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16 15:25:45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1

论文摘要: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如今,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已经陆续进人老年生活阶段,为了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提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本文从社会保障学角度,分析这一制度从全面实施到现在所取得的养老保障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加强这项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已累计有3 000多万户,农村双女户家庭达1 000多万户,预计以后每年还将新增独生子女户约350万户,双女户约100万户。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成效的结果,成功地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力增强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如今,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已经陆续进人老年生活阶段,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进人老年的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问题和生活困难,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稳定低生育率,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下简称“奖扶制度”)。“奖扶制度”是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标准进行直接奖励扶助,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该制度在当地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2004年开始,“奖扶制度”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和重庆市,以及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各选取1个地区(州、市)进行试点;2005年,国家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奖扶制度”。

“奖扶制度”是近年社会科学研究关注的题目之一,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学者以及政府计划生育部门等,从各自的角度对这一制度展开了研究。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学角度,分析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有益探索的“奖扶制度”从2006年全面实施到现在,到底取得什么样的养老保障作用,这项制度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加强这项制度建设。

一、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养老保障作用

(1)保障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享有国民基本权利和待遇,体现了公平性。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显然,这里所指的公民,不仅包括城镇居民,也包括农民,当然包括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央政府建立“奖扶制度”,体现了贡献(牺牲)、回报(补偿)的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曾经为国家控制人口做出了贡献,这些人到了晚年,出现了一些生活困难,国家给予这部分人一定的补偿,这体现了奖励扶助制度的补偿性和公平性。

(2)实实在在地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提供了经济支持。据了解,当初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家庭有80%处于经济不宽裕的状态,95%的老人生活有困难。“奖扶制度”规定符合条件的对象,每年可以拿到最低600元的扶助金,这对于人均年纯收入仅仅只有2 936元(2004年)的农民来说,不是小数目,约占到其年纯收入的1/5。可以说,“奖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目标农户的预算约束,明显改善了其家庭经济状况,部分缓解了他们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3)有利于转变旧的生育观念,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建立“奖扶制度”,通过国家政策性奖励扶助,以奖励少生代替处罚多生,引导更多农民少生快富,是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转变旧的生育观念,从根本上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面狭窄,养老保障对象过少

现行“奖扶制度”实施对象锁定为60岁及以上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对于一些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非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除外)来说,就不能得到奖励款。如:(1)一女一男家庭。(2)半农户家庭。即夫妻中有一方是农村户口,另一方是城市户口,不能得到奖励。(3)抱养子女家庭。指部分因终身未曾生育而合法收养子女的家庭。(4)再婚家庭。有相当一部分再婚家庭的子女数超过了规定的子女数,从而导致其手中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婚家庭得不到奖励。(5)城中村家庭、郊区家庭,他们正在失去土地,也正在逐步地、大批地转为城市人口。但是,他们却不能象多数城市居民那样,很快能够得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或享受相关的社会福利,他们由于成为了城市人口,也就不能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其它优待优惠政策。这样,许多人就不愿转为城市人口,从而影响城市化的进程。这些规定无论从计划生育角度上看,还是从情理上说,都有失公正,也不符合计划生育普惠性的特点。其实,他们同样为稳定中国低生育率作出了贡献,应该得到奖励。

(二)奖扶的金额标准偏低.对群众的养老保障作用有限

奖励扶助金相比医疗、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补助相对偏低,加之物价的上涨,每月50元的奖励扶助金已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难以起到养老保障作用。

(三)确认奖扶对象的程序过于复杂,行政成本高

“奖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奖扶对象的资格审查是村、乡镇、县市三级审议、三级公示、三级建档。这样确实能够保证质量,但它却是以较高的行政成本为代价的。据一些地方反映,奖扶制度的行政成本很高,甚至占到了奖励扶助金额的30%-40%,而且,很多地区没有将奖扶制度的执行成本单列,而是与计生部门常规工作的行政费用混在一起。因此,无法考察奖扶制度的实施效率。

三、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扩大奖励扶助覆盖面,提高奖扶金额标准

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财政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放宽奖励扶助条件,使那些为计划生育事业做出过奉献、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但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充分享受到国家的奖励扶助待遇。而且,奖扶的年龄依据城市人口退休的年龄规定,男的60岁,女的55岁。因为,农村有些人五、六十岁身体状况就不好了,有的已经不能下地干活了,尤其是妇女。另外,应该把现在的奖扶金额标准从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 200元。而且,从长远看,奖扶的金额标准也要考虑未来物价水平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适当时候进行调整。为了保证奖扶资金的筹集,可以采用有些专家学者主张的三个途径来筹资:(1)开卖全国计划生育,收人用于设立人口奖励基金;(2)在大多数税种上开征计划生育附加税;(3)开征城镇房地产年税。据测算,只要设计、管理得当,这笔钱足以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扶助问题。

