院校主动对接行业部门的切实举措和行动。标准包括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横跨理论与实务、程序与实体两个维度。如通过学生态度考察,看学生对工作是否认真、专注、严谨、敬业、团结等,是否符合行业职业人员的日常规范要求。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是:第一,在校外导师提供的案例中选取模拟案例;第二,认真研究案件,精准把握案件的事实、证据,特别是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和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第三,将所指导的班级合理分组;第四,指导学生阅卷;第五,指导学生检索法律、解释法律;第六,指导学生撰写法律文书;第七;指导学生开庭;第八,根据校外导师制定的标准和学生表现,评定学生成绩。(三)指导内容优化。指导内容优化的要义是按照一门课程的要求对模拟法庭的知识进行重构:1.分组指导。模拟法庭一般分为审判组、原告组(公诉组)、被告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等四个小组。刑事模拟法庭审判组包括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院长等;公诉组包括公诉人、书记员、检察长等;辩护组由辩护律师、人等组成;综合组包括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法警等。模拟法庭小组的划分,在尊重学生意愿自行选择的基础上,校内导师根据考试成绩特别是刑事诉讼法学成绩和班主任、辅导员意见进行适当调整。小组组员必须担任相应角色,审判长等主要角色由指导老师和小组讨论决定担当。每个小组依次承担扮演审判组、辩护组、综合组和公诉组的角色,四次一个轮回,依次类推。分组指导旨在进行合理分组,校内指导老师的主要考虑是,该分组可使学生在模拟法庭中有更多机会完成角色扮演。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趣味性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模拟法庭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实操性、实质性锻炼。2.态度、仪表、场地布置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以职业人身份认真热情投入,遵守纪律,注意保密,爱护设施设备,工作勤奋严谨,着装要正式(如审判人员穿法官袍,公诉人着检察官服、律师着律师袍),行为举止要得体,用语要规范,小组内以及各小组间要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等;指导学生在模拟法庭审判席正中央后上方悬挂国徽,根据参与人员情况布置法庭,摆放审判席、公诉席、辩护席、被告席等席位牌,以充分体现模拟法庭的高度仿真性,让学生进入诉讼“实战”状态,进而影响学生的法庭心理与法庭语62言、行为的规范养成,增强法庭的威严感。3.定罪量刑方面的指导。第一,认定事实。除刑法上定罪量刑的一般知识指导外,主要是指导运用证据认定案件的定罪量刑事实,从制作人、制作时间、制作地点等方面标明证据来源的合法与否、客观真实与否,从证据内容能够证明什么来标明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在对每一个证据进行举证质证认证的基础上,对全案证据进行认定,据此还原、建构案件事实。第二,定罪量刑。亦可称为法律适用指导。在事实认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全面查阅案件所涉法律、司法解释,对相关法律进行准确解释,对条文正确援引适用等。对于量刑,按照先确定起点刑、再根据危害后果等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根据各种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最后确定宣告刑的步骤进行。4.刑事诉讼方面的指导。第一,阅卷指导。各小组都要认真阅卷,但阅卷重点不同。以刑事审判组阅卷为例,指导学生全面阅卷、做阅卷笔录、围绕指控提出分析意见。指导学生阅卷,要提醒学生关注被告人是否被采取强制措施,如果采取了强制措施,是否羁押,如果羁押要写明羁押地点;指导学生按照法定证据名称和种类书写、归类,指导学生关注案卷材料是否存在矛盾之处等。阅卷笔录一般包括被告人、被害人简况、书认定的事实、书认定犯罪事实所依据的主要证据、案件的从重、从轻、减轻、免除等各种量刑情节、书指控犯罪的法律依据、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的意见等方面的内容。公诉组阅卷要认真研究侦查机关的意见书。辩护组要认真分析研究公诉机关的书。第二,案情分析讨论指导。指导学生召开会议,讨论、分析案情,初步确定案件的性质、法律适用要点,指控、辩护的方向与要点。第三,庭前准备指导。指导审判组送达书副本、送达开庭传票和通知、开庭公告等。第四,庭审程序指导。指导学生制作整个审判程序提纲,并按照庭审的五阶段,分别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和程序,如开庭阶段,包括将被告人提到候审、证人到休息室候传、书记员查明公诉人、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并查明身份、询问是否回避等。第五,法庭调查指导。明确法庭调查阶段的工作及重点、程序及顺序,举证质证、如何发问包括讯问、询问、发问,公诉方的发问旨在揭露犯罪事实、惩罚犯罪,辩护方的发问要关注控方的发问方向和重点、要注意控方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情节、能引起法庭的注意重视等,审判方的发问要针对公诉方辩护方都没有问到、虽然问到但不够清楚以及认为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情节。发问也有顺序,如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发问,应按照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顺序进行。第六,法庭辩论指导。明确法庭辩论阶段的工作内容、先后顺序、辩论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法庭辩论应围绕证据、事实、法律问题进行,就证据是否采用、证据事实如何认定、如何定罪量刑等展开辩论,审判方应对控辩双方予以引导。5.法律文书撰写指导。将相关法律文书按照模拟法庭的分组进行归类,针对各组主要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要领进行指导,由学生写出规范的法律文书。例如,审判组除制作判决书外,还应制作审判程序提纲、庭审提纲、阅卷分析笔录、庭审笔录、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审结报告等文书。判决书一般由首部、事实部分、理由部分、结果部分和尾部组成,各部分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和制作要领。以首部为例,一般应包括法院名称、判决书类型、案号,公诉机关、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辩护人、诉讼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审判组织、开庭审理情况等。法院名称与院印一致,基层法院一般在名称前冠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涉外案件的各级法院应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案号一般由立案的年度、法院、案件的性质、审判的程序的代字以及案件的顺序组成。被害人和法定人、诉讼人参加庭审的,在出庭人员中列明,否则不写。(四)指导方法优化。模拟法庭指导方法优化,首先意味着对原来较为单一的讲授、总结讲评的方法本身进行优化,其次是变单一指导方法为多元化的指导方法。讲授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本身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模拟法庭的讲授,宜按照模拟法庭的分组、审判组的工作及程序、公诉组的工作及程序、辩护组的工作程序、综合组的具体工作、如何阅卷、如何发问、辩论技巧、法律文书写作等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其他可运用的指导方法包括:一是法庭现场观摩。校外导师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到法院庭审现场旁听,观摩后就庭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当然,这个方法还是有所受限。二是观看审判音像资料。校外校内导师均可有机会、途径获得相关审判视听资料,组织同学播放观看审判录像,进行模拟庭审的指导性、示范性教学。该方法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三是案例讨论与分析。案情分析讨论对于准确把握案件的性质、理顺相关法律关系至关重要,从选择所模拟案例开始,至案件的评议、总结,案件分析、讨论应贯全程。四是庭审演练。真正的法庭如剧场,甚至就是一个舞台,但没有剧本、没有台词、没有彩排。模拟法庭虽然饱受“表演”诟病,但对其来说,庭审演练还是必要的。学生可通过分组,全员参与二至三次庭审演练,把控诉讼流程,使庭审流畅化。五是纠错法。现实生活中存在纠错的需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或者准法律职业人在模拟法庭中同样会犯错误,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找错,找出庭审程序方面的错误、法律文书写作方面的错误,用语的错误,法槌使用的错误,法条引用的错误、理论错误、甚至找出笔误等等,进而纠错。(五)指导过程优化。面对模拟法庭指导环节的局限,必须对指导过程进行优化。简言之,模拟法庭指导是全方位的、全程的。除了注重一审程序的模拟,还要开展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特别程序等的法庭模拟;除了注重模拟开庭审判阶段,还要开展开庭前准备工作的模拟,开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模拟法庭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注重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外,还要注重评议宣判的模拟;除了注重刑事模拟法庭,还要开展民事模拟法庭、行政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整个课程可按照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顺序进行模拟。

四、两点断想

(一)模拟法庭关联化。一方面,模拟法庭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如刑法、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法律逻辑、案例教学、毕业论文等等。因此,可以将模拟法庭与关联课程结合起来,避免课程的过于单一化、分散化。另一方面,模拟法庭具有实务性的特点,决定不仅可以将模拟法庭的实务功能运用到法律文书等其他课程中,避免相关课程的过于理论化、空洞化,而且可以运用模拟法庭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将法学实践教学一以贯之,如对案例教学的案例库建设、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改革等。现在的教学案例,一般是剪辑过的理论型小案例,难以满足法律职业的需求,可以考虑创新教学案例形式,将模拟法庭所用的真实案例建设案例库,开展模拟法庭之外的真正的案例教学,着重培养、锻炼同学的举证质证、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等职业能力。现在的法学本科生、研究生论文一般写理论类论文,人云亦云,难以有所创新;对实践类论文很少涉足,难以满足社会对准法律职业人的要求,可以考虑,利用模拟法庭的案例素材,鼓励同学们写案例分析或毕业设计等实务类论文。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所理论知识对现实中的具体案例进行阐释、分析,并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如针对案例中被告人翻供现象,对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如何采信被告人口供、翻供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毕业设计要求针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例卷宗,从原告(公诉人)、被告(被告人)角度进行分析设计,特别是举证质证、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撰写阅卷笔录、状(书)、词、辩护词、举证质证提纲、发问提纲、答辩提纲等法律文书。(二)实践教学拓展化。众所周知,自2018年起,国家司法考试改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者的适用范围由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扩展到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行政人员、法律顾问公务员以及仲裁员(法律类)。今后,凡从事这些岗位工作的,都要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但是,模拟法庭只对应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为适应法考的变化,不仅提倡模拟法庭,还要拓展其他法学实践教学,如模拟仲裁、模拟行政裁决、模拟行政处罚、模拟行政复议等。

参考文献:

[1]曹锦秋,郭金良.高等学校法学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从实训课程与模拟法庭的关系视角切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86-194.

