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2 11:09:40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建设;管理机制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和谐、稳定。就露天煤矿而言,由于目前煤矿事故增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在这种环境下,其生产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安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更新,变得更加科学、完善。加大力度对生产活动进行安全管理,是露天煤矿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财产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管理人员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度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管理制度,以此推动露天煤矿安全体系的全面发展。

1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1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安全永远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安全管理在任何方面都有所体现。对于露天煤矿来说,安全是其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安全方面得到有效保障,煤矿才能更好地发展,相关生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进行。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制度体系,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明确岗位职责,避免在发生问题时,出现无人负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人员,要把安全意识深入内心,以安全生产为原则,减少经济损失。另外,露天煤矿的相关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认真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使用已久的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在生产设备上保证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煤矿生产质量。在使用大型生产机械设备时,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且在生产期间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为露天煤矿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基础。

1.2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露天煤矿的生产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拥有众多的生产人员。基于此,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使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构以及环境等得到优化配置,加强安全管理。露天煤矿管理部门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促进生产活动的有效、安全进行,且监管人员要具有专业性,具备充足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制定管理责任制,明确生产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其进行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生产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露天煤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改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为露天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1.3建立持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的教育培训体系

生产作业人员是露天煤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要做好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其安全生产意识。露天煤矿相关部门要组织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健全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不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的人员进行惩罚。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长期组织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活动,并保证安全活动的多样性。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总结正确的安全生产经验,规范生产人员的安全行为,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长久性的旨在提高成产人员安全素质教育的培训体系,定期指定不同生产人员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全员参与,并互相交流和沟通,提升露天煤矿全体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2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2.1建立完善安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是露天煤矿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管理人员在制定安全机制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准则进行操作,嘉奖表现优秀的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同时约束工作人员的散漫性,提高全体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深化安全生产的主旨,使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自觉性,为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2.2建立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

以科学发展为前提,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结合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抓管煤矿生产的党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将此项管理机制进行全面宣传,让每位生产人员都铭记于心,做到群防群治。露天煤矿的各级领导、各级组织要以安全为核心,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善,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突出安全生产的主题,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2.3建立完善风险预控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本质安全管理

露天煤矿的生产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风险的类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合煤矿发展,只有积极探索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及途径,才能降低煤矿的风险,且抓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煤矿生产安全质量的标准化,使生产过程安全、有序。在生产基层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提升广大员工的风险预防控制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露天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2.4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不断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是管理机制中最基础的体系,它可以保障在发生重大的煤矿生产事故时,有很好的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在造成重大损害和危害之前,全面控制局面,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全体生产操作人员的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为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基础条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阐述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近年来,随着煤矿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煤矿的生产人员及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因此,露天煤矿的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其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以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为煤矿单位乃至国家节省资源。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比较复杂,属于系统性工程,生产人员众多、作业程序分散、生产环境复杂以及自然条件恶劣,这些都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人员要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生产,为露天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着力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陈安勇,郑开欢.露天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要点分析[J].采矿技术,2011,4.

[2]赵牡丹.关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矿井安全策略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

[3]曹庆仁,许政权.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及其防控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9:213-214.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煤矿安全问题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人类文化的发展,煤矿安全理念、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和员工的需要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积极探索并形成符合露天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构建起“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安全生产机制和安全监管体系,才能推动露天煤矿的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露天煤矿的生产特点

安全管理工作是露天煤矿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露天煤矿的生产受到多种多样自然灾害的威胁,使得煤矿安全成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露天煤矿开采是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穿爆、采装、运输、排土、“三防”等工作,同时受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作业地点经常变迁、自然条件变化较大。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随着矿坑不断延深,开采深度和宽度不断增加,地温升高,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形成点多、面广、路口多、台阶多、战线长、线路密集、环节性工作多,系统复杂、生产布局难、危险情况复杂多变;且生产作业场所经常移动,经常变化,受作业场所、条件、装备、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员工素质、技能,以及管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二)是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主要是是雨季,必须抓好“夏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及滑坡、泥石流等工作;其次是冬季,风雪天路面结冰、扬尘大,排土作业场视线不清;施工车辆刹车降温系统(滴水刹车系统)结冰不能使用,施工车辆冬季启功也不正常,经常启动不了或行驶中停车;同时加强“冬季三防”(防冻、防火、防煤气)。

(三)是露天煤矿的生产受用户季节性需煤的影响,作为露天煤矿的主要用户火电厂、及少部分外销用煤,雨季需煤量减少、旱季需煤量增加。

(四)是员工与设备之间的亲密接触。所以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生产经营、煤矿企业的发展和矿区的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二、露天煤矿中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

(一)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成立煤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定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为规范岗位行为编制《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矿施工工序的危险源进行人、机、环、管四方面的辨识,并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组织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质量标准化考核评分标准》。同时,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各级员工充分认识到建设安全体系的意义,基本掌握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为安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危险源辨识。管理、操作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基本掌握了本岗位、本工种、本工作地点存在的危脸源和潜在的风险。