(二)简化奖扶对象的确认程序,降低行政成本

奖扶对象确认过程应当适当简化程序,可考虑在村一级,只需村民小组评议结果就可以上报,两级公示(村级初选结果公示和县市级审批最终结果公示),一级建档(只在县市建档)。在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中间操作环节,便于相关部门的协调,从而降低实施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提高奖励扶助制度操作的效率。因为一项政策实施情况如何,既要看社会效果如何,又要看控制成本。

(三)建立健全奖励扶助制度的监督体系

第一,制度运行过程公开化操作。首先是奖扶条件公开,加强宣传力度,使每个农民都明白奖励扶助的条件,都知晓奖励扶助的标准。其次是资格确认过程公开。最后是结果要公开,对资格认定情况、奖励扶助情况都要张榜公布。第二,加强资金流程监督,要进一步明确奖励扶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截留挪用,不得用奖励扶助资金抵扣税费、债务,不得强迫储蓄等。第三,加强群众监督,特别是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资格确认过程。第四,建立具有奖惩作用的激励制度。通过制度的激励,防止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主体目标及约束不同而造成制度的扭曲和异化,确保实现最初的制度设计目标。

(四)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第一,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纳人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进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这10%的县(市、区)试点并没有覆盖全国所有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可持续性,政府应该把全国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纳人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而且,对于有些困难家庭无法缴纳的个人缴费部分,政府也应该代缴。

第二,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计划生育家庭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意外事故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给一些计划生育家庭带来生活上的特殊困难。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遭受独生子女天折、伤残、重病等情况,尤其需要政府和社会对其进行救助。可以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采取政府投人、社会捐助等形式筹措资金,重点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在生活补助、养老保障等方面进行社会救助。

第三,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求职专窗制度。人口计生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可以依托当地经济实体,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就业培训基地,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人员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帮助落实小额贷款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

(五)强化政府主导责任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2

我们今天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省政府重要决策,在全省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这次会议是委党组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上午,立英同志宣读了省人口计生委和财政厅草拟的《河南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自立同志作了有关政策解释,并请大家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下面,我就开展这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要性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就是要在加强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和宣传教育的同时,对于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给予必要的补偿和救助,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通过利益调节的手段,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最终实现国家利益与群众利益的统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构建和谐计生的重大举措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计生。计划生育家庭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牺牲和奉献,理应得到党和政府关心关怀。特别是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给计划生育家庭造成极大的灾难和痛苦,有的家破人亡,有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和伤害,失去家庭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是最值得同情、怜悯、关爱的群体,党和政府更应及时给予救助和安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尽管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建立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进行必要救助,增强计划生育家庭抗风险能力,减少计划生育家庭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增进全社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构建和谐计生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为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执政理念,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年,也是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饱含着计划生育家庭的无私奉献。30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和政府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舍小家为国家,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为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改善民生就要首先改善计划生育家庭的民生,让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群众不吃亏。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就是要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项制度,是国家继奖励扶助制度之后,又一项给计划生育家庭带来实际利益的新政策。这不仅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的根本利益,而且维护了社会公平。特别是在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改善计划生育家庭民生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四)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途径,赋予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内涵,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国家和省对特别扶助制度一向十分关心和重视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是身心伤残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些家庭存在的特殊困难,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总书记和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06年,中央《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20*年,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被写入国务院工作要点。同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在10个省市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为落实国务院要求,使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这一政策,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决定于20*年下半年在全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国家人口计生委近期先后召开两次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和培训。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做好我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工作,我省人口计生委去年就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我省列入国家试点。前不久,我们在为省委、省政府代拟的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文件中也把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8月21日收到国家有关通知后,我们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及时起草了向省政府的请示和省财政厅的会签文件稿,及时向分管副省长和副秘书长作了汇报,先后多次和财政厅分管副厅长和厅长联系汇报,委财务处同志跟踪和财政厅有关处室联系,6天运转了5个环节。省财政厅会签后,上报到省政府,4天运转了5个环节,三个省长、副省长在3天内签字完毕,其中两个在星期六加班签字。整个会签、报批过程,10天运行了10个环节,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开展“两转两提”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得到省政府批准后,我委旋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9月5日孟主任在全省人口计生委主任会上作为今年第四季度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9月6日,我们利用星期六对全省各市县的192名录入人员进行了培训;今天我们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充分说明我们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之后,由国家出台、财政资金负担、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又一项新制度,是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的完善和发展。三项制度紧密衔接又相互促进,把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紧密结合,是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措施,是针对独生子女特殊困难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这项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扶助对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象是指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以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具体条件有专门的政策规定。