[2].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求是,2019(4):1-5.

[3]欧锦雄,覃祖文.刑事法综合实训教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2.

[4]陈学权.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2(8):86-89.

[5]何志鹏.模拟法庭与法学教育的职业转型[J].中国大学教学,2016(4):64-70.

[6]张继钢.互动教学增强高职刑法课吸引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138-140.

家庭指导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传承社会文明、服务家庭生活为主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沈阳市档案管理条例》规定。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以档案工作者和家庭建档志愿者为骨干,充分发挥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本系统、本单位职工的领导、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更多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大力开发家庭档案资源,为建设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增强人民群众的家庭档案意识,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家庭建档活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品位。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8%家庭建立起家庭档案,有20%社区达到家庭建档示范社区,每个社区建立家庭建档志愿者服务队;乡镇有家庭建档示范村、村有示范户,形成家庭建档网络体系,为和谐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主要任务

引导协助百姓建立家庭档案,全县家庭建档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普及家庭建档知识。开发家庭档案资源,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实施家庭建档工作的主体,要对家庭建档工作统筹规划、检查指导、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不时促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县民政局、教育局,文明办及妇联、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将家庭建档工作列入工作职责,纳入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考核体系,认真配合档案部门开展好家庭建档活动。

明确家庭建档工作目标,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将家庭建档工作作为本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家庭建档工作。各社区、行政村要将家庭建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家庭建档示范户、家庭建档志愿者的重要作用,联系确定建档家庭,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引导协助,将家庭建档工作落到实处。

四、重点工程

(一)家庭建档志愿者工程。

吸收一批热爱家庭建档工作,适应大规模宣传普及家庭建档知识的需要。熟悉家庭建档业务的社会各界人士,组建一定规模的家庭建档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行政村,宣传家庭建档工作,协助百姓掌握家庭建档技能。

(二)家庭档案管理网络。

各乡镇要以各行政村为基础,为适应普及交流家庭建档工作的需要。建立家庭档案网络,打造家庭档案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重要平台。

(三)家庭建档示范工程。

全县培育树立5个家庭建档工作示范单位、2个家庭建档工作示范社区、19个家庭建档工作示范村,适应引领家庭建档工作的需要。新培育树立50个家庭建档示范户、20个节能减排家庭档案示范户。

(四)家庭档案维护工程。

依照沈阳市档案局的要求,适应维护抢救家庭档案的需要。对有保存价值的珍贵的家庭档案建立目录数据库。对需要帮助的家庭,采取有效措施对家庭档案进行科学维护。

(五)参与市档案局举办的家庭档案展览。

积极向市档案局提供《老奖状》老任职证书》老军人证书》老校徽》老发票》等家庭档案。积极参与全市的万户写家史”活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在心中”中国人民85周年“军人之魂”建国65周年“共和国的脚步”家庭档案展览活动。

五、保证措施

(一)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家庭建档工作。依照每年档案工作会议的布置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采取自建公助的方法对家庭建档示范户给予必要的支持。

家庭指导方案篇3

根本问题——

观念必须跟上社会发展需要

提起家庭档案,许多人对家庭档案很陌生,认为单位有人事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档案是单位的事、政府的事,跟老百姓有啥关系,家里咋还会有档案?人们对档案的认知程度几乎是空白。能否让档案走进寻常百姓家庭,通过家庭建档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让档案工作在为群众服务方面有新突破,这些问题是档案部门多年来面临的新课题。2006年初,市档案局搞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研,结果发现,市内建档家庭屈指可数,群众普遍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档案,更不知道家庭档案的用途,大量家庭档案资料处于随手乱放、用时难找的状况。由于家庭档案的严重缺失,导致生活不便、家庭不和、维权困难等问题的发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家庭建档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相当紧迫。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心存疑虑,认为把档案业务做好就行了,何必自讨苦吃,担心出力不讨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影响制约着行为,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停滞不前,档案工作就难以适应新形势,为人民群众服务就难以有新作为。为了消除大家的思想障碍,局党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联系实际解疑释惑,使大家逐步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感到家庭建档工作的思路不仅是对的,而且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档案部门必须更新观念,按照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档案工作服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又及时组织学习讨论,大家更加明确了方向和任务,认识到家庭建档不仅有利于增进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正确把握形势和自身发展规律,档案工作才能在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反复学习和深刻领会,大家真正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信心,积极为开展家庭建档活动建言献策,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建档工作方案。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家庭建档活动在全市稳步开展,市档案局依托市内三区档案部门先期在文化素质较高的居民家庭进行了试点,建立了180个家庭建档示范户。这些示范户建档后,有的利用档案解决了维权问题,有的解决了看病问题等,切身体会到了家庭档案的好处,心情感到格外高兴。通过抓试点,市档案局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家庭建档的路子,更为家庭建档活动的开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关键问题——

营造浓厚的家庭建档活动氛围

开展家庭建档活动,让档案走进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必将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激发起全社会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热情。家庭建档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将一事无成。面对广大群众家庭建档意识几乎是空白的现实,如何开展家庭建档活动,市档案局以宣传为重点,大力营造家庭建档氛围,引导群众自觉自愿建立家庭档案,促进家庭建档活动有条不紊开展。为此,市档案局经过多次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总体分三年进行,分步实施,最终全市将有70%城市家庭建立家庭档案的目标。活动开始前,市档案局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协调成立了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成立全市“档案进家庭”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主管市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通知》还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共同推动这项活动开展。二是联合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民政局等单位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档案进家庭”活动的通知》,对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的范围及对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目标、活动时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是开展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三是编印了《家庭建档指南》和《家庭档案管理规范》,拍摄了家庭建档光盘,设计制作了喜庆吉祥的家庭档案盒,开通了家庭建档咨询电话,积极为活动开展提供服务和支持。四是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开展了街头宣传咨询活动,在档案信息网上开设了专栏,在《*晚报》上多次刊登有关文章,整版宣传家庭建档内容,联系*电视台对活动多次给予报道,为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进入活动实施阶段,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档案进家庭”活动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家庭建档工作任务。市档案局先后三次召开县(市、区)档案局长会议,对活动进行具体安排,明确任务,督促进度。市档案局还要求全局同志和全市档案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群众建立家庭档案。现在,市政府办公厅、市国土资源局、*农发行、邯山区国税局、复兴区国土资源局等一大批单位的干部职工相继建立起了家庭档案。丛台区档案局深入社区开展活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到百姓家里进行指导,深受群众欢迎。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家庭建档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赢得了广大群众认可好评,激发了全市人民参与热情,现在,全市已有一万余户建立起了家庭档案,家庭建档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家庭档案已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给千家万户带去了和谐和幸福。

核心问题——

健康持续开展家庭建档活动

家庭档案的建立,给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家庭建档毕竟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如何使家庭建档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市档案局将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加强领导。家庭建档活动得到了市领导充分肯定,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国岭对“档案进家庭”活动专门批示:“在全市开展‘档案进家庭’活动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利国利民,意义重大,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和谐*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扎扎实实地把此项活动开展下去,推广开来。”市委副书记杨慧批示称赞:“市档案局这件事办的好,是一个创新。盼能继续改进规范,为造福市民,提升生活质量品位发挥更大作用。”市领导的期望给档案部门以极大鼓励,更加激发了作好家庭建档工作信心,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活动开展下去。家庭建档活动范围大、涉及面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确保活动长久进行下去,必须不断加强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协调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民政局等部门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合力推进家庭建档工作。

——搞好宣传。要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家庭建档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际作用,使家庭建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家庭建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求、一种时尚。一是要继续采取以往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家庭建档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进入家庭。二是充分发挥示范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示范户的言传身教,使周围群众感受到家庭建档好处,让群众教育群众。三是发挥电视媒体宣传作用,拍摄反映家庭建档典型实例电视片,用事实打动感染群众,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四是筹备举办家庭建档展览,让群众从中感受生活的变化,激发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也从中体会到家庭档案的作用。五是深入社区举办家庭建档咨询宣传活动,到单位举办家庭建档专题讲座,把方便送到百姓家里。

