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思想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22 10:59:35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0-0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势因

网络管理学是关于网络管理理论与管理过程的科学,网络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互联网延伸,是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信息化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和普及,网络管理已经广泛的运用在高校网络教学、网络德等各个领域。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其目的性和自觉性: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性使然。2004年颁布施行的中央第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也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专职教师通过课堂和书本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组织授课、考核考评等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高校教务的管理者、课改的实施者、舆论的宣传者、引导者直接承担着高校的管理、运行责任,是直接的管理者。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管理一样,网络管理包括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将网络管理学的科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绩效。可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惩罚、控制、反馈等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困境

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网络组织管理不规范,经验管理性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普及和建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实现。②这一过程,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的过程。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经验管理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网络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施网络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网络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权界不清、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网络德育缺乏实质性的领导体制和奖惩机制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知识缺乏,经验管理占据主要位置、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对不力。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科学化的效力。

(二)网络管理过程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要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客体中心主义”,将客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与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方针不谋而合。而在开展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情况。

一是网络管理主体,即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到位。网络管理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计算机业务的管理,更是一种全局化的科学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办公、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承担起网络德育讲师、网络教学专家的责任。而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使得管理主体的角色、职责单一,认为管理者只负责行政事务,与具体的教学任务无关。管理者只负责发号施令,负责奖惩和监督,这样的理念使得管理者对管理的过程只求稳定,不求突破。管理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和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服务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在网络教学、网络德育、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在当下流媒体、微网络全面深入宿舍、深入课堂的情况下,在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方面关怀不够。利用网络知识,做好网络班级管理,实时了解学生动向,心理变化等方面应对能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网络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的缺乏,使得管理方法简单,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三)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和效果不成正比的情况。

首先,管理定位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聚合力。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样的管理是否存在。在行政管理的主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管理,从属于学校的整个行政权力管辖之下,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管理显得相对乏力。

其次,理论指导具体实践不足,理论借鉴缺乏科学性。网络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同,网络管理理论侧重于实践指导、机制构建等方面。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目前高校网络德育的管理,主要由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承担。因此,从知识构成上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网络管理理论相对缺乏,对理论的运用也缺乏规范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不足,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差。

再次,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管理效率与效果差距大。管理要发挥其优势和效果,就不得不保证其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在管理中,竞争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等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而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机制,依然从属于行政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在追逐管理效率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效果难以呈现,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弱效果相对突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构建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构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认同机制是必然选择。

(一)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开展。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路。

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属于目标管理,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引导,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网络管理的目标,要建立网络目标管理体系保障管理活动的开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权限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队伍、开展网络管理技能培训、建立网络奖惩机制等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促进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转型。目前高校德育网络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经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而言,经验管理是基本的经验总结,算不上科学管理的理论。而且由于经验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因此经验管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经验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如图1.1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模式构建: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学校党委及教务管理者、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三个主体运用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实施教育,通过实施网络管理的目标化和科学化,最终形成绩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凸显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服务性

管理的过程对管理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之为“管理过程理论”。在他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几乎囊括了管理过程理论的所有思想。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直接决定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管理效果能否达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过程着手,创新网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管理氛围,凸显教育管理的服务性和人文性是应对之策。

一是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既是网络行政管理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管理是一种全局化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行政办公与网络德育的契合,管理者应承担起作为网络德育讲师、网络德育专家的责任,既要做合格的行政事务办理者,也要做优秀的德育网络教师、德育网络管理者。

图2.1展示了影响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几个主体,学校党委和教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德育组织协会构成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四个主体,其中前三位主体属于网络管理组织体系,四个主体通过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管理即服务,这是管理的本质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中,也要突出这种服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认真学习和考察流媒体、自媒体、微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网络管理问题的出现,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和网络班级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心理特征。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三)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的问题,应从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管控作用方面做起。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聚合效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上升到教务管理、战略管理的层面,凸显高校网路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减少行政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干预。建立与网络行政管理机制相区别的管理机制,形成独立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德育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改变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

其次,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要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组织机制、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特点,建立适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彰显服务和个性的网络管理机制。将管理的效果放在第一位,同时坚持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与效果的高质量的统一,彰显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如图3.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绩效管理过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从图3.1可以看出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德育目标指导绩效的实施开展,并通过网络管理与控制进行调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绩效改进和导出,完成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网络德育目标绩效。

再次,加强培训教育机制建设,建设网络德育管理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突破口,以高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为主力。组织和建立专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管理教育培训,编写管理教材,组织管理竞赛。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队伍构成,更新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知识构成,加强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着重检验受训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现网络管理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合,实现理论借鉴的科学化、实践化。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从认识上、理论上、机制上获得突破。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不但能够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难题,也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43页。

②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方世南.网络管理学与管理学科的创新[J].学海,2000,(6).

[4]许浩.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J].高等农业教育,2006,(9).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劳资关系;资源配置。

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方式,所以,对于社会现象,人们常常使用同时代对自然世界的认知理念,或相应时代的技术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自然科学概念加以说明与应用。

在古希腊,与对大自然的认知一样,人们把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归因于君权神授,是不可改变的。这一时期,先哲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直观的、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虽然偶尔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觉的。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古罗马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具备了一些系统思辨的色彩,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所体现,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觉的。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上,奴隶还是被当做“牲口”来看待,其本质还是线性思维方式。

中世纪前后,一方面,人们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要求解放生产力;而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有了许多进步。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技术深受机械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对人的管理思想还是都基于一种“群氓”假设,使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还是具有深深的线性思维烙印。

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种分析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实在的关系特征和整体性,把自然现象还原为机械运动,并试图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社会现象。如:17 世纪,托马斯·霍布斯力图把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运动定律从力学移植到人类学和社会学中。18 世纪,重农主义的绝对国家经济模型如同那时的机械装置[1]。在工业革命前后时期,出现了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课题。自此以后,复杂性思维方式逐渐融入到西方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之中。

一、古希腊时期———直观、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

古希腊时期,人们刚刚走出蒙昧,生产力极其低下,对自然科学仅限于简单直观的认识。无论是泰勒斯把世界不变的始基规定为水的学说,还是赫拉克利特把世界不变的始基规定为火的学说;无论是恩培多克勒把世界不变的始基定为4 种元素的学说,还是德谟克利特等人把世界始基定为不变的原子的学说。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坚持着某种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邬焜,2010)[2]。作为意识形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自然也离不开线性思维方式。

1. 苏格拉底的管理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着名思想家。他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例如,他说,“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两者的管理技术是可以完全互相通用的。其实,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同行业的管理有很多地方并不相通。雅典人按照苏格拉底的主张经常轮换其军队和市政府的领导人。所以,当面对敌方精良军队所摆出的“马其顿方阵”时,只能是束手无策了[3]。