二是扶助资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三级以上)以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8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所需资金中部地区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50%。

三是制度特点。从对象上看,它主要针对遭受意外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从性质上看,它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兼有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特征;从资金上看,它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特别扶助的一项基本保障制度,财政资金是主渠道;从范围上看,不仅包括农村也包括城市,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城乡一体化;从年龄上看,女方年满49周岁即开始领取扶助金,早于奖励扶助制度11年;从标准上看,扶助金额高于奖励扶助对象,体现了对特困家庭的倾斜。此外,这项制度在运行上,依托奖励扶助制度已经建立的“四权分离”运行机制。

四、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具体要求

(一)全省各地必须全部实施这项制度

特别扶助制度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制度。国家和省承担了主要经费支出,市、县经费负担很轻,主要是做具体工作。各地没有任何理由不执行这项制度。所以要求全省各地必须当作一项硬任务,不折不扣地及时贯彻落实这项政策措施。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及时联系当地财政部门,作为制度实施的主要责任部门,及时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共同履行职责。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作为近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按期进行,落实到位。建议利用奖励扶助及利益导向工作的领导机构,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进行部署和检查。要建立信息通报和监督评估机制。必要时积极争取、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制度运行进行监督检查。

(二)做好与相关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工作

在我省正式实施特别扶助制度之前,我省大部分市县都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些针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及父母伤残、死亡的救助措施,在实践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国家出台了具体政策,我们一定要做好衔接工作,总的原则是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能多不要少,扶助金的标准能高不要低,掌握的人员范围能宽不要严。

一是原有政策和特别扶助制度不冲突的,如大多数地方过去制定的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一次性救助,建议仍然保留,不要取消;对独生子女父母伤残、死亡的救助措施也予以保留,不要取消。

二是原有政策和特别扶助制度相冲突的,一律执行国家和省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金标准保证执行国家和省的标准,只准高,不准低。

三是目标人群的确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范围确定,如果政策不明确的要及时请示省政策法规处,必要时及时请示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在标准之内和国家人口计生委政法司允许的范围内,能宽的不要严。

四是做好与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这两项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对象上有交叉,各地要做好政策解释和工作衔接,使这两项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今年,两项制度只能分别操作,明年以后,两项制度同时操作,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处理好与其他利益导向政策措施的关系。现在我们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数量还远远不够,力度还远远不够,效果还远远不够。不能因为实施这项制度影响其他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不能因为实施了其他政策,就不落实这项制度。

六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尽量满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多元化需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绝不仅仅需要我们这点经济上的特别扶助,更需要的是精神抚慰和人性化关爱。对能够生育的家庭,要积极给予医学咨询和政策指导,帮助他们再次生育子女,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对确实不能生育的家庭,在落实特别扶助制度的同时,还要重视给予扶助对象以精神、情感等方面的抚慰,充分体现人性关怀。

(三)统筹安排,认真作好协调运转工作

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安排,20*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录入培训工作在9月7日前完成,目标人群的确认工作要在9月20日完成,目标人数个案信息在10月8日前录入“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10月15日完成申报工作,今年的扶助金在10月份发放完毕。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要积极与各相关部门联系、协调、配合,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确保此次调查登记任务的顺利完成。省人口计生委各有关处室的分工是:政策法规处是特别扶助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政策,协调各方面工作;财务处负责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并向上级财政部门承诺、申报,指导下级财政部门开展这项工作;发展规划处负责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统计录入;宣教处负责宣传;监察室负责监督。希望各地也要明确各相关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

(四)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特别扶助制度的出台,会对计生家庭以及社会产生广泛深刻影响。要切实抓好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工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宣传教育机构,要立足大局,精心策划,做好宣传。省人口计生委宣教处要和国家宣教司加强联系,制定宣传方案,指导各地做好特别扶助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通过召开新闻会、集体发放仪式、请领导登门送扶助金等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这项制度的重要意义、政策条件、资金筹集和发放方式等,把政策交给群众,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制度实施的监督。要以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确保特别扶助制度按期高标准完成任务

