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30:27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1

*市科学技术局是*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全市科技行政管理工作,内设一室四科:办公室、农村与社会发展科、工业与高新技术科、科普信息科、知识产权科。核定人员编制14人,现有职工11人,其中,大学7人,大专4人。2006年8月,*市知识产权局成立,与科技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重点工作

(一)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根据楚科字[2009]5号《*州科技局关于开展2007-20*年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是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万翔为组长,*市科技局局长姚本湘为副组长,财政、统计、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2007-20*年度“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复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协调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二是围绕科技进步工作领导情况、科技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科普工作情况、基础性科技进步工作情况和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及成效5大项11个小项45个考核指标,认真做好相关数据收集、文字材料撰稿、证明材料收集整理等,目前,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复查考核要求,相关考核材料装订成册,经*州科技局评审论证已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及国家科技部。(完成时间:2009年4月20日-5月20日;参加人员:市科技局全体工作人员及市属相关部门部分工作人员)

(二)2009年科技重点项目申报工作

上半年,全市科技工作以加强对优势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为目的,以彝药产业、畜牧业、林果业、茶花产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开展服深入调研,筛选、策划、包装申报国家、省、州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整合科技资源,努力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在项目申报、管理上得到省、州科技部门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我局储备科技项目26项,向省、州申报科技项目19项,其中,省级17项,州级2项,主要是以支撑茶花花卉产业、核桃综合精深加工等为主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企业科技投入18248万元;目前,《*山茶嫁接优良砧木筛选》等2项列为州级重点科技项目,争取到位资金6万元。实施市级科技项目15项,匹配科技项目引导资金17.5万元。(完成时间:2009年1月-9月;完成人员:市科技局工高科、农社科和科普科工作人员)

(三)积极争取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地州会商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行动计划的决定》(云发[20*]16号)精神,*省科技厅决定从2009年起,建立厅州(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的实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市科技局根据州科技局的安排部署,抓住2012年*市举办“国际茶花大会”的机遇,围绕花卉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加强茶花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示范,形成以茶花为核心的滇色花卉种繁创新基地。以《*市茶花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认真做好了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制作了《*市茶花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多媒体课件,并积极向州科技局汇报演示,得到了州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帮助和肯定,同意*省科技厅与*州政府进行的科技工作会商以《*市茶花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为内容,实现*州科技工作思路与*省科技厅的有效对接,形成上下联动,共同落实好《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行动计划的决定》的任务和要求,促进我州、我市特色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此项工作待科技厅主要领导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商定时间后进行。(完成时间:2009年6月-7月;完成人员:市科技局局长姚本湘)

(四)*市茶花产业争取省、州科技项目支持工作

1、茶花项目基础建设有序推进。为确保茶花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市提出了“一产二带三基地、四园七路、十村百家”和建设“茶花酒店”及若干“绿化单位”的项目规划意见。目前,已建成面积150亩的茶花主题公园——峨碌公园茶花精品园,定植30个品种的茶花共370株;改造提升了永安大道、鹿城东路等以茶花绿化为特色的茶花大道,定植茶花1591株。目前,正抓紧编制完善17*亩的彝海国际茶花文化园、5.7平方公里的茶花谷、1.47平方公里的*山茶物种园和十里茶花溪——*特色花卉园区等项目的建设方案。紫溪山*山茶物种园项目现正进行建设方案的论证评审工作。同时,*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向社会了茶花谷、彝海国际茶花文化园的招商信息,吸引了众多开发商前来洽谈,有多家开发提交了规划建设方案,现正进行建设方案的论证评审工作,目前已与*红塔集园达成了彝海国际茶花文化园开发建设合作意向,正深入商谈合作的具体事宜并编制建设方案。

2、茶花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茶花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了一批外地茶花种植大户到*发展。目前,全市拥存的茶花成品苗和育苗数量分别达30万株、100万株,引进世界名贵茶花品种800多个,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发展茶花种植户200多户(农户),企业及单位28家,具有代表性的有百泽茶兰园、滇洱古道山茶花园艺有限公司、*茂源生态园林公司、宏芳茶花园和*欣绿世界名贵茶花品种园等。为促进*茶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接洽,申报了十里茶花溪——*特色花卉园区、茶花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并向省花产办争取到了20万元的项目基础建设启动资金。

3、茶花文化蓬勃兴起。*市通过法定程序,已将茶花确定为*市的市花,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茶花文化节、茶花杯网球公开赛和茶花展销会等系列活动,摄制了《茶花之乡——中国*》电视专题片,编辑出版了《中国.*茶花》和《*茶花文化节会刊》等书籍,发行了3000套以茶花为主题的明信片,目前,《*茶花文化大观》正在采编过程中,《*市茶花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必将于年内出台。此外,还开展了以茶花为主题的城市形象徽标有奖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到了196份设计方案,现已完成专家评审。通过举办一序列主题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茶花文化氛围。

4、科技研发创新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随着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针对茶花进行的一系列科技推广、研发和创新技术,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形成了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学校、科技推广部门与种植户等多种合作模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农大、*师院等科研院所都与*市内的茶花种植企业鉴定有合作协议。一批科研课题如茶花无性繁殖、快繁培植、无土栽培等技术已趋完善。茶花新品种登录、命名正以茶花协会为主体积极运作;茶花基因库建立、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茶花精油与色素提取等研究课题已由种植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如百泽兰园研发生产盆栽茶花基质和新品种选育;茂源生态园林绿化公司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师院合作研究新品种选育与快速繁殖和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欣绿茶花园引进国外品种与*山茶花杂交示范以及茶花盆景开发;滇洱古道山茶花园艺公司与*农大合作,研究茶花精油与色素提取技术。

目前,一是《*市茶花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待*省科技厅主要领导与*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会商后确定;二是围绕《*市茶花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这个主项目,延伸新品种选育与快速繁殖和转基因技术等项目,积极向省、州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省、州重点科技项目;三是《*山茶嫁接优良砧木筛选》项目被列为州级重点科技项目,争取扶持资金3万元。(完成时间:2009年1月-12月;完成人员:市科技局、市茶花办、市茶花协会工作人员)

5、*市辖区内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申请后后补助项目的工作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2