2. 色诺芬的管理思想。

色诺芬是古希腊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认为,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由于古希腊奴隶制是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上,生产活动由家庭来完成。

因此,这里的“家庭管理”相当于现在的企业管理。

在讨论色诺芬的“家庭管理”之前,我们先要认识到“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区别,并不像我们直觉认为的那样鲜明[4]。

许多系统貌似简单,但仔细考察时却显示出显着的复杂性(如树叶)。另外一些貌似复杂,却可以简单地描述,例如某些机器(如内燃机) [5]。由于“家庭管理”涉及到“人”,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所以“看似简单”的古罗马家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际上是复杂系统。

在《经济论》一书中,色诺芬主张对奴隶的管理应该严厉。但应有所区别,对顺从的奴隶给予较好的待遇,对不听话的奴隶应给予较差的待遇,这种观点已具备现代人力资源激励的雏形,但色诺芬在人性假设方面本质上是线性思维:如,在他看来,奴隶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色诺芬[6]还提到了分工问题,“他们可以一个人做男鞋,一个人做女鞋。或者由一个人把衣服裁好,另一个人再把它缝起来,只做一种最简单工作的人会无条件地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必然的。”他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他没有把分工所引发的协作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考虑。

3. 柏拉图的管理思想。

柏拉图一生着述颇丰,其名着之一是《理想国》。该书中主要也是研究分工问题。但与色诺芬不同的是,他把分工问题的研究拓展到了国家层面。

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国家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而每一个人从事哪种行业或职务,这要取决于人们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他力图证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天生的,彼此绝对不能改变和交换。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就没有列入国家的组成阶层内。

由于在古希腊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柏拉图所希望的“共产主义”。所以,为维系现实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开出的药方是:实行一种由精英、最智慧者(“哲学王”) 管理国家的贵族统治制度[7]。在柏拉图看来,依靠理想的、聪明的和善良的政治家,社会即可保持稳定和发展,人们就会安居乐业。对于这种忽略人类社会复杂性的线性思维方式,在一个古希腊城邦的小城市中,也许是正确的。然而,真实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甚至有教养的、有智慧的政治领导人也难逃滥用权力的诱惑[8]。

4. 亚里士多德的管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对当时各类学科都有精深的研究。所以其着述颇多,而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两书中。和柏拉图一样,他也把奴隶制度看作是自然的结果。他认为:天之生人,有宜于从事脑力劳/,!/动者,有宜于从事体力劳动者,即“天赋人性”的思想。这和我国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显然,他认为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各元素可以是一成不变的。

亚里士多德还从经济上论证了奴隶制度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类为了取得生活资料必须要有工具。工具有多种多样,有的是无生命的,有的是有生命的。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没有认识到奴隶也是人类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管理方面,亚里士多德已不自觉地具备了现代混沌思想,例如:他指出,所建立的成文法规不应该一成不变,必须凭人类无数的个别经验进行不断的变革,但从维护法律和政府的威信考虑,变革不宜频繁[9]。用系统语言来说,就是法律的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综上所述,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古希腊时期的管理思想家们,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直观的、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虽然偶尔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觉的。

二、古罗马时期———线性思维方式仍占统治地位,但间或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

古罗马没有管理方面的专着,但是可以从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等的论述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1. 贾图的管理思想。

贾图在其着作《论农业》中,提出挑选管家的9 条守则,其中的第8 条“对爱护牲口的奴隶应当奖励”,这比“奴隶就是会说话的牲口”的简单线性思维进步不少;另外,他还具体地指示奴隶主给管家和牧羊奴隶的粮食要比干重活的奴隶少。也就是说,奴隶内部也要有等级的划分。用系统语言来说,系统内部要分层次,只有这样,系统结构才会更稳定,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效率。

2. 瓦罗的管理思想。

瓦罗也着有《论农业》一书。他写到:只要监工能用语言来达到目的,就无权用鞭子来强制执行纪律(刚柔相济,尽量用柔的方法)。在挑选监工时,最好选择一个结过婚的奴隶,因为婚姻使人更为稳定和依附在一个地方,如果付给监工报酬,他就会工作得更愉快。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奴隶可以得到报酬。用系统语言来说,系统内部的层次更分明了。

3. 珂鲁麦拉的管理思想。

由于当时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珂鲁麦拉主张在坚持严格管理的同时,相对扩大奴隶的生产自,把奴隶变成农奴,以便能够提高农业收成。这一思想已经有了现代系统理论中混沌管理思想的雏形。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古罗马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具备了一些系统思辨的色彩,而且已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觉的。在本质上基本还是线性思维方式。如: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上,奴隶还是被当做“牲口”来看待,只是把这些“牲口”分为比较明显的层次而已。

三、中世纪前后:线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对人性的认识已渐趋复杂性。

在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管理思想由重农主义转向重商主义,一些国家开始奉行贸易立国。生产工具也有一些改进,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开始走向精确。同时,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但总地来说,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人性的认识也有了许多进步。但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对人的管理思想还是都基于一种“群氓”假设。公众只是“群氓”,社会必须实行强制性的独裁统治[11]。当然,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是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相一致的。

1. 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神学大全》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可见其研究成果之广泛与丰富。但其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符合的,仍然是线性思维方式。

在中世纪时期,西方封建社会内部等级森严,各等级封建主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组成了一座以国王为主的金字塔。

阿奎那认为这种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合理,他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有道德、智慧的人是天然贵族,有权有钱人或其继承者是后天贵族,他们都应享有地位或统治权;他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自然秩序与社会法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安分守己,这样的话,“就可以使人类处于一种比较和平的境地”。

2. 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罗马史论》等着作中,阐述了许多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

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认识类似于X 理论,即“性本恶”,“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所以他认为必须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这种强制性是可以不顾道德准则的。如果把这个原则用于国家管理方面,当一个王国处于存亡关头时,君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抛开所有道德借口而不择手段,这就是着名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与前人坚持权力为“君权神授”的线性思维相比,马基雅维利对权力来源的看法进步了许多。他认为,无论是君主制还是民主制,都要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这与中国古代“载舟覆舟”的系统动态理论不谋而合。

所以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线性思维色彩,但不乏系统思维的闪光点。

3. 托马斯·霍布斯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霍布斯着有《论政体》、《利维坦》、《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把逻辑的思维看作是观念的加或减的机械运算,认为几何学和力学是科学思维的理想楷模。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

