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0 17:31:28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1

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一

作为一名西安体育学院艺术系辅导员,我本人有幸担任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讲习任务,本学期我的授课对象是足球学院20_级的四个班学生。下面我就自己第五周第一个专题备课和授课的一些感悟大概总结如下:

1、认识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目的和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正确地关注国家和人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授课老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必须赖于对当今世界和国家形势的了解和掌握,因为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让学生必须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2、作为授课教师,要对自己的授课对象有深刻的认识

我本学期的授课对象是足球学院2017级的大二学生。学生的专业特点非常鲜明:运动成绩突出,对于政治理论关注度不高,但是作为大二学生,对于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相对比较明晰。比起大一才入校的新生,对学校的校纪校规和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较为客观而且全面的认识,针对第一专题中的党纪问题,因为大二已经有同学被确立为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其他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诉求,以此来切入主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还应该将形势政策课专题讲课贴近学生的学业和校园生活以及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鼓励学生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并立足于此来教育学生在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

3、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中要认真严肃的讲解专题,传播正能量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通讯传媒极为发达,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极为复杂。我们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讲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认真严肃地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在学生中间传播广泛、观点偏激而且断章取义的评判。我们要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形成系统而正确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不断完善,逐渐成熟,在思想意识层面形成和专业认知一样的系统树,从而达到形势与政策课“授人以渔”的目的。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世界,使我在思想上逐渐进步,让学生明确认识社会的形势和国家政策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让学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我想这也正是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初衷的。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二

最近,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环境、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三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差不多两年的学习,我对国际和国内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刚开始时,不太愿意去上这门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课程的价值困惑和迷惘。觉得课程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距甚远,感觉不到这样的课程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和价值。可是,上过几节课后,渐渐发现形势与政策课与大学生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

形势是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是人们选择行为的依据。面对形势,人们需要做到正确认识和正确应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分析和认识形势的产物,是统一人们行动的准则,是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必要保证。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人们需要做到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

而我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现阶段,我们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形势、能否很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事关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问题。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能够对国内外主要形势有正确认识,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正确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既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学习这门课对大学生的意义有:

1.了解国内外形势,认清时代的潮流;

2.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3.明确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成才意识。

通过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极大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我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把握未来。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四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资源环境上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上升。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规模进口国外资源和大气污染的加剧又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通过观看这次的视频后,我认为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国内保证率低。比如: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国内保证率低,开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来由于国内矿产资源消费大幅度上升,矿产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目前铁矿石、氧化铝、石油、铜矿资源平均有50%依赖进口。由此,这几年也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虽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近70%。

第三,国际上要求我国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压力明显增加。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全球资源需求总量上升。

第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快速成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在快速发展。在此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程度明显增加的阶段。

面临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形势,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替代能源。

在投资政策上。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信贷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在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上。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实行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继续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把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五

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经过这次魏教授的讲解,我对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必须的了解。作为一名青年人,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忙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忙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本事。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我的发展目标,结合自我的优势,定位自我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本事,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青年人;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构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大梦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忙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此刻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景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够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所以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我认为对的事。

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在看国内外的时事我会看的更深刻,更透彻。这也是我们青年人必备的本事。在以前,每当我看到中国在美国面前总是低声下气时,我就会觉得很生气,很不解,而此刻,我明白了不能以一时之气而做出错事。在没本事与之抗衡的时候不应太张狂,随着中国一步步的发展,此刻的中国已经不一样以前了,在国际上说话更强硬了,能够说出自我的看法了。

综上所述,学这门课程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让我们感受社会的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0形势与政策心得600字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58-03

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有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重要的地位,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身心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生动、丰富的内容和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大事,更主动地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非常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曾经发出指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P226)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严肃告诫我们:“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P369)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也曾一再强调:“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宣传,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P649)“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同师生座谈,作形势报告,这要形成制度。”(P249)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关切下,有了明确的方向。