1、茶叶产业突出优势优先,加强“早茶基地”建设,已种茶叶23070亩,其中村、村、村、村等已建成相当规模的老茶园集中示范点,村、村、村、村等已建成相当规模的新茶园集中示范点,在原有基础上在每个村建集中示范点,以带动全乡发展,争取提前完成全乡2.6万亩的种植目标,初步实现茶叶规模化。依托项目,打捆开发,按照“一园二线三区”工作思路,打造好“金秋湖叙府龙芽科技园”,-新中、-园茶叶走廊,新站-新路村、园村、-村三个核心示范区。计划建成1座茶叶初级加工厂,推动大宗茶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扶持金秋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完善专合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专合组织中专家、种植大户的资源优势,面向龙头公司和茶农,推进茶叶业精细化管理,提高茶叶组织化程度。加强茶园管理及茶农科学技术培训,改造中低产茶园,增加优质早茶种植比例,提升全乡茶叶知名度,创建“早茶基地”品牌。推进茶旅一体化,按照“猪—沼—茶”、“茶—花—鱼”模式,三产互动,增强经济实力。依托农业养殖大户,鼓励群众发展养猪、养鱼、林下养鸡等副业,支持稻田养鱼、生态山鸡养殖、黑山羊养殖等各种特色种养业(力三年内争建成3个以上规模化养殖区)。

2、新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统规统建”的模式,已形成谢坝、新站两个新村聚居点,力争将村、村、村聚居点综合体建设(已建76户,人口258人)搞得更好,其他有条件的8个村已实施了新村规划(可建房350—400余户,能容1200—1800人),到2014年,全乡基本形成13个新村集中点。

3、公路设施按照区政府北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我乡坚持“基础设施随产业发展走”的建设思路,积极争取上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建成通乡水泥路面道路14.6公里,通村通畅公路28公里,通达公路12.47公里,在建通畅公路14.2公里,全乡公路硬化率提升50%。

幅射周边的交通枢纽虽然初步形成,但是通畅联网公路网络尚待进一步改善。为适应区早茶基地建设(包括乡、镇、乡)以及我乡茶叶产业的发展,确立我乡区北域交通枢纽的位置,我乡拟在通乡公路、断头公路的基础上建设连片成网的公路交通网络:东线以“邱同”公路、“井杀”公路为依托建设“”公路,“大五”公路。南线沿“邱金”公路建设“杜千”公路、“凹中”公路(在建)。西线以“邱林”公路、“邱王”公路为主线,建设“邱福”公路、“家通”公路。北线以新庙通畅公路(在建)、新路通畅公路为基础,建设“天黄”公路、新马村通畅公路,实现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4、水利设施完成部分病险、等维修整治,大部地方提灌设施已形成网络,力争1-2个全国重点水利县建设项目及小农水项目,进一步改善村、村、村等村水利基础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力争实施新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效改善新富村、园村、村、村等村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5、国土整治积极实施园村、新富村的国土整治,按期完成土地整理、机耕道、蓄水池、排水沟建设、田间生产道路及渠道整治,用于茶叶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全乡覆盖。

6、专合组织新增专合组织2个,完成工商注册登记100%。

7、千村春风工程村、村、村、村、村、村、村共7个村,达“四个一”标准验收村,村、村、新村、村千万元村四个。

8、劳务开发转移输出1万人次,劳务收入0.8亿元,组织化输出0.2万人。

9、农村投资全部项目完成额确保目标0.3亿元,奋斗目标0.36亿元。已完成任务。

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3年人均收入达7833元,比2011年增加1217元,增幅18.4%。

二、项目实施情况

已按要求全面完成。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启动了“一诺三书”;

3、落实了专项资金;

4、列入年终考核。

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措施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3

湄潭民间茶文化丰富,茶俗茶礼普及。湄潭县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茶叶是湄潭县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湄潭产茶、饮茶历史悠久,各种民间茶俗文化也源远流长。逢年过节或结婚喜庆,普遍以茶、酒为礼。无论在城乡,“客来敬茶”已成为普遍的礼仪,各种与茶有关的习俗丰富多彩。比如在湄潭县至今还流传着喝“油茶汤”、吃“油茶稀饭“”油茶汤圆”等与古人“饮茗粥“”擂茶”相同的饮茶习俗。茶文化研究成果初成,文化氛围渐浓。进入21世纪以来,湄潭县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针对湄潭茶叶发展历史和茶文化资源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并编撰出版了茶文化专题图书《茶的途程》《茶国行吟》等,引起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型纪实图书《茶道无边》《茶人访谈录》也即将出版。茶旅一体化方向明确,后发态势喜人。由浙江大学驻湄办学的遗址,包括浙大师期关注生当年居住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诸如文庙、万寿宫、西来庵、永兴浙大教授楼等文物和城区、城郊。各处胜景遗迹,遍及百里秀美湄江河畔,均因茶而显。坐拥世界最大连片茶林的“茶海”和世界吉尼斯认证的“天下第一壶”地标,更是宝贵资源。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湄潭新农村建设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方兴未艾的乡村旅游,几乎都离不开茶业。

二、茶文化产业园项目功能定位建议

1.茶工业遗产保护区

以县城南郊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场部旧址(万寿宫、水府祠)、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旧址、贵州省湄潭茶场旧址、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桐梓坡茶树品种园等为核心区,另包括地处湄江镇的湄潭茶场囤子岩分场旧址、湄潭茶场五马槽收青室旧址及打鼓坡2.20亩密植免耕科技茶园、永兴茶场制茶工厂旧址和永兴茶场三队综合办公楼及永兴茶场2.30亩丰产茶园等,对其不可移动文物建筑进行维修保护,对其设备设施等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整理复原后规范安装,并修建相关配套保护设施后,将其对外开放,吸引外来人员参观了解湄潭乃至贵州茶工业发展历史。

2.茶产品加工贸易区

本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工业园区重点茶叶加工企业为核心,尽量将新建茶叶加工企业在此区域内集聚,形成茶产品加工产业园集聚区。另一部分以“中国茶城”综合市场为核心,将茶叶销售企业在此汇集,形成茶叶专业贸易和中心交易市场。

3.茶科研试验培训区

以桐梓坡茶树品种园(贵州省茶叶种质资源圃)和原湄潭茶场子校旧址为核心,将原湄潭茶场子校旧址改造修建为茶叶科研培训中心或基地,并修建完善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为全省提供茶叶科研培训服务。