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名着《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机械论的近代社会和国家的模型。他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霍布斯坚定地相信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它既不受限制,也不可分割。对者的任何约束都将使社会契约形同虚设,将使得一切重返人人自危的自然状态。

4. 欧洲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社会人文主义精神,对传统的人性论与封建专制提出挑战;而且,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引发了西方的宗教革命,出现了尊重人及关注人的福利的新教伦理。从这里开始,西方世界终于对人的复杂性有所认识。

(1) 提倡人性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它的核心是:

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对人的认识的进步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飞跃。而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3

一、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

管理是一种古老而又常新的名词,说其古老是因为它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被使用,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管理,说其常新是因为对管理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管”在中国古代典藉中的最初意义是钥匙,掌管钥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而发展成为动词,有“主管、控制”的意思。“理”原来是指玉的纹理,作动词时指治玉,《朝非子》记载“玉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引申为治理,所以古文中管理有“主管、治理、控制”等涵义。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管理是指专门机构进行协调和控制各种社会关系,使之有利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活动。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就更加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所以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

从总体上看社会管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管理,包括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实现的管理,这些管理方式以国家的暴力工具作为后盾,通过它们的强制力来实现管理的目标。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社会管理方式被称为“软”管理,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导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而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实现管理的目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政治要求,因而成为社会软管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类社会管理方式相比较,硬管理具有稳定性强、速度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覆盖面较小、严密性差等缺陷。因而我们不可能运用行政手段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令人满意的管理,同时法律也不可能对大大小小的社会关系,事无巨细地给予规定。而这些不足之处恰恰是软管理的优势所在,因而社会生活本身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等软管理手段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对行政、法律管理的不足之处予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作用。

著名学者、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权威张尉萍教授在1999年就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学是治党、治国、治企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第一大功能是治党,治党首先是从思想政治上的治,从严治党,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从严,第二大功能是治国,……特别是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西方一些国家,害怕中国强大,想改变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阻挠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第三是治企,现代企业奉行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思想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已有大量成功的范例”。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教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当代中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从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角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其发挥作用。具体地说通过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增强整体意识,自觉地接受管理;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可以使人们主动地进行自我控制、协调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管理中,能否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管理的好处,并自觉地加入其中,主动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利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借鉴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共产党人提出来的,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其它社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考察某种活动,不能只看它有没有某个名称,而要看它所指称的事物是否确定存在,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出现以前,任何统治阶级都在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正如陆庆壬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社会历史上各阶级的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

政治学理论认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只有在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它们持相对一致的态度时,才能获得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而要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就必须取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寻找道义上的依据。在中国古代夏商时期,国王的对外扩张被称为“天讨、天罚”,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认为统治者特别是有德的统治者是接受天的意志来管理民众的。这种“德治”的思想经过孔子、孟子等人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官方思想。汉朝时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论,被上天赋予“圣人之性”的人,天生为善应做统治者,而具有“斗筲之性”的人只能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能作顺民工。宋朝的理学大家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符合前者的人是至善的,是天然的统治者,而后一类人则需要被教化,被奴役。在西方,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宣称人天生有三种质,分别是由金子、银子和铜铁做成的。金质人富于天才和智慧是天生的统治者;银质人勇敢善战,是社会秩序、国家安全的维护者;铜铁质的人唯利是图、追求享受因而是被统治者。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则根本不将奴隶归于人的范畴,认为他们是“有生命的财产”,是“优于其它工具的工具”。欧洲中世纪官方神学家则公开宣称,统治者实施统治是上帝的“旨意”。马克思曾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律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当时任何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都不得不采取神学的形式。”资产阶级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民众传播“正义”“善良”“天赋人权”等抽象的概念,把阶级利益说成是整个社会的普遍利益,并号召人们为其努力奋斗。

另外,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还被用来约束、限制个别统治者过分的行为,以免危及整个政治统治。在中国古代,就要求统治者不能为所欲为,而要符合一定“德行”的要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要求个别有钱人不能过于为富不仁,要有一些“善举”。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在历史曾起过很大的作用,取得了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不能取得的“效果”。抛开其特定的内容不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方式,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三、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要求

有些学者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曾盛聪先生撰文提出:“从性质上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宣传教育的范畴,后者属于行政组织范畴,实践上前者是使人解惑明理的过程,后者是使人认同执行的过程。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展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深化,两者的相通性日益凸显,它们之间交互渗透、互为借鉴的性质在不断扩大和强化。笔者认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已成现代社会管理的一项迫切的要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表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调节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依据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将当代中国的社会人群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很显然社会阶层的分化,多元利益集团的出现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变,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各阶层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矛盾的发展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2002年3月朱róng@①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这些问题固然要靠发展生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工作来加以解决,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也不应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去说服强势群体自觉出让部分利益,帮助其它社会阶层致富,这就是江泽民所要求的“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弱势人群纠正心理偏差,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个人成功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直接目标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对利益的追求,对事物的认识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大量的,有时甚至会以激烈对抗的形式出现,因此协调人际关系是新时期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人们在对问题的看法、对处理问题的方法的选择上就会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和相近的做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际摩擦,减少人际“内耗”,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平均主义已经瓦解。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以后,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为社会发展安装一个安全阀,为社会不安全因素寻找一个必要的出口,从而避免出现大的社会震动。将社会矛盾冲突控制在一个安全的度之内。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当这一安全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给社会成员一个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排解情绪的机会。通过周到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有关领导干部就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切愿望,这样便于着手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同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可以使群众和各级党委、政府增进了解,进而相互信任,就容易把一些性质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矛盾转化为一般的矛盾,最后将问题予以解决。可以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字库未存字注释: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4

关键词 思想教育 影响因素 自我定位

中国美术学院自2002年起学院实行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一年级新生统一归属到二级学院进行基础教学与教育,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配有思政教育管理的队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生群体的个性凸显,艺术类的新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们要正确把握时代变化与美院新生的特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地进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作用,也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努力。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新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障机制

中国美术学院自2003年实行二段式的教学模式以来,要求新生在大学第一年进行集中的基础专业教学,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思想工作管理者对新生的管理任务范围扩大了、管理要求更高了,并且教育观念也将随着跟进与更新,但从现状来看,教育观念仍然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教育内容较传统,不同程度的存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状态的培养与关注,致使许多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遇到困难挫折不知所措。这就表明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健全的保障机制,足够的经费支持力度,完善的思政教育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同时需配备与学生数相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新生所在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等方面的力量配合要到位。总之,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财力、人力、评价机制等保障不到位、不健全,对加强和改善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今后的学生工作都有直接影响。