2.党和国家一直关注高校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1986年下半年,原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各地高校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1987年要求开设形势政策课。1993年原国家教委教政司下发了《关于的通知》。第二年秋季开学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由中共中央印发。党中央和原国家教委的这些重要发文,都强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规范发展。

3.新时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不断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进入21世纪,形势政策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意见》明确了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又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详细阐述。在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促使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为“四有”新人。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大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正确的政治观在学生素质中处于突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好学生的政治观问题是高校德育最基本的任务。正如邓小平所说,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P104)。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现状及其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3.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心智成熟,在德育方面获得全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学生身处各种社会矛盾当中,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来自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高校学生的内心,表现为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走偏、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和看待形势,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科学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助其开阔视野、扩襟、奋斗不息,促进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积极发展。

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观念,三者共同作用,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同志曾经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P86)形势与政策教育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观念,三者共同作用。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对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观点是: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P108)因此,理论的传播者和学生的思想启迪者应为教师所应担当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独立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给学生展示整体素质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地位对等”,常与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即席解答。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教学相结合,辅以启发、讨论、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大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形势报告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切合学生需要,教师在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形势政策教育内容时,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兴趣,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形成形势政策课教学团队,一要建设一支精干的以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为主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二要重视形势政策教学研究。三是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考虑到这门课程每学期都是新课的特点,适当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薪。

2.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的兴趣需要教师的激发,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学生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首先,学生应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一要摒除功利主义。第二要去除抵触思想。其次,学生要养成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培养主动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观念,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际的习惯,积极培养自己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强化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作用。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环体即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社会大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体现了社会大环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而校园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的发挥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则体现了校园内部环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环境的熏陶对于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在于教育面得到扩大,保证了教育内容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直观认识离不开大众传媒同现代网络媒体的丝丝渗透,其作用还表现在:能够激发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与政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连接在一起,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其次,校园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高校的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站、阅报宣传栏、班级订阅的报纸期刊、图书馆报刊期刊室的资源都包含在校园宣传教育阵地之中,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积极向上的校园宣传环境会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是把形势与政策教育植根于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最后,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学生处、团委及各个二级学院应互相配合,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受到启发。具体做法有: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和社会活动进行教育。有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身心特征,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可增强针对性,突出主题,收到实效。既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渗透力,也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学生学知识、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EB/OL].(2001-09-06)[2007-05-10].

http:///20010906/3000447.shtm1.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四个结合”

中共中央对《形势与政策》课有明确的规定,它是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注意与“形势”结合,与“政策”结合,与“热点”结合,与“群众”结合。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形势”结合

一般来说,形势是指国内、国际的时事发生发展的基本趋势或基本走向。具体而言,有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就业形势、高考形势、农村形势、物价形势等等。高校对大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有利于大学生及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进而正确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梦想的责任。因此,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就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中的必修课。当然,除课堂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如各种媒介和信息工具,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校形势政策课开展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了解国际国内有关形势。新时代的大学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认识世界,拥抱世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形势”结合,不与形势结合,就不是形势与政策课了。因为,“形势”是我们党和政府制定路线政策方针的根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和基本走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形势”结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形势” 问题开展教学。如本学期,南华大学扣住国际国内重大形势,选择5个专题开展教学。这5个专题分别是:1、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2、坚定中国自信,实现复兴梦想; 3、2013经济形势及展望(此专题含“两会” 精神);4、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考;5、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些专题紧紧扣住国际国内重大“形势”,在全校学生中宣讲,使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由于形势变化较快,因此,教师要紧跟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相关数据,教学内容常讲常新。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政策”结合