4.茶生态观光旅游区

以象山(打鼓坡)茶园为核心,另包括永兴万亩茶海、核桃坝、金花、龙凤、云贵山等生态茶园,修建完善观光旅游配套设施,整治区域内人居环境,形成风光优美的茶文化生态公园,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和休闲,感受茶文化生态的魅力。5.茶生活休闲体验区本区也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老湄水桥至苦练塘一带为核心,利用湄江河水资源优势,在桂花湖引水渠两岸修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群或步行小街等,形成“廊桥水乡”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利用其房屋建筑开设茶馆、茶艺馆、茶楼等,集度假、休闲、旅游为一体,吸引人们在此居住、品茶、观看茶艺表演和大型茶文化文艺表演等。另一部分以三道河为核心,充分利用三道河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建设原生态农耕文化保护体系,植入湄潭乃至全省各民族茶俗文化元素,打造民族茶俗文化活态展示区,让游客置身其间,亲身体验民族茶俗文化。

三、近期和远景规划设计

根据建设规模,分近期和远景设计规划。

1.近期设计规划:时间1~2年

(1)搭建“湄潭县茶文化产业园”管理中心,完成市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工作。(2)制定《贵州湄潭茶工业旧址和茶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做好省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调查统计和整理完成可移动茶文物资源,完善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3)制定《贵州湄潭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4)完成茶产品加工贸易区内中国茶城综合市场主体工程及茶文化信息中心建设,整合工业园区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参观旅游线路及产业文化资源。(5)完成茶文化资源展示区内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馆舍的设计方案和项目建设用地土地征用、拆迁、整理。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可移动茶文物资源,编制完成陈列布展大纲,做好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信息中心的布展工作。(6)完成茶科研试验培训区、茶生态观光旅游区、茶生活休闲体验区内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和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用地土地征用、拆迁、整理工作。

2.远景设计规划:时间3~5年

(1)完成省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工作。(2)将茶工业遗产保护区内重要的茶工业旧址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步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对其进行全面修缮保护。(3)继续完善好茶产品加工贸易区内中国茶城综合市场延伸工程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工业园区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建设。(4)提升并全面完成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内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并全面对外开放。(5)逐步实施和完成茶科研试验培训区、茶生态观光旅游区、茶生活休闲体验区各项具体工程建设。

湄潭茶产业欣欣向荣,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于湄潭茶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尚处于思路发端之初。即使如此,如果能够按照十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好湄潭实施“四大战略”目标任务的实际,用好用活湄潭茶文化资源禀赋,下定决心、科学规划,建设“湄潭茶文化产业园”,实现湄潭特色文化的自觉、自信,目前应也正逢其时。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4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镇XX现代林苗产业园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镇XX现代林苗产业园区占地面积为16349亩,规划分为特色花木生产区(9351亩)、名优茶叶生产区(3351亩)、观光休闲生态区(3447亩)和综合配套服务区(200亩)等四大功能区。

一、园区建设情况

(一)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目前,园区已入园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达12家,形成了以舟山水库为中心的2500亩禾晟农业生态园,以帽山为中心的1000亩榉树生产基地,以老丁苗圃为中心的2000亩花果山优质林苗基地,以XX村为中心的3000亩特色花木、优质茶叶和果品基地,以品山农业为中心的1000亩优质花卉苗木基地,园区建成面积达12000余亩,以花卉苗木、优质茶叶和特色果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确立,园区产业不断壮大,特色更加鲜明。

(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近年来,结合XX废弃宕口复绿工程,已完成园区内近300户农户的搬迁工作,投资2.2亿元建成了占地200亩的XX绿园小区;对园区中轴线胡高路投资6000万元进行扩宽改造工程,完成8公里长的胡高路建设;对园区内的生产道路和排灌沟渠等设施进行全面修整,新建和修整的道路、沟渠长度超过20公里。园区内“一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三)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园区内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2个。建林茶场生产的“建林牌”绿茶被评为镇江知名商标,多次获得部级“中茶杯”特等奖、金奖等荣誉;XX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XX云峰”茶叶2018年获得省“陆羽杯”特等奖,目前正在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

二、存在问题

(一)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的现状,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农产品利润大多流入销售环节,农民增收较为乏力。

(二)园区内产业发展动力欠缺。用地指标的严格管控,部分项目建设内容因用地问题难以顺利实施,加上农业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效益低等因素,导致园区内经营主体缺乏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园区规模档次难以得到提升。

(三)农业品牌建设较为滞后。园区内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晚,规模小,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生产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经营主体重生产轻质量的思想较为普遍,导致园区内农业品牌建设较为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完善规划,提升园区档次水平。结合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和农业园区及周边的高桥、XX、西丰、宝山各村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工作,将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水晶山旅游总体规划相结合,将西丰、宝山两个村所属林地纳入园区规划范围,形成XX西南沿山经济林茶果产业带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带。同时做好XX新村、高桥老集镇的功能提升工作,制定并稳步实施高桥、XX范围内的小、散、乱企业清退方案,加大园区内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园区整体档次规模。

(二)多措并举,做强园区主导产业。一是建立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技合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培育一批具有XX特色的商标和品牌,提升园区主导产业的市场知名度。二是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以农旅结合为导向,围绕“农产品、茶叶、樱花、山水、田园”五大核心主题,将农产品种植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展销、农家餐饮住宿等环节链条串联,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将园区培育和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提升园区市场吸引力,使游客有所看、有所留、有所购。三是加快推进XX茶博园建设,围绕茶文化、茶旅游、茶景观、茶生态等四个层面,将茶业产业与乡村游产业相结合,带动园区内农民增收,为园区的深度开发增添新的动力。四是加大园区及周边文化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做好200亩老丁苗木文化创意园和1000亩樱花观赏基地建设,深度挖掘苗木产业的附加值,带动园区内苗木产业的提档升级。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阿斯顿马丁”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县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乡村振兴大会战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争先创优”行动,加强“三农”谋划,创新工作举措,各项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和推进。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提速。2020年1-9月份农林牧渔生产总值21.4974亿元,同比增长2.2%,位列全市第三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6%,全市并列第三。1-9月份农业生产总值17.4219亿元,同比增加2.1%。