家庭指导方案篇4

【关键词】家事案件;家事诉讼程序;专门法庭;家事法官

家事案件即我国人民法院所称的婚姻案件、家庭案件、继承案件及其他亲属关系纠纷,主要包括亲属身份争议和以亲属身份为依据所生的财产争议两大类。家事案件,不仅数量占居了民事诉讼总量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其审理复杂而特殊。从世界范围观察,家事法院或家事法庭的普遍建立是20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的司法改革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主要 工业 化国家和地区,家事审判制度已相当成熟:家事法院或法庭,配备有兴趣并有特殊素质的法官、辅之以社会工作者和其他适合于此的专业人士,适用家事诉讼专门程序,全面系统地处理所有婚姻家庭 法律 事务,取得了较理想的社会法律效果。我国的家事审判尚未专门制度化。鉴于家事案件的特殊性,我国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制定独立的家事审判程序法,在人民法院设立专职审理家事案件的家事审判庭乃至家庭法院,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增大的家事案件司法审理需求,提高家事争议解决的司法效率和社会效果,同时更好地借助其他专业力量,多元化地解决家事争议,促进家庭和谐。

  一、家事案件司法管辖与审理适度独立的依据和意义

  从家事案件的特点、数量、价值追求、解决方式等方面考虑,将家事案件和普通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和审判,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和法律意义。

  首先,家事案件具有高度人身属性。其权利义务争议不同于一般财产法上的利益争议。一方面,家事案件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婚姻家庭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载体之一。特定的亲属身份是主体相互之间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依据。婚姻家庭关系既是法律关系,又是伦理关系。而一般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亲属身份,某种亲属身份即使有,也与彼此争议的财产利益无关。另一方面,家事案件当事人的心理较复杂,既希望解决纷争,又不愿意亲属关系因此交恶;既要求分清是非,又存在辈份、亲情等顾虑;既要求彻底查清事实真相公平处理纠纷,又不愿意过度公开个人、家庭、家族隐私,也不可能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家事案件的审理结果和质量高低,关系到当事人及其家庭成员终生利益乃至数代人恩怨。为此,家庭案件的解决和司法审理,在时间、场合、方式、程序等方面有很高要求,又需要较大灵活性。

  其次,家事诉讼程序与普通民事程序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特点。家事诉讼的法律政策定位和解决结果往往长久地影响社会生活。家事案件的裁判,不单纯以追求当事人孰是孰非为目的,而是重在调整人际关系,使当事人回复到生活常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权会较多地干涉家事案件的解决,提供指导服务。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受到严格限制;在证据制度上。婚姻无效等凡涉及公共利益的家事争议,不限于当事人举证,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当事人未主张或提出的事项。而在一般民事诉讼中,法院严守不告不理原则。在有的国家或地区。公权力代表还会全程参与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受理家事案件的法院承担着为当事人提供指导和服务的职责,引导当事人相互谅解,尽可能促成当事人保留原有法律关系。通常需要同时适用诉讼程序与非诉讼手段。过多的举证、质证、辩论等攻防性诉讼活动容易激化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争议的解决。鉴于家事诉讼的公益性、社会性和连带责任,德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都制定了“家事事件程序法”,满足解决家事事件之需。

  其三,家事诉讼程序独立,有利于调判结合化解家事争议,促进司法效率最大化。法院审理家庭争议时,除以裁决平息纠纷外,更要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和解等方式化解争议。这需要很多的事前咨询和辅导;不得不裁决时,须着眼于家庭最大利益。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佳方式。法院应当依法加大家事诉讼的调解力度,引导当事人客观对待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家事法庭或家事法院专司家事案件,配备熟悉这类案件并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专任法官,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高水平的家事法官,犹如家庭医师,对各种家庭情况有更全面了解,更容易获得当事人信任,有助于纠纷的调解和解决。专门化的固定审判机构,能更好地适应家事案件审理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和社会效果。

  其四,有利于配置相关资源适应家事争议解决的特殊需求。家事范围广,法院审理家事案件,不只是在法律上分是非,而且涉及家庭人际关系相处、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等。当事人生活背景不同,对家事争议的理解和处置就不尽相同。家事法官。不仅需要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掌握调解技巧等,始能赢得当事人信任,使审理达成最适当效果。同时,家事案件涉及的心 理学 、社会学、社会保障与福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若能配备相应专业机构或人员为法官提供专业辅助,纠纷解决成效将更优。家事诉讼程序独立化能够更好地整合相关资源,更合理妥当地解决家事争议。

  二、域外独立的家事诉讼程序

  鉴于家事案件的特殊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制定有专门适用于家事诉讼的特别程序法。

  在德国,家事诉讼属于特殊类型的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06条、第621条规定由家事法院专属管辖,适用该法第六编中的“家事事件程序”。“婚姻案件的一般规定,在许多方面与普通程序的规定不同”,家事案件实行不公开审理;某些情形下有经特别授权的律师强行介入;双方当事人应亲自参加听审,否则,须缴纳罚款,依照主流观点还可强制当事人到庭;如果婚姻关系有继续的希望,法院依职权可中止离婚程序;辩论主义受到了强烈抑制,双方当事人的处分权限受到限制。{1}德国强调应当对离婚案件和因离婚引发的特定的家事事件,在准许离婚申请的同时一并作出裁判。除婚姻案件以外的其他家事案件,大部分属于非讼事务。

  日本的家事诉讼适用《人事诉讼程序法》和《家事审判法》。家事事件法定区分为两类:一是不经调解的案件,主要是有关选任监护人、认证遗嘱等诉讼争议较少但要求法院依职权介入的案件,当事人不服判决时,有权向高等法院实时抗告:再有不服,还可以向最高法院特别抗告。二是须经调解的案件,包括婚姻费用分担、离婚时财产分配、遗产分割等争议;认领、否认婚生子女等不许当事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为标的之争议案件;有关离婚、慰抚金等案件。不同类型案件在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合意的效力、抗告等方面有较大区别。日本强调家事案件审理适用调解程序,对具有讼争性的家事事件,调解是审判的前置程序。家事调解由调解委员会执行,遵循非公开程序,促成当事人达成合意自主解决家事纠纷。随着社会变迁及价值观的多样化,家庭纷争增加,家庭自行解决争议的难度加大。1992年至1998年间,日本家事法院仅每年受理调解的家事案件在9万至11万。{2}。调解作为化解家事争议的重要手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英国《1973年婚姻诉讼法》和《1984年婚姻和家事诉讼法》专门适用于家事诉讼。《2003年法院法》第75条至第81条还赋权法院制定不同于民事程序的“家事诉讼程序规则”和提供“家事诉讼指导”,使“家事审判程序成为可接近的、公正的、有效的”。{3}尤其是离婚诉讼程序传统上很特别。离婚判决需经过附生效条件离婚判决和绝对判决两个阶段。当事人若有未成年子女,法院只有在认为未成年子女已有妥善安排的情形下才会制作和宣布绝对离婚判决。涉及儿童的案件,英国十分强调社会福利等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协助,为法院提供更有效的儿童福利服务。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家庭法逐步认可、支持和解程序,和解如今已成为英国家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英国法院认为,和解能帮助当事人挽救婚姻;修复当事人之间应有的良好关系,现实地理解和客观对待因离婚而生的法律后果;尤其在离婚诉讼初期,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当事人和解,特别在当事人有未成年子女时,和解对当事人和子女都很有益。{4}

  在

  四、构建

  设立预先试行和解制度。在法官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之前,提请当事人尝试经法官的简单劝解和指导,实行和解。当事人未经开庭举证与质证,矛盾未经法庭对抗性程序激化,更有可能促成和解。法院向当事人签发试行和解通知,告知时间、地点,并要求当事人各方亲自出席。预先试行和解期限以30天为宜。试和解,尽量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又有可能免除了开庭以节约资源。

  设立强制性调解制度。凡家事案件,除无明确被告或者被告缺席的以外,原则上均应先行调解;唯调解不成,才能裁判。司法调解是开庭后采取的协商解决纠纷的程序,是平息纠纷的有效途径。家事案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通常不仅不能选择,而且不论当事人相互关系好坏,亲属身份往往是“终身制”。家事争议解决,不能单纯追求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非此即彼的裁判,而是通过法官的指导和专业帮助,找出婚姻家庭生活争议的原因,消除对立,使当事人的感情和心理得到疗伤,消除引发冲突的因素。调解是家事诉讼程序追求当事人福祉的一个要素。家事纠纷当事人心理不稳定,甚至陷于感情纷扰无法冷静思考。司法调解人际关系以安定当事人的情绪,向当事人传达正确信息,促使其客观应对纷争,在法律原则允许范围内自主作出判断,自主解决纷争,化解积怨,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在 经济 和精神两个层面上获得解脱,顺利回复生活常态,有利于双方长期和平相处。当事人合意达成的解决纷争方案,执行也易落实。

  规范争讼程序。开庭期间,法庭对家事案件的庭审程序与普通民事案件的典型程序无大差异。不过,家事案件审理,因全程涉及个人隐私,应将不公开审理作为基本原则。只有当事人合意公开的,才能公开审理。如此,可以避免当事人双方将各自亲友团叫到法庭旁听,在法庭内外相互指责对峙,进一步恶化社会关系的情形发生。

  设立非讼案件程序。当事人依法提出的请求,虽无争议,但须接受司法监督或须经司法裁定的,可以采用非讼程序予以解决。例如宣告失踪案件、宣告死告案件、确认亲子关系案件等情形,虽然也存在潜在的争讼可能,但是,被告不明确,争议尚未出现的,适用非讼程序处理,会比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处理更简洁明了,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设立专业咨询和辅导机构,协助人民法院家事案件审理。家事案件涉及心理、社会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家事案件涉及非法律的专业知识的,家事法官需要其他专业配合与协助。可考虑借鉴英国等外国成功经验,设立或指定若干相应公益性服务机构,及时为当事人提供相关专业服务,配合法院审事家事案件,使家事案件的和解、调解和裁判更有效益。