建立和实施特别扶助制度,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时间紧迫,标准很高,要求严格。必须加强领导,转变作风,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各市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对国家下发的有关特别扶助制度的一系列文件和省里制定下发的《实施方案》,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要建立特别扶助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哪一级出现问题,影响工作按期进行或出现责任事故,要严肃进行责任追究。

要组织动员城市各级党政组织和人口计生部门及计生干部,积极投入这项工作。特别扶助对象,相当一部分在城市。城区过去没有搞奖励扶助制度,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次要认真组织城区党政组织和人口计生部门的干部,学习政策,领会精神,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紧紧依靠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做好宣传、摸底和登记工作。

各地在开展调查登记工作过程中如有不明确的事项,应及时向省人口计生委政法处请示,任何地方不得擅自改变政策口径和登记对象范围。

要按照省“两转两提”活动的要求,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能瞒报、漏报,严禁弄虚作假,要树立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形象。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按时完成任务。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3

一、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在各地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基本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

(一)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以此带动其它的帮扶活动,引导基层干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向转变,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三)通过国家政策性奖励扶助,引导更多农民少生快富,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减少新增贫困人口,促进消除贫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四)针对特定人群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缓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特殊困难,有利于促进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

(五)通过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拓宽政府财政直接补助农民的新渠道,建立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制度

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管理机制的改革。

二、试点的范围、内容、目标、原则和组织管理

(一)试点范围

从20*年起,首先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和重庆市,以及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各1个地(州、市),贵州省遵义市进行试点,同时鼓励东部省份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自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国推开。

(二)试点内容

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在部分地区探索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确保这一制度正常、稳定、可持续实施的管理运行体系。与地方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各项帮扶救助措施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三)试点目标

1、引导更多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生的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

2、建立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确保奖励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

3、建立以政策性奖励扶助为主体,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补充,相关社会经济政策配套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

4、缓解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殊困难,逐步减少新增贫困人口,促进消除贫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制定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和奖励扶助的最低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补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奖励扶助金,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和以扣代罚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确保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五)组织管理

试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进行。

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设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国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国试点工作的协调指导。试点地区应建立相应协调机制,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实行申报与审核制度。初步拟定的试点地区按要求向国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报送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和奖励扶助资金安排计划,经国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审核批复后,正式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各省(区、市)自行开展试点的地区报国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备案。

三、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和奖励扶助标准

(一)奖励扶助对象

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年满60周岁。

奖励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发放。

试点地区省级人口计生委依据上述基本条件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有关政策解释,结合本地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的具体政策。

(二)确认程序

1、本人提出申请。

2、村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并张榜公示。

4、县(市、区)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并公布。

5、地(市、州)、省(区、市)、国家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年审。

(三)奖励扶助金发放标准

符合上述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60周岁的,以该制度在当地开始执行时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四、资金来源和财政负担比例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视各地财力情况,由中央或地方财政确定负担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并分别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地方负担的资金,以省级财政为主。西部试点地区的奖励扶助金按基本标准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中部试点地区的奖励扶助金按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50%;鼓励东部地区自行安排资金进行试点。

试点地区财政部门必须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对全部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五、奖励扶助金发放和管理

(一)奖励扶助金发放

奖励扶助资金按照统一要求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实行专帐核算和直接拨付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中国农业银行或自行确定其他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发放。

奖励扶助金以年为单位计算,一年发放两次。

(二)奖励扶助金管理

1、财政部门负责奖励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地方财政负责奖励扶助金的预算决算并建立奖励扶助资金财政专户,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及时足额拨付到委托发放机构。监督委托发放机构将奖励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地方财政通过财政年报向上级财政部门反映专项资金到位、发放和结存情况。

2、人口计生部门及时掌握并监督委托发放机构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金管理

情况。

3、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并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发放机构将财政部门拨付的奖励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将建立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地方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严禁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奖励扶助金抵扣个人贷款、抵交农业税等款项。

六、评估与监督

(一)国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每年进行一次试点工作的综合评估。试点省(市)和地(市)每半年对试点工作组织一次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奖励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二)利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和监控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地(市)级每季度、省级每半年进行一次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落实的情况。

(三)推行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奖励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四)协调县以上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奖励扶助对象确认、资金配套、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每年由国家和省级财政、人口计生部门组织社会力量和中介机构对奖励扶助金的发放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六)建立观察员制度。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独立的、随机的监督检查,将结果直接报送国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七、奖励与责任追究