(2)建立健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机制

为了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际工作中要寻求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途径。在企业内部全面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判定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源,确定安全生产控制点、责任岗位、责任区领导、防控措施、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等,强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点,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标准落实下去,全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完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机制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切实提升企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能力,全面梳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救援力量、环境、可能涉及的单位、危害等,结合露天煤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和应急救援方案,并确定救援方案、物质储备、信息传递、组织机构等。与此同时,露天煤矿应当在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基础上,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对方案进行演练,以便能够及时总结应急救援的经验,查找在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救援方案就行完善,形成处置有序、科学决策、反应及时、统一领导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机制。

(4)建立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在充分分析煤矿实际情况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形成企业党委负责安全生产宣教和督查,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各级安监部门和分管领导负责监督检查和业务保安,员工互相监督。各级领导和组织应时刻紧抓安全生产这个中心,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全面开展“员工自保、互保、联保重实效、网员、岗员和协管员作用发挥在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到现场、安全宣传教育进队”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安全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齐心协力保安全”的联动氛围。

(二)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应该给予较大的提高,对于各种隐患的防范也有较大的加强,通过在现场设置危险源管理标志牌板,给员工发放危险源管理卡等学习资料,使每一位员工对各自岗位、工种的危险源有了更全面、更详细的认知,大大减少了作业中的未遂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一是加强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升员工的学习兴趣和自身修养,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知识。二是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利用行政管理、经济考核等手段,加强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三是现场安全文化建设,运用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标语、事故警示牌等手段。围绕安全文化、安全月、百日安全等主题开展活动,把牢行为文化建设、提高观念文化建设、促进物态文化建设、推进管理文化建设。

(三)提高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

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了安全的标准,露天煤矿在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上安设了闭锁装置,完善地面及坑下设备运转部位的防护。将手工工具、移动梯子、起重葫芦等纳入体系进行管理,使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安全的标准,保障作业的安全。同时,还需要通过体系的实施推进完善现场作业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完善供电走铲和更换电缆的工序,利用机械化作业避免人接触危险物质的机会。购置轮式推上机、平路机、洒水车等道路养护设备,按标准修设矿区道路,使道路宽度、平整度、曲率半径等均符合设汁要求,优化运输线路的设计,形成单向单线的运输道路:有效的保证了运输作业安全。为各设备配装防碰撞系统,在设备接近安全间距时对司机进行提示警告,减少设备机械事故的发生。利用工业监控配合卡车调度系统。对现场作业设备进行监控、调动。有效的保证现场的作业秩序和安全。建设职工强制性休息室。保证职工班前休息到位,确保职工作业安全。

开展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促进安全管理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带头执行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落实相关工作,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增强落实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进一步明确安全体系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对业务部室及专业人员,在体系运行、达标过程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及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考试,不断提高员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水平.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

最后,还需要根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制定露天矿体系考核标准,认真对照推进执行,对照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规范现场作业流程。强化对现场生产控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积极整改,明确奖罚、责任和权力,以考核促进体系的全面推行实施。

结语: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煤矿自身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借鉴以及引入优秀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和措施,真正保证我国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喜明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人人抓【J】 露天采矿技术 2013(07)

【2】梁海慧 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辽宁大学2006(05)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3

为保证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我矿不断探索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集团和准能公司的总体部署,黑岱沟露天煤矿做为准能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于2007年10月开始体系建设工作,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2010年的神华集团公司验收中,我矿达到集团本安一级。期间我矿申报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与应用》成果也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与运用,是当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加强对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煤矿实际进行应用,必将对我国露天煤炭开采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该体系首创基于内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它将安全管理考核、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安全奖考核和事故考核全部纳入其中。实行矿对各生产单位的一级考核和各生产单位对班组的二级考核制度。通过本安管理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对生产环节危险源的管控做到了心中有数,进一步提升了我矿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体系的运行,员工可以及时获得全矿与自己相关的安全信息和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的不安全行为,使员工更加明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危险源及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本安体系的实施从管理的角度做到了危险危害因素事前控制,管控重大危险源更加有的放矢。小事故发生率及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均明显下降。

体系建设首先要利用危险源辨识法对生产工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辨识,之后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建立了具有露天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特点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它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对露天煤矿生产或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

体系特点:¹研究提出了露天煤矿危险源综合辨识技术与方法;º把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与露天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突出露天煤矿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和管理;¼体系涵盖了露天煤矿生产、洗选加工、设备维修等全部工艺环节;½采用两级考核评价体系,满足整个系统的内部评价;¾开发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准能露天煤矿借助自身采矿工艺齐全和良好的现代企业环境,创建了这套完整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体系的全面实施,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设备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危害等因素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促进准能露天煤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系统的提升。明确了各岗位安全要点、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等内容,用以指导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作业行为。同时设定动态考核指标,约束各级管理人员积极监督检查;准能露天煤矿借助自身采矿工艺齐全和良好的现代企业环境,创建了这套完整的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体系已在神华集团内部的宝日希勒、胜利北电、宁煤露天等多家露天煤矿推广应用。随着我国露天采矿业的发展及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文化的普遍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露天煤矿企业认识到建立安全生产预控体系的必要性,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努力推进本安体系建设的同时,我矿还在各类生产环节中不断推陈出新,加大硬件投入,利用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其中重点项目有:

1.1卡车运输工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改善作业环境,我矿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标志,并在主要交叉路口设立警示灯;设置了坑下导航灯;在所有车辆上安装了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卡车司机佩戴防困耳机;为了改善夜间作业存在灰尘大视线不好的现象,在所有指挥车辆和卡车上张贴反光膜,保证夜间车辆的安全行驶;冬季在坑下坡道上喷洒防冻液,起到降尘、防滑的作用,确保工作现场的运输安全。

1.2高台阶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高台阶作业易片帮的危险,我矿引进了边坡监测雷达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边坡稳定情况,边坡雷达监测期间共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片帮,都及时进行了预警,其中一次成功预警8小时后发生片帮,坑下作业人员与设备均已安全撤离,边坡雷达监控系统为高台阶作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在高台阶作业区域,设置了反光警戒带,在裂缝区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要求进入警戒带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且要有专人监护,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通过制度和措施制定和落实,确保了我矿高台阶作业的安全。

1.3设置了边坡监测站

我矿在边坡设立了监测站,对我矿排土场稳定性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测量相比较,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监测实时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边坡滑坡所带来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我矿生产的安全。

1.4制作培训教材录像

为了提高职工们的学习兴趣,改善以往单调的培训模式,我矿投资5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拍摄了主要工种的视频培训录像,同时选出一些有针对性和有教育意义的事故案例制作了事故教材培训录像,让广大职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减少事故的发生。该教程一经推出,获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我矿计划在今后继续投入,将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拍摄成为视频教材。

1.5开设调频广播电台

我矿在矿内开设了调频广播电台,并在所有作业设备上配备了接收装置。日常播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培训内容,中间插播新闻、歌曲等娱乐信息。这样既宣传了安全知识,又改善了单调枯燥的作业过程。

1.6数码雷管的投入

我矿于2010年进行了数码雷管抛掷爆破试验,采用数码雷管起爆效果明显好于以往采用的高精度雷管,提升了抛掷爆破率,减少了后冲,降低了采矿成本。

1.7建立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

为了能够随时掌握站内进线、配出柜电压、电流、有功及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等,我矿建立了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所有变电站的运行监视,采用双机配置原则,当一台主机故障时,另一台主机执行全部功能,实现了无扰动切换。以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增加了安全管理设施和安全管理装备,极大的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对预防事故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2成效显著安全管理上台阶

全面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引进新的技术,给我矿带来了显著地成效。我矿连续9年实现安全无伤亡事故,连续7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特级安全高产高效矿井,2009年被神华集团评为“质量标准化”特级单位,同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201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多次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神华集团、内蒙古自治区等上级单位各类荣誉称号。今后,我矿将继续以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主线,推陈出新,以科学的管理手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管理,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把我矿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特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而奋斗。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4

一、建设“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建设“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必须搞清什么是“本质安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煤矿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从而得出结论: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其实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就是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部的人、物、系统、制度达到安全和谐统一,从而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最终实现企业零事故的本质安全,通俗一点就是说,在自然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排除人为的因素,其工作环境中的人、设备和环境本身不会引发事故,即使有人为因素,其保护设施也能快速、可靠地发生作用,避免或降低事故的危险性,减少事故的损失,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从本质上实现露天煤矿的安全,即从传统的“要人安全”的管理方式向现代的“人、装备、环境、制度本身就安全”的本质安全型过渡。

近年来,煤矿安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自治区等上级主管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我们进一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增强了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把安全工作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去认识,实现安全生产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在一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使广大干部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与稳定、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同时,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员工抓安全的责任心,工作就会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使安全工作有了可靠的思想保障。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如何,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此外,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员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另一方面,安全毕竟不等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如果摆不正两者的关系,效益一时上去了,安全出了问题,也会前功尽弃。同样,只抓安全不抓经济效益,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安全也不会搞好。

二、建设“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双基”工作

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班组。班组建设是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重产量轻安全,是班组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要把班组建设纳入安全管理总体规划,彻底扭转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倾向,夯实安全基础。建立有效的班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给班组提供规范、科学、具体的安全管理平台,提高班组自身管理水平,将懂安全、会管理,创新能力强、敢于碰钉子、大胆抓的人才选拔到班组长的行列。对班组工作要多指导、多帮助、多关心,积极鼓励班组自查自纠“三违”现象。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班组要有兼职安全检查员,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指令,在煤矿贯彻到底,要从建立标准体系、达标、考核奖惩等环节着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质量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标准,提高门槛;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把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夯实煤矿安全工作的基础。

三、建设“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必须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煤矿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抓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把提高员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思路,推行班前培训、现场提问,学习考试,安全演讲、安全征文、文艺演出、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安全教育的办法,严格落实特殊工种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复训制度,使特殊工种的技能不断提高。同时,要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建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特殊工种和广大员工的安全培训,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实行定期强制培训制度,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实处。安全监察部门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安全知识的抽查。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向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唱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以培训机构、师资和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企业安全培训标准化建设。把学安全与学文化结合起来,以安全培训为起点,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力求使培训工作科学化、人性化、多元化,增进实效性。

深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员工安全技术素质。人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一是突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突出班组长的业务培训,使班组长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促使其有效地搞好现场安全管理。三是突出员工队伍的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工人应知应会教育和强制性安全轮训,提高员工的自保、互保技能,努力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实用型员工队伍。凡不合格者下岗到教培中心再培训,促使全员掌握安全知识技能。