  2.设立家事法庭(院)应成为中国司法改革选项之一。在中国,为家事案件审理配置专门化司法组织机构,除了前述理由外,还有家事案件数量巨大、现行审判机构有可完善空间、提高司法效率等多方面考虑。

  首先,巨大数量的家事案件要求配设独立的专门法庭。家事案件是我国民事司法上最大宗的案件类型,占民事案件总量的1/4左右比例。1998年至2002年间,经人民法院审理的离婚、抚养、赡养、扶养、继承和家庭财产分割案件共计678万件,比前五年上升了5%。{25}各级人民法院审结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纠纷案件,2003年为1266593件,占全国法院系统当年审结民事案件总数的26.2%。{26}2006年为1159437件,同比为21.8%。[1]很显然,现有知识产权等各专业法庭承担的工作量,均远远低于家事类案件。近20余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数量成倍增长。居高不下。在1980年为27.2万件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8.1%,到1999年已达119.9万件。虽然由于各种类型民事案件持续增多,离婚案件在民事案件总量中的比重每年减少近1个百分点,已从1/2下降到1/3左右,但是,人民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数量在持续上升。{27}此外,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等新型家事案件增加。这些情况对于司法改革中思考组织资源配置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司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设立家事法庭专理家事案件能够充分发挥调解程序的作用。调解是审理家事案件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婚姻家庭矛盾通常是日积月累起来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当事人双方相互之间存在客观上不能割舍的血缘关系或者曾经在过的良好情感,当事人对于平和地解决家事争议的愿望和期待,较之一般民事争议更为强烈。在家事法庭中,职业和生活两方面经验均丰富的法官,通过建议、劝告、协商、谈判等调解活动,帮助转达善意和诚意,引导当事人克服心理障碍,梳理情绪,疏通感情,消除误会、化解恩仇。恢复亲情,能够解决大部分家事纠纷,重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相对于“裁判容易,了事难”,调解具有判决不可比拟的弹性和灵活度。

  其三,民事法庭审理家事案件的现行机制存在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家事案件统一由民事法庭审理,适用一般民事诉讼程式,对家庭案件的特殊性关注不够。尽管新中国以来的每一部婚姻法都坚持调解是裁判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然而,在民事庭统一审理的体制下,迫于结案压力等原因,调解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甚至常常流于形式。在司法实践中,家事案件被错误地视为“婆婆妈妈”的琐碎争议,许多民事法官不愿意主审家事案件,甚至不安心于担任家事法官。主持审理家事案件的许多法官,过于年轻、阅历浅,生活经验少,对婚姻家庭纠纷的理解和判断有时存在简单化倾向,调解工作缺乏耐心和技巧,难以获得当事人信任。有必要对现行法庭制度进行适当改良,以消除不利因素,更贴近实际解决纠纷。

  其四,家事法庭专理婚姻家庭案件将有助于完善家事司法审判程序,提高质量。在中国,没有独立的家事诉讼程序法,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适用《民事诉讼法》。但是,该法仅针对离婚诉讼有少数专门条款规定,完全未涉及其他类型家事案件。这反映了我国现行司法审判制度对家事案件的特殊性的漠视,对家事争议 规律 性的认识相当粗浅。主审家事案件的法官,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家事争议解决专门训练。没有适当的程序保障,家事审判高质量也难以断论。因此,从充分发挥司法资源的效率出发,也有必要制定完整的家事诉讼程序,设立家事法庭(院),更好地服务于家事审判。

  具体构建审理家事诉讼的专门机构,在设置上可先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家事法庭,待经验成熟后,再设置独立的家事法院系统。根据我国家事案件由基层法院受理的规定,考虑方便诉讼原则,宜在基层人民法院普遍设立家事审判庭,依法审理第一审家事案件。针对家事案件上诉较多的现状,结合我国现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应设立家事审判庭,受理家事案件上诉的同时,受理重大复杂的家事案件、涉外家事案件的审理。中级人民法院设立家事审判庭,还有助于对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家事案件的业务指导。高级人民法院设家事审判庭。虽然高级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家事案件的机会很少,但是,这种状况与其他类型民事案件的情形相似,且高级人民法院仍有机会受理由中级法院一审的家事上诉案件。高级法院担负着指导全省(直辖市、自治区)家事案件审理的职责,设立家事法庭有利更好地履行该职责。最高人民法院有必要设立家事法庭,不过该庭主要职责不在于审理个案,而是重在研究家事案件审理,为全国家事审判提供指导。高级法院、最高法院的家事法庭,通过审理家事案件、调查研究等,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引导下级法院家事法庭发挥其应有作用。家事法庭的管辖范围,主要是婚姻案件、涉及儿童权利的案件、亲属关系争议、监护权争议、基于婚姻财产制引发的财产争议、继承争议、家庭暴力案件等等。随着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一切与儿童利益有关的争议,都可以纳入家庭法庭的管辖范围,由司法作出裁决。此外,家事审判庭的法官选任,除应考虑法律专业水平,应强调其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善长于人际沟通等,还应适当考虑到法官的年龄。

  总之,民事司法改革的目的,在于为当事人提供能够理解又能便捷利用的民事裁判制度,实现公正的司法救济。充分重视家事案件的特殊性,促进家事诉讼程序独立化,设置家事法庭及相应辅助组织,公正地、高效率地审结家事争议,止争息讼,是中国民事司法改革应考虑的步聚之一。

【注释】

[1]据统计,2006年中国内地法院系统审理民事案件共计5329069件。参见肖扬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参考 文献 】

          {1}{6}{8}奥特马·饶厄尼希.民事诉讼法(m).周翠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54—471.

  {2}邓学仁,严祖照,高一书.dna鉴定一亲子关系争端之解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2—113.

家庭指导方案篇5

说明:课程代码:02645。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方向)。

资料内容:形考任务一至四、第一章至第七章自测练习。

形考比例:100%(全网核)。

形考任务一

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

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4.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家长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1)家长的优秀品德是孩子树立正确道德思想的榜样

常言道:正人先正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准守社会公德,为人襟怀坦荡、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这样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才会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家长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会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家长能在空闲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心理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舒心的环境,将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家长的科学设施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的具体体现。

(4)家长在那个的文化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文化资源。

素质教育有助于孩子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综合体更是家长更好的选择。最IN菲克城、瑞思英语这些都是适应高考改革的。

5.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论述题

7.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8.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1)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儿童观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有些家长认为,儿童发展是被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没有自已的权利、地位和自主意思。在这种儿童观的影响下,家长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及儿童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强迫儿童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结果导致儿童的自由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儿童心智得不到充分发展;有些家长把儿童的发展完全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家长起不了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过于消极,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导致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无人问津,心智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有些家长能充分意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环境和教育也是肜响儿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儿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享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做事。这类家长在教育儿童时,往往态度积极,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并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适当的引导。

(2)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亲子观就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已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教养动机。有的家长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其教养动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孩子过于顺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有的家长在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态度比较漠然,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教养动机,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其教养动机主要是为了孩子自身发展和将来的幸福,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就比较容易采取民主、科学的教育方式。

(3)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投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

(4)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

展申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肜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困而任其发展。一些家长认为我不是考师,不谨得教,所以只管生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傲的事。这是~种“只养不教”的观点。实践中,家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威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自我认识从略。

案例分析题

9.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庭教育、机构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他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这种教育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小琴对宝宝进行训练,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爬行与走路和其他技能一样,是需要学习和联系的。8~9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很多“地板时间”。“地板时间”同时也是游戏时间,这可以从6个月就开始了。到了9个月,你的宝宝开始更多的运动,并探索他的世界。你可以帮助她练习爬行、匍匐、挪动。首先,使地板成为安全有趣的空间:(1)找一块颜色鲜艳有图案的被子或毯子放在地板上。(2)把有趣的东西(可以用软枕头或

毛绒玩具)放在被子或毯子上,宝宝能爬行拿到。(3)让他在不同质地的东西上爬行。可以是一条大毛巾,一张光滑的床单或一条毛茸茸的毛毯。

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地板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以下游戏提供你参考:

(1)宝宝会喜欢和你一起来回滚动一个球。球里面有一个小铃铛,当你滚动它时,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2)轮流玩爬行的游戏。说:“我要抓住你!”并且在他后面爬行。然后说:“你抓我!”并慢慢爬走让他抓住你。(3)把一条毛巾放在宝宝身边的地板上。把一个玩具放在毛巾上,宝宝刚好拿不到,给他看怎么拖动毛巾拿到玩具,并让他去拿玩具。(4)用一些软泡沫积木在宝宝面前堆成一堆,宝宝会很高兴地将它们击倒。他爱这个游戏。当她做时,和她一起笑。