根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对奖励扶助试点工作实行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要把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在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追究地方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二)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取消试点资格。

(三)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委托发放机构不按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奖励扶助资金的,取消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试点的任务和要求

(一)各级领导要对试点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试点工作纳入考核、评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切实做好试点工作。

(二)要积极探索和建立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安全可控的社会化的资金发放方式和渠道,确保奖励扶助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确保奖励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

(三)继续执行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把实施奖励扶助制度与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西部地区"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关爱女孩"行动、计划生育"三结合"、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贫困母亲等项工作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利益导向机制。

(四)将奖励扶助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做好奖励扶助资金的年度预算、决算,加强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登记、数据汇总分析和日常管理监控工作。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案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五)试点地区根据人口计生委、财政部下发的试点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规范制度运行的标准和程序,加强动态管理。

(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广大农民了解国家的奖励扶助政策,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做好基层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程序,切实履行职责。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4

一、主要目的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家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通过稳定的制度保障,为这些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救助、精神上的慰藉,使其更好地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家庭和谐,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基本内容

(一)扶助对象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市户籍人员,可以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或者**年1月1日以前出生但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者本人年满49周岁;

3.依法只生育或者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者子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三级以上(包括残疾等级为轻度以上);

5.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

(二)扶助标准

1.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残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3.本办法实施时如果扶助对象已超过49周岁的,以实际年龄为发放起点,直至亡故或者子女康复为止。

(三)扶助对象的申请与登记

1.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为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格的申请登记时间。

2.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条件的人员,应当在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逾期视作主动放弃当年扶助资格。

(四)扶助对象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请领取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人员,应当提供下列基本材料:

1.身份证明;

2.户籍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已有子女状况声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

属于下列情形的,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2.子女死亡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3.子女残疾的,提供《残疾人证》。

4.收养子女的,提供收养证明。

5.与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提供解除收养关系证明。

6.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

7.丧偶的,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或者户口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五)扶助对象的确认原则

1.年龄的确认。以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如果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2.生育和收养行为的确认。生育和收养子女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3.子女数的确认。按本人生育或者收养且存活的子女数计算。只生育一个子女,包括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曾生育过一个及以上子女但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

4.残疾等级的确认。以《残疾人证》注明的残疾等级为准。如果《残疾人证》未注明等级的,以区(县)残联出具的残疾等级证明为准。

(六)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

1.由申请人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交扶助申请表,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

2.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扶助申请表及规定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审议意见。

3.在申请登记期过后2个工作日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4.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村(居)民委员会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全部申请材料及名册报送区(县)人口计生委。

5.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收到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全部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将初步确定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册发至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扶助对象姓名、年龄、扶助类别、扶助金额,公示期限为10天。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同时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6.如无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自公示期满后2个工作日内,将确认结果、所需资金情况及名册向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如有异议,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重新审核。

7.区(县)人口计生委对确认后的扶助对象,负责发放《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发放证》(以下简称《发放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向扶助对象送达《发放证》。

(七)扶助资格的年审

持有《发放证》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应当在下一年规定的申请登记时间内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审验手续,同时提交扶助年审申请表、身份证明以及申请人已有子女状况和是否有终止享受扶助资格情形的声明。

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规定的全部材料后,按照扶助资格的确认程序,进行逐级审验。

(八)扶助资格的注销

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享受扶助金:

1.死亡的;

2.户口迁出本市的;

3.在境外定居的;

4.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

5.独生子女康复的。

如发现申请人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冒领或者骗领扶助金的,责令限期退回,并注销其扶助资格。

三、实施时间和基本原则

(一)实施时间

**年起,在全市实施。

(二)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幸福工程”、“生育关怀”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

(一)资金来源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原则,本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所需资金,由区(县)财政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予以安排,按部门预算管理要求规范编制、执行和核算。

(二)资金发放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一年发放一次,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各区(县)财政局根据区(县)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扶助对象清单,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将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扶助所需资金由扶助对象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户口发生迁移的人员,在迁出前已经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并通过年审的,当年的扶助金由为其办理申请登记手续的区(县)政府负担。对于终止享受扶助金的人员,区(县)人口计生委应当及时注销,并将注销名册报市人口计生委备案,同时报同级财政部门,抄送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扶助金由金融机构发放。指定的金融机构应当于每年的8月31日前,将当年的扶助金直接拨付到扶助对象的个人账户。