四、建设“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科技兴安”战略,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企业安全工作的巨大动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技术基础研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

实施“以人为本、科技兴安”战略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优化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事故。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一是要重视抓好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要结合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整合和壮大安全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提高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

二是要加强应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抓好煤矿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和装备。

三是要加大煤矿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网络化、数字化、推广视频监控和远程调度指挥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深化科技兴安,提高露天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技术措施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安全生产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提升预防灾害能力、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露天煤矿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拓宽资金渠道,确保“科技兴安”的必要投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科技兴安”提供坚实保证。以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露天煤矿为目标,加大对露天煤矿关键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实现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形成一个集成、高效、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加大以预防安全事故、改善生产条件为目标的安全技术改造力度,增强露天煤矿防灾抗灾能力,“以人为本、科技兴安”战略是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五、建设“本质安全型露天煤矿”,必须深化管理、创新安全监察机制,加大监察力度

安全监察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各级领导都要支持、配合安监人员的工作,大力支持安监部门履行监察职责。

深化监督检查,提高安全监控水平。彻底解决监督检查中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是避免应付现象、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推行安全责任监控和安全信息监控,对不同层次的安全管理人员上岗情况和各个班组、地点的不安全隐患实行动态循环控制,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严格落实值班跟班责任制,对于发生事故采取措施不及时,延误时机或因其它失职渎职行为而影响安全工作的有关人员,坚决严肃查处;对于发生事故而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要严厉追究其责任,确保安全管理的严肃性。

创新监督检查是安全工作的手段。安全检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保动态安全的措施。坚持把创新监督检查方式作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检查的形式不断深化,组织员工代表安全视察、专业检查等各类检查不断,尤其是节假日、周末等特殊时期,坚持组织检查,使广大现场干部员工时刻感到在监控之中,按章作业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违章作业受到了有效的遏制,使动态安全增强了可靠性。在检查中不断创新完善检查手段,突出强调检查质量、检查效果。实行了谁检查谁负责,推行了质量标准化考核管理办法,大大增强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责任心,有效地解决检查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问题。在坚持各种有效检查形式的基础上,推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程序化检查量化考核办法,检查人员按标准,逐项检查,查出问题,突出货币化现场考核,进一步提高检查的质量,促进现场质量面貌的稳定。

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全员抓安全的能力。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方针,超前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积极行动,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做到合作与分工相结合,努力形成统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为露天煤矿保安全、促生产营造一个更具人性化的工作氛围。

加强员工自我保安意识。在煤炭企业这一特定的生产环境中,员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对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更是无庸置疑。在现场工作中,只有工人自己才会及时维护自身的生命权,也只有工人自己才能在第一时间维护自身的生命权,因为没有人比工人自己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自身的生命处于危险状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危险状况,企业安全生产不能够忽视工人的声音。基于这种情况,应把企业员工纳入企业监管主体,使企业改善生产环境、完善劳动用工机制得到有力监督,使这种监督转变为强有力的保障动力,形成“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分析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位于胜利煤田的中部,露天开采资源可采储量3970.02Mt,平均剥采比2.93m3/t。该矿是“锡多克”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煤炭生产基地具备建设特大型露天煤矿的条件。机电设备管理是露天煤矿生产中的重中之重,对露天煤矿的生产组织、生产能力、生产安全等,在一定意义上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保障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可用率,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该矿自投产至今在露天矿机电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1机电设备管理分析

1.1生产工艺及特点分析(1)剥离系统:单斗—卡车—推土机排土工艺;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最大的机动灵活性和适应性,初期投资不大,生产效率较高,基建量小,用人少。(2)输煤系统:单斗—卡车—可移式破碎站—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其特点:综合了间断工艺的广泛适应性和连续工艺生产效率高的优势,缩短了卡车的运距,降低了运输费用,破碎机是这种半连续开采工艺的中心环节。在设备选型上满足“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三者统一权衡”的原则,并符合实际情况,整体上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1.2一期工程(10Mt/a)投资分析矿建投资占总投资的11%;建筑工程投资占总投资的19%;设备购置占总投资的41%;安装工程占3%;其他费用占26%。1.3运行状况分析现就主采设备(20立电铲、100t级卡车)与国内同级别的运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公司主要采运设备可用率水平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但生产能力偏低,且运行维修成本偏高。说明该矿在运行维修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继续加强设备管理,实现“降本增效”。1.4经营成本分析机电设备平均单耗分析:设备大修、故障增多,维修成本将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燃油、大修以及配件方面分析:占费用比例是燃油69%,大修14%,配件9%,两项合计92%。可见,有效合理控制燃油消耗,制定合理的大修计划,是降低机电设备运行成本的关键所在。从工程械运行成本方面分析:运输设备(卡车)占整体费用的71.45%,其中TR100、220卡车所占费用比例较大;工程机械占整体费用的18.55%,其中履带类设备履推、液压反铲所占费用比例较大;掘设备(电铲、液压铲)占比5.92%,突显电动设备比燃动设备在运行成本方面的优越性。