1.春茶产量产值双增。今年全县亩生产茶园面积15.3万亩,春茶产量2577.15吨,同比增长4.13%,产值82125.8万元,同比增长12.67%。中国茶市交易量、交易额双升,市场交易稳中有升,截至9月,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12448.44吨,比去年同期12210.96吨增加1.94%,交易总额42.87亿元,比去年同期41.20亿元增加4.08%。产量产值创历史新高。

2.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县粮食生产面积11.65万亩,同比增长1.30%;总产量4.65万吨,同比增加1.09%。油菜籽4.3万亩,同比减少0.92%;产量6340吨,同比减少0.97%。2020年粮食总产量同比略有增产的主要原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政策扶持多种粮食。今年气象条件较好,雨水充沛,农作物丰收。

3.水果产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全县水果面积4.9679万亩,同比增长1.56%。今年水果产量33937吨,同比增长3%;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03%。2020年全县水果发展形势稳中有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去冬今春累计引进新品种5个;推广果园地布覆盖、控产提质、轮生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节水灌溉、肥药减量等新技术、新设施应用8项。

4.蔬菜产业稳产保供。2020年新昌县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4.4亿元。播种面积与去年持平;总产量和产值与去年持平。今年蔬菜生长期间气候条件较 好,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蔬菜产量小幅增长。

5.中药材、花卉产业保持稳定。2020年中药材总生产面积为14400亩,增0.07%;总产量1680吨,增5%;产值6350万元,增1.6%。2020年全县鲜切花面积减为1150亩左右,同比不变;产量2830万束,增1.6%;产值1820万元,增2.1%。杨桐、柃木切叶基地面积12000多亩,与去年持平;产量3650万束,减0.9%;产值5110万元,减0.5%。

6.蚕桑产业继续萎缩。2020年全县发放蚕种608张,比去年同期减少548张,同比减少47.4%;生产鲜蚕茧28.1吨,比去年同期减少23.35吨,同比减少45.4%;蚕农茧款收入89.9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1.29万元,同比减少34.1%。造成今年减养减产减收的原因是蚕桑产业经济效益低,蚕农饲养积极性不高;今年国际茧丝绸市场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大幅波动,茧价下跌;春蚕、晚秋蚕气候适宜,张产高、茧质较好。

7.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形势稳定。畜牧业因畜产品市场形势影响,截至9月生猪、禽存栏分别为5.02万头、20.0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58.46%,0.65%,兔存栏3.6万只,同比减少0.55%。肉类总产量4895.87吨,同比增加52.6%,禽蛋产量1484.25吨,同比增加0.56%。蜜蜂存栏1.12万箱,同比增加1.82%,全县畜牧业产值27077.303万元,同比增长111.8%。今年新增建成达产光唇鱼苗种繁育企业2家,全县累计14家,新增孵化大棚4座,新增浙江品晟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溪流性鱼类养殖基地2家,扩建原养殖企业2家,全年水产品产量3700吨,总产值1.15亿元。

二、今年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防疫复产保供齐头并进。

1.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一是全面开展人员摸排工作。实行全局人员、退休干部、国有企业人员摸排“全覆盖”,通过电话、钉钉、纸质上报等各种方式建立人员动态摸排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二是开展“百名干部联企服务”活动。对全县79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实驻企服务员,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下沉工作重心,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主导产业复产指导工作。围绕“茶、果、药、菜、粮”等农业主导产业,出台《大力保障农产品供应、全力扶持农业生产补助政策实施细则》文件,印发《新昌县茶叶收购点防疫措施要求》、《茶叶产销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帮助广大农民做好疫情防控,树立信心。成立茶市专班,全力保障新昌中国茶市顺利复业,茶叶产销两旺。

2.全力抓好农业专班。一是保障粮食稳产。在稳定6.1万亩粮食功能区基础上,对2000亩产粮功区进行提标改造,提升产粮能力,现已完成项目进度达100%。完成2019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下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7万亩。二是实现生猪保供。出台《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进一步分解并落实任务到乡镇街道。回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土地政策处理工作已完成82%,目前,新昌县味央农业发展公司已经向县林业部门提交了林地审批材料,设施农用地备案正在审批办理中。新昌县华顺生猪养殖场项建立项目主体建设全部完成。

3.统筹谋划乡村振兴。一是牵头实施乡村振兴大会战。制定《2020年乡村振兴大会战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集中财力办大事工作机制。截至12月中旬,炒年糕门店创建、消薄两个指标完成率均达100%,生猪存栏量完成率达100%。二是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出台《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政策》,今年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资金35亿元,包括产业振兴5.25亿元、人才振兴0.96亿元、文化振兴3.39亿元、生态振兴21.73亿元、组织振兴3.573亿元等5大专项。三是开展金融支农惠农。发行“乡村振兴创业卡”,制定《新昌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试行办法》,推行农户普惠贷款县域全覆盖,截至11月底,共摸排符合条件的可签约户数76029,覆盖率达100%,签约率较年初提升 20.56 %。

(二)特色产业发展有声有色。

1.茶业发展有新成就。一是组织各类茶事活动。创新“云节庆”模式,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茶业大会暨第十四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承担完成第十五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大佛龙井连续第十一次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到45.15亿元,位列第五位。新昌“禅茶休闲养生之旅”入选浙江省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争取省级茶业项目。组织实施大佛龙井品牌提升“11358”工程,启动建设1条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开展1次茶园整乡制绿色防控推进活动,推动全县茶园培育管理绿色生态化;启动建设3个茶叶主题馆;建成5家大佛龙井茶规范化炒制示范作坊;组织8场次县级以上茶叶推介活动。申报省级产业建设项目2个,申报省级团队项目5个。持续开展 “三馆一街(基地)”建设工作。三是推进茶业提质增效。启动新昌县茶园绿色防控整乡制推进工作,出台《茶园绿色卫士职责和管理办法》,建立“县-乡-村-专员”四级联动的生态茶园管理机制。今年项目安装杀虫灯180盏,发放诱虫色板160000张,完成1506亩茶园的无人机喷药试验,建成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区11345亩。完成精准测土配方施肥2730亩。

2.特色小吃发展有声有色。一是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深入实施炒年糕富民工程,2020年,新开设炒年糕门店103家,累计开设门店397家;创建特色小吃村3个(澄潭街道梅渚村、东茗乡后岱山村、沙溪镇董村),乡村美食街2个。二是宣传推介势头良好。开展“新昌特色小吃”系列宣传活动5次,制作“三绝七味”宣传折页2000份;组织参加“浙里来消费·浙味美”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选拔赛;与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三届名点(名小吃)技能大赛总决赛,新昌喜获4金4银5优。拍摄央视2套节目“回家吃饭”端午专题节目——新昌汤包。三是带动增收效应开始显现。2020年,创建连锁店3家以上的有21人,创建10家以上的有4人,分别连创10家、22家、30家、32家。2020年新昌特色小吃全产业链产值达9.2亿元。