形势与政策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前面在第一个结合中,《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形势”结合,但“讲形势”不是为了讲形势而讲形势,了解形势,分析形势,是为了更好地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因此,讲形势又必须讲政策。不讲政策,不与政策结合,也就不是形势与政策课了。一般来说,政策是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可见,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作为国家的政策,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对内政策和与对外政策。对内政策又包括财政经济政策、科技文化教育政策、军事国防政策、劳动就业保障政策、民族宗教政策、“三农”政策等。对外政策是指外交政策。 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国家机关或者政党组织的行动准则。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就要与宣讲政策,解读政策,有针对性与政策结合进行讲解。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务必充分注意。把政策提到生命的高度,可见政策的重要性。既然政策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把政策当作自己的生命,讲深讲透,认真解读各项政策,过去政策怎么样,现在政策有哪些调整,政策的变化,未来政策的基本走向等,要认真讲解。同时,要讲清楚政策调整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对国家有什么好,使同学觉得政策的重要性,认真执行政策的必要性。要坚决反对那种“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执行政策走样,落实政策打折扣,甚至完全违背政策办亊。为什么有的老百姓说,中央好政策,到下面执行中就“走了样, 变了味”。 在十报告中指出: 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均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每一项大的政策内容中,既有宏观方面政策,也有微观方面政策;既有共同的政策,也有不同的政策。如外交政策中,对不国家的具体政策既有共同的又有不同的;又如国内民族宗教政策,对不同的民族习俗、风俗的少数民族具体政策既有共同的又有不同的;在产业政策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政策也是不同的;还有如分配政策、就业政策、体制改革政策、房地产政策、安全环保政策、医保政策,等等,既有共性政策,也有个性政策。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政策问题上,也可以这样说具体政策具体分析,可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结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宣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热点”结合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既要紧密结合形势,还要紧密结合政策,讲清形势,明白政策,行动就有目的,学生学习就会有动力。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做到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结合“热点”, 深入开展教学。一般来说,热点就是指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或新闻媒体、网络、电视等在某时某地引人注目的地方、人或事等社会问题。教师在教这一门课时,要特别关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就是需要老师向学生讲清楚,热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析热点问题?如何化解热点问题?我们每个公民对热点问题持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化解热点问题应采取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应对政策和策略,相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热点问题,关注热点问题,解决热点问题。新闻天天都有,热点年年不同。为什么热点会年年不同呢?因为,先前的热点出现了,党和政府积极应对,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热点。如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组织的“2012年两会调查”结果发现,网民最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分别是:社会道德建设、食品安全监管、缩小贫富差距、房产市场调控和加强反腐倡廉。其中,“社会道德”和“食品安全”成为网民新的两会关注点。2013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前夕,人民网与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2013年前十位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反腐倡廉、住房保障房价、医疗改革、物价问题、食品药品安全、法制中国、体制行政改革、国防建设。这些热点问题在教学中都要认真加以分析。

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从容面对,认真分析,不能迴避,要有针对性,讲清热点、难点,以利增强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如讲“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专题,就要把生态危机现状,生态文明发展历程,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内涵、基本特征,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二者辩证关系,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美丽中国的对策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祥细讲解后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再一次升华,并把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美丽中国的远景蓝图结合起来,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使学生充滿自信心。又如讲民生问题,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时代最强音;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报告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民生情怀,既有理性,又有事实,细心解读,以理服人,以亊动人,以情感人。