(二)对新生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不够,缺乏一定理论知识的研究与思考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作为美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新生的特点、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不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制定新措施、拓展新思路,还是一味地管理而不注重服务,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受教育者角色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作机制不顺畅、创新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开创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极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就需要把握住新生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进行清醒地认识和思考。中国美术学院二段式教学模式建立不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步地掌握与研究,逐步形成具有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但是,作为新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存在着一定的苦恼。

(三)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

知行统一原则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在一年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知行统一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知与行结合起来,以便使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思想品德。“知”是“行”的前提,“知”是一个自觉认识的过程。认识论告诉我们: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感知、认知到消化吸收形成意识的过程。对思想品质的“知”也必须经过同样的过程。“行”是“知”的实践,“知”不等于“行”。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其中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德育提倡的价值观要成为学生的信念、追求和道德愿望,形成道德的行为动机;二是思想政治的“实践精神”,最终落实到人的行动上,在实践中形成和巩固高尚的思想观念,成为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义务,完成“知行统一”。但多年来,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专业课学习,教师在学生“知”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德育观念真正被认同内化的成份不多不深,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学生实践环节的深入开展。

(四)教师的言行与品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以身立教”的示范作用。但有的教师上课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有的教师不注意仪表,举止粗俗;有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授课不按计划,备课不认真、讲课不严谨;有的上课言语随意,满腹牢骚,误导学生;有的对学生缺乏感情,或搞近亲远疏等等。可以说,教师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人格品质等存在着缺陷,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产生直接的负面作用。由于部分教师平时与学生缺乏一定的交流,又不愿去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无法做出积极有效地回应和教育引导,觉得只要把课上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自己的全部责任,而不注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五)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不足,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的新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比,中心工作仍然放在教学上,各类教学上获得的学术水平高低仍然决定着办好大学的关键。在专任教师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办学过程中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还有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陪衬,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需要时用一把,不需要时则放到一边。正是这种错误观念,使得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够重视,出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评职称困难重重,再加上不少学校增加教师讲课费,普通教师的工资待遇比政工干部高出很多,促使不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转岗去搞专业教学,导致了政工干部工作不安心,队伍不稳定。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5

通过学习“4.28”特别重大事故通报和部领导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的重要指示,个人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深刻认识到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是铁道部针对当前全路运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为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整治突出安全隐患,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推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一名铁路建设系统的职工,我坚决支持铁道部的决策,主动投入到活动之中,按照铁道部和铁路局的总体部署和工程管理所的推进计划安排,结合自身工作,认真开展大检查大反思,努力提高安全思想认识,并以此为契机,整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二、个人在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

1、“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一是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有所松懈。我在基层站段领导班子分管安全生产多年,深感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天天与铁路行车打交道,安全隐患时刻在身边,在风口浪尖上如履薄冰,为了保证安全,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加强管理,严防死守。到指挥部任职以后,就产生了“洗脚上岸”的思想,认为建设系统综合部门的工作,特别是项目前期管理与安全不是直接关系,安全思想开始松懈。既不去施工现场,也不主动过问安全的事,满足于项目实行招投标及签订合同,要求和规定都有了,施工单位也承诺了,至于合同及其承诺的履行情况,很少到现场进行检查,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铁路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建设项目管理无论前期后期都离不开安全。这种思想和做法与铁路建设工作的要求存在大的差距,与当前的安全管理极不适应。

二是安全管理有所松懈。主观认为,所在部门管理的是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安全工作管理不够严格,对部门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满足于项目合同签订了,项目实施后也很少到现场检查落实,对施工安全情况也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中有关安全管理的条款套用规范文本,可操作性不强;设计由计统处委托,设计合同没有及时签订,设计文件供应不及时影响项目的实施,推图工作主动性不够,依赖于计统处的发放,施工图审核工作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常开展,以会审代替审核,强制性标准的执行依赖于施工图设计,这种问题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三是个人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与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还不够适应。主要表现是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满足于原在站段分管安全工作时所具备的常识,宏观要求多,微观管理少,安全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特别是与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所要求的安全管理不相适应,与时时刻刻关系着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对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的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不相适应。

三、整改措施

1、提高认识。就是通过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工管所主要负责更新改造项目的建设管理,既有线施工对铁路运输安全干扰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影响行车。干铁路,搞建设,无论前期后期,安全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无保障,运输就没有效益。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这是血的教训带给每一位铁路职工的警示。因此,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安全管理理念;牢固树立既有线更新改造建设项目成也安全败也安全的观念,特别是要改变建设项目前期管理与安全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和于己无关的思想,把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作为己任,融入中心工作,融入部门管理,融入岗位责任,自觉履行职责,加强安全管理;

2、提高主动性。要立足部门管理工作,主动加强安全管理,在搞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介入项目的后期实施全过程,加强督促检查,了解现场情况,掌握施工进度,,充分发挥部门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的优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管理。一是要加强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履行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合同中约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二是要加强计划和统计管理,与上级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确保投资计划足额下达,从资金安排上确保安全;三是加强推图工作,与供图部门加强联系,并完善设计合同的签订,把被动等待供图部门发图变为主动推图,通过及时供应设计文件,满足项目实施需求,以此确保安全。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6

[关键词] 深层次的问题 德育教育重要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我国社会生活方面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唤起学生自立、自主、自强和竞争意识、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位置,解决学生中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我对我院全体学生(指应届初中和高中考入我校的同学,不包括在职培训班、代培班、三年级实习生也不包括在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能摸到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为有关部门和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提供一点资料和信息,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能更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

1.调查的有关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共分四个部分,二十一个小题,调查之前言明:不与学习成绩挂钩,不影响德育考核,采取无记名方法,要求每个同学按自己真实想法回答提出的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实际发出调查卷1500份,(占应调查人数的95.2%),回收调查卷1485份,回收率为91.1%,回收调查卷经审核没有剔出无效调查卷,即有效调查卷为1485份。