通过每天在地板上愉快地游戏,相信你的宝宝很快就学会移动、挪动自己的身体、匍匐和爬行了,而且你和宝宝也有了更多的交流。

10.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

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一般而言,家长的人才观可

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型和普通型等。崇尚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家长,更多希望孩子聪明;追求

品德高尚型人才的家长,最重视对孩子诚实品质的培养;注重社交型人才的家长,会把活泼开朗看作孩子最重要的品质;

侧重创造型人才的家长,更愿意鼓励孩子尝试、探索、发挥想象力;而普通型的家长则不会刻意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更多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正常发展。一般而言,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期望过

低则容易造成忽视型的教育方式。实践中,家

长应该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不要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

联系案例、自我认识从略。

雷雷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任务是:丰富知识经验,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发展语言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来说,认知发展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案例中雷雷的妈妈显然违背了孩子认知发展的能力要求。从雷雷哭着就算发烧这么严重也依然不愿回家就可以看出,在家要求一个5岁的孩子做算术,对于他来说是超出其能力发展范围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发展感知、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此时的家长应该从生活和游戏中让儿童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不应该像雷雷妈妈那样,在家做算术题。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就是雷雷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和厌烦情绪,甚至对家庭也产生了反抗的情绪,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雷雷的妈妈,我想说的是,望子成龙的思想固然没有错,但是培养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方法,遵循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不是说会做算术题孩子就是聪明了,一个孩子的聪明与否是要看其综合能力的。这位妈妈应该认识到儿童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他自身发展的动力。家庭

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儿童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其一,家长应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对这个世界其实充满着兴趣,家长应该用心去发现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兴趣的东西,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探究学习。其二,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不仅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比如种植饲养、远足参观。其三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进科学,家长还可以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相信只要雷雷的妈妈做到了这样几点,雷雷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形考任务二

简答题

1.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

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2.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3.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4.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5.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6.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7.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对各类特殊儿童实施适宜的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对于智力超常儿童而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适宜有效的教育,使儿童的智慧得到持续的高水平的发展,为将来成为杰出的人才打基础。

针对除超常儿童以外的其它各类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需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健康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身体健康是他们接受特殊训练,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另外,特殊儿童的身心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殊需要。

(2)生存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的最基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使儿童在社会中生存。

(3)做人的教育:包括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要根据各类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这方面的教育。这是他们接受特殊教育后,能够独立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4)智育:特殊儿童智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善、提高其智力。

8.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9.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

家庭教育要关注:

1.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

3.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1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情意萌发指导内容:

(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论述题

11.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

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案例分析题

12.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13.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14.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

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

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

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

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

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

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

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

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

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爱抚、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

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考任务三

简答题

1.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一)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

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二)评价指标:

(1)客观真实的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幼儿园再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绥德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心也更强。

(二)(1)亲职教育;

(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3.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学前教育可以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机会,社区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社区学前教育具有的独特功能,以及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使得0~6岁儿童家庭教育必然是以社区为依托的。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宣泄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1)错误的期望观(人才观)导致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过于功利。

(2)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超前教育、过度教育。

(3)家庭教育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4)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剥夺了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5)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忽视儿童主体性的发展。

(6)家长缺乏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指导

5.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一)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

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二)1.传统教育: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两方面:(1)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

(2)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

2.“狼型”教子法:(1)让孩子学会独立;(2)培养孩子的记忆力;(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4)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5)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6)挖掘孩子的潜能。

3.“狮子型”教子法:(1)让孩子充满自信;(2)让孩子有勇气;(3)让孩子学会自律自控;(4)让孩子学会放弃。

6.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①尊重儿童;

②常规培养;

③亲子阅读;

④家长参与;

⑤美国的家长教育。

论述题

7.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一)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1)家长委员会;(2)家长志愿者。

2.加强家园联系的方式:(1)家园联系册;(2)家园联系栏。

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方式:(1)家长会;(2)约谈。

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1)家长学校;(2)家长沙龙。

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家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幼儿园实行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而不是仅仅建议教师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孩子。让家长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他自己孩子的利益。可通过家长会、家委会成员座谈会、专题讨论或辩论会等形式开放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例: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座谈会;发放家长对班级教师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等。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周,把一学期的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呈现给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修改成较完善的教学计划。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较好的利用家长的专长、职业、地域等资源和周围社区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请家长给予支持。如果有任何好的经验与更多孩子分享,诚心欢迎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家长献计献策,使教学活动更具有价值。

8.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一)1.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1)人才观的变革;(2)儿童观的变革;(3)教育观的变革。

2.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1)物质环境的改善;(2)精神环境的改善。

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1)了解孩子的能力;(2)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3)创设环境的能力。

4.家长素质的提升:(1)文化素质;(2)道德素质;(3)艺术素质;(4)心理素质。

5.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根据家长素质的提升方面,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

家长道德素质水平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

案例分析题

9.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家庭、幼儿园的合作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0~3岁儿童由于发展水平、发育特点的不同以及施教主体的不同,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内容是有所不同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没有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幼儿园直接面向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的儿童,0~3岁婴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外延教育,与幼儿园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出现了所谓的“教育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幼儿园对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的研究不够,在满足家长需求,与家长合作上有一定的局限。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不仅社会上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并逐渐将0~3岁儿童的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家庭仍是0~3岁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和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施教者,幼儿园的主导作用需要依赖家长的主动寻求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像案例当中孩子从最初赖在被窝里到上幼儿园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转变,离不开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和家庭的指导教育。老师在教育上格外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知识。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还是很重要的,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10.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虽然各国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本质上都是无私、伟大的,但由于爱的方式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爱的方式恰当,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好的结果,反之就会有不好的结果。与日本,韩国,美国的父母相比,我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有时候显得狭隘、短浅。许多中国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给孩子最细致的照顾,最安全的保护。例如给孩子穿鞋穿衣,喂孩子吃饭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像案例中美国的孩子,从小父母就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培养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的好习惯,这样他们会早早的独立,从而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形考任务四

第13周布置,第17周完成。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请根据(1)、(2)不同要求选择活动情况记录表填写内容,可附页。

活动情况记录表

活动题目

与家长一起做个互动的语言游戏

时间

20XX年XX月XX

地点

家中

指导对象

XXX,XXX

家教状况分析

家庭关系和睦,相处融洽,对孩子教育重视。

预期活动目标

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简单的分析能力。

指导要点

循序渐进的引导,思维能力的顺导。

活动前期准备

游戏内容与孩子沟通下,做到有准备,题板的准备,孩子情绪的引导。

活动过程概述

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孩子回答踊跃,家长循循引导,孩子积极性很高,回答流利,笑声不断,很轻松。

活动效果

(家长反馈)

这种类似的游戏活动多搞些,开发孩子的智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锻炼天性,锻炼了智商和情商。

自我认识评价

对待孩子要多些耐心,孩子的教育需要精心准备,来不得一点马虎的哦。

家长签名

XXX

实际得分

90

第一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答案]A.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答案]A.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B.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C.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D.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答案]C.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答案]对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答案]错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答案]错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答案]对

第二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答案]A.家庭经济状况B.家庭居住条件D.家庭生活设施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答案]A.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B.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C.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D.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答案]错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答案]错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答案]对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答案]对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错

第三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答案]A.头尾原则B.远近原则C.等级整合原则D.系统独立性原则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答案]A.玩具越多越好B.玩具越贵越好C.玩具越复杂越好D.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答案]对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答案]错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答案]对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答案]错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答案]对

第四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答案]A.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B.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C.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答案]A.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B.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C.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D.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答案]错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答案]对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答案]对

6.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错

7.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答案]对

第五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答案]A.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B.孤独症儿童C.肢体残疾儿童D.视听障碍儿童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答案]A.智力型和学术型B.创造型D.运动型

3.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A.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B.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C.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D.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答案]对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答案]错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答案]错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答案]对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答案]错

第六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答案]A.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C.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D.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答案]A.亲职教育B.教育活动合作C.管理与研究合作D.资源支持

3.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答案]A.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B.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C.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D.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答案]B.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C.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D.教育资源利用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答案]A.资源共享法B.宣传法和讲座法C.调查研究法D.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答案]错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答案]对

第七章自测练习

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答案]B.家庭教育内容D.家庭教育方法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

[答案]A.让孩子面对现实B.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答案]对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答案]错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答案]对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答案]错

7.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低收入家庭补偿计划“家庭教育支援政策”着眼于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

家庭指导方案篇6

一、什么是家庭档案?