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注意与“群众”结合

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还要注意与“群众”结合。群众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二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再说“公民”与“人民”,“公民”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法学概念。在国家治理领域我们使用“公民”概念。公民概念反映的是国家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民就是公民,公民就是人民,二者统一。我们讲形势与政策课要注意与“群众”结合,也就是要注意与“人民” 结合,与“公民” 结合,公民关注的问题,就是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大学生,首先是“公民”,也叫“人民”、“国民”; 同时也称“群众”、 大学生双重身份。因此,教学要与群众结合,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群众观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注意与“群众”结合,也就是说要与大学生结合,贴近群众,贴近学生,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在八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深入群众,投身实践;勤奋学习,勇于创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当代大学生既要肩负责任和义务,又要拥有自身不可剥夺的权利。权利、责任、义务,应该是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文明举止,公共道德淡漠现象和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问其根源就在于公民意识的缺失。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形成,靠一种自觉和一种自我约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当代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神圣职责。教学要与“群众”结合,既讲理论,还要实践,真正与群众结合,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大学生进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社区邻居节”、“孝敬文化周”等活动,促进社区文明形成,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大学生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群众,启动“十镇百村文化”活动,深化“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 .十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3]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辩证看务实办[M]. 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多来(195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新媒体; 形势与政策; 教学改革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通过新的传播途径(如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数字终端(如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等)和传播手段(如即时通讯工具、网络虚拟社区、博客、微信、微博等)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与传统平面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形式、途径和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海量的信息、快捷的传播、互动式的表达、多元化的观点、虚拟性的特性,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冲击。就“形势与政策”教学而言,课堂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讲才能有好的效果,是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选取、讲授重点转换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等角度,分析新媒体传播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影响,探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改革措施。

1 新媒体传播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即通过解读大学生关心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分析形势,解读中央的大政方针,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从而坚定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信心。自1987年教育部在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以来,教师以自己的理论优势、所占有的大量知识信息和丰富历史人文积淀,通过个人教学魅力展示,把握时政动态,传播主流声音,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具有快捷性、互动性、大众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教师占有知识信息优势的格局被改变,突出表现为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海量信息在第一时间充斥于新媒介,各种的评论和观点五花八门。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大学生不仅能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种所需信息知识,而且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平台发表各种看法,介入对一些重大时政问题的评价和辩论之中,对教师通过阐释所掌握知识信息的主导地位和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热点问题的背景信息在网络迅速传播,各种分析评论被新媒体平台广泛散播,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准确把握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政策,加强对重大热点问题的引导难度加大。

2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议题设置是以教育部社科司每年编写的两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主,各省市高校结合本地省情、民情、校情拓展教学内容,编制教学计划。在教学参考资料方面,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考资料》《时事》《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库。教育部社科司提供的教学要点和参考资料为各地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任何一个资源库都无法比及的。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真实和虚假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文字、影音和图片资料及信息,在第一时间甚至若干年后都能方便、快捷地查阅。同时,作为一项教学活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从选题到备课、从教学安排到组织实施,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这给高校“形势与政策”如何选取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提出了挑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在围绕相关主题组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2.1坚持舆论引导,确保热点问题分析和政策解读的准确性

“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相关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有效引导”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然而,由于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热点问题的多元评论,大学生不仅能从网络上迅速获取所关注热点问题的知识信息,新媒体的虚拟社区、BBS、博客、微信、QQ群、网络论坛等各种媒介热议的国际国内问题,散播和传递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评论。一些看法与党和政府的声音不尽一致,甚至充斥着发泄对现状和政策不满的别有用心的炒作和煽动性言论,这些非主流的、错误的观点往往能先入为主地影响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判断和看法。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应全面领会中央的精神,准确把握事件的性质和党的政策,阐述和解读不能夹杂个人的判断和倾向,不能受网络观点和舆论左右,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确保原汁原味地传递党和政府对热点问题的声音。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关注新媒体上的各种舆论和观点,掌握网络舆情动向,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重点分析和评议,以确保引导的有效性。那种对新媒体上的各种观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堂讲授上自说自话,无视其他的做法,既不能有的放矢、达到排疑解惑的效果,也很难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的。

2.2 调整讲授重心,重视重大事件的背景解读和政策形成过程的分析

海量知识信息通过新媒体在第一时间的迅速传播,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和重心必须有相应转变,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重大热点问题的多样化需求。换言之,高校学生对关注的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的知识信息大多已通过新媒体获得,教师占有知识信息的主导地位没有了,学生对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兴趣点转向事件的背景和政策形成过程的关注。这就使教育的重心不得不从叙述和解读文本信息转向对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背景、产生原因、政策考虑的分析和对各种非主流观点的述评和引导上来。教学既要叙述文本知识信息又要解释重大热点问题的相关背景;既要解析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又要分析政策背后的战略考虑、既要传播主流声音又要批驳各种错误认识。通过不断增加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来满足大学生寻求了解对重大热点问题背后的逻辑联系的愿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能力,以达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教学目的。