2组织和制度

2.1组织机构该单位的组织形式属于“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征是:职能部门提供服务,与直线部门共同工作。直线部门直接参与生产目标的实现;职能部门间接参与,监督和管控,实现“他人”管理,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优点:直线型结构集中统一指挥,职能型结构分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缺点: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建立在高度的“职权分裂”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如果目标不统一,则容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这两类人员的摩擦,最高管理层应明确各自的作用,鼓励直线人员合理运用职能参谋人员所提供的服务。2.2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呈金子塔形式分3个层级。最高层是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该部分是整体统领性文件,包括资产台账、购置、使用、更新、调拨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规定。中间层是四大标准(点检、检修、操作、),该部分是技术指导性文件,检修活动的科学依据。最下层是其他制度、流程、岗位责任制、安全规程等,该部分是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和四大标准的具体执行。

3检修模式分析

3.1点检定修与传统检修模式对比传统检修:以修为主,检修人员完成事后消缺,备件使用寿命最大化,无需掌握设备的劣化程度,无需配置专业人才;易发生机械事故,影响生产增加备件储备量,要求维修能力强;模式简单,配合简单的交接班点检。点检定修:以防为主,全员参与,实现预防维修;有效防止“过维修”或“欠维修”,减少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制定合理的备件供应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设备运行状况不易判断,需要积累大量资料,分析判断专业性较强。3.2目前状况设备管理部内部成立故障诊断中心,购置专业点检设备,培养专业人才,全面推进点检定修管理模式。各项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正规化的方向迈进。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防、跟、测、改、治”的点检定修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故障的发生。针对露天煤矿设备的特异性,同时推行传统事后检修、计划大修的检修模式,两者有效结合。3.3最终目标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并与传统检修模式相结合,确保设备完好运行,降低检修费用。

4安全管理分析

该矿的安全管理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如以下几点。(1)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好人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培训考试,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三违”,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2)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好设备的管理是设备保持正常稳定状态,通过技改消除缺陷,提高设备本质安全。(3)环境的风险因素: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做好环境风险识别,消除危险因素,做到不安全,不生产。(4)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工作,杜绝隐患的发生。

5管理提升分析

该矿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用:加大培训力度,设置合理的人才提升机制,提高机电设备运行与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2)部门职责界线清晰:生产部门与职能部门划分清晰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工作。(3)树立成本经营理念: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的成本核算,全面推行包机制,工资奖金与生产指标挂钩,节奖超罚,加大设备(配件)国产化开发、技术改造、修旧利废力度,实现降本增效。(4)合理优化采运系统。通过不断加强生产工艺各环节的优化工作,统筹规划采、运、排生产环节的时空关,设置合理的车铲配比,加快剥离半连续系统的投入。提高设备作业效率,进而降低采剥成本的效果。(5)拓展维修部门自修范围,减少设备维修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为降低设备检修成本。(6)强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风险预控管理。认真辨识危险源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减少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

6结语

通过总结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自投产至今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对提升该矿的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也为露天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模板,具有很好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宝华.加强设备科学管理促进生产发展[J].科学与管理,2005(1):22.

[2]宋秀华.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3):85.

[3]马培赓.煤矿设备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10(9):124.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露天煤矿;供电系统;优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383-02

闻名全国的露天煤矿有五个,包括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也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露天煤矿;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内蒙古岱沟露天煤矿和陕西省平朔的安太宝露天煤矿也是中国较大的露天煤矿。另外中国设计产量最大的露天煤矿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境内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本文根据该露天煤矿近年来的生产情况以及现场采掘实际供电的特点,通过分析影响该露天煤矿供电可靠性的因素阐述了如何提高露天煤矿的可靠性。

一、煤矿供电系统

露天煤矿主要是采用露天采掘的方式生产煤炭。而煤矿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于煤矿的供电系统,因此煤矿生产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以及煤炭的生产成本直接受到煤矿供电系统设计优劣情况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水平的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坑下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大型电器设备在煤矿电力系统中的不断应用,合理优化煤矿供电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露天煤矿对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因为煤矿生产设备的效率以及保证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受到供电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因此要保证露天煤矿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就要保证露天煤矿的供电可靠性。体现了煤矿供电单位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高低。

对于露天采矿现场的架空供电线路而言,根据国标GB《矿山电力设计规范》与《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的标准要求不能少于两回路。对于至少两回路供电的线路来说,要求每回路的供电能力必须不得低于全部电力负荷的70%;而对于三回路供电的线路来说,要求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得低于全部电力负荷的50%。其中沿采矿场边缘架设的环形或半环形的固定时、放射式或者干线式的供电线路是适用于采矿场的供电线路的。对于高压电力网配电电压而言,应该采用6kV 或 10kV的电压;对于供电电压等于以及高于35kV的偏移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5%;而低于或等于10kV的三相供电电压则允许偏差是额定电压的±7%。