2.调查结果分析

2.1对党的认识

通过调查,我们高兴地看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是明显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有83.5%的同学认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有希望”;有66.7%的同学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表示相信和抱有希望;有51.8%的同学表明态度:“要积极争取加入党组织”。这一切都告诉我们:随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展开,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性的结论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也说明,我们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前几年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削弱,正面教育软弱无力,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一手软,一手硬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转机。不过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做的很好了,可以松口气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还有一些令我们忧虑的思想问题:如有27.5%的同学认为:“不可能使党风和社会风气从根本上好转”。(特别要说明的是,其中有些同学在回答下面的问题时又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有18%的同学入党、入团是为了对将来的就业和提拔有好处,还有10.2%的同学认为:“过去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今后则不清楚或应该实行多党制”。这说明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不正之风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敌,它严重地影响了党在青年一代心目中伟大的形象,导致有些同学产生了想通过党组织、利用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捞取好处的想法,有的同学对坚持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甚至有的同学有了否定党的领导的糊涂观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消除青年学生的思想疑虑,解决他们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2.2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亿万人民长期不懈努力奋斗。因而,社会主义学校能否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而要想培养出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良好的品行修养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一代新人,有赖于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完成。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成效是明显的。通过横向比较,也使学生认识到,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对他们的思想触动很大。因此,调查中有89%的同学认为:“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73%的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经济和其他各项建设搞好,完全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优谁劣这个重大是非问题上,有82%的同学认为:当代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比我们先进,劳动生产率你我们高,生活比我们好,这有历史的和其他的原因,只是暂时现象,不能说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而2004年,只有25.7%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有57.3%的同学认为一般。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可以看出,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成绩是巨大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新形势下,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决定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同时调查结果也说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第一,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全面还有死角,或者说工作还不够深入。第二,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克服不足,把思想政治工作搞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形式多样,又内容充实,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3对人生的认识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有理想,讲奉献,开始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调查中59%的同学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远大理想;他们特别敬佩、等老一辈革命家(占59.5%),非常羡慕和敬重与教师(两项合起来占6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是他们最喜欢的格言。

不过,从答卷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第一大学生成人化、社会化程度过高。大学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交际范围的扩大和社会实践的加强,他们逐步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社会,审视人生,因此成人化、社会化倾向必然增强。但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生活阅历较浅,思想感情往往偏激,在这一长过程中,社会上某些错误观点和不正之风容易得到他们认同。第二,矛盾心理较为突出。我们发现许多同学选择了多个相互矛盾的答案,从累计结果看,他们特别痛恨“社会腐败现象”,希望社会风气好转,又对一些不良之风倍加赞赏,体现了他们思想上的混乱和矛盾。他们把未来设计得多姿多彩,但一接触到实际有心灰意冷,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始终交织着思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他们思想活跃,但又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评判标准,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感到迷茫混乱,甚至不知所措。

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总的来说是两方面。一是前几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削弱,正面教育软弱无力,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没有树立起来;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前几年改革开放中,一手硬,一手软,致使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得以泛滥,腐蚀着青年的心灵,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高校阶段是青年成长的黄金时期,有是多事之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每个教育者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二是要净化社会大环境,加强廉政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学校和社会紧密合作,共同做好工作,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四有”新人。

2.4对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学校管理的认识

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马列主义理论课对广大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各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自从考试制度恢复以后,许多学校不同程度的出现重知识、轻德育的倾向,政治课变成了升学拿分的工具,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学政治。因此,政治课就不能发挥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的一部分而应有的作用。到了高校后,升学的压力消除了,政治课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降低了,但为了拿毕业文凭,还得硬着头皮学。所以,他们思想上对政治课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自然也就没有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调查结果看,仅仅有30.5%的同学对学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认识有必要,感兴趣”,竟有52.9%的同学不感兴趣,甚至有13.7%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有15.7%的同学对现在开设的马列主义理论课程都不喜欢,课外喜欢读马列主义理论书籍的同学仅有2%。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课教师本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调查中许多同学建议政治课要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国内、国际时事,把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起来,不要把本来很有生命力的理论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政治教师的严厉批评。他们要求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二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社会,从而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业务能力,要言传身教,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言行的表率。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管理中,大多数同学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自由与组织纪律的关系,希望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如有54.5%的同学认为“学校应严格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有38.8%的同学希望“有严厉,但关心理解学生”的教师。从我院近几年强化管理的实践来看,效果也是明显的,为广大师生的教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我们也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不能以正确态度去认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有39.2%的同学认为我们强化管理是“管得太多,说理太少,限制个人自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受“自由化”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个人自由,而忽视了自由与纪律还有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一面,因而在实践中不能正确的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管理中还有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

上述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把学生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不断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从尊重、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深切的“爱”贯穿在日常管理的“严”中;三是要认识到在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的管理缺一不可,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实现我们的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7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理念严重滞后

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活动的灵魂,是指导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层一般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开进行,认为宿舍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没有意识到学生宿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理论教师的事。在宿舍管理中,管理层单纯的重视宿舍人员配给、宿舍基础设施等物的管理,并将管理任务简单的理解为把学生管住,追求宿舍表面上的和谐,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管理。面临宿舍发展的网络化,管理人员依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没有对宿舍网络的入侵做好思想上的引导。另外,网络的入侵,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弱了宿舍的凝聚力,但管理人员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秉持落后的管理理念,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单纯了为了管理而管理。

(二)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管理方式是宿舍管理人员依据一定的途径、方法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现阶段,在宿舍管理中,面临着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的困境。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宿舍管理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宿舍管理,如果继续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必定不能达到宿舍管理的目标,甚至会引起学校管理的混乱。在宿舍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单纯的依据现有管理条例,按部就班的进行管理,出现以管代教、以罚代教的情况。忽视了学生是有意识的主体的人,简单把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宿舍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宿舍管理。另外,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自律性不强,加上宿舍管理人员没有

创新性的利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大了在宿舍紧急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

宿舍管理中,制度是宿舍管理的基础,也是宿舍管理实施的依据,更是宿舍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的问题。宿舍管理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管理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其价值诉求应是人本性,但现阶段过分追求制度的工具性和管控性,宿舍管理制度过分追求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人文关怀的特性。管理制度设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合理建议,没有重视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没有关注如何在制度上重视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仅仅指向一般性的管理实务,没有在制度上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另外管理支撑的不强力还表现在制度内容方面,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制度过多地要求学生服从与执行,缺乏人性化,很难让学生从心理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导致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深入学生心中。

(四)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宿舍管理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大多为后勤人员,甚至包括部分临时工,政治素质低,从而影响了宿舍的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与宿舍管理人员分离,削弱了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再加上宿舍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在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宿舍管理还存在着扩招问题导致的宿舍建在校外,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倾向于委托某些物业企业单独管理,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人员素质能力上,都影响学生宿舍管理的水平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管理力量的薄弱给宿舍中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导致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真空状态。

二、高校宿舍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宿舍管理的本质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学生为本是宿舍管理的重要理念,加强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必须贯彻宿舍管理全程的理念,更是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坚持的理念。宿舍管理要达到管理完整意义上的目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维护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宿舍的主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宿舍管理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需要、价值、自由。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个人素质有所差异,差异性是学生之间不可抹平和忽视的事实。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因人而异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增强积极营造和谐宿舍的意识。