3.生态农业发展稳步向前。一是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创建。整县推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7个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山地生态农业大走廊规划已基本完成。完成申报省级“五园一场”1家,其中茶业1家。二是推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梅渚镇水果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2个品质农业“双十大”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新昌县丰岛智能化建设项目、新昌县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其中府燕尔茶产业综合体项目将在2021年续建,申报省级休闲乡镇1个(东茗乡),省级休闲乡村1个(沙溪镇董村村),省级休闲乡镇(乡村)已下达项目建设计划。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宣传。加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开展“天姥乡味”微信平台每周一款栏目,目前已推出37期。“天姥乡味”区域公用品牌1+12款包装设计及打样已基本完成。成功举办2020诗画新昌·天姥文化季 新昌中国农民丰收节暨2020浙江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新昌小京生和大佛龙井已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昌县羽林街道添山家庭农场的添姥山牌番茄获得2020浙江精品番茄评选活动金奖。

(三)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一是扎实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印发《新昌县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新委办〔2020〕55 号),组建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创建工作机制,建立指标、任务、项目“三张清单”,形成集中管理、督查通报、定期会商“三大制度”,落实综合协调、项目推进、动态督导“三项保障”。截至11月底,共完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444个(其中示范县创建推进会视频清单销号18个),销号率88%。二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各类创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小将镇、澄潭街道),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南明街道);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澄潭街道棠村、儒岙镇上里村、沙溪镇唐家坪村、南明街道班竹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市级特色精品村5个(回山镇回山村、沃洲镇梅林山村、小将镇结溪村、羽林街道芦士村、七星街道杨梅山村);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65个。三是稳步推进面上项目建设。今年下达2批美丽乡村项目计划,共涉及66个项目(其中65个为一事一议项目),补助资金3309万元。主要完成村休闲场所(景观提升)项目25个,道路硬化20个村,面积60659平方米,公共用房建设(修缮)20个,面积10606平方米,公厕建设(改造)20座。106个村完成美丽村庄“三线”整治。四是有序推进历史文化村项目。3个省级第六批历史文化村(张家店、横板桥、茅洋)项目已全部完成,第七批历史文化重点村上下宅村350万项目稳步推进中,650万项目上宅九架,下宅九架等重要古建筑修缮完成过半,横镜线道路两侧改造进度过半,2个一般村项目已基本完成。

2.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是抓实组织领导。以“一分两清三化”为抓手,结合省、市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个更加”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整治重点任务6项,下达基础性指标19项,提升性指标4项。二是建立完善机制。建立“全面督查-公示清单-销号管理-约谈管理”的“四效合一”管理考评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现场测评359村次,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105村次。三是创新销号管理。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开展示范县问题清单销号工作,借助第三方力量和媒体力量激发广大群众自发“找茬比美”,截止目前,已下达问题清单527个,完成销号505个。加强自查自改,全县共完成乱堆乱放整治13864处,拆除空倒破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完成问题公厕整改351座。

3.理顺农村村民建房工作。在拟定《村民建房审批与管理工作相关事项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建房审批管理流程,明确将私人建房审批权限下放到各乡镇(街道。通过加强建房批后监管,保障农民建房及时落地。

(四)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

1.推进农村“三资”去现金化管理改革。一是全面推行村务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结算方式,对原先以现金支付为主的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等实行村务卡结算,到2020年底基本覆盖到所有村(居)。目前已办理村务卡287张,完成率95%。二是积极推行无现金缴存。村级收入可通过银行服务点缴存、银行转账、手机扫描一码通转账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缴存。已完成办理287张收款码,完成率100%。三是积极推行网上审核。实现村级审批走“线下”,镇级审核走“线上”,规范审批流程,源头把控支出。四是完善银联直付。加强银联直付管理,实施银联直付制度后,逐步停用转账支票,到2020年底已实现无现金支付目标(除特殊资金现金支付外)。目前,12个乡镇(街道)、287个村(社)已全面推选农村“三资”去现化改革,跨入村级财务收支无现金时代。

2.开展农村闲置农房激活工作。根据《关于深入推进“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工作的通知》(绍市农〔2020〕9号)文件精神,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探索全域激活模式,确定东茗乡、澄潭街道为2020年全市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试点乡镇(街道);我县尚诗堂·天姥山居、山中来信·乡悦云端、生田社、溪西里、花筑·拨云间等5个项目被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优秀项目,其中尚诗堂·天姥山居评为全市“闲置农房激活”最佳实践项目。2020年,全县累计吸收社会资本3.15亿元。激活项目118个,激活闲置农房241多幢9.02万平方米。

3.创新消薄扶贫方式方法。一是创新金融扶贫。对全县低收入农户进行建档立户,拟定《新昌县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创收实施方案》,明确每户贷款最高10万元,依托各乡镇街道成立的“小康投资有限公司”对政府项目定向投资,获取定期收益,实现低收入农户创收(每户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要抓好“五比”工作。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召开了“五比”竞赛活动推进会,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薄弱村创新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五比”竞赛活动的通知》,目前已落实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举措88项,涉及154个村次、692人次。三要抓好项目推进。今年共申报市级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项目20个。启动县高标准消薄计划,筹资5.3亿元建设梅渚邻里中心项目,实施后,可为177个行政村每年各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1—11月我县25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15万元以上,消薄率100%。今年第三季度我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136元,同比增加45.2%。

(五)农业科技力度持续加大。

1.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制定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业“五新”技术推广项目申报的通知》,遴选确定了6个农业“五新”推广项目并推进建设,推介2020年我县农业主导品种63个,主推技术40项(其中种植业主导品种45个、主推技术25项;畜牧业主导品种16个,主推技术11项;渔业主导品种2个,主推技术1项;综合类主推技术3项)。

2.持续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持续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农民教育培训长效运行机制。今年,全县培训农民7000人,其中高素质农民390人,农村实用人才2806人,新开展农业中等学历教育培训80人,农民综合素质培训(普及性培训)1150人。认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14家。