三、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概述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于2008年正式建设,属于晋陕蒙交界地区,北邻已建成的岱沟露天煤矿。设计年生产原煤2000万吨,露天采区共含煤12层,其中6号煤层是主要的可采层,煤层平均厚度为20.01米,是中国设计产量最大的露天煤矿。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遵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的建设方针,在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露天煤矿先进开采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技领先、优质高效发展的理念并应用现代自信科技手段提升生产工艺,形成了以生产规模最大化、技术装备最大化以及管理手段信息化为特征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新模式。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的建设必将影响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因该露天煤矿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周边地形较复杂,水土流失及其严重特别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受气候环境(大风、风蚀沙化、冰雪)和季节因素等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水平与生产量。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的开采方式主要是采用推进回填的方式,因为生产工艺具有特殊性,因此煤矿采掘的现场生产设备需要分布在不同台阶的不同工作面。该煤矿露天生产的特点是供电线路要沿着各台阶敷设为设备供电。采掘现场是由三条35KV高压架空线沿着采场边缘架设的半环形线路来供电,从架空线路T接入多台35/6.3KV的移动变电站均分布在采掘现场端帮周围,被放置于野外无人值守。向采掘现场内各台阶用电设备供电是由6.3KV配出柜完成的。供电线路在敷设供电电缆过程中,需要跨越台阶、端帮道路以及剥离现场的道路等的情况,这就使得供电线路在露天煤矿采掘现场出现相互交叉、跨越的状况。另外用电设备通常都是移动式的大型采矿用电设备,并且这些设备会随着采掘工作面不断推进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生产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动,供电电缆出现经常性移动、缩短或延长等现象。因此为保障供配电系统可靠运行,合理分配电力负荷、优化用电设备的供电距离、增强用电设备线路的安全保护工作以及提高检修和维护质量是露天煤矿供电工作中的重点。

(一)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供电系统概况

哈尔乌素露天矿变电所两回110kV电源线路引自坑口电厂,架空供电线路长度约25km,单塔双回。露天煤矿变电所有两台SFZ9-80000/110、110/38.5/6.3kV三卷变压器,110kv、35kv与6kv配电装置都被设置在室内,其中6kv侧是单母线分段结线方式;35kv侧是双母线结线;110kv侧是单母线分段结线。露天矿采掘现场的是架空路线为35kv的配电,且线路主要采用集中补偿。

露天煤矿采掘现场北部和南部架设的两回环坑线路主要有两种干线:北部干线也称A干线是,指一回线路从变电所到露天煤矿采掘现场的西部,环西部至北部;南部干线也称B干线,主要是指一回线路到露天煤矿采掘现场的东部。为露天煤矿采掘现场的单斗挖掘机和钻机配电主要经过35/6.3kv的移动变电站。但因为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毗邻已经建好的岱沟露天煤矿,受到岱沟露天矿生产、哈尔乌素露天矿产能扩大、外排能力不足、内排条件不充分以及拆迁征地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为排土作业让路的情况,即35kV的配电装置环坑架空354#北部干线从矿坑西侧排上场附近打断。实践证明矿内的用电设备数量相对较多,均为移动设备且电力负荷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供电可靠性的管理的要求就变得更高。

(二)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露天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矿坑下的用电设备受供电距离、不均匀的电力负荷以及由现场作业环境造成的线路损伤等的影响,这些设备的带电停机时间严重影响了产量。

1.用电设备的供电距离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矿坑应该有两回电源供电,这样就会使得当任意一回路在因发生故障而停止供电的情况下,另一回路的电源应该能够负担得起矿坑的全部电力负荷。由露天煤矿生产规模的扩大的同时使得矿坑下的用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也不断增加。针对装机容量最大的用电设备来说,在挖掘机进行挖掘作业时会产生非常大的电流,进而导致电网电压出现波动的状况,这一系列的情况最终都会严重影响到设备自身以及与设备进行配合的钻机的正常生产作业。因此为保证并提高用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就应该合理的控制用电设备的供电距离以及严格控制供电电缆的使用规格。

2.线路损伤

线路损伤主要是由于露天煤矿在进行现场作业时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导致的线路损伤问题。用电设备发生移动的同时供电线路也会随之移动,而这一过程中就有可能使线路的连接部件耦合器发生拖拽损伤的情况并破坏其密封性能,从而导致事故停电的现象。另外进行现场作业时常常会有塌方的石块,而这些石块也会砸伤破坏电缆线路;耦合器内部进水现象在采掘现场也是经常出现的;在采掘现场中,铺设电缆通常都会沿着路边或者挡墙,而这些电缆就会在利用工程设备进行道路修筑作业时被损伤。总之采掘现场总会出现一些相互矛盾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生产设备的供电可靠性。

3.不均匀的电力负荷

通常情况下不均匀分布的电力负荷是由生产设备频繁移动造成的。工作进度不同,在同一或者不同的工作面之间,生产设备经常会在不同的工作位置进行调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供电线路进行临时改变调整。另外造成供电线路不均匀的电力负荷分布也是因为工程位置的紧张程度造成的,因为根据工程位置的紧张程度,在同一时期内,多台生产设备经常会集中到采场的某一局部位置。供电线路过长就会造成较大的线路电压损失,线路故障率升高就会影响到用电设备的可靠性。矿山电力负荷主要分为三类,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别的负荷都会导致重大设备被破坏且难以修复,造成大量减产,打乱生产过程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是造成生命危害。所以必须对供电线路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露天煤矿供电系统的优化

根据上文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电力系统的概述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优化露天煤矿供电系统的方法。