(二)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

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对自由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其对宿舍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一定的质疑。针对现阶段学生对宿舍管理的方式的质疑甚至对抗,必须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决定了学生对宿舍管理以及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个别后勤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加上其不恰当的利用管理方式,达不到管理育人的效果。管理方式是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所用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效借助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将教育渗透到管理当中,寓教育于管理。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可以从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着手,良好的宿舍文化具有育人、凝聚、开发、导向等重要功能,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的有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利用宿舍美化、卫生评比、文明竞赛等活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宿舍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类宿舍活动中,使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

(三)强化管理制度的人本性

宿舍管理制度是保障宿舍管理顺利开展的制度支撑。管理制度的设计主体是现实的人,制度设计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管理制度的价值诉求应表现为人本性、服务性,但当今过分追求制度的规范性、工具性、管控性,使本应该突出人文关怀的宿舍管理制度因为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化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特性。人本性既是宿舍管理制度的根本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宿舍管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一些对抗或者敌对现象,这些都迫切要求宿舍管理制度要突出人本性。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根据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另外,人本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管理制度这个载体开展工作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认同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人本性,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思想上予以支持、工作上予以配合,从而使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四)重视管理队伍的服务性

学校宿舍思政队伍建设,事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事关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现阶段宿舍管理队伍在管理中,过分强调管理管控而缺乏服务意识。对此,应提高宿舍管理人员做德育工作的素质,让其积极主动地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能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开展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专职的思政队伍,要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高素质、严标准来要求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管理队伍建设中,针对管理过程中队伍缺乏服务性的现状,要加强对专职思政队伍和后勤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对管理思想的认识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劳资关系;资源配置。

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方式,所以,对于社会现象,人们常常使用同时代对自然世界的认知理念,或相应时代的技术的、物理的和生物的自然科学概念加以说明与应用。

在古希腊,与对大自然的认知一样,人们把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归因于君权神授,是不可改变的。这一时期,先哲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直观的、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虽然偶尔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觉的。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古罗马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具备了一些系统思辨的色彩,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所体现,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觉的。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上,奴隶还是被当做“牲口”来看待,其本质还是线性思维方式。

中世纪前后,一方面,人们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要求解放生产力;而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人们对人性的认识有了许多进步。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技术深受机械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对人的管理思想还是都基于一种“群氓”假设,使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还是具有深深的线性思维烙印。

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种分析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实在的关系特征和整体性,把自然现象还原为机械运动,并试图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社会现象。如:17 世纪,托马斯·霍布斯力图把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运动定律从力学移植到人类学和社会学中。18 世纪,重农主义的绝对国家经济模型如同那时的机械装置[1]。在工业革命前后时期,出现了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课题。自此以后,复杂性思维方式逐渐融入到西方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之中。

一、古希腊时期———直观、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

古希腊时期,人们刚刚走出蒙昧,生产力极其低下,对自然科学仅限于简单直观的认识。无论是泰勒斯把世界不变的始基规定为水的学说,还是赫拉克利特把世界不变的始基规定为火的学说;无论是恩培多克勒把世界不变的始基定为4 种元素的学说,还是德谟克利特等人把世界始基定为不变的原子的学说。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坚持着某种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邬?j,2010)[2]。作为意识形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自然也离不开线性思维方式。

1. 苏格拉底的管理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他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例如,他说,“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两者的管理技术是可以完全互相通用的。其实,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同行业的管理有很多地方并不相通。雅典人按照苏格拉底的主张经常轮换其军队和市政府的领导人。所以,当面对敌方精良军队所摆出的“马其顿方阵”时,只能是束手无策了[3]。

2. 色诺芬的管理思想。

色诺芬是古希腊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认为,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由于古希腊奴隶制是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上,生产活动由家庭来完成。

因此,这里的“家庭管理”相当于现在的企业管理。

在讨论色诺芬的“家庭管理”之前,我们先要认识到“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区别,并不像我们直觉认为的那样鲜明[4]。

许多系统貌似简单,但仔细考察时却显示出显著的复杂性(如树叶)。另外一些貌似复杂,却可以简单地描述,例如某些机器(如内燃机) [5]。由于“家庭管理”涉及到“人”,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所以“看似简单”的古罗马家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际上是复杂系统。

在《经济论》一书中,色诺芬主张对奴隶的管理应该严厉。但应有所区别,对顺从的奴隶给予较好的待遇,对不听话的奴隶应给予较差的待遇,这种观点已具备现代人力资源激励的雏形,但色诺芬在人性假设方面本质上是线性思维:如,在他看来,奴隶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

色诺芬[6]还提到了分工问题,“他们可以一个人做男鞋,一个人做女鞋。或者由一个人把衣服裁好,另一个人再把它缝起来,只做一种最简单工作的人会无条件地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必然的。”他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他没有把分工所引发的协作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考虑。

3. 柏拉图的管理思想。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名著之一是《理想国》。该书中主要也是研究分工问题。但与色诺芬不同的是,他把分工问题的研究拓展到了国家层面。

在柏拉图看来,一个国家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而每一个人从事哪种行业或职务,这要取决于人们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他力图证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天生的,彼此绝对不能改变和交换。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就没有列入国家的组成阶层内。

由于在古希腊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柏拉图所希望的“共产主义”。所以,为维系现实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开出的药方是:实行一种由精英、最智慧者(“哲学王”) 管理国家的贵族统治制度[7]。在柏拉图看来,依靠理想的、聪明的和善良的政治家,社会即可保持稳定和发展,人们就会安居乐业。对于这种忽略人类社会复杂性的线性思维方式,在一个古希腊城邦的小城市中,也许是正确的。然而,真实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甚至有教养的、有智慧的政治领导人也难逃滥用权力的诱惑[8]。

4. 亚里士多德的管理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对当时各类学科都有精深的研究。所以其著述颇多,而其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两书中。和柏拉图一样,他也把奴隶制度看作是自然的结果。他认为:天之生人,有宜于从事脑力劳动者,有宜于从事体力劳动者,即“天赋人性”的思想。这和我国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显然,他认为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各元素可以是一成不变的。

亚里士多德还从经济上论证了奴隶制度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类为了取得生活资料必须要有工具。工具有多种多样,有的是无生命的,有的是有生命的。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没有认识到奴隶也是人类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管理方面,亚里士多德已不自觉地具备了现代混沌思想,例如:他指出,所建立的成文法规不应该一成不变,必须凭人类无数的个别经验进行不断的变革,但从维护法律和政府的威信考虑,变革不宜频繁[9]。用系统语言来说,就是法律的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综上所述,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古希腊时期的管理思想家们,其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是直观的、朴素的线性思维方式。虽然偶尔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但只是片段的,不自觉的。