2.3 强调政治性和政策性,着力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政治性和政策性极强的课程。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资讯和观点的和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新媒体空间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交流,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新媒体空间交流对重大问题的看法容易摆脱道德和责任的约束,导致一些非理性和极端的观点得以渗透和传播,这就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时政热点发生在当下,各种评论和观点充斥在新媒体中,要求教师对重大热点事件的解读、分析和引导,既重视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更要分析和批驳各种错误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政策理论水平,以确保分析解读的准确性,提高对新媒体空间各种舆论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视野。热点问题议题广泛,领域各异,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议题,也牵涉国际国内局势走向,热点议题往往超出了教师的学科领域和驾驭能力之外,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而对相关领域不熟必然导致分析问题避重就轻甚至误读,削弱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有效性。

3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措施

新媒体在给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只有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改进教学方式,占领新媒体阵地,提升应变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3.1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络平台和虚拟互动网络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形势报告会、专题教学等涉及的议题有限,覆盖面窄。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配合校园数字化建设,各高校应适时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重视网络平台建设。即从组织领导、经费支持、网站维护、内容更新、疑难问题解答等方面细化管理规定;从利益分配、任务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引导教师关心网络平台的建设;从考试改革、学分设置、成绩评定等方面吸引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交流和互动。构建虚拟化的“形势与政策”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关键是丰富网站的资料信息和搭建实时互动的交流平台。来源渠道可靠和丰富充实的信息资料,不仅为学生关心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权威信息,而且能有效避免虚假信息对学生的误导;而网络实时互动平台既能满足大学生热衷于新媒体交流的潮流,也避免“形势与政策”形势报告会和专题教学课堂容量大,缺少互动交流的缺失。

3.2 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轮训力度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主要是兼职的政工干部、临时外聘的专家学者或政府负责人,也有部分专职的思政课教师。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动态性强,备课任务重,难度较大,兼职政工干部各有主业,教学热情不足,部分高校甚至将新近毕业的学生工作干部作为教学主力,临时性和随意性的教师队伍既导致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缺失,也难于管理和要求,由于对新媒体舆论走向关注不多,教学的引导性不足,实效性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变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各部门多头交叉管理、但只抓不管的状况,成立专门教研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其次是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和轮训力度,一方面培训教师对重大热点问题的全面把握和对中央政策的深刻领悟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训教师对新媒体的运用和掌握能力,特别是对涉及热点时政问题舆论的分析和引导能力,以提升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

3.3 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和正面教育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其让媒体和网络舆论对重大时政热点问题随意揣测,不如主动发声引导,这种引导既要重视线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更要重视线上的教育引导。高校因应鼓励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教师建立个人网站,博客、播客和微信平台,搭建与大学生的虚拟空间交流方式,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方式,及时传播关于重大热点时政问题的评论,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批驳新媒体上各种错误观点,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言论。同时,要通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设置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运用网络实时教学交流工具,通过理论灌输和沟通交流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7).

[2] 陈潮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5

1.学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管理不够,对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所需的场所和设备得不到保障,所需的经费投入落不到实处,相关研究科研课题难以得到支持,研究成果的发表缺乏园地;第三,虽然形势与政策隶属两课范畴,但部分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等等。

2.学生认识模糊。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1%的学生认为重要,但没必要花太大精力学;3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甚至可以不开设。部分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关注国内外时事,经常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以及上网等途径了解新闻。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或者不愿意上《形势与政策》课,认为自己知晓天下新闻,掌握国内外大事,教师在课堂上“炒冷饭”浪费自己时间。