(三)资金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指导区(县)财政局做好扶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并监督管理本市扶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各区(县)财政局负责本地区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监督管理。扶助资金由区(县)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列入“一般公共服务”类级科目、“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款级科目、“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项级科目,并将本地区扶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金融机构,监督金融机构将扶助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个人账户,通过财政报表逐级反映扶助资金预算、决算和发放情况。扶助资金形成的结余,抵顶以后年度相应扶助资金额度。

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指导区(县)人口计生委做好扶助对象的申请、登记、确认、公示、监督工作,配合市财政局指导区(县)做好扶助资金的预算和决算编制工作。区(县)人口计生委要向同级财政局提供扶助对象的清单,配合金融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及时掌握扶助资金发放情况,了解扶助资金管理情况。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会同区(县)财政局选择和确定本区(县)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负责制定扶助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接受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委托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区(县)财政部门拨付的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将个人账户和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反馈给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五、组织管理、检查监督与工作考核

(一)组织管理

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共同负责协调、指导全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市人口计生委负责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市残联负责扶助对象残疾等级的确认。各区(县)人口计生委、财政局、残联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具体实施。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残联每年共同进行一次制度试点工作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

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4.各区(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视察、监督。

(三)工作考核

1.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工作纳入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

2.扶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门管理。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资金金融机构不按照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其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区(县)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确保专项资金安全,确保扶助金落实到户到人。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关爱女孩”、“生育关怀”、“幸福工程”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四)搞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一次性补助制度的衔接。对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基本条件的农业户籍人员,不再重复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5

一扶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补充,实施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政策性奖励扶助为主体。相关社会经济政策配套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二扶助的基本原则

1统一政策。确保政策的一致性。严格审核。制定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和扶助金的发放标准。

公平公正。建立并落实群众评议、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社会监督等工作程序。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2公开透明。实行扶助政策公开、扶助对象公开、发放程序公开、扶助监管制度公开。

3直接补助。以“直通车”方式直接将扶助金发放给扶助对象。户到人。通过县级财政委托发放机构.

4健全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实施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项目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部门负责。各级政府领导下。实行目标责任管理。5政府主导。人口计生、财政、公安、民政、卫生、残联、审计、监察、发放机构各负其责。

二、扶助对象确认条件

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本人为市户籍公民(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职工和退休职工

二按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级政策规定生育。

男女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或为事实婚姻。1子女出生前。

夫妻双方年龄均达到同期法定婚龄。2子女出生时。

3收养子女行为符合同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三独生子女父母伤残。

同时存活的子女最大数(含收养的子女和继子女为1个。1独生子女是指夫妻曾经生育子女。

等级为三级(包括三级以上。2独生子女父母伤残并持有中国残联统一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残疾人证》上登记的残疾类别为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或精神残疾。

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配偶年满49周岁以上。四本人年满49周岁。未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有配偶的男性。

男满60周岁、女满58周岁后。按程序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范围。符合农村奖励扶助对象。退出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范围。

三、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一本人申请

填写《市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对象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提交独生子女证明、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残疾人证》或医疗机构检查报告等证明材料。申请纳入扶助范围的对象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

二村(居委会评议

村(居委会在通过评议对象的申报表》上签署评议意见,连同独生子女证明、申请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残疾人证》或医疗机构检查报告等证明材料于申请后次年1月10日前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依照扶助对象确认条件,提交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议事会评议。提出拟上报的扶助对象名单。对申请人进行初审。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张榜公示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村(居委会呈报的申请人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入户核实。将经审定的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于申请后次年3月1日前上报县区人口计生局。核实通过对象名单返回在村务公开栏和对象所在村(居)民小组张榜公示10日。公示结束后。

四县区人口计生局审批并公布

并将审批通过的对象名册批复到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印发至各村(居委会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于申请后次年3月20日前将最终确认的扶助对象名册上报市人口计生委,县区人口计生局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拟扶助对象进行审批。同时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布。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县区人口计生局根据最终确认的扶助对象名册建立个人档案,为其办理《市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证》以下简称《扶助证》

五市人口计生委及相关部门抽查备案

市人口计生委与财政、公安、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对各县区人口计生局上报的确认对象进行质量检查。

六县区人口计生局年审

查验子女生存状况、扶助金领取情况。其《扶助证》上加盖年审专用章;对因死亡、子女数量变化、户籍迁移等需退出的对象办理退出手续;对原确认错误的扶助对象取消其扶助资格,县区人口计生局每年要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对扶助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对符合扶助条件需继续扶助的对象。并收回《扶助证》注销个人扶助金帐户。