3.强化场(社)经营主体培育。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累计总数达到640家;新增家庭农场15家,累计总家数达到290家。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加强规范化、示范性建设,量质并举培育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增强经营主体的凝聚力与带动力。目前,全县有县级示范合作社7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

(六)农业生产安全体系逐步健全。

1.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积极开展大检测行动,截至目前,完成部级食用农产品监测10批次,省级224批次,市级142批次,县级402批次,开展绿色食品续展、年检工作,无公害农产品新认证和复查换证工作,上报水产品复查换证产品10个。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70个批次,其中2个肥料产品、1个种子质量不合格。持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追溯建设,加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已完成绿色食品续展材料报审产品4个,新申报绿色食品2家。

2.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压实非洲猪瘟各级防控职责和各项环节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屠宰环节“三清四明两解决”和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等为重点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今年,共新备案车辆29辆,经备案的省外规模养猪场共50家,生猪及猪肉产品调入前共备案168份,企业非洲猪瘟PCR检测结果都呈阴性。

3.全力推进农业公共安全。出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到目前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开展“绿剑”春、夏、秋三季集中执法行动,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443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19家次、农产品生产主体52家次,定屠执法检查22次,渔政执法检查103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9次,印发宣传资料0.12万份,省市县联合执法3次,部门联合检查3次,立案查处案件35起,办结27起,撤案1起,罚没金额4.8836万元,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禁渔期违法案件移送司法机关9起。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常态化进行

1.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了《新昌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新农委〔2020〕11号),1-10月,对分管范围内开展教育及组织督查26次,开展明查暗访44次,谈话提醒2人次。严格执行“签字背书”制度,签字背书33人次。

2.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今年,在抗疫斗争中, 我局在抗疫一线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人数有76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党员志愿者有15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捐款党员158人、捐款15500元,通过慈善总会等途径党员6人,捐款590元。

3.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党员干部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2020年,规范发展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名,接收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上报服务标兵3名、机关党员先锋岗1个。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昌县分校被命名为绍兴市2020年度“共产党员先锋岗”(绍市机工委通〔2020〕8号)。

4.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完成局属事业单位规范清理,目前,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3家调整为现在的9家,其中撤销0家,整合4家。完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局所属事业单位的人员转隶工作。

5.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建强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强化局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6

一、财政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对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企业、“福建省著名商标”的商标权主体,各奖励8万元;对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当年晋级为市、省、部级龙头企业的,分别奖励1--5万元;支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龙头企业奖励20万元;对被评为县、市、省级示范性合作社的,奖励0.5―2万元。支持开展茶叶鉴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县茶叶鉴评活动,安排活动经费10万元。支持茶叶参加国家、省、市厅级政府组织开展的综合性农博会评选或单项农产品评比,对评比获奖的企业,给予补助0.5-2万元。

二、尤溪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完善协调制度

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做到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指定分管农业的领导负责抓,确定农业技术干部具体抓。对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通过召开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予以研究确定。

2.科学规划,制定可行方案

根据项目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投入,结合尤溪县茶业发展布局与规划以及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当年度茶产业实施方案。

3.强化服务,提高技术水平

首先是成立项目区茶叶技术服务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区茶叶产业各项技术措施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其次是聘请行业专家为技术顾问,帮助企业制订和落实茶叶产业化开发各个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对影响茶叶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科教兴茶。

4.严格监督,实行分级验收

为了确保把现代茶业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县制定出台了《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验收办法》,规定项目竣工后,由乡镇农业部门组织对现代茶业项目进行预验收,并报送尤溪县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再由尤溪县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组到各项目区进行全面验收。

5.整合资金,及时下达拨付

在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支农整合资金专户,对现代茶业整合的所有资金,全部划入整合专户。拨付资金时,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用款计划,项目主管单位签出意见,由县财政局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施工单位,确保现代茶业整合资金支出统一规范。

三、尤溪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茶产业迅猛发展

自2008年尤溪县列入现代茶业发展项目县后,以每年新植茶园4000亩、低产改造茶园5000亩左右的速度递增,茶园面积从原来的7.62万亩上升到10.9万亩,茶叶总产值从原来的1.12亿元上升到4.28亿元。

2.生产方式快速转型

目前尤溪县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8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5家。茶叶生产从一家一户粗放型加工升级为工厂化集约化加工转型,向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转型。通过对39家初制加工企业进行清洁化改造,推进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生产,有力改善茶叶生产环境,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效益。

3.品牌创建效果显著

分别荣获 “中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全国重点茶产县”和“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荣获9项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茶认证。在省级以上名优茶鉴评活动中有56个产品获得名优茶奖。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现代茶业项目的建设,项目区茶农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收入普遍增加,项目区内人均增收与其他地区相比,增收1860元。同时,茶叶是劳动密集产业,据估算,茶叶生产的劳动成本占70%以上,生态茶园系统综合开发,可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矛盾,可大力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通过实施高效安全生态茶园建设,行道树、护坡草及绿肥种植,茶园绿化率明显提高,丰富了茶园生物种类,能有效地控制茶园的水土流失;水利设施的完善,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茶园土壤水分涵养,提高茶园水土保持能力,综合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优化。

四、尤溪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力投入有限。由于尤溪县是山区农业县,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而且近年来,需要建设的项目又多,县财政在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还要确保“五大战役、六大重点”等项目建设,对茶产业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

二是销售模式创新不足。在产-供-销一条龙建设方面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在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物联网平台建设,改变销售模式,突破销售瓶颈创新不足。

三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对农村经济带动力不强。且大部份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牌意识不够强,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更少;受多方因素制约,一些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无力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

四是茶叶初制加工条件差。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厂208家,大多数是以小作坊方式生产,厂房陈旧,设备简陋,缺乏茶叶精制配套设备,以销售毛茶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通过QS认证的极少,茶厂改造任务十分艰巨,管理粗放,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缺少茶叶深加工环节,导致产业市场竞争力不足。

五是专业人才匮乏。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人才问题是茶产业的最主要困难之一,尤溪县人才专业单一,大部分缺乏现代茶业发展理念,难以适现代茶业发展需要,且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缺乏年轻的后备技术人才。