3.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由于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兼职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等现象。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而青年教师占到60%以上。兼职教师因工作繁忙一般难以进行精心认真地备课,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比较欠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教师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课意义认识不足、教研活动较少以及缺乏必要的培训也导致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4.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时效性不强,虽是时事政治内容,但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不深刻、剖析不精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致使新鲜的时事政治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课程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受学生欢迎。教学手段单调,虽然部分教师不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信息量不大、讲解不生动,致使效果不理想,难以得到学生认可。

二、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第一,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二,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应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也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第三,加强学习交流,注重以老带新。经常性组织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和讨论交流等,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思想上尽快成熟、业务上尽快提高。第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应为教师进修、提高、查阅文件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

3.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了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主要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宣讲提纲常编常新;最新的形势教育文字应汇编成册,音像资料应整理成库。此外,高校之间应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学校应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学校应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园地。

5.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考核。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实行课程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方法应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6.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形势报告会是我们党的良好传统。延安时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经常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建国后这个好传统延续下来,现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应进一步发扬。可邀请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就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讲解,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7.发挥大众传媒和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首先,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订阅重要报刊杂志,设立校园阅报栏,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其次,学校可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媒体开辟时事论坛,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和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学校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以及讲座、研讨会等,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受到启迪。

8.发挥互联网的育人优势。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更新快捷、阅读方便等特点,并且图文并茂、音像俱全。学校应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在校园网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在线讨论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有的放矢开展教育,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6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普遍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是落实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任务的一大举措,也是高校辅导员发挥引领学生思想作用的重要途径,面对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力争提高辅导员参与课程教学的质量及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对其地位、作用和课程实施要求都有明确规定,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形势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使得这一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更凸显,为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正规化、科学化发展营造了很好的氛围。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如何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上发挥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是完成其本职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强调:“班主任及辅导员作为高校当中教师队伍的一大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作为引路人,指引着学生健康成长。”《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作为高校当中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扮演着干部与教师的双重角色。”对其职责这样规定:“帮助在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充分掌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情况,对于学生热切关心的问题正确引导。”从这个层面来看,辅导员具有的身份及需要担负的职责,跟教育部和宣传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的“在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引导学生看清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学生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及各项政策,遵从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下定决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一致的,辅导员应该主动积极地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程这一平台,实现自己的工作职责。

其次,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基本路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大学生树立理想与信念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其学会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和看待当前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和趋势,坚定跟党走的政治方向。辅导员要想胜任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高校辅导员“拥有丰富的知识,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做了详细明确。辅导员通过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利于提高自身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再次,是提升辅导员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政治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程本身就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理论储备和思想认识水平等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辅导员是高校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负责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引导工作,辅导员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将自己的基层实践经验与教育教学结合,不仅能体现出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还能促使辅导员加强自我学习和锻炼,提高政治理论修养,拓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最近几年,许多高校在贯彻形势与政策课实施要求和经费投入方面已经加大了力度,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也很普遍,但是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特点与辅导员当前的整体状况存在差异,导致辅导员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少数高校未能充分意识到形势与政策课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并且支持不够、政策不到位。一是领导层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视不够、定位不明,没有真正贯彻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安排随意、课时不定、管理松散,使得这一课程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力;二是缺乏相应制度建设和充足经费支持,导致该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没有制度依据,导致课程的开展常常因为调课、请假等外在因素而受到干扰甚至打断,使得本课程不能有效调动专兼职教师上课积极性,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的稳固性;三是缺少科研探索,没有设立专门的教学科研单位对课程内容和教育教W方法进行专门的研究思考,没有紧紧抓住形势与政策课程时效性和变化性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逐渐滞后,导致形势与政策课未能紧跟形势和政策,降低了课程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