(一)煤矿供电系统的优化原则

优化露天煤矿供电系统首先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认真贯彻并实施相关国家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严格遵照国家目前的煤矿安全设计技术规程与规范。

2.在充分了解露天煤矿供电系统的现状的前提下,坚持投资少、见效快并合理的减少改造工程量的原则,最大可能的使用安全可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从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目的。此外为保证安全可靠的供电还要实时改造或更换不符合要求和安全规范的技术。

3.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的观念,对优化供电系统的方案要深入探讨并证明电源、负荷与线路布局是否具有合理性。对其安全可靠性和经济稳定性进行论证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说明。

4.为建立完善并灵敏的检测保护系统就要求煤矿供电系统应尽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设备。

(二)供电系统的优化应用

1.为保证矿坑供电安全设计首先就要选择合理的供电电源,在矿坑资源整合后其负荷载流量和电压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源线路的设计从发电厂升压站110KV母线出线,以减少系统电压损失。

2.矿坑变电站:根据露天矿开发方案设计,哈尔乌素露天矿110kv变电站主要设备的选型是110kv系统装有ZF5T-126型GIS全封闭组合电器,其有占地面积小、运行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小,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无静电感应和电晕干扰等优点。35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37A-40?5铠装型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46台;6kv低压开关柜选用KYN28A-12Z型开关柜18台。2012年对变压器进行更换(两台SFSZ11-80000/110),从而应对露天矿用电设备负荷增加,保证可靠供电。

3.电网的优化

(1)电网优化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供电系统的优化,对坑下移动变电站进行合理的配置,尽量能够达到负荷中心。

(2)注重提高功率因数,哈尔乌素变电站安装了GWK-M型磁控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补偿总容量12000kvar,从而保证局网功率因数的提升。

4.电缆的选择

煤矿供电系统中矿坑对电缆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温升不超过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升

(2)正常运行时电网的电压损失不超过允许值

(3)机械强度要满足规定的要求

5.防雷和接地

洪涝灾害或者雨雪的侵入都有可能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与使用寿命,应该在在变电站的35KV及6KV的母线上装设阀型避雷器,以防止雷电波侵入对电气设备造成破坏。变电站6KV出线装设三相三段式电流保护以及有选择的单相接地保护。

6.为了减少两回线路受到外部的影响以及减少发生故障的概率,两回线路必须分开,避开首采区和爆炸危险区。如果在矿坑变电站的进线处因地理环境等条件控制使线路不容易分开时,也要保证两回线路间应有的安全距离并尽量拉开,同时适当的增大杆塔的安全系数,避免因煤田的开采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使两回线路同时出现故障。

结束语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7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绿色发展的要求,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产业——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中国重要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中煤平朔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中煤平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工业、生态两条产业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支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方向,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保障,积极探索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最大化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科学发展之路。

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开采 促进集约化发展

2010年12月26日,中煤平朔公司原煤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成为我国首座单一的、露井联采的亿吨级矿区。凭着这份优秀的成绩单,中煤平朔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之际实现了新的跨越。

回望历史,从中外合作建设安太堡露天矿开始,平朔已经历32年的风雨历程。1979年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启动,1989年原煤产量突破1 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座千万吨级矿区;之后,在安太堡矿良好运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自主建设了安家岭露天矿,树起了中国煤炭工业的新标杆;2003年,率先在晋北矿区浅埋深、硬煤层、硬底板条件下成功应用综采放顶煤工艺,先后建成了3座千万吨级井工矿,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2006年平朔公司原煤产量突破5 000万吨;到2010年底,平朔原煤产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国内首座单一的、露井联采的亿吨级矿区,谱写了承前启后的辉煌篇章。

煤炭产量的不断提高与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平朔在千万吨级持续高效安全生产体系的关键技术方面,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另外,平朔不同于很多亿吨级矿区的最大特点是,有些企业的亿吨级水平是位于不同区域的煤矿产能的总和,而中煤平朔是单一矿区年产亿吨级企业,能够发挥集中生产的优势,在保证集团和国家煤炭供应方面,如供应紧张局面,也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摒弃粗放,集约发展,是中煤平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导思想。在平朔矿区,既有规模壮观的露天开采,也有高科技的现代化井工开采,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承。矿区因地制宜,通过创造性地实施露井联采技术,对露天矿无法开采的“边角料”实施井工开采,节约性地开采煤炭资源,放大了资源的价值。同时将井工生产的高热值煤与露天生产的低热值煤进行科学配选,整体上提升了煤质。中煤平朔也因此成了国内首家实施大规模露井联采、煤炭资源回收率最高的资源节约型煤炭企业。预计到“十二五”末,中煤平朔的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5亿吨,未来五年探测到的资源量还将不断增加,煤炭产量将稳步提高。