六是品牌建有待加强。在现有品牌创建中,还没有著名、驰名商标商品,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意识不强。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做大事。整合资金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必然选择。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建议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项目实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资金整合工作机制,把与茶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支农项目捆绑起来,资金整合使用。同时,鼓励乡镇村级组织增加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助,有效利用部门帮扶资金开展茶产业发展,加快形成茶产业发展多元稳定投入的新机制。

二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引导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他们申请注册商标和进行地理标志认证,帮助他们申报驰名商标和国家、省、市著名商标,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质品牌产品,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三要加强各种网络建设。要加强市场服务网络建设、营销网络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产品信息共享,进一步蔬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秉着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典型示范、引导发展的原则,引导社会性资金加大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投入,在园区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引导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农产品供求信息,促进产销衔接,助力农产品资源的整合和流通。

四要推进人才强业战略。为充分调动更多的人才参与茶产业发展工作,要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实用人才信息库,要制定出台政策扶持措施,为现代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7

一、茶叶工作[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__年全区茶叶生产出现了“三增”的喜人局面。茶叶总产量1002.3吨,比20__年增46.3吨,增幅达7.77;总产值8105.4万元,比20__年增长3000万元,增幅达58;全区6万茶农收入人均增收500元。茶叶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1、茶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针对逐年来茶农、企业投资开发新茶园热情高,茶业局组织人员深入茶园地头,做好技术服务和茶园规划。20__年总计新开发成片茶园2600亩,其中百亩以上有9户。零星栽植、补缺、补棵面积在200亩以上,老茶园改造20__亩。

2、品牌宣传及建设继续加强

⑴、完成了上海、北京等地四次茶展示活动。由市茶叶行业协会组织的上海__茶会、北京茶叶暨旅游推介会,我区都组织了强大的阵容参加。区茶业协会、中明公司、猴村茶场成功地协办了“北京茶叶暨旅游推介会”,中央电视台对我区北京展示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太平猴魁、汤口__毛峰在沪京两地声誉大幅提高,赢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上海农展、香港徽商大会及省农委组织的青岛名茶展、安徽名茶展和南京茶展。通过参展活动,广大茶企扩大了视野,广交了客商,增强了开拓市场的信心和能力。

⑵、完成了太平猴魁证明商标申报工作,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批公示。为发挥太平猴魁证明商标更大效益,规范太平猴魁市场的统一管理,维护好太平猴魁知名度和有序竞争,开展了“证明商标使用与管理办法”征询活动,并将于11月底,召开区茶业协会会议,开展研讨,制定出台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

⑶、深入挖掘整理太平猴魁传统手工技艺资料,制作宣传片,将将太平猴魁手工技艺作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申报,为宣传和保护、历史名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⑷、组织了省市等多家媒体赴太平猴魁产地报道采访。安徽新闻、省台第一时间、安徽超级新闻场和上海东方卫视等媒体到猴坑专访,介绍太平猴魁专题片“茶语花歌女儿香”在省台播出。安徽日报、__图片社等多家报刊赴新明采风报道,及时报送了太平猴魁的生产情况,为今年太平猴魁的市场升温作出了贡献。

⑸、完善了名茶网建设。为打造中国一流的茶叶网站,增设了服务栏目,加大了对名茶网信息量更新,全年共新信息、各类技术资料600余条,点击率逐步提高,点击地理范围扩大到国内外多个地区和国家。为宣传__名茶,使更多的人了解__名茶起到平台窗口作用。

3、科技培训力度加大

为全面提升全区茶农茶叶生产的技术和茶叶产品质量,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组,开展茶叶无公害、有机茶生产、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培训,培训茶农1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__余份。

实施了茶叶质量体系建设。目前茶叶质量安全已成为太平猴魁品牌茶能否继续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针对少数茶农科技意识谈薄,启动了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开展了茶叶质量安全年活动,成立了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为全面做好茶叶质量监控工作,派出1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农残监测技术培训班和省农残中心举办的培训班。

4、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掀高潮

今年茶业建设继续成为外地客商和本地企业的投资热点。北京张一元公司拟投资500万元与汤口景泰隆茶厂建立__毛峰加工厂。丰乐种业安排500万资金收购谭家桥镇旧窑厂地建20__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联合利华投资兴建汪王岭、桃坑两座大型茶叶加工厂。引进合肥小刘瓜子公司在园区建立茶食品及旅游食品加工基地,上海心民投资兴办的茶文化为主题的千亩农业公园。桐城屠先生投资兴办焦村千亩名茶基地。美国大闽公司、池洲国润、漕溪茶厂也进入我区投资兴茶。预计共投入资金上千万元。

茶业项目建设也是较大的一年,天萃公司争取了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630万元规划,建立2条茶粉生产线。国家移民局注入200万元扩建北大门万亩基地。还在省、市争取各类茶叶建设项目近十个。投入资金近300万元。预计共计达1000万元。

二、农业产业化工作

1、完成了区农业产业化分行业规划评审。组织了市区各行业专家对茶叶、竹业、药业、渔业、蚕桑业五大产业规划及全区农业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__区产业规划符合实际,前瞻性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对我区将药业资源列入规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争创了一批荣誉称号。双雄竹业争创了省级龙头企业,中明公司等5家企业获市级龙头企业称号;中明公司、猴村茶场荣获“中国茶叶企业百强”称号;六百里茶荣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3、扶持协助联合利华在我区的茶叶基地建设工作。一是从湖北恩施引种五月甜、七月蜜两个品种5亩,初步获得成功,目前正在繁育扩大面积。预计明年发展到50亩;二是与省茶科所联系,帮助天萃公司在焦村试制茶粉获得成功。为下一步实施千吨茶粉加工项目奠定了基础。三是帮助联合利华各项接待活动,成功接待了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张小济

部长__一行。

三、机关日常工作

1、完成了两个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__”宣传月活动;开展了政务公开、效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围绕年初制定的相关性工作:招商引资、信息提供、来信来访接待等鉴定目标责任书,并跟踪检查,强化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完成区委、区政府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2、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与科技局协同开展太平猴魁茶机械研发,与安徽农业大学达成研究设计合作协议。与__茶校就茶农的培训达成合作协议,并将于11月底前,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组织协会会员到徽州区,休宁县参观、学习,就有机茶生产、茶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四、茶业及农业产业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叶上全面控制茶叶农残工作,任务艰巨。五大产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五、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我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茶业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抓好茶产业的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强力推“5289”工程。计划从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在茶叶方面:

1、做好茶园新基地建设,开发新茶园20__亩;

2、做好20家名优茶厂的优化改造升级工作;开展太平猴魁机制示范工作;

3、做好茶产业的科技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

4、完善茶叶质量体系建设,筹集资金完成茶叶农残检测中心建设。

5、集中力量,搞好服务,协助天萃公司茶粉的生产和万亩机采制高产高效茶叶基地建设;支持今年已拟定的茶叶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和加快建设步伐。

6、开展太平猴魁品牌整合完善工作。实施太平猴魁证明商标办法,规范太平猴魁品牌市场管理。以协会牵头编辑出版一本“__区茶叶”资料书;

7、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茶叶合作组织的建设。成立组建3个以上的乡村茶叶协会。

8、继续抓好茶叶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完成500万目标。

9、认真组织好市里组织的山东茶展会;协助金鼎集团办好茶叶文化节。协调金鼎将茶叶大市场建成全省最俱特色的茶叶市场。

10、20__年茶叶产量预计新增100吨以上,茶叶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二是在产业化推进方面:

1、做好主导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建立龙头企业台帐,开展各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2、做好龙头企业对上项目争取工作。争取一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

3、争取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区综合经济园区。

__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__区茶业局

茶园建设项目方案篇8

一、发挥部门作用,努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继全县“两会”后,3月18日,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全面安排了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全县农业生产形势走势较好。半年来的主要工作如下:

㈠春耕生产积极主动

一是在全县推广玉米杂交种40万公斤,普及率达到95%以上,移栽面积达32万亩;推广水稻良种2.5万公斤,普及率达到98%,插栽3.29万亩;红苕计划13万亩,已插栽10万亩;杂粮播种面积6万亩。

二是全面启动科技下乡活动,在春耕生产中,集中中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家10人组成科技服务队送科技下乡,先后在*、*、大支坪、绿葱坡、官渡口讲课12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送科技光盘80余张,磁带120余盘,资料5000余份。

三是农业执法工作效果明显,2月27日召开了由县农业局、工商局、技监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县打假护农保春耕动员会”,会后部门协调开展了护农打假行动。我们组织了15人的执法队伍,在全县12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整治,查处涉农案件15起。同时,还进一步地清缴了剧毒鼠药,有效扼制了中毒事件。

㈡认真落实板块经济

一是会同汇源集团在溪丘湾、官渡口两个乡镇落实2500亩高标准柑桔示范园基地,完成实地规划设计、资金预算、材料核审,合同已经签订,下半年可组织实施。

二是以*等乡镇为重点,建设12万亩药材基地进行规划,今年计划新增加2.8万亩,目前,绿葱坡、沿渡河、*已发展到5000亩。

三是以绿葱坡、*两镇为重点,建设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亩。

四是以*、*、*、*等乡镇为重点,建设魔芋基地5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1万亩、芋鞭二年栽培、芋种繁育基地0.12万亩。

五是建优质杂粮基地5万亩。

㈢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

今年以来,我们分别在高山、二高山、低山建立了三个病虫害监测点,并抽出4人组成工作专班,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拟定了我县《农作物重点病虫鼠害应急防治预案》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控制预案》,病虫情报8期,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县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同时,完成省鼠情监测点的工作。

㈣加速绿色资源开发和利用

开发山区绿色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已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地1个、有机茶2个,目前正在申报的有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食品3个。

㈤积极开展农业教育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以县农广校为基地,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已办电子操作工、保安员、电动缝纫等专业培训班三期,共培训学员512人,为我县农民工转移培训作出了示范。同时,以招标的方式确立了四家农民工培训基地,省下达我县20*年培训计划2000人。

二、积极争取项目,促进农业发展

项目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支撑,今年来,我们重点申报了魔芋基地、加工项目;富硒茶基地建设、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柑桔基地、柑桔加工;富硒薯类基地加工;反季节蔬菜种植与加工;旱作节水农业、沃土工程;白皮大蒜基地、加工;优质杂粮;黄姜基地;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沼气池建设;农民技能培训中心等18个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农广校建设项目,可望今年批准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投资300万元,柑桔科技园建设项目上级已经明确。

三、积极开展扶贫,加大帮扶力度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开展对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为大支坪镇野三坝村进行了实地规划,从生产发展基础设施、搬迁扶贫、人畜饮水、科技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划,对全村10户贫困户,落实了帮扶干部。同时,送去了桌椅20套,农业科普书籍1000余本,为该村办起了图书室,为该村农业科普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四、当好参谋助手,协助县委、县政府抓好农业工作

半年来,我们在协助县委、县政府抓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给县委出谋献策。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总体安排,使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新年伊始,我们根据中央、省一号文件精神,为县委、县政府起草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意见》。同时,还拟订了*县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20*-2010)和*县*旅游生态农业开发规划等,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出谋献策。

二是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召开各类涉农工作会议,安排全县农业生产,接待上级检查验收。如今年迎接了国家计委、农业部等部门对我县20*年度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的验收,从建设情况到资金使用情况,均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是积极协助县政府答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消化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积案。半年来答复了人大代表议案

4个,政协委员提案7个,来信来访1个,积案2个,为政协排忧解难,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机关工作,树立部门形象

机关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部门的形象和各级业务工作的开展。新年伊始,我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认真开展了以“三观”教育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有学习资料、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在各阶段,按照所定方案,认真搞好整改,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我局被县评为“三观”教育先进单位、“七·一”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确保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初,我们调整了计生、综治、治保、调解等各类组织;并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目标管理责任状,确保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

及时完成县委、县政府两办安排的各类材料。

六、下半年的工作

㈠切实加强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秋季作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年农业的丰欠,因此,要切实抓好玉米、水稻的除草施肥,红苕及各种秋季作物的大田管理,同时,要抓好各类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避免因作物病虫为害造成减产,搞好清沟排渍,做好抗大灾的准备。

㈡围绕农民增收,重点抓好增收项目

一是进一步抓好柑桔示范园项目和品种改良工作;二是抓好茶叶生产,在搞好茶园肥水管理的同时,抓好夏秋茶的加工及销售,努力提高名优茶比重,拓宽销售市场。千方百计确保茶叶增产增收,力争全年产茶650吨,产值2500万元。

㈢认真抓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完成省下达给我县2000人的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努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㈣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上一篇:房地产业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