其次,辅导员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不足,影响教学效果。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分析时政与热点问题,涵盖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这对上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任课老师具备较为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还要求任课老师随时关注时事政治,及时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备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广大辅导员因为学业背景各不相同,个人知识结构千差万别,对政策法规的了解掌握和认识程度显得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年轻辅导员,既有因为刚参加工作造成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又有因为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别和局限,导致在授课时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对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有效结合,加之缺乏课堂经验,往往在授课过程中显得生硬和肤浅,甚至在教学目标和方向上出现偏差。

再次,辅导员受工作环境和制度的限制,参与教学后劲乏力。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广、内容多、参与面大,许多职能部门和教职员工都参与其中,但由于管理制度和部门权限的原因,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管理的部门和辅导员所属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在行政体制上存在权限分割,常常造成在日常协调上的不及时和不充分,使得参与教学的辅导员群体作为基层一线教师和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体力量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辅导员不但要担负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任,而且要负责较为繁多的办公行政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入学率提高迅速,高校辅导员平均负责的学生往往多达三四百人,导致辅导员在繁重的学生工作之余,难有精力投入到对理论政策的学习之中。再一方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身所特有的时效性强、变动性大的特点,需要对任课教师及时开展教学业务培训,以便任课教师能跟上步伐和节奏,但由于条件和经费所限,许多高校没有让辅导员参与有关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培训,造成辅导员缺乏及时的学习和指导,知识储备后劲不足,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的措施

形势与政策课属于高校当中两课教学的重要课程构成部分,它是在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阵地,作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课程,让辅导员有效参与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必要性,还是进一步巩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地位和教育作用的重要方法,这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

一是认真贯彻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文件精神和实施要求。首先,高校领导层应该达成共识,明确形势与政策课定位,将形势与政策课看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关心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看到作为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辅导员队伍再通过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重要意义及维护校园稳定方面的特殊作用;其次,各高校应该加强学校内部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为辅导员参与教学创造条件。依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的:“高校应逐渐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和党委宣传部负主责,教务处、学生部及团委积极参与的教学领导与工作体制,编写教学计划,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因此,保证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统一,是促进形势与政策课顺利开展、影响广泛的重要保障。

二是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建设。首先,作为学校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是开展各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其中,使该课程成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地位和作用的制度肯定,从具体章程上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开展程序和参与教育教学的师资配备,确立辅导员和其他专兼职教师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使辅导员和其他专兼职教师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会因为外在原因而被随意干扰,保证课程顺利开展而不受影响;其次,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对待,在明确课程设置,确保课时数量,保证师资配备的同时,还要组织人员设立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涵盖范围广、教学内容变化快等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一方面是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结合当合国家方针政策所带来的调整,确定跟得上形势、符合实际国情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使形势与政策课对青年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从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研究如何使这一课程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调动包括辅导员在内的专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资源优势。

三是加强辅导员教学能力培养,建立教学参与机制。首先,辅导员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因为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和一线,从工作职责和要求来讲,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因此,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仅是对自己综合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的锻炼和提升,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要珍惜和利用好这一机会;其次,辅导T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丰富知识储备,这是辅导员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资本和底气,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和生中关心时政,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扩大知识面,有意识地学习政策法规。还需要辅导员积极深入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知晓青年学生关心的问题和事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再次,要根据各学校辅导员队伍实际,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选拔、培训、考核制度,通过程序让符合上课条件,具备授课能力的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并积极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专兼职教师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创造条件,同时结合考核评审工作,对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的教师进行督促甚至淘汰,对工作认真、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师给予激励和奖励,从而形成良好的、长效的运行机制。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应将学生作为工作对象,关照与教育他们,逐渐加强其政治觉悟、文化素养、思想水平及道德修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的来说,积极促进高校辅导员有效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并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和重要阵地真正结合起来,是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需要各高校积极思考、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2005.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2004.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社政〔2006〕24号,2006.

[4]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教社政〔2014〕2号,2014.

[5]张婉秋.高校辅导员在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有效性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3(24):95-96.