家庭档案,就是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在从事家庭事务和某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记录并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找使用的各种资料。如日记、书信、手稿、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证件、发票、凭据、各种文件等等。

二、建立家庭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把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分类妥善整理保存,对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家庭档案是社会档案财富的组成部份二、家庭档案是落实政策、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三、家庭档案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四、家庭档案是休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五、家庭档案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社会变迁的真实情况…

三、我是怎样建立家庭档案的?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与档案联系在一起,家庭虽小,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立家庭档案,让档案贴近生活,会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快乐。那么,家庭究竟建立哪些档案呢,根据我家实际情况我分为了以下几种:

(一)我的荣誉档案。自从我从事社区工作以来,经历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了秦皇岛市优秀普查员、秦皇岛市xx区优秀普查员荣誉证书;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先进个人荣誉证书;河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连续四年优秀人大代表荣誉称号以及各种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各种聘书。我的各种获奖证书以及有纪念意义的奖品有几十本、几十样,有时翻阅这些荣誉证书重温获奖经历时的场面,不但能够回味那光彩的时刻,又能激励自己以后的人生。

(二)我家的理财档案。我的家庭人口多,孩子们都很成才,我的家庭收入很高,每月的收入、支出、存款单、债券、发票、借条、合同、协议、保险单、工资卡、收据、各种交费的凭证、家庭各种家用电器的发票、合格证、保修卡、维修单、电路图及维修点地址、联系电话等。有时家电坏了,却因找不到购物发票而无法享受保修待遇;买的东西不好用,却因没有发票而无法退换,因此,建立家庭档案方便了我的生活。

(三)健康档案。家庭成员的病历、诊断书、化验单、心电图、b超、血型报告、住院记录以及医院处方、体检表等,还有我孙女的出生证实和预防接种卡。

(四)照片、底片、声像档案:我一生爱好照相,我老公是远洋船员,我保留着他在世界各国游览的照片,各个时期的照片,我三个儿子,孩子们的结婚照、全家旅游观光照片、各种聚会保险等活动的照片、录像带、保险光盘等资料。并按照日期进行了排列,底片和像片分别保管,我还制作成虚拟影集和幻灯片保存在保险里,分类制作成光盘,标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归档后装入档案盒。这样给自己多点回味及增添人生的风采,闲暇时翻阅欣赏一番,能够引起美好的回忆。

(五)证件档案。包括家庭保险证、户口簿、家庭成员的学历证、出生证、学生证、毕业证、学位证、工作证、退休证、结婚证、身份证、职称资格证书、聘书、独生子女证、技术资格等级证书。学习成绩单、录取通知书、粮证、代表证、等一些参与社会活动的证件。

(六)学习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在各个时期的日记、旅游记载、手稿、/article/dangtuan/" target="_blank">事迹材料,工作总结,述职报告,演讲稿,媒体刊登的文字、照片,各种活动的照片,工作照片,并制作成了电子相册保存。

四、家庭档案的保管:

我的家庭档案由我保管,并有专用的小柜橱,专门放置家庭档案,所有照片都装入相册。做到了档案的妥善保存,并告诉我的家人注重防火、防尘、防霉、防虫、防晒。

五、谈谈我的感想:

家庭指导方案篇7

“十佳公诉庭”由各级院根据近两年来参评庭的评审成绩择优推荐,并在网上公示,接受全市公诉部门的网上投票,最终前28个公诉庭接受评委会的最终裁夺。12日,评委会60余名成员对这28个公诉庭审评打分,获总分前10名的公诉庭方得以胜出。

而令评委们赞叹不已的“十佳公诉庭”,可以说是上海公诉人成绩的浓缩,也是上海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开展“两岗活动”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

“十佳公诉庭”的评审颁奖会上,上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旭说――自2008年以来,两年时间公诉部门开展的听庭评议活动,对“岗位练兵、岗位成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009年尤其有所突破,得到系统内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2009听庭评议,追求深化与创新

为了加强公诉工作、提高公诉能力,自2008年上海检察机关以“两评活动”为“两岗活动”的切入口。所谓两评,即“集中听庭评议”和“优秀文书评选”,活动为期8个月,取得良好效果。高检院专门将上海两评活动的经验转发全国检察机关学习借鉴。

2009年新年伊始,陈旭检察长又明确提出:“听庭评议活动必须常抓不懈,各级院领导要充分认识检察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办理疑难复杂、大案要案的磨砺才能得以实现。”

3月初,上海检察机关印发了《关于2009年本市检察机关开展“听庭评议活动”的意见》,开宗明义,提出本年度听庭评议活动要在深化上做文章,做到三个继续、三个改变。“三个继续”,即继续开展“听庭评议”和“优秀公诉庭”评选;继续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旁听评议案件;继续落实即知即改、务求看得见的变化。“三个改变”,即参评庭要有出庭难度;开展听庭暗访,深入检验出庭工作;组织评选全市“十佳公诉庭”。

2009年的“听庭评议”得到市院领导们的高度重视,活动刚一启动,市院检察长陈旭就走进普陀区法院的庭审现场,并及时在庭后的评审会上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市院领导李培龙、余啸波等也相继到各级院参加听庭评议。

活动期间,全市各级公诉部门组建起由307名外聘评委和234名内聘评委担任的听庭评议评委队伍,从3月至11月,全市共有308件参评庭、125件暗访庭、10件检察长出庭案件、19件市级以上优秀公诉人示范庭接受社会各界541位评委的观摩、评议。

丰富评议形式,提高案件难度

深化内容,创新形式,2009年的听庭评议活动锁定了三个关键词――暗访、庭审网络直播、提升案件难度。

暗访

2009年3月30日,在上海市检察机关听庭暗访工作社会评委座谈会暨聘任仪式上,31位评委从市院副检察长余啸波手上接过聘书,成为上海检察机关首批暗访听庭的评委。他们中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17人、政协委员10人,还有4名普通市民。暗访活动期间,市院公诉处共收到27位评委对全市125个庭审的“暗访评分、评议表”,暗访平均得分91.2。

对于暗访,评委们肯定这种形式,也由衷赞许上海公诉人主动加压的勇气。

卢湾区残疾人联合会、市人大代表朱如安参加上海市检察机关组织的听庭评议活动已有两个年头,作为2009年受聘的暗访评委,他在接受采访时说:“2009年的听庭评议,形式上有很大的变化,2008年是明听,从某种角度上讲,被评议的检察官事前是知情的,无论是庭审预案、语言表达甚至仪态等方面,都应该精心准备过。2009年采取暗访的形式,这更能看到公诉人的真实水平,好的也是真的,差的也是真的。”

暗访让评委们看到公诉人真实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很多评委认为,上海公诉人的出庭表现普遍有所提升。

朱如安告诉记者:他们的评议意见最终都反馈给公诉人,这些意见慢慢消化在公诉人的出庭表现中。他举例说,2008年,他曾经指出过,公诉人在出庭时有一些小动作,可能也不起眼,但对旁听者而言,感觉作为国家公诉人,存在这个问题,在形象上就打了些折扣。2009年,评委们私下交流,都感觉即便是暗访,这种情况也已经很少见了。“2008年,我听公诉人起立念书的时候,更多的是眼睛盯着两张纸,一口气念完,当时我就觉得好像公诉人在其间最好和法官、被告人有眼神交流。2009年暗访听庭这个现象有大大的改观。”朱如安说。

当然,暗访中,评委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做了4年人民监督员的王廷弼把暗访和明评相结合,对于公诉人出庭时的缺失,他会在每次听庭后当面认真指出。

他说,曾经有一个庭,是在上海打工的人实施抢劫的案子。当时被告的很多亲戚朋友都赶来旁听,旁听席几乎坐满了。“我当时就想,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普法机会,但整个庭听下来,虽然公诉人在其他方面表现都很不错,但偏偏就是在庭审教育环节比较薄弱。庭后,我们就做了交流。他说的确是。后来,慢慢就好多了。”

对于公诉人而言,暗访是压力也是动力。黄浦区检察院的邹积超谈到过去一年来接受庭审暗访时说,无论是简化审案件还是普通程序的案件,都可能有评委暗访。压力蛮大的。但反过来说,对公诉人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而身为徐汇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的郑利群则深切地感受到暗访给队伍带来的变化:“我们明显看到公诉人经常加班加点准备第二天的出庭,一些老同志说年龄大了,过去一些东西可能过时了要重新准备,年轻的同志更是这样在虚心学习和请教,这种变化,过去我们用其他一些行政办法恐怕是难以达到的。”

网络直播

如果暗访终归把对庭审现场的评议限定在指定评委的视线内,网络直播的模式则将公诉人的出庭表现纳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法治、展示检察风采、接受网民监督、引导网络舆情,2009年7月3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东方网联合主办了“检察官在线”。 据了解,“检察官在线”除了进行网络庭审直播外,还邀请资深检察官担任嘉宾,现场和网友互动交流,这种模式在全国尚属首次出现。

在“检察官在线”的开播仪式上,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余啸波说,“检察官在线”的开播,标志着本市检察机关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有了新进展,检察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平台,“听庭评议活动”有了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监督的新途径,推进“检务公开”也有了新窗口,对于进一步提高检察工作水平,更直接地接受社会监督,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自2009年7月3日长宁区院网络庭审直播首播以来,至今已有11家单位对11起案件进行了庭审直播。

长宁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飞对庭审直播意义的理解代表了很多公诉人的看法。他说,作为全新网络直播的方式,符合网络时代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检察机关的职能,提升公众对检察机关这一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而与此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渠道提供了社会公众对于检察机关进行监督的渠道。

闸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玉俊受邀成为网络庭审直播的嘉宾。谈到这次网上“出镜”的体会时他说:“我个人感受到公众对我们司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解也越来越深,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我们司法活动当中来。”

案件难度提升

听庭暗访和网络庭审直播,蕴藏着随时可能不期而至的指摘,就像一根绷紧了的弦,让每一个公诉人神经紧张的同时,也激活他们充沛的激情;而参评庭不断提高的案件难度,越发尖锐的评委意见,则让他们如芒在背。据统计,本年度的308个参评庭中,普通审程序庭为89%,多被告的庭为30%,有辩护律师的庭审则占94.2%。