二、古罗马时期———线性思维方式仍占统治地位,但间或有一点系统思维的火花。

古罗马没有管理方面的专著,但是可以从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等的论述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管理思想。

1. 贾图的管理思想。

贾图在其著作《论农业》中,提出挑选管家的9 条守则,其中的第8 条“对爱护牲口的奴隶应当奖励”,这比“奴隶就是会说话的牲口”的简单线性思维进步不少;另外,他还具体地指示奴隶主给管家和牧羊奴隶的粮食要比干重活的奴隶少。也就是说,奴隶内部也要有等级的划分。用系统语言来说,系统内部要分层次,只有这样,系统结构才会更稳定,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效率。

2. 瓦罗的管理思想。

瓦罗也著有《论农业》一书。他写到:只要监工能用语言来达到目的,就无权用鞭子来强制执行纪律(刚柔相济,尽量用柔的方法)。在挑选监工时,最好选择一个结过婚的奴隶,因为婚姻使人更为稳定和依附在一个地方,如果付给监工报酬,他就会工作得更愉快。这里可以看出,某些奴隶可以得到报酬。用系统语言来说,系统内部的层次更分明了。

3. 珂鲁麦拉的管理思想。

由于当时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珂鲁麦拉主张在坚持严格管理的同时,相对扩大奴隶的生产自,把奴隶变成农奴,以便能够提高农业收成。这一思想已经有了现代系统理论中混沌管理思想的雏形。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古罗马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已经具备了一些系统思辨的色彩,而且已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但只是零星的、不自觉的。在本质上基本还是线性思维方式。如: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上,奴隶还是被当做“牲口”来看待,只是把这些“牲口”分为比较明显的层次而已。

三、中世纪前后:线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对人性的认识已渐趋复杂性。

在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的管理思想由重农主义转向重商主义,一些国家开始奉行贸易立国。生产工具也有一些改进,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开始走向精确。同时,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但总地来说,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对人性的认识也有了许多进步。但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对人的管理思想还是都基于一种“群氓”假设。公众只是“群氓”,社会必须实行强制性的独裁统治[11]。当然,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是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相一致的。

1. 阿奎那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神学大全》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可见其研究成果之广泛与丰富。但其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符合的,仍然是线性思维方式。

在中世纪时期,西方封建社会内部等级森严,各等级封建主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组成了一座以国王为主的金字塔。

阿奎那认为这种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合理,他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有道德、智慧的人是天然贵族,有权有钱人或其继承者是后天贵族,他们都应享有地位或统治权;他认为这是上帝安排的自然秩序与社会法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安分守己,这样的话,“就可以使人类处于一种比较和平的境地”。

2. 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罗马史论》等著作中,阐述了许多管理思想及管理原则。

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认识类似于x 理论,即“性本恶”,“关于人类,一般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所以他认为必须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而这种强制性是可以不顾道德准则的。如果把这个原则用于国家管理方面,当一个王国处于存亡关头时,君主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抛开所有道德借口而不择手段,这就是著名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与前人坚持权力为“君权神授”的线性思维相比,马基雅维利对权力来源的看法进步了许多。他认为,无论是君主制还是民主制,都要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这与中国古代“载舟覆舟”的系统动态理论不谋而合。

所以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虽然带有浓厚的线性思维色彩,但不乏系统思维的闪光点。

3. 托马斯·霍布斯的管理思想。

托马斯·霍布斯著有《论政体》、《利维坦》、《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把逻辑的思维看作是观念的加或减的机械运算,认为几何学和力学是科学思维的理想楷模。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

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名著《利维坦》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机械论的近代社会和国家的模型。他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霍布斯坚定地相信是一种绝对的权力,它既不受限制,也不可分割。对者的任何约束都将使社会契约形同虚设,将使得一切重返人人自危的自然状态。

4. 欧洲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社会人文主义精神,对传统的人性论与封建专制提出挑战;而且,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引发了西方的宗教革命,出现了尊重人及关注人的福利的新教伦理。从这里开始,西方世界终于对人的复杂性有所认识。

(1) 提倡人性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为人文主义。它的核心是:

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对人的认识的进步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飞跃。而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显然,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认识的深化,是对过去线性思维的人性论的一场革命,对以后行为科学的兴起有着潜在影响。

(2) 宗教改革———鼓励个人奋斗。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枷锁,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上的储备。其中,加尔文提出了“上帝选民”的概念,这种新的宗教伦理把宗教与尘世间的生活联系起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及工作中找到了精神支柱。为个人奋斗提供了思想的、理论的、宗教的依据。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虽然这种新的宗教伦理鼓励个人为之奋斗而取得成功;但只是在自己的“天职”上成功,而“天职”则是上帝所分配的。所以,这里的变动是在维持封建秩序前提之下的。这一点倒是与现代系统论中的混沌理论有几分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中世纪前后,一方面,人们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要求解放生产力;而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当时的科学技术深受机械论的影响,使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也打上了线性思维的烙印。如:笛卡尔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在当时很有代表性。

因此,在中世纪后期,虽然对人性的认识已渐趋复杂性,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基本上仍是线性的。

四、工业革命前后时期:以机械论为主的线性思维开始走上舞台,而复杂性思维不仅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也初露端倪。

在手工业时代,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师徒关系,手工劳动,简单协作。工业革命为大生产提供了动力供给。在许多行业,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产生了大工厂与现代企业。与此相适应,“人是机器”为代表的机械论开始走上管理思想的舞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工厂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工人与工厂主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生死冤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对人性的认识方面,伏尔泰的贡献甚巨。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给予的,不能被剥夺,这种天赋人权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有关人性解放的思潮相比,对封建专制主义与教会教条主义的打击更加彻底;对彻底解放生产力,推动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以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建设方面,不能不提到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到了我们熟悉的三权分立原则,第一次提出权力制衡的思想。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之间的制衡结构应该就是受到该思想的启发。

拉美特利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决定于人的机体组织;思想只不过是大脑中机械活动的结果。

笛卡尔认为动物是没有感觉能力的简单的自动机,而人体功能以机械方式发生作用。拉美特利从物质具有运动力和创造力的基本观点出发,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进一步得出“人是机器”的结论。拉美特利主张用有感觉、有精神的、活的机器这一新概念来说明人,人的机体组织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的机械规律支配的自动机。