[6]童蓉.浅谈辅导员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J].学理论,2013(20):264-265.

[7]杨倩.专业化辅导员与形势政策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92-94.

[8]齐嘉妍.“翻转课堂”模式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实践[J].新西部(中旬刊),2014(7):120-121.

[9]魏珂,彭展.地方高校辅导员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关系刍议[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3):87-89.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高职大学生;教学不足

当代高职是我国未来重要的人才来源之一,他们肩负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培养学生具有担当民族和国家振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具备需要高职大学生懂得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能力。高职大学生究竟要怎样才可以了解当今时代的形势呢?我们知道《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介绍我国当今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目前的政策和发展方向。无庸置疑,高职《形势与政策》课能够使高职大学生领会到这方面的知识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因此了解国内外形势、提高对形势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就成了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

一、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高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高职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一个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有关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总之,它使高职大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特别是认识高职大学生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和高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能使其思想上迈进一大步,使其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立得更稳,因此它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形象最直接教育的形式。了解当今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不仅为高职大学生取得成功提供了保障也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课程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为服务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其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高职大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来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实践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增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同时不仅拓展了高职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其的政治素质修养,有利于自身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在反思当今世界及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及中国进步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起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高职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使高职大学生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观察和处理问题,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形势与政策,思考应对策略,顺应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使高职大学生能够吃透政策的意思,使其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使其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即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素质拓展来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品学兼优的高职大学生;使其把形势与政策变为己所用,从而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有着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即“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也使其在形势与政策中学会换位思考,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现状,由人及己,知足常乐,珍惜现有的一切,不抱怨现处的环境。

二、高职《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出,目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并不佳,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它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形势与政策》课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且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教师在教学针对性上没有下功夫,致使这门课程缺乏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导致减低了这门课程的实效性,从而达不到同学们所需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少数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对《形势与政策》课有一定兴趣和收获,大部分同学都处于一种人在心不在的状态,有的同学为此选择逃课,也由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缺乏吸引性,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聊起时政内容,没有把教育目的与高职学生需要有机结合,没有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没有根据教育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导致降低了效果,没有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同时注意通过各种活动引导高职学生对一些与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没有充分发挥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一方面搞好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没有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达不到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应该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有机统一和高度结合的课程,它不仅让高职大学生能准确客观认清形势,且能使高职大学生提高思辨能力、为自身提高发展开辟道路,发挥人文理性的作用。然而《形势与政策》课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要求,如没有考虑应以怎样的形式或内容使高职学生更容易吸收呢?相反我们现在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停留在传达、贯彻的工具理性层面上,把高职学生当作被动受教的一方,教师大部分时间讲授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强调党和国家政策、路线、方针,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传声筒作用,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直接需要重视不够,使其人文理性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反而其工具理性在课堂教学上居主导性地位,致使高职大学生在对《形势与政策》课理解中感受不到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导致少数高职大学生感到该课讲授的内容的实用价值偏少,致使少数高职大学生在对《形势与政策》课认知方面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如:有些同学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才是硬本领;有些同学认为专业课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少学生认为了解形势与政策,通过看报纸、上网就可以了,不必非要上《形势与政策》课。正因如此,少数高职大学生找到了“一些借口”来为自己逃课圆场,从而使《形势与政策》课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课程的价值大大下降,达不到开设该课时的预期目标。

目前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的某些教学方法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教师没有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没有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不能采用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借助于形势与政策理论求得解决的方法;没有对考核环节的改革,没有以积极探索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方法,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造成大部分高职学生“临急抱佛脚”的现象,考试没有实际意义。

总之,随着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因此高职大学生正处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之中,如何使高职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做到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自己的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是我们高职教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那么探讨如何克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只要我们深化对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能使高职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得到真正的收获,从而为高职大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认知的基础,保证高职大学生未来的路走得更好,叙写一个无悔的人生,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就能真正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年度工作思路及计划范文 下一篇:家风家训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