四、扶助标准

独生子女父母伤残的扶助金。不影响享受其他政策待遇。伤残者每人每年720元。扶助金在计算家庭收入时予以剔除。

五、扶助资金来源

其他县区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扶助工作经费在同级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所需扶助资金:扩权县由县级财政全额承担。

六、扶助金的发放方式

封闭运行。各县区财政利用开设的计生专户归集政府发放给计划生育对象个人的各类补助资金。扶助金通过专户归集后。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扶助金实行专户管理。委托发放机构依据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打卡发放,直接到人。

扶助金一年发放一次。

七、扶助工作运行机制

扶助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四权分离”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运行机制。

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尽其责。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确认扶助对象,扶助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司其职。管理扶助对象个案信息,编制资金需求计划,掌握并监督发放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储蓄账户和资金发放情况;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并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公安部门负责扶助对象户籍资料核查,严格户籍信息变更管理;民政部门负责对扶助对象婚姻和收养子女的核查;卫生部门负责督促医疗机构规范扶助对象的残疾鉴定;残联负责对扶助对象《残疾人证》发放;审计部门负责对扶助资金运行、发放的监督和审计;监察部门负责查处扶助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八、组织领导

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人口计生、财政、公安、民政、卫生、残联、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相互沟通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共同做好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扶助工作。

九、责任追究

一对下拨扶助金不到位、管理不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金的要严肃查处。影响扶助工作落实的重大问题。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6

一、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制度,是在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国家、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扶助的一项计划生育奖励制度,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党委、政府对农村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对农民切身利益的关心。实施奖励扶助制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是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举措。此项措施有利于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为全县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二)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制度创新。建立和落实好奖励扶助制度,有利于引导基层干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和优质服务方向转变,进一步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感召力,树立政府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三)实施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政策性的奖励扶助,引导更多农牧民少生快富,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减少新增贫困人口,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四)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可缓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的特殊困难,有利于促进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五)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通过建立资格确认、资金发放、资金管理、社会监督四个环节相互衔接、互相制约的制度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管理机制的改革。

二、范围、内容、原则和组织管理(一)范围从**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工作(二)内容1、奖励扶助对象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即: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年以来没有违反过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193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奖励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发放。2、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1)本人提出申请;(2)村民委员会初审并张榜公示;(3)乡(镇)人民政府审议并张榜公示(4)县计划生育部门审核确认并公布。(5)市级计划生育部门备案。3、奖励扶助金发放标准: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奖励扶助金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直到亡故为止。目前年龄超过60周岁的,以该制度在当地实际开始执行时间为起点发放。发放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之中,不影响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待遇。4、奖励扶助资金来源:由中央财政负担80%,省财政负担20%。(三)原则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制定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和奖励的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3、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确定委托机构,采取“直通车”办法直接发放到人,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群众,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奖励扶助金等各种名目的违规行为。4、健全机制,完善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确保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的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四)组织管理奖励扶助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成立由县计生办、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参加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全县的工作协调指导。“**县奖励扶助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计生办,负责具体工作。

三、奖励扶助金的发放和管理(一)奖励扶助金的发放按照统一要求,由省财政厅和省计生委选定统一的委托机构承担奖励金的发放工作。奖励扶助金以年为单位计算,每半年发放一次(二)奖励扶助资金的管理:按照“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县计生部门负责建立个人申报、邻里证明、村民评议、入户调查、逐级申报、三榜公示、群众举报、确认回访的资格确认程序,及时了解掌握委托机构,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金管理情况。

四、检查与监督(一)县协调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每半年对试点工作组织一次综合性检查。对奖励扶助资金的到位、发放、管理、使用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监督。(二)对照奖励扶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协调小组每半年对相关数据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及时反映奖励扶助对象变化情况和专项资金落实使用情况,并将情况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三)推行村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建立完善张榜公布、举报、投诉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奖励扶助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五、奖励及责任追究(一)根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对奖励扶助工作实行奖励和责任追究制。(二)把奖励辅助制度工作纳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出现重大问题,影响奖励扶助制度执行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奖励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融资活动,不得用建立扶助金抵扣个人贷款、抵缴农业税等各种费用,不得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扶助金。对发生上述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四)对委托机构不履行委托服务协议,不及时足额地发放奖励扶助金,出现截留、拖欠、抵扣奖励扶助金现象的,取消其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五)在执行奖励扶助制度过程中,对把握政策不严,执行政策不公,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查处。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7