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生产技术和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矿难频发,是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低水平的发展已经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煤炭生产的大型化、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中煤平朔自建矿以来就坚持高标准的安全生产,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生产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一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众多科研单位的合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2010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5.9亿元,对煤矸石延伸产业链、土地复垦等重点难点课题进行攻关,积极开展露天矿扩能改造、井工矿防治水处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系列产品开发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73项,表彰86项优秀科技项目和6项专利。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管理创新,明确内部分工合作,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科学组织生产。大力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实现财务、物料、采购、设备、工程、档案、自动化办公等模块的集成运行;制定严格的阶段性目标考核细则和管理控制体系,原煤洗选加工、生产接续、设备保障、装车外运等关键环节得到全方位优化。二是严格成本管理控制,提升经营能力。开展“挖潜能、降成本、增效益”活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强化资金集中管控,使资金运作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实现利润70.24亿元,同比增幅达51.38%。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紧紧围绕“治乱、治散、治差”的工作要求,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强化行政执法为手段,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不断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减少事故总量和死亡人员,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推动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二、整治目标

(一)严厉打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努力建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二)全面排查非煤矿山违法违规生产行为,针对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抓好整治工作,消除隐患。

(三)依法取缔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

(四)建立非煤矿山安全专项长效机制。

三、整治重点

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为前提,改善安全条件为立足点,有效防范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地下矿山重点整治通风管理、顶板边帮等二大关键环节,露天矿山重点消除一面坡和伞檐开采,消除高陡边坡,杜绝违规爆破。

(一)露天矿山

1、有开采设计,并按设计要求开采;

2、强制实行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严禁高陡边坡、一面坡和伞檐违规开采;

3、除规模很小、台阶不高的露天矿山外,强制推广使用中深孔控制爆破。杜绝掏底崩落、扩壶爆破等违规爆破作业,实施中深孔爆破技术开采的,矿山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安全平台不少于4米,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米,最终边坡角最大不得超过70度;我县除昌裕糖业公司回良采石场、谢光伟采石场外全部采石场必须实施中深孔爆破技术;

4、推广液压锤二次破碎,机械化铲装作业,严禁高陡边坡和浮石下冒险作业;

5、爆破作业必须符合规程要求,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从事爆破作业;

6、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对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隐患;每次爆破后,必须认真清理浮石方能组织生产;

7、对2009年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小型露天矿山,没有按要求进行开采设计,又不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的,一律不予换发许可证;对发生一般死亡事故的露天矿山,必须及时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开采。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进行技术改造且发生死亡事故的小型露天采石场,要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依法实施关闭。

8、露天取土场(砖厂)要采用机械取土作业,原则上不采用爆破作业,并按照《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规定形成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

(二)地下矿山(通风系统)

1、强制推行机械通风。建立完善机械通风系统,制定通风管理制度,保证机械通风系统正常使用;

2、配备通风检测仪器。所有地下矿山必须配备风机性能检测仪器和通风检测仪器,矿山主要用风工作面必须配备风质、风速检测仪器;

3、建立完整的测风测尘制度。所有用风工作面、爆破点及其周边巷道的风质、风量、风速按规程要求检测并应符合安全要求;

4、所有存在粉尘危害的地下矿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抑尘降尘;

5、每个矿井都要建立专项台帐,详细记录每天风机运行情况和每次通风检测情况。

(三)顶板管理

1、制定和落实顶板管理制度,建立重点采掘工作面和采空区的顶板边帮管理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

2、爆破面及其周边顶板边帮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工程地质复杂、有地压活动的矿山要做好地压管理和监测;

4、顶板不稳固的采场要及时采取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顶板破碎的要做支护;

5、加强采空区管理。制定和落实采空区管理制度和处理方案。

四、整治方法

(一)安排部署。为做好我县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成立*县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明祥(县安监局局长)

成员:王立斋晋崇荣陈学才

(二)制定*县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工作的重点是采石场、石膏厂、金矿、铅锌矿山,并在四月初召开全县非煤矿山法人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三)企业开展自查。各非煤矿山企业要依据法规、规程和标准对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逐条进行全面彻底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县安监局。对查出的问题,企业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治理资金、期限和责任人,上报时间为5月30日。

(四)县安监局要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督促企业制定整治方案,监督企业进行整治。11月县安监局对企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重要手段,县安监局和各非煤矿山企业要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开展好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突出安全生产环境整治,对本县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有明确的对策措施。非煤矿山企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针对本企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重大隐患排查与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要对关健工艺环节、重点部位和要害岗位的隐患制定明确可行的整改方案。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专项整治重点内容是地下矿山的通风管理、顶板边帮等二大关键环节,露天矿山的高陡边坡和违规爆破。凡上述环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县安监局要一律下达整改指令,到期不整改的,一律停产整顿或提请县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四)挂牌督办,重点整治。实行专项整治挂牌督办制度和企业黑名单制度。凡在整治中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一律实行挂牌督办,隐患没有消除的,一律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重大隐患和重点企业,由市安监局挂牌督办。一般隐患和其他问题,由县安监局挂牌督办。

(五)加强行政执法

1、强化行政许可工作。新建非煤矿山,要按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及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有关问题的通知》(普安监[20*]166号)要求和程序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能生产。

2、用行政执法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凡是露天矿山应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而没有推行的,地下矿山没有实行机械通风的,顶板边帮管理不到位的,要下达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实行停产整顿、罚款或依法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六)加大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加大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在去年对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内对全县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全部进行一次培训,基本做到非煤矿山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七)协调,强化执法。明确和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协调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用法治手段推进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县非煤矿山延期换证工作

上一篇:办公室主任述廉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年度工作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