1. 萨伊的管理思想。

萨伊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所论述的内容,在今天看来还很有意义。他认为:很多人对分工的看法不全面,分工固然使一个人对某种工作干得又快又好,但他的别项才能逐渐消退,作为一个人来说他实际上退化了。萨伊说:“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除制造扣针的第十八工序外,没干过其他工作,说起来将是多么难过啊”。“在离开共同工作的人以后,个人便没有力量,没有自主能力,而不得不接受雇主加在他身上的任何条件”[13],这时,工人已沦为机器的附属品。所以把工人当做“机器零件”或“螺丝钉”的观点是有其工业生产背景的。

2. 欧文的管理思想。

作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罗伯特·欧文已经为世人所熟悉。但是同时,他还是一位对管理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实践家。据欧文自己宣称他的工厂获得56%的利润,还说后来达到了100%[14]虽然欧文把工人当“活机器”看待,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但和其他人把工人当“螺丝钉”看待相比,还是有其积极意义。例如,在批评当时的企业主们只重视机器、设备(死机器),而没有也不愿意在员工(活机器) 身上多加注意时。他说:“用在工人(活机器) 上面的钱可以使你们获得50%~100%的报酬,而用在机器上的钱只能得到15%的报酬。

对待活机器的经济学:是使他干净清洁,用和善的态度对待他[15]。”这客观上对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当时糟糕的劳动环境,有其积极作用。

欧文从根本上否认以强制性和惩罚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而是在其管理实践中贯彻以教育、感化为主要手段的柔性管理方法。可以说,欧文是第一个强调要善于利用人力资源的思想家及实践者,为后来的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做了前期探索。

所以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3. 李嘉图的管理思想。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关于经济人的群氓假设:即,第一,社会是由一群处于无组织状态的个人组成的;第二,每个人都从个人生存和个人利益出发,在精确权衡利弊后采取行动;第三,每个人都竭尽全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和行动。他力图通过这些特定的线性和机械性假设来减少经济社会实在的复杂性。从这个假设出发的必然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1) 斯密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公认的经济学祖师,也是管理学的重要先驱。总的来说,其经济学理论,仍沿袭线性思维方式。如:他把引导着微观利益的“看不见的手”

比作天文学中“看不见的”万有引力。另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把分工的产生归结为人的利己性,“经济人”是其分工理论的基础。其实,在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论述了利他主义伦理观(“道德人”),“经济人”和“道德人”都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看起来很矛盾(即著名的“斯密悖论”)。斯密自己对“道德人”进行了说明。他写道:“屠夫、酿酒师、面包师在欺骗他人且能轻易逃脱惩罚的情况下,会出卖劣质肉、酒和面包吗?他们可以选择不那么做,因为这样做可能会使他们失去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我形象”。因此,每个人对自己“私利”的追求是建立在有道德的基础上的,即必须以利他为前提。斯密强调:人还应该有同情心,有道德,懂得爱自己,也爱别人,这才是一个符合人性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将“经济人”和“道德人”结合在一起的“符合人性的人”,才应该是斯密的“理想人性”。

(2) 尤尔的管理思想。

安德鲁·尤尔在其《制造业的哲学》一书中,系统分析了制造业的原则和生产过程。他把企业分为机械系统、道德系统和商业系统。毫无疑问,道德系统牵涉到复杂性问题。查尔斯·杜平对企业中工人的作业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要寻求最佳工业措施的思想,他特别关心企业中人的因素,探讨了人的积极性发挥问题。

(3) 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英国数学家、发明家、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他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思想,更全面地分析了分工能带来高效率的原因。其超越亚当·斯密之处在于他把分工和报酬结合起来的思想,他指出,实行分工之后,可以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安排不同的工人去完成,从而支付不同的工资。

巴贝奇一方面对死的机器及操作过程进行了精确分析和安排,另一方面也关注生产过程中活的因素———人的作用。例如:巴贝奇认为,劳资双方是有共同利益的,可以通过分配制度得以体现。除了日常劳动所得外,工人可以按照对生产率的贡献大小获得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提出有利于生产改进的建议还可以得到奖金。巴贝奇提出的这套报酬制度,把工人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对缓和劳资关系、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具有一定的价值。

工业革命前后时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是以技术和工作效率为研究对象,对“人”的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也就是说,没有把“人”当“人”看。只是与死机器略有不同的“活机器”而已。且各自针对不同的微观管理问题展开研究,没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欧文之所以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就是因为其以偏概全的线性思维模式。“他的理论在他的工厂取得成功,但用于社会则以失败而告终”。

五、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方式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的。

从其演进历程来看,虽然古希腊、古 罗马的先哲们能自觉地注重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性、统一性的认识,但限于那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他们缺乏对整体事物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所以当时的系统思想必然带有浓厚的猜测性质。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方面,其系统思想大都是一些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是对人类社会管理的一些笼统的、模糊的观念。这些先哲们的系统观是这样认为的:社会组织依赖“君权神授”,以及对奴隶们执行严格纪律就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地,这种观点反映到对人的认识方面,出现奴隶是“牲口”等人性方面的线性思维理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古代到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线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的渐进过程。从奴隶制、封建制、手工业,最后到大工业的发展过程,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枷锁,倡导人性解放。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思想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带来了雇佣劳动与劳资关系问题。使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从这时候开始,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思维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逐步走上管理实践的舞台。尽管在其后的科学管理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线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同时代的工业心理学,已经对人的复杂性研究形成体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工业革命前后时期是人力资源管理线性思维逐步走向复杂性思维的一个转折点。

诚然,近代机械观也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但这种整体观并不符合系统思想,因为系统思想的核心是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但即使在那时,在对人的管理思想方面,仍不乏当今系统思维的光辉。到了现代,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虽仍有机械论的色彩(经济人假设),但已开始注重人性问题。

今天,与自然科学领域一样,系统思维已深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 [德]克劳斯·迈因策尔著,曾国屏译。 复杂性中的思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 邬?j。 古代哲学中的信息、系统、复杂性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郭咸刚。 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4] nicolis,g. and prigogine,i. exploring complex [m].new york: freemanand co,1989.

[5] [南非]保罗·西利亚斯著,曾国屏译。 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理解复杂系统[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6] [古希腊]色诺芬。 经济论·雅典的收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7] blatonis opera,5vols.j.burnet. oxford (1899- 1906) (especially politeria,politikos),cf. cross,r.c/woozley,a.d.plato's republic [j].aphilosophicalcommentary.london,1964.

[8]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 彭新武。 西方管理名著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张文昌,于维英。 东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 [美]梅奥。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m].孙耀君主编。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12] [意]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3] [法] 让·巴蒂斯特·萨伊著,陈福生,陈振骅译。 政治经济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63.

[14] [美]丹尼尔·a·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5] [美]克劳德·小乔治著,孙耀君译。 管理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上一篇:教育理论总结范文 下一篇:实习理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