家庭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讲话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与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之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是负责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措施建议。组织实施生育政策,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围绕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都是服务于民的工作。按讲话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当前的生育政策,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高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保持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将讲话精神落实到家庭科的工作中,重点要做好提高生育服务水平,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及推进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三个方面的工作。为提高生育服务水平,去年省启动了推进落实生育登记服务事项便民惠民“零”跑动上线服务,进一步便民惠民,更加方便群众办理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今年在转发《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管理办法》时,因为办法未规定是否补办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的事宜,我们转发时专门强调了,按《广东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未按规定按时办理一孩二孩生育登记或再生育审批手续的,可以进行补办。要求基层遇有群众提交办理手续、逾期未按时办理等困难和问题时,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能补办的尽量补办。

要落实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就是要不断完善奖扶政策,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给予充分肯定。在处理生育登记、再生育审批事项和计生奖励扶助事项时,在符合政策的基础上,争取按照有利于群众的原则保留群众相关待遇,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权益。下来在修订计生奖励扶助政策时,应该按照即不违背政策又有利于群众的原则完善奖扶政策措施。尤其是要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关怀扶助工作做深做细,失独家庭、伤残家庭的确是在执行计划生育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政府理应加强关怀和扶助。

为提高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渐满足婴幼儿家庭的托育需求,在各项十四五规划中我们重点提出了这方面的规划目标,计划十四五期末达到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不少于5.5的目标。我们还设想近两年在全市开展倡导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和知识培训的工作,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将面临全面放开,但是人口均衡发展更显重要,我们感觉背负的责任更大,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工作。

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篇8

今天,浙江省*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首发仪式在我县隆重举行,这是*市委、市政府、省市计生部门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是我县计划生育家庭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首先代表中共桐庐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省、市各位领导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出席今天仪式的兄弟县(市、区)计生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到会的330名受奖代表和全县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的家庭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4月初,我县被正式确定为浙江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试点县,两个多月来,广大计生干部和镇乡(街道)干部一道,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等困难,做了大量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县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奖励扶助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政策的工作步伐,我们首先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入手。

1、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县的受奖人员都是在*年到*年之间自觉接受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为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他们步入老年,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帮助解决他们的晚年生活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

2、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是为农民做好事的一项民心工程,每人每年600元的扶助金,对解决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困难将提供较大帮助,也有利于推动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3、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有利于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提高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从而进一步稳定我县的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正是从以上三方面的认识出发,我们突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的主题,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大张旗鼓、深入广泛地进行宣传发动,从而较好地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二、周密部署,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自从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以来,我县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规范操作。

首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计生、宣传、民政、劳动、监察、财政、审计等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其次,摸清底子,制定政策。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凤川镇作为调查摸底试点,认真分析各种对象的情况,并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门研究,经过几上几下的修改完善,并报请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确认后,出台了《桐庐县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实施办法》,从政策上确保了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搞好培训,广泛宣传。出台政策后,我们召开了全县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动员会,对各镇乡、街道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计生专干等进行宣传培训,随后各镇乡、街道也相继召开村干部和相关人员会议,并充分利用流动宣传车、计生阵地、黑板报、橱窗、标语、农村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第四,规范运作,公开透明。经过个人申请、村集体讨论、镇乡(街道)审核、县计生局核实等程序确定奖励对象初步名单后,我们还将各奖励扶助对象在镇乡(街道)的政务公开栏、申请人居住地和县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没有异议后才予以正式确定。整个试点工作坚持做到政策、条件、程序、名单“四公开”,到目前为止,没有接到一例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举报电话。

三、再接再厉,努力推动我县计生工作上新台阶

我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上级党委、政府和计生部门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们将把今天的首发式作为推动我县计生工作的新起点,继续做好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工作,整合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营造计划生育光荣的浓厚氛围,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使越来越多的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同时,希望获得奖励扶助金的家庭用亲身感受对子女、亲属以及身边的群众进行现身说法,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号召,提倡晚婚、晚育,坚持少生、优生,为社会进步做出新贡献。各镇乡(街道)和部门要继续认真做好试点的总结评估工作,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认真把握政策,严格执行程序,公开、公平、公正操作,切实把这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善政工程做实、做好,推动我县计生工作上新台阶,并为全市、全省推广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提供经验。

上一篇: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范文 下一篇:扫黄打非奖励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