按照市检察院年初对本年度听庭评议活动的部署要求,今年参加评议的公诉庭要增加案件难度,而且辩护律师必不可少。陈钢是浦东新区检察院的公诉人,2008年他参加听庭评议的案件是一个贩卖的案件,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没有什么辩解。2009年,根据提升参评庭案件难度的要求,他选择了一起诈骗案件,被告人始终零口供,全案事实主要是间接证据。“在庭前,如何将间接证据形成锁链,然后定罪量刑,这是我们当时考虑的侧重点。在案件庭审过程中,交锋对抗性很强。这对我们公诉人庭审讯问、答辩能力、把握案件焦点和关键点、突出法律事实等方面能力的体现。”陈钢说。

嘉定区检察院石全红参评庭选择案件的难度则更具有挑战性,是在所在区甚至全市都颇具影响的黑社会组织案件,案件涉及8起犯罪事实、6个罪名、11个被告人,庭审足足进行了2天。参加评议的评委有政协委员、各单位代表、公安办案人员等等。她说,这次开庭她的收获非常大:“大家对我的出庭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从出庭仪表和用语规范、庭审技巧、指控效果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有助于我在以后出庭公诉时予以修正借鉴。”

评议庭案件难度提升的做法得到专家、评委们的认同。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兴培是一直以来参加上海市检察机关听庭评议活动的专家评委,对于参评庭案件难度的日益提升他深有感触:“一开始听庭活动,给我们感觉案件性质比较确定、情节比较单一,甚至可以说,公诉人没说话,我们就知道他胜券在握。但是2009年参评庭选择的案件,让我们看见案件难度的提升,而且参评庭也基本都有律师辩护,这是很必要的转变。毕竟,很多疑难案例不通过加大控辩的难度,很多问题得不到揭示,增加难度,无论是揭露犯罪,或是向人民群众宣传法治,以及提高检察机关本身素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给年轻公诉人提供一个身边可供参照的范本,各基层院检察长、副检察长也纷纷选择典型案件,进行开庭示范。为公诉人做出示范的同时,检察长们也有所收获。出庭示范的徐汇区检察院检察长储国梁的话颇耐人寻味,他说:“通过出庭也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快发现在公诉工作当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有利于我们指导工作,使我们在工作指导上更有针对性,有说服力,从而促进公诉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也进一步推动全院‘两岗活动’的深入。”

创新即知即改,打磨标准规范

评议是整改的前提,整改是评议的目的。创新提升整改的模式内容,成为2009年市院公诉部门和各级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层院:交流心得体会与处、科长监督机制

整改的突破创新,首先在各级基层院展开。2009年,为了提升即知即改的效果,很多基层院要求公诉人参加评议庭后写心得,谈体会;还通过局域网或交流会,把个人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此一来,一个人、一个庭的成败得失,很快生发为一个团队的教材案例。”卢湾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潘薇杰说。

处、科长监督制是即知即改的制度创新。2009年初,公诉听庭评议的处、科长监督制就在各级院悄然启动。

以一分院为例,公诉处的有关领导对暗访听庭反馈回来的信息总要逐案看过,然后找承办人,一件一件分析给他们听,哪些确实说得非常中肯、确实需要改进,哪些评委也没有发现的问题我们觉得也可以改进。承办人下一次开庭,处领导也专门去听,看看相同的问题有没有犯相同的错误,有没有确实的改进。

市院:建标准,立规范

建标准,即书改革。为确立书规范标准,综合2008年听庭评议中评委提出的书质量问题,2009年全市公诉部门进行书改革,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小组,并确定为检察长调研课题。

在各级院党组的关心重视下,全市各公诉部门积极参与书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调研、试点、征询、论证,参与调研的各级院达成基本共识,并形成了120余份书样板和30余篇调研论文。

在此基础上,市院公诉处形成《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梳理了书制作现状,并指出存在的9大问题;细化了书制作要求,明确“两简”案件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书的制作方法;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书基本格式,并推出13份“两简”案件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书样本。书改革的成效已经在实践中初步显现。

身为评委的杨兴培早已留意到公诉人出庭时书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公诉人在制作书方面语言文字更加讲究了,对于事实的陈述更加到位,对法律的运用更加明确了。”

立规范,即量刑建议规范的调研和制度创设。量刑建议是公诉人履行审判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却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2009年,考虑到各个地区法院对量刑使用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对类案的处理上失衡,上海检察机关2009年将量刑建议列为公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规范量刑建议,强化监督力度,市院公诉处按照高检院公诉厅的部署,组织14家单位公诉部门分成10个研究小组召开28次研讨会议,探索制定交通肇事、故意伤害、抢劫、盗窃等10类常见罪名的量刑建议方法和标准,指导7家试点单位与同级法院配合协作,探索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研究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后的公诉规则。在试点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了《关于“规范常见罪名量刑建议方法和标准”研究成果的指导意见》和《上海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量刑建议工作规范(试行)》,对提高量刑监督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法治不断深入,对法官、检察官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改革需要。十来个年头,我们国家零零星星在做试点,没有作为普遍的规范活动出现在法庭过程当中。经过这几次听庭活动,我感到上海检察机关对量刑工作非常重视,都已经在公诉词中相对独立提出量刑要求,这个应当说对我们加强法制建设是重要的一环。”谈到过去一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在量刑建议方面所做的探索时,杨兴培赞许道。

家庭指导方案篇8

【关键词】家庭暴力、干预/立法

家庭暴力,作为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违法犯罪行为,其存在不仅严重侵害了受害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导致了婚姻家庭的不幸,而且还极易引发恶性犯罪案件,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采取包括专门立法在内的各种措施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既是保障家庭弱势群体人权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势在必行

为了消除家庭暴力,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成绩并不能使我们乐观,因为当前我国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其中,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力度不够,规范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不完善也尤为突出。有关调查表明,很多人将处理家庭暴力不力的原因归咎于无法可依,而且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较为完善的专门规范家庭暴力的单项法律。[1](P29)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我国,对家庭暴力问题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在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现有的法律规定还有很多的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一)现行的刑事法律中对有关家庭暴力方面的犯罪诸如虐待、遗弃等多以“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为条件,而且在程序上多将其列为自诉案件,这势必会把相当一部分家庭暴力行为不当地排斥在刑事干预之外;(二)由于刑法中没有明确承认“婚内”,由此,影响了对婚内性暴力的处理;(三)在民事法律方面,修改后的婚姻法虽然第一次将“禁止家庭暴力”写进全国性的法律之中,但对家庭暴力未做明确界定。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对此作出了司法解释,但该解释显然将家庭暴力的范围限定过窄,是否完全符合婚姻法的立法本意值得探讨;(四)在程序法方面,对于家庭暴力案件缺乏特有的处理程序和证据规则,这必然导致家庭暴力案件的受害人举证负担过重,家庭暴力案件的事实难以认定,在客观上使一些施暴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五)在组织法方面,没有为设立专门的反家暴机构包括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作出明确的规定;等等。[2](P24)由于存在着上述立法上的不足,而遵从法律又是执法者、司法者的天职,这就必然导致在制裁家庭暴力方面存在执法上的不足。我们认为,针对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和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现状,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在我国,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家庭发生家庭暴力,尽管相对比例与国外相比并不高,但因我国人口数量和家庭数量众多,所以其绝对数量并不容忽视,反家庭暴力法律有着自己特定的适用空间和对象;再者,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不仅可以使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的规范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我国的现行法制是一种完善,而且也是履行有关国际义务,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就可行性而言,我国的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已对此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这就为制定专门的有反家庭暴力法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而日益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许多成功的国外立法经验亦可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此外,一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也为制定全国性的反家庭暴力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反家庭暴力法在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制裁施暴者,保障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认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反家庭暴力法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家庭暴力是个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适用的法律规范也十分广泛,因此,对家庭暴力的防治既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同时更需要形成一个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根据,以反家庭暴力法为主体,包括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刑法、(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我们国家参加的有关国际人权约法在内的法律体系。既然家庭暴力法是这一法律体系的主体,就应当具备相应的“纲领性”和“综合性”;纲领性就是这部法律应明确防治家庭暴力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其他法律规定相关内容提供法律依据;综合性就是要在内容上既有实体法的内容,又有程序法、组织法的内容;既有民事责任的规定,又有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既有关于政府组织的规定,又有非政府组织的规定;既有引述、重申性规定,又有协调性、独创性、保障性的规定;既有倡导性、宣言性的规定,又有义务性、强制性的规定。

(二)明确反家庭暴力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反家庭暴力法应当:1、坚持依法治家、以德治家的方针,以建设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为宗旨,充分体现关怀弱者、保障人权的精神;2、以宪法为根据,整合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根据反家庭暴力的实际需要,将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系统化、具体化,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注意与其他法律的衔接;3、确立预防和制裁相结合的原则,制裁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施暴者应坚持教育、矫治、制裁相结合;对受害者应坚持保护、补偿、帮助相结合。

(三)明确家庭暴力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家庭暴力,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人们的认识还是法律的规定都不尽相同。在加拿大,家庭暴力被界定为:“由施暴者使用暴力、胁迫、懈怠或疏忽等方式对另外的人的行为,该行为对于被侵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完整性或她的权利、自由以及情感都有损害。”[3](P106)就其具体表现而言,昆士大学的凯瑟林教授列举了以下几种:1、身体上的攻击或强制,如残害、殴打、推搡、禁闭等;2、限制人身自由,如不让参加社会活动、不给提供交通工具等;3、情感上、心理上的伤害,如羞辱、任意贬低人格等;4、威胁、恐吓;5、以破坏家具、殴打宠物等方式伤害对方;6、婚内;7、经济上的暴力,即以剥夺财产、剥夺工作机会使其生活受到威胁等等。在新西兰,1995年12月获得通过并于1996年7月施行的《家庭暴力法案》对家庭暴力作出了较为宽泛的解释,在内容方面包括了身体、性和心理伤害,在主体方面不仅包括异性夫妻,而且包括了“伴侣”和“任何按照婚姻的本质关系共同生活的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无论现在或过去能否合法地缔结婚姻关系);[4](P83)在英国(1996年家庭法法案)虽然为配偶、前配偶、同居者和前同居者之间的家庭暴力提供了法律救济,但对家庭暴力的内涵却未作解释。对此,英国学者马力安•海思特认为,家庭暴力应包含个人为了控制和操纵与之存在或曾经存在人身关系的另一个人而采取的任何暴力或欺辱性的行为(不论这种行为是肉体的、性的、心理的、感情的、语言上的或经济上的等等)。在有关的国际文件中,家庭暴力是被这样定义的:联合国1992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中定义了“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是指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无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95世妇会《行动纲领》第113条则认为“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发生的身心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对家中女孩的待、与嫁妆有关的暴力、配偶、切割女性生殖器官和对妇女有害的其他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以及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

对于国外立法、学者的解释和国际社会的上述界定,我国很多的学者特别是社会学和妇女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都持相同的观点,认为这一主张有利于全面地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体现了对妇女人权的尊重。但也有人认为这一主张内容过于宽泛,对家庭暴力的理解有泛化的倾向,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因而认为,家庭暴力应限定在肉体伤害,以便认定。目前,对于家庭暴力的内涵还没有全国性的法律做出权威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认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这一解释显然与国外的规定和认识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应当以概括的方式明确什么是家庭暴力,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列举的方式明确法律干预家庭暴力的范围;而且在确定家庭暴力范围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界定,1、家庭暴力可发生在婚姻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中;2、家庭暴力可发生在夫妻间、曾有配偶关系的人间、伴侣间、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间、祖孙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间;3、家庭暴力的手段既有作为的,也有不作为的;既有直接指向受害人的,也有间接指向受害人的;既有身体的,也有语言的;4、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有身体方面的、性方面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经济方面的;5、从程度上讲,对受害人造成任何损害和伤害的行为都应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

(四)明确政府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机关,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极其重要的职责,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具体职能,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1、采取组织措施,明确义务(责任)主体。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中,采取组织措施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徒法不能自行,为了将有关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设立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是必要的。同时明确相应的监督机构,加强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理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等。2、司法行政部门应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有效控制家庭暴力;解决受害家庭成员的法律援助问题;对要将施暴者告上法庭的受害人,当他(她)们遇有经济上困难的时候,应有一些政府指定的法律机构,为其诉讼,并减免费用,使受害者得到切实的帮助。与此同时,司法行政部门还应与文化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积极宣传家庭暴力行为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男女平等在家庭生活中实现。3、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要求在有关的课程中增加社会性别意识方面的内容,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平等的性别观念。4、计划、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将防止家庭暴力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特别是要拨付必要资金予以支持;并把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加强受害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特别是女性家庭成员(尤其是农村女性家庭成员)的福利保障列为其中的重要内容。5、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要求各医疗单位建立救助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运行机制,积极与司法机关配合,及时为家庭暴力受害者出具自己掌握的符合处理案件要求的证据材料,并提供系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相关指导。6、统计部门应将家庭暴力的有关情况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家庭暴力统计数据系统,为了解、分析家庭暴力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对策提供数据支持。7、各级行政机关要支持和帮助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做好维护妇女家庭权益方面的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专门的家庭保护中心,实施多方面、多层次的家庭保护计划,防止和处理各类家庭暴力案件。各级行政机关要支持有关组织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专门研究,要对在反对家庭暴力的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

当然,在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是要加大公安机关的干预力度。公安机关作为治安保卫机关,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侵犯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老人基本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它不仅侵害了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而且危害着社会的稳定,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因此,作为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等重要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在预防、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此,反家庭暴力法应具体规定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职责和措施,特别是要明确公安机关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具体方法、步骤、程序措施,为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依法行使治安处罚权、刑事案件侦查权提供法律依据;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必须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最大限度地减少重伤、死亡、自杀等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然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件,在处理时,应做到及时制止、及时救治、消除隐患,减少损害。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稳定施暴者的情绪,避免矛盾升级,造成更大的损害,又要做好受害人的安抚工作,给予被害人以关怀、同情、鼓励,使之有勇气同家庭暴力作斗争,最终摆脱家庭暴力。

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中,而与每个家庭联系最密切是派出所,派出所作为最基层的公安派出机构,遍布在各个社区。社区民警对辖区内的居民情况比较了解,深入基层也比较方便;当家庭暴力发生后,受害者亦便于报案。因此,反家庭暴力法亦应明确要求社区民警作好以下家庭暴力的预防工作:第一,利用下片走访之机,加强同管界居民的联系,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使居民能够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树立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时应积极报警或寻求其他途径救助的新观念;第二,经常与社区的居委会取得联系,摸清管界内各家各户的情况,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家庭暴力的预防工作,把家庭暴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三,对于家庭暴力比较突出的家庭,进行重点户的走访,找到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对施暴者讲清法律后果,使之充分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及时化解矛盾;第四,配合其他社会支持系统,为受害人提供多方帮助。

(五)明确司法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和措施

由于司法干预是国家司法机关运用国家司法权实施的,其干预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是各种干预家庭暴力的措施体系中最有效和最后的手段,因此强化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力度不够,这一方面有立法不够完善的原因,但司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当在完善司法干预措施、改革司法体制方面有所创新。1、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规定人民法院对家庭暴力案件可以签发禁止令或保护令;2、对于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案件,允许受害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以此方便家庭暴力受害人、参加诉讼;3、增设保安处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可能实施家庭暴力的人或虽实施了家庭暴力方面的犯罪但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适用保安处分;4、设立专门机构以增强司法干预的力度。在这方面我国已有成功的经验,如山西省大同市率先设立了专门审理侵害妇女儿童权利的维权法庭;在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也成立了“保护妇女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办案组”,由一名主诉检察官(女)和两名业务能力强、工作耐心细致的检察官组成,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家庭暴力案件、女被害人案件和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案件的审查工作。该组坚持“专案专办、优先审查”的处理原则,将切实担负起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实践证明,如果在司法系统设立专门的反家暴机构(如家事法院或专门审理家庭案件的审判庭等)就可以大大提高现有反家庭暴力措施的有效性。

(六)明确社区组织在干预家庭暴力方面的责任

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在维护本社区居(村)民的合法权益、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对婚姻家庭权益受侵犯的人们进行救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北京市的社区建设,使之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赋予社区组织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能;要求社区设立相应的庇护机构,给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临时的避难场所;设立咨询服务机构对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心理、医学、法律等方面的咨询辅导,同时开展对施暴人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设立相应的投诉、导诉机构。

反家庭暴力法之所以将社会救助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社会成员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单位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对个人的事务包管一切,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系统,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已势在必行。

(七)明确家庭暴力案件中在证据方面的特殊要求

目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干预现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法律规定不完善外,证据不足也是很大的障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当事人证据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注意收集证据,但更重要的是现行的证据规则在证据的采信、认定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家庭暴力案件的特点,因此,在不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民事诉讼中涉及的证据的采信、证明标准、反证责任、司法鉴定的程序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适当减轻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这些规定既符合家庭暴力案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又充分体现了反家庭暴力法关怀弱者、保障人权的特点,也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

(八)明确规定救济措施,强化法律责任

由于“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所以反家庭暴力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应是完善相应的救济措施;特别是有关救济途径(程序)方面的规定;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施暴者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以附属刑法的形式增加制裁严重侵害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犯罪的新规定)、负有法定职责却不履行其职责的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和社会救助机构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应负的法律责任;明确家庭暴力案件鉴定机构的职责及其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明确对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以暴抗暴案件的从轻、减轻处理原则;从而使反家庭暴力法具备较强的“可诉性”,真正成为执法、司法的依据。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虽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但离开了完善的法律却又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希望国家对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创造的条件,充分利用立法资源,坚决同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作斗争,把家庭暴力降低减少到最低、最小的限度。

【参考文献】

[1]荣维毅,宋美娅.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夏吟兰,李明舜.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法律干预之实证研究[A].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Z],北京:中国法学会,2002.

[3]刘伯红.女性权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上一篇:运动医学前景范文 下一篇:媒体融合发展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